2017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城市化-(教师版)
城市化(教师版)【构建知识体系】【自主梳理归纳】——课前填写落实梳理归纳一、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___________、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水平衡量指标:。
3.影响:带来了的变化及生产、生活方式和等的巨大变化。
【答案】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聚落形态价值观念【注意提示】1.图表法记忆城市化标志3.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不同表现阶段。
郊区城市化:二战之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人口迁移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一个全新的规模庞大的城乡人口流动的逆过程开始出现。
据统计,几乎4 000万(占全美人口1/5)的美国人因变换工作及其他原因,每年至少搬家一次,而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这就是郊区城市化。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改变自然地理环境要素(1) 减少。
(2)水质、水量和发生变化。
(3)废渣影响城市。
(4)出现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2.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包括、水污染、和噪声污染。
3.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答案】生物多样性地下水运动土地质量城市“热岛”大气污染垃圾污染【注意提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两个方面【课前基础练习】——学生课前基础知识检测读“九大都市圈分布图”,完成1~2题。
1.九大都市圈都具备的优势条件是( )①地形开阔、土壤肥沃、水网密集②气候适宜、取水方便③交通便利、工商业比较发达④人口自然增长快、科技水平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读世界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完成3~4题。
3.依图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 ( )A.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B.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C.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少D.两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解析】由图中水平坐标可知,1975年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大致相等,各占约50%。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5)逆城市化是指,是的一个新阶段,表明城市化在提高。
2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1)大大加快(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出现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加大
起步时间
城市化
水平
目前速度
主要表现或问题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积极影响:积极引导和推动合理的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国家实现、
(2)产业革命后:城市数量,规模,功能。
(3)“二战”后:城市发展迅速,特大城市和出现,还出现了。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
(1) 概念:人口转化为人口
即三个转化过程:地区转化为地区
活动转化为活动
(2)主要表现为:①增加;
②比重上升;
③增加;
④规模扩大;
(3)主要标志:比重上升,衡量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
D.城市化的本质是居民由从事第一、二产业转为第三产业,并向城市集中
5、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B.自然地理条件不宜于城市发展和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迅猛增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
D.中小城市的发展,影响了大城市的环境质量
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据此回答6~7题。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起源的条件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2、了解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和当代城市化的特点;
3、理解城市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课前预习: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
(1)基本前提:农业生产的发展,的出现
(2)促进因素:社会分工,特别是及商业的出现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城镇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20
初期
10
阶段
0
1800
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推进很快,市区出现 了很多城市化问题
发展较慢 1850
1900
起步早,水平 发达国家
高,速度减缓
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水平 低,速度加快
1950
2000
总结 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对比分析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晚 原因
早 工业化早
晚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必备知识 七、城镇化的利弊——自然
要素 地形
城市化的影响 进行改造,使之趋向平坦
评价 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气温 改变下垫面性质,产生热岛效应,影响局部 形成城市风,将城市的污染物带到郊区,也会将郊
地区气候
区的污染物带到城市
降水 大气中固体杂质多,且市区温度高,盛行上 升气流,产生雨岛效应
目前速度
快慢 原因
趋缓(甚至停滞) 城镇化已发展道相对成熟阶段
快
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 速
城镇 人口比重
大小 原因
大 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
较小
起步晚,城镇化水平一般较 低
所处阶段
后期阶段
初期阶段或中期阶段
城镇化表现 及原因
表现 原因
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
区基础设施完善
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思维建模 城市化进程及特点的判读
①注意观察城市面积,即规模的变化; ②注意观察城市数量的变化;是否形成城市带等 ③注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 如下图,对比四幅图可以直接判断城市化进程的表现:
新湘教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能力提升第十一章城镇和乡村第51课时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第十一章城镇和乡村第51课时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精讲点拨1.城镇化进程的四个阶段——城镇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及再城镇化城镇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镇化表现人口由乡村转向城镇,乡村地域转变为城镇地域人口、产业由市区迁往郊区及郊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市中心衰落,城镇总人口增加人口继续迁往中小城镇和乡村,大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迁回市区成因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镇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城镇人口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中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优美开发市中心衰落区,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图解联系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化,随后出现逆城市化,最后为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出现再城镇化2.城镇化的影响分析思路(1)要从自然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分析。
(2)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
具体如下图所示:3.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真题感悟[典例] [2022·广东卷]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
据此完成(1)~(2)题。
(1)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 )A.单核模式发展B.双核模式发展C.多核模式发展D.金字塔式发展(2)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①人口规模②产业发展③建城历史④生态环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题能力培养]第(1)题:第(2)题:[答案] (1) (2)[借题发挥] 城镇化坐标图的判读判读步骤分析:第一,根据横纵坐标类型,可确定变量。
例如上图,横坐标表示与市中心距离,纵坐标表示人口密度。
曲线反映与市中心的距离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第二,比较曲线形态变化,可推断城镇化发展阶段。
例如,b时期和a时期相比,b时期市中心人口密度较小,距离市中心约8km处人口密度较大,反映b时期该城市进入郊区城镇化阶段。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稿 第1讲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冷
热
冷
城市热岛增强空气对流,空气中的烟尘提供了充足的 城市热岛 水汽凝结核,故市区降水一般比郊区多
试题调研
练出高分
科学城:筑波(日本)
筑波
科学城:班加罗尔(印度)
班加罗尔
科学城:中关村(中国)
中关村
大学城:牛津大学城(英国)
牛津大学城
大学城:剑桥大学城(英国)
剑桥大学城
大学城:呈贡大学城(中国)
呈贡大学城
旅游城市:大理
大理
旅游城市:丽江
丽江
世界城市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阶 段 时 间 特 点
第一阶段
城市化过程
上海市城市化过程
54万
538万
1324万
1911年
1949年
1990年
针对性练习
1.该图表示一个区域的城市从t1到t4的发展变化过程, 该过程反映的是 城市化 过程;衡量当地城市化水平 的主要标志是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D )。 A.城市人口增加 B.城市用地规模 C. 城市数量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已较高,一般在70 ﹪以上
出现了郊区化和 逆城市化 现象
郊区化和逆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乡村人口流向城市,导致大城市规 模迅速膨胀,城市数量剧增
发展中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 拉丁美洲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国家,而亚洲和非洲国 家则普遍较低
城市数量少,城市规模小,城市 18世纪工业 功能单一,以政治职能为主,城 革命以前 乡相对独立
第二阶段
工业革命 以后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 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 “两个出现”:出现了百万以上 人口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出 现“科学城”、“大学城”和旅 游城市等专业化城市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读图回答1~3题。
1.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
A.江苏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海南省2.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 )。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3.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 )。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解析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为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从而确定为江苏省;从其城市化曲线变化上看,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
答案 1.A 2.D 3.A阅读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简称FDI)分异图(图例中数字为外资投资比例,截止2010年),完成以下两题。
4.从图中可以看出,FDI在山东省的分布特点是( ) A.全省差异不大B.由北向南递减C.由沿海向内陆递减D.省会城市最具吸引力5.下列企业中对外商投资最具吸引力的是( ) A.钢铁工业B.粮食加工C.电子仪器D.海产品加工解析第4题,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以东部沿海地区为最多,其次是省会周边地区,西部最少。
第5题,我国吸引外商投资的最大优势是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因此以电子仪器装配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最有吸引力。
答案 4.C 5.C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2011年和2012年两大产业结构图。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7章 第2讲 城市化
第2讲 城市化
研析高考·明规律 研清教材·固基础 研析考点·破疑难 研透技法·提素养
返回导航
研析高考·明规律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课程标准
考情统计
命题分析
1.以示意图、地理统计图表
2021·山东,1~2题 为背景,考查城市化的进程、
运用资料,说明不
(D)
A.城市总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B.人口由边缘区向核心区集聚
C.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D.城市对人口迁入的拉力下降
(2)从Ⅲ到Ⅳ阶段过程中
(C)
A.城市规模持续扩大
B.郊区城市化水平提高
C.新兴产业不断兴起
D.城市居住环境恶化
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解析] 第(1)题,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都市边缘区组成,由图可 知,Ⅱ阶段都市区人口数量仍在增加,但人口增长速度由变慢到停止增 长,都市边缘区人口增长率为正值且由变大再变小(都市边缘区人口数量 仍在增加且人口增长速度由变快再变慢),都市核心区人口增长率由正值 变为负值,即都市核心区人口数量由增加变为减少,这说明城市发展到 第Ⅱ阶段,因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地价昂贵等问题,都市区 及都市核心区对人口迁入的拉力下降,城市边缘区对人口迁入的拉力先 变大再变小,因都市区人口增长率为正值,城市人口数量仍继续增加; 因都市核心区对人口迁入的拉力下降,人口不会由边缘区向核心区集 聚;因都市区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城市环境质量不会得到改善。
返回导航
①时间变化
阶段
特点
A: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B:中期阶段 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很多城市化问题 C: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专题13 城市与城市化-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解析版)
专题13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和特点(1)形成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形成集聚效应。
通过集聚效应,功能区逐渐形成。
(2)特点①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①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主要的城市功能区现分化知识点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称为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城市功能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模式是同心圆模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在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影响租金高低的因素是: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①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商业、住宅和工业的付租能力随空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①交通通达度:一般来说,交通通达度越好,地租越高。
城市内不同区位土地的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2)社会因素:包括收入状况、知名度和因种族宗教、人种的聚居等;①收入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①知名度对于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①种族因素对住宅区分化的影响也很大(3)历史文化;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可继承和改造;①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在的功能分区。
①城市的发展和更新要考虑继承和保持原有特色。
①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原有的功能分区现在也可能完全改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2.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3. 地区差异
100
90
后期
80
阶段
70
60
50
加速
40
阶段
30
20
初期
10
阶段
0
1800
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推进很快,市区出现 了很多城镇化问题
发展较慢 1850
1900
起步早,水平 高,速度减缓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水平 低,速度加快
1950
2000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差异及原因
国家类型
起步时间
早晚 原因
目前速度
快慢 原因
城镇化人口 比重
高低 原因
所处阶段
动力
现象
现象及原因
原因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较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较晚(二战后)
工业化早
民族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趋缓甚至停滞
速度加快
城镇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阶段
通风采光好 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居住的特点又说明客家人的什么特征? 居住方式体现了家族内部的平等团结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黄土高原窑洞
特点:冬暖夏 凉,节省建筑 材料 原因:冬季寒 冷,夏季高温, 降水较少,黄 土直立
北方民居
特点:屋顶较 平,门窗少且 小,墙较厚
原因:冬季寒 冷,降水较少
1. 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的影响 ——体现人地和谐观念
思考:图中农田和民居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这样分布?
• 乡村民居多分布于山麓的台地或高地,高 宅可避洪水;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考点剖析-区域经济发展(含解析)
区域经济发展-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考点43:区域农业发展(1-8题,25题)考点44: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9-16题,26题)考点45:产业转移(17-24题,27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东北平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是中国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和内陆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带。
东北平原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下图示意东北平原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北平原地区在温度带的划分上主要属于()A.暖温带B.中温带C.寒温带D.寒带2.与嫩江相比,松花江水文特征的差异主要表现为()A.有春汛和夏汛B.结冰期长C.河流含沙量大D.有凌汛期3.东北平原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水稻和冬小麦B.谷子和冬小麦C.水稻和春小麦D.甜菜和玉米东北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土壤水分缺失、育苗期低温和成熟期极端高温易导致当地玉米减产。
为了探讨东北地区不同颜色地膜覆盖下春玉米品质和产量,我国农业科研人员在东北某实验区采用垄沟覆膜技术,设置了白色透明膜(M1)、黑膜(M2)和露地对照(M0)田间试验(三种类型试验田面积相同,试验期内自然降水、田间施肥、管理措施与当地农户种植一致)。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7月份是全年干物质累积量最大的月份,但以白色透明膜(M1)最低,其主要原因是()A.白色透明膜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影响了春玉米的生长及光合作用B.白色透明膜内杂草数量多,导致土壤肥力降低C.白色透明膜内水汽蒸发量过大,导致土壤缺水,影响了春玉米的生长D.白色透明膜内温度过高,春玉米生育期缩短,呼吸作用增强5.干物质累积量与春玉米产量密切相关,下列有关不同颜色地膜覆盖下春玉米产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黑膜下产量最高,因为黑膜内温度适宜,杂草少,全年干物质累积量最大B.白色透明膜下产量最高,因为白膜可以减少地面辐射的损耗,延长了玉米的生长期C.露地产量最高,因为露地环境下,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D.春玉米产量的形成与干物质累积呈正相关,全年积温越高,产量越高乡村振兴战略与规划的落地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师说】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1讲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课件
感悟经典 图 1、图 2分别表示 H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 15年间的变化。 读图完 成第1题。
1.结合图 2中信息推断, H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 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 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散 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 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
)
【解析】 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从图中看出,城市范围扩大, 商业区的分布更广,选项 A错误。在原有工业区的基础上,又出现了 4个工业区,选项 B错误。湖滨地区的住宅区并未增多,选项 C错误。 从图中道路的分布可以看出,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选项 D正 确。 【答案】 D
)
【解析】 地铁站人流高峰和流向,与市民白天离家上班、夜晚 回家休息规律一致,所以最可能位于住宅区。 【答案】 B
要点归纳 1.城市的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的关系 服务范 服务级 顾客来 城市等级 城市作用 围 别 源 高 大 大 高 广 低 小 小 低 小
区域内 数目 少 多
彼此间 距离 大 小
2.影响城市服务范围变化的因素
3.据图甲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位于中心商务区的 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 .丁地
【解析】 图示几条地铁线都经过甲区域,该地交通通达度最 高,是人流、物流集聚区域,最可能是中心商务区。 【答案】 A
4.据图乙分析,该地铁站所在的功能区是( A.中心商务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 .文化区
位置
市中心、交 通干线两 侧、街角路 口
靠近河流、铁 路、公路等交 通比较便捷的 地带
高级住 宅区 城市外缘,配 套公共设施较 完善,与高 坡、文化区相 联系
低级住 宅区 内城、工业 区附近,与 低地、工业 区相联系
3.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14 城市区位空间结构和等级体系(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考点14 城市区位、空间结构和等级体系(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夯基础—确保大本营](2019·某某某某中学大联考)下图为某城市主城区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F和K为该城市两个规模性连锁超市。
超市门店指面积较大、供货品类齐全的店面,超市便利店指主营日用快销品为主的小型店面。
读图,完成1~3题。
1.[考向城市区位]制约该城市发展的自然条件最可能是( )A.气候 B.河流 C.地形 D.土壤答案 C解析结合指向标,该城市功能区主要布局在河流西岸,东岸很少,河流东岸可能是山地,制约该城市发展的自然条件最可能是地形,故C项正确。
2.[考向城市空间形态]该城市的地域形态表现为( )A.条带式 B.集中式 C.组团式 D.放射状答案 A解析该城市的功能区分布在河流西岸,沿河流走向扩展,城市地域形态表现为条带式,A项正确;集中式布局主要分布在北方平原区,B项错误;组团式主要分布在山区河流交汇处,C项错误;放射状城市形态,城市功能区沿交通线发展,D项错误。
3.[考向影响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因素]K集团超市门店选址的主导区位是( )A.河流 B.铁路线C.城市交通线 D.居民区答案 C解析K集团超市门店选址的主导区位是城市交通线,商业区布局在交通通达度高的区域,C项正确。
(2018·某某“五个一名校联盟”二联)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规划图。
读图完成4~6题。
4.[考向城市形态]该城市空间形态未来的发展方向最有可能是(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该城市有多个组团,每个组团都有工业区和住宅区,城市的扩展最有可能以每个组团为中心,向四周扩展,C项正确。
5.[考向城市功能区]该城市水厂(水1、水2、水3)和污水处理厂(污1、污2)布局合理的是( )A.水1和污2 B.水2和污2C.水3和污1 D.水2和污1答案 D解析根据图中西山、北山等信息判断,该城市河流整体自西北向东南流,污水处理厂应位于下游河段,污1位于下游河段,符合要求;水厂应位于水质较好的上游河段,水2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符合要求,D项正确。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2章第2节城市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一、城市化 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 城市范围 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 的过程。 2.驱动力 3.城市化水平:可以用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表示,反映 了 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 4.意义:带来了 聚落形态及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等 的巨大变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 服饰、居民心理、 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建筑。
(2)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3.中国文化与人口发展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 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产生了很大的变 化,主要表现为传统的人口观念被现代的人口观念取代。(见下表)
(4)D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还会引发一系 列社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表:
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 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4)下列属于我国目前城市化过程表现的是( ) A.特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迹象 B.城市化速度大大放慢 C.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D.城市化速度快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解析】 本题借助我国1949~2008年城市数量变化图来考查我国 城市化进程的相关知识,解答时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1)我国是一个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明显地表现出发展中国家的特点。(2)我国的 城市发展地区间不平衡,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3)读图 时注意三个时间段,注意不同等级规模城市数量的变化比较。 【答案】 (1)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化进 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 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 (3)东部地带 经济发展水平高,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密集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一讲 城市的空间结构精选教案
第一讲 城市的空间结构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概念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
2.城市功能分区(1)中心商务区(CBD):①布局:一般位于城市中心部位。
②特点:交通便利、通信发达,早晚人口流动量较大,人口昼夜差异大。
(2)商业区:①组成及分布:由商业街和各种商场组成,多分布于城区或交通干道旁。
②特点: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
(3)住宅区:①特点:城市中最普遍的用地方式。
有成片住宅楼及配套服务性设施,呈现高级与低级的分化。
②类型⎩⎪⎨⎪⎧ 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市政统一规划的住宅区(4)工业区: ①布局: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的地带。
②特点:存在不同程度的噪声、空气、固体废弃物和水污染。
(5)其他功能区:如行政中心区、文化区、混合功能区、郊区等。
[温馨提示]城市功能区无明确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历史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行政原因。
二、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1.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分化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其地域结构的分化越明显。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1)城市规模⎩⎪⎨⎪⎧ 表达:一般用人口规模表达等级划分:分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2)关系: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就越强。
[温馨提示](1)不同城市行政区具有明显的界线,而非行政区的服务范围之间并非有明确的界线。
(2)在非均质地区,同一级别的城镇的服务范围并不相等,一般人口稀疏的城镇服务范围大。
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有哪些?2.如何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并对其进行评价?3.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哪些?4.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有何差异?以考纲为纲|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以真题为范| 深挖考题内涵·把握命题精髓[考题精妙][典例] (2017·全国卷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
新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一城市与城市化课件(共54页)
考点梳理
考点一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基础导学
1. 城市与城市区位
(1)城市 ①含义:城市是1 人口 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2 非农业 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 3 经济 、文化中心。 ②特点:人口和4 产业活动 密集、生产效率和5 经济效益 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发展趋势
城市化速度大大放慢,甚至停止;一些大城市中心区 人口向郊区移动,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
合理性问题
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合理
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许多社会问 题
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生的问题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环境质量下降 城市交通问题 城市住宅问题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 城市化推进很快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 通拥挤、住房紧张、环 境恶化等问题
出现郊区城市化现 象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
发展中国 家
发达国家 城市化起步 早(自产业革命开始)
目前水平 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
发展中国家 晚(自“二战”结束后开始) 较低,城市人口比重不足40%
(2)交通通达度与城市功能用地的关系 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差,土地价格、地租越低。具体如图所示:
①市中心(O处):因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故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一般为商业用地。②从 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如OA、OB、OC、OD、OE、OF)两旁、公路交会处(如图中A、B、C、D、 E、F处):通达度高,地租高,形成地租次高峰,多为商业用地。 ③城市外环路及公路干线两侧(如图中G点):通达度较高,地租较高,一般为住宅用地。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学案及测试卷含答案
其次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考纲要求:1、驾驭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区位因素。
2、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说明其形成的缘由。
3、理解不同等级城市功能的差异。
一、学问梳理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分区,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而各功能区之间(有或无)明确界线,即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_____________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它占城市空间的40%-50%。
,可分化为和。
4、商业区主要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多位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主要为____状或____状分布。
5、工业区是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形成的。
因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运输需求,这就确定了工业企业须要寻求靠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6、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地域结构,其模式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影响地租凹凸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8、依据课本23页画出书图2.7“各类土地利用付租实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并在图中标出OA、AB和BC分别为哪一类功能区?9、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主要是住宅区与区的关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必修 城市与环境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含解析
第2讲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纲展示考查方向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以区域图、数据统计图表、示意图、文字材料(畅通工程、私人汽车、绿色住宅、生态城市)等为背景,考查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以某一地域的特定文化现象为载体,考查地域文化对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建筑结构和风格的影响。
基础全面梳理一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1.含义指人口和错误!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三个标志(1)错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3)城市错误!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意义4.城市化动力机制错误!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二城市化特点三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1)对城乡生活的影响1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和交通等基础设施。
2城市现代文明影响传统的生活习惯和错误!劳作方式等。
(2)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2.城市环境问题四我国城市发展趋势1.城市化是不是只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多?不是。
城市化不只是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多,还表现在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观念的转变上。
2.郊区城市化和城市郊区化一样吗?不一样。
郊区城市化指城市的郊区形成城市,是一个人口、产业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城市处在规模膨胀、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郊区化指人口、产业向郊区或卫星城迁移,是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产业由集聚发展到扩散的一个新阶段,是逆城市化的表现。
3.城市化就是指人口城市化吗?不是。
城市化不仅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还包括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即城市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口城市化,二是地域城市化。
考点深度研析考点错误!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2.城市化进程的一般特点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对应初期中期后期后期阶段人口农村→城市→郊区城市→农村或小周边地区→中心流动方向城市城镇城区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占比较大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成为主导第一、二产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成为主导城市化问题不明显城市环境恶化、交通拥堵、土地供应紧张城市环境进一步恶化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续表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原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市区人口激增,环境恶化,交通拥堵,城市产业的迁移交通条件的改善,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城市中心区开发,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图示(2015·重庆高考)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讲 城市与城市化素 第39课时 城市化动力和进程教学案(含解析)
【第39课时城市化动力和进程】之小船创作1.城市化的推力和拉力(1)城市化的拉力主要有:城市□01就业机会多、收入□02高、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等。
(2)城市化的推力主要有:农村人口增长快、压力大、□03收入低、生态环境恶化等。
2.城市化的进程(1)在图中填写城市化的进程。
(2)衡量城市化的标志有城市人口数量、□0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市用地规模等。
3.城市化的地区差异(1)图中柱状表示城市人口数量,□01A表示全世界,□02B 表示发达国家,□03C表示发展中国家。
(2)图中曲线表示城市化水平,□04D表示全世界,□05E表示发展中国家,□06F表示发达国家。
考点五十二城市化读东南亚十国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水平统计图,完成(1)~(2)题。
(1)由图示信息可以判断( )A.东南亚国家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B.新加坡和柬埔寨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泰国的人口城市化水平超前于经济发展D.东南亚各国经济、社会城市化基本同步发展(2)印度尼西亚城市化子系统间的差异反映出该国( )A.城市经济发展快,农村经济发展缓慢B.城市发展机会少,农村经济持续落后C.城市的推力作用小,农村拉力作用大D.人口、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1)柬埔寨城市化水平低于□0130%;泰国人口城市化水平□02低于社会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城市化水平;多数国家经济城市化水平与社会城市化水平保持一致。
(2)印度尼西亚人口城市化水平□03高于经济城市化水平和社会城市化水平。
(1)城市化水平以30%和70%为界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
(2)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04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快,说明城乡之间存在□05巨大差异。
答案(1)D (2)A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1)时间差异(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图示表达起步早(自工业革命开始) 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2019·辽宁凌源3月抽测)日本都市圈建设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雏形阶段——加速阶段——(调整阶段)——成熟阶段。
高考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阶段性测试卷
高考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阶段性测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下图为某小都市平面图,该都市被评选为宜居都市。
读图,回答1~2题。
1.以下宜居条件中与该都市的规划关系最紧密的是()A.位于海边,风景秀丽B.交通顺畅,堵车现象少C.工业区设计于自然防护带之外D.气候宜人答案:C解析:四选项均为宜居条件,与都市规划关系最紧密的是工业区的布局,巧妙利用山脉和河流作防护带,工业区对市区的阻碍小。
2.某退休老人欲在该都市安度晚年,最佳购房区是()A.a处B.b处C.c处D.d处答案:D解析:退休老人的居住地应选择在环境优美、安静、交通便利、靠近医院的城区。
a处靠近车站,噪音大;b、c两处位于都市中心区,环境嘈杂;d处远离主城区,靠近干线公路、医院和海边,适合老人居住。
下图是我国西南地区某中等都市的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3题。
3.随着都市进展,Y住宅区较X住宅区更有利于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理由是()①依山傍水,风景优美②远离铁路,噪音污染轻③交通便利,方便居民上下班④远离工业区,空气清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都市功能区布局。
Y住宅区距离铁路远,且环境污染轻,X住宅区距工业区、铁路近,有较重的污染。
下图为某地区都市规划图。
读图回答4~6题。
4.从城镇规划来看,该地区的地势最有可能是()A.平原B.高原C.山地D.丘陵答案:A解析:该地区的城镇大体以都市为中心,较平均地在四周布局,这说明该地区的城镇规划受地势的制约较小,故该地区的地势最有可能是平原。
5.图中信息显示,都市的服务功能()A.沿铁路线较强B.沿干道较强C.沿环路较强D.区域内一样强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区的城镇要紧沿干道向两侧扩展,这说明都市沿干道的服务功能较强。
6.都市中心的雾往往多于郊区,要紧缘故是()A.市中心温度更高B.市中心水汽更多C.市中心尘埃更多D.市中心人口更多答案:C解析:都市中心的灰尘杂质较郊区多得多,这些尘埃物质作为凝聚核易使都市中心多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解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3.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 4.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命题热点
1.以典型的城市为代表,分析城市空间 结构的形成原因,进而考查这种结构的优缺点 2.结合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能够提出某一城市的功能定位并进行分析 3.以“十一五”我国城市发展规划、奥 运会北京城市环境等为背景考查我国城市化特 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距市中心远近 城市地价随距市中心的距离增大而递减,每一块 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 地租的高低。
各类土 地利用 付租能 力随距 离递减 示意图
商业区 商业用地的 付租能力随 距离递减最 付租能力 大,距离市 中心远近对 商业影响最 大 区位 市中心
功能区
住宅区 住宅用地的 付租能力随 距离递减较 小,距离市 中心远近对 住宅影响较 小 靠近市中心 处
第一讲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同等
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依纲梳理夯基础
一、城市地域形态
地域 团块状(集中 组团式 形态 式) 平原 地形、 城市用地限制或 影响 市中心吸引作 河流阻隔以及规 因素 用 划控制等 城市由几片组 各组成部分比 成,每片就近组 地域 较集中,连成 织各自的生产和 形态 一片 生活设施,各片 互不连属 条带状或放 射状 沿 交通线 分 布或受地形 限制
依纲梳理夯基础
温馨提示 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科技、文 化、旅游业的影响,人们对生活质量要 求的提高,城市地域沿高速公路,向环 境优美的方向不断扩张,因此影响城市 地域形态的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依纲梳理夯基础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商业用地 、 工业用地 、政府机关用地、 住宅用地 、 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 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区 (1)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 的集中。
形成
功能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依纲梳理夯基础
(2)主要类型 住宅区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 式。 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 两 侧、街角路口。 工业区:靠近 河流、铁路、公路 等交 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3)特点:无明确界线,某一种功能区 以 某种土地利用方式 为主,可能兼有其他 类型的用地。
化 1.含义: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 和组合 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 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同心圆 模 式、扇形模式、 多核心 模式。
一、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
同心圆
同 心 圆 状
商业、行政、居住
成 都 市 的 功 能 区 分 布
居住区、文化区
工业区
扇状分布
多核心
3.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因素
功 能 区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 呈点状或条 状
工业区
住宅区 占地面积大,是城 市的最基本职能, 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集聚成片
面积
经济活动最繁忙; 不断向市区外 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 人口数量昼夜差别 缘移动,并趋 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 特征 大;建筑物高大稠 向于沿主要交 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 密;内部有明显的 通干线分布 展 分区 低级住宅 高级住宅区 区 内城、工 市中心、交通干线 市区外缘、交 位置 城市外缘, 业区附 两侧、街角路口 通干线两侧 与高坡、文 近,与低 化区相联系 地、工业 区相联系
历史因素 天安门广场 交通便捷, 却没有高楼 大厦,为什 么?
1.坐标图
2.立体图
交通通达性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通达性越差,土地 价格或地租就越低,因此城市地价(地租水平)并不是由市 中心向四周递减的一个同心圆,而是随着交通通达度的变化 而起伏,从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如图所示:
3.地租分布等值线图
在判读这类图时,注意抓住距城市 中心的距离和交通的影响这两个方 面。从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水平两方 面看,一般在地租高峰处和次高峰处 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 形成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其他区域 形成工业区。
交通便捷程度 (1)经济因素 影响地租的因素 (主要因素) 距离市中心远近 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
收入 导致住宅区 的分化 ( 2 )社会因素知名度 种族或宗教
( 3 )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 区有深远影响。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 主要因素,其中土地地租的高低在经济 因素中又占据主要地位,影响地租高低 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 捷程度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城市沿主要 交通干线 或 地形区延伸
依纲梳理夯基础
地域 形态
团块状
组团式
条带状或放 射状
便于集中设置比较 完善的 基础设施 , 便于城市 扩大 城市各部分 主要 各种设施的利用率 规模 ,有利于 接近郊区, 优点 高,方便生活,便 城市 环境 保护 亲近 自然 于管理,节省 投资 用地分散,各 城市交通主 主要 易造成城市环境污 片联系不方 要集中于某 缺点 染 便,市政建设 一方向,且 投资大 运距很长 兰州 市、洛 重庆市 成都市 、合肥市、 、浦 城市 阳市、西宁 举例 美国华盛顿 东新区 市、 宜昌 市
(三)工业区区位特点、成因、目的
区位特点 成因
①土地日益紧张,地价 飞涨,环境污染问题日 渐局不合理
③第三产业的兴起
为了降低成 本、保护城 市环境
趋向于沿主要 交通干线分布
工业生产活动对运输 的需求
便于原料的 运进和产品 的运出
依纲梳理夯基础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
最大程度地 既利于工人 区位选择 接近消费人 上下班,又 原因 群,商业付 方便购物 租最高
工业区 工业用地的 付租能力随 距离递减最 小,距离市 中心的远近 对工业的影 响最小 远离市中心 处 工业生产占 地空间较 大,地租成 本比例高, 该区域内工 业付租最高
常见地租曲线图及判读方法 考查城市中地租变化的图像有 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要 在理解以上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正 确的读图方法仔细分析。这往往成 为题目解决的关键点所在,常见类 型如下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