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特色社会主义比较

合集下载

PPT解读当代五个社会主义国家

PPT解读当代五个社会主义国家

古巴
古巴的特色
古巴的神秘 古巴无与伦比的美 古巴的人
古巴教育
古巴国民素质高,受过高等教育的占受教育
人数75% 中国每100个人中有23个大学生,古巴每14 个人中有1个大学生,450万就业人口中平均 每6人就有一人为大学毕业 实行全民公费教育制度,12年制义务教育, 学生不但免交学费和书本费,学校还管饭并 向学生提供学生制服。

2.在全球化趋势日益猛烈的今天再封闭的国家也不可能不受到 渲染,新思想、新观念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当新思想、新观 念的传播与接受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于一个极权的国家来说 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为了再聚民心转移视线,朝鲜只能走 研发核武的道路。
欣赏几组图片
朝鲜
朝鲜领袖崇拜
朝鲜经济及军事 似曾相识的中国——朝鲜 朝鲜的可悲



古巴国内所需消费品主要依靠进口,其中每年粮食的60%依 靠进口。1962年,面对美国对古巴实施的贸易封锁,物资供 应匮乏的古巴政府开始实施配给制。古巴民众在此后的近50 年间可凭“副食本”以极其优惠的价格从国营仓库购得豌豆、 蔗糖、鸡肉、鱼肉、鸡蛋、大米、咖啡、食用油、面包和牙 膏等商品。 每年古巴政府用在配给制上的补贴超过10亿美元。 这一特殊“福利制度”在历史上曾多次帮助古巴人民渡过 难关,但也给政府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特别是国际金融 危机爆发以来,古巴经济深陷困境,这一问题的严重弊端凸 显
第三代领导人:金正恩
领导崇拜
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很难理解当一位国家领人去世时, 百姓会呼天哭地的悲痛。当金日成和金正日去世的 时候,朝鲜人民的悲号,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在 2400万朝鲜人中,金日成和金正日就是他们的救星 和父亲,是他们生命的寄托。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发展历程中一个崭新的阶段,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体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点,既继承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中国特色。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与特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孕育而生的。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是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推进国家现代化。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是人民,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初心。

4.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任务是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

5.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惩治腐败。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些价值观既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实践探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如全面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

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我国已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新时代基础知识课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基础知识课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实践基础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中,逐 步形成的。
主要要素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革开放、科技创新、民主法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产党的 领导这六大主要要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与优势
中国道路的特点
中国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的发展道路,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5
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人民期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发展的目标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与影响
1 意义深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选择,是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具有深远的意义。
2 影响广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以其独特的体系、现实效果,影响了中国的无数领域,也在塑 造着世界的未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与目标
1
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2
法治建设
坚持依法治国、立法先行,推进法治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和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制度 保障。
3
创新型国家
通过深入进行科技创新,推动实现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4
生态文明建设
牢牢把握绿色发展这个主线,积极推进能源、土地、水资源等方面的绿色转型,实现 生态百姓食品守护者生动词。
经济增长及发展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模式,既包括市场因 素的发挥,也包括国家政策的引导和调整。这 种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果。
文化自信及背景
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要素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

第一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概论介绍

第一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概论介绍

一、第一个对近代社会主义进行了独立 的探索 二、第一个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 了丰富的思想资料 三、第一个出色地宣传了空想社会主义 思想
首先,以理性原则代替客观规律 其次,以繁琐的设计代替本质分析 最后,以社会改良代替社会革命
(二)十八世纪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资 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这一时期是用法律理论来论述空想社会 主义的理论。较前一阶段更为抽象。主 要特点为:第一,从理论上论证了从私 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第二,以 法律条文形式阐述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 则,通过立法变革现实社会。第三,主 张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共产主义。恩 格斯评价其为“苦修苦练的,禁绝一切 享受的,斯巴达式共产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 义中的地位
辩证唯物主义
马 历史唯物主义 克 思 政治经济学 主 义
科学社会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
空想社会主义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iblioteka 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主义
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中国梦
1.法国圣西门的“实业制度”《论实业 体系》《论文学、哲学和实业》 2.法国傅立叶“和谐制度”《论商业》 3.英国欧文“公社制度”
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的意义: 第一,深刻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 盾和基础,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思想 材料。 第二,对未来社会提出许多积极主张和天才 预测,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来源。
——托马斯· 莫尔
假使私有制度存在,假使 金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我以 为国事的进行就不可能公正顺 利。 ——托马斯· 莫尔
第一,经济上实行 公有制 第二,政治上实行 民主制 第三,婚姻家庭方面实行 男女平等制度 第四,科学文化教育上实行 全新的制度 第五,宗教信仰方面实行自由政策 第六,对外实行和平睦邻政策

天津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知识点

天津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知识点

第一讲国情1、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个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3、中国基本国情(三个没有变):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4、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现实依据、基本路线、主要任务、总体布局和奋斗目标,指明了当代中国的前进方向。

这条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的创新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5、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科学地回答了当代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鲜明提出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特别是”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6、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2课重难点梳理归纳-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2课重难点梳理归纳-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2课重难点梳理归纳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文字的发明和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3、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4、在反封建斗争中,是由资产阶级发挥了领导作用(因为当时工人阶级还没有形成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5、空想社会主义也进行了实践,主要代表为新和谐公社。

6、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共同点:都对社会现实(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分析;都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都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设计了美好蓝图;都看到了阶级对立;都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是剥削制度;都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7、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有三种基本形式:经济斗争、政治(阶级)斗争和思想(理论)斗争。

8、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9、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对比1、新民主主义革命梳理: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另外两者的核心力量。

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比(主要(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不同):(1)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是一脉相承的。

(2)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3)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6、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1)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改革的内容: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3)改革的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4)改革的重要性、地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第一讲 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特色社会主义比较

第一讲 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特色社会主义比较

200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 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 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是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并提出了“四个坚定不移”和搞 好“五大建设”。
1996年老挝党的六大,继续坚持五大提 出的“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确立 了党的基本路线:以老挝人民革命党为 领导核心,继续建设和发展人民民主制 度,为逐步进入社会主义创造条件。
2001年3月,老挝党的七大召开,对老挝 社会主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出了老 挝今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总 任务和总方针,为老挝的革新开放和社 会主义探索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
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 表大会胜利召开,全面总结了30年改革 开放的经验,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 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008年2月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召开,通过了 《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 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认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展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 内容。要深刻认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 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贯彻精简统一效能 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 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 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 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知识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知识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知识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知识点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具体体现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建共享、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等方面。

2. 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共享发展、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综合国力核心竞争力等。

这些方略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抓手和指导原则。

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一目标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要求,也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明确规定。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方针。

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

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我国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根本保证。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特征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历史特点。

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新时代是信息化、全球化、社会化等新时代特点下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

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

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与其他模式

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与其他模式
邓小平吸取了苏联和中国的深刻教训,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果断地
提出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 经济建设上来。这是一次全局性的拨乱反正,使党的工作方针发生了战 略性的转变。自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以胡锦 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所有这 一切,都深刻地总结了苏联和我国的历史经验教训,是对苏联模式和斯 大林体制的一个巨大突破。
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模式与其他模式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七大报告第二部分最后做出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 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democratic socialism)是 一种主张在民主体制里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 意识形态。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 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 进行财富的再分配。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 士或团体一般都要比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政治立场 上更为左倾。很多人将诸如瑞典之类的北欧国家 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
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斯大林发动“向资本主义全面进攻”, 取消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随而也取消商品市场,不加分析地全面批 判资本主义,完全把苏联经济纳上了产品交换和计划经济的轨道。斯 大林采取的是极为僵硬的产品交换和计划经济体制,他把计划经济看 作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而将商品、市场视为资本主义的“胎 记”。这固然有一定的思想理论渊源,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俄 罗斯民族有着强烈的反商品、反市场关系传统,这种传统在一定程度 上被俄国民粹主义所继承。斯大林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僵化的教 条的理解,一方面又继承了俄罗斯民族的、后来又为俄国民粹主义所 强化了的反商品、反资本主义传统,这就形成了斯大林否定商品货币 关系和市场经济的极为僵硬的计划经济体制。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革命的前途 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
区别: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 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
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前途)
• 中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之 所以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曲折和 失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对基本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 重性的阶级,在具有革命性的同时,还 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因此中国的民族 资产阶级也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任务。
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 1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主要对象
(2)官僚资本主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无产阶级、农民、小
最主要的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求得民族独立 和人民解放 反对 帝国 主义 反对 封建 主义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和人民共同富裕
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和时代特征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农民阶级两次登上历史舞台: 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要紧密联系中国正处于并 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联系当代中国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联系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加深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把握。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
马 恩 对发 共展 产阶 主段 义的 划 分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辨析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辨析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辨析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体系,包含许多辨析点。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辨析点:
1. 社会主义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在
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和全体人民自由全面发展的制度
形态,与过去的社会主义实践有所不同。

2. 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使用科学发展观来引导经
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的观念。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为中国当前仍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仍然相对落后,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完全建立,
因此需要坚持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
人民生活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

4. 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
放的理论,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现代化建设,并且改革开放要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

5. 人民民主专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
义的最高政权形式,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的
民主权利,并通过社会主义法制来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公平正义。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是中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的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道路,坚持
马克思主义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
上创新发展。

以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一些辨析点,这些观点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度剖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度剖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度剖析引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自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

本文档将深度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主义制度。

它强调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1)坚持中国的领导: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经济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同时发挥国家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3)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通过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4)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法治中国:坚持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和社会公平正义。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1)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农村改革;1992年南巡讲话,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时期(1993-2002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2年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3)科学发展观时期(2003-2012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2012年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2013年至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是中国的根本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它既是社会主义的延续和发展,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社会主义的概念和特征社会主义是一个政治经济制度,就其本质而言,社会主义是一种实现社会公平、共同富裕、和谐稳定的制度。

社会主义不仅追求经济增长,并且强调公平和公正,注重全民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素质的普及,还要建立一个有利于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还要促进国内的和平与发展,积极维护和展示国家的形象。

社会主义具有以下特征:(1) 社会主义追求公有制和分配制度的建立,推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是其重要目标。

(2) 社会主义国家强调社会公正和社会福利,通过国家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缩小贫富差距。

(3) 社会主义文化强调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培育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发展适应了中国国情,并且旨在为中国人民打造一个更加繁荣和富强的国家。

相比于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特点。

它的意义在于:(1) China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促进社会的信仰、价值观的统一,进一步增强社会文化认同感,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2) China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科学技术的迭代升级,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3) China特色社会主义深入贯彻落实人民民主的要求,注重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需求,推进农村振兴、城市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等,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有获得感。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和重要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每个阶段都经历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强调不同的重点,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自我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区别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区别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区别【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虽然都是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政治制度,但其在经济制度、政治体制、社会发展路径、文化传统和外交政策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国家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强调国家主权和社会稳定,并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调控。

而民主社会主义则更强调个人权利与自由,政治体制以多党制和议会制为特点,重视公民参与和民主决策。

在国际地位和外交政策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倡导和平发展和多边合作,强调国家利益和和平共处,而民主社会主义则更注重民主精神和人权普遍价值的普及。

在当前世界政治格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展现了其独特优势,而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价值也在实践发展中有其建设性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体制,社会发展路径,文化传统,国际地位,外交政策,道路选择,理论价值,实践发展。

1. 引言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按照中国国情自主选择的一条道路,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经过改革开放的艰辛探索和实践总结,确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

民主社会主义是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社会主义形态,强调政治民主和经济社会公平,主张通过民主程序来实现社会主义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法治体系、文化建设等方面。

民主社会主义强调政治民主、法治社会、社会公平,主张通过选举产生政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强调个体权利和社会福利的平衡。

两种社会主义模式在经济制度、政治体制、社会发展路径、文化传统、国际地位与外交政策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各有其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第一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1、正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
•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 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 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 未根本改变;
•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 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 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 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 度加大;
• (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 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 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 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 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 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 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 1、当代中国国情概述
• (1)国情: •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 会性质和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历史文 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 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 (2)充分认识中国基本国情的重要性 • (3)中共党史上关于基本国情认识的 经验和教训
• (4)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 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

协调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 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 开放。协调中央和地方关系,协调个人利 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 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 性。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 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 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 造良好国际环境。
• 2、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 • (1)历史方位 • 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 所处的位置。 • (2)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 • 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 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 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 •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第一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第一讲

第二,从国内看,提出这一问题的根据是:
• 其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这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三步走战略承上启下的关 键时期。 • 其二,中国进入矛盾凸现期,也进入黄金发展时 期。 • 其三,中国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 键时期。 • 其四,中国进入从全面开放的关键时期。 • 其五,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们已经具备了实现 经济起飞的诸多有利条件。
• (2)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仍处在世界后 列。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远快于世界平均增长。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人均 GDP为155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的4.44%,发展中 国家人均GDP的9.61%,发达国家人均GDP的1.68%。 2010年为4392美元,世界人均GDP为10671美元,发 达地区达到38417美元,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达到 4810.56美元; • 世界银行统计,197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世界 排名第175位,2010年,在世界排名第121位。也就 是说,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名第二位, 但人均国内生产总会仍居100位以后。
第一,从国际形势看,作出这一论断的主 要依据是:
• 其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 题,这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 外部环境。 • 其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为我们赢得了有利 的国际环境。 • 其三,经济全球化带来良好机遇。 • 其四,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继续迅猛发展, 为后发展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新的机遇 和动力。
• (3)从人民生活水平看,中国人民生活仅在 总体上达到小康。 •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成功 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2011年, 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 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 2009年(1196元)提高了92%。经过此次大幅 上调,中国国家扶贫标准线与世界银行的名义 国际贫困标准线的距离为史上最近。按国家最 新贫困标准计算,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和覆盖面 也由2010年的2688万人扩大至1.28亿人,占农 村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除港澳台 地区外)的近十分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比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比较

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研究结课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比较专业:政治经济学姓名:孙银国学号:2010034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比较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区别,主要从思想来源、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分析资本主义的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得出二者的主要区别。

二者之间之所以存在诸多区别,是因为二者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不同,主要是确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前后顺序不同。

关键词:民主社会主义,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源,政治经济纲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奠基于20世纪中叶,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作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并且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民主社会主义是世界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和工党所信奉的思想体系与意识形态,它出现于19世纪初并随着二战后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兴盛,作为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思潮,民主社会主义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世界局势风云变幻、世界力量重新组合的今天,民主社会主义又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地区有了新的扩展和态势。

近几年,这两种诞生于不同时间和空间的社会思潮和理论频频被人联系在一起。

甚至有人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于民主社会主义”,“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等错误结论。

可见,有必要切实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帮助人们进一步认清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下面,本文将从思想来源、政治经济纲领、分析资本主义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

一、思想来源不同在思想来源这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在实践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一直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1956 年召开的党的八大,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的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所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总纲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比较

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比较

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比较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基本的社会需要而建立的在各个社会中具有普遍性、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里具有稳定性的社会规范体系。

它是由一组相关的社会规范构成的,也是相对持久的社会关系的定型化。

社会制度分为3个层次:①总体社会制度,或曰社会形态,如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②一个社会中不同领域里的制度,如经济制度、教育制度等;③具体的行为模式和办事程序,如考勤制度、审批制度等。

本篇文章所讨论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均属于总体性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是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的总称。

社会制度的基础是经济制度,即一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其中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社会制度还包括由经济制度所决定,并为它服务的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中的各种制度。

不同的社会制度,体现着不同的社会性质。

依据总体性社会制度的定义,本文将从形成过程和时间、经济、政治、文化、指导思想等五个方面来探讨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异同点。

一、形成过程和时间。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所以说它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9年,中国爆发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其革命性,并在以后的革命中掌握了中国革命的领导权。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在全国范围的建立。

1952年秋,党的领导人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和党预定的社会主义目标,开始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3年秋,过渡时期总路线正式提出,由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结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邓小平同志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组成的中国特色理论体系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首创的社会主义制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萌芽与初创。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与优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与优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与优“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签, 它为我们国家社会的发展指明了奋斗的方向。

然而, 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呢?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顾名思义, 就是中国化的社会主义, 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 它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理论的基本原则,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改革开放;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全面发展; 反分裂、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 构建、推进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明确指出了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鲜明特点。

因此,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该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人民利益观的集中体现。

中国曾经创造过灿烂的文化,悠悠五千年的历史,为人类文明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自从鸦片战争被迫打开国门后。

战火不断,人类文明停滞不前。

历史可以告诉未来,170年的沧桑变化,验证着一个科学的论断,熔铸着一条坚定的信念: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人民会坚定不移地继续走下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其鲜明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现共同富裕。

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 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 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是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并提出了“四个坚定不移”和搞 好“五大建设”。
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研究了加 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 题,强调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代化、大众化;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坚持民主、 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 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坚 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 政治任务。
1991年3月老挝党五大对老挝的社会性质 有了新的认识,指出老挝正处在继续建 设和发展人民民主制度、为逐步走上社 会主义创造起码因素的阶段,并将“无 产阶级专政”改为“人民民主体制”, “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改为“建设繁荣 昌盛的国家”。
1991年8月老挝最高人民议会通过了老挝 第一部宪法。 1993年2月老挝党五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 老挝有自己的特点,有地理、经济、社 会、历史等条件造成的种种困难,“不 能无选择地抄袭某一国家的模式”。
2009年10月胡锦涛在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大会上 的讲话指出,新中国60年的发展进步充分证明,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 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将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 纲领、基本经验,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 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新局面、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1987年党的十三大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 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 布局、国际环境等问题,构建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轮廓。大会全面系统 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 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指出了政治 体制改革的方针、内容和实施方案。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第一次从社会主 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 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 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 等9个方面系统概括和阐述了邓小平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首次明确 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86年11月老挝党四大强调老挝尚处在向社会 主义过渡时期的初期阶段,明确提出要对经济 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指出:“我们必须对现行 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管理系统进行根本、深 刻和全面的改革,使新的经济管理体制更加灵 活、有效和完善”。社会发展的思路和模式开 始转换。
1989年1月老挝党四届七中全会认为,目前老 挝尚不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仍处在 建设和发展人民民主制度,为逐步进入社会主 义创造必要条件的历史阶段。 1989年10月老挝明确提出了革新开放要坚持六 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列主义 是党的思想基础、党的领导是一切胜利的决定 因素、坚持在集中原则基础上发扬民主、增强 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和效力、坚持真正的爱国 主义和纯洁的国际主义相结合。
2006年4月越共十大对20年的革新开放进行了系统总 结,将越南特色社会主义概括为“八大内容”,即 “我国人民建设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民富国强、社 会公平、民主、文明的社会;人民当家作主;依靠现 代生产力和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经 济高度发展;文化先进,民族特色浓厚;人民脱离压 迫和不公,生活温饱、自由、幸福、全面发展;越南 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是一个在 共产党领导下的、属于人民、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世界各国人民建立友好合作关 系。
2008年着力抓好党建和干部队伍建设, 突出抓好党委“一把手”政治理论脱产 培训。分期分批对各省厅局长和县处级 “一把手”进行政治理论脱产培训,年 内共办了3 期为期5个月的“一把手”培 训班,每期80 人使他们领会革新开放政 策,了解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目 标,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保 持对西方“和平演变”及“颜色革命” 的警惕性。
2008年12月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 会上的讲话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 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 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 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 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 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 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第一次正式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 思想,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 目标。大会报告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正 式使用“政治文明”概念,认为“建设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重要目标”。
2003年2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二中全会通 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 革》的决议,提出要形成行为规范、运 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 理体制。
1991年6月越共七大通过了《社会主义过 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确立了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坚持五项基本原则、坚持 革新开放的基本路线,第一次把“胡志 明思想”写入党的文件,提出要把马克 思主义与越南的基本国情结合起来,要 发展“由国家管理、按市场机制运行的 多种成分的商品经济”。
1996年6月越共八大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越南10 年革新开放的经验,宣布越南已步入建设工业 化、现代化的发展的新时期,提出要全面、配 套地大力推进革新事业,继续完善国家管理下 的、朝社会主义方向的市场机制。大会政治报 告的题目就是《为了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文 明的目标,继续革新事业,推进工业化、现代 化,稳步走向社会主义》。
2003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 指出了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目标、 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以及具体措施, 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科学发展观
பைடு நூலகம்
2004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通 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 设的决定》,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 政和依法执政的理念,并第一次从现代 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二)越南“定向社会主义”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地处亚洲中南半 岛的东部,是连接亚洲大陆和东南亚诸 岛国的跳板,被称为东南亚的门户,战 略位置非常重要。国土面积329566平方 公里,人口7600万。1975年南北统一, 1976年成立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986年12月越共六大提出越南仍处在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初期阶段”,要 在更新思维的基础上深入进行生产结构 的调整和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要废除 官僚集中统包统管制,建立符合客观规 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新体制,拉开了革 新开放的帷幕。
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 表大会胜利召开,全面总结了30年改革 开放的经验,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 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008年2月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召开,通过了 《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 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认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展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 内容。要深刻认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 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贯彻精简统一效能 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 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 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 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 战略全局出发,制定描绘了我国在新世 纪第二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突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调整优 化产业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 进城市化健康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第一讲 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及比较
主讲人
崔桂田
一、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特色社会主义” 的实践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越南定向社会主义 老挝过渡时期社会主义 朝鲜式社会主义 古巴特色社会主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1978年至2009年中国在改革开放的 进程中,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初步构建了“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实现了由计 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转变。
1996年老挝党的六大,继续坚持五大提 出的“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确立 了党的基本路线:以老挝人民革命党为 领导核心,继续建设和发展人民民主制 度,为逐步进入社会主义创造条件。
2001年3月,老挝党的七大召开,对老挝 社会主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出了老 挝今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总 任务和总方针,为老挝的革新开放和社 会主义探索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
2006年3月老挝人民革命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 代表大会,总结了20年革新开放的经验教训, 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核心内容是发展经济和 减少贫困。2006—2010经济增长要达到7.5% 的目标。 2008年5 月和11 月,老挝人民革命党分别召 开八届六中全会和七中全会。研究国际金融危 机对老挝造成的影响,提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 任务的目标要求。
1978 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 明确提出要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管理 方法进行改革,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 序幕,实现了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 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