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药物研究现状与进展
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持续性的血压升高。
H型高血压被认为是特发性高血压的一种亚型,它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血压不同,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状。
本文将介绍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目前,关于H型高血压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尚不明确其病因和发病机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对H型高血压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研究对H型高血压的定义和诊断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以往对H型高血压的定义并不一致,导致了在研究过程中的混乱。
现在,研究者们基于大量的临床数据和经验,提出了更加明确的H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使得研究结果更具有可比性和说服力。
研究对H型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H型高血压患者通常出现血压呈间歇性升高和下降的波动,而非持续性的高血压。
H型高血压还伴有明显的靶器官损伤,如心脑血管疾病等。
通过病理学研究,发现了H型高血压的血管壁增厚、弹性蛋白纤维断裂和内膜下纤维增生等特点,这为进一步揭示H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线索。
研究对H型高血压的遗传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家系研究和基因筛查,已经发现了一些与H型高血压相关的遗传变异。
一些单基因突变与H型高血压的发病密切相关。
多个基因多态性也被认为是H型高血压的易感基因,这为进一步研究H型高血压的遗传机制提供了基础。
第四,研究对H型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进行了针对性的探索。
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来治疗H型高血压。
一些研究表明,在对H型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中,针对特定病理特征的药物可能具有显著的疗效。
ACE抑制剂和ARB类药物对于血管壁增厚等病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减轻H型高血压的症状和并发症。
虽然H型高血压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未来,研究者们将进一步探索H型高血压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并发展出更加精确和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降压药物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186* 基金课题:陕西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JS134)作者简介:赵栋(1986.07-),男,硕士研究生,实验师,研究方向为药学用药△通讯作者:曹慧玲(1970.09-),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药物设计,邮箱chl2020 **********降压药物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赵栋曹慧玲△(西安医学院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所/陕西省缺血性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21)【摘要】高血压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同时该疾病也是导致患者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障碍、冠心病以及脑卒中等等疾病的主要因素,近几年来,我国高血压疾病的患者人数越来越庞大,使得该疾病的发病概率以及死亡率高于肿瘤类疾病跃居第一。
高血压疾病的主要特征为一次得病,终身都需要采取药物进行治疗,为了更好地提升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必须更加深入的对降压药物进行研究。
本文正是基于此,对降压药物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实施了全面的综述,以期可以为后续高血压疾病治疗以及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降压药物;研究;现状;进展【中图分类号】R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3)8-0186-04高血压疾病是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同时也是导致患者出现脑卒中、心极梗死以及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将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现代社会,高血压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国内高血压疾病患者每年将会新增约1000万人次,当前,我国高血压疾病患者大约有2.6亿。
高血压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大危险因素,因此也是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一大主要原因,将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脏、脑、眼、血管以及肾等部位的并发疾病,这类并发疾病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均较高,将会对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一定的负担,所以,对我国高血压疾病检出率、知晓类以及治疗率进行提升非常重要。
依据高血压疾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可以将高血压疾病分为两个主要类型,一种类型为继发性高血压,主要指的是先出现某种疾病之后继发产生的高血压疾病,比如肾脏疾病所造成的高血压疾病;另一种类型为原发性高血压,这一类型的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模糊,和人体内多种调节因子以及调节机制有所关系。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长期不加控制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目前,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正在不断进行关于高血压的研究,以开发更有效、更安全的抗高血压药物。
本文将重点讨论近年来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这两类药物是治疗高血压常用的药物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ACEI和ARB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ACEI和ARB对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等肾脏疾病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益处。
2.钙离子拮抗剂(CCB):CCB也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药物之一、最新的研究表明,CCB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显著,并且可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此外,CCB还可以改善冠脉病变、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
3.利尿剂:利尿剂是治疗高血压的经典药物之一、研究发现,利尿剂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此外,利尿剂还可以减轻浮肿和水肿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4.β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是治疗高血压和心脏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β受体阻断剂在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和预防心脏事件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然而,一些研究还发现,长期使用β受体阻断剂可能增加糖尿病和哮喘等并发症的风险。
5.RAS双抑制疗法:最新的研究显示,将ACEI和ARB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血压,并且在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RAS双抑制疗法对心脏病、肾脏疾病等合并症的治疗也显示出一定的益处。
总之,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不断涌现出新的药物和疗法。
科学家们正不遗余力地探索和发现更好的治疗方法,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其寿命。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有效的药物面世,给高血压患者带来福音。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一、本文概述高血压,作为一种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其有效管理和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
抗高血压药物作为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手段,其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情况直接关系到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包括新型药物的开发、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传统药物的优化等方面。
本文还将重点关注抗高血压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包括治疗效果、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患者依从性等问题。
通过对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的综合分析,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药物研发人员以及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以期推动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和发展,提高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抗高血压药物是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症的重要药物类别,其分类方式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是按照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进行分类。
利尿剂(Diuretics):利尿剂主要通过增加尿量,降低血容量,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这类药物包括噻嗪类、呋塞米、螺内酯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抑制剂,ACE inhibitors):ACE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阻止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从而起到降压作用。
常见的ACE抑制剂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雷米普利等。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s):ARBs通过阻止血管紧张素II与其受体结合,达到降压效果。
常见的ARBs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
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s):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松弛血管平滑肌,从而降低血压。
这类药物包括二氢吡啶类、苯烷胺类、苯噻氮卓类等。
β受体阻滞剂(Beta Blockers):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心脏和血管上的β受体,减缓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减少心脏输出量,降低血压。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引言
引言
高血压病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慢性疾病防治中有着悠久 的历史和广泛的实践经验。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理论的完善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中医药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本次演示旨在探讨中医药防 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和不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文献综述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 展
01 摘要
03 文献综述 05 结论
目录
02 引言 04 现状分析
摘要
摘要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药在高血压病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次演示对近年来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中药材、 针灸、推拿、饮食和心理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 究方向。
3、推拿研究
3、推拿研究
中医推拿在高血压病防治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主要通过按摩头面部和颈部的 穴位,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相关研究表明,推拿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水平,改善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然而,推拿治疗高血压病的长期疗效及其作 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4、饮食研究
4、饮食研究
中医饮食疗法在高血压病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合理的饮食结构 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如增加膳食纤维、减少钠盐摄入、适量补充优 质蛋白质等。此外,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材如杜仲、桑叶、菊花等也可以通过食 疗方式辅助降压。然而,饮食疗法的长期疗效及其对机体代谢的影响仍需进一步 研究。
1、中药材研究
1、中药材研究
中药材在高血压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许多中药材如杜仲、桑 叶、菊花、钩藤、夏枯草等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其中,杜仲主要成分是绿原酸 和杜仲胶,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脂代谢和肾功能;桑叶具有清肝明目、疏风 散热的功效,能够降低血压和血脂;菊花含有黄酮类和醇类成分,具有明显的降 压作用;钩藤中含有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等成分,
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是世界范围内公共卫生问题。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占据绝大多数。
根据病理生理机制的不同,高血压又可以分为多种亚型,其中H型高血压即为其中之一。
H型高血压是一种特殊的非遗传性高血压,其特点是血压的昼夜节律异常,白天血压升高而夜间血压降低。
H型高血压的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有一些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以下是关于H型高血压研究的现状与进展的讨论。
关于H型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H型高血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生率较低,只占总患病人数的5%左右。
这一数据表明,H型高血压的发生与其他亚型高血压的发生机制存在差异。
关于H型高血压的病理生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昼夜节律异常这一特征上。
研究发现,H型高血压患者的交感神经活动呈现出昼夜节律异常的特点,白天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导致血压升高,而夜间交感神经活动减少,导致血压降低。
这一现象可能与H型高血压患者的循环激素水平异常有关。
关于H型高血压的诊断研究主要集中在昼夜节律监测技术的改进上。
传统的血压监测方法只能得到24小时内的平均血压值,无法准确判断昼夜节律异常的存在。
研究者开发了一系列新的昼夜节律监测技术,例如自动血压监测仪、动态血压监测仪等,能够实时监测昼夜节律的变化,提高了H型高血压的诊断准确性。
在H型高血压的治疗方面,研究者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目前,H型高血压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两个方面。
药物治疗方面,研究者发现某些降压药物对于恢复昼夜节律异常具有一定的疗效,例如利培酮。
而生活方式干预方面,研究者建议H型高血压患者要养成规律作息习惯,注意饮食健康,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
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进一步探究H型高血压的病理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改进昼夜节律监测技术,提高诊断H型高血压的准确性;开展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H型高血压的发病率和相关风险因素。
复方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现状分析
1 .降压疗 效增 强 , 显著保 护靶器 官 , 少并发症 , 减 降低心 血 管事件发 生率 :0 3年 J C 20 N 7指南 已给 出建议 : 果血 压 比达 标 如 水平高 2 /0 mlH , 0 1 i g 初始治疗应启 用两种 药物 联合 , 中一类 l 其
为噻嗪类利尿剂 。2 0 09年加拿大一项研究 ( TT H) 明 , S IC 表 采
然有很 多种抗高血 压药 物 , 但是 治疗效 果一 直未 能达 到理 想水
平 。 床实践 证 明, 一药物 往往不 能有效 控制病 具 有广阔前景的选择 。 。
通过 复方制剂 的开 发来 延长 品牌 药物 的生命周 期 , 降低仿 制药 物带来 的市场 冲击 。 由于具有上述几方 面的优 势 . 特别 是 临床疗效 也获得认 可 , 固定剂量复方制剂 正逐 渐成 为 当前 抗 高血压药 物生产 、 究 的 研 主要方 向 , 成为全球高血压治疗 的一种 新趋 势… 。 二、 国外抗高血压复方药物 的研究 现状 及分析 目前一线抗高血 压药 物有 以下六 类 : 血管 紧张素 转换 酶抑 制剂 ( ag t s ovrn zi hbt s, E ) 血管紧张 A:nie i cne ig ny ei i o AC I 、 onn t e ' n ir n 素 Ⅱ受体阻滞剂 ( ao t s cpo l kr, R ) B受 体 A:n oe i Ir et b cesA B 、 n n Ie r o 阻 滞 剂 ( : e .l kr ) 钙 拈 抗 剂 ( cli n gns , B b t bo es 、 a c C: a u at ois cm a t C B)利尿剂 ( duei ) c 受 体 阻滞 剂 。临床 上使 用最 C 、 D:i t s 、t rc l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各地的人们。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在控制高血压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包括针灸、中药、按摩和气功等方面的疗效及其具体技巧。
一、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药理论和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高血压的治疗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针灸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治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穴位如内关穴、太冲穴、风池穴等进行刺激,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整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强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中药治疗中药治疗高血压是一种综合疗法,通过中药的药性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降压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天麻、丹参等,这些中药以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同时,中药的配方和用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按摩疗法按摩是中医药传统疗法之一,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或者经络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痉挛、减轻压力等。
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常用的按摩手法有揉、按、点等。
揉是通过用手掌或者指腹轻轻揉动穴位,可以缓解血管的紧张,有效降低血压。
按是用力按压穴位,可以刺激相关的神经和经络,增强组织的功能。
点是用手指轻点穴位,以达到调整体内阴阳平衡的作用。
四、气功运动气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来调整身心状态和促进健康。
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常用的气功运动有太极拳、八段锦等。
这些运动以舒缓缓慢的动作为主,通过呼吸和身体的协调运动,可以放松神经系统、降低血压,从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总结起来,传统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针灸、中药、按摩和气功等治疗方法,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血液循环、放松神经系统等方式,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现状以及研究进展
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现状以及研究进展摘要】高血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并且它是引发心力衰竭,脑卒中,心肌梗死,和慢性肾病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
高血压的治疗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目前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更新非常快速,基于原有药物,越来越多的创新药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
本篇就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现状以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高血压药物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 Ca2+通道阻滞剂利尿药抑制交感神经【中图分类号】R9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135-02高血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不仅引起心悸,头晕,头痛等症状,而且也是引发心力衰竭,脑卒中,心肌梗死,和慢性肾病的重要因素。
我国的高血压发病率比较高,在成人中已达到20%。
人体体内血压的调节受多种机制的综合影响,使用任意相关靶点的药物均可对血压起到调控作用,因此目前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也是多种多样,并且基于原药,不断有各种创新药的问世,使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
此篇,笔者就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现状以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力图为高血压药物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1 临床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分类1.1 肾上腺受体阻滞药1.1.1 α1受体阻滞剂作用于血管平滑肌,α1受体阻滞剂对其突触后膜上的α1受体具有特异性阻滞作用,从而扩张血管,减少血液回心量,使血管的外周阻力下降,起到同时降低血管舒张力和收缩力的作用。
因此α1受体阻滞剂的作用靶点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针对性,尤其对于在小动脉的结构性能没有发生改变之前,只血管平滑肌单纯的张力异常使血管舒张受阻而导致血压升高的患者,作用非常明显。
而且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可以改善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也对体内的脂质以及糖代谢有调节作用。
临床使用的α1受体阻滞剂类的药物有特拉唑嗪和哌唑嗪,另还有近年刚研制成功的曲马唑嗪和多沙唑嗪。
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毕业论文
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毕业论文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常常伴随着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对高血压治疗现状及进展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减少高血压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介入手术治疗三个方面。
在药物治疗方面,降压药是目前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手段。
ACEI、ARB、CCB、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是常用的降压药,它们的作用机制不同,有些作用于心脏,有些作用于血管,通过不同的途径降低血压。
一些新型降压药物如直接肾素抑制剂(DRI)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
除了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也是降低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非药物治疗包括体育锻炼、饮食控制、给予心理支持等。
研究表明,坚持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锻炼不仅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还能减少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
最后是介入手术治疗,也就是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方法。
近年来,介入手术治疗在高血压治疗中逐渐应用,比如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肾动脉球囊扩张术、肾动脉内部支架植入术等等。
尽管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不断进步,但仍有许多挑战和机遇。
例如,新型降压药的研发和临床应用,个体化降压方案的制定,对抗高血压的心理干预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总之,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经过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我们相信将来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治疗方法出现,最终帮助高血压患者早日康复。
中药在降血压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中药在降血压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高血压已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的一大问题。
为了寻找有效的降压方法,人们不断探索中药在降血压作用方面的研究。
以下将就中药在降血压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
一、中药降血压的机制研究研究发现,中药降压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减少血管收缩、抗氧化等方面。
例如,重瓣夜光菜是一种常用的中药降压药物,其有效成分山莨菪碱能够扩张血管,从而降低血压。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药降压机制体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各类中药的降压作用机制。
二、中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的研究进展中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一些中药已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中。
例如,天麻、西洋参、菊花等中药被认为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
研究发现,这些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肾脏功能、抑制机体应激反应等方式来降低血压。
此外,中药复方也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中,如丹参滴丸、血压康片等,这些复方药物可以综合调节多个生物通路,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三、中药在降血压研究中的问题和展望在中药研究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中药作为复杂的天然物质,其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晰,需要进一步研究。
其次,中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的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验证,并寻找更好的中药组合方案。
此外,现有研究多集中于特定中药的降压作用,对于其他中药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有待拓宽研究范围。
展望未来,中药在降血压作用方面的研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可以深入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探索其作用机制,并进行临床试验,为中药在降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同时,可以在中药复方研究中加强合理成分的筛选和优化组合,提高降压效果。
此外,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深入研究中药的多靶点作用,为中药降血压的研究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总之,中药在降血压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正在不断加深。
通过深入研究中药的机制和临床效果,我们有望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更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高血压常见药物与治疗方法进展研究
高血压常见药物与治疗方法进展研究摘要】高血压是临床常见慢性病症,会对患者心、脑、肾等脏器功能造成损害,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当前,临床上尚未根治高血压的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
本文主要对高血压治疗常见药物和治疗方法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法高血压是一种以机体动脉压持续高状态为病理特征的慢性病症,有着较高发病率,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持续有效控制和稳定机体血压是治疗关键。
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降压药物类型较多,必须考虑患者实际病情、病程、体质等情况。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深入,新的降压药物和治疗方法逐步出现,并有着良好应用效果和前景。
对此,笔者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1.常见治疗药物1.1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s)当前,临床L型、T型及N型钙通道均有研究,其中,L型主要分布于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心肌细胞核少量分布,所以其主要对血管收缩钙通道产生影响;T型主要分布于肾脏出球小动脉与心脏起搏细胞,可有效减缓心率,抑制肾出球小动脉收缩;N型主要分布在神经细胞内,能抑制交感神经激活,有效预防此种激活引发的高危心脏病发作[1-2]。
近年来,第III代CCBs在临床上逐步应用开来,具有长效降压作用。
比如:氨氯地平、氯维地平,比第I、II代不良反应少。
1.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CEI能在控制机体血压同时有效阻断RAS,转变血管壁、心脏等不良重构,预防出现充血性心衰,且可有效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而对机体糖、脂代谢无影响。
比如:阿利吉仑是一种新型非肽类口服的活性第II代肾素抑制剂[3]。
和常规ACEI相比,阿利吉仑可有效减少血管紧张素II生成。
而与ARB联用,能发挥对ARS抑制的协同效用,且可消除ARB导致的AngII堆积效应。
此外,ACEI还可有效减少机体醛固酮的分泌,抵抗氧自由基的作用。
1.3中枢性降压药中枢性降压药主要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进而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使心率减缓,减少心排出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达到降血压目的,且可有效抑制肾素释放。
中药降血压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中药降血压的作用及研究进展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高血压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问题。
虽然西药治疗高血压十分有效,但其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和长期的使用削弱了人们对其治疗的信心。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寻找有效的替代疗法,其中中药降血压的疗效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药降血压的作用机制高血压常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如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内分泌紊乱以及水盐代谢失调等。
中药的治疗特点在于其维持人体平衡的理念和通过“中和”等手段调整血液中不良物质含量。
同时,中药与人体的相容性良好,可减少副作用及毒性反应。
据研究发现,中药降血压的作用机制涉及多个方面。
中药中含有物质,如多酚类、活性多糖、有机酸、苯丙素、甾醇、皂甙等,它们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阻断钙离子通道、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作用,从而可降低血压。
中药降血压的研究现状近年来,中药降血压的研究不段取得突破。
2013年,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一项针对20多种中药的系统评价,发现其中17种中药的治疗效果是明显的。
其后,又有多个团队对中药降血压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1. 山楂山楂作为一种食用中药,早在唐朝时期就被认为可以降血压。
现代研究表明,山楂果实中含有多种多酚及类黄酮类物质,具备降低血脂的作用。
其体内可以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负荷和心率,从而有效降低血压。
2. 丹参丹参主要成分是丹参酮等物质。
它具有抗氧化、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以及抑制纤溶酶诱导器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作用。
研究表明,丹参可以有效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
3. 当归当归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能够扩张冠脉、改善微循环和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从而对高血压病人的心血管系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研究表明,当归中的活性成分之一—唑磷石麻甲醇提取物—可以明显降低血压。
结语中药降血压的疗效已经得到了不断的验证,但是,中药疗法并不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
大多数的中药治疗方案是针对个人特点综合治疗的,因此,患者在进行中药治疗之前一定要经过医生的检查和建议。
临床常用高血压治疗药物研究现状及进展
学法教法研究临床常用高血压治疗药物研究现状及进展张径舟曾祥燕(重庆化工职业学院重庆400020)【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多发病,每10个里面可能就有一人患有此病,所以有必要关注高血压的治疗,本文从六个不同的机制对高血压的治疗方式进行了阐述,并列举了常见的高血压治疗药物。
【关键词】高血压临床机制【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029-01高血压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病机制还尚不明确,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高血压的主要症状为舒张压大于90毫米汞柱,收缩压大于140毫米汞柱,可能会伴随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性损害等并发症[1]。
据统计我国已有一亿人患有高血压,而且患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目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较多,根据不同的治疗机制,可将其分为以下六类。
1.α-受体阻断药这类药物主要通过竞争性地阻断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和α-肾上腺素受体的结合,抑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效果[2]。
临床常用药物为哌唑嗪,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也可降低心脏的负荷,治疗心功能不全[3]。
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头痛、精神差、眩晕等不良症状。
其他常见药物:多沙唑嗪、特拉唑嗪2.β-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断药,通过抑制心肌内的β1受体,降低心肌收缩功能,减缓心率,减少心输出量,并可抑制肾素的释放,而且在不同水平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前列环素的合成等方式来降低血压。
主要有脂溶性和水溶性的β受体阻断药。
脂溶性β受体阻断药通过穿透血-脑屏障而有效降低猝死发生率。
水溶性β受体阻断药常以原形药在肾脏中消除,所以血药浓度更稳定[4]。
临床常用药物为普萘洛尔,适用于轻、中度型高血压,对心输出量偏高或血浆肾素水平偏高的高血压疗效较好[5]。
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药物戒断症状、心功能不全、支气管痉挛等不良症状。
其他常见药物:卡维地洛、拉贝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3.钙通道阻滞药血管平滑肌的收缩程度依赖于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越低,血管平滑肌越松弛,所以通过降低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可达到松弛血管平滑肌的目的。
高血压的最新药物研究进展
高血压的最新药物研究进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范围内的健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血压的治疗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最新药物研究进展,并介绍其主要特点和应用前景。
一、钙离子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是目前广泛应用于高血压治疗的药物之一。
最新的相关研究表明,长效缓释制剂具有更好的降压效果和更低的不良反应。
例如,氨氯地平缓释片(CCB)是一种常用的钙离子拮抗剂。
近期对氨氯地平缓释片的研究表明,该药具有较好的长效降压作用,并且对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具有显著效果。
二、单硝酸酯类药物单硝酸酯类药物已经被证实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最新研究显示,欧地利尔是一种新型单硝酸酯类药物,可有效降低血压。
该药物通过扩张血管、增加氧供给和改善心脏功能等机制发挥作用。
此外,欧地利尔还能够减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三、贝特类受体拮抗剂贝特类受体拮抗剂也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
目前研究人员对贝特类受体拮抗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例如,博伐地平是一种新型贝特类受体拮抗剂,在降血压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并且对肾功能保护也具有积极影响。
此外,近期针对博伐地平的研究发现,其可以改善内皮功能,减轻靶器官损害。
四、RAAS系统抑制剂RAAS系统抑制剂是目前治疗高血压常用的药物之一。
最新的研究进展显示,利拉鲁肽是一种新型RAAS系统抑制剂,具有较强的降压效果。
与传统的ACE抑制剂相比,利拉鲁肽在降低血压、减轻靶器官损害以及保护肾脏功能方面作用更为明显。
这些研究结果使得利拉鲁肽在高血压治疗中备受关注。
五、利尿剂利尿剂常被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中,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排除体内多余的液体和钠离子来减轻循环血容量,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最新研究显示,阿米洛利德片是一种新型利尿剂,在治疗高血压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该药物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还能够减少心血管事件和临床并发症。
抗高血压药物的评价与研究进展
抗高血压药物的评价与研究进展在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当中,β受体阻滞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可以穿过血脑脊液屏障,不仅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还能有效预防脑卒等合并症的发生。
水溶性β受体阻滞剂能够更好的维护血浆浓度的稳定。
对高血压治疗见效更快,能够有效预防冠心病、心力衰竭以及糖尿病。
1.2利尿降血压药噻嗪类利尿降血压药适用于无并发症高血压的治疗,一般作为高血压的初始用药,对预防冠心病、心力衰竭以及糖尿病同样效果显著。
但是噻嗪类利尿降血压药能够对心脏的保护作用稍差,对代谢和肾脏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利尿药的使用不足问题需要得到抗高血压药物研究的关注。
1.3ACEI卡托普利等ACEI药物高血压治疗当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具有较强的降血压作用,能够保护和恢复心脏、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病和以及预防脑卒都有着显著的效果,保护和修复靶器官损伤,对糖、脂、电解质等代谢不会产生不良的影响,ACEI是抗高血压的有效药物之一。
1.4钙拮抗药钙拮抗药适用于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对治疗和预防并发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良好的效果。
钙拮抗药的使用需要保证适当,清楚优先选择和禁用的药物。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的长效制剂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钙拮抗药,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同时不会产生副作用,可有效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发生。
2.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2.1NEP-ACE双重抑制药NEP-ACE双重抑制药是一种新型的抗高血压药物,通过对NEP和ACE两种血管肽酶活性的抑制,进而舒张血管,相比于ACEI、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NEP-ACE双重抑制药的抗高血压疗效更佳。
奥马曲拉和法西多曲都是具有代表性的NEP-ACE双重抑制药,能够有效的改善肾脏功能,避免肾脏器官以及肾血管的损伤。
当前, NEP-ACE双重抑制药已经进入到Ⅲ期临床研究当中,其抗高血压的疗效也将进一步的提升。
高血压的临床用药研究
高血压的临床用药研究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针对高血压的治疗药物也日益丰富。
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对于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一、高血压药物的分类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高血压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利尿剂通过促进肾脏排尿,减少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
常见的有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
2、钙通道阻滞剂阻止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使血管扩张,降低血压。
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发挥降压作用。
代表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4、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直接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的结合,达到降压效果。
常见的有缬沙坦、厄贝沙坦等。
5、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来降低血压。
例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二、药物的选择原则在选择高血压治疗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水平、合并疾病等因素。
1、对于年轻、心率较快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2、老年患者,尤其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钙通道阻滞剂或利尿剂较为适用。
3、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蛋白尿等情况的患者,ACEI 或 ARB通常为首选。
4、若患者血压较高,单一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联合用药。
三、联合用药的策略联合用药可以增强降压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常见的联合用药方案有:1、钙通道阻滞剂+ ACEI/ARB两者协同作用,可有效降低血压,同时减轻钙通道阻滞剂引起的水肿。
2、利尿剂+ ACEI/ARB利尿剂减少血容量,ACEI/ARB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共同发挥降压作用,并降低低钾血症的发生风险。
3、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前者扩张血管,后者降低心率,相互补充,适用于伴有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
四、特殊人群的用药1、儿童高血压儿童高血压的治疗需谨慎,首先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如血压仍未达标,可选择适合儿童的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毕业论文】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初)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姓名:张西南指导老师:学号: 201003021专业:药学班级: 2010级药学(3)班实习单位:完成日期: 2014 年 5 月 1 日学位论文作者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了解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同意本论文被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查阅。
本学位论文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
论文题目: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实习单位:作者签名:张西南指导老师:2014 年 5 月 1 日目录1 前言 (4)2 高血压的研究历史 (5)3 高血压药物的现状 (5)3.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5)3.2 Ca2+通道阻滞剂 (6)3.3 利尿药 (6)3.4 交感神经抑制药 (7)3.5 血管扩张药 (8)3.5.1 直接扩血管药 (8)3.5.2 钾通道开放药 (8)4 高血压的治疗趋势 (8)5 总结 (10)参考文献 (10)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摘要:在高血压百年的认识过程中,高血压不再被认为是局限于心血管系统受累的疾病,而是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遗传的综合征,可称之为高血压综合征。
改变对高血压传统认识,对于评价高血压治疗手段,重新评价降压药物和研发新药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现状;研究进展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igh blood pressure in one hundred, suffered high blood pressure is no longer regarded as limited to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diseases, but a variety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together, genetic syndrome, can be called hypertension syndrome. Change 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hypertension, hypertension treatment for evaluation, evalu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d drug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Keywords:hypertension;anti hypertensive drugs;application status;research progress1 前言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将引发人体多个靶器官损伤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风、外周血管病以及肾脏损害,其危害更甚于高血压病本身,因此,有效控制血压是防治高血压病及靶器官损伤的关键。
药理学对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药理学对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可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并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降低血压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药物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近年来,药理学研究在高血压治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和药物选择。
本文将对药理学在抗高血压药物研究中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ACE抑制剂通过抑制ACE酶的活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起到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作用。
目前,ACE抑制剂已成为高血压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
研究表明,ACE抑制剂不仅能有效降低血压,还能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脏负荷,并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二、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细胞内钙离子的进入,减少心脏和平滑肌细胞的收缩,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该类药物可分为二氢吡啶类、非二氢吡啶类和苯二氮䓬类。
其中,二氢吡啶类药物应用最广泛,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和耐受性。
三、利尿剂利尿剂通过增加尿液排泄,减少体液潴留,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常用的利尿剂有噻嗪类利尿剂和袢利尿剂。
研究表明,利尿剂可用于一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并与其他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四、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β受体,减少交感神经对心脏和血管的影响,从而降低血压。
该类药物广泛应用于高血压患者,并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研究显示,β受体阻滞剂不仅能降低血压,还能减少心脏重塑,改善预后。
五、抗血小板药物高血压患者常伴随血小板活化和凝集的异常,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改善血管炎症和血管内皮功能。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研究表明,抗血小板治疗可减轻高血压引起的动脉损伤,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六、新型降压药物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新型降压药物相继问世。
例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具有降压、改善内皮功能和心肌重构的作用;直接肾素抑制剂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降低血压。
综上所述,药理学在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血压的相关研究与进展
高血压的相关研究与进展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且危害巨大的心血管疾病,全球范围内都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程度的增加,高血压患者数量不断增加。
因此,对于高血压的研究与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高血压的分类、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并介绍当前相关研究领域和新技术的应用。
一、高血压的分类1.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被认为是多因素导致的一种复杂性疾病,其发生的机制仍未完全明确。
目前学界普遍认同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个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原发性高血压。
2.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在这些因素中,肾脏疾病、内分泌系统紊乱以及药物引起均属于常见原因。
深入了解继发性高血压的机制对临床诊治起到重要作用。
二、高血压的发病机制1.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紧张素是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高血压发生中被广泛研究。
通过干预该系统的信号传导通路可能成为治疗高血压的新途径。
2.交感神经活动交感神经活动也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交感神经过度活跃可导致心率加快和外周阻力增加。
针对交感神经活动进行干预可能有助于控制高血压发展。
3.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在高血压的形成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抑制这些炎性因子与氧化状态异常可能有助于控制高血压进展。
三、高血压的治疗方法1.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控制体重、改善饮食、增加体力活动、限制钠摄入以及戒烟等。
这些干预措施简单易行,对高血压的控制有着积极意义。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最常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降压药可以通过不同机制调节血压,包括扩张血管、抑制肾上腺素合成以及减少血浆容量等。
选择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四、当前相关研究领域1. 血压监测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高血压监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例如,无创连续动脉内外压力测量技术、远程健康监测系统等为慢性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更便捷的生活管理方式。
2. 基因研究在高血压的遗传基础方面,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的发展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遗传变异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信息学》期中考试院-系:理学院专业:化学年级:09 级学生姓名:***学号:************上课教师:易平高血压治疗药物研究现状与进展李爱民(200902050239)(红河学院理学院化学系,红河云南 661100)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高血压是其中最为多见的疾病之一。
近年来,高血压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引起了抗高血压药物市场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高血压;心血管;抗高血压药物Abstract:Angiocardiopathy is the number-one kill er of treatening people’s health, and hypertensio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sease. In recent years, hypertension has become the major threaten to people’s health,which causes the dyazide market develop rapidly.Keywords: hypertension;heart blood vessel;antihypertensive高血压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心血管疾病,同时它也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因素,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超过肿瘤性疾病并跃居第一。
高血压病的特点是一次得病,终身用药。
近10年来,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
多数专家估计,我国目前高血压患病人数,按照WHO最新指南标准,超过1.1亿人,并且还在以每年300万人的速度增长[1]。
目前全球高血压病患者约有6亿人,至2010年可能超过6.5亿人,且至少有1/3的成年病人未获得确诊。
同时,已确诊的病人中,约有半数未进行治疗或未获得正确治疗。
抗高血压药(antihypertensive),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冠心病、脑卒中、慢性性功能不全、肾衰竭等。
合理选用抗高血压药,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改善临床症状,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还能延缓因血压经常升高而引发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病理变化过程,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降低其死亡率。
目前抗高血压药种类繁多,特点各异,它们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着血压的调节。
为了科学,合理治疗高血压疾病,本文将综述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对目前抗高血压药物在临床的应用进行评价,以供该类药物的合理选用,联用提供参考。
1目前常用的治疗高血压药物有如下几类1.1 利尿降压药既可单独使用,也常与其它降压药合用以增强药效,减轻其它药物引起的水钠潴留。
利尿剂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或并发心力衰竭者,但痛风患者禁用,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慎用,小剂量可以避免低血钾、糖耐量降低和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2]1.2 血管平滑肌扩张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主要用于高血压危象,也可用于急慢性心功能不全。
药物可选择:肼屈嗪(hydralazine)、米诺地(minoxidil)、二氮嗪(diazoxide)等。
1.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主要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者并发心脏功能不全、肾脏损害有蛋白尿的患者[3]。
妊娠和肾动脉狭窄。
肾功能衰竭(血肌酐>265 mol/L 或3 mg/dL)患者禁用。
可以选择使用以下制剂:卡托普利(Captopril)、依那普利(En-alapril)、培哚普利(Perindopril)、西拉普利(Cilaza-pril)、苯那普利(Benazepril)、雷米普利(Ramipril)、赖诺(Lisinopril) 。
1.4 钙拮抗剂钙拮抗剂可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尤其在老年高血压或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时。
心脏传导阻滞和心力衰竭患者禁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时禁用速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优先选择使用长效制剂,例如非洛地平(Felodipine)、硝苯地平(Nifedipine)、氨氯平(Am-lodipine)、拉西地平(Lacidipine)维拉帕米(Vera-pamil)[4]。
1.5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β-阻滞剂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在静息时心率较快(>80/min)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时。
心脏传导阻滞、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周围血管病患者禁用。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慎用,可选择使用美托洛尔、阿替洛(Atenolo1)、比索洛尔( Bisoprolo1)、倍它洛( Betaxolo1)。
β-阻滞剂可用于心衰,但用法与降压完全不同应当注意[5]。
1.6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IIRB)本类药物属“沙坦类”抗高血压新药\其适用症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相同。
主要的代表药物有:氯沙坦、颉沙坦、伊贝沙坦等[6]。
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短暂而轻微,主要有轻微的头痛、头晕及水肿等。
它们是受体拮抗剂( AT1)的选择性阻断剂阻断AngII对受体的作用,阻断血管的收缩等,因而使血管舒张、醛固酮分别减少而降低血压,且可逆转高血压所致心肌肥大[7]。
其半衰期约7 h,一般用于轻中度高血压症,口服给药。
其降血压效果不逊于现有各种降压药物。
不良反应较少,特别是ACEI 所致咳嗽的不良反应较少,为患者所乐用。
由于AIIRB药物的副作用较小,同时与AEC抑制剂相比,对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的抑制更完全,因此在对一些病人(如心衰病人)的治疗中,AIIRB药比单独使用标准疗法的疗效更佳,这将继续促使这些药品销量的增长。
有分析认为到2009年,AIIRB销售额预计将超过100亿美元,AEC抑制剂CCB销量大约有110亿美元[8]。
2 高血压药物治疗新策略[9-10]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近l0年来研究进展最显著的部分。
高血压的治疗因注意对血压和其他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若要将血压降到理想水平,只要对并存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同时积极地治疗存在的临床其他疾病。
2.1 药物治疗原则选择降压药首先要除外禁忌症,其次要根据个体化原则,选择最合理的药物,根据目前循征医学基础上的临床试验主要文献分析,总结了高血压治疗的七大核心原则是:(1)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终生治疗原则; (2)长效、缓释制剂,平稳控制血压原则;(3)小剂量联合用药原则;(4)个体化、种族化原则;(5)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6)改善生活方式治疗原则;(7)增加依从性原则。
以及有合并症的用药原则。
2.2 高血压用药模式 (1)断导向型用药模式;(2)循征医学指导下的用药模式。
3 抗高血压药物的联合应用[11]3.1 以利尿药为基础的联合用药3.1.1 ARB/ACEI和噻嗪类利尿剂合用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
该2类降压药的合用可突出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容量机制的双重阻断作用。
因利尿剂减少血容量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而ARB/ACEI能抑制RAS,从而产生协同降压作用。
ARB/ACEI可减少利尿剂引起的醛固酮增加而导致的低钾不良反应。
噻嗪类可抑制远端输尿管对尿酸的排泄,而纠正噻嗪类所致的血尿酸增高。
3.1.2 利尿药加a受体阻断药或l3受体阻断药两药合用后,降压作用增强,不良反应相互抵消。
利尿药增快心率的作用可被B受体阻断药所抵消。
a受体阻断药促进水钠潴留作用被噻嗪类利尿药抵消。
在扩、缩血管作用方面,噻嗪类利尿药可抵消I3受体阻断药的缩血管作用,而使a受体阻断药扩血管作用增强。
3.2 I3受体阻滞荆和ACEI/ARB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高肾素型高血压的患者。
2药合用均可抑制RAS系统。
两者无明显协同作用,高。
肾素型高血压患者可选择两药合用,对合并冠心病、心绞痛、室上性心率失常的患者仍可选用。
3.3 以钙通道阻滞剂为基础的联合用药3.3.1 长效二氢吡啶类CCB和ACEI/ARB适用于高血压肾病,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
2药合用血压达标率可达80%。
长效CCB联合ACEI获得双重效益的协同机制是:CCB可迅速扩张外周血管,刺激肾素释放和交感神经兴奋;而ACEI可抑制RAS系统,并具有副交感活性,2者可相互抵消。
另外,ACEI可改善CCB引起的心率增快及踝部水肿,2药联合用药可以改善高血压合并或并发的心室肥厚、。
肾脏损害、内皮功能损害及血管粥样病变。
3.3.2 CCB加a受体阻断药两者合用对外周血管有叠加作用,其中维拉帕米与特拉唑嗪合用,前者抑制a受体阻断药在肝脏的氧化,使其血药浓度升高,而加强降压作用,但应注意a受体阻断药的首剂现象。
3.3.3 受体阻滞剂和长效二氢吡啶类CCB 两者合用是优先推荐的组合,CCB (二氢吡啶类)可引起心率加快,而B受体阻断药可减轻这一不良反应,亦可减少由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经紧张的作用。
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
降压有协同降压作用,2类药合用时,分别能够抑制和激发RAS系统,中和彼此触发的反馈调节。
3.3.4 长效二氢吡啶类CCB和利尿剂 CCB长期应用可出现水肿,应用小剂量利尿药可消除或减轻水肿,并有协同降压作用。
适用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老年性高血压的患者,2者均可兴奋交感神经系统。
理论上无相加降作用,I临床试验表明,联合应用较单药疗效增加。
3.4 降压药与低剂量阿司匹林合用在充分降压的同时,每日服用阿司匹林75 mg可以降低心肌梗死的危险性而不增加脑出血,但应注意充分降压是安全使用阿司匹林的前提,并应注意脑出血以外的其他部位出血。
3.5 联合用药的原则1)选择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上可以互补的药物;2)避免联合应用降压原理相近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JB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和p受体阻滞剂;3)联合治疗应较单药治疗提高疗效,加强靶器官保护;4)减少及抵消不良反应;5)长效和长效药物联合应用;6)简化治疗方法,尽可能降低费用。
依据DASH原则,WHO ISH 1999年主张合理的药物联合方案如下:1)利尿剂和ACEI或ARB;2)利尿剂和JB受体阻滞剂;3)卢受体阻滞剂和双氢吡啶钙拮抗剂;4)钙拮抗剂和ACEI或ARB;5)卢受体阻滞剂和受体阻滞剂。
4.近年抗高血压药物进展4.1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双肽酶抑制剂[12]内皮素受体(A或A/B)抑制剂已有多种药物如:Bosantan、Darusentan、Siaxsentan及Tezosentan为新一类降压药,研究发现可能对肺动脉高压更有益。
双肽酶抑制剂抑制ACE及中性内肽酶,降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