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水平的培养创新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活动,是根据创新原理,学习规律,结合本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水平为主要目的的学习理论和方法,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
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培养学生创新水平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优化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创新水平。
创新欲望是一种发现和探求新知识的心理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水平,不但要以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与其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必须在培养兴趣的同时,优化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融洽的师生情感,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
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应是宽松、自由、生动、和谐的。美术课应以开放性教学活动为主要形式,学生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中和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发现、理解和总结造型方法和规律,以及使用物质材料实行表达的水平。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但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使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儿童喜欢多种形式的游戏,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展开了生动的想象,仿佛已经置身于充满笑声的游乐之中,在上《泡泡飞呀飞》一课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用洗衣液,洁洁灵等材料做吹泡泡的原液,学生很快融入了课堂情境中,把一堂以往仅仅画画的课变得有动有静,有动脑,有游戏,有绘画,学生更乐于接受新知。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效果很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绘画艺术,最终是为了培养人。
二、
1、绘画课激发情感,鼓励创新。
绘画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教师自身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新精神,方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使其得到发展。在绘画课教学中我们以创造性教学为乐趣,不满足于同一教案的第一课的成功,不甘于教学的重复,持续想出创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很多学生理解不到这个点,所以在作画的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忙于涂抹自己的画面,画的多看的少,这时教师就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步骤,分层次地仔细观察,并说出绘画对角的结构、颜色、明暗等规律性的绘画因素,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以提升学生敏锐的感觉事物的水平。
2、手工课,鼓励学生在外形设计、材料使用上实行创新。
为了改变传统手工课教学中教师教一步学生跟着学一步的单调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水平、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我们用“想——做——玩——赏”的手工课教学模式实行了尝试。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教学为培养学生实践水平和创新水平,发展思维,引导学生互助、共同进步,营造了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提升了教学效率。
如教《纸折鸟》一课,我们先发给全班学生每人一只纸折鸟,要求他们拆开,边拆边记,然后再按纸上的折痕叠成原样,在学生学折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加以辅导,对绝大部分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地方,教师做重点示范。学生掌握了折纸鸟方法后,教师启发学生想办法使小鸟外形更美。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让他们对小鸟外形实行装饰,有些学生用彩色笔画上羽毛涂上颜色,有的用彩色纸剪、贴羽毛。当学生完成自己的得意之作后,让学生飞一飞、玩一玩,同学间相互欣赏作品,评一评谁的小鸟最美,这样教学和传统教学相比,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小鸟也折得更精致漂亮。
3、欣赏课,启发讨论,培养发散思维,使学生敢创新。
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持续地调动起相对应的感觉经验、情绪相互协调发展,使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
作品,而是表现出对美的主动发现、追寻和创造。这就是欣赏课的最后阶段,即“培养发散思维,使学生敢创新。”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查找相关作品的资料和介绍相关背景的资料,能够让学生发表对作品的评价,即便对经典作品,也要允许学生说不喜欢,而且欢迎谈出不喜欢的理由。
三、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提升创新水平
要想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得让学生亲自体验创造新的、美的形象。一般情况下,学生对自己具有创造才能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这使很多学生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教师应该把创造学的观点深入浅出地讲给学生听:从婴儿的好奇心,喜欢新玩具,丢弃旧玩具的行为到五六岁幼儿的美术作品等,说明创造力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而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每个人都能够创造出新的、美的形象。
虽然学生的绘画作品并没有什么艺术价值,但对学生本身的发展却具有特殊的意义。要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中创造出新的、美的形象,教师就必须协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不能教学生只会临摹,而应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作启发(如你去过、经历过、思考过、做过、见过等亲自经验),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发展学生感受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意识和水平。有这样一件事,说的是美国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提上一袋苹果,一人分一个,让学生看、模、闻,甚至咬上几口,然后开始画苹果。结果,绝大部分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像西瓜,第二次画出来的像梨,第三、第四次画出来的才像苹果。而中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只带一只粉笔,先对全班学生讲解画苹果的注意事项,然后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示范,学生照着老师的样子画出来。结果,所有的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就像苹果。比较来说,美国的学生虽然画得费劲,且不太像苹果,但画出来的却是倾注了自己情感的“生活中的苹果”,“自己的苹果”,中国的学生虽然画得轻松且像苹果,但画出来的却是“黑板上的苹果”,“老师的苹果”!这仅仅一个例子而已,却能折射出教育观点上的差异,两种做法对学生的发展意义是大不相同的。虽然我们没有条件发给学生苹果,但这种注重从学生的亲自体验中发展学生感受美、表达美的意义的教学法很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