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对人民币汇率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国际收支变动对人民币/美元汇率的影响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根据分析的密切。正是因为这样的紧密联系,也使国际收支和汇率的关系也越加紧密了。本文研究的是我国国际收支变动对人民币/美元汇率的影响,利用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分析理论来分析,着重考察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根据分析的所得的结论,能提出相应的收支调节对汇率的影响。

关键词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人民币/美元汇率

1 引言

1 .1本文研究的背景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全球范围内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日趋频繁,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一直持续着。2007年,我国际收支交易规模持续扩大,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但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2008 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略有增长,增速出现下滑。在2009年,在世界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全球经济触底反弹,复苏迹象日益凸显。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活动总体上放缓,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等主要项目收支规模较2008年有所下降。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保持“双顺差”格局。

1.2本文研究的意义

我国应该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加强异常跨境资金流动监管,提高外汇管理政策透明度,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总得来说,吸收理论特别重视从宏观经济的整体角度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因为贬值才有闲置的资源,才能流入生产部门,从而才能扩大生产。

2 吸收理论模型

吸收理论(absorption approach)又称支出分析法,它是1952年詹姆士·爱德华·米德和当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的西德尼·亚历山大提出,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从国民收入和总需求的角度,系统研究货币贬值政策效应的宏观均衡分析。它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的方程式入手,着重考察总收入与总支

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际收支调节的相应政策主张。

由于美国经济学家亚力山大将国家收入恒等式中的支出部分(消费、投资于政府购买之和)称为“吸收”,吸收理论因而得名。后来,经过另一些经济学家的改进,吸收理论20世纪60年代趋于系统的完整。

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国民收入与国民指出的关系可以如下表述。

国民收入(Y)=国民指出(E)(1-1)

在封闭经济的条件下,

国民指出(E)=消费(C)+投资(I)=国民收入(Y)(1-2)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把对外贸易也考虑进去,有

国民收入(Y)=消费(C)+投资(I)+出口(X)-进口(M)(1-3) 移动恒等来两式变形得

X – M = Y – C –I = Y —( C +I ) (1-4)式(1-4)中,(X –M)为贸易收支差额,以此作为国际收支差额的代表。(C +I)为国内总支出,即国民收支被国内吸收的部分,用A表示。由此,国际收支差额实际上就可由国民收入(Y)与国内吸收(A)之间的差额来表示。设国际收支差额为B=X-M,则有,

B=Y-A

当国民收入大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顺差;当国民收入小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逆差,等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平衡。

更具上述理论公式,吸收理论所主张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无非是改变总收入与总吸收(支出)的政策,及支持处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当国际收支逆差时,表明一国的总需求超过一国的总供给,即总吸收超过总收入,这时就应该运用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来减少对贸易商品(进口)的过度需求,以纠正国际收支的逆差。但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进口需求的同时,也会减少对非贸易商品的需求和降低总收入,因此还必须运用支出转换政策来消除紧缩性财政政策的不利影响,是进口需求减少的同时收入还增加。这样,是贸易商品的供求相等,非贸易商品的供求也相等;需求减少的同时收入增加,就整个经济而言,总吸收等于总收入,从而达到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

由国际收支报告表里的数据可知:2007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4.3万亿

美元,较上年增长30%;经常项目顺差371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735亿美元;2007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528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619亿美元。2008 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4.5 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增幅较2007 年回落25 个百分点,国际收支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其中,经常项目顺差4261 亿美元,增长15%,增幅较上年下降了32 个百分点;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90 亿美元,下降74%,2007 年为增长近10 倍。2008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9460 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4178 亿美元,比2007 年少增441 亿美元。年我国国际收支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其中,经常项目顺差297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2%,2008年为增长17%;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44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6倍,2008年为下降74%。

从三年的数据来看,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呈现的是双顺差,人民币对美元一直持续升值。2007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全年震荡走强,年末收于7.3046元/美元,较上年末升值6.90%,汇改以来累计升值13.31%。人民币汇率呈现双向波动,弹性继续增强。全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为7.3046元/美元(12月28日),最低为7.8135元/美元(1月8日)。2008 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值6.9%,2005 年汇改以来累计升值21%。其中,2008 年上半年升值6.4%,下半年升值0.36%。7-12 月,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值速度显著放缓,双向波动特征更加突出,在6.80-6.87 间反复震荡。在下半年126 个交易日中,人民币对美元隔日汇率中间价有56 个升值日、69 个贬值日(1 个交易日持平),贬值天数占比达55%,较上半年上升了17 个百分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基本稳定。2009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收于6.8282,较2008年末(6.8346)升值64 个基点。

图1-1 2009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走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