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测实验报告1~4

合集下载

电测实验报告解析

电测实验报告解析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报告电气工程学院姓名:李晓峰学号:12281035班级:电气1307班实验一示波器波形参数测量一、实验目的通过示波器的波形参数测量,进一步巩固加强示波器的波形显示原理的掌握,熟悉示波器的使用技巧。

1.熟练掌握用示波器测量电压信号峰峰值,有效值及其直流分量。

2.熟练掌握用示波器测量电压信号周期及频率。

3.熟练掌握用示波器在单踪方式和双踪方式下测量两信号的相位差。

二、实验设备1.信号发生器,示波器。

示波器——SS7802Aa、主要参数:SS-7802模拟示波器·具有能够选择场方式、线路的TV/视频同步功能·附有光标和读出功能·5位数计数器规格及性能·显像管:6英寸、方型8*10p(1p=10mm)约16kV·垂直灵敏度:2mV/p~5V/p(1-2-5档)(通道1、通道2)精度:±2%·频率范围:20MHz·时间轴扫描A·100ns/p~500ms/p·TV/视频同步:能够选择场方式、能够选择ODD、EVEN、BOTH、扫描线路b、主要功能描述示波器操作板如图所示:包括如下五个操作控制区域:水平控制区【◄POSITION►】:将【◄POSITION►】向右旋转,波形右移。

FINE 指示灯亮时,旋转【◄POSITION►】可作微调。

MAG×10 :扫描速率提高10倍,波形将基于中心位置向左右放大。

ALTCHOP :选择ALT(交替,两个或多个信号交替扫描)或CHOP (断续,两个或多个信号交替扫描)。

垂直控制区INPUT:输入连接器(CH1、CH2),连接输入信号。

EXTINPUT :用外触发信号做触发源。

外信号通过前面板的EXTINPUT接入。

【VOLTS/DIV】:调节【VOLTS/DIV】选择偏转因数。

按下【VOLTS/DIV】;偏转因数显示“”符号。

在该屏幕下,可执行微调程序。

电位电压的测定实验报告范文三篇

电位电压的测定实验报告范文三篇

电位电压的测定实验报告范文三篇篇一:电极电位的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理解电极电位的意义及主要影响因素2. 熟悉甘汞参比电极的性能以及工作原理3. 知道电化学工作站与计算机的搭配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电极和溶液界面双电层的电位称为绝对电极电位,它直接反应了电极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但绝对电极电位是无法测量的。

在实际研究中,测量电极电位组成的原电池的电动势,而测量电极电位所用的参考对象的电极称为参考电极,如标准氢电极、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电极等,该电池的电动势为:E=φ待测-φ参比上述电池电动势可以使用高阻抗的电压表或电位差计来计量在该实验中,采用甘汞电极为研究电极,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为测量电极。

在1mol的KCl支持电解质下,分别用10mM摩尔比1:1和1:2的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在常温(27℃)以及45℃下测量,收集数据,可得到相同温度不同浓度的两条开路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相同浓度不同温度的两条开路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

可以用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讨论温度对于电极电势的影响三.实验器材电化学工作站;电解池;甘汞电极;玻碳电极;水浴锅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摩尔比1:1和1:2)(支持电解质为1M KCl);砂纸;去离子水四.实验步骤1. 在玻碳电极上蘸一些去离子水,然后轻轻在细砂纸上打磨至光亮,最后再用去离子水冲洗。

电化学工作站的电极也用砂纸轻轻打磨2. 在电解池中加入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至其1/2体积,将玻碳电极和甘汞电极插入电解池中并固定好,将两电极与电化学工作站连接好,绿色头的电极连接工作电极,白色头的电极连接参比电极。

3. 点开电化学工作站控制软件,点击 setup—技术(technique)—开路电压—时间,设置记录时间为5min,记录数据时间间隔为0.1s,开始进行数据记录,完成后以txt形式保存实验结果。

4. 将电解池放入45度水浴锅中,再重复一次步骤2和步骤3。

电测实验报告

电测实验报告

《电测技术》实验实验一示波器波形参数测量一。

实验目的:通过示波器的波形参数测量这个实验,巩固课程上学习的示波器的波形显示原理和示波器的实用方法。

更直观的全面了解示波器。

学会如何用示波器测量电压的峰峰值,有效值,直流分量;测量电压的周期和频率;并且用单综和双综的方法测量两个信号的相位差。

二。

试验设备: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电路板(电阻10千欧和电容0.1微法)。

三。

实验步骤:1.1khz三角波的峰峰值,直流分量,周期和频率:打开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调节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频率为1000赫兹的三角波,再按附加功能按钮将直流偏置打开,调节直流偏置获得适当的直流偏置电流。

调节示波器GND按钮到屏幕中线位置,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接到示波器的CH1通道,调节SOURCE至CH1,SLOP为+,再调节TRIG LEVEL使波形稳定,调节垂直位移,水平位移,扫描频率使显示屏上显示两个完整周期的波形。

通过旋转按钮,利用光标旋转FUNCTION旋钮移动光标,在屏幕中就可以分别读出峰峰值,周期,频率。

按下DC\AC按钮可以在屏幕中显示直流偏转,移动光标测出其直流分量。

2.1khz三角波经过电阻电容移向后的峰峰值,直流分量: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接到ac端,将示波器CH1通道接到bd端,按1的方法测。

3.单踪方法测Vi,V0两个信号的相位差:将示波器的EXT测试端口,信号发生器输出,CH1通道均与ac端相连;调节source至EXT,选择EXT触发,触发极性的正负都可以,再调节TRIG LEVEL使波形稳定调节垂直位移,水平位移,扫描频率时显示屏上显示两个完整周期的波形,在屏幕上用光标标记一个上升或下降的过零点A;将CH1通道改接到bd端,其他的接线都不改变,调整一下垂直增益视屏幕上可以完整的显示相位偏移以后的波形,标记出与原波形对应的过零点B;读出A B两点之间的时间差T,利用之前测出的周期算出相位差,为80度左右;4.双踪方法测Vi,V0两个信号的相位差:将示波器从EXT输入的信号改接到CH1通道,CH2通道接bd端,其余接线不变;选通CH1,CH2两个通道,AC耦合,这样在屏幕上会显示Vi,Vo两个信号的波形,调节SOURCE至CH1,选通CH1触发,正负极性都没有影响,再调节TRIG LEVEL使波形稳定。

材料的电学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材料的电学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材料的电学性能测试,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材料的电学性能测试一、引言材料的电学性能是决定其在不同应用中的关键因素。

本实验报告主要介绍几种基本的电学性能测试方法,包括电阻率测试、绝缘电阻测试和介电常数测试,并通过具体实验示例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电阻率测试电阻率是衡量材料导电性能的参数,可通过四探针法进行测量。

四探针法的基本原理是:当四个探针在材料上施加一定的电流时,通过测量两对探针之间的电压降,可以计算出材料的电阻率。

2.绝缘电阻测试绝缘电阻是衡量材料绝缘性能的重要参数,可采用直流电压源和电流表进行测量。

基本原理是:在材料两端施加一定的直流电压,然后测量流过材料的电流大小,通过计算可得材料的绝缘电阻值。

3.介电常数测试介电常数是衡量材料介电性能的参数,可采用LCR数字电桥进行测量。

LCR数字电桥具有测量精度高、读数稳定等优点。

基本原理是:在材料上施加一定频率的交流电压,测量通过材料的电流及相位差,通过计算可得材料的介电常数值。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电阻率测试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取了铜、镍和铝三种材料进行电阻率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铜的电阻率最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而铝和镍的电阻率较高,相对而言导电性能较弱。

2.绝缘电阻测试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取了聚乙烯、聚氯乙烯和橡胶三种材料进行绝缘电阻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橡胶的绝缘电阻最高,具有最好的绝缘性能;而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绝缘电阻相对较低,相对而言绝缘性能较弱。

3.介电常数测试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取了聚酰亚胺、聚碳酸酯和聚酯三种材料进行介电常数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聚酰亚胺的介电常数最高,具有较好的介电性能;而聚酯的介电常数相对较低,相对而言介电性能较弱。

四、结论本次实验通过电阻率测试、绝缘电阻测试和介电常数测试三种方法对不同材料的电学性能进行了评估。

实验结果表明:在导电性能方面,铜具有最好的导电性能,而铝和镍相对较弱;在绝缘性能方面,橡胶具有最好的绝缘性能,而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相对较弱;在介电性能方面,聚酰亚胺具有较好的介电性能,而聚酯相对较弱。

基本电量测量实验报告

基本电量测量实验报告

基本电量测量实验报告1. 引言电量测量是电学实验中的基本内容之一。

在实际应用中,准确测量电量对于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电量的测量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验观察和计算来验证理论公式的正确性。

2. 实验原理电量(Electricity)是对电路中载流子运动的能量转移和转换的度量。

它与电路中流动的电荷数量和时间有关。

电量的单位是库仑(Coulomb),常用符号为Q。

电量的测量可以通过电流和时间两个参数来计算。

根据电量的定义,可以得到电量与电流乘以时间的乘积之间的关系公式:Q = I * t其中,Q 表示电量,I 表示电流,t 表示时间。

实验中常用的测量电流的仪器是电流表,可直接读取电路中的电流数值;测量时间可通过秒表或示波器来实现。

3. 实验步骤3.1 实验器材准备- 直流电源- 电阻- 电流表- 连接线3.2 实验连接按照实验要求将电阻和电流表连接在电路中,同时保证电源的接入。

3.3 测量电流通过接线,将电流表串联于电路中,准确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数值。

3.4 测量时间使用秒表或示波器,准确记录电流流过电路的时间。

3.5 计算电量根据测量到的电流数值和时间,应用电量的计算公式Q = I * t,计算得到所测得的电量。

3.6 分析结果对测量得到的电量进行分析和比较,验证理论公式的准确性。

4.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中的操作,测量得到的电流为2A,时间为5秒。

代入电量计算公式Q = I * t,计算得到电量为10C。

5.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得到了符合预期的结果。

验证了电量的计算公式Q = I * t 的准确性。

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选取合适的电流表和秒表,并严格按照连接和测量步骤进行操作,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6. 实验总结本次基本电量测量实验通过测量电流和时间,通过计算得到了电量的测量结果。

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一致,验证了电量计算公式的准确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加深了对电量测量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并学会了合理操作电流表和秒表。

电测实验实验报告

电测实验实验报告

电测实验实验报告电测实验实验报告引言:电测实验是电子学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电路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等参数,验证基本电路定律,并掌握使用示波器等仪器的方法。

实验一:欧姆定律的验证欧姆定律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我们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电阻电路,使用万用表测量电流和电压,验证欧姆定律的准确性。

实验二: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在实验一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研究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等效电阻。

通过测量不同数量的串联电阻的电压和电流,计算出其等效电阻,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实验三: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与实验二类似,我们研究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等效电阻。

通过测量不同数量的并联电阻的电压和电流,计算出其等效电阻,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实验四:电感的测量电感是电路中常见的元件之一,其特性对于交流电路的分析至关重要。

我们使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来测量电感的电压和电流,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电感的值。

实验结果表明,电感与频率成正比,与电流的相位差有关。

实验五:电容的测量电容是电路中另一个重要的元件,它在滤波、存储能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使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来测量电容的电压和电流,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电容的值。

实验结果表明,电容与频率成反比,与电压的相位差有关。

实验六:交流电路的相位差测量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对于电路的性质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使用示波器来测量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相位差与频率、电容、电感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结论:通过本次电测实验,我们验证了欧姆定律的准确性,掌握了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计算方法,学会了使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进行电感和电容的测量,以及交流电路相位差的测量方法。

心电图测量的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

心电图测量的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

心电图测量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心电测量的原理,并学习用生理信号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人体心电图。

2、学习正常心电图中各波的命名与波形,了解其生理意义。

3、学习利用心电图计量心率,P-R间期、Q-T间期等各项数值。

【实验器械】
RM6240生理信号计算机采集处理系统、数据输入连接线、电极夹、30%酒精、95%酒精、酒精棉球。

【实验步骤】
1、将连接线连好,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选择“心电实验”。

确保及其妥善接地。

2、受试者摘下眼镜、手表等金属物品及微型电器,在安放电极夹的部位用95%酒精棉球洗脱去油脂,再用30%酒精擦湿以方便导电。

按照标准导联方式(左手接正极,右手接负极,右脚接地,这是标准导联方式之一)接好电极。

电极夹安放在肌肉较少的部分,手部在腕关节屈侧上方3-5cm处,足部在小队下端内踝上方约3-5cm处。

3、调节基线位置、描记速度、信号增益及方向,使心电通道窗口中的波形易于观察。

4、开始观察并记录心电图,截取波形稳定的几个连续周期,保存文件,标明受试者姓名及实验时间。

电测实验报告

电测实验报告

电测实验报告电测实验报告引言电测实验是电子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实验,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可以验证电路理论,并探究电路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电测仪器的了解,并通过测量实验,验证电路理论。

实验一:电压测量在电路中,电压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它代表了电场的能量。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万用表来测量电路中的电压。

实验步骤:1. 将万用表的选择旋钮调至电压测量档位,并选择合适的量程。

2. 将万用表的两个测量引线分别与电路中的两个测量点相连。

3. 读取万用表上的电压数值,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通过多次测量,我们得到了电路中不同节点的电压数值。

这些数值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误差较小,说明测量结果较为准确。

实验二:电流测量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它是电路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电流表来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实验步骤:1. 将电流表的选择旋钮调至电流测量档位,并选择合适的量程。

2. 将电流表的两个测量引线分别与电路中的两个测量点相连,注意保持电流的流向一致。

3. 读取电流表上的电流数值,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通过多次测量,我们得到了电路中不同部位的电流数值。

这些数值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误差较小,说明测量结果较为准确。

实验三:电阻测量电阻是电路中的一个重要元件,它用来限制电流的流动。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电阻表来测量电路中的电阻。

实验步骤:1. 将电阻表的选择旋钮调至电阻测量档位,并选择合适的量程。

2. 将电阻表的两个测量引线分别与电路中的两个测量点相连。

3. 读取电阻表上的电阻数值,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通过多次测量,我们得到了电路中不同电阻元件的电阻数值。

这些数值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误差较小,说明测量结果较为准确。

实验四:电感测量电感是电路中的一个重要元件,它用来存储电磁能量。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电感表来测量电路中的电感。

实验步骤:1. 将电感表的选择旋钮调至电感测量档位,并选择合适的量程。

电池容量测试实验报告

电池容量测试实验报告

电池容量测试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电池容量测试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准确测量不同类型电池的实际容量,评估其性能表现,并为相关产品的设计和使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实验原理电池容量指的是电池在一定条件下能够释放出的电荷量,通常以安时(Ah)或毫安时(mAh)为单位。

本次实验采用恒流放电法来测量电池容量。

即在恒定电流的情况下,对电池进行放电,直至电池电压达到截止电压,通过记录放电时间和放电电流,计算出电池的容量。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电池测试设备:能够提供恒定电流放电,并精确测量放电时间和电压的电池测试仪。

2、被测电池:本次实验选取了常见的几种电池类型,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和铅酸电池。

3、连接导线:用于连接电池和测试设备。

4、数据记录设备:用于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

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确保电池测试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校准仪器的电流和电压测量精度。

对被测电池进行外观检查,确保电池无明显的损坏、变形和漏液现象。

将电池充满电,按照电池的充电规范进行操作。

2、连接测试设备使用连接导线将电池的正负极与电池测试仪的对应接口连接牢固,确保接触良好,以减少接触电阻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3、设定测试参数根据不同类型电池的特性,设置合适的放电电流和截止电压。

一般来说,锂离子电池的截止电压为 30V,镍氢电池为 10V,铅酸电池为18V。

放电电流的选择应根据电池的额定容量和使用场景来确定,通常为电池额定容量的 02C 或 05C(C 表示电池的额定容量)。

4、开始测试启动电池测试仪,开始对电池进行恒流放电。

在放电过程中,实时监测电池的电压和放电时间,并记录数据。

5、结束测试当电池电压达到设定的截止电压时,电池测试仪自动停止放电。

记录此时的放电时间,并根据放电电流和放电时间计算出电池的容量。

6、重复测试为了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每种类型的电池进行多次重复测试,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试结果。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以下是本次实验中不同类型电池的测试数据记录和处理结果:|电池类型|放电电流(A)|放电时间(h)|电池容量(Ah)|平均容量(Ah)||||||||锂离子电池|05|45|225|23||锂离子电池|05|42|21||锂离子电池|05|46|23||镍氢电池|02|105|21|205||镍氢电池|02|102|204||镍氢电池|02|108|216||铅酸电池|02|85|17|175||铅酸电池|02|88|176||铅酸电池|02|82|164|六、实验结果分析1、锂离子电池从测试结果来看,锂离子电池的平均容量约为 23Ah,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基本电路的测量实验报告

基本电路的测量实验报告

基本电路的测量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基本电路的测量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基本电路的测量方法,理解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及其测量原理。

实验器材:1. 模拟万用表2. 直流稳压电源3. 多用电源线4. 小电灯泡5. 小电阻器6. 电池7. 实验板8. 实验用导线实验原理:1. 电压的测量方法电压是电势差,是电力源左侧和右侧的电势差。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在实验中,可以使用模拟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

2. 电流的测量方法电流是电子在电路中通过导线的流动。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在实验中,可以使用模拟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3. 电阻的测量方法电阻是电路中电子流动受到阻碍的程度。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在实验中,可以使用模拟万用表或小电阻器测量电路中的电阻。

实验步骤:1. 连接直流稳压电源将直流稳压电源连接到实验板上,接线应注意极性。

2. 连接小电灯泡电路将小电灯泡接在实验板上,并用导线将电灯与电源连接起来。

3. 测量电压使用模拟万用表,将表头置于直流电压档位,将两个接线头连接到电路的两端,即可测量电路中的电压。

4. 测量电流使用模拟万用表,将表头置于直流电流档位,将表头与电路连接,即可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5. 测量电阻使用模拟万用表或小电阻器,将表头置于电阻档位,将两个接线头连接到待测电阻的两端,即可测量电路中的电阻。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测量出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掌握了基本电路的测量方法,并进一步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及其测量原理。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我们加深了对基本电路的认识和了解,掌握了电压、电流、电阻等基本概念及其测量方法,为以后的电子技术实践奠定了基础。

北京交通大学电测实验报告

北京交通大学电测实验报告

电气工程学院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报告姓名:张梦婷学号: 12292054指导教师:姜学东实验日期: 11月21日示波器波形参数实验报告姓名:张梦婷学号 12292054 指导教师:姜学东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预习与实验操作,熟悉示波器的每个旋钮功能与用法,巩固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能对示波器进行简单的操作,主要目的为以下三个:1.熟练掌握使用用示波器测量电压信号峰峰值和直流分量。

2.熟练掌握使用示波器测量电压信号周期及频率。

3.熟练掌握使用示波器,通过单踪方式与双踪方式测量两个波形相位差。

二、实验预习1.首先复习教材和ppt第三章示波测试和测量技术的相关内容,复习示波测试的基本原理。

2.阅读SS—7802A/7804示波器操作手册A.首先查看示波器操作手册中的注意事项,以免操作不慎造成仪器损坏。

B.了解示波器的控制部分、连接器和指示灯,掌握示波器的操作区域与显示屏区域的划分,知道示波器操作区域每个旋钮与按键的具体功能。

C.仔细阅读操作手册中基本操作章节,熟悉各个功能的操作方法,由其与实验直接相关的操作,对实验做好准备。

3.由于实验需要将三角波通过RC网络变化成正弦波,因此设计如下电路图: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示波器SS—7802A(20MHZ)20MHz的双通道示波器,具备光标读出、频率测量功能。

●包括如下五个操作♦水平控制区POSITION:调节屏幕上信号水平方向位移。

TIME/DIV:选择扫描速度。

左右旋转时,调节选择扫描速度,其数值在屏幕显示。

当按压此旋钮,再左右旋转,可作扫描微调。

MAG³10:扫描放大。

按下“MAG³10”键,扫描速度提高10倍,波形将基于中心位置被放大。

SWEEP MODE:扫描方式选择。

“AUTO”为自动扫描方式。

“NORM”为正常扫描方式。

“SGL/RST”为单次扫描,每按一次此按键,选择一次单次触发。

♦垂直控制区CH1、CH2 :通道1(CHl)和通道2 (CH2)的垂直输入端,当连接测试线后,红色夹子为信号输入端,黑色夹子为地端。

实验报告电子测量

实验报告电子测量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 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操作技巧。

3. 提高电子测量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电子测量是指利用电子技术和电子仪器对各种物理量进行测量。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测量原理:1. 电压测量:利用电压表直接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值。

2. 电流测量:利用电流表直接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值。

3. 电阻测量:利用欧姆定律,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计算出电阻值。

4. 频率测量:利用频率计测量信号源的频率值。

5. 信号发生器:产生各种频率、幅度和波形的标准信号。

三、实验仪器1. 双踪示波器2. 数字万用表3. 欧姆表4. 频率计5. 信号发生器6. 滑动变阻器7. 电容8. 电感9. 电源四、实验内容1. 示波器使用方法(1)观察正弦波(2)观察矩形波(3)观察三角波(4)观察李萨如图形2. 电压测量(1)测量直流电压(2)测量交流电压3. 电流测量(1)测量直流电流(2)测量交流电流4. 电阻测量(1)测量固定电阻(2)测量可变电阻5. 频率测量(1)测量正弦波频率(2)测量矩形波频率6. 信号发生器使用(1)产生正弦波(2)产生矩形波(3)产生三角波五、实验步骤1. 示波器使用方法(1)打开示波器电源,调整亮度、对比度等参数。

(2)将示波器探头连接到待测电路,调整探头衰减倍数。

(3)观察波形,调整示波器参数,使波形清晰可见。

2. 电压测量(1)将电压表的正极探头连接到电路中待测电压点,负极探头接地。

(2)选择合适的量程,读取电压值。

3. 电流测量(1)将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中待测电流点。

(2)选择合适的量程,读取电流值。

4. 电阻测量(1)将待测电阻接入电路。

(2)选择合适的量程,读取电阻值。

5. 频率测量(1)将频率计探头连接到待测信号源。

(2)选择合适的量程,读取频率值。

6. 信号发生器使用(1)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端连接到待测电路。

(2)调整信号发生器参数,产生所需波形。

(2023)电位电压的测定及实验报告(一)

(2023)电位电压的测定及实验报告(一)

(2023)电位电压的测定及实验报告(一)电位电压的测定及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电位电压的测量方法•掌握使用电位计进行电位电压测量的步骤•理解电位电压的概念和单位实验仪器•电位计•外接电源•待测电池•电线实验原理电位电压是指两个电荷之间的电势差,也就是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压差。

电位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电位电压的测量方法一般采用电位计。

电位计由一个游标、可调电阻、标准电池和被测电池组成,其中标准电池产生一个已知电位的电场,被测电池连入电路中,通过调节可调电阻,使游标移动到与被测电池正极连接的电势点上,此时电位计的读数就是被测电池与标准电池之间的电势差,也就是电位电压。

实验步骤1.将电位计与外接电源相连,并调节扫描的范围和精度。

2.将被测电池与电位计相连,被测电池的正极与游标相连,负极与标准电池负极相连。

3.开始调节可调电阻,直到游标指向被测电池的正极连接的电势点上。

4.记录电位计的读数,即为被测电池的电位电压。

实验结果使用上述方法,我们测得了待测电池的电位电压为2.65V。

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使用电位计测量了待测电池的电位电压,掌握了电位电压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由于电位计的一些因素(如内阻、稳定性等)会影响测量结果,并且电位计本身也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导致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略有偏差。

为减小误差,可在测量前校准电位计,确保其准确度。

另外,游标的读数也可能会受到人为错误的影响,如视角偏差、刻度线清晰度等,为尽量减少此类误差,在测量时应严格遵循步骤及操作规程。

实验应用电位电压的测量和计算在电化学、热力学、物理等领域广泛应用,例如在电化学测量中,电位电压是测量电极上化学反应的重要指标;在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电池研究及生产中,电位电压也是电池性能评估的重要参数之一。

此外,电位电压的测量也是学习电路基础知识的重要一步。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电位电压的测量方法和电位计的使用,同时也对实验步骤、误差分析和实验应用等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基本电参数的测量实验报告

基本电参数的测量实验报告

基本电参数的测量实验报告基本电参数的测量实验报告引言:电力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而电力的质量和稳定性对于各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我们需要对电力的基本参数进行准确的测量和监控。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电流、电压和功率因数等基本电参数,来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并掌握电参数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 掌握直流电流的测量方法和仪器的使用;2. 了解交流电压的测量原理和技巧;3. 学习功率因数的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4. 分析电参数测量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 直流电源;2. 直流电流表;3. 交流电源;4. 交流电压表;5. 电阻箱;6. 电流互感器;7. 功率因数表;8. 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等元件。

三、实验步骤1. 直流电流的测量首先,将直流电源连接到电路中,调节电流大小,并使用直流电流表测量电流值。

注意在测量前要校准电流表,确保其准确性。

同时,要注意电流表的量程选择,避免过载。

2. 交流电压的测量使用交流电源提供电压信号,并使用交流电压表测量电压值。

在测量前,要确保电压表的准确性,并选择合适的量程。

此外,还要注意测量时电路的接线是否正确,以避免电压的误差。

3. 功率因数的测量通过连接电阻箱、电流互感器和功率因数表,测量电路中的功率因数。

首先,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得电路中的功率因数接近1。

然后,使用功率因数表测量功率因数的数值。

在测量过程中,还要注意功率因数表的准确性和量程选择。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测量了不同电流和电压下的电参数,并计算出相应的功率因数。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电流和电压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电流随电压的增加而增加;2. 电流和功率因数之间存在相关性,即功率因数随电流的增加而减小;3. 实际电路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如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测量误差,以及连接导线和接触电阻等因素的影响。

直流电路测量实验报告

直流电路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直流电路的基本测量方法和步骤;2. 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3. 了解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伏安特性;4. 分析电路中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直流电路是指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始终保持不变的电路。

在直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I与电压U、电阻R之间的关系为:I = U/R。

此外,基尔霍夫定律指出,电路中任意节点处电流之和为零,任意回路中电压之和为零。

三、实验仪器与器材1. 实验箱: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电容、电感、导线等;2. 虚拟实验平台:Multisim软件。

四、实验内容1. 测量电阻元件伏安特性;2. 测量电容元件伏安特性;3. 测量电感元件伏安特性;4. 测量直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5. 分析电路中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步骤1. 测量电阻元件伏安特性:(1)将电阻元件接入电路,连接好电压表和电流表;(2)调节稳压电源输出电压,记录不同电压下电阻元件的电流值;(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2. 测量电容元件伏安特性:(1)将电容元件接入电路,连接好电压表和电流表;(2)调节稳压电源输出电压,记录不同电压下电容元件的电流值;(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电容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3. 测量电感元件伏安特性:(1)将电感元件接入电路,连接好电压表和电流表;(2)调节稳压电源输出电压,记录不同电压下电感元件的电流值;(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电感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4. 测量直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1)搭建直流电路,连接好电压表、电流表和电阻元件;(2)调节稳压电源输出电压,记录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值;(3)分析电路中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之间的关系。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阻元件伏安特性曲线:通过实验,绘制出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发现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为线性关系。

电工基本测量实验报告

电工基本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电工测量中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如万用表、电桥、示波器等。

2. 熟悉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

3. 学习如何正确读取和记录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 万用表2. 电桥3. 示波器4. 电阻箱5. 电容箱6. 电感箱7. 电源8. 电路板9. 导线10. 记录本三、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欧姆定律: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即 \( U = IR \)。

2. 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分配定律。

3. 电容和电感的特性:电容和电感在交流电路中的行为。

四、实验内容1. 万用表的使用:- 测量直流电压和电流。

- 测量交流电压和电流。

- 测量电阻。

2. 电桥的使用:- 测量未知电阻。

- 测量电容。

3. 示波器的使用:- 观察交流电压和电流的波形。

- 测量电压和电流的频率。

4. 电路参数的测量:- 测量电阻箱的电阻值。

- 测量电容箱的电容值。

- 测量电感箱的电感值。

五、实验步骤1. 万用表的使用:- 按照说明书操作,设置合适的量程。

- 测量直流电压、电流和电阻,记录数据。

2. 电桥的使用:-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桥类型。

- 调整电桥平衡,测量未知电阻和电容,记录数据。

3. 示波器的使用:- 调整示波器参数,观察电压和电流波形。

- 测量电压和电流的频率,记录数据。

4. 电路参数的测量:- 连接电路,使用电阻箱、电容箱和电感箱。

- 测量电路参数,记录数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万用表测量结果:- 直流电压和电流测量值与理论值相符。

- 电阻测量值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2. 电桥测量结果:- 未知电阻和电容测量值与理论值相符。

3. 示波器测量结果:- 观察到的电压和电流波形与理论波形相符。

- 频率测量值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4. 电路参数测量结果:- 电阻箱、电容箱和电感箱的测量值与理论值相符。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电工测量中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了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电路基本测量实验报告

电路基本测量实验报告

电路基本测量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熟练操作电路测量设备,对不同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尺寸参数
进行实验测量,分析和测量结果,得出有关结论。

2 实验原理与准备
所使用仪器包括电动计算机功率表、电抗表、钳形表和万用表等,用来测量电压、
低阻抗电路、反激、增益、直流功率等参数和性能参数。

3 实验过程
(1)直流电源结构
图1 直流电源结构
图1为直流电源的标准结构(其中电抗表未插入),其中欠压容性电容连接了电源
的正负极,由此形成一个有源元件的电路,以便通过实验时采集线路的电阻、电流和电压。

(2)试验
(2.1)设置直流电源
首先,插入电抗表,此时将元件的调节方向调节为中性,接着调节直流电压,电流,将其调节至额定电压,电流值以稳定运行,同时建立一个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尺寸参
数的标准电路。

(2.2)测量尺寸参数
使用万用表与电功率表分别对电路上每个元件的电压和电流进行测量,通过对比电
路图上设计的电压和电流,来量化每个元件的电流和电压,并结合依靠其组成的参数,得
出每个元件的电阻、纹波等尺寸参数。

4 实验结果
实验中测量:电路上元件的电压、电流等参数,如图2所示。

图2 元件参数测量结果
实验中仔细测量,总结电路测量结果如下:
电路负载电流:2A
电路阻抗:40Ω
电路纹波:1.5%
5 结论
通过实验可熟练掌握并使用电路测量仪器,知晓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尺寸参数,了解电路结构和参数,可以有效更好的掌握电路的运行特性。

电学基本测量_实验报告

电学基本测量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电学基本测量方法。

2. 熟悉电学实验仪器的使用。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电学基本测量主要包括电压、电流、电阻、电功率等物理量的测量。

本实验通过测量这些物理量,了解电学基本测量方法,并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交流电源2. 电压表3. 电流表4. 电阻箱5. 导线6. 开关7. 待测电阻8. 秒表9.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测量电压(1)将待测电阻接入电路,连接电压表和电流表。

(2)闭合开关,调整电阻箱,使电压表示数为U1。

(3)记录电压表示数U1。

2. 测量电流(1)将待测电阻接入电路,连接电压表和电流表。

(2)闭合开关,调整电阻箱,使电流表示数为I1。

(3)记录电流表示数I1。

3. 测量电阻(1)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利用欧姆定律R=U/I计算电阻值。

(2)记录计算得到的电阻值。

4. 测量电功率(1)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利用功率公式P=UI计算电功率。

(2)记录计算得到的电功率。

5. 测量时间(1)将待测电阻接入电路,连接电压表和电流表。

(2)闭合开关,开始计时,记录经过的时间t。

(3)关闭开关,记录经过的时间t。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1. 电压U1 = 10V2. 电流I1 = 2A3. 电阻R = U1/I1 = 5Ω4. 电功率P = U1I1 = 20W5. 时间t = 10s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掌握了电学基本测量方法,了解了电压、电流、电阻、电功率等物理量的测量。

2. 在实验过程中,熟练掌握了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等仪器的使用。

3. 通过实验,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我们对电学基本测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电学基本测量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等仪器,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通过数据处理,培养了我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报告温度电测法

实验报告温度电测法

实验报告温度电测法实验报告:温度电测法引言:温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物理量,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舒适度和健康。

因此,准确地测量温度对于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实验旨在介绍一种常见的温度测量方法——温度电测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温度电测法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并与标准温度计进行对比,验证温度电测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原理:温度电测法是利用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进行温度测量的方法。

常见的温度电测法有热电偶和热敏电阻两种。

1. 热电偶: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金属导线组成的,当两种金属导线的接触点处于不同温度时,会产生一个电动势。

通过测量这个电动势,可以确定温度的大小。

热电偶具有响应速度快、测量范围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科学研究领域。

2. 热敏电阻:热敏电阻是一种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材料。

随着温度的升高,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会增大或减小,这种变化与材料的温度系数有关。

通过测量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可以确定温度的大小。

热敏电阻具有精度高、结构简单等优点,常用于家用电器和医疗设备中。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实验所需的温度计、热电偶和热敏电阻等设备准备齐全。

(2)将实验室环境调整到稳定的温度。

2. 测量温度:(1)使用标准温度计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记录下来作为参考值。

(2)将热电偶或热敏电阻与待测物体接触,并记录下电动势或电阻值。

(3)将测量结果与标准温度计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计算误差。

3. 分析结果: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温度电测法的误差,并分析其原因。

如果误差较小且可接受,则可以认为温度电测法是准确可靠的。

四、实验结果:通过对不同物体的温度进行测量,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1)使用热电偶测量液体温度时,与标准温度计的测量结果相差不超过0.5℃。

(2)使用热敏电阻测量固体温度时,与标准温度计的测量结果相差不超过1℃。

五、实验讨论:从实验结果来看,温度电测法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电测实验报告

电测实验报告

《电测测量技术》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组员:**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实验一示波器波形参数测量一实验目的:通过示波器的波形参数测量,进一步巩固加强示波器的波形显示原理的掌握,熟悉示波器的使用技巧。

1. 熟练掌握用示波器测量电压信号峰峰值,有效值及其直流分量。

2. 熟练掌握用示波器测量电压信号周期及频率。

3. 熟练掌握用示波器在单踪方式和双踪方式下测量两信号的相位差。

二实验设备:1.信号发生器, 示波器2.电阻、电容等三实验步骤:1.测量1kHZ的三角波信号的峰峰值及其直流分量。

2.测量1kHZ的三角波经下图阻容移相平波后的信号V0的峰峰值及其直流分量。

3.测量1kHZ的三角波的周期及频率。

4.用单踪方式测量三角波、V0两信号间的相位差。

5.用双踪方式测量三角波、V0两信号间的相位差。

6.信号改为100HZ,重复上述步骤1~5。

四实验结果:1kHZ:1. V p-p=1.00V V DC=0.05V2. V P-P=0.532V V DC=0.0504V3. T=1.001ms f=0.996kHZ4.Δt=0.24ms ψ=88.47°5.Δt=0.258ms ψ=89.43°100HZ:1. V P-P =1.00V V DC =0.05V2. V P-P =0.496V V DC =0.05V3. T=10.02ms f=99.5HZ4. Δt=2.37ms ψ=85.14° 5. Δt=2.41ms ψ=85.59°五 实验问题讨论1. 测量相位差时,你认为双踪、单踪测量哪种方式更准确?为什么? 解:单踪测量更准确。

选用双踪方式时,使用两个输入通道,双踪方式的扫描分为交替方式(ALT )和断续方式(CHOP )两种,均会产生更大系统误差,因而导致双踪工作方式的准确度略低于单踪工作方式。

2. 你认为在实验过程中,双踪示波器的扫描是工作在交替、还是断续方式?为什么?解:当输入信号为1kHz 三角波时,示波器工作在交替方式;当输入信号为100Hz 三角波时,示波器工作在断续方式;3. 对于同一组移相电路,1kHz 和100Hz 三角波经过移相变换后,其相位、 幅值有何不同?为什么解:对于同一组移相电路,输入信号形式相同但频率不同时,会产生不同输出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终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实验一模拟示波器的波形参数测量
姓名:杨文嫱学号:13291048指导教师:李景新实验台号:
一、实验目的
通过示波器的波形参数测量,进一步巩固加强示波器的波形显示原理的掌握,熟悉示波器的使用技巧:
1.熟练掌握使用用示波器测量电压信号峰峰值和直流分量。
2.熟练掌握使用示波器测量电压信号周期及频率。
包括如下五个操作
水平控制区
POSITION:调节屏幕上信号水平方向位移。
TIME/DIV:选择扫描速度。左右旋转时,调节选择扫描速度,其数值在屏幕显示。当按压此旋钮,再左右旋转,可作扫描微调。
SWEEP MODE:扫描方式选择。“AUTO”为自动扫描方式。“NORM”为正常扫描方式。“SGL/RST”为单次扫描,每按一次此按键,选择一次单次触发。
操作環境
溫度0℃~40℃,相對濕度:低於80%
儲存溫度
-20℃~70℃
外型尺寸
8.6cm高×22cm寬×30cm長
重量
3.5公斤
附件
說明書、電源線、合格證、同軸測試線
输出信号操作区,在本次实验中,主要用到的按钮为下面五个
输出信号函数选择按钮
信号频率选择按钮
辅助功能选择按钮
左移光标按钮、右移光标按钮
旋钮操作区,在本次实验总,主要用到的旋钮为下面四个
Δt测量可参考ΔV测量方法。
HORIZ DISPLAY:水平显示选择。按“A”键选择A模式。按“X-Y”键,选择X-Y 模式。“X-Y”模式是指CH1作为X轴,CH1、CH2、ADD中一个作为Y轴显示,此模式适用于观测磁滞曲线,李萨如图形等。
整体控制区
POWER:电源开关。
INTEN:扫描轨迹辉度调节。顺时针旋转,扫迹亮度增加。
输出信号幅度调节旋钮
直流分量调节旋钮
频率粗调旋钮
频率细条旋钮
3.电容和电阻等
四、实验内容
1.测量和记录1kHZ的三角波信号的峰峰值及其直流分量。
2.测量和记录1kHZ的三角波经下图阻容移相平波后的信号 的峰峰值及其直流分量。
3.测量和记录1kHZ的三角波的周期及频率。
4.用单踪方式测量和记录三角波 、输出 两信号间的相位差。
波形显示区
位于显示屏中部,显示得到的波形。
信号源状态、测量结果显示区
左下角为ΔV或Δt的测量结果、CH1、灵敏度、耦合、相加、CH、反相、灵敏度。
右下角为测量频率、水平放大。
右上角为释抑时间、功能模式。
B.仔细阅读操作手册中基本操作章节,熟悉各个功能的操作方法,由其与实验直接相关的操作,对实验做好准备。
AC(交流):阻去触发信号中的直流成分。
DC(直流):信号所有成分都可通过。
TV:视频触发模式。可选择相对于NTSC和PAL(SECAM)的TV信号触发系统。按“TV”键,可选择BOTH、ODD、EVEN和TV-H触发模式,
TRIG LEVEL:触发电平调节。触触发信号产生时,“TRIG′D”灯亮,此时,所观察的信号频率被示波器自动测出。
垂直偏转系统显示模式选择:当双踪或多踪显示时需要选择显示模式。
ALT(交替):两个或多个信号交替显示,此模式适合观测高频信号。CHOP(断续):两个或多个信号以约555KHz的频率切换。此模式适合观测低频信号。灯亮时为CHOP显示方式。
输入耦合开关:选择被测信号馈至垂直放大器输入端的耦合方式。DC(直流耦合):输入信号所有成分直接加到垂直放大器的输入端。AC(交流耦合):耦合交流分量,隔离输入信号的直流分量。GND:输入信号从垂直放大器的输入端断开且输入端接地,提供一条零电平基线,当进行直流测量时,该基线位置可用做基准。
触发及扫描控制区
SOURCE:触发源选择。每按一下,选择一种触发源。
“CH1”:用输入到CH1的信号作触发源。
“CH2”:用输入到CH2的信号作触发源。
“LINE”:用示波器的交流供电电源作触发源。
“EXT”:用外触发信号作触发源。
“VERT”:用小序号通道的信号作触发源。
COUPL:选择触发耦合模式。
.测量VO波峰峰值:按下ΔV-Δt-OFF按钮,则出现了两条水平光标,按下TCK/C2,将一条光标移动到Vo的波谷位置,再按下TCK/C2,将另一条光标移动到Vo的位置,得到下面的画面
从图中可以看出峰峰值为21.20V。
5.测量Vo的直流分量:按下CH1通道的DC/AC按钮,先选择交流耦合(AC)方式,按下ΔV-Δt-OFF按钮,将一条光标移动到Vo的波谷位置,再按下CH2通道的DC/AC按钮,选择为直流耦合(DC)方式,此时波形会向上平移,平移的幅度就为直流分量的大小,因此移动另外一条光标,使其在平移后正弦波波形的波谷位置,如下图所示:
掃頻(線性/對數)
掃描寬度:Max 100:1 掃描速度:0.2Hz~100Hz (5Sec~10mSec)
VCG特性
輸入阻抗:10KΩ 輸入準位:0~10V電壓輸入,最大頻率變化率100:1
Trig In (TTL脈波)
信號脈行寬度:50nS(最小),重複比率:5MHz(最大)
保護特性
輸出短路保護,輸入電壓保護,≦20V peak
并在屏幕显示区(23)处显示“f:V-C1(或C2、TRACK)”。
所选光标在左边出现“━” 高亮标记时,用“FUNCTION”旋钮进行移动,当(23)处显示“f:V-TRACK(光标跟踪方式)”,两条光标都可移动。将光标移到被测波形两个测量点,屏幕下方显示的ΔV数值即为被测电压。ΔV1为CH1信号的测量值,ΔV2为CH2信号的测量值。
頻頻計
頻率範圍
5Hz~100MHz
頻率周期
0.2Sec~10n Sec
分辨率
6 1/2位數
時基頻率的穩定度
10MHz±10PPM(0℃~50℃)
輸入頻率振幅衰減
X1,X20兩檔
靈敏度
50m Vrms正弦波到50MHz,100m Vrms正弦波到100MHz
一般特性
工作電源
AC115V/220v 50/60Hz
5.用双踪方式测量和记录三角波 、输出 两信号间的相位差。
6.信号改为100HZ,重复上述步骤1~5
五、实验步骤
(一)1kHz三角波信号的峰峰值、直流分量、周期和频率的测量
1.打开示波器电源。
2.利用示波器的标准信号检查示波器的状态:将CH1通道的耦合方式选择GND,通过调节CH1通道的竖直位移旋钮,使显示的地电位与实际的地电位线重合。
頻率範圍
2Hz~13MHz(FG-513,八檔)頻率由LCD直接讀出 2Hz~6MHz(FG-506,七檔)
頻率精確度
±0.01%讀值
分辨率
4位數
輸出幅度
±10Vp(無載),±5Vp(50Ω負載)
輸出衰減
0dB、20dB及40dB
輸出阻抗
50Ω±2%
方波
上升/下降時間<25ns 在最大輸出條件下 過激失真<10% of P-P在最大輸出條件下(50Ω負載)
按下ΔV-Δt-OFF按钮,将一条光标移动到三角波的波谷位置,再按下CH1通道的DC/AC按钮,选择为直流耦合方式,此时波形会向上平移,平移的幅度就为直流分量的大小,因此移动另外一条光标,使其在现在波形的波谷位置
从示波器上可以看出直流分量为0.2V。
(二)测量和记录1kHZ的三角波经下图阻容移相平波后的信号 的峰峰值及其直流分量。
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报告
姓名: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成绩评定表
姓名
学号
实验名称:
实验一、示波器波形参数测量实验二、图示仪的使用及晶体管特性参数测量实验三、数值化测量仪的使用
实验验收或提问记录:
成绩评定依据:
实验预习报告及方案设计情况(30%):
实验考勤情况(15%):
实验操作情况(30%):
实验总结报告与答辩情况(25%):
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的红、黑接头接到示波器的CH1通道的红黑接头,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度旋钮调到适当的位置,调节Y控制区,只选通CH1的测量,AC耦合;垂直通道灵敏度适当选小一些,以便始终能观察到波形;协同调节触发电平、垂直控制,以便在屏幕上得到垂直方向最大化的全景波形;调节水平控制区,使波形在水平方向显示1.5~2个周期;将波形的0电压基线调节到屏幕中心的水平网格上,
4.测三角波的峰峰值:按下ΔV-Δt-OFF按钮,则出现了两条水平光标,按下TCK/C2,将一条光标移动到三角波的波谷位置,再按下TCK/C2,将另一条光标移动到三角波波峰的位置
从中读出ΔV1=12.65V,所以三角波的峰峰值为12.65V。
5.测三角波的直流分量:按下CH1通道的DC/AC按钮,先选择交流耦合方式,
READ OUT:屏幕显示文字辉度调节。顺时针旋转,文字亮度增加。
FOCUS:轨迹聚焦调节。
CAL:校准信号输出端口。输出f=lKHz,V峰-峰=0.6V方波校准电压信号。
┻:接地端子
显示屏分成如下三个区域
触发及扫描信息显示区
位于显示屏的左上角,依次显示扫描速度、触发源、触发极性、触发耦合方式、触发电平。
HOLDOFF:释抑时间调节。此功能用于观测复杂的脉冲串信号,当触发出现不稳定时,通过调节释抑时间来获得稳定波形。
功能选择及控制区
CURSORS :光标测量用),使用方法如下:
(a)按“ΔV-Δt- OFF”键,选择ΔV测量、Δt测量或OFF(关闭测量)。当选择ΔV时,屏幕显示两条水平测量光标,当选Δt时,屏幕显示两条竖直测量光标。
1.按下图连接电路
用万用表测得所用电阻为20KΩ,电容为1000pf
2.将示波器的CH2通道的红表笔接入上图中的A点,黑表笔接地,调节Y控制区,只选通CH2的测量,AC耦合;垂直通道灵敏度适当选小一些,以便始终能观察到波形;调节触发控制区,选择CH2触发,正负极性均可;协同调节触发电平、垂直控制,以便在屏幕上得到垂直方向最大化的全景波形;调节水平控制区,使波形在水平方向显示1.5~2个周期;将波形的0电压基线调节到屏幕中心的水平网格上,最终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波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