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考点大全
口解口腔颌面部与颈部解剖1
![口解口腔颌面部与颈部解剖1](https://img.taocdn.com/s3/m/bea60ab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5.png)
2.突起:上颌骨有四个突起,即额突、颧突、腭突及牙槽突。
(1)额突:与额骨、鼻骨、泪骨连接(由上颌体的前外侧面向
上突起)
(2) 颧突:由体伸向外侧的短突.接颧骨。
(3)腭突:由体向内伸出的水平骨板。
①与对侧的腭突在正中线上结合,形成腭正中缝。构成口腔顶及 鼻腔底的大部分,构成硬腭前3/4。
②与其后方的腭骨水平部相连,构成口腔顶及鼻腔底(骨腭)
口腔颌面颈部系指上以眉尖点、眶上缘、颧弓、 乳突、上项线及枕外隆突的连线,下以胸骨颈静 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肩峰和第7颈椎髁突 的连线之间的部位。
第一节 骨及关节
一.骨 面颅骨由14块骨组成, 成对的有: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及下鼻甲。 不成对的有:梨骨、下颌骨。
上述诸骨相互连结分别围成眶、口腔和鼻腔。
(4)水平部与垂直部连接处上有锥突。
思考题
1.口腔颌面颈部的范围 2.面颅骨由哪14块骨组成 3.上颌骨的组成、各面的主要解剖结构
和特点 4.上颌骨的支柱结构 5.下颌骨的组成、各面的主要解剖结构
和特点 6.下颌骨的薄弱环节(为什么下颌骨易发生骨折)
二、
(一)TMJ结构
TMJ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盘及关节韧带所组成。
部位:
运动轴心 髁状突 转动:髁状突
髁状突
滑动:下颌孔附近
(二)下颌骨的薄弱部位
薄弱部位: 1 正中联合 2 颏孔区 3 下颌角
4 髁状突颈部
(三)腭骨
为成对的L形骨板,构成鼻腔的外侧壁及骨腭的后部,分为水 平部和垂直部。 1.水平部:近似方形,构成硬腭后1/4,其外侧缘与上颌骨 牙槽突共同构成腭大孔,前方与上颌骨腭突相接, 构成骨腭。 2.垂直部: 构成鼻腔的后外侧壁,分为内外二面。 (1)其外侧面有翼腭沟,与上颌体内面 和蝶骨翼突前面的沟,围成翼腭管。 (2)内面朝向鼻腔,称鼻面。 (3)垂直部上缘有蝶突和眶突,两突间 的凹陷为蝶腭切迹,与蝶骨合成蝶腭孔, 翼腭窝经此孔通鼻腔。
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d0265013e87101f69e31957d.png)
本单元内容较多,要求考生重点掌握:①腭大孔的体表标志;②咀嚼黏膜的4种乳头;③舌下区内容物;④舌骨舌肌浅面,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内容物。
熟悉口腔境界及表面标志;舌的淋巴回流;颌面部的表面标志;腮腺咬肌区的境界及层次特点。
了解颈部的局部解剖。
一、口腔的局部解剖1.口腔境界及表面标志(1)境界:前壁为唇,经口裂通外界,后经咽门与口咽部延续,两侧为颊,上下两壁分别由腭和舌下区组成。
(2)表面标志:口腔前庭沟、上下唇系带、颊系带、腮腺乳头、磨牙后垫、翼下颌皱襞、颊垫尖。
2.唇、腭及舌的解剖结构特点(1)唇皮肤富于毛囊、皮脂腺和汗腺,是疖、痈的好发部位;浅筋膜疏松;肌层应对位缝合;黏膜下层有黏液腺,可发生黏液囊肿;感觉神经来自上下颌神经分支、运动由面神经支配。
(2)腭乳头(切牙乳头)是鼻腭神经局麻的表面标志;切牙乳头、腭皱襞、上颌硬区及上颌隆突等制作义齿基托应注意结构特点;腭大孔在第三磨牙腭侧,相对于腭中缝至龈缘之外、中1/3处,为腭大孔麻醉表面标志。
(3)舌背部分布有丝状、菌状、轮廓、叶状四种乳头,见口腔组织病理部分(2 005)。
(4)下面有舌系带,与发音及修复关系密切。
(5)舌的淋巴管引流分为四组:舌尖淋巴管,大部分至颏下淋巴结,另一部分至颈肩胛舌骨肌淋巴结;舌前2/3的边缘或外侧淋巴管,一部分至下颌下淋巴结,另一部分至颈深上淋巴结;舌中央淋巴结,汇入颈深上淋巴结,亦有注入下颌下淋巴结者;舌后1/3淋巴结,引流至两侧颈深上淋巴结。
3.舌下区的主要内容舌下肉阜两侧的舌下襞是舌下腺小管开口,也是下颌下腺管表面标志;口底黏膜深面从两侧向中线有舌下腺、下颌下腺管、舌下神经及舌下神经伴行静脉、舌下动脉。
二、颌面部局部解剖1.颌面部表面标志(1)表面标志:睑裂、睑内侧联合、内眦和外眦、鼻根鼻尖和鼻背、鼻底和鼻孔、鼻小柱和鼻翼、鼻面沟、唇面沟、鼻唇沟、口裂、口角、唇红和唇红缘、唇弓和人中点、唇峰和唇珠、人中、人中嵴、颏唇沟、颏下点、耳屏、眶下孔、颏孔、腮腺导管。
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课件
![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fe6253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8.png)
本PPT课件将详细介绍口腔颌面颈部的解剖结构和相关知识。
颌骨分类
下颌骨
构成口底、颏部和下颌角。
上颌骨
构成眶底、鼻底、上颌窦和上颌牙槽突。
颧骨
构成眼眶外壁、颧弓和颧突。
舌骨
位于颈部,参与舌头运动、喉部运动和呼吸。
颞颌关节
结构
由关节突、关节盘、下颌骨的髁突组成。
运动
由张口、咀嚼、侧移、前伸等多种运动组成。
舌下腺
分泌唾液,经颏淋巴结注入舌淋巴管。
颈部软组织
1 颈筋
能转动颈部,使头部偏斜和旋转。
2 颈肌
分为背侧和腹侧,支撑和活动头部和颈部。
3 颈血管
包括颈动脉和颈静脉,血液供应和回流头部 和颈部。
4 其他组织
包括气管、食管、喉返神经等。
颅底
延髓
控制心脏、呼吸和消化,连接脑、脊髓和神经。
小脑
调节运动、平衡、协调和姿势。
垂体
分泌多种激素调节内分泌和生殖。
视交叉
视神经交叉,主管眼球视网膜映射的部分视觉信息。
牙齿
牙冠
牙的可见部分,由牙釉质和牙 本质构成。
牙根
隐藏在牙槽骨中的牙部分,由 牙本质、牙周膜、根尖孔和根 管组成。
牙周韧带
连接牙根和牙槽骨,支撑和稳 定牙齿。
病理
颞颌关节紊乱症、永久性关节脱位、关节强硬等是常见疾病。
口腔黏膜
1
结构
由表皮、基底层、粘膜层和肌层构成。
2
功能
保护口腔组织、吸收和分泌、呼吸和感觉等。
3
病理
口腔黏膜溃疡、口腔癌等是常见疾病。
腮腺
耳下腺
分泌水样唾
分泌粘液唾液,经颈深淋巴结汇入淋巴导管向上注 入颈内淋巴管。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医学资料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医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8ccbf59caaedd3383c4d383.png)
咀嚼肌
咬肌
浅层较大,起自上颌骨颧突和颧弓下缘的前2/3 向下后方走行,止于咬肌粗隆和下颌支外侧面 的下半部;深层起自颧弓深面,垂直向下,止于 下颌支外侧面上部和喙突。
颞肌
起自颞窝及颞深筋膜深面,前份纤维向 下,后份纤维向前下,逐渐聚拢通过颧 弓深面并形成肌腱,止于喙突及下颌支 前缘直至第三磨牙远中。
颞骨 颞鳞:颧弓根部内侧有关节窝,其 前界为关节结节,其后界为 鼓鳞裂和岩鳞裂; 乳突:为胸锁乳突肌的附着处,其 内侧的深沟为乳突切迹,是 二腹肌后腹的起始; 岩部:呈锥体形,大脑面有三叉神 经压迹,小脑面有内耳门,下 面有颈动脉管内口,尖部有颈 动脉管外口; 鼓板:参与外耳门和外耳道的构成,鼓 鳞裂被嵌入的岩部分为岩鳞裂和 鼓鳞裂,鼓板的后内侧有细长的 茎突。
上颌骨形态不规则, 大致可分为一体和四突。
即:
上颌体:分前、后、上、内四面,
其内有上颌窦;
额突:与额骨、鼻骨和泪骨相接; 颧突
腭突:构成硬腭的前四分之三,下面
有切牙孔,向上通切牙管,管 内有鼻腭神经通过;
牙槽突
眶下沟:
通眶下管,管内 在前段发出上牙 槽前神经,后段 发出上牙槽中神 经。
眶下孔:
在眶下缘中点 下方约0.5cm处。
内斜线:
有下颌舌骨肌附着,其上颏棘
内面
两肌下外有 口侧窝颌降角斜有,下下肌线舌后腺唇附:下 者 窝肌 着腺 后。和 。窝 方降有,其下为二腹
牙槽突
下颌支(垂直部):喙突
髁突
颏孔:
外斜线上方,下 颌第二前磨牙或 第一、二前磨牙 之间的下方。
内面 外面
腭骨:
为一对L型骨板,位于鼻腔后壁,分为水平 和垂直两部分,水平构成硬腭的后1/4。蝶 突和眶突之间的凹陷为蝶腭切迹,它与蝶骨 体的下面合成蝶腭孔,翼腭窝经此通向鼻腔。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考点大全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考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aeab3ee9e314332396893b1.png)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复习资料1.上颌骨位置毗邻位于颜面中部,左右各一,相互对称,是除下颌骨外最大的口腔颌面部骨,形成整个上颌部,与颧骨,额骨,蝶骨、鼻骨、犁骨、泪骨、腭骨等邻接。
构成眼眶底部、口腔顶的大部分、鼻腔外侧壁和底部、部分颞下窝和翼腭窝、翼上颌裂及眶下裂。
2.腭大孔骨性标志和粘膜标志上颌牙槽突与腭骨水平部共同构成腭大孔,有腭前神经通过。
该孔一般为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槽嵴顶至腭中缝连接线的中点。
在覆盖黏骨膜的硬腭上,腭大孔的表面标志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龈缘至腭中缝连线的中外1\3的交点上,距硬腭后缘约0.5cm处。
3.上颌窦与各牙关系上颌窦的下壁由前向后盖过上颌第二前磨牙到上颌第三磨牙的根尖,与上述牙根尖之间以较薄的骨板相隔,甚至无骨板而紧覆以黏膜其中以上颌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颌窦下壁最近,上颌第二磨牙次之,第二前磨牙与第三磨牙次之。
4.上颌骨薄弱部位a.从梨状孔下部平行牙槽突底部经上颌结节至蝶骨翼突,临床上的上颌骨Le Fort I型骨折线。
b.通过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至蝶骨翼突,即上颌骨Le Fort II型骨折线c. 通过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至蝶骨翼突,即上颌骨Le Fort III型骨折线。
5.上颌骨血供上颌骨血液供应极为丰富,即接受骨内上牙槽动脉的血供,又接受来自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以及蝶腭动脉等分布于颊、唇、腭侧黏骨膜等软组织血供。
这一多源性血供的特点,为正颌外科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由于上颌骨血供丰富,故其抗感染能力强,骨折愈合亦迅速,但手术或外伤后出血较多6.下颌管走形及规律走形:在下颌支内,该管行向前下,至下颌体内几乎水平向前,在经过下颌诸牙槽窝下方时,发出小管到各牙槽窝,最后向前经颏管与颏孔相连接,通过神经、血管。
规律:a下颌管距骨内板较外板为近,下颌骨内板常构成下颌管的内壁,而下颌管的上下外壁往往与骨松质邻接。
B下颌管距下颌支前缘较后缘为近c下颌管距下颌体下缘较牙槽缘为近。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神经(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神经(口腔解剖生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7123d24f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0.png)
翼腭神经 颧神经 上牙槽后神经
上牙槽前神经 上牙槽中神经
翼腭神经(神经节支)
1.鼻腭神经 分布上颌1-3腭侧粘骨膜及牙龈 2.腭神经(前、中、后神经)腭前神经分布上颌3-8腭侧粘骨膜及牙龈;
腭中、后(小)神经分布腭垂、腭扁桃体及软腭
上颌神经
颅中窝段 脑膜中神经
翼腭窝段
翼腭神经
鼻腭神经+腭前+腭中+腭后神经
下列哪项不属于面神经
A 颞支 B 颧神经 C 颊支 D 下颌缘支 E 颈支
下列哪项不属于面神经
A 颞支 B 颧神经 C 颊支 D 下颌缘支 E 颈支 答案:B
面神经主干与乳突前缘的关系较为恒定, 一般为
A 乳突尖平面处,距皮肤2-3cm B 距乳突尖平面上方约1cm处,距皮肤3-4cm C 距乳突尖平面下方约1cm处,距皮肤2-3cm D 距乳突尖平面上方约1cm处,距皮肤2-3cm E 距乳突尖平面下方约1cm处,距皮肤3-4cm
3.下颌神经(混合性神经)--卵圆孔
• 1)脑膜支(棘孔神经):分布于硬脑膜
• 2)翼内肌神经:分布于翼内肌(运动神经)
• 前干:
•
颊神经(颊长神经) (感觉神经)
•
颞深神经
(运动神经)
•
咬肌神经
(运动神经)
•
翼外肌神经
(运动神经)
• 后干:舌神经
(感觉神经)
•
下牙槽神经
(混合神经)
•
耳颞神经
(感觉神经)
助理真题
1.患者一个月前接受腮腺摘除术,术后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面部不 对称。 1.损伤了面神经的哪个分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颞支 B 颧支 C 颊支 D 下颌缘支 E 颈支
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颈部局部解剖(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
![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颈部局部解剖(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f680c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3a.png)
目录
CONTENTS
1
颈部的境界和分区
2
下颌下三角
3
气管颈段
三基本颌位关系
01
颈部的境界和分区
颈部境界: 上界下颌骨下缘、乳突、上项线及枕外隆突; 下界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肩峰和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
颈部以斜方肌前缘为界, 将颈部分为前部(狭义的 颈部)、后部(项部);
02
下颌下三角
境界
两侧:二腹肌前、后腹 上界:下颌骨下缘 底:下颌舌骨肌、舌骨舌 肌和咽上缩肌等构成。
下颌下三角
皮肤 皮下组织 颈阔肌、面神经 下颌缘支、颈支、淋巴结 颈深筋膜浅层
内容物:
颌下腺 颌下淋巴结 颌外动脉 面前静脉
舌神经
颌下腺导管
舌下神经
均位于颌下腺 的深面,径下 颌舌骨肌深面 进入舌下区, 依次由上向下 排列。
舌神经与下颌下腺导管关系密切,从解剖关系上可作以下 鉴别:
1、联系:舌神经连于下颌下神经节,导管则直接发自下颌 下腺。
2、位置:在舌骨舌肌表面,舌神经位于导管的上方。
3、形态:舌神经比下颌下腺导管粗而略扁,且坚韧。
03
气管颈段
气管颈段的层次
气管颈段前方由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深依次为:
(1)皮肤; (2)颈浅筋膜; (3)颈深筋膜浅层; (4)颈深筋膜中层及其包被的胸骨舌骨肌 和胸骨甲状肌。
颈筋膜 舌骨下肌群 颈白线 甲状腺 甲状腺奇静脉丛 甲状腺下静脉 头臂干 左头臂静脉 主动脉弓
临床行气管切开时注意事项:
(1)采取头正中后仰位,以免伤及颈总动脉,并使气 管位置变浅。
(2)一般在第3~5气管软骨环的范围内切开。 (3)切开时注意深度,以免伤及气管后壁,甚至 伤及食管。 (4)勿切第一气管软骨环,以免术后发生喉部狭 窄。 (5)切开不应低于第5气管软骨环,以免引起无名 动脉等损伤。
口腔、颌面部与颈部解剖分析
![口腔、颌面部与颈部解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f605e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1c.png)
颌骨囊肿:由于炎症、感染等原因引起的囊性病变,可能导致颌骨破坏
颌骨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可能影响颌骨结构和功能
颌骨发育畸形:由于先天遗传、环境等因素引起的颌骨发育异常,可能导致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
04
颈部解剖
颈部的组成
颈部由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前中后斜角肌等肌肉组成
颈部由气管、食管、喉和甲状腺等器官组成
言语功能:发出声音并形成语言
呼吸功能:辅助呼吸,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感觉功能:通过舌头感知食物的味道和质地
口腔的疾病
龋齿:牙齿硬组织的细菌性病变
牙髓炎:牙髓组织的炎症
牙周炎:牙周组织的炎症
口腔溃疡:口腔黏膜的溃疡性病变
03
颌面部解剖
颌骨的组成
上颌骨:位于面部中央,左右各一,主要构成眶腔和鼻腔的顶部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口腔、颌面部与颈部解剖分析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口腔解剖
03
颌面部解剖
04
颈部解剖
05
口腔、颌面部与颈部的相互关系
06
口腔、颌面部与颈部解剖的临床应用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口腔解剖
口腔的组成
唾液腺
舌
牙龈
唇与颊
口腔的功能
咀嚼功能:将食物咀嚼成易于吞咽的形状
颧骨:位于面部两侧,左右各一,主要构成眶的外侧壁
泪骨:位于眼眶内上角,左右各一
下鼻甲:位于鼻腔内,左右各一
下颌窦:位于下颌骨内,左右各一
下颌骨:位于面部下方,左右各一,主要构成口腔的底部
鼻骨:位于面部中央,左右各一,主要构成鼻梁
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口腔局部解剖 口腔局部解剖
![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口腔局部解剖 口腔局部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83aa6f1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ef.png)
表面解剖标志
口角 唇红、唇红缘 唇弓、人中切迹、 唇峰、唇珠 人中、人中嵴
口角
唇红 唇红缘 唇弓 唇峰 唇珠 人中
口裂的两端,其正常位置相当于尖牙和第 一前磨牙之间
上下唇的游离缘,皮肤和黏膜的移行区 皮肤和唇红的交接处 上唇的全部红唇缘呈弓背状 两侧的唇弓最高点 上唇正中唇红星珠状向前下方的突起 鼻小柱根部中点向下至红唇缘的纵形浅沟
唇
解剖层次(五层)
皮肤:较厚,富于毛囊、皮脂腺和汗腺 浅筋膜:比较疏松 肌层:主要为口轮匝肌 粘膜下层:有粘液腺和上、下唇动脉 粘膜:有粘液腺开口 唇的血供主要来自面动脉的上、下唇动脉,静脉血经面
、下唇系带
颊系带 腮腺管乳头
磨牙后区 翼下颌皱襞 颊脂垫尖
前庭沟粘膜下松软 是局麻常用的穿刺及手术切口部位
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粘膜上,有一对乳 头状的突起。腮腺导管口开口于此 磨牙后三角及磨牙后垫(软组织) 深面有翼下颌韧带 平下颌孔,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标志点
唇
境界
口腔、颌面部 局部解剖
一、口腔局部解剖
口腔境界及表面标志
口腔境界
前界为上、下唇 后界为咽门 两侧为颊 上界为腭 下界为舌下区
口腔分部
口腔前庭(牙列的唇颊侧部分) 固有口腔(牙列的舌侧部分)
口腔表面解剖标志
❖ 口腔前庭沟(唇颊龈沟) ❖ 上、下唇系带 ❖ 颊系带 ❖ 腮腺乳头 ❖ 磨牙后三角及磨牙后垫 ❖ 翼下颌皱襞 ❖ 颊脂垫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复习资料1.上颌骨位置毗邻位于颜面中部,左右各一,相互对称,是除下颌骨外最大的口腔颌面部骨,形成整个上颌部,与颧骨,额骨,蝶骨、鼻骨、犁骨、泪骨、腭骨等邻接。
构成眼眶底部、口腔顶的大部分、鼻腔外侧壁和底部、部分颞下窝和翼腭窝、翼上颌裂及眶下裂。
2.腭大孔骨性标志和粘膜标志上颌牙槽突与腭骨水平部共同构成腭大孔,有腭前神经通过。
该孔一般为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槽嵴顶至腭中缝连接线的中点。
在覆盖黏骨膜的硬腭上,腭大孔的表面标志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龈缘至腭中缝连线的中外1\3的交点上,距硬腭后缘约0.5cm处。
3.上颌窦与各牙关系上颌窦的下壁由前向后盖过上颌第二前磨牙到上颌第三磨牙的根尖,与上述牙根尖之间以较薄的骨板相隔,甚至无骨板而紧覆以黏膜其中以上颌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颌窦下壁最近,上颌第二磨牙次之,第二前磨牙与第三磨牙次之。
4.上颌骨薄弱部位a.从梨状孔下部平行牙槽突底部经上颌结节至蝶骨翼突,临床上的上颌骨Le Fort I型骨折线。
b.通过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至蝶骨翼突,即上颌骨Le Fort II型骨折线c. 通过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至蝶骨翼突,即上颌骨Le Fort III型骨折线。
5.上颌骨血供上颌骨血液供应极为丰富,即接受骨上牙槽动脉的血供,又接受来自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以及蝶腭动脉等分布于颊、唇、腭侧黏骨膜等软组织血供。
这一多源性血供的特点,为正颌外科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由于上颌骨血供丰富,故其抗感染能力强,骨折愈合亦迅速,但手术或外伤后出血较多6.下颌管走形及规律走形:在下颌支,该管行向前下,至下颌体几乎水平向前,在经过下颌诸牙槽窝下方时,发出小管到各牙槽窝,最后向前经颏管与颏孔相连接,通过神经、血管。
规律:a下颌管距骨板较外板为近,下颌骨板常构成下颌管的壁,而下颌管的上下外壁往往与骨松质邻接。
B下颌管距下颌支前缘较后缘为近c下颌管距下颌体下缘较牙槽缘为近。
7.下颌骨的薄弱部位A正中联合(是胚胎发育时两侧下颌突的连接处,位置最为突出。
)B颏孔区(此处有颏孔,又有下颌前磨牙的牙槽窝)C下颌角(骨质较薄且有下颌第三磨牙牙槽窝位于其间,如下颌第三磨牙阻生,则骨质更薄)D髁突颈部(比较细小,其上下均较为粗大)8.面神经管走行起自耳道底上部的面神经管口,初呈水平位行向前外,再以直角转向后外,而后垂直下行,止于茎乳孔,管有面神经通过。
9.颞下颌关节由颞骨关节窝和关节结节,下颌骨髁突,居于两者之间的关节盘,及外侧包绕的关节囊和囊外韧带构成韧带A颞下颌韧带可防止髁突向外侧脱位,并与下颌后退运动关系密切B蝶下颌韧带悬吊下颌,防止口过大的作用C茎突下颌韧带限制下颌过度前伸血供颞浅动脉和上动脉(颈动脉分支)神经支配:A耳颞神经B颞深神经C咬肌神经10.口轮匝肌的组成口轮匝肌呈扁环形排列,肌纤维位于上下唇,环绕口裂数层且方向不同。
浅层:由固有肌纤维构成,从唇的一侧至另一侧;中层:由唇周围肌的上下组的肌纤维交织而成;深层:在口角处由颊肌和周围肌的部分肌纤维构成。
9.咀嚼肌颞肌起于颞窝和颞深筋膜的深面。
前部肌纤维垂直向下,后部大部分纤维几乎水平向前,中部纤维向前下,三部纤维逐渐集中向下聚拢穿过颧弓深面,移行为强大的肌腱止于喙突的侧面,尖部,前缘和后缘以及下颌支的前缘,直至第三磨牙远中部位。
作用:上提下颌骨,产生咬合力,维持下颌姿势。
神经支配:下颌神经的颞深神经支配。
咬肌位于下颌支外侧,可分为三层,浅层最大,以一层厚腱膜起于颧骨的上颌突和颧弓下缘的前2/3,其纤维行向后下方,止于下颌角咬肌粗隆和下颌支外侧面的下后部。
中层起于颧骨前2/3的侧面和后1/3的下缘。
止于下颌支中部。
深层起于颧弓深面止于下颌支上部和喙突。
中层和深层无明显界限,统称咬肌深部。
浅深两层肌束形成十字交叉。
作用:双侧收缩可使下颌向前上运动,单侧收缩可使下颌向收缩侧方运动。
神经支配:下颌神经的咬肌神经支配翼肌有深浅两个头。
深头起于翼外板的面和腭骨椎突,前头起于腭骨椎突和上颌结节。
深浅两头环抱翼外肌下头,止于下颌角的翼肌粗隆,形成“下颌吊索”作用:上提下颌骨并辅助下颌前伸和侧方运动。
神经支配:下颌神经的翼肌神经支配翼外肌起止:位于颞下窝,大部分位于翼肌的上方,上头较小,起于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及颞下嵴;下头较大,起于翼外板的外侧面。
走行:翼外肌肌束几乎呈水平方向从前向后外走行,两头肌纤维于止点处汇聚。
上头小部分肌纤维止于颞下颌关节的关节囊前面和关节盘前缘,上头大部分肌纤维与下头大部分或全部肌纤维一并止于髁突颈部的关节翼肌窝。
作用:主要是在开闭口过程中,稳定和协调盘-髁突复合体;其次,双侧收缩具有开口的作用;单侧收缩可是下颌偏向对侧。
神经支配:下颌神经的翼外肌神经支配。
10.舌骨上肌群各自神经支配二腹肌前腹由下颌神经的下颌舌骨神经支配,后腹由面神经的二腹肌支支配。
下颌舌骨肌受下颌神经的下颌舌骨肌神经支配。
颏舌骨肌受第1颈神经并入舌下神经的分支支配。
茎突舌骨肌:面神经的二腹肌支共干的茎突舌骨肌支支配。
11.水平肌链,垂直肌链、姿态肌链(组成)、作用水平肌链(前端为口轮匝肌,两侧相续为颊肌,咽上缩肌封闭后方。
)影响着整个牙弓和牙合的形成。
垂直肌链(上半部分由腭帆肌,腭帆提肌及腭腭垂肌组成,下半部分由腭咽肌和腭舌肌构成。
)行使发音和吞咽功能。
姿态肌链(由项部肌通过枕肌、帽状筋膜连接颞肌、咬肌和舌骨上、下肌群组成)。
该肌链和胸锁乳突肌对头颈位置起支持与稳定作用,且参与下颌运动。
12.上颌神经走行,分段上颌神经为感觉性神经,起自三叉神经节前缘的中部,向前循海绵窦外侧壁下方,经圆孔达翼腭窝上部,由眶下裂入眶更名为眶下神经,向前行于眶下沟,眶下管,出眶下孔达面部。
1颅中窝段脑膜中神经2、翼腭窝段(1)颧神经(2)翼腭神经(3)上牙槽后神经3、眶下管段(1)上牙槽中神经(2)上牙槽前神经4、面段(1)睑支(2)鼻支(3)上唇支13.鼻腭神经走行沿着鼻中隔黏膜深面行向前下,分布于鼻中隔,经切牙管出切牙孔,分布于上颌前牙的腭侧黏骨膜及牙龈,发出分支与上牙槽前神经交通,分布于上颌中切牙,另有分支与腭前神经吻合。
14.下颌神经走行,分段以感觉神经为主的混合性神经,三叉神经最大的分支,由起于三叉神经节前缘之外侧的感觉根,与行于神经节下方的运动根共同穿过卵圆孔出颅,进入颞下窝时两根合并,下行于腭帆肌与翼外肌之间,发出脑膜支和翼肌神经后分成前后两干。
1、脑膜支2、翼肌神经3、下颌神经前干(1)颞深神经(2) 咬肌神经(3)翼外肌神经(4)颊神经4、下颌神经后干(1)耳颞神经(2)舌神经(3)下牙槽神经15.耳颞神经走行两根包绕脑膜中动脉后合为一干,向后行于翼外肌深面与腭帆肌之间,沿颞下颌关节后方穿腮腺分上下两支。
上支:从耳颞神经主干发出后,成直角弯曲向上,经腮腺上缘穿出,沿颞浅动脉后方上行,越过颧弓根部进入颞区,分为关节支,腮腺支等5支。
下支:在腮腺实质下行,与面神经,耳神经节,上颌动脉交感丛相交通。
司腮腺分泌和血管舒缩。
16.舌神经走行起自下颌神经后干,经翼外肌深面至其下缘,于翼肌和下颌支之间下行向前呈弓形,越过下颌第三磨牙的远中至其舌侧下方,向前下经舌骨舌肌与下颌舌骨肌之间,局下颌下腺及其导管之上。
当越过骨舌肌前缘附近时,舌神经先从导管的上方至其外侧行向下侧“钩绕”导管,继续在导管的侧前行,沿颏舌肌外侧与舌深动脉伴行至舌尖。
分布于下颌舌侧牙龈,舌前2/3黏膜。
作用舌神经收纳面神经的鼓索,将面神经的味觉纤维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将副交感纤维分布于下颌下腺舌下腺,司腺体的分泌。
17.面神经性质,作用面神经为混合性神经,由较大的运动根和较小的混合根组成,运动根为特殊脏运动纤维,支配面部表情肌,颈阔肌,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
混合根支配下颌下腺舌下腺,泪腺,腭和鼻腔粘膜的腺体;舌前2/3的味觉;外耳道及部分耳后皮肤感觉。
18.面神经在腮腺分支损伤后表现颞支:同侧额纹消失颧支:眼睑不能闭合颊支:鼻唇沟变浅或消失,鼓腮无力,上唇运动力减弱或偏斜,食物积存于颊龈沟下颌缘支:患侧口角下垂及流涎颈支:皮纹变化,口角变化不明显19.核下性面瘫定位诊断20.舌下神经走行舌下神经穿舌下神经管出颅,于颈动静脉之间下行,在下颌角水平,神经呈弓形弯曲向前,越过颈动静脉浅面,经二腹肌后腹深面进下颌下三角,在此,舌下神经位于下颌下腺的深面,伴随其上方的下颌下腺管,经舌骨舌肌与下颌舌骨肌之间进入舌下间隙,在舌骨舌肌浅面布于舌外诸肌,至舌骨舌肌前缘分支深入舌肌群。
21.舌动脉走行舌动脉于甲状腺上动脉起点的稍上方,平舌骨大角尖处,自颈外动脉前壁发出,因此舌骨大角尖为寻找舌动脉起始位置或颈外动脉的标志。
舌动脉在行程中以舌骨舌肌为界分为三段:第一段,自舌动脉的起点至舌骨舌肌后缘处。
此段位于颈动脉三角上部,浅面有舌下神经越过。
此段舌动脉位置表浅,易于暴露,临床常选作血管吻合游离瓣手术的受区动脉第二段,系舌动脉在舌骨舌肌深面一段。
舌动脉在此段发出舌背动脉。
舌背动脉迂曲走向舌根背侧,供应舌根部的肌肉和粘膜,其终支不超过界沟和舌正中线。
第三段:1.舌下动脉:供应舌下腺、口底粘膜及舌肌。
2.舌深动脉:舌动脉的直接延续,经舌神经侧前行至舌尖部,供应舌肌和舌粘膜。
投影位置在每侧舌的、中1/3交界线上。
22.面动脉走行或称颌外动脉。
通常于舌骨大角的稍上方、二腹肌后腹下缘处,起于颈外动脉的前壁,向前上方,经二腹肌后腹与茎突舌骨肌深面,进入下颌下三角,穿下颌下腺鞘达腺的上缘。
经腺上面的沟或腺实质急转向外,在咬肌附着处前缘,呈弓形绕过下颌骨体的下缘上行至面部,通常经面神经下颌缘支深面,于笑肌和颧大肌深面、颊肌浅面、面静脉的前方迂曲向前上走行,经口角及鼻翼外侧至眼眦,易名为眦动脉23.上颌动脉分支及走行走行:或称颌动脉,位于面侧深区,系颈外动脉终支之一,于下颌骨髁突颈部的后方起于颈外动脉,经髁突颈的深面前行至颞下窝,通常在翼外肌的浅面或在深面,行向前上,经翼突上颌裂进入翼腭窝。
分支:下颌段:下牙槽动脉,脑膜中动脉翼肌段:咀嚼肌动脉,颊动脉,颞下颌关节动脉翼腭段:上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蝶腭动脉24.面静脉走行又称面前静脉,起始于眦静脉,循面动脉后方斜向后外下方至咬肌前下角,途经颧大肌、笑肌、颈阔肌的深面及颊肌、咬肌和颈深筋膜浅层入颈部,斜向后下进入下颌下三角,再经下颌下腺、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浅面,在下颌角的后下方,与从后上方来的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成面总静脉,在舌骨大角附近注入颈静脉25.翼丛交通翼丛与颅、外静脉有广泛的交通,其血液主要是向后外经上颌静脉汇入下颌后静脉,向前也可经面深静脉通入面静脉,亦可向上通过卵圆孔网和破裂孔导血管等处的静脉,与海绵窦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