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裂化汽柴油非加氢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汽柴油深度脱硫的技术研究进展

汽柴油深度脱硫的技术研究进展
苯并 噻吩 等 。 对 于硫醇 、 硫醚 、 二硫 化 物 和 四氢 噻 吩等脂 肪
族物 质 , 硫原 子上 的孤 对 电子 密度 很 高 , C— 其 且
S键较 弱 , 因此 , 易进 行 加 氢 脱 硫反 应 。而对 于 容 具有 芳香性 的有 机硫 如 噻吩 和苯 并 噻 吩类 物 质 ,
工 作 。 电 话 -1 00一倒 u, E—ma : y 8 yucm i n i @ ̄o .o 。 l 6
维普资讯
4O l




第 3 第 6期 5卷
( ,一D T >B 25 M ) T>烷 基苯 并 噻吩 >D T>4一甲 B 基二 苯并 噻吩 ( 4一M B ) , D T >46一二 甲基 苯 并 噻 吩(, 46一D D T [ v 可 见 , 于 噻 吩 类 物 质 , M B ) -] s 。 对
汽油 中的有 机 硫 主 要 源 于裂 解 汽油 ( C F C馏 分 )而 直馏 汽油 中 的硫 含 量 很 低 , , 可直 接 用 于 配
国规 定 的燃 油 硫含 量 标 准 也 在 迅速 提 高 。例 如 ,
根据 美 国环 保 署 的 要 求 , 2 0 从 06年 6月 起 , 油 炼 厂 需 要 将 汽 油 中 硫 的 质 量 分 数 从 目前 的 4 0x 0
间形 成 了稳 定 的共 轭 结 构 , 氢 活性 很 低 。这 些 加
有机 硫发 生催 化 加氢 脱硫 反 应 的活 性 顺 序 如 下 :
噻 吩 >2 一甲基 噻吩 ( 2一M ) , T >2 5一二 甲基 噻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加氢脱 硫法 ( D ) H S 以及 深度脱 硫 的方法 和进 展 。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进展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进展

近年来 ,炼油原料 日益变重 变劣 ,加工 进 口含硫 、高硫原 油增多 ,F C装置排放物对环境 的污 染问题 E渐受 到关注 。随 C l 着世界经济 的发展 ,世界炼油工业在 环保和工艺 等方 面都 面临 着挑 战 。另一方面伴随城市汽 车保 有量的不 断增加 ,汽车尾 气 已成为城市 大气 的主要污染 源 ,车用燃料所 含的有 机硫是 主 要污染源之一 ,燃烧后生成 S 导致形成 酸雨 ,造成对 环境 的 O 污 染 和对 人类 健 康 的损 害 。 因此 鉴 于 馏 分 油 中 含 硫 化 合 物 的危 害 ,世 界 各 国 和地 区对 汽油 中 的 含 硫 都 做 出 了 越 来 越 严 格 的规 定 J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科技部制定 的 “ 当前 优先发展 的
表 2 F C汽 油 馏 分 中含 硫 化 合 物 的 分 布 C
裂化 装 置 的 烟 气脱 硫 。 19 9 8年 1 2月颁 布的 《 世界燃 油规 范》 规定 :I类 汽油 硫 I 质量 分数 应小 于 2 0 gg I类应小 于 3 gg V类应小 于 0 / ,I I 0 i ,I
第4 0卷第 1 7期
21 02年 9月
广
州化工 源自Vo. 0 14 No 7 .1 S pe b r2 2 e tm e . 01
Gua z o e ia nd sr ng h u Ch m c lI u ty
催 化 裂 化 油 硫 技 术 进 展 汽 脱
甄 占胜
( 中国石 油辽 河石化 分公 司安 全环 保 处 ,辽 宁 盘锦 14 2 ) 202
1 汽 油 中的 含 硫 化 合 物
车 用 汽 油 中 9 % ~ 8 的硫 和 几 乎 全 部 的 烯 烃 来 自 F C汽 0 9% C 油 ,其含硫化合物 4 %是硫醇和硫化 物 , 0 其余 的则 是唾 吩及 其 烷 基 衍 生 物 。对 于 硫 醇 、硫 醚 、二 硫 化 物 和 四氢 噬 吩 等 脂 肪 族 物 质 ,其 硫 原 子 上 的孤 对 电 子 密 度 很 高 ,且 C—C键 较 弱 ,因 此 ,容易进行加氢脱硫反应 。而对于具有 芳香性 的有机硫 如唆 吩 和苯 并 嘎 吩类 物 质 ,由于 硫 原 子 上 的 孤 对 电子 与 唾 吩 环 上 的

汽油和柴油氧化脱硫技术进展[1]

汽油和柴油氧化脱硫技术进展[1]

进展与述评汽油和柴油氧化脱硫技术进展陈焕章1,2 李永丹1 赵地顺2 王春芳2(1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2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18)摘 要 综述了国内外汽油、柴油氧化脱硫技术进展。

介绍了选择性氧化脱硫、超声波氧化脱硫、光催化氧化脱硫、等离子体液相氧化脱硫、生物氧化脱硫、电化学氧化脱硫等。

认为进一步探讨脱硫机理,提高脱硫效率和油品收率,降低脱硫成本,是氧化脱硫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汽油,柴油,氧化脱硫中图分类号 TE 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6613(2004)09-0913-04 汽油和柴油的氧化脱硫技术是在常压和100℃以下的温和条件下反应的,不需要氢源,不需要耐压反应器,也不需要特殊的精制方法,并具有脱氮功能。

副产物为有机硫化物,可作为潜在的工业原料,能达到110μg/g 以下的超深度脱硫,系环保型工艺过程。

氧化脱硫作为一项投资少、操作费用低的脱硫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外都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1 选择性氧化脱硫技术由于硫碳键近乎无极性,有机硫化物与其相应的有机碳氢化合物有极其相似的性质,两者在水或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几乎无差别。

但是有机含氧化合物在水或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其相应的有机碳氢化合物。

氧原子连接到噻吩类化合物的硫原子上会显著增加其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另外硫原子比氧原子多d 轨道,这就使得有机硫化合物很容易被氧化剂氧化生成亚砜和砜类。

连接多个氧原子到有机硫化合物的硫原子上,可以增加其偶极矩,从而增加其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

这样就可以用一种选择性氧化剂将有机硫化合物氧化成砜类,然后选择适宜的溶剂将砜类从油品中萃取出来。

111 Petro star 公司的CE D 技术美国Petro star 公司从1996年开始研究利用转化/萃取脱硫(CED )工艺脱除柴油燃料中的硫。

CED 工艺利用有机物和有机硫化物与氧化物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以及硫原子有d 轨道电子容易氧化的特点,在常压和低于100℃的条件下选择性氧化,然后进行液液萃取,脱除柴油中的硫化物,可以将燃料中的硫含量从4200μg/g 降到10μg/g 以下,而对燃料的其他性质没有不利的影响。

柴油非加氢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柴油非加氢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为 该公 司工 程 化 的基 础 。
() 2 H O 氧化脱硫技术 近年来 , 采用 H 0 和有机酸 复合体系脱硫 是一种新型 的方法 。其 反应机理 : H O 与有机酸快速反应 生成过 酸, 过酸再与油品 中的含硫化 合物反应使之生成相应 的砜类物质 。 1本石油能源 中心(E ) 3 P c开发 出一种 H: 0 氧化脱硫技术“ 在常压 , 和 6 ℃的条件 下, 3 % H O 水溶 液为氧 化剂, O 用 0 乙酸 或三氟 乙酸类羧 酸 为催化剂 , 柴油 中的硫 含量从 50 0 g 可使 0 —60u/ g降低到 lg 。该技 u, g 术脱硫率 高 、 工艺条件温和 、 设备投资低, 并有节能 、 低二氧化碳排放 的 环保效应, 同时具有脱氮功能 。 且 吕志凤 等“在常温常压下 , 采用 3 %的H O 和 甲酸为氧化剂 , 0 剂油 比 11, :0 可将催化裂化柴油 中的硫化物全部氧化成亚砜类化合物 , 柴油 收率为 7 %以上 。该法 的主要 问题 是 : 0 氧化反应 时间长 、 收率低 、 成本 较 高。 () 3超声波 氧化脱硫 超声波脱硫技术 借助于超 声波的空化作 用 , 以在液体 内部形 成 可 局部的高温高压环境 , 从而极大的提高非均相化学反应 的速率 , 声波 超 脱硫 技术的显著特 点是操作简单 , 生产成本较低 。 Sl e公 司研制出超声波氧化柴油脱硫法 。该方法 可将 油品的 up o h 含硫量降 至00 1 %以下 。并且 其装置 的造 价 比加氢 装置低 5 % , . 5 0 0 操 作费用也很低 。Hi i Me r 和 i a 以二苯并 噻吩( T 与甲苯 的模 型化物 DB ) 和柴油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超声波处理过程 , 结果表 明, D T 从 B 到二苯 并 噻吩氧化 物(B O 的反应只需要 l n到 3 n DT) mi mi转化 率就分别 可以达 至 8 %和 9 % ,ri就可全部氧化 。这充分说明超声波在 氧化 脱硫中 5 5 7 n a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旧 。
(表

1
) 推出了


空气净化工 程

清洁汽 车行动

分三 阶段 实施



阶段从

2000
年起 实行新 的
l 4 7 6 1 19 9 9

车用有害物质控制标准
9 1 / 4 1 /E E C 4

以及 分 布情况 是 催化裂 化汽 油脱硫 技术 研 究 的出发
( GB
) 与欧洲
( 即欧洲 I )

60 % 25 % 15 %
化 合 物可 以 通 过 蒸 馏 切 割 进 入 柴 油 馏 分 中 同样 达 到 降 低 汽 油 中硫 含 量 的 目 的

程 直接 脱 硫 技 术 以 及 F CC 汽 油 精 制 脱 硫 技 术
而 且 行之

在催 化 裂化
艺 过 程 中直 接 脱 硫 是
个比较经 济
有 效 的 方 法 其 发 展 方 向 是 研 制 新 型 的 具 有 降 硫 性 能 的 中孔 ( 介 孔 ) 和 高 活 性 的 活 性 组 分

的催 化 裂化 催化 剂或 助 剂

∞0

的 硫 来 自催 化 裂 化 汽
物排放量 会增 加
化 物会 增 加
9%

18 %

氧化碳会增加

氮氧
因此 降低

汽 油 的硫 含 量 已 成 为 我 国各
由此 可 见 降 低 汽 油 中 的 硫 含 量

炼 油 企 业 的 当务 之 急 而 开 发 相 应 的 催 化 裂 化 新 技

柴油脱硫技术及其进展

柴油脱硫技术及其进展

柴油脱硫技术及其进展200802 化学工艺郑晓明 30号柴油脱硫技术及其进展随着柴油发动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喷技术的应用,加上柴油的体积发热值大、耐用、高效、维修少等优势,柴油已广泛用作车、船及内燃机设备的燃料。

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柴油总需求量越来越大,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增产柴油。

我国对柴油需求增长的愿望也非常强烈。

近年来,国内市场对柴油的需求增长幅度都超过了汽油[1]。

但柴油中的硫在高温燃烧时生成硫的氧化物,不但腐蚀汽车发动机的零部件,而且是主要的汽车尾气污染物。

柴油中的硫含量直接影响到柴油车尾气中颗粒物的组成,这种颗粒物主要是碳、可溶性有机物和硫酸盐,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极大的危害。

因此降低柴油中的硫含量,生产清洁柴油,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柴油标准的要求,是柴油生产企业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有硫醇、硫化物、噻吩、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其中噻吩占到柴油总硫的80%以上,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又占噻吩类的70%以上。

活性硫(硫兀素、硫化氢、硫醇、二硫化物和多硫化物也归于此)相对容易脱除,非活性硫(硫醚、噻吩、苯并噻吩)则较难脱除;其中柴油中的4,6-二烷基二苯并噻吩,脱硫非常困难[2]。

近几年,柴油脱硫技术取得了一些新成就,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本文综述了各种柴油脱硫技术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1 柴油脱硫原理要使柴油深度脱硫,可以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通过氧化将氧原子连到有机硫化物的硫原子上,增加其偶极矩,即增加硫化物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从而将溶解在极性溶剂中的砜与不溶的有机物分开;另一方面,破坏有机硫化物的环状结构,消除其空间位阻,提高有机硫化物本身的极性或以硫化氢的形式出现,然后再通过萃取、吸附等手段,将其从柴油中脱出。

2 柴油脱硫技术2.1 加氢脱硫(HDS)技术加氢处理技术是工业上可行且已得到广泛应用的脱硫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生产清洁柴油的重要手段。

2.1.1 KF-757和KF-848加氢脱硫催化剂荷兰Akzo Nobel公司和日本Ketjen公司利用STARS(Ⅱ类超活性反应中心)技术开发出两种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KF-757和KF-848,现已实现广泛应用。

催化裂化汽油催化氧化及萃取脱硫的研究

催化裂化汽油催化氧化及萃取脱硫的研究

催化裂化汽油催化氧化及萃取脱硫的研究
随着汽油的日益普及,为了确保汽油的质量和便携性,对它进行催化裂化汽油氧化处理和萃取脱硫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研究了催化裂化汽油氧化和萃取脱硫的机理,以及在过程中将汽油转化为清洁汽油的技术条件,以减少汽油排放的污染。

由于汽油的分子结构和一氧化碳混合而形成的体系内键,使得汽油很难处理,而催化裂化技术则是将汽油中C8-C15游离酸分子分解为C2-C7烷基砜,部分C15-C20烷基砜,以及游离气体。

采用催化剂分解汽油,并使部分分子振荡核磁共振(NMR),光谱和其他分析技术进行识别与定量,分析催化剂表面催化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反应改善了汽油催化裂化的效率,使汽油更易于储存和划定,有利于减少汽油排放的污染。

催化裂化汽油氧化技术可有效提高汽油的淨化效果,脱除汽油中的硫化物,使汽油的清洁程度得到改善。

在催化裂化汽油氧化的过程中,可以添加一定的氧化剂,以催化汽油中的硫化物及颜色,使汽油更易于燃烧,从而使汽油更清洁,减少汽油排放的污染。

催化裂化汽油氧化技术还改善了汽油的起动性能和发动机性能,可显著提高发动机燃料经济性,同时也可减少物料消耗,有效降低硫化物排放量,维持汽油的纯净有序。

因此,催化裂化汽油氧化和萃取脱硫技术在汽油清洁处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改善汽油的发动机性能,降低汽油排放的污染,保护环境,提高汽油质量和便携性。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的技术进展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的技术进展

随着世界经济 的发展 , 世界炼油工业在环保和 工艺等 方面都 面临着 挑 战¨ J 。伴 随城市 汽 车保 有
量 的不 断增加 , 车尾 气 已成 为城 市 大气 的主 要 污 汽 染源, 车用燃料 所含 的有机 硫是 主要污 染源 之一 , 燃
烧后 生 成 S x导 致形 成 酸雨 , 成对 环 境 的污 染 和 O 造
维普资讯
第 3 卷 第 3期 1
20 0 8年 3月
化 工 科 技 市场
CHEM I CAL TECHNOL OGY ARKET M l 5
催 化 裂 化 汽 油 脱 硫 的 技 术 进 展
王 雪松 赵 国峰 。
(. 1 北京博奥园环保科技公司 , 北京 10 0 ;. 中瑞 ( 0 1 12 新 北京 ) 环保科技公 司)
化 工科技 市场
第 3 卷 第 3期 1
表 3 F S技术运行结果 R
因此 研究 者通 常 以此 类 化 合 物 作 为 模 型 物 加 以研
究 。下面 以 2一甲基 噻吩 为 例 , 明其 加 氢 化汽油脱硫技术分为加氢脱硫和非加氢脱硫 , 催 本文介绍 了两类催 化裂 化汽油脱硫 的机 理 , 并对
国内外汽油脱硫技术 的进展加以综述。 关键词 : 化裂 化; 催 汽油 ; 加氢脱硫 ; 非加 氢脱硫 中图分类号 : 74 X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9— 7 5 2 0 ) 3 0 1 0 10 4 2 (0 8 0 — 0 5— 4
对 人类健 康 的损害 。因此 鉴于馏 分油 中含硫 化合 物
的危害 , 世界各 国和地区对汽油 中的含硫都作出了 越来越严格的规定。19 年 l 98 2月颁布 的《 世界燃 油规 范 》规 定 :Ⅱ类 汽 油 硫 质 量 分 数 应 小 于 20I / ,l类 应 小 于 3 gg ,V类 应 小 于 5— 0 gg n  ̄ 0 I/ 1  ̄

催化裂化汽油流化床非临氢改质工艺研究

催化裂化汽油流化床非临氢改质工艺研究

一 2 7一
馏分 , 其质量 比为 4 5 。其性质 如表 3 4:6 。
表 3 试 验 原 料 性 质
T b e3 P o e t so s fe so k a l r p r e f e t e d tc i t
剂 平 均活性 降低 而下 降 。不 同 的改质条 件所 得物
剂循环量条件 , 汽油烯烃含量 、 改质 硫含量降低 幅度 大 ; 相反 , 裂化气产 率和丙 烯选择性 提高。加 工重馏分 汽油 则
时改质汽油收率高 , 较全馏分汽油改质烯烃含量 降幅稍低 。 但
关 键 词 : 化 裂 化 汽油 催 脱硫 降烯烃 流 化床 反应 沸 石 催 化 剂
本 研究采 用 非 I 手 段 , 连 续再 生 的流 化 临氢 在 床反应 器 中对 催化 裂化 汽油 的改质过 程进 行 了研
积为 1L釜式蒸 馏试 验装 置上 获得 轻 重 汽油 两种
收稿 日期 :06— 5— 3 20 0 2 。 作 者 简介 : 丹 禾 , 刘 高级 工 程 师 ,9 9年毕 业 于 天 津 大学 化 学 18
工程 系工业 催化专业 , 获学 士学位 ,96年 毕业于 中国科学 19 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获硕士学位。曾获 中国石化 总公 司 科技 发明奖一项 、 科技 进步一等 奖一项 、 科技进步 三等奖 二 项 。19 9 8年获“ 中国石化 总公 司青年 岗位能 手” 号 ;05 称 20 年获 “ 阳市青年科技专家” 号。现 任工程 研究院 工艺研 洛 称
l 试验 及原 料 1 1 催 化剂 和试验 装置 .
烷值 ( O 分布 见表 2 R N) 。
表 2 催 化 裂 化 汽 油 窄 馏 分 性 质
T b e 2 P o ris o ar w fa t n F C n p ta a l r p t n ro r ci s o C a h h e e f o f

燃料油非加氢脱硫技术的新进展

燃料油非加氢脱硫技术的新进展

燃料油非加氢脱硫技术的新进展1 前言近年来,随着车辆的增多,汽车尾气已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酸雨也因此更加频繁,严重危害到了建筑物、土壤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因此,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了更高的油品质量标准,进一步限制油品中的硫含量、烯烃含量和苯含量,更好的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

随着对含硫原油加工量的增加及重油催化裂化的普及,油品含硫量超标及安定性不好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由于加氢脱硫在资金及氢源上的限制,因而对中小型炼油厂来说进行非加氢精制的研究具有重要得意义。

本文简单介绍了非加氢脱硫技术进展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 燃料油中硫的主要存在形式及分布原油中有数百种含硫烃,目前已验证并确定结构的就有200余种,这些含硫烃类在原油加工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分布于各馏分油中。

燃料油中的硫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式,通常能与金属直接发生反应的硫化物称为“活性硫”,包括单质硫、硫化氢和硫醇。

而不与金属直接发生反应的硫化物称为“非活性硫”,包括硫醚、二硫化物、噻吩等。

对于汽油馏分而言,含硫烃类以硫醇、硫化物和单环噻吩为主,其主要来源于FCC汽油。

因此,要使汽油符合低硫汽油的指标必须对FCC汽油原料进行预处理或对FCC汽油产品进行后处理。

而柴油馏分中的含硫烃类有硫醇、硫化物、噻吩、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等等。

其中二苯并噻吩的4,6位烷基存在时,由于烷基的位阻作用而使脱硫非常困难。

而且随着石油馏分沸点的升高,含硫化合物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

3 生产低硫燃料油的方法3.1 酸碱精制酸碱精制是传统的方法,目前仍有部分炼厂使用。

由于酸碱精制分离出的酸碱渣难以处理,而且油品损失较大,从长远来看,此技术必将遭到淘汰。

(1)酸精制一般用一定浓度的硫酸、盐酸等无机酸可从石油产品中除去硫醚和噻吩,从而达到脱硫的目的。

反应如下所示:(2) 碱精制NaOH水溶液可以抽提出部分酸性硫化物,在碱中加入亚砜、低级醇等极性溶剂或提高碱的浓度可以提高萃取效率。

如用40%的NaOH 可除去柴油中60%以上的硫醇及90%的苯硫酚,其中苯硫酚对油品的安定性影响很大。

我国石油产品非加氢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我国石油产品非加氢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树脂做 催 化剂 ,进 料方式 最适 宜 为下 进料 ,回流 的 质量 比大小 为 2 . 0 ,反应 段 的温 度 大小 为 9 6~1 1 7
( L i a o n i n g S h i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 , L i a o n i n g F u s h u n 1 1 3 0 0 1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 h e i mp o r t a n c e o f r e mo v i n g s u l f u r i n p e t r o l e u m p r o d u c t s wa s s u mma iz r e d a s we l l a s ma i n me a n s o f d e s u l ur f i z a t i o n . s o me s h o r t c o mi n g s 0 f h v d r o d e s u l ur f i z a t i o n a n d s o me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n o n — h y d r o g e n a t i o n
第4 3卷 第 3期 2 0 1 4年 3月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C h e m i c a l I n d u s t r y
V o 1 . 4 3 .N O . 3 M a r c h ,术研 究进展
分离脱硫 、 萃取脱硫 的原理及其这些技术在我 国的最新研究状况 , 并对我 国未来 的非加氢脱硫技术进行 了展 望。
关 键 词 :石油产 品;非加氢脱硫;烷基化;生物; 氧化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0 4 6 0( 2 0 1 4)0 3 — 0 4 0 1 — 0 4 中图分类号 :T E 6 2 4

柴油非加氢脱硫工艺研究进展

柴油非加氢脱硫工艺研究进展
可持续 发 展 战 略 的 目标 之 一 。美 国政 府 自 2 0 06
年 6月 1日起 执 行 超低 硫 柴 油 的法 规 , 求 到达 要 终端消 费者手 里 的柴 油 至 少有 8% 其 硫 含 量 要 0 低于 1 gg20 5I / ;07—2 1 , 车用 柴油 的硫 含  ̄ 02年 非 量将分 阶段地 由当前 的几 千 I / 降 低N 1 gg  ̄ g g 5I /  ̄ 以下 。到 2 1 00年 , 部 车 用 柴 油 硫 含 量 降低 到 全
的柴油 。
并 噻 吩都 比较 容 易 脱 除 ; 深 度 脱 硫 时 , 脱 除 在 要 二 苯并 噻 吩和 4一烷 基 二 苯并 噻 吩 , 度 明显 大 难

些 ; 超深 度 脱 硫 时 , 脱 除 6一烷 基 二 苯 并 在 要
我 国在 2 0 0 3年 颁 布并 实 施 了车用 柴油 推 荐 性 国家标 准 G / 1 17— 0 3 其 中对 硫含 量 指 B T 94 2 0 , 标 规定为不 大 于 50 I / 。2 0 0 g g 0 8年 1月 和 20  ̄ 08
欧洲 各 国也 采取 了降低 柴油 硫含 量 的行 动 ,
20 06年 , 有 品种 柴油其 硫含量 指标 要求低 于 5 所 O I/,  ̄ g要求 20 时低 于 1 gg g 09年 0I / 。一 些 欧洲 国  ̄ 家通过税 收优 惠政 策鼓励 企 业 尽早 生 产 1 gg 0I /  ̄
1 g g以下 。 5I /  ̄
原油 中有数 百种含 硫烃 , 大致 可分为硫 醇类 、
二硫 化 物类 、 吩类 , 些含硫 烃类 随着原 油 的加 噻 这
工 过程分 布于 各馏分 油 中。汽油 中的含硫 烃类 以

催化裂化原料油非加氢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催化裂化原料油非加氢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简介 : 柳晓清( 97~ , , 1 8 ) 男 硕士生 , 从事 传递过程研究 。通讯 联系人 : 和平 (9 2一 , 谷 15 ) 教授 , 主要从 事研究传 递与分 离。E—m i h g @ a :pu l
nu.d . n jteu c 。
・— — —
4 ・— 8 — - —
me o n c o v to r ame td ni o e ai n we e a ay e h t d a d mir wa e me d te t n e t g n t r n l z d. h r o Ke wo d f e so k ol d nto e a in tc n l g y r s e d tc i e i g n to e h oo y r
中氮元 素含 量 的提 高 , 酸 性 催 化 剂 中毒 加 剧 , 而 使 从 严重 影 响催化 剂 性 能 的发 挥 。我 国原 油 中 氮元 素 的 含 量较 高 , 氮化 物分 为两类 : 类是 碱性 氮化物 , 其 一 主 要包 括脂 肪胺 类 、 胺类 、 啶类 、 啉类 ; 一 类是 苯 吡 喹 另
用 ¨ 。近年来 , 国原 油 的重 质 化 、 J 我 劣质 化 问题 越 来 越 严重 。催 化裂 化酸 性催化 剂 随着原 料油 中硫 、 氮和
重 金属 含量 的不 断提 高 , 活性 减弱 。特别 是原 料油 其
致具有酸活性 中心的催化剂活性降低 , 油品颜色加深
和安定性 降低 及 大气污染 。因此 , 加快油 品脱 氮工艺 的研究 , 对提 高油 品质量 十分 为两 类 : 氢脱 氮 , 加 非
Sn pcY C C .Ld , ins aj g2 0 0 ) io e P o t. J guN ni 10 9 a n

流化催化裂化技术研究进展

流化催化裂化技术研究进展

流化催化裂化技术研究进展摘要:流化催化裂化(FCC)技术是我国一项先进的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尤其是高温、低压力方面,以及催化剂用于残渣进料与裂解重质油料。

本文主要介绍了De-SOX技术的发展,对国内外生产丙烯的技术进行了简要概述,对丙烯技术的研发思路进行了论述,还依据固体吸附材料理论综述了流化催化裂化(FCC)汽油脱硫吸附剂。

从加氢脱硫和非加氢脱硫两方面综述如何降低硫含量,得到环保产品。

关键词:流化催化裂化研发思路技术进展一、前言据统计,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一些与环境保护有关的问题随之而来,其中汽车尾气等工业污染已经相当严重,我国目前约八成的汽油来自流化催化裂化(FCC),但仍然存在硫含量较大的问题,故对脱硫技术的研究很有必要。

根据化学性质活泼与否,汽油之中的硫化物大体划分为:非活性硫化物和活性硫化物。

对于活性硫化物(包含硫、硫化氢、硫醇等元素)会致使燃烧系统的直接腐蚀;而对于非活性硫化物(包括二硫化物、硫醚和嚓吩类硫化物等),其化学性质相当稳定,在燃烧过程所生成的物质具有相当强的腐蚀性,它是形成酸雨的首要因素,从而对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所以脱硫必不可少。

二、降低流化催化裂化汽油硫含量近几年来,我国利用流化催化裂化技术在石油炼油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炼厂如今有三种控制SOX排放的方法:即原料油加氢脱硫,烟道气洗涤和催化剂脱硫技术。

而催化法脱硫原理的核心是:FCC反-再系统中/原位0进行SOX转移脱除。

对于流化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含量过高的问题,研究人员对这些问题展开了综合论述,分别为加氢脱硫和非加氢脱硫两个方面。

文章多为正确使用新型催化剂在加氢脱硫技术中,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卓为显著,并且系统评价了在非加氢脱硫技术中渗透汽化膜法脱硫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通过长期的研究,我们发现,钙和镁氧化物,载镁的氧化硅-氧化镁的混合物具有吸附SOX的能力。

而对于活性,氧化铝,锰或磷的氧化铝都可以用来作为SOX的吸附剂。

催化裂化汽油烷基化脱硫催化剂研究进展

催化裂化汽油烷基化脱硫催化剂研究进展

分 子筛 是 一种 结 晶型 硅 铝酸 盐 , 具有 均 匀 的孔
结构 . 分子 筛催 化 剂 以其 热稳 定 性 好 , 择 性 高 , 选 表 面 酸性 易调节 , 不易 受体 系酸性影 响 , 于活化 再 生 易 等 优点 而成 为备受 关 注 的 固体 酸催 化 剂. 目前 用 于 烷 基化脱 硫 的分子筛 类催 化 剂有 Y、 、 M 系列 、 p MC
物 , 可 降低 烯 烃 含 量 . 工 艺 能 将 汽 油 中 的硫 从 又 该 23 0 / 脱 至 2  ̄ / 3 g g O/ g以下 , g 脱硫 率高 达 9 . % , 95 而辛烷 值 损失 0 ~2个 单 位 . 备 投 资 少 、 作 费 用 设 操 低 , 其适 用于 不具备 加氢 条件 的 中小炼 油 厂 , 尤 因此 成 为非 加 氢脱硫 技术研 究 的热 点.
GU0 i GA0 in bn L n。 Ja — i g
( c o lo C e c lEn n e ig & Fo d Sce c , h n h uUn v riy, e gz o 5 0 4 C ia S h o f h mia gie rn o in e Z o gz o ie st Zh n h u4 0 4 , h n )
Z M 系列等 . S
性 稳定性 , 与二 烯烃 在 催化 剂 表 面发 生 聚合 反应 这
结 焦有 关. 当反应 压 力> 3 0MP . a时 , 1 I C 7 A C  ̄ T1 5 -
催 化剂 催化模 型硫 化物 噻吩与异 戊烯 的烷基 化反应
不仅具 有很 高 的活 性 , 吩 硫 化 物均 接 近 于完 全转 噻
的 比表 面积 , 其具 有 优 良的机 械 强 度 和化 学稳 定 使

探析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技术进展

探析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技术进展

探析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技术进展作者:张涛任磊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20年第01期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汽车工业的整体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是汽车给环境造成的污染影响却越来越严重。

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果无法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那么即使经济大幅度的增长,最终的效果也不是人们想要看到的。

本文针对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技术进行分析,为环境保护提供有效保证。

关键词:催化裂化;汽油加氢;加氢脱硫;技术进展0 引言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由于会涉及到非常多的化学物质,所以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影响普遍比较大。

近年来,我国在节能环保方面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各个行业发展过程中都有所体现。

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催化裂化技术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催化裂化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主要是对热能设备进行合理利用,同时需要与对应的催化剂进行有效结合,这样可以促使重质油出现一系列的裂化反应,最终将其转变成为汽油、柴油等不同原料资源。

在当前我国汽车工业领域整体发展形势比较良好的背景下,在汽油的燃料费用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尾气的排放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导致环境受到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

1 汽油加氢脱硫技术的应用必要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工业领域的发展形势比较良好,同时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人们日常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对汽车的需求量有了明显的增加,虽然这意味着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但是这种经济的增长大多数情况下是需要牺牲环境来实现。

特别是汽车数量的增加,导致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一直不断上升,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影响越来越严重。

尤其是在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要想真正体现出生态环保的理念,就必须要意识到汽油脱硫技术在整个石油化工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性。

在对汽车尾气进行分析时,不难看出汽车尾气当中的污染物主要是由于汽油在燃烧之后,会产生硫氧化物。

在硫氧化物中,二氧化硫可以被看作是其中主要的污染源之一[1]。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和加氢脱 硫辛烷 值恢复技 术 。 3 . 2吸 附脱硫
S O x 、N O X颗粒 物和炭 烟等有 害污染物 的含量 。我国 也已从 2 0 1 0 年1 月 1日 起 在全 国范 围内启 动 “ 国 Ⅲ”标准 ,硫 含 量要求 降至 1 5 0 g / g 以 下 。据 调 查 ,我 国 成 品 汽 油 中 9 0 % 以上 的 硫 来 自 于 催 化 裂 化 ( F C C ) 汽 油 馏 分 ,而 西 方 国 家 成 品 汽 油 中 F C C汽 油 的 比 例 低 于 3 0 %。随着 石油加 工原 料 的 日益重 质化和 劣质 化 ,F C C汽 油硫 含量 也
起 人们 的密 切关 注 。汽车 尾气 排放 达标 的关 键在 于提 高车 用燃 料油 的
质 量 ,因此欧 美相继 颁布 了汽 车尾气 排放 标准 ,限制 汽车尾 气 中 C O、
的高 辛烷值 组分 ,造成 汽油 辛烷值 损 失 。因此 ,目前具 有较 高脱 硫活
性 、对 汽 油辛烷 值 影响较 小 的加 氢脱硫 技术 主 要包括 选 择性 加氢脱 硫
量并开发 出经济 的吸附 剂再生 方法 。 3 , 3溶 剂萃取脱 硫 溶 剂萃取 脱硫 技术 在常 温常 压 下操作 、溶 剂可 循环 使 用且 不 改变
其 中的硫化 物 ,以得 到符 合清 洁燃 料标 准 的成 品汽 油 ,开 发相 应的 催
化 裂化新 技术 、 新 工艺也 成为研 究者和 使用者普 遍关注 的问题 。
确定 催化 裂化 汽油 中含 硫化 合物 的类 型 、含量 以及 分 布情 况是 催 化 裂化 汽油 脱硫 技 术研 究的 出发 点 。国 内外关于 降低 催化 裂化 汽油 中 含硫化 合物 的研 究 普遍 认为 ,催化 裂化 汽 油 中的含硫 化合 物主 要 以噻

柴油非加氢脱硫技术进展

柴油非加氢脱硫技术进展

柴油非加氢脱硫技术进展
隋元春;赵野
【期刊名称】《炼油与化工》
【年(卷),期】2005(016)004
【摘要】对各种柴油脱硫技术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离子液体脱硫技术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尽管其脱硫率不高,但它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能够脱除所有的芳烃和硫化物.国内西南石油学院开发的催化氧化脱硫新技术用空气代替价格较高的过氧化氢氧化剂,属于环保绿色技术,应用前景很好.
【总页数】5页(P5-8,19)
【作者】隋元春;赵野
【作者单位】大庆石化分公司化工一厂,黑龙江,大庆,163714;大庆石化分公司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624.1
【相关文献】
1.柴油深度加氢脱硫技术进展 [J], 王芳
2.柴油加氢脱硫技术进展 [J], 何泽辉;崔勇;王佳
3.清洁柴油加氢脱硫技术进展 [J], 杨英;肖立桢
4.清洁柴油加氢脱硫技术进展 [J], 杨英;肖立桢;
5.柴油非催化加氢脱硫新技术——使用过氧化氢脱硫 [J], 王素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 0卷第 7期
21 0 2年 4月
广



Vo . 0 No 7 14 .
Gu n z o emia nd ty a g h u Ch c lI usr
Ap l2 2 i r . 01
催 化 裂 化 汽 柴 油 非 加 氢 脱 硫 技 术 研 究 进 展
李长海 ,张 伟 ,赵 翔
L ha g—h l /C n a ,ZHANG i We ,ZHAO a g Xin
( aa a oai a & T cnc l ol e i in uh ni 3 6 0 hn ) K rm yV ct n l eh i l g ,Xn a gD sa z 8 3 0 ,C ia o aC e j
830 ) 3 6 0
( 克拉 玛依 职 业技 术 学 院 , 疆 新
独 山子
摘 要 : 概述了世界经济发展对石油产品的需要, 以及各大石油公司对催化裂化汽柴油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目前正
在开发和应用 的非 加氢脱硫技术概况 。重点介绍 了膜法脱硫 和生物脱硫 , 展望 了非加 氢脱 硫技 术的应用前景 。
关键 词 : 汽油; 柴油; 脱硫; 进展
中图分 类号 :E T6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0 — 672 1)7~ 01 0 1 1 97 (02 0 04 — 3 0
Re e r h fNo —H y r de u f rz to o sa c o n — d o s lu i a in n FCC s l nd Dis l Ga o i a e e ne
h d o e u f rz to s p o p ce n h l de u f rz t n a d bid s l iain we e fc s d o . y r d s lu ia in wa r s e t d a d t e f m s lu ia i n o e u f z to r o u e n i o ur Ke r s:g s l y wo d aoi ne;d e e ;d s lu iai n;p o r s i s l e u f rz t o rge s
1 膜 法 脱 硫
1 1 D vt n公 司的 S—B a e膜脱 硫 工艺 . a i o i rn
D v i 公 司 和 s l r m rn Ss m 公 司使 用 膜 分 离技 aio tn uz Me baeyt s e e 术将 催化裂化含硫 化合 物浓 缩为极 少 的馏分 , 一技 术可 直接 这 处理轻沸程和 中沸程范 围的汽油。这种 简易的膜 系统可将 进料 汽油物 流 分 离 成 两 种7 % ~ 5 的进料 汽油 , 硫小 于 3 g g 另 一物 流 ( 0 8% 含 0 /; 透过 物 ) 的量 比较少 , 含量 比较高 , 硫 需要 进一步 处理 。这 种分离方 法与 蒸馏方法不 同, 蒸馏方法是根据组 分的沸点 不同进行 分离 , 而这 种分离方法则根据分子 的形 状不 同进行 分离 。S—B ae 艺是 rn 工 种全汽化状态透过膜 过程 , 进料 汽油物流进 入系统 , 过特定 通
现在不少炼油 厂高硫 原油 的加 工量不 断增 加 , 都 面临着 但 汽油 、 柴油硫 含量太 高 而不能 出厂 的 问题 。加氢 虽然 是一 条有
蒸 汽的形 式通过膜 ;3 含杂质组分在沉降前被液化 ;4 在工艺 () () 过程结束时 , 含杂质组分 和产 品组分被彻底分离… 。
在全汽化膜工艺 中, 驱使 分子透 过膜 的动力 是在膜 背 面一 效的途径 , 但投 资高 , 操作 费用 也高 , 而且 对辛 烷值 有 比较 明显 的影响 。因此 , 开发投资低 、 见效 快的非加氢 脱硫 工艺就 成为各 侧 的真空 , 真空使分子 以气态形式 透过膜 。~经从膜 透过 , 这些 大 公 司 急 需 科 研 开 发 的 一 大 热 点 。 目前 , 用 的 汽 油 、 油 脱 硫 分子就被冷凝 , 采 柴 然后 被进 一 步处理 以脱 除这 些 冷凝 的含 硫 物。 技术 通常是常规 的加氢脱硫 技术。虽然 常规 的加 氢脱硫技 术能 够满足正在实施 或即将 实施 的更 为严格 的燃 料规 格 , 但是 经济 代价较为 昂贵 。因此 , 非加氢 脱硫 技术 由于其低 成本 必将 获得 较快 地发展 。下面 介 绍几 种 正在 开发 和 应用 的非加 氢 脱 硫技
术。
本工 艺技 术较 简单 , 经过 改造很 容易满 足未来 对硫含量 更低 的 要求 , 且具有“ 在线维 护” 的优点 , 能够使装置长周期运转 。
1 2 Meih m 公 司 的纤维 膜脱硫 工艺 . r e c
美 国 Mei e 公 司 拥 有 的 纤 维 膜 脱 硫 技 术 , M R— r hm c 即 EI
Absr c t a t:Th e eo me to rd e o o n n e o er l u pr d c s n e e r h o CC a oi e a e d v l p n fwo l c n my o e d f r p toe m o u t ,a d r s a c n F g s ln nd
d sl eufr ai c n l yo em jr ic m a i eeit d cd h eeomet n p l a o nn n— i e d sl i t nt h oo fh ao ol o p ne w r r u e .T ed vl e uz o e g t s no p n da p ct no o a i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