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环境管理体系过程关系图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环境标志和声明—通用原则
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系列标准及其组成
ISO14000系列标准 制定现状
ISO14021:1999 环境标志和声明—自行声明的环境申诉(II型环 境标志) ISO14024:1999 环境标志和声明—I型环境标志和声明—原则与程 序 ISO/TR14025:2000 环境标志和声明—III型环境声明 ISO14031:1999 环境管理—环境绩效评估—指导纲要 ISO/TR14032:1999 环境管理—环境绩效评估—ISO14031案例研究技 术报告 ISO14040:1997 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 ISO14041:1998 环境管理—生命周期分析—目标和范围的界定及 清单分析 ISO14042:2000 环境管理—生命周期分析—影响评价
• ISO14000是ISO推出的第二个管理性系列标准-环境管 理系列标准
– 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第207技术委员会 (ISO/TC207)组织制订的,目前有成员国 80个,中国也是成员国之一。
环境管理体系——什么是ISO14000?
• 绿色通行证(绿色护照)——全面 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制 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 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计划活动、 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EMS)
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 一、全球性的环境问个环境 问题有:
(1)酸雨
(2)臭氧层耗损
(3)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4)海洋污染
(5)危险废弃物的越境转移 (6)城市环境问题
• 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夫人提出了可持续发 展的思想。
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 三、世界各国的环境立法和环境管理的标准
管理体系过程与标准条款关系矩阵图
备 注
10
MP05
内部审核
领导层
11
MP06
管理评审
领导层
9.3.1/9.3.2/9.3.3
9.3
4.6
5.6.1
12
MP07
持续改进
领导层
9.1.3/10.1/10.2.1/10. 9.1.1/10.1/10.2/10.3 2.2/10.3
4.5.3
8.1/8.4/8.5.1/8.5.2
13
SP01
9.2.1/9.2.2 9.2
ISO14001:2015
OHSAS18001:2007
4.5.5
IECQ QC080000:2012
8.2.2
IATF16949:2016
7.2.3/9.2/9.2.1/9.2.2/9.2.2.1/9. 2.2.2/9.2.2.3/9.2.2.4 9.3.1/9.3.1.1/9.3.2/9.3.2.1/9.3. 3/9.3.3.1 9.1.3/9.1.3.1/10.1/10.2.1/10.2.2 /10.2.3/10.2.4/10.2.5/10.2.6/10. 3/10.3.1 7.1.1/7.1.3/7.1.3.1/7.1.4/7.1.4. 1/8.5.1.5/8.5.1.6 7.1.1/7.1.5.1/7.1.5.1.1/7.1.5.2/ 7.1.5.2.1/7.1.5.3/7.1.5.3.1/7.1. 5.3.2 7.1.1/7.1.2/7.1.6/7.2/7.2.1/7.2. 2/7.2.3/7.2.4/7.3/7.3.1/7.3.2/7. 4 7.1.1/7.5.1/7.5.1.1/7.5.2/7.5.3. 1/7.5.3.2/7.5.3.2.1/8.5.3
20
完整版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
XXXXXXX有限公司环境手册ISO14001-2015文件编号:EM-01 A/10编写:审核:批准:发布日期:2017年9月10日实施日期:2017年9月10日修订记录目录第1 章概述1.1 颁布令1.2 公司简介1.3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1.4 环境手册的管理第2章管理体系范围第3章手册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3.1 引用标准文件3.2 术语和定义第4章组织的背景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3确定管理体系的范围4.4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第5章领导作用5.1 领导和承诺5.2 环境方针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第6章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策划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1 总则6.1.2 环境因素6.1.3 合规义务6.1.4 措施的策划6.2 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策划6.2.1 环境目标6.2.2 实现环境目标措施的策划第7章支持7.1 资源7.2 能力7.3 意识7.4 信息交流7.4.1 总则7.4.2 内部信息交流7.4.3 外部信息交流7.5 文件信息7.5.1 总则7.5.2 创建和更新7.5.3 文件信息控制第8章运作8.1 运行策划和控制8.2 应急准备和响应第9章绩效评价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 总则9.1.2 合规性评价9.2 内部审核9.2.1 总则9.2.2 内部审核方案9.3 管理评审第10章改进10.1 总则10.2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10.3 持续改进1.1环境手册颁布令环境手册是本公司从事与环境管理有关的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纲领性文件,是公司的基本法规之一,必须严格遵守,以确保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实现质量环境管理目标,促使公司环境管理工作得到持续改进与不断发展。
环境手册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编写、并经总经理批准发布,是我公司环境管理工作的法规性、纲领性文件,用以统一、协调全公司的质量环境管理活动,使其基于ISO14001-2015标准要求,符合本公司产品、服务和活动中的实际情况,能指导我公司环境管理工作。
ISO14001标准
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
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描述(例)
组织的过程 锅炉燃烧(活动) 电冰箱使用(产品) 冰箱售后服务(服务) 环境因素 SO2 大气排放 CFC 使用 降低躁声 环境影响 酸雨 破坏臭氧层 维护用户健康
【GB/T19000-2000中3.9.9】
十五、 不符合 (non-conformity)
未满足要求。 注:此术语在GB/T19000-2000中为“不合
格”
十六、纠正措施 (corrective action)
消除所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
施。
十七、预防措施 (preventive action)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 通过下列方式展示对本标准的符合: 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 请感兴趣的一方(如顾客)予以确认 寻求外部对它自我声明予以确认 寻求外部组织对其EMS进行认证/注册
注:环境方针为采取措施,以及建立环
境目标和环境指标提供了一个框架。
十二、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 objective)
与组织所要实现的环境方针相一致的总体
环境目的。
十三、 环境指标(environmental target)
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
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绩效要求,它 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
【理解要点】
遵守法律法规是组织环境方针中的三项承 诺之一。为了符合适用于组织的法律法规 要求,组织必须首先知道有哪些法律法规 以及他们如何对组织产生影响。适用于组 织的法律法规的范围取决于组织的环境因 素,确定组织适用的法律以环境因素识别 的结果为依据,两项工作都是初始环境评 审的重要内容。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第二讲
2
第一节
ISO14000系列标准的结构、内容和用途
适用于任何具有下列愿望的组织(1996版)
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 向外展示这种符合性; 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注册; 对符合本标准的情况进行自我鉴定和自我声明。
3
第一节
15
第一节 ISO14000系列标准的结构、内容和用途
推行ISO 14000系列标准的现实意义 ⑥提高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增强遵纪守法的主动性 和自觉性;
⑦减少环境风险,避免因环境问题造成经济损失,实 现组织永续经营,有利于企业良性和长期发展;
⑧改善公众关系,塑造良好形象,降低环境风险。
⑨用标准化手段规范组织的环境管理。
26
第三章 术 语
3.4 文 件 document 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注1: 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 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 注2: 摘编自GB/T 19000-2000的3.7.2。
27
第三章 术 语
3.5 环境 environment 组织(3.16)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 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 间的相互关系。 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3.16)内延伸 到全球系统。
20
第二节 ISO4000系列标准的应用
ISO14000和ISO9000标准的差异
4. 管理范围不同:
ISO9000的内容只涉及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安 装和服务等过程 ISO14000的内容要比ISO9000多得多,它既涉及到企 业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又牵涉到众多的相关方 (供方、合同方、员工 、社区居民、政府机构等), 因而涉及面非常广泛。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原文
引言
• 本标准规定了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要 求,能够用于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 认证/注册和(或注册)和(或)自我声明, 本标准和用来为组织建立、实施或改进环 境管理体系提供一般性帮助的非认证性指 南有重要区别。环境管理涉及多方面内容, 其中有些还具有战略与竞争意义。一个组 织可以通过对本标准的成功实施,使相关 方确信组织已建立了适当的环境管理体系。
1 范围
•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 a )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 b )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
• c )通过下列方式证实对本标准的符合:
•
1) 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
•
2) 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
予以确认;
•
3) 寻求外部对其自我声明的确认;
引言
• 许多组织已经推行了环境“评审”或“审 核”,以评价自身的环境绩效。但仅靠这 种“评审”和“审核”本身,可能还不足 以为一个组织提供保证,使之确信自己的 环境绩效不仅现在满足,并将持续满足法 律和方针要求。要使评审或审核行之有效, 须在一个纳入组织整体的结构化的管理体 系内予以实施。
引言
• 环境,这些要素可与其他管理要 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其环境目标与经 济目标。如同其他标准一样,这些标准不 是用来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 改变组织的法律责任。
引言
• 其他一些标准,特别是ISO/TC 207制定的关 于环境管理的各种技术文件,提出了环境 管理支持技术的指南。对其他标准的参阅 仅用于获取信息。
• 本标准仅包含那些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 求。须要得到对环境管理体系中诸多问题 更加全面指导的组织,可参阅GB/T 24004—2004。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培训资料
• 并不是将原有的管理手段、制度、组织机 构等彻底推翻,而是应用管理体系标准的 框架模式重新构造、安排、组合和完善组 织现有的管理体系。
第一章 管理体系基本原理 五、建立管理体系正确的运作方式
• 准确理解标准要求
• 整理公司现行有效的管理制度文件
OHS标准十七个要素内容和框架结构
ACTION
持续改善
4.2 OHS方针
PLAN
4.6 管理评审
4.5 检查和纠正措施
4.5.1 绩效测量和监视 4.5.2 事故、事件、不符合
不同之处: ➢ 三套标准适用的对象和目的不同。QMS:以顾客为关 注焦点、EMS:以污染预防为关注焦点、OHSMS:以事故 预防为关注焦点; ➢ 三体系中要素的名称相同或相近,但内容差别很大,
如“产品实现”与“运行控制”; ➢ 三体系的结构要素并不一一对应; ➢ 涉及强制性要求的范围不同; ➢ 体系覆盖的范围不同。
4.4 实施和运行
4.4.1 组织机构和职责
4.4.2 培训,意识与能力
4.4.3 信息交流 4.4.4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DO
4.4.5 文件控制
4.4.6 运行控制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环境管理体系 运行模式图
规划(PLAN) 1、环境方针 2、环境因素 3、法规要求 4、目标/指标 5、环境管理方案
• 编制适宜与本公司操作的体系文件、记录
• 领导作用 • 全员参与
第二章 ISO9001-2000(QMS)理解 1987年 ISO发布9000族标准
ISO标准推动方式 • 管理者推动 • 受益者推动
ISO适用范围
证实组织能力 赢得顾客满意
ISO9001-2015体系过程及标准相互关系矩阵图
过程名
C1 订 单 / 合 约评审过程 C2 产 品 设 顾 计开发过程 客 C3 产 品 生 导 产和服务提 向 供的控制过 过 程 程 C4 产 品 防 护和放行过 程 C5 交 付 后 服务过程 M1 管 理 体 系策划过程 M2 风 险 和 机遇策划过 程 M3 数 据 分 管 析与评价过 理 程 过 程 M4 内 部 审 核过程 M5 管 理 评 审过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SO9001-2015 质量管理过程关系图
顾
客
要
xxx散热器集团有限公司
版 次: D / 0
文件编号: 页 次:57 OF 62
目标管理
企业战略 质量方针 目标管理
管理职责
组织职责 管理评审
管理过程(MP)
资源提供
财务资源 技术资源
产品实现 项目管理
顾客导向过程(COP)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顾客要求管理
制造过程 产品生产过程
产品诞生过程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
监测改进
顾客满意 数据分析 改进
内部审核 质量成本
销售过程 订单管理、交付服务
售后过程 顾客反馈处理
顾 客 满
求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
支持过程(SOP)
顾客反馈处理
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生产设备管理 环境安全管理
文件要求
文件管理 记录管理
采购生产
采购过程中 工装管理
顾客财产
产品防护
标识和可追溯性
装置管理
监视装置控制 实验室管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测量分析
产品监测不合 格控制
意
ISO14004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ISO14004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A ×× GB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T 24004—1996idt ISO 14004:96环境治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General guidelines on principles,systems and supporting techniq ues深圳市德信誠經濟咨詢有限公司深圳市罗湖区宝安南路振业大厦B 座932 邮编: 518008引 言0.1 综述 Q u a l i t yS a t i s f y随着对保持和改善环境质量以及对爱护人类健康的日益关注,各种规模的组织都日益重视其活动、产品或服务可能对环境带来的阻碍。
组织的环境表现(行为)关于其内部和外部有关方都越来越重要。
要实现良好的环境表现(行为),就要求组织对采纳系统的方法和连续改进环境治理体系(E MS)做出承诺。
本标准旨在为组织实施或改进环境治理体系提供关心。
它符合可连续进展思想,并适用于各种文化、社会和组织结构。
应当注意,只有GB/T24001包含那些以认证/注册或自我声明为目的,可予以客观审核的要求。
而GB/T24004则包括一些实例、讲明和可选方案,以便为实施环境治理体系,加大它与组织全面治理的关系提供关心。
环境治理体系使组织通过资源配置、职责分工以及对惯例、程序和过程的持续评判,来有序、一致地处理环境事务。
本标准对环境治理体系要素进行了阐述,对实施或加大如此一个体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同时还向组织提供了关于如何有效地建立、改进或保持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议。
那个体系关于一个组织确定和实现环境目标,并确保始终满足国家和(或)国际要求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环境治理是组织整个治理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环境治理体系的设计是一个持续进展和具有交互作用的过程。
集团公司管理手册质量手册
品质是一种价值,是一种尊严,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适应21世纪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全面促进公司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工作,真正降低成本,保证品质,节能环保,进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公司在原ISO/TS16949:2009标准要求重新规划,建立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统一准则和指南,希望公司全体员工在推动各项质量管理、环境、有害物质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中,严格照管理手册要求执行,不断满足客户需求。
新版管理手册现经我审查认可,在全公司颁布,从签字之日起生效及实施!管理手册是我公司系统管理活动的纲领性文件。
用以统一协调公司的系统管理活动,也可以作为对客户提供质量保证和认证单位审核使用。
我要求公司各部门与系统管理有关的所有活动都置于该管理手册的控制之下。
管理手册由我公司专人管理。
如需修改必须由我批准签字后才能生效。
对外交流和提供给客户审核都必须经总经理同意,任何人都不得私自影印和复印。
XXXXX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日期:年月日概论1.公司简介公司已获ISO14001环境体系、ISO/TS16949质量体系、美国UL、中国CQC产品认证,并导入QC080000、OHSAS18001管理。
2.公司经营理念企业精神:3.产品介绍:4.公司地址以及联络方式:手册裁剪说明管理手册管理规则本公司管理手册是依据ISO/TS16949:2009、QC080000:2005、ISO14001:2004、OHSAS18001:2007标准的要求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本手册阐述了公司的质量方针、环境方针、职业安全方针和质量目标、环境目标指标及职业安全目标方向,概括描述了公司的管理体系以及改进其有效性时采用“PDCA”的方法。
覆盖了公司所应控制的管理体系全部要求,并就与有关过程的职责、权限、相互关系和需要开展的活动的信息沟通做了明确规定。
手册中的质量方针、环境方针、职业安全方针和质量目标、环境目标指标及职业安全目标同公司的宗旨相适应,是公司对满足顾客、社会、员工的承诺。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顺序及相互关系图资料讲解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顺序及相互关系图
本手册依据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制定,规定了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
本质量管理体系(手册)覆盖本公司生产的所有中间合金和涉及与上述产品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和服务有关的所有场所、作业过程和职能部门。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公司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应确定与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是:
公司应正确理解自身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并应意识到哪些外部和内部因素是变化的。
为此,公司应通过网站、新闻、期刊等不同渠道对这些内部和为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评审和即使更新,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可能对公司的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
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适应公司环境的变化,确保实现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公司应确定与质量体系有关的相关方,并确定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公司应对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相关信息进行评审、见识和响应。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相关方及其需求和期望包括:
附录一、质量管理体系过程顺序及相互关系图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关系图
抱怨处理 结果
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关系图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SP01 文件和记录控制
资源管理 管理职责
SP02 、人力 资源管理 SP04、设施/设 备、工装管理 资源配置
SP05、 监视和 测量装置管理
SP09、 顾客财 产管理
测量分析改进
S07不合格品控制
产品/过程/
MP01 经营策划、 方针目标管理
MP04 管理评审
MP06 质量成本
MP02、纠正预防与改进
MP03、 内部审核 MP05、顾客满意度监测
资 源
市场调研报告、新产 品开发合同、协议
方针 目标
产品实现
COP02、产品质量先期 策划
原辅材料
策划输出资料 提交和批准要求
产品/过程/ 体系符合性 数据
技术文件
顾 客 需 求
Hale Waihona Puke 准备和提交的资料和 项目 合同、订单 招标及报价要求
COP04 生产
新产品
定型产品
半成品 成 品
SP08产品 贮存
交付要求
COP05 交付
产品 客 合同规定
COP06售后/ 顾客反馈/顾 客沟通
顾
满
生产计划
SP06产品和过程的监测
货款 顾客要求 服务结果 顾客抱怨
意
评审后签订或拒签的 合同、订单、投标书、 报价单cop01
COP03订单 评审 SP03、采购管理 采购合同订单 供 方
新版三体系管理手册(过程方法)
16 SP06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18-19
17 SP07不合格品控制
8.7 不符合输出的控制
19-20
18 SP08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
6.1.2 环境因素
6.1.2 危险源辨识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
20-21
19 SP09合规性评价
6.1.3 合规义务
9.1.2合规性评价
0.2任命书
为了更好贯彻执行ISO9001:2015和ISO14001:2015和ISO45001:2018标准,加强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管理,特任命刘X同志为公司的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是:
a)确保建立、实施、保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符合标准的要求;
b)确保过程、危险源、环境因素等得到识别、分析、确认、控制;
7.1.1 总则
7.1.3基础设施
7.1.4过程运行环境
7.1.6 组织的知识
7.1 资源
7.1 资源
15-16
12 SP02人力资源管理
7.1.2人员
7.2 能力
7.3 意识
7.2 能力
7.3 意识
7.2 能力
7.3 意识
16
13 SP03沟通
7.4 沟通
8.2.1顾客沟通
7.4沟通
7.4沟通
16-17
d)促进管理者在体系策划、运行中使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
e)识别公司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及其更新需要并配备这些资源;
f)在公司内进行沟通,确保全员理解有效的体系管理和符合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参与和配合,通过考核、培训、分享知识、奖励制度,促使、指导和支持员工努力提高其素质,提高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管理绩效;
ISO 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ISO 14001:2015新标准目录0引言0.1 背景0.2 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0.3 成功因素0.4 策划-实施-检查-改进模式0.5 本标准内容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组织所处的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3 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4.4 环境管理体系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5.2 环境方针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6 策划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总则6.1.2环境因素6.1.3合规义务6.1.4措施的策划6.2 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6.2.1环境目标6.2.2实现环境目标措施的策划7 支持7.1 资源7.2 能力7.3 意识7.4 信息交流7.4.1总则7.4.2内部信息交流7.4.3外部信息交流7.5 文件化信息7.5.1总则7.5.2创建和更新7.5.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8 运行8.1 运行策划和控制8.2 应急准备和响应9 绩效评价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总则9.1.2合规性评价9.2 内部审核9.2.1总则9.2.2内部审核方案9.3 管理评审10 持续改进10.1 总则10.2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10.3 持续改进引言0.1背景为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必须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平衡。
通过平衡这“三大支柱”的可持续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随着法律法规的日趋严格,以及因污染、资源的低效使用、废物管理不当、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给环境造成的压力不断增大,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和责任的期望值已发生了变化。
因此,各组织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采用系统的方法进行环境管理,以期为“环境支柱”的可持续性做出贡献。
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本标准旨在为各组织提供框架,以保护环境,响应变化的环境状况,同时与社会经济需求保持平衡。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够实现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