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历年考古通论考研题及参考答案
2023考研北京大学自主命题考研真题 348文博综合
![2023考研北京大学自主命题考研真题 348文博综合](https://img.taocdn.com/s3/m/c1280d6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f.png)
2023考研北京大学自主命题考研真题348考古综合业务课名称:348考古综合
考生须知: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纸上无效。
2.答题时必须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做答,用其他答题不给分,不得使用涂改液。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110分)
1、阿舍利
2、居室葬
3、原始瓷
4、云冈石窟
5、攒宫石藏子
6、总铺作次序
7、出际
8、唐三彩
9、南通博物苑
10、遗产保护
11、历史文化街区
二、简答题(每题30分,共90分)
1、试列举全国不同地区居民的不同院落形态
2、试述珐琅器的工艺特色
3、请辨析世界遗产中的“文化遗产”与“文化景观
三、论述题(每题50分,共100分)
1、华南旧石器时代考古近年来的进展与关键问题
2、论述汉唐长安城形制布局的异同。
北京大学考博考古学专业介绍,考博真题,真题解析
![北京大学考博考古学专业介绍,考博真题,真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a2acda28ea81c758f57830.png)
考博详解与指导系所名称考古文博学院招生总数18系所说明其中拟招收直博生10人,本校硕博连读生0-1人。
招生专业:考古学(060100)研究方向指导教师考试科目备注01.科技考古(含动物考古、体质人类学等)①英语、俄语、日语任选一门②中国考古学、文物保护任选一门③科技考古02.旧石器时代考古①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任选一门②中国考古学③旧石器时代考古03.新石器及夏商周考古①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任选一门②中国考古学③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古文字学任选一门04.汉唐考古①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任选一门②中国考古学③汉唐考古05.宋元考古①英语、日语、德语、法语任选一门②中国考古学③宋元考古06.中外文化交流考古①英语、俄语、日语、德语任选一门②世界古代史、中国考古学任选一门③中外文化交流考古07.宗教考古①英语、德语、法语任选一门②中国考古学③佛教考古08.陶瓷考古①英语、俄语、日语任选一门②中国考古学③陶瓷考古09.博物馆学(含藏品研究)①英语、日语、德语任选一门②中国考古学③中国古代文物研究、博物馆学任选一门10.文化遗产保护①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任选一门②中国考古学、中国艺术史、中国建筑史任选一门③文化遗产保护11.文物保护科学①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任选一门②文物保护③科技考古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1、语言准确性(语法和用词的准确性、语法结构的复杂性、词汇的丰富程度、发音的准确性)2、话语的长短和连贯性(内容的连贯性、寻找合适词语而造成的停顿频率及长短、表达思想的语言长短等)3、语言的灵活性和适合性(语言表达是否灵活、自然,话语是否得体,语言能否与语境、动能和目的相适应)评价成绩为:a 优秀--能用外语就指定的话题进行口头交流,基本没有困难b 良好--能用外语就指定的题材进行口头交流,虽有些困难,但不影响交流c 及格--能用外语就指定的话题进行简单的口头交流d 不及格--不具有口头表达能力中科院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口试暂行办法口试内容与结构分为两部分,有两名教师参加口试工作,一名教师主持口试,随时与考生交谈并评分;另一名教师专事评分,不参与交谈。
精选各大高校历届考古学考研试题
![精选各大高校历届考古学考研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d742e0cde80d4d8d15a4f37.png)
《考古通论》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示例:一、名词解释1南方古猿 2莫维斯线 3兴隆洼文化 4牛河梁5新莽嘉量 6冯素弗墓 7文思院 8熹平石经9炳灵寺石窟 10园冶二、简述1中国铁器的出现及其意义2西汉帝陵的布局特点3瓷器的出现时间及地域三、大题1试述华北旧石器文化两大系统说的内容及其意义2从姜寨聚落的布局分析仰韶时期的社会组织3从考古材料论周代的丧葬制度4简述我国古代城市里坊制度的变革【答案】1、从上新世延续到更新世中期的一大类形态接近猿类的早期人科化石。
归属于人南方古猿身材比现代人短,颌骨和牙齿都大,脑容量小,直立行走。
南方古猿生存的时代由上新世延续到更新世中期。
迄今发现的化石最早距今约370万年前,最晚的估计约距今50 万年。
目前公认的南方古猿化石仅发现于非洲。
亚洲爪哇的粗健猿人也被有的学者认为属于南方古猿。
中国湖北恩施地区发现过4枚牙齿也曾被报道为属于南方古猿,但化石太少,还有待于发现更多材料才能予以肯定。
各地发现的南方古猿大体上可分为纤细型和粗壮型两型。
2、参见《“手斧”研究与莫维斯理论》中红字部分。
3兴隆洼文化: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因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遗址的发掘得名,年代公元6200-5400年间。
主要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和教来河以及大凌河流域。
主要遗址包括白音长汗、查海、北京上垞、北埝头遗址。
兴隆洼文化的房址多长方形或方形半地穴式单间建筑,成排分布,窖穴多在房址附近。
聚落外有环濠,有大量的居室葬。
陶器烧成温度低,多手制。
常见压印“之”字纹,基本器类为筒形罐。
石器有打制、磨制、琢制和压削四类,器形以锄形器最有特色。
发现有细石器。
4牛河梁:中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宗教祭祀的遗址。
位于辽宁省建平与凌源两县交界地带。
发现女神庙、积石冢群,出土大型女神塑像和猪龙等玉器,对中国文化起源、文明起源史以及宗教史、建筑史、美术史的研究,具有重大科学价值。
女神庙位于牛河梁主梁顶南侧平台上,建筑为半地穴式,由一个多室和一个单室两组建筑组成,庙址内堆满了神像和动物塑像残块;以大墓为中心的积石冢已发现多处,大墓四周用大型石块叠筑成规则的石墙,周围或上部附葬小墓,上部封土积石成坛,出土精美玉器等。
考古系考研题目及答案
![考古系考研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71ec8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19.png)
考古系考研题目及答案### 题目: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影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文明被认为是古代文明的摇篮?A. 古埃及文明B. 古希腊文明C. 古印度文明D. 古中国文明答案:A2. 丝绸之路的开通对古代文明的交流产生了什么影响?A. 促进了文化和商品的交流B. 导致了文明的冲突C. 没有显著影响D. 阻碍了文明的发展答案:A3.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古代文明的衰落?A. 罗马帝国的建立B. 罗马帝国的分裂C. 罗马帝国的统一D. 罗马帝国的扩张答案:B4. 古代文明中,哪个文明最早使用青铜器?A. 古埃及文明B. 古印度文明C. 古中国文明D. 古希腊文明答案:C5. 以下哪个文明是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A. 古埃及文明B. 古印度文明C. 古中国文明D. 古希腊文明答案:C###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方式有哪些?答案: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主要通过贸易、战争、宗教传播、文化交流和外交使节等方式进行。
贸易是最常见的交流方式,通过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商品和文化得以传播。
战争和征服也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征服者往往会将自己的文化和制度强加于被征服者。
宗教传播,如佛教和基督教的传播,也是文明交流的一种方式。
文化交流包括艺术、语言、科学和哲学等的交流。
外交使节则是国家间的正式交流方式。
7. 古代文明的衰落有哪些原因?答案:古代文明的衰落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内部的政治腐败、经济衰退、社会动荡、自然灾害,以及外部的侵略和战争。
此外,文明之间的竞争和冲突也可能导致某些文明的衰落。
技术落后和创新不足也可能导致文明无法适应变化,最终导致衰落。
8. 古代文明对现代文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古代文明对现代文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化、政治、经济、科技和宗教等方面。
文化上,古代文明的语言、艺术、文学和哲学等对现代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5.《中国考古学通论(下)》复习参考
![5.《中国考古学通论(下)》复习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34bd0ebcfd0a79563c1e7283.png)
《考古学通论(下)》复习参考一、名词解释龙首渠龙首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是一引洛渠道,是今洛惠渠的前身。
建于西汉武帝年间。
从今陕西澄城县引洛水灌溉今陕西蒲城、大荔一带。
人们发明了“井渠法”,使龙首渠从地下穿过土质疏松的商颜山。
井渠法有效地解决了工程过程中的通风、照明、出渣等问题。
龙首渠竖井与坎儿井相同,是坎儿井的源头。
耧铧畜力条播器—耧车上的耧足。
呈三角形等。
西汉时已有三脚耧车,山西平陆西汉晚期墓壁画中有反映。
是中国最早的播种机。
族坟墓死者按宗法关系,在由国家政权指定的公共墓地中同族而葬,称为族坟墓。
族坟墓又分为公墓和邦墓两类。
公墓是国君和王室贵族及其子孙的墓地,中间是历代国君的墓,以最早葬入的先王为准,以下各代国君依左昭右穆的次序依次葬入。
国君墓左右为贵族墓,依身份分居前后。
到战国秦汉时期,原先的公墓实际已成为王陵区,只埋葬王及其配偶和少数关系最亲近的王室血亲,一般的贵族封君、各级官僚则同平民一起葬于邦墓。
汉武帝之后昭穆制度有所破坏。
满城汉墓满城汉墓在河北满城县城西南,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
窦墓在刘墓之北侧,皆坐西朝东。
凿山为陵,内部布局模仿宫殿建筑。
刘胜墓全长约52米,最宽处约38米,最高处约7米,由墓道、车马房、库房、前堂和后室组成,窦绾墓和刘胜墓的形制大体相同。
两墓的墓室庞大,随葬品豪华奢侈,共出土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丝织品等遗物1万余件,其中包括"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著名器物。
广州南越王墓位于广东广州象岗山上,是一座石室墓。
墓室平面呈“早”字形,全部用石块构筑,有较长的墓道和南北耳室。
分为前后两部分,共有7室。
墓主葬在中间主室,一棺一椁,墓主身着丝缕玉衣。
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史记》称为赵胡)的陵墓,是彩画石室大墓。
南越王墓劈山为陵,前端东、西侧开横洞成耳室,南面开辟斜坡墓道。
北京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硕考研真题汇总
![北京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硕考研真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17462dd77232f60ddcca1af.png)
2010-2014北京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硕)考研真题汇总2010年以下研究方向答此卷01 旧石器时代考古02 新石器及夏商周考古03 汉唐宋元考古04 佛教考古05 中外文化交流考古06 陶瓷考古07 田野考古08 古文字考古09 体质人类学考古10 动物考古学11 博物馆学12 古代文物研究13 中国古代建筑14 文化遗产保护01-14方向除公共题必答外 01-10方向选作考古学诸方向试题 11,12 方向选作博物馆学,古代文物研究方向试题 13方向选作中国古代建筑方向试题 14方向选作文化遗产保护方向试题一、名词解释(需抄题,每题10分)各专业方向必答1.金沙遗址2.汉画像石3.法门寺地宫4.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古学诸方向1.水洞沟2.晋侯墓地3.盐业考古4.尼雅遗址5.斯坦因6.北宋皇陵博物馆学、古代文物研究方向1.基础博物馆学2.高校博物馆3.盟书4.软玉硬玉5.石门颂6.经幢中国古代建筑方向1.修旧如旧2.铺作3.赤白造4.大雁塔门楣刻5.彻上露明造6.草架文化遗产保护方向1.文化景观2.十二木卡姆3.《会安草案》4.藏羌碉寨5.曼陀罗6.水书二、论述题(需抄题,每题50分)各专业方向必答1.简述隋唐洛阳城的布局特征(请附简图)考古学方向2.简述良渚文化聚落与墓葬所反映的社会结构3.秦汉帝陵园制度的起源与布局特点4.从近三年十大考古发现中自选两例,并论述其学术意义博物馆学、古代文物研究方向5.试述信息建设对博物馆管理的影响6.东周时期青铜器的时代类型7.简述商周玉器的功能与类别中国古代建筑方向8.简述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制与时代特征9.元大都的规划特点及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的意义(附简图)10.“中国营造学社”的历史贡献文化遗产保护方向11.试述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保护和管理的异同12.法国人维奥莱--勒--杜克(E。
Viollet-le-Duc)的“风格主义修复”保护观述评13.请就如何保护西南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谈谈你的看法2011年一、名词解释1.喇家遗址2.青州佛教造像3.南京象山王氏墓群4.文化景观5.微痕分析6.小双桥遗址7.居延汉简8.朱然墓9.《历代名画记》10.定窑二、论述1. 秦汉统一历程在考古学上的表现2. BC3500-BC3000年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历史变革3. 先周文化述评4. 里坊制的出现、破坏及意义2012年一、名词解释1.黄肠题凑2.东山村3.贾湖4.邹衡5.伯希和6.吐峪沟石窟7.定窑8.江陵端午祭9.《清式营造则例》10.吕氏家族墓地二、论述题1.宋代以前都城布局的变化2.夏商周考古学材料的分期和编年3.中国旧、新石器时代之间的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4.中国长江以北唐墓的类型和等级2013年一、名词解释(从以下六题中任选五题回答,每题20分1.柴尔德2.相对年代3.山顶洞人4.盘龙城5.黄肠题凑6.元大都二、简答题(从以下四题中任选三题回答,每题40分,合计120分)1.试简要说明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关系。
北大历年考古通论考研题及参考答案
![北大历年考古通论考研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11de1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13.png)
北大历年考古通论考研题及参考答案北大历年考古通论考研题及参考答案1993年考题一、名词解释1、直立人:人类发展第二阶段的代表,是一类形态特征比能人进步但比智人原始的古人类。
曾称作猿人,含有从猿到人中间环节的意思。
距今约300万年到20—30万年,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考古分期属旧石器时代早期。
直立人还可细分为早期直立人和晚期直立人。
直立人保留了较多的猿类体质特征,如头盖骨低平,眉骨脊粗壮,颌部突出,下颏部后缩,牙齿较现代人略大等。
其上下肢同现代人相近,能直立行走等特点反映了他们的进步性。
直立人主要以洞穴位居住地,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学会了用火,能制造工具,这是人和猿的根本区别。
直立人化石最早是1890年发现于印度尼西亚的爪洼,1894年正式命名为直立猿人,现称人属直立种。
以后发现地点不断增多,直立人化石在亚洲、非洲、欧洲都有发现,尤以我国发现最多,主要包括蓝田人、北京人、巫山人、元谋人等,中国最早直立人脑量为800-1000ml。
2、类型学:也称为形态学或标型学,是研究考古遗存(包括遗迹和遗物)的外部形态顺序的方法论。
它以事物的发展变化必然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基本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文化遗存(遗迹和遗物)形态的分类排比,探索其变化规律,以推断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分期、文化属性,以及与其他文化的关系等的一种理论和方法,亦是进行室内整理,比较研究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近代科学中,生物学最早使用这种方法。
1903年瑞典考古学家蒙特留斯在《东方和欧洲的古代文化诸时期》一书中专门总结并论述了类型学原理。
二十世纪30年代类型学理论传入中国。
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3、铜石并用时代:1877年意大利学者G.基耶里克提出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增加铜石并用时代作为过渡期,从此确立了这一概念。
铜石并用时代以红铜的使用为开始的标志。
世界各地进入铜石并用时代的时间是不同的。
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的上限可以到仰韶文化时期,龙山时代则是晚期铜石并用时代,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的金属工具不仅仅是红铜,还有黄铜、青铜,只是后二者较少。
2021年北大(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考研复试分数线【盛世清北】
![2021年北大(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考研复试分数线【盛世清北】](https://img.taocdn.com/s3/m/8cabb59002020740bf1e9b1e.png)
2021年北大(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考研复试分数线【盛世清北】2020年北京大学考研复试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受到疫情的影响,今年的考研复试比往年晚了两个月的时间。
而复试的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本的现在面试,改为了网络远程复试的模式。
而这种新型的模式,对于复试的环境、设备等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
幸运的是,2021届考生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现在更在意的是如何获得自己报考的北大专业考研相关资料。
对此,盛世清北整理了一系列资料信息,共考生参考。
下面要说明的是2021年北大(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考研分数线,随盛世清北一起来看看吧。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考研考试科目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或 204 英语二或 253 法语或 254 德语③ 348 文博综合北大考古文博学院考研参考书授课以讲义为主,指定参考书为辅,盛世清北根据专业老师建议推荐使用如下参考书目【部分】用于补充学习(具体使用方法按照老师要求,其余未罗列的参考书在课堂上公布):《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科林·伦福儒、保罗·巴恩著,文物出版社。
《科技考古学》,陈铁梅,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王宏钧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新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导论》,珍妮特马斯汀,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年。
《展览论——博物馆展览的21个问题》,玛格丽特霍尔,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
《文物保护技术与材料》,奚三彩,(台湾)国立台南艺术研究院发行(1999.9)。
《文物保护学》,王慧贞,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3月。
《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国文化遗产院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
《岩土文物建筑的保护》,黄克忠。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10月。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刘敦桢主编。
《建筑保护史》,[芬兰]尤嘎·尢基莱托(Jukka Jokilehto)著,郭旃译,中华书局。
各高校考古学历年试题
![各高校考古学历年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a3f8a0e79563c1ec5da718d.png)
西大考古考研题2000年一 1 下川文化 2 印纹陶3悬棺葬 4 居延汉简 5 龙泉窑 6 永宁寺碑二 1 试述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分布地域及其文化特征;2 简述汉魏洛阳城的沿革与主要遗迹的发现;3 概述唐代帝陵的基本格局。
三 1 试论商代考古学文化分期框架的构建;2 试论考古类型学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功用。
2001年一 1 三体石经 2 黄肠题凑 3 克孜尔石窟 4 夏商周年表 5 海兽葡萄镜 6 武官村大墓7 马王堆汉墓8 仰韶文化9 阿房宫遗址10 大明宫含元殿遗址二 1 简述近年来中国早期稻作农业遗存的重要发现;2 简述二里头文化的研究现状;3 简述考古遗存断代的基本方法;4 略论日本出土的三角缘神兽镜;三试论博物馆与文物研究的关系。
四魏晋南北朝都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有何作用和影响。
五整理商周以来墓葬材料的方法与步骤。
2003年一 1 手斧 2 土墩墓 3 编钟 4 陶衣 5 bai县古城 6 失蜡法7 瓮棺8 封泥9《考古图》10 喇家遗址二 1 具有共存关系的遗物都是同时的吗?为什么?2 解释人殉、人牲的区别,并用考古发现举例说明。
3 简述秦汉简牍的重要考古发现和意义。
4 什么是唐三彩?简述唐三彩窑址的发现。
三1“一切文物皆具有历史价值”这一命题是否正确?试论述之。
2 试述近年来中国新石器时代初期陶器的发现及其意义。
3 如何用文化因素分析法确定某一考古遗存的文化属性。
2004年一 1 石片 2 文化层 3 利簋 4 陶衣 5 郑韩故城 6 石楔7 镇墓俑8 公墓9 名旌10 《金石录》二1简述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原理;2 简述中国细石核的分类;3 简述商周时期的棺椁制度;4 简述隋唐两京墓葬的分期。
三 1 何谓聚落?何谓聚落考古?简述聚落考古的意义。
2 试述中原地区两汉中小型墓形制的演变。
3具有共存关系的遗物都是同时的吗?为什么?2005年一 1 绝对年代 2 蒙特留斯 3 孢子花粉与植物硅酸体 4 三棱尖状器 5 干栏式建筑6 人殉与人牲7黄肠题凑8 唐三彩9 邢窑10 开元通宝二 1 考古类型学的作用与局限性;2 旧石器的制作步骤;3 写出几种陶质炊器并绘图(不少于五种);4 周公庙墓地的发现及其意义;5 汉代铁器普遍使用带来的影响。
[全]考古学及博物馆学考研真题详解
![[全]考古学及博物馆学考研真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42c712ca581b6bd97f19eaf4.png)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考研真题详解1相对年代[中央民族大学2014年研]答:相对年代是考古学年代分类的一种,与其相对的是“绝对年代”。
“相对年代”是指文化遗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绝对年代”是指文化遗存形成时的距今年代(具体年代)。
这是考古学研究中两种常用的断代方法。
确定相对年代,主要依靠地层学和类型学的研究。
此外,也可以利用某些自然科学的手段和文化遗存的对比研究,来判断遗迹和遗物的相对年代。
2埋藏学[山西大学2014年研]答:埋藏学,又称化石形成学,是指专门研究生物死亡、破坏、风化、搬运、堆积和掩埋的整个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各样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的一门科学。
埋藏学的提出使古生物学和地质学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早期的埋藏学被认为是古生物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当今的埋藏学已经摆脱了单纯属于古生物学的范畴,而是渗透到考古学尤其是史前考古的领域,能够帮助考古学更准确地认识考古遗迹和遗址堆积的形成过程,从而通过探索遗址微观聚落形态动态变化的重要细节信息来管窥社会组织动态变化的详细过程。
3洛阳铲[山西大学2014年研]答:洛阳铲,又称探铲,是中国考古钻探工具。
一端为半圆柱形铲头,另一端有柄,可以接长木杆或钢管。
使用时垂直向下戳击地面,可深逾20米,利用半圆柱形的铲可以将地下的泥土带出,并逐渐挖出一个直径约十几厘米的深井,根据这些泥土的土质、土色及包含物来判断地下遗迹、遗物堆积状况。
传说其为洛阳一带盗墓者发明,后广泛用于田野考古,成为中国考古钻探的主流工具,并传至国外。
4考古学[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研]答:考古学是主要根据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实物遗存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及其社会的状况,并进而解析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探索其发展变化的背景、原因和规律的一门科学。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由于它是以研究人类的文化和社会为目的,故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又由于获取和研究这些遗迹和遗物需要利用多种自然科学的技术手段,而通过这些遗存解释过去人们的意识、行为以及社会状况还需要运用各种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因此,考古学属于最大的一个交叉学科。
北京大学考古学考研真题4
![北京大学考古学考研真题4](https://img.taocdn.com/s3/m/88ccb173f242336c1eb95ee0.png)
名词解释
1埋藏学:
是恢复古环境的基础。埋藏学专门研究化石的形成过程,要分析和恢复原来的生
物群落及其生活环境,必需首先判断化石群是生活在原地的群落,还是经过外力(水力、
风力、冰川等)搬运的异地埋藏群。原地生活的群落(如礁体、叠层石或其他未经搬运的
生物化石),可以提供解释古生态学直接的证据,而异地埋藏可供判断古地理环境和沉积
这次发现震动了学术界。从墓葬时代分析,这些律文是秦统一之前的法律。云梦龙岗秦简
150余枚,出自6号墓,内容是秦律,有《禁苑》、《驰道》、《马牛羊》、《田赢》
等。是继睡虎地、四川秦律之后第三次发现秦律,时代系秦末,是秦统一后的律文,但与
睡虎地秦律又一脉相承。
7洛阳伽蓝记:
北魏楊衒之著,洛阳伽蓝记为北魏時流传至今的一部名著,以记洛阳的佛寺
部,还有一个平面呈长方形的小城。大城、小城的建筑方法一样,都是先挖基槽,然后层
层夯筑而成。小城的年代早于大城,大城是在小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城内有密集的宫殿
建筑群,分布于宫城的中、南部。可早到二里岗下层早期,邹衡先生认为是太甲桐宫。
5工官:
秦汉时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从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律竹简中可以看到,当时管
为題,着重记述的是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传闻的故事等等。因此这部书
不仅使我们了解到北魏洛阳都城的建制、佛寺的建筑和历史的古迹,同时使我们知道了许
多的历史事实。它既是地理书,又是一部史书,並且是一部极好的文学著作。
8前蜀王建墓:
五代前蜀主王建墓,称永陵。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据出土哀册,王建死于光
消了,店肆居宅都可向街开门,建筑也更密集。城市面貌已不像唐代那样庄重,更多的是世
考古学学硕考研真题及答案
![考古学学硕考研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91cb5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9.png)
考古学学硕考研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考古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古代文献B. 古代遗址和遗物C. 古代艺术作品D. 古代建筑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考古学常用的研究方法?A. 地层学B. 碳-14测年法C. 遥感技术D. 口述历史答案:D二、填空题1. 考古学中的“三重证据法”是指____、____和____。
答案:文献证据、考古发掘、民族学比较2. 考古学中,____是指通过分析古代人类遗骨来研究古代人类体质特征和遗传信息的学科。
答案:人类学三、简答题1. 简述考古学中“类型学”的作用。
答案:类型学是考古学中用来对遗物进行分类和比较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分析遗物的形态特征,将遗物分为不同的类型,并研究这些类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从而揭示古代社会的发展变化。
2. 描述考古发掘的基本流程。
答案:考古发掘的基本流程通常包括:前期准备(如选址、申请许可)、现场调查(如地面调查、地质勘探)、开挖(如挖掘、记录)、遗物收集与分析(如分类、编号、保存)、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如撰写发掘报告、发表研究成果)。
四、论述题1. 论述考古学在现代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考古学在现代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考古学通过发掘和研究古代遗址,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次,考古学揭示了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增强了公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此外,考古学还为文化遗产的修复和再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助于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模拟的考古学学硕考研真题及答案,实际考试的题目和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考生应以官方发布的考试大纲和真题为准,并结合专业书籍和资料进行复习。
同时,考生还应关注考古学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学术成果,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考试能力。
考古考试题及答案
![考古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cdbf6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e.png)
考古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考古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古代文献B. 古代艺术品C. 古代建筑D. 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材料2. 考古学中,地层学的主要作用是()。
A. 确定遗址的年代B. 确定遗址的性质C. 分析遗址的文化内涵D. 确定遗址的地理位置3. 以下哪项不是考古发掘中常用的工具()。
A. 手铲B. 刷子C. 金属探测器D. 显微镜4. 碳-14测年法适用于测定()。
A. 石器B. 陶器C. 有机材料D. 金属器5. 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
A. 夏代B. 商代C. 西周D. 东周6. 考古学中的“三期说”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
A. 安特生B. 李济C. 苏秉琦D. 张光直7. 以下哪个遗址不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A. 仰韶文化遗址B. 龙山文化遗址C. 良渚文化遗址D. 二里头文化遗址8. 考古学中,对于古代人类居住遗址的发掘,主要关注()。
A. 居住区的布局B. 墓葬的分布C. 工具的制作技术D. 食物的种类9. 以下哪种文物不属于国家禁止出境展览的一级文物()。
A. 秦始皇兵马俑B. 敦煌壁画C. 马王堆汉墓帛画D. 明清瓷器10. 考古发掘中,对于出土文物的保护和修复,以下哪项不是必要的()。
A. 现场记录B. 清洁处理C. 立即展出D. 科学分析答案:1. D2. A3. D4. C5. B6. A7. D8. A9. D10. 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考古学中的类型学研究包括哪些方面()。
A. 器物的形态分类B. 器物的年代分期C. 器物的制作工艺D. 器物的分布区域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考古发掘的准确性()。
A. 遗址的保存状况B. 考古人员的技术水平C. 考古发掘的设备条件D. 遗址所在地的气候条件3. 考古学中的“文化层”指的是()。
A. 同一时期不同文化的人群留下的堆积B. 不同时期不同文化的人群留下的堆积C. 同一时期同一文化的人群留下的堆积D. 不同时期同一文化的人群留下的堆积4. 以下哪些属于考古学研究的范畴()。
北京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学通论》考试试卷(A卷)及参考答案
![北京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学通论》考试试卷(A卷)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1cd97f02d276a201292e28.png)
北京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考古学通论》考试试卷(A卷)考试范围:《考古学通论》;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院/系: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一、名词解释(6选4,每题5分,共20分)1.青铜器2.克孜尔石窟3.陈列设备4.仙人洞遗址5.间接观众6.数字博物馆二、简答题(6选5,每题10分,共50分)1.列举三个名人大墓并简要说明。
2.考古学上的“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有何意义。
3.天然植物染料的分类。
4.简述南越王墓。
5.列举青铜器文物的保护方法。
6.博物馆教育。
三、论述题(3选2,每题15分,共30分)1.什么是遗址博物馆?说说其建设意义及你的建议。
2.仰韶文化。
3.试述仰韶文化彩陶的分期。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6选4,每题5分,共20分)1.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
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
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在中国则主要是从夏商周直至秦汉,时间跨度约为两千年左右,这也是青铜器从发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辉煌期。
由于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
2.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或赫色儿石窟,是古龟兹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群。
该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
早期以中心柱窟、大像窟和僧房窟为主;中期出现了较多方形窟;晚期规模变小,渐趋衰落。
壁画早、中期以佛本生、因缘故事和佛传为主要内容;晚期壁画出现大乘佛教的千佛一类题材,说明大乘佛教对龟兹佛教艺术的影响逐渐加深。
3.陈列设备是指陈列展览时使用的各种器具,如橱柜、台座、屏风、支架、板面、镜框、陈列小道具、防盗保险装置等。
历年考古试题
![历年考古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9d483ef941ea76e58fa0441.png)
历年考古试题2007北大--------------------------------------------------------------------------------解释:奥都威技术,魏敦瑞,西阴村,黄肠题凑,小河墓地,和林格尔壁画墓,湖州镜,世说新语,波斯陶,酋邦论述:1、考古发现稻作起源2、二里头文化宫殿及其特点3、东汉洛阳城特点4、唐代西安地区墓葬类型与等级制度北京大学2005考古学通论一、名词解释(每题五分)1、金石学2、裴文中3、碳十四测年技术4、朱封大墓5、夏商周断代工程6、易县燕下都7、低温釉陶8、汉代铁官9、磁县湾漳北朝壁画墓10、天龙山石窟二、论述题(每题25分)1、长江中游地区新“时期”时代考古学文化编年及阶段性特征2、概述东周列国都城类型多样化的现象及原因3、举例说明汉代诸侯王墓的主要类型及特点4、北宋皇陵的建制及特点北大2003年考题考古学通论名词金沙遗址李济湖州镜萨珊银币论述1莫维斯线述评2商周时期陶鬲的分期特点3龙山时代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4铁器的产生及其意义5大明宫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北大2004年考题广谱革命,葡萄镜,安伽墓,华清池,里耶秦简,沂南汉画像石墓,石器拼合,柴尔德,还有一个想不起来了还有长沙窑还有什么来得,好像是个以前考过的,肯定是以前考过的嗯嗯大题是北魏洛阳城,农业起源,铜石并用期主要文化,秦楚墓比较--------------------------------------------------------------------------------2006高校考古学考研试题北京大学:名词解释:三大气候信息库AMS测年蛋壳陶瑶山墓地吴城文化涂金工艺石阙模型明器虞弘墓号墓为陵论述:1什么是考古学文化史研究?中国考古学文化史研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中国考古学文化史研究的任务史什么?2概述中国农业的起源和其早期的发展情况3概述汉代工官的设置和其产品4概述六朝墓葬的墓壁装饰内容及其演变山东大学:考古学通论论述题(每题30分)1、论述大汶口文化的分期、类型及基本文化特征。
北大考古通论考研
![北大考古通论考研](https://img.taocdn.com/s3/m/5a4de94eb52acfc789ebc9dc.png)
北京大学2003年考古通论考研题及参考答案2008年09月04日星期四 12:29名词解释1细石器:细石器属于一种特殊的工艺传统,它以间接打制法为基础,因而出现不同形状的石核和狭长的石叶,并利用石叶加工成器。
这种工艺传统存在于不同时代的许多文化遗存中。
细石器的出现,大约开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2陶寺文化:以襄汾县陶寺遗址的文化遗存为代表的“陶寺文化”,分布于晋南地区的汾河下游及其支流浍河流域。
在该地区现已发现陶寺文化遗址90多处,其中有些遗址的规模很大,遗址面积达100- 300万平方米,其中襄汾县陶寺遗址的面积有300多万平方米。
陶寺遗址发现了陶寺文化早期和中期的城址,发掘墓葬1300余墓,发现了大量反映时代信息的遗物和遗迹,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提供了许多重要资料。
陶寺文化可分为早、中、晚三期,其早期年代为距今4300-3900年,晚期年代为距今3900-3600年。
陶寺文化早期年代早于夏代,晚期年代已进入夏代纪年范围。
3丁公陶文:龙山时代陶文,发现于山东邹平丁公遗址。
文字刻在一件泥质磨光灰陶大平底盆底部残片的器内面,计有5行11个字。
这些刻文笔画流畅,独立成字,刻写有一定章法,排列也很规则,已经脱离了符号和图画的阶段。
全文很可能是一个短句或辞章。
文字中除一部分为象形字外,有的可能是会意字,表现了一定的进步性。
对丁公龙山文化这件刻字陶文,经考古学界、古文字学界多位专家学者鉴定,得到了比较一致的确认,绝大多数学者对丁公陶文持肯定意见。
4成都金沙遗址: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西郊苏坡乡金沙村。
遗址所清理出的珍贵文物多达千余件,包括:金器30余件、玉器和铜器各400余件、石器170件、象牙器40余件,出土象牙总重量近一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陶器出土。
从文物时代看,绝大部分约为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少部分为春秋时期。
遗址与三星堆有着较为密切的渊源关系。
金沙遗址的性质,目前推测有可能属于祭祀遗迹。
5李济:字济之,湖北省钟祥县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历年考古通论考研题及参考答案1993年考题一、名词解释1、直立人:人类发展第二阶段的代表,是一类形态特征比能人进步但比智人原始的古人类。
曾称作猿人,含有从猿到人中间环节的意思。
距今约300万年到20—30万年,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考古分期属旧石器时代早期。
直立人还可细分为早期直立人和晚期直立人。
直立人保留了较多的猿类体质特征,如头盖骨低平,眉骨脊粗壮,颌部突出,下颏部后缩,牙齿较现代人略大等。
其上下肢同现代人相近,能直立行走等特点反映了他们的进步性。
直立人主要以洞穴位居住地,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学会了用火,能制造工具,这是人和猿的根本区别。
直立人化石最早是1890年发现于印度尼西亚的爪洼,1894年正式命名为直立猿人,现称人属直立种。
以后发现地点不断增多,直立人化石在亚洲、非洲、欧洲都有发现,尤以我国发现最多,主要包括蓝田人、北京人、巫山人、元谋人等,中国最早直立人脑量为800-1000ml。
2、类型学:也称为形态学或标型学,是研究考古遗存(包括遗迹和遗物)的外部形态顺序的方法论。
它以事物的发展变化必然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基本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文化遗存(遗迹和遗物)形态的分类排比,探索其变化规律,以推断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分期、文化属性,以及与其他文化的关系等的一种理论和方法,亦是进行室内整理,比较研究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近代科学中,生物学最早使用这种方法。
1903年瑞典考古学家蒙特留斯在《东方和欧洲的古代文化诸时期》一书中专门总结并论述了类型学原理。
二十世纪30年代类型学理论传入中国。
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3、铜石并用时代:1877年意大利学者G.基耶里克提出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增加铜石并用时代作为过渡期,从此确立了这一概念。
铜石并用时代以红铜的使用为开始的标志。
世界各地进入铜石并用时代的时间是不同的。
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的上限可以到仰韶文化时期,龙山时代则是晚期铜石并用时代,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的金属工具不仅仅是红铜,还有黄铜、青铜,只是后二者较少。
4、考古学文化:是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存。
5、北辛文化:北辛文化得名于山东省滕州市北辛遗址的发掘。
主要分布于泰山南北两侧及汶河、泗河流域,年代在公元前5500-4200年之间。
典型的遗址除北辛遗址外,还有泰安大汶口遗址的下文化层、兖州王因遗址的下文化层等。
北辛文化遗存的主要特点如下:房子多为带门道的椭圆形和圆形半地穴式,室内灶面与居住面持平。
墓葬以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为主,流行单人仰身直肢葬,晚期有少量二次葬和两个人以上的合葬墓,流行生前拔除侧门齿的风俗。
随葬品普遍较为贫乏,无明显差异。
打制石器占较大比例,磨制石器及骨角器总体来说不发达。
陶器有泥质和夹沙两类,主要为泥条盘筑和泥片贴塑,器表以素面为主,有一些篦线纹和刻划纹,晚期出现了红衣陶和单彩陶。
陶器造型多三足器和平底器,包括鼎、釜、盆、三足钵等。
6、空首布:铜制铲形币,柄上有銎,故称空首布,是布币中最早的形式。
主要流行于中原三晋地区,流行的时间为春秋至战国晚期。
平首布或从空首布演变而来。
7、妇好墓:1976年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北,墓主妇好为商王武丁的配偶之一。
墓圹为长方形竖穴,南北向,墓内有二层台和腰坑,有棺椁、殉人、殉狗。
墓内出土大量铜器、玉石器、骨器、陶器等,所出带铭铜器为武丁时期断代的标准器物。
妇好墓的发现对于研究商代晚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8、大明宫:唐代宫殿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城北的龙首原上。
史载大明宫为唐高宗以后的主要朝会之所。
始建于唐代早期,唐后期毁于兵乱。
大明宫的平面形状,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梯形,面积3.2平方公里,版筑夯土城墙。
在东西北三面都有与宫墙平行的夹城。
宫内殿亭建筑遗址多在宫城北部,已经发掘的有大明宫正衙含元殿及麟德殿、三清殿等。
9、黄肠题凑: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成的框形结构。
见于《汉书》记载。
黄肠系由木质得名,题凑则指“木头皆内向”的堆垒结构。
目前黄肠题凑墓葬的发现仅限于西汉一代,以北京大葆台汉墓、河北石家庄汉墓、湖南长沙汉墓及江苏高邮汉墓等诸侯王墓为典型代表。
迄今尚未发现东汉时期黄肠题凑墓的实例,题凑之制在东汉时期已渐为砖室墓所代替。
10、越窑:在浙江慈溪,古代属越州,故名越窑。
越窑开创于东汉,唐、五代时得到蓬勃发展。
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参看大百科考古卷)二、问答题1、中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主要人类化石(1)旧石器时代早期:①北京人,在北京周口店,距今71-23万年。
1929年裴文中先生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1931年至1966年陆续发现有牙齿、肢骨、头骨。
②元谋人,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距今310-150万年,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
发现两枚人类牙齿化石,为一青年男性的上门齿,指状突比北京人发育。
③陈家窝蓝田人:在陕西蓝田县,距今65-50万年。
发现下颌骨和牙齿,保存较好。
牙齿属一老年人。
④公王岭蓝田人:在陕西蓝田县,古地磁测年为距今75-78万年或100万年或73-80万年。
发现头骨化石,形态较北京人原始,框上圆枕比北京人粗大,骨壁厚,脑量约780ml。
⑤和县人:在安徽和县汪家山,距今15-20万年。
发现头盖骨、下颌骨及牙齿,至少代表三个个体。
⑥郧县人:在湖北省郧县,距今80-83万年。
发现两块头骨化石,挤压变形严重,目前普遍认为属直立人。
⑦南京人:在南京市江宁县汤山镇,距今30-35万年。
发现有头盖骨及牙齿等,南京人头盖骨顶部有一小块骨,称为“前心点小骨”,为南京人特有。
⑧巫山人:四川省巫山县大庙区龙骨坡,古地磁测年为距今200万年。
发现一左侧下颌骨。
⑨金牛山人:在辽宁省营口县,距今26万年左右。
人化石丰富,包括头骨、脊椎骨、肋骨、尺骨等,形态既有智人的一些进步特征,又有类似于直立人之处。
(2)旧石器时代中期:丁村人:在山西省襄汾,距今10-12万年。
发现人类牙齿、顶骨化石,属早期智人。
新洞人:与北京人周口店第4地点相联,距今13.5-17.5万年,发现左上前臼齿一枚,形态较北京人进步,定为早期智人。
大荔人:在陕西省大荔县,距今18-23万年。
发现完整的头骨化石,代表青年男性,形态较北京人进步,为目前所见最早的早期智人。
许家窑人:在山西省阳高县,距今10-12万年。
发现人类顶骨、上颌骨、牙齿化石。
巢县人:在安徽省巢县,距今16-20万年。
发现人类枕骨、上颌骨、牙齿化石。
长阳人:在湖北省长阳县,距今19.5万年左右。
发现的人类化石有左侧上颌骨、右下前臼齿等,比直立人进步。
马坝人:在广东省马坝,距今12。
9万年左右。
发现的人类化石有额骨、顶骨、鼻骨等,比直立人进步,较晚期智人原始。
桐梓人:在贵州省桐梓,距今11。
5或11。
3或18。
1万年,发现人类牙齿,有人认为属直立人,有人以为属早期智人。
(3)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在北京,距今1.8万年或2-3万年。
据研究,所发现人类化石代表11个个体,山顶洞人较现代人原始,是中国晚期智人的代表。
河套人:1922年由法国人桑志华发现,至二十世纪80年代陆续出土人类牙齿、骰骨及头骨残片等。
资阳人:在四川资阳,距今39300+2500年,发现人类头骨化石,是晚期智人的典型代表。
旧石器时代晚期发现的人类化石另有广西麒麟山人、吐波人、柳江人、山西峙峪人、吉林安图人、云南丽江人、左镇人、西畴人、山东新泰人、浙江建德人、辽宁前阳人、贵州穿洞人、陕西黄龙人等。
2、中国早期新石器文化的发现与研究约在公元前12000-6000年前,中国的新石器文化正处于发展的准备阶段,各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现和研究状况如下:沙苑文化:在陕西省大荔县,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发现大量细石器和石片石器,磨制石器仅两件三角形箭头,年代范围界定在“中石器时代以至于新石器时代初期”鹅毛口遗址:在山西省怀仁县,发现大量石器,然而磨制石器仅一件。
发掘者推定其年代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南庄头遗址:在河北省徐水县,时代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
主要文化遗存包括灰坑、陶片、磨制石器和骨角器等。
石磨盘和磨棒为其典型石器,表面留有使用痕迹,陶片多夹沙或云母碎末,烧成温度不高,灰陶为主,常见附饰绳纹,可辨器类有直腹罐和钵。
南方地区的洞穴遗址:玉蟾岩遗址:在湖南省道县,年代为公元前11000或13000年,发现的遗迹现象主要是一些烧过的灰堆,最重要的发现是少数陶器和稻谷遗存。
石器全系打制,以小型石器为主。
陶器制作粗糙,烧成温度低,胎壁厚薄不均,可辨器类有釜。
所出稻谷遗存,经鉴定分析,认为兼有野生稻、籼稻和粳稻的综合特征,是一种由普通野生稻向初期栽培稻演化的最原始的古栽培稻。
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二者都在江西省万年县,年代约在公元前12000-9000年。
发现有石、骨、角、蚌器,其中以早期陶器和稻属植硅石遗存的发现最为重要。
早期陶片的陶土中都加有诸如石英碎末等羼和料,制法有泥片巾塑和泥条叠筑两种,烧成温度不高,无完整器,纹饰有条纹、绳纹和编织纹,也有素面陶。
栽培稻遗存从早到晚的不断增多,表明稻作农业已经有了发展。
甑皮岩遗址:在广西桂林市,年代在公元前8000-7000年之间。
出土有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器、蚌器及陶器。
陶器全系手制,较粗糙,烧成温度低,器型有罐、釜、钵等。
岭南的贝丘遗址出土的文化遗存有些也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如广西南宁市的豹子头遗址,石器以磨制为主,亦发现有夹砂陶,器型多为圜底。
早期新石器文化的遗址面积都比较小,文化堆积延续的时间都较长,说明当时的居民已经实行定居;磨制石器在各遗址中所占的比例也不相同,经济结构多以渔猎和采集经济为主,早期的栽培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为辅,以上即中国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一般特征。
3、汉唐都城遗址平面布局的变化及其意义西汉长安城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西北约3公里。
西汉长安城兴建始于汉初,汉武帝时建桂宫、明光宫、北宫、建章宫,并扩充上林苑、开昆明池,汉长安城初具规模。
城平面不甚规整,大体接近方形;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筑,城北西两面环河,四面城墙各有城门三个;宫殿为城内建筑主体,长乐宫、未央宫位于城的南部,明光宫在城的东北部,中部偏西为北宫和桂宫,居民区和东市西市位于城的北部,礼制建筑如明堂辟雍以及皇家苑林上林苑、昆明池均在城南郊。
考古调查发掘证明,西汉长安城的建筑布局基本上与《周礼。
考工记》的规制相符。
处于西汉与隋唐都城之间的过渡形态,可以东汉洛阳城和北魏洛阳城为例。
东汉洛阳城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城墙用土夯筑,仅存东西北三面城墙,各墙均发现城门遗迹,城内街道与城门相通,或为文献所载“洛阳二十四街”。
城中主体为南宫北宫,二宫一南一北,相距不远,中间有复道相连;太仓和武库位于城的东北部,文献记载工商业区有南市、马市,位于城南郊和东郊,又有金市在城内南宫的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