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_道德与法治
小学思政课。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小学思政课。
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思政课《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P34-37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刚刚上学,对学校、老师、同学和研究都很陌生,但他们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研究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感知家人之间的血脉联系,关注、关心自己的家人。
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与家人之间的血脉联系,能正确地称呼家人。
2.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教学重难点:感知家人之间的血脉联系,关注、关心自己的家人。
教学过程:一、歌曲《让爱住我家》___给学生带来一首歌曲《让爱住我家》,让学生听完后分享自己的感受。
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表达了自己对家庭的热爱和珍视。
二、深入探究,理清家庭关系___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并通过播放《家族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亲人之间的称呼。
接着,___引导学生完成家庭树的梳理,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家庭中的亲人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三、讲述家人故事,学会关心家人在讲述家人故事的环节中,___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家庭中的故事,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家庭中每个人的特点和贡献,并学会关心家人。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家庭的重要性和温暖。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家庭中的亲人关系和家庭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在今后的研究和生活中,学生们将会更加珍视自己的家庭和家人,并学会关心、爱护自己的家人。
___: Every day in our lives。
we feel the love of our family。
It could be a hug from our mother。
a look from our father。
or a us dinner。
一下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9.我和我的家教学目标:1.责任意识: 通过体会出生时家人的心情来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懂得感恩。
增强家庭观念,产生家庭认同感。
2.道德修养:掌握家庭礼貌称呼。
能够找到自己与家人在外貌、性格等方面的相似之处,了解自己的家人。
3.健全人格:认识孩子出生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喜悦,理解自己是家人的期盼。
4.政治认同:找到自己与家人之间的相似之处,认识到家人对我们的影响,向自己钦佩的家人学习,产生强烈的家庭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通过体会出生时家人的心情来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
2.找到自己与家人之间的相似之处,认识到家人对我们的影响。
教学难点:1.通过体会出生时家人的心情来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
2.向自己钦佩的家人学习,产生强烈的家庭认同感和自豪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体会出生时家人的心情来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懂得感恩。
2.掌握家庭礼貌称呼。
3.认识孩子出生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喜悦,理解自己是家人的期盼,学会称呼自己的家人。
教学过程:活动一:话题开端猜一猜:3月12号,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你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日子吗?(老师的生日)1.你的生日是在哪一天呢?2.播放视频《我出生的那一天》3.小思考:大雄是捡来的吗?大雄的爸爸妈妈对大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你出生时爸爸妈妈也像他们一样吗?4.问问你的家人:(1)你出生的过程是怎样的?(2)家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5.欢迎我的宝贝:(1)我出生后,爸爸很高兴,把我抱在怀里,一个劲儿地说我长得像他。
然后爸爸开始兴奋地给亲戚朋友打电话,告诉他们我出生的消息。
(2)奶奶乐呵呵地说:“瞧这孩子的机灵劲儿,长大一定跟妈妈一样聪明!”(3)因为我的出生,全家都乐呵呵的,很多亲戚朋友都来祝贺呢!6.小结:每一个宝宝都是在家人的期盼中出生的,每一位家人都因为你的出生而充满喜悦。
活动二:学习探究1.过渡语:就这样,我正式来到我的家,成为了我家的一份子,看,这些都是我的家人。
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评课稿

我和我的家评课稿
我们都知道:家是人人都有的,又是每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孩子们的每一句对话,都意在让学生充分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学生对家的亲近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爱家的情感。
“爱家”,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更多感受到的是“得到”,而不是“付出”,作为这堂课的重点,“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激发爱家的情感”,我的理解就是加强学生的感知能力。
家,不仅是满足学生的物质享受,关键是人与人的活动,这种相互的关心、照顾、牵挂、给予等,才是爱的根源。
在课堂上,教师重视追求多样化的活动形式。
教师让孩子们写调查报告,记录自己的家。
从家的变迁、家里人的历史故事到家里的物件、家人生日、电话号码等,都记下来,能想到什么记什么,然后画一画自己的家,说一说自己的家庭故事,谈一谈家的未来,试着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等。
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交织于课程的各个环节,学生的动手、动嘴、动脑等能力得到极大锻炼,爱不知不觉就扎根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情和爱。
让学生明白爱家不仅仅是得到,更多的是付出。
部编五四学制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和我的家》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五四学制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和我的家》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交流家庭人员的角色、家庭作业、家庭情感等内容,懂得尊重父母、团结互助、爱护家园和珍惜家庭温馨。
2.通过游戏和讨论,增进家庭间的理解和互动,培养孩子们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情感。
3.学习道德,尊重家长和老师,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家庭作业、家庭成员的角色、家庭情感等内容,并在游戏中培养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尊重父母和家庭成员,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习惯。
教学方法1.活动式教学,以游戏为主。
2.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第一步:观看视频和讨论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家庭成员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学生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
然后,老师与学生讨论家庭作业和如何安排家庭事务。
第二步:游戏式学习教师利用一些游戏,如“家庭角色扮演”、“家庭谁最快乐”等,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情感。
第三步:体验式学习教师带领学生设计家庭场景或完成家庭任务,通过体验家庭生活及家庭作业,提高学生对家庭责任和情感的认识。
第四步:总结和小结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行为习惯。
教学评估1.以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为主。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及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对道德、家庭责任和情感的认识。
教学反思教学效果本节课采用了活动式教学和游戏式学习的方式进行,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交流,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行为习惯。
教学优缺点优点:1.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学生参与度高。
2.通过游戏、讨论和体验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了学生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情感。
3.学生可以在交流中快乐地学习,并在实践中形成习惯。
缺点:1.活动设计需要更尊重学生的个性。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我和我的家》部编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家庭和谐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家庭成员间如何有效沟通,解决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家庭的意义、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以及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家庭观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与家人更好地沟通与相处。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我和我的家》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家庭观念在学生心中的重要性。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反馈,我发现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重家人的情感,树立积极的家庭观念,懂得感恩与回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分享等环节,提高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家庭的基本结构,认识家庭成员,学会关心家庭事务,增强家庭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实践活动的设置:本次课程中,我设置了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庭和谐的氛围。但从实际效果来看,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活动设计不够吸引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引入更多有趣、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4.教学方法的选择: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采用了举例和比较的方法,但仍有部分学生表示难以理解。这说明我的教学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运用更多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知识。
统编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 我和我的家 教案

9我和我的家一、教学目标1.从了解自己生命的来历开始,进而了解自己与家人间的血缘关系(伦常关系);2.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三、教学准备1.学生:了解家庭故事,准备相关家族或家庭照片,在父母的帮助下制作家庭成员名片卡。
2.教师:(1)在班级QQ群请家长帮助搜集学生家族的生活照片,准备相应教学课件;(2)制作绘本故事PPT《妈妈成为妈妈的那一天》和《我妈妈》。
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聆听歌曲,营造氛围1.播放歌曲视频《家族歌》,引发讨论话题《我和我的家》进入新课。
【设计意图】为课堂中家庭成员的话题的展开铺垫感情基础。
活动一:我来到我家1.播放绘本故事微课程视频《妈妈成为妈妈的那一天》2.教师小结:整个一个大家族因为你的到来高兴不已呢!你也来说说你知道的出生时的那些有趣的事吧。
【设计意图】通过绘本故事的播放后,学生交流出生时的故事等活动,学生更能感受自己的出生给家庭带来的喜悦,并由此沉浸在家庭生活带来的温馨之中。
活动二:聊聊“我的家人”1.教师过渡:这么多人为你的到来感到开心,就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我的家人”。
2.播放学生课前发在班级QQ群中的家族成员视频介绍。
(选取有代表性的视频作为示范)3.学生拿出准备的家族照片向同桌介绍家人。
(强调表达清楚,倾听的重要性。
)4.请学生说说认识了同桌家的谁?再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人。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班级QQ群的平台,实现了教学课内外的互通,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为后续理清家庭成员关系打下基础.活动三:家庭成员我来认1.除了爸爸妈妈,我们的家庭中还有许多人呢,你都知道他们的称呼吗?(课件出示词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伯、姑姑、舅舅、姨妈)2.要想搞清楚他们的关系还真不是容易的事,我们来听一听《家族歌》。
插入课间操:播放视频音乐《家族歌》,学生起立跟随音乐律动,与课间操整合。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9.我和我的家-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9.我和我的家-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家庭的组成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掌握在家庭中尊重、关爱、帮助家庭成员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通过学习培养正确的教育观念,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
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孩子对家庭成员的关爱、关心、包容和舍己为人的情感态度;•培养孩子对尊重、帮助、支持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发展孩子的家庭观念,懂得维护家庭和谐、幸福、美好。
3. 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学习运用信息工具和方法,开发创新潜能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家庭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在家庭中尊重、关心、关爱家庭成员的道德观念;•观察和描述自己的家庭情况,并就家庭中的某一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究和思考。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孩子感知家庭的价值、品味家庭温暖和幸福,启迪孩子对家庭成员的关怀和关爱;•如何引导孩子自我探究,提高孩子的情感认识、思维表达能力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内容1. 教学过程步骤一:情境导入教师请学生思考:如果没有家庭,我们会像什么样子呢?同时,请学生围绕自己的家庭,谈谈:•那些人组成了自己的家?•家里的成员都有哪些好习惯和不足之处?•家庭之间的相处方式?步骤二:探究家庭的作用和关系1.认识家庭的组成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分析这个家庭都有哪些成员。
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了解家庭的人员组成,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并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家人相互支持,和睦相处,彼此关心、理解,体现了家庭的温馨和谐”。
2.家庭模拟情景教师将学生随机分成家庭成员组,让学生在小组中沟通、交流,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家庭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步骤三:学习尊重、关心、关爱家庭成员1.学习尊重家庭成员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展示出不同场景下的尊重和不尊重的行为,让学生分析,认识到“尊重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我们与家庭成员之间也应该互相尊重。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家庭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学生能够识别家庭中的不同角色和职责。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家庭的感受和责任。
-学生能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关于家庭的经历和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和爱护家庭的情感。
-培养学生感恩家庭成员的付出,树立家庭责任感。
2. 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家庭的定义和重要性。
-家庭中的不同角色和职责(父母、孩子等)。
-家庭中的相互关爱和支持。
重点:-家庭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家庭中的相互关爱和支持。
难点:-学生对家庭角色的理解和表达。
-培养学生感恩和责任感。
3.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传达家庭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家庭中的角色和经历。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家庭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家庭中的相互关爱和支持。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资源-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教材。
-教具:投影仪、电脑。
-多媒体资源:家庭相关的图片、视频。
5. 教学过程6. 课堂管理-小组讨论:分配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学生,促进多样化的讨论。
-维持纪律: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适时提醒学生遵守。
-激励学生:对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7. 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通过简单的问答或填空题,检验学生对家庭概念和角色的理解。
-课后作业:布置一篇关于“我在家庭中的角色”的小作文,让学生在家中完成。
-期末考试:在期末考试中设置与家庭相关的题目,评估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
-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并根据反馈调整教学方案。
8. 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课后总结本次教学的成功经验,如多媒体资源的有效利用、小组讨论的热烈氛围等。
-发现教学问题:反思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部分学生对家庭角色的理解不够深入、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等。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案教案标题: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家庭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价值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3. 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并能表达对家庭成员的爱与关怀。
4.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尊重家庭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并能表达对家庭成员的爱与关怀。
2.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尊重家庭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图片卡片展示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2. 家庭成员的照片或图片卡片。
3. 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4. 学生绘画用纸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家庭的重要性,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2. 展示家庭成员的照片或图片卡片,让学生说出每个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讲解与讨论:1. 向学生介绍家庭规则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家庭需要规则。
2.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规则可以帮助家庭成员相互尊重、互相帮助,维持家庭的和谐与秩序。
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一些常见的家庭规则,例如:尊重长辈、爱护家庭环境、按时完成作业等。
活动设计:1. 分发学生绘画用纸和彩色笔,让学生绘画自己与家庭成员的合影,并在画面上标注每个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2. 学生完成绘画后,鼓励他们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对家庭成员的爱与关怀。
巩固与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一些家庭活动,例如:一起做家务、一起看电视、一起吃饭等,让学生认识到家庭活动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2. 鼓励学生在家中参与一些家庭活动,并在下节课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评价与总结:1. 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2.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规则的重要性。
3. 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与家人一起完成一项家庭活动,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制定一份家庭规则,并在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家庭规则。
小学道德与法治_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9《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己在家里法律上的身份,懂得与家人之间有血脉的联系。
(2)解家庭成员的各种称谓搞清楚各种家庭关系,能正确的称呼家人。
2情感与态度(1)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
(2)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并激发爱自己父母长辈的情感。
3行为与习惯。
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养成为家付出,做力所能及的事的习惯。
4过程与方法通过采访、观看视频、讨论交流,讲述亲情故事,体会我的出生对家庭的重要,了解家庭成员的各种称谓,搞清楚各种家庭关系,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父母长辈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
(1)感知家的涵义。
(2)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称呼关系。
难点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1 查找音频资料(如《婴儿的啼哭声》、《我出生了》、《介绍家人》、《让爱住进我的家》,学生的成长相册等)。
2 制作幻灯片、学生准备 1 课前采访自己出生时的温馨故事;2 和家人查看自家的户口本,了解自己的身份。
3 搜集自己的照片、全家福照片。
教学过程一、情感体验,谈话揭题1、播放婴儿的啼哭师:同学们,你听,这是什么声音。
2 播放一个学生的成长视频,(1)师:一声婴儿的啼哭,一个新的生命,走进我们的家庭。
家人欣喜地等待它的到来。
在家人的精心呵护下,孩子在慢慢的长大。
长出了第一颗牙齿,叫了第一声妈妈。
迈开腿走的第一步。
第一次上幼儿园 ,第一次和家长外出旅游。
第一次成了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
孩子的每一点变化都在家人的关爱下,他们幸福地成长着。
(2)师:同学们看了这个小视频,你的感受是什么呀?(3)学生说感受。
3 揭示课题: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家,今天呀,就让我们以家为话题,来说一说《我和我的家》。
4 贴课题《我和我的家》【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温馨的气氛,有利于下面的课堂教学。
)】二、我来到我家。
1、播放动画《我出生了》(1)谈话:同学们,在家人的期待中,我们来到可爱的家。
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美篇文字内容摘抄

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美篇文字内容摘抄
道德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判断某种行为的好坏与对错,并对其负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它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观念和行为准则,涉及到社会道德、家庭道德、个人道德等多个层面。
法治是指国家或社会以法律规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和利益,维护社会秩序与公平正义的一种方式。
法治强调法律的平等适用、公正执行和有效实施,重视人权保护和法律约束。
道德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道德提供了行为的内在准则和道德意识,法治则是社会对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的外在手段。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应该遵守法律,同时也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构建和谐、公正、文明的社会环境。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说课稿

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和我的家》(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我和我的家》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
本课分两课时教学,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我来到我家”和“我的家人”两个栏目,旨在对学生进行家庭关系的启蒙,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知。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和“家人的故事”两个栏目,我将课堂教学主题定位为:在认识家人的基础上了解家人,引导学生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仔细剖析这两个栏目,我们可以发现,前者旨在从外貌、性格、爱好和做事习惯等方面,引导学生明白自己与家人血脉相依的亲情关系;后者旨在从了解家人的故事以及家人的工作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加深对家人的了解,学习关心家人。
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孩子基本上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被父母长辈们捧在手心里,整天享受家人无尽的关爱,却很少甚至不懂得去关爱家人。
通过第1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家人,树立了家的意识,形成了积极的家庭关系体验。
因此,第2课时应该着重引领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了解家人,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产生家庭认同感,学会爱自己的家人。
根据新课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与特点,结合学情,我设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利用照片,通过猜、找、指、说、演、画等方式,找到自己与家人在外貌、性格、爱好、待人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初步了解自己的家人,感受家人间血脉相依的亲情关系。
2.借助课前调查单了解家人的性格、爱好、特长等,进一步加深对家人的了解,增进与家人间的联系。
3.通过分享家人的故事,感受家人间的快乐和温馨,感知“我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增强家庭观念,产生家庭认同感。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从外貌、性格、爱好等多个角度进一步了解家人,产生家庭认同感。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第5课《我和我的家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第5课《我和我的家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第5课》是一篇以家庭关系为主题的文章。
本课教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家庭关系,旨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亲情观念。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家庭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庭责任的认知尚不明确,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互相支持缺乏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他们从生活中感受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认识家庭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家庭成员,承担家庭责任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增强家庭观念,促进亲子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认识家庭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爱家庭成员,承担家庭责任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庭关系,培养家庭责任感。
2.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增强家庭观念。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家庭故事,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展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准备家庭故事视频,用于引导学生分享和讨论。
3.准备作业素材,便于布置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家庭,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展示家庭故事视频,让学生感受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支持。
观看完毕后,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互相启发。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家庭责任、亲情观念等方面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体会。
讨论结束后,选取部分小组进行汇报。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案
故事一:
在某一天的晚上,我正在家里围坐在一起吃晚饭。
突然,我看到桌子上有一部手机,我心里很想玩一下手机,但是我知道这样是不对的。
于是,我立刻问了我的爸爸妈妈能不能玩手机。
爸爸妈妈告诉我,晚饭时间是家庭团聚的时间,我们要互相交流沟通,不能分心玩手机。
这样我就明白了,家庭团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不能因为一部手机而分散注意力。
故事二:
有一天,妈妈突然要出门办事,没办法照顾我,于是她叫了一个小时工阿姨来照看我。
可是,当阿姨在家时,我却发现她不停地玩手机,完全不理会我。
我觉得很委屈,于是我跑到妈妈跟前告诉妈妈这个情况。
妈妈听完后感到非常愤怒,她立刻给阿姨打电话,告诉她不能在工作时间玩手机,而是应该专心照顾我。
之后,阿姨停止了玩手机,开始认真对待照顾我的工作。
故事三:
有一天,我在家里玩耍时,看到了电视上播放着一些不适合我看的内容。
虽然我很好奇,但是我明白这些内容对我来说不好,于是我主动选择关掉电视,去找爸爸妈妈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爸爸妈妈看到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非常高兴。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我和我的家庭成员要遵守道德规范,不追
求个人利益而忽视家庭团聚,要专心工作而不是分心玩手机,要拒绝不适合自己的内容以及正确选择。
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课后反思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课后反思今天是一年级第三单元的课,上午下了两节数学课后又紧接着上道德与法治课。
第二单元《我和我的家》,主要讲了作者对家庭、父母、祖国的情感。
而第三单元则围绕“关心他人”这个话题展开故事的讲述,内容有保护环境、爱心奉献等。
在整堂课中,首先由李明月给大家朗读文章导入新课,然后分为四个部分来进行教学:第一部分是导语,让孩子们自己读并思考:你喜欢谁?为什么?第二部分为故事篇,通过一些小朋友的具体例子向同学们介绍父母的辛苦,让孩子知道父母养育之恩;第三部分为生活篇,让孩子们找出最能反映父母之恩的句子,还以问答形式回顾了历史上各位名人对于父母养育之恩的做法,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印象深刻的亲身经历或感受;第四部分为情感篇,我结合全文的感悟提炼出精华的几点,引导孩子如何处理好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虽说有了这次教学经验,但也难免有些不足之处。
我认为,既然是一堂公开课就应该充满激情,这样才会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当然,我对于文章的理解力度可能不够强,所举的例子只适用于表面,没有更加深层次地挖掘。
刚开始我很兴奋地去看这本书,因为它真的挺吸引人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我觉得有点枯燥无味,毕竟每次上课前都需要花很长时间准备。
而且讲台上老师很严肃,再看看班里学生听的津津有味,我的心里就像被针扎似的,真想冲出去狠狠批评那些正在玩耍嬉戏的学生。
慢慢的我失去了信心,上课的质量也直线下降,越上越
闷。
终于放弃了!眼看快上完了,可以去拿礼品的,真不甘心啊!最后好在谢主任及时阻止了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通过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培养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
2、情感与态度
通过了解家庭成员的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的工作、爱好和习惯,萌发对家人的敬爱之情。
3、过程与方法
通过访问,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产生对家人的敬爱之情;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称呼、关系,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
2、难点: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师准备:幻灯片、音频资料(如歌曲《我爱我的家》《相亲相爱一家人》)。
学生准备:与家人在一起的合影照片、反映家庭生活的图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来到我家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温馨而又幸福的家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家庭,和大家一起分享家里的故事吧。
(板书课题:我和我的家)
师:从你出生就给全家带来很多快乐,也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向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了解了自己出生时的故事。
下面我们就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互相说说自己的故事。
说一说:先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出生时的故事,然后选派代表全班说。
师:孩子们,你们的到来,给家增添了无限的快乐和温馨,你们与家人血脉相依,家人对你们无私的关爱着,你们感受到了吗?
晒一晒:欣赏学生上传的xx照片。
活动二:我的家庭树
师:刚才大家在交流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关于家人的称呼,你们都了解这些称呼吗?这些称呼都与你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师:同学们你们家中还有哪些人呀?我们每个家庭都有很多成员组成,你知道家庭成员的辈分关系吗?请看这幅家庭成员关系树,你们会填吗?
出示树状图,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树状图,小组成员合作把家庭成员填到到相应的位置。
说一说:请学生说说树状图中的空白处,可以选择哪个称呼填进去。
学生说,老师填。
孩子们,一家人就像枝繁叶茂的树一样,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要互相帮助,互相关爱。
听一听,唱一唱:师出示儿歌“家族称呼歌”。
学生跟唱。
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情绪。
活动三: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
出示刘文琪同学的全家福照片,让大家观察。
师:看看刘文琪同学长得像谁啊?有谁的“影子”?生:我的眼睛像我妈妈。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全家福,看看我们的身上有哪些地方能看到家人的“影子”。
你长得更像谁呢?你的脾气像谁?你的喜好和谁的一样?生交流,完后指代表说。
师:你身上为什么会有家人的影子呢?
师相机科普相关知识:主要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后天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潜移默化地对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产生重大的影响。
活动四:家人的故事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都在家里了解了很多有关家人的故事,现在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把自己家人的事讲给大家听听好吗?
学生分组交流关于自己家人的故事。
选代表分享自己的故事。
师:从故事中老师听到了你对家人和家人对你都有满满的爱,那么你有没有想对家人说的话呢?下面就请大家在准备好的亲情卡上写下你对家人的爱吧!
学生自己制作亲情卡片。
学生写完后指生读一读。
师小结:我们都有一个温馨而又幸福的家,在这个家里,住着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我.....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这个家充满了欢乐、充满了爱,我们要爱我们的家!
布置课外实践作业:
回到家把你制作的亲情卡送给你的家人吧,大胆地对家人说出你的爱!宣布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