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生平简介及经典作品解读
鲁迅的生平、创作及对其评价
鲁迅的生平、创作及对其评价鲁迅的生平、创作及对其评价1.生平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
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七岁入私塾“三味书屋”,读诗书经传,但他更喜欢野史、杂记,同时又喜欢美术和民间文艺。
十三岁时,祖父因科场案被捕入狱,父亲又患了重病,家庭由小康而坠入困顿。
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家里“几乎什么也没有了”。
家庭经济地位的变化,使鲁迅饱尝了世态炎凉的况味,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封建道德的虚伪。
鲁迅幼年及祖父下狱后常住外婆家,使他有机会接触农民的孩子,了解农民的痛苦生活和勤劳朴素的品质。
所有这些,对鲁迅后来的思想和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1898年5月鲁迅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转入江南矿务铁路学堂。
在南京四年,鲁迅从维新派变法中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近代自然科学知识。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使他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相信“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1年12月鲁迅从矿路学堂毕业,怀着“救国救民”的信念决定去日本留学。
次年1月入东京弘文书院学习。
为了表示与满清统治斗争到底、献身祖国解放事业的决心,鲁迅毅然剪掉象征种族压迫的辫子,并存照题诗,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庄严誓言。
1904年鲁迅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以为“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想借此走“科学救国”的道路。
但严酷的现实使他醒悟到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尤为重要。
于是弃医从文,立志以文艺来唤起民众。
1906年6月,鲁迅回到东京,积极参加反清爱国的革命活动,翻译与介绍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外国小说。
1907年,他写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文章,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以进化论为主要武器,对形形色色的反动思潮进行猛烈的批判,提出改革中国社会的政治主张。
1909年夏,离日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教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鲁迅非常兴奋,热情地欢迎、支持这一革命。
鲁迅简介及作品详细分类
鲁迅简介及作品详细分类第一篇:鲁迅简介及作品详细分类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体,可谓知言小说集: 《呐喊》(共14篇)包括《一件小事》《狂人日记》《鸭的喜剧》《端午节》《故乡》《孔乙己》《药》《阿Q正传》《兔和猫》《戏》《**》《头发的故事》《明天》《白光》《彷徨》(共11篇)包括《在酒楼上》《肥皂》《示众》《高老夫子》《长明灯》《伤逝》《幸福的家庭》《离婚》《兄弟》《祝福》《孤独者》《故事新编》(历史小说集,共8篇)包括《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功》《起死》散文诗及散文集: 《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
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杂文集: 《而已集》《二心集》《坟》《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补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附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热风》《三闲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其他作品: 古籍序跋集文序跋集汉文学史纲要》本书系鲁迅一九二六年在厦门大学担任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讲义,题为《中国文学史略》;次年在广州中山大学讲授同一课程时又曾使用,改题《古代汉文学史纲要》。
鲁迅介绍资料大全1000字左右
鲁迅介绍资料大全1000字左右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小说、散文、随笔、翻译及长篇小说都有深远的影响。
一、生平经历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传统家庭里,从小便展现出对文学的浓厚兴趣。
他早年曾在南京求学,后赴日本留学,并在那里接触到了西方文化和文学。
在日本期间,鲁迅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二、文学成就小说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
他的小说主题广泛,涉及社会、人性、文化等多个方面。
其中,《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篇之作,通过一个疯子的视角,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
散文鲁迅的散文作品数量较多,形式多样。
他的散文主题同样广泛,既有对社会的批判,也有对人生的思考。
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明快,思想深邃,深受读者喜爱。
随笔鲁迅的随笔作品以思想敏锐、见解独到著称。
他的随笔主题多涉及文化、艺术、历史等方面,如《灯下漫笔》、《看镜有感》等。
他的随笔作品对于推动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翻译及长篇小说除了上述作品外,鲁迅还翻译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并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呐喊》。
《呐喊》通过描绘一些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三、影响及评价鲁迅的文学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的弊病和人性的弱点,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他的作品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于后来的文学家和读者都有很大的启示和影响。
鲁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思想家和文化名人。
他对于中国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他的思想和言论对于当时的文化界和知识分子都有很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他的文学作品和思想言论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研究他的作品和思想,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历程。
鲁迅中国知名作家个人生平介绍课件
01 鲁迅生平简介
出生背景及家庭
出生日期:1881年9月25日 出生地:浙江绍兴 家庭背景:中产阶级家庭,父亲为官员,母亲为名门之后
求学经历及影响
早期教育
在家乡接受传统教育,打下深厚的国学基础
南京求学
1899年就读于南京江南陆师学堂,接受新 式教育
赴日留学
1902年赴日留学,拓宽视野,接触西方文 化
发展
鲁迅的思想在不断发展和深化。从最初的关 注文学和艺术,到后来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 疾苦,他的思想逐渐深入到中国文化和社会 发展的根源问题上。
社会活动及影响
社会活动
鲁迅积极参与了各种社会活动,包括文化交 流、教育普及、社会改革等。他反对封建迷 信,提倡科学和民主,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 步和发展。
影响
倡导民主与科学
鲁迅积极倡导民主和科学,呼吁人们用理性和科学 的方法看待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关注女性与儿童权利
鲁迅关注女性与儿童的权益,呼吁社会给予 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女性与儿童的解 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后世的启示与影响
独立思考与批判精神
鲁迅的作品启示人们要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不盲 从权威和传统观念,勇于探索和创新。
《野草》
这部散文集是鲁迅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达,它展现了鲁迅在面对现实黑暗时的内心矛盾和挣扎。
诗歌
《旧体诗》
鲁迅的旧体诗创作是他文学创作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歌表达了他对时 局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
VS
《新体诗》
鲁迅的新体诗创作则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 活和情感,例如《梦》、《我的失恋》等 。
文学成就及影响
鲁迅的作品涵盖了短篇小说、 散文、杂文等多种文学形式, 并采用独特的叙事技巧和讽刺 手法,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力和 艺术性。
关于鲁迅的资料简单介绍300字
一、鲁迅生平1. 鲁迅,原名周樟寿,生于1881年。
出生在浙江绍兴,后来家族迁居横店。
2. 鲁迅曾经就读于日本的早稻田大学医学院,后毕业于京师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士学位。
3. 他曾在日本东京、我国上海等地从事过医务工作。
4. 1918年,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标志着他文学创作的开始。
5. 1936年,因病辞世于上海。
二、鲁迅的著作1. 代表作品包括《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2. 《呐喊》是他的短篇小说集,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3. 《彷徨》收入他的杂文和游记,涉及政治、文化、人生等多个方面的思考。
4.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5. 鲁迅还有大量未发表的作品,如《狂人日记》的续篇《阿Q正传》、《阿Q外传》等。
三、鲁迅对我国文学的影响1. 鲁迅对我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 他对文学的创新和革新,开拓了我国文学的新领域,打破了旧有的文学模式。
3. 他的作品启发了许多后来的文学家,对我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鲁迅的文学思想被誉为“鲁迅现象”,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种现象级的存在。
5. 他的思想和创作风格,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四、鲁迅的社会影响1. 鲁迅不仅在文学上有巨大影响,在社会上也是一位活跃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2. 他曾多次发表言论,关注国家民族大事和社会状况。
3. 他的思想观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 他的社会观点和文学创作引起了许多社会议论和反响,成为我国社会的话题之一。
5. 他的形象在我国社会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成为无数人学习和追随的对象。
五、鲁迅的国际影响1. 鲁迅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最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2. 他的作品被广泛翻译成多国语言,在海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 他的作品和思想包括在国际文学和思想交流中,对海外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 他的国际影响还体现在他对世界文学和思想发展的促进作用上,受到了国外文学家和思想家的高度评价。
中国现当代文学鲁迅知识点介绍
中国现当代文学鲁迅知识点介绍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吴江区)人,中国现代作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白话文文学的奠基人”和“现代中国文学的开山鼻祖”。
1. 《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短篇小说作品,是中国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
通过主人公的心理独白,揭示了封建社会道德观念的崩溃和现代文明的冲击,批判了封建礼教和旧有制度。
2. 《阿Q正传》:《阿Q正传》是鲁迅的长篇小说作品,以普通农民阿Q为主人公,通过对他的描写,呈现了中国民族传统精神的底层广泛存在和封建农民在现代社会中的无助和挣扎。
3. 社会批判:鲁迅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反映了晚清和民国时期的社会现实问题,如封建道德衰败、束缚人民的封建礼教、腐败的官僚制度等,揭示了社会矛盾和人民的苦难。
4. 文学革命:鲁迅提倡文学革命,主张用白话文书写文学作品,摒弃以往文言文的传统。
他的努力为白话文的推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现代中国文学铺平了道路。
5. 思想启蒙:鲁迅的作品在文学形式上的创新与其思想体系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
他对现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启蒙起到了重要作用,促使他们对传统文化进行质疑和反思,形成了一种新的革命意识。
6. 长篇小说创作:除了《阿Q正传》,鲁迅还创作了其他一些重要的长篇小说,如《热风》、《孔乙己》等,这些作品通过个体的命运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困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农民的痛苦。
7. 散文创作:鲁迅的散文以骨力文字见长,语言生动、犀利,内容贴近人民生活,批判现实社会的弊病。
他的散文作品包括《朝花夕拾》、《故乡》等,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回忆的描写,展示了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8. 教育观念:鲁迅主张以民众教育为基础,强调教育应该使人民认识自己的利益,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解决社会问题。
他提出了“百年崛起”的教育理念,主张通过教育改变中国国民的命运。
鲁迅人物简介及作品
三一文库()〔鲁迅人物简介及作品〕鲁迅[1](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鲁迅人物简介及作品,欢迎阅读,谢谢。
一、鲁迅人物简介鲁迅[1](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
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精神。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
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二、鲁迅作品▲杂文鲁迅研究汉魏六朝思想文艺最有心得。
而且他所凭借的材料都是以前一般学人不甚注意的,例如小说、碑文、器铭等等。
尤其对于碑文,他所手抄的可以说是南北朝碑文的全部,比任何一家搜集的都丰富。
而且工作态度最为精审,《寰宇访碑录》和《续录》所收的他都用原拓本一一校勘过,改正许多差讹以外,还增出不少的材料。
因此在他的写作上,特别受有魏晋文章的影响。
鲁迅的文章,从庄子楚辞中来,但他是消化了诸子百家的文辞,并不为屈原庄周所拘束,所以他并不要青年们步他的后尘。
李长之在《鲁迅批判》一书中,对鲁迅的行文特征辨析道:“谁都知道鲁迅的杂感文有一种特殊的风格,他的文字,有他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倘若说出来,就是他的笔常是扩张又收缩的,仿佛放风筝,线松开了,却又猛地一提,仿佛放开水流,却又预先在下游来一个闸,一张一弛,使人的精神有一种快感。
鲁迅作品归纳概括
鲁迅作品归纳概括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近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内容丰富,主题深刻,风格独特,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一、鲁迅作品概述鲁迅的作品主要包括小说、散文、杂文、评论等。
其中,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是他的代表作。
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和《华盖集》等也享有盛誉。
鲁迅的杂文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抨击时弊,抒发己见,展现了他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刻思考。
二、鲁迅作品的主题与风格鲁迅的作品以现实主义为主,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
他的小说多以平民百姓为题材,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如《狂人日记》中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阿Q正传》中对国民劣根性的揭示等。
鲁迅的散文风格独特,既有深沉的思考,又有激越的抒情,如《纪念刘和珍君》中对烈士的赞美,以及《闲话一则》中对生活的反思。
三、鲁迅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鲁迅是我国近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具有开创性意义。
他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鲁迅的作品被誉为“文学的良心”,他的文学观念和创作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鲁迅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方法阅读鲁迅的作品,首先要了解历史背景,把握时代脉搏。
其次,关注作品中的细节,体会鲁迅的写作技巧和独特风格。
再者,通过对比鲁迅的不同时期作品,分析其思想观念的演变。
最后,学会批判性思考,将鲁迅的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总之,鲁迅的作品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通过阅读鲁迅,我们可以了解历史,认识社会,提升自我。
初中鲁迅知识点整理
初中鲁迅知识点整理鲁迅是中国现代作家和文化评论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于中国文学和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对初中阶段学习鲁迅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1. 鲁迅的生平鲁迅的原名叫周树人,1881年生于浙江绍兴一个农民家庭。
他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到了西方文学和思想,对中国现状产生了深刻的不满和思考。
他回到中国后,开始了他在文学和社会改革方面的探索和创作之路。
鲁迅一生坎坷,经历了内外交困、个人悲剧等。
他于1936年逝世,享年55岁。
2. 代表作品鲁迅的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孔乙己》等。
这些作品以鲜明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通过对平凡人物的刻画,他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软弱,对中国社会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和反思。
3. 鲁迅的文学思想鲁迅主张以现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直观地揭示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弱点。
他主张文学要有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要让文学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鲁迅的文学思想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之从传统文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追求思想的自由和艺术的真实。
4. 鲁迅的思想观点鲁迅对中国的封建社会和旧文化进行了批判,认为这些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个人自由的主要原因。
他提出了"救亡图存"的主张,认为要挽救中国社会就必须先批判现状、救亡图存。
他批判了旧的思想观念和观念的束缚,提倡人的自由和独立思考。
5. 鲁迅的教育思想鲁迅强调实践教育和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的教育方法。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他倡导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勇敢追求真理和正义。
6. 鲁迅与革命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关注社会问题,支持革命,并且积极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他的文学和思想对于中国现代革命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诞生了许多后来的革命作家和思想家。
7. 鲁迅对后人的影响鲁迅的思想和文学作品不仅在他生前就获得了广泛的影响力,而且在他逝世后更是被世人广泛传颂。
鲁迅的主要作品及内容简介50字
03
《呐喊》
以第一人称叙述,通过内 心独白、对话等形式,生 动地展现了人物形象和情 节。
《彷徨》
采用倒叙、插叙等手法, 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引 人入胜。
《故事新编》
将古代故事与现代元素相 结合,以独特的叙述方式 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
对社会的深刻洞察
《药》
通过对华老栓一家和夏瑜 一家的故事,揭示了当时 社会的冷漠和人民的愚昧 。
03
作品内容简介
《呐喊》
总结词
揭示社会矛盾,展现底层人民生活
详细描述
小说集《呐喊》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收录了多篇中短篇小说,通过描绘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挣扎,揭示了 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弊端。其中,《狂人日记》以狂人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而《阿Q正 传》则以阿Q的形象展现了底层人民的愚昧和无奈。
艰辛与希望。
04
作品风格与特点
讽刺与幽默
《狂人日记》
《孔乙己》
通过狂人的视角,以讽刺和幽默的方 式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通过对主人公孔乙己的描绘,讽刺了 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人们的虚伪。
《阿Q正传》
以阿Q这个角色为载体,讽刺了当时 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们的愚昧无知。
独特的叙述方式
01
02
鲁迅的主要作品及内容简介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 鲁迅简介 • 主要作品分类 • 作品内容简介 • 作品风格与特点 • 作品的影响与评价
01
鲁迅简介
鲁迅生平
出生背景
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封建地主家庭,自 幼接受传统的封建教育。
留学经历
1902年赴日本留学,期间接触了大量西方文 化和思想,对鲁迅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鲁迅生平简介
鲁迅生平简介鲁迅是中国现代作家、思想家、文化评论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艺术和思想对中国文学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鲁迅生平的简要介绍。
鲁迅原名周樟寿,1881年9月25日出生在中国浙江省绍兴市的一个医学世家。
父亲是个有名的医生,这也影响了鲁迅对医学的兴趣。
他在家乡的私塾中接受了初等教育,后来考入江南陆军学堂,开始了他的军人生涯。
然而,他对军队的绝对服从感到失望,最终退役并前往日本留学。
在日本东京,鲁迅先后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获得了医学学位。
他对中西医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颇有建树。
同时,在日本的留学生活中,鲁迅接触到了国际文化和社会主义思想,开始了他的思想转变之路。
回到中国后,鲁迅放弃了医生的职业,转而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化评论。
他以笔名“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批评了封建社会和旧文化,并提出了自己的新思想。
他的文章以鲜明的立场和犀利的语言,震撼了国内外的读者。
鲁迅的作品主题包括社会现实、人性扭曲、封建道德观念的矛盾等。
他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
这些作品以幽默、讽刺的手法,直击社会弊病和人性的丑恶,激起了读者的共鸣。
同时,他还以文化评论和散文批判,对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腐败进行了有力的揭示。
鲁迅的思想和创作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支持,也遭到了封建势力的打压。
他多次遭受到文化保守派的指责和攻击,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
他倡导文学为人民服务,主张文艺要反映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的疾苦和命运。
他的作品和观点对于中国的文学思潮和社会思潮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除了文学创作和文化评论,鲁迅还积极参与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组织和运动。
他是中国左翼文化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影响者。
他与其他一些进步作家合作,创办了一些文学杂志,宣传新思想和新文学,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在上海逝世,享年55岁。
中国现代文学——鲁迅
狂人形象探讨
• 其次,结合鲁迅的创作情况来看,在鲁迅的小说中,有一 些作品不像《阿 Q 正传》、《孔乙己》、《祝福》、《故 乡》等作品侧重刻画人物性格的外现(形貌、言行、履历、 事件等),而是以人物的内心及精神世界的某一因素的活 动为主,展示其某一精神意识倾向,比如《狂人日记》、 《白光》、《长明灯》、《伤逝》等。这类作品虽有人物 的言行活动,但主宰作品的因素是某种精神意识。以《狂 人日记》来看,小说开头的第一部分就采用这样文字:
狂人形象探讨
• 是意识再次把握;“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 然而须十分小心”,这是意识重认后新意识的出现;“不 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新出现的意识开始 把新的客观对象纳入意识范围———注意,此处不是对赵 家的狗那两眼的客观描述,而是意识对于这一事实的一种 把握。“我怕得有理。”这一句,意识走向判断。依此分 析的路子,使之贯串整部小说,都不难得出意识流动的轨 迹。因此,从这一视角看,《狂人日记》是一部展示意识 过程的一部小说,简单说,《狂人日记》是一部意识性小 说。
大视野下对鲁迅的概述评价
一、概述:在20世纪的作家之中,鲁迅是影响最大的一位。“鲁 迅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特别是现代文学中一种“经典”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其他作家如鲁迅这样,在 生前身后获得如此多的花环和掌声,当然也没有哪一位其他作 家如鲁迅这样,在生前身后遭受如此的亵渎和谩骂。他的最大 魅力就是对人心灵的征服。如果没有鲁迅,中国二十世纪的文 化将会黯然失色。 二、历史上的鲁迅 1、鲁迅在世的时候, 文坛上有两种评价:一是新文学最优秀的 作家之一。即使是他的论敌,对他的小说评价也很高的。二是 左翼文学领袖——中国的高尔基。这是左翼文学对他的评价。 2、偶像鲁迅:在鲁迅去世以后,对鲁迅的评价发生变化。评为文 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毛泽东)。
关于鲁迅的简介及其主要作品
鲁迅的简介及其主要作品关于鲁迅的简介及其主要作品简介,即简明扼要的介绍。
是当事人全面而简洁地介绍情况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它是应用写作学研究的一种日常应用文体。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鲁迅的简介及其主要作品,欢迎大家参考!鲁迅的简介及其主要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的主将,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十六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其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
情感经历兄弟不和在鲁迅的个人生活中,有两件事对他的打击是沉重的。
一个是他的婚姻生活,另一个就是与弟弟周作人的失和。
鲁迅和周作人一直不愿意向别人谈及此事从而也使得这件事越发的扑朔迷离,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不可理解的事件。
多年来,研究界对此形成了“经济说”、“失敬说”、“家庭纠纷说”等三种观点。
第一种说法“经济说”认为是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花钱过于大手大脚,致使家中往往入不敷出,最后使得兄弟产生罅隙。
第二种说法,认为是鲁迅与信子有私情,导致周氏兄弟不和。
第三种说法,则认为是周家众人对信子的不满,导致兄弟关系的紧张。
就否定“兄弟失和”是由于两人思想上的分歧来说,这三个观点是一致的。
但是除此之外,学界的研究基本上没有多大进展,三种观点也无法真正说服读者。
婚姻爱情鲁迅的一生,曾经与两位女性有过婚姻或爱情关系,一是当他26岁的时候,从日本回到绍兴在母亲鲁瑞的主持下与山阴朱安女士结婚;鲁迅自与朱安结婚之后,直至病逝为止,并未与她解除这种婚姻关系(鲁迅深知一旦休妻,朱安就会遭遇死亡或者非人的遭遇,于是未离婚),鲁迅在外的日子,朱安一直照顾着鲁迅母亲的生活,从未有怨言;二是当他47岁的时候,从广州抵达上海,即与长期追随自己的番禺许广平同居。
关于鲁迅简介
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精神
要点一
独立思考
鲁迅一生坚持独立思考,不盲从权威和传统观念,勇于提出 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要点二
创新精神
鲁迅在文学创作上敢于创新,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为中 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05
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 影响
对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作用
开拓现代小说领域
鲁迅创作的小说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束缚,为中国现 代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独特的艺术风格
鲁迅的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为后世作 家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借鉴和启示。
对人性的深入剖析
鲁迅的作品通过对人性的深入剖析和揭示,为后世作 家提供了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表现方式。
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和声誉
世界文化名人
鲁迅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文 化名人之一,他的作品被广泛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 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杰出的文学家
鲁迅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思想洞察力,被公认为 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重要的文化符号
鲁迅及其作品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代 表着中国现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
当代评价及争议讨论
高度评价和赞誉
在当代,鲁迅及其作品仍然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评价,他的 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一,对中国现代文学和 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鲁迅也被誉为伟大 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思想和精神对中国现代社会的进 步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晚年生活与逝世
晚年致力于杂文创作,无情揭露和批 判旧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1936年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他的 逝世引起了广泛的哀悼和纪念。
鲁迅的生平、创作及对其评价
鲁迅的生平、创作及对其评价1.生平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
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七岁入私塾“三味书屋”,读诗书经传,但他更喜欢野史、杂记,同时又喜欢美术和民间文艺。
十三岁时,祖父因科场案被捕入狱,父亲又患了重病,家庭由小康而坠入困顿。
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家里“几乎什么也没有了”。
家庭经济地位的变化,使鲁迅饱尝了世态炎凉的况味,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封建道德的虚伪。
鲁迅幼年及祖父下狱后常住外婆家,使他有机会接触农民的孩子,了解农民的痛苦生活和勤劳朴素的品质。
所有这些,对鲁迅后来的思想和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1898年5月鲁迅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转入江南矿务铁路学堂。
在南京四年,鲁迅从维新派变法中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近代自然科学知识。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使他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相信“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1年12月鲁迅从矿路学堂毕业,怀着“救国救民”的信念决定去日本留学。
次年1月入东京弘文书院学习。
为了表示与满清统治斗争到底、献身祖国解放事业的决心,鲁迅毅然剪掉象征种族压迫的辫子,并存照题诗,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庄严誓言。
1904年鲁迅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以为“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想借此走“科学救国”的道路。
但严酷的现实使他醒悟到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尤为重要。
于是弃医从文,立志以文艺来唤起民众。
1906年6月,鲁迅回到东京,积极参加反清爱国的革命活动,翻译与介绍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外国小说。
1907年,他写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文章,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以进化论为主要武器,对形形色色的反动思潮进行猛烈的批判,提出改革中国社会的政治主张。
1909年夏,离日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教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鲁迅非常兴奋,热情地欢迎、支持这一革命。
鲁迅及其代表作品
鲁迅及其代表作品鲁迅及其代表作品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鲁迅及其作品,欢迎阅读。
一、鲁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6]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二、鲁迅代表作品小说集《呐喊》1923年8月,北京新潮社出版[78]《彷徨》1926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79]《故事新编》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杂文集鲁迅生前所创作的未结集出版的杂文作品死后由蔡元培、许广平等整理出版纳入第一版鲁迅全集中,然而时间仓促,难免遗珠,1948年、1952年唐弢又整理出版了《鲁迅全集补遗》、《鲁迅全集补遗续编》,这些文章后以不同分类方式纳入各种版本的鲁迅全集之中,在这些全集中对这些文章总集所取名目颇多,以下皆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鲁迅全集》所取名为准。
杂文合集《坟》 1927年3月,未名社《热风》 1925年11月,北京北新书局《华盖集》 1926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华盖集续编》 1927年5月,北京北新书局《续编的续编》 1948年,上海出版公司《而已集》 1928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三闲集》 1932年9月,上海北新书局《南腔北调集》 1934年4月,上海同文书店《二心集》 1932年,上海合众书店《花边文学》 1936年6月,上海联华书店《伪自由书》 1933年10月,上海青光书局《准风月谈》 1934年12月,上海联华书店《且介亭杂文》 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且介亭杂文二集》 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且介亭杂文末编》 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集外集》 1935年5月,上海群众图书公司《集外集拾遗》 1938年,鲁迅全集出版社《集外集拾遗补编》 1952年,上海出版公司其他作品《野草》 1927年7月,北京新潮社散文诗合集《朝花夕拾》 1928年9月,北平未名社散文集《古籍序跋集》1938年,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全集委员会整理合编《译文序跋集》1938年,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全集委员会整理合编《两地书》 1933年,上海青光书局鲁迅与许广平书信合集《鲁迅书简》 1937年,三闲书屋许广平整理《鲁迅日记》 1951年,上海出版公司许广平整理鲁迅还有很多翻译作品、美术作品和学术作品,这里就不详细列出了。
鲁迅简介PPT课件
批判封建礼教和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揭示其对社会和个人的束缚与压迫。
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剖析和批判,揭 露社会黑暗面,呼唤社会变革和进步 。
倡导民族自省意识,呼吁国人正视自 身缺点和不足,寻求自我完善和进步 。
关注底层民众命运情怀
关注底层民众的生活疾苦和命运 多舛,表达对弱者的同情和关怀
。
揭示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对底层 民众造成的伤害,呼吁社会公正
和平等。
通过文学作品展现底层民众的智 慧和力量,肯定他们在历史进程
中的重要作用。
倡导科学民主,反对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精神,提倡以理性和科学态度看待世界和人生。 呼吁民主自由,反对专制独裁和封建等级制度,追求平等和自由。
揭露封建迷信的危害和荒谬性,呼吁人们摆脱迷信束缚,追求真理和进步。
06
当代社会如何传承和弘扬鲁迅精 神
文学体裁创新
鲁迅在小说、散文、杂文等文学体裁上都有独特的创新, 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精湛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语言风 格,丰富了现代汉语文学的内涵。
关注社会现实
鲁迅的作品关注社会和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 反思。
对后世作家创作启示
独立思考
鲁迅强调作家要有独立思考的能 力,不盲从权威和传统观念,勇
多样化题材选择
社会现实题材
鲁迅的作品中大量涉及社会现实 题材,如《狂人日记》、《阿Q 正传》等,通过描绘社会底层人 物的悲惨遭遇来揭示社会的黑暗
面。
历史文化题材
他还善于从历史文化中汲取灵感 ,创作出《故事新编》等具有深
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作品。
多样化题材的探索
鲁迅在题材选择上非常广泛,还 包括了童话、散文诗等多种文学 形式,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鲁迅作品简介
鲁迅作品简介1. 引言鲁迅(1881年9月25日 - 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是一位卓越的作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弊病和矛盾。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鲁迅的主要作品及其主题。
2. 鲁迅作品分类鲁迅的作品可以分为小说、散文和杂文三个主要类别。
2.1 小说作品鲁迅的小说作品主要描写了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其中最著名的小说包括:•《狂人日记》:这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作品,以第一人称的自述方式,揭示了一个人在封建社会中受到束缚的痛苦和内心的挣扎。
•《阿Q正传》:这部小说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道德虚伪和人物的软弱无能,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2.2 散文作品鲁迅的散文作品主要直接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以下是其中一些代表作:•《自嘲集》:这是鲁迅的一本散文集,其中包括了他对自己的嘲讽和自我反思,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伪自由之死》:这篇散文揭示了鲁迅对国家政权横行的不满,他认为自由只是一个虚伪的名词。
2.3 杂文作品鲁迅的杂文作品主要刊登在各种报刊杂志上,他以锐利的笔锋点出社会问题。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杂文作品:•《狠漫小说》:这是鲁迅的一本杂文集,收录了他在浙江大学时期刊登在《凤凰》上的一系列文章,用刻薄的讽刺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孔乙己》:这是一篇短篇小说,通过描写一个苦命的酒保,鲁迅对封建社会底层人物被压迫的命运进行揭示。
3. 鲁迅作品主题鲁迅的作品主题主要围绕着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个体命运的关注。
首先,鲁迅的作品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
他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细节描写,对封建社会的伪善、腐朽和道德沦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其次,鲁迅的作品关注个体命运。
他通过描写个体的挣扎和痛苦,表达了对封建制度对个体造成的伤害的关注。
他批判了封建社会对个体的束缚和剥夺,呼唤人的解放和自由。
4. 总结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思考和犀利的批判性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弊病和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及其作品解读目录摘要 (1)1鲁迅生平简介及时代背景 (1)1.1鲁迅生平简介 (1)1.2时代背景 (2)2 鲁迅主要作品及其作品解读 (2)2.1鲁迅主要作品 (2)2.2经典作品解读 (2)2.2.1 解读《狂人日记》 (2)2.2.2 解读《孔乙己》 (3)2.2.3解读《药》 (3)2.2.4解读《阿Q正传》 (4)3鲁迅小说的讽刺技巧 (4)3.1 幽默式讽刺 (4)3.2 性格悲喜对比式讽刺 (5)4鲁迅小说的表现手法 (6)小结 (7)谢辞 (8)参考文献 (9)摘要那个时代,没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意无留,望天天上云卷云舒”的闲情雅致,也没有“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的恬然自得,有的只是“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慷慨就义,还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抗争与付出。
鲁迅,用手中笔为矛,胸中志为盾,唤醒了中国,铸就了一生的传奇。
他的创作围绕着一个核心——改造国民性,即立人思想。
为改造民族精神,传达启蒙思想,鲁迅以其不朽的著作呼唤“精神界之战士”,提出“立人”主张。
他全力抨击封建专制主义扭曲人性的社会和传统,批判人性的残缺,反思中国人精神的反思,改造自己的“国民性”,解放出活生生的生命的正能量。
本文通过解读鲁迅经典作品,阐述文学内涵,解读文学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鲁迅时代文学改造国民性立人解读精神意义。
正文1鲁迅生平简介及时代背景1.1 鲁迅生平简介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
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
"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
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响,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幻想。
1927年10月到达上海。
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
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1.2 时代背景鲁迅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威胁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那是一个社会动乱并急剧变革的时代,八国联军的入侵,清朝的终结,民国的建立,袁世凯的盗权复辟,军阀的混战,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国共内战,日本侵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总之,那是一个民族危亡的时代,是一个国民正在觉醒的时代,是一个中华民族在危难中挣扎探索奋斗的时代。
正是这样一个时代,鲁迅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斗志和信心谱写一篇篇唤醒国民的篇章,走起振兴中国的救国之路。
2鲁迅主要作品及其作品解读2.1鲁迅主要作品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2.2 经典作品解读2.2.1解读《狂人日记》《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4月。
它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白话小说,也是现代中国的新文学的第一篇杰出作品。
后来收入到短篇小说集《呐喊》中。
《狂人日记》的主题,据鲁迅说,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弊害”何在?乃在“吃人”。
鲁迅以其长期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深刻观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封建主义吃人!鲁迅曾说,《狂人日记》“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
的确,《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小说用犀利的笔调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人们的堕落。
用一个狂人的眼光述说这个社会的黑暗,让人充满恐惧。
那个惨无人道的社会中,人们彼此之间只存有戒备之心,没有友谊,没有关爱,他们不懂得团结起来,他们只看见乌云密布的天空,拨开云雾,想不到或许就能看见阳光。
他们是一群可悲而可怜的人,他们只是被动的在黑暗的社会中渐渐变得自私自利,渐渐变得狼狈不堪。
他们不相信自己,更加不相信别人,所以他们在无休止地堕入黑暗的深渊,无论“狂人”怎样呼喊,终究喊不回他们的灵魂。
所有的严重最终只是疯言疯语,无人理睬,他们只会想着怎么把他吃掉……《狂人日记》既是现代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
它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直指中国封建主义文化的核心,同时对现实社会中的黑暗又进行了毫不犹豫的揭露。
同时,它又不是采用了传统的写实的手法,而是运用大量的具有现代特征的诸如暗示、影射,尤其是精神分析的手法来表现狂人的心理内面,甚至中国文化的无意识,进一步对国民性起到警示作用。
2.2.2解读《孔乙己》《孔乙己》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2篇白话小说。
这篇小说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
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
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以及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孔乙己接受的是封建文化教育,同时也深深的被封建文化所毒害,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对孔乙己的看法,可谓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其实,封建文化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在那个时代很长的一段时间了是根深蒂固的,而鲁迅深知封建文化对中国人民的毒害,他用文学让国民深思当时社会下封建文化对国民心灵的摧残,其悲凉气息力透纸背, 令人窒息, 发人深省。
让人心里不自觉的反思,改掉陈旧腐朽的思想,这就是鲁迅的“立人”思想。
2.2.3解读《药》《药》写于1919年4月25日,作品通过对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愚弄人民的罪行,颂扬了革命者夏瑜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惋惜地指出了辛亥革命未能贴近群众的局限性。
作品以华老栓夫妇给儿子治病为明线,以革命者夏瑜被反动派杀害为暗线,两线交织,结构完整。
《药》这一作品的明线也是主线,突出地描写了群众的愚昧和麻木。
主人公华老栓愚蠢地相信人血馒头能治痨病,居然让孩子把革命者的鲜血当“药”吃,而且对革命者这样冷漠无情,对刽子手康大叔反倒毕恭毕敬。
茶馆里的一伙人对革命者宣传革命,“感到气愤”;对革命者挨牢头的打,幸灾乐祸;对革命者叹息牢头不觉悟,纷纷胡说“疯了”。
革命者被杀害,人们“潮水一般”地去看热闹。
这些都充分说明群众毫无觉悟,麻木不仁。
作品的暗线突出地描写了革命者的悲哀。
革命者忧国忘家,却被族人告发;在狱中仍然宣传革命,却招来一阵毒打;在刑场被杀,只招来一帮“看客”;鲜血还被别人当“药”吃。
他的母亲上坟,还感到“羞愧”,也不理解他为之牺牲的革命大业。
可见他是多么寂寞,多么悲哀。
鲁迅与友人谈到《药》时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要因了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增加群众中的某一私人的福利。
”在《药》这篇小说里,鲁迅讽刺了国民的愚昧无知,麻木不仁,通过《药》,鲁迅道出了:“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以文学唤醒愚昧无知的社会主流思想,以求改造“国民性”,提高国民精神。
2.2.4解读《阿Q正传》《阿Q正传》,写于1921~1922年,文章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
小说中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畏强凌弱、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手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伪的精神胜利之中。
精神胜利法是一种麻醉剂,它使得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现实处境,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悲惨命运,虽然受尽欺凌,却并无真正的不平。
但尽管如此,阿Q作为一个劳动人民,还是表现出自发的革命要求。
当辛亥革命爆发的消息传来时,他就想“投降革命党”,希望从此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不过他的“革命观”是与落后农民的私欲和许多糊涂观念联系着的,他并没有真正地觉醒。
阿Q的精神胜利法,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的弱点。
所以,阿Q又是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
同时,由于人类各民族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类似的病态心理,因此,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是对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精神弱点的形象概括。
另一方面,通过阿Q这一典型新形象与革命的关系,也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通过阿Q的悲惨结局,鲁迅深刻地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总结了辛亥革命没有发动和依靠农民而终于失败的历史教训,提出了农民问题在中国民族革命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