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教科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橡皮筋的性质和特点,知道橡皮筋可以产生动力。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橡皮筋的性质和特点2. 橡皮筋作动力的原理3. 动手制作橡皮筋动力装置4. 观察和分析橡皮筋动力装置的运行原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橡皮筋的性质和特点,橡皮筋作动力的原理,动手制作橡皮筋动力装置。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橡皮筋的性质和特点。

2.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橡皮筋动力装置,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采用观察分析法,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橡皮筋动力装置的运行原理。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橡皮筋、剪刀、尺子、铅笔、绳子等实验材料。

2. 准备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3. 准备实验报告表格。

六、课堂导入与新课讲解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橡皮筋动力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介绍橡皮筋的性质和特点,讲解橡皮筋作动力的原理。

七、动手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动手制作一个橡皮筋动力装置。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八、观察与分析1. 学生观察自己制作的橡皮筋动力装置的运行原理。

2. 学生分析橡皮筋动力装置的优点和不足。

九、课堂小结2.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十、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尝试用橡皮筋制作其他动力装置。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橡皮筋动力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介绍橡皮筋的性质和特点,讲解橡皮筋作动力的原理。

3.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每组动手制作一个橡皮筋动力装置。

4. 观察与分析:学生观察自己制作的橡皮筋动力装置的运行原理,分析橡皮筋动力装置的优点和不足。

七、拓展与延伸1. 学生尝试用橡皮筋制作其他动力装置,如橡皮筋船、橡皮筋飞机等。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用橡皮筋作动力》精品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用橡皮筋作动力》精品教案

《用橡皮筋作动力》精品教案我们知道,车辆的运行需要动力。

请你说说下图中的汽车、电动机车和小缆车,它们分别用什么作动力?汽车靠汽油作动力,电动机车靠电作动力,小缆车靠重力作动力。

你能不能给下图的小车装上动力,让它自己动起来呢?想一想:有哪些方法给小车装上动力?我们有很多种方法给小车装上动力,现在让我们先尝试用橡皮筋作动力。

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需要一根橡皮筋和一辆小车。

小车的轮轴上最好有能卡住橡皮筋的齿轮。

怎样安装橡皮筋才能驱动小车呢?我们可以这样做:把橡皮筋固定在一根车轴上,另外一端卡在齿轮上,通过转动车轴,橡皮筋就会在车轴上绕圈,松开手小车就能动起来了。

要使小车向前运动,橡皮筋应该向哪个方向缠绕呢?请你跟着视频一起动手试试。

怎样才能使小车行驶得远一点?小车的行驶距离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你根据下图的实验设计表设计一个实验检验你的猜测。

(提示:学生讨论5分钟后交流)1.10 我们可以参考下图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

1.11 请你跟随视频一起动手实验,把结果记录在课本的实验记录表中。

1.12 下图是实验结果的记录表,分析图中的实验数据,你发现了什么?1.14 想一想:为什么橡皮筋能使小车动起来呢?橡皮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呢?1.15 原来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

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当它们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就消失。

1.16 小车是用橡皮筋的弹力作动力,使小车动起来。

1.19 生活中人们利用弹力进行运动和娱乐。

1.20 人们还可以利用弹力制作各种生活用品。

我们再通过观看视频学习下本节课的内容。

点击查看学习目标视频:自制橡皮筋动力纸飞机。

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和力-2、用橡皮筋作动力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和力-2、用橡皮筋作动力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教科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教案《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并且做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的关系实验,和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很多同学都喜欢车,你们看银屏上的这些车,你们知道这些车他们是用什么作动力的吗?2、教师:老师这里也有一辆车,有哪些办法可以让小车动起来呢?3、教师:是啊,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有很多种,今天我们来学习用橡皮筋作动力让小车运动起来?(板书课题:用橡皮筋作动力)二、初步探究:1、教师手举小车:我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上,这一端就是小车的头─前,然后把橡皮筋的另一端绕在后面的卷筋片上,再转动后面的车轮,小车就能运动起来。

2、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想出办法使小车朝前开,再想出办法让小车往后退。

请各小组尝试。

同时仔细观察小车行驶方向与橡皮筋缠绕方向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教师巡视)3、师:哪位同学能说说看你们小组是怎样使小车向前行、往后退的?4、橡皮筋往后绕,小车朝前开,谁能使小车往前开得更远一些呢?三、深入研究:1、教师: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板书:距离圈数)2、教师: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真的和圈数有关吗?(板书:?)怎样来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少多,教师提议还可以加个圈数中等的)3、教师:假如让你选会分别选几圈呢,为什么?4、教师:我们在数圈数的时候怎样才是转了一圈?(教师演示)5、实验时还要注意哪些问题?6、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小要求,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实验要求:①、要看准终点,用皮尺量出距离并及时填好记录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和力》《用橡皮筋作动力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和力》《用橡皮筋作动力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教科版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并且做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的关系实验,和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很多同学都喜欢车,你们看银屏上的这些车,你们知道这些车他们是用什么作动力的吗?2、教师:老师这里也有一辆车,有哪些办法可以让小车动起来呢?3、教师:是啊,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有很多种,今天我们来学习用橡皮筋作动力让小车运动起来?(板书课题:用橡皮筋作动力)二、初步探究:1、教师手举小车:我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上,这一端就是小车的头─前,然后把橡皮筋的另一端绕在后面的卷筋片上,再转动后面的车轮,小车就能运动起来。

2、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想出办法使小车朝前开,再想出办法让小车往后退。

请各小组尝试。

同时仔细观察小车行驶方向与橡皮筋缠绕方向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教师巡视)3、师:哪位同学能说说看你们小组是怎样使小车向前行、往后退的?4、橡皮筋往后绕,小车朝前开,谁能使小车往前开得更远一些呢?三、深入研究:1、教师: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板书:距离圈数)2、教师: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真的和圈数有关吗?(板书:?)怎样来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少多,教师提议还可以加个圈数中等的)3、教师:假如让你选会分别选几圈呢,为什么?4、教师:我们在数圈数的时候怎样才是转了一圈?(教师演示)5、实验时还要注意哪些问题?6、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小要求,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实验要求:①、要看准终点,用皮尺量出距离并及时填好记录单。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精品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精品教案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2课时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能使小车动起来呢?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二、给小车安装橡皮筋1、提问: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学生讨论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3、调试橡筋动力小车三、橡皮经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1、发现问题。

引导:每个小组的橡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一个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远。

学生比赛2、交流讨论,发现问题(1)起点、终点不固定(2)橡皮筋绕断了(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的跑的远3、实验验证指导学生看书本73页的记录表,并开始实验4、解释说明提问: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跑得远呢?(1)学生解释(2)实验:橡皮筋的力怎样产生。

(3)出示弹力的概念,书本74页。

四、小结【教学反思】我在讨论“科学”是什么的环节上分成了三步,由浅入深。

从观察一些图片明白科学是一些发明创造之类的大事情,同时逐渐引导学生注意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回忆自我是否有过类似于科学家的研究经历。

其次,利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个活动意识到平时“游戏”的时候科学就伴随着自我。

在最终加入了“琴纳与牛痘”的故事,深刻的让学生理解“科学”是什么。

体会到科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

其次,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很多课堂的要求、习惯都不明确。

数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设计

数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设计

数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橡皮筋的弹性特性,掌握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和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橡皮筋的弹性特性2. 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基本方法3. 实验操作和观察4. 解决实际问题5. 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橡皮筋的弹性特性,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四、教学准备:1. 橡皮筋2. 实验器材(如尺子、剪刀等)3. 教学课件4. 小组合作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橡皮筋的弹性特性,引起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橡皮筋的弹性特性,探讨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基本方法。

3. 实践:学生根据探讨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验证橡皮筋的弹性特性。

4. 解决问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用橡皮筋作动力的装置。

5. 总结:学生展示小组成果,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实验经验和收获。

6.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橡皮筋的弹性特性应用到生活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8. 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解决问题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橡皮筋弹性特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 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教师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难度,使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橡皮筋作为一种动力来源的原理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橡皮筋的动力原理2. 橡皮筋实验的操作步骤3. 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橡皮筋的动力原理,实验操作步骤。

2. 教学难点: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橡皮筋的动力原理。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实验器材(橡皮筋、小车、尺子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实验记录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PPT,介绍橡皮筋作为一种动力来源的原理和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探究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利用橡皮筋为小车提供动力,并设计实验方案。

3. 动手实践:学生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观察橡皮筋对小车的作用。

4. 观察与分析: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橡皮筋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讲解橡皮筋动力原理。

七、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橡皮筋动力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图。

八、拓展延伸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优化实验方案,使小车运动更远?2. 学生尝试改进实验装置,进行二次实验,验证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实验报告。

2. 家长协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橡皮筋应用实例,拍摄照片或视频,下节课分享。

十、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和说明: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以指导整个教学过程。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橡皮筋的弹性特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1. 橡皮筋的弹性特性2. 橡皮筋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3. 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1. 橡皮筋的弹性系数计算2. 橡皮筋在不同条件下的动力表现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橡皮筋、剪刀、尺子、铅笔、实验器材等。

2. 相关教学课件、视频等。

学生准备:1. 笔记本、铅笔。

2. 好奇心、动手操作能力。

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橡皮筋玩具,引导学生关注橡皮筋的弹性特性,激发学生兴趣。

2. 探究橡皮筋的弹性特性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橡皮筋在不同拉伸程度下的形变情况,记录数据。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橡皮筋的弹性特性。

3. 应用实例分析教师展示橡皮筋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橡皮筋测力计、橡皮筋驱动的玩具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橡皮筋在这些实例中的作用。

4.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探究橡皮筋在不同条件下的动力表现。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二课时:1. 总结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拓展延伸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运用橡皮筋的弹性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展示相关实例,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3.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橡皮筋的弹性特性和实际应用。

4. 布置作业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课后练习,巩固知识点。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五、课后评价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内容:1. 学习橡皮筋的动力原理。

2. 掌握如何计算橡皮筋的弹性系数。

3. 学习如何利用橡皮筋制作简单的动力装置。

教科版科学五上《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上《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设计
学生比赛
2、交流讨论,发现问题
(1)、起点、终点不固定
(2)、橡皮筋绕断了
(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的跑的远
3、实验验证
指导学生看书本73页的记录表,并开始实验
三、
拓展测评融思表情
10分钟
交流讨论,发现问题
(1)、起点、终点不固定
(2)、橡皮筋绕断了
(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的跑的远
3、实验验证
指导学生看书本73页的记录表,并开始实验
教科版科学五上《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设计“121”学案设计
(科学)
第(上)册第(4)单元
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名称
运动与力
课时安排
共(8)课时
第(2)课时
课题名称
用橡皮筋作动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
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
二、
互动交流
深思激情
20分钟
给小车安装橡皮筋
1、提问: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
学生讨论
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
3、调试橡筋动力小车
橡皮经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1、发现问题。
引导:每个小组的橡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一个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远。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

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2用橡皮筋作动力 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2用橡皮筋作动力 教科版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用橡皮筋使小车动起来,数据的整理和解释【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挂钩、苹果、有松紧带的裤子、弹簧等。

一、引入1.出示飞跑的汽车、轻轨。

看,这是什么?你知道它们是靠什么动起来的吗?小结:汽油、电可以作为动力使它们动起来。

2.没有油、没有电他们还能动吗?失去了动力,它们就只能看,不能跑了。

3.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辆小车,看,它能加油吗?能接电吗?那你能让它动起来吗?小结:看来同学们的想法真多,这些方法都能产生动力使小车动起来。

4.不能加油、不能充电、不能用手推,怎样让小车动起来呢?看,这是什么?(老师出示橡皮筋)它能让小车动起来吗?5.不急,我们先玩玩橡皮筋再说。

看谁玩的花样最多,边玩边想橡皮筋有什么特点?请组长一人发一根橡皮筋给每个组员,开始。

(边巡视,边请同学示范)汇报:你通过玩橡皮筋,发现它有什么特点?看来橡皮筋的形状很容易发生改变(点出变形)。

变形后能恢复原形吗?能我们一起让它变形,现在你的手有什么感觉?小结:这个力就是弹力(出示)什么是弹力呢?我们一起来读读(齐读):像橡皮筋这样,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发生改变,在改变形状时它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出示未拉伸的橡皮筋:这个橡皮筋现在有弹力吗?(拉伸后)现在有弹力吗?(放松回到原来的形状后)现在有弹力吗?接着出示齐读:当它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就消失了。

6.猜一猜,这根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能提起苹果吗?请个同学来试一试。

小结:哇,看来一根小小的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还挺大呢?7.那橡皮筋的弹力可以作为动力让小车动起来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橡皮筋作动力》齐读课题二、用橡皮筋让小车运动起来。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2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2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科版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并且做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的关系实验,和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很多同学都喜欢车,你们看银屏上的这些车,你们知道这些车他们是用什么作动力的吗?2、教师:老师这里也有一辆车,有哪些办法可以让小车动起来呢?3、教师:是啊,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有很多种,今天我们来学习用橡皮筋作动力让小车运动起来?(板书课题:用橡皮筋作动力)二、初步探究:1、教师手举小车:我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上,这一端就是小车的头─前,然后把橡皮筋的另一端绕在后面的卷筋片上,再转动后面的车轮,小车就能运动起来。

2、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想出办法使小车朝前开,再想出办法让小车往后退。

请各小组尝试。

同时仔细观察小车行驶方向与橡皮筋缠绕方向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教师巡视)3、师:哪位同学能说说看你们小组是怎样使小车向前行、往后退的?4、橡皮筋往后绕,小车朝前开,谁能使小车往前开得更远一些呢?三、深入研究:1、教师: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板书:距离圈数)2、教师: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真的和圈数有关吗?(板书:?)怎样来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少多,教师提议还可以加个圈数中等的)3、教师:假如让你选会分别选几圈呢,为什么?4、教师:我们在数圈数的时候怎样才是转了一圈?(教师演示)5、实验时还要注意哪些问题?6、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小要求,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实验要求:①、要看准终点,用皮尺量出距离并及时填好记录单。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科学是一门探究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通过让学生用橡皮筋作动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2 教学目标(1)了解橡皮筋的性质和用途;(2)掌握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基本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和交流能力。

第二章:橡皮筋的性质2.1 橡皮筋的定义橡皮筋是一种具有弹性的橡胶制品,通常呈条状,可以用来束缚物品或作为弹力玩具等。

2.2 橡皮筋的弹性橡皮筋的弹性是指它在受到外力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能力。

弹性的强弱与橡皮筋的材质、直径和长度有关。

2.3 橡皮筋的用途橡皮筋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绑头发、制作弹弓、作为玩具等。

第三章:用橡皮筋作动力3.1 基本方法(1)将橡皮筋固定在两个支点之间,使之一端短一端长;(2)拉伸短端,使其超过支点,释放后,橡皮筋的弹性使其回弹,带动长端运动;(3)利用橡皮筋的回弹力,实现物体的运动。

3.2 应用实例(1)制作弹弓:将橡皮筋固定在木棍两端,拉伸后释放,可以发射小石子;(2)制作简易吊车:将橡皮筋固定在支架上,利用其弹性提升重物;(3)制作橡皮筋动力车:将橡皮筋固定在车轮轴上,利用其回弹力驱动车辆行驶。

第四章:实验与观察4.1 实验一:探究橡皮筋的弹性材料:橡皮筋、尺子、铅笔。

步骤:(1)测量橡皮筋的自然长度;(2)拉伸橡皮筋至一定长度,记录长度;(3)释放橡皮筋,观察其回弹程度;(4)分析弹性与长度的关系。

4.2 实验二:探究橡皮筋的动力作用材料:橡皮筋、小车、绳子。

步骤:(1)将橡皮筋固定在小车轴上;(2)拉伸橡皮筋,使小车前进;(3)观察橡皮筋的回弹情况;(4)分析橡皮筋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橡皮筋的性质、用途和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基本方法。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 《 用橡皮筋作动力》 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 《 用橡皮筋作动力》 教科版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用橡皮筋作动力》。

二、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2、科学探究目标:通过观察小车的运动,提出问题并利用实验,观察探究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的关系以及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科学态度目标:让学生在实验中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与实验内容间的联系,体验科技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弹力是物体改变形状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理解橡皮筋的弹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教学难点:用做“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解释。

四、教学准备教师:简易小车、组装好的橡皮筋动力小车一辆、橡皮筋数根、拉簧、压簧、软尺、多媒体课件。

学生:橡皮筋数根、简易小车1辆、软尺、实验记录单1张。

五、教学过程:一、做中疑,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玩乐高玩具吗?今天老师就带来一辆乐高拼插小车,现在老师想让它运动起来,你有什么办法?推或拉。

是的这些方法都能够让小车运动起来,但都需要我们现在给它用力才能运动,你能设计一辆人停止用力后也能运动起来的小车吗?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同学们的方法都很不错,今天我们就亲手做一辆橡皮筋动力小车,让我们的小车能用橡皮筋作动力运动起来。

(出示课件)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一:让小车运动起来。

请同学们看,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辆拼插小车,和两根橡皮筋,你想用这些材料怎样组装一辆橡皮筋动力小车,让小车运动起来呢?谁想来说一说?橡皮筋一端固定在后车轴,一端固定在前车架……那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动手组装橡皮筋动力小车并让它运动起来吧!让小车运动起来,并确保小车向前运动的小组就快速做端正。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优秀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橡皮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橡皮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橡皮筋的外貌和性质。

2. 让学生举例说明橡皮筋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教学活动:1. 展示不同颜色的橡皮筋,引导学生观察其外观和弹性。

2. 让学生bring their own橡皮筋,并分享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3. 引导学生思考橡皮筋是否能够产生动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橡皮筋的观察和描述。

2. 记录学生举例的橡皮筋用途。

第二章:探索橡皮筋的弹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橡皮筋的弹性特性。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橡皮筋的弹性。

教学内容:1. 介绍橡皮筋的弹性概念。

2. 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橡皮筋的弹性。

1. 解释橡皮筋的弹性是指其能够恢复原状的能力。

2. 提供不同长度的橡皮筋,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其弹性。

3. 学生记录橡皮筋的伸长长度和恢复原状的时间。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橡皮筋弹性的理解。

2. 检查学生实验记录的数据和分析。

第三章:橡皮筋作动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橡皮筋可以作为动力来源。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橡皮筋作动力的原理。

教学内容:1. 解释橡皮筋作为动力来源的原理。

2. 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橡皮筋作动力的效果。

教学活动:1. 解释橡皮筋在拉伸时储存能量,释放时产生动力。

2. 提供简单的机械装置,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橡皮筋作动力的效果。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橡皮筋作动力的原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橡皮筋作动力原理的理解。

2. 检查学生实验记录的结果和分析。

第四章:创意橡皮筋动力项目1.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2. 培养学生通过橡皮筋动力项目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橡皮筋动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让学生设计并制作自己的橡皮筋动力项目。

教学活动:1. 提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橡皮筋动力解决方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设计》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2、小车在橡皮筋弹力的作用下,它运动的距离与橡皮筋缠绕的圈数有关。

过程与方法:1、探究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的关系实验。

2、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中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与实验内容间的联系。

[教学内容分析]《用橡皮筋做动力》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内容,本单元是力的教学单元。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用重力作为动力使小车运动后,再探究用弹力(橡皮筋)作为动力使小车运动的内容。

本课有三个活动,一是探究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的关系,二是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三是引导学生认识弹力的概念和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二是教学的重点。

[学情分析]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物体要运动起来必须要有外力施加在物体上才能使它运动,施加外力的种类有很多种,其中重点探究了“重力”可使小车运动起来,同时还重点探究了重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本节课学生将用类似于上节课的探究学习方法(对比试验)来学习本课内容。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做“对比试验”的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弹力是物体改变形状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理解橡皮筋缠绕圈数与橡皮筋的弹力大小与小车行驶距离间关系。

[教学难点]1、做“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

2、分析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弹力大小与小车行驶距离间关系。

[ 教学方法]讲授方法、探究方法、观察方法、制作方法[学法指导]掌握做“对比实验”的方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课型]讲授实验操作[教具]组装好的小车米尺实验记录单橡皮筋皮球弓箭弹弓夹子弹簧拉力器[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用橡皮筋作动力圈数多弹力大距离远圈数少弹力小距离近弹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体思想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发现问题,然后再通过“活动”去解决问题,强调“做中学”。

小学科学42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小学科学42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小学科学42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实验教案引言: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实验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科学现象和原理的理解。

本教案以橡皮筋为动力源,设计了一项有趣的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探究橡皮筋的弹性特性和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实验目的:1.了解橡皮筋的弹性特性;2.探究橡皮筋在机械运动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橡皮筋具有很好的弹性,当受力时可以存储能量并释放出来。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利用橡皮筋的弹性特性,探究其在机械运动中的应用。

三、实验材料:1.橡皮筋:一根;2.小木块:一个;3.细线:一段;4.尺子:一把;5.扳手:一个。

四、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2.将橡皮筋固定在小木块上,使其紧绷;3.将小木块与细线连接,形成悬挂装置;4.用扳手将橡皮筋扭紧,以储存能量;5.放手释放橡皮筋,观察小木块如何受力运动;6.反复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1.观察实验现象:当橡皮筋被释放时,悬挂的小木块会被橡皮筋的弹力拉起,并呈现出上下振动运动。

2.实验现象的解释:实验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橡皮筋的弹性特性。

当橡皮筋被扭紧时,储存了弹性势能,当释放时,橡皮筋的弹力会作用于小木块,使其受力上升,然后重力使其再次下降,如此往复,形成了上下振动的运动。

3.结果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可以发现,橡皮筋的弹性特性可以转化为机械运动的动力,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装置中。

在飞机模型、汽车玩具等玩具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橡皮筋作为动力源。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探究了橡皮筋作为动力源的应用特性,加深了对橡皮筋弹性特性的理解。

橡皮筋不仅是一种常见的办公用品,还可以应用于机械装置中,将弹性势能转化为机械运动的动力。

这个实验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还促使我们运用科学原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拓展练习:1.为什么橡皮筋会有弹性?2.除了橡皮筋,还有哪些物体具有弹性特性?3.你还能想到哪些利用橡皮筋作为动力源的实际应用?扩展练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拓宽他们的科学视野。

五年级科学上册 4.2《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新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4.2《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新版)教科版
师演示课本P74页橡皮筋挂钩码实验。
2、出示“弹力”概念,认识弹力。
3、日常生活中利用弹力为我们做更多的事情.
板书设计
2.用橡皮筋作动力
小车行驶方向与橡皮筋的缠绕方向相反
距离远缠绕多,我没有很好地随即处理教学内容,比如,在做研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实验时,由于时间紧,可以跟学生事先解释一下,然后在做圈数实验时每个圈数只做两次,然后求出平均值,这样可以节约时间。
2、相信你们都玩过许多玩具小车,那你们的玩具小车是靠什么为动力运动起来的呢?
出示小车:我们能不能想办法给这部小车装上动力,让它自己运动起来呢?你们能想出一些办法吗?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橡皮筋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板书课题)
二、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1、出示小车:这是一辆玩具小车,我们可以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绕在车轴上,然后轻轻放开,看看小车能运动起来吗?(师演示)
难点
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课前
准备
教师
准备
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
学生
准备
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
教学流程预设
反思与补充
一、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借助一些物体的重力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即重力可以驱动小车。
出示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的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车是用什么力量使它们运动起来的吗?
这堂课的科学概念主要是“弹力”的概念,我在学生实验得出结论后,自己又演示了课本P74页橡皮筋挂钩码实验,随后出示了弹力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自学,说说关于弹力你知道了什么。最后,我用幻灯展示生活中经常用到弹力的物品, 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对“弹力”这一概念理解得更透彻,并且学会运用弹力为我们做更多的事,由此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橡皮筋作动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
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能使小车动起来呢?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
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
二、给小车安装橡皮筋
1.提问: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
学生讨论
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
3.调试橡筋动力小车
三、橡皮经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1.发现问题。

引导:每个小组的橡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一个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近。

学生比赛
2.交流讨论,发现问题
(1)起点、终点不不变
(2)橡皮筋绕断了
(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的跑的远
3.实验验证
指导学生看书本记录表,并开始实验
4.解释说明
提问: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跑得远呢?
(1)学生解释
(2)实验:橡皮筋的力怎样产生。

(3出示弹力的概念。

四.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