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从一题多解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从一题多解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从一题多解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拥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更容易脱颖而出。

而小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发展者,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如何通过“一题多解”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做一浅谈。

什么是“一题多解”?简单来说,“一题多解”就是给出一个问题或者情景,让学生们自由发挥,不局限于固定的答案或者固定的解决办法,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新来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育往往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被迫接受规定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

而“一题多解”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由发挥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个简单的问题,“1+1=?”,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只能给出一个固定的答案“2”。

而如果我们采用“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创新思维,给出各种有趣的答案,比如“11”、“10”、“窗户”等等。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指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颖的,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而“一题多解”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再受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而是可以自由发挥,寻找各种不同的解决办法。

“一题多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思考和尝试,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这种过程既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又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面对问题时敢于尝试,敢于创新。

三、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一题多解”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能够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发展。

浅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地方,是学生受到教益的主要渠道,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么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一、教学氛围要活泼有的老师在教学中非常死板严肃,使课堂氛围特别沉闷,把老师变成课堂教学过程的独角戏。

学生即使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见也不能畅所欲言,极大地遏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我对于自己的定位从来不是一个严于说教的教学的传授者,而是教学的引导者,是孩子们的朋友而不是老师。

对于某个课堂问题我经常假装自己不理解,目的是使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得以激发。

比如,在《曹冲称象》一课中读完课文之后,我会一脸惆怅地对学生说:“这个太难了,老师都没有读懂,曹冲到底是怎么把那么重的大象称出来的呢?哪位同学能回答老师这个问题。

”这样轻松活泼的课堂给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制造了良好氛围。

二、小学生兴趣与基础知识的整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小学语文基本技能与基本知识的传授之外还在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不是很长,怎样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还要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小学语文教学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办法。

例如,在学习《鸟岛》一课时,首先提问“大家见到过哪些鸟类呀?可以描绘一下吗?”学生们发言都很踊跃。

然后进一步提问“如果同学们跟这些小鸟生活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景观呢?”有个学生回答“会乱成一团!”老师就可以相继提出“如何与鸟儿和谐相处”的问题。

通过小学生莫名其妙的回答,恰当的进行鼓励、引导,可以大大地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指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这样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教学模式要灵活在教学中,尽可能增加自己语言的感染力,并且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具体创新的教学环境。

例如,在《乌鸦喝水》一课中,我会拿来水杯和小石子,让学生表演并体验乌鸦是如何喝到水的,使同学在体验这一过程中将老师的枯燥讲授转化为自身理解,有利于学生自我思考和动手能力的提升,从而走出从知识型人才向创新型人才转换的第一步。

浅谈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1

浅谈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1

浅谈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洛南县东街小学王秋蝉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未来科技知识生存发展的灵魂。

个人的自主创新能力要从小培养,小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也是推行素质教育、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一、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教师只要有爱心,用真诚的言行去善待每位学生,在课堂中,才能与学生有贴心的交流,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想象的空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信心。

我在教《三角行的面积》一节中,首先复习了学过的几种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接着我出示了一个底为4厘米、高为3厘米的三角形纸片,让同学们计算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同学们个个目瞪口呆,不知道如何办?我说出了答案,并且问:“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算出来的吗?你们想学吗?”他们都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

这节课上得很轻松,很愉快,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活动。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小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教师要肯定不同的见解,最大限度地开发小学生的多向思维,让他们不同程度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我在教《圆的面积》时,提前让学习动手制作一个圆,并分成8、16、24等不同的份数,在课堂上小组合作拼出他们各自喜欢的图形,看哪个小组与众不同。

果真不出我的所料,他们拼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不同图形。

当然平行四边形多一些。

这时学生的自信心倍增,当让他们上来讲解自己拼出的图形与原来圆之间的关系时,他们都争着、抢着上来进行演示,尽管有的同学做错了,我也没有责怪,但也没有否定。

我觉得我成功了,充分发挥了孩子智慧的火花,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学会鼓励。

作为教师应细心地发现孩子的优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我们也要给以鼓励,鼓励他上进、自强,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也是义务。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教学·45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清河县辛集校区 任桂英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内容及价值取向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世纪人才的成长不仅要具有较全面的素质结构,更具备创新的活力,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承担知识创新的重任。

而就目前的教育来看,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

我们教师有责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会寻找知识、处理知识、理解知识、掌握运用知识,达到一种自身的突破和超越。

从而使创新意识在不知不觉中爆发,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1、首先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觉得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

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

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

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

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

2、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培养创新能力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做到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辨证统一,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创新能力是以一般学习能力为基础的提高和飞跃。

那么,在新课标理念下,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实施愉快教学,坚持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数学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带着问题去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带着问题去尝试;鼓励学生操作实践,带着问题去验证。

教师应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多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新形象或新事物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创造性思维不被固有的方法限制,克服了思维惰性,打破了思维定势。

创造性思维摆脱了已有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或是提出了具有新意的观点、方法,或是解决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多种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多样化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种多样的情境创设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情境可以为课堂增色不少。

巧妙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渴望,提高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设情境要紧扣数学知识,具有科学性和相关性,其生活情境必须是正确的,必须突出教学内容生动性,能够吸引学生注意。

2.多种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还应激发学生质疑问题。

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会创造性的思维方法。

例如在练习中学生可以根据已知条件自主提问,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引导拓展,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又如在教学第一册《统计》一课时,例题中已经将小狗、小猴、小猪排好队,可以有以下提问过程。

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对教育的需要,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浅尝,谈出来与同仁共勉。

1.培养学生想象力,激发创新思维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中心,想象渗入到思维,才能有完整的创造思维,因此想象的发展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形成。

1.1 运用教材语言诱发学生想象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一方面唤起学生的表象和联想,边读边想象课文所写的景、物、人的具体情境,把课文所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另一方面要学习作者运用了哪些色彩鲜明、具体生动的语言,写出了这个画面。

如《林海》的第2~5段,写山岭的各种形态: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顺着的……;写群岭起伏的林海的波浪,多种的绿色: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的难以形容;写落叶松的海洋和俏丽的白桦的句子等。

凡是这样生动具体的语句,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背诵;边读边想象画面,既理解语言,又发展想象力。

1.2 讨论关键词语内涵,激发学生想象有的词句不是一看就明白,必须将词句内涵揭示出来,使学生理解该词句的比喻义、含蓄义、言外之义,以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如《全神贯注》一课,第二节中,两个“好像”的句子,要引起学生的想象。

“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要启发学生想象出说了什么悄悄话(可能自言自语:这样画,不如那样,这再加一点颜色,那再淡些……);“他好像喝醉了酒一样”(画好了,陶醉于作品之中,什么都忘了)。

把两个“好像”的句子内涵揭示出来是需要学生想象的。

在加以启发时,学生还会想出更多的内容。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依靠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因此,语文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1 设计从课题质疑从标点符号质疑,从词语质疑,找原因质疑,找依据质疑,抓联系质疑,抓关键句质疑,抓矛盾质疑,寻实质质疑,联想质疑等。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1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从小抓起,从小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呢?下面,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抓住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主战场,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让学生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1.巧妙揭题,激发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沉浸于课间活动,不易集中于学习活动中。

如果在短时间内学生能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将对整堂课的学习效果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上课伊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2.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敢于质疑是创造活动的特征。

在教学中,我积极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条件,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质疑。

即便有些孩子的质疑没能问到点子上,我也没有一点批评责备,而是在鼓励的基础上耐心启发,认真引导,让每个孩子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在语文第一册中有一首古诗《咏鹅》,这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接触的第一首古诗。

书上配了一幅插图,画的是一只白鹅低着头浮在一池碧水之上。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结合图来理解诗句。

而班上一名细心的学生就大胆指出图画得不对,因为诗上写的是“曲项向天歌”,白鹅应当是伸长了弯曲的脖子朝向天空的。

我听后先是吃了一惊,细想起来却觉得很有道理,毕竟学生头脑中的构图与诗句更加吻合。

我在课上对他的质疑大加赞赏,因为作为一名才一年级的小学生敢于怀疑书本,能提出异议,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而这样的思考不正是创新精神的体现吗?3.精心提问,点燃火花教师精彩合理的“导”能化平淡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使课堂教学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间繁琐呆板的一问一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无法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21世纪教育的根本任务。

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小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处于萌芽阶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

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应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期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一项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处于萌芽阶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

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应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生活,还能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期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二、创新能力的内涵创新能力是指个体在思维、行为、实践等方面表现出的新颖、独特、有价值的能力和品质。

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和创新技能三个方面。

其中,创新思维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思考,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方案。

创新人格是指个体具备勇于探索、敢于冒险、乐于合作、不怕失败等积极的心理品质。

创新技能则是指个体在实践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三、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1. 营造创新氛围在小学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勇于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

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犯错,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感受到创新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2. 激发创新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可以说是当前最时髦的一个话题,的确,在21世纪突飞猛进的今天,国家的兴旺靠创新,民族的昌盛靠创新,实现现代化更离不开创新。

因此,创新教育理所当然地被提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则是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下面本人就针对此问题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思维是创新的力量和动机,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机。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思维因素,要善于点燃创新思维之火,激发学生的热情。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具有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一种自觉行动,如果没有兴趣,就谈不上主动,参与更是一句空话。

因而教师要努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背景中积极思维,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课伊始趣即生,课展开趣溢浓,课结束趣未尽。

二、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它是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基础,是培养能力、发展创造力不可缺少的基本思维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的确如此,想象可以说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动力。

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这样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巧设疑问,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古人云“学贵有疑”,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从质疑开始。

因为,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质疑的过程实质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因而问题就是创新起点,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提出一些创造性问题,指导学生自行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获得知识,又能提高能力。

古人亦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没有“疑”就没有学生的探索。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需要高度思维能力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成为了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标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创新思维能力的定义和重要性创新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面对问题、挑战或新情境时,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一项系统性的任务,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

下面列举一些常用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1.探索性学习法探索性学习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尝试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老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探索、交流思路,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问题驱动法问题驱动法是指通过引入真实、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索,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独特的思路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教材设计与实践结合教材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数学习题,通过课堂上的讲解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观察力和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实验、故事情境、图形设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从一题多解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从一题多解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从一题多解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指个体能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提出独特、新颖的解决办法,能够有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在当今信息爆炸、快速变革的时代,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一题多解的角度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题多解是指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或答案。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往往只提供一个标准答案,学生被灌输的是固定的知识和思维方式。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往往多样性和复杂性较高,仅靠传统思维方式难以解决。

培养一题多解的思维方式对于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题多解的方法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

传统教育往往只教授知识和技能,鲜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而当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如果能够接受多种不同的解法,并且能够在思考中发出自己的独特见解,那么他们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很好的训练。

在实际应用中,创造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题多解的方法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在传统教育中,往往强调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式思维。

而一题多解的方法则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以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培养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思维灵活性是适应变化、解决问题和创新的重要能力,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是有益于他们未来成长的。

一题多解的方法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题多解的方法也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团队合作。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从其他人的角度和思维方式中获得启发和新的解决思路,同时也能学会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优势和作用。

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是现代社会中必备的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这些能力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且有利于他们个人的成长。

浅谈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浅谈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创新是每一个人天生就有的潜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为此,教师应该端正教学思想,努力创设一种师生平等、课堂民主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下面谈我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点滴体会。

一、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传统教育方式的一个重大误区就是设定结论和作业标准答案,然后让学生围绕答案进行思考。

以应用题教学为例为例,传统教育模式往往是老师引领学生分析题中所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引领学生在关键处解答,至此讲授任务基本完成。

但这不仅不会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甚至会由于强迫学生按老师的思路去做而成为负担,进而对老师的讲解产生抵触心理。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一种新做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习应用题前,我们并没有让学生随老师一起分析,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遇到问题后小组内研究,老师发现集体共性问题再予以点拨。

这样一来,学生兴味盎然,解题思路不尽相同,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外,我们还尝试其他诱发学生思考的手段,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如主题班会上,我们组织各种讨论,包括“如果我是校长”、“我当一天班长”、“我为妈妈做一件事”、“我的一次说谎经历”等话题,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

二、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在综合分析每名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找出适合的教育方法,这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前提。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应因材施教。

受性格、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和多维性程度不尽相同。

有的学生不喜欢钻研,习惯于等待老师公布答案;有的学生虽喜欢思考,但不喜欢主动钻研,老师提问时他们往往闭口不答;有的学生表现欲较强,总希望能第一个回答问题,但常常是不加思考,脱口而出。

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这是一句饱含对历史深沉的审视,对现实冷静的洞察,对未来辩证的思索的至理名言。

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它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

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基础在教育,关键也在教育。

它是一项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相衔接、相沟通才能完成的任务,但是这项任务的奠基工程无疑落在基础教育上。

在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要从以下做起。

一、更新观念,营造创新环境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之一,课堂教学应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知道作者想说什么,怎么说的。

其实这正是文章的写作顺序,更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

如教学《翠鸟》一文中描写翠鸟活动的句子,教师可以抓住句中的“贴”“飞”“停”“注视”四个动词,引导学生分析四个动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贴”和“飞”不仅描述了翠鸟高超的飞行技巧,还十分形象地道它极强的生活能力;“停”字不仅准确地绘出它的灵巧,还十分生动地讲述它判断的准确;“注视”不仅准确叙述出它的专注、可爱,还十分自然地把读者带入想象的空间里,去领略大自然的奇妙。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那隐含在字里行间对大自然、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学生在领略了作者的准确用词后,再朗读课文,自然而然会对文章加深理解,且品味出文章用词之精妙。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维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

教师要主动创造机会,使学生与文本对话,很多时候老师都在说:“到文中去找一找。

”教师的教学始终都不能脱离文本,这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机会多了,与作者对话的机会也多了,就不会出现断章取义或理解偏差的现象了。

其实这个过程正是教师在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应该如何阅读,应该如何去读懂一篇文章,应该如何读懂作者。

教师的“教”绝不等同于学生的“学”,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悟其渔识”。

小学教育论文: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教育论文: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教育论文: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言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创新能力作为21世纪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对小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分析创新能力的内涵,探索创新教育的途径,最终提出有效的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一、创新能力的内涵和特点1.1 创新能力的定义创新能力是指个体或团体在实际问题解决中,通过独立思考、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创造出新的想法、新的方法或新的产品的能力。

它具有独创性、前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并且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

1.2 创新能力的特点创新能力的主要特点包括:•独创性:创新能力要求个体或团体能够独立思考,产生具有新颖性的想法和观点。

•前瞻性:创新能力要求个体或团体能够对未来进行预测和设想,提出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

•实践性:创新能力要求个体或团体能够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取得实际成果。

二、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和方式2.1 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创新教育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创造力:创新教育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实践能力:创新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2 创新教育的方式在小学阶段,创新教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课程内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供实践机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创新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引导合作学习:教师可以设计合作学习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鼓励思辨和探究: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探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和方法3.1 培养自信心和积极性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从心理层面入手,鼓励他们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激发他们对新事物的探索和兴趣。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创新是人们认识世界、发现世界、创造世界的重要手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每一个教师思考的问题。

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我有以下几点心得,在此与广大同仁共享。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处于压力下的思维往往带强迫性,很难具有创新性。

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

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以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

在上课之前,教师要与学生做好课前沟通,使学生能有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态做好上课准备。

例如:在教学数字与编码时我是这样给学生沟通的,我要到一个陌生的场合,应该怎样来介绍自己呢?谁来帮帮我?(生发言)如果我到外省去讲课了,我又该介绍自己呢?(生发言)同学们帮我出了这么多主意,非常感谢!今后我就知道,当介绍自己时一定要按照什么顺序呢?[省--市--区(县)--乡]。

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创造能力插上翅膀想象是创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力的重要支柱的助推器。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充分想象。

没有想象,人们就不可能预见未来,也不可能有任何创造性的劳动。

因此,想象力的培养就成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前提条件。

其次,教师要及时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

小学生从一个无拘无束的环境突然进入严肃的学校,难免产生压力。

经过长期的校规校纪的教育,他们在思想行为方面也往往不敢“放肆”。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2013·3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基地是课堂,来源是教学。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创新因素。

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因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这里,笔者谈谈几点做法。

一、借助实践,诱发创新动手、动脑是培养创新的有效方法。

在课堂中,如果能充分借助于动手操作,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但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

首先布置学生课前准备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各一个,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到一起。

在形象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学生发现了新知: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个新的知识点。

教师当即给予充分的肯定。

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惬意,个个情绪激昂。

这时,教师趁热打铁,出示一道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你能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吗?这样在活跃的气氛中再次打开了学生的思维闸门。

有的学生说可以把四边形的四个角剪下来拼到一起;有的学生说可以把四边形沿一条线剪开,得到两个三角形,四边形的内角和就是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即360°;有的学生在纸上画一个四边形,连接对角线,使之变成两个三角形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

这样,通过大家积极思考,创造性地得出了“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这个知识点。

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点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诱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突破常规,凸现创新长期以来,数学教师都是依据常规模式给学生讲解知识,把标准的解题方法教给学生。

结果,它使学生过早地形成某些机械的心理定式,造成思维僵化。

学生观摩事物的眼光单一,解题方式单调。

浅谈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部把“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列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振兴计划》的主要目标。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成为全国教育工作的热门话题。

那么,什么是创新呢?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说:“只要有一点新意识、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得上创新,我们要把创新的范围看得广一点,不要看得太神秘。

”因此,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独立支配的学习,便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有了自主性,才会主动学习,才有思想的解放、思维的活跃、潜能的发挥,才说得上有创造力。

一个学生缺乏自主性,习惯于依赖老师指令被动学习,是不可能有创新的。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呢?首先,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老师尊重相信学生、关心学生,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护,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受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便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

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发表各种见解,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应实事求是地解答或组织讨论;对自己没把握回答的问题,敢说“不知道”。

要极力避免简单的指责和训斥,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教师只作必要的启发、指导和帮助。

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因此,教师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叶老这段话道出了学法指导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学习指导与自主学习的密切联系。

学生只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起来才会轻松愉快,学生自主学习才有了保障。

二、鼓励学生质疑驳问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

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是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

质疑驳问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质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动力,它蕴含着创新的萌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创新欲望。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①这意味着创新不是那些社会精英的权利,每个人都能够去创造。

只要有创造的意识、创造的行动,就会取得创造的成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切创造发明的源头。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认知矛盾”,产生问题,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悱愤”境界,这样,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让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报出一些是3的倍数的数,然后把其中一些在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如567→57 6、675→657、756→765,让学生检验变换后的各个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

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和原来的数一样,个个都是3的倍数呢?这里面有什么奥秘?”从而使他们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样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妙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急于探究,积极思维,对新知识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水平和习惯。

二、引导自主探索,增强创新意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②“吃花生必吃带壳的”,③用林语堂先生的一句话形容学生的自主探索最合适不过,自主探索犹如“剥壳”,剥壳越有劲,花生越有味道。

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去掌握规律,要让学生去体验获取知识这个过程的酸甜苦辣。

例如:我在教一节“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课上,在学生理解了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后,用1平方厘米去量黑板面积,并问学生什么感觉,以激发学生寻求更大的面积单位的欲望。

这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这个比平方厘米大一些的面积单位由同学们自己来创造,哪个愿意来试一试?”顿时,学生情趣高涨,马上由很多学生说:“平方分米”。

这时,马上给予“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创造了一个面积单位”的赞扬。

但我没有就此停下来,又把学生的思维领向新的高点:“老师不讲,同学们不看书,谁能说说刚才你创
造的1平方分米有多大吗?能在空间比划一下吗?”这时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很快有同学演示出来了。

我趁热打铁:“谁能说一下1平方分米是怎样得来的?”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自主地观察、起疑、比较、争辩、归纳……终于得到发现。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④学生在再创造中学会了创造,其意义远远超过了获得知识的本身。

三、鼓励标新立异,发展创新思维。

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以前说过:“人之所以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

依据学生喜欢标新立异、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支持、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时能打破常规,不墨守陈规,用于创新,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升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小全等的梯形,课堂上启发学生根据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动手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小组相互协作动手拼摆,很快就能够发现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原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于是推导出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当我提出是否还有别的推导方法时,其他小组立即说出了他们的方法:用一个梯形沿中轴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够推导出计算公式;还能够利用做平行线的方法,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也能够推导出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可见,培养学生从各个角度去研究问题,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探索兴趣,而且发现了很多解题方法,还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产生创造性见解。

又如:当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我给学生留了这样一道习题:“一根铁丝,正好能够围成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如果用它围成长为6厘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学生按一般思路分析,列出(4×4-6×2)÷2;4×4÷2-6等算式,然后我又引导学生找出长方形的长于宽和正方形的边长的关系,于是有学生想出了“正方形两条边的和减去长方形的长就得到了长方形的宽:4×2-6。

”还有的学生想出了“长方形的长比正方形的边长多多少,那么长方形的宽就比正方形的边长少多少:4―(6―4)。

”这两种思路摆脱了思维的保守状态,体现了思维创造的美。

在解答问题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不同的方法,
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从而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水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正如《学会生存》中所言,“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

”学生能不满足已有的结论,不相信唯一的解释,只有这样才会有所发明,有所创新。

四、改革评价方式,培养创新品质。

盖茨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有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

”⑤渴望成功是学生内在情感的需求,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必须改革评价标准,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欣赏学生就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学生的性格各异,老师要有一颗宽阔的心,善于包容学生,谅解学生的错误,同时应看到学生可贵的潜质,着力挖掘。

对待淘气的学生更是如此,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不能因个人好恶而对他们冷嘲热讽,泯灭他们的创新意识。

对学生迸发的创新思维火花,要加以呵护,不要吝惜自己的大拇指以及“你真行”“你真聪明”等激励人的话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产生内在的、高层次的愉悦和强大的内驱力,以争取更大的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也理应准确对待,不能“一棍子打死”。

如:一位学生在学习“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时,做习题1800×300=54 0000,列竖式为:18
×3
540000
教师就能够引导学生找一找这道题哪些地方是准确的,在讨论不妥之
处。

这样既教育了其他同学,又给这位同学以自信,使他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五、增强实践操作,提升创新水平。

数学中很多有趣的规律、迷人的魅力,是很难单纯地从课本中领略到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理应结合教材内容,展开数学课外活动,拓展书本知识。

数学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又能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还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学习了面积计算,让学生实际测量计算操场、花圃、圆形水池的面积;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体的表面积,让学生制作各种纸盒;学习了圆柱、圆锥的体积,让学生测量计算大树的直径与横切面积、沙堆、麦堆的体积和质量;学习了比例,让学生测出旗杆、教学楼的高度;学习了统计图表,让学生实行社会调查,搜集数据,制作各种统计图表。

在实践活动中,特别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例如:“将一块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木板锯成直径为2分米的圆形板,能够锯几块?”墨守成规的学生用正方形面积除以圆形面积,算出能够锯5块,脑子灵活的学生考虑到实际,摆圆片试验知能够锯4块。

又如:测量计算酒瓶的容积,一般学生认为酒瓶上半部既不是圆柱形又不是圆锥形,感到无法计算,而动脑筋的学生想到:先在瓶内装大半瓶水,算出有水的这部分圆柱体的容积,然后把瓶竖倒过来,算出上面空的这部分圆柱体的容积,这两部分的容积之和就是这个酒瓶的容积,别出心裁的方法,体现了学生较强的实践水平和创新水平。

小学教育阶段是教育的基础,是人生发展的基础,也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创新教育的主要目标应放在“创新素质”的培养上。

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喜欢自由思考问题”等,看上去不是直接的创新教育,但它却是“创新素质”的源头活水,所以,在今天的数学课堂中,我们要学会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赏识学生,善于捕捉学生创新的信息,这些信息如同一个个火种,需要老师们去点燃他,这样学生才能扬起自信的风帆,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创造,使学生走进数学课堂就感到充实、感到需要、感到快乐,我们也就会从中获得最大的乐趣,这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那种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