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疾病图谱收集
常见血液学图谱
对于形态相似的细胞,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 鉴别诊断,以避免误诊。
动态观察
对于可疑病例,需多次取材进行动态观察,以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 效果。
06
血液肿瘤与非肿瘤性疾病 的鉴别诊断
血液肿瘤的鉴别诊断
急性白血病 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或降低,出现幼稚细胞。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液肿瘤的鉴别诊断
将血液学图谱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如超 声、MRI等)进行多模态融合,提供更全面 、准确的诊断信息。
实时监测与动态分析
个性化诊疗
开发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血液学图谱的技 术,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干预。
基于血液学图谱的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 诊疗,为患者提供定制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血液学图谱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 液学图谱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章节将介绍常见血液学图谱 的种类、应用和重要性。
血液学图谱的重要性
血液学图谱能够提供直观、准确的血 液细胞形态信息,有助于医生快速准 确地诊断疾病。
血液学图谱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保 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血液学图谱,医生可以了解患者 的血液细胞数量、形态和功能等方面 的信息,从而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 据。
自身免疫性疾病
非肿瘤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 自身抗体阳性,出现免疫复合物沉积。
非肿瘤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铁缺乏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 贫血。
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出现病态造血。
07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血液学图谱技术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多模态融合
最全人体解剖学图谱
利用X射线、CT和MRI等放射影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无创性检查, 以获取内部结构和组织形态的信息。
超声影像技术
利用高频声波显示人体软组织和器官的形态,适用于实时监测和 诊断。
光学成像技术
利用内窥镜、显微镜等光学设备对人体内部进行观察,适用于组 织结构和细胞水平的观察。
人体解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总结词:定义
03
详细描述:人体解剖学主要研究人体内部的构造和功能, 包括骨骼、肌肉、内脏、神经系统等各个部分。通过了解 人体解剖学,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机制和疾病 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医学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
人体解剖学的重要性
人体解剖学的重要性:人体解剖学是 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是 医学生学习其他医学课程的基础。它 不仅为临床医学提供了理论支持,还 为手术操作、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 重要的指导。此外,人体解剖学还为 人类的健康和疾病研究提供了丰富的 资料和经验。
运动康复
根据运动员的解剖学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方案,促进其快 速恢复。
运动生物力学
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特征,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 效率。
05
人体解剖学研究展望
人体解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人体解剖学与生物化学物理地质材料 科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有助于深入 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促进医学和相 关领域的发展。
人体解剖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人体解剖学领域,通过图像识别和 分析,提高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人工智能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建立更加精确的人 体结构模型,为医学教育和培训提供更好的模拟工具,提高 医学专业人员的技能水平。
感谢您的观看
王晨霞手诊图谱
手诊图谱手掌各线名称图11、生命线——也称本能线。
就是由虎口中央起点,自然走向手腕之处,将大拇指围起之掌纹线叫生命线。
标准的生命线,深刻、明晰、无间断分叉,不超过中指中线下垂直线。
它代表人的寿命、体质、活力、能力、精力、健康和疾病。
不能错误的以它的长短、粗细来论寿命之长短。
假设有中断、分叉、障碍线,提示大病之信号。
?见图2?2、智慧线——也称脑线.代表大脑、智力、心血管、神经系统以及耳鼻喉方面的状况,与遗传因素有关。
是由生命线的起点走向掌心之线走至无名指中垂线处之线,就是智慧线,标准的智慧线光滑,不断裂分叉。
?见图2?3、感情线——从坤位外侧下方走弧行之线走到中指中垂线处,标准的感情线光滑明晰,代表心脏、呼吸、视神经功能、性关系等。
?见图2?4、命运线——也叫玉柱线,手掌地丘正中向上生出直行至中指方向之线,称命运线。
此线与遗传有关。
代表慢性病、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人的精力盛衰。
〈见图2〉5、贯桥线——连接感情线与智慧线之连线叫贯桥线。
此线代表易患心脏病。
〈见图2〉6、指纹——也叫指肚纹。
就是十指肚先天的自然纹路,一般分涡纹、箕纹、弓纹、帐式纹等等。
此纹终生不变,公安破案常用。
〈见图2〉7、指节纹——就是十指节相接处的几条横纹路。
指节纹假设光滑一条,代表此人的智力差。
〈见图2〉图28、干扰线——能干扰主线的横竖斜线,统称干扰线。
它可以组成各式各样的病理纹〈见图3〉9、非健康线——起于坎位上部,走向坤位的纹路叫非健康线,代表众多倾向性疾病。
<见图3>10、生殖线——感情线起端呈箭壮纹,称生殖线,有生殖线,代表生殖功能旺盛。
〈见图3〉12、金星环〈线〉——又名过敏线,食、中二指缝与小指缝之间的弧形连线,叫金星环。
〈见图3〉13、肝分线——性线延长超过无名指中垂线之线,叫肝分线,也称酒线。
〈见图3〉图314、土星环〈线〉——手掌离位有一条圆线正好扣住中指根,为土星环线。
〈见图4〉15、放纵线——从乾位生出,朝生命线方向开展的规那么之横线,也叫副健康线。
大脑后循环缺血的诊治原则课件
24
•短
暂
性
脑缺TIA
血
发
作
:
脑
动
脉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过
性
供
血
不
足
引
起
短
暂
发
PPT学习交流
25
临床表现
• 颈内动脉系统TIA:常见症状:对侧单肢 无力或轻偏瘫。特征性症状:眼动脉和 horner证、交叉瘫。可能出现症状:对 侧单肢或半身感觉异常。
•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常见症状:眩晕及 平衡失调。特征性症状:跌倒发作和短暂 性全面遗忘症。可能出现症状:吞咽困难、 共济失调等。
脉 • BA (basilar artery) 基底动脉 • AICA (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小脑
前下动脉 • PICA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小脑
后下动脉 • SCA (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 小脑上动脉 • PCA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大脑后动脉
PPT学习交流
46
针灸治疗
• 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主要以后颅凹排 刺为主,再取天柱、完骨、风驰、翳风, 然后辨证加减,如痰湿加丰隆,足三里; 肝肾阴虚加太溪,照海,三阴交等。
PPT学习交流
47
PPT学习交流
48
估
详细病史(详细询问症状的发生、形式和 持续时间演变过程及可能的诱发原因 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包括脑神经和
共济失调的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MRI、CT、CTA、MRA
DSA) 颅脑彩色多普勒,心点图和心脏彩超是发现 心脏和主动脉原性栓塞的重要检查
动脉血标本的采集图文
动脉血标本的采集图文动脉血标本采集是进行血气分析的重要过程,尤其在紧急情况下,经常需要及时采集动脉血标本进行检测。
本文将介绍动脉血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什么是动脉血标本?动脉血标本是指从动脉血管中采集的血液样本,用于分析血气指标的一种检验方法。
与静脉血标本相比,动脉血标本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
动脉血标本采集前的准备在进行动脉血标本采集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血气分析的指征等。
病因不明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肺功能不良等症状及时采集动脉血标本是必要的。
采集动脉血标本前需要获取患者的同意,并向患者解释采集的具体过程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疼痛、出血、局部感染等。
采集前还需要准备好采集设备、适当数量的采集器具、消毒液、无菌手套等操作用品,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动脉血标本采集步骤采集动脉血标本的时候,需要选择正确的采集位置以及适当的采集方法,以避免出现并发症。
1.确定采集位置通常采集动脉血标本时,可以选择尺动脉、股动脉、桡动脉等位置进行采集。
在选择采集位置时,应该注意减少对患者的不适感。
2.采集器具准备采集器具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并准备好不同规格的采血针、血气分析管等。
3.采集器具穿刺穿刺时先对前臂内侧皮肤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然后戴上无菌手套,选择合适的采血针在拳头处进行穿刺,并调整好角度和深度。
4.采集血样当采血针穿刺到动脉血管时,可以观察到血液的上升,这时就可以开始采集血样了,并根据采血管的种类进行相应的操作。
5.完成采集当采集完成后,即可按照相应步骤进行后续处理,包括在采血样的管内注入适当的抗凝剂,并缓慢转动管子使之混合均匀。
动脉血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动脉血标本采集虽然相较于静脉血标本采集来说更加准确,但是在采集的过程中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采集时间不要过长,一般在30秒内完成采集。
2.采集时需要使用无菌操作,以避免引起感染。
3.采集前应该确定患者已经心理准备,并充分告知采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
转白细胞分类图谱
转白细胞分类图谱淋巴细胞(lymphocyte):本章制作:舒丹毅(1)数量:约为白细胞总数的20%~30%,幼儿较多。
(2)分类:①根据细胞形态:分为大、中、小3型。
小淋巴细胞最多,大、中型淋巴细胞较少。
细胞体小淋巴细胞6~8um中淋巴细胞9~12um大淋巴细胞13~20um细胞核:小淋巴细胞核圆形,一侧常有凹陷,染色质致密呈块状,染色深。
大、中淋巴细胞的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呈肾形。
细胞质:光镜:嗜碱性,染为天蓝色。
胞质内常见嗜天青颗粒。
小淋巴细胞胞质很少,分布在细胞周边成一窄缘大、中淋巴细胞胞质较丰富电镜下可见内含许多游离核糖体,其它细胞器不发达。
中淋巴细胞光镜结构淋巴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②根据发生部位、表面特征、寿命长短和免疫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T细胞、B细胞、K(killer,杀伤)细胞和NK(natural killer,自然杀伤)细胞等。
T细胞:在胸腺(thymus)内分化、发育,而后进入血循环或淋巴组织,故以其字首"T"表示。
该类细胞数量最多,血液中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75%;寿命较长,可长达数月、至数年;具有参与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
B细胞:在骨髓(bone marrow)内分化、发育,而后进入血液循环或淋巴组织,故以其字首"B"表示。
该类细胞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10%~15%;寿命长短不同,为数日、数周至数年;具有参与机体体液免疫的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eosinophil):本章制作:舒丹毅(1)数量:占白细胞总数的0.5%~3%。
(2)大小:10~15μm。
(3)光镜下:细胞体:圆球形。
细胞核:多分为两叶,染色质颗粒粗大,染色略浅。
细胞质:内含有粗大的(0.5~1.0μm)、大小均匀、折光性较强的嗜酸性特殊颗粒,着鲜红色。
嗜酸性粒细胞光镜结构(4)电镜下:特殊颗粒多呈椭圆形:颗粒内含颗粒状基质和方形或长方形晶状小体。
血管解剖概述
血管解剖概述一、引言血管是人体内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从细胞中运走。
了解血管的解剖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概述血管的解剖、功能以及一些常见的血管疾病。
二、血管解剖1、血管类型:根据管壁的构成和功能特点,血管可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1)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管壁较厚,含丰富的平滑肌。
(2)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回心脏,管壁较薄,平滑肌较少。
(3)毛细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使血液从动脉流入组织,再从组织流入静脉。
毛细血管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
2、血管分布:血管遍布全身,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
不同部位的血管结构和功能略有差异。
21、血管瓣膜:在某些血管中存在瓣膜结构,其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例如,在静脉中存在静脉瓣膜,其开放和关闭可控制血液流向心脏。
三、血管功能1、输送血液:血管的主要功能是输送血液,为身体各部位提供必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2、调节血流: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可以调节血流速度和血压,从而维持身体各部位的血流平衡。
3、滤过血液:毛细血管具有滤过功能,可以清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维持内环境稳态。
四、常见的血管疾病1、动脉硬化:由于动脉管壁脂质沉积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导致动脉管腔狭窄,从而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等。
2、静脉曲张:由于静脉瓣膜受损或静脉壁薄弱,导致静脉曲张,从而引起腿部沉重、疼痛、水肿等症状。
3、血栓形成:由于血液凝固异常或血流减慢,导致血栓形成,从而引起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五、总结了解血管的解剖和功能对于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类型的血管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特点,而常见的血管疾病如动脉硬化、静脉曲张和血栓形成等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通过学习血管解剖和功能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
臂丛及其主要分支的应用解剖与上肢血管神经的三维重建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上肢解剖结构、优化上肢疾病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血细胞形态学诊断图谱》记录
《血细胞形态学诊断图谱》读书札记目录一、基础理论与知识 (2)1.1 血细胞形态学概述 (3)1.1.1 血细胞形态学定义 (4)1.1.2 血细胞形态学在诊断中的应用 (5)1.2 血细胞发育成熟过程 (5)1.2.1 红细胞发育成熟过程 (7)1.2.2 白细胞发育成熟过程 (8)1.2.3 血小板发育成熟过程 (9)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 (10)2.1 仪器检查法 (11)2.1.1 显微镜检查 (13)2.1.2 流式细胞术 (14)2.2 手工检查法 (15)2.2.1 染色体分析 (16)2.2.2 干片显微镜检查 (17)三、血细胞形态学异常表现 (18)3.1 红细胞异常 (19)3.1.1 靶形红细胞 (21)3.1.2 泪滴形红细胞 (22)3.1.3 裂片红细胞 (23)3.2 白细胞异常 (24)3.2.1 棒状白细胞 (25)3.2.2 分叶核白细胞 (26)3.2.3 单核细胞异常 (28)3.3 血小板异常 (29)3.3.1 脾脏肿大 (30)3.3.2 血小板减少 (32)四、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 (32)五、案例分析 (34)5.1 贫血病例分析 (35)5.2 癌症病例分析 (36)5.3 出血性疾病病例分析 (38)六、总结与展望 (39)6.1 本书总结 (41)6.2 血细胞形态学诊断的发展趋势 (41)一、基础理论与知识在《血细胞形态学诊断图谱》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血细胞形态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血细胞形态学作为血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通过显微镜下观察血液中的细胞形态来进行疾病诊断的一种方法。
书中详细介绍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基本形态特征。
红细胞是血液的主要成分,正常情况下呈圆形,无核。
当红细胞出现异常时,可能表现为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的改变,如小红细胞、大红细胞、红细胞形态不规则等。
这些异常形态往往与贫血等疾病有关。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其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
颞部局部解剖图谱
颞部炎症
颞部炎症是指颞骨和颞部软组织的炎症性疾病。 颞部炎症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发热和局部压痛等。
颞部炎症的常见原因包括感染、免疫系统疾病和外伤等 。
颞部炎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 疗等,具体取决于炎症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颞部肿瘤和囊肿
颞部肿瘤和囊肿是颞部的占位 性病变,可导致压迫症状和其
对抗病原体。
颞部淋巴管的分布和走行
颞部淋巴管是淋巴系统的一部分,主要负责收集颞部组织中的淋巴液, 并将其输送到淋巴结进行过滤和处理。
颞部淋巴管在皮下组织中呈网状分布,与血管伴行,沿途收集淋巴液。
颞部淋巴管最终汇入颈部的淋巴结,通过颈静脉将处理过的淋巴液回流 至血液循环系统。
颞部淋巴回流的特点和作用
颧骨位于面部两侧,与鼻骨、 上颌骨和下颌骨等其他面部骨 骼相连,形成面部的中下部分 。
下颌骨和颧骨的生长和发育对 于面部形态和功能具有重要作 用。
颞部骨骼的生长和发育
颞部骨骼的生长和发育是一个复 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遗传、营养、环境和激素等
。
在婴幼儿期和青春期,颞部骨骼 的生长速度较快,而在成年期则
支配面部表情肌肉,如眼睑闭合、嘴角上翘等。
耳颞神经
供应颞部皮肤感觉。
三叉神经下颌支
支配咀嚼肌和下颌运动。
颞部血管和神经的分布和走行
• 颞部动脉、静脉和神经在颞部区域有特定的分布和走行,通过 了解它们的分布和走行,可以更好地理解颞部手术的操作要点 和风险,以及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的方法。
05
CATALOGUE
关。
顶骨和枕骨
顶骨位于颅骨顶部,呈扁平状,与额 骨、枕骨和颞骨等其他颅骨相连。
顶骨和枕骨的生长和发育对于头部和 颈部的姿势以及大脑的发育具有重要 影响。
史上最全人体全图
集 养生十要十忌十伤十多十少 女人爱生气“毁容”更伤身 电脑族每天必喝的四杯茶 简单易学的养生操【动画演示】 手指疼痛反映身体状况 手部按摩口诀 五脏之毒是什么? 颈椎的治疗方法 【视频】脑血管病的院前急救 【视频】 突发心绞痛、心肌梗死 的急救 发烧的按摩速愈法 手指发麻是疾病前兆 22种常见疾病的艾灸选穴 脚底养生11招 得了颈椎病,常按揉风池穴 夏季气虚汗多饮党参乌鸡汤
72 / 79
73 / 79
74 / 79
人体生殖系统
75 / 79
76 / 79
77 / 79
★●★健康养生★●★
【瑜伽视频】瑜伽养生在家练 10种食品让你成为零毛孔美女 人体如何区分阴虚和阳虚 女人常揉三阴交穴位 终身不变 老
【引用】长痘的原因 初春养生三要点:春捂、养胃加 护肝 孕妇忌食 相克食品
皮肤干燥 快按按补水穴(图)
面色红润从滋补五脏开始
手诊歌——好记、好学、好理解
78 / 79
拍手治百病与随时可做的手锻炼 烧烫伤治疗
泡脚和喝茶
法
如何通过不同的汗来观察疾病呢 口苦、口甜、口咸、口酸、口臭、
出汗部位看健康 身体这8个部位 女 性 更 年 期 脾 气 暴 躁 吃 什 么 口淡
出汗要当心
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肉,心主 脉,肺主皮毛 根治所有胃病 育龄女性常吃红枣花生等四种食 物可助孕 夏季宝宝10种常见外伤处理法 血液黏稠如何稀释 让五官年轻10岁的方法 中医教你如何应对空调病 百法解百病 老年人健康生活知识 五脏能量断病口诀 [图片] 养生之道: 上养心、中养气 、 下养身 头发读出人体健康秘密 手把手教您看医院化验单 一个皮肤巨好的美女姐姐原创的 【养生秘笈】 每天摸摸耳朵 可防6种疾病
01_血液系统_第一讲_总论_讲义.
第一章血液系统总论血液学(hematology)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包括它们的生理、病理、基础、临床等各个方面。
血液病是指原发于或主要发生于造血系统并以血液学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包括各类贫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异常,各种良、恶性白细胞疾病,各类出凝血疾病,以及血浆中各种成分异常发生的疾病。
血液系统主要学习造血器官的起源和发育,造血干细胞及其微环境,各种造血细胞的产生和调控,各种血液细胞异常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出血和凝血异常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初步的血液系统诊断和治疗知识。
此外,输血也是血液系统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
第一节血液学发展简史和未来趋势中国对血液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尽管中国医学在血液病的的诊断和治疗上取得过惊人的成就,但由于过于宏观,无法深入到微观,无法深入到细胞,分子中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西方医学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对血液及血液病的认识取得了飞跃。
而这种进步,主要来自于实验血液学,来自于技术和理论的创新。
一方面,由于电子显微镜,组织化学,同位素示踪等新技术的引入,对细胞形态学和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发展到了超微水平和动态研究的新阶段;另一方面,血液学和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产生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包括血细胞动力学、血液遗传学、血液流变学、免疫血液学、放射血液学等等。
可以说,没有实验血液学,就没有血液病学。
这是因为血液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难以通过症状和体征将血液病和非血液病区分开来,也不能将患有相同症状的血液疾病,细分为不同的类型或亚型。
临床血液学和基础血液学的相互转化,相互促进,阐明了不少血液疾病的发病机制,发展了许多新的诊断技术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早在数千年前,人们就已经知道血液是维持生命的要素。
但在相当漫长的时期内只能从象形推理的角度,对血液以及它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提出一些朴素而带有神秘色彩的解释,如Polybos(公元前350-300年)的四液(火、水、土、血)说,Galenos(公元129-199年)的液体病理学说及四体液(粘液、血液、胆汁、黑胆汁)疾病等。
三种疾病患者的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的分析
三种疾病患者的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的分析何菊芳;佟爱华;董梅;蒋滢;匡铁吉;丁修冬;孟祥红;雷红【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2(000)011【总页数】3页(P2091-2093)【作者】何菊芳;佟爱华;董梅;蒋滢;匡铁吉;丁修冬;孟祥红;雷红【作者单位】解放军309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91;解放军309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91;解放军309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91;解放军309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91;解放军309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91;解放军309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91;解放军309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91;解放军309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91【正文语种】中文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健康对照组51例,男27例,女24例,平均年龄35岁,心、肺、肝、肾功能无异常的体检健康者。
肺结核组为初治肺结核住院63例患者,男31例,女32例,平均年龄为38岁,原发型肺结核46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7例。
初治肺结核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结核病分类法的标准[1]。
上呼吸道感染组为住院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症状有发热、畏寒、咳嗽等,经血液分析、胸透检查证实,符合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2],共54例,男26例,女28例,平均年龄45岁。
肝硬化组为初治肝炎后肝硬化住院患者,代偿期63例,男34例,女29例,平均年龄49岁;失代偿期14例,肝性脑病3例,腹水12例,消化道出血10例,男性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1岁。
肝硬化诊断标准为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3]。
1.2 材料与方法1.2.1 试剂与仪器血清TP、ALB的测定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在法国SEBIA CAPILLRYS全自动高效毛细管电泳仪上进行,用200nm波长检测各种蛋白质的百分比浓度;TP、ALB试剂为北京莱邦公司产品,室内质控品、定标品均为九强公司产品。
常见血液学图谱
红细胞系统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巨红细胞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红细胞聚集分布红细胞缗钱状分布棘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水滴形红细胞Bite Cell红细胞镰状红细胞刺毛红细胞半月形红细胞固缩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球形红细胞双淡染区红细胞口形红细胞裂红细胞大红细胞小红细胞点彩红细胞Cabot氏环Howell-Jolly氏体血红蛋白C粒系统嗜中性中幼粒细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胞嗜中性晚幼粒细嗜酸性中幼粒细胞嗜碱性中幼粒细胞胞嗜中性杆状粒细嗜酸性晚幼粒细胞嗜碱性晚幼粒细胞胞嗜酸性杆状粒细胞嗜碱性杆状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核右移佩尔杰异常血象中毒颗粒空泡粒细胞红斑狼疮细胞奥尔(Auer)氏体杜尔(Dohle)氏体May-Hegglin异常Cheidiak-Higashi Alder-Reilly单核细胞系原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系幼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异常淋巴细胞浆细胞系统原始浆细胞幼浆细胞浆细胞Russell小体dutcher小体火焰状细胞巨核细胞系统原始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巨型血小板多核巨核细胞变性巨核细胞小巨核细胞原始红细胞胞体:直径15-20μ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的4/5,紫红色,染色质颗粒状,核仁明显.核仁:1-2个,大小不均,模糊或清楚,染浅兰色.胞浆:量少,或有部分胞浆呈伪足状,深兰色且厚,近核处不见色浅区.早幼红细胞胞体:直径12-24μ胞核:圆或椭圆,占细胞2/3以上,居中或稍偏位,核膜明显,紫色,染色质可浓集或粗密的小块,较原红粗糙些,无核仁。
胞浆:量稍多,部分可有伪足,深兰,但较原红稍浅,血红蛋白开始形成,出在核周围,无颗粒。
中幼红细胞胞体:直径8-15μ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占细胞2/3-1/2大小,染色质粗糙排列成堆,其中有空白出现如打碎砚墨感,呈车轮状排列,深紫色,核染色质间有淡染区,称付染色质,核膜明显,无核仁。
血液学图谱(基础部分)
血液学图谱(基础部分)常见血液学图谱红系原始红细胞胞体:直径15-20μ,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钝角状或瘤状突起。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占整个细胞4/5,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比原始粒细胞粗而密核仁:1-2个。
胞浆:量少,深蓝色,不透明,常在核周围形成淡染区。
早幼红细胞胞体:直径10-18μ,圆形或椭圆形。
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约占整个细胞2/3以上,位于中央或稍偏位,核染色质可浓集成粗密的紫色小块,核膜明显核仁:模糊或消失。
胞浆:量多,深蓝色,不透明,仍然可见瘤状突起和核周淡染区。
中幼红细胞胞体:直径8-15μ,圆形。
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约占整个细胞1/2,位于中央或稍偏位,核染色质粗糙排列成堆,形成条索状或块状深紫色小块,其中有明显的空白出现如打碎砚墨感,成车轮状排列,核染色质间有淡染区称为副染色质,核膜明显核仁:消失。
胞浆:量多或中等,不透明,浆内血红蛋白形成逐渐增多,嗜碱性物质逐渐减少。
因含不等量的血红蛋白,可呈嗜多色性,有蓝绿色、蓝红色、淡红色等。
晚幼红细胞胞体:直径7-10μ,圆形。
胞核:圆形,位于中央或稍偏位,占整个细胞1/2以下,可呈车轮状,核染色质粗糙致密坚实,聚集成数个结构不清的大状或凝缩成紫黑色团块,核膜明显。
有时可见核分裂、核溶解。
溶血性贫血时,核有畸形。
核仁:消失。
胞浆:量较多,不规则,不透明,浆内含多量的血红蛋白,几乎和成熟红细胞相同呈粉红色或极淡的蓝色。
嗜多色性红细胞正常成熟红细胞为弱嗜酸性,呈较均匀的淡红色,如果呈灰蓝色(整个红细胞或其一部分)则称为嗜多色性红细胞。
这种红细胞属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故细胞体积多较大,其染成灰蓝色的嗜碱性物质是胞浆中的核糖体,它随着细胞的完全成熟而消失。
目前认为嗜多色性红细胞经煌焦油蓝染色后即表现为网织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胞体:直径7-7.5u)成熟红细胞呈粉红色,中央稍浅,大小近似相等无核的细胞。
原巨红细胞(胞体:直径19-27u)巨红细胞是红细胞的另一系统,也分早、中、幼、晚。
血液的生物化学
➢卟啉症 铁卟啉合成代谢异常而导致卟啉及其代谢物排出增多
❖ 先天性卟啉症
❖ 遗传缺陷 ❖ 某血红素合成酶系缺陷
❖ 后天性卟啉症
❖ 铅中毒/药物引起铁卟啉合成障碍 ❖ 铅中毒的标志:血红素合成的抑制
2. 血红蛋白的合成:
❖ 血红素合成后与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 ❖ 珠蛋白的合成受血红素调控。
高铁血红素促进血红蛋白合成。
血液的生物化学
Hemal Biochemistry
血液概述
具有黏滞性的循环于心血管系统中的流动组织。与淋巴液、 组织间液一起组成细胞外液,是体液的重要部分。
❖ 全血=血浆+有形成分(加抗凝剂) ❖ 血清=全血-有形成分-纤维蛋白原
❖ 正常人血液的含水量约为77%-81%,比重为1.050-1.060。 ❖ 血液的固体成分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
② 二个不同部位:起始与终末阶段在线粒体中,而中间阶段合成在胞浆内 进行
③ 三个合成原料:甘氨酸、琥珀酰CoA、Fe2+ ④ 四个反应过程:
δ-氨基- -酮戊酸(ALA)的生成; 胆色素原的生成:进入胞液的两分子ALA脱水缩合成一分子胆色素原 尿卟啉原与粪卟啉原的生成在胞液中进行 血红素的生成:胞液中的粪卟啉原Ⅲ再进入线粒体
❖ 在成熟过程中,红细胞发生一系列形态和代谢的 改变。
红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代谢变化
代谢能力 DNA 合成 RNA 合成 蛋白质合成 血红素合成
脂类合成 三羧缩酸循环 氧化磷酸化 糖酵解 磷酸戊糖途径
有核红细胞 +* + + +
+ + + + +
网织红细胞 - - + +
+ + + + +
成熟红细胞 - - - -
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旁路:
血液学检验典型细胞图谱PPT
白血病病例
总结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详细描述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常见的白血病类型,血液学检验显示大量异常 淋巴细胞增生。治疗以化疗为主,部分患者需进行骨髓移植。
总结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详细描述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慢性白血病,血液学检验显示粒系增生,以 中、晚幼粒细胞为主。治疗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主。
2023-2026
ONE
KEEP VIEW
血液学检验典型细胞 图谱
汇报人:可编辑
REPORTING
2024-01-11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红细胞系统 • 白细胞系统 • 血小板系统 • 典型病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PART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血液学检验典型细胞图谱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直观的参考,帮助病理学家、医生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更好地理 解和识别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类型。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红细胞压积降低与贫血程 度呈正相关;增高可能提 示脱水、大面积烧伤等。
PART 03
白细胞系统
正常白细胞形态
中性粒细胞
胞体直径约10-15μm,呈圆形或 卵圆形,核呈杆状、分叶状或23叶状,染色质细致,呈网状排
列,胞质丰富,呈淡红色。
淋巴细胞
胞体直径约6-15μm,呈圆形、 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呈圆形或 卵圆形,染色质多聚集在核膜下
背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学检验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由于血液中细胞种类繁多 ,形态各异,准确识别各种细胞类型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是一项挑战。因此,典型细胞图谱的编制和推广对于提高 血液学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的M2a颗粒粗大,密集,染深紫红,内外浆和“材捆细胞”明显临床特点:1常见于成人2纤维蛋白原减低及出血发生率高3对全反式维A酸治疗反应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占AML的5-8%。
其中98%以上具有t(15;17),其它为17q21/RARα基因的变异易位。
t(15;17) (q22;q21) /AML主要见于中年患者,常伴DIC,临床出血重,早期死亡率高;FAB 分为M3(粗颗粒型)和M3v(细颗粒型)两型。
M3的核形和大小不规则,常为肾形核或双叶核;胞浆内充满粗大的嗜天晴颗粒,部分细胞胞浆则充满细小的粉尘状颗粒;Auer小体粗大,常呈“柴束状”,电镜表现为六边形的管状结构;MPO染色强阳性;近25%的患者AE染色弱阳性。
M3v白血病细胞无颗粒或少颗粒,多为双叶核形,易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混淆,但仍可见少量的白血病细胞有典型的M3细胞特点;患者WBC常显著增高,MPO染色强阳性,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不同;ARTA治疗复发的患者异常早幼粒细胞的胞浆常呈强嗜碱性。
白血病细胞均匀一致地高表达CD33,CD13的表达程度不一;HLA-DR和CD34一般阴性,CD15常为阴性或弱阳性,且不与CD34共表达;也常共表达CD2和CD9。
M3和M3v都有特征性的t(15;17)和PML-RARα融合基因,少数患者因复杂易位而检测不到t(15;17),但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
t(15;17)/AML对ATRA极为敏感,采用ATRA、As2O3或蒽环类药物治疗能取得良效。
t(11;17)(q23;q21)、t(5;17)(q35;q21)和t(11;17)(q13;q21)是APL的少见变异易位,分别形成PLZF-RARα、NPM-RARα和NuMA-RARα融合基因。
PLZF-RARα阳性的APL细胞形态特点为:核形较规则,胞浆颗粒较多,常无Auer小体,假Pelger-Huet核细胞多见,MPO染色强阳性;与典型的APL不同。
t(5;17)的APL 细胞多为粗颗粒型,少数细胞呈细颗粒型,且无Auer小体。
PLZF-RARα+ APL对ATRA无反应,而在t(5;17)APL则可取得疗效。
典型的M6细胞学特点:外周血及骨髓中最初可见大量不正常的幼稚红细胞,随后形态学特点逐渐不能与其他类型AML 相鉴别。
临床特点:通常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
实验室检查特点:1细胞可以与抗血红蛋白抗体反应。
2原始红细胞PSA染色强阳性。
3细胞可与抗Rc-84相反应。
M6一类以红系细胞群为主的AML,根据有无原始粒细胞显著增多而分为M6a(红白血病,即FAB分型中的M6)和M6b(纯红白血病)两类。
M6a骨髓中有核红细胞比例≥50%,且原始粒细胞≥20%NEC;M6b为有核红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红系比例≥80%,且无原始粒细胞显著增多。
M6a主要见于成人,占AML的5-6%;M6b极罕见,可见于任何年龄阶段。
个别CML急性变时可呈M6a,甚至M6b。
M6a既可原发,也可继发于MDS-RAEB或RCMD;骨髓增生活跃以上,各阶段有核红细胞均可见,并有增生异常的特点,表现为巨幼样变或双核、多核,较早期的细胞胞浆有分界不清的空泡,并可有大的多核有核红细胞;也可有巨核细胞增生异常;原始粒细胞中等大小,胞浆内常含少许颗粒,Auer小体偶见;骨髓铁染色可见环形铁粒幼红细胞,有核红细胞PAS染色可阳性;原始粒细胞的MPO或SBB染色也可阳性。
免疫分型时原始红细胞一般无髓系抗原标记,anti-MPO常为阴性,但血型糖蛋白A和血红蛋白A抗原阳性。
原始粒细胞则表达多种髓系相关抗原如CD13、CD33、CD117和MPO等,可有或无CD34和HLA-DR的表达。
本病应与MDS-RAEB、伴有核红细胞增多的AML成熟型及AML伴多系增生异常相鉴别。
当骨髓红系≥50%有核细胞、而原始粒细胞少于20%NEC时,应诊断为RAEB;如红系或巨核系≥50%的细胞有增生异常的特点,则应诊断为AML伴多系增生异常。
M6b未分化型的原始有核红细胞胞体中等大小或较大,核圆,染色质细,有1到多个核仁,胞浆强嗜碱性,常无颗粒,有分界不清的空泡,PAS染色常阳性;少数情况下原始红细胞类似于原始淋巴细胞,但电镜检测具有典型的有核红细胞特点,如胞浆内可见游离铁蛋白和铁蛋白体等;PPO可阳性。
原始红细胞MPO 和SBB染色阴性,AE、ACP和PAS染色阳性。
有核红细胞分化较好时免疫表型的特点为血型糖蛋白A和血红蛋白A阳性,而MPO或其它髓系抗原阴性,原始有核红细胞CD34和HLA-DR阴性;分化差时血型糖蛋白A也常为阴性或弱阳性,CD36、碳脱水酶1(carbonic anhydrase 1)和Gero抗原等常为阳性。
CD41和CD61一般阴性,但在某些病例可有部分表达。
应与B12、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相鉴别;有核红细胞分化差者可能难以与其它类型AML、特别是M7、以及ALL和淋巴瘤鉴别。
无淋系抗原表达可排除后者;如有有核红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则可与M7区分开来;但少数患者的免疫表型模棱两可,可能红系和巨核系均受累及,如此时有多系增生异常的特点,则可归类为AML伴多系增生异常。
本组疾病无特异的遗传学异常。
常见伴多个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复杂核型,尤以5和7号染色体异常最多见。
M6a临床恶性程度较高,原始粒细胞比例可逐渐增多,中位生存期仅为25个月;M6b原发耐药,中位生存期仅为3个月。
在此基础上,有人又把骨髓原始红细胞(占红系比例)和原始粒细胞(NEC比例)均超过30%者归类为M6c。
白血病细胞对现有药物原发耐药,中位生存期仅为10个月。
PSA染色AML-M4Eo1983年Arthur和Bloomfield报道了5例骨髓嗜酸粒细胞增多(8-54%)的AML,3例为M2,2例为M4,均有16q缺失。
随后Beau等又报道了18例骨髓嗜酸粒细胞增多的M4病例,遗传学检测均有inv(16)(p13q22)或t(16;16)(p13;q22);患者的嗜酸粒细胞中含有大而不规则的嗜硷性颗粒,PAS和氯醋酸酯酶反应阳性,与正常嗜酸粒细胞不同。
异常嗜酸粒细胞与16号染色体结构性重排的关系在第四界国际白血病染色体协作组会议上得到确认。
FAB将这类AML称为M4EO。
后来发现,并非所有inv(16)或t(16;16)AML的骨髓都有嗜酸粒细胞增多,近1/3的患者嗜酸粒细胞<5%。
inv(16)或t(16;16)AML形态上除表现为M4EO外,还可为M2、M5或M1。
inv(16)或t(16;16)使CBFβ与MYH11基因重排,形成CBFβ-MYH11融合基因。
由于易位涉及CBF的另一个亚基CBFβ,因此常将本病与t(8;21)AML合称为CBF AML。
inv(16)或t(16;16)AML以年青患者居多,治疗CR率高,含HD-Ara-C的方案能取得良好疗效。
2001年WHO正式将其命名为inv(16)(p13q22)/ t(16;16)(p13;q22);(CBFβ-MYH11) AML。
本病占AML的10-12%。
约23%的AML-M4患者有inv(16)/t(16;16)。
发病见于各年龄阶段,中位发病年龄为35-40岁。
患者的外周血WBC数多为30.0~100.0×109/L,涂片可见幼稚粒、单核细胞,但多无嗜酸粒细胞增多。
典型骨髓细胞形态为AML-M4EO,骨髓除有原始和幼稚粒、单核细胞增多外,多有嗜酸粒细胞增多,一般占5-30%,有时低于5%。
骨髓中各阶段嗜酸粒细胞均可见到,有时因密集的嗜酸性颗粒分布而使细胞形态难于辨认。
嗜酸粒细胞胞浆内多有大而圆的异常嗜酸性颗粒,主要见于幼稚的早幼粒和中幼粒细胞,且常有粗大的嗜硷颗粒。
异常嗜酸性颗粒在较成熟的嗜酸粒细胞则不易见到。
异常嗜酸粒细胞的奈酚-ASD-氯醋酸脂酶染色呈弱阳性,而正常嗜酸粒细胞一般为阴性,t(8;21)AML时增多的嗜酸粒细胞亦为阴性。
目前有证据表明异常嗜酸粒细胞起源于白血病细胞。
成熟的嗜酸粒细胞核可呈低分叶状。
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MPO阳性率≥3%,原始和幼稚单核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常阳性或弱阳性。
骨髓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减少,成熟粒细胞也少见。
有些患者骨髓中嗜酸粒细胞并不增多,少数患者的原始细胞比例可低于20%。
此外,患者骨髓形态也可表现为M1、M2或M5等其它白血病类型。
白血病细胞表达CD13、CD33和MPO等髓系抗原,也常表达CD14、CD4、CD11b、CD11c、CD64、CD36和溶菌酶等单核细胞分化抗原。
共表达CD2较为多见。
细胞免疫表型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
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可发现特征性的inv(16)或t(16;16),大多为inv(16),而t(16;16)较为少见。
FISH和RT-PCR检查可发现CBFβ-MYH11融合基因。
ITP发病原理:1PLT在脾脏内潴留且被PLT抗体破坏。
2PLT抗体可以结合到巨核细胞上干扰PLT的产生。
3多数病人体内有抗PLT表面膜蛋白GPⅡb/GPⅢ/a和GPⅠb/ⅠⅩ抗体,但至病作用尚不清楚。
4出血时间较依PLT数目估计要短,提示PLT功能加强。
5有些病人会出现PLT功能受损,意义不明。
异常淋巴细胞图片异常淋巴细胞也称不典型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经抗原或致丝裂原刺激后,DNA大量复制,并相继合成大量RNA,向幼稚细胞或浆细胞方向转化。
这种处于转化过程中,具有一些新的形态学特点的细胞,称为异常淋巴细胞。
其特点是体积变大,核大,染色质变得疏松,甚至会出现模糊的核仁或核分裂现象。
胞浆变化更为显著,不仅量变多,而且常变成深蓝色,有时有泡沫感,形似浆细胞。
异常淋巴细胞多见于病毒感染(如EB病毒、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的外周血中。
其中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流感、带状疱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较多见。
但正常人偶可见到,其中尤以小儿较多见,最高可达6%。
此外,在一些非病毒性感染疾病如药物引起的过敏性疾病、疟疾等也可见到。
这是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淋巴细胞!M5典型图普细胞较大,核浆比较原粒细胞低,细胞质含细小颗粒,Aure小体罕见,可见大的核仁,NSE染色阳性,可被NAF抑制。
临床特点:1牙龈、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结及髓外浸润常见2可发生DIC3血清和尿溶菌酶活性升高4高白细胞综合征常见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表现:似白血病,但出血、感染少,常见心、肺和中枢神经系统浸润C血象:EOS明显增多并有幼稚型细胞骨髓:原粒(>5%)、嗜酸性早幼粒、嗜酸中幼粒以下粒细胞均增多分类:急性、慢性;原粒、幼稚、成熟C型电脑制作。
淋巴细胞、红细胞、血管内皮浆细胞01-类似破碎细胞双核浆细胞这是一个偏晚期的原始巨核细胞,胞体体积较成熟巨核小,胞浆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