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问莲根》元好问词作鉴赏

合集下载

辛弃疾《摸鱼儿》全词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摸鱼儿》全词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摸鱼儿》全词翻译及赏析辛弃疾《摸鱼儿》全词翻译及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辛弃疾《摸鱼儿》全词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摸鱼儿》南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同官王正之:据楼钥《攻媿集》卷九十九《王正之墓志铭》,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转运判官,故称“同官”。

消:经受。

落红:落花。

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

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脉脉:绵长深厚貌。

君:指善妒之人。

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译文1:还能经得住多少风雨?春天又将匆匆逝去。

珍惜春光的我总怕花儿开得太早,何况眼前飘落红花无数。

春天你且留步,难道没听说芳草已铺满天涯,遮住了你的归路?我怨恨春天为什么默默不语。

看来最殷勤的要算那画檐下的蛛网,终日忙着粘惹杨柳的飞絮,希望将春天留住。

长门官盼望佳期,一定又被贻误。

因为才能出众,被人妒忌,纵然像陈皇后那样用千金买来司马相如的辞赋,这一片脉脉深情又向谁去倾诉?那些得宠的小人不要得意,你们没看到杨玉环和赵飞燕如今都化为了尘土了吗?闲散无聊最令人愁。

还是别去登高凭栏,斜阳映照之下,就是那令人断肠的迷蒙烟柳。

元好问《摸鱼儿》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元好问《摸鱼儿》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元好问《摸鱼儿》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元好问问人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①,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别离苦,是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景,只影为谁去②!横汾路③,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④。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⑤,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注]①双飞客:指雁。

雁常常成双飞翔。

②只影为谁去:是说伴雁已遇害,我也无以为生。

③横汾路:指雁的埋葬地汾水之畔。

④平楚:丛木叫楚,平楚即平林,远树。

⑤骚人:指诗人。

[鉴赏提示]元好问,金末元初人。

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宏词科,充国史馆编修。

历任镇平、内乡、南阳县令。

正大八年,应诏入朝,任尚书省掾、左司都事。

天兴二年(1233)正月,汴京被蒙古军包围,守将崔立投降,元好问被俘。

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携家回到故乡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州),过着遗民的生活。

这首曲子有个写作过程。

金章宗泰和五年,元好问到并州(今山西太1/ 4原)赴试,路遇捕雁人,射杀一雁,另一雁悲鸣不去,投地殉情而死。

元好问买下双雁,葬于汾水之畔,累石为记,名为雁丘。

后来再次经过并州,写下了这首词。

上片咏雁,下片咏雁丘,抒发了金亡后自己对故国的悼念之情。

译文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要令这『大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

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

眼前的这一刻,才知道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的男女还要更是痴情!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自己形孤影单,万里前程路渺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荀且活下去又有什麼意义呢?在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处,帝王游幸欢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作仪仗的音乐是排萧与建鼓合奏,乐工们坐在鼓车中演奏,乐声响彻云霄。

元好问诗歌鉴赏5篇

元好问诗歌鉴赏5篇

元好问诗歌鉴赏5篇元好问多作怀古词,形式以长调为主,奇慨遥深,如《木兰花慢》“渺涨江东下”。

田园词则往往表现出恬谈、闲适的情趣。

描绘山河壮丽、抒发爱国豪情,是遗山词一个重要内容,如遗山代表作《水调歇头·赋三门律》等。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元好问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摸鱼儿·雁丘词词牌名:摸鱼儿|朝代:元朝|作者:元好问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

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

”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

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

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摸鱼儿·雁丘词》,又作《迈陂塘·雁丘词》,亦作《摸鱼儿》(问世间情为何物),是金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人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才挥笔写下了《摸鱼儿·雁丘词》,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

这首词紧紧围绕“情”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

在《摸鱼儿·雁丘词》中,作者驰骋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充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塑造了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的艺术形象,谱写了一曲凄婉缠绵,感人至深的爱情悲歌,是为中国古代歌颂忠贞爱情的佳词。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朝代:元朝|作者: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此诗作者为金代诗人元好问,时金已灭亡,作者已入暮年,返回故里,与世无争。

其借未开之海棠,寄托自己独善其身的态度。

元好问《摸鱼儿》赏析之欧阳术创编

元好问《摸鱼儿》赏析之欧阳术创编

元好问《摸鱼儿》赏析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这首词的首句,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但全词却未必了解,今天特将其录下,并讲一讲其中的故事。

词前有段小序,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当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

捕雁者告诉他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

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

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

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取名叫作“雁丘”,并作了《雁丘词》。

也就是说,这实际上是一首咏物词!“问世间情无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还不是哪个曲折的爱情故事,而是一对殉情的大雁!这就不能不令人震撼了!老夫子不禁反问:大雁尚知“情为何物”,难道人还不如禽鸟吗?也问下世间的人: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又有几人像大雁一样,为爱痴狂、钟情如斯、同甘共苦、生死相许呢?!下面,简单地对全词进行下赏析。

开篇一个“问”字破空而来,为殉情者发问,实际也是对殉情者的赞美。

作者本要咏雁,却从“世间”落笔,以人拟雁,赋予雁情以超越自然的意义,想象极为新奇。

也为下文写雁的殉情预做张本;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双飞双宿,形影不离,经寒冬,历酷暑,多像人间的那一对痴男怨女。

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

但“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又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

“君应”四句揣想雁的心情。

“君”指殉情的雁。

元好问《摸鱼儿》赏析之欧阳计创编

元好问《摸鱼儿》赏析之欧阳计创编

元好问《摸鱼儿》赏析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这首词的首句,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但全词却未必了解,今天特将其录下,并讲一讲其中的故事。

词前有段小序,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当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

捕雁者告诉他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

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

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

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取名叫作“雁丘”,并作了《雁丘词》。

也就是说,这实际上是一首咏物词!“问世间情无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还不是哪个曲折的爱情故事,而是一对殉情的大雁!这就不能不令人震撼了!老夫子不禁反问:大雁尚知“情为何物”,难道人还不如禽鸟吗?也问下世间的人: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又有几人像大雁一样,为爱痴狂、钟情如斯、同甘共苦、生死相许呢?!下面,简单地对全词进行下赏析。

开篇一个“问”字破空而来,为殉情者发问,实际也是对殉情者的赞美。

作者本要咏雁,却从“世间”落笔,以人拟雁,赋予雁情以超越自然的意义,想象极为新奇。

也为下文写雁的殉情预做张本;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双飞双宿,形影不离,经寒冬,历酷暑,多像人间的那一对痴男怨女。

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

但“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又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

“君应”四句揣想雁的心情。

“君”指殉情的雁。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鉴赏赏析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鉴赏赏析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鉴赏赏析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鉴赏赏析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鉴赏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序】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

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

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而识,号曰雁丘。

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

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儿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

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太和五年,作者去并州参加科举考试。

因为出身名门,所以他自小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很早便显露出文学才华。

8岁时,因做诗而获得“神童”的美誉。

虽然文采出众,但是官运艰涩,多次参加科举也未中选。

这次他再一次参加科考,在赴试途中遇到一个猎人。

这个猎人将一对在天空翱翔的大雁射下一只,另一只在空中盘旋哀鸣,确信伴侣已死,便也头朝地撞死。

大雁的情谊深深打动了作者,于是便有了这首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在词的开篇,作者开门见山,直接发问:问“世间”情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大雁殉情对作者的.强烈震撼,并通过作者将震撼传递给读者,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此问又把对大雁的感慨,广义地推及世间万物,当然也包括人类。

情至极处,“生死相许”,这该是何等的深情!“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作者设问以后,继续抒发自己的情感。

是啊,多少年双栖双飞,历经“天南地北”;多少年相依为命,共度“几回寒暑”,情深深意切切,从来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

摸鱼儿元好问赏析

摸鱼儿元好问赏析

摸鱼儿元好问赏析【全文概述】《摸鱼儿·元好问赏析》是一篇关于赏析金朝诗人元好问创作的古典诗词的文章。

文章从诗歌背景、作者简介、诗歌内容、艺术特点、价值及影响等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了深入剖析,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佳作。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摸鱼儿》是元好问创作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美景的词。

词牌名为“摸鱼儿”,源于作者在江南水乡闲暇之余,与友人们摸鱼取乐的场景。

元好问(1190-1257),字善夫,号遗山,金朝著名文学家,与辛弃疾、陆游等并为“南宋四大家”。

【诗歌内容赏析】词的开篇:“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描绘了一幅春日送别的画面,表达了离别之情。

接下来,“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描绘了离别之后,梦境和现实都充满离愁别绪的场景。

词的下片,“山水荒凉千里,烟波渺渺无际。

”则转而对江南水乡的壮美景色进行描绘,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喜爱。

【诗歌艺术特点赏析】首先,这首词以离别为线索,情感真挚,抒发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不舍。

其次,词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描绘手法,如“绿杨芳草”、“楼头残梦”、“花底离愁”等,使词的意境更加丰富。

此外,词中对江南水乡的描绘,画面开阔,充满诗意。

最后,词的结构紧凑,上下片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韵味。

【诗歌价值及影响】《摸鱼儿》作为金朝时期的一首佳作,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同时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首词传承了南宋词人的优秀传统,以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画面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

【总结】通过对《摸鱼儿·元好问赏析》的剖析,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词在情感表达、景物描绘、艺术构思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还对江南水乡的美景进行了生动描绘。

元朝文学家元好问的诗词鉴赏

元朝文学家元好问的诗词鉴赏

【导语】元好问是宋⾦对峙时期北⽅⽂学的主要代表、⽂坛盟主,⼜是⾦元之际在⽂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

他擅作诗、⽂、词、曲。

下⾯就和⼀起来欣赏下元朝⽂学家元好问的诗词,欢迎阅读!元朝⽂学家元好问的诗词篇⼀ 《倪庄中秋》作者为元朝⽂学家元好问。

其古诗全⽂如下: 强饭⽇逾瘦,狭⾐秋已寒。

⼉童漫相忆,⾏路岂知难。

露⽓⼊茅屋,溪声喧⽯滩。

⼭中夜来⽉,到晓不曾看。

【翻译】 不想吃饭⾝体⽇渐消瘦,穿着平破烂的⾐服,秋天的寒意不知不觉中到来,不知不觉中慢慢的回忆童年。

那时候怎么知道⼈⽣的艰难,早上的露⽓飘进茅屋,在沙滩边能听到溪⽔的声⾳。

每每到了晚上⽉亮(⼭中)就出来了,到了黎明也从没有看过⼀眼。

《⼈⽉圆·⽞都观⾥桃千树》作者为元朝⽂学家元好问。

其古诗全⽂如下: ⽞都观⾥桃千树,花落⽔空流。

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

谢公扶病,⽺昙挥涕,⼀醉都休。

古今⼏度,⽣存华屋,零落⼭丘。

【翻译】 ⽞都观⾥曾有⽆数株桃花烂漫盛开,⽽今早已⽔流花谢,不复存在。

请您不必去寻求明⽩:奔流着的是清泾还是浊渭,苍茫之中是马去还是⽜来。

谢安重回故地已经带上了病态,⽺昙为他的下世流泪痛哀。

这样的存殁之感,在我酩酊⼀醉之后便淡然忘怀。

要知道古往今来有多少同样的感慨:活着时⾝居⾼厦⼤宅,到头来免不了要在荒凉的⼭丘中把⼫⾻掩埋。

《浣溪沙·⽇射⼈间五⾊芝》作者为元朝⽂学家元好问。

其古诗全⽂如下: ⽇射⼈间五⾊芝,鸳鸯宫⽡碧参差。

西⼭晴雪⼊新诗。

焦⼟已经三⽉⽕,残花犹发万年枝。

他年江令独来时。

《⽔调歌头·赋三门津》作者为元朝⽂学家元好问。

其古诗全⽂如下: 黄河九天上,⼈⿁瞰重关。

长风怒卷⾼浪,飞洒⽇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直下洗尘寰。

万象⼊横溃,依旧⼀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

⼈间此险何⽤,万古袐神*。

不⽤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障狂澜。

唤取骑鲸客,挝⿎过银⼭。

【翻译】 黄河之⽔似乎是从天上⽽来,黄河之险让⼈⿁都要俯瞰⽽欲过不敢。

元好问的摸鱼儿赏析_元好问诗歌故地重游

元好问的摸鱼儿赏析_元好问诗歌故地重游

元好问的摸鱼儿赏析_元好问诗歌故地重游《摸鱼儿》是金朝末年元朝初年的文学家元好问的作品,元好问作为当时北方文学之宗,不仅是为文学家也是位词人,这首词就是元好问被大雁殉情而死所感动而写下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好问的摸鱼儿赏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元好问的摸鱼儿赏析《摸鱼儿》是金朝末年元朝初年的文学家元好问的作品,元好问作为当时北方文学之宗,不仅是为文学家也是位词人,这首词就是元好问被大雁殉情而死所感动而写下的,词中表达了他对殉情大雁的哀思。

这首词创作的时候,元好问还很年轻,仅仅十六岁,当时的元好问正奔赴在赶考的路上,,途中遇到一个捕捉大雁的人,那个人告诉元好问,天空中一对大雁在飞,其中一个大雁被捕杀后,另一只大雁也直直地从空中坠落,殉情而死,元好问被大雁之间的感情真震惊了,于是出钱买下了这两个大雁,然后把它们合葬在汾水旁边,并建了个坟墓,取名“雁丘”,并写下《雁丘》一词,后来加以修改,即成了后世流传的《摸鱼儿-雁丘词》。

词的分为上下两片,上片开篇就语出惊人“问世间、情为何物”词句是千古传唱的名句,一个“问”字从空而降,替殉情的大雁发问,而且也是对殉情大雁的赞美。

“直教人生死相许”是最震撼人心的回答,突出爱情的力量是如此的庞大。

下面紧接着就是作者对大雁生活的描述,大雁冬天向南飞去过冬,春天再飞回来,双宿双飞,作者称之为“双飞客”,将世间人类的相爱赋予在大雁的身上,“天地南北”、“几回寒暑”用高度的艺术手法从空间、时间对大雁相濡以沫的生活进行概括。

为下文大雁的殉情坐下了铺垫。

而下面作者将大雁拟人化,描写大雁的心理“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揭开大雁殉情的原因。

词的下片主要是通过描写自然中的景物来烘托大雁殉情的凄苦,营造的都是悲苦的基调,“寂寞当年萧鼓”。

大雁殉情惹起上天的嫉妒,这是作者对大雁的高度赞昂,词的最后作者认为这样的大雁自己会永远凭吊它,足见作者对大雁的深深的敬意。

元好问诗歌故地重游《故地重游》是元朝初年的文学家元好问的一首小诗,诗歌是七言绝句。

元好问《摸鱼儿》赏析

元好问《摸鱼儿》赏析

元佳问《摸鱼女》赏析之阳早格格创做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死死相许.天北天北单飞客,老翅几回热热.高兴趣,告别苦,便中更有痴后代.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背谁去.横汾路,寥寂当年箫饱,荒烟保持仄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笑风雨.天也妒,已疑与,莺女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去访雁邱处.那尾词汇的尾句,疑赖大家一定非常认识,然而齐词汇却一定相识,即日特将其录下,并道一道其中的故事.词汇前有段小序,翻译成心语文,便是道:当年元佳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逢到一个捕雁者.捕雁者报告他即日逢到的一件偶事:他即日设网捕雁,捕得一只,然而一只脱网而遁.岂料脱网之雁本去不飞走,而是正在他上空盘旋一阵,而后投天而死.元佳问瞅瞅捕雁者脚中的二只雁,一时心境易仄.便费钱购下那二只雁,交着把它们葬正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干为暗号,与名喊做“雁丘”,并做了《雁丘词汇》.也便是道,那本质上是一尾咏物词汇!“问世间情无何物,直教死死相许”的,还不是哪个直合的恋爱故事,而是一对于殉情的大雁!那便不克不迭不令人震摇了!老妇子不由反问:大雁尚知“情为何物”,易道人还不如禽鸟吗?也问下世间的人:正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又有几人像大雁一般,为爱痴狂、钟情如斯、共苦共苦、死死相许呢?!底下,简朴天对于齐词汇举止下赏析.启篇一个“问”字破空而去,为殉情者收问,本质也是对于殉情者的赞好.做家原要咏雁,却从“世间”降笔,以人拟雁,给予雁情以超出自然的意思,设念极为新颖.也为下文写雁的殉情预干弛原;昔人认为,情至极处,“死者不妨死,死者不妨死”.“死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遥念单雁,“天北天北”冬天北下越冬而秋天北归,单飞单宿,形影不离,经热冬,历盛夏,多像人间的那一对于痴男怨女.既有高兴的团散,又有离别的辛酸,然而不所有力量不妨把它们分启.然而“网罗惊破单栖梦”后,爱侣已逝,又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刻意遁随于地府之下,“自投天死”.“君应”四句揣念雁的心情.“君”指殉情的雁.荣幸脱网后,念已去之路万里千山,层云暮雪,形孤影单,再无爱侣共趣共苦,死有何乐呢?不如共赴黄泉吧,那里对于殉情雁的情绪天下干了局里的形貌,使读者的热血不由不沸腾起去.过片做家又借帮周围风景,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正在孤雁少眠之处,当年汉武帝渡汾河祀汾阳的时间,箫饱喧闹,棹歌四起;现在仄林漠漠,荒烟如织,箫饱声绝,一派萧索.古与今,人与雁,越收感触鸿雁殉情的凄烈.然而是死者不克不迭复死,招魂无济于事,山鬼也枉自悲鸣,正在那里,做家把写景与写情融为一体,更减少了喜剧气氛.末尾,是做家对于殉情鸿雁的礼赞,他道鸿雁之死,其地步之下,上天也会嫉妒,虽不克不迭道沉于泰山,也不克不迭跟莺女燕子之死一般共归黄土了事.它的好名将“千秋万古”,被厥后的骚人歌颂歌颂.齐词汇止文本去不搀纯,而止文腾挪多变,用究竟回问了什么是至情,寄人死哲理于浓悟除中.总之,那尾词汇紧紧盘绕“情”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直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表白了词汇人对于殉情者的哀思,对于至情至爱的讴歌.。

摸鱼儿元好问赏析

摸鱼儿元好问赏析

摸鱼儿元好问赏析
《摸鱼儿元好问》是元代文学家杨维桢创作的一篇《秋夜将晓出
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的令人赞赏的作品。

诗中,作者借用了“摸鱼儿”这个形象化的描写方式,将自己笼
罩在深秋的夜晚之中,整个人沉醉于宁静的氛围之中。

通过“元好问”与“百宝箱”的对比,作者把自己比喻成摸索知识的人,他热爱思考、探索,不停地寻求答案。

同时,作者表达了面对世界万象的好奇心以
及赞叹之情。

诗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偶、对仗、夸张等,使
得诗句更加优美、生动。

诗句“四海一舟何为者,百宝常堵于襟怀”
则寓意着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学问的探索者,只要心怀求知的欲望,就
能够拥有无边的智慧和成就。

《摸鱼儿元好问》一诗,巧妙地把作者自身的思考、探索的精神
融入到诗中,展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探索的热爱,给人以启发,
让人不禁思考和反思。

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世界的敬
畏和对知识的追求,也唤醒了读者内心的探索欲望。

总之,《摸鱼儿元好问》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深刻
的思想内涵,为读者提供了一份积极向上的思考与感悟,让人对自己
的探索和追求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欣赏。

元好问《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原文译文赏析

元好问《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原文译文赏析

元好问《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原文|译文|赏析《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是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的一首词。

此词以一个爱情悲剧为题材,是《摸鱼儿·雁丘词》的姊妹篇。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原文金朝:元好问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

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

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

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

此曲以乐府《双蕖怨》命篇。

“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香奁集》中自序语。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

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

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

人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兰舟少住。

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译文及注释译文泰和年间,大名府民间有对男女青年因痴情相爱却不能如意地在一起而双双投水自杀,官府搜寻他们的踪迹却不能找到。

之后,种藕的人在水塘中找到两具尸,衣物可辨,此事才真相大白。

这一年,这个水塘中的荷花盛开,而且株株皆开并蒂莲。

沁水的梁国用当时担任录事判官,向内翰李用章这样叙述。

问莲花的根,有多少根须?莲心是苦的又为谁而苦?并蒂莲的花为什么含情脉脉娇嫩地相互对望,怕是大名府那两个相爱的青年男女的化身,天公这样的不公平:为什么不教相爱的人白头偕老,却让他们死于鸳鸯偶居的水塘中;夕阳西下悄然无声。

看来谢灵运经常游览的烟雾霭霭的名山胜水,潇湘妃子殉情的湘江楚水,都不是这对儿女的断肠处。

这对恋人相亲相爱,本可以在灵芝仙草与吉祥晨露中,幸福生活长生不老。

他们的感情即使“海枯石烂”情缘仍然长存,但被迫死去的幽恨是黄土无法掩埋的。

被害死去的韩凭夫妇所化的相思树,随着时光的流逝,又无缘无故地被秋风所摧残。

元好问《摸鱼儿》的意思及赏析

元好问《摸鱼儿》的意思及赏析

元好问《摸鱼儿》的意思及赏析摸鱼儿(节选)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1双飞客,老翅2几回寒暑3。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4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1天南地北:比喻距离很远。

2老翅:鸟类及昆虫的翼,通常用来飞行。

3寒暑:冬、夏两个季节。

泛指岁月。

4君:指殉情的大雁。

我想请教大家,一爱一情究竟是什么东西?竟然能让两只大雁用生死来换取?从南到北,那么遥远的路程都能一起比翼双飞,管它多多少个冬寒夏暑,仍然相亲相一爱一不改初衷。

一起比翼双飞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但到离别的时候显得非常痛苦。

直到这时候才明白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的男一女还懂得珍惜!痴情的雁儿你心里应该知道,未来之路万里千山,层云暮雪,只能一个人孤单艰难地飞行,再无一爱一侣陪伴,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凄绝之美】元好问词中“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两句是一爱一情的千古绝唱,语句一精一短,发人深省,一个“问”字直接破空而来,为殉情的大雁发问,实际上也是对殉情大雁痴情的赞美。

句中,“直教生死相许”则是对“情是何物”一问震撼人心的回答。

也有人认为这“直教”二字,声如巨雷,惊天地,泣鬼神。

似乎让人看见了两只痴情的大雁在生死关头贫民的呼喊和挣扎,充满血和泪的控诉,刻骨铭心、凄绝无比。

【赏析】元好问的《摸鱼儿》虽然名为咏物,实际上是在抒情。

在这首词里作者不仅驰骋丰富的想象,而且运用设问,比如开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以及比喻、拟人等手法,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比如,“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等细节描写,以充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塑造了忠于一爱一情、生死相许的大雁的艺术形象。

这些都是我们在作文写作中可以借鉴的写作方式,平时通过不断地鉴赏、阅读,还可以加深这方面的学一习一。

【启示】这是一首咏物词。

作者因为一只为一爱一情殉情的大雁而深受震撼,并结合现实引发了强烈的思考,试图唤醒人们对坚贞美好一爱一情的珍视。

元好问词《摸鱼儿》欣赏

元好问词《摸鱼儿》欣赏
元好問詞《摸魚兒》欣賞
摸魚兒
元好問
問世間,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
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
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
渺萬里層雲,
千山暮雪,
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
寂寞當年簫鼓,
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源自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
爲留待騷人,
狂歌痛飲,
過片後借助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襯托大雁殉情後的淒苦,「橫汾」三句寫葬雁的地方。「雁丘」所在之處。漢代帝王曾來巡遊,但現在這里卻簫鼓絕響,只餘煙樹,一派淒冷,「橫汾」橫渡汾水。漢武帝《秋風辭》有汎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秋風辭》有「簫鼓鳴兮發棹歌」。「平楚」,如言平林。「招魂」二句意爲雁死不能複生,山鬼枉自哀啼。「招魂楚些」意爲用「楚些」招魂。語出《楚辭招魂》,它的句尾用「些」字,故言「楚些」。「何嗟及」即嗟何及。《詩經·王風》中有「何嗟及矣,」元詞本此。「山鬼」「啼風雨」本自《楚辭·九歌·山願》「杳冥冥兮羌書晦,東風飄兮神買雨。」這里作者把寫景同抒情融爲一體,用淒涼的景物襯托雁的悲苦生活,表達詞人對殉情大雁的哀悼與惋惜「天地妤」二句,寫雁的殉情將使它不像鶯、燕那樣死葬黃土,不爲人知;它的聲名會惹起上天的忌妒。這是詞人對殉情大雁的禮贊。「千秋」四句,寫雁丘將永遠受到詞人的憑吊。
賞析:「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一個「問」字破空而來,爲殉情者發問,實際也是對殉情者的讚美。「直教生死相許」則是對「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古人認爲,情至極處,「生者不以死,死者不以生」。「生死相許」是對至情至愛的盛讚,這「直教」二字,則聲如巨雷,驚天地,泣鬼神。「天南地北」二句寫雁的生活。「雙飛客」即爲雁侶。大雁秋南下而春北歸,雙飛雙宿,形影不離,經寒冬,曆酷暑,多像人間的那一對癡男怨女。無論是團聚,還是離別都仿佛眼前,刻骨銘心。「君應」四句揣想雁的心情。「君」指殉情的雁。僥倖脫網後,想未來之路萬里千山,層雲暮雪,形孤影單,再無愛侶同趣共苦,生有何樂呢?不如共赴黃泉吧,這里對殉情雁的心理世界做了形象的描寫,使讀者的熱血不由不沸騰起來。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摸鱼儿元好问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

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

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

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

此曲以乐府《双蕖怨》命篇。

“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香奁集》中自序语。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

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

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

人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兰舟少住。

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上一次我们解读了元好问的千古名作——《摸鱼儿·问世间情为何物》,今天我们要品读的同样是元好问的一首《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其实这两首词一直被后人认为是元好问为数不多的情词作品之中的姊妹篇。

词曰:“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

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

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

人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兰舟少住。

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这首词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

但它背后的故事甚至比我们上一期讲过的《雁丘词》——那一对殉情的大雁还让人感慨。

同样在这首词的词题中,元好问交代了它背后的那个感伤的故事。

但是让我们注意的是,《摸鱼儿·雁丘词》作于元好问16岁的时候,而这首词则作于他27岁的时候。

元好问27岁的时候,蒙古兵已经攻陷了金国的大都,也就是北京,那么金国被迫迁都开封。

元好问为避战火退避到河南,在那里他听到他的朋友李用章说了一个大名府的故事,这个故事和他十一年前听到的那对殉情的大雁一样让人动容。

当时北方虽然在金朝的统治之下,但是礼教风俗依然是中原的规矩。

摸鱼儿【宋】元问好问莲根

摸鱼儿【宋】元问好问莲根

摸鱼儿【宋】元问好问莲根
摸鱼儿
【宋】元问好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
夕阳无语。

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

人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兰舟少住。

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简析】
连根之藕,有丝多少?并蒂之莲,心为谁苦?这莲便是爱怜之怜,这丝便是相思之思,这相依相向的两朵红莲,正是为自由恋爱以死抗争的一对民家儿女的化身哪!天意已让他们死后不再分离,为什么人世却容不得他们的真诚相爱?与他们相比,娥皇、女英湘江殉舜之类的大悲之事也算不得凄绝尘寰了,但他们身虽死,而那如灵芝瑞露般纯洁的爱情,却海枯石烂不磨灭;他们一腔悲愤,绝不会让黄土情种仍在受到腐恶势力的摧残,真怕不及时吊祭,以后重来面对落红狼藉,不免更增几分悲凉之意呢!全词抒情、志感、叙事、写景、
设问,发论皆有之,情潮起伏,凄惋中饱含激愤,读来荡气回肠,感慨万端。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元好问《摸鱼儿》宋词原文及鉴赏

元好问《摸鱼儿》宋词原文及鉴赏

元好问《摸鱼儿》宋词原文及鉴赏摸鱼儿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词作鉴赏这是一首咏物词,词前小序为:“乙丑岁赴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

其脱网者皆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

“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景石为识,是曰雁丘,时同行有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辞》。

”旧时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可见,这是词人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才挥笔写下了这首词,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

“乙丑”即金宗泰和五年(1205)。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个“问”字破空而来,为殉情者发问,实际也是对殉情者的赞美。

“直教生死相许”则是对“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

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不以死,死者不以生”。

“生死相许”是对至情至爱的盛赞,这“直教”二字,则声如巨雷,惊天地,泣鬼神。

“天南地北”二句写雁的生活。

“双飞客”即为雁。

大雁秋南下而春北归,双飞双宿,形影不离,经寒冬,历酷暑,多像人间的那一对痴男怨女。

无论是团聚,还是离别都仿佛眼前,刻骨铭心。

“君应”四句揣想雁的心情。

“君”指殉情的雁。

侥幸脱网后,想未来之路万里千山,层云暮雪,形孤影单,再无爱侣同趣共苦,生有何乐呢?不如共赴黄泉吧,这里对殉情雁的心理世界做了形象的描写,使读者的热血不由不沸腾起来。

过片后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横汾”三句写葬雁的地方。

“雁丘”所在之处。

汉代帝王曾来巡游,但现在这里却箫鼓绝响,只余烟树,一派凄冷,“横汾”横渡汾水。

汉武帝《秋风辞》有汎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秋风辞》有”箫鼓鸣兮发棹歌“”平楚“,如言平林。

”招魂“二句意为雁死不能复生,山鬼枉自哀啼。

《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词作鉴赏赏析

《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词作鉴赏赏析

《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词作鉴赏赏析《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词作鉴赏赏析《摸鱼儿·雁丘词》是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的词作。

这首咏物词是词人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而作的,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词作鉴赏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品介绍】《摸鱼儿·雁丘词》,又作《迈陂塘·雁丘词》,亦作《摸鱼儿》(问世间情为何物),是金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人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才挥笔写下了《摸鱼儿·雁丘词》,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

这首词紧紧围绕“情”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

在《摸鱼儿·雁丘词》中,作者驰骋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充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塑造了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的艺术形象,谱写了一曲凄婉缠绵,感人至深的爱情悲歌,是为中国古代歌颂忠贞爱情的佳词。

【原文】摸鱼儿⑴·雁丘词乙丑岁⑵赴试并州⑶,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

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

”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⑷,号曰“雁丘”⑸。

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

旧所作无宫商⑹,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⑺?天南地北双飞客⑻,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⑼。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⑽?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⑾。

招魂⑿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⒀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⒁。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⒂,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注释】⑴《摸鱼儿》:一名《摸鱼子》,又名《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等。

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宋词以晁补之《琴趣外篇》所收为最早。

双片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

元好问《摸鱼儿》赏析之欧阳音创编

元好问《摸鱼儿》赏析之欧阳音创编

元好问《摸鱼儿》赏析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这首词的首句,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但全词却未必了解,今天特将其录下,并讲一讲其中的故事。

词前有段小序,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当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

捕雁者告诉他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

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

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

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取名叫作“雁丘”,并作了《雁丘词》。

也就是说,这实际上是一首咏物词!“问世间情无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还不是哪个曲折的爱情故事,而是一对殉情的大雁!这就不能不令人震撼了!老夫子不禁反问:大雁尚知“情为何物”,难道人还不如禽鸟吗?也问下世间的人: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又有几人像大雁一样,为爱痴狂、钟情如斯、同甘共苦、生死相许呢?!下面,简单地对全词进行下赏析。

开篇一个“问”字破空而来,为殉情者发问,实际也是对殉情者的赞美。

作者本要咏雁,却从“世间”落笔,以人拟雁,赋予雁情以超越自然的意义,想象极为新奇。

也为下文写雁的殉情预做张本;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双飞双宿,形影不离,经寒冬,历酷暑,多像人间的那一对痴男怨女。

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

但“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又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

“君应”四句揣想雁的心情。

“君”指殉情的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摸鱼儿·问莲根》元好问词作鉴赏【作品介绍】《摸鱼儿;问莲根》,又作《摸鱼儿;迈陂塘》,亦作《摸鱼儿》(有丝多少),是金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人为泰和年间并蒂莲的故事所感动,才挥笔写下了《摸鱼儿;问莲根》,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

这首词紧紧围绕“情”字,以莲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

在《摸鱼儿;问莲根》中,作者驰骋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对荷花并蒂而开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充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抒发感想,向为争取爱情自由而牺牲的青年男女表示同情,是为中国古代歌颂忠贞爱情的佳词。

【原文】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

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

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

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

此曲以乐府《双蕖(1)怨》命篇。

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2)《香奁集》中自序语。

问莲根(3)、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4)妖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

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5)?夕阳无语。

算谢客烟中(6),湘妃江上(7),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8),好在灵芝瑞露。

人间俯仰今古。

海柘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9),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兰舟少住。

怕载酒重来,红衣(8)半落,狼藉卧风雨。

【注释】(1)蕖:拼音:[qú]。

荷花的别名。

(2)偓:拼音:[wò]。

人名。

(3)“问莲根”三句:以莲(恰)起兴,用藉丝相连象征他们缠绵的爱情,莲心苦涩代表他们爱情的不幸。

(4)脉脉(拼音:[mò mò]):含俏的样子,古诗;”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此句以并蒂花的相向来比喻他们二人的相亲相爱。

(5)鸳鸯浦:据《一统志》载:湖南慈利县北有鸳鸯浦,这里是俗指驾鸯栖息处。

(6)谢客烟中:谢客,谢灵运小字客儿,时称谢客,其《伤已赋》有“播芬烟而不薰,烛明镜而不明”之句,表现一种感伤的情绪。

(7)湘妃江:即湘江。

据《述异记》载:湘水去岸三十里许,有相思宫,望帝台,昔舜南巡而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舜之二纪娥皇女英,迫之不及,相与场哭。

后沉湘水而死。

由此后人称湘水为湖妃江。

以上两句通过谢灵运诗之哀愁和湘妃之怨。

表现了作者对他们不幸爱情的深切哀悼。

(8)香奁(拼音:[lián])梦:借用韩惶诗意,谓深闺中的好梦。

灵芝,植物名,《尔雅》:芝,瑞草,一岁三华.气味芬芳。

这里用灵芝瑞露借指青年男女二人死后魂魄化为有灵气的荷花。

(9)相思树:《搜神记》载: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自杀,宴投台而死,里人埋之,家相望也。

宿昔,有大梓木生于二家之端,有鸳鸯各一.恒栖树上.交头悲呜.音声感人。

宋人衷之,遂号其木为。

相思树”。

(10)红衣:这里借指荷花。

赵嘏(拼音:[gǔ],长安秋夕),“红衣范尽渚莲(拼音:[zhǔlián])愁。

”狼藉,散乱不整貌。

物之纵横散乱谓之狼藉,这里指莲花散落满地。

【白话译文】敢问莲根,有多少藕丝?莲心知道它为什么味道清苦?两朵荷花含情妖娆相亲相爱,那是旧时的年轻男女。

苍天已允许了他们的感情,然而为什么还不能让他们白头偕老共赴驾鸯栖息处?夕阳对此也无言。

就算是谢灵运的伤感词句,或是娥皇、女英这样湘妃投江自殉,都赶不上这青年男女殉情给人们带来的哀伤。

深闺中的好梦中有青年男女二人死后魂魄化为有灵气的荷花。

叹惜这样的爱情却在俯仰之间,成为陈迹。

但他们爱情的坚贞,海枯石烂金不损,他们对世道的怨恨;就连黄土掩身也不灭其迹。

这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经历时间的蹉跎,无缘无故被顽固西风(指顽固守旧的封建势力)所误。

固而乘舟少住,担心带着酒水再次回来凭吊时,荷花花瓣已大半飘落,残花狼藉地飘临于风雨中。

【创作背景】金章宗泰和年间(公元1209年),年仅二十岁的青年诗人元好问,在赴并州应试途中,听闻河北大名府有两个青年男女,彼此相恋却遭家人反对,固而愤而投河自尽。

后来人们才发现他们在水中的尸体。

由于这一爱情悲剧,后来那年的荷花全都并蒂而开,为此鸣情。

故事哀婉,令人动情。

这首词就是作者闻听此事后,抒发感想,向为争取爱情自由而牺牲的青年男女表示同情。

本词与《雁丘词》同为姊妹篇。

【赏析】全词写爱情悲剧,直言其人其事,在词的开端作者就抒发了无限的感慨。

上篇写莲花并蒂的奇观,由此揭开故事的源头。

以莲丝缕缕象征这对恋人的缠绵无尽的情思、以莲心若汉表现他们的悲惨遭遇。

“问莲根”三句,起首一个“问”字引起人们的注意。

“丝”谐“思”,意为为情而殉身的青年男女,沉于荷塘,仍藕接丝连,爱情之思永存。

“莲心”实指人心,相爱却只能同死,其冤其恨,可想而知。

这样的起句,表现作者闻听此事后,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情绪激动,要寻问,要责问,要斥问,为什么竟发生如此之事?所感之深,所触之大一语可见。

“双花脉脉断相向”,刻画出这对殉悄格魂的深沉爱恋尽在凝眸不语、含情睬视之中。

“双花”等两句形象表明这对痴情男女至死不渝的爱情。

紧跟上就愤愤地遏间一句:既然坚贞不渝的爱情可以感动上天(死后化生出满他的并蒂挤花说明了这一点),那为什么就不能在人世上白头僧老,非要在付出生命的代价之后才能获得相爱的自由呢’“夕阳无语”。

作答的只是斜阳一抹,死一版的静默。

看来,即使是人神相恋而不得通其情的江水,迫寻舜帝英灵而失声长泣的湘水女神,比起这一对殉情的痴儿女,都算不上怎样的断肠了。

好在这种坚贞之情当会像灵芝玉露一般,俯仰千古、永世长新。

纵使海枯石烂,情缘也在,黄土又岂能埋没得了这巨恨幽怀。

下片更是大赞这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精神。

“香奁梦”两句引用小序中韩偓《香奁集》自序语,用灵芝、瑞露这样的仙物来映衬他们爱情的纯洁神圣。

“人间”后三句,叹惜这样的爱情却在俯仰之间,成为陈迹。

但接下来的“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却盛赞他们爱情的坚贞,任凭海枯石烂金不损,他们对世道的怨恨;就连黄土掩身也不灭其迹。

自然界毕竟布满了风霜雨雪,当西风掠地,大野寒凝,连高大的相思树都要落叶飘零,更不要说这弱质纤柔的荷花了。

虽然这对青年男女的爱情被顽固西风(指顽固守旧的封建势力)所误,但他们的爱情却长存人间。

因而又有下句“兰舟少住”等四句。

依者心绪难宁,固而乘舟少住,凭吊这对青年男女用生命结成的并蒂莲花。

作者知道,顽固的旧势力不会善罢甘休,若不及时凭吊,恐怕以后再来,就会“红衣半落”,甚至于“狼藉卧风雨”了。

同情之深,珍爱之切,掬之可出。

结尾一句,以词人的料想推断更揭示出世道的黑暗,使全词更添悲剧色彩。

因此,还是暂驻兰舟,多多看上几眼这并蒂莲吧,只怕下次载酒重来,已经是残红委地,风雨凄凄了。

此词最突出的就是以情见长,情之真,意之切,纯情流露。

全词句句有情,充满对青年男女爱情不幸的同情,充满对顽固守旧势力的愤怒,使词充满各种感情。

此词运用的手法富杂多变,或议论,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相互交杂,而却皆有归所,更增添作者所抒发的爱情故事的悲剧色彩。

名家点评姚奠中评价这首词,这是作者青年时代歌咏爱情的名作,词人在这里抒发了他对青年男女自由爱情不幸结局的深深同情和哀悼。

状物写情,委曲尽意。

黄拔荆比较这篇《问莲根》与其姊妹篇《雁丘辞》:两首词都是胜炙人口的千古名篇;从词的序文可知,这是作者有感于一个哀艳动人的民间传闻雨作。

殉情的痴儿女化作了满胶的并蒂莲花。

藕丝不断,象征着他们缠绵的爱情;莲心苦涩,暗尔着他们遭遇的不幸。

词的上片咏莲,以家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两位殉情者的深切同情。

下片抒发了作者对千古不灭的真挚爱倩的赞美与珍惜。

全词状物写情,可谓曲折尽意,尤其结语,言尽而意无穷,令人哀感万端,满腔同情之心、珍爱之意,呼之欲出。

与前词相比,似觉更加哀感顽艳,韵味也更为浓郁。

许昂霄在《词综偶评》中所说:“绵至之思,一往情深,读之令人低徊欲绝。

”赵山岭评价《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缠绵衷婉,创作内容允实.语言平易畅达,继承了北宋欧阳修、苏轼的优良传统。

张炎评之:“元遗山极称稼轩词.及观遗山词,深于用事,精于炼句.有风流蕴藉处,不减周、秦。

如‘双莲’、‘雁丘’等作,妙在模写情态,立意高远……”此二闺正是具有“模写情态.立意高远“之特长。

”【作者介绍】元好问(1190-1257)金末元初文学家。

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

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是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

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

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

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