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学第5章 工作地设计

合集下载

作业空间设计-人因工程学

作业空间设计-人因工程学

(二)主要工作体位
二、立姿
(二)立姿的缺点 1. 不易进行精确和细致的作业; 2. 不易转换操作; 3. 立姿时肌肉要做出更大的功来支持体重,容易引起疲劳; 4. 长期站立容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等。
(二)主要工作体位
三、坐、立交替
某些作业并不要求作业者始终保持立姿或坐姿,在作业的一定阶段, 需交换姿势完成操作。这种作业姿势称为坐、立交替的作业姿势。
夹角
(二)立姿作业空间设计
一、工作面高度
(二)立姿作业空间设计
二、作业范围
立姿水平作业范围与坐姿作业时基本相同,垂直范围要大一些。
(二)立姿作业空间设计
三、工作活动余隙
立姿作业时,人的活动性比较大,为保证作业者操作自由、动作舒展, 必须使操作者有一定的活动余隙,并尽量大些。可参照下表。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二、人体视野及所及范围
(一)视野 (二)主要视力范围 (三)眼高 (四)视觉运动规律
(一)视野
视野是指指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 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常以角度来表示。 动视野是头部固定不动,自由转动眼球时的可见范围; 静视野是头部固定不动时在眼球静止不动状态下的自然可见范围;
单位:mm 心理距离
<= 450 450~1200 1200~3500 3500~9000
(三)个人心理空间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一)坐姿作业空间设计 (二)立姿作业空间设计 (三)坐立姿交替作业空间设计 (四)斜作业面设计 (五)受限作业空间设计
(一)坐姿作业空间设计
(一)坐姿作业空间设计
(2)垂直作业范围
(一)坐姿作业空间设计

人因工程学第五章

人因工程学第五章

第5章 人因系统中的环境因素(二)第5章 人因系统中的环境因素(二)• 识记:名词术语;照度、亮度等的计算公 式;色彩的基本特性; • 理解:环境照明设计方法;照明方式及光 源类型的选择;色彩的表示方法;色彩对 人体的影响;空气污染的评价计算及处理 方法; • 能力:照度的计算;照明方案设计;根据 场合进行色彩的选择光谱相对视见函数 讨论:警示牌应采用什么颜色?• 5.1 环境照明与色彩调节 • 5.1.1 环境照明 • 5.1.2 色彩调节 • 5.2 空气污染 • 5.2.1 空气中的污染物来源及危害 • 5.2.2 空气调节 • 5.3 特殊作业环境 • 5.3.1 高、低温作业 • 5.3.2 异常气压 • 5.3.3 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 眼 睛 敏 感 性• 507nm 555nm暗明• 波长1、光的度量• 1)光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光辐射 能,单位流明(lm),用符号∮表示,考虑视觉特性 (幅射通量与视见函数的乘积) • 2)发光强度:单位立体角内的光通量,单位为坎 [德拉](cd),用I表示 • 3)照度:单位表面面积上的光通量,单位为勒[克 斯](lx),用E表示。

E=I *cosа/r2 • 4)亮度:对于非点光源,单位面积上的发光强 度,单位为坎[德拉]/米(cd/m2),用L表示1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照度• 环境条件 照度(Lx) 黑夜 0.01-0.1 月夜 0.02-0.2 阴天室内 5-50 阴天室外 50-500 晴天室内 100-1000 晴天室外 2000-100000 夜晚室内照明 50-500 读书所需照明 50-300讨论:照度的计算• 1、距离点光源2米处的照度为500lx,请问 距离4米处的照度值是多少? • 2、总结点光源中照度与距离的关系2、环境照明对工作的影响• 1)照明与疲劳• 1,适应范围:10-3至105 lx • 2,照明条件差时,易产生视觉疲劳 • 讨论:什么情况算是照明条件差?• 2)照明与工作效率• 1、照度值过高或过低,不均匀,显色性差使工作 效率降低 • 2、照度与视力的关系(约1800-2000最好)• 3)照明与事故• 适当照明,自然光照明降低事故率照度与桌面颜色对阅读疲劳程度的 影响实验• 1、研究对象 • 大学二、三年级在校学生18名,男、女生各9 名,年龄为21~24岁,身体健康,经光学校正后 视力不低于5.0。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人因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2. 掌握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工程设计和产品设计的影响;3. 了解人因工程学在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提升舒适度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人因工程学原理,分析和评估现有产品的易用性、舒适性和安全性;2. 培养学生运用人因工程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学会运用人因工程学方法,针对特定用户群体进行产品优化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人因工程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探索、主动学习的态度;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人因工程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人因工程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人因工程学的基本观念,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初中生,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但对人因工程学的了解较少,需要通过课程学习来拓展知识面。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内容应注重实用性、趣味性和启发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人因工程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介绍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核心原理;- 分析人因工程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生理特点:讲解人的生理结构、功能及其在工程设计和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心理特点:分析人的感知、认知、情绪等心理因素对产品设计和使用的影响。

3. 人因工程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工作效率:介绍人因工程学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的具体应用,如办公家具、工具设计;- 安全保障:分析人因工程学在保障安全方面的作用,如交通工具、警示标志设计;- 舒适度:探讨人因工程学在提升产品舒适度方面的应用,如家居、电子产品设计。

人因工程(工作方式)

人因工程(工作方式)
活动空间
管理学院●工业工程 企业管理
方式
伸手能 达到的 高度
人的手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与人的身高 是成比例的。 泰柏格(Thiberg)用回归的方法计算出人 手伸出能达到的最大范围与身高有下列线 性关系: 最大静止摸高=1.24*身高
如:身高为170厘米, 则最大静止摸高为 工作地设计 2.11厘米。
管理学院●企业管理
平面 空间
方式 理想的工作范围是以两个肩膀 为支点,以35-45厘米为半径的 两个半圆之内,其次是以55-65 厘米为半径的两个半圆。人在 工作时所需要的所有东西都应 放在这个区间,当然人的手偶 尔超出这个范围也不会有什么 负作用。
人在坐着工作时, 常常是身体伸直或 稍向前倾10-15度, 大腿平放, 小腿垂直或稍 向前伸, 这时人的手的运动范围被限制在 工作台面以上的空间范围内。虽然人手这 时的最大伸及范围是一个立体空间,但一 般来说,人手在工作面上所能达到的范围 对我们来说才是最有用的。
管理学院●工业工程 企业管理
工作高度 活动空间 工作坐椅
管理学院●工业工程 企业管理
站立时的工作高度
工作高度
坐着时的工作高度
站坐交替工作面的设计 工作高度通常是指人的手在工作时相对于地面 的高度。 工作高度太低时,人的视力受到影响,进而影 响人的工作效果。为了改善视力, 人也许不得不弯 着身子或低着头,这又会产生腰疼或脖子疼。 相 反,若工作高度太高了,人在工作中不得不抬高 手臂,这又会使肩膀疼。 因此, 设计合理的工作高度是十分必要的。 唯一最优的工作高度是不存在的,因为最优的 工作高度不仅随着人的实际尺寸的不同而变化, 工作地设计 而且也与人的姿式、工作性质有关. 工作高度
工作地设计
工作高度
管理学院●工业工程 企业管理

(完整)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完整)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报告书指导教师:xxx班级:120108学生姓名:xxx学号:********二零一五年一月六日目录前言 (2)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与意义 (3)二、课程设计内容、任务描述与要求 (3)1、设计题目 (3)2、设计任务 (3)3、选题的意义 (4)4、设计程序 (4)第一部分评析准备 (4)实地调研考察 (4)1.1、洗漱室实际情况 (4)1。

2、问题总结 (5)第二部分人机评价及改进准备 (6)2.1、洗漱室的整体布局评价 (6)2.1。

1、门的宽度 (7)2.1。

2.人均使用面积 (7)2。

2、水龙头评价及分析 (8)2。

2。

1 水龙头的清洁及损坏 (8)2.2.2 水龙头的使用空间 (8)2.3、水龙头的水流的评价 (8)2.4、洗漱室水槽的评价 (9)2.4。

1、水槽深度合适 (9)2。

4。

2、水槽的高度 (9)2.4.3、水槽的四个角 (9)2。

5、对洗衣机的评价 (10)2。

5。

1、对洗衣机的进水管道和排水管道 (10)2.5.2、洗衣机工作时声音太大 (10)2.6、在脸盆里洗不干净衣服 (11)2.7、墙壁和安装水管处的改善 (11)2。

8、洗漱池的的灯光评价 (11)2。

9、洗漱间的颜色搭配 (11)2。

10、地面常有积水 (11)第三部分改进设计 (12)3。

1、洗漱室的空间布局的设计改进 (12)3。

2、洗漱室台的设计改进 (13)3。

2。

1、调整水槽的高度 (13)3。

2。

2、为了调节同学们用水的高峰期 (14)3.2。

3、为了解决在脸盆里洗衣服洗不干净 (14)3.2.4、有些人吃泡面,防止其污染洗衣台 (14)3。

2。

5、节水改进 (14)3.2.6、没有镜子 (15)3。

2。

7、洗漱台四个角 (15)3.3、洗衣机的设计改进 (15)3。

3.1、洗衣机的进水管与排水管 (15)3。

3.2、洗衣机的噪音 (15)3.4、垃圾桶的改善 (15)3。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人因工程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人-机-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2. 掌握人因工程学在设计中的应用原则,了解人体生理和心理特点;3. 了解人因工程学在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和提高工作效率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人因工程学原理分析实际案例,提出改进方案;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设计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学会使用人因工程学相关工具和软件,进行简单的设计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人因工程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认识到人因工程学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关注弱势群体,提高对人类福祉的关爱。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人因工程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因工程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物理、生理和心理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但可能对人因工程学概念较为陌生。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引言部分:介绍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使学生对人因工程学有初步的认识。

教材章节:第一章 引言2. 人体生理和心理特点:分析人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探讨心理特点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人体生理和心理特点3. 人-机-环境系统:讲解人、机器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阐述人因工程学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三章 人-机-环境系统4. 人因工程学原理与应用:介绍人因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

教材章节:第四章 人因工程学原理与应用5. 设计原则与实践:讲解人因工程学在设计中的原则,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工业工程 第5章 人因工程学 图文

工业工程 第5章 人因工程学 图文

3.5坐姿肘高
214 228 235 263 291 298 312 201 215 223 251 277 284 299
3.6坐姿大腿厚 103 112 116 130 146 151 160 107 113 117 130 146 151 160
3.7坐姿膝高
441 456 461 493 523 532 549 410 424 431 458 485 493 507
21
第3章 人因工程学
3.3.1 微气候
影响微气候的要素 (3)气流。 在工作人数不多的房间里,空气的最佳速度为 0.3m/s;而在拥挤的房间里为0.4m/s。 室内温度和湿度很高时,空气流速最好是l~2m/s。
电子(热球)微风仪
手持式风向风速仪
便携式风速仪
22
第3章 人因工程学
3.3.1 微气候
7
第3章 人因工程学
3.1 人因工程学概述 3.2 人体测量 3.3 作业环境设计 3.4 作业空间设计 3.5 人机系统设计
8
第3章 人因工程学
3.2.1 i1
xi
2. 标准差
S
n
1( 1
n i 1
xi2
nx
2
)
3. 百分位数
百分位数表示设计的适应域。第K个百分位数,意味着有K% 的观测值等于和小于它,有(100-K)%的观测值大于它。
3.3.1 微气候
影响微气候的要素 (2)湿度。 空气的干湿程度称为湿度。 作业环境的湿度以空气相对湿度表示。相对湿度在80% 以上称为高湿度;低于30%称为低湿度。高湿度主要由 于水分蒸发与释放蒸汽所致,如纺织、印染、造纸、制 革、缫丝,以及潮湿的矿井、隧道等作业场所常为高湿 度。在冬季的高温车间可能出现低湿度。

人因工程之作业空间设计介绍课件

人因工程之作业空间设计介绍课件

提供足够的空间:确保员工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避免拥挤和压抑感
良好的照明和通风:提供充足的光线和良好的通风条件,保证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舒适的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使员工感到舒适,提高工作效率
效率性原则
1
合理布局:根据作业流程和设备布局,提高工作效率
2
减少走动:缩短作业人员走动距离,降低疲劳度
03
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04
作业空间设计的原则
安全性原则
设计应确保作业空间内无安全隐患
01
设备、工具和材料应放置在安全的位置
02
作业空间应设有紧急出口和逃生路线
03
作业空间内应设有安全警示标志和提示
04
舒适性原则
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应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需求,提高工作效率
隔音处理:采用隔音材料和吸音板,降低噪音干扰
色彩搭配:采用柔和、明亮的色彩,营造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
01
02
03
04
05
06
某医院的作业空间设计
01
空间布局:根据医院各部门职能,合理规划空间布局,提高工作效率
02
照明设计:采用自然光和人工照明相结合,保证工作环境明亮舒适
03
色彩搭配:选用柔和、温馨的色彩,缓解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紧张情绪
噪音控制:通过隔音材料和设备降噪措施,降低噪音对员工的影响
安全防护:设置安全通道、防护栏等设施,保障员工安全
某办公室的作业空间设计
空间布局:开放式办公区、独立办公室、会议室等
照明设计:采用自然光和人工照明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光线充足且舒适
绿化设计:摆放绿植,增加办公室的生机和活力

人因工程学重点归纳

人因工程学重点归纳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人因工程学,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

(英国是人因工程研究最早的国家)美国:人类工程学;西欧:人类工效学;日本:人间工学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第一次世界初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至20世纪60年代;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至20世纪60年代;人因工程学的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开设了工业心理学课程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人的心理和生理的特征(2)研究人机系统总体设计(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4)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5)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6)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主要研究方法:(1)调查法(2)观测法(3)实验法(4)心理测量法(5)心理测验法(6)图示模型法人因工程学的相关学科:人体生理学、心理学、人体测量学、解剖学、生物力学、医学等人因工程学与工程学科的关系:人因工程学的研究目的体现了本学科是人体科学和环境科学不断向工程科学渗透和交叉的产物;工程科学包括工程设计、安全工程、系统工以及管理工程等学科第三章微气候环境空气温度:我国法定采用摄氏温度(°C),而美国则常采用华氏温度(°F)t(°F)=9/5 t(°C)+32空气湿度分为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受1.舒适温度及其影响因素舒适温度一般是(21±3°C),影响舒适温度的因素有:(1)季节(2)劳动条件(3)衣服(4)地域(5)性别、年龄等2.舒适湿度3.舒适的风速微气候环境综合评价方法不舒适指数、有效温度、三球温度指数(WBGT)、卡他度三球温度指数也称为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考虑了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和风速四个环境因素的综合温标高温作业环境对人的影响高温作业环境有三种基本类型:(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2)高温、高湿作业(3)夏季露天作业长期接触高温的工人,其血压比一般高温作业及非高温作业的工人高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对消化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人的水分和盐分大量丧失、高温及噪声联合作用损伤人的听力高温作业环境下不仅引起人体不适,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使生产率降低低温作业环境对人的影响低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低温时皮肤血管收缩,体表温度降低;低温会导致神经兴奋性与传导能力减弱,出现痛觉迟钝和嗜睡状态低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影响人体四肢的灵活性,最常见的是肢体麻木。

基于人因工程的工作场所设计研究

基于人因工程的工作场所设计研究

基于人因工程的工作场所设计研究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工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在工作场所度过大部分时间,因此,一个舒适、高效的工作环境对于员工的健康、安全和生产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基于人因工程的工作场所设计研究,旨在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以改善工作场所的条件。

二、人因工程概述人因工程,又称为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因素与设计、开发和使用人机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

在工作场所设计方面,人因工程可以帮助设计师和管理人员更好地理解员工的需求和能力,并根据这些因素来设计符合他们的工作环境。

三、视觉因素与工作场所设计人的视觉系统是感知环境的重要渠道之一。

适当的照明和色彩选择在工作场所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自然光线可以增加员工的士气和幸福感,并提升工作效率。

因此,设计师应该尽可能利用自然光来照亮工作场所,同时避免过度的反光和阴影。

此外,合适的颜色选择也对员工的情绪和注意力产生影响。

冷色调有助于提高专注力,而温暖色调则增加舒适感。

因此,设计师应考虑员工的任务要求和个人偏好,在工作场所中选择适当的颜色。

四、工作空间布局与工作场所设计工作空间布局是工作场所设计的重要方面。

合理布局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员工的疲劳和错误率。

首先,设计师应该根据员工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来确定工作区域的位置和大小。

工作区域之间应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员工进行活动和交流。

其次,工作桌和椅子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合适的工作桌高度和椅子调节方式可以减少员工的腰背疼痛和姿势问题。

另外,工作桌上的设备和工具应放置在员工易于获取的位置,以减少不必要的身体活动和视觉转移。

五、声音与噪音控制声音是工作场所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噪音不仅会干扰员工的工作效率,还会影响他们的耳听健康和心理状态。

因此,工作场所设计应关注噪音控制。

首先,选择适当的隔音材料可以减少噪音的传播。

其次,适当地安置设备和工作区域,可以降低噪音产生的风险。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因工程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人-机系统的交互原理;2. 培养学生运用人因工程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工作场所、产品设计和人机界面等;3. 介绍人因工程学在提高工作效率、安全性及舒适性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人因工程学原理进行简单设计和评估的能力;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就人因工程学问题进行有效讨论;3. 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软件等,对人因工程学问题进行模拟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人因工程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人-机交互领域的好奇心;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认识到人因工程学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方面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关注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将人因工程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性和学生认知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上课程目标,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人因工程学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研究领域;2. 人-机系统的交互原理:感官系统、运动系统与认知系统的基本原理;- 教材第二章:人体结构与功能、第三章:感知与运动;3. 人因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工作场所设计、产品设计与人机界面设计;- 教材第四章:人因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4. 人因工程学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了解人因工程学在提高工作效率、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具体应用;- 教材第五章:案例分析;5. 人因工程学评估方法:介绍常用的人因工程学评估方法及工具;- 教材第六章:评估方法与工具;6.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简单设计实践,运用人因工程学原理评估和优化设计方案;- 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实践活动。

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以教材为基础,按照教学大纲安排和进度进行。

人因工程第5章

人因工程第5章

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照度强度 环境条件 照度(Lx) 黑夜 0.01-0.1 月夜 0.02-0.2 阴天室内 5-50 阴天室外 50-500 晴天室内 100-1000 晴天室外 2000-100000 夜晚室内照明 50-500 读书所需照明 50
测定工作场所的照度, 可以使用光电照 度计。 •工作场所内部空间的照度受人工照 明, 自然采光以及设备布置, 反射系数等多 方面的影响, 因此应考虑选择什么地方作为 测量位置。 一般站立工作时取地面上方85 厘米, 坐着工作时取40厘米高度处进行测量。
• 亮度 是物体表面单位面积向视线方向发出光或 反射光强度。 •灯泡的亮度就是灯泡产生的 光的一个精确测量,计算机荧光屏发出的光 也可以用亮度来表示。另外亮度也可以用来 测量物体表面的反射光, 因此亮度也与物体 的折射率有关系. 亮度的测量单位为坎德拉/每平方米 (cd/m2)。
各种物体表面的亮度 物体 亮度(cd /m2) 荧光灯(65W) 1000 窗户的表面 1000-4000 桌面的白纸 70-80 桌面 40-60 荧光屏的亮边 70 荧光屏的暗边 4 屏幕背景 5-15
一般照明 50-100 40-80 100-200 30-60 50-100 20-40 20-50
办公室, 学校等场所照明的推荐值 (Lx) 类型 照度 办公室 制图 打字 计算 200-400 一般办公室 100-200 会议室 接待室 50-100 学校 图书室 制图室 黑板 100-200 普通教室 实验室 50-100 住宅 学习室 工作室 100-300 会客室 卧室 厨房 100 旅馆 会客室 谈话室 100-200 大厅 50-100 走廊 厕所 30-60 商店 一楼 200-500 二楼以上 150-300 地下 200-400

人因工程及布局优化

人因工程及布局优化

统能计够统各发有计时现效1间:缓0段名解经自工疲过发人劳短
人因工程——工作时间
方案拟定
休息开始时刻
9:30
15:30

权衡 层对 时间 将上 次数
休息
人因工程——工作时间
方案拟定 休息时间长度
基础代谢率BMR
1
相对能量代谢率RMR
2
5
3 活动 4 米勒
人因工程——工作时间
方案拟定
午餐休息
休息时间
7
珠边
8
质检பைடு நூலகம்
9
布片缝制2
10 领袖缝合2
列出作业单位相关图
11 大烫2
作业单位相关图
I/3
X/4
X/4 A/2
X/4 A/5 O/3 E/5 I/1 U I/3
U
U
X/4 U U U
A/2 E/2
E/2 A/5
U U
U
U
U U X/4 U
U U X/4 U
U
U
A/2
E/2 A/5
U
U
E/2
X/4
X/4
该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某工种工作对人体所 产生的体力脑力综合负荷
自发停顿是机体出现工作疲劳感又不能 予以克制的客观反应之一
自发停顿次数
个体相对劳动生产
该指标可以反映一名工人在
人因工程——工作时间
分析
猜 态统 相想,计对证导劳1实致0动名:工生工人长产人工时率一作间天效连内率续的会工个使作体工出人现的疲下劳降状
按照该车间加工和处理事务 的特点,我们把生产车间分
为10个基本作业单位
袖片钉扣 质检
领袖缝合 领袖缝合
珠边

人因工程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东北林业大学

人因工程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东北林业大学

人因工程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东北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第一章测试1.人因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人-机-物三者之间的最佳匹配研究 B:人的研究 C:机器的研究 D:环境的研究答案:人-机-物三者之间的最佳匹配研究2.人因工程学的研究目的是()。

A:作业者获得良好的作业条件 B:作业者如何达到安全、健康、舒适和工作效率的最优化 C:人和机器及环境达到合理的结合 D: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答案:作业者如何达到安全、健康、舒适和工作效率的最优化3.在人因工程的发展史上,著名的“砌砖实验”是由()完成的。

A:甘特 B:莫索 C:吉尔布雷斯 D:泰勒答案:吉尔布雷斯4.目前许多国家采用希腊文()的翻译作为本学科的命名。

A:Human Factors B:Human Engineering C:ErgonomicsD: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答案:Ergonomics5.1989年在上海()召开了全国性学科成立大会,定名为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

A:上海交大 B:同济大学 C:上海大学 D:上海邮电大学答案:同济大学6.采用图形对系统进行描述,直观地反映各要素之间关系的方法为()。

A:图示模型法 B:观测法 C:调查法 D:心理测量法答案:图示模型法7.人因工程学的诞生在()。

A:20世纪初至一战前 B:二战至60年代 C:60年至今 D:20世纪初至二战前答案:二战至60年代8.在图示模型法中应用较多的是六要素图示模型。

()A:错 B:对答案:错9.实验法的优点可以使研究的现象重复产生,使人们反复观测、验证。

()A:错 B:对答案:对10.中国最早开展工作效率研究的是生理学家。

()A:对 B:错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某族群身高第5百分位为158公分,该族群有()人的身高矮于158公分。

A:50% B:5% C:1% D:95%答案:5%2.凡净空高度类设计,一般取高百分位数据,常取第()百分位的人体数据。

人因工程学 第1章人因工程学概述

人因工程学     第1章人因工程学概述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人因工程学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能源工程系 周丽艳
进化or退化?

Something wrong?
What can we do? How?
目录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 第二章 人的因素 第三章 微气候环境 第四章 照明环境 第五章 色彩环境 第九章 人的信息处理系统 第十章 脑力工作负荷
第三节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应用领域
一、研究内容
(2)研究人机系统总体设计。 人机系统的效能取决于它的总体设计。系统设计的基本问题是人与 机器之间的分工以及人与机器之间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等问题。 (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 在人机系统中,人与机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利用人机界面上的显示 器与控制器,实现人与机的信息交换的过程。研究人机界面的组成 并使其优化匹配,产品就会在功能、质量、可靠性、造型及外观等 方面得到改进和提高,也会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三、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本学科的研究与应用逐渐从 军事领域向工业等领域发展。并逐步应用军事领域的研究成果来 解决工业与工程设计中的问题。 此外,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先后成立了学会。为了 加强国际间交流,1960年正式成立了国际人类工效学会(IEA), 标志着该学科已经发展成熟,该组织为推动各国的人因工程发展 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节 人因工程学的命名及定义 三、学科特点


产品是为顾客服务的,设计时应始终把用户放在首位, 并考虑生产者和相关者 必须意识到个体在能力和限制上的差异,并且充分考虑 到这些差异对各种设计可能造成的影响。 强调设计过程中经验数据和评价的重要性。依靠科学方 法和使用客观数据去检验假设,推出人类行为方式的基 础数据。 用系统观点考虑问题,意识到事物、过程、环境和人都 不是独立存在的。

人因工程第四章 工作地的设计共57页文档

人因工程第四章 工作地的设计共57页文档
椅座凳的高度以及人体腿部尺寸等因素。
• 坐姿时,根据一般操作者的舒适习惯,其腿部和脚部应该 留有足够的自由活动空间,使得两腿能够毫无困难的伸展 与交叉,这样有利于改善久坐后双腿的血液循环,因此设 计时必须考虑工作台面的厚度和操作者腿部的尺寸。
• 一般来说,坐姿作业时,腿的最小活动空间应为人的第95 百分位臀部宽度值,最小深度应为人的第95百分位膝臀间 距值。在设计时,台下腿脚的空间至少需要有68厘米宽 (在膝盖的水平面上,不应该少于60厘米,而且在脚的水 平面上,不应该少于80厘米),69厘米高。
第四章
工作地计
本章学习目的
• 了解工作地设计的一般要求 • 初步掌握工作面高度设计 • 初步掌握活动空间设计 • 初步掌握座椅设计
4.1 工作地设计的一般要求
• 工作地设计的重要性
• 工作地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4.1.1 工作地设计的重要性
• 工作地设计的内容 • 工作地设计对人身体的影响 • 工作地设计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站立工作时高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般来说, 人站立工作时较舒适的工作 高度应该是比站立时的肘高(当肘弯曲恰 当的角度时,沿着上臂垂直线从地面到肘 下平面的距离被称为肘高)低5-10厘米。 从人体结构和生物力学角度看,操作者在 工作时,最好能使上臂自然地下垂,前臂 接近水平或稍微向下倾斜地放在工作面上。
4.2.3 可变的工作面高度设计
• 可变的工作面高度设计的意义 • 坐姿与立姿的交替 • 工作台面的倾斜度 • 可调节的工作台面
可变工作高度设计的意义
可变的工作高度设计不仅可以扩大操 作人群的适用范围,使得机器设备等更符 合各种不同偏好需求与不同形体尺寸的工 作者,便于操作人群按照自己的工作方式 进行工作,譬如选择采取坐姿或者立姿工 作,还有利于操作者的身体健康,减少了 操作者操作时由于人-机匹配的问题而导致 的身体各部位的疼痛与疾病,同样也能使 工作效率得以较大的改进。

工作场所环境布局与使用安全管理

工作场所环境布局与使用安全管理

工作场所环境布局与使用安全管理医疗设备工作环境必须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人流、物流、水流、气流、车流、信息流等医疗功能布局和医院的长远发展需要,以满足医疗设备的使用要求,达到为患者安全诊疗的目的。

医院对于有医疗设备使用场所的布局必须考虑医疗设备的使用特点。

一、空间与人体限制条件按照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原则,考虑到人、设备、环境的相互作用,结合人的生理及心理等特点,医疗设备工作场所提供的患者护理的空间必须足够大,以容纳人和需要使用的医疗设备,还应保证从事操作的医护人员有足够的医疗活动空间。

从人因工程学理论来说,如果空间环境太过于狭小压抑,不仅患者和医护人员会感到不适,护理工作受到影响,而且也容易导致更高的出错率,从而对患者和护理人员造成伤害。

医疗设备不能在工作场地内得到合适、方便、有效的使用,就很有可能影响医疗安全和质量。

医疗设备使用场所设计时就应考虑工作空间面积、设备尺寸大小、工作间隙大小以及视觉尺寸等因素,使医护人员能在高效、安全、舒适的环境下工作,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

二、设备使用环境布局往往是各种设备同时或集成化使用的,品种很多,设备活动性强,人机互动,使用时应协调医疗、护理、医学工程、信息、医技、感染、后勤等多个部门的要求。

如ICU、复合手术室在使用空间布局时要考虑使用过程中的设备运动轨迹、患者的转移,避免相互碰撞,将每一台医疗设备都安放在最优的位置。

还有考虑照明光源布置和亮度、层流净化、信息集成等因素,以提供安全的、高质量的、高效率的医疗护理服务。

因此,医疗设备使用工作场所空间布局和设备安放定位是提高人与医疗设备配合度和改善患者护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

医疗设备安装时,在空间环境布局方面要遵循的几项具体原则。

■重要性原则。

这一原则表明重要的设备应该被优先放置在合适的位置。

重要性是指这一设备对于达到临床使用最终目标的重要程度。

■使用频率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部、背部、腿部等身体各部位肌肉的不适或疼痛,重则会导 致安全事故。
18
第一节 工作地设计的概述
二、工作地设计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优良的工作地设计,能使员工更加舒适便捷的工作,最
主要是有利于帮助工作人员降低心理上对工作的厌恶感与抵触 情绪,提高工作人员对工作的专注与投入程度,增强工作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其结果自然是提高工作效率。
25
第二节 工作面高度设计
2、不同工作特性的高度
(1)精密作业:高于肘高5-10cm。 (2)一般作业:低于肘高10-15cm. (3) 重荷作业:低于肘高15-30cm
26
第二节 工作面高度设计
西方国家站立工作时推荐的工作高度 (单位:cm)
工作类型
对男性的推荐高度 对女性的推荐高度
精密工作
100-110
29
第二节 工作面高度设计
工作类型 精密工作
轻作业 用力作业
我国坐着工作时推荐的工作面高度/cm
对男性的推荐高度 对女性的推荐高度
75—80
70—75
60—65
55—60
40—55
35—50
30
第二节 工作面高度设计
2、座椅与办公桌高度的协调原则
主要针对办公桌高度固定的情况。当办公桌高度固定了,那怎 么设计座椅的高度,使人感到舒服呢?就是参考座椅—办公桌高度 来调节座椅的高度。
1、膝盖自由活动原则-最小原则
膝盖自由活动的最小空间: 地面与膝盖上平面间的高度+脚后跟最小活动间隙(5cm)+工 作台厚度(4cm) 我国:男性:53cm+5cm+4cm=62cm
女性:49cm+5cm+4cm=58cm 欧美:男性:60cm+5cm+4cm=69cm
女性:56cm+5cm+4cm=65cm
对于西方人来说,一般的办公室工作人员比较喜欢的座椅—办 公桌高度是27-30cm,即对应于75cm高的办公桌,座椅的合适高 度为45cm左右。
31
第二节 工作面高度设计
图5-3 坐姿检验作业岗位
32
第二节 工作面高度设计
三、可变的工作台面高度设计
1、坐姿与立姿的交替
在设计站-坐可交替的工作面时, 工作面的高度以站立时的 工作高度为准,为坐着工作时提供较高的椅子,椅子高以7595厘米为宜,同时一定要提供较高的脚踏板,使人坐着工作时 脚有休息的地方,否则人们很难工作持久。
14
(1)近身作业空间
作业者在某一固定工作岗位时,考虑人体的静态和动态尺寸, 在坐姿或站姿状态下, 为完成作业所及的空间范围。
(2)个体作业场所
作业者周围与作业者有关的,包括设备等因素在内的作业区域。
(3)总体作业空间
多个相联系的个体作业场所布置在一起构成的作业空间。
15
本章内容
工作地设计的概述 工作面高度的设计
直方向(高低)、台面倾斜度。 三个关键的高度尺寸可供调节:工作面
高度、台下腿部的活动空间高度以及座椅高 度。
另外,座椅靠背也被设计成可调节的。
国外应用电子化办公台的实 践表明,使用可调节尺寸和 位置的电子化办公台,可大 大提高办公人员的舒适程度 和工作效率。
36
第三节 活动空间设计
一、垂直面工作空间设计 二、水平面工作空间设计
一、站立时的工作面高度 以下情况多采取立姿操作:
(1)需要经常改变体位的操作。(因为站着比频 繁的起坐消耗能量少) (2)常用的控制器分布在较大的区域。 (3)在没有容膝空间的机器旁工作。 (4)需要用力较大的工作,采取立姿容易用力
22
第二节 工作面高度设计
1、站立时工作面高度设计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一般来说,人站立工作时较舒适的工作
19
三、工作地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1)作业特点-工作精度、工作负荷等 (2)人体尺寸-百分位数的选择 (3)个体差异-性别、种族差异等 (4)工作姿势-坐姿和立姿 (5)维修活动
20
第二节 工作面高度设计
一、站立时的工作面高度 二、坐姿时的工作面高度 三、可变的工作台面高度设计
21
第二节 工作面高度设计
37
第三节 活动空间设计
一、垂直面工作空间设计
1、垂直面上的抓握范围 (1)最大静止摸高 定义:指人的手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它与人的身高是成
比例的。 计算公式:泰柏格利用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出最大静止摸高
与身高具有以下线性关系: 最大静止摸高=1.24×身高
第5章 工作地设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工作地:人在工作中所需要的活动空间,加上机器、设备、
工具及被加工件所占的空间的总和。
工作地设计:是指根据人的操作活动要求,对机器、设
备、工具及被加工对象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安排,以达到操作安 全可靠、舒适方便、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33
第二节 工作面高度设计
图5-2 坐立交替工位设计 (单位:cm)
34
第二节 工作面高度设计
2、工作台面的倾斜度 阅读:喜欢倾斜 写作:喜欢平坦
优点:改善坐姿,利于观察 研究表明:倾斜工作台面会导致更直立
的坐姿 缺点:(倾角大于100)东西容易滑落
35
第二节 工作面高度设计
3、可调节的工作台面 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包括水平方向、垂

活动空间设计

座椅设计
16
第一节 工作地设计的概述
一、工作地设计对人身体的影响 二、工作地设计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三、工作地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17
第一节 工作地设计的概述
一、工作地设计对人身体的影响
优良:能减少操作者工作时肌肉和骨骼的不适感,而且能
降低工作疲劳程度和体能的消耗。
不良: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轻则造成诸如颈部、
95-105
轻度工作
90-95
85-90
重工作
75-90
70-85
27
第二节 工作面高度设计
二、坐姿时的工作面高度
以下情况多采取坐姿操作:
(1) 持续时间较长的静态作业。 (2)要求精密又要求仔细的作业。(坐姿容易保
持身体平衡)。 (3)需要手足并用,尤其是对一个以上踏板进行
控制时。
28
第二节 工作面高度设计
高度是比站立时的肘高低5-10厘米。
23
24
第二节 工作面高度设计
我国男性站立时的平均肘高为102厘米,女性为96厘米, 所以对男性较合适的站立时的工作高度应为92--97厘米,女性 为86--91厘米。
欧洲和北美男性站立时的平均肘高为107厘米, 女性为 100厘米,所以对男性较合适的站立时的工作高度应为97-102厘米, 女性为90--95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