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石桩裹体桩法讲稿

合集下载

振冲包裹式碎石桩施工工法

振冲包裹式碎石桩施工工法

振冲包裹式碎石桩施工工法振冲包裹式碎石桩施工工法一、前言振冲包裹式碎石桩是一种土木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桩基处理方法,通过振冲技术将碎石包裹桩打入地下,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振冲包裹式碎石桩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施工过程简单方便,可以适应各种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

2. 桩身采用碎石包裹,能够增加桩体与土层的摩擦力,提高桩的承载力。

3. 施工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桩基施工。

4. 对于软弱土地基,可以通过振动作用将土层稠实,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5. 桩身材料可根据不同要求进行调整,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三、适应范围振冲包裹式碎石桩适用于以下工程情况:1. 市政道路、桥梁和隧道基础加固。

2. 河道、湖泊和海岸防护工程。

3. 高层建筑、大型厂房和框架结构的基础处理。

4. 沉降困难、土层松散的地区,需要增加地基稳定性的工程。

5.轻型设备、施工空间狭小的工程。

四、工艺原理振冲包裹式碎石桩的工艺原理是通过振冲技术将碎石包裹桩打入地下,实现地基加固和承载力增加。

具体的工艺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振冲效应:通过振冲机产生的振动波动,使周围土层发生颗粒振动和相对密实的变化。

2. 碎石包裹:在振冲过程中,将碎石倒入钢管中,使碎石与桩身形成一体,增加桩的摩擦力和承载力。

3. 挤密效应:在振冲过程中,通过碎石与振动波动的相互作用,使土层产生挤密效应,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4. 填充效应:碎石包裹桩施工中,通过倒入碎石的方式填充松散土层,改善土层的工程性质。

五、施工工艺振冲包裹式碎石桩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施工阶段:1. 前期准备:包括场地平整、机具设备准备、碎石准备等。

2. 桩位标定: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进行桩位标定和定位。

3. 钢管定位:将钢管按照设计要求和桩位标定准确定位。

4. 碎石包裹:在钢管内倒入碎石,铺设按层振实,形成碎石包裹桩。

振动沉管碎石桩法施工PPT课件

振动沉管碎石桩法施工PPT课件

一、振动沉管碎石桩的概述
2. 对粘性土的加固机理 碎石挤密桩加固粘性地基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地基土承载
力、减少地基沉降量、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大土坡的抗 滑稳定性,
1 置换作用
2 排水作用
3 加筋作用
4 垫层作用
一、振动沉管碎石桩的概述
1 置换作用 对粘性土地基,由于土的粘粒含量多,粘粒间结合力强,渗透性低,在 振动力或挤压力的作用下土中水不易排走,因此碎石挤密桩的作用不 是地基挤密,而是置换, 2 排水作用 碎石挤密桩在粘土中形成一个良好的排水通道,起到了排水砂井 的作用,且缩短了孔隙水的水平渗透,
Add the author and the accompanying title
生活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振动沉管碎石桩法施工
Add the author and the accompanying title
目录
振动沉管碎石桩的概述 振动沉管碎石桩的施工工艺 监理控制要点 施工质量检测
一、振动沉管碎石桩的概述
概念
振动沉管碎石桩法是采用振动沉管成孔,并向管中硬 质粒料,经拔管振密形成碎石桩对地基进行处理的方法,
3. 复合地基承载力宜采用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进行检测,必要 时,应采用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进行检测,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样 本数量不得少于总桩数的0.5% ,并不得少于3 组,
四、施工质量检测
4. 单桩载荷试验的样本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0.5% ,并不得少于 3根,试验方法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港口工程基桩静载荷试验规程 JTJ 255 的有关规定执行,
✓ 排水降压作用

碎石桩施工方案教学文稿

碎石桩施工方案教学文稿

碎石桩施工方案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人员、机械设备、仪器配置 (2)四、施工技术方案 (3)五、质量保证措施 (8)六、安全保证措施 (9)七、环境保护技术组织措施 (10)八、文明施工、文物保护措施 (11)碎石桩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2-2013)。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4)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二、工程概况本标段为机西高速二期4合同段,标段内上部粉土机粉细砂较松散,路段区内20m以上路基及桥基饱和粉土机粉细砂存在地震液化问题。

地震可液化土层主要为上部饱和、孔隙比大的粉土和粉细砂层,对工程有一定的影响,挤密法是处理地震地震液化路段处理方式之一,处理范围主要为桥头地基和填土高度较高的路基,对于深部液化土层采用挤密碎石桩处理,减少砂土液化造成的地基承载力下降。

我标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碎石桩为直径50cm,按正三角型布桩,桥头过渡段桩间距1.5m、桥头段桩间距1.2m、台前锥坡桩间距1.8m,单根长5-7m,桩顶铺设50cm碎石垫层,K30+700-K40+450段设计碎石桩总计183581延米。

三、人员、机械设备、仪器配置1.人员配备现场管理人员一览表2.施工机械的配备施工机械表3.仪器的配备主要测量检测仪器表1.施工准备(1)开工前组织施工技术人员仔细复核图纸,熟悉图纸要求和设计意图。

(2)场地平整,清除施工场区内的杂物、积水以及地表植物等。

整平标高为设计桩顶标高+0.3m。

(3)按等边三角形布置,在现场用全站仪和钢尺定出每根桩的桩位,并白灰粉做好标记,每根桩的桩位误差±50mm。

(4)施工现场配备计量仪器设备,做好计量装置的标定工作。

(5)现场备存一定碎石材料,备料必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排水性,碎石一般来说最大粒径不超过50mm,而且5-10cm的粒料含量应占粒料总质量的50%-60%,桩料的含泥量不大于5%,作为桩体填料。

碎石桩施工技术交底讲课讲稿

碎石桩施工技术交底讲课讲稿
3)桩长偏差不大于100 mm;
4)桩身连续、桩体密实,碎石应达到中密状态以上的干密度;
5)合格率要求不小于90%;
6)孔内填料数量不小于设计数量95%:
7)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监测成孔,并有详细记录备查;
碎石桩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和频率
权值
1
桩距(mm)
±150
抽查2%
1
2
桩径(mm)
10、雨季施工中,跟踪收听天气预报,以便及时准备,加强桩机、碎石的安全围护措施。 施工现场必须统一指挥,施工过程中不能忙乱,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好开始
交底:复核:接收:日期
4)注意按计算数量灌注填料,控制灌注高度和填料密实度,填料宜分次进行,不要一次灌满;
5)碎石桩顶铺设的碎石垫层最大粒径不大于3cm,且内夹铺一层抗拉强度110LN/m的单向拉伸塑料土工格栅,即:0.3m垫层+土工格栅+0.3垫层。
6)应保证起重设备平稳,导向架与地面垂直,且垂直高度偏差不应大于1.5%,成孔中心与设计桩位偏差不应大于20 mm,成桩直径不小于设计桩径的95%,桩长偏差不大于100 mm;
7)桩管沉至设计深度后应及时拔出,不宜在土中搁置过久;
8)成孔过程如桩管沉入过快,可能地层下有空洞、过软土层,拔出桩管填入非粘质土料再沉管;
9)碎石灌入量不应少于设计值的95%,如不能顺利下料时,可适当往管内加水;
10)水田地段应排水疏干后挖出地表0.3-0.5m后种植土,旱地及旱田地段挖除地表植物根系,并用土回填至原地面。对需要报废的水塘排水疏干、对不报废水塘围堰抽水后,用土回填至水塘埂程(原地面)处。
不小于设计
抽查2%

碎石(砂)桩法地基加固讲义(53页,附图丰富)

碎石(砂)桩法地基加固讲义(53页,附图丰富)
密实,成桩后就能发挥承载作用。 砂井直径较小(70左右),所以成孔
后,要用编制袋等盛砂入孔。之后一般 要堆载预压,砂井就起排水管的作用, 不需振实,能保持自然状态就可。
砂桩与砂井的区别
• 3、作用机理不同 砂桩——挤密作用,复合桩基 砂井——排水作用,竖向排水通道
• 4、直径、间距不同 砂桩比砂井直径大,间距小。
一、加固范围、加固深度
• 加固深度 软弱层厚度<10m,穿透软弱层; 软弱层厚度>10m,不穿透,宜短而密,深度 按建筑物地基变形允许值确定。
二、桩位布置
梅花形布置(等边、等腰三角形) 行列式布置(正方形、矩形)
大面积满堂处理——等边三角形
单独基础或条形基础——等腰▲,
S
矩形或方形。
三、桩直径、桩间距
30kw振冲器桩直径-0.7m~1.0m
S
三、桩直径、桩间距
30kw振冲器桩间距-1.3m~2.0m 55kw振冲器桩间距-1.4m~2.5m 75kw振冲器桩间距-1.5m~3.0m
S
5.3 设计与计算——挤密法
桩位布置、桩距 灌砂量、桩长、砂料
处理范围
设计参数
一、桩位布置
等边三角形布置(砂性土地基) 正方形布置
试验基本原理
• 标准贯入试验中,是采用标准贯入器打入 土中一定距离(30cm)所需落锤次数(标 贯击数)来表示土阻力大小的,并根据大 量的对比试验资料分析进一步得到土的物 理力学性能指标的。
讨论题:桩数?
• 某场地地表下1.5米为细砂层,厚约15m, 孔隙比0.80,该层以下为硬塑状粉质粘土, 地下水位在地面下1.0m。要求处理后细砂 层孔隙比≤0.67。整片基础宽度为60米×50 米,试进行挤密碎石桩的设计,并估算桩 的数量。

碎砂石桩法PPT课件

碎砂石桩法PPT课件
五、材料
桩体材料可以就地取材,一般使用中、粗 混合砂、碎石、卵石、砂砾石等,含泥量不大 于5%。
第15页/共29页
六、垫层
碎(砂)石桩施工完毕后,基础底面应铺 设30~50cm厚度的碎(砂)石垫层,垫层应 分层铺设,用平板振动器振实。在不能保证施 工机械正常行驶和操作的软弱土层上,应铺设 施工用临时性垫层。
(3)对按稳定性控制的工程,加固深度应不小于最 危险滑动面以下2m的深度;
(4)在可液化地基中,加固深度应按要求的抗震处 理深度确定;
(5)桩长不宜短于4m。
第14页/共29页
四、桩径
碎(砂)石桩的直径应根据地基土质情况 和成桩设备等因素确定。采用30kW振冲器成桩 时,桩径一般为0.70~1.0m,采用沉管法成桩 时,桩径一般为0.30~0.70m,对饱和黏性土地 基宜选用较大的桩径。
数采用380;对砂桩有以下经验公式:
第25页/共29页
第26页/共29页
4.面积置换率
面积置换率为桩的截面积Ap,与其影响面 积A之比,用m表示。m是表征桩间距的一个指标, m越大,桩的间距越小。习惯上把桩的影响面积
转化为与桩同轴的面积相等的等效圆,其直径为 de。
对等边三角形布置 de=1.05L
加固范围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场地条件及基 础形式而定,通常都大于基底面积。
对一般地基,宜在基础外缘扩大1~3排桩;对砂 土、粉土等可液化地基应加宽1/2基底下可液化土层厚 度,并不应小于5m。
第12页/共29页
二、桩位布置
均匀受力地基: 满堂布置,宜用等边三角形布 桩;独立或条形基础:宜用正方形、矩形或等腰 三角形布桩;
第7页/共29页
第8页/共29页
3.砂基预震效应 在振冲法施工时,振冲器以每分钟1450次振动频率,98m/s2水平加速度

碎石桩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

碎石桩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

碎石桩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碎石桩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第一节概述碎石桩是指用碎石,砂石或碎石砂土混合料,经过人工或机械搅拌、回转、润湿、充填,填满制定空洞后经夯实成桩状结构的地基夯实改造工程。

碎石桩作为地基改造施工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其质量要求较高,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变量有:碎石桩桩底的固结、桩体的均匀性、夯实密实度及表面垂直度以及桩身高度、深度等。

如何保证碎石桩施工质量是地基改造施工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如何保证碎石桩施工质量是地基改造施工的关键环节。

本章节介绍碎石桩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的内容。

第二节碎石桩施工方法1、施工前准备(1)确定施工空间,检查施工现场地质情况,组织施工工艺路线图。

(2)准备施工工艺设备,包括泵送机、回转机、搅拌机等。

(3)按设计要求确定施工材料和施工参数,确定碎石桩的混合料的配比、水泥用量、砂石比例等。

(4)施工前应充分及时进行一次检查,检查桩深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地基是否稳定,检查搅拌机是否能正常工作。

2、碎石桩施工(1)搅拌材料:将混凝土和砂石混合料放入搅拌机中,搅拌混合料,搅拌均匀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混合料使水泥胶结物与混凝土、砂石混合料完全结合。

(2)润湿桩坑:对桩坑表面喷水润湿(喷水一般施工24小时),表面若有结块的水泥或淤泥,必须清除干净,保证桩坑必须完全湿润。

(3)灌注回转:将搅拌好的混凝土砂石混合料通过泵送机及管网泵入桩坑中,并经过回转机的反复回转,使混凝土、砂石混合料充分均匀排列,桩坑深度符合设计要求,形成均匀的混凝土砂石混合料结构。

(4)夯实碎石桩:夯实时要采用分层夯实,每层以两次半夯实,但以符合结构要求为准,夯实时要求碎石桩混凝土的块状比为40%~50%,夯实时应注意控制回转机的转速和力度。

第三节碎石桩质量控制1、施工图纸质量控制施工图纸质量控制是碎石桩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因此应充分查看施工图纸,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进行施工。

2、碎石桩桩底固结控制碎石桩桩底固结控制是碎石桩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碎石桩学习课件.

碎石桩学习课件.
17
f、 每拔1.5-2米停振,进行反插,反插 深度为1米,如此反复进行。 g、继续加料,边振动边拔管,直至该 桩的碎石量用完拔出地面。
桩尖活瓣
一次性混凝土桩锥
料斗
三、施工顺序
在一个加固场区内,碎石桩施工顺序一般采用“从 里向外”或“从一边向另一边”的顺序进行。在地基强 度较低的软黏土中可采用“间隔跳打”的方法进行。当 碎石桩施工场区附件有建筑物时,必须先从临近建筑物 的一边向另一边推进。
10
二、施工工艺
一、施工方法
振冲法 干振法 施工方法 振动沉管法 沉管法 内击沉管法(干冲法) 心管密实法 强夯置换法 射水成孔袋装法
11
二、施工步骤 1、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场地准备
机械设备 安装调试 正常
材料检验、 储备
场地标高抄 测、桩位放 样
技术交底
振动沉桩机就位
调整桩机 对点不成功 对准点位后开始沉 管成孔
成孔深度达标后自 料口加料
边振捣边拔管
分段加料振实
12
灌料至孔口标高位 置 否 根据记录检查碎石 用量是否达到设计 要求
关机、移动桩机 至下一桩点
质量检查
13
1、施工准备
a、 场地准备: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排除 地表水,施工区周边作排水沟以确保场地排水通 畅防止积水。提前将场地高程调整为作业需要的
消除液化
4
碎 石 桩
碎石桩处理前
碎石桩处理后
5
2、碎石等反滤性 好的粗骨料,在地基中形成渗透性良好的竖向排水 减压通道,消散了孔隙水压力的增高,防止砂土液 化,同时也可加快地基的排水固结。
3、砂基预振效应 碎石桩在成孔及成桩时,振动锤的强烈振动,使填 入料和地基土在挤密的同时获得强烈的预震,对土 层增强抗液化能力是极为有利的。

输电线路工程裹体灌注桩基础施工工法

输电线路工程裹体灌注桩基础施工工法

输电线路工程裹体灌注桩基础施工工法一、前言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程施工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技术和工法,其中裹体灌注桩基础施工工法是一种常用的基础施工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裹体灌注桩基础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施工简便快捷:该工法采用钢模衬套和混凝土灌注的方式,施工方法简单,并且施工速度快。

2. 结构稳定可靠:裹体灌注桩基础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能够满足输电线路工程的承载要求。

3. 承载力大:由于裹体灌注桩基础采用大直径桩的形式,其承载力相对较大,能够满足输电线路工程的要求。

4. 施工成本低:相比其他基础施工方法,裹体灌注桩基础施工工法的成本较低,能够节约工程投资。

5. 适应性广:该工法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如承载力差、土质复杂、水位高等情况下的基础施工。

三、适应范围裹体灌注桩基础施工工法适用于输电线路工程的基础施工,在各种地质条件下都有较好的适应性。

特别适用于土质复杂、水位高、承载力差和抗震要求较高的地区。

四、工艺原理裹体灌注桩基础施工工法的原理是在地基中钻孔后,采用钢模衬套装置,将模塑静止泥浆回填裹脚砂浆与孔壁之间形成裹体,并通过灌注混凝土来增加桩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该方法通过增加桩的直径和周长,有效地提升了桩的承载力。

具体工艺步骤如下:1. 钻孔:根据设计要求,在地基中钻孔,并清理孔口。

2. 套管:选用合适的钢模衬套,并根据孔壁情况进行安装。

3. 回填裹脚砂浆:在套管内进行裹脚砂浆回填,形成裹体。

4. 钢筋焊接:根据设计要求,在套管内焊接钢筋。

5. 灌注混凝土:通过管道将混凝土灌注至套管内,形成桩的主体。

6. 养护:对灌注桩进行一定的养护时间,使其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

五、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钻孔准备:确定钻孔位置和孔径,将钻孔设备布置在施工现场。

盐渍土地基裹体防腐蚀灌注桩典型施工方法

盐渍土地基裹体防腐蚀灌注桩典型施工方法

盐渍土地基裹体防腐蚀灌注桩典型施工方法
李发全
【期刊名称】《青海电力》
【年(卷),期】2024(43)1
【摘要】裹体灌注桩采用的土工复合材料布袋(以下称为“防腐布袋”)具有高抗渗防水、高强度、耐磨损、抗腐蚀性、寿命长等特性。

结合灌注桩施工工艺,经现场多种对桩体混凝土外部包裹施工方法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比对,制定和优化“裹体法”施工方法。

详细阐述了盐渍土地基防腐蚀裹体混凝土灌注桩典型施工方法,并在工程中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总页数】4页(P44-47)
【作者】李发全
【作者单位】青海万立建设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
【相关文献】
1.裹体桩复合型地基处理工艺在西北盐渍土地区的应用
2.浅谈高寒盐渍土地区裹体混凝土桩地基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3.盐渍土区域基础混凝土防腐蚀施工工艺研究
4.裹体碎石桩在强腐蚀盐渍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碎石裹体桩法处理软弱弱盐渍土地基实践与效果黄明陕西长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西安市邮编:710038)1.概述察尔汗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中南部,盐湖东西长168公里,南北宽20—40公里,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自西向东分为别勒滩、达布逊、察尔汗、霍布逊四个区段。

察尔汗意为蒙古语“盐的世界”。

湖中储藏着500亿吨以上的氯化钠,可供全世界的人食用1000年。

还出产闻名于世的光卤石,它晶莹透亮,十分可爱。

伴生着镁、锂、硼、碘等多种矿产,工业盐资源极为丰富, 各类盐类矿物储量600多亿吨,其中,氯化钠555亿吨,氯化镁40亿吨,氯化钾1.45亿吨,氯化锂824.6万吨。

钾、钠、镁、锂储量均居全国之首,所以称察尔汗盐湖是柴达木盆地里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2003年位于察尔汗盐湖南侧察尔汗镇附近的青海盐湖工业集团100万吨钾肥项目装置建成投产,从此基本实现了国产钾肥的产业化,同时使察尔汗盐湖资源的开发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为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盐湖集团于2003年10月规划从原单一的氯化钾产品外又规划开发氢氧化钾、碳酸钾、硝酸钾、金属镁、无水氯化镁、氧化镁、PVC等产品,充分利用石油天然气和盐湖化工资源相结合向多种综合产品发展。

将充分利用柴达木盆地良好的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太阳能、风能等)、盐湖无机盐资源的有利资源,建设中国第一个盐湖资源和石油天然气资源结合的新型石油天然气盐化工基地。

“十一五”期间,盐湖集团将在盐湖地区建设盐湖工业园区,形成钾盐、钠盐、气盐、镁盐、锂盐五大产业群,盐湖工业园区规划总占地面积达(30)余km2,是西北最大的化工基地。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表明,规划建设盐湖工业园区域内,产业园区厂址都建筑在洪、湖积全新世超氯盐渍土上。

本区的盐渍土是由含水量较高的粉质粘土和粉土互层组成,尤其表层土大多是饱和,可塑~流塑状态,具有高压缩和触变性,不排水抗剪强度Cu<20kPa,地基承载力地f ak=80~100kPa的盐渍土,属于软弱土地基。

而这一层又是建筑基础的直接受力层,所以一般的建筑不能采用天然地基,必须经过人工处理以满足设计对地基承载力等参数的要求。

又由于地基土是超氯盐渍土,它对混凝土和钢材具有强腐蚀性,排除了直接用水泥和钢材做材料的地基处理方法。

正因为这层地基土是含卤水的粉质土,处于流塑~软塑状态,灵敏度高,可夯性差,采用振动机具施工工艺必然破坏地基土的原状结构,不但需要较长的恢复期,其地基承载力提高有限;同时本区是以氯化物为主的盐渍土,地下水位浅(0~2米)对钢铁材料和水泥有强腐蚀性,因此又不能直接采用普通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或水泥搅拌桩等桩型。

在采用此裹体碎石桩法之前,大部分人工地基采用碎石桩或强夯方法,这两种方法都存在某些缺点,难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施工效率。

针对软弱盐渍土的工程特性,我公司发明“在盐渍土地区用裹体桩进行地基处理的方法”,从2007年以来我们采用裹体碎石桩法处理地基这项新技术,现在已经在察尔汗盐湖地区盐渍土地基施工*****平方米人工地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节省10亿余元工程款,并提高工程施工速度和效率。

碎石裹体桩设计思想主要是针对本区盐渍土的特性,一方面提高桩体强度、改善和提高盐渍土对桩周的径向支撑力,另一方面改善地基土的排水效果,加快地基土的固化速度和防液化能力。

经过试验研究和大量工程实践证明:与碎石桩法相比能够较大幅度提高人工地基土承载力和强度,比碎石桩法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要提高50%~100%。

满足设计地基特征值小于200kPa各类建筑物要求。

“在盐渍土地区用裹体桩进行地基处理的方法”是陕西长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专利技术(专利:ZL2007 1 0018257.X)。

技术核心是将碎石桩包裹在高强度的土工布织袋中,土工布袋限制桩体中的碎石材料的侧向移动,提高桩体的完整性和强度,既增强桩体径向围限力,又改善桩周土的径向支持力,使基础的竖向荷载可以传递到桩体的深部,发挥整个桩体的支撑力,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强度;同时由于桩体完整,包裹的土工布袋透水性良好,加快地基土排水效果,快速提高地基土的强度。

包裹桩体的土工布袋具有耐酸、耐碱、抗腐蚀、强度高、稳定性强、透水性好的特点,它是各项建设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的聚乙烯或聚丙烯高分子材料机织土工布袋,这种材料已广泛应用在水利、交通和建筑领域。

裹体桩在盐渍土地基应用已列为青海省建设推广项目,青海省技术监督局和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已发布青海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裹体碎石桩法处理地基技术规程》DB63/t885-2010.专利证书2.裹体碎石桩法处理软弱盐渍土地基机理如前所诉裹体碎石桩是在碎石桩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下面重点对比介绍它与碎石桩的地基加固机理的不同点。

2.1.裹体碎石桩与碎石桩的破坏模式区别1)碎石桩破坏模式碎时桩的桩间土为软粘性土和饱和粉土时,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是桩的径向支持力(围限压力)低。

由于碎石桩是散体材料桩,受荷载后经常发生破坏,其破坏模式有以下三种:a)刺入式破坏(如1a );b)整体剪体破坏(如1b );c)鼓胀变形破坏(如1c )。

图1 碎石桩的破坏形式b 剪切式破坏b aa 刺入式破坏cc 膨胀式破坏在三种桩体破坏模式中a )、b )破坏模式不多见,c )鼓胀破坏模式普遍和大量存在,所不同的是破坏程度有所差别,鼓胀破坏主要取决桩间土的工程性质。

为什么鼓胀破坏模式经常发生,因为散体材料之间属于单粒结构,单粒之间没有粘聚力(c),因此,它的成型和支承上部荷载的能力,均需依靠桩间(周)土对桩体的侧向约束作用,或者说桩体发挥桩的作用靠的径向支持力。

因此,欲获得高的或较高的复合地基承载能力,关键在于提高桩体的径向支持(Pr)。

桩体除了作为地基的一部分外,还具有支撑作用。

对软弱的盐渍土来说,后者的作用大于前者。

因此解决和调整好侧向鼓胀变形,是实现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减少地基变形的重要因素和条件。

而裹体碎石桩正是针对碎石桩存在鼓胀变形而发展起来的。

裹体碎石桩在土工布袋的限制下桩体的径向支持力,将成倍的高于碎石桩,不仅成桩质量可靠,桩体密度明显高于碎石桩。

因而,裹体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成倍的高于碎石桩。

有关裹体碎石桩作用机理如图2所示。

1 碎石2土工布袋3径向支持力 4 桩周土作用力5排、导水图2 裹体碎石桩的作用机理2.2裹体碎石桩施工质量与碎石桩对比碎石桩在软弱土地基中施工会形成四种桩体类型,如图3.发生b)、c)和d)三种成桩质量问题,会极大地降低碎石桩的作用,承载能力锐降,达不到桩在复合地基中起到地预期效果。

造成缩颈、断桩或错位的共同原因,完全是因为桩周土处于软~流塑状态,强度低,因而缩孔、坍孔,很难保证成桩质量。

保障碎石桩体成理想○a型桩较为困难。

实践证明早年施工的钾肥厂某些车间厂房地基是用干振碎石桩法,地基承载力提高有限,主要原因是发生b)、c)和d)三种形式,成桩质量低等。

其本质是软弱地基土径向支持力偏低,桩孔缩颈等所导致的结果。

裹体碎石桩,由于具有特定施工的机械和工艺,既能够保证成桩质量,同时还会有效地提高桩的径向支持力,因此,很少发生像碎石桩的b)、c)和d)三种破坏模式,所以最终能取得优于碎石桩的技术和经济效果。

2.3 振冲碎石桩破坏桩周土天然结构振冲碎石桩检测结果显示,f spk仅为100kP a~110kP a。

除了前述的原因之外,还有本区浅层盐渍土渗透性较小、灵敏度(St=C u/C l)达到3.1~3.6,属于灵敏度较高的土。

成桩过程中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不能迅速消散,不仅挤密效果极差。

相反却又破坏了地基的天然结构,使土的抗剪强度降低。

桩间土承载力受损,也直接影响到复合地基的强度。

而裹体碎石桩属于排土桩,不存在振冲挤密作用,对桩间土的天然结构不发生干扰和破坏。

2.4碎石桩和裹体碎石桩的径向支持力碎石桩承载力偏低,处理加固后承载力值提高不大,除成桩质量难以控制外,其主要原因是桩周土松软,桩体的径向支持力小,基础的压力不能由桩体向深部传递,就出现桩体顶部发生鼓胀破坏,这是复合地基承载力低的主要原因。

如何提高径向支持力,或许有众多方法,但对于盐渍土地基的化学性质复杂,腐蚀性强。

裹体碎石桩法就是选择既抗酸、抗碱、耐腐蚀和高强度的高分子土工合成材料,同时抗拉强度比较高成型的土工织布袋将碎石桩包裹起来,实现提高桩体的径向支持力。

已如前述,裹体碎石桩是针对碎石桩散体单粒结构,承受荷载后产生超过允许的径向变形,引起桩周盐渍土产生被动抗力。

而桩周土强度过低(C u<20kP a),不能使碎石桩得到所需的径向支持力,桩体就会产生鼓胀破坏。

这样就便造成了对地基加固效果不佳。

为此,我公司研发了增强桩身强度的方法,即将碎石桩用高强度的土工布袋包裹起来,克服散体碎石桩的工程缺点,形成比碎石桩地基承载力高的裹体碎石桩复合地基。

因此,裹体碎石桩法是碎石桩法的延伸和发展,其基本理论和作用机理碎石桩虽然基本相似,但是,在软弱盐渍土地基加固处理是碎石桩法的革命。

碎石桩复合地基鼓胀破坏,是由于桩周土对桩的径向支持力(P r)(也叫径向围限力)偏低.桩体鼓胀破坏区在桩顶附近,该破坏段的具体长度(h)和(P r)的理论公式计算,分别为式(1)和式(2)。

h=2r p tanδp (1)式中, r p为桩半径; δp=(π/2)+(фp/2), фp为桩体材料内摩角P r=K s(бs+rh/2)+2c s K s(1/2)(2)式中, K s=tan2(45+фs/2); фs, C s, г分别为桩周土的内摩角、粘聚力和重度;бs为桩间土顶面压力.○1碎石桩的h和P r值计算参数r=1.9g/cm3C S=8.2kP aфs=7.5度бs=25kP a r p=400mm碎石桩d=500mm L=6.0m~8.0m得h=290mm P r=14.3 kP a○2裹体碎石桩h和P r值计算参数r p=100mm фs=80度d=200mm L=4.0m 得h=23.8mm P r=55 kP a○3两种碎石桩h、P r数值对比分析根据理论公式(3) 、(4)计算数据和大量实测经验数据,做如下简要讨论.a)h段长度,根据有关文献报导,碎石桩实测数值变化在2d、3d之间.b)计算值:碎石桩h=290mm, d=500㎜,则h相当于3.6 d; 裹体碎石桩的h=23.8mm, d=200㎜, h相当于1.2d.c)对比与分析碎石桩的h远大于裹体碎石桩,造成如此悬殊的原因,是碎石桩体的碎石密度低,实测桩顶部一段的N63.5<10,相当于松散到稍密状态.密实度低的原因,是桩周土松散(C u<20 kP a),径向支持力低,间接地导致了桩体碎石不可能振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