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营养科建设与管理
深圳医疗机构营养科建设与管理办法
![深圳医疗机构营养科建设与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678bdf6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4.png)
深圳医疗机构营养科建设与管理办法深圳市医疗机构营养科建设与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深圳市医疗机构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推动临床营养学科的规范化发展,提高临床营养诊疗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二、三级综合性医院、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和专科医院营养科的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营养科业务范围如下:(一)因单纯摄入营养物质不足、过量或比例不当等引起的原发性营养失调或疾病的独立诊断和治疗。
(二)继发于临床各种疾病的营养失调或疾病的独立诊断和治疗。
(三)与临床各科室联合诊治因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创伤应激以及特殊生理性因素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营养失调,以及因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四)对住院患者定期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开展营养检测、评估和诊断,合理运用治疗膳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治疗。
(五)掌握临床营养诊疗发展趋势,指导其他临床科室合理进行营养相关性评估和治疗。
(六)定期对医疗机构营养科工作人员进行营养筛查及评价、营养检测、营养诊断与治疗和疾病营养预防与控制等内容的临床营养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做好院内及责任区域内的疾病营养防治及各类人群的营养宣教和咨询工作。
第四条营养科是临床业务科室,需独立设置,并聘任专职科主任。
第五条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营养科的指导和监督;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营养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落实其功能任务,保证营养科按照安全、准确、及时、经济、便民和保护患者隐私的原则,开展相关营养诊疗工作。
第六条各医疗机构的营养科应主动接受深圳市临床营养质量控制中心的监督管理和指导。
第二章科室设置第七条临床营养科的建设应与医院级别和规模相适应,具有与功能和任务相匹配的场所、设施、设备、和人员等条件,科室位置与病区相邻有封闭的送餐专用通道,方便日常工作,各功能区光线明亮、通风干燥,以保障各项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bfbf0a1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04.png)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为了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医疗机构临床营养科,促进临床营养学的发展,提高营养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三级医院和具备条件的二级医院应设立临床营养科,其他医院可设立营养诊室。
临床营养科是对营养代谢病患者进行营养诊断和治疗的业务科室,应在医院医疗管理部门领导下开展工作。
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临床营养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加强对临床营养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临床营养科按照安全、准确、及时、经济、便民和保护患者隐私的原则,开展营养诊疗工作。
临床营养科应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仪器设备和人员等条件,包括医疗区和营养治疗制备区。
有条件的医院可设置营养病房。
临床营养科的人员配备和岗位设置应满足完整临床营养诊治流程及支持保障的需要。
其中营养医师人数与医院床位数之比应至少为1:150,营养技师应按照与营养医师1:1的比例配备,营养护士应不少于3人。
营养病房护士的配置应当达到病房护士配置标准。
临床营养科主任应具有医学本科以上学历和相应医疗专业副高级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级医院),或医学专科以上学历和相应医疗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二级医院),且从事临床营养诊疗工作5年以上。
临床营养科主任负责本科室的医疗、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是临床营养科诊疗质量和学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
营养医师应当具有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并通过临床营养专业教育或经过临床营养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负责全面营养诊疗工作。
营养技师应当具有健康或食品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并经过临床营养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负责营养检测、营养治疗膳食和肠内营养制剂的配制等营养技术工作。
第十二条规定,营养护士需要具备临床执业护士资格,通过临床营养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负责营养护理工作以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场外营养制剂的配置等技术工作。
第十三条规定,临床营养科需要配备营养检测和评价、营养治疗制备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
卫生部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卫生部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8adc67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2.png)
卫生部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一部分:引言。
营养科在临床医疗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实施细则及考核标准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实施细则及考核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6561d3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b.png)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实施细则及考核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提高临床营养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重庆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临床营养科的建设与管理。
第三条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科学性、实用性、安全性、经济性;(二)以患者为中心,保障患者营养需求;(三)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四)注重人才培养,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五)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
第四条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对全市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人员配备第五条临床营养科应在医疗机构内部独立设置,并根据医疗机构规模、业务需求和患者数量,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
第六条临床营养科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备丰富的临床营养诊疗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
第七条临床营养科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临床营养相关专业学历;(二)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三)熟悉临床营养诊疗流程和营养管理规范;(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章业务范围与工作内容第八条临床营养科负责以下患者诊治:(一)可独立诊治因摄入营养物质不足、过多或比例不当引起的原发性营养失调的患者;(二)可与临床各科室联合诊治因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创伤应激以及特殊生理性因素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营养失调的患者;(三)可与临床各科室联合诊治因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病的患者。
第九条临床营养科应开展以下工作:(一)营养评估: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治疗方案;(二)营养治疗:根据营养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治疗膳食、肠内、外营养支持;(三)营养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营养知识教育和指导,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四)营养科研:开展临床营养相关研究,提高临床营养诊疗水平;(五)营养培训:组织临床营养相关培训,提高医疗机构临床营养诊疗能力。
医疗机构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医疗机构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30480700b52acfc789ebc995.png)
医疗机构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医疗机构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讨论稿)科室功能和任务:临床营养科是负责对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价、营养诊断、营养治疗的临床医疗科室。
其主要功能和任务是:1. 完成临床营养的医疗、教学、科研(临床疾病与营养代谢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
2. 完成营养门诊及住院病人(包括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态评价、营养诊断工作(各种疾病状态和/或营养不良的评价、诊断);3. 确立营养治疗方法(肠外、肠内营养、治疗膳食、基本膳食);制定营养治疗方案、开列营养医嘱;4. 实施营养治疗全过程:包括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液、匀浆膳等的配制;治疗膳食的称重、配制及基本膳食配备和制作并运送至临床各病区患者的床前。
5. 根据临床营养学理论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营养相关性药品(肠外、肠内使用的氨基酸、脂肪乳、矿物质类、维生素类及营养复合制剂等)。
科室执业条件:营养科应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条件。
(一)人员配备1.营养科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业训练、掌握临床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
按照医院技术职称编制配备医师、技师、护士、膳食操作间管理员,按技术工种编制有厨师、护理员等相关人员。
2.营养科主任是本单位营养学科带头人。
科主任应具有营养学或医学专业学历背景,取得临床执业医师证书及相应医疗专业技术职务。
3.营养科护士长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营养科工作1年以上,具备一定管理能力。
4.膳食操作间管理员应当具有烹饪学基础,并取得管理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5.营养科医师要求医学营养专业毕业或临床医疗专业毕业,取得临床执业医师证书。
营养医师人数与床位比例为1:100。
6.营养技师不少于2人。
7.营养科护士人数不少于2人,要求护理专业毕业,取得执业护士证书,完成相应治疗工作。
8.营养科厨师要求烹饪院校毕业,取得相应技术等级证书。
(整理)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整理)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19bb536f941ea76e58fa04df.png)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实施细则——I级标准化临床营养科建设示范基地一、临床营养科的业务范围(一)临床营养科负责诊治以下患者:1.可独立诊治因摄入营养物质不足、过多或比例不当引起的原发性营养失调的患者。
例如摄入蛋白质不足引起蛋白质缺乏症、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引起肥胖病等。
2.可与临床各科室联合诊治因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创伤应激以及特殊生理性因素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营养失调的患者:(1)进食障碍:如口、咽、食管疾病所致摄食困难,精神因素所致摄食过少、过多或偏食等。
(2)消化、吸收障碍: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腹泻、炎症性肠病等、短肠综合征或某些药物如新霉素、考来烯胺等所致。
(3)物质合成障碍:如肝硬化失代偿期白蛋白合成障碍引起的低白蛋白血症等。
(4)机体对营养需求的改变:如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手术等创伤应激以及生长发育、妊娠、中老年等特殊生理性因素。
(5)排泄失常:如多尿可致失水、腹泻可致低钾、长期大量蛋白尿可致低白蛋白血症等。
3.可与临床各科室联合诊治因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病的患者:(1)蛋白质代谢障碍:继发于器官疾病,如严重肝病时的低白蛋白血症等;先天性代谢缺陷,如苯丙酮尿症、血红蛋白病等。
(2)糖代谢障碍:各种原因所致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以及低血糖症等;先天性代谢缺陷,如果糖不耐受症、半乳糖血症等。
(3)脂类代谢障碍:主要表现为血脂或脂蛋白异常的疾病,可为原发性代谢紊乱或继发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4)水、电解质代谢障碍:多为继发性。
(5)矿物质代谢障碍:如铜代谢异常所致肝豆状核变性、铁代谢异常所致含铁血黄素沉着症、钙磷代谢异常所致骨质疏松症等。
(6)其他代谢障碍:如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痛风、卟啉代谢障碍所致血卟啉病等。
(二)临床营养科通过参与院内、外营养会诊,或在有条件的医院组织对住院患者定期进行营养风险筛查,通过营养检测、评估和诊断,筛查出患有营养病(营养失调)和代谢病的患者。
对于其中需要使用治疗膳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患者,临床营养科应积极采取营养治疗。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43cd2f0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3.png)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是指营养学专家或临床医生领导团队建立和管理一个临床营养科,以支持和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和治疗效果。
以下是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的一些重要方面:
1. 确定营养科的目标和职责:营养科应与医院的医疗服务目标相一致,并制定适当的临床营养治疗方案。
2. 招聘和培训专业人员:营养科必须招聘具有临床营养相关学位和资格的专业人员,并确保他们接受最新的培训和教育。
这些专业人员应与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密切合作,以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和治疗效果。
3. 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设施:营养科应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设施,例如营养评估仪器、营养支持设施、营养诊断工具等。
这些设备和设施应能够提供最佳的营养支持和治疗方案。
4. 制定营养方案:临床营养专家将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然后制定最佳的营养方案,以支持病人的治疗和康复。
5. 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临床营养科不仅提供最佳的营养支持和治疗方案,还通过配合其他医疗部门和提供病人必要的情感支持,最大程度地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和治疗效果。
营养支持是医学营养学的一个分支,它提供了一个综合的、个
性化的支持计划,为临床医疗提供了营养治疗的标准。
目的是为了改善患者的健康、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对疾病的适应能力、提高治疗效果等。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4640518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a.png)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指导 and 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营养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临床营养学的发展,提高营养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三级医院和具备条件的二级医院应设立临床营养科,其他医院可设立营养诊室。
第三条临床营养科是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营养代谢病(包括营养失调)的患者通过营养检测和评价进行营养诊断,并使用药品或非药品类营养治疗产品对患者进行营养治疗的业务科室。
第四条临床营养科应在医院医疗管理部门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五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临床营养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加强对临床营养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落实其功能任务,保证临床营养科按照安全、准确、及时、经济、便民和保护患者隐私的原则,开展营养诊疗工作。
第二章执业条件第六条临床营养科应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仪器设备和人员等条件。
第七条临床营养科应当设置医疗区和营养治疗制备区。
医疗区应包括营养门诊、营养代谢实验室(可设在检验科);营养治疗制备区应包括治疗膳食配制室、肠内营养配制室和肠外营养配制室。
有条件的医院可设置营养病房。
第八条临床营养科应具备专业的营养师团队,负责营养评估、营养治疗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营养教育和营养咨询等工作。
第九条临床营养科应具备营养相关的仪器设备和设施,包括营养评估工具、膳食分析仪、肠内营养泵、肠外营养输液系统等。
第十条临床营养科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营养诊疗工作流程、营养治疗记录、营养不良患者管理、营养教育等。
第三章业务管理第十一条临床营养科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治疗计划,并监督实施。
第十二条临床营养科应开展营养不良的筛查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营养问题。
第十三条临床营养科应定期对患者进行营养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营养管理能力。
第十四条临床营养科应参与医院的营养管理,提供营养相关的咨询和建议,促进医院营养工作的改进。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2669fb8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8.png)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引言: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不断提高,临床营养科的建设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临床营养科是指为患者提供定制化的营养治疗方案,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并改善疾病预后的专科科室。
本文将介绍临床营养科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运营和监管临床营养科。
一、临床营养科建设的意义1. 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临床营养科能够为患者提供基于个体情况和需求量身定制的营养治疗方案。
这有助于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
2. 降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通过科学的营养干预,临床营养科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并降低住院费用。
3. 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营养科能够帮助患者理解营养的重要性,并通过个性化的营养指导提高患者的营养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二、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的关键要素1. 人员配置:临床营养科需要拥有合适的人员配置,包括营养科医师、营养师、临床研究人员等。
其中,营养科医师负责制定治疗方案,营养师负责实施和监控方案的执行。
2. 设备与资源:临床营养科需要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资源,如体重秤、身高仪、体成分分析仪等,以便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
3. 营养评估与监测:临床营养科建设要注重营养评估和监测工作。
通过定期的营养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并调整治疗方案以满足个体需求。
4. 营养教育和宣传:临床营养科要开展针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营养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营养知识水平和认识营养的重要性。
5. 质量管理与质控:临床营养科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和质控措施,确保营养治疗方案的质量和安全。
三、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的流程1. 患者的入科评估:患者入科后,首先进行身体测量和基本信息登记,随后进行专业的营养评估和病史采集,以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疾病情况。
2. 制定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和需求,营养科医师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方案,并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和解释。
3. 营养指导和监测:营养师根据治疗方案的要求,向患者提供相应的饮食指导和营养建议,并监测患者的营养摄入和营养状况的变化。
医疗机构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医疗机构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4f181e31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8e.png)
医疗机构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医疗机构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前言1.1 背景1.2 目的1.3 适用范围二、机构设置与管理2.1 营养科设立2.1.1 营养科设置依据2.1.2 营养科的职责和任务2.2 人力资源管理2.2.1 营养科人员配置2.2.2 营养师的招聘与培训2.2.3 营养师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2.3 设备与设施建设2.3.1 营养科必备设备清单2.3.2 营养科场地设计与装修指南三、营养科服务范围3.1 门诊营养咨询服务3.1.1 门诊咨询预约流程3.1.2 门诊营养咨询工作流程3.2 住院营养护理服务3.2.1 住院营养评估与制定营养护理计划3.2.2 住院营养膳食安排与监测四、营养科质量管理4.1 营养科工作标准化4.1.1 营养咨询工作标准4.1.2 营养护理工作标准4.2 营养科质量监控与评估4.2.1 营养科数据收集与分析4.2.2 营养科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五、信息管理与技术支持5.1 营养科信息系统建设5.1.1 系统选型与购置5.1.2 数据采集与管理5.2 营养科研支持5.2.1 研究课题选取与设计5.2.2 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六、应急管理与安全保障6.1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6.1.1 突发事件分类与级别划分 6.1.2 应急预案的编制与演练 6.2 食品安全管理6.2.1 食品采购与供应管理6.2.2 食品储存与处理七、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7.1 有关法律法规概述7.2 营养科的相关监管要求附件:1:营养科设备清单表2:门诊营养咨询预约表格3:住院营养护理计划表格5:食品采购申请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 营养科:指医疗机构负责提供与患者营养相关的咨询、评估和护理服务的部门。
- 营养师:指拥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负责进行患者营养评估、制定营养方案,并提供相关营养咨询和指导的专业人员。
临床营养科建设和管理指南试行考核标准
![临床营养科建设和管理指南试行考核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9f245f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1.png)
II.营养代谢实验室可单独设置,也可位于医院检验科内;由称量室、精密仪器室、毒气室及操作室四部分组成;室内墙壁为铝塑板、地面耐磨、防滑、防静电;
III.肠内营养配制室与治疗膳食配制室临近,分为刷洗消毒区、配制区、制熟区及发放区,其中配制区为组合式三十万级净化区;有条件的医院可按GMP要求建立面积在60m2以上的十万级净化配制区;室内墙壁为白色瓷砖,地面耐磨、防滑、防静电;
四教学工作
I.完成学生授课和实习带教;
II.承担进修带教工作;
III.开展患者、医务人员营养宣传教育工作;
I.完成相应教学工作;
II.三级甲等医院应有进修人员;
III.医院板报、宣传栏、宣传印刷品、科普讲座、发表科普性文章及其他形式;组织患者营养宣传讲座;
1分
分
有文字材料或照片记录等;
五科研工作
开展临床营养的科研工作;
8分
营养门诊位于医院门诊区域分;
营养代谢实验室面积及建筑要求达标各分;
肠内营养配制室面积及建筑要求达标各分;
肠外营养配制室面积及建筑要求达标各分;
治疗膳食配制室建筑要求达标分;
2.科室各功能区仪器设备
营养门诊应配备满足门诊营养检测和评价的仪器设备;
包括安装相应营养软件的计算机、身高体重计、握力器、皮褶厚度计、测量软尺、听诊器、血压计、代谢车、人体成分分析仪等;
4.营养生化检测
积极开展营养评估的生化检测;
蛋白类评价: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纤维结合蛋白等;
维生素:A、C、D、E、B族;
矿物质:铜、铁、锌、铬、锰、硒、铅、钙、镁等;
代谢实验:氮平衡试验等;
4分
2022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全文)
![2022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90b7f8f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d.png)
2022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全文)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医疗机构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提高临床营养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等法律法规文件,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是医疗机构设置临床营养科和开展相关医疗服务的基本要求。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以及肿瘤、儿童、精神等专科医院设置临床营养科,应当按照本指南进行建设和管理。
鼓励有条件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本指南设置、建设和管理临床营养科。
医疗机构开展儿童营养与喂养服务,应当按照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等相关技术规范加强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内独立开展临床营养诊疗服务的临床科室,名称统一为临床营养科。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开设临床营养科病房,为住院患者提供临床营养诊疗服务。
第四条临床营养科应当开展以下工作:(一)营养筛查与评估、营养诊断、营养治疗、营养宣教的实施与监督;(二)根据临床需求,参与特殊、疑难、危重及大手术患者会诊,或加入MDT团队;(三)按需提供医疗膳食、肠内、肠外营养建议或处方;(四)规范管理、监督肠外营养执行;(五)规范管理医疗膳食业务;(六)规范指导特殊医学用途食品使用;(七)制定并组织实施本机构的临床营养相关工作规范。
第五条经临床营养专业培训的医师,可以按照有关规定规范开展临床营养诊疗活动。
包括但不限于对营养失调病、营养代谢障碍等疾病的诊疗,以及对其他各种疾病的营养支持等。
第六条经临床营养专业教育或培训的营养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按照有关规定规范开展营养咨询、营养筛查及评估、肠内营养配制、医疗膳食配置、营养宣教等工作。
第七条临床营养科应当具备与其规模、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诊疗场所、专业人员和设备设施,并完善相关工作制度,保障临床营养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八条临床营养科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膳食及肠内营养制备部门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健康档案、食品原料档案、餐具消毒制度、食品留样制度和卫生检查制度等。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实施细则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2a174cd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c7.png)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实施细则一、临床营养科建设的基本要求:1.配置专业营养师,药剂师等专业人员,合理配置医疗设备和技术设备。
2.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包括质量管理、人员管理、物资管理等。
4.加强临床营养科与其他科室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形成多学科、综合性的诊疗模式。
5.开展相关的科研和教学活动,促进临床营养科的学术发展和医护人员的专业培养。
二、临床营养科的组织与管理:1.充分发挥院内营养委员会的职能,对临床营养科进行管理和指导。
2.设立临床营养科的行政负责人,明确责任和权限,并做好科室绩效考核工作。
3.领导团队要注重医护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和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4.合理配置人员,确保科室的正常运转和服务质量。
5.建立科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对病例、数据库和论文等进行评价和监控。
三、临床营养科的服务范围与内容:2.开展营养评估工作,包括对病人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和监测。
3.根据营养评估结果,进行营养干预,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方案。
4.加强慢性病的营养管理工作,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
5.开展临床营养科和其他科室的合作项目,提供专业化的营养支持。
四、临床营养科的质量管理与监控:1.建立科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定期的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2.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进行营养干预效果的监测和评价,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参与相关的质控和审核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
五、临床营养科的科研与教学活动:1.积极参与临床营养科相关的科研项目,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加强临床营养科的学术交流,组织学术会议和培训活动。
3.培养和提升临床营养科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加强人才储备和培养。
六、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的保障措施:1.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和解读,为临床营养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2.提供必要的资金和物质支持,确保临床营养科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实施细则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临床营养科服务质量,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促进科研与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营养科建设实施方案
![营养科建设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a10d9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86.png)
营养科建设实施方案一、前言。
营养科是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其在病人康复和健康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建设一个高效、规范的营养科对于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营养科建设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目标。
1. 提高医院营养科服务水平,满足患者对于营养管理的需求。
2. 提升医院整体医疗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3. 建立科学、规范的营养科管理制度,提高医院内部管理效率。
三、实施步骤。
1. 人员配备。
a. 营养科主任,负责科室整体管理和领导工作。
b. 营养师团队,包括临床营养师、食品营养师等,负责患者营养评估和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
c. 营养科护士,负责患者饮食管理和营养支持工作。
2. 营养科设备。
a. 营养评估仪器,用于测量患者的体重、身高、体脂含量等数据。
b. 营养支持设备,包括静脉输液泵、胃肠营养管等。
3. 营养科管理制度。
a. 制定营养科工作流程,包括患者入科评估、营养方案制定、营养支持监测等环节。
b. 建立患者档案管理系统,记录患者的营养评估结果、饮食方案和营养支持情况,便于随时查阅。
4. 营养科宣传推广。
a. 举办营养健康讲座,向医院员工和患者家属宣传营养科的重要性。
b. 开展营养科义诊活动,向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营养咨询服务。
四、实施效果评估。
1. 患者满意度调查,定期对接受营养科服务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他们对于服务质量的评价。
2. 并发症发生率监测,比较营养科建设前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估营养科对于患者康复的影响。
3. 工作效率评估,统计营养科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评估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
五、总结。
营养科的建设对于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和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规范的人员配备、设备配置、管理制度和宣传推广,可以提高营养科的服务水平,满足患者的需求,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希望本文提出的营养科建设实施方案能够对于医院营养科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de1385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a1.png)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医院营养委员会的建立营养委员会是由医院中的医生、护士、临床营养师等相关人员组成的专门委员会,负责对临床营养科的建设和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
其职责包括制定和更新相关的临床营养治疗方案、培训与专业发展、管理营养科设备和资源等。
二、临床营养科的人员配置建设一个高效的临床营养科需要合理的人员配置。
人员应包括起草临床营养方案的临床营养师、负责临床实施和监测的临床营养师助理以及后勤保障人员。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患者需求,可以适当增加人员数量。
三、优化医疗诊疗流程临床营养科应与其他科室紧密合作,优化患者的医疗诊疗流程。
可以在入院初步评估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时发现营养问题。
在医生开立医嘱后,临床营养师应及时参与,并通过与医生密切配合,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方案。
四、加强营养师的培训与专业发展临床营养师是临床营养科最重要的人员,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营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医院应加强对临床营养师的培训,提供相关的研修和学习机会,鼓励临床营养师参与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提升其专业水平和能力。
五、临床营养科的设施与设备为了提供高质量的临床营养服务,临床营养科应配备必要的设施和设备。
包括食物评估和营养治疗软件、体重秤、体脂测量仪等。
此外,临床营养科还应配备充足的食谱、食物样品和辅助器具,以满足患者的营养治疗需求。
六、建立营养科与其他科室的合作机制在实际工作中,临床营养科需要与多个科室进行密切合作。
比如与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等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关系,共同制定和执行患者的营养治疗方案。
此外,也应与药房、采购部门等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确保所需的营养品和辅助器具的供应。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23(3篇)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23(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beb4b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1.png)
第1篇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临床营养在疾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临床营养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治疗效果和医院整体服务水平。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营养科的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营养支持。
一、临床营养科建设1. 科室定位与目标临床营养科应定位为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负责患者的营养评估、营养治疗、营养教育和营养管理等工作。
其目标是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2. 科室设置(1)门诊设置:设立独立的营养门诊,提供营养咨询、营养评估、营养治疗等服务。
(2)病房设置:在各个病区设立营养工作站,配备营养师,负责患者的营养评估、营养治疗和营养教育。
(3)营养实验室:配备专业的营养检测设备,用于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和营养治疗的监测。
3. 人员配备(1)营养医师:具备临床医学、营养学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资质。
(2)营养护士:具备护理学、营养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营养治疗技术。
(3)营养技师:负责营养实验室的日常运行和营养检测。
4. 设施设备(1)营养评估设备:如人体成分分析仪、营养状况评估软件等。
(2)营养治疗设备:如肠内营养输注泵、肠外营养配置系统等。
(3)营养教育设备:如多媒体教学设备、营养宣传资料等。
二、临床营养科管理1. 组织架构临床营养科应设立科主任、副主任、营养医师、营养护士、营养技师等岗位,明确各岗位职责,形成高效的管理体系。
2. 制度建设(1)制定临床营养科工作制度,明确科室工作流程、工作标准。
(2)建立营养评估、营养治疗、营养教育等各项规章制度。
(3)制定营养科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科室各项工作符合国家标准。
3. 人才培养(1)加强营养医师、营养护士等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其专业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
(2)定期举办营养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科发展。
4. 质量控制(1)建立营养评估、营养治疗、营养教育等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评估和监督。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6d9e5d95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a.png)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在现阶段,临床营养科的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临床营养科应制定详细规范的管理制度。
这些管理制度应有助
于监督营养科运营的过程,确保服务满足预期的品质标准。
管理制度还应
对所有可能的情况进行识别和纠正,以确保营养科的功能正常。
通过有效
的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控制护理和管理过程,以提高营养科的运行效率。
其次,临床营养科应建立一整套经济有效的营养服务体系。
这些服务
体系应该包括基于患者实际需求的营养服务,以及从病例管理、营养评估、营养治疗、支持等多个环节构成的营养护理服务体系。
这些服务体系的制
定实现,将有助于有效地指导和组织护理从而减少营养治疗的成本,确保
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营养护理。
此外,临床营养科还应制定有效的知识交流机制,由专家和护士两方
共同构建一个营养学习计划,并制定学习和培训系统,以保证护士和临床
营养师在营养学方面的知识深入。
营养服务体系应进一步支持信息共享,
以保证所有参与者都能够及时及准确地获得临床营养诊断和治疗的信息。
最后,临床营养科也应开展有效的绩效考核,以确保服务质量。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346af32d5bbfd0a78567374.png)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附件3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营养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临床营养学的发展~提高营养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三级医院和具备条件的二级医院应设立临床营养科~其他医院可设立营养诊室。
第三条临床营养科是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营养代谢病,包括营养失调,的患者通过营养检测和评价进行营养诊断~并使用药品或非药品类营养治疗产品对患者进行营养治疗的业务科室。
第四条临床营养科应在医院医疗管理部门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五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临床营养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加强对临床营养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落实其功能任务~保证临床营养科按照安全、准确、及时、经济、便民和保护患者隐私的原则~开展营养诊疗工作。
第二章执业条件the provisions of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quality ... 2.4.1.1 the unit works acceptance rate of 100%,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a total score of 95 or above; 2.4.1.2 regulated Welding NDT inspection 100%, regulated welding a passing rate of >99%, and weld bead appearance; 2.4.1.3 boiler hydraulic第六条临床营养科应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仪器设备和人员等条件。
第七条临床营养科应当设置医疗区和营养治疗制备区。
医疗区应包括营养门诊、营养代谢实验室,可设在检验科,,营养治疗制备区应包括治疗膳食配制室、肠内营养配制室和肠外营养配制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机构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医疗机构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讨论稿)科室功能和任务:临床营养科是负责对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价、营养诊断、营养治疗的临床医疗科室。
其主要功能和任务是:1. 完成临床营养的医疗、教学、科研(临床疾病与营养代谢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
2. 完成营养门诊及住院病人(包括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态评价、营养诊断工作(各种疾病状态和/或营养不良的评价、诊断);3. 确立营养治疗方法(肠外、肠内营养、治疗膳食、基本膳食);制定营养治疗方案、开列营养医嘱;4. 实施营养治疗全过程:包括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液、匀浆膳等的配制;治疗膳食的称重、配制及基本膳食配备和制作并运送至临床各病区患者的床前。
5. 根据临床营养学理论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营养相关性药品(肠外、肠内使用的氨基酸、脂肪乳、矿物质类、维生素类及营养复合制剂等)。
科室执业条件:营养科应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条件。
(一)人员配备1.营养科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业训练、掌握临床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
按照医院技术职称编制配备医师、技师、护士、膳食操作间管理员,按技术工种编制有厨师、护理员等相关人员。
2.营养科主任是本单位营养学科带头人。
科主任应具有营养学或医学专业学历背景,取得临床执业医师证书及相应医疗专业技术职务。
3.营养科护士长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营养科工作1年以上,具备一定管理能力。
4.膳食操作间管理员应当具有烹饪学基础,并取得管理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5.营养科医师要求医学营养专业毕业或临床医疗专业毕业,取得临床执业医师证书。
营养医师人数与床位比例为1:100。
6.营养技师不少于2人。
7.营养科护士人数不少于2人,要求护理专业毕业,取得执业护士证书,完成相应治疗工作。
8.营养科厨师要求烹饪院校毕业,取得相应技术等级证书。
营养厨师人数与床位比例为1: 25-30,上岗前应接受过临床营养相关知识的培训。
9.营养科护理员(配膳员)人数与床位比例为1:35-45,上岗前应接受过临床营养工作内容的培训。
(二)房屋设施与卫生学要求、仪器设备等营养科应设立完善的营养治疗工作区域,包括营养门诊,营养代谢(实验)室、肠外营养配制室、肠内营养配制室、膳食操作间等。
营养科室位置应与病区相邻,具有完成相应工作任务的建筑面积,工作区域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
营养科各功能区的设置应符合医院功能任务和实际住院患者数量的需要。
科室总建筑面积与床位的比例为:三级医院不低于1.5m2:1,其中膳食操作间1m2:1,其它工作区域0.5m2:1。
二级医院不低于1m2:1,其中膳食操作间0.7m2:1,其它工作区域0.3m2:1。
各功能区工作面积及分区符合工作要求。
科室及功能区标志明显,与医疗机构其它科室样式、规格统一。
1.营养门诊:设于医院门诊区域,有专用的房间,配备门诊工作的设施用品,包括计算机及相应营养软件、代谢车、人体成分分析仪、身高体重计、握力器、皮褶厚度计、测量软尺等。
2.营养代谢(实验)室由称量室、精密仪器室、毒气室及操作室四部分组成,建筑面积不低于50 m2。
室内墙壁为铝塑板、地面耐磨、防滑、防静电。
配备与开展检测项目相应的仪器设备,包括各种称量天平,检测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凯式定氮仪等。
开展有毒检测项目时应具有相应排风及通风设备。
根据开展项目配备相应标本处理、保存等设备,如恒温箱、干燥箱、灰化炉、水浴箱、离心机、混合器、电冰箱、石英亚沸纯水器等。
3.肠外营养配制室:建筑面积不低于40 m2,分前处理间、更衣间、摆药准备间、配制间。
其中配制间为层流净化间,室内墙壁为防菌涂层或预成型材料,地面耐磨、防滑、抗菌、防静电。
肠外营养配制室应配备相应工作设备,包括百级净化工作台、操作台、药品车和药品柜、电冰箱、清洁消毒设备(紫外线灯或空气消毒器、隔离衣)。
4.肠内营养配制室:与膳食操作间临近,建筑面积不低于60 m2,分为刷洗间、消毒间、配制间、制熟间及发放区。
其中配制间为层流净化间,室内墙壁为防菌涂层预成型材料,地面耐磨、防滑、抗菌、防静电。
肠内营养配制室应配备相应工作条件设备,包括匀浆机(胶体磨)、捣碎机、净化工作台、微波炉、电磁炉、冰箱、操作台、药品柜、蒸锅、清洗消毒设备、计量仪器及各种配制容器。
5.膳食操作间建筑面积与医院床位相适应,分准备间、普通间、治疗间、主食制作及蒸制间、食品库房、餐具消毒间、刷洗间、膳食分发厅。
墙壁整体为白色瓷砖,地面耐磨、防滑、防静电,容易清洁,符合防火要求,排水系统完善,室内不得有明沟,有通往病区的封闭的送餐专用通道。
营养科膳食操作间按操作区配备基本使用设备,包括食品加工、制作、冷藏、冷冻、储存、运送的各种炊具及设备,治疗间配备天平等计量仪器。
6.其他相应办公房屋及配套房间包括办公室、更衣间、淋浴间等。
业务范围:1.负责门诊和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价、营养诊断和营养治疗[包括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治疗膳食(限制营养素膳食)和基本膳食(流质、半流质、软饭、普通饭)]的工作。
2.营养代谢(实验)室应完成营养治疗相关的评价指标检测,为营养评价、营养诊断和营养治疗提供依据。
检测方法符合标准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标准。
检测报告规范。
建立检验结果和质量控制记录档案。
3.完成需要实施肠外营养治疗病人的诊查、制定营养治疗方案(要求治疗方案个体化,并根据病情每日进行营养医嘱调整)及肠外营养液配制工作,配制时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制度。
严格掌握操作规程、药物相容性和配伍禁忌。
4.完成需要实施肠内营养治疗病人的诊查、制定营养治疗方案(要求治疗方案个体化,并根据病情每日进行营养医嘱调整)及肠内营养液配制工作,以天然食物为主,利用其食疗作用,合理应用肠内营养制剂,注意食物配伍禁忌,配制时应遵守操作规程。
5.膳食操作间负责按照膳食医嘱完成住院患者治疗膳食(各种限制营养素的称重膳食)和基本膳食(流质、半流质、软食、普通饭)的预约、统计、配备、制作等工作,并运送至病人床前。
业务管理:1.营养科工作以患者营养治疗为重点,独立设置,面向全院开展工作。
2.营养科工作由医疗机构医政部门管理。
医院应不断加强营养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落实临床营养工作路径,确保临床营养工作顺利完成,从而保证患者享有科学合理的医疗权益。
3.营养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医疗管理工作和质量控制,护士长和膳食操作间管理员协助科主任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
质量控制:临床营养科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执行,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营养科应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医院应加强对临床营养科的医疗质量管理与评价,各职能部门(医疗、护理、医院感染、安全等)应履行日常监管职能。
1.建立科室及各功能区域工作制度。
主要包括:①查房、会诊制度营养科实行住院患者三级查房制度,遵守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会诊的相关规定。
书写营养病历及相关医疗文件。
建立交接班制度。
②各功能区域工作制度包括营养门诊工作制度、肠外营养配制室工作制度、肠内营养配制室工作制度、营养代谢(实验)室工作制度、营养科膳食操作间工作制度。
③住院患者的医院膳食实行预约、分发、送餐工作制度和餐前检查(住院患者医院膳食的种类、质量应由营养师检查确认后方可送至病区)制度。
2.建立完整的医院膳食医嘱执行制度住院患者饮食医嘱由负责医师开具,医嘱护士执行,膳食医嘱与所患疾病诊断相符。
医院膳食由膳食操作间遵照医嘱制作,送至患者床前、冬季注意保温。
3.其它相关制度:①财务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完善的帐目管理、登记、盘存、审计、库房管理等制度。
建立成本核算制度。
②卫生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健康档案、食品原料档案、餐具消毒制度、食品留样制度、卫生检查制度等。
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包括餐具消毒细菌培养制度、工作区空气细菌培养制度。
重点为无菌操作制度和交叉感染的预防。
4.建立仪器设备维修维护制度,专人负责,保持仪器设备随时正常使用,建立使用、维修档案,定期进行质量控制。
5.建立工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保证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具备适宜的技术操作能力,并定期进行评估。
6.建立各岗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安全管理1.医疗安全制度:严格执行查房、门诊、会诊等工作制度,医疗文件书写规范,执业医师、护士在执业范围内开展工作。
接受医院医政管理部门的检查。
2.食品安全制度:包括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制度。
建立食物中毒紧急预案。
接受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
3.营养科要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卫生规范和肠外、肠内营养液配制的无菌操作,建立医院感染管理档案,接受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检查。
4.营养学科整体布局应使医疗区域、膳食操作间和生活辅助用房区域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减少彼此之间的干扰和控制医院感染。
医疗区域和膳食操作间要有合理的包括人员流动和物流在内的医疗流向,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设置不同的进出通道。
工作区域应控制非本科室工作人员特别是非医务人员的进入。
具备足够的洗手设施和消毒装置。
5.建立药品及医用材料的管理制度,药品和医用耗材管理使用有规范、有记录。
6.化学试剂和危险品管理制度:接受医院安全部门的检查。
7.防火、防盗管理:重点加强防火工作,接受医院安全部门的检查。
8.加强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医德建设和行为规范,接受医院医风建设部门的检查。
监督管理1.卫生行政部门委托临床营养质量控制中心(目前成立的有天津、上海、浙江、沈阳、山东等)或者其他有关组织对医疗机构的临床营养科进行质量评估与检查指导。
2.医疗机构应当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委托的临床营养质量控制中心或者其他组织开展对临床营养科的检查和指导,不得拒绝和阻挠,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附件临床营养科工作人员基本技能要求一、医师1.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
2.掌握营养学、临床营养学基础理论与技能,对机体代谢及脏器功能具有一定的判断分析能力:营养素种类、理化性质、生理作用、缺乏与过量的临床表现;食物来源及食物营养价值;人群营养需要量标准;常用食物的营养素含量、食疗作用、药膳;各种常见疾病及危重症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营养代谢特点;医院膳食适应症;肠内肠外制剂的种类、组成、剂型、营养素含量;营养不良的概念、种类、特点、诊断;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价、营养诊断和营养治疗的内容。
3.掌握临床营养科常用的诊疗技术:人体测量方法包括身高、体重、皮褶厚度、围度等;营养评价方法的计算;人体营养素需要量、食物营养素含量计算、食物换算基本方法;营养生化代谢指标测定;病史采集和医疗文件书写;医院膳食食谱编制;营养治疗性软件使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