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现状分析及对策研

论文关键词:研究型大学教师激励机制高校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目前,一些高校确立了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研究型大学建设过程中,学校必须建立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充分激发教师的能动性。调动他们努力工作,爱岗敬业,提升个人绩效,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其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对教师进行行之有效的激励,是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因为,只有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高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源泉。目前,高校在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和约束机制方面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仍存在激励手段相对单一,各种配套制度不够科学完善,忽视教师个体激励的差异性,忽视教师内在情感的激励等一系列问题。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鲜明的特征。因此,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情况,对于教师的激励不能仅仅限于单纯而传统的激励方法,而需要建立一个全面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引导他们创造性地工

作。

1.现有激励机制的定位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很多高校把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发展目标,在此目标下高校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要求也提上了一个新层次。在当前的学校管理中,激励这个概念是指激发人的行为动机过程,也就是指用各种有效方法去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努力完成教学任务。而研究型大学要求教师的角色要由“教书匠”变成“研究者”,由“传授者”变成“开发者”,由“组织者”变成“创造者”。由此可以看出,研究型大学对教师的要求不是简单地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注重思考、研究、创新,逐渐把自己培养成研究者、创造者。因此,现有的激励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在研究型大学背景下需要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客观要求。

2.评价和考核手段欠科学,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很多高校在教师考核工作中,基本停留在教师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等几项指标上,并以此作为教师晋升、奖励或处分的依据。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主要是以所在组织评议和民主评议为主,手段比较单一,缺乏科学的量化指标。评价理念、评价模式、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等诸多方面都一定程度地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直接影响教师的选拔、任用等工作。长期以来,人事分配制度上的积弊在部分高校仍然存在,教师资源的配置不能像其他人力资源那样完全由市场调节,

人员的合理有序流动,教师资源共享缺乏有效机制,致使人的潜能不能有效充分发挥。很多高校真正的教师聘任制度尚未建立,在教师职务聘任考核上,对教师是否达到任职要求,是否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也缺乏有效监督,往往使得合同书流于形式,使聘任制变成了走过场。 3.对教师奖励有余而约束不足。由于学校规章制度不健全或虽有制度而不能有效执行,使得对教师奖励有余而约束不足。准确地说,激励包括激发和约束两方面,奖励和惩罚是两种最基本的激励措施。激励的两方面含义是对立统一的,激发导致一种行为发生,约束则是对所激发行为加以规范,使其符合一定的方向,并限制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学校为防止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发生,就必须辅之以约束措施和惩罚措施,将教师的行为引导到特定方向上。实际上,很多学校尚未能采用适合本校背景和特色的激励方式,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创建合理的校园文化,综合运用不同种类激励方式,来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约束和控制教师一些不符合要求的行为。

4.学术权力未得到充分的发挥。高等院校特殊的组织结构特点决定学术权力是高校中的一种重要权力。我们国家由于受历史“官本位”思想影响,使得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力现象屡有发生。在高校由行政权力管理和控制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现象屡有发生,一些“服务部门”变成“权力部门”,使教学和科研人员地位没有提到应有位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管理人员和部门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工作,有时虽然做了大量的服务工作,但效果欠佳,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5.以物质激励为主的激励机制渐显弊端。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因此,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许多高校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手段来鼓励教师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发放奖金以及各种福利待遇等。在实践过程中,不少学校在运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未得到提高,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一些高校在物质激励方面为避免矛盾而采取平均主义,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而且还极大损伤了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为平均等于无激励,造成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没有区别,非常不利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事实上,作为高校教师这一特殊群体,他们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有精神方面的需要。

由上可以看出,传统的激励机制已不能适应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客观需要,要在充分考虑激励有效性的前提下,建立一套符合高校现实需求的教师激励机制体系。所谓激励有效性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就是要从投入和产出的比例来衡量和评价。学校管理中的有效激励就是选取那些量化的、简约的、系统化的、标准化的方式来实现组织目标的技术过程。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教师激励机制。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紧紧围绕着以人为本的核心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抓好两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一是通过

学校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二是学校要通过改革发展,实现规模效益质量统一,通过自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教师为本,采取各种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挖掘其潜能。以教师为本的激励机制实质就是指学校的一切工作要以教师的生存、自尊、发展、享受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从教师需要出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成果。只有以教师为本,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实现教师内在价值向外在价值的转化,达到内外价值的高度统一,才能激发教师催人奋进的工作动力,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2.坚持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原则,做好教师的激励工作。现代管理理论认为,激励机制是一个永远开放的系统,要随着时代、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这首先表现在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建设新形势下,对教师自身的创新精神的要求明显提高,教师的竞争意识不断加强,自我发展、终身学习的需求明显增强。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讲,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激励机制。比如,对于2O世纪8O年代的教师主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物质生活基本满足;90年代教师对物质要求更为强烈,激励机制应以物质激励为主;进入21世纪后,新一代的教师对精神的需求显得更为突出,并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因此,建设研究型大学过程中必须从教师的需求、特点出发,根据学校发展的特点,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为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