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理论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536045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02.png)
模拟试题(一)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A.木→土→水→金→火→木B.水→火→金→木→土→水C.金→木→水→土→火→金D.土→金→水→木→火→土E.火→金→水→土→木→火2.下列哪一项对人体的滋润作用较为明显:A.精B.津C.液D.阴液E.血3.下列哪一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A.运化水液B.通调水道C.主宰全身水液代谢D.为水液运行之道路E.贮尿、排尿4.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疠气形成的社会因素:A.战乱不停B.气候反常C.社会动荡不安D.生活极度贫困E.工作环境恶劣5.下列哪一项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A.整体观念B.辨证论治C.辨证求因 C.试探反问E.详问发病经过6.下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脾胃虚弱有关:A.血虚B.血瘀C.血寒D.血热E.血脱7.下列哪一项是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A.动力B.原料C.动力和原料D.气能化津E.气能生精8.寒痹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A.寒为阴邪B.寒邪易伤阳气C.寒主收引D.寒性凝滞E.湿性重浊9.瘀血在舌质上表现为:A.舌质紫暗B.舌质淡红C。
舌质淡白 D.舌质鲜红 E.舌质红绛10.疫疠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着主导作用的是:A.正胜邪负 D.正气虚衰 C.正邪两盛 D.邪气致病 E.正气未虚11. “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A.实证B.虚证C.虚转为实D.实转为虚E.虚实错杂12.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A.面始焦,发始堕B.面皆焦,发始白C.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D.天癸至,精气溢泻E.发堕齿槁13.某些疾病,常反复发作,而在未发作阶段全无症状或体征,几乎与常人无异。
此属下列中何种类型:A.病已痊愈B.原发与继发C.卒发与徐发D.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反复交替E.复发与休止交替14.素患眩晕,突然昏仆,鼾睡,左半身不遂,属于:A.徐发B.伏而后发C.并病D.继发E.复发15.由实转虚的机理,主要在于:A. 胃气虚弱,饮食减少B.中气不足,抗邪无力C.中气不足,脾失健运D.误治,使病情迁延E.邪气亢盛,损伤元气二、B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A.阴阳二气的交感B.阴阳二气的制约C.阴阳二气的运动D.阴阳二气的平衡E.阴阳二气的互根1.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2.实现阴阳交感的基础是:A.心B.肾C.脾D.肺E.膀胱3.答案中哪一项为“君主之官”:4.能“主二便”的脏腑是:5.水谷精微的转输最主要依靠哪一脏:A.肝与脾B.心与肾C.肺与肾D.肺与脾E.肝与肾6. “水火相济”说明哪两脏的关系:7. “乙癸同源”说明哪两脏的关系:8. “金水相生”说明哪两脏的关系:A.汗出恶风B.皮肤干涩C.狂躁妄动D.下利清谷,小便清长E.下利粘液,小便浑浊9.火热之邪致病可见:10.湿邪致病可见:三、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阳盛则热属于下列中哪几项:A.阳偏盛B.阴阳偏衰C.实热证D.虚热证E.格阳证2.过逸是指:A.长时期不参加劳动B.长时期不进行体育锻炼C.患病适当休息D.长时期脑力劳动E.长时期足不出户3.下列病机与病证中哪两项相互有关:A.阳盛格阴B.真寒假热证C.阴盛格阳D.虚热证E.寒实证4.气虚致血瘀者,最适宜的调理方法是下列中哪两项:A.补气为主B.佐以养血C.活血化瘀0.佐以活血化瘀 E.佐以补气5.六腑的生理特点可概括为:A.泻而不藏B.满而不能实C.藏而不泻D.实而不能满E.以补为用6.原有疾病“少愈”,进人病理静止期,从正邪相搏角度言,其病理一般是:A.邪气炽盛B.余邪未尽C.正气已虚D.正气已复E.邪正俱实7.淖,夜亏损可引起血的哪几种病理变化:A.血燥B.血热C.血虚D.血瘀E.出血8.下列中哪两种为顺应肺的生理特性的治法:A.补气升提B.宣肺散邪C.苦温燥湿D.降气宽胸E.甘寒生津9. 《内经》和李时珍分别称脑为:A.神明之府B.五脏六腑之大主C.髓海D.元神之府E.精明之府10.下列经脉与循行部位,哪两项有关:A.心经B.肾经C.连目系D.抵小腹E.经乳头四、X型题(每小题1分,共5分)1.下列哪几项属于津液的范畴:A.人体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B.涕液C.人体的血液D.汗液E.尿液2.汗出过多,可以损耗下列中哪几项:A.气B.血C.精D.津液E.营气3.脏腑气机升降运动的规律体现出下列中的哪些特点:A.升已而降B.降已而升C.升中有降D.降中有升E.升降出入4.以下关于“六腑”的说法,哪些欠妥:A.六腑都直接与水谷接触D.参与水谷的消化或传导B.六腑为“泻而不藏”之腑C.大多为中空之脏器E.“满而不实”为六腑生理特点5.下列六淫病邪中,哪些可与湿邪相兼:A.风邪 D.寒邪 C.燥邪 D.火邪 E.暑邪五、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饮食偏嗜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偏嗜饮酒三个方面。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26455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b.png)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教育理论基础是指的是什么?A.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B.教育实践的基础知识C.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D.教育管理的基本方法答案:A2.教育的本质是什么?A.知识传授B.个体发展C.社会变革D.道德培养答案:B3.教育的目标是什么?A.培养社会人才B.提高国民素质C.实现个体自我价值D.促进社会和谐答案:C4.教育的价值是什么?A.经济价值B.社会价值C.文化价值D.个人价值答案:D5.教育的类型包括哪些?A.基础教育B.职业教育C.继续教育D.全面教育答案:A、B、C6.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是什么?A.师生关系B.教学内容C.教学方法D.教学评价答案:A、B、C、D7.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什么?A.检测学生学习情况B.促进教育改革C.提高教学质量D.选拔人才答案:A、B、C8.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什么?A.社会化功能B.人力资源培养功能C.人格塑造功能D.知识传递功能答案:A、B、C、D二、问答题1.简述教育理论基础的研究内容。
答:教育理论基础的研究内容包括教育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主要包括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2.列举三种教育的类型并简要说明。
答:三种教育类型分别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 基础教育指的是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的义务教育,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知识技能。
- 职业教育指的是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培养的教育,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旨在培养人力资源和满足社会对各类专业技能的需求。
- 继续教育指的是为成年人提供的终身学习机会,包括职业培训、技能提升、学历提升等形式,旨在促进个人的继续发展和适应社会变化。
3.教育的价值和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教育的价值和目标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教育的价值是指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和作用,是教育所追求的目标的内在依据。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96a3c2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0.png)
第十份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试题一、单选题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是 AA、以五脏为中心B、以六腑为中心C、以五官为中心D、以五体为中心E、以经络为中心2、中药性能中四气、五味是指 DA、虚、实、寒、冷;酸、甜、苦、辣、咸B、冷、暖、凉、热;辣、苦、酸、甜、腥C、寒、暖、冷、凉;酸、甜、苦、辣、涩D、寒、热、温、凉;辛、甘、酸、苦、咸E、冷、暖、温、凉;咸、甘、苦、辣、酸3、神昏暴厥多属 D A、忧伤B、悲伤C、惊伤D、怒伤E、思伤4、肾不纳气的临床表现为 B A、腰膝酸软,小便频数B、腰膝酸软,呼多吸少C、腰膝酸软,眩晕耳鸣D、腰膝酸软,五更泄泻E、腰膝酸软,发脱齿摇5、中医护理疾病的基本特点和原则是 AA、辨证施护B、辨病施护C、对症施护D、因人施护E、因时施护6、八纲是指 BA、风寒、暑热、阴阳、虚实B、阴阳、表里、虚实、寒热C、寒热、恶冷、虚实、表里;D、表里、寒热、恶冷、阴阳E、虚实、表里、冷热、风寒7、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CA、疾病的症状和体征B、疾病病理变化的总过程C、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D、患者主观的异常感觉E、患者的某些病态变化8、“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根本依据在于 AA、辨证论治B、对症治疗C、辨病治疗D、因人而异E、因病而异9、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 BA、华佗B、张仲景C、孙思邈D、扁鹊E、巢元方10、瘟疫论的作者是 CA、叶天士B、刘河间C、吴有性D、吴鞠通E、朱丹溪11、正常舌象是 CA、淡白B、淡红C、薄红D、暗淡E、浅红12、下列不属于阳的属性有 DA、明亮B、温热C、外向D、物质E、上升13、阴阳的属性是 CA、绝对的B、不变的C、相对的D、量变的E、质变的14、五味入五脏是 AA、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B、酸入脾、甘入胃、辛入心、苦入肝、咸入肺C、酸入肾、苦入胃、甘入肺、辛入肝、咸入脾D、酸入心、甘入肝、辛入脾、苦入肺、咸入肾E、酸入胃、甘入心、辛入骨、苦入胃、咸入脑15、望舌主要是观察 BA、舌尖、舌中、舌根B、舌质、舌体、舌苔C、舌边、舌体、舌色D、舌下、舌头、舌体E、舌根、舌上、舌下16、下列哪些病人或部位应用针刺疗法 EA、头痛病人B、下肢截瘫病人C、中风病人D、类风湿病人E、孕妇的下腹、腰骶部17、人体内的阴精物质依赖阳气功能而产生,功能的发挥又靠物质提供能量,是属于阴阳的 B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C、消长平衡D、相互转化E、以上均非18、“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说明了阴阳的 DA、相互对立B、相互消长C、互根互用D、相互转化E、相互制约19、为患者实施药熨时,温度不宜超过 EA、30℃B、40℃C、50℃D、60℃E、70℃20、熏洗药温不宜过热,其温度一般为 DA、10-20℃B、20-30℃C、30-40℃D、50-70℃E、80-90℃21、舌苔时指附着于舌面上的一层 AA、苔垢B、斑疹C、颜色D、瘢痕E、颗粒22、在五行的生克关系中,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促进、资助、协同作用时,称为 CA、五行制化B、五行相克C、五行相生D、五行相约E、五行拮抗23、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称为 BA、配伍B、相畏C、相使D、相杀E、相须24、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甘则伤 D A、心B、肺C、肝D、脾E、肾25、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咸则伤 E A、心B、肺C、肝D、脾E、肾26、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 B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E、子夜27、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D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E、子夜28、“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说明了阴阳的何种关系失调 A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C、相互促进D、相互转化E、消长平衡29、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酸则伤 CA、心B、肺C、肝D、脾E、肾30、由冬至春到夏气候由寒逐渐变热是阴阳的 A A、阴消阳长过程B、阳消阴长过程C、寒极生热过程D、相互对立斗争E、以上均是31、从日中到黄昏是属于 BA、阳长阴消B、阴长阳消C、阳随阴长D、阴随阳长E、阴阳转化32、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苦则伤 A A、心B、肺C、肝D、脾E、肾33、五味中入肝的是 A A、酸B、苦C、甘D、辛E、咸34、五味中入肺的是 DA、酸B、苦C、甘D、辛E、咸35、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 DA、以脑为中心的整体观B、以经络为中心的整体观C、以六腑为中心的整体观D、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E、以精气神为中心的整体观36、藏象学说主要是研究 EA、脏腑的生理B、脏腑的病理C、脏腑之间的关系D、脏腑的解剖形态E、脏腑的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37、脏与腑的分类主要是根据 BA、解剖形态的不同B、功能特点的不同C、分布部位的不同D、阴阳属性的不同E、经络属性的不同38、既是六腑又是奇恒之腑的是 CA、三焦B、心包C、胆D、女子胞E、脑39、下列不属奇恒之腑的是 AA、三焦B、脑C、胆D、髓E、女子胞40、五脏中不包括 DA、心B、肝C、肺D、女子胞E、肾41、两目干涩多因 CA、肝血不足B、C、肝阴不足D、肝经风热E、经络42、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功能的是 BA、六腑B、五脏C、脏腑D、奇恒之腑E、经络43、心主神志指的是 CA、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B、人的眼神C、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D、人的精神及眼神E、人的生命活动和情志活动44、人体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是 AA、血液B、津液C、水谷精、营气E、宗气45、肺“通调水道”的功能主要依赖于 DA、肺主气B、肺朝百脉C、肺合皮毛D、肺主宣发、肃降E、肺与大肠相表里46、“肺为水之上源”是由于 AA、肺主通调水道B、肺主宣发C、肺主肃降D、肺朝百脉E、肺主气47、久病衰竭,突然精神兴奋,欲饮欲食是C 的表现;A、有神 B、失神 C、假神 D、少神 E、以上均是48、下列哪项不是肺的功能 BA、主气B、主纳气C、主宣发D、主肃降D、主治节49、大肠的功能失常,可影响 CA、肾的气化B、肝的疏泄C、肺的肃降D、脾的健运E、脾的升清50、脾主运化是指 DA、运化水液B、运化水谷C、运化气血D、运化水谷和水液E、运化水谷和血液51、脾主统血的作用实际上是 AA、气的固摄作用B、气的温煦作用C、气的气化作用D、气的外卫作用E、气的推动作用52、具有发散作用的药味是 D A、咸B、酸C、苦D、辛E、甘53、饮食的消化吸收主要是 EA、脾的运化B、胃的受纳C、脾的升清D、胃的通降E、脾胃的升降54、被称为“水谷之海”的是 BA、脾B、胃C、大肠D、小肠E、六腑56、被称为“气血生化之源”的是 CA、心B、肝C、脾D、肺E、肾57、与维持正常呼吸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BA、心与肺B、肺与肾C、肺与肝D、肺与脾E、肝与肾58、脉形细小如线属D 脉;A、浮脉 B、数脉 C、弦脉 D、细脉 E、缓脉59、和情志活动有密切相关的脏腑是 BA、肺的肃降B、肝的疏泄C、脾的运化D、肾的藏精E、心主血脉60、下列哪项与肝的疏泄无关 EA、情志的舒畅B、脾胃的升降C、血液的运行D、气机的调畅E、呼吸道的通畅61、辨证施护最后的阶段是 D A、评估B、计划C、诊断D、实施E、评价62、在肝主疏泄的各种功能表现中最根本的是 CA、促进血行B、促进脾胃的升降C、调畅气机D、调节情志E、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63、护理吐血患者时,下列哪项不相宜 EA、静卧少动B、情绪安定C、忌辛辣食物D、食易消化食物E、多饮热水64、毛发的荣枯主要与哪两种物质有关 CA、气与血B、血与津液C、精与血D、精与津液E、精与气65、患者口气酸馊多见于 C A、热B、C、胃有宿食D、口腔不洁E、阴虚火旺66、“肾为气之根”主要是指 BA、肾藏精B、肾主纳气C、肾主骨D、肾为先天之本E、肾主生长发育67、四气的确定是 DA、从人体的器官感觉出来B、从疾病的性质中总结出来的C、从季节的不同变化总结出来的D、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和获得的不同疗效中概括出来的E、以上都不是68、心与肺的关系主要体现了 DA、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的关系B、调节气机和神志方面的关系C、心与肺相互制约方面的关系D、气与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E、心气与宗气的关系69、人体阳气的根本是 CA、心阳B、卫阳C、肾阳D、胃阳E、脾阳70、表现为先后天相互资生关系的是 DA、心与肾B、心与脾C、肝与脾D、脾与肾E、肺与肾71、黎明时多属C 证;A、湿热证B、虚寒证C、肾阳虚D、证E、虚证72、与气的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DA、心肝脾B、心肺肾C、肝脾肾D、肺脾肾E、心脾肾73、元气主要来源于 CA、水谷精气B、脏腑之气C、肾中精气D、胃气E、肺气74、辨证施护的最初阶段为 A A、评估B、计划C、诊断D、实施E、评价75、营气的作用是 CA、调节体温B、防御外邪C、化生血液D、温煦脏腑E、开合汗孔76、人体最根本的气是 A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77、人体气的运动称作 BA、气化B、气机C、升降出入D、气机条畅E、气的转化78、血虚可导致气虚是因为 E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气能载血E、血能养气79、施艾条灸的部位先后次序应本着 AA、先上后下B、先下后上C、先左后右D、先左后右E、无次序要求80、、属 B A、补气药B、理气药C、和解药D、清热药E、泻药81、人体的生长发育主要取决于 EA、心血的滋养B、肺气的推动C、脾气的健运D、肝的藏血E、肾的藏精83、刮痧前要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其目的是 D A、搞清刮具的质量B、搞清刮具的质量C、搞清刮具的质量D、搞清刮具的质量E、判断是否需蘸润滑剂83、临床出现多汗、多尿、或小便失禁、遗精等症是气的哪种功能异常 EA、气的推动作用B、气的气化作用C、气的温煦作用D、气的外卫作用E、气的固摄作用84、具有防御外邪,温养肌肤,调节腠理开合功能的气是 BA、元气B、卫气C、营气D、宗气E、中气85、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基础是因为 CA、脾主升清B、脾固摄气血C、脾主运化水谷精、脾主运化水液E、脾为后天之本86、气虚可导致血瘀是因为 B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气能载血E、血为气之母87、心之华在 AA、面B、唇C、发D、爪E、皮88、肾之华在 CA、面B、唇C、发D、爪E、皮89、肝之窍在 CA、舌B、耳C、目D、鼻E、口90、肺之窍在 DA、舌B、耳C、目D、鼻E、口91、与肺相表里的脏腑是 DA、胃B、胆C、小肠D、大肠E、膀胱92、与心相表里的脏腑是 CA、胃B、胆C、小肠D、大肠E、膀胱93、主统血的脏腑是 CA、心B、肝C、脾D、肺E、肾94、推动血液运行的脏腑是 AA、心B、肝C、脾D、肺E、肾95、骨之余为 AA、齿B、爪C、发D、筋E、脉96、筋之余为 BA、齿B、爪C、发D、筋E、脉97、血之余为 CA、齿B、爪C、发D、筋E、脉98、心在志为 AA、喜B、怒C、思D、悲E、恐99、肝在志为 BA、喜B、怒C、思D、悲E、恐100、脑为 AA、髓之海B、气之海C、血之海D、水谷之海E、经脉之海101、胃为 DA、髓之海B、气之海C、血之海D、水谷之海E、经脉之海102、下列描述哪项与肾藏精有关 CA、视物清晰B、皮毛润泽C、头发乌黑光泽D、面色红润E、肌肉丰满103、下列描述哪项与肝藏血有关 AA、视物清晰B、皮毛润泽C、头发乌黑光泽D、面色红润E、肌肉丰满104、称为“先天之本”的脏腑是 EA、心B、肝C、脾D、肺E、肾105、称为“后天之本”的脏腑是 CA、心B、肝C、脾D、肺E、肾106、主调节血量的是 BA、心B、肝C、脾D、肺E、肾107、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是 B A、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B、化生和贮藏精气,藏而不泻C、似脏非脏,似腑非腑D、既不似脏,又不似腑E、以上均不是108、爪甲的荣枯主要取决于 BA、津液B、肝血C、肾精D、气血E、心血109、人体骨骼的发育主要取决于 CA、津液B、肝血C、肾精D、气血E、心血110、经络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AA、经脉B、络脉C、奇经八脉D、孙络E、浮络111、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是 A A、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B、化生和贮藏精气,藏而不泻C、似脏非脏,似腑非腑D、既不似脏,又不似腑E、以上均不是112、十二经脉中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交接于 AA、手足末端B、头部C、面部D、腹部E、胸部113、手太阴肺经循行走向 CA、从头走足B、从足走胸C、从胸走手D、从手走头E、从头走手114、前额两发角之间为 BA、12寸B、9寸C、18寸D、6寸E、3寸115、从胸到手的经脉是 AA、手太阴肺经B、手少阳三焦经C、足少阳胆经D、足太阳膀胱经E、足太阴脾经116、从足到胸腹的经脉是 EA、手太阴肺经B、手少阳三焦经C、足少阳胆经D、足太阳膀胱经E、足太阴脾经117、循行于上肢外侧的经脉是 BA、手太阴肺经B、手少阳三焦经C、足少阳胆经D、足太阳膀胱经E、足太阴脾经118、“六淫”是指 EA、六气B、风、寒、暑、湿、燥、火C、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D、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E、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119、风邪的致病特点是 AA、其性开泄B、易伤津血C、易于动血D、其性重浊E、其性凝滞120、观察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常,应主要观察 A A、面部颜色B、口唇颜色C、爪甲颜色D、头发光泽度E、毫毛荣枯121、阴阳的互根互用是指 D A、阴阳之间相互感应B、事物运动变化的形式C、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D、阴和阳是对立统一的,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E、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122、致病具有关节疼痛,游走不定特点的邪气是 AA、风B、寒C、湿D、火E、暑123、发病迅速、临床症状变幻无常的致病因素是 CA、暑邪B、火邪C、风邪D、燥邪E、热邪124、寒邪的致病特点是 EA、其性开泄B、易伤津血C、易于动血D、其性重浊E、其性凝滞125、寒主收引是指 DA、寒性重浊黏滞B、寒邪损伤阳气C、寒邪阻滞气机D、使气机收敛,经络筋脉挛急E、寒为阴邪,易伤下部126、六淫中最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 AA、寒邪B、火邪C、风邪D、燥邪E、湿邪127、易致气血凝结阻滞不通的邪气是 BA、风邪B、寒邪C、湿邪D、火邪E、暑邪128、暑邪伤人,所见气短,乏力症状,这是由于 C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B、暑邪伤人,可致食欲缺乏C、暑性升散,易于伤津耗气D、暑邪挟湿,湿邪困脾E、以上都不是129、由于暑性升散,故致病可见 CA、易伤人体上部及肌表B、易生风动血C、易耗气伤津D、易为阳热症状E、以上都不是130、多与湿邪夹杂为病的邪气是 DA、风邪B、热邪C、寒邪D、暑邪E、以上都不是131、下列属于湿性趋下所致的是 BA、小便清长B、妇女带下C、手足厥冷D、汗出恶风E、大便秘结132、易袭人体阴位的邪气是 CA、寒邪B、暑邪C、湿邪D、风邪E、燥邪133、六淫中最易阻滞气机的病邪是 BA、寒邪B、湿邪C、暑邪D、燥邪E、火热之邪134、症见头重如裹,肢体困重多为外感 CA、风邪B、寒邪C、湿邪D、暑邪E、火邪135、火邪、暑邪共同的致病特点是 AA、易耗气伤津B、易于动血C、易于挟湿D、易于生风E、易于伤肺136、具有燔灼、升腾、上炎特性的邪气是 DA、风B、寒C、燥D、火E、暑137、下列哪项不是火邪的致病特点 CA、易耗气伤津B、易于动血C、易于挟湿D、易于生风E、易致肿疡138、最易损伤人体阳气的病邪是 CA、风寒B、风寒湿C、寒湿D、湿热E、暑湿139、燥邪最易伤 AA、肺B、心C、肝D、脾E、肾140、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 AA、津液B、气血C、肾精D、肝血E、阳气141、干咳少痰,或痰液胶黏难咳,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DA、风邪B、寒邪C、暑邪D、燥邪E、火邪142、具有升散,向上特性的邪气是 EA、风、燥B、暑、湿C、燥、火D、暑、燥E、风、火143、我国医学史上,开创临床辨证施护先河的着作是DA、皇帝内经B、肘后备急方C、诸病源候论D、伤寒杂病论E、中医基础144、下列哪一项是火、燥、暑共同的致病特点 CA、上炎B、耗气C、伤津D、动血E、生风145、气滞是指EA、腹内有肿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痛有定处者B、腹胀腹满,扣之如鼓C、腹部按之如囊,小便不利D、皮下按之凹陷,举手即起E、肿块时聚时散,按之无形,痛无定处146、七情致病可直接伤及内脏,最易伤及哪几脏 EA、心脾肺B、心肺肝C、肺脾肾D、肝脾肾E、心肝脾147、导致气机紊乱逆于上的情志致病因素是 EA、思B、惊C、恐D、喜E、怒148、突然受惊可导致 EA、气缓B、气上C、气消D、气下E、气乱149、血瘀是指AA、腹内有肿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痛有定处者B、腹胀腹满,扣之如鼓C、腹部按之如囊,小便不利D、皮下按之凹陷,举手即起E、肿块时聚时散,按之无形,痛无定处150、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BA、易伤阳气,使气机升降失常B、使气机收敛,故无汗C、多易伤肺D、易生风动血E、易于引起流行151、风邪致病 CA、易耗气伤津B、易损伤阳气C、易袭阳位D、易袭阴位E、易阻滞气机152、暑邪致病 AA、易耗气伤津B、易损伤阳气C、易袭阳位D、易袭阴位E、易阻滞气机153、寒邪致病 BA、易耗气伤津B、易损伤阳气C、易袭阳位D、易袭阴位E、易阻滞气机154、六淫中致病季节性最强的邪气是 CA、风邪B、湿邪C、暑邪D、燥邪E、火邪155、为百病之长的邪气是 AA、风邪B、湿邪C、暑邪D、燥邪E、火邪156、易致疮痈的邪气是 EA、风邪B、湿邪C、暑邪D、燥邪E、火邪157、“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意义是 DA、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B、邪气伤人,正气必然受损C、正气充足,与邪抗争,扶邪外出D、正气旺盛,邪气难以入侵E、以上都不是158、导致病证虚实的主要机制是 DA、气血的盛衰变化B、气机升降出入的失调C、阴精与阳气的偏盛偏衰D、正气与邪气的消长盛衰E、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变化159、阴阳失调中,阴阳偏衰以哪个脏为根本 DA、肝B、脾C、心D、肾E、肺160、患者出现午后发热,热度不甚高,五心烦热,常提示DA、里热证B、实热证C、阴血亏虚D、阴虚内热E、气虚两亏161、正气不足是人体发病的 BA、必备条件B、内在根据C、重要条件D、条件之一E、以上都不是162、煎煮时需要烊化的中药是 DA、麻黄B、大黄C、人参D、阿胶E、丹参163、经络系统的主体是A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十五络脉D、十二皮部E、脏腑164、关于“标”与“本”的含义,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C A、病因与症状,病因为本B、正气与邪气,邪气为标C、先病为标,后病为本D、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E、正气为本165、“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属于 BA、反治法B、正治法C、标本兼治D、急则治标E、缓则治本166、坐浴法熏洗的频率最佳为 CA、每日1次B、每日2次C、每日1-3次D、隔日1次E、每周一次167、坐浴法熏洗的时间最佳为BA、10分钟B、20-30分钟C、30分钟D、15分钟E、40分钟168、下列各项中属治疗原则的是 D A、滋阴降火B、清热泻火C、疏散风热D、扶正祛邪E、益气补血169、眼部熏洗法药液的温度一般为AA、25℃B、30℃C、50-60℃D、15℃E、20℃170、扶正祛邪的基本原则是 CA、先扶正,后祛邪B、先祛邪,后扶正C、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D、扶正与祛邪并用E、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171、眼部熏洗法的时间最佳为 DA、30分钟B、10分钟C、20分钟D、15-30分钟E、20分钟以内172、全身熏洗法药液的温度最好保持在CA、50-60℃B、45-55℃C、38-45℃D、42-56℃E、40-50℃173、全身熏洗法的时间最好不超过CA、30分钟B、1小时C、40分钟D、15分钟E、20分钟174、寒因寒用适用于 AA、真热假寒B、真寒假热C、寒热错杂D、表寒里热E、阳虚里寒175、冬季用药,慎用寒凉,其理论根据是 B A、因人制宜B、因时制宜C、因地制宜D、治病求本E、祛除邪气176、老人慎泻,小孩慎补,其理论根据是 AA、因人制宜B、因时制宜C、因地制宜D、治病求本E、祛除邪气177、阳盛之体,慎用温热,其理论根据是 AA、因人制宜B、因时制宜C、因地制宜D、治病求本E、祛除邪气178、用通利药物治疗实性通泄症状的病证,属于 D A、因人制宜B、因时制宜C、因地制宜D、治病求本E、早治防变179、疮疡初起,为了消散肿块,药物宜敷满整个病变部位,并超过肿块CA、2cmB、C、1-2cmD、1-2cmE、5cm180、正气不足的治则是 EA、急则治其标B、缓则治其本C、逆治D、从治E、扶正181、临床上使用最多的贴药法 AA、膏贴B、药膜贴C、花贴D、皮贴E、以上均是182、不属于刮痧禁忌症的是CA、过于消瘦B、孕妇的腹部C、恶心呕吐D、五官孔窍处E、肌肉丰厚处183、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宜选用哪种性能的药物 B A、甘温B、辛温C、辛凉D、苦寒E、苦温184、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 BA、刺激性B、损害性C、抵消性D、副作用E、治疗作用185、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的方剂是 AA、霍香正气散B、保和丸C、八正散D、银翘散E、荆防贩毒散186、银翘散能够治疗 BA、少阳证B、风热表证C、风寒表证D、里证E、表证187、肉桂与赤石脂同用,属药物配伍的 AA、相畏B、相杀C、相反D、相恶E、相使188、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的是 AA、酸味B、咸味C、辛味D、苦味E、淡味189、石膏与知母配合能增强清热泻火的疗效,这种配伍关系是 AA、相须B、相恶C、相畏D、相杀E、相使190、下列除哪味药之外都是妊娠绝对禁用的药物 D A、麝香B、巴豆C、大戟D、半夏E、斑蝥191、在“十八反”中,下列除哪味药物外均与乌头相反 AA、玄参B、白芨C、贝母D、瓜蒌E、半夏192、能发散风寒,又能宣肺平喘的药物是 BA、细辛B、麻黄C、生姜D、桂枝E、紫苏193、苦杏仁的主要功效是 AA、止咳平喘B、清热化痰C、清热泻火D、清热利咽E、温化寒痰194、确定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EA、脏腑学说B、经络学说C、阴阳学说D、五行学说E、脏腑经络学说195、能清热泻火又能生津止渴的药物是 EA、黄芩B、黄连C、生地黄D、石膏E、地骨皮196、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E A、黄莲B、黄柏C、大黄D、知母E、金银花197、五味中具有能泻下、软坚作用的是 EA、辛B、甘C、酸D、苦E、咸198、甘味药的作用是 BA、发散行气行血B、补益缓急止痛C、收敛固涩D、软坚散结和泻下E、渗水利湿199、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功效的药物是 EA、三七B、熟地黄C、丹参D、当归E、川芎200、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属于推拿手法中的B A、推法B、揉法C、摩法D、搓法E、提法201、汤剂的优点是 CA、缓慢,持久B、节约C、吸收快药效强D、方便E、口感适宜202、丸剂的优点是 AA、吸收慢药效持久B、不易变质C、无色无味D、适用儿童E、口感适宜203、补血的代表方是 BA、八珍汤B、四物汤C、四君子汤D、六味地黄丸E、肾气丸204、补气的代表方是 BA、八珍汤B、四君子汤C、肾气丸D、六味地黄丸E、四物汤205、养心安神的代表方是 BA、朱砂安神丸B、酸枣仁汤C、安宫牛黄丸D、朱砂丸E、苏合香丸206、适用于肺气上逆的代表方是 AA、苏子降气汤B、越鞠丸C、半夏厚补汤D、保和丸E、理中丸207、芳香化湿的代表方 BA、八正散B、平胃散C、五芩散D、真武汤E、羌活胜湿汤208、消食导滞的代表方是 BA、平胃散B、保和丸C、枳实消痞丸D、理中丸E、半夏厚朴汤209、石决明、牡蛎的作用是 EA、软坚散结B、收敛固涩C、清肝明目D、凉血止血E、平肝潜阳210、消导药中善消肉食积滞之要药是 AA、山楂B、麦芽C、神曲D、陈皮E、鸡内金211、辛味药的作用是 AA、发散行气活血B、补益缓急止痛C、收敛固涩D、软坚散结和泻下E、泻热燥湿212、咸味药的作用是 DA、发散行气活血B、补益缓急止痛C、收敛固涩D、软坚散结和泻下E、泻热燥湿213、苦味药的作用是 EA、发散行气活血B、补益缓急止痛C、收敛固涩D、软坚散结和泻下E、泻热燥湿214、能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是 CA、四气B、五味C、归经D、升降浮沉E、毒性215、能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作用的是 AA、四气B、五味C、归经D、升降浮沉E、毒性216、反映药物作用趋向的是 DA、四气B、五味C、归经D、升降浮沉E、毒性217、按摩时,用一指禅推法的频率最佳为DA、80-100次/分B、100-120次/分C、120-140次/分D、120-160次/分E、100-160次/分218、日间经常汗出兼有神疲乏力的是 AA、自汗B、盗汗C、战汗D、绝汗E、脱汗219、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的穴位是 DA、命门穴B、至阳穴C、腰阳关穴D、大椎穴E、百会穴220、惊风证的面色是 DA、黑色B、黄色C、白色D、青色E、赤色221、按摩时,捏法不适用于 BA、头部B、额面部C、颈项部D、四肢E、腹部222、入睡后汗出,醒后汗止者为 BA、自汗B、盗汗C、战汗D、绝汗E、脱汗223、百日咳的咳嗽特点为 BA、咳声重浊B、咳声阵作,终止时作鹭鸶叫声C、咳声低、咳声不扬E、咳声紧闷224、全身战栗抖动,继而汗出的为 CA、自汗B、盗汗C、战汗D、绝汗E、脱汗225、观察舌苔以辨别病邪浅深的主要依据是 BA、舌苔的有无B、苔质的厚薄C、苔质的黄白D、苔质的润燥E、舌苔的真假226、下列哪项不属正常舌象 DA、舌质淡红B、舌体柔软C、舌体灵活D、舌体胖嫩E、舌苔薄白227、红舌的主病是 DA、瘀血B、寒证C、痰饮D、热证E、以上都不是228、脾虚病证的面色为 AA、黄色B、赤色C、青色D、白色E、黑色229、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者为 DA、中风后遗症B、痫证C、痹证D、痿证E、瘫痪230、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称为 AA、谵语B、郑声C、独语D、错语E、夺气231、面色萎黄多属 BA、脾虚湿蕴B、脾胃气虚C、肝郁脾虚D、湿热黄疸E、寒湿阴黄232、胃火炽盛可表现为 BA、食欲缺乏B、消谷善饥C、嗜食异物D、饥不欲食E、恶闻食物233、潮热最基本的特征是 DA、低热B、五心烦热C、身热不扬D、按时发热或定时热甚E、骨蒸劳热234、妇女带下色白,清稀如涕,无臭味,多属 DA、冲任亏虚B、湿热下注C、肾虚失约D、脾虚湿盛E、肝经郁热235、在临床护理中,针法的常用范围不包括 BA、止痛B、升高体温C、解除尿闭D、调理脾胃E、以上都是236、针身与针柄连接的部分称为 AA、针根B、针尖C、针尾D、针杆E、针体237、艾条灸的类别不包括 CA、温和灸B、雀啄灸C、间接灸D、回旋灸E、以上均不包括238、神在全身皆有表现,但却突出地表现于 E。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试题库(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eb29d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1.png)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试题库(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下列属阴的事物是()A、黄、赤B、青、白C、声高气粗D、鲜明E、呼吸有力正确答案:B2、开创世界药物著作图文对照方法先例的是()A、《本草拾遗》B、《经史证类备急本草》C、《新修本草》D、《海药本草》E、《食疗本草》正确答案:C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区别的主要依据是()A、生理功能的差异B、所在部位的不同C、经脉络属的有无D、解剖形态的差异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4、肺进行一切生理活动的基础是()A、肺主呼吸之气B、肺气的宣发肃降运动C、肺主调节全身气机D、肺主管气的生成E、肺主治节正确答案:B5、具有易伤阳气,以及重浊、黏滞之性的邪气是()A^风邪B、湿邪C、暑邪D、寒邪E、燥邪正确答案:B6、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与下列哪项关系密切()A、脾之运化B、脑髓充足与否C、肾气盛衰D、心血是否充盈E、肺气盛衰正确答案:C7、昼行于阳,夜行于阴的气是()A、营气B、卫气C、宗气D、肾气E、元气正确答案:B8、在五脏关系中,与气的生成和津液代谢关系密切的脏是()A、心与肝B、脾与肺C、肺与肾D、心与肺E、肝与肺正确答案:B9、“寒者热之”的治病方法是阴阳哪一关系的具体应用()A、互根互用B、相互交感C、对立制约D、相互转化E、消长平衡正确答案:C10、神志活动的主宰是()A、心B、肝C、脾D、肺E、肾正确答案:A11、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A、炎上B、曲直C、润下D、稼稿E、从革正确答案:B12、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A、血行方面B、气血生成方面C、血行和神志活动方面D、神志方面E、血液的调节方面正确答案:C13、在阴阳失调病机中,阴阳偏衰以哪脏为关键()A、肝B、脾C、肾D、肺E、心正确答案:C1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补阴扶阳D、阴病治阳E、阳病治阴正确答案:E15、皮肤感邪,常内传于()A、脾B、肾C、心D、肺E、肝正确答案:D16、五脏六腑阴阳的根本是()A、肝B、肾C、肺D、脾E、心正确答案:B17、“金水相生”说明哪两脏的关系()A、肝与肾B、肝与肺C、心与肾D、肺与肾E、脾与肾正确答案:D18、胃脱隐隐灼痛,饥不欲食者,证属()A、胃热证B、食滞胃院证C、胃气虚证D、胃阳虚证E、胃阴虚证正确答案:E19、贯心肺而上息道下气街的气是()A、元气B、营气C、脏腑经络之气D、宗气E、卫气正确答案:D20、被后人称为“补土派”的代表医家是()A、叶桂B、陈无择C、李中梓D、李杲E^刘完素正确答案:D21、病人罗某,臀部疮疡5日,查见局部红肿高突、灼痛,根盘紧缩,按之边硬顶软。
基础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
![基础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679d0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3c.png)
基础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宪法是一国法律的___________?- [ ] 最高法律- [ ] 基本法律- [ ] 特别法律- [ ] 行政法律2. 中国的立法机关是___________?-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 最高人民法院- [ ]3. 《合同法》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的,受害方有权_______。
- [ ] 解除合同- [ ] 要求对方履行合同- [ ] 要求对方支付违约金- [ ] 不进行任何追责4. 刑法规定,犯罪的形式包括_________?- [ ] 故意犯罪- [ ] 主观犯罪- [ ] 非故意犯罪- [ ] 正当防卫犯罪5. 名词解释:知识产权。
- [ ] 指国家赋予作家、发明家、组织者和其他创造者对其作品和发明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二、简答题1. 请简要概述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作用。
* 答:宪法是一国法律的最高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它对国家机构和权力的设置与分立、公民权利与自由的保障、政府职责与限制等方面进行规定,对于确保国家的法制建设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2. 解释“无罪推定原则”。
* 答:无罪推定原则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原则,规定被告人在未被法院判决有罪之前,应被视为无罪的状态。
即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时,需要从无罪的角度出发,要求公诉人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被告人的有罪,而不是要求被告人证明自己的无罪。
三、案例分析1. 案例:张某在餐馆吃饭时,向服务员索要饭菜菜单后,意外地发现菜单中注明的价格与实际价格并不一致。
张某随后拒绝点餐并离开了餐馆。
请问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了订立合同?* 答:根据《合同法》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的,受害方有权解除合同。
在这个案例中,张某发现菜单中的价格与实际价格不一致,选择了离开餐馆,因此并未订立合同。
2. 案例:王某因为盗窃被捕,并被控告犯有盗窃罪。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与答案(精选18)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与答案(精选18)](https://img.taocdn.com/s3/m/42e84b2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1.png)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诊察“虚里”主候气之盛衰的是A.心气B.中气C.宗气D.肺气E.卫气【答案】C2、按五行生克规律,肺的“所不胜”之脏是A.心B.肝C.脾D.肾E.大肠【答案】A3、足少阳胆经的分布部位是A.下肢内侧前缘B.下肢外侧前缘C.下肢内侧后缘D.下肢外侧中线E.下肢外侧后缘【答案】D4、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诸病源候论》D.《神农本草经》E.《中藏经》【答案】C5、540:经络基本生理功能包括A.运行全身气血B.沟通联系作用C.感应传导信息D.调节功能平衡E.主司水液运行【答案】A B C D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脑为元神之府B.灵机记性在脑C.脑为中精之府D.脑为髓之海E.脑为奇恒之腑【答案】A B D E7、妇女月经期慎用或禁用峻下.破血.重坠.开窍.滑利.走窜及有毒药物所体现的治则是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因人制宜D.治病求本E.调和气血【答案】C8、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征的体质是A.平和质B.偏阳质C.偏阴质D.湿热质E.阴虚质【答案】B9、在甲骨文中,阴阳指的是A.日.月B.天.地C.上.下D.寒.热E.动.静【答案】A10、“中焦如沤”所概括的是A.胃的受纳功能B.脾的散精功能C.小肠泌别清浊功能D.脾胃肝胆等脏腑消化饮食物的生理过程E.心肺输布气血的作用【答案】D11、致病原因,不属于情志内伤的是A.暑热扰神B.亲人亡故C.家庭纠纷D.工作烦心E.工作焦虑【答案】A12、脑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A.主宰生命活动B.主司精神活动C.主司感觉运动D.主神志E.主决断【答案】A B C13、“通因通用”适用的病证有A.食滞腹泻B.瘀血崩漏C.湿热淋证D.脾虚泄泻E.肾虚尿频【答案】A B C14、肝与肺在生理上的协调主要表现于A.气机调节B.血液运行C.津液代谢D.营卫协调E.气的生成【答案】A15、泻南补北法,适用的两脏关系失调是A.心与脾B.肺与肝C.脾与肾D.肝与肾E.心与肾【答案】E16、人体之精按来源可分为A.先天之精B.后天之精C.生殖之精D.脏腑之精E.营养之精【答案】A B17、某患者突然出现食后脘腹疼痛,呕吐,腹泻,甚至神志不清,高度怀疑其病因是A.食物中毒B.饮食不节C.寒热偏嗜D.五味偏嗜E.暴饮暴食【答案】A18、精的概念首见著作是A.《老子》B.《管子》C.《易传》D.《庄子》E.《淮南子》【答案】A19、某男,65岁。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与答案(精选15)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与答案(精选15)](https://img.taocdn.com/s3/m/bce89b7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6.png)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与结石的形成关系不密切的是A.饮食不当B.情志内伤C.服药不当D.体质差异E.气候因素【答案】E2、某女,25岁。
尿道灼热涩痛,伴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口渴,小便黄赤。
舌红无苔,脉数。
其病位是A.心.脾B.心.胃C.心.膀胱D.心.小肠E.心.肾【答案】D3、“益火补土”中的“火”指的是A.肝B.心C.脾E.肾【答案】E4、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发挥濡养作用的是A.精B.气C.血D.津E.液【答案】E5、人体衰老机理中,常见的内生病理产物是A.精气不足B.五脏虚衰C.痰瘀阻滞D.情志失调E.阴阳失调【答案】C6、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的是A.胆C.三焦D.小肠E.命门【答案】A7、与女子胞的生理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有A.肾.心.肝.脾B.心.肺.肝.肾C.脾.胃.心.肝D.肺.脾.肾.胃E.肺.脾.心.胃【答案】A8、恶风易汗出之人,其体质类型是A.平和质B.偏阳质C.偏阴质D.痰湿质E.气虚质【答案】E9、某男,6岁。
手足冷,但胸腹灼热,烦渴饮冷,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
应使用的治法是A.寒者热之B.实则泻之C.热因热用D.寒因寒用E.通因通用【答案】D10、具有“实而不能满”生理特点的是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脏腑E.经络【答案】B11、经络的感应传导现象体现气的功能是A.推动作用B.中介作用C.温煦作用D.防御作用E.固摄作用【答案】B12、起于胞中,循行于腹部正中的奇经是A.督脉B.冲脉C.阴维脉D.任脉E.足少阴肾经【答案】D13、认为“精也者,气之精者也”的哲学家是A.老子B.庄子C.管子D.孟子E.王充【答案】C14、内生五邪包括A.寒从中生B.暑从中生C.湿从中生D.津伤化燥E.风气内动【答案】A C D E15、暑邪为病多见汗多.气短.乏力等症,其机理为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B.暑性升散,易扰心神C.暑多夹湿,易困脾土D.暑性升散,耗气伤津E.暑为阳邪,化火伤阴【答案】D16、致病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或缠绵难愈的邪气是A.风邪B.湿邪C.火(热)邪D.寒邪E.暑邪【答案】B17、暑邪为病多见汗多.气短.乏力等症,其机理为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B.暑性升散,易扰心神C.暑多夹湿,易困脾土D.暑性升散,耗气伤津E.暑为阳邪,化火伤阴【答案】D18、在重病的恢复期,邪气已退,但正气被消耗的状况尚有待恢复。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试题库(含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试题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ffd1a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f.png)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试题库(含答案)1、调摄精神属于()A、因时制宜B、未病先防C、病求本D、因地制宜E、既病防变答案:B2、五行中,水是木的()A、所乘B、所不胜C、所胜D、母E、子答案:D3、七冲门的下极又称为()A、吸门B、扉门C、魄门D、幽门E、贲门答案:C4、肝其华在()A、面B、唇C、毛D、爪E、发答案:D5、肺为()A、子脏B、刚脏C、水脏D、娇脏E、孤府6、寒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是()A、轻扬开泄B、耗气伤津C、干涩伤津D、重浊黏滞E、凝滞收引答案:E7、肺病及肾的五行传变是()A、子病犯母B、相克C、母病及子D、相乘E、相侮答案:C8、一身之气不足及其功能低下的病理状态是()A、气脱B、气闭C、气逆D、气滞E、气虚答案:E9、阳盛格阴引起的病理变化是()A、阴阳两虚证B、真热假寒证C、真寒假热证D、虚热证E、虚寒证答案:B10、下列不按五行相生顺序排列的是()A、酸、苦、甘、辛、咸B、筋、脉、肉、皮、骨C、呼、笑、歌、哭、呻D、角、徵、商、宫、羽E、青、赤、黄、白、黑11、具有藏精功能的是()A、肝B、肺C、肾D、脾E、心答案:C12、具有调节汗孔开合作用的气是()A、宗气B、营气C、脏腑之气D、元气E、卫气答案:E13、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生理功能是气的()A、固摄作用B、中介作用C、推动与调控作用D、防御作用E、温煦与凉润作用答案:C14、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立的治法是()A、益火补土B、金水相生C、滋水涵木D、抑木扶土E、培土生金答案:D15、具有“主疏泄”功能的脏是()A、肝B、心C、脾D、肾E、肺16、具有“主治节”功能的脏是()A、心B、肾C、肝D、脾E、肺答案:E17、肺的功能是()A、主气B、纳气C、藏血D、行血E、统血答案:A18、属于正治的是()A、热者寒之B、以补开塞C、用热远热D、热因热用E、以通治通答案:A19、“阳病治阴”的适用病证是()A、阳虚B、阴虚C、阴阳两虚D、阴盛E、阳盛答案:B20、气逆最常发作的脏腑是()A、肺、胃、肾B、肝、胃、肾C、心、胃、肝D、肝、肺、肾E、肺、胃、肝21、激发和促进脏腑经络生理机能的是()A、气的固摄作用B、气的推动与调控作用C、气的中介作用D、气的温煦与凉润作用E、气的防御作用答案:B22、湿邪致病最易困阻的是()A、肾气B、心阳C、肝阳D、脾阳E、肺气答案:D23、称为“后天之本”的脏是()A、心B、肾C、肝D、肺E、脾答案:E24、气随汗脱的理论依据是()A、气能化津B、气能行津C、津能载气D、气能生津E、气能摄津答案:C25、具有轻扬、向上向外特性的邪气是()A、寒邪B、燥邪C、火邪D、风邪E、湿邪26、脾开窍于()A、口B、舌C、鼻D、目E、耳答案:A27、正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应用以上哪一项治法()A、先祛邪后扶正B、扶正C、扶正兼祛邪D、先扶正后祛邪E、祛邪答案:C28、起于中焦的经脉是()A、足太阳膀胱经B、手太阴肺经C、足阳明胃经D、足少阳胆经E、足厥阴肝经答案:B29、用补益药治疗某些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而取效,属于()A、热者寒之B、热因热用C、通因通用D、塞因塞用E、寒因寒用答案:D30、主胞胎的经脉是()A、督脉B、带脉C、冲脉D、阴维脉E、任脉31、阴偏衰所致的证候是()A、寒热错杂证B、实热证C、实寒证D、虚热证E、虚寒证答案:D32、冲脉的功能是()A、加强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B、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C、加强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联系D、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E、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在体内的联系答案:D33、“在液为汗”的脏是()A、肺B、肝C、肾D、脾E、心答案:E34、脾肺共同化生的气是()A、营气B、卫气C、宗气D、元气E、精气答案:C35、用热性药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属于()A、热者寒之B、塞因塞用C、热因热用D、寒因寒用E、通因通用36、与人体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气是()A、元气B、宗气C、卫气D、营气E、脏腑之气答案:A37、“大实有羸状”的病机是()A、由实转虚B、实中夹虚C、真实假虚D、真虚假实E、虚实错杂答案:C38、泻南补北法的适应证是()A、心火上炎证B、肝肾阴虚证C、心肾不交证D、肝火犯肺证E、心肾阳虚证答案:C39、以下属于“疾病”的是()A、恶寒发热B、痢疾C、心血不足D、角弓反张E、脉象沉迟答案:B40、“髓海”指的是()A、骨B、胆C、女子胞D、髓E、脑41、循行于下肢外侧中线的经脉是()A、足少阴肾经B、足少阳胆经C、足阳明胃经D、足厥阴肝经E、足太阳膀胱经答案:B42、热者寒之属于()A、从治法B、治标法C、正治法D、治本法E、反治法答案:C43、属于“水”的五官是()A、鼻B、日C、耳D、口E、舌答案:C44、气机闭阻,外出严重障碍,以致清窍闭塞的病理状态是()A、气脱B、气虚C、气滞D、气闭E、气逆答案:D45、古代哲学中,气的概念源于()A、五行说B、云气说C、水地说D、元气说E、阴阳说46、具有凝滞收引致病特点的邪气是()A、湿邪B、风邪C、燥邪D、寒邪E、火邪答案:D47、先安未受邪之地属于()A、未病先防B、急则治标C、因时制宜D、病求本E、既病防变答案:E48、阴偏盛的病理状态是()A、阳气虚损,产热不足B、阴寒邪盛,逼迫阳气浮越于外C、阴液不足,阳气失制而偏盛D、阴邪亢盛,机能抑制,热量耗伤过多E、阳气亢盛,耗伤机体的阴液答案:D49、下列选项可用阴阳互根互用解释的是()A、寒极生热B、重阴必阳C、寒者热之D、阴中求阳E、阴病治阳答案:D50、“土”的特性是()A、曲直B、从革C、润下D、稼穑E、炎上51、心在志为()A、喜B、思C、怒D、恐E、悲答案:A52、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心是()A、五脏B、经络C、心D、脑E、肝答案:A53、肺主一身之气的运行主要体现于()A、调节气机B、呼出浊气C、吸入清气D、辅心行血E、生成宗气答案:A54、属于反治的是()A、以寒治热B、热者寒之C、以寒治寒D、以热治寒E、寒者热之答案:C55、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A、中气B、元气C、营气D、宗气E、卫气56、行于脉外的气是()A、宗气B、卫气C、元气D、脏腑之气E、营气答案:B57、五行中,水是金的()A、所胜B、所乘C、所不胜D、母E、子答案:E58、热者寒之适用的病证是()A、阴偏盛B、阴阳两虚C、阳偏衰D、阴偏衰E、阳偏盛答案:E59、经筋的生理功能是()A、主蓄积渗灌气血B、主联络机体内外C、主经气感应传导D、主束骨而利机关E、主运行气血津液答案:D60、阴中求阳适用于()A、阴阳两虚证B、虚热证C、实寒证D、虚寒证E、实热证61、四季的阴阳属性中,春天属于()A、阴中之至阴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阳中之阳答案:D62、下列选项属虚证的临床表现是()A、疼痛剧烈B、精神亢奋C、二便失禁D、烦躁不宁E、二便不通答案:C63、可用“离、合、出、A”概括其循行分布特点的是()A、十五别络B、十二经别C、十二经筋D、十二经脉E、奇经八脉答案:B64、肾在窍为()A、目B、耳C、口D、舌E、鼻答案:B65、体质是指人体的()A、形态结构B、身体素质C、心理素质D、身心特性E、遗传特质66、对大出血患者应采用的治疗原则是()A、治标B、标本兼治C、从治D、治本E、正治答案:A67、对热结旁流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A、热因热用B、通因通用C、虚则补之D、塞因塞用E、寒因寒用答案:B68、阴阳的互为消长体现了阴阳的()A、交感互藏B、阴阳自和C、对立制约D、消长转化E、互根互用答案:C69、情志异常,导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的是()A、过度悲忧B、突然受惊C、过度愤怒D、过度喜乐E、思虑过度答案:B70、“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其发病类型是()A、合病B、伏而后发C、徐发D、继发E、感邪即发71、“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体现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A、互根互用B、互相转化C、对立制约D、互为消长E、平衡协调答案:A72、“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属于()A、相乘传变B、子病犯母C、制化传变D、相侮传变E、母病及子答案:A73、治疗血虚配伍补气药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血B、血能养气C、血能载气D、气能行血E、气能摄血答案:A74、“中清之腑”是指()A、小肠B、胆C、胃D、膀胱E、三焦答案:B75、奇经八脉中,与脑、髓、肾关系密切的是()A、任脉B、维脉C、带脉D、督脉E、冲脉76、“脉象弦滑”属于下列哪一项概念()A、体征B、证候C、症状D、疾病E、病机答案:A77、下列病证适用于急则治其标的是()A、阳虚外寒B、脾虚泄泻C、二便不通D、气血两亏E、阴虚内热答案:C78、脾在志为()A、忧B、喜C、思D、怒E、恐答案:C79、古代哲学中构成宇宙本源的是()A、阴气B、天气C、阳气D、精气E、地气答案:D80、临床常见的心火引动肝火病证是()A、母病及子B、相乘传变C、子病犯母D、反克传变E、相侮传变81、嗜食肥甘厚味,易形成()A、心气虚体质B、肝郁体质C、痰湿体质D、火旺体质E、脾气虚体质答案:C82、具有“宣发”生理特性的脏是()A、肺B、脾C、肝D、肾E、心答案:A83、循行于上肢外侧中线的经脉是()A、手太阳小肠经B、手厥阴心包经C、手少阴心经D、手少阳三焦经E、手太阴肺经答案:D84、过度恐惧对气机的影响是()A、气下B、气乱C、气消D、气上E、气结答案:A85、属“阳中之阳”的脏是()A、肾B、肝C、脾D、肺E、心86、分布于下肢内侧后缘的是()A、足太阳膀胱经B、足阳明胃经C、足厥阴肝经D、足太阴脾经E、足少阴肾经答案:E87、寒邪致病,多发作疼痛的主要原因是()A、寒性收引,气机收敛B、寒性收引,经脉拘急C、寒为阴邪,易伤阳气D、寒性凝滞,气血阻滞不通E、寒客肌表,卫阳被郁答案:D88、扶正法适用于()A、实中夹虚B、实证C、虚中夹实D、虚证E、虚实夹杂答案:D89、胃下垂、脱肛、子宫下垂等疾病,临床上均可采用升提中气法治疗,体现了()A、因人制宜B、同病异治C、辨病论治D、异病同治E、审因论治答案:D90、阳偏盛的病理状态是()A、阴液不足,火热内生B、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C、脏腑机能障碍D、阴不制阳,阳相对偏亢E、机能亢奋,热量过剩答案:E91、寒邪伤人,出现脘腹冷痛、呕吐等症的主要原因是()A、寒性收引,经脉拘急B、寒邪伤阳,直中脾胃C、寒性黏滞,气机不畅D、寒性收引,气血凝滞不通E、寒性凝滞,气血运行不畅答案:B92、实证常见于外感病的阶段是()A、末期B、中期和后期C、各个阶段D、初期和中期E、初期答案:D93、五行中,水是土的()A、所不胜B、子C、所生D、母E、所胜答案:E94、“阳脉之海”指的是()A、带脉B、任脉C、阴阳维脉D、督脉E、冲脉答案:D95、气虚引起血虚的理论基础是()A、血能载气B、气能生血C、血能养气D、气能行血E、气能摄血答案:B96、“通调水道”依赖于()A、肺气宣发肃降B、肺司呼吸之气C、肺主治节D、肺朝百脉E、肺主司一身之气答案:A97、以上说法体现了阴阳互藏关系的是()A、阴在内,阳之守也B、重阴必阳,重阳必阴C、雨出地气,云出天气D、阴损及阳,阳损及阴E、阳盛则阴病,阴胜则阳病答案:C98、五行中具有“曲直”特性的是()A、火B、土C、金D、水E、木答案:E99、肺所宣发的气是()A、宗气B、营气C、卫气D、精气E、元气答案:C100、“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属于哪一种养生原则()A、护肾保精B、体魄锻炼C、养性调神D、调摄饮食E、顺应自然答案:E。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433124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8.png)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科室姓名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D )A.隋唐时期B.金元时期C.明清时期D.战国至秦汉时期2.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B )A.鼻B.耳C.口D.目3.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A )A.肝与肺B.心与肺C.脾与肺D.肾与肺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B )A.偏阴质B.偏阳质C.痰湿质D.气虚质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D )A.风邪B.火邪C.暑邪D.燥邪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B )A.怒则气上B.思则气缓C.悲则气消D.惊则气乱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A )A.正气不足B.邪气侵袭C.正邪相争D.体质虚弱8.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C )A.阴偏盛B.阳偏盛C.阴偏衰D.阳偏衰9、下列关于藏象学说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脏,即心、肺、脾、肝、肾,合称为“五脏”B.中医藏象学说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属人体整体生命机能的体现,与五脏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C.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三焦、女子胞、子宫D.藏象学说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沟通联系成有机整体10、肝的生理特性是( C )。
A.主疏泄,调畅气机B.主藏血,调节血量C.肝为刚脏,肝气升发D.主血海而调冲任11、肝主藏血不包括( D )。
A.濡养肝及形体官窍B.为经血生成之源C.化生和濡养肝气D.化生和濡养神12、肾开窍于( D )A.齿B.耳C.二阴D.耳及二阴13、急躁易怒主要与下列哪项功能失调有关?( D )A.神不守舍B.髓海空虚C.肝血不足D.肝升太过14、十二经筋的分布,多结聚于( C )A.胸腹部B.肌肤体表部位C.关节和骨骼D.四肢末端15、奇经八脉中,联络全身阴阳的经络的是( D )。
A.冲脉B.任脉C.阴、阳跷脉D.阴、阳维脉16、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在头面部相交于( B )。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测试题+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测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ae705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5.png)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测试题+答案1、分主一身左右阴阳的经脉是()A、阴跷脉和阳跷脉B、任脉C、督脉D、阴维脉和阳维脉E、冲脉答案:A2、邪热内伏,反见四肢厥冷的病机是()A、阴盛则寒B、阳盛格阴C、阴损及阳D、阳盛则阴病E、阳虚则寒答案:B3、称为“罢极之本”的是()A、肝B、脾C、肾D、肺E、心答案:A4、属于“母病及子”的脏病传变是()A、肾病及心B、心病及肝C、心病及脾D、心病及肾E、心病及肺答案:C5、肾在体为()A、皮B、骨C、筋D、肉E、脉6、属于“木”的五味是()A、辛B、甘C、苦D、咸E、酸答案:E7、手太阳经分布在()A、上肢内侧后缘B、上肢外侧中线C、上肢内侧前缘D、上肢外侧后缘E、上肢外侧前缘答案:D8、属于“金”的五色是()A、青B、白C、黄D、黑E、赤答案:B9、称为“清虚之脏”的是()A、肾B、心C、脾D、肝E、肺答案:E10、虚则补之属于()A、治标法B、反治法C、逆治法D、从治法E、治本法11、“至虚有盛候”的病机是()A、真虚假实B、虚实错杂C、由实转虚D、真实假虚E、实中夹虚答案:A12、具有藏泄互用关系的两脏是()A、肾与肝B、脾与心C、肺与肾D、肝与脾E、心与肺答案:A13、具有“喜燥恶湿”生理特性的脏是()A、肾B、脾C、肝D、肺E、心答案:B14、“肝阳上亢”属于下列哪一项概念()A、证候B、体征C、病因D、症状E、疾病答案:A15、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称为()A、卫气B、元气C、营气D、宗气E、中气16、同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疾病发生的时间、地域、年龄、体质等因素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体现了()A、同病异治B、辨病论治C、审因论治D、因人制宜E、异病同治答案:A17、属于“水”的季节是()A、秋B、长夏C、夏D、冬E、春答案:D18、“生痰之源”指的是()A、肝B、肾C、心D、脾E、肺答案:D19、可损伤肾精的因素是()A、劳力过度B、劳神过度C、过饥D、房劳过度E、过饱答案:D20、引起虚热证的阴阳失调是()A、阳偏衰B、阴盛则阳病C、阴偏衰D、阴偏盛答案:C21、主管生殖机能的脏是()A、肝B、脾C、心D、肺E、肾答案:E22、“热者寒之”适用的病证是()A、阴偏衰B、阴偏盛C、阴阳两虚D、阳偏盛E、阳偏衰答案:D23、十二经脉中循行于腹部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是()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B、足阳明、足少阴、足太阴、足厥阴C、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D、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E、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答案:A24、观察和测量身体各部分的大小、形状、匀称程度,以及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度和皮肤与皮下软组织情况可判断()A、体姿B、体型C、性征D、体格E、体表形态答案:D25、“阴损及阳”所说明的阴阳关系是()A、阴阳转化B、阴阳交感C、阴阳消长D、阴阳对立制约E、阴阳互根互用答案:E26、易于感冒表明气的哪项功能减退()A、温煦作用B、固摄作用C、防御作用D、推动作用E、中介作用答案:C27、内风与其功能失常密切相关的脏腑是()A、肺B、脾C、肾D、肝E、心答案:D28、属于既病防变的是()A、起居有节B、锻炼身体C、调摄精神D、药物预防E、早期诊治答案:E29、属于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的是()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D、虚实交替,藏泄互用E、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答案:A30、足三阳经的走向是()A、从脏走手B、从头走手C、从头走足D、从手走头E、从足走腹答案:C31、下列药物之味,属性属阳的是()A、辛、甘、淡B、甘、苦、淡C、甘、淡、涩D、辛、苦、咸E、酸、苦、咸答案:A32、具有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和官窍生理活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脏腑之气E、卫气答案:A33、手足三阴经交接于()A、头部B、足部C、胸部内脏D、四肢末端E、手部答案:C34、称为“华盖”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D35、下列病邪致病最易出现发热恶风、汗出等症状的是()A、火邪B、寒邪C、湿邪答案:E36、具有轻扬开泄致病特点的邪气是()A、风邪B、湿邪C、燥邪D、寒邪E、火邪答案:A37、五行中,水是火的()A、子B、所不胜C、所胜D、所生E、母答案:B38、肺痨咳嗽,咳嗽不甚时,应采取的主要治疗原则是()A、标B、先治标后治本C、先治标后治本D、治本E、标本兼治答案:D39、元气生成的主要物质来源是()A、肾中精气B、清气C、脏腑精气D、水谷精气E、经气答案:A40、具有“肃降”生理特性的脏是()A、肺B、脾C、肾答案:A41、与肺相表里的是()A、膀胱B、胃C、胆D、大肠E、三焦答案:D42、下列属于疾病基本病机的是()A、六淫病机B、脏腑病机C、内生五邪病机D、经络病机E、阴阳失调病机答案:E43、“阴中求阳”适用的病证是()A、阴虚B、阳虚C、阴阳两虚D、阳盛E、阴盛答案:B4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适用的病证是()A、阴偏衰B、阳偏衰C、阴偏盛D、阳偏盛E、阴阳两虚答案:A45、容易发生阴阳互损的脏是()A、肺B、肝C、肾答案:C46、“水寒射肺”属于()A、母病及子B、相侮传变C、相乘传变D、制化传变E、子病犯母答案:E47、“水谷之海”指的是()A、小肠B、胆C、胃D、大肠E、膀胱答案:C48、既至目外眦,又至目内眦的经脉是()A、足太阳膀胱经B、手少阳三焦经C、手太阳小肠经D、足少阳胆经E、手阳明大肠经答案:C49、具有加强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联系的是()A、经别B、别络C、奇经D、皮部E、经筋答案:A50、推动血腋运行的基本动力是()A、肺的功能B、肾的功能C、肝的功能D、心的功能E、脾的功能答案:D51、与足太阴相表里的经脉是()A、足少阳B、手少阳C、手太阳D、足阳明E、足厥阴答案:D52、与女子胞的功能活动关系密切的是()A、心、肺、肝、肾、冲脉、带脉B、心、肝、脾、肾、冲脉、任脉、督脉、带脉C、心、肝、脾、肺、冲脉、督脉D、心、肝、肺、肾、冲脉、督脉E、心、肺、脾、冲脉、带脉、任脉答案:B53、循行于下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A、足太阴脾经B、足阳明胃经C、足厥阴肝经D、足少阳胆经E、足少阴肾经答案:E54、属于“木”的五体是()A、皮B、肉C、脉D、骨E、筋答案:E55、对阴阳偏衰采用的治疗原则是()A、损其有余B、补其不足C、寒者热之D、热者寒之E、调整阴阳答案:B56、具有其性干涩,易伤津液性质和特征的邪气是()A、风邪B、暑邪C、寒邪D、湿邪E、燥邪答案:E57、津液不足引起的是()A、内燥B、内寒C、内湿D、内风E、内火答案:A58、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的邪气是()A、暑邪B、燥邪C、风邪D、寒邪E、湿邪答案:E59、适用于虚热证的治法是()A、热则寒之B、阴病治阳C、寒则热之D、阴中求阳E、阳病治阴答案:E60、阴阳互损引起的病理变化是()A、阳偏衰B、阴偏衰C、阴偏盛D、阴阳两虚E、阳偏盛答案:D61、《素问·灵兰秘典论》称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的脏是()A、脾B、心C、肝D、肺E、肾答案:C62、临床出现自汗、多尿,说明气的哪项功能减退()A、防御作用B、中介作用C、温煦与凉润作用D、固摄作用E、推动与调控作用答案:D63、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方面关系密切的是()A、心与肺B、脾与肝C、心与肾D、肺与肝E、肺与脾答案:E64、邪气亢盛,结聚于内,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所形成的病机是()A、因虚致实B、由实转虚C、真实假虚D、实中央虚E、真虚假实答案:C65、“先天之本”指的脏是()A、肺B、心C、肾D、肝E、脾答案:C66、具有通调水道功能的脏是()A、心B、肺C、肾D、肝E、脾答案:B67、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作用的脏是()A、肝B、肺C、肾D、心E、脾答案:A68、衡量体格的重要指标为()A、体格B、体重C、体型D、性征E、体姿答案:C69、以上属于证候范畴的是()A、心血不足B、痢疾C、恶寒发热D、恶心呕吐E、脉象沉迟答案:A70、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是()A、整体观念B、阴平阳秘C、辨证论治D、天人合一E、形神合一答案:A71、“髓海”指的是()A、脉B、脑C、髓D、女子胞E、骨答案:B72、正虚不甚,邪势方张,正气尚能耐攻者应用以上哪一项治法()A、扶正兼祛邪B、先扶正后祛邪C、祛邪D、扶正E、先祛邪后扶正答案:E73、血虚病证多见于()A、肝肾B、脾肺C、肺肾D、肝脾E、心肝答案:E74、其性升散的邪气是()A、暑邪B、风邪C、湿邪D、燥邪E、寒邪答案:A75、具有朝百脉功能的脏是()A、心B、肾C、肺D、肝E、脾答案:C76、《素问·厥论》所谓“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A、肺B、肾C、心D、脾E、肝答案:D77、心的功能是()A、纳气B、主气C、藏血D、统血E、行血答案:E78、五行中“金”的特性是()A、炎上B、润下C、曲直D、从革E、稼穑答案:D79、下列属于风邪性质和致病特征的是()A、为阳邪,其性炎热B、为阳邪,其性开泄C、为阳邪,伤津耗气D、为阳邪,易生风动血E、为阳邪,其性炎上答案:B80、“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说明了阴阳学说的哪种关系?()A、阴阳互藏B、阴阳转化C、阴阳白和与平衡D、阴阳互根互用E、阴阳对立制约答案:A81、“主津”的腑是()A、小肠B、膀胱C、胃D、大肠E、胆答案:D82、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是()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C、消长转化D、阴阳交感E、阴阳自和答案:D83、瘀血引起的崩漏,治疗宜选用的治法是()A、热者寒之B、补气摄血C、通因通用D、清热凉血E、塞因塞用答案:C84、佐金平木法的适应证是()A、肝火犯肺证B、肝火上炎证C、肝肾阴虚证D、肝脾不调证E、肝胆湿热证答案:A85、称为“封藏之本”的是()A、肝B、心C、脾D、肺E、肾答案:E86、手足三阳经交接于()A、头B、足C、腹D、胸E、手答案:A87、邪气亢盛,正气不虚,其形成的病证是()A、虚实夹杂证B、真实假虚证C、实证D、虚证E、真虚假实证答案:C88、阳气不足引起的是()A、内燥B、内寒C、内湿D、内火E、内风答案:B89、阴盛格阳引起的病理变化是()A、虚寒证B、阴阳两虚证C、真热假寒证D、真寒假热证E、虚热证答案:D90、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交接部位是()A、目外眦B、目内眦C、鼻根部D、小指端E、胸中答案:B91、起于目内眦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B、足厥阴肝经C、足少阳胆经D、手太阴肺经E、足太阳膀胱经答案:E92、属于五行之“火”的五音是()A、羽音B、角音C、宫音D、徵音E、商音答案:D93、“生之本”是()A、肝B、脾C、肺D、心E、肾答案:D94、“木火刑金”属于()A、子病犯母B、相乘传变C、相侮传变D、母病及子E、制化传变答案:C95、肺病及脾的五行传变是()A、子病犯母B、相克C、相乘D、相侮E、母病及子答案:A96、卫气的分布特点是()A、熏于肓膜,散于胸腹B、通过三焦,流行全身C、上出息道,下走气街D、上荣头目,达于周身E、与血同行,环周不休答案:A97、足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A、从头走足B、从足走头C、从手走头D、从胸走手E、从足走腹答案:E98、“五脏六腑之大主”指的脏是()A、心B、脾C、肝D、肺E、肾答案:A99、贯注于心肺之脉的气是()A、脏腑精气B、卫气C、营气D、元气E、宗气答案:E100、五脏变动,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肾之变动为栗B、脾之变动为哕C、肝之变动为握D、肺之变动为咳E、心之变动为笑答案:E。
质量基础理论知识试题
![质量基础理论知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3b819e2551810a6f52486bb.png)
质量基础理论知识试题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1、质量是一组(B)满足要求的程序。
A、特性B、固有特性C、赋予特性2、质量管理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A)A、质量检验、统计控制、全面质量管理B、统计控制、质量检验、全面质量管理C、全面质量管理、统计控制、质量检验3、产品包括软件、硬件、(B)、流程性材料。
A、过程B、服务C、过程4、产品可分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
下列项是无形的产品是(C)A、洗衣机B、电脑硬件C、服务5、下列对质量特性理解错误的是(B)A、质量可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来修饰;B、质量不需要控制C、特性即特征,如功能、物理、化学性能等。
6、质量检验按生产过程分类可分为进货检验、(A)、最终检验。
A、过程检验B、首件检验 D、巡回检验7、下列哪项不是检验人员的职责(D)A、参与检验B、控制不合格品 D、过程制造8、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包括(A)A、质量控制、质量策划、质量改进B、质量进程、质量管理、质量控制C、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改进9、质量改进的基本过程为PDCA循环,其中“P”表示(A)A、策划B、实施C、检查10、对一批待检产品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定义为(C)A、免检B、抽样检验C、全数检验11、下列哪项不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意义(C)A、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B、提高产品质量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C、提高产品质量与检验员无关12、质量检验按检验者进行分类可分为自检、互检和(A)。
A、专检B、过程检验C、现场检验13、下列哪项是进货检验方法(B)A、记录过程产品异常B、进货检验和试验C、进行不合格品统计14、质量检验的作用有鉴别、(B)、预防、报告。
A、上报B、把关C、分析15、下列哪项不是不合格品评审和处置的方法(C)A、返修 B让步接收 C、终检二、判断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1、在检验过程中,若检验数据发生散布异常时,应查明原因,纠正后,方可进行检测。
党的基础理论知识测试试题
![党的基础理论知识测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c93071a6c175f0e7cd1372c.png)
党的基础理论知识测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完全符合题意,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本部分共30 道题,每题1 分,共30 分。
)1、我国的国体是()。
A、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性质。
A、政协组织法B、政府组织法C、国家宪法D、临时宪法3、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多党合作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方针。
A、又团结又斗争B、团结、教育、改造C、团结—批评—团结D、批评-团结-批评4、党外干部队伍“四化”方针指()。
A、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B、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技术化C、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科学化D、革命化、年轻化、技术化、科学化5、现阶段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是()。
A、团结、教育、引导B、政治上一视同仁,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C、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D、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6、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成立D、五卅运动7、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事件是( )。
A、秋收起义B、广州起义C、南昌起义D、百色起义8、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 ),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论十大关系》C、《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D、《论人民民主专政》9、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诞生于( )。
A.北京B.广州C.长沙D.上海10、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著名论断的领导人是( )。
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邓小平11、(),我国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中医基础理论章节试题(附带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章节试题(附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850f3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fd.png)
中医基础理论章节试题(附带答案)1.元气是()。
A.先天之精命门处化生, 水谷之精滋养补充B.水谷之气的精华部分C.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结合D.一身之气分布到脏腑或脏腑之精化生【答案】A2.治疗血瘀证, 常酌配补气、行气药物, 其机制是()。
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答案】B3.连结“肺主呼吸”和“心主血脉”的中心环节是()。
A.经脉的相互连结B.气血的相互关系C.心主营, 肺主卫之间的相互作用D.宗气的贯通和运行【答案】D4.“夺血者无汗, 夺汗者无血”, 说明下列哪两者的关系?()A.气与血B.气与津液C.津液与血D.津液与汗【答案】C5.全身“元气”和“水液”运行的通道是()。
A.三焦B.肺、脾、肾C.十二经脉D.奇经八脉【答案】A6.下列除哪项外均是气和津液的关系?()A.气能载津B.气能生津C.津能化气D.气能摄津【答案】A7.“气随液脱”的原理是()。
A.气能行津B.气能生津C.津能载气D.气能摄津【答案】C8.《金匮要略心典》所云“吐下之余, 定无完气”的病机是()。
A.气不固津B.气随液脱C.脾胃气虚D.津停气阻【答案】B9.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宗气的作用?()A.行呼吸B.行血气C.资先天D.温养全身【答案】D10.与语言、声音及心脏搏动等密切相关的是()。
A.元气B.宗气C.卫气D.中气【答案】B11. 与声音及呼吸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元气B.肺气C.宗气D.中气【答案】C12.下列哪项是宗气不足导致的常见病症?()A.血行瘀滞B.虚里搏动的异常C.脉来躁急, 节律不规则D.以上均是【答案】D13.《医旨绪余·宗气营气卫气》说: “为言护卫周身……不使外邪侵犯也”, 主要取决于()。
A.营卫和调B.卫气和利C.营气和利D.宗气充盈【答案】B14.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卫气的作用?()A.化生血液B.防御外邪C.温养全身D.调控腠理【答案】A15.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卫气不足导致的常见病症?()A.易外感邪气B.热性病变C.血虚证D.无汗、多汗、自汗【答案】C16. 临床常见的心火引动肝火之心肝火旺证, 属于()。
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02236dddccda38376baf2b.png)
理论课试题1、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过程和______活动。
A、生产B、劳动C、社会文化2、现代体育的范畴包括竞技体育、______和群众体育三个方面。
A、中学体育B、大学体育C、学校体育3、学校体育是指通过体育课教学、_____和训练以及运动竞赛等形式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与智力发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个性特征的教育过程。
A、早操B、课间操C、课外体育锻炼4、群众体育是指广大国民以锻炼身体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调节精神和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______活动。
A、经济B、体育C、商业5、体育的功能包括______、教育功能、娱乐功能。
A、健身功能B、健美功能C、健康功能6、高等学校体育的目的就是以运动和为基本手段,对大学生机体进行科学的培养,在提高人的生物潜能和心理潜能及社会适应潜能的过程中,进得、益智、促美,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总目的。
A、合理营养B、身体练习C、体育竞赛7、高等学校体育的目的是通过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三基,培养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来具体实现的。
A、培养道德品质 B、提高运动水平 C、提高身体机能8、高等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有、课余体育活动。
A、体育训练B、体育竞赛C、体育课程9、竞技体育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或集体的运动能力去争取优异成绩而进行的和竞赛。
A、运动训练 B、理论教学 C、基础练习10、公元前300年,古希腊伟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提出“”名言。
A、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B、生命在于运动C、活动是生活的基础11、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提高心理素质宣泄情绪、调节生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作用。
A、增强社交能力B、解除疲劳和精神紧张C、完美人格个性12、心理健康是指人在、认知意志、平衡人际和社会关系等方面处于良好状态。
A、智力B、兴趣C、情绪13、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与答案(精选17)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与答案(精选17)](https://img.taocdn.com/s3/m/a4862f0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62.png)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痰湿质者,用药应注意的是A.宜辛热温散B.忌阴柔滋补C.忌耗散克伐D.宜疏利气血E.宜大攻大补【答案】B2、被后人称“滋阴派”的医家代表是A.朱丹溪B.叶天士C.刘完素D.薛生白E.吴鞠通【答案】A3、血行脉中的基本动力,主要是A.经气B.宗气C.心气E.营气【答案】C4、不属于正治的是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虚则补之D.寒因寒用E.实则泻之【答案】D5、“五神脏”包括A.心藏神B.肺藏魄C.肝藏魂D.脾藏意E.肾藏志【答案】A B C D E6、可导致内寒的脏主要包括A.脾C.肺D.肝E.心【答案】A B7、“血为气之母”的内涵包括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养气E.血能载气【答案】D E8、某男,52岁。
因交通事故大出血,呼吸微弱,汗出不止,神识朦胧,面色苍白,脉微欲绝,其病机是A.气血两虚B.气虚血瘀C.血不养神D.气随血脱E.血不载气【答案】D9、“亡血家不可发汗”的告诫,其原理是A.精血同源B.气血同源C.肝肾同源D.乙癸同源E.津血同源【答案】E10、后天之精是A.吸人清气与五脏六腑之精B.吸人清气与水谷精微C.水谷精微与五脏六腑之精D.水谷精微与生殖之精E.生殖之精与五脏六腑之精【答案】B11、以阴阳三分法划分的常见体质类型包括A.偏阳质B.阳虚质C.阴虚质D.偏阴质【答案】A D E12、七情变化和病情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七情变化对病情影响不大B.只有剧烈的情志刺激才会影响病情变化C.良好的情绪有利于疾病康复D.不良的情绪对患者的刺激度如果不大,则不影响病情E.喜是良性情绪,故此大喜的情绪有利于疾病康复【答案】C13、“寒甚则热”“热甚则寒”体现的是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阴阳转化D.阴阳消长E.阴阳自和【答案】C14、“百病多由痰作祟”指痰饮的致病特点是A.致病广泛B.病势缠绵D.阻碍气血E.损伤阳气【答案】A15、具有“满而不能实”生理特点的是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脏腑E.经络【答案】A16、与津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A.心肝肾B.心脾肾C.脾肝肾D.脾肺肾E.脾胃肾【答案】D17、房劳过度,易损伤的内脏是A.心B.肝C.脾D.肾E.肺【答案】D18、气虚脾虚之人,感邪之后易于从化的特点是A.湿化B.寒化C.热化D.火化E.燥化【答案】A19、气不内守,机体功能严重衰竭,其病机是A.气滞B.气逆C.气陷D.气闭E.气脱20、大惊过度,容易导致的病机变化有A.心神不宁B.肝气郁结C.肺失宣降D.脾气亏虚E.肾气不固【答案】A E21、与手太阴肺经交接部位叙述正确的是A.在足大趾交于足厥阴肝经B.在足大趾端交于足太阴脾经C.在食指端交于手阳明大肠经D.在无名指端交于手少阳三焦经E.在小指端交于手太阳小肠经【答案】C22、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有A.寒邪入侵B.脉道通畅C.气的推动E.气的固摄【答案】A B C D E23、人身“三宝”指的是A.精B.气C.神D.血E.津液【答案】A B C24、中医养生原则确立基础包括A.对病因及发病条件的研究B.对人体生长壮老已生命规律的研究C.对预防疾病的实践总结D.对衰老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化E.延缓衰老的养生实践【答案】A B C D E25、气之最基本的特性是A.运动B.变化C.升降D.物质E.无形【答案】D26、327: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关的脏腑有A.胃B.脾C.小肠D.大肠E.肝【答案】A B C D E27、愈后防复主要针对的情况有A.劳复B.食复C.药复D.传变E.外感【答案】A B C E28、属于火邪性质和致病特点有A.升散B.炎上C.生风D.动血E.耗气【答案】B C D E29、循行于下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A.足少阳胆经B.足少阴肾经C.足厥阴肝经D.足太阴脾经E.足阳明胃经【答案】B30、奇恒之腑包括A.脑B.胆C.肾D.心【答案】A B E31、人体之精生成的物质基础是A.先天之精与水谷精微B.吸人清气与水谷精微C.水谷精微与五脏六腑之精D.先天之精与吸入清气和水谷精微E.先天之精与五脏六腑之精【答案】D32、卫气的生理功能有A.化生血液B.温养全身C.营养全身D.防御外邪E.调节腠理【答案】B D E33、属于有形之邪的是A.风邪B.寒邪D.燥邪E.暑邪【答案】C34、具有“生我”“我生”关系的是A.木和火B.火和土C.水和金D.金和木E.木和土【答案】A B C35、因人制宜需要考虑的因素有A.年龄B.性别C.体质D.生活习惯E.生活区域【答案】A B C D36、五脏阴阳之本为A.心阴心阳B.肾阴肾阳C.脾阴脾阳D.肺阴肺阳E.肝阴肝阳【答案】B37、“元神之府”指的是A.脑B.心C.肾D.肝E.胆【答案】A38、与血液正常运行密切相关的脏有A.肝B.心C.脾D.肺E.肾【答案】A B C D39、据《素问·举痛论》,思可导致的气机变化是A.气下B.气上C.气滞D.气结E.气陷【答案】D40、十二正经中,“络脑”的经脉是A.心经B.肾经C.肝经D.膀胱经E.胆经【答案】D41、属于疠气的致病特点的有A.传染性强B.发病急骤C.病情危笃D.症状相似E.易于流行【答案】A B C D E42、属五行之“土”的是A.歌B.舌C.口D.肉E.涎【答案】A C D E43、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有A.培土生金法B.金水相生法C.滋水涵木法D.益火补土法E.益木生火法【答案】A B C D E44、较早运用体质一词的著作是A.《景岳全书》B.《金匮要略》C.《温病条辨》D.《养老奉亲书》E.《临证指南医案》【答案】A45、偏阳质者,易感受的邪气是A.阳邪B.阴邪C.湿邪D.寒邪E.燥邪【答案】A46、阳胜则A.热B.寒C.静D.湿E.虚【答案】A47、慢性肾虚水肿的患者病情加重,又出现烦躁不安.抽搐,其病机变化是A.阳损及阴B.阴损及阳C.阳偏衰D.阴偏衰E.阳偏胜【答案】A48、治疗水湿痰饮病症,配合补气.行气药的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养气E.津能载气【答案】B49、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A.培土生金法B.培土制水法C.佐金平木法D.泻火润金法E.泻南补北法【答案】A50、人体内部形态结构包括A.脏腑B.经络C.精气D.气血E.津液【答案】A B C D E51、胸痹患者,若遇悲伤的情志刺激,最易出现的表现是A.少气懒言,气短乏力B.意志消沉,饮食不进C.心痛发作,胸闷憋气D.脘腹胀满,腹痛腹泻E.头目胀痛,情绪烦躁【答案】C52、“百病多由痰作祟”指痰饮的致病特点是A.致病广泛B.病势缠绵C.阻滞气机D.阻碍气血E.损伤阳气【答案】A53、“寒者热之”适用证候是A.阳虚B.阴虚C.阳盛D.阴盛E.格阳【答案】D54、锻炼身体的要点有A.形劳不倦B.循序渐进C.运动适度D.因人而异E.持之以恒【答案】A B C D E55、不是复发诱因的是A.劳复B.药复C.食复D.阳气来复E.重感致复【答案】D56、暑邪伤人,常见胸闷.四肢困重等症,其机理是A.暑多夹湿,气滞湿阻B.暑性升散,伤津耗气C.暑性炎热,阳热内盛D.暑邪升散,易扰心神E.暑为阳邪,独见夏令【答案】A57、手足三阳经交接的部位是A.手B.足C.头D.腹E.胸58、胆的别称表述错误的是A.中精之府B.中清之府C.精明之府D.清净之府E.中正之官【答案】C59、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于A.津液代谢B.气血生成C.气机调节D.阴阳平衡E.水火既济【答案】A60、在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的医家是A.王清任B.华佗C.张介宾E.巢元方【答案】D61、具有调节女子行经及男子排精功能的两脏是A.心与肾B.肺与肾C.脾与肾D.肝与肾E.肝与脾【答案】D62、有关气一元论的表述,正确的是A.精气学说是气一元论的早期概念B.气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C.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D.气的运动是万物变化的根源E.气是事物之间相互感应.传递信息的中介【答案】A B C D E63、某女,20岁。
中医基础理论1—3试卷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1—3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61a57bb7360b4c2e3f64fd.png)
中医基础理论(一)试题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 2 分)1.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和相同的证,因而采取了相同的治疗方法。
2. 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个脏器组织,它们在形态上多为中空器官,因而类腑,但其功能类脏,主贮藏精气,与六腑转化水谷有别,故称为奇恒之腑。
3. 正气:是指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及所产生的各种维护健康的能力,包括自我调控,适应环境,抗病祛邪和恢复自愈的能力。
4. 因人制宜:是指相同的疾病,因年龄,性别,体质等特点,制定适宜的方药的治疗原则。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 五行的特性,古人称“木曰曲直” ,“土爰稼穑” 。
2.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3. 足三阳经的走向为从头走足4. 劳神过度可耗伤精血,损伤元气。
5. 标本理论在治疗上的应用有: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6. “治未病”包括预防和防变两个方面。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 A )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2. 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肝为( C )A.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阳D.阴中之阴3. 大怒导致咳血,属于( D )A. 木克金B. 木乘金C.金克木D.木侮金4. 区分脏与腑的主要依据是( C )A.解剖形态结构B.分布部位不同C.生理功能特点D.经脉阴阳属性5.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是因为( B )A.心主血脉B.心主藏神C.心为阳脏D.心脉相连6. 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的是( C )A. 脑B. 三焦C.胆D.脉7. 治疗多尿,常用益气之药的机理是( B )A.气能生津B.气能摄津C.气能行津D.津能载气8. 少阳经主要行于( B )A.面部B.侧头部C.面颊部D.头顶和头后部9. 孙络是指( B )A.十五别络B.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C.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D.十二皮部10. 饮食因素对体质有明显影响,嗜食肥甘厚味之品易形成( A )A.痰湿体质B.阴虚体质C.阳虚体质D.血瘀体质11 六淫中“易致疮痈”的邪气是( C )A.风邪B.寒邪C.火邪D.燥邪12. 湿邪的性质是( B )A.开泄B.重浊C.凝滞D.干涩13 .情志内伤,最易损伤哪三脏( D )A. 心肺脾B. 心脾肾C.脾肾肝D.心肝脾14 .疾病转归取决于( D )A.阴阳消长B.阴阳转化C.虚实转化D.邪正盛衰15.实证的病机是( B )A.邪盛正虚B.邪盛正不虚C.正虚邪不盛D.正胜邪退16 .风气内动与何脏关系较为密切( C )A. 心B. 脾C.肝D.肾17. 阴损及阳的病理状态是指( A )A.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B.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C.阴虚为主D.阳虚为主18.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适用于( D )A. 实寒证B. 实热证C.虚寒证D.虚热证19 .男女异诊,老少异治是指( C )A.因时制宜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以上都是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试题与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7ee53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4.png)
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试题与答案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B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C 阴阳五行和经络学说D 藏象学说和气血津液答案:A解析: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强调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2、下列属于阴的属性是()A 向上的B 温暖的C 明亮的D 内在的答案:D解析:阴的属性包括静止、内守、下降、寒冷、晦暗、内在等;阳的属性包括运动、外向、上升、温热、明亮等。
3、五行中“木”的特性是()A 曲直B 炎上C 从革D 润下答案:A解析:木的特性是“曲直”,代表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炎上是火的特性,从革是金的特性,润下是水的特性。
4、五脏中主神志的是()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A解析:心主神志,心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精神充沛。
5、肺主()A 血脉B 气C 运化D 疏泄答案:B解析: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
6、脾主运化是指脾能够()A 运化水液B 运化水谷C 运化水谷和水液D 化生血液答案:C解析: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
7、肝的生理功能是()A 主藏血B 主统血C 主疏泄D 主藏血和主疏泄答案:D解析:肝具有主藏血和主疏泄的生理功能。
8、肾主纳气的主要生理作用是()A 有助于元气的生成B 有助于肺气的宣发C 有助于固摄精气D 有助于呼吸保持一定深度答案:D解析:肾主纳气,有助于呼吸保持一定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
9、被称为“后天之本”的是()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C解析: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10、被称为“先天之本”的是()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D解析: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
11、下列哪项不是经络的生理功能()A 沟通内外B 联系脏腑C 运行气血D 营养全身答案:A解析:经络的生理功能包括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抗御病邪、传导感应等。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试题(3)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试题(3)](https://img.taocdn.com/s3/m/6441b6c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67.png)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结石引起疼痛的性质是A.灼痛B.绞痛C.重痛D.窜痛E.刺痛【答案】B2、创造性提出“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病机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类经》D.《素问玄机原病式》E.《临证指南》【答案】D3、气的运动称A.气化B.气机C.聚散D.升降E.转化【答案】B4、临床见肢体麻木不仁,筋肉跳动,甚则手足拘挛不伸等症,其病机是A.肝阳化风B.血虚生风C.热极生风D.阴虚风动E.慢惊风【答案】B5、属于偏阳质的表现是A.面白体胖B.胆小易惊C.性格内向D.性欲偏弱E.畏热喜冷【答案】E6、“寒从中生”是指A.寒邪伤人B.寒邪直中脾胃C.寒邪直中少阴D.寒邪从肌表而入,伤及内脏E.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答案】E7、冬春之际,某小学有腮腺炎散在流行,校医用板蓝根.大青叶煎汤给予学生服用,所体现的“治未病”原则是A.早期诊治B.阻截病传途径C.先安未受邪之地D.药物预防E.避其邪气【答案】D8、某女,27岁。
产后症见肢麻不仁.甚则手足拘挛不伸,其病机是A.肝阳化风B.热极生风C.阴虚生风D.血虚生风E.血燥生风【答案】D9、结石引起疼痛的性质是A.灼痛B.绞痛C.重痛D.窜痛E.刺痛【答案】B10、某男,70岁。
表情呆滞,沉默寡言,记忆减退,肌肉萎缩,食少纳呆,气短懒言,治以益气健脾,其理论依据是A.心脑相通B.脑肺相系C.脑脾相关D.肝脑相维E.肾脑相济【答案】C11、壮热,面赤,烦躁,大汗,舌红,脉数,兼见口渴,尿少,便秘等症状,其病机是A.阳盛化火B.邪郁化火C.五志化火D.脏腑热盛E.阴虚火旺【答案】A12、不属于内风的是A.肝阳化风B.热极生风C.阴虚风动D.血虚生风E.感冒伤风【答案】E13、192:胆汁分泌与排泄取决于A.肝气的疏泄功能B.胆贮藏胆汁功能C.胆排泄胆汁的功能D.脾气的运化功能E.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答案】A14、导致阴疽流注的邪气是A.痰饮B.瘀血C.寒邪D.结石E.疫疠【答案】A15、小儿体质特点是A.纯阳之体B.明阳失调C.体质偏虚D.气血瘀滞E.虚实夹杂【答案】A16、与女子月经有密切关系的经脉有A.跷脉B.任脉C.心经D.跷脉E.冲脉【答案】B E17、按五行相生次序排列的是A.角.徵.宫.商.羽B.酸.甘.辛.苦.咸C.青.赤.黄.白.黑D.握.哕.咳.忧.栗E.呼.笑.歌.哭.呻【答案】A C E18、六淫中,最易导致气血凝滞不通的外邪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答案】B19、在五神脏中,肝所藏的神是A.神B.魂C.魄D.意E.志【答案】B20、大怒不止,可见飧泄,脘腹胀痛,呕血等表现,其病机是A.肝气郁结B.肝气横逆脾胃C.肝火上传心包D.肠胃不和E.肝肺不调【答案】B21、被后人称为“补土派”的医家代表是A.李中梓B.李东垣C.陈无择D.叶天士E.刘完素【答案】B22、某男,38岁。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60549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62.png)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属于阴阳平和质的有A.喜动好强B.精力充沛C.身体强壮D.胖瘦适度E.工作潜力大【答案】B C D E2、总督一身阳经的奇经是A.带脉B.阳维脉C.任脉D.督脉E.阳跷脉【答案】D3、不属于既病防变方法的是A.人工免疫B.早期诊断C.早期治疗D.先安未受邪之地E.阻截病传途径【答案】A4、气作为哲学概念,形成的时期是A.远古B.西周C.春秋战国D.秦代E.两汉【答案】C5、某男,40岁。
食少乏力3个月。
由于过度劳累而致头晕乏力,纳呆食少.胸胁胀满.腹痛泄泻。
中医病机是A.本旺乘土B.肝气犯胃C.脾虚肝乘D.胃弱肝乘E.肝火犯肺【答案】C6、津液的主要生理功能有A.滋润B.濡养C.化精D.化神E.充养血脉【答案】A B E7、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A.血行和津液代谢B.血行和神志活动C.气血生成方面D.气机调节和气化E.血液调节方面【答案】B8、某男,78岁。
长期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不适,便溏,近半年来出现反复感冒,并伴有咳嗽.咯痰.气喘等症状,此病证变化属于A.母病及子B.子病及母C.子盗母气D.相乘E.相侮【答案】A9、阳虚之体慎用寒凉之品是A.因时治宜B.因人制宜C.因地制宜D.治病求本E.阳病治阴【答案】B10、与手太阴肺经交接部位叙述正确的是A.在足大趾交于足厥阴肝经B.在足大趾端交于足太阴脾经C.在食指端交于手阳明大肠经D.在无名指端交于手少阳三焦经E.在小指端交于手太阳小肠经【答案】C11、中医学最早出现“气化”概念的著作是A.《内经》B.《难经》C.《中藏经》D.《伤寒杂病论》E.《神农本草经》【答案】A12、不属于气运动基本形式的是A.升降B.消长C.凝聚D.弥散E.出入【答案】C D13、因家庭矛盾冲突,工作失利,心境恶劣,饮食不当,以及劳逸失度等,则易导致正气不足,不利于疾病恢复,且易加重病情,其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是A.环境因素B.生活因素C.体质因素D.病邪因素E.诊治因素【答案】B14、调神养生的错误方法是A.四气调神B.清静养神C.用药宁神D.修性怡神E.气功练神【答案】C15、因时制宜需要考虑的因素有A.季节B.昼夜C.月令D.气候E.地域【答案】A B C D16、《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体现气的运动具有A.转化性B.变化性C.普遍性D.对立性E.统一性【答案】C17、五官中的“目”属木,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的A.取象比类法B.推演络绎法C.以表知里法D.试探法E.反证法【答案】B18、“吐下之余,定无完气”说明的病机变化是A.气血两虚B.气随血脱C.气不化水D.气不摄血E.气随液脱【答案】E19、胃的生理特性表现包括A.喜燥B.恶燥C.喜润D.恶湿E.喜升【答案】B C20、人体内部形态结构包括A.脏腑B.经络C.精气D.气血E.津液【答案】A B C D E21、脾与胃在生理上的关系表现有A.阴阳交通B.精血互生C.燥湿相济D.升降相因E.纳运相助【答案】C D E22、寒邪致病,常导致的症状有A.恶寒B.肢冷C.疼痛E.易出汗【答案】A B C D23、冬春之际,某小学有腮腺炎散在流行,校医用板蓝根.大青叶煎汤给予学生服用,所体现的“治未病”原则是A.早期诊治B.阻截病传途径C.先安未受邪之地D.药物预防E.避其邪气【答案】D24、与胆通过经脉相互络属的脏是A.肺B.脾C.肝D.肾E.心【答案】C25、导致阴疽流注的邪气是A.痰饮C.寒邪D.结石E.疫疠【答案】A26、病性转化主要包括A.寒热转化B.虚实转化C.表里转化D.脏腑传变E.六经传变【答案】A B27、肺主通调水道的功能主要依赖A.肺主一身之气B.肺司呼吸C.肺输精于皮毛D.肺朝百脉E.肺气宣发和肃降【答案】E28、对增强体质有积极作用的是A.劳作不休B.养尊处优C.房劳过度D.劳逸结合E.思虑劳神【答案】D29、属于阴的是A.上升B.明亮C.兴奋D.抑制E.弥散【答案】D30、血虚者出现少气懒言.体倦乏力.头晕自汗等症状的原因是A.血不养气B.血不化神C.血不濡筋D.血不荣面E.血不化津【答案】A31、中医学认为人的天年寿限是A.70岁左右B.80岁左右C.90岁左右D.100岁左右E.120岁左右【答案】E32、偏阳质者临床用药应注意A.宜甘寒B.宜酸寒C.宜咸寒D.宜清润E.忌辛热温散【答案】A B C D E33、诊断虽明确,但失治误治,或护理不当,则可损伤人体正气,助长邪气,以至变证迭起,甚至预后不良,其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是A.环境因素B.生活因素C.体质因素D.病邪因素E.诊治因素【答案】E34、属“七冲门”范畴的有A.吸门B.气门C.户门D.贲门E.魄门【答案】A C D E35、“金曰从革"是指金具有A.肃杀作用B.收敛作用C.滋润作用D.洁净作用E.沉降作用【答案】A B E36、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医学科学D.古代哲学E.中医药文化【答案】C37、“寒甚则热”“热甚则寒”体现的是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阴阳转化D.阴阳消长E.阴阳自和【答案】C38、生殖之精施泄主要依赖的是A.天癸作用B.肾阳推动C.脾胃纳运D.肝血充盈E.肺气宣肃【答案】A39、小儿体质特点是A.纯阳之体B.明阳失调C.体质偏虚D.气血瘀滞E.虚实夹杂【答案】A40、饮酒过度,易出现的变化有A.肝脾受损B.情志异常C.痰浊内生D.癥积E.湿热蕴结【答案】A B C D E41、首创“奇经八脉”一词的古医籍是A.《难经》B.《黄帝内经》C.《针灸甲乙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答案】A42、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立的治法是A.培土生金法B.培土制水法C.滋水涵木法D.益火补土法E.益木生火法【答案】B43、瘀血所致出血的特点是A.出血量多B.出血不畅C.出血夹有血块D.出血伴有疼痛E.出血量少【答案】C44、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交接部位是A.目外眦B.鼻根部C.小指端D.目内眦E.胸中【答案】D45、温补与固涩同用的适应证是A.气虚B.血虚C.气脱D.血寒E.精虚【答案】C46、致病原因,不属于情志内伤的是A.暑热扰神B.亲人亡故C.家庭纠纷D.工作烦心E.工作焦虑【答案】A47、区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类的最主要依据是A.解剖形态的差异B.分布部位的不同C.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的不同D.经脉阴阳属性的不同E.病因病机的不同【答案】C48、某女,65岁。
经济法基础理论知识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经济法基础理论知识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c1c9b8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0.png)
经济法基础理论知识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经济法是指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A)A. 正确B. 错误2. 经济法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企业、个体工商户、其他组织和个人。
(A)A. 正确B. 错误3.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经济管理关系。
(A)A. 正确B. 错误4.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公正、公开、公平竞争。
(B)A. 正确B. 错误5. 经济法的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国际条约。
(A)A. 正确B. 错误6. 经济法的目的是维护国家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
(A)A. 正确B. 错误7. 经济法的主体资格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个体工商户、其他组织和个人在经济法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A)A. 正确B. 错误8. 经济法的责任形式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A)A. 正确B. 错误9. 经济法的立法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A)A. 正确B. 错误10. 经济法的调整方式是抽象的行为规范。
(B)A. 正确B. 错误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A. 公平B. 公正C. 公开D. 公平竞争12. 经济法的渊源包括(ABCDE)。
A. 宪法B. 法律C. 行政法规D. 部门规章E. 地方性法规13. 经济法的主体包括(ABCDE)。
A. 国家机关B. 企业C. 个体工商户D. 其他组织E. 个人14. 经济法的责任形式包括(ABC)。
A. 行政责任B. 民事责任C. 刑事责任D. 道德责任E. 法律责任15.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ABCDE)。
A. 经济管理关系B. 经济协作关系C. 经济竞争关系D. 经济利益关系E. 经济组织关系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16. 经济法是一种独立的法律部门。
(A)17. 经济法的主体资格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个体工商户、其他组织和个人在经济法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基础理论试题1.1 应掌握部分的试题1.1.1 填空题1. 爆破安全技术包括爆破施工作业中的安全问题和爆破对周围建筑设施与环境安全影响两大部分。
2. 长期研究和应用实践表明:工程爆破的发展前景正朝着精细化、科学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3. 爆破器材的发展方向是高质量、多品种、低成本和生产工艺连续化。
4. 小直径钎头,按硬质合金形状分为片式和球齿式。
5. 手持式凿岩机可钻凿水平、倾斜及垂直向下方向的炮孔。
6. 目前常采用的空压机的类型是风动空压机、电动空压机。
7. 选择钎头时,主要根据凿岩机的类别,估计钻凿炮孔的最大直径,再根据所钻凿矿岩的岩性、节理裂隙的发育情况,确定钎头类型和规格。
8. 潜孔钻机是将冲击凿岩的工作机构置于孔内,这样结构可以减少凿岩能量损失。
9. 潜孔钻机通过其风接头,将高压空气输入冲击器,依靠机械传动装置,可确保空心主轴输出的扭矩传递给钎杆。
10. 牙轮钻机以独具特色的碾压机理破碎岩石,它的钻凿速度与轴压之间具有指数关系,增大轴压可以显著提高凿岩速度。
11. 影响炸药殉爆距离的因素有装药密度、药量、药径、药包外壳和连接方式。
12. 雷管和小直径药包底部有一凹穴,其作用是为了提高雷管和药包的聚能效应。
13. 炸药爆炸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变化过程释放大量的热、变化过程必须是高速的、边界过程能产生大量气体。
14. 炸药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形式是:热分解、燃烧、爆炸和爆轰。
15. 引起炸药爆炸的外部作用是:热能、机械能、爆炸能。
16. 炸药爆炸所需的最低能量称临界起爆能。
17. 炸药爆炸过程的热损失主要取决于爆炸过程中的热传导、热辐射、介质的塑性变形。
18. 炸药的热化学参数有:爆热、爆温、爆压、19. 炸药的爆炸性能有:爆速、炸药威力、猛度、殉爆、间隙效应、聚能效应。
20. 炸药按其组成分类有:单质炸药、混合炸药。
21. 炸药按其作用特性分类有:起爆药、猛炸药、发射药、焰火剂。
22. 爆破作业单位应当按照其资质等级承接爆破作业项目,爆破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其资格等级从事爆破作业。
23. 工业炸药按其主要化学成分分类,可分为硝铵类炸药、硝化甘油类炸药、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类炸药。
24. 水胶炸药与胶状炸药没有严格的界限,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使用不同的敏化剂。
25. 硝化甘油炸药具有抗水性强、密度大、爆炸威力大等优点。
26. 爆破器材检验项目有:外观检验、爆炸性能检验和物理化学安定性检验。
27. 瞬发电雷管有两种点火装置:直插式、引火头式。
28. 允许在有瓦斯和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所使用的铵梯炸药称为煤矿许用铵梯炸药。
29. 导爆索是传递爆轰的起爆器材,其索芯是太安或黑索今。
30. 电雷管的最高安全电流是指给电雷管通以恒定直流电,在一定时间(5min)内不会引燃引火头的最小电流强度。
31. 电雷管的最低准爆电流是指给电雷管通以恒定直流电,能将桥丝加热到点燃引火药的最小电流强度。
32. 电爆网络的导通与检测,应使用专用的导通器和爆破电桥。
33. 起爆电源功率应能保证全部电雷管准爆,流经每个雷管的电流应满足:一般爆破,交流应不小于2.5A,直流电不小于2A;硐室爆破,交流电应不小于4A,直流电不小于2.5A。
34. 导爆索网络可用于深孔爆破、预裂和光面爆破。
而拆除爆破、复杂环境深孔爆破、城镇浅孔爆破不宜采用导爆索网络。
35. 塑料导爆管的引爆方法有:击发枪引爆、雷管引爆、导爆索引爆。
36. 塑料导爆管起爆网络产生串段、重段的主要原因是:毫秒延期雷管自身的延时偏差和网络自身的延时性。
37. 向多个起爆药包传递起爆信息和能量的系统称为起爆网络,包括:电起爆网路、非电起爆网路、混合起爆网路。
38. 敷设起爆网路应由有经验的爆破员或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实施,并是实行双人作业制。
39. 导爆管起爆网路通常由以下四种元件组成:击发元件、传爆元件、起爆元件和连接元件。
40. 切割导爆索应使用锋利刀具,不应用剪刀剪断导爆索。
41. 与爆破关系密切的地形地质条件是:地形地貌、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特殊地质条件。
42. 岩石介质对爆破作用的抵抗能力和其性质有关。
从根本上说,岩石的基本性质决定其生成条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状态和后期地质的营造作业。
43. 影响爆破效果的岩石物理性质主要有:密度、孔隙率、波阻抗和风化程度等。
44. 影响爆破效果的岩石力学性质主要有:岩石的变形特征、岩石的强度特征和岩石的动态特征等。
45. 在岩石的动态特性中,动载强度大于静载强度,动载抗拉强度随加载速率的增大而增大。
46. 对爆破作用有影响的岩体结构构造主要有:断层、层理、节理、裂隙、褶皱、溶洞、破碎带等。
47. 描述岩体结构产状的三要素是:走向、倾向和倾角。
48. 岩溶(溶洞)对爆破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改变最小抵抗线的方向、引起冲炮造成事故、影响爆破效果、增加爆破施工难度和影响爆后边坡的质量。
49. 爆破施工工程中,如发现地形测量结果和地质条件与原设计依据不相符时,应及时修改设计和采用相应的补救措施。
50. 传播途径不同,应力波分为两类:在介质内部传播的应力波称为体积波;沿着介质内、外表面传播的应力波称为表面波。
51. 爆炸载荷为动载荷,在爆炸载荷作用下,岩石中引起的应力状态表现为动的应力状态。
它不仅随时间变化,而且随距离远近而变化。
52. 当炸药置于无限均质岩石中爆炸时,在岩石中将形成以炸药为中心的由近及远的不同破坏区域,分别称为粉碎区(压缩区)、裂隙区(破裂区)及弹性振动区。
53. 影响爆破作用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炸药性能、岩石特性、爆破条件和爆破工艺。
54. 爆炸压力的大小取决于炸药爆热、爆温和爆轰气体的体积。
55. 根据起爆药包在炮孔中安置的位置不同,有三种不同的起爆方式:第一种是反向起爆;第二种是正向起爆;第三种是多点起爆。
56. 平巷掘进爆破掏槽孔的形式可分为倾斜孔掏槽、平行空孔直线掏槽、混合式掏槽、57. 井筒掘进爆破掏槽孔最常用的有圆锥形掏槽和直孔筒形掏槽两种形式。
58. 地下矿山开凿在岩体或矿层中不直通地表的水平巷道,称为平巷;在底层中开凿的直通地表的水平巷道成为平硐。
59. 平行空孔直线掏槽有龟裂、筒形、螺旋式三种类型。
60. 隧道开挖常用的方法有全断面开挖法、半断面开挖法、分部开挖法。
61. 在露天深孔爆破中,装药结构分为连续装药结构、分段装药结构、孔底装药结构和混合装药结构。
在预裂和光面爆破中,采用不耦合装药结构。
62. 地下采场深孔爆破,深孔布置方式有两种:平行布孔和扇形布孔。
63. 露天台阶爆破多排孔布孔方式有方形、矩形、三角(梅花)形。
64. 浅孔爆破的炮孔孔径小于75mm,孔深小于5m。
65. 预裂爆破的成缝机理,包括以下几种解释:应力波干涉破坏理论、以高压气体为主要作用的理论和爆炸应力波与高压气体联合作用理论。
66. 预裂爆破钻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钻孔机械性能、施工中控制钻孔角度和工人操作技术水平。
67. 预裂爆破时,预裂缝形成后的作用是:防止主爆区的破裂缝伸向保留区和减小主爆区对保留区的振动影响。
68. 城镇大规模岩土爆破时,起爆技术至关重要,根据炮孔距保护物的远近,采用数孔一响、一孔一响或一孔内2~3响的不同联网方式。
69. 爆破现场混制铵油炸药品种,仅限于多孔粒状铵油类炸药和重铵油炸药。
70.水下爆破作业船上的工作人员作业时,应穿好救生衣或应备有相应数量的救生设备,无关人员不准许登上爆破作业船。
71. 水下爆破中的导爆索起爆网路应在主导爆索上加系浮标,使其悬吊;应避免导爆索网路沉入水底,造成网路交叉,破坏起爆网路。
72. 水下裸露药包应有足够的配重,使其能顺利自沉,药包表面应包裹良好,防止与礁石(或被爆破物)碰撞、摩擦损坏。
73. 水下电爆网路的导线,应采用有足够强度且防水性和柔韧性良好的绝缘胶质线,不应采用铝芯线或带接头的铜芯线。
74. 水下爆破工作船及其辅助船舶,应按规定悬挂信号(灯号)。
75. 水下钻孔爆破,应采取隔绝电源和防止错位等安全措施,才准许边钻孔边装药。
76. 潜水爆破应在潜水员离开水面,并将作业船移至安全地点后,才准起爆。
77. 在露天石方工程中,推土机的作用是:平场、撮堆、修路、短途推运。
78. 移动式液压破碎机由反铲改造而成,起直接破碎作用的机头名称是破碎冲击器。
79. 液压破碎机除了用于二次破碎外,通过更换不同形式的钎头,还可用于开沟、破路面、拆除、清理隧道及岩石开挖等作业。
80. 按行走方式,装载机分为履带式和轮胎式,当前发展较快的是履带式。
81. 土石方工程的运输道路按使用年限分为固定路、半固定路和临时路。
82. 爆破工地可能遇到的外来电有雷电、静电、杂散电和感应电。
83. 爆破作业可能产生的公害有爆破振动、爆破冲击波、爆破飞散物、有害气体、爆破噪声和爆破烟尘。
84. 标志爆破振动强度的主要特征参数是地表峰值质点振动速度和主振频率。
85. 爆破振动强度随炸药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离爆源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86. 常用工业炸药爆炸产生的有害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和氮的氧化物。
87. 为防止炮烟中毒,露天爆破时人员应位于上风方向。
88. 实施电起爆出现拒爆时,必须立即切断电源,并将网路主线短接。
89. 岩土爆破时,大量飞石主要是顺着最小抵抗线方向向外抛散的。
90. 遇雷雨时,爆区所有人员应立即撤离危险区。
撤离前应将电爆网路导线与大地绝缘,并禁止将其构成闭合回路。
91. 几种常用爆破飞散物对人员的安全距离是:裸露药包爆破400m;浅孔爆破200m(复杂地质条件下300m);深孔爆破按设计确定,但不少于200m;硐室爆破按设计确定,但不少于300m。
92. 为安全实施爆破作业,两人以上共同作业时应指定一人为负责人。
93. 导致爆破事故的人为因素主要是爆破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差、安全意识淡薄和违章作业。
94. 《爆破安全规程》规定:应根据爆破工程的复杂程度和爆破作业环境的特殊要求,适当提高相应爆破工程的管理等级。
95. 爆破设计人员应持有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安全作业证,并只能从事作业证上规定的范围、级别内的爆破工程设计(参加设计的非主要设计人员可以适当放宽)。
96. A、B、C、D级爆破工程设计,应经有关部门审批,未经批准不准开工。
矿山常规爆破审批不按等级管理,一般岩石爆破和矿山常规爆破设计书或爆破设计说明书由单位领导人批准。
97. 爆破设计由设计单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由施工单位编写,由一家专业公司承担设计、施工的中小型爆破工程,工程设计中一般都包含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不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98. 与建设程序相对应的工程造价为投资估算、概算、预算、竣工结算四种。
99. 施工组织设计应突出的三个方面是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