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理信息分类编码的认识与思考
基于属性的地籍信息分类与编码体系的分析与研究

基于属性的地籍信息分类与编码体系的分析与研究作者:王永富来源:《硅谷》2013年第11期摘要本文从地籍要素的客观属性来对地籍信息分类与编码进行研究。
同时,在数字化的浪潮中,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该分类体系的意义更加显著,一方面分类代码可以输入到计算机中,形成数据的分类与编码,使土地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有一个共同的约定,最终实现土地信息资源的共享,促使其向产业化标准靠近。
另一方面,属性地籍编码的输入,可以使编码通过软件处理和图式连接,得到地籍数字图,建立数字化地籍数据库,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服务。
关键词地籍要素;地籍编码;地籍数据库中图分类号:C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1-0000-00随着地籍和地籍管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建国以来,我国已开展了多次全国土地资源调查,形成了各级土地管理机构,并生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土地管理体系,全国大部分省、市县已完成了土地利用整体规划,但是随着土地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传统的地籍信息分类与编码的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地籍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要。
所以,对地籍信息进行分类并编制代码,也就成为最为迫切的任务。
本论文从地籍信息代码的属性特征入手,在全国统一的规范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遵循唯一性、适用性、合理性、可扩充性、简单性、规范性和完整性等基本原则,在制定符合国家规定和国家标准的基于属性的地籍信息分类代码的同时,分析分类内部、分类与分类之间的关系,给出分类和属性的完整描述。
并总结基于属性的地籍信息分类代码表在建立地籍数据库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各项数据库流程中的应用。
1 地籍信息分类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地籍信息系统中,把地籍信息按一定的方法和原则进行分类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所以经济地籍信息系统必须建立统一、合理的分类体系,而这样一个分类体系必须要做到科学性、系统性、兼容性、可延性以及综合实用性。
信息分类有两种基本的方法,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线分类法也叫层级分类法,它是将初始的分类对象按照所选定的属性,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类目。
面向制图与GIS的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研究

面向制图与GIS的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研究
面向制图与GIS的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研究
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编码是地理信息应用、数据共享、系统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而GIS与地图制图一体化技术是基础地理信息建设发展的趋势.通过对现有地理信息要素分类编码体系及面向GIS编码特点的分析,提出一套既能反映地形要素的分类特性和可视化特点,又能体现构成地形要素图形实体特征的分类编码方案,以同时满足地图制图和GIS 空间分析的需求.
作者:吴千里周建康 Wu QianLi Zhou JianKang 作者单位: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52 刊名:城市勘测英文刊名:URBAN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 SURVEYING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P208 关键词: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编码制图与GIS。
(整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轻便轨道、缆车道
41050
架空索道
41060
车站
41061
地道
41062
机车转盘
41063
车挡
41064
信号灯、拄
41065
天桥
41066
站线
41070
站台位置不明的车站
42000
公路
42010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3)公众对规划实施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的意见;
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也称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即估算某一项目、规划或政策所引起的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并将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纳入项目、规划或政策的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去,以判断这些环境影响对该项目:规划或政策的可行性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对负面的环境影响估算出的是环境费用,对正面的环境影响估算出的是环境效益。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地形数据库数据分类编码执行国家标准《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 13923-92)。代码为五位数字码,其结构如下:
乡级以下居民地
31100
政企合一单位(农、林、牧场等)
32000
居民地建筑物
32010
街区
32011
高层建筑区
32020
零散建筑物
32021
普通房屋(独立房屋、零星房屋)
32022
突出房屋
32023
高层建筑
32024
已损坏房屋
32025
地面上的窑洞
32026
地面下的窑洞
32027
蒙古包、牧区帐棚、放牧点
27012
石(底质注记定位点)
27013
泥(底质注记定位点)
27020
河宽、河深定位点
地理编码

既然组合定位器能够支持英文,就设法把中文的地址匹配转化成英文的地址匹配。
但是综合使用多种定位器是提高地址匹配准确性的策略之一 ,而且在实际使用中一个地区的地址很少能够用一种形式的定位器全部涵盖。有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种是在程序里面对每个地址循环使用不同的地址定位器匹配,这涉及到匹配拟合度的比较,而且需要设置匹配的域值,然后最后决定匹配的结果,这个过程实现起来比较复杂;另一个方法就是建立一个组合定位器,这需要解决当前版本不能支持中文的问题。
1. 2 ArcGIS中的地理编码
目前常用的GIS软件都具备地理编码功能,如ArcGIS的Geocoding和Map Info的MapMarker等,并且地理编码方式基本相同。在ArcGIS中地理编码前,首先要确定一个参考主题,并建立地理编码索引。地理编码索引是根据编码所用的地址类型确定反映地址信息的相关字段,如选择US Streets则需要确定反映右起始门牌、左起始门牌、右终止门牌、左终止门牌以及路名的字段,ArcGIS中以地址定位器的方式来表现地理编码索引。建立地理编码索引后,就可以对包含地址的数据表格进行地理编码。
相信灵图等地图服务提供商企业肯定有北京等大城市的详细的地址信息数据编码和数据库,如果他们能开放这样的服务就好了,会大大促进整个行业的信息共享。还有一家叫北京图信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司,貌似提供这样的服务。
(转)
地理编码又称地址匹配,是在含地址的表格数据与相关主题之间建立联系,并为表格数据创建一个相应的点图层,即对表格数据进行空间定位。地理编码的过程是先对含地址的每个记录和带有地址属性的要素主题(参考主题)进行比较,如果找到匹配,参考主题上的地理坐标就被分配给相应的记录,这样,一个纯粹的只具有地址信息的表格数据文件就可以同时具有地理坐标信息,从而可以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作为地图显示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地理信息是指通过地理空间数据来描述和分析地球表面上的现象、特征和关系的一种信息。
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则是构建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空间分析的基础,它包括了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水系分布等方面的数据。
为了方便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和使用,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分类与代码。
一、按照地理要素分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可以按照地理要素的类型进行分类。
常见的地理要素包括地块、建造物、道路、水系、地形等。
对于每一个地理要素,可以根据其属性和特征进行编码。
例如,对于道路,可以根据道路等级、道路类型、道路宽度等属性进行编码,以方便数据管理和查询。
二、按照地理空间关系分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还可以按照地理空间关系进行分类。
地理空间关系包括邻近关系、包含关系、相交关系等。
通过对地理空间关系进行编码,可以方便地进行空间分析和查询。
例如,对于地块数据,可以通过编码来表示地块之间的邻近关系,以便进行土地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分析。
三、按照地理坐标系统分类地理坐标系统是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它用于确定地理要素在地球上的位置。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地理坐标系统进行分类。
常见的地理坐标系统包括经纬度坐标系统、UTM坐标系统等。
通过对地理坐标系统进行编码,可以方便地进行地理数据的转换和集成。
四、按照数据格式分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可以按照数据格式进行分类。
常见的数据格式包括矢量数据格式和栅格数据格式。
矢量数据格式适合于描述点、线、面等几何要素,而栅格数据格式适合于描述连续分布的数据,如高程数据、遥感影像等。
通过对数据格式进行编码,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的存储和交换。
五、按照数据精度分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可以按照数据精度进行分类。
数据精度是指地理信息数据与真实地理现象之间的误差程度。
常见的数据精度包括高精度数据和低精度数据。
高精度数据适合于需要高精度定位和分析的应用,如导航系统和精细地形分析。
arcgis三调地类编码

arcgis三调地类编码摘要:一、arcgis三调地类编码简介1.arcgis的概述2.三调地类编码的定义和作用二、arcgis三调地类编码的具体内容1.三调地类编码的分类体系2.三调地类编码的编码规则三、arcgis三调地类编码的应用1.在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2.在土地资源调查和规划中的应用四、arcgis三调地类编码的意义1.提高地理信息管理的效率2.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正文:ArcGIS是一款由Esri公司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等领域。
在ArcGIS中,三调地类编码是一种对土地资源进行分类和编码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一、arcgis三调地类编码简介ArcGIS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能够实现地理信息的采集、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等功能。
三调地类编码是一种对土地资源进行分类和编码的方法,通过对土地的利用现状、潜力、适宜性等方面进行评估,为土地资源调查、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arcgis三调地类编码的具体内容三调地类编码的分类体系包括三个层次:基本地类、派生地类和细化地类。
基本地类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派生地类是在基本地类的基础上,根据土地的利用现状、潜力、适宜性等因素进行划分的;细化地类是对派生地类的进一步细分。
编码规则方面,三调地类编码采用三位数字表示,其中第一位数字表示基本地类,第二位数字表示派生地类,第三位数字表示细化地类。
三、arcgis三调地类编码的应用在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中,三调地类编码可以用于土地资源的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
通过将土地资源分类编码,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查询、统计和可视化,提高地理信息管理的效率。
在土地资源调查和规划中,三调地类编码有助于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和潜力,为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四、arcgis三调地类编码的意义ArcGIS中的三调地类编码方法对于土地资源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地理信息编码体系探究

基础地理信息编码体系探究作者:宋一平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年第02期摘要:通过总结几年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工作中的经验和思考,分析造成基础地理数据结构和内容混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编码体系,并对其在工作中的实践应用进行较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GIS 编码体系地理要素属性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2-0218-021 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对地理空间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制图、应用为目的的一门技术[1]。
随着GIS在城市规划、国土、城管等行业中的应用逐渐广泛,对基础地理数据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和精确。
GIS强大的计算和分析功能,需要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支持。
基础地理数据在测量、采集到建库的过程中,由于采集方法和应用软件的差异,缺少统一标准,很容易造成数据格式混杂、内容重复,难以发挥基础数据库的真正作用。
因此,在基础地理数据库建设过程中,需要基于相同标准的编码体系将数据进行转换和共享。
2 造成数据结构和内容混杂的主要原因以及后果:在GIS建设过程中,前期的数据采集和向系统内输入数据两项内容,占据了GIS相关工作人员的大部分时间。
而造成基础地理数据结构和内容混杂的主要原因主要在数据采集阶段,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在成图过程中,内业人员一般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进行制图。
CAD主要侧重于空间数据的图形信息的展示,与GIS相关软件在数据结构、储存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2)在CAD基础上开发的各种测绘成图软件在成图过程中存在差异,不同的数据生产单位选用的软件也不同,造成基础地理数据的编码体系、属性格式不一致。
(3)工作人员的制图习惯也不尽相同。
数据结构和内容混杂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数据格式混杂,基础地理信息不能迅速录入数据库;二是相同内容重复录入,造成系统空间冗余;三是缺少属性数据,无法实现GIS的空间分析功能。
北京市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的设计与探讨_肖洲

一、引 言
测绘地理信息数字地图在经济建设中起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城市测绘工作者有很大部分的作业 量是在进行此类地图的生产。《北京市基础测绘技 术规程》DB11 / T 407—2007 是 2007 年北京市质量 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北京市地方标准( 以下简称《北 京地标》) 。目前,北京已经依据此标准生产出了数 万幅的数字地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 但 由 于 社 会 发 展、城 市 建 设 的 加 快,出 现了一些原先无法预料的地物,需要进行补充。同 时北京地标与现行的国标代码要求并不完全一致, 在编码、图层、颜色、符号的形状和大小等许多基本 设置有所 差 异,严 重 影 响 了 成 果 交 流 和 信 息 共 享, 也不利于大范围的 GIS 数据录入。数字制图技术和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扩展了地形图的应用领域,也 对城市测绘比例尺地形图的表示形式和制图标准 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试图从解决此类问题的角 度,提出对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标准的设 计建议,期望可以制定出更适合北京地区实际需要 的地理信息要素编码。
二、北京现行分类代码标准存在的不足
1. 各级比例尺编码自成体系 北京地区从 2007 年遵循的《北京市基础测绘 技术规程》,其中包含北京市 1 ∶ 500、1 ∶ 2000 地形要 素分类代码和 1 ∶ 5000、1 ∶ 10 000 地形要素分类代 码。这两种比例尺标准之间不相协调,同一要素的 代码不相同,在地形图缩编等跨比例尺操作时需要 进行转换,给 标 准 的 实 施 带 来 很 大 不 便,有 时 甚 至 产生矛盾。为尽可能彻底地解决这一矛盾,需要通
四、具体的处理方法
1. 地物类别随国标变化 原北京地标中要素分类中的大类与中类,依照 国标编制。具体调整如下: ① 大类顺序按国标大类 调整; ② 合 并 了 原 北 京 地 标 中 居 民 地、工 矿 类; ③ 注记随各要素类,取消原注记大类; ④ 土质由原 来的地貌类转到植被类; 2. 地物分类方式依据面向对象理念设计 参考国标面向对象的设计理念,以便有利于地 理信息服务: ① 原有的不同子类合并; ② 对要素进 行唯一性处理; ③ 取消、归并不合理的非要素类别; ④ 按属性增加部分要素。 3. 对原地标不同大类中相同要素的处理 单幢房屋通过属性进行区分: 在属性项中区分 永久房屋与普通房屋。 同样的要素只定义一次: 将原地标中居民地、 工矿、交通、管 线、水 系、地 貌 和 植 被 地 物 类 中 共 有 的土坡、泊岸、斜坡、加固斜坡统一到新标准中地貌 类; 地类界统一到新标准中植被与土质类。 将原地标中各种类廊子统一为廊,不再细分。 4. 对北京市区域内不存在要素的处理 北京市范围内没有而国标中存在的要素,予以 删除。如海岸线、海上平台、雪山等高线等。 5. 对北京市区域特有要素的处理 根据实际需求,在国标的基础上扩充了目前实 际作业中采集的,有北京特色的地物,如国家部委、 飘楼、大型游乐设施、华表、城门等。 6. 扩充常见部件要素 按北京 城 市 市 政 综 合 监 管 需 求,并 进 行 了 调 研,扩充了 40 余个常见部件要素用来满足工程测图 的需要。如安全镜、红绿灯、邮筒、公交站亭等。
地理实体分类及数据编码.ppt

空间数据的分层1
●空间数据可按某种属性特征形成一个数据层,通常称为图 层(Coverage)。 1、空间数据分层方法: 1)专题分层 ◆每个图层对应一个专题,包含某一种或某一类数据。如地 貌层、水系层、道路层、居民地层等。 2)时间序列分层 ◆即把不同时间或不同时期的数据作为一个数据层。 3)地面垂直高度分层 ◆把离地面不同高度的数据作为一个数据层。 如:地下、地 表、地上。
地理实体分类及数据编码
一、空间数据的组织 二、属性数据的编码 三、属性数据的采集
2005-07-19
重庆交通学院测绘与国土信息系 Liugd
空间数据的组织
GIS应用
经纬度分块 矩形分块
分层
引自武汉大学胡鹏教授PPT
2005-07-19
大范围 地理区域
区域分块
合理组织
面向对 象组织
空间数据库
重庆交通学院测绘与国土信息系 Liugd
2005-07-19
重庆交通学院测绘与国土信息系 Liugd
图形数据的分类和编码
●地理信息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只有将它们按一定 的规律进行分类和编码,使其有序地存储、检索,以 满足各种应用分析需求。因此,基础地理数据的分类 和编码是空间数据库建立的重要基础。
分类、编码
2005-07-19
点、线、面 特征码、坐标
2005-07-19
重庆交通学院测绘与国土信息系 Liugd
属性数据分类编码内容
登记部分(标识码):用来标识属性数据的 序号,可以是简单的连续编号,也可划分 不同层次进行顺序编码;
分类部分(分类码):用来标识属性的地理 特征,可采用多位代码反映多种特征;
控制部分:用来通过一定的查错算法,检 查在编码、录入和传输中的错误,在属性 数据量较大情况下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2009年2月
吉林省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标准培训
10
• 引入了面向实体对象而非地形图的对象 概念;
• 各级比例尺地形要素统一考虑,并对原3 个标准中要素分类以及同一要素名称的 不同进行了统一和适当的调整;
• 要素的分类及其要素代码具有唯一性;
• 对要素重新进行六位编码。
2009年2月
吉林省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标准培训
2009年2月
吉林省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标准培训
9
2.特点
• 在我国现有1﹕500 1﹕1 000 1﹕2000, 1﹕5 000 1﹕10 000 1﹕25 000 1﹕50000 1﹕100 000,1 ﹕250 000 1 ﹕500 000 1﹕1 000 000地形图图式及其相关的地形要素 分类与代码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分类体系, 从基础地理信息角度对地理信息要素进行了系 统而全面的整理、归类与补充。通过要素的分 类和编码,确定类别、等级明确的代码结构, 最终形成我国统一和协调一致的基础地理信息 要素分类代码标准文本。
2009年2月
吉林省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标准培训
6
2,关于地理信息的分类与编码问题
地理信息分类就是对地理实体的本质特征进 行分类。地理实体的最根本特征是任何一个 实体都可按某种空间坐标进行数字化表达,并 实现对其定位、定性、定量以及拓扑关系的 描述。地理实体可以是客观存在、能看得见 的或纯粹是概念上的实体( 如行政区)。因此, 地理实体是抽象意义上的现实世界地理系统 中的事物和现象。
2009年2月
吉林省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标准培训
13
➢ 【释义】本条对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分类与编码 作出了规定并明确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关于GIS信息分类编码技术的探讨

关于GIS信息分类编码技术的探讨【摘要】在煤矿地质测量信息中,只有将信息依照顺序输入到计算机内,才能够既快速又有效的完成信息的存储、检索、输出,以及交换。
采用GIS 信息分类编码技术可以实现这一要求。
文章对煤矿地质测量信息的GIS 信息分类编码技术的基本要求、基本依据、分类编码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煤矿地质测量;分类编码;信息系统1 GIS信息分类编码技术的基本要求为了方便GIS信息码在现代化需求下,对地理信息实现很好的管理和取用,减少信息资源的浪费,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共享等,防止出现信息重复与相互间无法兼容的情况出现。
其该技术系统的功能,如图1所示。
图1 煤矿地质测量信息系统的功能根据实际的操作情况,在信息分类编码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以下三点基础要求:首先,信息必须具有可靠性,进行GIS信息分类编码的缩写代码不仅要使用方便,而且还要简单容易被记住;其次,信息分类编码要方便完成信息的通讯和交换,以及共享等,可以通过固定或不固定长度格式进行扩充;最后,所使用的信息分类编码能够直接在计算机中进行输入,在减少数据的输入量的同时,还能节省存储的空间,并且能够很好的完成国内外地理信息间的交流和发展。
2 GIS信息分类编码技术的基础依据煤矿地质测量信息分类编码技术是矿山信息化、矿山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数字化矿山建设前期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
该分类编码遵循矿山基础信息相关的国家标准,兼顾数字绘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原则,结合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按专题图层分类组织,面向煤矿地质测量的对象实体及实体属性进行编码。
煤矿地测信息分类编码体系共分为7大类,29个专题类,51个三级类,440个四级类。
(1)GIS信息分类编码要满足通用和一致性。
编制出来的代码必须容易编制、容易使用,以及符合人们习惯的同时,确保其严密性。
所有被使用的代码名词和术语都要保持一致,不能够被重复。
(2)根据系统性和标准化的依据进行编码的统一。
GIS信息分类编码在统一规划和安排下,形成一套完整的编码体系。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ppt-地理信息的分类与编码如何实施.

4.3 代码的使用与扩充、细分原则
4.2 要素类及其代码的扩充、细分规则 a)要素类的门类、亚门类、大类和国家标准规范中已经列出的中类的名 称与代码不应扩充;中类和小类可以扩充;并可以在中类下进一步细分 小类,但码位长度不能扩充。 b)细分后的小类应当归入相应的中类中,且具有向上递归的唯一性。 c)扩充后的要素类的代码应具有唯一性,不得与已有代码重复。
含义。
4.1地理要素编码规则
地理要素类的代码采用10位定长数字码,不足10位用“0”补齐。 代码结构如表所示,门类、亚门类、大类各1位,中类2位,小类5位,按它们的从属 关系顺序编码。GB/T25529-2010中规定了要素类高位的分类名称和代码,即要素类的 门类、亚门类、大类和中类的名称与代码;后5位由各领域应用根据信息共享和应用 的需要决定。
可以将数据按类别存贮进数据库,或从数据库中按类别查询检索数据。 另一种是标识码(也称识别码),它是间接利用信息分类结果,即在分类的基础上,对某 些类别的数据分别设计出其全部或主要实体的识别代码,简称标识码,用以对某一类数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地理信息的分类与编码如何实施

四、地理编码
是将信息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体系表示出来 的过程,是人们统一认识、统一观点、相互交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编码 的直接产物是代码,即表示特定信息的一个或一组有序排列的符号,是计算 机鉴别和查找信息的主要依据和手段。代码一般由数字、或字符、或数字字 符混合构成,具有唯一性,并有分类和排序的功能。在设计时,若采用某些 专用字符或对某些字符或数字作出一些特殊规定,则代码又具有某种特定的 含义。
单元四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如何实施
负责单位: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资源库
联合全国28家校企单位共同建设
什么是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是地理信息共享的基础标准之 一,是通过对多源地理要素及其属性进行统一分类组织和编 码,支持跨部门、跨领域、多源、多时相、多尺度地理信息 整合与管理的基础性标准。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方案的制定 应从满足地理信息空间整合的基本需求出发。
背景小知识
• 线分类法:将分类对象按照选定的若干属性(或特征),逐次地分 为若干层级,每个层级又分为若干类目,同一分支的同级类目之间 构成并列关系,不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隶属关系。
• 面分类法:也称平行分类法,它是把拟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根据 其本身固有的属性或特征,分成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面,每个 面都包含一组类目。将某个面中的一种类目与另一个面的一种类目 组合在一起,即组成一个复合类目。
概述
地理信息包括一切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各种要素的图形信息、属性信 息以及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信息的总称。 §要 素:是指存在于地理空间范围内的真实世界的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 一组现象或一个确定的实体及目标的表示。 §图形信息:是以数字形式表示的存在于地理空间实体的位置和形状,按其 几何特征可以抽象地分为点、线、面和体四种类型。 §属性信息:是指目标或实体的特定的质量或数量特征。赋于每个目标或实 体的这种质量或数量称为属性值。 §空间系:是指各个实体或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包括位置 关系、几何关系、拓扑关系、逻辑关系等。
六、地理编码

• 利用Find中的Addresses对话框定位需要选择地 址定位器,并输入地址信息,定位结果显示在 下方列表框中,选中一个并右击鼠标可以把定 位结果显示在地图上。
• 点击Tools\Geocoding\Geocode Addresses命令, 将显示选择地址定位器对话框。对话框中已有 的地址定位器可以通过地址定位器管理对话框 进行管理(增加或删除)
– Find中的Addresses定位。 – 定位两条道路的交点。 – 复合定位
• Demo1:区分左右的基于道路的地理编码
– 新建道路要素类(线要素),增加RoadName、 LeftFrom、LeftTo、RightFrom、RightTo等字段。 – 在ArcMap环境下增加线要素,并利用拓扑工具对道 路进行拓扑处理。对每个路段,输入字段值。 – 在ArcCatalog环境下新建TestRoad定位器。 – 新建表格,包括Name、Address等字段,并输入若 干记录,必须注意ArcGIS的标准地址格式是门牌号 在前,路名在后,中间加空格。 – 利用TestRoad定位器对表格进行地理编码。 – 设置偏移距离,重新对表格进行地理编码。
• Demo4:组合地理编码
– 利用ArcTutor\Geocoding下的Atlanta道路数 据和place_aliases数据。 – 利用AtlantaRoad定位器对place_aliases数据 进行地理编码,地理编码结果以places名保 存在Atlanta数据库中。 – 在ArcCatalog下,新建AtlantaPlace定位器, 定位器类型为Single Field ,参考数据为 places要素类。
– 新建AtlantaComposite定位器,定位器类型 为Composite,参与的定位器包括 AtlantaRoad和AtlantaPlace,输入地址字段为 Address,两个定位器Input Mappings的地址 字段均为Address。 – 在ArcMap下,新建表格NewCustomers,增 加若干个记录, Address字段值分别为:100 10th St NE、241 16th St NW、Public Library 等,并利用AtlantaComposite定位器对表格 中的记录进行地理编码。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的探究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的探究2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摘要:本文分别阐述了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的研究意义、广东省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的原则、城市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和编码,旨在构建更加完善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体系,便于后续进行地理信息采集和应用。
关键词: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引言: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地理信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地方政府部门、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单位对于地理信息数据的需求不断增大,需要相应加强信息研究,探索更加完善的地理信息融合方式,编制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
信息化高速建设的同时,各种各样的信息化产业也开始慢慢应用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领域,使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也开始朝向信息化的方向前进。
一、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的研究意义地理信息主要表现为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具有多样化、动态化特征,随着城市发展的推进,地理信息系统逐渐被应用到城市发展建设中,各行各业的地理信息需求量日渐增加。
各部门在发展期间所需求的地理信息数据内容及倾向性均有不同,这就使同一地理数据可能会被多次采集,以差异化标准予以衡量,并呈现出不同等级体系与数据模型,造成了资源浪费及不必要的工作量。
除此之外,各部门在地理信息的模型、语义、存储结构上存在时空与尺度的差异,给地理信息数据的集成共享造成一定阻碍[1]。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在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及制图时采用统一数学基础、坐标系,并明确地理信息数据与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制定格式转换标准及编码体系转换标准。
现阶段城市发展期间已注意到地理信息要素编码的重要性,力图制定统一化、通用化、普适化的地理信息分类编码将数据汇总集成,使不同行业及部门能够按照自身所需查找并应用地理信息数据,使数据应用及作业开展能够尽快落实。
为实现地理信息数据集成整合,现已明确了大比例尺基础地理数据的分类编码标准,对城市地理信息数据的应用提供了指导,但在实际数据应用期间,发现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缺乏对应的分类编码标准,且在数据侧重点、适用范围上存在差异,同时不同标准期间就细节部分不尽相同,存在遗漏、冗余问题,故研究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是极为必要的。
地理实体编码技术与方法

五、地理实体编码生成与实现
五、地理实体编码生成与实现
实体编码原型系统可以为要素实体提供自动批量化的编码提取与赋值,左图为 实体赋值后示意图,图为oracle中要素实体存储记录。
六、关键点的解决方法
1、原始数据中的图元合并为自然界地理实体
根据实体的固有属性(名称、要素类别、等级和隶属关系、空间坐落位置、行政区域位 置)和图元之间的连通性来综合指导图元合并为实体。
三、地理实体编码存在的问题
3、图元标识码(Element ID,ElemID) 唯一标识构成实体的点、线、面图元
《地理实体数据规范》中图元标识码共23 位,结构如下:
<县及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数据比例尺代码> <随机码>
6
1
16
四、地理实体编码方案设计
实体编码解决的问题
1、不同比例下的地理实体关联 2、多行业的地理实体共享 不同行业对同一实体的位置、固有属性的描述一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对 地理实体的类别划分。 3、重大地理实体的描述方式:
五、①分类编码编译 测绘行业:按照行业标准,在数据采集时生成行业基础分类码。
其他行业:依据来源行业信息,从来源数据要素分类编码中提取所需要素分
类编码字段,依照行业分类对照关系,转换生成行业基础分类码。 行业编码:参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行业编码生成。
五、地理实体编码生成与实现
②标识码编译: 设定网格原点坐标 设定网格起始和终止边长 系统根据实体外包矩形,和以下运算公式 行号= 列号=
(中心点坐标X - 原点坐标X )/级别对应边长
(中心点坐标Y - 原点坐标Y )/级别对应边长
最终计算出行号、列号、级别 根据实体几何信息计算出代表点坐标
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原则和方法研究--对现有代码标准的分析

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原则和方法研究--对现有代码标准的
分析
马晓萍;肖学年;张坤
【期刊名称】《测绘标准化》
【年(卷),期】2002(18)1
【摘要】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编码的一致性是保证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存贮、检索、分析、输出及交换,实现信息共享的重要环节.目前要素代码的一致性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为此国家测绘局"九五"测绘科技重点项目中设立"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研究"专题进行研究.现就该专题所进行的现有标准的分析及编码试验情况作以介绍,为信息分类与编码原则和方法的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总页数】6页(P1-5,33)
【作者】马晓萍;肖学年;张坤
【作者单位】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西安,710054;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西安,710054;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西安,71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8
【相关文献】
1.《天津市基础地理信息矢量数据要素分类与代码》地方标准通过审查 [J],
2.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与代码系统设计 [J], 王瑞萍;王家林
3.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原则和方法研究 [J], 马晓萍;肖学年;张坤
4.军民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标准融合的探讨 [J], 殷小庆;严竞新;罗红斌;吕玉霞
5.基于特征的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方法研究 [J], 邓晓光;吴华意;李德仁;章汉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地理信息分类编码的认识与思考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水平与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地理信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但由于不同部门对于地理信息的侧重点不同,这就会导致地理信息的重复采集与资源的浪费。
为此,提升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的统一性,合理制定城市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编码方式在实现信息交换、集成以及共享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章主要针对地理信息分类编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标签:地理信息;分类;编码;认识思考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个行业对于地理信息数据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多,在这一过程中就产生了新的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地理实体的编码问题。
目前,各个行业以及城市部门均拥有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但由于各个部门与行业之间的地理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这就会导致地理信息的冗余性。
因此,对地理信息进行加工、融合与利用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与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概述、特征与类型
基础地理信息是一种具有较强统一性的空间分析基础与定位框架的地理信息,其描述的地理要素主要包括交通、水系、管线、植被、图纸、政区、居民地以及空间定位基础等,因此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一般情况下,要想对地理实体与地理现象进行完整的描述,就要同时具备地理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以此来准确的体现出地理实体的变化状态,并进行记录。
因此,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具有较为明显的属性特征、空间特征、与时间特征。
(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类型
在幾何上,基础地理数据可以被抽象的具体描述为点、线、面三大类。
其中,点线面数据又可以根据其内容之间的差异性分为如下多种类型,例如,符号数据、文本数据、类型数据、曲面数据、网络数据以及样本数据。
二、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
(一)地理信息分类
信息分类不仅是人类思维活动过程中一种特有的思维活动,同时也是人们用于区别、认识以及对事物进行判断的一种较为常用的逻辑方法[1]。
目前,我国应用最多的信息分类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为面分类法、有线分类法以及线面混合分类法。
上述分类方法主要是人们通过信息知识的组织、提取、分类已经管理才能够对信息进行全面的认识,充分的利用以及高效的检索。
线分类法具体是指各分类对象根据其特征与属性等相关分类基础,进行有序的层级划分,并逐步形成一个较为系统且有序的分类体系。
该分类关系具体为种类相同是并列关系但不重复,上下级类属于隶属关系,比如我国当前的区划代码。
面分类法主要是将分类对象的若干特征与属性当中若干个“面”,每一个“面”又能够被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类目[2]。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的需要来将多个“面”的类目组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复合类目。
线面混合分类法具体是指同时使用线分类法与面分类法,其中的一种分类法为主要分类法,另外一种分类法则充当起信息填充与补充的作用。
(二)分类编码原则
(1)科学性。
分类编码要将适应当前计算机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与管理作为首要的目标,并根据基础地理信息的属性与相关要素特征来对其进行科学化的分类,并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分类体系。
(2)体系一致性。
相同要素在1:500至1:000000比例尺的基础上,其在地理信息数据库中的分类应该具有一致性,编码具有唯一性。
(3)稳定性。
分类体系要将特征与属性最为稳定的要素当作分类的依据,并确保该要素在短时间内不发生大的变化。
(4)完整性与可扩展性。
分类体系已经对多尺度基础地理信息的要素类型进行覆盖,其不仅可以反映出要素具体的类型特点,同时也能够真实的反映出要素的相互关系,因此具备一定的完整性,并可以为代码结构的扩展留出余地[3]。
(5)适用性。
分类体系要对原有体系的衔接进行综合的考虑,要素名称要尽可能的沿用旧称。
(三)编码结构与方式
本文章以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编码结构与方式为例,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编码体系的服务单位与服务对象,考虑到编码体系的行业通用性与适用性,编码的主要依据为国家标准中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4],其参照信息为行业标准中的城市部件与地理信息等要素信息,以此来为相关基础数据的生产单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用户对编码体系的使用与解读提供便利。
在我国现阶段,根据编码的基础原则,地理信息编码体系主要采用的是四层编码方式,第一层为分析要素差异标识码,后面的三层在编码体系中分别是要素的大类、中类、小类。
对于城市编码来说,要采用7位数字编码,代码结构如下所示:
X(标识码)XX(大类代码)XX(中类代码)XX(小类代码)
标识码要分别赋值1、2、3、4、5,二三位表示大类代码,具体是指要素在编码体系中所属的大类,具体用01-99表示,并将其细分为:01-07,分别代表
定位基础、城市分区、城市交通、城市环境、城市管线、社会服务部门以及城市水利,99则代表扩展类[5];四五两位属于中类代码,其具体代表的部件中类,具体编码方法要根据部件小类从小到大,由01-99的顺序进行编写;最后两位属于小类码,其实际代表的是代码所具体指的实体要素。
三、城市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编码的管理
(一)建立数据库与管理数据库
数据库的建立与管理主要是指属性表的建立、编辑与删除。
在创建新工作区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创建了一个新的数据库。
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创建属于自己的属性表,并且可以根据用户自己的实际需要来对属性表的结构进行管理,同时该系统也可支持用户增加、修改以及删除属性表等一系列的操作。
(二)关联图形与属性数据
在一般情况下,属性表与地物类二者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是多对一的关系。
因此,把地物的唯一标识符当作属性表的核心关键词,构建属性表记录与图形关联关系,就可以实现用户根据需求修改关联关系的目的。
(三)查询操作
查询操作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属性查图形,另一部分是由图形查属性操作。
由属性查图形操作具体是指用户可以根据特定的属性条件来对相关地物信息进行查询,在一般情况下,依据属性查询地物是在构建语句的基础上实现的,其只用于显示属性统计的结果,并没有关系到图形。
由图形查询属性是根据地物空间位置的计算结果以及地物之间的关系来对图形要素属性信息进行查询的。
其具体分为范围查询与位置查询。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地理信息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在这种形势下,大量的地理信息就需要被及时的更新,并进行有效的管理。
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人们对于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的科学性、规范性、间接性与广泛适用性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因此,在社会未来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对地理信息分类编码体系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完善,以此来进一步增强编码体系的合理性,促进各个城市信息的有效流通,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周丽珠,周奎,雷雨.天津市陆海地理信息要素分类映射与编码方法[J].城市勘测,2016,(5):40-42.
[2]潘佩芬.铁路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8,62(12):
171-174.
[3]张浩.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社会科学前沿,2018,7(08):1318-1328.
[4]王小平.测绘地理信息档案分类探讨[J].地理信息世界,2016,23(6):119-123.
[5]周海燕,李宗华,黄新.基于要素和安全利用的地理信息分类方法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19,17(2):45-4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