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图书馆的设计规范

图书馆的设计规范篇一:简洁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图书馆设计规范图书馆重点在解决图书馆各组成部分的具体要求及相互间的关系;书库要求;阅览室采光设计及其它增加的考点,如加个小剧场、报告厅,也有可能加个辅助教学。
总结基地和总平面1 图书馆的基地宜选择环境安静、场地干燥、排水流畅、通风良好;远离易燃易爆、噪声和散发有害气体的污染源;并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及文化建筑的网点布局。
2 图书馆宜独立建造。
如与其它建筑合建时,必须充分满足图书馆的使用功能和环境要求,并自成一区,单设出入口。
3 总平面布置应作到功能分区明确,使人流与书流分开。
道路布置应便于图书运送、装卸和消防疏散。
4 规模较大的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阅览区应有单独的入口和室外活动场地。
5 职工住宅和宿舍不宜建在馆区之内,用地毗连时应加分隔。
6 馆区总平面宜布置绿地、庭院,创造幽美的阅览环境,并应设置自行车和机动车停放场地。
建筑设计1)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应根据馆的性质、规模和职能分别配备藏书、借书、阅览、内部业务、技术设备、公共行政和辅助等各种空间或用房。
2)图书馆的建筑布局应与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合理安排编、藏、借、阅之间的运行路线,使读者、工作人员和书刊运送便捷通畅,互不干扰。
3)图书馆各藏、阅空间的柱网尺寸、层高、荷载设计应有较大的适应性和使用的灵活性。
4)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的图书馆宜设公用载人电梯。
5)藏、阅、工作空间应尽可能利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节约能源。
6)一般阅览室与业务用房的天然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小于1.5%,亮度不足时应设辅助照明。
7)图书馆各种用房天然采光设计参数应符合表3.1.7的规定。
8)图书馆各种用房应按其安静程度要求分区布局,允许噪声级标准不应大于表3.1.8的规定。
图书馆内各种用房天然采光--记住几个主要的藏书部分注意点1)图书馆的藏书空间分为基本书库、辅助书库和阅览室藏书三种形式,各馆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
2)基本书库应和辅助书库及同层的阅览室保持便捷的联系;分布在各开架阅览室的藏书可分散存放,也可集中布置在一个固定的藏书区内。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38-99
7.1.2图书馆书库内部的设置配水点。
给、排水管道不应穿过书库。
生活污水立管不应安装在与书库相邻的内墙上。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25-2000
7.1.2 档案馆库房内不应设置除消防以外的给水点。
给排水管道不应穿越库区。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38-94
2.4.2给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遇水引起燃烧、爆炸或损坏的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
面。
3.3.7 排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雨水引起燃烧、爆炸或损坏的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面。
3.3.9 排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食堂、饮食业的主副食操作烹调的上方。
当受条件限制不能避免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94
6.1.15 防空地下室的给水管道,当从出入口引入时,应在防护密闭门内设置防爆波阀门;当从围护结构引入时,应在外墙内侧或顶板内侧设置防爆波阀门,其抗力不应小于1MPa。
6.2.11 透气管如需穿过防空地下室围护结构时,在其内侧应设公称压力不小于1MPa的阀门。
6.2.16 压力排出管在穿越外墙或顶板处的内侧设公称压力不小于1MPa的防爆波阀门。
6.4.8 柴油发电机房的输油管当从出入口引入时,应爱防护密闭门内设置防爆波阀门;当从围护结构引入时,应在外墙内侧或顶板内侧设置防爆波阀门,其抗力不应小于1MPa。
1.2水质和防回流污染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 15-88(1997年局部修订)
2.3.3 生活饮用水不得因回流而被污染,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图书馆建筑作为文化和知识的载体,起到了存储和传播知识的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图书馆建筑的高效性和安全性,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规范。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探讨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一、空间规划1. 功能分区图书馆空间应根据不同功能需求进行合理的分区。
主要分区包括借阅区、阅览区、自习区、多媒体区、会议室等。
不同区域应有明确的划分,并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2. 空间布局在空间布局上,应考虑连通性和便利性。
借阅区应位于进入图书馆后的显眼位置,方便读者查阅书籍。
阅览区应采取开敞式布局,确保舒适的阅读环境。
同时,要合理安排通道和楼梯,方便读者的行动和交流。
3. 自然光利用图书馆应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
在设计中应尽量增加天窗和大窗户,使光线能够渗透到室内。
这不仅能提供良好的照明效果,还能减少能源的消耗。
二、建筑安全1. 疏散通道设计为了确保读者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应设置合适的疏散通道。
疏散通道应直达出口,并有明显的标识,方便读者迅速撤离。
通道宽度应符合消防安全规定,以确保安全疏散。
2. 防火设计图书馆建筑应设置防火门和防火墙,以隔离火势蔓延。
同时,应安装灭火设备,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优先选择防火性能良好的材料,减少火灾的风险。
3. 安全监控系统为了保障读者和图书的安全,应在图书馆建筑内安装安全监控系统。
包括视频监控设备和入侵报警系统,确保对图书馆内的行为进行监控和记录。
三、环境友好1. 节能设计在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应采用节能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利用太阳能进行供暖和照明,采用高效的绝缘材料和节能设备,减少能源的消耗。
2. 可持续建筑材料在图书馆建筑的选择上,应优先考虑可持续使用的建筑材料。
例如,使用可再生材料和回收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同时,应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筑材料,如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3. 绿色空间设计图书馆建筑周围的绿色空间设计应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美化。
JGJ 038-1999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条文说明概要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条文说明JGJ38-99目次1、总则2、术语3、选址和总平面布置3.1选址3.2总平面布置4建筑设计4.1一般规定4.2藏书空间4.3阅览空间4.4目录检索、出纳空间4.5公共活动及辅助服务空间4.6行政办公、业务及技术设备用房5文献资料防护5.1防护内容5.2温度、湿度要求5.3防水、防污染5.4防日光和紫外线照射5.5防磁、防静电5.7防虫、防鼠5.8安全防范6消防和疏散6.1耐火等级6.2防火、防烟分区及建筑构造6.3消防设施6.4安全疏散7建筑设备7.1给水排水7.2采暖、通风、空气调节7.3建筑电气7.4综合布线附录A藏书空间容书量设计估算指标附录B阅览空间每座占使用面积设计计算指标附录C目录柜占用面积计算公式1总则1.0.1本规范是在《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38~87(以下简称原规范的基础上修订的,为了阐明本规范的修订目的,特作本条规定。
《原规范》自1987年试行以来,对于指导我国的图书馆建筑设计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原规范》是根据当时的国情及图书馆尚停留在闭架管理,“以藏为主”的建馆模式下制定的。
“八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图书馆事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开架管理、计算机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和各种电子出版物的出现、图书馆服务手段的现代化,对图书馆建筑设计提出一系列新的课题。
图书馆空间的灵活性、适应性越来越引起广大图书馆工作者的关注,传统图书馆正向着现代化图书馆过渡。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尤其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而图书馆建设将成为大中城市文化建设的重点,为了适应这一形势发展的需要,有必要、也有条件对《原规范》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全面修订,指导今后的图书馆建筑设计,使图书馆建筑设计质量不断提高,更好满足使用功能、安全、卫生等方面适应新形势下的基本要求,使建设资金得到合理使用,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2006-10-27 14:16:39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1997】71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对原《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87进行了修订。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选址和总平面布置;4、建筑设计;5、文献资料防护;6、消防和疏散;7、建筑设备以及附录。
修订工作主要是对上述技术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和必要的修改,其中主要有:1、增加了开架阅览的有关技术内容和规定;2、增加了藏、阅空间合一,采用统一柱网、层高和荷载的有关技术内容和规定;3、增加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有关技术内容和规定;4、根据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对藏书量设计估算指标进行了修订和补充;5、对照现行防火规范修订和补充了相关内容。
本规范容由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归口管理,授权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是: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陕西省西安市西七路173号;邮政编码:710003)。
本规范参编单位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文化部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是:王天星、梁永直、高冀生、冯金龙、罗淑莲、金志舜、何大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G B J38—99主编部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施行日期:1 9 8 7 年 1 0 月 1 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的通知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七年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第一批)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1997]71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经审查,批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JGJ38-99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图书馆的藏书空间分为基本书库、特藏书库、密集书库和阅览室藏书四种形式,藏书、借书、阅览、出纳、检索、公共及辅助空间和行政办公、业务及技术设备用房合理安排采编、收藏、外借、阅览之间的运行路线,使读者、管理人员和书刊运送路线便捷畅通,互不干扰。
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时,宜设乘客电梯或客货两用电梯。
电梯井道及产生噪声的设备机房,不宜与阅览室毗邻。
建筑设计应进行无障碍设计框架结构的柱网宜采用1.20m或1.25m的整数倍模数。
多为7.50m×7.50m或7.20m×7.20m。
因地制宜的选用6.00m×6.00m或 6.60m×6.60m等柱网的实例,也可供设计者参考。
双面藏书时,标准书架尺寸定为1000mm×450mm,开架藏书按6层计,闭架按7层计书架宜垂直于开窗的外墙布置。
书库采用竖向条形窗时,应对正行道并允许书架档头靠墙,书架连续档数应符合本规范第4.2.4条及表4.2.4-1的规定。
书库采用横向条形窗,其窗宽大于书架之间的行道宽度时,书架档头不得靠墙,书(报刊)架与外墙之间应留有通道,其尺寸应符合本规范表4.2.4-2的规定。
珍善本书库应单独设置。
缩微、视听、电子出版物等非书资料应按使用方式确定存放位置,这些文献资料应设特藏书库收藏、保管。
书库库区可设工作人员更衣室、清洁室和专用厕所,但不得设在书库内。
书库、阅览室藏书区净高不得小于2.40m。
当有梁或管线时,其底面净高不宜小于2.30m;采用积层书架的书库结构梁(或管线)底面之净高不得小于4.70m。
书库内工作人员专用楼梯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0.80m,坡度不应大于45度,并应采取防滑措施。
书库内不宜采用螺旋扶梯。
二层及二层以上的书库应至少有一套书刊提升设备。
四层及四层以上不宜少于两套。
六层及六层以上的书库,除应有提升设备外,宜另设专用货梯。
书库的提升设备在每层均应有层面显示装置。
书库与阅览区的楼、地面宜采用同一标高。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规范文件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条文说明JGJ38-99《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条文说明JGJ38-99目次1、总则2、术语3、选址和总平面布置3.1选址3.2总平面布置4建筑设计4.1一般规定4.2藏书空间4.3阅览空间4.4目录检索、出纳空间4.5公共活动及辅助服务空间4.6行政办公、业务及技术设备用房5文献资料防护5.1防护内容5.2温度、湿度要求5.3防水、防污染5.4防日光和紫外线照射5.5防磁、防静电5.7防虫、防鼠5.8安全防范6消防和疏散6.1耐火等级6.2防火、防烟分区及建筑构造6.3消防设施6.4安全疏散7建筑设备7.1给水排水7.2采暖、通风、空气调节7.3建筑电气7.4综合布线附录A藏书空间容书量设计估算指标附录B阅览空间每座占使用面积设计计算指标附录C目录柜占用面积计算公式1总则1.0.1本规范是在《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87(以下简称原规范)的基础上修订的,为了阐明本规范的修订目的,特作本条规定。《原规范》自1987年试行以来,对于指导我国的图书馆建筑设计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原规范》是根据当时的国情及图书馆尚停留在闭架管理,“以藏为主”的建馆模式下制定的。“八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图书馆事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开架管理、计算机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和各种电子出版物的出现、图书馆服务手段的现代化,对图书馆建筑设计提出一系列新的课题。图书馆空间的灵活性、适应性越来越引起广大图书馆工作者的关注,传统图书馆正向着现代化图书馆过渡。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而图书馆建设将成为大中城市文化建设的重点,为了适应这一形势发展的需要,有必要、也有条件对《原规范》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全面修订,指导今后的图书馆建筑设计,使图书馆建筑设计质量不断提高,更好满足使用功能、安全、卫生等方面适应新形势下的基本要求,使建设资金得到合理使用,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本规范是对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最基本要求。满足本规范的规定,可以保证图书馆建筑符合功能、安全和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至于个别馆有更复杂的功能,更高的要求,完全允许其按工艺要求确定其建设标准。1.0.2为明确本规范的适用范围,特作本条规定。公共图书馆规定到县级(含少年儿童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则包括大学、学院、专科学校、成人教育学院等配套完整的图书馆。至于机关、部队、企业内部和工会俱乐部所属的图书馆可参照执行本规范中的有关内容执行。由于图书馆功能的扩展,信息载体的日新月异和人们获取手段的多样化,势必会出现全新概念的图书馆,而本规范的针对对象仍以书本为主要知识载体的图书馆,故删去了原规范中“其他各类型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应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文执行”一句。1.0.3、1.0.4这两条对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指导思想作原则性规定。即强调图书馆建筑设计,首先必须满足图书馆的功能要求,即文献资料信息的采集、加工、利用和安全防护的功能要求;为读者、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工作条件。同时还应结合馆的性质和特点及发展趋势,为运用先进的管理方式、现代化的服务手段提供灵活性强、适应性高的空间。并力求造型美观,环境协调。突出以“读者为主,服务第一”的设计原则,较之于《原规范》“应结合国情和地方特点,使藏书接近读者”一句,更加具体和明确。1.0.5这一条阐明本规范与现行其他规范的关系。在现行标准中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有强制执行的标准,也有参照执行的标准。如《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防火规范等都是必须执行的强制性标准,设计中必须遵循。其他各类民用建筑设计规范等则为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有的可以参照相关内容,有的则完全与本规范无关。如图书馆建筑设计就不必执行医院建筑设计规范。这样界定,使规范的内容更准确。2术语本章是根据1991年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关于《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发布程序问题的商谈纪要》的精神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有关规定编写。主要拟定原则是列入本规范的术语是本规范专用的。在其他规范中未出现过的;或在其他学术界出现但定义不统一或不全面,容易造成误解者。考虑到本规范使用对象的特点,术语解释侧重于与建筑设计有关的方面。术语的编排为图书馆、阅览室、书库、书架、其他等类型分门别类阐述。3选址和总平面布置3.1选址馆址的选择是建馆前期不容忽视的工作,它直接关系着建馆的成功与否。因此,在修订过现,把图书馆和群众文化馆合建的为数不少;还有的地方,为了追求气派,扩大建设规模,硬将图书馆与一些使用性质毫不相关的项目搭配在一起,更有甚者,将职工宿舍,家属住宅也组合在图书馆建筑中,严重影响图书馆的使用功能和安全,今后应杜绝此种现象。3.2总平面布置3.2.1功能分区合理,是总平面布置的一项基本原则。至于图书馆有哪些功能区域,则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小而全思想的被突破,发生了明显变化。在此之前,图书馆一般分馆区和生活福利区两大部分,随着生活服务社会化,住房商品化的发展,今后的福利区将会逐渐消失。至于县(区)级以下的馆,由于各种原因,还会保留部分职工住宅宿舍,则应与馆区截然分开,各自有独立的出人口。3.2.2这一条是针对总平面布置中的交通组织而定。安排各种出人口和场地内部的交通组织是总平面布置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重要的原则是应做到人、车分流。道路布置应便于人员进出,图书运送、装卸和消防疏散。馆的主出人口应按照《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的要求,为残疾人和老年人等行动不便者设置坡道、扶手、盲文标志、音响信号等设施。3.2.3图书馆设有少年儿童阅览区时,由于少儿读者的使用特点不同于成人,为避免相互干扰,应将该区与馆区的其他区域分开,单独设出入口。为适应少儿的活动特点,室外应开辟一个专门活动场地,设置沙盘等游戏玩具、宣传栏、凉亭、花架和优美的绿化,使少儿读者的身心得到良好的陶冶。3.2.4这一条是新增加的内容。图书馆要求有较好的室外环境,有足够的绿化面积,因此建筑密度不宜过高。调查中发现,有的老馆由于不断扩建,使场地十分局促;有些新馆,由于征地不足,建筑密度过高,缺乏较好的环境质量。因此,建议在建新馆时,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控制建筑覆盖率在40%以下。保证有足够的绿化面积和读者户外活动场地。3.2.5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汽车和自行车的停放,特别是读者使用的交通工具停放问题日趋尖锐,亟待解决。在国家未正式颁发相关法规之前,如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已有地方法规或统一规划,设计可以参照执行。或者在设计中按实际的统计数字确定车辆的存放数量和位置。最好将内部使用和外部使用的停车场分开设置。供外部使用的停车场,应接近出入口,位置宜隐蔽。自行车停车场应有防雨棚和停车架。自行车棚的面积可按下表选用。3.2.6提高环境质量,重视绿化,已成为当前建筑设计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图书馆的环境绿化,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事。应该根据馆的性质,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做好绿化设计。绿化覆盖率不宜小于30%,绿化的树种应有利于文献资料的保护,以能净化空气为佳。避免选用花絮飞扬,滋生昆虫或产生不良气味的树种。为防止高大树木的根系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构筑物(如地沟、管线)妨碍树木生长,绿化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之间的距离,诮符合有关的规定。4建筑设计4.1一般规定4.1.2图书馆是功能性较强的民用建筑之一,建筑布局应与管理方式、服务手段相适应,合理安排采编、收藏、外借、阅览之间的运行路线,使读者、管理人员和书刊运送路线便捷畅通,互不干扰。设计要达到上述要求,首先必须有一个好的工艺设计,从使用功能上确定先进的管理方式和采用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合理安排各部门间的关系和日常工作流程,用以指导设计。在当前,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化的过渡阶段,尚没有~个定型的图书馆工艺要求为指南,供广大设计工作者遵循。为此,要求建筑师应与图书馆管理人员密切配合,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之前,首先提出一个符合本馆实际,切实可行的工艺流程方案和详尽的设计任务书。4.1.3各类图书馆随着管理模式的改变,服务手段的不断完善和现代化,对图书馆的建筑空间要求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满足功能调整变化的需要。特别是近十年来,开架管理逐步扩大,要求藏阅合一的综合空间越来越多。传统的藏、借、阅功能固定的馆舍,已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出现了柱同、层高、荷载统一的做法,即所谓“三统一”。这也是汲取国外模数式图书馆的特点为我所用。因此,在确定图书馆各空间的柱同、层高和荷载时,设计应从灵活性方面多加考虑,综合分析,慎重确定。当然,强调“三统一”并非涉及所有的空间,对于藏、阅台一的空间,功能经常发生调整变化空间,宜采用“三统一”的做法。至于功能相对稳定的空间,如办公、会议室,内部业务用房,则应按实际使用要求确定其柱例尺寸和层高,按结构荷载规范中的规定选用荷载。4.1.4四层及四层以上的阅览室用电梯作为垂直交通工具,目前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有的馆还为读者安装了自动扶梯。这是因为一方面经济发展,建馆的条件改善了,建设资金较充裕,而更重要的是实行开架管理后,人们的观念改变了,从传统的“以藏为主”,转变为“以间为主”,强调“读者为主、服务第一”。因此尽可能多地为读者创造方便舒适的阅览环境,提高文献资料的利用率,争取更大的社会效益,成为图书馆管理人员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另外,从人体的生理角度分析,正常人空手攀登高度13.50m,即感到腿软。何况读者中还有大量的老年人、行动不方便的残疾人,因此规定图书馆的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时,宜设乘客电梯或客货两用电梯。如受经济条件限制,可预留电梯井,至于用客梯还是客货两用梯则视资金情况而定。一般而言,客梯比客货两用梯装修等级高,也昂贵的多。4.1.5图书馆的使用特点是读者集中,开放时间长,现代化设备日益增多,室内空间开敞。因此照明、空调及设备用电量就比其他公共建筑大。而图书馆又是非赢利性的事业单位,降低建筑物的日常运行费用,减轻单位的负担是设计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如无特殊要求,设计应尽量利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对围护结构的热工指标按有关规范的规定取值,达到节能的目的。4.1.6表4.1.6的内容摘自新修订的《建筑采光设计标准》。图书馆的各类用房的天然采光标准不应低于表中的规定。有些阅览室进深过大,双面采光尚不能满足标准要求时,可考虑用局部人工照明加以补充。4.1.7~4.1.8图书馆建筑要求使用环境安静,除在选址中予以考虑外,建筑平面布置时,宜根据各类用房的噪声等级,分区布置。对于产生噪声的设备用房,电梯并道等,除在平面布置上远离阅览区外,还应采取隔声构造措施,减少其对馆区的影响。4.1.9为方便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残疾读者,除总平面上要考虑对出人口、道路的特殊要求外,建筑设计中也要贯彻执行《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150的有关要求。4.1.10国际建协《芝加哥宣言)}指出:“建筑及其建成环境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符合可持续发展原理的设计,需要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对健康的影响,对材料的选择方面进行综合思考”。“需要改变思想,以探求自然生态作为设计的重要依据”。图书馆建筑设计应该突破单学科的局限,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其间的内在联系,综合考虑,优化选择,提供一个投资合理,使用效率高,经常运行费用低,能适应发展的建筑设计。4.2藏书空间4.2.1图书馆事业在不断的发展,管理模式已由过去的间架管理转向开架管理。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藏书方式也突破了过去仅由基本书库、特藏库、密集书库三种藏书形式,扩大到包括阅览室藏书在内的四种形式,使各个学科分别形成相对独立的藏阅单元,充分发挥其高效、便捷的优越性。在这种形式下,要求把最近、最新、参考性最强的常用书分别放在相关的阅览室内施行开架管理,由读者自行提阅,并且定期更新调换。为了节约藏书面积,在开架量较大的大型馆舍中,通常将一些流通量很低,又暂不能剔除的呆滞书放入安装了电动或手动密集书架的密集书库。这就形成了藏书的四种基本形式。密集库因为荷载较大,宜安排在建筑的地面层。4.2.2图书馆书库的结构形式虽有多种多样,但近代新建馆舍的结构形式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系统。其柱例尺寸按1.20m或1.25m的倍数,多为7.50m ×7.50m或7.20m×7.20m。这对结构体系而言是经济合理的,对图书馆功能而言,无论开架或阅架管理均能较好的满足使用要求。其他因地制宜的选用6.00m×6.00m或6.60m×6.60 m等柱网的实例,也可供设计者参考。4.2.3藏书量的计算是确定藏书空间大小的依据。长期以来,一直沿用按单位建筑面积藏书册数作为设计指标。由于影响这一指标的因素很多,常使计算不够准确。本次修改为按开、闭架管理形式,每标准书架的藏书量和单位使用面积的容书架量两个指标,设计可按既定的管理模式,对照选用,作出较准确的估算。4.2.4书库及藏书区空间和柱例尺寸的确定应以平面布局设计的书架排列为依据。而书库排列的原则应是有利于通风、采光、方便查书、上架、提书、运书、防火、疏散,以及入库阅览等存满足上述条件之下,争取最大的藏书容量。表4.2.1-1提出书架在不同情况下的排列长度(按书架档数计),也是控制提书距离的一项必要措施。由于近代图书馆建筑的结构系统多为框架结构体系,柱同多在6.00~750m之间,书库连续排架数实际已突破了原规范限制的最多数量。在调查中管理人员并未反映使用不便。本次修订时,经综合考虑建筑平面布局及设计等问题,调高原连续排架的最大限量。表4.2.4-2规定了书架排列的最小净距离和库内主、次通道,靠墙一侧的档头走道等的最小宽度。次通道净宽在开架布置时将原1.00m改为1.10m,以保证两人并排顺利通行。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有关规定。4.2.5在基本书库设计中,长期以来沿袭着一种使外墙开窗对正各条书架行道的作法。行道净宽规定为0.08m,故窗宽也只能限定在0.08m以内。有时为了扩大采光效果进一步又把窗台降低(距楼地面不超过0·60m),因而构成狭长的条形窗。随着开架阅览及入库阅览的发展,把书库(包括开架阅览室的固定藏书区)窗子做成大窗或水平连通的带形窗的设计也屡见不鲜。致使书架档头不能正对窗门墙。在这种情况下,书架与外墙之间应留出档头走道,即不得使书架档头直接紧靠窗子,以避免藏书受到日晒雨淋,或因距离散热片大近致使藏书遭受损伤,以及给开窗、关窗造成不便或对防盗安全及室外观瞻不利。4.2.6缩微资料数量不大时,可将装有缩微读物的各种盒子收藏在有多层抽屉的资料柜或带有许多小格的文件柜中,与缩微阅读设备临近放置。缩微资料数量大时应设专门的特藏库,与缩微阅读室毗邻通连,以利管理。库内可采用和普通钢书架规格统一的架子(只是各层搁板技成在放缩微小盒的挂斗)一般书库采取同样的排列。有条件时也可采用可启闭的密集书架(电动或手动),更有利于防火和防尘。属于视听资料的录音片、录音带、电影片、录像带、幻灯片等也都可以使用上述形式的架子收藏,存放在视听资料库内待借,或存放在声像控制室里供演播时就近取用。珍善本书及部分奥图资料在图书馆内属特藏珍品,从安全防护角度出发,应单独设库收藏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珍善本书库可与珍善本书阅览室毗连设置,也可分开单设。以上各库,有的由于载体的材料特点,有的为了保护文献,延长使用寿命,在贮藏存放上都要求有良好的防护条件和较为稳定的温湿度。故应在一般书库之外,另设特藏库保管。要求较高的特藏库,可做成全封闭的库房,安装空调、人工照明,设置保安、报警、灭火系统(应为气体灭火系统)。设计中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将各类有温湿度要求的用房集中或分区集中布置。4.2.7书库与出纳台之间可设置更衣室、厕所和清洁卫生间。有人耽心会因此加长出纳台和书库之间的距离,认为基本书库与出纳台之间越近越好,但是基于出纳工作的特点,从关心人的角度出发,考虑上述要求还是非常必要的。以开架阅览为主的馆舍,在开架阅览室的管理台附近设置工作室,既可作业务工作之用,又可兼顾工作人员更衣、存包和休息之用,很受欢迎。书库内要求防水,除消火栓外,应避免设有生活、工作水源。为防止暖气漏水,有条件的馆舍可改为暖风采暖。综上所述,厕所及卫生间不应设于库内,也不应面向库内开门。为了防止书库进水,厕所及卫生间的地面应比同层书库地面降低0.02~0.03。4.2.8基本书库的净高(包括开架阅览室的固定藏书区)宜不少于2.40m。但对于较大面积的开架阅览室的藏书区,考虑到』总体空间尺度及采光、卫生、心理效果,其净高尺寸可另行确定。目前2.60m、4.20m也均有采用。有条件时,书库楼板应采用无梁楼盖,底板平整天突出构件(柱帽尽量缩小或天柱帽),是较理想的做法。凡板下有梁或设备管线通过时,梁底或设备管线最低表面(即最低坡高处)的局部净高不应小于巴扎m。采用积层书架时,书库净高不得低4.70m,目前生产的积层书架下层高2.40m,上层高2.15m,书架展板厚0.05m,装配简单,空间经济。4.2.9为了便于库内工作人员提书、归书的方便,书库各楼层之间应设辅助楼梯。并分别对楼梯宽度与坡度规定了限值。所定限值与《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专用服务楼梯相一致。同时也符合《建筑设计资料集》所推荐的“适宜坡度”范围。本条还规定必须采取防滑措施,这对常年提书、归书上下奔走于书库各楼层之间的工作人员来说也是一个安全的保障。4.2.10为馆内垂直运书,应设电动书梯或客货两用电梯。条件不具备者,也应设机械或半机械化的书斗或提升装置,四层及四层以上的提升设备宜不少于两台(载重不少于100kg)六层及六层以上的书库应设置专用电梯(载重500kg以上)。目前国内大量图书馆书库内使用的提升设备,主要是小书梯,但大都没有层面显示,这给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为此在设备订购时,应明确提出要求增设层面显示。4.2.11对自动传输设备列了一条,目的在于提示要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强调要满足其安装的技术规定,以使建筑设计更具有先进性。4.2.12规定书库与阅览室楼地面同一标高,目的是为了保证水平运书的通畅。书库提升设备一般应设在书库与出纳台相邻的适当位置,使之既便于采编部门把加工好的新书成批地运送入库(或通过典藏室入库),又便于日常借书、还书的上下运输。故应尽可能靠近出纳台设置(当有水平传送自动运书设备时也可随库内中心站设置)。提升设备的门一般都是向外开启,便于书刊进出,但竖井井壁在各层书库内的传递口洞底高度需根据各馆实际需要确定。如无电梯时,应考虑经常有新编目书刊用书车运送入库,必须采用与各层楼板取平的洞口底面和比书车略高的洞口上平,以便书车通行。如只考虑用书斗运载索书条及借还书刊上下,则水平传递口洞底应高于书库各阶层楼面0.09m(或略高于工作台的高度)为宜。4.2.13根据我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g—87中第三章第一节关于民用建筑楼面均匀布置活荷载标准值的表3.1.1规定,藏书库活荷载应为5.00kN,但在国内调查中了解到各地建馆对书库的荷载确定很不统一,少则400kg/m2,多则800km/m2,为了安全及避免浪费,有必要提请有关部门统一标准。但又由于图书馆的发展,不仅藏书形式已经扩大到阅览室藏书,而且藏书设备也出现了多种类型产品,诸如密集书架、积层书架,对于书库荷载都有特定要求。故应根据藏书形式和具体使用要求区别确定。4.3阅览空间4.3.2阅览区域采光既要充足,又不宜过强,且要均匀,不产生光影和暗角。窗地比以不小于1/ 5为宜。平面布置中应争取阅览室有良好的朝向,为了防止阳光直射入室,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地区应尽量避免东西向开窗。从调查中得知各地新建馆阅览区的采光不是不够,而是开窗过多、过大。造成光线过强。特别是在夏天,为了使光线柔和一些,还需要普遍设置窗帘,或采用可调式百页遮光窗帘,兼作通风。如在建筑上设置固定遮阳板时则一要讲求实效,二要注重观瞻。4.3.3建筑师和图书馆专业人员密切配合,除进行全馆的工艺流程设计之外,还应对阅览空间的家具设备进行排列,在大多数图书馆中,阅览空间所占面积比例最大,故应对它的平面尺寸进行认真排列,找出最通用、最灵活的开门和进深尺寸。开架管理的专业阅览室,利用双面书架作为隔断把阅览空间分隔成若干四室。如中间摆放一张lin宽的四人阅览桌时,两面除坐人阅览外,还应考虑一个读者通过所需要的间隔,总净宽不宜少于3.10m{即1.00m+(2×0.60m)+(2×0.45m)。如中间安放双面六人阅览桌时,除考。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87(摘录)第五章防火和疏散第一节耐火等级第5.1.1条图书馆的建筑防火设计除应执行国家现行防火规范有关条文外,还应符合本章各节所列条文的规定。
第5.1.2条图书馆的耐火等级,储存珍贵文献的书库和属于一类建筑物的图书楼为一级;一般图书馆及属于二类建筑物的图书楼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为三级的图书馆,其书库和开架阅览室部分亦不得低于二级。
注:一、二类建筑物图书楼的划分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二章有关条文执行。
第5.1.3条一级耐火等级的图书楼,建筑高度不应超过100m,二级耐火等级的图书楼,建筑高度不应超过50m。
第5.1.4条书库、开架阅览室的藏书区,防火分区隔间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当为单层书库时,不应大于1500m2;建筑高度在24m以下时,不应大于1000m2;建筑高度超过24m时,不应大于700m2;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书库,不应大于300m2。
注:上述建筑内如设有(或局部设有)自动灭火设备时,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条规定增加(或局部增加)一倍。
第5.1.5条书库与毗邻的其它部分之间的隔墙及内部防火分区隔墙应为防火墙,耐火极限不低于4小时;其内部间隔墙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小时。
第5.1.6条书库防火分区隔墙上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基本书库通向出纳台的防火门净宽应不小于1.4m,并不应设置门槛;紧靠门口1.4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或坡道,门应向外开启或靠墙的外侧推拉,并宜装设自动下滑防火门。
第二节安全疏散第5.2.1条图书馆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第5.2.2条书库(开架阅览室)每个防火隔间的安全出口不宜少于两个,但面积不超过100m2的防火隔间和面积在100m2以内的地下室半地下室书库,可只设一个门。
第5.2.3条占地面积不超过300m2的多层书库(开架阅览室藏书区)可只设一个疏散楼梯。
基本书库的疏散楼梯,宜在库门外邻近设置。
第三节防火分隔及其他设施第5.3.1条图书馆的装订、照像部门不应贴邻书库或阅览室布置,不可避免时应采取分隔措施;重要书库内部不得设置办公、休息、更衣等生活用房。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一、建筑室内装饰
1、功用:图书馆室内装饰主要是为了突出空间的功能性,确保满足书籍、器材、
知识存储和传播的要求,提升业务管理的效率,确保可以广泛有效地实现空间的多功能性。
2、材质:图书馆装饰主要采用环保、质感好、耐用、容易清洁干净的材质,保证
室内空气清新,以及不容易有污染。
3、分级:结合图书馆的功能划分区域,分为一楼入口礼堂、一楼阅览区、一楼咨询、管理区、二楼阅览区、二楼学习区、三楼休息区等具体区域。
4、空间:根据连廊比例、机械室地面面积、阅览室内座位数和实际容纳的流量,
合理布置机械室、阅览室空间,使空间发挥最大功能,获得最高体验值。
二、建筑外观设计
1、主题:图书馆外观设计概念以“和谐”“宁静”为主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
合在一起,打造一个开放、充满人文气息的文化空间环境。
2、材料:采用环保、防水、抗老化、保温、防紫外线的材料,确保外观精美,保
证室外空气清新、凉爽。
3、空间:通过折叠屋面、细长的走廊、种植树木等设计,外部围绕现有空间开放,打造一个新鲜、宁静的自然境界,给使用者带来舒适和安全的视觉感受。
三、照明设计
1、照度:除了一般区域,以外,书库、编辑室及特殊数字化空间等,需要较高的
照度。
照度需要可调,准确满足室内功能的考虑。
2、节能:选择具备节能功能的灯具,能够在保证照度要求的情况下提升电量利用
效率,大大节省电力消耗。
3、环保:选择环保型照明灯具,色深和衰减均匀,并根据空间要求设置灯带,能
够显示完美的折射质感,更加显得典雅灵动。
图书馆有哪些设计规范?

图书馆有哪些设计规范?1.设有少儿阅览区的图书馆,该区应有单独的出入口,室外应有设施较完善的儿童活动场地。
2.新建公共图书馆的建筑物基地覆盖率不宜大于40%。
绿化率不宜小于30%。
3.图书馆各空间柱例尺寸、层高、荷载设计应有较大的适应性和使用的灵活性。
藏、阅空间合一者,宜采取统一柱例尺寸,统一层高和统一荷载。
柱例尺寸应适合所采用的管理方式和所选书架的排列要求。
框架结构的柱网宜采用1.20m或1.25m的整数倍模数。
4.藏书区净高不得小于2.40m,当有梁或管线时,其底面净高不宜小于2.30m;采用积层书架的书库结构梁(或管线)底面之净高不得小于4.70m。
5.图书馆的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时,宜设乘客电梯或客货两用电梯。
6.二层及二层以上的书库应至少有一套书刊提升设备。
四层及四层以上不宜少于两套。
六层及六层以上的书库,除应有提升设备外,宜另设专用货梯。
7.书库内工作人员专用楼梯的净宽不应小于0.8m,坡度不应大于45°,并应采取防滑措施。
8.300座位以上规模的报告厅应与阅览区隔离,独立设置。
应独立设置安全出口,并不得少于两个。
9.藏书量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耐火等级一级。
特藏库、珍善本书库的耐火等级一级。
10.建筑高度超过24m,藏书量不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建筑高度不超过24.00m,藏书量超过10万册但不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11.基本书库、非书资料库,藏阅合一的阅览空间防火分区大允许建筑面积:单层时,≯1500;多层时,≯1000;高层时,≯700;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书库,≯300.当防火分区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允许大建筑面积可按上述规定增加1.00倍,当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0倍计算。
12.珍善本书库、特藏库,应单独设置防火分区。
13.采用积层书架的书库,划分防火分区时,应将书架层的面积合并计算。
[精品]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精品]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72e82e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6f.png)
[精品]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和文化交流的场所,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个好的图书馆建筑设计能够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和便捷的服务,对读者的学习体验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建筑规划、空间设计和设备配置等方面,探讨图书馆建筑设计的规范要求。
一、建筑规划在图书馆的建筑规划中,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选址和周边环境:图书馆应选址便利交通,并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和周边环境,如生活设施、文化设施等,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2.建筑体量和面积:建筑体量应适中,既能容纳足够的图书资源,又不至于给读者带来压抑感。
总建筑面积应该根据图书馆的规模和功能需求进行合理安排。
3.楼层布局:图书馆的楼层应根据不同功能和读者使用习惯进行合理划分。
例如,一楼可以设立借阅区和自助服务区,二楼可以设置阅览区和学习区,三楼可以设立多媒体阅读室等。
4.建筑风格和外观设计:图书馆的建筑风格和外观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体现现代化、开放性和友好性。
同时,建筑外立面的设计要兼顾艺术性和实用性,以突出图书馆的形象。
二、空间设计1.入口和接待区:图书馆的入口和接待区应明确标识,并设置接待台,方便读者咨询和借阅。
同时,接待区要有舒适的座椅和展示柜,以提供读者休息和信息浏览的场所。
2.借阅区和书架布局:借阅区应布置整齐,书架之间要有足够的通道宽度,方便读者的流通和阅读。
书架高度和大小要合理设置,以方便读者取书和归还。
3.阅览区和学习区:阅览区和学习区要安静舒适,灯光明亮,且座位宜多宜少。
阅览区应设有电源插座和充电设备,方便读者使用电子设备。
4.多媒体室和研讨室:多媒体室要具备先进的音视频设备和齐全的资源,以满足读者学习和会议的需要。
研讨室要有适当的座椅和设备,方便读者进行小组讨论和研究。
5.卫生间和休息区:卫生间要设在各楼层的交通节点处,容易找到并方便使用。
休息区要有舒适的座位和茶水设备,以提供读者休憩的场所。
三、设备配置1.图书馆管理系统:图书馆应安装先进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方便读者进行图书查询、借阅和归还等操作。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87)(摘录)

第5.3.3条 书库、开架阅览室藏书区各层面积之和超过规定的防火分区最大面积
时,工作人员专用楼梯应做成封闭式的楼梯间,并采用乙级防火门。
第5.3.4条 库内电梯应做成封闭式的,并应设前室。
第5.3.5条 书库垂直连通的条形窗不应跨越上下防火隔层,水平连通的带形窗不宜
第5.1.5条 书库与毗邻的其它部分之间的隔墙及内部防火分区隔墙应为防火墙,耐
火极限不低于4小时;其内部间隔墙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小时。
第5.1.6条 书库防火分区隔墙上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基本书库通向出纳台的防
火门净宽应不小于1.4m,并不应设置门槛;紧靠门口1.4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或坡道,门应向外开启或靠墙的外侧推拉,并宜装设自动下滑防火门。
跨越相邻防火隔间。
第5.3.6条 书库内严禁采用电炉、火炉或火墙采暖。
第5.3.7条 书库的书架、资料架不宜采用可燃材料制成。
第5.3.8条 视听室、电子计算机房、报告厅的室内装修宜采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
材料。
第四节 消 防
第5.4.1条 一般书库、资料室应设手动或自动火灾报警和灭火装置。
有防漏措施;生活污水立管宜避免紧靠与书库相邻的内墙安装。
第6.1.3条 应在馆内适当位置设置饮水供应点。
第6.1.4条 缩微照像冲洗室的排水管道要求耐酸、碱腐蚀,室外应设污水处理池;
洗印量大时宜设提银装置。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87)(摘录)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38-87(摘录)
第五章 防火和疏散
第一节 耐 火 等 级
第5.1.1条 图书馆的建筑防火设计除应执行国家现行防火规范有关条文外,还应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通W ( 建标 [ 1 s)的要求. 1 7 1 9 7 9 由中国建筑酉 北设计研究院 1 编的 l 图书馆建筑设i 范》 I ,经审 E ! L
杏, 批准 为强 制 r行业标准 编号 !38 9 } . G 3-9 .白
1 9 川月 1 起施行 原部标准 《 9 年 9 日 图书馆建筑设 计规范》J<8 7 <3-8 同时废t J l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 d f Ds n Lb r B ii s ' e eg o i a ud g , o o r i f r y ln
J J - 9 G 3 8 9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西北设 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 1- 5 - 3 2 1- 5 - 3
2 】一 5 一 3
32 总平而布n ..‘ ‘ . … ‘
-
4 建筑设计. . . . . . ・. .… . .. .
_
6I 耐火等级 ・ ‘’” ”” 2- …… ”‘ ” ‘二 ・ 62 防火、防烟分区及建筑构造 . 一2 - 63 消防设施 ・・・ ・・・ ・・……“““… 2 ’・‘ - 64 安全疏散 ・・・・.……: . ・・・・. ・・・・. . …
2 1- 1 - 3 1
55 防日 . 光和紫外线照射 56 防磁、防静电 ……
附录B 阅览空问每座占 使用面积 3 5 设计计算指标 ・ … ・ … 2- 1 --1 ・ ・ 附录C 目 录柜占 用面积计算 公式 ・・ ・・・‘ ・ 一 ‘ 2- 1 - 1 ・・ ・・ ・ ・・ ・ ・ ・ 3 5 本规范用词说明 2 1- 1 - 3 5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第 2.0.13 条 珍善本书库 RareBookStacks 收藏经鉴定列为国家或地方级珍贵文献、对安全防范和保存条件有特殊要求的库房。主要 收藏刻本、写本、.0.22 条 典藏室 Book-KeepingDepartment 图书馆内部登记文献资料移动情况、统计全馆收藏量的专业部门。
第 2.0.23 条 计算机信息检索 InformationRetrieval 计算机信息检索是利用计算机系统有效存储和快速查找的能力,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机应 用技术。它可以根据用户要求从已存信息的集合中抽取出特定的信息,并具有插入、修改 和删除某些信息的能力。图书或文献检索系统属于信息量较大而不常修改的二次性信息检 索系统。
图书馆内噪声级分区及允许噪声级标准
表 4.1.7
分区
房间名称
Ⅰ
静区
研究室、专业阅览室、缩微、珍善本、舆图阅览室、普通阅览室、报 刊阅览室
允许噪声级 dB(A)
40
Ⅱ
较静 区
少年儿童阅览室、电子阅览室、集体视听室、办公室
50
Ⅲ
闹区
陈列厅(室)、读者休息区、目录厅、出纳厅、门厅、洗手间、走廊、 其他公共活动区
第 2.0.6 条 特种阅览室 SpecialReadingRoom 指“音像视听室”、“缩微阅览室”、“电子出版物阅览室”等。这类阅览室,读者须借助设备 才能从载体中获取信息。对建筑设计有特殊要求。
第 2.0.7 条 开架阅览室 OpenStackReadingRoom 藏书和阅览在同一空间中,允许读者自行取阅图书资料的阅览室。
4.2 藏书空间 第 4.2.1 条 图书馆的藏书空间分为基本书库、特藏书库、密集书库和阅览室藏书四种形式, 各馆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确定。
图书馆设计规范

3.1 选址3.1.1馆址的选择应符合当地的总体规划及文化建筑的网点布局。
3.1.2馆址应选择位置适中、交通方便、环境安静、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较有利的地段。
3.1.3馆址与易燃易爆、噪声和散发有害气体、强电磁波干扰等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有关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标准的规定。
3.1.4图书馆宜独立建造。
当与其它建筑合建时,必须满足图书馆的使用功能和环境要求,并自成一区,单独设置出人口。
3.2 总平面布置3.2.1总平面布置应功能分区明确、总体布局合理、各区联系方便、互不干扰,并留有发展用地。
3.2.2交通组织应做到人、车分流,道路布置应便于人员进出、图书运送、装卸和消防疏散。
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 JGJ50的有关规定。
3.2.3设有少年儿童阅览区的图书馆,该区应有单独的出人口,室外应有设施较完善的儿童活动场地。
3.2.4图书馆的室外环境除当地规划部门有专门的规定外,新建公共图书馆的建筑物基地覆盖率不宜大于40%。
3.2.5除当地有统筹建设的停车场或停车库外,基地内应设置供内部和外部使用的机动车停车场地和自行车停放设施。
3.2.6馆区内应根据馆的性质和所在地点做好绿化设计。
绿化率不宜小于30%。
栽种的树种应根据城市气候、土壤和能净化空气等条件确定。
绿化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有关规定。
4 建筑设计4.1 一般规定4.1.1图书馆建筑设计应根据馆的性质、规模和功能,分别设置藏书、借书、阅览、出纳、检索、公共及辅助空间和行政办公、业务及技术设备用房。
4.1.2图书馆的建筑布局应与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合理安排采编、收藏、外借、阅览之间的运行路线,使读者、管理人员和书刊运送路线便捷畅通,互不干扰。
4.1.3图书馆各空间柱网尺寸、层高、荷载设计应有较大的适应性和使用的灵活性。
藏、阅空间合一者,宜采取统一柱网尺寸,统一层高和统一荷载。
4.1.4图书馆的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时,宜设乘客电梯或客货两用电梯。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殿堂,是社会文化重要的载体和智慧的仓库。
图书馆的建筑设计规范对于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舒适的学习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进行探讨,并从建筑功能、空间布局以及建筑材料选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建筑功能及分区规划图书馆建筑的设计要根据馆藏规模、读者群体、服务功能等因素进行科学的规划,以满足读者的学习和阅读需求。
首先,图书馆要设置明确的功能分区,包括阅览区、借书区、媒体区、珍本区、电子阅览区等。
每个区域的设计应根据其功能需求进行细致的规划。
例如,阅览区要设计舒适的座位、充足的自然光线和良好的通风系统,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借书区要设置便捷的书架和借还台,方便读者进行图书借阅等。
二、空间布局及通道设置图书馆建筑的空间布局要兼顾功能性和美观性,以确保读者在其中有良好的体验。
首先,图书馆应具备清晰明了的导航系统,为读者提供方便的行动指引。
可以通过设置指示牌、标识图案以及指引路径等方式,让读者迅速找到需要的书籍或服务设施。
其次,图书馆的通道设置要宽敞、流畅。
要避免过于拥挤的布局和狭小的通道,以免影响读者的舒适度和移动的顺畅度。
此外,通道要设计合理的地面材质,以确保无障碍通行和防滑安全。
三、灯光设计及自然采光灯光设计是图书馆建筑中重要的一环,对于创造学习氛围和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图书馆的灯光应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以减少对室内照明系统的依赖。
通过合理的窗户设计、天窗设置以及采光井等方式,将室外的阳光引入室内,增加自然光线的使用。
这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还可以提供更舒适的学习环境。
其次,室内灯光的设计要考虑到不同功能区域的需求。
例如,阅览区需要柔和的光线,以确保读者的阅读舒适度;借书区和工作区需要充足的照明,以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
四、建筑材料的选择与绿色环保图书馆建筑的材料选择要注重环保性和持久性,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首先,选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规范文件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规范文件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殿堂,为人们提供了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场所。
为确保图书馆建筑具备良好的功能性、实用性和美观性,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制定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成为必要的举措。
本文将针对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进行探讨,为建筑师和设计师提供一些指导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功能性要求1. 阅览区布局: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阅读和学习场所,因此合理布局的阅览区是非常重要的。
应考虑布局的紧凑性、便利性和灵活性,确保读者能够方便地获取书籍,并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
2. 阅览座位:根据图书馆的承载能力和流量要求,合理安排阅览座位,确保数量充足,并提供不同类型的座位,如个人座位、研讨座位和电脑工位等,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
3. 多功能空间:为了促进学习和社交交流,图书馆可以设立多功能空间,如会议室、展览区和自习室等。
这些空间应根据需求合理配置,并提供相应的设施和设备。
4. 特殊区域设置:根据用户的特殊需求,如残障人士和儿童等,应设置相应的特殊区域,并提供相应的设施,保证他们能够顺利地使用图书馆的资源。
二、实用性要求1. 开放时间:图书馆应根据读者的需求,确定合理的开放时间,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在设计中,要考虑开放时间的安排,以确保读者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
2. 存储空间:图书馆要考虑图书和资料的数量,提供足够的存储空间。
此外,还要为图书的分类和整理提供便利,以方便读者查找所需的书籍。
3. 照明设计:照明对于图书馆的使用非常重要。
设计中应采用合适的照明方式和设备,以确保阅读区域有足够的光线,并避免眩光和阴影的影响。
4. 通风与空调:由于图书馆通常需要长时间的阅览和学习,室内的通风与空调设计尤为重要。
要确保空气流通,并提供舒适的温度和湿度环境。
三、美观性要求1. 建筑外观:图书馆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外观设计需要兼顾功能性和美观性。
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外观形式,与周围建筑相协调,并体现图书馆的特点和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38-87(摘录)
第五章 防火和疏散
第一节 耐 火 等 级
第5.1.1条 图书馆的建筑防火设计除应执行国家现行防火规范有关条文外,还应
符合本章各节所列条文的规定。
第5.1.2条 图书馆的耐火等级,储存珍贵文献的书库和属于一类建筑物的图书楼为
一级;一般图书馆及属于二类建筑物的图书楼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为三级的图书馆,其书库和开架阅览室部分亦不得低于二级。
注:一、二类建筑物图书楼的划分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二章有关条文执行。
第5.1.3条 一级耐火等级的图书楼,建筑高度不应超过100m,二级耐火等级的图
书楼,建筑高度不应超过50m。
第5.1.4条 书库、开架阅览室的藏书区,防火分区隔间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当为单
层书库时,不应大于1500m2;建筑高度在24m以下时,不应大于1000m2;建筑高度超过24m时,不应大于700m2;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书库,不应大于300m2。
注:上述建筑内如设有(或局部设有)自动灭火设备时,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条规定增加(或局部增加)一倍。
第5.1.5条 书库与毗邻的其它部分之间的隔墙及内部防火分区隔墙应为防火墙,耐
火极限不低于4小时;其内部间隔墙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小时。
第5.1.6条 书库防火分区隔墙上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基本书库通向出纳台的防
火门净宽应不小于1.4m,并不应设置门槛;紧靠门口1.4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或坡道,门应向外开启或靠墙的外侧推拉,并宜装设自动下滑防火门。
第二节 安 全 疏 散
第5.2.1条 图书馆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第5.2.2条 书库(开架阅览室)每个防火隔间的安全出口不宜少于两个,但面积不
超过100m2的防火隔间和面积在100m2以内的地下室半地下室书库,可只设一个门。
第5.2.3条 占地面积不超过300m2的多层书库(开架阅览室藏书区)可只设一个疏
散楼梯。
基本书库的疏散楼梯,宜在库门外邻近设置。
第三节 防火分隔及其他设施
第5.3.1条 图书馆的装订、照像部门不应贴邻书库或阅览室布置,不可避免时应采
取分隔措施;重要书库内部不得设置办公、休息、更衣等生活用房。
第5.3.2条 书库楼板不得任意开洞,所有提升设备及竖井井壁均应采用非燃烧材料
制成,耐火极限不得低于2小时。
第5.3.3条 书库、开架阅览室藏书区各层面积之和超过规定的防火分区最大面积
时,工作人员专用楼梯应做成封闭式的楼梯间,并采用乙级防火门。
第5.3.4条 库内电梯应做成封闭式的,并应设前室。
第5.3.5条 书库垂直连通的条形窗不应跨越上下防火隔层,水平连通的带形窗
不宜
跨越相邻防火隔间。
第5.3.6条 书库内严禁采用电炉、火炉或火墙采暖。
第5.3.7条 书库的书架、资料架不宜采用可燃材料制成。
第5.3.8条 视听室、电子计算机房、报告厅的室内装修宜采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
材料。
第四节 消 防
第5.4.1条 一般书库、资料室应设手动或自动火灾报警和灭火装置。
第5.4.2条 重要书库、资料室、特藏库、电子计算机房宜设自动火灾报警和无害于
人体的气体灭火装置。
第六章 建 筑 设 备
第一节 给 水 排 水
第6.1.1条 馆区内应设室内外给排水及消防给水系统及相应的设施和设备。
第6.1.2条 书库内部不宜设置供水点;给排水管道不宜穿过书库,不可避免时应
有防漏措施;生活污水立管宜避免紧靠与书库相邻的内墙安装。
第6.1.3条 应在馆内适当位置设置饮水供应点。
第6.1.4条 缩微照像冲洗室的排水管道要求耐酸、碱腐蚀,室外应设污水处理池;
洗印量大时宜设提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