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压缩机说明书
ZW-0.8-16-24氨气循环使用说明书资料

ZW系列氨气循环压缩机使用说明书蚌埠市中通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使用说明书蚌埠中通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目 录第一章、概述 (1)第二章、Z W系列氨气循环压缩机技术参数 (2)第三章、设备安装示意图 (3)第四章、工艺流程示意图和作业原理 (4)第五章、使用保养及故障排除 (5)使用说明书蚌埠中通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第一章概述一、ZW氨气系列压缩机工作介质、用途、特点:Z W氨气系列压缩机是立式、双缸、单作用、风冷无油润滑往复式结构。
排气量为0.6~4.0m3/min,进气压为1.6MP a,排气压力为2.4MP a,驱动功率为11~55KW。
该系列产品可最大限度在按照用户的需要进行技术改进。
其工作介质主要为70%丙烷(C3H8),30%丁烷(C4H10)以及与之相类似的介质如氨气等。
该系列产品具有功能多、占地面积小、耗能低、运行平稳、维修方便、使用安全等特点。
它集压缩机、过滤器、气液分离器、四通阀、防爆电机等为一体,可为用户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效益。
本系列产品填料、气缸等部件为无油润滑,曲轴、连杆、十字头等部件为飞溅式润滑,便于使用和维护。
该系列压缩机适用于液化气站、LGP汽车加气站、混气站、灌装厂、储备站的卸车、倒罐、灌瓶、抽真空、倒残液等。
二、工作原理:压缩机运转时,通过曲轴、连轩及十字头,将回转运动变为活塞在气缸内的往复运动,并由此使工作容积作周期性变化,完成吸气、压缩、排气和膨胀四个过程。
当活塞由外止点向内止点运动时,进气阀开启,氨气进入气缸,吸气开始;当到达内止点时,吸气结束;当活塞由内止点向外止点运动时;氨气被压缩,当气缸内压力超过其排气管中背压时,排气阀开启,即排气开始活塞到外止点时,排气结束。
活塞再从外止点向内止点运动,气缸余隙中的高压气体膨胀,当吸入管中压力大于在缸中膨胀的气体压力,并能克服进气阀弹簧力时,进气阀开启,在此瞬时,膨胀结束,压缩机就完成了一个工作循环。
三、使用环境条件:本系列压缩机安装应符合国家设计规范,安全管理规范并符合消防法规的要求,机房内所有电器必须具有防爆功能,并有良好的接地线,机房内的所有的管线及阀门密封性要保证,不允许泄漏。
氨压缩机操作规程

氨压缩机操作规程1.3工艺原理离心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是:工艺气体由吸气室吸入随叶轮一起高速旋转,获得动能后,经叶片间通道沿半径方向甩出,并进入流通面积逐渐扩大的扩压器中,将动能转化成压力能,从而达到使工艺气体提压的目的。
1、4流程简述1.4.1冷冻系统流程简述由氨合成终级氨冷器和净化氨冷器来的气温度为-15℃,压力0.09MPa(G),经外管进入一段进口分离器V6753分离掉夹带的液氨后进入氨气离心式压缩机一段进行压缩。
由分子筛、硫回收、氨合成初级氨冷器来的气氨,温度为0℃,压力为0.3MPa(G),进入二段进口闪蒸分离器V6754分离掉夹带的液氨后进入离心式压缩机与0.09MPa(G)气氨一同进入离心式压缩机继续压缩,经压缩后的气氨,压力为0.84MPa(G)温度为88.6℃.从压缩机二段引出进入段间气体冷却器E6751进行冷却降温, 冷却后的气氨,压力为0.82 MPa(G)温度42℃,进入压缩机三段进行最终加压,压力升至1.6 MPa(G)温度119.1℃.进入卧式氨冷凝器E6756,用32℃的循环水将气氨冷凝成40℃的液氨进入液氨储罐V6755,经缓冲调节和稳压后送往用户。
系统中的不凝性气体从氨冷凝器E6756AB和液氨储罐V6755分别送往不凝气分离器E6757进行二次分离,分离出的不凝气去公共放空管放空,分离冷凝出的液体由不凝气分离器底部引入液氨贮槽.从进口分离器V6753和V6754分离下来的液氨和压缩机的含氨废液连同不凝气冷却器蒸发的气氨一同进入煮油器。
液氨经低压蒸汽加热变成气氨连同不凝气分离器来的气氨一起再回到一段进口分离器V6753前,进入压缩机重新压缩回收。
1.4.2蒸汽冷凝液流程高压蒸汽3.6 MPa(G)400℃经蒸汽截止大阀,进入速关阀、调节阀进入汽轮机,经降压膨胀做功后,经排气管进入表面冷却器E6753,经表面冷却器内的循环冷却水,冷却凝结为水,体积急剧收缩,表面冷却器内形成真空,冷凝水汇集在下部的热井内,由凝结水泵将冷凝水送至锅炉房循环使用。
氨压缩机操作规程(三篇)

氨压缩机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氨压缩机的安全运行,规范操作行为,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氨压缩机的操作人员。
第三条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本规程,严禁违反规定操作氨压缩机。
第四条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氨压缩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
第五条操作人员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安全操作。
第六条任何影响氨压缩机安全运行的异常情况,操作人员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第七条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氨压缩机作业区域,未经许可不得进行操作。
第八条操作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工作服、防护眼镜、手套等。
第二章操作程序第九条操作人员应对氨压缩机的日常工作进行检查,包括观察是否有异味、异常声音和震动等。
第十条在操作氨压缩机之前,操作人员应先检查相关设备的运行情况,包括氨压缩机的润滑油、冷却水等。
第十一条操作人员在启动氨压缩机之前,应先检查电源的接线是否牢固,电缆是否损坏。
第十二条操作人员应按照启动、运行、停车的顺序进行操作,严禁出现漏操作、逆序操作等情况。
第十三条在氨压缩机运行时,操作人员应随时观察压缩机的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
第十四条在对氨压缩机进行维修、保养时,操作人员应切断电源,并在操作前进行安全告知。
第十五条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协调各个部门的配合,确保操作流程的顺畅进行。
第十六条操作人员在操作完毕后,应切断电源,关闭液体管路,并将设备恢复到正常状态。
第十七条操作人员在操作完毕后,应及时清理现场,保持作业区域的整洁。
第三章安全防护第十八条操作人员在操作氨压缩机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戴上个人防护装备、遵守操作顺序等。
第十九条氨压缩机操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发生事故时迅速处理。
第二十条氨压缩机操作过程中应保持设备周围的通风良好,严禁在密闭区域操作。
第二十一条操作人员对氨压缩机的润滑油、冷却水等进行检查和更换时,应严格按照规定操作,避免发生泄露。
氨压缩机操作规程

第一节生产概述本单元的任务是将汽车槽车运来的液氨通过氨压机C—16801A/B卸车至液氨储罐TK—6006A/B、TK—6002。
自液氨储罐来的气氨和部分液氨经汽化器汽化后到达压缩机入口,经压缩机压缩后给液氨槽车加压,使液氨从槽车下部管道排入液氨球罐。
此机组采用SIAD公司产的一级双作用往复式压缩机。
第二节空负荷运转一、仪表校验1、所有仪表联锁校验。
2、所有仪表控制阀校验、投用,仪表风压力正常。
二、维修检查1、拆除吸,排气阀,检查缸体是否有锈蚀。
2、清理油路,油箱干净。
3、检查汽缸上下余隙。
4、电机,压缩机连接件、地脚、锁紧装置是否拧紧,牢固。
5、手动盘车,应灵活无卡阻现象。
三、电机单试1、电机,仪表盘送电。
2、仪表解除所有开机联锁。
3、拆除电机与压缩机的传动皮带。
4、检查电极绝缘情况。
5、单开电机,检查旋转方向正确。
运转2小时,检查电机轴承温度,声音是否正常。
四、油系统循环1、清洁油箱。
2、加入合格润滑油。
润滑油牌号:长城迅能\L-DAB 100中负荷空压机油170kg/钢,经化验合格后,通过100目不锈钢过滤网加入25升到油箱正常液位。
3、手动润滑油泵检查。
操作手动油泵,直至油杯内的润滑油全部用完。
检查主轴承、连杆轴套和十字头部位的润滑油情况。
4、油箱电加热器的投用,检查。
润滑油温度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五、水系统的运行1、检查循环水的过滤网,管子是否堵。
保证循环水的通畅。
2、汽缸的顶端丝堵需定期打开排放内部存放的气体。
3、检查循环水的压力,温度达到要求。
六、气系统的准备1、拆开压缩机入口,出口管线短节。
检查、清理过滤器,吹扫出入口管线。
2、拆除吸、排气阀。
3、擦除活塞上停机时涂的防锈油。
4、现场准备足够有效的消防器材。
七、无负荷试运转1、操作手动油泵,直至油杯内的润滑油全部用完2、盘车应灵活,停盘车时,活塞不应在前、后死点位置。
3、控制盘上主控制按钮打到1位,负荷控制处于0位,电加热器打到1位。
氨压缩机说明书

氨压缩机说明书KLDAWH-C 氨离心式制冷机组使用说明书J1244 SM(机械部份)说明因汽轮机等外配套未提供说明书本说明书仅供参考 2019.9.30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通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9 年 1 月使用说明书共 33J1244 SM页第 1 页目录3 3 3 34 45 5 5 5 56 6 9 9 9 9 9 12 12 12 12 12 13 13 14 15 16 16 16 16 16 17 17 17 18 18 18 19 19 191. 制冷机的用途2. 产品的工作条件3. 主要规格及技术参数 3.1 产品的主要规格3.2 产品安装有关技术参数及要求 3.2.1 压缩机组安装有关技术参数 3.2.2 辅机安装有关技术参数及要求4. 产品的主要结构概述 4.1 离心式压缩机组主要结构概述 4.1.1 汽轮机结构 4.1.2 压缩机结构 1) 机壳和静止元件 2) 转子组 3) 可倾瓦径向轴承 4) 推力轴承 5) 进油分配阀 6) 轴端密封 7) 压缩机密封 8) 轴振动轴位移监测系统简介4.1.3 增速箱结构 4.2 联轴器 4.3 辅机 4.3.1 冷凝器 4.3.2 贮氨罐 4.3.3 36 氨分离器 1 氨分离器 4.3.4 中间冷却器一中间冷却器二 4.3.5 抽气回收装置 4.3.6 润滑调节油系统 4.4 旁通回流调节阀及冷却液氨调节阀 4.5 液氨泵5. 机组系统说明 5.1 制冷系统 5.2 气封系统 5.3 润滑调节油系统 5.3.1 润滑油 5.3.2 高位油箱 5.4 汽轮机蒸汽疏水系统 5.5 电控系统6. 吊运和保管 6.1 运输与吊装 6.2 开箱验收及保管使用说明书共 33J1244 SM页第 2 页7. 安装与调整 7.1 基础验收及处理 7.2 机组安装 7.2.1 安装就位前的准备 7.2.2 汽轮机的安装 7.2.3 压缩机的安装 7.2.4 油路及管路安装 7.2.5 容器设备的安装7.2.6 管道安装 8. 使用与操作 8.1 开车重负荷试车前的准备工作 8.2 压缩机组的开车 8.3 压缩机组的自动调节与控制 8.3.1 压缩机的自动调节与控制 8.3.2 氨分离器液位的调节与控制 8.3.3 贮氨罐液位的控制 8.3.4 压缩机干气密封的调节与控制 8.3.5 汽轮机的调节与控制 8.3.6 增速箱的控制 8.3.7 油站的控制 8.4 正常停机过程 8.5 压缩机的紧急停车带负荷停车 8.6 抽气回收运行 9. 机组的维护与保养 10. 机组常见故障原因及其排除办法 11. 制冷机组长期保存的方法 11.1 制冷机组长期保存的方法 11.2 长期保存后正式运行前的准备 11.2.1 长期保存 11.2.2 电气零件的检查 11.2.3 水系统的检查 11.2.4 汽轮机组的检查19 19 20 20 20 20 22 22 22 22 23 24 24 24 25 25 26 26 26 26 26 27 27 28 30 32 32 32 32 32 32 33使用说明书共 33J1244 SM页第 3 页制冷机的用途 KLDAWH-C 氨离心式制冷机是大型甲醇及二甲醚工程氨冷冻站的重要设备也可适用于使用工况与本机设计工况相同或相近的大型冷冻站上该机组为分体式制冷机组产品设计制造检验依据的标准为压缩机 API617-1995 石油化工用离心式压缩机第 6 版汽轮机 API612-1995 石油化工用汽轮机第 4 版增速箱 API613-1995 特殊用途齿轮传动装置第 4 版膜片式联轴器 API671-1995 炼油用特殊用途联轴器第3 版润滑控制油系统 API614-1992 专用的润滑轴密封和控制油系统第 3 版振动轴向位移和轴承温度监测系统 API670-1993 第 3 板压力容器 JB/T4750 钢制压力容器法兰 HG20617 电器仪表 IEC ISA 型号组成及代表意义1K LD A WH - C特殊微机控制渭河化工制冷剂 NH3 离心式低温机组开式 2. 产品的工作条件多蒸发温度 -38 两个蒸发 KLDAWH-C 离心式制冷机适用于在低温 -38 -3 2.1 温度的工况条件下运行 2.2 机组冷却水运行条件为 32 冷却水应清洁不易结垢冷却水侧污垢系数设计值为 3.5 -4 2 10 m k/w 2.3 机组适用于环境温度在–20 45 范围内 3 . 主要规格及技术参数产品的主要规格 3.1 KLDAWH-C 制冷机为分体式组装机组产品主要由压缩机组含汽轮机组压缩机高低压缸增速箱冷凝器贮氨罐中冷器一中冷器二氨分离器分离 36 1 器抽气回收装置高位油箱润滑调节油站共用底座电控系统管道及管道附件组成机组主要技术规格分别见表 3.1使用说明书共 33J1244 SM页第 4 页表 3.1 离心式压缩机主要技术规格型号工作介质工作转速进口压力设进口温度计补气进口压力工补气进口温度况排气压力设计工 -38 制冷量况冷量 -3 制冷量进口流量补气进口流量结构压转子重量缩叶轮最大直径转子第一阶临界转速机转子第二阶临界转速型号功正常值率额定值汽转正常值速额定值轮转速范围进气压力机进气温度蒸汽耗量跳闸转速单位 r/min Kpa.A Kpa.A Kpa.A104Kcal/h 104Kcal/h m3/ min m3/ min kg mm r/min r/min KW KW r/min r/min MPa.G kg/h r/min 368 200 165 237 六级 612 522 4070 14400 6CL-6 2300 2530 11240 11802 75% 105% 3.92 4.08 400 12310 12962 99 43.6 六级 293 375 8018 18680 KLDAWH-C 低压缸 NH3 11240 65 -36 345 -1 1650 15818 345 26 高压缸产品安装有关技术参数及要求 3.2 3.2.1 压缩机组安装有关技术参数 KLDAWH-C 离心式压缩机主要由汽轮机膜片式联轴器压缩机低压缸增速箱压缩机高压缸等组成机组安装以压缩机低压缸主轴两轴颈为基准压缩机组安装有关技术参数如下 1 汽轮机的安装技术参数汽轮机型号为 6CL-6 汽轮机的安装按汽轮机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有关技术参数 2 膜片联轴器安装技术参数本压缩机组有三套联轴器分别联接汽轮机和压缩机低压缸压缩机低压缸和增速箱增速箱和压缩机高压缸其型号为 HGD6-420-00T4(Z) HGD6-420-00T5(Z) HGD6-170-00T3(Z) 安装技术除按联轴器使用说明书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a).联轴器孔与轴颈配合时应人工推紧为基准并应保证轴向推进量符合联轴器图纸的要求 b).联轴器对中允许偏差 1 .径向偏差量为 0.04mm 为 180 千分表读数差 2 . 端面偏差量为 0.02mm 为 180 千分表读数差使用说明书共 33J1244 SM页第 5 页3). 压缩机安装技术参数 a). 压缩机安装时机组中心线应与基础中心线一致其偏差5mm b). 压缩机纵向水平的安装必须保证联轴器对中要求其值见联轴器安装技术参数 c). 压缩机横向水平的偏差 0.10mm/m 其基准为下机壳中分面 d). 压缩机装配径向轴承时应保证轴承壳体上下与轴承座过盈量为 0.03 mm 0.05mm e).推力盘端面跳动量 0.012mm 推力轴承总间隙应在 0.20mm 0.30mm 范围内 4). KLDAWH-C 离心式压缩机组冷态找正示意图 3.2.1-13.2.2.辅机安装有关技术参数及要求 KLDAWH-C 离心式制冷机辅机有汽轮机的表面冷凝器气封冷凝器抽气冷凝器压缩机的中间冷却器一中间冷却器二制冷机的冷凝器贮氨罐氨分离器氨 36 1 分离器抽气回收装置润滑调节油站及高位油箱抽气回收装置润滑调节油站不属于压力容器安装无特殊要求其他辅机为压力容器压力容器有立式容器和卧式容器两种压力容器安装的技术参数见随机制冷机总布置图压力容器安装时必须遵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在投入使用前须向当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使用登记手续压力容器应定期进行检验外部检查是指对压力容器的在线检查每年至少一次内部检验是指在用压力容器停机时的检验其检验周期为 1 安全状态等级为 1 2 级的每 6 年至少一次 2 安全状态等级为 3 级的每 3 年至少一次安全阀及其它安全附件的检验每年应至少校验一次贮液罐上的压力表也应定期校验校验后应加铅 4. 产品的主要结构概述 4.1. 离心式压缩机组主要结构概述 4.1.1. 汽轮机结构汽轮机结构详见汽轮机使用说明书汽轮机表面冷凝器为卧式壳管式换热器管内为冷却水管外为水蒸汽其作用是将汽轮机出口蒸汽冷凝为水保证汽轮机出口为低压以使汽轮机将高压蒸使用说明书共 33J1244 SM页第 6 页汽热能充分转化为动能 4.1.2. 压缩机结构 KLDAWH-C 离心式压缩机组为双缸三段十二级压缩两次中间冷却一次中间加气压缩机低压缸高低缸均为六级压缩第一至第六级为第一段第七至第十级为第二段第二段由分离器补加气体第十一第十二级为第三段压缩机高低压缸布置在汽轮机的同一端, 1 通过膜片式联轴节联接压缩机高低压缸和增速箱安装在共用底座上汽轮机安装在单独底座上压缩机由汽轮机通过膜片联轴器驱动压缩机高低压缸两轴端轴封为串连式干气密封 KLDAWH-C 离心式压缩机高低压缸的结构见图 4.1.2-1 4.1.2-2 主要零部件目录见表 4.1.2 表 4.1.2 高低压缸主要零部件目录数低压缸 2 2 1 1 1 1 6 6 1 5 1 1 / 量高压缸 2 2 1 / / 2 6 6 1 4 2 1 1 备注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名称径向轴承干气密封转子组出口密封平衡盘密封出口蜗室轮盖密封组隔板组上下机壳轮盘密封进口密封推力轴承部蜗室密封可倾斜五瓦块串联式高低压缸均为六级八块可倾瓦轴承1). 机壳和静止元件压缩机高低压缸机壳为水平剖分铸钢结构轴承箱盖单独设置检修轴承和干气密封时不需拆卸上机壳静止元件包括各级隔板叶轮轮盖密封组叶轮轮盘密封排气蜗室均为水平剖分结构各级隔板排气蜗室分别安装在上下机壳定位基准面上轮盖轮盘密封体则安装在隔板上各级轮盖轮盘密封均以加工来保证其与旋转轴线同心各级隔板由隔板内隔板叶片等部件形成无叶扩压器弯道回流器第一至第五级叶轮出口气流分别进入各自的无叶扩压器弯道回流器到下一级进一步压缩第六级叶轮出口气流进入扩压器至排气蜗室排至中间冷却器一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气体与补气混合进入第七级叶轮经第七至第十级叶轮压缩后排入中间冷却器二进行再冷却冷却后的气体进入第十一级叶轮经第十一至第十二级叶轮压缩后排入冷凝器高低压缸下机壳两端装有导向键槽与底座的导向键配合以防止压缩机产生横向位移压缩机的全部静动载负荷由下机壳的四条支腿承担支腿与支座之间有一调整板改变调整板的厚度或在调整板与共用底座支座之间加薄垫片可以调整压缩机的水平高度压缩机低压缸及高压缸排气端支腿与支座之间用固定螺栓加调整套筒连接安装时应保证固定螺栓压紧面与支腿上平面保持 0.20mm 0.30mm 间隙由调整套筒长度来保证见图 4.1.2-3 压缩机低压缸及高压缸进气端两支腿下支承面上横向各有一定位销作为压缩机的固定点见图4.1.2-4 支腿与支座之间用固定螺栓连接支腿上的顶起螺钉是压缩机安装调整水平时使用的为了方便机壳装拆定位在机壳的中分面上装有导向杆和顶起螺钉为保证上下机壳隔板排气蜗室的定位和密封在上下机壳和隔板排气蜗室中分面上涂了一层 704 液态密封填料以保证中分面的气密性使用说明书共 33J1244 SM页第 7 页2). 转子组压缩机转子组由主轴叶轮推力盘轴套轮盘级间密封片干气密封动环锁紧螺母联轴器安装盘等零部件组成压缩机叶轮为焊接闭式叶轮压缩机低压缸转子组装有六个叶轮一顺排列压缩机高压缸转子组装有六个叶轮第七级至第十级叶轮与第十一级第十二级叶轮背靠背布置以平衡转子轴向推力主轴叶轮及推力盘均用优质高强度合金钢制造并经严格的热处理叶轮制造完毕后经超速试验合格转子组装完毕后经高速动平衡试验符合图样要求使用说明书共 33J1244 SM页第 8 页.使用说明书共 33J1244 SM页第 9 页3). 可倾瓦径向轴承压缩机径向轴承为可倾式五瓦块轴承它是由轴瓦轴承壳上下定位销密封环上下调整垫压紧块等零件组成轴承为水平中分面结构型式下轴承壳安放三个轴瓦上轴承壳安放两个轴瓦润滑油由轴承壳下部进油上部排油轴瓦由钢本体和巴氏合金轴衬组成轴瓦能根据承载能力的变化自动调节油楔满足转子对轴承承载能力的要求轴承有两块瓦块安装有测温传感器来测定轴承温度确保轴承安全稳定运行可倾瓦径向轴承结构见图 4.1.2-5 4). 推力轴承推力轴承为双向式整体结构采用双面金斯伯雷轴承每个推力面上有 8 个活动推力块 16 个可活动山形块安装在轴承架上推力块借助封油圈限制在一定轴向位置每个推力块由钢本体和巴氏合金轴衬组成在转子尾端两个推力盘之间装有一个轴套用以调整推力轴承的轴向间隙在推力轴承两侧有两块调整垫圈改变这两块垫圈的厚度即可调整转子的轴向位置使各级叶轮出口与扩压器流道各梳齿密封槽与齿轴向间隙达到规定的要求推力轴承主推力面有两块瓦块安装有测温传感器来测定轴承温度确保轴承安全稳定运行推力轴承结构见图 4.1.2-6 5). 进油分配阀为了方便压缩机两个径向轴承和一个推力轴承进油量和进油压力的控制机壳侧部各进油口设置了进油分配阀具体结构见图 4.1.2-7 图 4.1.2-8 6). 轴端密封高低压缸轴两端密封均采用干气密封干气密封结构见干气密封使用说明书 7). 压缩机密封低压缸压缩机密封由进口密封叶轮轮盖密封叶轮轮盘级间密封出口密封及平衡盘密封组成使用说明书J1244 SM共 33 页第 10 页高压缸压缩机密封由进口密封叶轮轮盖密封叶轮轮盘级间密封及蜗室密封组成轮盖密封片用1Cr18Ni9Ti 不锈钢片弯折而成长密封片和短密封片间隔嵌成密封齿密封体在叶轮轮盖上轮盘密封体安装在对应的隔板上密封齿为平密封片用1Cr18Ni9Ti 不锈钢片弯折而成嵌在叶轮后主轴上低压缸平衡盘密封用1Cr18Ni9Ti 不锈钢片弯折而成长密封片和短密封片间隔嵌成密封齿密封体在平衡盘上进口密封出口密封及蜗室密封用1Cr18Ni9Ti 不锈钢片弯折而成长密封片和短密封片间隔嵌在主轴上成为密封齿密封体在各自零件的本体上各密封间隙靠加工保证详见表7.1使用说明书J1244 SM共 33 页第 11 页使用说明书J1244 SM共 33 页第 12 页8). 轴振动轴位移监测系统简介KLDAWH-C 离心式压缩机轴振动轴位移运行状态监测采用美国本特利3500系列电涡流振动位移传感器可显示振动位移的峰-峰值3300系列监测仪表的输出接口与计算机系统连接进行振动分析和故障诊断转子轴振动及轴位移的准确测量是压缩机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监测手段4.1.3. 增速箱结构增速箱的齿轮副齿形为人字齿增速箱结构详见增速箱使用说明书 4.2. 联轴器KLDAWH-C 离心式压缩机的汽轮机和低压缸低压缸和增速箱增速箱和高压缸之间采用高速金属叠片挠性联轴器进行连接联轴器为专业厂制造由安装盘中间轴调整环膜片组件定位螺栓螺母等零件组成它适用范围广特别适用于高速大功率传动安装使用维护简便补偿轴向和角向位移能力大并能吸振隔振4.3. 辅机辅机包括冷凝器贮氨罐氨分离器氨分离器中间冷却器一中间冷361却器二抽气回收装置汽轮机的表面冷凝器气封冷凝器抽气冷凝器润滑调节油站及高位油箱等各种结构的压力容器其设计制造检验验收均应符合JB/T4750和容规的规定各容器结构单独介绍时不再重复下面分别介绍各部分结构4.3.1. 冷凝器使用说明书J1244 SM共 33 页第 13 页1如4.3-1图所示冷凝器为圆筒卧式壳管式换热器属二类压力容器壳体材质20R 它位于机组高压侧容器设计压力为2.0MPa 换热管采用不锈钢材料管外为氨介质管内为冷却水冷凝器在机组中的功能是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NH 3气体凝结为液体容器的大部分空间密排着传热管为避免从压缩机来的过热气体在冷凝器进气口直接冲刷换热管在进气管方向焊有匀气板既起缓冲使用又沿轴向长度起匀气作用冷凝器按压力容器有关规定安装有压力表安全阀及压力传感器等装置保证冷凝器安全可靠地运行使用4.3.2. 贮氨罐贮氨罐为卧式容器它在系统中处于高压侧设计压力为2.0MPa 贮存介质为液态NH 3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属于三类中压贮存器设计制造检验验收均符合GB150-1998的规定贮氨罐上设有充液管出液管压力平衡管压力表安全阀液位计及液位控制器其中压力平衡管与冷凝器相接使贮氨罐压力与冷凝器压力平衡贮氨罐的正常液位应550mm 最低液位为430mm 最高液位为1600mm 贮氨罐的液氨储存量只能满足制冷循环液位波动调节用机组检修所需贮氨罐由用户自备贮氨罐结构如图4.3-2 所示氨分离器氨分离器 361氨分离器氨分离器均为圆筒二类立式压力容器壳体材质20R 在系统361中处于低压侧容器的设计压力为2.0MPa 介质为NH 3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属于二类容器设计制造检验验收均应符合JB/T4750和容规的规定KLDAWH-C 的分离器有两个一个为氨分离器另一个为氨分离器其功能为用户蒸发器排出的361NH 3汽体进入分离器通过在分离器内改变气流方向降低流速和挡液网分离液体将蒸气内液滴分离在容器内能避免因液氨在蒸发器中蒸发不完全而进入压缩机增加耗功甚至损坏叶轮在压缩机排气管与分离器之间设置有旁通调节阀它还可分离热气旁通管路中带来的液体系统在部分负4.3.3.使用说明书J1244 SM共 33 页第 14 页荷状态运行时通过旁通调节阀让一部分压缩机排气进入分离器再回流进压缩机进口通过调节旁通阀的开度大小可以满足系统负荷变化的要求氨分离器上设有进出液管进出气管安全阀液位计及排污口氨分离器安装有液位变送器并进入中控室由中控室自动控制液氨泵和电磁阀保证分离器的液位在正常范围内氨36分离器氨分离器的正常液位均为200mm 最高液位为900mm 分离器结构见图4.3-3 1中间冷却器4.3.4. 中间冷却器一二中间冷却器一中间冷却器二均为卧式壳管式换热器属二类压力容器壳体材质20R 换热管采用不锈钢材料管内为冷却水管外为氨汽管内的水吸收管外氨汽的热量将压缩机出口高温氨汽冷却为低温氨汽保证进入下一段压缩机进口的氨气达到机组设计的温度以使压缩机节省能耗中间冷却器上设有进出水管进出气管安全阀排污口放水阀及放气阀中间冷却器结构见图 4.3-4所示使用说明书J1244 SM共 33 页第 15 页4.3.5 抽气回收装置图4.3-5制冷机组系统在充灌制冷工质前系统中有残留空气制冷系统充入制冷工质时空气会侵入制冷机组在正常运行时分离器和吸气部分处于负压状态空气有可能通过相关零部件的结合部漏入机器内残留漏入系统内的空气等不凝性气体积聚在冷凝器内影响了冷凝器的传热使压缩机排气压力升高排气温度升高压缩机耗功增加降低了制冷量故设置抽气回收装置抽气回收装置的作用即在制冷机运行中将漏入机内的空气等不凝性气体排出机外同时将混在其中的氨气体冷凝成液体后与空气等不凝性气体分离并予以回收抽气回收装置由四根直径不同的无缝钢管互相套置一起后焊制而成由内向外数第一层管与第三层管相通第二层管与第四层管相通为了回收混合气中的氨在第一层管与第四层管间加一连接管管上装有节流阀由贮氨罐来液体通过节流后进入第一层管蒸发后经过第三层管的接口出去到分离器不凝气和氨气的混合气体先进入第二层管到第四层管逐步冷却将氨气凝结成液体使氨与不凝气体分离凝结成液体的氨通过在第一层管与第四层管间连接管经过节流后进入第一层管蒸发分离出的不凝气体经第四层排放口排出不凝气体的排放由第四层管内的压力与冷凝器之间的压差控制器控制不凝气体排放口的电磁阀启闭进行不凝气的排放抽气回收装置不能在制冷机停车阶段使用一般在制冷剂充入后制冷机初次运行时抽气回收装置要运行23 小时正常运行时每周运行12 小时具体操作方法参见8.6节使用说明书J1244 SM共 33 页第 16 页4.3.6润滑调节油系统润滑调节油系统负责向压缩机组各轴承及齿轮副提供润滑油并向汽轮机提供轴承润滑油和转速调节用压力油系统由油泵油加热器油冷却器过滤器抽风机油水分离器高位油箱及管路组成油站采用开式结构油泵采用两台离心泵主辅油泵互为备用, 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油泵的驱动机均为交流电动机驱动, 备事故电源油泵电机防爆等级d CT4油泠却器采用双联的管壳式冷油器油过滤器采用双筒过滤器油加热器采用蒸汽加热系统主要参数如下1). 润滑油 N46汽轮机油 2). 供油量a. 调节油量 100 L/minb. 润滑油量 500 L/min 3). 供油压力a. 调节压力 1.0 Mpa.Gb. 润滑压力 0.5 Mpa.G 4). 油泵功率 452 KW 5). 油箱容积 11.6 m 3 6). 过滤精度 10 m 7). 供油温度 453 8). 进水温度 32 9). 耗水量 45 m 3/h 10). 油加热蒸汽压力 0.34 Mpa.G 11). 油加热蒸汽温度 145 175 12油箱允许最大储油量 10.4 m3 4.4 旁通回流调节阀及冷却液氨调节阀在压缩机排气管与分离器之间设置有旁通回流调节阀机组在部分负荷工况运行时通过旁通回流调节阀让一部分压缩机排出的气体经节流降温降压后进入分离器再回流进压缩机进口通过调节旁通阀的开度大小可以满足系统负荷变化对制冷量的要求为了使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达到压缩机进口的温度压力从贮氨罐内引出一部分液氨流经冷却液氨调节阀与通过旁通回路引来的压缩机排出的高温气体混合并气化使压缩机排出的气体温度降低压缩机排出的高压气体通过调节阀时压力降低从而达到压缩机进口的温度压力4.5 液氨泵在分离器与贮氨罐之间设有液氨泵以调节分离器内液位将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当分离器内液位过高时液氨泵启动将液氨排至贮氨罐5. 机组系统说明 5.1. 制冷系统离心式制冷机组系统流程图见图5.1 从用户的蒸发器来两路氨气一路为-3670KPa A 氨气进入(-36) 氨分离器另一路为-1. 350KPa A 氨气进入(-1) 氨分离器在(-36) 氨分离器内将液滴分离后的氨气进入压缩机低压缸经过第一级至第六级叶轮压缩后排入中间冷却器一冷却后的氨气与(-1) 氨分离器出口的氨气混合进入压缩机高压缸经过高压缸第七至十级叶轮压缩后排入中间冷却器使用说明书J1244 SM共 33 页第 17 页冷却后的氨气进入高压缸第十一级叶轮经过高压缸第十一至十二级叶轮压缩后排入冷凝器冷凝为高压液态氨再经过过冷器冷却至38液氨液氨从冷凝器底部的过冷器出来流入贮氨罐贮氨罐内液氨排出经节流装置降温降压后进入用户的蒸发器蒸发后的氨气再进入各分离器完成一个制冷循环当分离器内液位过高时液氨泵将液氨排至贮氨罐机组在部分负荷工况运行进口流量小时通过旁通回流调节阀让一部分压缩机排出的气体节流后进入分离器再回流进压缩机进口从贮氨罐内引出一部分液氨流经冷却液氨调节阀与通过旁通回路引来的压缩机排出的高温气体混合液氨吸收压缩机排出的高温气体的热量气化为汽体通过调节阀的混合汽体温度压力降低进入各分离器5.2. 轴端密封系统压缩机高低压缸两端轴封均采用串连式干气密封其原理结构见干气密封使用说明书及图纸 5.3. 润滑调节油系统润滑调节油系统流程图见图5.2所示润滑调节油系统为开式系统油箱与大气相通油泵从油箱内压力为当地大气压吸油升压经油冷却器降温后进入油过滤器过滤后的油分两路一路经自动压力调节阀后进入汽轮机调速系统具体流程见汽轮机说明书一路经自动压力调节阀后又分两路一路进入高位油箱高位油箱与主供油管相连另一路进入汽轮机压缩机增速箱各轴承及增速箱齿轮副油泵为两台一。
氨制冷压缩机操作规程

氨制冷压缩机操作规程压缩机开机操作规程一、制冷压缩机开机前的准备工作1、查看运行记录:了解制冷压缩机的情况,如果是因故障停机,必须检查是否已检修完好。
2、查看库温或冻结量确定开机台数确定开机台数。
2、检查制冷压缩机①检查压缩机四周有无杂物,安全护罩是否完好;②检查油位;③查看载位;④缸套冷却水;⑤盘动联轴器;⑥检查压缩机的排气阀、吸气阀。
3、检查系统情况①检查系统阀门是否处在正常制冷状态;②检查各辅助设备:高压贮液器液面应在30%~80%范围内;低压循环桶液面应在30%左右,若液位过高超过50%,应先启动氨泵将氨液输送至蒸发器待液面下降后再启动压缩机;中间冷却器等的液位液面应在50%左右。
③查看冷却、冷媒系统的运行是否正常。
二、开机(单级)①接通电源;②开启吸排气截止阀、手动旁通阀;③打开油路系统上除通向大气之外的所有阀门;④向油冷却器供水(油温低时可停止向油冷供水);⑤启动压缩机,待运转时,应缓慢增载,调节压缩机能量在50%左右;当油温达40℃后可增载至100%。
⑥调整观察油压,使油压高于吸气压力0.15~0.3MPa;⑦根据吸气压力、电机电流及压缩机运行声音缓慢开启吸气阀。
⑧间隔2~3分钟拨一档,逐渐上载至需要位置;⑨根据制冷压缩机负荷情况,开启调整供液。
⑩填写运行记录。
三、正常运行标志①油压:比吸气压力高0.15~0.3Mp;②排气温度:单级:70~145℃;双级:低压级70℃~90℃,高压级80℃~120℃。
③摩擦部件的温度:〈70℃。
④声音;⑤油位、油温;⑥电机电流、电机温度;⑦吸气温度比蒸发温度高5~15℃⑧轴封漏油;2~3分钟1滴(0.5ml/h);⑨霜层宜至吸气阀过滤器处为宜。
四、停机操作①单级机的操作:提前约10~30分钟停止供液;卸载、关机,关闭吸气阀;切断电源;停机10分钟后,关闭冷却水;悬挂标志;作好车间停机记录。
②双级机的操作:先关低压级然后高压级。
③事故停机:突然断电停机:关闭供液阀、吸气阀。
氨压缩机操作规程

氨压缩机操作规程一、单级压缩3#、4#机6AW-125开、停车操作规程开车:1、首先查看车间记录,了解停车原因和停车时间2、检查压缩机:(1)检查电动机各运转部位有无障碍物,所有仪表是否良好;(2)检查曲轴箱压力,不超过1kg/cm2,曲轴箱油面在玻璃视孔的1/2-2/3之间,各压力表是否打开,能量调节器指示位置是否在“0”位,油三通阀指示位置是否在“运转”位置。
3、检查高低压管道系统及设备,有关阀门是否全部处于准备工作状态。
4、检查高压贮液桶液面,是否在30%~80%位置,循环桶液面不得超过60%,检查氨泵是否有障碍。
5、启动水泵,向冷凝器压缩机水套供水。
6、转动滤油器手柄数圈。
7、盘车2-3圈,检查是否过紧并加以消除。
8、启动电机,迅速打开高压排出阀。
9、当电动机全速运转,油压正常后,将能量调节逐级调至所需位置,同时缓慢开启吸入阀,注意排出压力不得超过15kg/cm 2。
10、做好开车记录停车:1、调整系统供液适当降低回汽压力,关闭压缩机的吸入阀,并适时将能另调节阀调“0”位,使曲轴箱压力保持在0kg/cm2.。
2、切断电源,当连轴器停止转动时,关严出阀。
3、停车15分钟后,关闭进水阀,冬季注意冷却水套积水排净以防冻坏。
4、作好停车记录。
二、双级压缩1#、2#、5#、8AS-170操作规程开车:1、单机压缩机的准备工作,均适用双级压缩机的准备工作。
2、检查中冷的进出气阀,蛇形管的进出液阀是否全部打开,检查中冷液面中冷的压力。
3、启动水泵,向冷凝器,压缩机水套供水。
(新系统,开蒸发冷水泵,风机同时检查蒸发冷水位)。
4、转动油过滤器手柄数圈。
5、盘车2-3圈,检查是否过重,并加以消除。
6、启动电动机,听到接触器吸合声,同时迅速打开高压汽缸的排出阀,(新系统,5#有止回阀,高压排出阀是常开的)。
7、当油压正常时,将能量调节至二级上载位置,同时缓慢打开高压缸吸入阀,注意排气压力不得超过15kg/cm2 .8、当一级排气降至1kg/cm2时,打开低压级排出阀,(新系统,5#有止回阀低压排出阀是常开的)。
氨压缩机

1.2.2油系统开车.
1.2.2.1启动油系统前应完成以下工作:
(1)油系统所有设备,管道均已清洗合格,管路清洗时所加的盲板和临时短管已拆除.油洗时拆下的限流孔板,调节阀已复位,油系统具备正常流程.
(2)油箱加入合格N46汽轮机油至最大允许液位.
(5)润滑油主辅油泵; (6)油雾风机;
(7)盘车电机; (8)冷凝液主辅泵;
3、本机组界区内安全防护消防设施,照明灯等.
三.操作规程.
(一)开车.
1.原始开车(包括大修后开车)
1.1开车前应具备的条件:
(11)高位油槽; (12)E3402汽封冷凝器;
(13)E3401主冷凝器; (14)E3406透平喷射冷凝器;
B.动设备:
(1)ST3401汽轮机; (2)K3401氨压缩机;
(3)Z3401增速箱; (4)屏敝泵A、B;
当氨分离器液位过高时,用屏蔽泵将液氨送至氨罐。
为保证机组在部分负荷工况下运行,设有三段出口分别回流至1#氨分离器和2#氨分离器的回流阀,以保证各段进气量。并从氨罐引出一部分液氨经液氨调节阀分别与回流阀引来的高温气体混合,液氨吸收高温气体的热量气化为气氨,以保证各段进口气氨的压力和温度。
压缩机内的氮气等不凝气体,通过氨抽气回收装置回收气体中的气氨后,将其余不凝气体排向火炬管线。
第二部分 生产工艺介绍
一.生产工艺原理:
高压蒸汽在汽轮机内主要进行两次能量的转换,使汽轮机对外做功。第一次能量的转换是热能转化为动能:高压蒸汽经过喷嘴(静叶栅)后压力降低,产生高速气流而实现的。第二次能量转换是:动能转化为机械能。高速蒸汽的冲击力施加给动叶片使叶轮高速旋转,并传递力矩,输出机械能而实现。
双级氨压缩机操作规程范文

双级氨压缩机操作规程范文1. 安全注意事项1.1 在操作双级氨压缩机前,必须先熟悉该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程,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
1.2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和防护服。
1.3 在操作过程中,严禁使用带有尖锐边缘的工具,以免损坏设备或导致人身伤害。
1.4 在操作双级氨压缩机时,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操作区域。
1.5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持有相关证书,才能进行双级氨压缩机的操作。
2. 起动操作2.1 在起动双级氨压缩机前,操作人员必须确认所有安全阀已正确设置,并处于待机状态。
2.2 首先检查冷却水的供应情况,并调整合适的流量。
2.3 打开进气阀门,然后逐步打开补氨阀门以启动压缩机。
2.4 观察仪表,确保双级氨压缩机的工作压力和温度正常,并且没有异常声音。
2.5 在启动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操作人员必须立即停止压缩机,并进行排查处理。
3. 运行操作3.1 在双级氨压缩机正常运行时,操作人员应密切关注仪表的各项参数,包括进出口温度、压力和流量等。
3.2 如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如温度过高、压力异常等,操作人员必须立即停止压缩机,并进行排查处理。
3.3 定期对双级氨压缩机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4 如需停机维护,操作人员必须在确认排氨操作已完成后才能停机。
3.5 停机后,操作人员必须关闭进气阀门,并排放残存的氨气,确保设备内部无氨气残留。
4. 关闭操作4.1 在确认设备正常运行并且没有异常情况时,方可进行关机操作。
4.2 先关闭补氨阀门,然后逐步关闭排氨阀门,最后关闭进气阀门。
4.3 关闭后,操作人员必须进行设备的清洁和维护工作,以确保设备的长期运行。
氨压缩机的安全操作示范文本

氨压缩机的安全操作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氨压缩机的安全操作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除出厂说明书的规定外,氨压缩机正常运转的标志为:(一)系列化氨压缩机的油压应比曲轴箱内气体压力高0.15-0.3Mpa,其他采用齿轮油泵的低转速压缩机应为0.05-0.15Mpa。
(二)曲轴箱内的油面,当为一个视孔时,应保持在该视孔的1/3~2/3范围内,一般在1/2处;当为两个视孔时,应保持在下视孔的2/3到上视孔的1/2范围内。
油温最高不应超过70℃,最低不得低于5℃。
(三)氨压缩机高压排气压力不得超过1.5Mpa,压比等于或小于8。
(四)单级氨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为80~150℃,吸气温度比蒸发温度(双级氨压缩机的高压级吸气温度应比中间压力下的饱和温度)高5~15℃。
(五)氨压缩机机体不应有局部非正常的温升现象,轴承温度不应过高,密封器温度不应超过70℃。
(六)氨压缩机在运转中,气缸、曲轴箱内不应有异常声音。
2 当库房内热负荷突然增加或系统融霜操作频繁时,要防止氨压缩机发生湿冲程。
3 当机器间温度达到冰点温度时,氨压缩机停止运转后,应将气缸水套和曲轴箱油冷却器内的剩水放出,以防冻裂。
ka16c-110型氨压缩机操作规程(7篇范文)

ka16c-110型氨压缩机操作规程(7篇范文)第1篇 ka16c-110型氨压缩机操作规程一、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ka16c-110型氨压缩机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启动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各电气开关,确保各种开关正常。
2、检查机组是否处于良好状态,确保接头、螺栓等无松动、泄漏等问题,机组及周围清洁无杂物,盘车2—3圈无异常。
3、检查冷冻机油的油位,应保持在下视镜满液位;若是初次运转,应加油到在上视镜能看见的位置。
4、打开冷却水路各阀门,使水路循环畅通。
5、检查制冷系统工艺流程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关闭放空阀、吸气截止阀,加油阀。
6、检查排气截止阀、油过滤器前后阀、油分离器前后阀、表阀是否开启。
三、启机及正常运转中的检查1、打开电源控制开关、检查电压、控制灯、油位是否正常。
2、首次启动前应点动油泵、压缩机电机,检查其转向是否正确。
3、启动油泵运转一分钟,并观察油位是否正常。
4、检查能量指示是否在零位,按减载按钮到减载位置。
5、启动压缩机,慢慢开启吸气截止阀,观察油压是否高于排气压力0.05—0.3mpa。
6、数次按增载按钮相应慢慢开启吸气截止阀使其压缩机吸气压力始终在0mpa,重复以上操作,直至全部打开吸气截止阀,这时,能量指示应在所需位置,当氨蒸发器压力略于0mpa时,慢慢开启供应阀,确保氨蒸发器蒸发压力一直在0mpa,氨液分离器液位在正常位置。
7、正常运转时,应注意观察并定时记录吸气压力、排气压力、吸气温度、排气温度、油压、油温、油位、氨蒸发器出口温度、电压、电流值。
8、正常运转中油量不足,必须按照正常运行时加油方法加油。
其加油方法为:适量关小吸气截止阀,使吸气口的压力降至大气压以下,将加油管接在吸气过滤器的加油阀上,利用压力差通过吸气过滤器加油。
四、正常停机1、关闭供液阀,按减载按钮到减载位置,关小吸气截止阀。
2、待滑阀回到45%—50%位置时,按下主机停止按钮,压缩机停止运转后,关闭吸气截止阀。
双级氨压缩机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双级氨压缩机操作规程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双级氨压缩机操作规程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开车前的准备工作与配组双级开车前的准备工作相同。
(二)压缩机的启动1.转动油过滤器手柄数圈。
2.搬动大轮2-3周,检查是否过重,若搬动困难应报告值班班长检查原因加以消除。
3.启动电机,同时迅速打开高、低压汽缸的排气阀。
4.当压缩机运转正常时,将电机启动装置移至运转位置。
5.慢慢打开高压缸吸气阀,如发现有液体冲击时,应迅速关闭,检查中冷器液面情况,待正常后再慢慢打开。
在打开高压缸吸气阀时,应注意高压缸排气压力不得超过15㎏/C㎡。
6.当中压降至1㎏/C㎡时,将容量调节器逐级调至正常工作位置,同时根据电动机的正常电流负荷,慢慢打开低压缸的吸气阀。
如果发现有液体冲击声时,应急速关闭,检查循环贮液桶或氨液分离器的液面,待调整正常后再慢慢打开低压缸、吸气阀,注意中间压力不得超过4㎏/C㎡,电流负荷不得超过电机额定电流。
7.当高压缸排气温度达到60℃时,向中间冷却器供液。
8.调整油泵压力,油压应比曲轴箱压力高2-3㎏/C ㎡。
9.根据库房负荷情况,开启有关供液阀,如用氨泵供液,按照氨泵操作规程启动氨泵。
氨压机操作说明

欢迎您使用螺杆制冷压缩机组微机控制系统!本控制系统适用于武汉新世界制冷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螺杆制冷压缩机组。
在阅读本说明书前,建议您同时阅读与之配套的《螺杆式制冷压缩机使用维护手册》。
当您已基本了解螺杆制冷压缩机组的结构和特性后,才能够更容易理解本说明书的内容。
人机界面是专为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之应用而设计的小型工作站。
它是一种智慧型工业用LCD显示器,具备与各品牌PLC连线监控能力,以及采用文字、数字或图形同步显示PLC内部接点状态及资料的能力。
基本上,它是一种互动的工作站,配备有图形液晶显示器(LCD)薄膜按键,系列通讯埠(RS232C,RS422或RS485)等。
它能取代传统面板的功能,节省PLC的I/O模组,按钮开关,数字设定及LED指示灯等显示装置,且能随时显示重要信息。
菜单式的操作界面使您更容易掌握和操作。
您可以使用触摸屏上各菜单所设的功能按钮,根据现场工况要求改变或设定PLC 参数,从而控制机组的运转。
本控制系统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可编程序控制器及日本Digital公司的GP系列触摸屏显示器,实现对螺杆式制冷机组运行状况的自动监控;工作过程的自动控制;故障自动检测及自动处理,发生严重故障时能及时保护停机,避免机组损坏。
1.操作简单只要在触摸屏上设定好系统的各项参数,再按触摸屏上的提示进行操作,系统就能投入运行或是按设定步骤停止运行。
您所设定和校验的参数进行保存操作后,即使PLC长期断电也不会丢失。
2.参数实时监控当系统通电后,程序自动对各输入点的温度、压力等参数进行检测,实时显示。
本控制系统也可根据厂家要求,采用MODBUS RTU、TCP/IP、PROFIBUS-DP等通讯协议与中控室上位机进行通讯,使远程监控变得更为简单和可靠!3.故障自动处理,避免频繁停机在参数设定菜单中只需设定好保护值,当系统检测到实际参数接近保护值时,自动进行能量减载,若减载后仍超过保护值,系统才会停机,尽可能避免频繁停机。
双级氨压缩机操作规程(4篇)

双级氨压缩机操作规程1. 压缩机的启动和停止操作1.1 启动操作:1.1.1 确保压缩机所需电源已经接通,并且电源符合要求。
1.1.2 检查压缩机的润滑油位,确保油量正常。
1.1.3 打开压缩机进气阀门。
1.1.4 按下启动按钮,使压缩机开始运行。
1.1.5 观察压缩机的运行情况,确认正常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1.2 停止操作:1.2.1 按下停止按钮,使压缩机停止运行。
1.2.2 关闭压缩机进气阀门。
1.2.3 观察压缩机的停止情况,确认正常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2. 压缩机冷却水系统的操作2.1 启动操作:2.1.1 打开冷却水系统的水泵。
2.1.2 观察水泵的运行情况,确认正常运行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2.1.3 打开压缩机的冷却水进出阀门。
2.1.4 观察冷却水的流量和温度,确认正常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2.2 停止操作:2.2.1 关闭压缩机的冷却水进出阀门。
2.2.2 关闭冷却水系统的水泵。
3. 压缩机润滑油系统的操作3.1 加油操作:3.1.1 观察压缩机的润滑油位,如果油位低于指示线,则进行加油操作。
3.1.2 打开润滑油加油阀门,将润滑油加入油箱。
3.1.3 观察润滑油的加注情况,当油箱液位达到指示线时,关闭加油阀门。
3.2 油水分离器的操作:3.2.1 定期检查油水分离器的工作情况,确保正常运行。
3.2.2 如发现油水分离器有异常情况,立即进行维修或更换。
4. 定期维护和检修4.1 定期检查压缩机各部件的工作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维护。
4.2 检查和更换压缩机滤芯、密封件等易损件,确保其正常使用。
4.3 清洗压缩机冷却水系统中的冷凝器、换热器等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4.4 定期检查压缩机的安全阀和排气阀,保证其正常工作。
4.5 对冷却水系统中的水泵、冷却塔等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
以上就是双级氨压缩机的操作规程,为了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ZW-0.8-16-24氨气循环使用说明书资料

ZW系列氨气循环压缩机使用说明书蚌埠市中通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使用说明书蚌埠中通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目 录第一章、概述 (1)第二章、Z W系列氨气循环压缩机技术参数 (2)第三章、设备安装示意图 (3)第四章、工艺流程示意图和作业原理 (4)第五章、使用保养及故障排除 (5)使用说明书蚌埠中通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第一章概述一、ZW氨气系列压缩机工作介质、用途、特点:Z W氨气系列压缩机是立式、双缸、单作用、风冷无油润滑往复式结构。
排气量为0.6~4.0m3/min,进气压为1.6MP a,排气压力为2.4MP a,驱动功率为11~55KW。
该系列产品可最大限度在按照用户的需要进行技术改进。
其工作介质主要为70%丙烷(C3H8),30%丁烷(C4H10)以及与之相类似的介质如氨气等。
该系列产品具有功能多、占地面积小、耗能低、运行平稳、维修方便、使用安全等特点。
它集压缩机、过滤器、气液分离器、四通阀、防爆电机等为一体,可为用户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效益。
本系列产品填料、气缸等部件为无油润滑,曲轴、连杆、十字头等部件为飞溅式润滑,便于使用和维护。
该系列压缩机适用于液化气站、LGP汽车加气站、混气站、灌装厂、储备站的卸车、倒罐、灌瓶、抽真空、倒残液等。
二、工作原理:压缩机运转时,通过曲轴、连轩及十字头,将回转运动变为活塞在气缸内的往复运动,并由此使工作容积作周期性变化,完成吸气、压缩、排气和膨胀四个过程。
当活塞由外止点向内止点运动时,进气阀开启,氨气进入气缸,吸气开始;当到达内止点时,吸气结束;当活塞由内止点向外止点运动时;氨气被压缩,当气缸内压力超过其排气管中背压时,排气阀开启,即排气开始活塞到外止点时,排气结束。
活塞再从外止点向内止点运动,气缸余隙中的高压气体膨胀,当吸入管中压力大于在缸中膨胀的气体压力,并能克服进气阀弹簧力时,进气阀开启,在此瞬时,膨胀结束,压缩机就完成了一个工作循环。
三、使用环境条件:本系列压缩机安装应符合国家设计规范,安全管理规范并符合消防法规的要求,机房内所有电器必须具有防爆功能,并有良好的接地线,机房内的所有的管线及阀门密封性要保证,不允许泄漏。
氨压缩机单级压缩机的操作

氨压缩机单级压缩机的操作一、开机前的准备工作1.检看运行记录,了解压缩机停机原因.停机时间超过三昼夜时应进行全检查,以防止因停机时间过长可能出现的故障。
2.检查氨压缩机(1)缩机各运转部分如有障碍物,必须排除,保护装置应完善。
(2)压力超过0.2Mpa时,应借助其它运转的压缩机进行降压。
然后再行启动运转。
(3)常油面水平为玻璃视孔的1/3——2/3处(4)表关闭阀门要打开。
3.高低压系统的圾关阀门。
(1)机高压排气管路至冷凝器调节站——蒸发器前面的各个关闭阀门都要打开。
(2)吸气管路至蒸发器上的各个关闭阀门都要打开。
(3)安全阀前的关闭阀,压力表的关闭阀,液面指示器的关闭阀,冷凝器与高压贮液器等设备上的均压阀,平时都要打开。
二、压缩机的启动1.先盘动连轴器1——2周,检查是否过重,如果搬动困难应查出原因加以消除。
2.打开有关供水阀,向冷凝器,压缩机水套供水。
3.合上电源打开排阀和排气管路上至冷凝器所有阀门,检查油位是否在指定位置,人是否离开了在安全位置。
4.启动压缩,运转2——3分钟,无异常杂音及油压正常,上载“至2/3”微开吸气阀门切不可开启过大,压力过高容易造成湿冲程,上载至“2/3”一次类推至满负荷为止,吸气压力不易大于0.05Mpa压缩机会造成电机过载,吸气阀开完为止。
5.打开节流阀向各个容器及蒸发器供液。
6.将压缩机开机时间,吸气湿度,压力油压和电流量等作出记录。
三、操作与调整1.蒸发发温度应比库房温度低8——10度,比盐水温度低4——5度2.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应比蒸发温度高5——15度。
3.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与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相适应,如温差超过要求正负10度时即反眏操作不够正常,应检查调整调节站上的有关供液调节阀。
4.在正常情况下,压缩机吸气排气阀片发出的声音清晰而均匀,如果发出冲击声时,应紧急停机,找出原因加以消除并作记录。
5.经常检查压缩机油泵的油压和气缸密封器的供油情况是否正常,压缩机的油泵压力应高于吸气压力0.15——0.3Mpa,如果调整失灵,应立即停机,找出原因加以消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压缩机说明书KLDAWH-C 氨离心式制冷机组使用说明书J1244 SM(机械部份)说明因汽轮机等外配套未提供说明书本说明书仅供参考 2019.9.30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通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9 年 1 月使用说明书共 33J1244 SM页第 1 页目录3 3 3 34 45 5 5 5 56 6 9 9 9 9 9 12 12 12 12 12 13 13 14 15 16 16 16 16 16 17 17 17 18 18 18 19 19 191. 制冷机的用途2. 产品的工作条件3. 主要规格及技术参数 3.1 产品的主要规格3.2 产品安装有关技术参数及要求 3.2.1 压缩机组安装有关技术参数 3.2.2 辅机安装有关技术参数及要求4. 产品的主要结构概述 4.1 离心式压缩机组主要结构概述 4.1.1 汽轮机结构 4.1.2 压缩机结构 1) 机壳和静止元件 2) 转子组 3) 可倾瓦径向轴承 4) 推力轴承 5) 进油分配阀 6) 轴端密封 7) 压缩机密封 8) 轴振动轴位移监测系统简介4.1.3 增速箱结构 4.2 联轴器 4.3 辅机 4.3.1 冷凝器 4.3.2 贮氨罐 4.3.3 36 氨分离器 1 氨分离器 4.3.4 中间冷却器一中间冷却器二 4.3.5 抽气回收装置 4.3.6 润滑调节油系统 4.4 旁通回流调节阀及冷却液氨调节阀 4.5 液氨泵5. 机组系统说明 5.1 制冷系统 5.2 气封系统 5.3 润滑调节油系统 5.3.1 润滑油 5.3.2 高位油箱 5.4 汽轮机蒸汽疏水系统 5.5 电控系统6. 吊运和保管 6.1 运输与吊装 6.2 开箱验收及保管使用说明书共 33J1244 SM页第 2 页7. 安装与调整 7.1 基础验收及处理 7.2 机组安装 7.2.1 安装就位前的准备 7.2.2 汽轮机的安装 7.2.3 压缩机的安装 7.2.4 油路及管路安装 7.2.5 容器设备的安装7.2.6 管道安装 8. 使用与操作 8.1 开车重负荷试车前的准备工作 8.2 压缩机组的开车 8.3 压缩机组的自动调节与控制 8.3.1 压缩机的自动调节与控制 8.3.2 氨分离器液位的调节与控制 8.3.3 贮氨罐液位的控制 8.3.4 压缩机干气密封的调节与控制 8.3.5 汽轮机的调节与控制 8.3.6 增速箱的控制 8.3.7 油站的控制 8.4 正常停机过程 8.5 压缩机的紧急停车带负荷停车 8.6 抽气回收运行 9. 机组的维护与保养 10. 机组常见故障原因及其排除办法 11. 制冷机组长期保存的方法 11.1 制冷机组长期保存的方法 11.2 长期保存后正式运行前的准备 11.2.1 长期保存 11.2.2 电气零件的检查 11.2.3 水系统的检查 11.2.4 汽轮机组的检查19 19 20 20 20 20 22 22 22 22 23 24 24 24 25 25 26 26 26 26 26 27 27 28 30 32 32 32 32 32 32 33使用说明书共 33J1244 SM页第 3 页制冷机的用途 KLDAWH-C 氨离心式制冷机是大型甲醇及二甲醚工程氨冷冻站的重要设备也可适用于使用工况与本机设计工况相同或相近的大型冷冻站上该机组为分体式制冷机组产品设计制造检验依据的标准为压缩机 API617-1995 石油化工用离心式压缩机第 6 版汽轮机 API612-1995 石油化工用汽轮机第 4 版增速箱 API613-1995 特殊用途齿轮传动装置第 4 版膜片式联轴器 API671-1995 炼油用特殊用途联轴器第3 版润滑控制油系统 API614-1992 专用的润滑轴密封和控制油系统第 3 版振动轴向位移和轴承温度监测系统 API670-1993 第 3 板压力容器 JB/T4750 钢制压力容器法兰 HG20617 电器仪表 IEC ISA 型号组成及代表意义1K LD A WH - C特殊微机控制渭河化工制冷剂 NH3 离心式低温机组开式 2. 产品的工作条件多蒸发温度 -38 两个蒸发 KLDAWH-C 离心式制冷机适用于在低温 -38 -3 2.1 温度的工况条件下运行 2.2 机组冷却水运行条件为 32 冷却水应清洁不易结垢冷却水侧污垢系数设计值为 3.5 -4 2 10 m k/w 2.3 机组适用于环境温度在–20 45 范围内 3 . 主要规格及技术参数产品的主要规格 3.1 KLDAWH-C 制冷机为分体式组装机组产品主要由压缩机组含汽轮机组压缩机高低压缸增速箱冷凝器贮氨罐中冷器一中冷器二氨分离器分离 36 1 器抽气回收装置高位油箱润滑调节油站共用底座电控系统管道及管道附件组成机组主要技术规格分别见表 3.1使用说明书共 33J1244 SM页第 4 页表 3.1 离心式压缩机主要技术规格型号工作介质工作转速进口压力设进口温度计补气进口压力工补气进口温度况排气压力设计工 -38 制冷量况冷量 -3 制冷量进口流量补气进口流量结构压转子重量缩叶轮最大直径转子第一阶临界转速机转子第二阶临界转速型号功正常值率额定值汽转正常值速额定值轮转速范围进气压力机进气温度蒸汽耗量跳闸转速单位 r/min Kpa.A Kpa.A Kpa.A104Kcal/h 104Kcal/h m3/ min m3/ min kg mm r/min r/min KW KW r/min r/min MPa.G kg/h r/min 368 200 165 237 六级 612 522 4070 14400 6CL-6 2300 2530 11240 11802 75% 105% 3.92 4.08 400 12310 12962 99 43.6 六级 293 375 8018 18680 KLDAWH-C 低压缸 NH3 11240 65 -36 345 -1 1650 15818 345 26 高压缸产品安装有关技术参数及要求 3.2 3.2.1 压缩机组安装有关技术参数 KLDAWH-C 离心式压缩机主要由汽轮机膜片式联轴器压缩机低压缸增速箱压缩机高压缸等组成机组安装以压缩机低压缸主轴两轴颈为基准压缩机组安装有关技术参数如下 1 汽轮机的安装技术参数汽轮机型号为 6CL-6 汽轮机的安装按汽轮机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有关技术参数 2 膜片联轴器安装技术参数本压缩机组有三套联轴器分别联接汽轮机和压缩机低压缸压缩机低压缸和增速箱增速箱和压缩机高压缸其型号为 HGD6-420-00T4(Z) HGD6-420-00T5(Z) HGD6-170-00T3(Z) 安装技术除按联轴器使用说明书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a).联轴器孔与轴颈配合时应人工推紧为基准并应保证轴向推进量符合联轴器图纸的要求 b).联轴器对中允许偏差 1 .径向偏差量为 0.04mm 为 180 千分表读数差 2 . 端面偏差量为 0.02mm 为 180 千分表读数差使用说明书共 33J1244 SM页第 5 页3). 压缩机安装技术参数 a). 压缩机安装时机组中心线应与基础中心线一致其偏差5mm b). 压缩机纵向水平的安装必须保证联轴器对中要求其值见联轴器安装技术参数 c). 压缩机横向水平的偏差 0.10mm/m 其基准为下机壳中分面 d). 压缩机装配径向轴承时应保证轴承壳体上下与轴承座过盈量为 0.03 mm 0.05mm e).推力盘端面跳动量 0.012mm 推力轴承总间隙应在 0.20mm 0.30mm 范围内 4). KLDAWH-C 离心式压缩机组冷态找正示意图 3.2.1-13.2.2.辅机安装有关技术参数及要求 KLDAWH-C 离心式制冷机辅机有汽轮机的表面冷凝器气封冷凝器抽气冷凝器压缩机的中间冷却器一中间冷却器二制冷机的冷凝器贮氨罐氨分离器氨 36 1 分离器抽气回收装置润滑调节油站及高位油箱抽气回收装置润滑调节油站不属于压力容器安装无特殊要求其他辅机为压力容器压力容器有立式容器和卧式容器两种压力容器安装的技术参数见随机制冷机总布置图压力容器安装时必须遵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在投入使用前须向当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使用登记手续压力容器应定期进行检验外部检查是指对压力容器的在线检查每年至少一次内部检验是指在用压力容器停机时的检验其检验周期为 1 安全状态等级为 1 2 级的每 6 年至少一次 2 安全状态等级为 3 级的每 3 年至少一次安全阀及其它安全附件的检验每年应至少校验一次贮液罐上的压力表也应定期校验校验后应加铅 4. 产品的主要结构概述 4.1. 离心式压缩机组主要结构概述 4.1.1. 汽轮机结构汽轮机结构详见汽轮机使用说明书汽轮机表面冷凝器为卧式壳管式换热器管内为冷却水管外为水蒸汽其作用是将汽轮机出口蒸汽冷凝为水保证汽轮机出口为低压以使汽轮机将高压蒸使用说明书共 33J1244 SM页第 6 页汽热能充分转化为动能 4.1.2. 压缩机结构 KLDAWH-C 离心式压缩机组为双缸三段十二级压缩两次中间冷却一次中间加气压缩机低压缸高低缸均为六级压缩第一至第六级为第一段第七至第十级为第二段第二段由分离器补加气体第十一第十二级为第三段压缩机高低压缸布置在汽轮机的同一端, 1 通过膜片式联轴节联接压缩机高低压缸和增速箱安装在共用底座上汽轮机安装在单独底座上压缩机由汽轮机通过膜片联轴器驱动压缩机高低压缸两轴端轴封为串连式干气密封 KLDAWH-C 离心式压缩机高低压缸的结构见图 4.1.2-1 4.1.2-2 主要零部件目录见表 4.1.2 表 4.1.2 高低压缸主要零部件目录数低压缸 2 2 1 1 1 1 6 6 1 5 1 1 / 量高压缸 2 2 1 / / 2 6 6 1 4 2 1 1 备注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名称径向轴承干气密封转子组出口密封平衡盘密封出口蜗室轮盖密封组隔板组上下机壳轮盘密封进口密封推力轴承部蜗室密封可倾斜五瓦块串联式高低压缸均为六级八块可倾瓦轴承1). 机壳和静止元件压缩机高低压缸机壳为水平剖分铸钢结构轴承箱盖单独设置检修轴承和干气密封时不需拆卸上机壳静止元件包括各级隔板叶轮轮盖密封组叶轮轮盘密封排气蜗室均为水平剖分结构各级隔板排气蜗室分别安装在上下机壳定位基准面上轮盖轮盘密封体则安装在隔板上各级轮盖轮盘密封均以加工来保证其与旋转轴线同心各级隔板由隔板内隔板叶片等部件形成无叶扩压器弯道回流器第一至第五级叶轮出口气流分别进入各自的无叶扩压器弯道回流器到下一级进一步压缩第六级叶轮出口气流进入扩压器至排气蜗室排至中间冷却器一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气体与补气混合进入第七级叶轮经第七至第十级叶轮压缩后排入中间冷却器二进行再冷却冷却后的气体进入第十一级叶轮经第十一至第十二级叶轮压缩后排入冷凝器高低压缸下机壳两端装有导向键槽与底座的导向键配合以防止压缩机产生横向位移压缩机的全部静动载负荷由下机壳的四条支腿承担支腿与支座之间有一调整板改变调整板的厚度或在调整板与共用底座支座之间加薄垫片可以调整压缩机的水平高度压缩机低压缸及高压缸排气端支腿与支座之间用固定螺栓加调整套筒连接安装时应保证固定螺栓压紧面与支腿上平面保持 0.20mm 0.30mm 间隙由调整套筒长度来保证见图 4.1.2-3 压缩机低压缸及高压缸进气端两支腿下支承面上横向各有一定位销作为压缩机的固定点见图4.1.2-4 支腿与支座之间用固定螺栓连接支腿上的顶起螺钉是压缩机安装调整水平时使用的为了方便机壳装拆定位在机壳的中分面上装有导向杆和顶起螺钉为保证上下机壳隔板排气蜗室的定位和密封在上下机壳和隔板排气蜗室中分面上涂了一层 704 液态密封填料以保证中分面的气密性使用说明书共 33J1244 SM页第 7 页2). 转子组压缩机转子组由主轴叶轮推力盘轴套轮盘级间密封片干气密封动环锁紧螺母联轴器安装盘等零部件组成压缩机叶轮为焊接闭式叶轮压缩机低压缸转子组装有六个叶轮一顺排列压缩机高压缸转子组装有六个叶轮第七级至第十级叶轮与第十一级第十二级叶轮背靠背布置以平衡转子轴向推力主轴叶轮及推力盘均用优质高强度合金钢制造并经严格的热处理叶轮制造完毕后经超速试验合格转子组装完毕后经高速动平衡试验符合图样要求使用说明书共 33J1244 SM页第 8 页.使用说明书共 33J1244 SM页第 9 页3). 可倾瓦径向轴承压缩机径向轴承为可倾式五瓦块轴承它是由轴瓦轴承壳上下定位销密封环上下调整垫压紧块等零件组成轴承为水平中分面结构型式下轴承壳安放三个轴瓦上轴承壳安放两个轴瓦润滑油由轴承壳下部进油上部排油轴瓦由钢本体和巴氏合金轴衬组成轴瓦能根据承载能力的变化自动调节油楔满足转子对轴承承载能力的要求轴承有两块瓦块安装有测温传感器来测定轴承温度确保轴承安全稳定运行可倾瓦径向轴承结构见图 4.1.2-5 4). 推力轴承推力轴承为双向式整体结构采用双面金斯伯雷轴承每个推力面上有 8 个活动推力块 16 个可活动山形块安装在轴承架上推力块借助封油圈限制在一定轴向位置每个推力块由钢本体和巴氏合金轴衬组成在转子尾端两个推力盘之间装有一个轴套用以调整推力轴承的轴向间隙在推力轴承两侧有两块调整垫圈改变这两块垫圈的厚度即可调整转子的轴向位置使各级叶轮出口与扩压器流道各梳齿密封槽与齿轴向间隙达到规定的要求推力轴承主推力面有两块瓦块安装有测温传感器来测定轴承温度确保轴承安全稳定运行推力轴承结构见图 4.1.2-6 5). 进油分配阀为了方便压缩机两个径向轴承和一个推力轴承进油量和进油压力的控制机壳侧部各进油口设置了进油分配阀具体结构见图 4.1.2-7 图 4.1.2-8 6). 轴端密封高低压缸轴两端密封均采用干气密封干气密封结构见干气密封使用说明书 7). 压缩机密封低压缸压缩机密封由进口密封叶轮轮盖密封叶轮轮盘级间密封出口密封及平衡盘密封组成使用说明书J1244 SM共 33 页第 10 页高压缸压缩机密封由进口密封叶轮轮盖密封叶轮轮盘级间密封及蜗室密封组成轮盖密封片用1Cr18Ni9Ti 不锈钢片弯折而成长密封片和短密封片间隔嵌成密封齿密封体在叶轮轮盖上轮盘密封体安装在对应的隔板上密封齿为平密封片用1Cr18Ni9Ti 不锈钢片弯折而成嵌在叶轮后主轴上低压缸平衡盘密封用1Cr18Ni9Ti 不锈钢片弯折而成长密封片和短密封片间隔嵌成密封齿密封体在平衡盘上进口密封出口密封及蜗室密封用1Cr18Ni9Ti 不锈钢片弯折而成长密封片和短密封片间隔嵌在主轴上成为密封齿密封体在各自零件的本体上各密封间隙靠加工保证详见表7.1使用说明书J1244 SM共 33 页第 11 页使用说明书J1244 SM共 33 页第 12 页8). 轴振动轴位移监测系统简介KLDAWH-C 离心式压缩机轴振动轴位移运行状态监测采用美国本特利3500系列电涡流振动位移传感器可显示振动位移的峰-峰值3300系列监测仪表的输出接口与计算机系统连接进行振动分析和故障诊断转子轴振动及轴位移的准确测量是压缩机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监测手段4.1.3. 增速箱结构增速箱的齿轮副齿形为人字齿增速箱结构详见增速箱使用说明书 4.2. 联轴器KLDAWH-C 离心式压缩机的汽轮机和低压缸低压缸和增速箱增速箱和高压缸之间采用高速金属叠片挠性联轴器进行连接联轴器为专业厂制造由安装盘中间轴调整环膜片组件定位螺栓螺母等零件组成它适用范围广特别适用于高速大功率传动安装使用维护简便补偿轴向和角向位移能力大并能吸振隔振4.3. 辅机辅机包括冷凝器贮氨罐氨分离器氨分离器中间冷却器一中间冷361却器二抽气回收装置汽轮机的表面冷凝器气封冷凝器抽气冷凝器润滑调节油站及高位油箱等各种结构的压力容器其设计制造检验验收均应符合JB/T4750和容规的规定各容器结构单独介绍时不再重复下面分别介绍各部分结构4.3.1. 冷凝器使用说明书J1244 SM共 33 页第 13 页1如4.3-1图所示冷凝器为圆筒卧式壳管式换热器属二类压力容器壳体材质20R 它位于机组高压侧容器设计压力为2.0MPa 换热管采用不锈钢材料管外为氨介质管内为冷却水冷凝器在机组中的功能是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NH 3气体凝结为液体容器的大部分空间密排着传热管为避免从压缩机来的过热气体在冷凝器进气口直接冲刷换热管在进气管方向焊有匀气板既起缓冲使用又沿轴向长度起匀气作用冷凝器按压力容器有关规定安装有压力表安全阀及压力传感器等装置保证冷凝器安全可靠地运行使用4.3.2. 贮氨罐贮氨罐为卧式容器它在系统中处于高压侧设计压力为2.0MPa 贮存介质为液态NH 3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属于三类中压贮存器设计制造检验验收均符合GB150-1998的规定贮氨罐上设有充液管出液管压力平衡管压力表安全阀液位计及液位控制器其中压力平衡管与冷凝器相接使贮氨罐压力与冷凝器压力平衡贮氨罐的正常液位应550mm 最低液位为430mm 最高液位为1600mm 贮氨罐的液氨储存量只能满足制冷循环液位波动调节用机组检修所需贮氨罐由用户自备贮氨罐结构如图4.3-2 所示氨分离器氨分离器 361氨分离器氨分离器均为圆筒二类立式压力容器壳体材质20R 在系统361中处于低压侧容器的设计压力为2.0MPa 介质为NH 3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属于二类容器设计制造检验验收均应符合JB/T4750和容规的规定KLDAWH-C 的分离器有两个一个为氨分离器另一个为氨分离器其功能为用户蒸发器排出的361NH 3汽体进入分离器通过在分离器内改变气流方向降低流速和挡液网分离液体将蒸气内液滴分离在容器内能避免因液氨在蒸发器中蒸发不完全而进入压缩机增加耗功甚至损坏叶轮在压缩机排气管与分离器之间设置有旁通调节阀它还可分离热气旁通管路中带来的液体系统在部分负4.3.3.使用说明书J1244 SM共 33 页第 14 页荷状态运行时通过旁通调节阀让一部分压缩机排气进入分离器再回流进压缩机进口通过调节旁通阀的开度大小可以满足系统负荷变化的要求氨分离器上设有进出液管进出气管安全阀液位计及排污口氨分离器安装有液位变送器并进入中控室由中控室自动控制液氨泵和电磁阀保证分离器的液位在正常范围内氨36分离器氨分离器的正常液位均为200mm 最高液位为900mm 分离器结构见图4.3-3 1中间冷却器4.3.4. 中间冷却器一二中间冷却器一中间冷却器二均为卧式壳管式换热器属二类压力容器壳体材质20R 换热管采用不锈钢材料管内为冷却水管外为氨汽管内的水吸收管外氨汽的热量将压缩机出口高温氨汽冷却为低温氨汽保证进入下一段压缩机进口的氨气达到机组设计的温度以使压缩机节省能耗中间冷却器上设有进出水管进出气管安全阀排污口放水阀及放气阀中间冷却器结构见图 4.3-4所示使用说明书J1244 SM共 33 页第 15 页4.3.5 抽气回收装置图4.3-5制冷机组系统在充灌制冷工质前系统中有残留空气制冷系统充入制冷工质时空气会侵入制冷机组在正常运行时分离器和吸气部分处于负压状态空气有可能通过相关零部件的结合部漏入机器内残留漏入系统内的空气等不凝性气体积聚在冷凝器内影响了冷凝器的传热使压缩机排气压力升高排气温度升高压缩机耗功增加降低了制冷量故设置抽气回收装置抽气回收装置的作用即在制冷机运行中将漏入机内的空气等不凝性气体排出机外同时将混在其中的氨气体冷凝成液体后与空气等不凝性气体分离并予以回收抽气回收装置由四根直径不同的无缝钢管互相套置一起后焊制而成由内向外数第一层管与第三层管相通第二层管与第四层管相通为了回收混合气中的氨在第一层管与第四层管间加一连接管管上装有节流阀由贮氨罐来液体通过节流后进入第一层管蒸发后经过第三层管的接口出去到分离器不凝气和氨气的混合气体先进入第二层管到第四层管逐步冷却将氨气凝结成液体使氨与不凝气体分离凝结成液体的氨通过在第一层管与第四层管间连接管经过节流后进入第一层管蒸发分离出的不凝气体经第四层排放口排出不凝气体的排放由第四层管内的压力与冷凝器之间的压差控制器控制不凝气体排放口的电磁阀启闭进行不凝气的排放抽气回收装置不能在制冷机停车阶段使用一般在制冷剂充入后制冷机初次运行时抽气回收装置要运行23 小时正常运行时每周运行12 小时具体操作方法参见8.6节使用说明书J1244 SM共 33 页第 16 页4.3.6润滑调节油系统润滑调节油系统负责向压缩机组各轴承及齿轮副提供润滑油并向汽轮机提供轴承润滑油和转速调节用压力油系统由油泵油加热器油冷却器过滤器抽风机油水分离器高位油箱及管路组成油站采用开式结构油泵采用两台离心泵主辅油泵互为备用, 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油泵的驱动机均为交流电动机驱动, 备事故电源油泵电机防爆等级d CT4油泠却器采用双联的管壳式冷油器油过滤器采用双筒过滤器油加热器采用蒸汽加热系统主要参数如下1). 润滑油 N46汽轮机油 2). 供油量a. 调节油量 100 L/minb. 润滑油量 500 L/min 3). 供油压力a. 调节压力 1.0 Mpa.Gb. 润滑压力 0.5 Mpa.G 4). 油泵功率 452 KW 5). 油箱容积 11.6 m 3 6). 过滤精度 10 m 7). 供油温度 453 8). 进水温度 32 9). 耗水量 45 m 3/h 10). 油加热蒸汽压力 0.34 Mpa.G 11). 油加热蒸汽温度 145 175 12油箱允许最大储油量 10.4 m3 4.4 旁通回流调节阀及冷却液氨调节阀在压缩机排气管与分离器之间设置有旁通回流调节阀机组在部分负荷工况运行时通过旁通回流调节阀让一部分压缩机排出的气体经节流降温降压后进入分离器再回流进压缩机进口通过调节旁通阀的开度大小可以满足系统负荷变化对制冷量的要求为了使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达到压缩机进口的温度压力从贮氨罐内引出一部分液氨流经冷却液氨调节阀与通过旁通回路引来的压缩机排出的高温气体混合并气化使压缩机排出的气体温度降低压缩机排出的高压气体通过调节阀时压力降低从而达到压缩机进口的温度压力4.5 液氨泵在分离器与贮氨罐之间设有液氨泵以调节分离器内液位将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当分离器内液位过高时液氨泵启动将液氨排至贮氨罐5. 机组系统说明 5.1. 制冷系统离心式制冷机组系统流程图见图5.1 从用户的蒸发器来两路氨气一路为-3670KPa A 氨气进入(-36) 氨分离器另一路为-1. 350KPa A 氨气进入(-1) 氨分离器在(-36) 氨分离器内将液滴分离后的氨气进入压缩机低压缸经过第一级至第六级叶轮压缩后排入中间冷却器一冷却后的氨气与(-1) 氨分离器出口的氨气混合进入压缩机高压缸经过高压缸第七至十级叶轮压缩后排入中间冷却器使用说明书J1244 SM共 33 页第 17 页冷却后的氨气进入高压缸第十一级叶轮经过高压缸第十一至十二级叶轮压缩后排入冷凝器冷凝为高压液态氨再经过过冷器冷却至38液氨液氨从冷凝器底部的过冷器出来流入贮氨罐贮氨罐内液氨排出经节流装置降温降压后进入用户的蒸发器蒸发后的氨气再进入各分离器完成一个制冷循环当分离器内液位过高时液氨泵将液氨排至贮氨罐机组在部分负荷工况运行进口流量小时通过旁通回流调节阀让一部分压缩机排出的气体节流后进入分离器再回流进压缩机进口从贮氨罐内引出一部分液氨流经冷却液氨调节阀与通过旁通回路引来的压缩机排出的高温气体混合液氨吸收压缩机排出的高温气体的热量气化为汽体通过调节阀的混合汽体温度压力降低进入各分离器5.2. 轴端密封系统压缩机高低压缸两端轴封均采用串连式干气密封其原理结构见干气密封使用说明书及图纸 5.3. 润滑调节油系统润滑调节油系统流程图见图5.2所示润滑调节油系统为开式系统油箱与大气相通油泵从油箱内压力为当地大气压吸油升压经油冷却器降温后进入油过滤器过滤后的油分两路一路经自动压力调节阀后进入汽轮机调速系统具体流程见汽轮机说明书一路经自动压力调节阀后又分两路一路进入高位油箱高位油箱与主供油管相连另一路进入汽轮机压缩机增速箱各轴承及增速箱齿轮副油泵为两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