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傍轴条件:
傍轴条件下: 傍轴条件下同轴球面波波前的复振幅:
3.1.2 同轴平面波
(3.1-8) (3.1-9)
(3.1-10)
远场条件:

远场条件下: 结论:在远场条件下,球面波波前将过渡到平面波波前。
(3.1-11) (3.1-12)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3.1 波前
3.1.3 离轴球面波的傍轴条件与远场条件
意义:相干条件只是叠加光波产生干涉的必要条件。在满足相干叠加条件 情况下,干涉光场强度的分布规律由干涉条件决定。
(1) 光程差与相位差
两列给定频率的定态相干光波在P点相遇,复振幅:
(3.2-19)
叠加光强度:
(3.2-20)
光程差与相位差的联系:
(3.2-21)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3.2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1) 独立性
几列波在空间相遇时,只要各自的扰动不十分强烈(强度较小), 且所处介质具有线性响应特性,则各波可以保持其原有的传播特性,即 频率、振幅、振动方向等不变,并在离开相遇区后仍按各自原来的行进 方向独立地前进,彼此无影响。
(2) 叠加性
当两列(或多列)波在同一空间传播时,相遇的区域内各点将同时 参与每列波在该点引起的扰动。合扰动等于各列波单独在该点产生的扰 动的线性叠加。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3.1 波前
(2) 球面波的波前
x
Q1
Q1*
O
z
3.1.1 波前的概念
x
P1
R
R
P1*
O
z
R
R
(a) 轴上源点
(b) 轴外源点
图3.1-3 一对相位共轭球面波的波前
同轴球面波及其同向相位共轭波的波前(z=0平面):
(3.1-4a)
(3.1-4b)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3.1 波前
图3.1-1 位于xy平面的相位共轭平面波的波前
在z=0平面上——一对相位共轭波:
(3.1-2)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3.1 波前
3.1.1 波前的概念
一对沿z轴方向相向传播的平面波P和P*的复振幅分布可表示为
(3.1-3)
x
p-q P
O
-q
z
P*
图3.1-2 位于yz平面的相位共轭平面波的波前
在x=0平面——一对相位共轭波:
引入波前的意义:实际问题中常常无需关心一个波场的实际波面形状或 波线轨迹,而只关心波场在某一个特定波前上的复振 幅分布。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3.1 波前
3.1.1 波前的概念
(1) 平面波的波前表示
一对沿xz平面传播的平面波P和P*在任意点(x, z)的复振幅分布:
(3.1-1)
x
P
q
O
-q
z
P*
场点的远场条件:
源点的远场条件:
① 源点P1与场点P 均满足傍轴条件:
(3.1-15)
② 场点P 满足傍轴条件,源点P1同时满足傍轴条件和远场条件:
(3.1-16)
2 光学成像的几何学原理
3.1 波前
3.1.3 离轴平面波
③ 源点P1满足傍轴条件,场点P同时满足傍轴条件和远场条件: (3.1-17)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3.2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3.2.1 波动的独立性、叠加性及相干性
③ 非相干叠加 若两列波的初相位在观察时间内各自独立地变化,以致于其相位差随机
变化,即在观察时间内多次几率均等地取0到2p之间的一切可能值,则有
(3.2-13)
(3.2-14)
若两列波频率分别为w1和w2,则P点的瞬时叠加波强度和平均波强度:
说明:三个条件非同等地位。第一条是任何波动发生干涉的必要条件;第 二条仅针对矢量波,标量波不存在;第三条涉及到干涉场的稳定性 问题。稳定与否的标准取决于探测器的响应时间。对于宏观波源发 出的波,相位差和干涉场的稳定性不成问题,第三条无需特别考虑; 对于微观客体发射的光波,第三条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3.2-15)
当w2-w1≠0时,积分式等于0,表明此时两列波不相干。
(3.2-16)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3.2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3.2.1 波动的独立性、叠加性及相干性
非相干叠加的特点:叠加波强度等于各波的强度之和,在空间呈现稳定的 均匀分布。
相干条件——波动在叠加时能够产生稳定干涉的必要条件: 同频率,存在相互平行的振动分量,在观察时间内相位差保持稳定。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3.2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主要内容
1. 波动的独立性、叠加性及相干性 2. 光的相干条件 3. 双光束干涉及干涉条件 4. 两束平面波的干涉 5. 多光束干涉及干涉条件 6. 获得相干光波的方法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3.2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3.2.1 波动的独立性、叠加性及相干性
第3章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主要内容
§3.1 波前 傍轴条件与远场条件 §3.2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3.3 分波前干涉 光场的空间相干性 §3.4 分振幅干涉(薄膜干涉) §3.5 迈克耳孙干涉仪 光场的时间相干性 §3.6 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3.7 其他干涉仪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干涉的意义: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3.2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3.2.1 波动的独立性、叠加性及相干性
假设:t时刻两列同频率的标量波(或同频率且振动方向平行的矢量波) 在空间相遇点P的振动状态(波函数):
(3.2-5)
瞬时叠加波强度:
(3.2-6)
(3.2-7)
(3.2-8) 结论:瞬时叠加强度不仅与两列波各自的强度大小有关,而且还与两列波
3.2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3.2.2 光的相干条件
(1) 光源的发光机制——经典电磁理论模型
构成发光体的大量原子或分子——电偶极子
发光过程——偶极子的电磁辐射过程
理想情况下,电偶极辐射波列在时间和空间上无限延伸——单色光波
实际情况中,一般光源发出的光波——有限长的电磁波列
每个波列的振幅和相位在其持续时间内保持不变或缓慢变化,前后各 段波列之间没有固定的相位关系——准单色光波
3.1.2 同轴球面波的傍轴条件与远场条件
x1
x
Q y1
r
y z
P Oz
图3.1-4 傍轴条件与远场条件下的同轴球面波波前
位于x1y1平面上坐标原点Q处的点源所发出的同轴球面波在xy平面上 场点P的复振幅分布:
(3.1-6)
当场点距离源点相当远时,两者距离:
(3.1-7)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3.1 波前
§3.1 波前 傍轴条件与远场条件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3.1 波前
主要内容
1. 波前的概念 2. 同轴球面波的傍轴条件与远场条件 3. 离轴球面波的傍轴条件与远场条件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3.1.1 波前的概念
3.1 波前
波前:波场中的任一被考察平面,如物平面、像平面、透镜平面,以及 波场中任意被考察的平面。
离轴点源P1发出的球面波在场点P 的复振幅分布:
(3.1-13)
x1
x
P1
r0
Q1
r r1
P Oz
y1
y
z
图3.1-5 傍轴条件与远场条件下的离轴球面波波前
(3.1-14)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3.1 波前
3.1.3 离轴平面波
场点P和源点P1的傍轴条件和远场条件:
场点的傍轴条件:
源点的傍轴条件:
叠加波平均强度:
(3.2-12)
结论:当参与叠加的两列波在相遇处的相位差恒定时,该点的平均叠加波强 度也确定不变。若相位差等于2p的整数倍,则叠加波强度取极大值; 若相位差等于p的奇数倍,则叠加波强度取极小值。
相干叠加的特点:干涉项不为0,叠加波强度在空间呈现稳定的非均匀分布。
说明:对于两列同频率的定态波场,其相位差的空间分布不随时间变化, 因此,只要两者在相遇区域存在相互平行的振动分量,则在相遇处 的叠加波强度呈现稳定的空间非均匀分布。对于两列非定态波场, 只要其相位差在观察时间内恒定,也会出现类似的叠加现象。
亮纹条件(干涉相长): 或
亮纹强度:
暗纹条件(干涉相消): 或
暗纹强度:
3.2.3 双光束百度文库涉及干涉条件
j=0, 1, 2, 3, ···
(3.2-22) (3.2-23)
j=0, 1, 2, 3 , ··· (3.2-24) (3.2-25)
衬比度: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3.2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③ 线性叠加性质以独立传播性质为前提条件,是波动方程具有线性性质的 必然结果。波动方程是否满足线性条件取决于波的扰动强度和所处介质 的响应特性。波的扰动强度较小或该介质对扰动具有线性响应,则线性 叠加性质及独立传播性质均成立;波的扰动强度较大或介质对扰动具有 非线性响应,则两者将不再成立,随之出现叠加的非线性效应。
测器响应时间内的平均强度:
(3.2-9) 若振幅在探测器响应时间内恒定,只是其相位差随时间变化,则
(3.2-10)
② 相干叠加
若相位差d(P, t) 恒定,不随时间变化,则式(3.2-10)中的积分简化为
(3.2-11)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3.2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3.2.1 波动的独立性、叠加性及相干性
使参与叠加的准单色光波之间具有恒定的相位差的有效途径:让参与 叠加的所有光波分量均来自同一波列
考虑到波列的有限长度,要满足此条件,所有参与叠加的光波分量必 须来自同一光源,且光程差不能大于波列在空间的持续长度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3.2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2) 干涉图样的衬比度
衬比度定义:
在叠加点的相位差有关。相位差不同,叠加强度的大小不同。因此, 相遇区的瞬时叠加强度将呈现出一种非均匀分布。当各列波的振幅 及相位随时间变化时,叠加波的强度分布随之变化。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3.2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3.2.1 波动的独立性、叠加性及相干性
说明:
① 瞬时强度与平均强度
若波动的振动频率很高,以至于所用探测器的响应时间t 远远大于波动 的振动周期T,则探测器实际接收到的并非是叠加波的瞬时强度,而是在探
等强度双光束干涉图样的特点:
3.2.3 双光束干涉及干涉条件
(3.2-26)
结论:等强度双光束干涉图样强度分布随相位差呈现余弦平方变化。
I/(A +A )2
12
I/4A2
1
1.0 0.8 0.6 0.4 0.2
0 -4
3.2.3 双光束干涉及干涉条件
结论:光程差Δ(P)与相位差δ(P)决定了该点的叠加光强度。干涉图样实际 上反映了相位差或光程差的等值线——干涉光场中等相位差或等 光程差点的轨迹。考虑到相位函数的周期性,干涉图样应是一组 亮暗相间的条纹图样——对多光束干涉同样适用。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3.2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2) 干涉条件
离轴球面波及其同向相位共轭波波前(z=0平面):
3.1.1 波前的概念
(3.1-5a)
(3.1-5b)
说明:以上相位共轭波仅限于空间某个特定平面。严格的相位共轭波应在 空间各点均满足相位共轭条件,即两个波的波面在空间各点均一一 重合,但波矢量方向相反的一对反向传播的波。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3.1 波前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3.2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3.2.1 波动的独立性、叠加性及相干性
(3) 相干性
两列矢量波U1和U2在空间相遇点P的合振动矢量与强度:
(3.2-1)
(3.2-2)
两矢量波的振动方向正交时,U1(P, t)•U2*(P, t)=0, (3.2-3)
两列矢量波的振动方向平行时,U1(P, t)•U2*(P, t)= U1(P, t)U2*(P, t) , (3.2-4)
双光束干涉图样的衬比度:
3.2.2 光的相干条件
(3.2-17) (3.2-18)
光的相干条件:来自同一光源、同频率、振动方向平行、在观察时间内相位 差恒定且振幅相差(仅对双光束而言)不大。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3.2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3.2.3 双光束干涉及干涉条件
干涉条件:叠加点干涉条纹图样强度取极大值或极小值的条件。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3.2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3.2.1 波动的独立性、叠加性及相干性
说明:
① 所谓扰动,对机械波而言,即介质质点的振动;对光波(电磁波)而言, 即电场强度矢量的变化 。
② 所谓线性叠加,对标量波而言,叠加波的波函数(振动状态)等于参与 叠加的各列波波函数(振动状态)的代数和;对矢量波而言,叠加波的 波函数(振动状态)等于各列波波函数(振动状态)的矢量和。
④ 源点P1和场点P同时满足傍轴条件和远场条件:
(3.1-18)
结论:源点和场点同时满足傍轴条件和远场条件时,离轴球面波的波前也 将过渡到平面波波前。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3.1 波前
本节重点
1. 波前的概念 2. 相位共轭波的概念 3. 傍轴条件与远场条件及其物理意义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 3.2 波动叠加与光的干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