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小学舆情应急管理预案
![小学舆情应急管理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b9b1b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28.png)
一、预案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校网络舆情事件时有发生,对学校声誉、教学秩序、事业发展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为提高学校舆情应对能力,有效预防和处置舆情事件,保障学校和谐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及时应对: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成立学校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明确各级职责,确保舆情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3. 依法依规,公开透明: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公开、透明地处置舆情事件。
4. 协同配合,快速反应:各部门、各年级协同配合,迅速反应,形成合力,共同应对舆情事件。
三、组织机构1. 学校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任组长,学校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处室、年级负责人为成员,负责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
2. 学校舆情应急处置办公室:设在校长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具体负责舆情监测、信息报送、应急处置等工作。
四、舆情监测与预警1. 建立舆情监测机制: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体、学生家长等渠道,全面收集学校舆情信息。
2. 定期分析研判: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及时掌握舆情动态。
3. 及时预警:对可能引发负面舆情的苗头性问题,提前预警,采取针对性措施。
五、舆情应急处置1. 紧急处置:接到舆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处置小组,制定处置方案。
2. 调查核实:对舆情事件进行核实,了解事件原因、过程和影响。
3. 信息发布:及时、准确、公开地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避免谣言传播。
4. 沟通协调:加强与相关部门、年级、家长的沟通协调,形成处置合力。
5. 整改落实:针对舆情事件暴露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六、总结评估1. 事件处置结束后,对舆情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分析经验教训。
2. 根据评估结果,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学校舆情应对能力。
七、附则1. 本预案由学校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学校舆情处置工作应急预案范文(最新5篇)
![学校舆情处置工作应急预案范文(最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4ef23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2.png)
学校舆情处置工作应急预案范文〔最新5篇〕篇一:学校舆情处置工作应急预案范文为了实在进步学校网络舆情监控及应对才能,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掌握、引导舆情的主动权,最大程度地防止网络舆情事件对本单位造成的损害,减少负面影响,为持续、稳定、高速开展提供良好的网络言论气氛,特制定本机制。
一、工作原那么网络舆情监控应对的原那么是“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根本方法是“专人巡查,提早发现,合理研判,积极应对,先入为主,科学处置,消除影响”。
二、组织保障为进一步强化舆情信息管理,成立网络舆情监控与应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对本辖区范围的舆情监控和应对工作起指导、监视和决策作用。
组长:副组长:成员:舆情应对领导小组下设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教处。
办公室主任:成员:重大舆情突发事件要成立新闻发布组,确定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信息发布内容口径。
学校任何部门或个人均不得在当时和事后自行承受媒体采访或发布信息。
三、网络舆情预警机制1、网络舆情监控网络舆情监控平台24小时不连续采集,舆情监控工作人员设置监测主题和【关键词】:^p ,利用监控平台采集相关的舆情。
及时对舆情监控平台采集到的负面网络舆情进展人工判读,对负面舆情做出准确判断。
发生突发事件时,组织人员对网络舆情进展不连续跟踪监控,及时、全面掌握舆情走向,为正确研判、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2.网络舆情的研判及预警网络舆情监控平台监控到网络舆情时,监控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报网络舆情办公室,网络舆情办公室分析^p 网络舆情产生的原因,及时监控关注该网络舆情的内容、成因、关注度、跟帖人数、热点指数等动态指标,做好记录、统计,以及目前舆情所处的开展阶段和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网络舆情办公室与网络舆情涉事单位保持严密沟通,并按以下标准对网络舆情准确分类。
四、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一)一般网络舆情对于一般网络舆情,由网络舆情办公室做出研判,并将该舆情在2小时内转达相关业务科室查清事实真相,在1天内给出正面的解释或解决,并将结果反响金盆山学校党支部。
小学网络舆情安全应急预案
![小学网络舆情安全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52826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5.png)
一、预案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对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师生生活及学校形象的影响日益凸显。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可能出现的网络舆情风险,保障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权益,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师生在网络空间中可能遇到的各类网络舆情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对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师生权益造成影响的网络谣言;2. 对学校声誉、形象造成损害的网络舆情;3. 侵害师生合法权益的网络行为;4. 其他可能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网络舆情事件。
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处置;2. 坚持依法依规,保护师生合法权益;3. 及时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4. 保护学校声誉,维护学校形象。
四、组织机构1. 成立学校网络舆情安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网络舆情安全应急工作;2. 设立网络舆情安全应急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和协调;3. 各部门、年级组、教研组设立网络舆情安全应急小组,负责本部门、年级组、教研组的网络舆情安全应急工作。
五、应急响应流程1. 网络舆情监测。
学校网络舆情安全应急办公室负责实时监测网络舆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2. 确认舆情。
网络舆情安全应急办公室根据监测情况,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舆情确认,判断舆情性质。
3. 应急响应。
根据舆情性质,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1)一般网络舆情:由网络舆情安全应急办公室负责,及时采取措施,消除负面影响。
(2)较大网络舆情:由学校网络舆情安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处置,并及时对外发布信息。
(3)重大网络舆情:由学校网络舆情安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按照上级指示要求开展应急处置。
4. 信息发布。
根据舆情发展情况,适时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5. 舆情善后。
舆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学校网络舆情安全应急办公室负责对舆情事件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加强网络舆情安全宣传教育。
六、保障措施1. 加强网络舆情安全培训,提高师生网络安全意识;2.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实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3. 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媒体等部门的沟通,形成合力;4. 完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5. 加强与家长、学生的沟通,形成良好的家校关系。
小学网络舆情的紧急处置预案
![小学网络舆情的紧急处置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9eb694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84.png)
小学网络舆情的紧急处置预案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舆情对小学的影响日益显著。
小学作为教育的重要场所,其形象和声誉受到网络舆情的高度关注。
为了有效应对小学网络舆情,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良好形象,特制定本紧急处置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小学在网络上出现的各类舆情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涉及学校管理、教学质量、师生关系、校园安全等方面的负面舆情。
三、处置原则1、及时响应原则一旦发现网络舆情,应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处置机制,迅速采取行动,避免舆情的进一步扩散。
2、实事求是原则在处置舆情过程中,要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公布相关信息,不隐瞒、不歪曲事实真相。
3、以人为本原则关注师生和家长的利益和感受,积极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4、分级处置原则根据舆情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实行分级处置,明确各级责任和处置流程。
5、协同合作原则学校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应对网络舆情。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成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全面负责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的指挥和协调。
副组长:由副校长担任,协助组长开展工作,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成员:包括学校办公室主任、教导主任、德育主任、总务主任等,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舆情监测、分析和处置工作。
2、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和完善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2)监测网络舆情,及时发现并报告舆情事件。
(3)组织研究和制定舆情处置方案,指导和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处置工作。
(4)跟踪和评估舆情处置效果,及时调整处置策略。
五、监测与预警1、监测机制(1)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浏览各大网站、论坛、社交媒体等平台,收集与学校相关的舆情信息。
(2)利用舆情监测工具,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2、预警分级根据舆情的性质、传播范围和影响程度,将舆情预警分为三级:(1)一级预警:涉及学校重大安全事故、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等,可能对学校声誉和形象造成严重损害的舆情。
(2)二级预警:涉及学校管理、教学质量、师生关系等方面的负面舆情,可能对学校工作产生较大影响。
小学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含5篇)
![小学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含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bb732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6.png)
小学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含5篇)第一篇:小学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小学网络舆情应急预案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水平,有效应对和快速化解网上舆论危机,支持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占领各种网络信息传播载体,形成学校网络舆情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机制,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对学校社会声誉、教学秩序、事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信息,或对学校师生生活、工作、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突发网络舆论情况。
二、工作原则1.统一领导原则。
将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全校应急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2.预防为主原则。
学校所有教师应做好网络舆情突发的预防工作。
3.协同一致原则。
班主任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协同一致,处置好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三、组织机构和保障重大网络舆情发生后,应立即成立校网络舆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应急组织机构 1.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组长:**国副组长:**强 **霞成员:各班班主任 2.事件承办人 **东 **冲四、处置程序及办法(一)研判预警。
学校教导处对本校可能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
学校教导处发现重大网络舆情后,要按照快速、畅通原则和逐级报告、双重报告等要求,及时将情况报告学校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同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建专门工作组,召开碰头会,制定并落实应急处置措施,快速及时内将事情原由、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等组织成汇报材料,并做到30分钟内口头汇报和90分钟内书面汇报。
如有必要,需将材料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沟通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
面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重大网络舆情,按照信息内容的不同,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需按以下不同办法分类处置:1.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学校相关人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学校主要领导和学校网络信息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当日回复处理意见并告知回复处理结果具体时日。
小学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及措施
![小学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a381826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4.png)
一、预案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
小学生作为互联网的新用户,对网络信息的敏感度和接受能力不断提高。
然而,网络舆情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也给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潜在风险。
为有效应对网络舆情事件,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和处置网络舆情事件,防止事态扩大。
2. 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声誉。
3. 提高学校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能力,形成长效机制。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德育主任、信息技术主任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设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预案,由德育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3. 各部门职责:(1)德育处:负责组织网络舆情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协调相关部门处置;(2)信息技术处:负责技术支持和保障,确保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3)宣传部门:负责对外发布信息,引导舆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4)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配合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处置措施1. 监测与预警(1)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利用网络舆情监测工具,对校园网站、论坛、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实时监测;(2)对网络舆情事件进行分类,对可能引发学生关注的舆情进行重点关注;(3)对监测到的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2. 应急响应(1)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成立应急工作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2)对网络舆情事件进行核实,确定事件性质、影响范围等;(3)根据事件性质,采取以下措施:a. 对事件进行解释说明,澄清事实真相;b. 针对敏感话题,引导舆论,避免恐慌;c. 加强与学生、家长、教师等群体的沟通,了解诉求,积极回应;d. 寻求相关部门支持,协助解决问题。
3. 应急处置(1)对网络舆情事件进行分类处置,包括:a. 一般性问题:通过教育引导、加强管理等方式解决;b. 较大问题:联合相关部门,制定解决方案,确保问题得到妥善处理;c. 重大问题:启动应急预案,全面开展应急处置工作;(2)对涉及学校师生合法权益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维护师生权益;(3)对事件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处置措施。
小学校园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小学校园网络舆情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0bcfb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0b.png)
小学校园网络舆情应急预案一、目的和原则为了加强小学校园网络舆情管理,预防和应对可能出现的网络舆情危机,确保师生权益和校园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遵循积极预防、及时应对、公开透明、依法依规的原则,全面提高小学校园网络舆情应急处理能力。
二、预警级别和处置措施本预案根据舆情危机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设定预警级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分别对应特别重大、重大和一般舆情危机。
1. 一级预警(特别重大舆情危机):(1)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展舆情监测、信息收集和分析评估。
(2)校长担任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制定应对方案。
(3)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与当地政府、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密切沟通,协同应对。
(4)组织新闻发布会,公布事实真相,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舆论。
(5)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师生权益和校园稳定,防止事态扩大。
2. 二级预警(重大舆情危机):(1)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展舆情监测、信息收集和分析评估。
(2)副校长担任应急指挥部指挥,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制定应对方案。
(3)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与当地政府、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密切沟通,协同应对。
(4)通过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5)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师生权益和校园稳定,防止事态扩大。
3. 三级预警(一般舆情危机):(1)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展舆情监测、信息收集和分析评估。
(2)校长助理担任应急指挥部负责人,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制定应对方案。
(3)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与当地政府、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密切沟通,协同应对。
(4)通过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5)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师生权益和校园稳定,防止事态扩大。
三、舆情监测和信息收集1. 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定期对校园网络、社交媒体等进行监测,发现可能的舆情危机。
小学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及措施
![小学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1b8ec1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4.png)
一、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其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为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确保学校稳定和谐,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和掌握网络舆情动态,准确判断舆情性质。
2. 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置网络舆情,防止事态扩大。
3. 强化网络舆情引导,树立学校正面形象。
4. 维护学校稳定和谐,保障师生合法权益。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小学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设立网络舆情监测组、处置组和宣传组,分别负责舆情监测、处置和宣传引导工作。
四、职责分工1. 网络舆情监测组:(1)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对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进行实时监测;(2)收集、整理网络舆情信息,及时上报领导小组;(3)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分析,提出处置建议。
2. 网络舆情处置组:(1)根据舆情监测组上报的信息,迅速启动应急预案;(2)针对不同性质的舆情,采取相应处置措施;(3)与相关部门、媒体沟通协调,妥善处理舆情事件。
3. 网络舆情宣传组:(1)制定舆情宣传方案,积极引导舆论;(2)利用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3)加强与师生、家长的沟通,回应关切。
五、应急处置措施1. 及时发现和报告:(1)网络舆情监测组发现网络舆情后,立即上报领导小组;(2)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研究分析舆情性质,制定处置方案。
2. 快速响应和处置:(1)针对负面舆情,迅速采取措施,遏制事态扩大;(2)对网络谣言、恶意攻击等,及时澄清事实,消除负面影响;(3)对师生、家长反映的问题,积极回应,妥善解决。
3. 强化舆论引导:(1)利用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舆论;(2)邀请专家学者、媒体代表等,开展网络舆情讲座,提高师生、家长的网络素养;(3)加强与师生、家长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关切,回应他们的期待。
小学网络舆情安全应急预案
![小学网络舆情安全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82bd5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0.png)
小学网络舆情安全应急预案一、预案目的为了加强我校网络舆情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和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对学校社会声誉、教学秩序、事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信息,或对学校师生生活、工作、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突发网络舆情情况。
三、工作原则1. 统一领导原则:将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全校应急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2. 预防为主原则:学校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应做好网络舆情突发的预防工作。
3. 协同一致原则: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协同一致,处置好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四、组织机构和职责1. 成立网络舆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校长担任,成员包括各处室负责人、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等。
2.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日常工作及领导小组交办的事宜。
办公室设在保卫科,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3. 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应指定专人负责网络舆情监测和报告工作。
五、舆情监测与预警1. 各负责网络舆情监测的人员要密切关注网络动态,及时发现可能引发舆情的信息,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2. 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舆情监测情况,及时分析研判,确定预警级别,并向领导小组报告。
3. 预警级别分为一般、较重、严重三个等级,分别用绿色、黄色、红色表示。
六、舆情处置流程1. 确认舆情:当发现网络上有关于学校的负面信息时,立即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和影响范围。
2. 启动预案:根据舆情确认情况,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3. 应对措施:根据预案要求,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发布官方声明、召开新闻发布会、联系网络平台处理负面信息等。
4. 信息上报:舆情发生后,各负责单位应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并根据领导小组要求及时上报相关信息。
小学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小学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07e27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a.png)
一、预案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小学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网络舆情对学校形象、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为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维护学校声誉和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处置机制,确保及时发现、处置网络舆情。
2. 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弘扬正能量,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网络环境。
3. 增强学校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维护学校声誉和稳定。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小学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
2. 设立网络舆情监测组、处置组、宣传组和后勤保障组,分别负责舆情监测、处置、宣传和后勤保障工作。
四、舆情监测1. 监测范围:关注校内师生、家长、校友等群体在网络上的言论,包括微博、微信、论坛、贴吧等。
2. 监测内容:关注涉及学校形象、教育教学、学生管理、校园安全等方面的舆情。
3. 监测方式:通过搜索引擎、舆情监测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实时监测。
五、舆情处置1. 初步判断:对监测到的舆情进行初步判断,明确舆情性质、影响范围等。
2. 分析研判:对舆情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根源,为处置提供依据。
3. 制定方案:根据舆情性质、影响范围,制定针对性的处置方案。
4. 处置措施:(1)正面引导:针对负面舆情,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引导舆论。
(2)整改落实:针对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依法依规:对涉嫌违法违规的言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5. 阶段总结:对处置过程进行总结,评估处置效果,为今后工作提供借鉴。
六、舆情宣传1. 加强正面宣传,弘扬学校正能量,提升学校形象。
2. 举办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师生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3. 利用校园媒体,宣传学校工作,提高师生对学校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七、后勤保障1. 确保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的经费、设备、人员等后勤保障。
2. 加强与上级部门、新闻媒体等沟通协调,为舆情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支持。
小学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小学网络舆情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41139d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0.png)
小学网络舆情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小学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舆情事件对学校和师生的负面影响,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社会形象,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小学内涉及学校工作、师生利益等方面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
(三)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防患未然。
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舆情风险。
2、快速反应,科学处置。
一旦发生网络舆情事件,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事态。
3、分级负责,协同应对。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4、实事求是,公开透明。
以事实为依据,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消除公众疑虑。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一)成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_____副组长:_____成员:_____(二)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和完善小学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2、组织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和评估工作。
3、统一指挥和协调网络舆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4、研究决定网络舆情事件的处置措施和对外发布口径。
5、对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
(三)各部门职责1、办公室负责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的综合协调和信息汇总;起草相关文件和报告;组织召开相关会议。
2、德育处负责对涉及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网络舆情进行监测和处置;组织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
3、教导处负责对涉及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网络舆情进行监测和处置;组织开展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工作。
4、总务处负责对涉及学校后勤保障、设施设备等方面的网络舆情进行监测和处置;做好相关物资和设备的保障工作。
5、信息技术部门负责网络舆情监测技术支持;对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进行管理和维护;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网络舆情的调查和处置工作。
三、监测与预警(一)监测机制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体系,通过人工监测和技术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相关的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
小学网络安全舆情应急预案
![小学网络安全舆情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41465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9.png)
一、预案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情在学校管理中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
为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网络安全舆情事件,保障学校师生合法权益,维护学校声誉,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学校应对网络安全舆情事件的能力,确保师生权益不受侵害。
2. 保障学校声誉,维护校园稳定和谐。
3.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提高师生网络安全意识。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发生的涉及网络安全舆情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网络谣言、虚假信息传播,损害学校声誉。
2. 学生、家长、教职工的个人信息泄露,造成不良影响。
3. 校园网络设备、系统遭受攻击,导致网络安全事件。
4. 其他可能影响学校声誉的网络安全舆情事件。
四、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网络安全舆情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网络安全舆情事件应对工作。
2.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及领导小组交办的事宜。
3. 各部门、各年级组、教研组、班级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应对网络安全舆情事件。
五、应急预案措施1. 预防措施(1)加强网络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网络安全意识。
(2)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网络安全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3)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内容审核,及时发现和处置有害信息。
(4)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事件报告制度,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安全事件。
2. 应急措施(1)发现网络安全舆情事件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迅速召开会议,分析事件原因,制定应对措施。
(2)对涉及学校声誉的网络安全舆情事件,要及时采取措施,消除负面影响。
(3)加强与相关部门、家长的沟通,共同应对网络安全舆情事件。
(4)根据事件情况,适时发布官方信息,澄清事实,引导舆论。
(5)对涉嫌违法犯罪的网络安全舆情事件,要及时报告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六、应急响应流程1. 发现网络安全舆情事件,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
2. 领导小组迅速召开会议,分析事件原因,制定应对措施。
小学网络舆情的应急救援预案
![小学网络舆情的应急救援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c0a34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98.png)
小学网络舆情的应急救援预案一、总则1、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小学可能出现的网络舆情,及时、准确、客观地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引导舆论,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社会声誉,特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
2、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小学内发生的各类网络舆情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涉及学校教育教学、师生管理、校园安全、家校关系等方面的舆情。
3、工作原则(1)及时准确原则:在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应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避免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
(2)公开透明原则:对于网络舆情事件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应及时、全面地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3)客观公正原则:在处理网络舆情事件时,应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偏袒、不护短,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4)积极引导原则:通过发布正面信息、组织舆论引导等方式,积极引导网络舆情向有利于学校的方向发展。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网络舆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网络舆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其主要职责包括:(1)制定和完善小学网络舆情应急救援预案。
(2)监测和分析网络舆情动态,及时掌握舆情发展趋势。
(3)组织和协调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对网络舆情事件。
(4)指导和监督网络舆情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
2、网络舆情监测小组由学校办公室、信息技术教师等组成网络舆情监测小组,负责对网络舆情进行日常监测和收集,及时发现潜在的舆情风险,并向领导小组报告。
3、网络舆情处置小组由学校宣传部门、德育部门、教学部门等组成网络舆情处置小组,负责对网络舆情事件进行调查核实、制定处置方案、发布权威信息、回应公众关切等工作。
4、网络舆情保障小组由学校后勤部门、财务部门等组成网络舆情保障小组,负责为网络舆情应急救援工作提供物资、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保障。
三、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1、监测内容(1)学校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的信息。
(2)各大论坛、贴吧、博客等网络社区中涉及学校的信息。
小学舆情应急处理预案
![小学舆情应急处理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02b361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79.png)
一、预案背景为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小学可能出现的舆情事件,确保学校稳定发展,维护师生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和处置学校舆情事件,防止事态扩大;2. 正确引导舆论,维护学校形象和声誉;3. 保障师生合法权益,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三、预案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快速反应、高效处置;3. 依法依规、公开透明;4. 责任明确、协同配合。
四、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学校舆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舆情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统筹协调;2. 设立舆情应急处理办公室,负责具体舆情事件的处置和日常工作;3. 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五、预案内容1. 舆情监测(1)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定期收集、分析学校内外部舆情信息;(2)密切关注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及时发现和掌握舆情动态;(3)对重点领域、重点人群进行专项监测。
2. 舆情研判(1)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类、梳理、分析,评估舆情风险;(2)根据舆情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3)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舆情动态和处置情况。
3. 舆情处置(1)对一般性舆情事件,由舆情应急处理办公室负责处置;(2)对重大舆情事件,由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岗位协同配合;(3)针对不同舆情事件,采取以下措施:a. 及时回应关切,发布权威信息;b. 引导舆论,积极回应社会关切;c. 加强与媒体沟通,做好舆论引导;d. 依法依规处理涉事人员,维护学校合法权益。
4. 舆情善后(1)对已处置的舆情事件,进行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2)对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整改;(3)对涉事人员进行教育和引导,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六、预案实施与监督1. 本预案由学校舆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2. 学校各部门、各岗位应认真履行职责,积极配合舆情应急处理工作;3. 学校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小学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小学舆情应急处置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53641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f0.png)
一、预案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负面舆情,保障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掌握和处理学校舆情,防止舆情蔓延,降低负面影响。
2. 保障师生合法权益,维护学校形象,稳定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3. 提高学校舆情应对能力,完善舆情应对机制。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学校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指挥舆情应急处置工作。
2. 设立舆情监测组、舆情应对组、舆情宣传组、后勤保障组等专项工作组。
四、舆情应急处置流程1. 舆情监测(1)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对网络、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进行实时监测。
(2)发现负面舆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舆情应对(1)舆情应对组迅速核实舆情情况,分析舆情性质和影响范围。
(2)根据舆情性质,制定相应应对措施,包括:a. 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真相;b. 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消除误解;c. 加强与媒体沟通,引导舆论走向;d. 对恶意攻击、造谣传谣等行为,依法予以打击。
3. 舆情宣传(1)舆情宣传组负责策划、组织、实施舆情宣传活动。
(2)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网站等渠道,宣传学校正面信息,引导师生正确认识舆情。
4. 后勤保障(1)后勤保障组负责提供舆情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设备等。
(2)保障舆情应对工作顺利进行。
五、舆情应急处置注意事项1. 保持高度警惕,密切关注舆情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 严格执行舆情应急处置流程,确保舆情应对工作高效、有序。
3. 加强内部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应对舆情。
4.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处置舆情,维护学校合法权益。
5. 做好舆情应急处置总结,不断优化预案,提高舆情应对能力。
六、预案实施与监督1. 本预案由学校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实施。
2. 学校各部门、各班级要认真学习、宣传本预案,提高舆情应对意识。
3. 学校将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预案落到实处。
小学舆情控制应急预案
![小学舆情控制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19024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3e.png)
一、预案背景为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理我校可能出现的各类舆情事件,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稳定,维护学校形象和师生利益,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准确判断舆情事件,迅速采取措施,控制舆情蔓延。
2. 正确引导舆论,维护学校形象,保障师生合法权益。
3. 促进学校与家长、社会各界的沟通与理解,构建和谐校园。
三、工作原则1. 及时性原则:一旦发现舆情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
2. 准确性原则:对舆情事件进行准确判断,确保信息真实、客观。
3. 协同性原则:各部门、各岗位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4. 保密性原则:对涉及学校及师生利益的信息严格保密。
四、预案内容(一)舆情监测与报告1. 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利用网络、媒体等渠道,及时发现校园内的舆情事件。
2. 设立舆情报告渠道,师生、家长可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报告舆情事件。
3. 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及时上报学校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二)舆情研判与处置1. 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舆情事件进行研判,制定应对措施。
2. 根据舆情事件的性质、影响程度,采取以下措施:(1)对一般性舆情事件,通过内部沟通、解释说明等方式进行处理。
(2)对重大舆情事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以下措施:①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真相。
②加强与家长、媒体等沟通,争取理解和支持。
③对涉及学校及师生利益的信息,严格保密。
④对恶意攻击、谣言等,依法采取措施,维护学校形象。
(三)舆情善后处理1. 对已处置的舆情事件,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 加强与家长、媒体的沟通,消除误解,恢复学校形象。
3. 对涉及学校及师生利益的信息,持续关注,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预案实施1. 学校各部门、各岗位要高度重视舆情控制工作,严格执行本预案。
2. 定期开展舆情控制培训,提高全体师生应对舆情事件的能力。
3. 加强与上级部门、家长的沟通,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学校稳定。
小学网络舆情的应急救援预案
![小学网络舆情的应急救援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a6b4a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f.png)
小学网络舆情的应急救援预案一、前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小学也面临着网络舆情的挑战。
网络舆情可能对学校的声誉、教学秩序和师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小学网络舆情,维护学校的稳定和正常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小学内发生的可能引发网络舆情的各类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学校管理、教学质量、师生关系、校园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三、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1、成立网络舆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校长副组长:副校长成员:各年级主任、班主任、信息技术教师职责:全面负责网络舆情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和协调,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统筹调配资源,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舆情处置情况。
2、设立网络舆情监测小组成员:信息技术教师、办公室人员职责:负责对网络舆情进行日常监测,及时发现可能引发舆情的信息,分析舆情发展趋势,为领导小组提供决策依据。
3、成立网络舆情处置小组成员:各年级主任、班主任、宣传部门人员职责:根据领导小组的决策,对网络舆情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消除不良影响。
四、预防措施1、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规范学校的各项工作流程,确保学校的各项决策科学、合理、公正,从源头上减少可能引发网络舆情的问题。
2、加强师生教育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和舆情应对培训,提高师生的网络素养和舆情意识,引导师生正确使用网络,不发布、传播不良信息。
3、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建立健全学校的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发布学校的重要信息,保障师生和家长的知情权,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网络舆情。
4、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家长关心的问题。
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
五、监测与预警1、监测内容重点监测学校相关的新闻报道、论坛帖子、微博微信、短视频等网络平台上的信息,关注师生和家长的意见和诉求,以及可能对学校产生负面影响的言论。
小学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小学舆情应急处置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10f56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6f.png)
一、预案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发展,小学生接触信息渠道日益增多,舆情事件时有发生。
为有效应对舆情事件,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师生合法权益,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置舆情事件,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不受影响。
2. 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消除负面影响,维护学校形象。
3. 加强师生思想教育,提高应对舆情事件的能力。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小学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舆情处置工作。
2. 设立舆情监测组、应急处置组、宣传报道组、后勤保障组等工作小组。
四、舆情监测1. 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实时关注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以及校园论坛、贴吧等社交媒体。
2. 加强与上级部门、家长、学生、教师的沟通,了解学校动态,及时发现潜在舆情。
3. 对发现的舆情进行分类、评估,确定应急处置级别。
五、应急处置1. 舆情预警:发现舆情苗头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相应工作小组。
2. 舆情核实:对舆情事件进行核实,查明事实真相。
3. 舆情回应:根据舆情事件性质,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回应。
a. 对事实性错误,及时更正,消除误解;b. 对合理诉求,积极回应,解决问题;c. 对恶意攻击,依法维权,维护学校权益。
4. 舆情处置:根据舆情事件进展,调整处置措施,确保舆情得到有效控制。
六、舆情善后1. 舆情事件平息后,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舆情应急处置机制。
2. 加强师生思想教育,提高应对舆情事件的能力。
3. 加强与上级部门、家长、学生、教师的沟通,消除负面影响。
七、预案实施1.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舆情应急处置工作,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2. 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舆情事件。
3. 定期开展舆情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八、附则1. 本预案由学校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预案的实施,我校将能够更加有效地应对舆情事件,保障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维护学校形象,为师生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学习生活环境。
小学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小学舆情应急处置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7ffba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5f.png)
一、预案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舆论对学校的影响日益显著。
为了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舆情事件,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稳定,维护学校声誉,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准确判断舆情事件,确保学校师生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2. 迅速响应,妥善处理舆情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
3. 加强舆情监控,提高舆情应对能力,提升学校形象。
三、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小学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指挥舆情应急处置工作。
领导小组组成:(1)组长:校长(2)副组长:分管副校长(3)成员:各处室负责人、班主任、学生代表等2. 设立舆情监测组,负责对学校内外舆情进行监测,及时收集、整理、分析舆情信息。
监测组成员:(1)组长:德育主任(2)成员:各年级组长、班主任、信息技术教师等3. 设立舆情应对组,负责舆情事件的应对工作。
应对组成员:(1)组长:宣传处主任(2)成员:各处室负责人、班主任、学生代表等四、舆情监测1. 监测渠道:网络、报纸、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
2. 监测内容:关注学校教育教学、师生生活、校园安全等方面舆情。
3. 监测要求:实时监测,及时报告,确保信息准确、全面。
五、舆情应对1. 应急响应(1)接到舆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成立应急小组。
(2)应急小组迅速了解事件情况,确定事件性质,制定应对措施。
2. 信息发布(1)根据事件性质,决定是否对外发布信息。
(2)发布信息应准确、客观、真实,避免误导公众。
3. 事件处理(1)针对事件,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解决问题。
(2)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共同应对舆情事件。
4. 恢复稳定(1)妥善处理事件,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2)加强师生思想教育,提高应对舆情事件的能力。
六、舆情总结1. 舆情事件处理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2. 对参与舆情应急处置的部门和人员进行表彰。
3. 加强舆情应对培训,提高全体师生的舆情应对能力。
七、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小学网络舆情应急预案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水平,有效应对和快速化解网上舆论危机,支持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占领各种网络信息传播载体,形成学校网络舆情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机制,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对学校社会声誉、教学秩序、事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信息,或对学校师生生活、工作、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突发网络舆论情况。
二、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原则。
将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全校应急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2.预防为主原则。
学校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应做好网络舆情突发的预防工作。
3.协同一致原则。
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协同一致,处置好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三、组织机构和保障
1.东案小学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科室负责人
2.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日常工作及领导小组交办的事宜。
四、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
学校信息处及其他处室对本校可能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
学校处室发现重大网络舆情后,要按照快速、畅通原则和逐级报告、双重报告等要求,及时将情况报告学校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校长。
同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建专门工作组,召开碰头会,制定并落实应急处置措施,快速及时内将事情原由、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等组织成汇报材料,并做到30分钟内口头汇报和90分钟内书面汇报。
如有必要,需将材料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沟通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
面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重大网络舆情,按照信息内容的不同,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需按以下不同办法分类处置:
1、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学校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学校主要领导和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统一回复; 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当日回复处理意见并告知回复处理结果具体时日。
2、属对学校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 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及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3、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如属于学校内部人员,以说服教育为主,情节恶劣者按学校相关校规校纪给予处罚,如属于校外人员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4、属对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四)动态跟踪。
学校要落实专人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
在网络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学校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要
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
五、后续工作
(一)善后处置
学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指导做好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和影响。
(二)总结分析
学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会同参与处置的相关部门(单位)对突发事件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修订和完善预案。
对玩忽职守、造成严重损失的,要报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违反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