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2020年最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全册PPT课件(共199张)
知识点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1)寒冷的冬天,厨房中的水结冰了,而盐水和食醋却不易结冰,是 因为加入盐和醋之后,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了,不易结冰。 (2)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是因为加入盐之后,溶液的沸 点升高了。
第6章 溶解现象
第2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
知识点 溶液的组成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从微观上分析,溶液的形成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溶剂分子 的作用下分散到溶剂间隙的过程,因此,溶液的体积一般不等于溶质
知识点 溶解与溶液
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某几个因素不变,研究其中一 个因素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作控制变量法。该方法可以使 研究的问题简单化,它是化学中常用的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在做对 比实验时,常常应用控制变量法。
知识点 乳化与乳化作用
生活中洗涤油污的方法有三种,但原理各不相同。一是用汽油等溶解 油污;二是用洗洁精等乳化剂乳化油污;三是把厨房中的碱面(即苏打) 用热水溶解后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
的体积和溶剂的体积之和,要根据公式V=m/ρ来计算。
知识点 溶液的组成
溶质、溶剂的判断口诀: 固液溶解液为剂, 液液互溶多为剂, 水多水少总为剂, 不指溶剂水为剂。
知识点 溶液的组成
常见的溶剂最主要的是水,还有汽油、酒精等。例如,水能溶解氯化 钠、硫酸铜等许多种物质,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等等。
知识点 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一拉热”食品袋往往有两层,上层是食品,下层的上部分是水袋,下部分
是生石灰。当拉动下层中间的那根线时,水袋就会破裂,水与生石灰相遇,发
生化学反应:CaO+H2O
Ca(OH)2,这个化学反应是一个典型的放热反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物质的溶解性》 (共30张PPT)
22
. .
溶解性等级的划分
溶解性等级划分依据:
室温(20℃)时的溶解度
20℃时的 大于10克 溶解度 溶解性 易溶 等级
物质 溶解度/g 溶解性 等级 氢氧化钙 0.165
1-10克
0.01-1克 小于0.01克
可溶
碳酸钠 21.5 食盐 36.0
微溶
硝酸钠 88.0
难溶
硝酸铵 192 蔗糖 204
课堂巩固应用
3、20℃时,食盐溶解度为36g,它的意义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20℃时,136g饱和食盐水中含有36g食盐 B.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食盐 C. 20℃时,饱和食盐水中含有36g食盐 D. 20℃时,100g饱和食盐水中含有36g食盐
26
知 识 应 用(理化综合)
4、一木块飘浮于50℃时的KNO3饱和溶液中(如 图A所示),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 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B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温 降温 度的改变方式是(填“升温”或“降温” ) , 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KNO3晶体(填“增多”或“减 少”) 增多 。
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 看溶质是否能继续溶解…
不饱和溶液 3分钟
2.在一定条件下,怎样知道溶液已经饱和? 3.为什么必须说明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因为对其他的溶质来说未必达到饱和.
12
交流与讨论
硝酸钾的 饱和溶液
加溶剂
升温
硝酸钾的 不饱和溶液
加溶 质 降温 蒸发溶剂
13
当堂巩固
1、用“饱和/不饱和”填空。 (1)20℃时,在盛1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3克 某物质,充分溶解后还有1克剩余,则所得 溶液是该物质在20℃时的 饱和 溶液; 若 温度不变,继续向烧杯中加入10克水,所 得溶液是该物质的 不饱和 溶液。 (2)20℃时,把1克熟石灰加入到100克水 中,振荡后发现仍有少许熟石灰未溶解, 静置后取上层清液,该清液即是该温度下 的 饱和 溶液。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全国版)教学课件:1.3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共37张PPT)
➢仪器的洗涤
判别仪器干净方法: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 滴也不成股流下
➢仪器的洗涤
➢ 洗涤方法: ⑴ 冲洗法;⑵ 刷洗法; ⑶ 药剂洗涤法
一般溶液用水冲, 若有沉积加酸刷, 油脂用碱液可溶。
➢ 洗净标准: 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水不成股不聚滴
➢放置: 试管: 倒放晾干
其它:正放晾干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质量比)。
➢ 化学方程式 ➢ 读法
例如:C + O2 = CO2
• 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 碳。
• 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 下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 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 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 氧化碳。
➢ 化学方程式 ➢ 书写原则
滴管(少量液体)
6、计量仪器:
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 量筒(量液体体积)
7、夹持仪器: 试管夹、铁架台(铁夹、铁圈)坩埚钳
8、其他仪器: 长颈漏斗、分液漏斗、玻璃棒、石棉网、
水槽、试管刷、导管
➢药品的取用
➢ “三不”原则:取用时不用手接触药品,不 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 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烧杯
铁架台
集气瓶
量筒
试剂瓶 试管夹
➢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
蒸发皿
漏斗
长颈漏斗 分液漏斗
坩埚钳
石棉网
托盘天平
水槽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62021/8/26Thursday, August 26,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62021/8/262021/8/268/26/2021 9:58:21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62021/8/262021/8/26Aug-2126-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62021/8/262021/8/26Thursday, August 26, 2021
20版化学沪教9下课件7.3.2
③工业上制取氮肥的方法。
④主要作用。 促进植物茎、叶___生__长__茂__盛____,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 白质含量。
(2)钾肥。 ①常见钾肥。 组成中含钾元素的盐,如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 等。 ②主要作用。 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 ___抗__病__虫__害____和___抗__倒__伏____能力等。
【微练习】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常施用化肥,选择下列 化肥的序号填空: ①NH4Cl ②Ca3(PO4)2 ③KCl ④KNO3 其中属于钾肥的是___③____;属于复合肥的是___④____;要 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可施用 ___②____;棉花叶子发黄,生长发育迟缓,可施用___①____。
3.与农家肥的比较: (1)优点。 化肥肥分___含__量__高____,___见__效__快____。 (2)不足。 ①肥分单一。②不合理使用,会破坏___土__壤__结__构____、 污染___江__河__湖__泊____。
【微点拨】化肥的过量使用,能够造成营养元素过剩, 既影响作物生长,又造成浪费,同时还会引起水及土壤 污染。
第2课时 化学肥料
知识点一 化学肥料 【自主学习】阅读材料P57~P58后完成: 1.概念:通过___化__学__加__工____生产的肥料。
2.分类: (1)氮肥。 ①种类:除氨水、有机氮肥(如尿素等),还有属于盐的 ___铵__态____氮肥和___硝__态____氮肥。 ②豆科植物根瘤内的根瘤菌可以吸收、利用氮气。 雷雨天气时,氮气也可以与氧气等作用转化为___氮__的__ __化__合__物___,供植物吸收利用。
C.农药能保护农作物但本身有毒,应按规定合理施用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7.1 溶液的酸碱性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7.2 常见的酸和碱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7.3 几种重要的盐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115页 0164页 0242页 0275页 0306页 0308页 0310页 0416页 0447页 0478页
第六章 溶解现象 6.2 溶液组成的表示 7.1 溶液的酸碱性 7.3 几种重要的盐 8.1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8.3 蛋白质 维生素 9.1 能源的综合利用 9.3 环境污染的防治 附录二 学生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 附录四 碱、酸、盐的溶解性表 附录六 元素周期表
第六章 溶解现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பைடு நூலகம்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6.2 溶液组成的表示
第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7.1 溶液的酸碱性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7.2 常见的酸和碱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7.3 几种重要的盐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115页 0164页 0242页 0275页 0306页 0308页 0310页 0416页 0447页 0478页
第六章 溶解现象 6.2 溶液组成的表示 7.1 溶液的酸碱性 7.3 几种重要的盐 8.1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8.3 蛋白质 维生素 9.1 能源的综合利用 9.3 环境污染的防治 附录二 学生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 附录四 碱、酸、盐的溶解性表 附录六 元素周期表
第六章 溶解现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பைடு நூலகம்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6.2 溶液组成的表示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7.2 常见的酸和碱第4课时 碱的化学性质课件(共14张PPT)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
第4课时 碱的化学性质
一、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1.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不仅会吸收水分而潮解,还会吸收 __C_O__2___而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2_N__a_O_H__+_C_O__2_=_N__a_2_C_O__3+_H__2_O________,因此要___密__封___保存。 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N_a_O__H_、__N_a_2_C_O__3_。 2.氢氧化钙曝露在空气中会吸收__C__O_2___而变质,因此在装石灰 水的瓶子内常会有一层白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C_a__(O__H_)_2_+_C_O__2_=_C__a_C_O__3_↓_+_H_2_O_______。用熟石灰与沙子混合来 砌砖、用石灰浆粉刷墙壁等,都是利用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 生成坚硬的碳酸钙的性质。
3.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探究 对比二氧化碳与等体积的水或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的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和结论
倒 入 20mL 水 的 矿 泉
水瓶:
(1)两个矿泉水瓶变扁的原因
_____稍__微___变__瘪_____ 是:C__O__2_被__吸__收___,__导__致__ 压强减小 。
倒 入 20mLNaOH 溶 (2)从两个矿泉水瓶变扁程度
知识补充 (1)常见气体的净化(除杂与干燥)装置
装置类 液态除杂(或干燥)
型
试剂
固态除杂(或干燥)试剂
装置图
①洗气瓶
②U形干燥管
③球形干燥管
气体流 动方向
长管进,短管出
进气和出气没有 区别
第4课时 碱的化学性质
一、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1.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不仅会吸收水分而潮解,还会吸收 __C_O__2___而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2_N__a_O_H__+_C_O__2_=_N__a_2_C_O__3+_H__2_O________,因此要___密__封___保存。 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N_a_O__H_、__N_a_2_C_O__3_。 2.氢氧化钙曝露在空气中会吸收__C__O_2___而变质,因此在装石灰 水的瓶子内常会有一层白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C_a__(O__H_)_2_+_C_O__2_=_C__a_C_O__3_↓_+_H_2_O_______。用熟石灰与沙子混合来 砌砖、用石灰浆粉刷墙壁等,都是利用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 生成坚硬的碳酸钙的性质。
3.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探究 对比二氧化碳与等体积的水或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的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和结论
倒 入 20mL 水 的 矿 泉
水瓶:
(1)两个矿泉水瓶变扁的原因
_____稍__微___变__瘪_____ 是:C__O__2_被__吸__收___,__导__致__ 压强减小 。
倒 入 20mLNaOH 溶 (2)从两个矿泉水瓶变扁程度
知识补充 (1)常见气体的净化(除杂与干燥)装置
装置类 液态除杂(或干燥)
型
试剂
固态除杂(或干燥)试剂
装置图
①洗气瓶
②U形干燥管
③球形干燥管
气体流 动方向
长管进,短管出
进气和出气没有 区别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六章 溶解现象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Hale Waihona Puke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36页 0083页 0115页 0204页 0281页 0312页 0350页 0424页 0426页 0538页
第六章 溶解现象 6.2 溶液组成的表示 第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7.2 常见的酸和碱 第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8.2 糖类 油脂 9.1 能源的综合利用 9.3 环境污染的防治 附录二 学生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 附录四 碱、酸、盐的溶解性表 附录六 元素周期表
化学九年级全册沪教版7.1《溶液的酸碱性》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课件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课堂速记]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应用示例] 例2 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某一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
的酸碱度。其探究过程如下: [猜想或假设] 溶液的pH可能为:①pH<7,②_______,
③________。 [设计和实验] 要测定该溶液的酸碱度,除有正确的操作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2.人体口腔内唾液的pH通常约为7,在进食过程的最初10
min
,
酸
性
逐
渐
增
强
,
之
后
酸
性
逐 1
5
渐
减
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至
40
min趋于正常。
下列与上述事实最接近的图像是( )
[解析] B 在前10 min,酸性逐渐增强,此时pH逐渐变 小;之后酸性逐渐减弱,此时pH逐渐变大;最后趋于正常, 此时pH又接近7。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方法点拨] 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要注意: (1)不能将pH试纸直接浸入到待测液中,因为这样会使待 测液受到污染; (2)不能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向试纸上滴待测液, 如果这样,则相当于把待测液稀释,会使所测得的pH不准确; (3)检验酸性或碱性气体时,可将试纸润湿再用; (4)用pH试纸测得的pH为整数,不是小数。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1节 溶液的酸碱性 第2课时 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问题导学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新知预习
一 、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1.酸碱度的表示法——pH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 [明确] pH<7时,溶液呈__酸__性,pH越小,酸性越_强__; pH>7时,溶液呈_碱___性,pH越 大,碱性越__强__;pH=7时,溶液呈_中___性。 [注意] pH=0时呈酸性。
20版化学沪教9下课件9.1
煤、石油
【追踪训练】 1.(2019·攀枝花中考)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D) A.天然气 B.石油 C.煤 D.乙醇
2.(2019·青岛中考)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氢气是二十一世纪的理想能源 B.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 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知识点三 化学电池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95、P96后完成: 1.化学电池的优点: (1)使用化石燃料产生电能的缺点。 ①浪费自然资源。②能源转化效率低。③产生__大__气___ ___污__染__。 (2)使用化学电池的优点:能量转换效率___较__高____。
2.化学电池: (1)化学电池是将___化__学____能转化成___电____能的装 置。 (2)优点: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能量的转化效率 ___较__高____。
【微点拨】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其中的重金属离子会对水体、土壤 造成严重污染,进而危害身体健康。
知识点四 氢能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97后完成: 1.优点: (1)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___多____。 (2)原料是水,资源___不__受__限__制____。 (3)燃烧产物___不__污__染__环__境____。
知识点二 太阳能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94、P95后完成: 1.太阳能的利用:
2.利用太阳辐射能的主要方式: (1)___光__—__热____转换,基本原理是利用太阳辐射能加热 物体而获得__热__能___,如__温__室___、_太__阳__能__热__水__器____ 等。 (2)光—电转换,把太阳能直接转换为___电__能____。
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1节 能源的综合利用
知识点一 化石燃料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90~P94后完成: 1.化石燃料的种类: (1)种类。 ①天然气:主要成分是___甲__烷____,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其 化学式为___C_H_4 __。
【追踪训练】 1.(2019·攀枝花中考)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D) A.天然气 B.石油 C.煤 D.乙醇
2.(2019·青岛中考)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氢气是二十一世纪的理想能源 B.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 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知识点三 化学电池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95、P96后完成: 1.化学电池的优点: (1)使用化石燃料产生电能的缺点。 ①浪费自然资源。②能源转化效率低。③产生__大__气___ ___污__染__。 (2)使用化学电池的优点:能量转换效率___较__高____。
2.化学电池: (1)化学电池是将___化__学____能转化成___电____能的装 置。 (2)优点: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能量的转化效率 ___较__高____。
【微点拨】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其中的重金属离子会对水体、土壤 造成严重污染,进而危害身体健康。
知识点四 氢能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97后完成: 1.优点: (1)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___多____。 (2)原料是水,资源___不__受__限__制____。 (3)燃烧产物___不__污__染__环__境____。
知识点二 太阳能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94、P95后完成: 1.太阳能的利用:
2.利用太阳辐射能的主要方式: (1)___光__—__热____转换,基本原理是利用太阳辐射能加热 物体而获得__热__能___,如__温__室___、_太__阳__能__热__水__器____ 等。 (2)光—电转换,把太阳能直接转换为___电__能____。
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1节 能源的综合利用
知识点一 化石燃料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90~P94后完成: 1.化石燃料的种类: (1)种类。 ①天然气:主要成分是___甲__烷____,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其 化学式为___C_H_4 __。
7.1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
概念 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 颗粒形式分散于 滴形式分散
稳定的混合物
水中
于水中
物质在
水中的 分散形
分子或离子
细小固体颗粒 小液滴
式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溶液的形成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不均一、不稳 不均一、不
宏观特 均一、稳定,久置后不分
定,久置后发生 稳定,久置
征
层
沉降
后分层
实例
蔗糖水、碘酒
泥浆、CO2通入 油与水的混 澄清石灰水后形
1.溶液的导电性:某些物质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使得溶液能够导电。例如,氯化钠溶于水产生自由移动的Na+和 Cl−,氢氧化钠溶于水产生自由移动的Na+和OH−,稀硫酸中含有 自由移动的H+和SO42−,所以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及稀硫酸都 能够导电。
新知探究 知识点3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2.溶液导电的条件
合物 成的浊液
相同点
都是混合物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溶液的形成
典例1 [重庆中考] 食堂里的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 )
A.可乐
B.自制西瓜汁
C.冰水
D.绿豆汤
[解析] 自制西瓜汁和绿豆汤不均一、不稳定,久置后发生沉降,
不属于溶液;冰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可乐中含有蔗糖等物质,
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属于溶液。
新知探究 知识点3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特别提醒 1.溶液不一定都能导电,如蔗糖溶液、酒精溶液等不能导电。 2.常见的导电物质可以是金属单质,如铁、铜等,因为其中存在能 够自由移动的电子;也可以是某些溶液,如氯化钠溶液、稀硫酸等。
新知探究 知识点3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物质的溶解性》课件
第6章 溶解现象
物质的溶解性(一)
1. 下列因素中,与固体物质的溶解性有关的是( B ) ① 溶质的性质 ② 溶剂的性质 ③ 溶剂的量 ④ 温度 ⑤ 固体溶质的 形状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 ①④⑤
2. 要使硝酸钾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量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 D )
A. 增大硝酸钾的量 C. 降低水的温度
(2) 由此可知,碘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在汽油中 弱 (填“强”或
“弱”)。
7. 20℃时,向5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有部分 晶体未溶解,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 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2) 在第一组、第三组、第四组的实验中使用研磨好的粉末状的冰糖,而 不使用块状冰糖的优点在于 粉末状冰糖比块状冰糖的溶解速率大,节 约实验时间 。
(3) 你认为第四组实验的设计是否会影响实验结论的得出?请简述理 由: 不会影响,第四组可以与第二组或第三组中的冰糖(粉末状)溶解情 况进行比较 。
第11题 (1) 小科认为,A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他的判断依据是 A烧 杯底部有不溶解的固体 。
(2) 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A≥B> C 。
物质的溶解性(二)
1. 下列因素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A )
A. 溶质和溶剂的多少 B. 温度的高低
C. 溶剂的种类
10. 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既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如图反映了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第10题
物质的溶解性(一)
1. 下列因素中,与固体物质的溶解性有关的是( B ) ① 溶质的性质 ② 溶剂的性质 ③ 溶剂的量 ④ 温度 ⑤ 固体溶质的 形状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 ①④⑤
2. 要使硝酸钾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量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 D )
A. 增大硝酸钾的量 C. 降低水的温度
(2) 由此可知,碘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在汽油中 弱 (填“强”或
“弱”)。
7. 20℃时,向5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有部分 晶体未溶解,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 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2) 在第一组、第三组、第四组的实验中使用研磨好的粉末状的冰糖,而 不使用块状冰糖的优点在于 粉末状冰糖比块状冰糖的溶解速率大,节 约实验时间 。
(3) 你认为第四组实验的设计是否会影响实验结论的得出?请简述理 由: 不会影响,第四组可以与第二组或第三组中的冰糖(粉末状)溶解情 况进行比较 。
第11题 (1) 小科认为,A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他的判断依据是 A烧 杯底部有不溶解的固体 。
(2) 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A≥B> C 。
物质的溶解性(二)
1. 下列因素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A )
A. 溶质和溶剂的多少 B. 温度的高低
C. 溶剂的种类
10. 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既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如图反映了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第10题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6.3 物质的溶解性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完整课 件
第六章 溶解现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完整课 件
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液组成的表示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完整课 件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完整 课件目录
0002页 0078页 0110页 0158页 0213页 0264页 0295页 0297页 0299页 0301页 0386页
第六章 溶解现象 6.2 溶液组成的表示 第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7.2 常见的酸和碱 第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8.2 糖类 油脂 第九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9.2 新型材料的研制 附录二 学生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 附录四 碱、酸、盐的溶解性表 附录六 元素周期表
沪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下册全套PPT课件
配制后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际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①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了;
②砝码和药品位置放颠倒了;
③配制溶液所用烧杯不干燥等。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返回目录
知识点4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此类简单的综合计算是中考最为常见的计算,计算时 要注意溶液中参加化学反应的一般是溶质,因此代入 化学方程式下相应的物质质量应是溶质的质量,不是 溶液的质量。
返回目录
►类型二 有关稀释问题的计算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有关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 的计算能力。
例2 图9-1是某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要把该浓硫酸稀2释0 为100g19.6%的稀硫酸,需要这种 浓硫酸的质量________g。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返回目录
[方法点拨] 有关稀释问题的计算,不管是用加水稀释 的方法还是用稀溶液稀释的方法,解题所需的相等关 系都是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解题时,大家应注 意找出稀释前后溶液的实际质量及各自对应的溶质质 [量解分析数] 由 。于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因此需要浓硫酸的
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
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混合溶液质量×混合溶液溶
质的质量分数。
③计算时要保持单位一致。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返回目录
知识点3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包括四个步骤:
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装瓶存放。
其中第一步涉及有关溶质质量的计算, 溶液
质量为100 g9×8%19.6%=20 g。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返回目录
►类型三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能力。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2021/5/18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小结一下:
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 (1)溶液: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 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悬浊液:物质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到另一 种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3)乳浊液:物质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 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4. 以下关于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 溶液是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B. 溶液不一定是均匀透明的无色液体 C. 正在配制的蔗糖溶液下面更甜,说明溶液中总是下面更浓 D.如果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糖水放再长的时间,蔗糖也不会分
离出来
2021/5/18
5.一瓶NaCl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 D )
2021/5/18
分散微粒
不同点
静止后 现象
分散特征 共同点
举例
溶液
离子或 分子
不分层、不 沉淀、无明 显变化
均一、 稳定
混
固体小 悬浊液 颗粒
产生沉淀
不均一、 不稳定
合 物
食盐溶 于水
粉笔灰放 到水里
乳浊液
液体小 液滴
产生分层
不均一、 不稳定
汽油放到 水里
你能解释高锰酸钾、食盐、蔗糖在水中逐渐消失的原因吗? 物质的溶解过程
2021/5/18
思考与讨论
• 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吗?为什么? • 不一定,如蒸馏水是纯净物,而溶液 必须是混合物
• 溶液是否都是无色的? • 不是,比如: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 硫酸铜溶液蓝色,氯化铁溶液黄色, 硫酸亚铁溶液浅绿色……
溶液一定是液体吗?
2021/5/18
- 不一定。只要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都是溶液。如:合金、空气等。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国)下册《溶液的酸碱性》课件
变
加入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
红
变 蓝
不 变 色
不
加入酚酞试液的颜色变化
变
色
变 红 色
不 变 色
像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这样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呈现出不同的颜 色,可用于检验溶液酸碱性的物质,我们将之称为酸碱指示剂。
遇酸变红 紫色石蕊溶液 遇中性还是紫色
遇碱变蓝
无色酚酞溶液
遇酸不变色 遇中性的不变色 遇碱变红
少量待测液在 pH试纸 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 标准比色卡 对照,读出数值。
pH 1. pH的范围是0-14 2. 酸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 (酸碱度) 3. 酸性溶液的pH值越小酸性越强,反之PH值越大酸性越弱
碱性溶液的pH值越大碱性越强,反之PH值越小碱性越弱
加水体积
如果你想更精确测定溶液pH: 酸度计 (pH计)或精密pH试纸
三、溶液的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有没有同学有过胃痛的经历?你 能说说胃痛的原因吗?说出你所知道 治疗胃痛的胃药的名称,能不能说出 胃药治疗的原理?
阅读资料:
健康人的体液pH必须维持在一定的范围 内。如果体液pH超越正常范围 ,就会导致 生理功能失调或发生疾病,甚至出现“酸中 毒”。如果胃酸分泌过多,使胃液pH降到正 常水平以下,容易出现胃痛等症状。
A.血浆 B.胰液 C.胃液 D.唾液
5.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值
物质 pH
食醋 3
牙膏 9
食盐水 7
肥皂水 10
火碱液 13
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射入一种叫蚁酸(具有酸的 性质)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与探究
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分散的状况
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形成.mpg
取少量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泥土(或粉笔 灰)和食用油,分别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水, 搅拌,静置,观察实验现象。放置一段时间后,再 观察实验现象,将两次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6-2中
表6—2 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
A.植物油溶于水中形成均一、 稳定的乳浊液 B.溶液是无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溶液是由一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D.悬浊液、溶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
3.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B ) A. 汽水 B. 泥浆 C. 白酒 D. 石灰水
4. 以下关于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 溶液是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B. 溶液不一定是均匀透明的无色液体 C. 正在配制的蔗糖溶液下面更甜,说明溶液中总是下面更浓 D.如果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糖水放再长的时间,蔗糖也不会分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化学
全册优质课件
第6章 溶解现象 第一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在日常生活中,有哪 些物质能分散到水中?这样形成的混合物在生活中有何 用途?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质能 分散到水中?请把你所知道的填写在下表 中,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表6—1 物质分散到水中的事例和应用
2)为什么前三种固体会消失呢?请大胆猜测原因
粉笔灰
食用油
蔗糖 高锰酸钾 食盐
物质在水中的扩散
固体小颗粒分散
不均一、不稳定
小液滴分散
不均一、不稳定
分子或离子分散
均一、稳定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小结一下:
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 (1)溶液: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 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悬浊液:物质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到另一 种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3)乳浊液:物质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 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
建议1:溶解时不断搅拌 建议2:溶解前将固体碾碎
建议3:溶解时不断加热
1、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A 溶液是均一、透明的无色的液体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 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是相同的 D 如果条件不变,食盐水放久,食盐是不会
分离出来的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离出来
5.一瓶NaCl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 D )
A.上面跟下面不同 B.完全不相同
C.有的相同 有的不同 D.完全相同
6.下列生活中常见的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 A )
A.牛奶 B.白醋 C.啤酒 D.汽水
7.下列液体放置较长时间,不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 B )
A.石灰乳 B.生理盐水 C.泥水
D.墙体涂料
8.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①无色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均一
⑤稳定⑥各部分性质相同,其中正确的是(B )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⑤
D.①③⑤⑥
9.糖水是溶液,原因是(D )
A.糖水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
B.糖水是混合物
C.糖水是均一稳定的
D.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分子中
10.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溶液中一定含有水 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 D.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分散微粒
不同点
静止后 现象
分散特征 共同点
举例
溶液
离子或 分子
不分层、不 沉淀、无明 显变化
均一、 稳定
混
固体小 悬浊液 颗粒
产生沉淀
不均一、 不稳定
合 物
食盐溶 于水
粉笔灰放 到水里
乳浊液
液体小 液滴
产生分层
不均一、 不稳定
汽油放到 水里
你能解释高锰酸钾、食盐、蔗糖在水中逐渐消失的原因吗?
物质的溶解过程
实验 高锰酸钾加入水中
食盐加入水中 蔗糖加入水中
实验现象 固体溶解,变成紫红色的液体 固体溶解,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 固体溶解,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
泥土(或粉笔灰)加入水中 不溶解,得到浑浊的液体,静置后 沉淀
食用油加入水中
不溶解,得到浑浊的液体,静置 后分层
1)依据实验现象,你认为以上物质分散于水中所形成的体系可以 怎样进行分类?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 溶液是否都是无色的? – 不是,比如: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 硫酸铜溶液蓝色,氯化铁溶液黄色, 硫酸亚铁溶液浅绿色……
溶液一定是液体吗? - 不一定。只要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都是溶液。如:合金、空气等。
活动与探究:
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希望能较快地在水中溶 解某些固体物质。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请 你提出建议,并用实验验证你的设想。
事例
洗衣粉分散到水中 将青霉素粉末分散到NaCl溶液中 将奶粉、速溶咖啡分散至水中 氢氧化钙粉末分散至水中
应用
洗涤衣服 有利于注射及吸收 饮用 粉刷墙壁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人们经常要将一种物质分散 到另一种物质中,如将食盐分散到水中制成食盐水;将 碘分散到酒精中制成碘酒;将农药分散到水中制成喷洒 的药液等。那么物质分散过程中会产生哪些现象呢?水 溶液的性质与纯水的性质有哪些不同?本节我们将研究 这些问题。
像食盐、蔗糖、高锰酸钾、酒精等许多物质溶解在水中形 成的混合物都是溶液。
矿泉水是由多种矿物质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 碘酒是碘单质分散于酒精中形成的溶液。 上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由于它们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表面的 离子或分子向水里扩散,最终形成稳定的溶液。
思考:把油和泥土分别 放入水中,形成的混合 物是溶液吗?
蔗糖溶于水.swf
一、溶解与乳化
物质以分子 或离子的形式均 匀分散到另一种 物质中的过程, 叫做物质的溶解
高锰酸钾是以钾离子和高锰酸根 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水中 食盐是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 均匀分散到水中 蔗糖是以蔗糖分子的形式均匀分 散到水中
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常见的溶液
不是溶液,因为油和泥土放入水中后,它们形 成的液体不均匀、不稳定,容易分层或发生沉降。
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a.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 (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相同。 b.稳定性:是指在外界条件不变时,溶剂
不蒸发,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 不会析出固体物质。
思考与讨论
• 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吗?为什么? – 不一定,如蒸馏水是纯净物,而溶液 必须是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