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居民出行调查表填写的重点与难点

合集下载

常州居民出行调查分析报告

常州居民出行调查分析报告

常州居民出行调查分析报告常州居民出行调查分析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常州市居民的出行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了解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出行方式和习惯,为城市交通规划和出行服务提供决策参考。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常州市的不同区域选择了1000位居民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涵盖了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频率、出行距离等方面。

调查结果根据我们的统计和分析,以下是我们对常州市居民出行情况的:1. 出行方式:公共交通工具和私家车是常州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

2. 公共交通工具:常州市居民普遍赞同公共交通工具的便利性和舒适性,快速公交和地铁是居民最常使用的公共交通工具。

3. 私家车:私家车的拥有率在常州市不断增加,居民对私家车的便利性和自由度有较高的评价,但也存在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的问题。

4. 步行和自行车:步行和自行车在常州市居民的出行中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短距离出行。

5. 网约车:随着网约车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使用网约车出行,认为它们便利、价格透明。

结论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对常州市的出行情况提出以下建议和思考:1. 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提高公共交通覆盖率和服务水平,鼓励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2. 积极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发展自行车道和步行街,引导居民短距离出行选择步行或自行车。

3. 加强停车管理,在城市核心区域建设更多停车场,缓解停车难问题。

4. 推广节能减排出行理念,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

5. 加强对网约车行业的监管,保证乘客和驾驶员的安全和权益。

我们希望这份调查报告对常州市的城市交通规划和出行服务能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
根据居民出行调查报告,以下是关于居民出行习惯和偏好的一
些主要发现:
1. 交通方式:大多数居民选择步行作为主要的交通方式。

步行
的比例较高,尤其是在短距离出行时。

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车和地
铁也是常见的出行选择。

私家车的使用比例较低,尤其是在城市中
心地区。

2. 出行目的:主要的出行目的是上下班和购物。

大多数居民会
选择离住处较近的地方购买生活必需品。

3. 出行时间:上午和下午是居民出行的主要时间段。

许多人在
早上上班前或下班后会进行购物和其他实际需要的活动。

4. 出行距离:大多数居民的出行距离较短,通常在5公里以内。

这与步行和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率较高有关。

5. 对交通状况的满意度:居民普遍对交通状况表示满意。

市区
道路的拥堵情况相对较少,大部分居民可以较为顺畅地进行出行。

公共交通工具运营的较好也是居民满意度的一个原因。

6. 对交通安全问题的关注:许多居民对交通安全问题表示关注。

车辆和行人之间的冲突是居民出行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居民在出行方式、目的和时间上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

步行
和公共交通工具是他们首选的交通方式。

随着城市发展和交通改善
的不断推进,居民对交通状况的满意度日益提高。

交通安全问题仍
然需要关注和改善。

出行调查报告

出行调查报告

出行调查报告一、简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和习惯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众出行的情况和变化,我们特地进行了此次出行调查。

本报告的目的,就是要用最真实的数据,反映人们的出行需求与问题,让我们共同了解这个日益变化的时代下我们的出行现状。

1. 背景介绍:当前出行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出行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无论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还是自驾出行,许多人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

最近我们进行了一次出行调查,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和挑战。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城市的交通压力也随之增大。

人们常常面临着交通拥堵的问题,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长时间的等待和频繁的堵车让人们感到疲惫不堪。

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停车难成为许多城市面临的难题之一。

很多人反映,在繁忙的商业区或住宅区,找一个合适的停车位变得越来越困难。

停车费用的增加也给车主带来了额外的经济负担,不仅如此空气污染、交通噪音等环境问题也成为了当下出行的一大挑战。

空气质量下降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威胁,而交通噪音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出行方式如共享单车、网约车等逐渐兴起,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然而这些新型出行方式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共享单车的使用不当和乱停乱放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网约车虽然方便快捷,但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如何确保乘客的安全和权益成为了新型出行方式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当前出行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包括交通拥堵、停车问题、环境污染以及新型出行方式带来的挑战等。

我们需要共同寻找解决方案,改善出行状况,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舒适和安全。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数据分析来探讨这些问题的根源和解决之道。

2. 报告目的:分析出行情况,提出优化建议,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接下来让我们更深入地探讨报告的第二个重要部分——报告目的。

居民出行方式调查报告

居民出行方式调查报告

居民出行方式调查报告居民出行方式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出行方式的多样性和便利性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了解居民出行方式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对城市交通规划和政策的参考,我们进行了一项居民出行方式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覆盖了城市不同区域的居民。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出行目的、出行方式选择的原因、出行方式的频率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1. 出行方式的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出行方式多样化。

其中,步行是最常见的出行方式,占比达到40%。

其次是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公交车等,占比30%。

私家车和自行车分别占比20%和10%。

这表明,步行和公共交通工具仍然是城市居民首选的出行方式,而私家车和自行车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得到了使用。

2. 出行方式的选择原因调查发现,居民选择出行方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距离:对于近距离出行,居民更倾向于选择步行或自行车,因为这样更加方便快捷,并且能够锻炼身体。

- 时间:对于远距离出行,居民更倾向于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私家车,因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并且更加舒适。

- 费用:公共交通工具的票价相对较低,而私家车的使用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在经济考虑下,居民会更倾向于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 环保: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工具相比私家车,对环境的影响更小,因此一些居民出于环保意识而选择这些出行方式。

3. 出行方式的频率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的出行方式频率与出行目的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居民更多地选择步行和公共交通工具,因为这些方式更加方便快捷。

而在休闲娱乐或者长途旅行时,居民更倾向于选择私家车,因为这样更加灵活自由。

四、调查结论和建议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居民出行方式的多样性和选择原因。

基于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便利性:在城市规划中,应该注重步行和自行车道的建设,提供更多的便利设施,如人行天桥、自行车停车场等,以鼓励居民选择这些环保健康的出行方式。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一、引言居民出行是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出行方式和习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居民的出行情况和需求,本调查报告将对居民出行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二、调查方法和样本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对随机抽取的500个居民进行面对面访问,提问有关出行方式、出行频率、出行目的和出行满意度等方面的问题,来获取相关数据。

三、居民出行方式根据调查结果,居民出行方式主要可分为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和私家车四种。

1.步行:调查显示,有40%的居民选择步行作为主要的出行方式。

步行不仅能够促进身体健康,而且对距离较短的出行需求十分适合。

2.自行车:约有30%的居民选择自行车作为主要的出行方式。

自行车的优势在于省时省力,且对环境友好。

3.公共交通:约占25%的居民选择公共交通作为主要的出行方式。

公共交通包括地铁、公交车等,其优势在于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并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4.私家车:调查显示,约有5%的居民选择私家车作为主要的出行方式。

相较于其他出行方式,私家车的优势在于灵活性和私密性,但同时也增加了交通拥堵和环境压力。

四、居民出行频率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居民每天都需要出行,约占65%。

其次是每周至少3次出行的居民,约占25%,少数居民每周出行频率在1-2次,约占10%。

这一数据反映了居民对出行的日常需求,也说明了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五、居民出行目的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的出行目的多种多样,其中主要包括工作/上学、购物、休闲娱乐和医疗就诊等。

1.工作/上学:约占40%的居民的出行目的是前往工作或上学。

这一结果与城市经济和教育发展有关,因为人们需要在不同地点间进行工作和学习。

2.购物:约占30%的居民的出行目的是购物。

购物是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在购物时需要前往商场、超市等地点。

3.休闲娱乐:约占20%的居民的出行目的是休闲娱乐。

第七次居民出行调查主要结论和建议的报告

第七次居民出行调查主要结论和建议的报告

第七次居民出行调查主要结论和建议的报告本报告是针对第七次居民出行调查结果的总结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一、出行模式
1.私家车仍然是居民出行主要的交通工具,其占比为57.3%;
2.公共交通出行人数较前几年有所上升,其中地铁出行人数占比最高,达到了2
3.1%。

二、出行时间
1.居民出行时间集中在早上和晚上高峰期,其中早高峰
7:00-9:00,晚高峰17:00-19:00;
2.周末和节假日出行时间相对分散,但仍有一定的高峰期。

三、出行距离
1.居民出行距离较短,其中绝大部分出行距离在5公里以内;
2.随着城市建设和交通设施的改善,居民出行距离逐渐增加。

四、出行原因
1.工作和学习是主要的出行原因,其占比分别为28.6%和24.3%;
2.购物、娱乐和休闲也是重要的出行原因,其占比分别为12.7%、11.5%和9.2%。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快公共交通建设,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舒适度,吸引更多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2.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如骑行和步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加强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性,缓解交通拥堵和事故频发的问题;
4.鼓励企业灵活工作制度,缓解早晚高峰期的交通压力,提高城市出行效率。

总之,本报告的结论和建议可以为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常州居民出行调查分析报告

常州居民出行调查分析报告

常州居民出行调查分析报告常州居民出行调查分析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方式和出行需求在不断变化。

针对常州市居民的出行方式和出行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有助于了解居民出行的特点,为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共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问卷内容涵盖了居民出行方式、出行频率、出行目的、出行时间等方面的主要信息。

3. 调查结果分析3.1 出行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常州市居民的出行主要方式包括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和私家车。

其中,公共交通是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占比为45%,是步行占比为30%,自行车占比为15%,私家车占比为10%。

3.2 出行频率对于出行频率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每天外出1-2次,占比为60%;20%的居民每天外出3-4次;10%的居民每天外出5-6次;剩下的10%的居民每天外出超过6次。

3.3 出行目的居民出行的主要目的主要包括工作、学习、购物和娱乐。

调查结果显示,工作是最主要的出行目的,占比为40%;学习占比为30%;购物占比为20%;娱乐占比为10%。

3.4 出行时间关于出行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平日工作日,居民出行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上午7点到9点和下午5点到7点;而在周末和节假日,居民出行的高峰期则相对分散,没有明显的高峰时段。

4. 综合分析通过对常州市居民出行方式、出行频率、出行目的和出行时间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公共交通是最主要的出行方式,这也说明了常州的交通系统比较完善。

- 居民出行频率比较稳定,大部分人每天外出1-2次,这反映了常州市居民的日常出行需求。

- 工作是主要的出行目的,这也与常州市作为一个发达的工业城市相符合。

- 出行时间的分析可以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参考,有针对性地进行交通疏导和优化。

5. 结论本次调查分析表明,常州市居民出行方式多样化,以公共交通和步行为主,出行频率稳定,目的主要是工作和学习。

常州市居民出行调查分析报告

常州市居民出行调查分析报告

常州市居民出行调查分析报告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常州市居民的出行方式和出行习惯,为城市的交通规划和交通设施建设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选择了常州市内不同区域的1000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三、调查结果1.出行方式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常州市居民的出行方式主要有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和步行。

其中,公共交通工具是最常用的出行方式,占比约为60%;自行车是第二常用的出行方式,占比约为30%;步行是较少数人的出行方式,占比约为10%。

2.出行频率在出行频率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常州市居民大约每天出行1-2次,其中以早晚高峰时段的出行频率最高。

而每周末和假期,居民的出行频率有所下降。

3.出行距离调查结果显示,常州市居民的出行距离以短距离为主,大约70%的居民每次出行的距离在5公里以内。

少部分居民会面对长距离出行需求,但其占比较低。

4.出行目的根据调查结果,常州市居民的出行目的主要有上班/上学、购物和休闲娱乐。

约50%的居民每天出行的目的是上班/上学,这与市区内的高拥堵现象相符。

其次是购物,约30%的居民每天出行的目的是为了购物。

休闲娱乐的出行需求占比较低,仅占约20%。

5.出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常州市居民对市内的交通状况整体并不满意,约60%的居民认为交通拥堵现象比较严重。

同时,对于公共交通工具的满意度也较低,大部分居民认为公共交通工具的班次较少,等待时间较长。

四、调查分析1.出行方式常州市居民出行方式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这与常州市的交通发展水平有关。

市内有较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居民通过公共交通工具可以方便快捷地到达目的地。

相比之下,自行车和步行的出行方式相对较少。

这可能与城市的规划以及居民的经济状况有关。

2.出行频率和距离3.出行目的4.出行满意度大部分居民对常州市的交通状况不满意,尤其是交通拥堵问题比较严重。

这与城市发展的快速和交通设施的不足有关。

另外,公共交通工具的满意度也较低,提醒我们要增加公共交通的班次和提高服务质量。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居民出行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居民出行方式逐渐多样化,交通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解居民出行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查旨在收集居民出行的相关数据,为城市交通规划和改善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和样本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面对面的访问、网络调查等多种方式,共收集了1000份有效问卷。

样本涵盖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居住地区的居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分析1. 出行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的出行方式主要分为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和私家车四种。

其中,公共交通是最常用的出行方式,占比达到45%;步行和自行车分别占比25%和20%;私家车占比为10%。

这说明公共交通在城市居民出行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步行和自行车的比例也较高,体现了居民对环境友好的出行方式的倾向。

2. 出行距离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的出行距离主要集中在5公里以内,占比达到60%。

而超过10公里的长途出行仅占比15%。

这说明城市居民的出行活动主要集中在家庭附近的日常活动,如上班、购物等,而长途出行相对较少。

3. 交通拥堵调查结果显示,居民普遍认为交通拥堵是当前城市出行的主要问题之一。

超过70%的居民表示在高峰时段遇到过交通拥堵的情况,其中私家车用户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

交通拥堵不仅浪费了居民的时间,也增加了环境污染和交通事故的风险。

4. 公共交通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整体较低。

超过50%的居民认为公共交通的车次不足,等车时间过长。

此外,有部分居民对公共交通的车辆拥挤、不舒适等问题表示不满。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居民的出行体验,也降低了居民对公共交通的使用意愿。

5. 自行车出行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自行车出行在城市居民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然而,自行车出行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停车难、道路不平整等。

这些问题限制了自行车的使用,也影响了居民对环保出行方式的选择。

温州居民出行调查报告

温州居民出行调查报告

温州居民出行调查报告温州居民出行调查报告1.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温州市居民出行行为进行调查分析,以便了解居民的出行方式、出行频率及原因等相关情况,为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2.调查方法2.1 目标群体选择我们随机选择了温州市不同区域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并确保样本覆盖了各个年龄段和职业群体。

2.2 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出行的频率及时间分布●出行的目的地及原因●对现有交通设施和服务的满意度●对交通拥堵问题的看法和建议3.调查结果3.1 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根据调查结果,温州市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包括:公共交通(地铁、公交车等)、私家车、步行和骑行等。

其中,公共交通是最受欢迎的方式,占比达到40%,私家车和步行分别占比30%和20%。

3.2 出行的频率及时间分布调查显示,大部分居民每天的出行频率在1-2次之间,占比达到60%。

而出行时间主要集中在早上和下午上下班高峰期,占比分别为30%和40%。

3.3 出行的目的地及原因根据调查结果,居民出行的主要目的地包括:工作地点、购物中心、医院以及教育机构等。

而出行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上班、购物、就医和学习等。

3.4 对现有交通设施和服务的满意度大部分居民对温州市现有的交通设施和服务表示满意,特别是在公共交通方面。

调查显示,80%以上的居民对公交车的运营频率和服务质量感到满意。

3.5 对交通拥堵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调查显示,居民对温州市的交通拥堵问题表示担忧,认为交通拥堵严重影响了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

居民普遍希望能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并加强交通管理,减少交通拥堵。

附件:1.调查问卷样本2.数据分析报表3.相关调查报告和研究文章法律名词及注释:1.公共交通:指由或相关机构提供并运营的大众交通工具,如地铁、公交车等。

2.私家车:指属于个人的小型载人汽车。

3.步行:指通过人们自己行走的方式进行出行。

4.骑行:指通过骑自行车等方式进行出行。

居民出行方式调查报告

居民出行方式调查报告

居民出行方式调查报告一、引言居民出行方式调查是为了了解居民的出行习惯和趋势,以便为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本次调查覆盖了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包括步行、公共交通工具和私家车等。

调查时间跨度为一个月,样本数量为1000人。

二、调查结果1.步行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居民选择步行作为主要出行方式。

其中,25%的居民选择步行作为短途出行的首选方式(小于3公里),35%的居民将步行作为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

步行的优势在于环保、经济、健康等方面。

不过,一些居民表示他们选择步行是因为城市的公共交通不便或者使用公共交通不安全。

2.公共交通工具公共交通工具是城市居民常用的出行方式之一、调查显示,40%的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作为主要出行方式。

公共交通工具的选择包括公交车、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等。

其中,公交车是最受欢迎的公共交通工具,有30%的居民经常使用。

地铁和轻轨的使用率分别为15%和10%。

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优势在于能够减少交通拥堵、节约能源和降低环境污染。

不过,一些居民反映公共交通的运力不足,拥挤和不舒适。

3.私家车调查结果显示,有30%的居民选择私家车作为主要出行方式。

私家车的普及使得居民的出行更加便捷和灵活,尤其是对于远程出行。

不过,私家车的使用率较低的原因之一是城市的交通拥堵和停车困难。

此外,私家车的使用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交通安全方面的问题。

4.其他出行方式调查结果还显示有10%的居民选择其他出行方式,包括骑行、摩托车和出租车等。

这些出行方式在特定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骑行既环保又锻炼身体,但不适合远距离出行。

三、结论和建议通过对居民出行方式的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步行是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特别是在短途和日常出行中;2.公共交通工具是常用的出行方式之一,但仍然存在运力不足、拥挤和不舒适的问题;3.私家车虽然方便和灵活,但交通拥堵和停车困难是其使用的主要障碍之一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提高步行环境的质量,加大对步行的宣传和推广,鼓励更多的居民选择步行作为出行方式;2.改善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增加运力以满足市民出行需求,提高公交车、地铁和轻轨等公共交通工具的舒适度;3.加强私家车限行和停车管理,优化城市交通流量,减少交通拥堵和停车困难;4.推广和发展环境友好型的交通方式,如骑行、电动车和出租车等,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可选择性。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1. 调查背景随着城市人口和交通拥堵问题的加剧,对居民出行情况进行调查已经成为了都市管理的重要一环。

本报告旨在分析居民出行的特点、趋势以及对交通规划的建议。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在本市5个不同区域进行,随机抽取500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包括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出行方式、出行频次、出行目的等内容。

3. 调查结果3.1 出行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的出行方式多样化,主要包括步行、公共交通、自行车和私家车等。

具体数据如下:步行:占比35%公共交通:占比40%自行车:占比15%私家车:占比10%3.2 出行频次根据调查结果,居民的出行频次在工作日和休息日有所不同。

工作日居民平均出行3次,而休息日平均出行2次。

3.3 出行目的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的出行目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工作出行:占比30%上学/接送孩子:占比25%购物/娱乐:占比20%探亲访友:占比15%其他目的:占比10%4. 与建议4.1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居民出行以步行和公共交通为主,私家车使用率较低。

居民在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出行频次有所不同。

居民出行主要目的为工作出行、上学/接送孩子和购物/娱乐。

4.2 建议根据,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优化交通规划:加大步行和公共交通的投资,提高其覆盖范围和便利程度,鼓励更多居民选择可持续出行方式。

针对工作出行和上学/接送孩子的需求,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和班次安排,提高运行效率。

在购物中心和娱乐场所周边增加公共交通的站点和停车位,减少私家车使用。

5. 政策建议基于调查结果及,我们对都市交通规划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建设更多步行街和骑行道,改善步行和自行车的通行条件。

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增加站点和班次,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推广电动车和共享单车,降低私家车使用率。

在购物中心和娱乐场所周边设置停车位,鼓励居民用公共交通出行。

6.通过这次居民出行调查,我们对居民的出行方式、出行频次和出行目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常州居民出行调查分析报告

常州居民出行调查分析报告

常州居民出行调查分析报告常州居民出行调查分析报告1. 调查目的与背景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常州居民的出行方式和出行习惯,为城市交通规划和出行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调查范围涵盖了常州市区的不同居住区域,以及不同年龄、职业和收入水平的居民。

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集到了X份有效问卷。

2. 调查结果2.1 出行方式的分布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常州居民的出行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公共交通:%的居民表示常州的公共交通网络较为发达,经常选择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 私家车:%的居民拥有私家车,并且习惯使用私家车进行出行,尤其是在短途出行时。

- 步行和骑行:%的居民表示在短距离的出行中习惯步行或骑行。

2.2 出行目的的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常州居民的出行目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工作出行:%的居民表示每天的出行主要是为了上班或者工作。

- 生活购物:%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选择出行的原因是为了购物或者办理各类生活事务。

- 休闲娱乐:%的居民表示出行的目的是为了休闲娱乐,如去公园、商场等。

2.3 居民出行偏好与交通规划的关系据调查数据分析,居民的出行偏好与城市交通规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居民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根据调查结果,%的居民对常州的公共交通网络表示满意,但也有部分居民对公交车的运营时间和路线不够满意。

- 居民对出行便利性的关注:调查结果显示,%的居民认为出行的便利性是选择出行方式的重要因素,对公交站点和出行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依赖性。

3. 结论与建议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改善公共交通网络:针对居民对公共交通运营时间和路线的不满意,可以进一步改善公共交通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运营时间,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可达性,以便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

- 鼓励步行和骑行出行:为了减缓城市交通压力,可以鼓励居民在短距离出行时选择步行或者骑行,提供更加友好的步行和骑行环境,例如增加步行道、自行车专用道等。

今年的居民出行调查表填写的重点与难点

今年的居民出行调查表填写的重点与难点

附件7:居民出行调查表填写的重点与难点1.调查对象的选取1)调查对象全部从各村居已上报的“居民出行调查备选样本表”中选取。

2)遵守“分类、全户、全人”的原则全户:当入户调查时,发现被调查户与备选样本表中户数不符,按实际居住户数全部调查。

全人:当入户调查时,发现被调查户与备选样本表中人数不符,按实际居住人数全部调查。

2.表头★本户地址:在与被调查户预约后(入户调查前),应先详尽的填写清楚住户的地址或周边小区名、周围路口名、标志性建筑物等;★调查日期:为入户调查的具体日期。

3.户特征★户编号:1)如上交的“居民出行调查备选样本表”中,户籍户、暂住户、学生户以及工厂户分别排序时,户编号按户籍户、暂住户、学生户以及工厂户的次序依次编写;(例如,一个村(居)委的“居民出行调查备选样本表”中有户籍户40户,暂住户30户,学生户9户,工厂户6户,那么他的户编号为:户籍户的户编号是001~040,暂住户的户编号是041~070,学生户的户编号是071~079, 工厂户的户编号是080~084)。

2)如上交的“居民出行调查备选样本表”,已经有编写好的不重复的序号时,户编号与“居民出行调查备选样本表”中的序号一致;(例如:“居民出行调查备选样本表”中的序号为32,那么他的户编号就为032)3)如被调查户登记时为1户,在实际调查时,发现本户内居住的不止一户,那么在调查时,不管调查户内有多少户,均须调查。

其户编号与原来的户编号略有不同。

(例如原来登记时为1户,其户编号为032,在实际调查时,原调查户内居住了3户,那么被调查的第一户的户编号为032-1,第二户为032-2,第三户为032-3,填入空白处户编号下方空格填写032,每一户填写一张表格)。

★本户人数:为实际居住在本户内满24小时的人数,住校,出外打工人员或者女儿外嫁等情况不计入本户人口中。

(例如,被调查户在登记时,户人数为3人,其成员构成为爸爸、妈妈、女儿,其中女儿为居住在学校的学生;在实际入户调查时,爷爷和奶奶过来看望儿子且在此已住满24小时,女儿居住在学校;那么本户在调查时的户人数为,男2人,女2人)出差在外人员在入户调查之前就应该沟通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居民日常出行调查报告

居民日常出行调查报告

居民日常出行调查报告居民日常出行调查报告为了了解居民的日常出行情况,我们对某小区居民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居民的日常出行方式主要集中在步行、自行车和公交车上。

首先,步行是居民最常用的出行方式之一。

调查显示,约有60%的居民经常选择步行出行。

步行出行的主要原因是小区内基础设施完善,生活所需的各类商店、超市、医院等都在小区周边,方便居民出行购物。

此外,小区内绿化环境良好,步行不仅能够满足日常出行的需求,还能够锻炼身体,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自行车也是居民的主要出行工具之一。

调查显示,约有30%的居民经常使用自行车出行。

自行车出行的主要原因是小区内道路宽敞,停车方便,居民可以方便地将自行车停放在小区楼下,避免了停车难的问题。

此外,自行车出行不仅能够节约时间,还能够锻炼身体,对于骑车上下班的居民来说,自行车是一种快捷、健康的出行方式。

最后,公交车是部分居民的选择。

调查发现,约有10%的居民经常选择公交车出行。

公交车出行的主要原因是小区附近有公交站点,公交线路覆盖面广,方便居民到达目的地。

此外,公交车还能够减少道路拥堵和环境污染,是一种环保的出行方式。

综上所述,居民的日常出行方式主要集中在步行、自行车和公交车上。

这些出行方式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也有部分居民因为工作地点较远或其他原因,选择了私家车或出租车等更为便利的出行方式。

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交通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公共交通的建设和完善,提供更多方便快捷的出行选择,以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同时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常州市居民出行调查分析报告

常州市居民出行调查分析报告

常州市居民出行调查分析报告常州市居民出行调查分析报告一、调查背景和目的⑴调查背景常州市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人口众多,交通状况复杂。

为了解居民的出行习惯和交通需求,进行本次出行调查。

⑵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分析常州市居民的出行方式、出行距离、出行频次等信息,以便为未来城市交通规划和公共交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⑴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抽样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⑵调查样本在常州市各个区县随机抽取了500名居民作为调查样本,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居民年龄、性别、职业等。

三、调查结果⑴居民出行方式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常州市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为私家车、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

私家车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出行方式,其次是公共交通。

⑵居民出行距离调查数据显示,居民的出行距离主要集中在10公里以内,约占调查总样本的60%。

此外,有约20%的居民出行距离超过10公里。

⑶居民出行频次调查数据显示,居民的出行频次主要集中在每日1-2次,约占调查总样本的50%。

其次是每周3-4次和每周5-7次的出行频次。

四、调查分析⑴出行方式的选择私家车成为常州市居民主要出行方式的原因是方便、快捷、舒适。

相对而言,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准时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步行和自行车作为短途出行的方式,仍然受到一部分居民的欢迎。

⑵出行距离与频次的影响因素出行距离较短的居民主要是在就近的区域内工作及生活,出行频次相对较高。

出行距离较远的居民可能是由于工作、教育等原因,需要长途通勤,因此出行频次相对较低。

五、建议与对策⑴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加强公共交通线路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公共交通的准点率和便利性,鼓励更多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⑵发展绿色出行方式加大对步行和自行车出行设施的建设和改善,鼓励居民使用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汽车的依赖。

六、附件本报告的附件为常州市居民出行调查问卷样本,供参阅。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无。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报告摘要: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居民的出行习惯及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我们收集了大量数据,并就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结果显示,居民的出行方式主要以步行、公共交通和私家车为主,原因包括方便快捷、环保节能和经济实惠。

此外,由于交通拥堵和车辆停放难的问题,一部分居民选择了共享出行服务。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优化公共交通网络、提高步行和骑行环境、推广共享出行服务等。

1.调查目的居民的出行方式及原因对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政策的制定有重要影响。

通过调查居民的出行习惯和原因,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优化城市交通系统,提高出行效率和便利性。

2.调查方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并收回了900份有效问卷。

此外,我们还对几个繁忙的地点进行了实地观察,观察居民的出行方式和停车情况。

3.调查结果与分析(1)出行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的出行方式主要分为步行、公共交通和私家车三种。

-步行是最为常见的出行方式,占比约为42%。

多数居民选择步行是因为目的地就在附近,方便快捷。

-公共交通也是居民常用的出行方式,占比约为30%。

居民选择公共交通的原因主要包括环保节能和交通拥堵。

但也有居民反映公共交通的不便之处,如车次不足等。

-私家车是相对较少的出行方式,仅占比约为28%。

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实惠、灵活方便和不受时间限制等。

(2)共享出行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共享出行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居民的出行需求。

约有15%的居民使用过共享出行服务,其中共享单车和出租车是最常用的服务类型。

共享出行服务的优势在于可以避免车辆停放难的问题,并且相对便宜。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使用体验不佳、车辆质量不稳定等。

4.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以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并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和便利性。

-优化公共交通网络:增加公共交通的车次和覆盖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和便利性。

-提高步行和骑行环境:增设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改善道路设施和交通规划,提供更好的步行和骑行环境。

居民长距离出行调查报告

居民长距离出行调查报告

居民长距离出行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通方式的多样化,居民的长距离出行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深入了解居民长距离出行的特点、方式、目的以及面临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

本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共收集了_____份有效样本,覆盖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的居民。

一、长距离出行的定义与范围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将长距离出行定义为单程出行距离超过 50 公里的出行活动。

这包括但不限于城市之间的通勤、旅游、探亲访友、商务出差等。

二、长距离出行的目的1、工作与商务工作出差是居民长距离出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人需要前往其他城市参加会议、洽谈业务或进行项目合作。

2、旅游休闲旅游成为越来越多人长距离出行的主要目的。

人们渴望去不同的地方体验风土人情,放松身心。

3、探亲访友维系亲情和友情也是促使居民进行长距离出行的因素之一,节假日期间这种出行较为集中。

三、长距离出行的方式1、飞机对于长途旅行,飞机是最快捷的方式。

其高效的运输能力使得居民能够在短时间内到达较远的目的地。

2、高铁高铁的快速发展为居民提供了一种舒适、便捷且相对经济的长距离出行选择。

3、长途客车长途客车在一些地区仍然是重要的出行方式,尤其是对于没有高铁覆盖的线路。

4、自驾自驾出行具有灵活性和自主性,方便携带行李和随时停靠。

四、长距离出行的频率1、每月一次以下大部分居民长距离出行的频率较低,每月一次以下的占比达到_____。

2、每月 1-2 次部分居民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每月会有 1-2 次的长距离出行。

3、每周一次及以上少数居民由于工作性质或个人需求,长距离出行的频率较高,每周一次及以上。

五、长距离出行的时间分布1、节假日节假日是居民长距离出行的高峰期,如春节、国庆等长假期间,出行人数明显增多。

2、周末部分居民会选择在周末进行短距离的周边游或探亲访友。

3、工作日因工作需要的长距离出行主要集中在工作日。

六、长距离出行的费用1、交通费用交通费用是长距离出行的主要支出,不同出行方式的费用差异较大。

城市居民出行调查中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北京晶众交通调查

城市居民出行调查中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北京晶众交通调查

城市居民出行调查中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吴高军王云(北京晶众时讯市场调查有限公司,北京100037)摘要:城市居民出行调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性综合调查。

它为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交通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本文主要结合20多个城市的居民出行调查情况,针对居民出行调查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调查方案设计,交通小区划分,人员组织及培训等工作,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提高居民出行调查的质量和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居民出行调查;交通调查;问题及对策Studying on Comm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rban residents tripsurveyAbstract:The urban residents trip survey is a very complex social survey.It provide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ravel demand model and the program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portation planning.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residentstrip surveys of over 20 cities,researching several key technical issues for resident trip survey,including: survey design, traffic zone division, staff organization and training,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providing a refere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residents trip survey.Key word:Travel survey of residents;Traffic survey;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1 引言城市居民出行,是指居民为完成某一目的,使用一种或几种交通方式,耗用一定的时间从出发地点经某一路径到达目的地的位移过程,居民出行调查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基本也是最全面的方法之一[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多相关资料请加扣扣1-6-3-4-1-8-9-2-3-8更多相关资料请加扣扣
附件7:
居民出行调查表填写的重点与难点
1.调查对象的选取
1)调查对象全部从各村居已上报的“居民出行调查备选样本表”中选取。

2)遵守“分类、全户、全人”的原则
全户:当入户调查时,发现被调查户与备选样本表中户数不符,按实际居住户数全部调查。

全人:当入户调查时,发现被调查户与备选样本表中人数不符,按实际居住人数全部调查。

2.表头
★本户地址:
在与被调查户预约后(入户调查前),应先详尽的填写清楚住户的地址或周边小区名、周围路口名、标志性建筑物等;
★调查日期:
为入户调查的具体日期。

3.户特征
★户编号:
1)如上交的“居民出行调查备选样本表”中,户籍户、暂住户、学生户以及工厂户分别排序时,户编号按户籍户、暂住户、学生户以及工厂户的次序依次编写;(例如,一个村(居)委的“居民出行调查备选样本表”中有
户籍户40户,暂住户30户,学生户9户,工厂户6户,那么他的户编号为:户籍户的户编号是001~040,暂住户的户编号是041~070,学生户的户编号是071~079, 工厂户的户编号是080~084)。

2)如上交的“居民出行调查备选样本表”,已经有编写好的不重复的序号时,户编号与“居民出行调查备选样本表”中的序号一致;(例如:“居民出行调查备选样本表”中的序号为32,那么他的户编号就为032)
3)如被调查户登记时为1户,在实际调查时,发现本户内居住的不止一户,那么在调查时,不管调查户内有多少户,均须调查。

其户编号与原来的户编号略有不同。

(例如原来登记时为1户,其户编号为032,在实际调查时,原调查户内居住了3户,那么被调查的第一户的户编号为032-1,第二户为032-2,第三户为032-3,填入空白处户编号下方空格填写032,每一户填写一张表格)。

★本户人数:
为实际居住在本户内满24小时的人数,住校,出外打工人员或者女儿外嫁等情况不计入本户人口中。

(例如,被调查户在登记时,户人数为3人,其成员构成为爸爸、妈妈、女儿,其中女儿为居住在学校的学生;在实际入户调查时,爷爷和奶奶过来看望儿子且在此已住满24小时,女儿居住在学校;那么本户在调查时的户人数为,男2人,女2人)出差在外人员在入户调查之前就应该沟通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住房类型:
1)如被调查户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房子,其住房的类型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时,以入户调查时,该调查户现居住地住房类型为准;
2)住房面积:被调查户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房子,如该房子为自住的,那么他的住房面积为所有自住住房面积的总和,如该房子为出租给他人居住的,将不计算在内;
3)当住房面积大于999平方米时,在调查表的横线上填写实际建筑面积,在编码格中填写999。

★住户至(所需)最近公交站步行时间及候车时间:
1)被调查户无论是否需乘坐公交车上班(学),均须填写此项;
2)如被调查户周边没有正式的公交站,招手即停的,需在此项的空白处注明招手即停。

4.个人特征
1)职业:退休人员的职业类型为其它;
2)年收入:无收入的人员,无需填写;
3)工作地或学校详细地址:需详尽的填写清楚工作地或学校的地址,或周边小区名、周围路口名、标志性建筑物等;
5.出行特征
1)出行:指基于某种确定目的从甲地(出发地点)到乙地(到达地点)的一次单向移动,要求纪录调查日前一工作日(“昨天”)凌晨5点到次日
(“今天”)凌晨5点的24小时内每一次出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以下行
为不计入:营运车辆驾驶员和乘务员执行任务时的出行;在同一商业区
内几个商场之间的移动;在一幢大楼内部的移动;在同一封闭管理的小
区、学校或单位内的移动;在不封闭的村庄内,5分钟以下的步行;以及
没有具体目的地的晨运和散步出行不计出行。

例:上班是一次出行,下
班回家是一次出行;如果下班访友后再回家,则下班后访友是一次出行,访友后回家又是另一次出行;
2)出行目的:根据不同的出行目的,填写其出行代码;
3)出发时间和到达时间:出发及到达时间以24小时制登记,编码时用四位编码。

例如:上午八点表示为0800,下午六点二十五分表示为1825;
4)出发地点和到达地点:出发及到达地点均要求至少填写区名及路名,尽量填写镇(街道)名、村(居)委名;同时均要求填写附近的公交站名、标志性建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名。

出发地点或到达地点是家或单
位(学校)时,务必直接填写“家”或“单位(学校) ”。

前往周边城市
的出行也应写明相应详细地址;
5)出行方式:指出行中所采用的交通方式,用不同出行方式代码填写,当只有步行时填入步行代码;同时有步行和交通工具时,填入交通工具代
码;当存在多种交通工具时,填入第一次乘坐的交通工具代码,并填写
换乘情况的交通工具代码。

6)换乘情况:如在一次出行中使用一种以上交通工具时(不包括步行,但包括公交不同线路间的换乘),请在换乘方式中依次填写换乘工具(填法同
说明5),无换乘均不填写。

7)编码框为阴影的不要填写,供调查后另行编码用。

6.其他问题
1)户的定义和家庭户与集体户的问题,如遇:情况一----家庭户中一间房出租,情况二-----多人合租相对独立的一套房,情况三-----多人合租在同一
套房中相对独立的一间房等情况以相对独立的一间房或者一套房为一个
单位户,情况一为两户,多情况二每一个独立房间为一户,情况三为一
户,界定为集体户。

2)学校问题:对于住校生封闭管理学校,统一安排周二调查,调查学生前一天怎么到达学校的情况;对于住校生非封闭性管理的学校,在调查时间内
任意选择一天,询问学生前一天出行情况。

3)户特征及意向性问题由户主或者第一个被调查者回答。

4)个人特性中,注意详细填写各目的地地址,同事注意工作地或学校详细地址公交站、标志性建筑、学校、医院等名称容易漏。

某调查员反映抽到暂住户内人口众多,如有90人,当时抽20人就可满足样本人口要求,那么就只问20个,如果90个都问完还不够样本人口要求,就全问完。

本资料来自互联网共享文档
好资料来自互联网,一起创造,共同分享。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