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寓言三则教案

合集下载

《庄子》故事教案设计

《庄子》故事教案设计

《庄子》故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学习《庄子》中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3.提高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庄子》的背景和主要内容介绍。

2.选取《庄子》中的故事进行阅读和分析。

3.讨论《庄子》中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4.进行创作活动,表达对《庄子》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介绍《庄子》1.课堂导入:通过谈论一些哲学和道德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介绍《庄子》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庄子是一名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3.介绍《庄子》的主要内容:讲述了庄子的思想观点和故事。

第二课时:阅读《庄子》故事1.选择一篇具有代表性的《庄子》故事,如《胡蝶梦》。

2.学生阅读故事并理解故事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义。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课时:分析《庄子》的哲学思想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庄子》故事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并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

第四课时:创作活动1.学生个人或小组自由选择一篇《庄子》故事进行创作。

2.创作形式可以是故事改写、续写、漫画、诗歌等。

3.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分享对《庄子》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评价学生对《庄子》故事的理解和分析水平。

3.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庄子》故事集。

2.PPT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3.学生创作工具和材料。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典籍和哲学著作,拓宽思维和知识面。

2.组织学生进行庄子哲学思想展示和交流活动,加深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以上是《庄子》故事教案设计,通过以上教学过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庄子》的背景和内容,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生智慧。

希望学生在学习《庄子》的过程中,能够深入思考和自我发现,从而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成长。

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

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

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这是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是优秀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庄子》故事两则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庄子》故事两则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庄子》故事两则一、教学背景《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其文字简洁、寓意深刻,是中国古代哲学之典范。

本课题主要以两则故事来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这两则故事,了解《庄子》的思想精髓。

二、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及其思想精髓;2.通过古代寓言故事的形式,领悟《庄子》的哲学思想;3.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1.通过故事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2.理解《庄子》中的“乐与道”的概念;3.将所学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难点1.理解《庄子》中的“乐与道”的概念;2.能够将所学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2.互动式教学法。

六、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节:故事一《牛屠》1.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庄子》的作者以及其背景(5分钟);2.教师讲解故事一《牛屠》(10分钟);3.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一,理解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20分钟);4.汇报讨论结果,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15分钟)。

第二节:故事二《胡蝶梦》1.教师讲解故事二《胡蝶梦》(10分钟);2.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二,理解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20分钟);3.汇报讨论结果,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15分钟);4.带领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会像胡蝶梦中的主人公那样时常被现实所困扰,如何做到心静如水,摆脱种种烦恼?(20分钟)。

七、教学作业1.每组完成一篇短文,阐述《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性,以故事为例,进行论述(1000字左右);2.在日常生活中,写下三个例子,阐述如何将《庄子》中的哲学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教学评估1.通过讨论、汇报等方式,检查学生是否掌握《庄子》中的哲学思想;2.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九、教学反思通过两则寓言故事的讲解和分析,学生对《庄子》的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将所学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庄子》教案(优秀7篇)

《庄子》教案(优秀7篇)

《庄子》教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庄子》教案(优秀7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

《寓言三则》教案设计教学设计说明

《寓言三则》教案设计教学设计说明

《寓言三则》教案设计【教学设计说明】一、教材分析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

“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指生动的小故事。

通常情况下学习寓言,必须先了解这个寓言所叙述的故事情节。

然后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即寓意。

而在语文课里学习寓言,除了要做到上述两点外,还要注意寓言中有哪些语言因素可以学习、训练和借鉴。

这样,无论对教,还是对学,都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本课三则寓言,包括了《滥竽充数》、《买椟还珠》和《南辕北辙》,每则寓言的题目都是一个成语。

三则寓言内容不同,蕴含的道理不同,行文的特色也不同,因而在教学中也应该采用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方法,并有不同的侧重点。

《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齐宣王在位时,每次都要300人的乐队一齐吹竽给他听。

南郭先生混在里面凑数,照样得到很高的待遇。

齐湣王继位,要每个人单独吹给他听,南郭先生混不过去了,只好偷偷逃跑了。

其寓意是: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文章采用对比手法写了齐宣王和齐湣王听竽的不同方式和南郭先生的不同表现。

教学上可侧重创造性复述的指导,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诸如“300人一齐吹竽时的场面、声势是怎样的?”“南郭先生请求参加吹竽队时的表情、话语是怎样的?”“南郭先生装腔作势时的具体表现和混不过去的狼狈相又各是怎样的?”等等。

《买椟还珠》讲的是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珍珠。

他把宝珠装在用名贵的木料雕成的盒子里,装饰得十分美观。

郑国有个人出高价买下盒子,却把放在里面的宝珠还给了商人。

其寓意是:看事物不能只重华丽而不追求实际价值。

这则寓言由两部分组成,前面是故事内容,后面是作者的议论。

而寓意的揭示可从作者的议论中去体会概括。

而教学的侧重点在于“探究原因”的指导。

即:“珠宝商为什么要把盒子做得很考究?”“郑国人肯出高价的动机是什么?”等等。

《南辕北辙》讲的是有个要到楚国去的人,明明知道楚国在南边,他却坐着马车往北飞跑。

当朋友提醒他时,他还自恃优势,强词夺理,继续背道而驰。

初中庄子 教案

初中庄子 教案

初中庄子教案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初步了解庄子及其作品,理解课文中的寓言故事及其寓意。

3.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4. 领悟庄子思想中的逍遥、无为、顺应自然等观念,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寓言故事及其寓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庄子及其作品《庄子》导入。

教师出示PPT,介绍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他拒绝。

他的著作《庄子》内外篇共三十三篇,其中外篇十五篇,内篇七篇。

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善用寓言,语言幽默,富有文学色彩。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鲲、鹏是什么样的动物,了解课文表现了鲲鹏什么样的情景,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三、深入学习:理解课文中的寓言故事及其寓意。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第一个寓言故事“逍遥游”,让学生理解“逍遥”是什么意思,初步意识到要志存高远。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第二个寓言故事“齐物论”,让学生理解庄子思想中的无为、顺应自然等观念,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

四、巩固拓展: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如“逍遥游”中的“逍遥”、“齐物论”中的“物我合一”等。

五、总结:领悟庄子思想中的逍遥、无为、顺应自然等观念。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领悟庄子思想中的逍遥、无为、顺应自然等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六、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搜集有关庄子的资料,了解庄子的生平事迹及其思想贡献。

《庄子》教学设计7篇

《庄子》教学设计7篇

《庄子》教学设计7篇《庄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文意,把握故事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2.掌握“是““国”“相”等文言词义。

3.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比较法。

3、拓展法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先秦时期,有一个人的才学和品质都非常出众,临死时,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

大师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

人之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

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

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

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大帅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

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

”大师平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这个大师就是庄子!二、通读课文1、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一书。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惠子相梁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3)非梧桐不止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5)于是鸱得腐鼠 (6)鱼出游从容 (7)是鱼之乐也3、翻译句子1)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2)于是鸱得腐鼠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口赫我邪4)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5)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三、品读、探究1.文中的鹓刍和鸱分别比喻怎样的人?庄子讲鹓鸱故事的用意是什么?2.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3、《庄子与惠子游与濠梁》一文中,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四、拓展:美文悦读,说说《庄子》散文的有何特色秋水(节选)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庄子》故事教案设计3

《庄子》故事教案设计3

《庄子》故事教案设计3故事背景在上一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庄子经典中的“逍遥游”故事,向学生介绍了庄子思想的精髓:“知天命而不为之奴,随心所欲而不受其累。

” 对于这个思想,我们重点讲解了庄子对待人生态度正确的重要性。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将继续学习《庄子》故事教学的第三部分。

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中的另一个经典故事——“胡蝶梦”2.理解庄子的“夢中情”思想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启发学生自我探索,探究人生真谛。

教学内容和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针对上节课所讲“逍遥游”故事进行简单回顾:“在上一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庄子对待人生态度的思想,熟悉庄子的思想后,你们是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启示呢?”第二步:故事展示(10分钟)介绍《庄子》中的另一个经典故事——“胡蝶梦”:庄子曾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翔。

醒来后,他感到十分困惑,他不知道自己是今天变成了一只蝴蝶,还是蝴蝶昨天变成了他。

这让庄子对现实的认识产生了思考,认为人生的真实与梦境一样,现实的认识是靠观察和感觉得到的,因此人生的真实性并不可靠。

讲解故事后,教师让学生们对庄子的这种思想表示自己的看法。

点击以查看故事资料第三步:音乐引入(5分钟)播放运用到庄子思想的歌曲“胡蝶” ,向学生展示庄子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效果,同时也增强课程的趣味性。

第四步:小组讨论(10分钟)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将庄子的理论运用到自己的人生实践中:假如你现在发现现实和你经历的一场梦境是一模一样的,你会做出怎样的判断和选择呢?第五步:概括总结(5分钟)随机提问,让学生表述庄子的“胡蝶梦”思想并进一步总结庄子的思想大意。

教学评估本节课教师会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随机提问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

评估侧重于学生对庄子的理论思想的掌握程度以及如何将这些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多维度表现。

总结《庄子》故事教学的每一部分都是有深意的,每一个故事都与庄子的思想和哲学密切相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借助注释,自译课文。

2、能力目标:感受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精神内涵。

3、情感目标:领会庄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词语,借助注释,自译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诸子那纵横捭阖的雄辩,亲历躬行的实践,高尚傲岸的品格,光耀千古的思想,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文化现象,筑就了我国历史上不为多见的文化巅峰,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我们拜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感受庄子的人格光芒,感悟生活的真谛。

二、自主学习(一)读中有品分成两组演来读课文,要求读出语气。

然后点评字音、停顿及语气是否到位。

(二)读中有思学生借助注释、口译课文,说说应该掌握的重点词语。

然后在文章中找出你所不理解的问题,可以是字词释义方面的,也可以是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是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读中有编演读课文——编演课本剧我特别想请我们班的同学用现代汉语把当年庄子惠子的对话场景重新演绎一下。

小组准备一分钟左右,请同学们发挥合理的想象,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两千多前的战国时代。

师: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滨上游玩,庄子说:“鲦鱼进进出出,游玩得这么从容,这真是鱼儿的快乐呀!”请学生续老师的表演往下演绎。

三、小组合作讨论四人小组讨论取得共识后发言:(一)《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围绕什么辩论?惠子凭什么肯定庄子不知道鱼的快乐?他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或惠子的思想有什么特点?)庄子知道不知道鱼的快乐,其实这场千古之辩是可知与不可知的辩论,惠子说:因为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所以我肯定你当然不知道鱼。

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两则教案三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两则教案三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两则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两则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言:梳理庄、惠辩论的过程及其逻辑。

2、意:理解庄子的思想。

一、情境导入,板书课题二、一读课文,读准读通1、学生自由朗读,圈画自己不确定的字音和停顿。

2、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字音和停顿。

3、齐读课文。

三、二读课文,读懂故事1、学生演绎对话。

2、梳理庄子、惠子二人的辩论过程。

四、三读课文,读懂庄子1、品“庄子之知”,理解庄子“物我齐一”的思想。

2、品“鱼之乐”,理解庄子“发展自然本性”“自由”的思想。

五、再读对话,课堂总结篇五: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导入同学们,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濠水之滨,有一对好友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辩论,这两个人是——?(庄子和惠子)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板书课题)。

出示PPT1。

/惠子: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二、正读1、师:下面我们进行正读,所谓正读就是要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生自由大声朗读(1分钟) 2、指名读。

(1分钟) 3、学生评价。

师:你们认为他读得怎样?(2分钟) 4、我会读:师出示PPT2。

(5分钟)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你应该读出?(从容,悠闲,语速要慢)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稍快,读出急于反驳的样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巧辩,机智,从容)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肯定,毫无争辩)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充满智慧,诙谐) 5、再读。

师:我们再全文读一读,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性格。

(1分钟) 三、译读1、师:我发现同学们比刚才读得好多了,入镜了!下面请同学们对照注释,边读边译,把不懂的字词找出来。

(2分钟) 2、PPT3出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请循其本。

庄子故事三则PPT课件

庄子故事三则PPT课件

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
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
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
9
认识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
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
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并发展
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
利欲熏心,心胸狭小
4. 你认为《惠子相梁》一文中表现了庄子对功 名利禄的一种怎样的态度?
清高自守,淡薄功名利禄
-
15
5. 庄子讲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鹓鶵的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洁之士。 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 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 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 地讥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 的丑态。
12
问题探究
1. 庄子去看望惠子,惠子心态怎样?为什么会产生这 种心态?他对庄子来梁国有何反应?说明了什么?
害怕。
怕庄子取代他的位置。
起初的反应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别人的 挑拨下,他马上对庄子起了疑心,进而大动 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非要把庄子拿捏 在自己手里不可。
说明惠子薄情寡义,见利忘义。
-
13
2. 庄子对此的反应呢?
他没有躲,没有逃,没有破口大骂、当面 痛斥,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动来到惠子面前。 面对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子,给他讲了 一个鹓鶵的故事,极其辛辣的讽刺了惠子醉 心功名利禄,心胸狭小,让惠子自己去感悟 故事的用意。
-
14
3.《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对什么样的人进行了 辛辣的嘲讽?
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所以

《庄子》故事教案设计3:智慧的积累,人生的提升

《庄子》故事教案设计3:智慧的积累,人生的提升

《庄子》故事教案设计3:智慧的积累,人生的提升一、教学背景:《庄子》是我国古代先哲之一庄子的著作,主要是讲述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等。

该书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这个讲究素质教育的时代,我们应该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汲取智慧,提升人生境界。

本文将探讨《庄子》故事教案设计3——智慧的积累,人生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故事的基本情节和内涵。

2、学习《庄子》故事中的智慧和道理,增强思辨能力。

3、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传承国粹。

三、教学过程:1、导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问:“你们学习了哪些古代文化经典著作?它们对你们有何启示?”2、主题阐述: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庄子》故事——“庄子梦蝶”。

简要叙述故事情节: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飞行自如,自由自在。

醒来后,庄子不知道自己是蝴蝶梦还是蝴蝶梦中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人生如梦的世界中,人们不应在表面上的形式和现实中迷失自我,要具备超越自我的能力,以获得真正自由自在的境界。

3、核心探究:教师请学生分组阅读《庄子》故事,探讨故事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深入剖析庄子梦蝶的内涵。

4、思维拓展:学生分组,团队合作,讨论分享自己的梦境或经历,从中寻找共通之处和经验教训。

5、巩固提高:请学生在课后完成《庄子》故事的调研报告,学生需要从庄子故事的背景、内涵、智慧、对人生,对现代社会有何启示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并写一篇2000字的学术论文。

四、教学工具:1.多媒体教学设备2.《庄子》故事原文及其翻译3.教案4.调研报告纸质版五、教学亮点:1.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教学相结合。

2.通过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传承国粹,以此承载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传统。

六、小结:《庄子》故事教案设计3——智慧的积累,人生的提升。

教师通过庄子梦蝶的故事,引导学生探寻古代文化中的经典智慧和道理,切合实际生活,在学习《庄子》故事中汲取智慧并提升自我。

20《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

20《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

20《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20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积累“鹓鶵、醴泉、濠梁、鲦鱼”的读音。

2.把握“止、练实、吓、是、醴泉”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庄子》以及庄子的生平、思想。

4.把握比喻的深意。

【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两则寓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庄子淡泊名利的思想,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两则寓言蕴含的道理。

【难点】学习庄子淡泊名利的思想,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导入导入一:提示型【设计意图:用提示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

】庄子和孔子一样,是中国伟大的智者,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其貌不扬,脸色蜡黄,脸上还长者一个瘤子,他去见过几位国君,对方都被吓到了,但是他非常富有智慧,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感受他的机敏与幽默。

导入二:激趣型【设计意图:用故事引入,激发学生认知课文内容的兴趣。

】古代有一个人,才学和品质都很出众,他家里穷,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

监河候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地的税金,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忿然作色说:“我昨天来,路上听到呼喊的声音,四面张望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

我问它说:…鲫鱼,来,你是做什么的呢?回答说:…我,东海的波臣。

你能给一升半斗的水救我的命吗?‟我说:…可以,我要去南方劝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忿然作色说:…我失去了我不能离开的水,困在这里,我得一升半斗的水就可以活,你却要我等西江的水,还不如趁早到卖干鱼的店铺去找我呢!‟”。

这位大师就是庄子,今天我们就走进庄子,领略他的风采。

课堂实录一、读文章,整体感知【设计意图:在了解背景和文体常识的基础上,感知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1.初读正音。

要求:听录音,标记重点字词的读音。

教师板书:o)鲦鱼(tiáo)鹓雏(yuān chú)醴(lǐ)泉鸱(chī)吓(hè)濠梁(há2.再读译文。

庄子寓言三则

庄子寓言三则

课外链接
源于《庄子》的218个成语
安常处顺 安之若命 百舍重研 碧血丹心 苞苴竿牍 奔逸绝尘 变化无常
冰解冻释 不近人情 不死不生 不主故常 材大难用 苌弘化碧 超轶绝尘 尘垢秕糠 沉鱼落雁 瞠乎其后 虫臂鼠肝 踌躇满志 椿萱并茂 辞不获命 存而不论 大本大宗 大而无当 大方之家 盗亦有道 道在屎溺 得意忘言 得鱼忘筌 东施效颦 斗升之水 独往独来 欧鹤续凫 二缶钟惑 发硎新试 方外之人 非愚则诬 废然而反 扶摇直上 俯仰由人 负石赴河 妇姑勃谿 附赘县疣 肝胆楚越 膏火自煎 槁木死灰 绠短汲深 姑妄听之 始妄言之 官正神行 鬼斧神工 害群之马 蒿目时艰 涸辙之鲋 鹤长凫短 厚貌深情 呼牛呼马 华封三祝 祸福相生 鸡伏鹄卵 见笑大方 剑头一呋 匠石运斤 失之交臂 绝圣弃智 坎井之蛙 咳睡成珠 尻轮神马 枯木死灰 枯鱼涸辙
庄子哲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 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 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 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南怀 瑾)
欣赏寓言艺术
“也许应该把庄子看成大诗人甚于大哲学家。他的 哲学用诗意盎然的散文写出,充满赏心悦目的寓言, 颂扬一种崇高的人生理想”,“其异想天开烘托出豪 放,一语道破却不是武断,生机勃勃而又顺理成章, 使人读起来既要用感情,又要用理智”。(金岳霖:《中
《经典重读》
一、智慧源头、思想星空 二、英雄背影、战争风云 三、淑世情怀、治国方略
四、文人性情、名士雅趣
五、人间亲情、传统人伦
《庄子》寓言三则
宁波教育局教研室 褚树荣
《百川灌河》:一个关于谦虚的寓言?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 盈;尾闾(lǚ)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 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 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 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 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 似稊(tí)米之在大仓乎?(《庄子•秋水》)

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两则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两则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的背景历史和作者生平。

2.熟悉《庄子》中的两则寓言故事,理解道家思想。

3.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庄子》的理解和运用。

2.掌握道家思想,发现和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哲理。

教学准备1.在课堂上播放庄子相关视频片段。

2.准备庄子的原文以及配有注释的译文。

3.提前准备好相关课件和习题。

教学过程第一个寓言故事《胠箧》1.阅读原文和译文。

让同学们先了解寓言故事中所用的词汇和语法,并体验语文之美。

2.解读故事中的道理。

这个故事讲的是胠箧的故事,通过胠箧里的文字来说明个人私心和对生命的贪婪会让人迷失自我,主张去掉“纷扰之念”,才能让人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3.引导同学深入思考。

帮助同学们理解故事中寓意,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寓意背后的哲学思想。

询问同学们:对胠箧里的文字有什么感受?为什么笼子里不再有自己生命的人会觉得很无聊?这些问题都能引导同学们深刻理解寓言背后的哲学思想。

第二个寓言故事《木匠》1.阅读原文和译文。

让同学们先了解寓言故事中所用的词汇和语法,并体验语文之美。

2.讲解故事中的哲学思想。

讲解故事中,“梦游者”和“无心”的区别。

强调思考的重要性,提醒学生避免盲目的劳动和生活。

这个故事从物理的生产领域展开,讲到了精神的生存领域,旨在唤起人类对自由和精神追求的重视,并以此来指引人类走向更高层次的自由和幸福。

3.引导同学自主思考。

引导同学们通过角色思考故事,逐渐理解故事蕴含的巨大哲学思想。

大家可以独立思考:你喜欢做“梦游者”还是“无心的木匠”?这两者哪个更接近自己的理想目标?课后作业1.总结两则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家思想和哲学思想,并从生活实践中找到相关案例,自我拓展并应用所学知识。

2.根据故事中寓意,体现自我的追求和思考,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享给其他人。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庄子》故事两则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庄子》故事两则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庄子》故事两则一、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的不同故事,并掌握其主要情节和寓意;2.能够把握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3.通过学习庄子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哲学思想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庄子》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2.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包括“道”、“无为”、“自然”等概念;3.培养学生思辨、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哲学思考。

难点1.如何将抽象的哲学思想转化为简单的语言表述;2.如何让学生理解寓意深刻的庄子故事。

三、教学方法与过程教学方法1.讲授;2.组织讨论;3.课堂演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故事一:庄周梦蝴蝶教学目标1.了解庄周梦蝴蝶的故事情节;2.理解庄周梦蝴蝶的寓意;3.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庄周梦蝴蝶中的哲学思想。

教学过程1.讲述庄周梦蝴蝶的故事情节;2.分组讨论庄周梦蝴蝶的寓意以及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3.让各组代表进行汇报,整合各组的答案;4.教师讲解庄周梦蝴蝶中的哲学思想,引导学生进行哲学思考;5.作业:结合庄周梦蝴蝶的故事,写一篇文章,阐述对“虚幻与真实”的理解。

第二课时故事二:齐物论教学目标1.了解齐物论的故事情节;2.掌握齐物论的哲学思想;3.分析齐物论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1.讲述齐物论的故事情节;2.教师讲解齐物论的哲学思想,并引导学生进行哲学思考;3.小组讨论齐物论的现实意义;4.整合各组的答案,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反思;5.作业:结合齐物论的故事,写一篇文章,阐述对“无欲则刚”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讲授、讨论、课堂演示等,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和整合答案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通过作业的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提高写作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初三语文下册《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

初三语文下册《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

初三语文下册《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

(3)了解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庄子故事中的寓意。

(2)学会欣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庄子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观。

(2)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庄子故事中的寓意。

(3)欣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1)理解庄子寓言的深层含义。

(2)学会运用庄子寓言中的观点看待生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介绍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语言幽默,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板书课题:《庄子》故事两则。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学会生字词。

3.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庄子故事中的寓意。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板书课题:《庄子》故事两则。

2.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庄子故事中的寓意。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课堂讲解(2)分析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庄子寓言的理解。

(2)板书课题:《庄子》故事两则。

2.拓展延伸(1)让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用庄子寓言的观点来解释。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

3.课堂小结(2)强调庄子寓言的启示作用。

第四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板书课题:《庄子》故事两则。

2.课堂检测(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批改作业,分析学生掌握情况。

3.作业布置(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庄子寓言的感悟文章。

庄子寓言故事三则及寓意

庄子寓言故事三则及寓意

庄子寓言故事三则及寓意鹏程万里原文: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安鸟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庄子《庄子·逍遥游》译文:远古的时候,存有一种鸟,名字叫做鹏。

大鹏鸟的背像泰山那样低,飞出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是遮天蔽日的云彩。

有一次,大鹏鸟向南海飞去。

它在南海海面上用翅膀击水而行,扇一下就是三千里。

它向高空飞去,卷起一股暴风,一下子就飞出九万里。

它飞出去一次,要过半年才飞回南海休息。

当它飞向高空的时候,它的背靠着青天,而云层却在它的下边。

生活在洼地里的小安鸟雀,看到大鹏鸟飞得这么低,这么离,很不认知,就说道:“他还想要飞至哪里回去呢?我们往上飞,不过几丈低就落下来了,我们在蓬蒿飞来飞去,也称得上飞至边了。

大鹏鸟究竟想要飞至什么地方回去呢?”寓意:一个目光短浅的人,是不能理解志向高远者的追求的。

屠龙之技原文: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庄子《庄子·列于御寇》译文: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

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

姓朱的得意洋洋地返回家里。

可是,世间哪存有龙何况呢?结果,他研习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寓意: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

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随珠弹雀原文: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

庄子《庄子·让王》译文:存有一个晴打鸟的人,却用随珠并作弹丸,回去箭飞翔在千丈低空中的一只麻雀。

人们看看了,都取笑他。

这就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代价的代价太高昂,而获得的东西太轻微。

寓意: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庄子寓言三则


吟诵
探究


1课时
三维度四水平教学目标水

1
课前自学
1.1疏通寓言字面意思
1.2理解庄子寓言含义


2
课堂交流
2.1感悟庄子寓言中体现的思想——淡泊名利


3
课堂拓展
3.1 庄子名利观


4
深入探究:
4.1如何看待“名和利”
教学重点理解庄子寓言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庄子的淡泊名利的思想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交流汇报,在朗读中理解,在感悟中体会




教具文本、PPT
学具纸质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曾指出“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庄子在其《寓言》篇中自叙其著述的特点时也明确的提到“寓言十九”,也就是说在整个著作之中百分之九
十的内容都取材于寓言。

可见寓言的确是庄子思想的载体,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寓言,共同感受寓言中庄子博大精深的思想。

二结合寓言理解庄子思想
1分小组讨论寓言含义、分析寓言中所体现的庄子的思想(课下)
2课堂交流
(1)读寓言
(2)译文字
(3)谈感受(寓言含义)
第一篇
【原文】
惠子相梁
惠子②相③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⑤中三⑥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鶵⑦,子知之乎?夫鵷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⑧,非练实⑨不食,非醴泉⑩不饮。

于是(11)鸱(12)得腐鼠,鵷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1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秋水》
【注释】
①节选自《庄子·秋水》。

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哲学家。

濮水,水名,在今河南省濮阳县。

②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庄子好友。

③相(xiàng):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

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相梁:在魏国当宰相。

战国时期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的别称。

④或:有的人。

⑤国:国都。

⑥三:虚指多次。

⑦鹓鶵(yuānchú):鶵,古同“雏”。

鹓鶵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

⑧止:栖息。

⑨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

⑩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

醴:甘甜.
(11)于是:在这时。

(12)鸱(chī):猫头鹰.
(13)吓(hè):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下文的“吓”用作动词。

第二篇
【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①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②尾涂③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内篇》
【注释】
①巾笥sì:谓以巾包裹。

②曳:拖。

③涂(tú):泥。

第三篇
【原文】
曹商舐痔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

其往也,得车数乘。

王说之,益车百乘。

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阨巷①,困窘织屦②,槁项黄馘③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

破痈溃痤④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选自《庄子·杂篇·列御寇》
【注释】
①阨巷:狭窄的里巷
②屦:古代用麻葛制成的一种鞋
③馘:xù,脸。

槁项黄馘:脖子干瘦,脸色蜡黄。

形容人因生活贫困而饿的面黄肌瘦的样子。

④破痈溃痤:破除脓疮溃散疖子。

小结:
这三则寓言都谈论了一个什么样的话题?庄子如何看待功名利禄——淡泊名利
板书
二、庄子认为该如何正确看待“名和利”呢?(通过以下庄子名言来理解)
“求名失己,非士也。

”——《庄子·大宗师》
“弃隶者若弃泥涂,知身贵于隶也。

”——《庄子·田子方》
舍弃名利如同舍弃泥土,懂得自身比名利得失宝贵。

“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

——《庄子·缮性》
不要为了谋求高官厚禄而纵欲恣行,也不要因为穷困潦倒而随波逐流。

关于庄子:
“往贷粟于监河侯”《外物》
庄周①家贫,故②往贷粟③于监河侯。

监河侯④曰“诺⑤。

我将得邑金⑥,将贷子⑦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⑧作色⑨,曰“周昨来,有中道⑩而呼者,周顾(11)视车辙(12)中有鲋鱼(13)焉(14)。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15)者耶(16)?’对曰:‘我,东海之波臣(17)也。

君岂有(18)斗升之水而活(19)我哉?’周曰:‘诺,我且(20)南游(21)吴越之王(22),激(23)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24)与,我无所处(25)。

吾得斗升之水然(26)活耳。

君乃言此,曾(27)不如早索(28)我于枯鱼之肆(29)(30)!’”。

有一天,庄子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去借米,等米下锅。

他找监河侯,一个专门管水利的小官,向他借点粮食。

监河侯说,你看我现在正在忙着收租子,等我把租子全部收上来,就借你300两黄金。

庄子一听,就给监河侯讲了一个故事。

他说,昨天我从这个地方过,听到有人叫我,看了一下四周没人,又找了一圈,低头发现地上车沟轧出来的车辙印里面有一条小鲫鱼。

小鲫鱼说,给我点水喝好吗?只要有一升水,就能救我的命。

庄子说,可以。

但是我现在没有水,等我到吴越去,向吴越王请求,开通西江的水,引水回来接你回归大海怎么样?小鲫鱼说,等你把那么远的水调来,那时候,你到那个卖鱼干的铺子,或许还能找到我。

说完这个故事,庄子就走了。

说明庄子在现实的境遇中,并不一个超越,洒脱,生活富足无忧的人。

小结:
生活的困窘并没有让庄子屈服于名与利,他不受名的约束,利的诱惑,要做追求自由,志向高洁之士。

讨论:
有人说:“庄子这种无视名利的思想是不思进取的表现”,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三、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或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如何面对名与利”的看法?
四、作业
1 摘抄庄子有关“生与死”内容的寓言(三则)。

2按照今天课堂展现方式,理解庄子”如何看待生与死”的寓言。

三则寓言故事,构思新颖,妙趣横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庄子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巧妙地将思想观点穿插在文中,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庄子散文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体味庄子的思想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