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祖国统一大业》
原创8: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国际反华势力阻碍统一进程
两岸人民反台独斗争
谢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被水浸湿的货物为由,进入
氹仔dang
澳门,并贿赂官员开始在澳 门长期居留。
•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
了《中葡北京条约》,之后
路
葡萄牙一直占领澳门并把澳
环
门作为其领土。
澳门回归
回归过程
(1)联合声明:1987年4月 (2)胜利回归:1999年12月20日
澳
门
特
别
行
政
区
区
旗
区
1999年12月20日澳门政
——据人民网
岛内“台独”势力阻碍统一进程
自8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采购的军备费用高达430多亿美元。
仅从1994年至1999年,台湾引进武器装备总值就达133.11亿
美元,居世界首位。1990年到1995年间,台湾从美国采购的
军备就达83亿美元,仅次于沙特阿拉伯,是美国军火外售第
二大客户。
——据《舰船知识》
自李登辉执政和陈水扁上台以来,台湾当局在岛内大搞“渐
进式台独”和“去中国化”活动,在国际上大肆制造“两个
中国”、“一中一台”,不断给两岸关系发展设置障碍、制
造危机 ……鼓吹“与中国对抗”,甚至提出了在2006年搞
“公投制宪”、2008年实施“新宪法”并使台湾成为“正常、
完整的国家”的“台独”时间表……
前提和基础
一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两制
两种社会制度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香
港
新界
问
题
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的
九龙司
形
成
香港岛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主要内容涵盖了中国历史上的几次重要统一事件,如秦统一六国、汉朝的统一、唐朝的盛世以及明朝的统一等。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历史上的统一过程,理解统一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融合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现统一大业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历史地图、时间轴等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统一过程,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3.设计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人物的心理、情感等,培养同理心。
(二)问题导向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对历史上的统一有何认识?”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2.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如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画面,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结合了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以实用性为原则,确保案例与教材紧密相关。教学案例将侧重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统一大业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通过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讨兴趣。同时,我将运用人性化的语言,避免机械性的机器语言,确保教学案例符合教学实际大业的基本概念,掌握历史上几次重要的统一事件,如秦统一六国、汉朝的统一、唐朝的盛世以及明朝的统一等。
2.能够分析统一过程中各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并评价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掌握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提高史料阅读和解读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祖国统一大业知识梳理

祖国统一大业知识梳理《祖国统一大业》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内容,这是高考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祖国统一大业,欢迎大家阅读。
祖国统一大业知识梳理祖国统一大业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在( )A、《联合声明》B、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C、告台湾同胞书》D、《中美联合公报》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是( )A、1999年7月1日B、1997年7月1日C、2000年12月20日D、1999年12月20日3、“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是( )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B、一个国家,两个政府C、一个政府,两个国家D、一种制度,两个国家4、台湾方面授权同大陆进行经济,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的民间团体是( )A、海峡两岸关系协会B、祖国统一促进会C、海峡两岸交流基金会D、海峡交流基金会5、“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适合解决的问题是( )A、少数民族问题B、香港,澳门,台湾问题C、邻国边界问题D、外交关系问题6、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 )A、和平统一的方针B、一国两制C、停止炮击金门D、国共两党举行对等谈话7、“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提出是在( )A、1979年元旦B、20世纪80年代C、六届人大二次会议D、邓撒会谈中8、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更大的自主权,这主要是指( )A、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B、外国资本不动C、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9、我国之所以能运用“一国两制”的原则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是( )A、英葡国家力量的削弱B、综合国力的提高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外交政策的成熟10、我国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占领的标志性事件是( )A、新中国的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C、澳门回归祖国D、香港回归祖国二、阅读下列材料: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的神圣职责,也是全世界所有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则两利,离则两伤,捐弃前嫌,携手共进。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精品教案-最新学习文档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案一、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理解台湾与祖国大陆相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通过指导学生讨论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原因及分析海峡两岸的最终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教材的能力、根据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梳理,帮助学生掌握“形成过程类”问题的一般方法;通过影视、文字史料的阅读,初步学会分析运用史料的方法;通过合作探讨,初步学会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障和惟一可行之路,认识我们党的伟大和非凡智慧。
感受香港澳门回归的庄严和民族自豪,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培养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民族意识。
增进海峡两岸是一家的亲情,强化国家统一的意识,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理论和实践本课难点: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
四、设计思路本课主要通过音频文件、视频文件、图片、文字材料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学生积极探究、相互讨论、启发诱导、情境感悟等手段使学生深入领会本课知识。
以祖国统一为主线,通过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了解统一的背景;通过“一国两制”的提出,了解统一的方针;通过香港、澳门的回归,理解统一的成功实践;通过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展望统一的前景。
创设情境,渲染悲愤之情、钦佩之情、豪迈之情来树立学生崇高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全方位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五、教学活动设计1、课前渲染课前播放配乐祖国风光片,风光片选取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的风光图片,配以音乐伴奏《我和我的祖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22【教学课件】《祖国统一大业》

中共历任 领导人态度
胡锦涛的“四个决不”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为了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此方案首先在 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随后澳门问题也 得到圆满解决,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迅速。台湾问 题虽然比较复杂,但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英 明领导下,采用“一国两制”方案,台湾会早日 回到祖国环抱,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澳门问题由来
澳门是我国被外国殖民者占 据最早、时间最长的地区。 1553年,葡萄牙人借晾晒 被水浸湿的货物为由,进入澳门 ,后贿赂官员开始在澳门长期居 留。 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 《中葡北京条约》,之后葡萄牙 一直占领澳门并把澳门作为其领 土。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 22 课 祖国统一大业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90年代) 寒流 (80至90年代) 和暖 隔绝 (1949—1979)
(2005年) 契机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祖国大陆开始改革开放 ,海峡两岸的关系有了新的发展。
(1)1979年,两岸停火,中央政府提倡两岸直接实行“三通”; (2)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居民到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 方面进行交流; (3)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一个中国 原则”的重要共识,此即著名的“九二共识”; (4)1993年,举行“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 (5)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6)2000年3月后,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重申和平统一原 则,并表示坚决反对台独。 (7)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
祖国统一大业知识点总结

祖国统一大业知识点总结《祖国统一大业》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一国两制的深刻内涵和意义以及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祖国统一大业,欢迎大家阅读。
祖国统一大业必考知识点祖国统一大业历史知识点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10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它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并理解香港回归的意义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
香港回归的意义: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耻辱,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了解《告台湾同胞书》和“九二共识”《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
“九二共识”: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祖国统一大业重要知识点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一、“一国两制”构想——(1)目的: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2)形成过程:①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
中国政府命令解放军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
②1981年,全国人大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谈话。
主张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
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思想。
高中历史人教版祖国统一大业

B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课程标准: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祖国完全统 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 课标解读: • 根据课标,本课应重点掌握以下三个问题: • 1.祖国统一问题的由来,即: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更深刻的理解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背景) • 2.“‘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课标的明确要求) 3.“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课标的明确要求)
一:历史的回顾
• “但悲不见九州同”
• • —— 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合作回忆探究)
• 1.“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目的是什么? • 2.“一国两制”构想的特定涵义是什么?
但悲不见九州同: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澳门
澳门问题: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 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 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 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dang
系的发展
1、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 • • • • 金门停火 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三通 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海协会和海基会的成立并进行两岸对话 请回答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 因素
2、“九二共识”
3、“和平之旅”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 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 席连战。
B
课堂练习
• 4.“一国两制”最初提出所针对的问 题、最初成功运用解决的问题分别是 • A.香港问题 台湾问题 • B.台湾问题 香港问题 • C.香港问题 澳门问题 • D.台湾问题 澳门问题
B
课堂练习
• 5.(10安徽)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 的构想成功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是 • A.殖民国家力量削弱 • B.改革开放的实行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 C.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 D.中国国际影响的日益扩大
高一历史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知识点高中阶段是我们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
这一个学期的时间对同学们尤其重要。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祖国统一大业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知识点1、历史之源———港澳台问题的由来A、香港问题由来英国占领香港问题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第二步: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区;第三步:1898年强租新界B、澳门问题由来澳门被葡萄牙强占的过程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C、台湾问题由来台湾在历史上有哪三次分离与回归?一、荷兰殖民者占领,郑成功收复;二、《马关条约》被日本占领,抗战胜利收回第三次分离是国共内战造成2、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的构想A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过程1)《告台湾同胞书》: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大陆向台湾伸出了橄榄枝,提出了和平解决的方法,并发出了真诚的邀请。
停止炮击的决定更引起了台湾同胞的强烈反响。
2)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在政策中建议国共两党进行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
这一方针政策受到海峡两岸人民的热烈欢迎。
3)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有“一国两制”的含义一国两制”的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一国”是“两种制度”的前提。
3、回归之路—— 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A、香港回归香港回归的经过(1)中英谈判①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的会谈(放影象资料《与撒切尔夫人的会谈》)经过3年,22轮的艰苦谈判,终于在1984年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
历史第十六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课件ppt

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和互动,增进两岸同胞的文化 认同和感情。
民间活动
鼓励和支持两岸民间团体和人士开展各项交流合 作,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舆论宣传
加强两岸舆论宣传和沟通,及时妥善处理涉台舆 论热点和突发事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05
总结与展望
回顾历史,牢记使命
1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 始终把解决*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 不渝的历史任务。
2023
历史第十六课祖国统一大 业的推进课件ppt
目录
•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 • 当前国家统一面临的挑战 •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战略部署 • 积极应对国家统一挑战 • 总结与展望
01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
提升国家竞争力
1 2
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统一市场、整合资源和优化经济结构,提 升国家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文化交流
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两岸同胞文化认同,促进两岸同胞心灵 契合。
社会治理
加强两岸社会治理,推动两岸社会协同治理,完善两岸社会治理体系,提升两岸社会治理 水平。
坚定信心,迎接挑战
01
正确看待两岸关系发展形势
正确看待两岸关系发展形势,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
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
扩大国际影响力
祖国统一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 力,促进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3
增强文化软实力
祖国统一有助于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国 家的文化软实力。
实现民族复兴
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祖国统一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前提 ,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教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祖国统一大业》。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构想。
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是:教材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祖国统一大业》编写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的第22课。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他是在讲完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这一内容的基础上来完成的,通过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作用的理解;另一方面,将学习的着眼点逐步引向了国家的内政和外交政策,为下一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进行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所以说,祖国统一大业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总结“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内涵了解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及历史意义说出台湾问题的由来、现状和未来过程与方法:通过港澳回归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港澳回归的庄严气氛,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以激发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重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难点:认识“一国两制”理论和祖国完全统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教学学法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我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分组探究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创设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俗话说“受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
高中历史 祖国统一大业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方案●【教案背景】1.面向:高中一年级 2.学科:历史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课本并完成学案(2)学生记忆课本标题及子标题●【教学课题】: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重点掌握以下三个问题:1.祖国统一问题的由来,即: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更深刻的理解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背景)2.“‘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课标的明确要求)3.“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课标的明确要求)●【教材分析】本节课在这一单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前两课民主政治建设推动的结果,反过来祖国的统一又可以推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本节课还与第四单元列强的侵华战争及初中所学知识相关联.本节各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一国两制”构想是理论,是指导思想;港澳回归、两岸门交流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是结果、应用。
【教学重点】1.“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
2.“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教学难点】1.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
2.在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导下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讨论法、合作学习、直观演示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百度搜索】七子之歌/v/b/20552431-1541639900.html营造情境,提议全体同学一起唱。
提问: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七个地方,如今“七子”都回来了吗?教学新课一、历史的回顾“但悲不见九州同”——港澳台问题的由来【百度搜索】香港问题的由来? /u55/v_NjM2MjExNDA.html【百度搜索】澳门问题的由来?/question/76384517.html 【百度搜索】台湾问题的由来?.hk/chn/topic/dtzc/twwt/t45119.htm合作探究1.香港问题的实质是什么?2.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有何不同?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香港问题的实质是主权问题,港澳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属主权问题,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党和国家提出了“一国两制”方针。
《祖国统一大业》课件

台湾问题的现状
台湾岛内政治生态复杂
台湾岛内政治势力分化,民进党在2016年上台 后推行“台独”路线,导致两岸关系紧张。
经济融合不断深化
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持续深化,两岸经济融合 程度较高,两岸经贸往来频繁。
文化交流日益活跃
两岸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两岸民众之间的文化认同感逐渐增强。
05
维护祖国统一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政府的主导作用
制定和执行统一政策
政府应制定和执行统一政策,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 和平统一。
加强两岸交流与合作
政府应积极推动两岸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相互了解和信任, 为和平统一创造良好氛围。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政府应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确保国家安全和稳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开始致力于实现全面的统一。
一国两制与和平统一
为了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国家 内,实行两种制度。通过和平谈判,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的历史遗留问题,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 了范例。
03
民族团结的展望
1 2 3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通过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各族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民族地区经济 、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民族地区人民的 生活水平。
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坚决反对任何破坏民族团结和分裂国家的各种阴 谋和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两岸关系的复杂因素
历史遗留问题
两岸之间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如台湾 当局驻外机构、涉外事务等,这些问
《祖国的统一大业》课件

民族团结
增强民族认同和团结,打击民族分裂势力。
政治措施
采取一系列政治手段和法律规范,推动中国的和 平统一。
如何投身祖国统一大业?
爱国主义教育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培育具有高度的国家 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 时代青年。
政治参与
积极参与和学习国家 政治,跟随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 帜前进。
媒体宣传
加强对祖国统一大业 的宣传,营造爱国主 义氛围。
祖国的统一大业
中国人民一直渴望实现祖国的统一。从历史和现实中看,我们探讨祖国统一 的意义,历史背景,进程和措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 付出努力。
祖国统一的意义
1 国家安全
祖国统一可以消除国内分裂势力,维护国家 安全。
2 民族文化
祖国的统一保障了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 地区和谐
祖国统一可以促进各个区域的和谐与发展。
社会主义时期的中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进行了庞大的 国内整合工程,全国统一大业取得了重要进展。
祖国统一的进程
1
各个地区的统一过程
从台湾到新疆,从香港澳门到藏南地区,中国已经成功实现了多个地区的和平统 一。
2
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祖国统一过程中仍然出现了许多问题和挑战,如台湾问题,西藏问题等。
3
统一对中国的发展和影响
祖国统一对于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具体措施和政策
发展经济
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发展支持 和投资,为边疆人民脱贫致 富提供保障。
社会稳定
加强社会治安维护力度,提 高民众安全感和幸福指数。
教育与文化建设
在各地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 动,推进民族文化传承和融 合发展。
《祖国统一大业》PPT课件

法律依据: 中英、中葡《联合声明》。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台湾问题的由来
解放战争时,国民XX残余团队逃亡台湾, 在美国的支持下苟延残喘, 造成了现在台湾 与祖国的局面.
实质:中国内政问题
“汪辜会谈”使海峡两岸关系进入新阶段
60年来国共两XX最高领导人首次握手
(2)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 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香港问题的由来
实质:中英两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国家主权题与撒切尔夫人亲切会谈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签字仪式
七子之歌 —— 闻一多 你可知macao 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一声乳名: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本课要旨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祖国统一提出 了一个创造性的指导方针。
●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 想的成功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关系有了重大发展 。
律依据; E、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2.《一国两制》的特定含义:
实 行“一国两制”,是指在统 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 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 度。
“前提”是一个中国,“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3.“一国两制”的意义:
(1)为实现祖国统一指明了方向
A.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B.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有利于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繁荣和稳定
P104 改革开放后两岸关系的发展
1979年 两岸停火 中央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三通”; 1987年始,台湾当局允许居民到大陆探亲,在经济文化方面进行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解析:选 A。1979 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 统一祖国,并建议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故 A 项正确;1992 年达成“九二共识”主要是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上达成共识,与 三通关系不大,故 B 项错误;1994 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 湾同胞保护法》主要是保护台湾同胞的权利,与三通关系不大, 故 C 项错误;三通并不是始于 1995 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 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故 D 项错误。
①②说明“一国两制”提出的理论依据。 ③说明我国实行“一国两制”解决香港、台湾问题的坚定立场。
根据史料,指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依据和理论上的发展贡 献。 提示 依据:国家的主权与安全、领土的完整和统一是国家的根 本利益;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贡献:发展了马 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突出国家的调节作用;发展了“和平共处” 理论,运用“和平共处”原则处理国内问题;发展了统一战线理 论,突出了爱国的主题,扩大了对象和范围;发展了利用资本主 义促进社会主义的理论。
②都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③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④都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选 B。材料中第一幅图片是香港特区的标志,第二图是西 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的徽标,都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 治,故①正确;这两项制度都是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故②正确; 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而西藏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故③错误; 香港回归,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祖国统一,西藏自治区成 立,有利于巩固新生的政权和祖国的统一,故④正确。B 项符合 题意。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步
对世界:为解决国家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范例 对台湾:恢复两岸关系有启示作用
合作探究二:比较“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 区、经济特区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异同。
特别行政区
经济特区
民族区域自治
区 解决的问 别 题不同
为实现中国 和平统一
实行地区 不同
港澳台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解决民族问 加快我国社会主义 题 现代化建设
二二、、香香港、、澳澳门门的的回回归归之路
港澳顺利回归的原因:
根本原因 —— 综合国力增强 政策保障 —— 一国两制的构想 法律依据 —— 联合声明以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群众基础 —— 渴望回归
二二、、香香港港、、澳门澳的门回的归回归之路
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
对港澳:开创港澳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2、3、内内涵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 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 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一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前提和核心
两制
大陆 港澳台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主体
补充
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3、地位: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 业的基本方针。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自学指导二:阅读教材第三子目,完成下列表格
年份 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1979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87
1990、 1991 1992 2005 2008
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关系发生了历史性 的变化
海基金会,海协会分别成立
达成“九二共识”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祖国大陆 实现“三通”
祖国统一大业历史教案范文:如何配合校本课程改革设计统一大业教案?

祖国统一大业历史精选教案范文:如何配合校本课程改革设计统一大业教案?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而校本课程改革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作为历史老师,我们的任务是如何将祖国统一大业与校本课程改革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历史教育。
本文将从设计统一大业教案的角度出发,探究如何将祖国统一大业融入到校本课程改革中。
一、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是设计统一大业教案的首要任务。
对于历史教学来说,最基本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历史技能,而对于本课程来说,我们还需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祖国统一大业。
同时,我们也需要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校本课程改革的要求相结合,例如遵循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等。
二、确定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根据课程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教学策略分为三个层次:讲授层次、互动层次和实践层次。
在讲授层次上,我们可以通过讲课、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澳门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在互动层次上,我们可以通过试验、游戏、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祖国统一大业。
在实践层次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景、参观博物馆、集体采食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祖国统一大业。
三、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校本课程改革要求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
在祖国统一大业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涉及一些基本内容,例如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内容,例如祖国统一部门的历史发展、祖国统一政策等等。
通过这些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进行思考和创新。
四、确定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方法。
在祖国统一大业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评价方法分为两类: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主要是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考试、测验等;而定性评价则主要是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例如作业、课堂讨论等。
人教版历史课件:必修一 第22课 祖国的统一大业(共37张ppt)

“一国两制”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前 提: 一个中国 目 的: 实现祖国统一 两 制: 大陆实行社会主制度;
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主 体: 社会主义 对台湾: 比港、澳更宽松,可保留军队
构想的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的 提出有何重大历史 意义?
①是一次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完成祖 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性方针;
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 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 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 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 要给台湾留出名额。
——选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3、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 伟大构想。
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我们承认台湾地方政府在对内政策上可以搞 自己的一套。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虽是地方政府,但同 其他省、市以及自治区的地方政府不同,可以有其他省、 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条件是不能 损害统一的国家的利益。
《乡愁》余光中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强在烈这盼头/母亲在那头/ 望海峡 长两大岸后早/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日在统这一头/新娘在那头/ 的心愿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来啊,乡愁
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是一座长长的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桥你来这头,我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②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中华民族 的整体利益出发的,是促进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
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构想有利 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港澳台地 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人教版必修1历史教案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人教版必修1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近代史上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探索和实践。
2.学生将深入了解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多元文化,培养我们的爱国精神。
3.学生将了解现代社会政治体制的发展和改革,了解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二、教学内容1.认识祖国统一大业2.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3.中华民国的成立4.马关条约的签订5.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的觉醒6.辛亥革命后的政治斗争7.新文化运动与中国近代文学的探索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9.大时代下的历史责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了解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性2.了解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政治运动和改革3.熟悉现代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难点1.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的多个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复杂原因2.学生需要借助教学、阅读和自学等多种方法深入了解中国近代的文化及其发展历程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多种教学资源、阅读材料和互动方式,加强学生的自学和探索。
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通过讨论、交流和分享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近代历史,更好地发现这样的历史事件和政治运动对中国人民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和多个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加强学生的自学和探索。
采用互动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在于学生需要深入了解中国近代的文化和发展历程,需要借助多种方法学习。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讨论和分享经验,加强学生对于中国近代历史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探索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 点
2012-10-29
认识“一国两制”理论和祖 国完全统一对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 有利增强中国综合国 力,提高中国国际地 位。
二、说 教 法
1
情境创设法 活动教学法
2
3
问题探究法
讨论谈话法
4
2012-10-29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特 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 答”向“学问”转变, 从“学会”向“会 学”转变,成为学习 的真正的主人。
2012-10-29
课堂练习
课 后 预 习
小结 (3分钟)
结合板书设计,让学生自己 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并 通过课堂习题来巩固本课知 识,在此基础上对本课线索 及主要知识点进行简要的梳 理。
2012-10-29
五、说板书设计
香港
统一问题的由来
澳门
台湾
祖国统一大业
解决之道
“一国两制” 港澳顺利回归
1
了解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史 实,并理解其历史意义; 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
2
3
总结归纳“一国两制”构想的 形成过程
2012-10-29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积 极主动地参 与课堂活动, 并能大胆讲 出自己的感 受
组织学生整 理、分析、 归纳材料, 在合作中不 断丰富自己 的情感;
指导学生积 极主动地运 用已有的知 识去分析现 实中的问题。
统一之路 台湾问题有待解决
2012-10-29
2012-10-小结:
4、课题延伸:
2012-10-29
5、布置作业:
导入
闻一多 :《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是 中国著名学者闻 一多于1925年在 美国留学期间创 作的一组诗,全 文共七首,象征 被外国列强侵占 的七处中国国土
2012-10-29
选自: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 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2012-10-29
说课程序:
说 材 教
1
说 学 法 3
说板书 设计 5
说 教 法
2
说教学 程序
4
2012-10-29
一、说 教 材:
2012-10-29
教材地位
本课主题鲜明结构清晰,主要讲述了我国统一
大业构想的提出、成功实践及新发展, 祖国统一是
(2-3分钟) 七子为哪七个地 方?”“新中国成立后, 七子都回到祖国怀抱了 吗?”
新课讲授 (30分钟)
第一模块 统一大业问题的由来 第二模块 统一大业构成的提出 第三模块 统一大业的成功实践 第四模块 统一大业的现状及展望
2012-10-29
课题延伸 (3分钟)
布置作业
(5分钟)
既然我国政府 主张用一国两 制的和平方式 实现两岸统一, 但为什么有不 承诺放弃使用 武力?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条件。
本课史实与现实政治结合程度相当紧密, 可以引导
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并树立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坚 定信念。因此,本节教材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 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012-10-2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012-10-29
知识与能力目标
2012-10-29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感受港澳回归的庄严气氛, 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强化学 生的国家统一意识,并让学生认 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 以激发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2012-10-29
教学重点、难点
重 点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 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