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中国近现代饮食文化的变迁情况? • 3、中国近现代居室建筑的发展变化及
其阶段特征?
• 4、中国近现代习俗风尚的变革情况?
清代女子服饰
旗袍变革
女子服饰的变化
(1)旗袍的流行:大胆地体现女性形态的曲线 美。它是利用传统服饰,融合中西美学标 准的成功尝试。旗袍的流行也反映了五四 以后,中国民众审美观念在服装方面的变 化。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第四专题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 的变迁
了解: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 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理解: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 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特征?
见解:外来文化对中国社会生活的 影响,应如何正确应对外来文化?
• 1、中国近现代男女服饰的变迁及其变 化趋势(三大阶段)?
“文革”时期,在“红色革命”时代主旋律的影响下, 全国着装 表现出明显的军事化特征,即所谓“中华 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现代服装
❖ 探究二:建国以后服装的变化的原因。
❖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山装、人民装、列宁装迅速 取代西装、旗袍,成为共和国初期的主要服装样式。上述服 装之所以流行,与其说这类服装代表美,不如说它们是一种 追求进步、保持革命激情与亢奋的醒目标志。在变革时代, 服装作为政治信仰的表述方式,在意识形态的规范和整合过 程中往往起着微妙的作用。通过服装的同一性,显示出人民 群众对共产党的拥戴,对革命的热爱。粉碎“四人帮”以后, 中国服装从封闭走向开放,逐渐与国际接轨。 当代服饰变化 的另一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的更新和消费能力提 升。
男子服饰变化
❖ 中国近现代男子服饰的变化 ❖ 长袍马褂—— 西服——中山装
男子服饰的变化情况
西装流行的原因。 从穿着的角度来讲,西装适体、潇洒; 从中国社会政体的转变角度看,是民国成
立后剪发易服的产物; 从社会思潮的角度来看,民国初年服饰崇
洋风气受西化思潮的推动。
“文革”时期的绿军装和军棉大衣
❖ ②粤菜:
❖ 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菜的 原料较广,花色繁多,形态新颖,善于变化,讲究 鲜、嫩、爽、滑,一般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 醇。调味有所谓五滋(香、松、臭、肥、浓)、六 味(酸、甜、苦、咸、辣、鲜)之别。其烹调擅长 煎、炸、烩、炖、煸等,菜肴色彩浓重,滑而不腻。 五蛇羹、盐火鸡、蚝油牛肉、烤猪、干煎大虾碌、 冬瓜盅。
❖ ④淮扬菜:
❖ 由苏州、扬州、南京、镇江四大菜为代表。其特点 是浓中带淡,鲜香酥烂,原汁原汤浓而不腻,口味 平和,咸中带甜。其烹调技艺擅长于炖、焖、烧、 煨、炒而著称。苏州菜口味偏甜,配色和谐;扬州 菜清淡适口,主料突出,刀工精细,醇厚入味。清
汤火方、鸭包鱼翅、松鼠桂鱼、西瓜鸡、盐水鸭。
西餐文化的流入
代表区域
鲁菜 粤菜 川菜 淮扬菜
山东 广州、潮州等 四川 扬州、南京、镇江等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 1、中国四大菜系及其特点
❖ ①鲁菜
❖ 山东菜是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演化而成的。 其特点是清香、鲜嫩、味纯而著名,十分讲究清汤 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济 南菜擅长爆、烧、炸、炒。糖醋黄河鲤鱼、九转大 肠、汤爆双脆、烧海螺、烧蛎蝗、烤大虾、清汤燕 窝,干蒸加吉鱼、油爆海螺、扒原壳鲍鱼、奶汤核桃 肉、白汁瓤鱼、麻粉肘子。
50
年
60年代前期的时尚—苏式连衣裙
代
的
时
尚
——
列 宁 装
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服饰—绿军装
1910-1919 杨步伟
1920-1929 林徽因
1930-1939 胡蝶
1940-1949 宋美龄
1960-1969 邢燕子
1970-1979 邓丽君
1980-1989 刘晓庆
1990-2000 张曼玉
❖ ③川菜:
❖ 正宗川菜以四川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其 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注重调味, 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以辣、 酸、麻脍炙人口,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 美誉。在咸、甜、麻、辣、酸五味基础上,加上各 种调料,相互配合,形成各种复合味。大煮干丝、 黄焖鳗、怪味鸡块、麻婆豆腐。
(4)传统的饮食文化变化的速度相对缓慢 原 自然物产条件的制约 经济条件的制约 因 生活习惯的制约
改革开放后的饮食结构
三、居室建筑的变化
四合院 传统建筑(北方)
北京西站 中西合璧
别墅 新式住宅
窑洞
传统民居 南方民居
福建围屋
老北京人讲究较多,如院门前不能种槐 树,因以前槐树上会掉下来一种虫子, 俗名吊死鬼,担心过路人说“这儿怎么 这么多吊死鬼啊”,因桑树与“丧”同 音,四合院边也不种桑树。北京人大都 爱在院子中种夹竹桃。
思考:以中国近代以来女性服饰的变化 为例,说明中国服饰的发展趋势
服饰方面
请说说这分别是什么时候中国人的有代表性的服饰。 (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1840-1949年)
1、男装: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2、女装: 向称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旗袍(旧式、新式)
(2)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1949-1978年)
19世纪60年 代
餐
19世纪七八 十年代
上海福州路出现了由国人经营的第一 家西菜馆——“一品香”,以后又陆 续开办了一批西菜馆 。
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日常食品:酒、茶、烟
近代中国传统饮食变化特点
(1)传入路线:由沿海到内地,由通商城市到市镇 。 (2)范围:西餐仅限于上层社会。 (3)对普通百姓影响的是:日常西式食品、点心、罐头、冰激凌
• 1、时间: 1840年鸦片战争后
2、影响(:1)西餐常用原料进入餐桌
(2)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 (3)西餐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部分
动脑 筋
中西餐饮食文化的区别有哪些?
西式餐馆 广州最老的西餐馆:太平馆
“异味争尝”
中国传统饮食变化概况
时间
概况
西 19世纪40年 代
通商口岸出现了由外国人经营的西餐馆。
3、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装: 列宁装、中山装(干部装)、中式便装 4、女装: 列宁装、布拉吉(连衣裙)、中式便装
(3)第三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5、服饰由最基本的“穿得暖”向“穿得好”转变,各种款 式的服装层 出 不穷。
小结: 中国近代以来服饰的发展趋势是由 “封闭”走向“开 放”。(个性化)
二、饮食变化
四大菜系
其阶段特征?
• 4、中国近现代习俗风尚的变革情况?
清代女子服饰
旗袍变革
女子服饰的变化
(1)旗袍的流行:大胆地体现女性形态的曲线 美。它是利用传统服饰,融合中西美学标 准的成功尝试。旗袍的流行也反映了五四 以后,中国民众审美观念在服装方面的变 化。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第四专题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 的变迁
了解: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 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理解: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 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特征?
见解:外来文化对中国社会生活的 影响,应如何正确应对外来文化?
• 1、中国近现代男女服饰的变迁及其变 化趋势(三大阶段)?
“文革”时期,在“红色革命”时代主旋律的影响下, 全国着装 表现出明显的军事化特征,即所谓“中华 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现代服装
❖ 探究二:建国以后服装的变化的原因。
❖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山装、人民装、列宁装迅速 取代西装、旗袍,成为共和国初期的主要服装样式。上述服 装之所以流行,与其说这类服装代表美,不如说它们是一种 追求进步、保持革命激情与亢奋的醒目标志。在变革时代, 服装作为政治信仰的表述方式,在意识形态的规范和整合过 程中往往起着微妙的作用。通过服装的同一性,显示出人民 群众对共产党的拥戴,对革命的热爱。粉碎“四人帮”以后, 中国服装从封闭走向开放,逐渐与国际接轨。 当代服饰变化 的另一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的更新和消费能力提 升。
男子服饰变化
❖ 中国近现代男子服饰的变化 ❖ 长袍马褂—— 西服——中山装
男子服饰的变化情况
西装流行的原因。 从穿着的角度来讲,西装适体、潇洒; 从中国社会政体的转变角度看,是民国成
立后剪发易服的产物; 从社会思潮的角度来看,民国初年服饰崇
洋风气受西化思潮的推动。
“文革”时期的绿军装和军棉大衣
❖ ②粤菜:
❖ 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菜的 原料较广,花色繁多,形态新颖,善于变化,讲究 鲜、嫩、爽、滑,一般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 醇。调味有所谓五滋(香、松、臭、肥、浓)、六 味(酸、甜、苦、咸、辣、鲜)之别。其烹调擅长 煎、炸、烩、炖、煸等,菜肴色彩浓重,滑而不腻。 五蛇羹、盐火鸡、蚝油牛肉、烤猪、干煎大虾碌、 冬瓜盅。
❖ ④淮扬菜:
❖ 由苏州、扬州、南京、镇江四大菜为代表。其特点 是浓中带淡,鲜香酥烂,原汁原汤浓而不腻,口味 平和,咸中带甜。其烹调技艺擅长于炖、焖、烧、 煨、炒而著称。苏州菜口味偏甜,配色和谐;扬州 菜清淡适口,主料突出,刀工精细,醇厚入味。清
汤火方、鸭包鱼翅、松鼠桂鱼、西瓜鸡、盐水鸭。
西餐文化的流入
代表区域
鲁菜 粤菜 川菜 淮扬菜
山东 广州、潮州等 四川 扬州、南京、镇江等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 1、中国四大菜系及其特点
❖ ①鲁菜
❖ 山东菜是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演化而成的。 其特点是清香、鲜嫩、味纯而著名,十分讲究清汤 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济 南菜擅长爆、烧、炸、炒。糖醋黄河鲤鱼、九转大 肠、汤爆双脆、烧海螺、烧蛎蝗、烤大虾、清汤燕 窝,干蒸加吉鱼、油爆海螺、扒原壳鲍鱼、奶汤核桃 肉、白汁瓤鱼、麻粉肘子。
50
年
60年代前期的时尚—苏式连衣裙
代
的
时
尚
——
列 宁 装
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服饰—绿军装
1910-1919 杨步伟
1920-1929 林徽因
1930-1939 胡蝶
1940-1949 宋美龄
1960-1969 邢燕子
1970-1979 邓丽君
1980-1989 刘晓庆
1990-2000 张曼玉
❖ ③川菜:
❖ 正宗川菜以四川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其 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注重调味, 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以辣、 酸、麻脍炙人口,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 美誉。在咸、甜、麻、辣、酸五味基础上,加上各 种调料,相互配合,形成各种复合味。大煮干丝、 黄焖鳗、怪味鸡块、麻婆豆腐。
(4)传统的饮食文化变化的速度相对缓慢 原 自然物产条件的制约 经济条件的制约 因 生活习惯的制约
改革开放后的饮食结构
三、居室建筑的变化
四合院 传统建筑(北方)
北京西站 中西合璧
别墅 新式住宅
窑洞
传统民居 南方民居
福建围屋
老北京人讲究较多,如院门前不能种槐 树,因以前槐树上会掉下来一种虫子, 俗名吊死鬼,担心过路人说“这儿怎么 这么多吊死鬼啊”,因桑树与“丧”同 音,四合院边也不种桑树。北京人大都 爱在院子中种夹竹桃。
思考:以中国近代以来女性服饰的变化 为例,说明中国服饰的发展趋势
服饰方面
请说说这分别是什么时候中国人的有代表性的服饰。 (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1840-1949年)
1、男装: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2、女装: 向称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旗袍(旧式、新式)
(2)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1949-1978年)
19世纪60年 代
餐
19世纪七八 十年代
上海福州路出现了由国人经营的第一 家西菜馆——“一品香”,以后又陆 续开办了一批西菜馆 。
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日常食品:酒、茶、烟
近代中国传统饮食变化特点
(1)传入路线:由沿海到内地,由通商城市到市镇 。 (2)范围:西餐仅限于上层社会。 (3)对普通百姓影响的是:日常西式食品、点心、罐头、冰激凌
• 1、时间: 1840年鸦片战争后
2、影响(:1)西餐常用原料进入餐桌
(2)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 (3)西餐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部分
动脑 筋
中西餐饮食文化的区别有哪些?
西式餐馆 广州最老的西餐馆:太平馆
“异味争尝”
中国传统饮食变化概况
时间
概况
西 19世纪40年 代
通商口岸出现了由外国人经营的西餐馆。
3、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装: 列宁装、中山装(干部装)、中式便装 4、女装: 列宁装、布拉吉(连衣裙)、中式便装
(3)第三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5、服饰由最基本的“穿得暖”向“穿得好”转变,各种款 式的服装层 出 不穷。
小结: 中国近代以来服饰的发展趋势是由 “封闭”走向“开 放”。(个性化)
二、饮食变化
四大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