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
小孩发烧推拿手法及示意图,小孩发烧推拿哪里
![小孩发烧推拿手法及示意图,小孩发烧推拿哪里](https://img.taocdn.com/s3/m/7262d2f8cfc789eb162dc830.png)
小孩发烧推拿手法及示意图,小孩发烧推拿哪里发烧是小孩的常见疾病,即体温异常升高,根据清·熊应雄《推拿广意》所述,有实热,虚热,风热,积热,血热,骨蒸热之别,下面来教教大家小孩发烧推拿手法及示意图。
临床症状:《推拿广意》云:积热者,眼胞浮肿,面黄足冷,发热从头至肚愈甚,或恶闻饮食之气,呕吐,恶心,肚腹疼痛。
指纹多深紫。
治则:清热解郁,消积导滞。
推拿处方:推三关,推五经,推脾土,推大肠,泻心火,推三焦,泻肾水,运内八卦,掐总筋,分阴阳,捞明月,退六腑,飞经走气,揉斗肘。
推拿方解:推三关,退六腑,飞经走气,捞明月,分阴阳乃治小孩发烧之常法;推脾土,运内八卦,乃健脾胃助消化之施;推五经,推大肠,泻肾水,泻心火,推三焦,清脏腑之积热,以解呕吐,恶心之候;掐揉总筋,斗肘,乃解痉除挛之施,以除肚腹疼痛之症。
临床症状:《推拿广意》记云:“实热者,头昏颊赤,口内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肚腹结胀。
”指纹多红紫。
主则:清热导滞。
推拿处方:推三关,泻五经,推大肠,清肾水,运内八卦,推膀胱,分阴阳,捞明月,退六腑,打马过天河,飞经走气,运斗肘。
推拿方解:推三关,退六腑,打马过天河,捞明月,飞经走气,分阴阳,乃开腠发汗,清退实热之常法;清肾水,推膀胱,乃清利下焦湿热之法,以解小便赤涩之候;推大肠,清腑热,以解大便秘结之症;泻五经,运斗肘,运内八卦,以解“口内热,肚腹结胀”诸疾。
主证:《推拿广意》云:烦热者,血气两盛,脏腑实热,表里俱热,烦躁不安,皮肤壮热是也。
如手足心热甚者,无心烦也。
治则:疏风解热,佐以清心除烦,润燥通便。
推拿处方:推三关,泻大肠,掐心经,泻肾水,运八卦,掐总筋,清天河水,二龙戏珠,运斗肘。
推拿方解:推三关,清天河水,疏散风热;泻大肠,以泻阳明腑实之热,而解便秘;掐心经,泻肾水,清心肾之热;掐总筋,运八卦,二龙戏珠,运斗肘,以解热扰胸膈之心烦。
揉运按摩列缺,合谷,风池,大椎诸穴,名“列缺谷池解表方:,以其疏散风热,发汗解表之功,而为风热感冒之治方。
人体的五个退烧穴位
![人体的五个退烧穴位](https://img.taocdn.com/s3/m/a1b4205e6edb6f1aff001fd7.png)
人体有5个退烧穴位
发热多是机体正气与外来邪气相搏斗,机体免疫力较强的表现,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殊处理。
但高热(体温在39℃以上者)时,人体内环境失衡,脏腑功能紊乱,特别是小孩,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易出现惊厥,需要紧急处理。
这里介绍几个常用的退烧穴位,合理使用,往往有奇效。
大椎穴: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
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
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十宣穴:即十指尖,共10个。
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
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曲池、合谷、外关穴: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
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
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
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
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
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
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刮痧疗法是人们常用的民间疗法之一,对高热也有奇效。
可以选用上述穴位进行刮痧,也可以选背部沿督脉和膀胱经、腋窝、肘窝较大面积处,自上而下,先轻后重,刮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痧点即可。
上述方法仅适合于应急,要想彻底退热,关键是针对病因治疗,所以病人应
该首先去医院。
本文转自:。
治疗发烧的五个穴位
![治疗发烧的五个穴位](https://img.taocdn.com/s3/m/23deb5777fd5360cba1adb80.png)
天河水,在孩子前臂内侧正中线,自腕至肘成一条直线,用食指和中指沿着那条线从手腕推向肘,这叫做泻天河水。
以上这5个穴位及其按摩的方法,都是治疗发热的基本手法。因为发热又分风寒和风热,所以除了基本手法外,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再添加其他的穴位按摩。
/archives/90-Get-rid-of-stuffed-or-running-nose-without-drugs.html
/archives/44/comment-page-1
發燒的護理
六忌强迫进食:有些孩子发烧时,家长往往认为发烧消耗营养,不吃东西那就更不行了。于是,他们强迫孩子进食,有的还拼命给孩子吃高营养食物。其实,这种做法适得其反,不仅不能促进食欲,而且还会倒胃口,甚至引起呕吐、腹泻 等,使病情加重。
医网专家温馨提示:感冒发烧时煮点白粥喝,买一斤新鲜的香菇,肉质薄薄的比较好,只放水和一点点盐,煮开后小火炖15分钟,趁热喝汤吃香菇,不能吃辣的。人在发烧时能量消耗比较大,抵抗力也较弱,更需要补充一些营养。对于没有伴随发烧的病毒性感冒,患者应该尽量多休息,多喝开水,保持室内通风,吃一些缓解症状的感冒药就可以了,在饮食方面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不存在尽量多吃食物一说,保持足够的能量即可。即便感冒同时伴随有发烧症状时,在饮食上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一般以清淡食物为主,并搭配一些新鲜水果,没有必要在食物的量上做过多计较。
6.當病人有畏寒感覺時必需注意保暖。
7.保持安靜,多休息。
8.飲食方面:應給予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稀飯、果汁、清湯,少吃油膩食物。
9.請勿自購成藥服用:發燒一定有其原因,須讓醫師詳細檢查,不可自行服用成藥。
============================================================
冬季儿童发烧咳嗽的穴位按摩
![冬季儿童发烧咳嗽的穴位按摩](https://img.taocdn.com/s3/m/1bf0468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e.png)
冬季儿童发烧咳嗽的穴位按摩冬季是儿童感冒发烧咳嗽的高发季节,家长们常常为孩子的健康而忧心忡忡。
除了及时就医并按医嘱治疗外,穴位按摩也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疗法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用于冬季儿童发烧咳嗽的穴位按摩方法,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1. 精神门穴(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眉弓的凸起处,是一个常用的治疗头痛、咳嗽和发烧的穴位。
可以使用双手的指腹,以适度的力道在太阳穴处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按摩,每次按摩3-5分钟。
按摩时要轻柔且有适度的力度,不宜过猛。
2. 鱼际穴鱼际穴位于两侧鼻翼外缘与面颊的交界处,是缓解儿童鼻塞、流鼻涕的穴位。
可以使用双手的拇指,在鱼际穴处以适度的力道做旋转按摩。
每次按摩2-3分钟,每天2-3次。
3. 子午流注穴子午流注穴位于手腕横纹下方,是一个有助于缓解咳嗽的穴位。
可以使用双手的拇指,在子午流注穴处以适度的力道做点按摩。
每次按摩1-2分钟,每天多次。
4. 鱼腰穴鱼腰穴位于两侧小腿内侧,距离膝盖下方三寸,是一个经常用于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
可以使用双手的拇指,在鱼腰穴处以适度的力道做旋转按摩。
每次按摩2-3分钟,每天多次。
5. 大椎穴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七椎棘突下方凹陷处,是一个常用的治疗咳嗽和鼻塞的穴位。
可以使用双手的拇指,在大椎穴处以适度的力道做点按摩。
每次按摩2-3分钟,每天多次。
在进行穴位按摩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按摩前,要确保孩子的手脚干净,避免引入细菌。
- 按摩要轻柔且有适度的力度,不宜过猛,以免伤到孩子的皮肤。
- 可以在按摩时配合温热的热水袋或毛巾,使按摩更加舒适。
- 按摩前后,可以与孩子进行简单的瑜伽或舒展体操,促进血液循环。
- 如果按摩过程中孩子出现不舒服或异常,应立即停止按摩并就医。
除了穴位按摩,家长在儿童发烧咳嗽期间还需注意以下方面:- 给孩子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积压的烟尘和异味。
- 给孩子适量温开水或温汤,保持水分摄取。
2023年最新的宝宝发烧怎么推拿
![2023年最新的宝宝发烧怎么推拿](https://img.taocdn.com/s3/m/227ac4f7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c.png)
2023年最新的宝宝发烧怎么推拿宝宝发烧怎么推拿宝宝发烧如何按摩大多数发烧运用物理降温以及推拿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家长省去了跑医院排队的煎熬,也免去了宝宝扎针的痛苦,还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危险。
家长要注意的是,对于上述第3种原因导致的发热,推拿仅做为辅助手段使用。
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操作才能为宝宝退烧吧。
开天门100次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
推50~100次。
功用醒脑、镇惊、安神。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推坎宫100次位置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
推50~100次。
功用疏散解表、提精神。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运太阳100次位置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
手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称运法。
此法以顺时针运为补,逆时针运为泻。
操作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
运50~100次。
功用开窍、醒神。
要领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的肌肉组织。
频率为每分钟80~120次为宜,运时向耳廓方向稍用点力。
清肺经200次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
此处选用清肺经,推100~300次。
功用用清法能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用补法补肺益气。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此处一定要注意推动的方向,这与补泻有关,补泻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家长一定要看仔细。
清天河水200次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宝宝发烧按摩那些穴位]
![[宝宝发烧按摩那些穴位]](https://img.taocdn.com/s3/m/eba4caa3c5da50e2534d7fb5.png)
[宝宝发烧按摩那些穴位]小宝宝发烧按什么穴位1、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2、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3、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
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宝宝发烧怎么办根据宝宝的状态,妈妈们可以选择使用直肠式测温法,更加精确。
打开温度计,用水溶性浆润滑温度计尖端,用一只手分开宝宝的臀部。
用另一只手轻轻地将温度计的尖端滑入直肠不超过12毫米的地方。
宝宝发烧物理降温遇到宝宝体温偏高,妈妈先做一下客观的评估,比如小宝宝是不是刚洗完热水澡?或是天气太热、穿太多?室内通风不良等等,妈妈可以先卸下宝宝的外衣,并且打开门窗,保持通风。
一般情况下,如果宝宝的体温不超过38.5度,我们不建议吃退烧药,可以多给宝宝喂水,增加宝宝的尿量,促进宝宝体内毒素的排出。
同时,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也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
每次擦拭的时间要在10分钟以上。
擦拭的重点部位在皮肤皱褶的地方,比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处等。
孩子如果发烧温度非常高的话,建议最好还是要及时的给她做一些物理降温,尤其是要注意额头,可以用一些退烧贴,或者用湿毛巾都是很好的,必要的时候还是要到医院去进行检查和治疗,避免细菌感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是很可怕的。
宝宝发烧护理指南1、不建议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退烧药。
2、一天使用退烧药不要超过五次以上。
3、不宜在半夜叫醒小孩服用退烧药,除非可能因发烧导致抽筋时。
4、不要给小朋友覆盖湿毛巾,应尽量保持干爽。
冬季儿童发烧咳嗽的中医穴位捏按方法
![冬季儿童发烧咳嗽的中医穴位捏按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ecf165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3.png)
冬季儿童发烧咳嗽的中医穴位捏按方法寒冷的冬季,儿童易患发烧和咳嗽等呼吸道疾病。
除积极采取药物治疗外,中医学中的穴位按摩治疗也可以有效缓解儿童发烧咳嗽的症状。
下面介绍一些适用于冬季儿童的中医穴位捏按方法。
1. 百会穴 (GV20)百会穴位于头部的最高点,中间线上。
使用食指和中指并拢,以适量的力度向上按摩顺时针方向,每次按摩3-5分钟。
这个穴位对于清除头部堵塞和缓解咳嗽有很好的效果。
2. 大椎穴 (GV14)大椎穴位于颈椎的第七椎骨上方凹陷处。
使用食指和中指并拢,以适量的力度向上按摩或旋转,每次按摩3-5分钟。
这个穴位可以帮助提高免疫力,缓解发烧和咳嗽引起的不适。
3. 风池穴 (GB20)风池穴位于颈椎的第一和第二椎骨之间,位于耳朵后侧突出的一块肌肉中间。
使用食指和中指并拢,以适量的力度揉动此穴位,每次按摩3-5分钟。
这个穴位可以舒缓感冒引起的头痛和咳嗽。
4. 耳门穴 (TE17)耳门穴位于耳垂尖的后方至耳轮下方凹陷前方1.5厘米处。
用拇指指腹用适当的力度揉动和按摩此穴位,每次按摩3-5分钟。
这个穴位可以帮助缓解鼻塞、咳嗽和喉咙痛。
5. 太冲穴 (LR3)太冲穴位于脚背上,当第一和第二脚趾骨之间凹陷处使用拇指指腹,以适当的力量按压太冲穴,每次按摩3-5分钟。
这个穴位可以舒缓咳嗽和喉咙痛。
在给您介绍了一些适用于冬季儿童发烧咳嗽的中医穴位捏按方法后,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如果儿童有发烧的情况,应首先就医,针对性地进行药物治疗。
2. 在按摩穴位之前,要保证双手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3. 按摩时要注意力度,不要过于用力,以免对儿童造成不适。
4. 儿童在发烧或咳嗽期间要休息充足,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感冒和烟尘刺激。
总结起来,冬季儿童发烧咳嗽可以尝试中医穴位捏按方法来缓解症状。
然而,在实施之前,仍然应该尽早就医,接受医生的治疗建议并使用必要的药物治疗。
此外,儿童在康复期间需要适当休息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进一步加强身体免疫力,以预防未来的疾病。
治疗小儿发烧的按摩
![治疗小儿发烧的按摩](https://img.taocdn.com/s3/m/09922cc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7e.png)
治疗小儿发烧的按摩治疗小儿发烧的按摩治疗, 小儿, 发烧, 按摩朋友们要记住哦,凡是小孩子的便便不能每天正常,那么肯定很快要感冒了!通常我的处理方法是:如果不是烧得很厉害,又没有其他的症状呢,就给孩子按摩,从手腕一直推到手凹处(图1),就是推天河水,按照我画的箭头的方向推,就这样不停地推;然后又从手凹向手腕处推(图1),就是推六腑,也是按我画的方向推哦.也可以打圈圈按手掌心,这样推一会之后,停下来休息.等以等过一会,呵呵~~孩子就开始退烧了!当然要给孩子不停喝水哦.图2推后背,对咳嗽很有帮助,以及推胸前的檀中穴都对咳嗽的治疗很有用.每次孩子一发烧,我就用这个很简单的方法在一天之内就搞定了呵呵~~1. 推攒竹(开天门)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条直线。
操作:两拇指由眉心向额上至发际交替直推,约10~2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
2.捋眉梢(推坎宫)位置: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直线。
操作:两拇指自眉头向眉梢分推,约10~2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目赤痛。
3.揉太阳位置:两侧眉后凹陷处。
操作:用中指端揉该穴或运太阳。
当运太阳时,向耳的方向揉为泻,向眼的方向揉为补。
约10~2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目赤痛(应以泻法为主)。
4.按揉迎香位置:鼻翼外缘,鼻唇沟陷中。
操作:用右手食、中二指同时按揉迎香,约10~20次。
主治:鼻塞流涕,不闻香臭,口眼歪斜。
5.揉大椎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大约在与两肩平行的脊柱突出的脊椎骨)。
操作:以右手中指端揉达大椎穴,约10~20次。
主治:发热,项强(脖子发硬),咳嗽。
6.推天河水位置:前臂侧面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以左手持患儿之手,使掌心向上,再以右手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并拢,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双手交替操作,反复约10~20次。
主治:外感发热,潮热,内热,烦躁不安,口渴等。
7.推六腑位置:前臂尺侧,阴池穴(手腕横纹处)至肘尖处成一直线。
操作:以左手持患儿左手,以右手拇指,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部;然后再交换双手,作另一侧手臂。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2cf4db15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c.png)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在宝宝生病发烧的时候,轻易不要给宝宝吃退烧药,也不要输液!告诉各位妈妈退烧的一个方子:香菜去叶子留茎和根3-4根白萝卜2-3片生姜1-2片加冰糖加水煮15分钟。
待温度适中给宝宝喝,宝宝喝下去会出汗退热的。
各位妈妈们可以试试看,效果非常好。
•后来妈妈问我关于推拿的事情,于是我找来这篇文章,是小儿推拿,用以疏风解表。
同时也分享给各位妈妈。
要感谢篱笆网上的缘缘妈妈。
1 开天门(攒竹):直推法两拇指自眉心交替直推至前发际线(如图从眉心到天庭)作用: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2 推坎宫:分推法用两拇指正面从印堂穴沿眉头至眉梢方向分推(如图沿眉骨方向)作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3 揉太阳或推太阳眉梢与外目眦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太阳穴如图所示)作用: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的作用。
这三个穴位是治疗感冒最主要的学位,无论是风寒还是风热感冒。
还有一个穴位4耳后高骨: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凹陷中。
作用:疏风解表临床上这个叫外感四大手法:开天门100-150次、推坎宫100-150次、运太阳100-150次、揉耳后高骨100-150次用于风寒、风热感冒。
推拿次数根据孩子年龄增加可以增加。
头部背部上呼吸道疾病常用的穴位图开天门的穴位图太阳穴位图推坎宫的穴位图耳后高骨,找不到图片说明,退热的有效穴位还有掐十宣,或者十宣放血都是非常有效地。
这个对成人也有效果。
捏脊是一种复合操作手法,我很难用文字表述,位置如图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退烧也很神奇,针对发烧很有效果。
打马过天河的方向和位置就是在天河水上,不过操作手法是用我们的食指和中指两指蘸水然后从腕到肘方向在皮肤上敲打,其声音就像是马过河发出的响声。
最近天气转凉,很多的宝宝都得了感冒,或者留清鼻涕,或者咳嗽,大部分宝宝都是感染风寒感冒。
作为妈妈如何预防,如何帮助宝宝从感冒的症状里面快速的摆脱出来呢?特别向大家推荐感冒四大手法:开天门200-300次,推坎宫200-300次,揉太阳穴1-2分钟,及耳后高骨200-300次,这套手法针对无论是风寒还是风热感冒都可以适用。
儿童感冒发烧的中医穴位按摩疗法
![儿童感冒发烧的中医穴位按摩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d7e63dc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4.png)
儿童感冒发烧的中医穴位按摩疗法感冒和发烧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传统中医认为,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改善儿童的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
本文将介绍几个适用于儿童感冒发烧的中医穴位按摩疗法。
1. 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部,距离耳后约一寸的凹陷处。
这个穴位对于缓解头痛、鼻塞和咳嗽非常有效。
可以用中指按压风池穴10-20次,每天重复3-4次。
2. 大椎穴大椎穴位于背部,位于颈椎最高点以下一寸处。
按摩大椎穴可以改善儿童发热和咳嗽的症状。
用拇指指腹按压大椎穴,每次按压10-15次,每天进行3-4次。
3. 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脚背,第1、2趾关节的凹陷处。
按摩太冲穴可以促进儿童体内的阳气运行,从而有助于缓解寒冷引起的发烧和鼻塞。
用拇指按压太冲穴,每次按压10-15次,每天进行3-4次。
4. 鱼际穴鱼际穴位于手背,第2、3掌骨间凹陷处。
按摩鱼际穴可以改善咳嗽和发烧的症状。
用拇指指腹按压鱼际穴,每次按压10-15次,每天进行3-4次。
5. 曲池穴曲池穴位于手臂外侧,肘关节凹陷处。
按摩曲池穴可以缓解咳嗽和鼻塞,促进儿童的康复。
用拇指指腹按压曲池穴,每次按压10-15次,每天进行3-4次。
按摩这些穴位时,可以适当加大力度,但要注意不要造成过度刺激或疼痛。
按摩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可以在儿童放松的状态下进行。
除了按摩穴位,中医还强调在儿童感冒发烧期间的饮食调理。
儿童宜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具有杀菌作用的食材,如蒜、姜等。
此外,让儿童多喝水,保持充足的睡眠也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感冒发烧的情况因体质和年龄而异,以上提到的中医穴位按摩疗法只适用于一般情况。
对于严重病情或慢性疾病,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总结起来,儿童感冒发烧的中医穴位按摩疗法可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通过按摩风池穴、大椎穴、太冲穴、鱼际穴和曲池穴,可以改善咳嗽、鼻塞和发热等症状。
此外,合理的饮食和休息也是儿童康复的关键。
但请记住,儿童的健康问题应该尽早咨询专业医生,并遵循他们的指导。
人体的五个退烧穴位
![人体的五个退烧穴位](https://img.taocdn.com/s3/m/a5919318f524ccbff021844d.png)
人体的五个退烧穴位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人体有5个退烧穴位发热多是机体正气与外来邪气相搏斗,机体免疫力较强的表现,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殊处理。
但高热(体温在39℃以上者)时,人体内环境失衡,脏腑功能紊乱,特别是小孩,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易出现惊厥,需要紧急处理。
这里介绍几个常用的退烧穴位,合理使用,往往有奇效。
大椎穴: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
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
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十宣穴:即十指尖,共10个。
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
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曲池、合谷、外关穴: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
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
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
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
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
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
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刮痧疗法是人们常用的民间疗法之一,对高热也有奇效。
可以选用上述穴位进行刮痧,也可以选背部沿督脉和膀胱经、腋窝、肘窝较大面积处,自上而下,先轻后重,刮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痧点即可。
上述方法仅适合于应急,要想彻底退热,关键是针对病因治疗,所以病人应该首先去医院。
本文转自:。
人体的五个退烧穴位
![人体的五个退烧穴位](https://img.taocdn.com/s3/m/c75f04f1de80d4d8d05a4f07.png)
人体有5个退烧穴位
发烧多是机体正气与外来邪气相斗争,机体免疫力较强的表示,一般情形下不须要特别处理.但高热(体温在39℃以上者)时,人体内情形掉衡,脏腑功效杂乱,特别是小孩,神经体系发育尚不完美,易消失惊厥,须要紧迫处理.这里介绍几个经常运用的退烧穴位,合理运用,往往有奇效.
大椎穴: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材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经常运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后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合营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十宣穴: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处较多,平易近间普遍运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曲池.合谷.外关穴: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合营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刮痧疗法是人们经常运用的平易近间疗法之一,对高热也有奇效.可以选用上述穴位进行刮痧,也可以选背部沿督脉和膀胱经.腋窝.肘窝较大面积处,自上而下,先轻后重,刮至局部皮肤消失紫红色痧点即可.
上述办法仅合适于应急,要想完整退热,症结是针对病因治疗,所以病人应当起首去病院.
本文转自:。
穴位按摩缓解发烧
![穴位按摩缓解发烧](https://img.taocdn.com/s3/m/89f0d14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c.png)
穴位按摩缓解发烧
五大穴位可以缓解发烧,包括大椎穴、合谷穴、涌泉穴、十宣穴和曲池穴。
1.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
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
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
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2.合谷穴:用于治疗咳嗽哮喘、鼻塞、发烧等症。
3.涌泉穴:用于感冒所致身体乏力、鼻塞、身体发热等症状。
4.十宣穴:常用于热病、癫痫等。
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
为宜。
5.曲池、合谷、外关穴: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
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
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
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
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
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此外,还可以通过推天河水穴和退六腑穴等方法来缓解发烧。
具体方法需要根据个人病情和身体状况来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穴位按摩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对于高烧持续不退的患者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同时,按摩穴位时应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刺激导致不适。
儿童发烧穴位按摩(0—12岁适用)精品文档14页
![儿童发烧穴位按摩(0—12岁适用)精品文档14页](https://img.taocdn.com/s3/m/149dbe9fb8f67c1cfad6b8eb.png)
儿童发烧穴位按摩(0—12岁适用)发布: 2019-7-26 09:29 | 作者: 孟否否梁肇思 | 来源: 阳光社区 | 阅读: 1466 分享到:3孩子都是大人的心头肉,头疼脑热都牵动着家人的心,面对日渐高昂的医疗费用和滥用抗生素的危险处境,很多人都希望有一种不打针、不吃抗生素、疗效好,还又便宜的治疗方式。
“小儿推拿可谓最佳医术,疗效独特,不仅节约了大量医药费用,更对提高国人体质,富民强国,有深远的意义。
”“倡导自然疗法,关注婴幼儿健康,帮助宝宝们远离药物,教会每一个妈妈小儿推拿”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
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如果孩子是风寒感冒可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
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小儿推拿穴位之三关——发热
![小儿推拿穴位之三关——发热](https://img.taocdn.com/s3/m/323a2ad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0.png)
小儿推拿穴位之三关——发热
应很多宝妈的要求,我们来细讲穴位
中医上讲,小儿为“纯阳之体”。
另外,现在的小孩子,吃的东西太好了,牛奶、肉、海鲜等等都是高蛋白的东西,小孩子体内本身就有热。
这时候稍一受寒,就会引起风寒感冒而发烧。
这在民间被老百姓形象地称为“寒包火”或者“寒包热”。
出现寒包火,这时候要让孩子发汗解表,这样既可以把体表的寒邪。
驱赶出去,也可以让体内多余的热量散发出来,从而起到退烧的作用。
小儿推拿术中的“推上三关”就有这种功效。
推上三关穴位位置图:
图1
在孩子小臂前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就是上三关了。
用拇指或食、中两指自下向上推,就是“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每天给孩子推100~300遍,具有发汗降热的作用。
推上三关的好处:
记得有一次在学员交流会上,有一对父母带着孩子来,让我给他两岁的孩子调治发热,我当时给孩子推三关150遍后,孩子的身体就微微发汗,原本烦躁不安的小宝宝竟然很快睡着了。
那对父母在感激我的同时,也讲了以前给孩子治发烧的情况。
他们说,孩子有一次发烧,他们就给孩子用了一些退烧药,但孩子的烧
依然没有退下来。
他们就怀疑药效不够,又给孩子加了量。
结果,当天晚上,孩子是出汗了,但很快就脸色苍白、神志不清,迅速送往医院后,孩子竟然还休克了。
我当时听了很替这两口子捏了一把汗,药哪能乱吃呢,一定要遵照医嘱才行。
而且发汗解热原本有“推上三关”这样简单易行的办法,如果当父母的都知道的话,又怎么会发生上面这么危险的事呢。
退热常用穴位——天河水
![退热常用穴位——天河水](https://img.taocdn.com/s3/m/8c35238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c.png)
退热常用穴位——天河水天河水是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之一,也是小儿推拿手法的亮点所在,其退烧作用之神奇,让很多西医同行瞠目结舌,也因此而受到很多妈妈的推崇。
播放GIF【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正中,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的线性穴位。
【作用】这是一个凉性的穴位,可以用于一切热证。
比如,感冒发热、内火—烦躁、夜睡不宁、脸红、舌头口唇红、口干口渴、鼻涕黄、痰黄、小便黄、大便臭等都是有内热的表现。
【手法】1、取天河水——从肘推至腕,推法100~300次。
2、清天河水——也叫“推天河水”,从手腕推至肘弯,推法100~300次。
3、大推天河水——从肘推至掌心,推法100~300次。
4、引水上天河——蘸水,从掌心推至肘弯,推法100~300次。
5、打马过天河——从腕至肘,跳跃式拍打或者点拿,推法100~300次,弹打法3~7次。
这五种手法,常用的就是前两种,由于流派不同,有的主张用清法,有的主张用取法,若不属于任何流派,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应用】取天河水、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这三种手法,都是可以退烧的,是最常用的。
对于外感风寒的退烧,在38.5度以下的一般是用清天河水,清天河水退烧是非常神奇的,一般推上5到10分钟,宝宝开始出汗,烧就退了。
对于外感风寒发烧达到39度以上的用打马过天河,引水上天河,这两个手法操作时合二为一。
用食中二指蘸了蘸清水,就在天河水的位置,由腕至肘,一起一落弹打,及蘸水吹气,这是在给孩子清心火,相当于在高温的身体上开了个散热窗,而且只在小臂操作,简便安全无副作用,又可以预防热毒攻心,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
一般推拿时间也在10分钟左右,汗出烧退。
打马过天河水的清热作用大于大清天河水,大清天河水的清热作用大于清天河水,清天河水清热而不伤正,不伤阴,故可治疗一切虚实之热证。
大清天河水及打马过天河水主要用于治疗实热证,常与退六腑,推脊柱等配合使用。
【应用经验】1、天河水一般用于39℃以下的发烧。
小儿推拿退烧手法、常用穴位及儿科常用术语!(宝妈强烈收藏)
![小儿推拿退烧手法、常用穴位及儿科常用术语!(宝妈强烈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b07b133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8.png)
小儿推拿退烧手法、常用穴位及儿科常用术语!(宝妈强烈收藏)小儿推拿退烧六步图:【开天门100次】位置:天门穴,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手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
推50~1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推坎宫100次】位置:坎宫穴,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
手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
推50~1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运太阳100次】位置:太阳穴,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
手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称运法。
此法以顺时针运为补,逆时针运为泻。
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
运50~100次。
要领: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的肌肉组织。
频率为每分钟80~120次为宜,运时向耳廓方向稍用点力。
【清肺经200次】位置:肺经穴,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
此处选用清肺经,推100~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此处一定要注意推动的方向,这与补泻有关,补泻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家长一定要看仔细。
【清天河水200次】位置:天河水,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手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
推100~2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退六腑200次】位置:六腑穴,在前臂尺侧(小指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地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地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59939a783c1ec5da50e270cd.png)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
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外感风寒发烧,可采用以下四种推拿方法,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
1.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2、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3、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4、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
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
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儿童感冒怎么办按摩这几个穴位就可以解决
![儿童感冒怎么办按摩这几个穴位就可以解决](https://img.taocdn.com/s3/m/19785004dd36a32d737581e8.png)
儿童感冒怎么办按摩这几个穴位就可以解决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也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小孩子免疫力不强,更容易感冒发烧,每年6~8次...全年皆可发病,每个父母都担心自己宝宝的身体健康,如果吃药的话又会担心有副作用,那么接下来为大家介绍没有副作用的感冒治疗方法,就是中医里的穴位治疗法,既可以治疗感冒,也可以增强免疫力。
提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防治与护理,人们总是首先想到西医,但是一方面有些宝妈担心药物会对患儿产生副作用,另一方面孩子吃了很多药却不见好,还容易反复.......而中医里讲究阴阳调和、治标固本,实际上对于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疾病的调理,除了药物治疗,中医里还有很多独特的疗法。
首先,咱们就来看看穴位按摩在调理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疾病中的应用吧!消除食积,预防发热脾胃功能弱的孩子容易出现食积发热,宝妈们可以用一些按摩的手法,来帮助孩子改善食积的情况。
★ 摩腹父母提前把手搓热或者用热水把手泡热一点,将孩子平放到床上,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环指的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反复顺时针做环形有节律的移动,每次1~3分钟。
★注意事项对于这种按摩,记得沿着顺时针的方向按摩,千万不要弄反。
右下方是盲肠的位置,我们要顺着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到下面的乙状结肠、直肠等等顺时针方向走行,这样才能促进宝宝排便,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捏脊让宝宝俯卧在床上,我们的手形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大拇指和食指做个环形,从孩子的尾椎骨位置,连皮带肉给他提拉起来。
每次往前推三下,就提一下,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后顺序,自长强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捏一遍,可捏拿4~6遍。
★注意事项对于孩子通心络、健脾胃、促消化,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非常有帮助。
这样的按摩手法如果能坚持下来,宝宝的体质就会逐渐改善了,免疫力增强,也不容易发烧感冒了。
如果孩子的皮肤有破损,或者出现疖肿、皮肤病的时候,那就不要做捏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
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外感风寒发烧,可采用以下四种推拿方法,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
1.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2、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3、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4、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
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
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
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
现在正好是春季,天气变化较大,日温差也较大,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
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
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
一般来说急性发烧需要1至3天痊愈,长期低热而用药效果不佳的患儿相对治疗时间长些,因为长期低热患儿的治疗一般都需要从发病的本因入手。
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发高烧,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额头滚烫、头晕目眩,严重时不仅浑身疼痛,甚至烧到意识模糊、发生抽搐。
人的正常体温约37.2℃左右。
除非体温超过38.5℃(成年人)或39℃(小孩),否则无需太过紧张。
其实,发高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
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
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毒素。
理疗的方法:(1)天河水(要穴):尺.桡沟.从远端至近端用布擦.用温水或凉水(也就是把手抻直,手掌向上.从手腕到手肘中间的沟)(2)清肺经:手无名指腹.两支手都有,都要按摩.从手指近端向远端推(注意这个穴位到儿童六岁就消失了)(3)开天门:用拇指推印堂至发际(推到发红.不要把宝宝的皮肤推破)现在了解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了吧。
小儿风寒感冒的穴位按摩:风寒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质淡,苔薄,白。
常用手法①重推三关穴500次。
②揉外劳宫100次。
穴位:外劳宫(外劳)位置: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揉50~100次。
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腹泻,肠鸣等。
③双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
穴位:肩井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④用食、中指揉二扇门50次,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
穴位:二扇门位置:在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中。
操作:用两拇指甲掐揉之,掐5~10次,揉100~300次。
主治:惊风,昏厥,身热无汗。
小儿风热感冒穴位按摩:症见发热重,微恶风或恶寒,咽痛,口干,有汗,面赤,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舌边尖红,苔薄黄。
①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100次。
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②按揉大椎穴1~3分钟。
穴位:大椎位置: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
操作:以中指端按揉,或用拇指与食、中、无名等指作对称用力,捏挤大椎。
按揉约100~300次,捏挤10~15次。
③以掌横擦骶尾部,以透热为度。
④拿肩井3~5次。
穴位:肩井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3)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丰隆穴各1分钟,推小横纹100次,分推膻中100次。
穴位:天突位置:胸骨上窝正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揉。
约15~30次。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恶心,呕吐等。
穴位:丰隆位置: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
约1~3分钟。
主治:痰多,气喘,胸闷等。
穴位:小横纹位置:在掌面小指根下掌纹尺侧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见右图。
约揉100~300次。
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等。
穴位:膻中位置: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约50~100次。
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
(4)高热惊厥者,加清肺经300次,清心经300次,推涌泉200次,清天河水500次。
穴位: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穴位:涌泉位置: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
操作:用拇指腹自足跟推向足尖,称推涌泉。
见右图,推100~500次。
用拇指端在穴位上按揉,称揉涌泉,见左图。
揉30~50次。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
(5)食欲不振者,加揉板门100次,摩中脘3分钟,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穴位:板门位置:手掌大鱼际部。
操作:用拇指端在大鱼际中点按揉,约揉200~400次。
主治: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积滞,阻泻,腹胀等。
穴位:中脘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穴位:足三里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端按揉。
约1~3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四肢无力等。
随证加减(1)如流鼻涕、咽痛等症状重者,常用手法加①点揉风池穴1分钟。
②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
穴位:虎口(合谷)位置:拇、食两指之间凹陷中,第2掌骨之中点边缘处。
操作:用拇指按揉或拇、食二指对称拿之。
约拿3~5次,揉100~300次。
主治:风寒感冒,口眼歪斜,牙痛等。
③多揉太阳穴。
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
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2)如高热者,常用手法加①清天河水300次,清肺经300次。
②直推脊柱5~10次。
穴位:脊柱位置: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直推,称推脊柱,约推100~300次。
主治:脱肛,便秘,泄泻等。
③搓擦涌泉300次。
(3)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常用手法加①补脾经100次,推三关100次。
穴位: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穴位:三关位置:在前臂桡侧,自腕演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100~300次。
②按揉中脘、足三里穴各1分钟。
穴位:中脘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一旦生病了,当然还是以药物治疗为好,不过按摩穴位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哦,有些症状轻的还可以不用上医院了呢.按摩穴位的基本注意:如果有条件,每天做三到四次最好,如果没有条件,做一到两次就可以了。
按摩有时候用拇指,有时候用掌,所以穴位不要求那么准确,大体方位够就可以了。
不是力量越大越好,一般来说有酸胀感为最好,按摩时应该把手洗干净,把指甲剪短些,再一个手要保持一定温度,不要冷冰冰的接触皮肤。
感冒发热可按摩的穴位有:1、攒竹,这个穴位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也就是额头的正中线,用两大拇指在额头正中线自下而上交替直线推动。
2、坎宫,坎宫是自眉头起沿眉毛向眉梢的一直线。
用两大拇指分别放在两个眉头上,然后沿着眉毛向眉梢分推。
3、太阳穴,发烧感冒的时候,都可以揉这个穴位。
4、肺经,在无名指上,由指端向手掌方向直线推动,称为泻肺经。
(即是说,从指头往下搓就是了)5、天河水,在前臂内侧正中线,自腕至肘成一条直线,用食指和中指沿着那条线从手腕推向肘,这叫做泻天河水。
6、迎香穴,迎香穴在鼻翼两旁,按住后力量稍轻,两个手指相对向中间用力,鼻子有一定地酸胀感。
7、四白穴,四白穴在眼眶下,横一个大拇指的距离,操作方法和迎香穴一样。
8、风池穴,从耳根下向后脑方面移动,有个窝,窝上面是一块高的骨头,这个窝的位置就是风池穴,顶住风池穴位以后向上顶。
9、捏拿颈肌,颈肌的位置是指颈部两侧肌肉。
10、向上推印堂穴,印堂穴在两眉之间,推的时候一定要压住,稍微用力。
11、大椎穴,我们低头的时候脖子后边最高的这块骨头,在这块骨头下面一点,有个小坑的位置就是大椎穴,这个地方的力量可以稍微重些。
大椎穴是退火的穴,是退热的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