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锦州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思考
三产服务业工作思路 提速提质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思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三产服务业工作思路提速提质进呈现代服务业工作思路现代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提速提质进呈现代服务业工作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以下是我对如何提速提质进呈现代服务业的一些思路:首先,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要加大财政、金融、税收等各方面的扶持政策力度,支持服务业企业的创新和进展。
同时,通过降低准入门槛、优化商业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等措施,为服务业企业供应更好的进展条件。
其次,加强人才培育。
现代服务业对高素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要加大对服务业相关人才的培育力度。
一方面,在高等院校中增设相关专业,加大招生力度;另一方面,供应更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提升现有人员的素养。
再次,加强服务业创新力量。
现代服务业的进展需要依靠创新驱动,我们要加大对服务业创新的支持,加强科技创新和学问产权爱护,鼓舞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服务业创新进展。
此外,要留意服务质量提升。
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服务质量,我们要加大对服务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服务行业的整体素养提升,打造一批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服务品牌。
最终,加强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进展。
现代服务业不仅仅是独立存在的,更是与其他产业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我们要加强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融合进展,推动产业链的延长和价值链的升级,实现产业的高质量进展。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综上所述,提速提质进呈现代服务业需要政府的支持、企业的创新、人才的培育和服务质量的提升等多方面的努力。
只有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现代服务业的快速进展,为经济转型升级做出更大的贡献。
推进辽北地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进辽北地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辽北地区作为我国农业大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对于全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一、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政府应出台更多有针对性、科学有效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政策,强化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支持和扶持。
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产业链水平,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
二、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
辽北地区应该坚持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优化农业结构,推动现代农业与农村旅游等三产融合发展,打造高品质的特色文化农业示范区,提高辽宁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是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中的重要领域,可以实现农业、农村和旅游相互融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农民收入水平。
建议辽北地区加大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的投资力度,发展观光农业、特色采摘、主题农庄等新型业态,丰富农村旅游资源,提高服务质量,推动绿色农业和特色旅游的发展。
四、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体制创新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体制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辽北地区通过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大学生村官等形式,提高农村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创新管理体制,简化行政手续,加速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效率,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总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辽北地区应该加大力度,多措并举,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对发展三产服务业的一些思考

对发展三产服务业的一些思考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
而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发展三产服务业进行思考,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1. 三产服务业的重要性三产服务业是与传统的一产和二产相对应的,是对人们生活品质要求日益提高的反映。
它包括商务服务、旅游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等多个领域。
通过发展三产服务业,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2. 发展三产服务业的意义2.1 经济增长发展三产服务业能够带动就业增长和消费扩大,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劳动力的就业率。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务业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促进消费的扩大。
2.2 增加国际竞争力三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优质的服务可以提升国家的形象,增强国家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比如,发展旅游服务业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来访,促进国际旅游消费。
2.3 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发展三产服务业可以促进区域的均衡发展。
一些边远地区或者资源贫乏地区可能无法发展传统的一产和二产,但是通过发展服务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服务业的发展也可以带动一产和二产的发展,形成互促互进的良性发展格局。
3. 面临的挑战3.1 人才缺乏发展三产服务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而目前我国服务业的专业人才短缺。
这是因为长期以来,传统的一产和二产被社会所重视,而服务业的专业人才培养相对滞后。
因此,需要加大对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并改善服务业的薪酬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于服务业。
3.2 品质与数量平衡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同时保障服务的品质和服务的数量。
然而,目前服务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过于追求服务的数量而忽略了服务的品质。
为了保证服务的质量,需要增加对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监管。
第三产业调研心得体会

第三产业调研心得体会
在进行第三产业调研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推动力。
以下是我得出的几点心得体会:
1. 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和社会进步,第三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服务业、金融业、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巨大,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2. 创新创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关键: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创业精神。
新兴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成为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动力。
政府应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3. 人才培养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人才是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是关键,包括服务业的技能人才、金融行业的专业人才等。
同时,要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职业技能。
4. 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巨大: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也给第三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等新模式的出现,使第三产业的边界变得模糊,传统行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
总体而言,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应该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支持力度,优化政策环境,鼓励创新创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以推动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
推进辽北地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进辽北地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辽宁省北部地区,即辽北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和农村经济发展区域,也面临着农业、农村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挑战。
推进辽北地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需要出台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鼓励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的资金补贴政策,鼓励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还可以建立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和金融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需要强调农业、农村产业和服务业的紧密结合,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一方面,可以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可以推广农村旅游、乡村民宿等服务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三、鼓励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
一方面,可以通过培育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
可以通过建立生产者合作社、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农民参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农民增收。
四、加强科技创新支撑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支撑,提高农村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一方面,可以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可以建立农村科技示范点和科技服务站,为农民提供科技咨询和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一方面,可以加大农村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解决农村用水、用电和交通不便的问题。
还可以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互联网覆盖和智慧农业发展水平。
六、关注农民收入增长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需要关注农民收入增长,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推进辽北地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进辽北地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近年来,在国家农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各地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辽宁北部地区仍存在三产融合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为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辽北地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环境政府应该加大对辽北地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
加大对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农业科技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村企业和农户增加附加值,提升产品品质,实现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拓展销售渠道,并对农产品电子商务进行政策性支持,为农产品销售打开更多渠道。
二、推动三产融合,打造一体化产业要加大对三产融合发展的资金投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农业与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产业资源的共享,推动农村产业的提质增效。
在此基础上,建设农村一体化产业园区,集约利用资源,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
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民采用现代农业科技生产方式,提高产出,吸引更多农民转入现代化农业生产。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加大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力度,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适应现代农业生产需求的人才。
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与农村产业的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科技支持。
推动农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推动农村人才向一二三产业转移,为农业和农村产业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保障。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发展质量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高农村通达性和便利性,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
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加强农村电力设施建设,保障农村电力供应的稳定性,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五、强化产业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大对农村产业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产业走品牌化发展道路。
对发展三产服务业的一些思考范文精简处理

对发展三产服务业的一些思考对发展三产服务业的一些思考引言1. 三产服务业的重要性三产服务业是指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包括金融、物流、信息技术、教育、医疗、旅游等行业。
它不仅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国民经济收入,还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三产服务业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 三产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尽管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三产服务业的发展不够均衡,各行各业之间的发展水平和质量还存在不小差异。
三产服务业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创新能力不足限制了其发展速度和质量。
三产服务业的人才缺口较大,高素质人才供给不足也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
3. 促进三产服务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为了促进三产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建议:政策支持:加大对三产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政策倾斜。
创新创业: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在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不断创新,提升竞争力。
人才培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引导大学生和青年人才向三产服务业倾斜,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身三产服务业。
跨界合作:加强三产服务业与其他行业的合作,实现产业间的融合发展,提供更多的跨界服务和创新产品。
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升我国三产服务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结论发展三产服务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战略任务。
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跨界合作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措施,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动三产服务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目标。
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推进。
只有加强思考和行动,才能让三产服务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辽宁第三产业演进特征及发展对策

、
第三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经达到 7%左右,如美 国 20 0 00年第三产业增 行 统 计 ,00年 四个 层 次 的 比重 分 别 为 20
随着 经济结构调整 力度 的加大 和社会需 加值的比重为7. 20 年北京第三产业比 5. 2- 1. 4 %,08 5 3 %、9 %、0 %和 6 %,o6年 分 别为 9 3 2 . 2o 6 求的变化, 政策、 资金和人力等方面的投入, 近 重为 7 . %,辽宁与发达国家及发达省市相 4 . 3. 、 1 % 7 %。可见, 35 2 8 %、3 % 1. 和 . 3 5 1 O 辽宁第三 年来辽宁第三产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第三产 比, 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差距仍然很大, 说明辽 产业内部结构变化很小, 各层次增加值占第三 业 增加 值 由 19 的 169 99年 ,4. 元增 加 到 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状态 4亿 次产业增加值的 比 重变动幅度不大。 第一层次 20 年的467 6亿元,增长了2 2 08 , . 4 4 . 倍。从 8 2区域间第三产业发展不均衡。 、 大多数情 流通类部门下降了5 4 第二层次生产和生 . %: 6
第三产业 已 经成为就业 的主渠道。 产业结构、适'调高第三产业比重等方面着 产业, 3 - 二、 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手,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锦、 铁岭 都未超过百亿元 , 前后两者相差 十几
倍。 丹东第三产业占G P比重为 5. %, D 1 3 沈阳 4
关键词: 辽宁: 产业结构; 第三产业
基金项 目:该文系辽宁省科技厅 20 年 07
在看到辽宁第三产业发展取得成绩的同 为 4.1 而本溪、 8 %, 4 盘锦不到 3%。城市问差 0 时, 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 与发达国家和我 距拉大, 不利于全省经济协调发展。
对发展三产服务业的一些思考

对发展三产服务业的一些思考1. 引言现代社会发展迅速,服务业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
三产服务业是指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部门,包括金融、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各个领域。
发展三产服务业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发展三产服务业进行思考。
2. 提升服务水平发展三产服务业的首要任务是提升服务水平。
服务业的核心是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需要服务企业提供更加便利、高效、个性化的服务。
还需要发扬服务的精神,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态度,使人们能够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
3. 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三产服务业也需要紧跟时代潮流进行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可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金融领域,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需求并提供个性化的投资建议;在医疗领域,可以利用辅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
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将为三产服务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4. 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推动三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培养高素质的服务业人才,既需要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也需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进入三产服务业,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培训和培养投入,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5. 加强国际合作三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国内问题,也需要进行国际合作。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理念,进一步提升我国三产服务业的水平。
国际合作还可以拓展市场,吸引更多外国客户来我国消费和投资,推动三产服务业的发展。
6.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发展三产服务业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保护生态环境是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发展三产服务业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遵循绿色发展理念。
例如,旅游业可以发展生态旅游,提供更加环保的旅游服务;医疗机构可以采用绿色医疗模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7. 政策支持和改革创新发展三产服务业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改革创新。
锦州地区“三农”发展思路及对策

锦州地区“三农”发展思路及对策锦州地区“三农”发展思路及对策摘要:锦州市近年来虽然加大了对“三农”的扶持力度,推出了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但是仍然存在多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入手,探寻锦州地区“三农”问题的发展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三农;发展思路;对策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024-11 发展思路“三农”问题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问题,它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是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维护本地区社会稳定的关键。
当前,锦州市农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将成为衡量农村经济工作是否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条件。
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要着力实现“三农”工作的大发展。
第一,加快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快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第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发展农业“一县一业”。
第三,创造良好环境,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并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建立农民生活保障机制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覆盖面更为广泛的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巩固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四,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既要做足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更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生产自动化进程,从而解放更多的农业生产力(生产资源、生产人员),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2 发展对策2.1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应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加强农业生产自动化和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应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不断扩大和提高龙头企业的规模与效益,筛选一批有市场前景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潜力,就业安置大的企业,给予政策、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重点支持,进而拉动行业发展。
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疑问与策略

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疑问与策略
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下面是一些关于地区第三产业发
展的疑问和策略:
1. 疑问:为何发展第三产业?策略: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
就业增长,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减少环境污染等。
可以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创新创业
支持、人才培养等措施,加强第三产业的发展。
2. 疑问:如何发展第三产业?策略:可以重点发展与地方资源、优势产业相关的服务业,如旅游业、文化创意业、金融业等。
同时,要加强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与服务业
的深度融合,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此外,培育和引进人才是发展第三产业的关键,应
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
3. 疑问:如何解决第三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策略:第三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服
务质量不高、人才短缺、融资难等。
可以通过加强监管和监督,提高服务质量和行业
规范;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合作;加大财政支
持力度,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4. 疑问:如何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策略:地区第三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应实现协调
发展。
可以通过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融合,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合作。
同时,要加强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产业互补和优势互补。
总体而言,地区第三产业发展需要政府引导和推动,企业创新创业,以及社会各方的
支持和参与。
通过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可以实现地区第三产业的良性发展,促进地方
经济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对我国第三产业上新台阶的几点看法

对我国第三产业上新台阶的几点看法新的产业第三产业已经逐渐在我国发展壮大,它不仅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而且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因此,对我国第三产业上新台阶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讨论。
首先,要解决好第三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的关系。
由于第三产业的发展涉及到政策制定、技术研发等方面,与传统产业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为了让第三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影响传统产业的发展,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促进两种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其次,为了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引入更多外资。
因为多数第三产业企业起步较晚,当前技术、设备及经验等还有待积累,外资能够给予企业技术支持,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法,提升企业的经营水平,同时也能够引入新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在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要投资大量的资源,从政策的完善、环境的优化、人才的培养以及资金的充分供给等方面积极加以支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另外,要抓紧推动第三产业的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建立起完善的技术研发机制。
再者,营造激励机制,推行研发及应用新技术的补贴和奖励机制,鼓励企业自主开发新技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此外,加快构建第三产业信息化平台,持续提升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
我国第三产业企业普遍存在信息不足以及信息获取困难的问题,政府应全面加强信息的整合和共享,并积极推动建设各种信息化平台,以方便企业及行业内部的信息交流。
总之,第三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它也是发展乡村经济的重要载体。
而要让第三产业发展起来,就必须从完善相关政策、引入外资、建立信息化平台等方面着手,以期能够提升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使其能够走向新的台阶。
锦州发展前景

锦州发展前景锦州发展的很慢,未来锦州的发展前景是如何的呢?下文是锦州发展前景,欢迎阅读!锦州发展前景如何在新一轮东北振兴机遇来临的大背景下,锦州市决策层认真思考,要跳出锦州看锦州,把自身放在全省加快振兴发展一盘棋的整体部署中,当好辽西区域发展的龙头,充分发挥辐射、带动、引领作用,使锦州在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更加具体化,将主动承接京津冀、辽中南两大经济区辐射和产业转移,为辽宁发展贡献锦州力量。
2014年9月起,为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抢抓东北新一轮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锦州市委、市政府深入开展“锦州发展大讨论”活动,于此后3个多月时间里,以新作风开创新局面,在16个方面问题上广开言路、“全民把脉”、“全城问计”,认真梳理,科学谋划,形成对策,用创新和实干再铸锦州实力。
与此同时,锦州经济社会发展在新常态下也取得新成绩,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7.8亿元,增长6.2%,总量位列全省第五,增速位列全省第三;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6.8亿元,增长0.6%,总量位居全省第六,增速位居全省第五;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5亿元,增长12.4%,总量位列全省第五,增速位列全省第一。
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增长处于合理区间,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开展“锦州发展大讨论”活动中,锦州市委、市政府邀请高层次领导专家学者把关定向,向各界发放调查问卷近20万份,最终制定出台《纲要》,确立建设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
在《纲要》中,锦州市提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10年时间最终建成辽西地区的经济中心、科教文化中心、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国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及蒙古国乃至俄罗斯远东便捷出海口、东北亚及中国沿海地区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区;建成环渤海地区临港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宜居大型滨海城市。
锦州第一产业发展2016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6.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
其中,农业总产值188.5 亿元,增长9.2%;林业总产值1.9亿元,增长22.4%;牧业总产值223.6亿元,下降5.6%;渔业总产值36.2亿元,增长12.5%;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6.1亿元,增长0.6%。
辽宁第三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辽宁第三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第三产业已成为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优化社会资源,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辽宁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依赖工业,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却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辽宁经济的增长。
正是通过对辽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辽宁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标签:辽宁;第三产业;问题;对策1 辽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辽宁是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加上辽宁便利的交通条件及历史奠定的工业基础为辽宁成为中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提供了殷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深层次着眼,其產业结构矛盾仍然存在。
近年来,辽宁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发展速度较缓,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基本上介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贡献率之间,和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70%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
近年来,辽宁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如何促进辽宁经济的再次腾飞成为十三五期间的重中之重。
“十三五”开局之年的2016年,辽宁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2037.88亿元,比上年下降2.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73.04亿元,下降4.6%;第二产业增加值8504.84亿元,下降7.9%;第三产业增加值11360.00亿元,增长2.4%。
和第一、第二产业负增长相比,辽宁第三产业实现了正增长,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但是,辽宁第三产业发展并不均衡,区域性明显,第三产业增长主要存在于沈阳、大连两个核心城市。
2015年沈阳第三产业增加值3440.1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2%。
大连第三产业增加值3697.5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5.5%。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第三产业,也被称为服务业,是指在经济社会中提供服务的行业和部门。
随着经济的转型和发展,第三产业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重要力量。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对于实现经济转型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如何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展开调查和思考。
首先,调查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是加快其发展的基础。
通过对各个行业和部门的数据和情况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潜力所在。
例如,通过对旅游行业的调查可以了解到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贡献,以及如何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对互联网行业的调查可以了解到互联网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和前景。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查不同地区之间第三产业发展的差异,探讨造成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其次,调查第三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是加快其发展的关键。
第三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创新能力不足、人力资源缺乏、服务质量不高等。
通过与相关从业人员和专家进行深入访谈,可以了解到第三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对策和建议。
例如,与服务业相关的人力资源问题,可以通过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和提高员工技能水平来解决;与创新能力相关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科研合作和提供更多创新支持来解决。
最后,思考如何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调查的结果产生的。
通过对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可以得出加快其发展的关键点和有效策略。
例如,对于提高第三产业创新能力,可以思考如何建立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给予创新型企业更多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对于促进第三产业升级,可以思考如何引导和支持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并推动创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
此外,还应考虑政府的作用和政策支持,以及加强与其他产业和部门的协同发展。
总之,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需要通过调查和思考的方式来指导和推动。
只有全面了解第三产业的现状和问题,思考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和措施,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转型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目标。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摘要本文对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第三产业经济活力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第三产业,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缓解就业压力,改善投资环境,活跃城乡经济,提高经济整体效益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我旗旗委、政府高度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发展大运输、大旅游、大商贸、大文化产业为出发点,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市场网点建设步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多种经济所有制,多种经营方式、多门类的第三产业,使全旗第三产业保持了快速稳定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但我旗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农业大旗,群众商品经济意识不强,虽然近年来工业经济有了长足进展,但对拉动地区市场繁荣仍处于初级阶段。
这就形成了我旗第三产业基础差、底子薄,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位置还未充分显露,与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需求有一定的距离,对整个经济的促动作用还很乏力。
目前,我旗又面临着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的双重任务,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必须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
近期,旗委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突出重点,创新举措,大力培育旅游、文化、运输、商贸四大产业,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优化经济结构,繁荣地区经济。
首先,我们要从解放思想,加快第三产业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消除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过去我们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虽然经过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但许多部门仍然没有摆脱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重管理轻服务。
更有甚者存在着“杀鸡取卵”的不科学管理方式。
对于我旗来说,需要给相对较弱的第三产业创造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以扶持其发展壮大。
其次,科学安排三次产业之间发展比例。
只有第一、第二产业发展了,农业和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剩余产品,才可能有人力、物力、财力发展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一产、二产的发展。
所以,目前我旗在狠抓工业经济的同时,要放手发展第三产业。
[经济综合]加快促进全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经济综合]加快促进全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e8e6b8c561252d381eb6e4b.png)
[经济综合]加快促进全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加快促进全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市经济贸易局近年来,我市第三产业发展虽稳中有升,从总体上看,发展的步伐仍然比较缓慢,特别是2013年前三季度增速远落后于兄弟县(市、区),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客观上受美债、欧债危机等国际环境影响,国内经济持续低迷,商品生产明显萎缩,社会消费不足,整体服务业增速总体放缓态势;主观上我市第三产业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产业发展中还面临诸多困难和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现就如何促进我市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形成了一些初步思考。
一、当前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1.近年三产增速情况。
近年来,特别是2013来增速呈现了明显减缓的态势,我市第三产业发展2010年增速%,2011年增速%,2012年增速%,增速徘徊在10%左右,且增速均明显滞后于GDP。
从2013年前三季度的发展情况看,我市第三产业增长形势更加严峻,累计增速只有%,比@@市平均水平低个百分点,为@@市最低。
从行业门类增速中看,呈现多数行业增速回落,增速走低的态势,前三季度有五大行业门类处于@@市倒数后三位水平,仅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一个行业门类居@@市前列,但公路客货周转量增速与新罗、永定、连城、上杭%仅差个百分点。
2.三产行业结构情况。
总体来看我市第三产业还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而现代服务业比重还比较低。
根据2012年年报测算,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行业在我市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达%左右,我市而金融、房地产、信息传输与计算服务、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所占比重仅%左右。
从另一角度看,我市水利、环保、公共设施和居民等生产性服务业约占第三产业的%,房地产、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消费性服务业约占%,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业约占22%。
从2013年社会消费额品总额上看,前三季度累计总额亿元,其中传统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限额限上商贸企业48家累计额亿元,占总额比重仅%,今年@@新上限上商贸企业98家,我市没有。
对发展三产服务业的一些思考

对发展三产服务业的一些思考对发展三产服务业的一些思考陶旻恺1、科学谋划促发展一是着眼全局谋划三产服务业发展。
着眼于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将发展服务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推动器和调整产业结构的联动器,促进为一产、二产服务的第三产业相关业态的发展;着眼于扩大就业、增收富民,通过发展服务业,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着眼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将开发利用周边物流、仓储等资源作为城市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着眼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围绕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以生态休闲旅游的效益支撑生态环境建设,以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效推动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
二是结合实际谋划三产服务业发展。
从发展阶段看,张家港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在加大,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在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在加速,中心城市的潜力在进一步发挥。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许多服务行业都进入大众消费时代。
生态环境、交通设施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为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从资源禀赋看,张家港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需要把发展三产服务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促使其尽快成长为充满活力的支柱产业。
三是根据产业特点谋划三产服务业发展。
把握三产服务业的本质特征,遵循三产服务业的发展规划,是加快三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根据三产服务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带动面广的特点,要把发展三产服务业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市化、保护生态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相结合,促进三产服务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根据三产服务业竞争性强、市场化程度高的特点,将培育市场主体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合理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第三产业中。
2、围绕关键抓落实在培育壮大三产服务业的过程中,要注意围绕关键环节,强化措施,抓好落实,努力促进中心城区向中心商贸区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个体经 济迅速发展 ,行 业分布十分集 中 .
2 0 年,锦州 市第 三产业个 体经营户达 到1 . 7 户 , 比 08 2 5/ 2 0 年 增加2 2 户 ,增长2 . % 04 .) 5 1 7 ,年均增 加0 5 / . 7 余户 。其
中 ,有 证 照 个 体 经 营 户 8 65 , 比2 0 年 增 加 0 7 户 , 增 .)户 04 .万
业 占G P 比重 为 3 . % 比 全 国 4 . % 7 2 百 分 点 , 比 全 D的 58, 31低 . 个 省 3 . % 1 3 百 分 点 。 “ ~ 五 ” 时 期 最 低 点 2 0 年 , 第 71低 . 个 十 09
是增加就 业 、扩 大消 费需求的迫切 需要 。近 几年 ,随着 经济 社会 的发展 ,人 民生活水 平不断提 高, 国家 、省、 市均 出 台 了促进服 务业 ( 主要指第 三产业 )发展 的相 关政策 。第 三产 业迎 来了难得 的发展机遇 。锦州 市第三产业 发展状况 怎样 , 存在什 么 问题 ,瓶颈在哪 ,如何抓 住机遇加 快发展 ,急需我
镇 第 一 产 业 比重 过 大 , 二 、 三 产 业 占 比较 低 , 直接 制 约 着 经
三 行业增 加值 合计 占第 三产 业增加 值 的比重为4 . % 0 8 8 5 ,2 0
年超过5% 0 ,达 N 5 . % o9 。
・
租赁和 商务服务 业,金融业 ,房地产业 。公共管理和 社
济 的快速增长。
第三产业发展 中存在 的主要 问题
从锦州 市第三产业 发展现状不难 看出 ,在取得 成绩 的同 时 ,还存在诸 多问题 ,需要在 实践中不断研 究并加 以解决 。 1 第三 产业在经 济总量 中占比偏低 ,企业规模较 小 ,个 .
体 经 济 占比 过 大
2 3 百分 点。居 民服务 和其他 服务 业 ,文化 、体育和 娱乐 .个
产 业 单 位 数 量 的 增 加 。 第 二 产 业 2 0 年 比2 O 年 新 增 单 位 08 O4
国 民经 济 核 算 数 据 显 示 ,2 1 年 锦 州 市 第 三 产 业 增 00
加 值 36 8 元 , 比 “ 五 ”期末 2 0 年增 加 1 14 元 , 2.亿 十 05 8.亿
优质 、无公 害、有机 、生态农业 体系和作 物 、土 壤微生物 、
家 畜 和 人 的和 谐 系 统 。 积 极 采 取 间 作 、轮 作 、秸 秆 还 田 、 生
质投 入量 。 “ 十二 五 ”期 间,在8 个县 ( )实施测土配方 2 市
施 肥 项 目 ,测 土 配 方 施 肥 技 术 推 广 2 0 公 顷 , 化 肥 利 用 率 0万
物 防治病虫害 、用有机饲 料喂养 家畜等措施 ,促进 农业可 持
续发 展 势为经济 优 势 、实现农 业经 济 良性发展 。口 参考文献 :
平均 提 高3 5 百分 点,实现 施肥 科学 化 、定量化 、节本 个一 个
增效 。农 田废 旧地 膜 回收率要 达到9 % 5 ,旧膜残 留率 保持在 75 . 公斤 每公 顷 以下。积 极采用 先进 的技术 设备 和科 学 的方 法精确播种 ,减少 种子使用量 。 ( )提高 农业 可再生 资源 的利 用率 。不 断提高 农业可 2
 ̄ 6 % 比第 三产业 高3 . 个 百分 点 。2 1 年第三 产业对 经 J I3 , 41 00 济 的贡 献率为 4 . % 3 2 ,比2 0 年提 高 1 . 个 百分 点,但仍 低 o9 43
过大 力推广 节水灌溉 新技术 改变不合理 的灌溉方 法 ,提 高水
资 源 的 利 用 效 率 ,全 疆 平 均 毛 灌 溉 定 额 由2 0 年 的 1 4 0 05 19立
的贡 献 作 用 明显 落后 于 二 产
2 0 年 ,第 二次 全 国经济 普 查数 据 显示 ,锦 州 市共 有 08
第 三 产 业 法 人 单 位 9 0 个 , 比 2 0 年 第 一 次 经 济 普 查 时 增 加 66 04
1 4 个 ,增长2 . % 93 5 4 ,年平均增加 近5 0 0 个单位 ,远 高于第二
发 电 工 程 。 建 设 节 柴 灶 、坑 2 0 0 座 , 建 设 太 阳 能 3 2 3 00 1 0 7
[】 4 新疆 雏吾 尔 自治 区环境保护局 . 新疆环境统 计年报 , 0 3 20.
( 作者单位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 学院 国际合作 分 院 )
一
绝对 的主体地 位 ,实现增加值 占第 三产业增 加值 的比重均超
经营户 总数 列全省第 三位 ,法人 单位数列全省 第七位 。从 目
前统计 的基 本单位数 据看 ,全 市从事第三产业 的法人企业 占 全部第 三产 业单位 的3 . % 8 8 ,比重 明显偏低 。第三产 业法人 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成长发育较慢 。
和交通运 输两个行 业。2 0 年 ,批发 零售和交通 运输业个体 08
户达 1 . ) 户 , 占全部个体户 的8 . % L 0 4 03 5 2 3 , ̄2 0 年增加 1 9 .) 5 户 ,比重提 高0 2 . 个百 分点 。其 中,有证照6 8 户, 占有证 .万 照个体总数 的7 . % 8 5 ,比重  ̄2 0 年下 降3 4 百分点 。居 民 L 04 .个 服 务及 其他 服务业 、住 宿餐饮 业 、卫生 和社会 福利 业3 个行 业 个体经 营户达 19 户 , 占全部个体 户数 的1 .% 比2 0 .) 5 53 , 04 年 增加 0 4 户 ,比重提 高0 4 百分 点,其 中,有证 照 1 6 .) 5 .个 .
利用 水平 ;大 力发展农 村能源 ,推 广沼气 技术 , “ 十二五 ”
[] 振 华. 导干 部循环 经 济知识读 本. 国环境 科 学 出版 3解 领 中
社 . 0 5 2 0.
期 间建设 农村 户用沼 气池4 万 户 ,农 户沼 气普及 率达 3 % O 0;
在规 模化 畜禽 养殖场 和养殖 小 区建设 1 处一 O 大 中型沼气 5 2处
会 组 织 等 行 业 占第 三 产 业 增 加 值 的份 额 不 断 上 升 。值 得 一 提
的是租 赁和商务服 务业发展 较快 ,2 0 年实现增 加值 占第 三 08 产业增 加值 的 比重  ̄2 0 年提 高 了1 百分 点,年均 增长达 04 个 2. % 7 1 ,是 第三产 业 中年均增 速最 高 的一 个行业 。金 融业 、 房 地产业 、公共管 理和社会 组织行业 占第 三产业增加 值 的比 重也不断 上升 ,2 0 年 占第三产 业份额分别 为5 8 、7 9 和 08 .% .% 1 . % 比2 0 年 分别提 高 了1 4I百 分点 、0 5 04, 04 .- " . 个百 分点和
[] 1 章政 . 上海 市农业循 环经济体 系的建立 与发展 模 式 [】 农 J.
业 经 济 问题 ,2 0 () 064.
【】 2 姚卫 星 ,宋岭 . 新疆 环博斯腾 地 区造 纸企业发展循 环 经济 启示. 生产 力研 究. 0 5 7 . 2 0 ()
再生 资源 的利 用水平 ,特别是农 作物秸 秆和 畜禽 粪便的综合
过 1% 0 ,三 行 业 合 计 占第 三 产 业 增 加 值 的 一 = 左 右 。2 0 年 # l 04
6 各地 区第三产 业发展 不平衡 ,县 域第三产业尤其滞后 .
从普 查核 定后各 县 ( )区产 业构 成情况看 ,5 城 区 市 个 以二、三产 业 带动经济 发展 ,第一 产业 占比均低 于2 % 0 ,其 中,松 山新 区 、凌 河 区、 开发 区第 三产 业 占比高 于第 二产 业 ,成 为经济发 展的主要支柱 ;太和 区第 三产业 占比偏低 , 不足2 % 0 。四县 ( )第 三产业 发展滞 后 ,产 业结 构优化 升 市 级任 务较重 。北镇 、凌 海、义 县第三产 业 占比均 不足3 % 0。 四县 ( )凌海 、义 县 以第二产业推 动经济增 长,黑 山、北 市
推进锦州 市 第三产 业快速 发展 的思考
一 文 / 艳丽 张
第三产业 的发展 是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 的必然趋 势 ,是
推 动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 加 快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转 变 的 必 由之 路 ,也 于第二产业的贡献率 。
受第二 产业 高幅增 长 的影 响 ,第三产 业 占G P 比重 呈 D的 逐 年下 降之势 ,低 于全 国和全 省水平 。2 1 年锦 州市第三 产 00
业 高 9 3 百分 点 。特 别 是 2 0 年 第 二 产 业 对 G P 贡 献 率 达 .个 09 D的
3传 统优 势行 业主体地位 突出,租 赁和 商务服务 业、金 . 融业、房地 产业等新兴服务 业 占比不断增加
从 2 0 年和 2 0 年 两次 普查 之 后计 算 的第 三产 业增 加 08 04 值 行业分布情 况看 ,交通运输 、仓储和 邮政业 ,批发和零 售 业 ,住宿和餐 饮业三大 传统优 势行业在第 三产业 各行业 中居
们认真地总结和 思考。
三产业 占G P 比重为3 . % D的 56 ,比2 0 年下 降6 1 05 . 个百分点 。
2 法人 单位 和 单位 从 业人 员数 不断增 加 ,增 量 远 高于 .
二 产
锦州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特 点
1 总 量保持 较快 增 长,在G) 中 占有 份额 偏低 ,对 经济 . I P
座 。通过对 农业废弃物 的利用 ,减少环境 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