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十年发展之路
凤凰卫视资讯台10周年纪念引发的思考--从传播学角度试析其成功之道
新儿 女英雄传 》推 出;2 6日专家谈非典走进 景演播 台录影棚等高科技设备的 电视机构 ; 荟萃于此用高薪 专题系列报道 《 世纪 大讲 堂》;2 9日,正在康 复中的主持人刘海若参与宣 聘用 的来 自大陆 、台湾和 香港 两岸三地人气极 旺的主持人和 《 A RS的连线 播报 ;3 0日,闾丘露薇、郑 浩、陈晓楠 、阮 资深 评论队伍 ,在香港 、在亚 洲、在整个华语传播 界中都是 战 S
以看 出无论媒介再如何发展 ,媒介融合发展 到什 么阶段,都 者 间接 的发 问,通过被访者 也就是事件 当事人或者相关人 的 不 能脱离新 闻报 道的一般规律 。所 以凤凰 台的成 功与遵循 了 亲 口回答来解答受众 之前 的对 于这 些问题的疑惑 ,给予观众
新闻报 道的客观规律是分不开 的,他们知道在第 一时间取得 最直接最有利 的答 复。这 些所 谓的热点 问题本身就是社会 的 的新 闻资料更有新 闻价值 ,能够 引起更多的受众 的关注 。
今 传媒
2 0 1 4 年第2 期
媒介 经营
凤凰 视脊讯台 1 0属年纪念霉 l 发镌思考
一
从传播 学角度试析其成 功之 道
李 赞
( 哈尔滨学院 体育学 院,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8 6 )
摘 要 :2 0 1 1年凤凰 卫视资讯台迎来 了它十岁 的生 日,凤凰卫视资讯 台开播 了十周年 特别节 目 《 我们一起走过》 。节 目一播
次 山等一批 名记 者、名主持人、资深评论员抵达北京:5月 1 日, 一个 空 前 浩 大 的 2 0多人 采 访 队伍 开 始 纵 深 北 京 各 个 角 落 还 有的不能不提 的“ 第一” 是凤凰卫 视资讯 台在 的在新闻 J J 。 采访 方面的几个“ 第 一” ,凤凰 总是 坚持 以第一为哲 学。时间 进 行 多个 层 面采 访 【 2 . 现象 的理论延伸 。凤凰资讯 台在 每次重大新 闻面前都 第 一 、 反 应 第 一 、行 动 第 一 , 因 为 事 件 不 等 人 ,现 场 不会 保
传统出版融合发展:进程、规律、模式与路径
传统出版融合发展:进程、规律、模式与路径作者:蔡翔来源:《出版科学》2019年第02期[摘要] 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出版业受到巨大的冲击。
因此,政府、企业等主体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变革传统出版,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加快传统出版转型升级,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业态的融合发展。
本文就我国传统出版业融合发展经历的四个主要阶段,以及演进过程中遵循的规律进行详细阐述。
同时分析了我国传统出版企业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比较清晰的产品模式或运作模式,以及突破路径。
最后总结两点启示,即传统出版企业在融合发展过程中,要提供增值服务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传统出版融合发展进程规律模式路径[中图分类号] G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9) 02-0005-10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人们普遍认为传统出版业在其影响下必将迎来深刻的变革。
新世纪新兴业态迅猛发展,充分印证了数字技术对出版业的冲击。
面对这一发展趋势,我国政府从政策支持、资源配置等方面予以推动,出版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之行业外的技术合作与资本涌入,使得传统出版业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转型升级及其与新兴业态的融合发展,成为这一时期备受关注的现象。
数字出版到底是什么?传统出版怎样转型?怎样融合发展?其中既有历史的逻辑,又有产业逻辑,更有技术的逻辑。
通过梳理其发展过程、产品模式,揭示其规律特征,达成路径自然在脚下延伸。
1 传统出版融合发展的四个阶段历史地看,传统出版业的融合发展是一个动态性概念,是出版产业发展的阶段性产物。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的“后视镜”理论认为,“后视镜”里看到的不是已经过去的东西,而是正在靠近你的东西,是可以预见的未来[1]。
他还以历史写作为喻,提倡要重视媒介研究的历史溯源和“后视镜”观照。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男性和女性》一书中也用了同样的方法,将几种社会文化模式叠放在一起,以便与当前的问题拉开距离,进而能听到理性的声音。
从媒体融合到四级融合发展布局主流媒体发展改革的新阶段
6从媒体融合到四级融合发展布局:主流媒体发展改革的新阶段文/张英培 胡正荣2014年是中国的媒体融合元年。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媒体融合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随后,中宣部、工信部出台了若干先导措施和后续准则,为配合中央在新形势下推动主流媒体融合发展做出进一步部署。
近年来,主流媒体着手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台,宽带首次成为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上海文广重组成为“文化传媒航母”,《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立法工作开始推进,传媒机构混合形式所有权得到政策保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并组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如火如荼。
截至2020年末,我国的融媒体建设已经初见成效。
随着中央、省、市、县等各级媒体纷纷转型,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主流媒体已经成立。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进一步要求主流媒体深化改革,明确要求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建设必须按照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原则,不断完善中央级媒体、省级媒体、市级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四级融合发展布局。
本文通过回溯媒体融合的逻辑起点,进一步分析主流媒体四级融合发展布局的设计与重点,从而判断未来各级媒体的定位、功能与深化改革的方向。
一、 媒体融合的逻辑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做出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决策。
随后,在“把握好政治家办报的时代要求”前提下,中央把握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机遇,不失时机地对媒体进行顶层设计,并提出了“媒体融合”的改革规划。
媒体融合是国家战略,是数字中国建设中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融合发展的深度。
回顾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我们会发现,媒体融合的改革要求源自四个重要的原因。
中国媒体融合这十年:共生、赋能与深融
中国媒体融合这十年:共生、赋能与深融蒋海军;殷乐;高慧敏【期刊名称】《媒体融合新观察》【年(卷),期】2024()2【摘要】媒体融合发展已经走过十年。
十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与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共生”成为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关键词,媒体融合不仅是内部机制、内容、技术基础上的“小融合”,更是建立在思维、制度、文化基础上的“大融合”,这对用户感知、信息传播、传媒业态、国际关系、人类社会都将产生颠覆性的变革。
进入智能传播时代,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对于媒介形态、内容生产、传播渠道、传播形式和传播区域的影响也有新突破,这也在不断重塑中国媒体深度融合的智能传播生态。
2024年,作为下一个十年的新起点,在既有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媒体融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也需要“脱虚向实”。
因此,本期专题围绕媒体融合十年来的现状、难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展开讨论,既是对第一个十年的回顾,亦是对下一个十年的展望。
专题重点探讨媒体深度融合从宏观到微观不同层面的创新、发展与展望。
《中国媒体深度融合的共生发展趋势展望》立足于整体态势。
【总页数】1页(P20-20)【作者】蒋海军;殷乐;高慧敏【作者单位】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相关文献】1.统筹联动强融合守正创新开新局--宜兴市融媒体中心全力推动媒体深度融合走深走实2.媒体深融背景下中国新闻奖的导向引领——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融合启示3.媒体赋能与跨界创新--融媒体视域下的文学创意开发新局与路径4.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融合机制:连接、赋能与共生5.县级融媒体发展中的数据赋能与业务创新——基于深圳市龙岗区融媒集团“众创TV频道”的观察思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传播媒介的发展趋势研究
传播媒介的发展趋势研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播媒介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最初的印刷媒体到电子媒体,再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传播媒介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
而随着新技术不断涌现,传播媒介将继续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针对传播媒介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对相关行业以及社会大众有所启发。
第一、传播媒介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传统的印刷媒体逐渐式微,数字媒体成为主流。
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成为传播媒介发展的主要趋势。
数字传媒的优势在于信息传播快捷、互动性强、覆盖面广等,已经成为很多人获取资讯的首选途径。
随着5G技术的普及,传播媒介的网络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人们将可以通过高速网络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传播信息,这将进一步促进传播媒介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的发展。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大数据技术的兴起,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对用户的行为、偏好等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用户的个性化、定制化服务。
传统媒体往往是一种面向大众的广播,而数字传媒则可以实现对不同用户个性化的信息传递。
在新闻报道方面,传统媒体一般采取同一篇内容对所有人进行推送,而数字传媒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和历史浏览记录,推送与其兴趣相关的新闻内容。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传播媒介将更加关注用户个性化需求,向个性化、定制化方向发展。
传统媒介一般是单一形态的,比如报纸、电视、广播等,而数字传媒可以实现多种媒介形态的融合。
数字平台上的新闻内容往往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的融合呈现,用户可以随时切换不同形式的信息获取方式。
未来,传播媒介将更加关注形式的多元化,以满足用户对于信息获取形式的多样化需求。
不同传播媒介之间也将更加融合,比如电视台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直播,报纸可以通过移动应用进行内容传递,传播媒介之间的边界将逐渐变得模糊。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催生了用户参与的新模式。
传统媒介往往是单向传播,而互联网时代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发布自己的观点、评论,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
广电媒体的新媒体发展之路:现状,困境与路径
广电媒体的新媒体发展之路:现状,困境与路径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逐渐向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变,其中媒体行业就是变化较大的行业之一,在过去十几年的发展和实践中,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有了巨大的变化。
不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还提升了市场化程度。
但是广播电视行业和新媒体结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像人才缺乏、资源分散、影响力低,都给广电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广电新媒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且对广电媒体的新媒体发展的困境进行阐述,最后对广电媒体的新媒体发展的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广电媒体;新媒体;现状;困境;路径一、广电新媒体发展现状(一)发展速度较快中央电视台作为媒体行业的标杆,一直都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直坚持打造国际互联网平台。
但是在全体广电人员的不断努力下,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和发展,终于建立成了一体化新媒体平台,给我国老百姓带来了丰富视觉体验。
近十几年间,新媒体的出现,让各大广播电视台也纷纷加入其中,并且取得了十分不错的成绩,新媒体平台不仅能满足不同人民的需求,还能促进广播电视台的信息化发展。
(二)市场化程度较高在广播电视台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一味地坚守传统媒体,那么势必会被时代所“吞噬”,其主要原因在于,传统媒体的经营方式较为单一,不容易被新时期的人们所接受。
而新媒体恰恰相反,不仅传播速度快,而且时效性很强,内容也是多种多样,深度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虽然说新媒体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但是整体的市场占比并不是很少,已经具有和传统媒体分庭抗争的实力。
现阶段我国也在大力推广新媒体,所以通过新媒体和广播电视台的充分融合,不仅能提升广电媒体的市场化程度,还能提升广电媒体的市场活力,促使广电媒体跻身行业前沿。
(三)经济效益比较丰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是目前媒体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需要传统媒体人员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在两种媒体结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新媒体特点,促进两种媒体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2024年媒介融合下传统报业的发展研究》范文
《媒介融合下传统报业的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传媒行业的重要趋势。
媒介融合是指不同媒介形态的融合与互动,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
传统报业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将研究媒介融合下传统报业的发展,探讨其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二、传统报业发展现状1. 行业概况传统报业包括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
在过去几十年中,报纸一直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崛起,传统报业的市场份额逐渐减少。
2. 经营状况传统报业在经营上主要依靠广告收入和发行收入。
然而,随着广告市场的变化和新媒体的冲击,传统报业的广告收入逐渐减少。
同时,发行量也受到网络媒体的挤压。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传统报业开始尝试数字化转型。
三、媒介融合下传统报业面临的挑战1. 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报业需要不断更新技术设备,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然而,技术更新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对于传统报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 市场竞争加剧新媒体的崛起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多样化,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
传统报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来自新媒体的激烈竞争,需要不断创新以吸引用户。
3. 内容同质化问题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统报业和新媒体之间的内容同质化问题日益严重。
这导致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内容的质量和深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报业需要提供更具个性化和高质量的内容以吸引用户。
四、媒介融合下传统报业的发展策略1. 加强数字化转型传统报业应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和质量。
通过建设自有网站、APP等平台,提供更加便捷的阅读体验和信息服务。
2. 创新内容生产传统报业应注重内容创新,提供更具个性化和高质量的内容以满足用户需求。
通过深度报道、独家观点、互动性强的内容等形式,吸引用户并提高用户黏性。
媒体融合时代的活动营销模式及发展趋势展望
254媒介经营一、依托报业衍生积累平台做活动媒体融合时代,自媒体与机构媒体并存,市场原有秩序不断分化,去中心化。
但机构媒体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依旧离不开原有的平台。
以报业为例,虽然要完全离开平台,实现跨界不是不可能,但成功的案例并不多。
成功有不少先决条件——充足的资金、新兴的人才、全方位的准备等。
事实上,跨界并不等同于越界。
只要依托和用好报业这个平台,对于经营转型中的活动营销而言,就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游新闻的活动营销启动较早,起初依托原有的重庆晨报品牌,而后重庆晚报、重庆商报也已加入其中。
目前拥有营销品牌较多,且收获了相当不错的营销效果。
其中,不少活动营销品牌从纸媒时代就延续至今。
比如十大渝商评选、十大经济人物评选,该活动几乎囊括了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工商界所有精英人群。
活动最早自民间发起,随着品牌的积累和知名度的提升,被写入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该活动相当成功的品牌孵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优质企业参与,已成为重庆工商界每年的盛事。
上游新闻也通过每年举办该活动,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充分发挥“媒体矩阵”的优势,使技术与品牌融合,以“互联网+”的理念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品牌和人才队伍是最核心的资源,加强对人才的培育是媒体的成功之道。
回首渝商评选,其起源于重庆晨报《渝商周刊》的成功创办。
经过财经记者持续多年的报道,在渝商圈中积累起口碑后,才水到渠成地促成了首届渝商评选。
可见,媒体的转型要不断依靠创意来为自己的转型升级赋能,努力推进整合式创新。
新媒体时代,新经济形态不断涌现,媒体有立潮头之先的优势和条件,但只有平台积极转型升级,才能团结B 端,聚合C 端,才能让媒体精心策划的拳头活动营销获得长久和旺盛的生命力。
简言之,媒体融合时代,由报业衍生积累的平台要厚植机构媒体基因,通过报、端、网的联动,为活动营销造势,为客户提供超值回报与体验,让性价比最大化。
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一、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1)二、努力形成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观念和认识 (2)一是树立一体化发展观念。
(3)二是强化互联网思维。
(3)三是增强借力发展意识。
(3)四是发扬攻坚破难精神。
(3)三、瞄准和利用最新技术推动融合发展 (3)一是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推进新闻生产。
(4)二是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实现弯道超车。
(4)三是利用微博微信技术拓宽社会化传播渠道。
(4)四、进一步增强媒体信息内容的核心竞争力 (5)一是在品质上追求专业权威。
(5)二是在传播上注重快捷精简。
(5)三是在服务上注重分众化互动化。
(5)四是在展示上实现多媒体化。
(5)五、建立适应融合发展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 (6)一是重组媒体内部组织结构。
(6)二是构建现代化的立体传播体系。
(6)三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媒体管理体制。
(6)原标题: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一、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当前,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新兴媒体发展之快、覆盖之广超乎想象,对传统媒体带来很大冲击。
从媒体发展格局看,传统媒体的受众规模不断缩小,市场份额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新兴媒体获取信息,青年一代更是将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从舆论生态变化看,新兴媒体话题设置、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大量社会热点在网上迅速生成、发酵、扩散,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面临挑战。
媒介融合形势下的电视新闻节目发展之路
委员会 主席 乔治 ・ 勒克乐说 : “ 电视 和 电视台的节 目生产无需竞争 的压 力 ,所 新闻信 息一方面可以得到受众的认可,另 计算机最终 将合为一体 。”这似乎与媒 以 ,导致节 目数量 匮乏 、节 目内容没 有 方面打破了原有的新 闻生产方式 ,创造
一
介融合形势下的电视 形态不谋 而合 。
1 电视 是 什 么
活力和创造 力。
了更多更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数据资源。
然而 ,在媒介 融合之后 ,这种垄 断 3 节 目呈现 分 屏 化
传统 电视如 同电影一样是利用人 眼 地位彻底被 新媒 体所 颠覆 , 很多非专业 、 媒介融合后 ,我们被各种各样 的屏 的视觉残 留效应显现 一帧一帧的静止 图 业余 的影视制作 团队出现在 网络上 ,节 幕所包 围 ,比如 ,电视屏幕 、电脑屏幕 、 像 形成视觉上 的活动 图像 。数字 电视 出 目制作 不再仅 限于电视台和影视制作公 手机屏幕 、公交车 、出租 车和地铁屏幕 、 现后 ,数字技术把模 拟信 息转化成计算 司,节 目来 源更加 丰富 ,微博的推 出更 户外 大屏 幕甚至 电梯间 的屏幕 。只要有 机 能读取到 的 0或者 1 所组成 的信息 ,
作 的 、文化 的联盟 ”I J 】 。1 9 7 8 年 ,麻 省 放 的”特征 ,网络与 电视 的融合仅 仅是 现在人们 面前 了,这样 的新 闻信 息有利 理 工大学尼古拉 ・ 尼葛 洛庞帝 在 《 数字 迈 出的第一 步 ,随着 电视技术 的发展 , 设想 ,他 用两组图例演示 了三个相互 交 甚 至 会 触 及 到 人 的 感 官 系 统 。
媒介融合——网络时代电视媒体的发展之路的开题报告
媒介融合——网络时代电视媒体的发展之路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对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此情况下,电视媒体需要寻求更新与变革,实现媒介融合,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因此,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电视媒体媒介融合的调查,探索其发展之路,为传媒行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问题1.什么是媒介融合?2.电视媒体在媒介融合中的角色是什么?3.电视媒体在媒介融合中遇到的困境有哪些?4.电视媒体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三、文献综述关于媒介融合的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新媒介的出现,世界各国传媒机构开始尝试媒介融合。
然而,在中国,媒介融合的概念并没有得到普及,直到近年来才受到广泛关注。
媒介融合是指不同媒介之间的资源互补、功能互补和各自异长的优势互补等关系使之相互交融,以新的方式、新的形式呈现信息和内容。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媒介融合的形式也在不断地更新。
电视媒体在媒介融合中承担的角色是重要的。
他们利用新技术,如网络、移动设备等,将自己的内容传递到不同的平台上,如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电视媒体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与受众进行互动,提高传播效果。
然而,电视媒体在媒介融合中也遇到了许多困境。
例如,如何在不同的平台上保持传递内容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如何在社交媒体等新平台上实现与观众的互动等问题。
四、研究方法在本研究中,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探讨电视媒体在媒介融合中所扮演的角色、困境和发展趋势等。
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名电视媒体从业者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电视媒体媒介融合的实际情况。
五、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旨在探究电视媒体媒介融合的发展之路,预期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媒介融合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探讨电视媒体在媒介融合中的角色和地位;3.分析电视媒体在媒介融合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4.总结电视媒体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简史
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简史众所周知,网络媒体就是媒体意义上的网络,恰如媒体意义上的报纸、广播与电视。
它是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发布新闻和进行新闻等信息服务的一种传播媒体。
与传统的报纸、广播与电视三大媒体相比,它是一种“第四媒体”,是一种“新媒体”。
传播媒介的发展进程经历了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新媒体与数字传播时代。
首先,促使媒介不断进行发展和革新的最直接动力来自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交流沟通的范围不断扩大,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同时增大,从而使得一些原先的传播媒介的局限性暴露出来,促使新的传播革命的爆发,进而产生出一种新型的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媒介。
如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迈进,催进媒介传播由语言文字传播时代走向了印刷传播时代。
但反过来,传播媒介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秦始皇颁布的“书同文,车同轨”,这就意味着文字的出现及统一更利于统治阶级集中管理国家。
印刷传播时代的到来,报纸、杂志、书籍大量的进行印刷和复制,孟德斯鸠、卢梭的一些重要思想就是通过这些媒介被人们所知。
由此也可以看出,传播媒介使文化得以传播、传承和沿袭,因此说,一部传媒史也是一部文化史。
其次,媒介变革的决定力量取自于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变革。
科技的每一次变革都会带来传播媒介的每一步飞跃。
笔墨纸砚和印刷术的发明带来了印刷传播时代,光电影像等技术带来了电子技术传播时代,计算机的高速发展使传播媒介发生了全方位划时代的变革,社会也进入了信息时代。
可见,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使传播媒介发生突变,传播媒介本身也会率先引进新技术来变革自己,使传播媒介在空间和时间上都能有开拓新的空间,但同时,传播媒介反过来也会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再次,传播媒介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个新生与消亡的过程,一个新媒介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一个传统媒介的消失。
它们是一个共同演进,不断融合的过程。
新媒介往往具有传统媒介没有的优势,但它的一些特点又是对传统媒介的兼并,如多媒体就是集文字、声音、视频、图像等元素于一体,正如报纸网站大多是在传统报纸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动,添加了视频、读者互动、读者反馈等。
浅析中国传媒结构性融合三十年之历程
、
四级办广播 、四级 办电视、四级 覆盖运作
十年 “ 文革 ”浩 劫严重阻碍 了我 国广播 、电视 、
报 纸 等 传 媒 产 业 的 发 展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以后 , 百废 待 兴 ,如 何 在 我 国 人 力 、物 力 、财 力 极其 匮 乏 的 情 况 下 ,实 现 我 国广 播 、 电 视 、 报 纸 等 传 媒 产 业 的 快 速 发 济 和 技 术 的发 展 密 不可 分 。 目前 , “ 字 技 术 正 在 成 数 为 支撑 所 有 传 媒 的存 在 基 础 、 技 术 标 准 与 发 展 取 向 , 正 在 改 变 不 同 形 态 传 媒 的边 界 ” ,正 在 成 为传 媒 发 展 的 方 向 。@ 量 的信 息 传 播 、 迅 捷 的 速 度 和 高 水 平 的 大
革息息相关 。
一
广 播 、 四级办 电视 、四级 覆盖 运作 ”的媒 介发 展方
针 , ~ 改 以往 “ 级 办 电 视 ” ( 9 0 全 国 第 一 次 电 两 17 年 视 专 业 会 议 确 立 的 中 央和 省 ( 括 自治 区 、 直 辖 市 ) 包 两 级 办 电 视 的 方 针 ) 的 发 展 格 局 。 中央 、 省 、 地 、县 四 级 办 广 播 、 办 电 视 的 方 针 , 很 快 得 到 了 广 泛 的 响 应 , 多级 办 媒 体 的 局 面 迅 速 出现 , 中央 广 电 部 门 和 地 方 各 级 政 府 “ 块 分 割 , 以块 为 主 ”的 双 重 管 理 体 制 条
“ 权 不 明 ” 、效 率 低 下 、行 政 力 量 过 大 而 限 制 市 场 产
也 随 即形 成 。 由 于 市 场 竞 争 的 需 要 以及 媒 介 产 业 发 展 的 大 趋 势 ,我 国此 阶 段 制 定 的 一 些 方 针 政 策 也 在 客 观 上 为 未 来媒 介 产 业 的 结构 性 融 合 奠 定 了 基 础 。
从“融媒体”谈“媒体融合”
从“融媒体”谈“媒体融合”作者:郭雯方毅华李蔚杭来源:《新闻爱好者》2020年第09期【摘要】通过从融媒体的四个发展历程谈起,围绕媒体融合的几个阶段,阐述了全媒体时代的四个特点,以及构建全媒体的“信息服务商城”平台,搭建“全媒体大循环体系”的最高理想。
【关键词】“似”融媒体;“仿”融媒体;“实”融媒体;“全”融媒体;信息服务商城;全媒体大循环体系手机的广泛使用和几乎零技术的入门,使得每一个人都能轻而易举地进行信息的采编播,各种新兴媒体的出现,传播方式的推陈出新,使得传统媒体的地位和生存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是主动寻求突破和整改,还是被动地求新求变,无论怎样都迫使传统媒体不得不直面新媒体,在发扬优势的同时,积极拥抱新媒体,推进媒体融合。
一、融媒体的发展进程(一)“似”融媒体——媒体融合的雏形在新媒体出现以前,我们对媒体的认知有限,大多来源于广播、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这些主流媒体有着自己的组织架构和各自的发布平台,自成一体、互不干扰。
当时有过可以称之为“媒体融合”的经历,就是各个不同的主流媒体之间为了宣传的需要,彼此进行横向联合或多方组合,组建起共享平台,以期达到共享资源的目的。
这些主流媒体虽然属于不同的媒介平台,传递的方式、手法和发布渠道也略有不同,但由于都同属于宣传机构,宣传的要求和要素基本相同,联合起来比较容易沟通。
很多人把这一时期出现的这种媒体之间的联合共享行为称之为“融媒体”,但其实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融媒体”,充其量也只能是一种“似”融媒体,仅仅是媒体之间根据需要搭建的一个进行资源共享、差异互补的简单连接,也没有专门的人员和机构,就好像临时组建的一个“微信群聊”,需要时临时起用,任务完成时就可能瞬间解散。
但不管怎么说,“似”融媒体的出现,突破了几十年来各大主流媒体各自运作的藩篱,实现了初步的跨越媒体间的联合共享,为今后的媒体融合提供了可能[1]。
(二)“仿”融媒体——媒体融合的初级体验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新媒体”这一提法反复出现在哥伦比亚公司给当时的总统尼克松递交的报告中,只不过当时所说的新媒体还只停留在商业计划里,谁能想到科技的进步成就了新媒体的发展,人们传递信息的手段变得越来越丰富,接收信息的方式和时间也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束缚,变得更加自由。
媒体融合形势下的传统报刊发展之路
媒体融合形势下的传统报刊发展之路一、传统报刊优势依然存在作为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媒体,报纸在传统四大媒体中,无疑是最多、普及性最广和影响力最大的第一传媒。
由于报纸自身的属性,尽管与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相比,在时效性、互动性、个性化等方面存在差距,但在深度、权威、品牌、公信力等方面的优势是新兴媒体难以企及的,这种优势在未来一段时间仍会保持并延续。
[1](1)权威性。
相对新媒体来说,报纸办刊时间长,1615年世界上第一张报纸就问世了。
许多报纸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运作,聚集了大量固定的读者群,深受读者信赖和欢迎,有着很好的传播信誉和社会影响力,其权威地位和形象得到了树立,塑造了良好的业界知名度与美誉度。
在中国,报纸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它的发声一直被广大民众所信任,人们通过它获得更真实、准确的信息。
据相关部门调查的我国三种市场形态媒介的公信力对比发现,我国所有党报在读者心目中的公信力明显高于其他报纸。
(2)丰富性。
报纸传播的核心竞争力依然在于对新闻信息快速、准确、客观、公正的把握与追求,没有报纸传播的有效性与丰富性,报纸就难以得到受众与同行的广泛尊重。
报纸作为综合性内容的媒介,信息量大、说明性强,其传播新闻信息是报纸的重要特征,它以文字符号为主、图片为辅来传递信息。
报纸相对新媒体来说,一般采集力量较强,丰富的采编经验,为报道提供了眾多的新闻资讯,创作出许多有深度和热点的文章。
大多数报纸办刊时间较长,也积累了大量的新闻及各类信息资料,有许多媒体建起了数据库,有的还建起了大数据新闻平台,为查询与跟踪报道提供了便捷条件,可以实时汇集事件相关信息,并对事件进行地域、时间、性质等分类。
传统报刊具有无形的政治资源与有形政府资源,这种与政府紧密的、独有的联系是一种巨大的财富资源优势。
(3)便捷性。
报纸,顾名思义就是用纸作为载体来传播新闻信息,由于特殊的材质及规格,相比于网络新媒体,报纸具有较好的保存性,它便于携带,收放自如,同时具有便于阅读、方便查询、价格适中的优点。
融合十年:省级党报融合叙事的再创新探索——以河北日报融合报道为例
融合十年:省级党报融合叙事的再创新探索——以河北日报
融合报道为例
金卫卫
【期刊名称】《传媒》
【年(卷),期】2024()8
【摘要】数字时代,媒介融合和传播科技的创新与应用加速了新闻叙事方式的发展与变革。
与之相适应,党报融合叙事始终处于不断创新与探索中。
融合十年来,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创新发展党报融合叙事的新思路,成为当下省级党报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河北日报融合报道的成功实践为例,探索省级党报如何在媒体融合新征程中打破已有的思维壁垒,将多种思维方式和逻辑模式相融合,形成全新的叙事思维,实现融合叙事再创新。
【总页数】3页(P36-38)
【作者】金卫卫
【作者单位】河北日报编辑出版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
【相关文献】
1.媒体融合背景下省级党报时政报道如何扬长避短——湖北日报全国两会报道的思考
2.市级党报跨级融合之路探索——以黄冈日报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主题宣传报道为例
3.媒体融合背景下省级党报出版事业探索——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楚
天书局为例4.省级党媒科技报道融合创新策略探析——以四川日报全媒体科技报道和传播创新探索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前媒介融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网络素养及其美育系列研究之一
当前媒介融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网络素养及其美育系列研究
之一
陈烜严;许珍;梁芷铭;周玫
【期刊名称】《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9
【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媒介技术的创新,让媒介之间的隔阂慢慢模糊化,媒介正在不断地融合与发展。
文章对媒介融合的定义与特点、媒介融合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措施,以探讨媒介融合的发展之路。
【总页数】2页(P99-100)
【作者】陈烜严;许珍;梁芷铭;周玫
【作者单位】钦州学院党委宣传部;钦州学院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钦州学院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钦州学院中文与传媒学院,广西钦州 53509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
【相关文献】
1.网络素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J], 闫瑜;梁丽
2.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教育对策研究 [J], 吴红英
3.媒介融合背景下图书出版业的数字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J], 超楠
4.构建以“玩美驿站”为载体的小学美育实践新样态--基于当前小学生美育实践现
状的调查研究 [J], 仇玉玲;毛文婧
5.构建以"玩美驿站"为载体的小学美育实践新样态——基于当前小学生美育实践现状的调查研究 [J], 仇玉玲;毛文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介融合十年发展之路
摘要: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界限逐渐模糊,给传媒业带来了一系列巨大变革,原本泾渭分明的新旧媒体已经慢慢开始融合,也就是所谓的“媒介融合”。
我国媒介融合早在2001年就开始试水,近10年我国媒介融合迎来了黄金时期。
本文将从媒介融合的概念、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做出了系统分析。
关键词:数字化媒介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3-9795(2013)01(b)-0164-01
1 媒介融合的定位
1.1 媒介融合的概念
媒介融合,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伊契尔·索勒·普尔提出。
1983年他在其《自由的科技》一书中提出了“传播形态融合”。
他认为:数码电子科技的发展是导致历来泾渭分明的传播形态融合的原因。
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互联网和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
中国学者陶喜红论文中说道:“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一些藩篱的打破,电视、网络、移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新闻媒体将融合在一起。
”因此,媒介融合不仅是媒介内部产业之间不同形态的融合,更是媒介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整合。
因此笔者认为,媒介融合是以信息量大、及时性、共享性、互动性等优点,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一种综合表现方式,就是把广大传统媒体(如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等)与现代新兴媒体(如手机、手持只能终端、互联网等)的有效联合,实现集中处理、资源共享、互助互利,实现更多的互动交流,衍生出更多不同形式的现代信息产品,利用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信息传播途径,传递给广大受众,使受众体验到新型媒体的互动行与共享性。
2 媒介融合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媒介产业日益发展与改革,这在国内的发展有了新的趋势,“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一个无处不在,影响巨大的现象。
纵观这十年的发展情况,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1 初始发展阶段
我国早在1998年曾提出过“三网融合”的设想,但后来因中国电信拆分,导致该设想无疾而终。
不过,“三网融合”一直被认为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2001年,中国电信在杭州、广州等地对网络电视进行秘密试验,并与新华社合作成立上海新华电信网络电视有线公司这是媒介融合进入中国市场标志性的一刻。
2.2 快速发展阶段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公布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
”目前,三网融合在技术上已经不存在问题,在以iptv为代表的融合类业务的推动下,我国的三网融合在2006年取
得了较大的进展。
2006年1月22日,大连日报社主办的《北方体育报》联合大连数字电视教育频道、大连沿海传媒有限公司创办《北方体育报电视版》,标志着我国第一家专业报纸电视版项目启动。
2008年4月1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深圳、厦门和秦皇岛八个城市启动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中国标准”td-scdma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商用,标志着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3g)标准td的商业化应用正式起航,中国媒介融合也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
而在2010年1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温家宝总理又指出: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这是媒介融合这一全新理念首次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预示着媒介融合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2.3 深入发展阶段
“媒介融合”已经成了传媒界和业界炙手可热的研究话题。
随着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媒介融合的发展如火如荼。
在多元化的产业融合中,信息产业的三“巨头”在不断地相互渗透和融合,使更多的行业加入其中,形成了多元化融合的形势。
近年来,中国媒介产业发展过程中,各项业务也处于摸索前进中。
多元化的媒介融合实现了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之间互通的尝试,中国媒介市场具有强大的利润空间,加之入世后国内媒介市场的频
繁不断的机遇,境外资本的进入可以激活一些经营状况欠佳的媒体,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激发从业人员更大的创造力等。
同时,媒介融合对于广大受众来说,可谓渔利双收,不仅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得信息,而且得到了人性化的服务。
现有的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以及广播电视网络相互融合,形成了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系统,受众在这个全数字化的系统中的所有业务信息,实现了媒介融合的终极意义,满足了受众的需求。
3 媒介融合带来的社会影响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公司总裁杰克·富勒在《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一书中指出:“每一种媒介都有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它也会将这些强加在所携带的信息上。
”的确,”媒介融合”是大势所趋,但在十年的尝试探索阶段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3.1 技术的过分膜拜
媒介本来是人的器官的延伸,人是媒介的创造者,是媒介的主人,但是过度地依赖使得人成了媒介的奴隶。
3.2 媒介的加速更新
新媒介的层出不穷、功能的不断扩展以及随着普及化出现的媒体化倾向,让一些人无形中感到“跟不上形式”的压力。
人们对于任何形式的媒介都有一定的适应期,而新媒介的不断更新,让他们无时无刻不感到忧患意识。
3.3 媒介从业人员的困惑
媒介融合需要融会贯通多种媒介的多面手人员,我们应培养能够
适应新媒介需求的人才。
他们不但能熟练运用各种采访与编辑工具,如照相机、摄像机、绘图软件、网络技术等;而且必须具有超强的信息筛选和组合能力,可以在众多的新闻与信息中筛选与组合,使原有的繁杂信息转变为相互联系又具有深刻意义。
3.4 融合不等于成功
在新数字媒介的发展过程中,融合毕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对于电视台和网站来说,并不是一合作就能达到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从中国的目前情况来看,广电和电信两个领域的结合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必须努力消除行业、地方和部门之间的界限,在政府政策的协调下,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才能实现真正融合。
总之,新媒介并没有消灭旧媒体,相对而言在这个领域中新媒介具有相对的优势。
在中国,媒介融合的不断改革与深入,给媒介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高钢,陈绚,关于媒体融合的几点思索[j].国际新闻界,2006(9):51-56.
[2]徐沁.媒介融合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212.
[3]陶喜红.论媒介融合在中国的发展趋势[j].中国广
告,2007(6):160-162.
[4]蔡雯.新闻传播的变化融合了什么?———从美国新闻传播的变化谈起[j].中国记者,2005(9):70-72.
[5]陈映.规制变革:媒介融合研究的新定向——基于文献回顾
与探讨[j].新闻界,2009(3):11-13.
[6]郑瑜.媒介融合: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观[j].当代传播,2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