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新文化运动调查报告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作者:————————————————————————————————日期:ﻩ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王伟迪13124157理科基础班)摘要: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作为北京大学校长,他博学多才,在众多领域均有涉猎,获得了三十二个博士学位。
同时他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在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白话文,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许多文章。
本文首先介绍胡适的人生经历,然后说明胡适的学术成就,最后探讨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以及意义。
一:胡适简介胡适出生在安徽绩溪县,他的父亲在他三岁时就去世,所以,对于胡适而言,父亲这一角色,是缺失的。
但是在胡适的记忆中,他仍然记得父亲教他写字。
他的父亲也是一个文人,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决定赴京报国,但最终还是没有实现梦想,死在厦门。
他的母亲一直含辛茹苦的养育他。
胡适五岁开始在私塾里上学,学了九年的古文,为他后来的人生辉煌奠定了基础。
早年在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的思想影响。
1904年,他到上海进新式学校,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
并开始在《竞业旬报》上发表白话文章。
后来赴美留学,在康乃尔大学学习。
之后又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哲学。
1917年胡适回归祖国,在北京大学当教授,并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
同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二:胡适的学术成就(1)儒学成就:胡适首先采用了西方近代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研究中国先秦哲学,把孔子和儒学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用“平等的眼光”与诸子进行比较研究,破除了儒学“独尊”的地位和神秘色彩,具有开创性的影响。
胡适并不盲目崇拜孔子和儒学,他认为,“现在大多数明白事理的人已打破了孔教的迷梦”。
(2)哲学成就:胡适在中国现代学术方面,是较早引入西方方法以来研究中国学术的。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思想中的文化自信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思想中的文化自信作者:刘英来源:《学理论·下》2019年第09期摘要:作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化巨匠胡适,他本人所进行的文化创制对中国的文化转型和中国社会文化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最近的一次文化转型是从胡适身处的新文化运动时期爆发出来的,而胡适对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发挥了巨大影响。
梳理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张中蕴含的文化自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彰显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的历史过程,凸显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在新时代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新文化运动;胡适;文化观中图分类号:K25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9-0109-02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与国内形势,改革发展和社会文化转型进入了新的阶段。
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并没有失去自我,也没有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成为一种文化杂糅。
相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逐渐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坚持的文化观,提出了坚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思想。
一、文化自信的源起与发展(一)在文化变革中开创中国道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清朝由于器物等各方面的原因惨败于英国。
为求自强,便有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洋务运动,虽然武器装备有所提高,但北洋水师还是全军覆没。
随后在对西方的深入了解中,制度的问题被挖掘出来,清朝不仅在器物方面自强,对于西方的制度也要进行学习,一些有志之士就发动了戊戌变法,然而守旧势力过于强大,这一运动也以失败告终。
经历了学习器物和制度的阶段,国人不禁思考弊病的根源在哪?人们开始认识到思想文化观念过于守旧僵化,禁锢在封建思想的牢笼中,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所要开展的变革活动都是不可能完成的。
通过这一深刻认知,中华儿女希望转变新的思想文化观念来实现早日复兴,恢复之前的盛世。
民主与科学两个旗帜在中国的土地上飘扬,新文化运动的强劲力量席卷了中华大地上的一切。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女性主义思想研究综述
径, 大多也只算是有一种启蒙层 面上的意义 而已。同时 , 自由 主义女权 主义的两性平等要求 忽略了性别社会角 色的差异 ,
忽略了两性 的生理区别 , 而胡适 的妇女观也表现 出这种“ 矫枉 过正” 的倾向… 。 姜 良芹认为 , 胡适以西方资产阶级 自由民主思想为武器 。 . 在批判传统的封建价值观 , 主张婚姻 自主、 提倡 女子教育和妇
据统计 , 3 近 0年来 , 大陆出版有关胡适研究著作 , 有黄 山 书社 出版胡晓著的《 胡适思想与现代 中国》 19 )武汉 大学 (9 3 、
主义和思想 自由主义出发 , 有力的倡导个性解放和思想 自由。
并从社会的层 面强调女子与男子的平等 ,强调健全的社会既
也离不开健全 的女子。 胡适 的妇女解放思 出版社出版易竹贤著 的《 胡适与现代 中国文化》 19 )陕西 离不开健全的男子 , (9 3 、 推动 了“ 五四” 思想解放运 动的深入发展 , 今天看来仍有价 人民出版社 出版李伶伶 、 王一心著的《 H记的胡适 》2 0 ( 07年 ) 想 , 等 l 余部 ; 0 胡适传记类著作有南海 出版公司出版 、 贾祖麟著 , 张振 玉译 的《 胡适之评传》 19 )人 民出版社 出版 白吉庵著 (9 2 、 的《 胡适传》 19 )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 、 (9 3 、 唐德刚译注 的《 胡适 口述 自传 》 19 ) 1 (9 3 等 0余部 ; 谱 3部 ; 年 研究 论文 10 0 0多篇 。另外 , 国内已经出现 了以胡适为专题研究对象的 刊物 , 主要有颜振吾主编的《 胡适研究丛 录》 三联书店 出版社 ( 值。 但同时 , 他们也认为胡适的妇女观也有着 与 自由主义女权 主义相似 的局限性 。胡适的妇女观 中虽然看到了“ 社会 ” 对人 的压制 , 但是这个社会的概念显得 比较空泛 , 没有进一步从 他 经济地位 、 历史文化等角度分析妇女受压制地位的形成 , 因此 他提 出的女子教育 女子参政 、女子继承权等问题的实现途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参与人员: PPT制作: 初小涵 李泽南 方子豪 汪何琦 演讲大纲:
演讲:
(图学
革命”和“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也是他最先提出来的,而
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的研究与整理方面,在中国古典小 说的考证及古史研究方面,胡适都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在倡导科学和民主的同时,他和当时的很多文人受易卜生 的影响,针对当时中国国情,提出了健全的个人主义——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以倡导 “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 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 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 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 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胡适跌宕起伏的一生,“横看成岭侧成峰”,为家 事忙,为情事忙,也为国事忙,始终在岁月的年轮中旋 转。作为性情中人,胡适宽大为怀;作为书生大使,胡 适酷爱自由。宽容与自由是胡适生命中的两大主旋律, 贯穿终生,造就了一个多面的胡适,如一面多棱镜矗立 在世人面前。
5.胡适的政治看法
胡适:“一个常态国家,政治的责
任在成年人,年轻人的兴趣都在体 育,娱乐,结交异性朋友;而在变 态的国家,政治太腐败,没有代表 民意的机关存在,那么干涉政治的
责任必定落在青年学生身上。”
6.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1917年,当时胡适还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他 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谈》,提倡使用白话文写 作,石破天惊,引起很大反响。后来唐德刚在《胡适杂忆》 中透露,胡适当时写那篇文章,原是在美国主编的《留学生 季报》用的,后来抄了一份发表在陈独秀主持的《新青年》 上,发表《历史的文学观念论》(1917年)、《建设的文学 革命论》(1918年)等论文,认为“……死文字决不能产出活 文学”,主张“国语的文学,文学的过于”。被誉为“文学 革命最堂皇的宣言”(郑振铎语)。1920年出版中国新闻学 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尝试集》的心事充满实 验性质,并不成熟,使人余光中认为“胡适等人在新诗方面 的重要性也大半是历史的,不是美学的”。周策纵评胡适新 诗清新却乏朦胧的趣味。第一个用白话写作独幕剧《终身大 事》,确立了现代话剧的新形式。剧情里女主留下“孩儿的 终身大事,孩儿该自己决断”的字条,与恋人离家出走。这 是受亨利· 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影响。 他的小说《一个问题》开启了中国现代小说的第一个流 派“问题小说”,“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叶圣陶、罗家 伦、杨振声、冰心等。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胡适祖籍安徽绩溪,1891年出生于上海,1909年考取第二批庚款留学生,1910年远赴美国留学。
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
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大教授。
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集中了一批从日本、欧美留学回来的新派学人,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倡导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胡适便是先驱者之一。
下面分析胡适新思想形成的过程,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奉献和后世对其的评价。
一、新思想形成过程〔一〕和母亲住一起时期〔1895—1904〕胡适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①]《胡适自传》黄山书社出版社 1986年11月第一版17页胡适童年都与母亲度过,可见母亲对胡适性格的影响很深。
家里和叔父家都贴着“僧道无缘〞的条子,表达了家庭的理学思想。
在私塾时母亲让老师给胡适讲解儒家经典的具体含义,让胡适对史学经学了解得更深入。
为以后的史学经学研究打下了根底。
他把文言文翻译出来讲给别人听,也表达了一种把文言文白话化的思想。
看了《资治通鉴》,里面范缜的话吸引感悟了他: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也。
神之于形,犹利之子刀。
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从此激发了胡适的无神论思想。
一次偶然的时机,他看了残破的《水浒传》,从此痴迷于看小说,这是是与通俗文化的接触,由此了解了不少民俗文学。
〔二〕闯荡上海滩时期〔1904-1910〕在上海求学从梅溪学堂转到澄衷学堂,都没有拿到毕业证。
最后考取了庚款留美官费生。
在此期间,胡适看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书刊,包括《革命军》,《天演论》等。
革命思想和进化论思想在此期间形成,根深蒂固,以至于影响到给自己取名字。
胡适的“适〞字就取“适者生存〞的含义。
还有梁启超的《论进步》、《新民说》,对胡适的思想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美国留学时期〔1910-1917〕胡适开始在康奈尔大学农学系,因为分不出四十种苹果,受到打击,感觉学农学无用转到文学院。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王伟迪13124157 理科基础班)摘要: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作为北京大学校长,他博学多才,在众多领域均有涉猎,获得了三十二个博士学位。
同时他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在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白话文,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许多文章。
本文首先介绍胡适的人生经历,然后说明胡适的学术成就,最后探讨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以及意义。
一:胡适简介胡适出生在安徽绩溪县,他的父亲在他三岁时就去世,所以,对于胡适而言,父亲这一角色,是缺失的。
但是在胡适的记忆中,他仍然记得父亲教他写字。
他的父亲也是一个文人,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决定赴京报国,但最终还是没有实现梦想,死在厦门。
他的母亲一直含辛茹苦的养育他。
胡适五岁开始在私塾里上学,学了九年的古文,为他后来的人生辉煌奠定了基础。
早年在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的思想影响。
1904 年,他到上海进新式学校,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
并开始在《竞业旬报》上发表白话文章。
后来赴美留学,在康乃尔大学学习。
之后又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哲学。
1917 年胡适回归祖国,在北京大学当教授,并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
同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二:胡适的学术成就(1)儒学成就:胡适首先采用了西方近代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研究中国先秦哲学,把孔子和儒学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用“平等的眼光” 与诸子进行比较研究,破除了儒学“独尊”的地位和神秘色彩,具有开创性的影响。
胡适并不盲目崇拜孔子和儒学,他认为,“现在大多数明白事理的人已打破了孔教的迷梦”。
(2)哲学成就:胡适在中国现代学术方面,是较早引入西方方法以来研究中国学术的。
他首先采用了西方近代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研究中国先秦哲学。
他以其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为基础,编写了《中国哲学史大纲》。
最新胡适与新文化运动调查报告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经过一学期的近代史学习,对新文化运动有了更多的了解。
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巨大,自然不必多说。
那么,胡适对新文化运动到底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本着这样一个问题,并且在十八大召开后这样一个新的大背景下,追根溯源,回顾历史,我们小组查阅了一些关于新文化运动关于胡适的资料,并且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类分析,以求更深入更准确地了解胡适和新文化运动,以及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调查内容(一)胡适其人胡适,原名胡洪骍、洪马辛、嗣穈、字希疆,参加“庚款”留美考试后改名适,字适之。
安徽绩溪人。
他的故乡是安徽绩溪上庄村。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兴趣广泛,作为学者他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进行研究。
胡适深受赫胥黎与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
因此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
毕生倡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征”的治学方法。
1917从美国学成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
同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初步设想。
“五四”时期,与李大钊等展开“问题与主义”辩难;陪同来华讲学的杜威,任杜威的翻译二年多;与张君劢等展开“科玄论战”,是当时“科学派”丁文江的后台。
从1920年至1933年,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考证,同是也参与一些政治活动,并一度担任上海公学校长。
抗日战争初期出任国XX“国防参议会”参议员,1938年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
抗战胜利后,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二)胡适的思想胡适一生受自由主义、科学主义,尤其是以杜威为代表的实践主义的影响,竭力追求自由、民主,主张独立思考,是中国鲜有的划时代具有独立思想的先哲。
新文化运动之胡适
THANKS
感谢观看
06
总结与评价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与贡献
倡导白话文
胡适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推动文学语言的 现代化,促进了文学的通俗化和普及化。
提倡科学方法
胡适强调科学方法和实证主义,反对传统的信仰 和迷信,对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推动思想自由
胡适倡导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反对思想专制和 政治干预,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环境。
胡适的科学与民主思想,对当时的中 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 国的现代化进程,使得科学和民主成 为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04
胡适的思想与影响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01
02
03
批判儒家思想
胡适认为儒家思想是封建 社会的产物,主张对其进 行批判和改造,以推动社 会的进步。
提倡科学方法
胡适强调科学方法的重要 性,认为这是推动社会进 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思想偏颇与局限性
思想偏颇
胡适的思想体系存在一定的偏颇和局限 性,他过于强调西方文化的优越性,忽 视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他 的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狭隘性和片面性 ,未能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的多 元性和复杂性。
VS
局限性表现
在实践中,胡适的思想在推动中国现代化 进程中暴露出了一些局限性。例如,他过 于强调西方的民主、科学等理念,忽视了 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条件,导致了一些 不切实际的改革尝试和政策实施。同时, 他的思想也未能有效地解决中国社会的深 层次矛盾和问题,如阶级矛盾、民族问题 等。
在思想研究方面,胡适主张以科学的 方法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认为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才能真正理解中 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
02
新文化运动背景
胡适在新文学运动中的积极贡献
胡适在新文学运动中的积极贡献摘要:胡适受赫胥黎与杜威的影响,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
胡适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征”的治学方法。
本文对胡适在在新文学运动中的积极贡献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键关词:胡适新文学运动首举义旗倡导白话文艺贡献胡适在“五四”前后,就文学革命和文艺理论方面,写了许多文章、通信和札记,做了多次讲演。
胡适为了贯彻自己的文学主张,促使新文学运动开花结果,还从事创作实践,用白话写出了我国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和第一个独幕话剧《终身大事》。
胡适对新文学运动、特别是这一运动的前期所作出的贡献,不管你承认它与否,它是客观存在。
一、“首举义旗之急先锋”文学革命作为一个运动兴起,决不是偶然的,它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的。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民国,但并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革命果实落到了袁世凯手里,封建的经济结构及其大部分上层建筑,尚未受到触动。
随着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新的政治力量的出现,必然要求在思想上有一个解放运动,来揭露当时还占统治地位的封建道德和封建文化,宣传资产阶级的科学和民主思想。
以思想革命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便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
文学革命,正是在这一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胡适要求“文学革命”,有它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根据,并且是经过了一个酝酿实践阶段的。
早在美国留学时期,他就已在留学生间论辩文学革命问题,并同国内陈独秀等保持密切联系。
他从文学进化观点出发,认为“新时代的要求”,文学必须革命。
表现新思想、新事物,需要新的文字。
“文以载道”的旧文学是担负不了这时代的任务的。
旧文学只为少数文人所私有,而用文言文表达新思想也不易为“最大多数人所能接受,”只有用白话文表达新思想的新文学,才能为“最大多数人都能欣赏”,才能真正做到“雅俗共赏”。
直到胡适写《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序》时,仍持此观点。
他说:“文字之功用在于达意,而达意的范围以能达到最大多数为最成功。
胡适的思想对新文化运动的促进备课教案
胡适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新文化运动的促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胡适的思想对新文化运动的促进。
一、胡适思想对文化解放的推动作用文化解放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主题,胡适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彻底的求学是一件伟大的事情,奋斗人生的根本,是以理智为基础,以知识为器,以思想为翼”。
这一观点深刻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文化解放的精神实质,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撑。
胡适认为,“追求真理,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世界,了解世界,掌握世界的趋势和规律性”。
这个观点鼓励了人们学习知识,提倡独立思考的精神,反对盲从和教条主义。
二、胡适思想对语文改革的推动作用胡适对语文改革的思考也为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胡适认为,“我们若要教人做文章,必先让他明白写文章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思想各异”。
这个观点深刻反映了文学的创造性和文艺的思想性,为新文化运动推崇的个人自由和个性发挥提供了思想上的支持。
他反对太过注重形式和程式化的教育模式,主张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提高人们从文学中获得的精神愉悦度和思想启示的质量。
三、胡适思想对现代教育的推动作用胡适作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思想对于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胡适认为,教育就是要让人们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和运用知识。
他反对死板的教育模式,主张注重启发式教育,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注重个人能力的发掘和培养。
这一观点促成了新文化运动中教育思想的创新,为新文化运动推动的文化解放和自由的精神实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四、胡适思想对中西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胡适具有中西文化融合的思想背景,他认为中西文化都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没有什么优劣之分。
他注重发扬中西文化间的优点,希望通过中西文化的交流能够培养出更多的文化人才,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这一观点在新文化运动中得到很好的体现,通过西学东渐的形式,许多学者将中西文化融合起来,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提倡科学。
胡适认为,科学是当代文化发展的基础,他十分重视科学,把科学教育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出发点。
他不断提出,应该把科学教育作为国家的首要任务,由此带动了新文化运动中的学术研究。
二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胡适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根基,应该继承和发扬。
他倡导将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现代文化,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精神支柱,从而激发了中国人民追求文明、尊重历史的文化信念。
三是推行民主政治。
胡适主张“民主制度”,他认为民主政治是实现生活公平的基础,应该实行民主制度,使国民能够拥有自我决定权,从而为新文化运动做出巨大贡献,使中国进入现代化的道路。
胡适“整理国故”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胡适“整理国故”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作者:付玲玲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02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对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方面,胡适开创了用科学精神来整理研究国学的新方法,取得了令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为后学树立了严谨、务实的良好学风。
一、“整理国故”的提出1919年8月,针对守旧派以“抱残守缺”的态度来“保存国粹”的观点,胡适写了《论国故学——答毛子水》一文,初步提出自己对“整理国故”的看法:“用科学的研究法去做国故的研究。
”1919年11月,胡适在《新青年》7卷1号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正式揭起了“整理国故”的旗帜,主张“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用无成见的态度,精密的科学方法,去寻那以往的文化变迁沿革的条理线索”,进而“看出它们原有的地位,还给它们原有的价值。
”二、胡适“整理国故”的基本观念与方法在整理国故运动中,胡适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立足点与他心目中的复古派、国粹派区分开来,以批判的眼光、西方的学术观念来对国故进行系统整理,正因此,整理国故运动始终贯穿了胡适崇尚民主、科学、自由与思想解放的精神,贯穿着对旧文化所代表的价值观念强烈的质疑精神与批判眼光。
那么,到底什么是胡适反复强调的科学方法呢?1923年,在《(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中,胡适强调,我们必须在方法上“虚心采用他们的科学的方法,补救我们没有条理系统的习惯。
”文中提出的“历史的眼光”、“系统的整理”、“比较的研究”,成为当时不少新文化人公认的整理国故的“科学方法”。
1930年11月27日胡适在《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一文中将他导师杜威的实验主义简约成他所理解的科学方法:“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是汇通了古今中西思想精华的科学方法,并以此作为“整理国故”的法宝。
胡适发动“整理国故”运动,一定程度上也普及了国学知识,他关于中学国文教育的两次演讲,以及为清华大学学生所列的“一个国学最低书目”,得以让国学尽可能广大地普及,让治国学的法门在一般初学者中得以掌握,胡适的用心良苦在此又可见一斑了。
浅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浅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作用摘要:1917年7月胡适由美国回到中国,8月份来到北京,任北大文科教授兼哲学研究所主任。
当下的中国正处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漩涡当中,对于具有新思想、又抱有强烈的爱国之情的胡适来说,这是一个机会,一个改变中国的时机。
于是胡适精神抖擞投入到新文化运动当中,并在这划时代的时期中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成为在中国政治思想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政治学术等思想是如何呢?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地位又是如何呢?本文章在政治、思想、教育等方面浅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在新文化运动当中,一群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具有新思想和具有强烈的爱国之情的知识分子成为这场运动中的领导者,他们包括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他们高举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发挥着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
他的思想观点以及所做的贡献给当时的旧中国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我们不断回望“五四”,并且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了解胡适在新文化运动当中的作用,这给当代的我们带来不少的启示。
在政治上,胡适反对封建主义,倡导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这些思想观念都给当时的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胡适一直都以民主和科学为他的社会政治思想基础。
自从由美国留学回来后,胡适就十分欣赏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
面对腐败的北洋政府,他曾经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提倡民主政治。
他曾经起草过《争自由的宣言》。
文章指出“应废除北洋政府的‘警察条例’,废除所谓的‘出版法’和‘报纸条例’。
文章主张: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居住、迁移以及人身自由等这些‘基本的最小限度的自由权’,应得到充分保障。
1在思想上,胡适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打倒孔家店”,宣扬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
胡适一直都十分反对封建主义传统思想对个人思想的束缚,他赞成广大人们争取自己的个性自由。
胡适认为中国的个性发展受到孔教礼仪的严重束缚,他认为要重新创造出新文化思想,就要“打倒孔家店”。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胡适之所以成为白话文学革命的首倡者和新文化的播种者,可以说是历史必然中的偶然。
”5月9日下午,在省图书馆的二楼报告厅,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陆发春用近两小时的精彩演讲,让到场读者重新认识了“胡适”这一颇受争议的人物。
“千帆过尽皆不是,世上流行白话文”,陆发春借用这一“改造”过的诗词,评价了安徽人胡适对历史文化的影响。
关键年代的“关键人物”众所周知,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些年份可以称得上历史的关键年代,1915年就是这样一个年份。
24岁的安徽留美学生胡适在这年的暑假,得出了“文言是半死的文字”这一结论,进而提出要以白话为正宗的“文学革命”主张,吹响了新世纪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序曲。
胡适的白话文学革命主张因新文化大潮的兴起而脱胎换骨,并在成长中为新文化的广泛传播,发挥了巨大的功能效用,开辟了中国大众便利使用语言文字的现代语体文时代。
著名历史学家邓广铭先生评述道:“白话文运动实际上就是使书面文字现代化,而它在我国学术文化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是没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中国文化的提高,接受外来文化,都是通过白话文的翻译进行的,整理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用部分,也用的是白话文。
不论是弘扬传统文化,还是接受外来文化,白话文都提供了最便利的工具。
这个作用没有法子用什么东西来衡量。
”白话文传播“一日千里”1915年,留美安徽籍学生胡适,就中国的文字改良问题,在与旅美的中国同学任鸿隽、梅光迪、杨杏佛等相互辩论过程中,得出了“文言是半死的文字”的结论。
1917年1月,胡适把自己的“文学革命八条件”主张,改用《文学改良刍议》为题,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
胡适提倡的白话文学革命,为以创造新文化为己任的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鲁迅等一批社会革新者,找到了一个新载体。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促成白话报刊进一步流行大众社会。
因为在社会政治运动中,动员社会大众的演说和口号、标语、传单,都不可能用文言文,白话是最好的表达工具。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2019年文档
胡适反对青年空喊口号 , 主张青年必须首先学好本领 , 充分发展
自己独立的个性 , 把自己铸成器 , 铸造成一个有用的人才。因此 ,
胡适这样对青年学生说 : “救国是一件顶大的事业 : 排队游街 , 高
喊着‘打倒英日强盗’ , 算不得救国事业 ; 甚至于砍下手指写血
书, 甚至于蹈海投江 , 杀身殉国 , 都算不得救国的事业。救国的事
业须要有各色各样的人才 ; 真正的救国的预备在于把自己造成一
个有用的人才。易卜生说的好 : 真正的个人主义在于把你自己这 块材料铸造成个东西。他又说 : 有时候我觉得这个世界就好象大
海上翻了船 , 最好紧的是旧出自己。” [6] 救国一定要先从救出 自己下手 !
胡适是近代中国特定社会环境下孕育的一位文化巨人 , 是 20
至兄弟相倚依 , 以为兄弟有相助之责。 再甚至一族一党 , 三亲六戚 , 无不相倚依。 一人成佛 , 一族飞升 , 一子成名 , 六亲聚口敢之 , 如蚁 之附骨 , 不以为耻而以为当然 , 此何等奴性 ! 真亡国之根也 ! ”[6] 胡适对传统的封建伦理和礼教制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 个人主义 打破虚伪的道德、法律及一切恶势力 , 把自己从恶劣的社会环境 中就出来 , 充分的发展自己的个性 , 独立自主存在和发展。 个人的 幸福只能靠自己 , 不靠家庭 , 更不能依靠种种团体 , 人如果没有独 立自主的个性就没法在社会上立足。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
收稿日期 :2010-04-28 20 世纪初 , 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等人领导发起了新 文化运动 , 这是一次呼唤“人的解放”的启蒙运动 , 以民主和科 学为旗帜 , 抨击封建思想的禁锢 , 号召文化启蒙 , 以拯救中国。 一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 首推他倡导的文学革命。 胡适“尝试”文学革命 , 举起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 而文学革命的 倡导 , 则首先在于提倡白话文。 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 , 但长期以 来, 在封建文人的眼里 , 只有诗、古文、辞、赋 , 才是文学的正宗 , 并为少数上等人所专有 , 至于为“下等人”所喜闻乐见的白话文 学, 像戏曲、小说和俚歌等 , 则被视为旁门小道 , 贬斥于文学殿堂 之外。“今日之文言乃是一种半死的文字” , 而“白话是一种活 的语言” , “白话不但不鄙俗 , 而且甚优美适用”。 在美国求学期 间, 胡适就发表了 《如何使吾国文言易于教授》 的论文 , 指出古文 是已死的或半死的文字绝不能造出活文学来。因此 , 他认为文学 革命的目标就是要用白话文学代替古文文学的正宗地位。 更是大 量创作白话诗 ,1917 年胡适担任《留美学生季报》的主编 , 开始 将自己写的白话诗发表出来 , 后来结集出版 , 取名《尝试集》。为 了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 , 胡适写了一个篇惊世之作《文学改良 刍议》 , 在这篇文章中说“吾主张今日作文作诗 , 宜采用俗语俗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1891年胡适出生于安徽绩溪上庄,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因受到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影响,故改名为胡适,字适之。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首举义旗的急先锋”,文学革命成就突出。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家动荡,胡适等先进中国人开始寻求救国的新道路。
1910年胡适努力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先学农科,后改学文科,1914年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师从杜威,深受其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
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后回国,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后任文学院院长,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
在“文学革命”的口号下,胡适提出了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等主张。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改良八点主张:“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滥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1918年又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把“八不主义”归为四条:“一、要有话说,才说话;二、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写;三、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四、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
”并且他身体力行,1920年出版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成为中国新诗的开山祖。
《尝试集》属于新诗试验阶段,按照今天的标准是并不成熟,但他的诗行文自由,意象清新,诗意浅露,对当时根深蒂固旧文学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
另外他在学术、治学也颇有建树。
在学术上,他曾致力于白话文学史的研究和章回小说的考证工作,其中所著的《红楼梦考证》,否定了索隐派的旧红学,开创了《红楼梦》研究的新红学派。
在治学方法上,他提出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对学术界影响深远。
所有这些,使胡适在新文化运动初期成了领袖式的代表人物。
1919年李大钊为《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登了《马克思学说》等文章,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走向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导。
浅议胡适与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浅议胡适与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马克思说过:“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任务来。
”“五四”正是这样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了巨大”的时代,正如人类学家基尔兹所指出的,当一个社会产生了政治、经济危机,加上文化迷失方向的时候,那时最需要意识形态来拯救;而意识形态的传播与阐释,则必须发挥文化先驱的主体中介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五四文化先驱者虽是作为“历史的人”的出现而存在,却发挥并创造了超越普通大众的“人的历史”的作用。
胡适曾自信地说:“白话文的局面若没有胡适之,陈独秀一班人,至少也得少出现二三十年。
”这是不可辩驳的历史事实:一场震惊中外的新文化运动由一班文化先驱者在短时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陈独秀、胡适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
他们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愚昧、迷信。
在政治和思想上给了封建主义一次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促进了中国人的觉醒,在思想界形成了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这两面旗帜,揭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新青年》和北大成为宣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他期望培养出一代“意志顽狠、善干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信赖本能、不依他人为活、顺性率真、不饰伪自文”的新国民。
陈独秀担任北大文校长时,发掘了包括胡适、周氏兄弟、钱去同等在内的一批《新青年》作者和北大文科教授,是新文化阵营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
他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向封建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发动了进攻。
人权就是民主,陈独秀提出了政治民主、经济民主、信仰民主、社会民主和伦理民主的主张,号召人们拿起民主这个武器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剖析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终身大事》剧照
胡适第一个用白话写作独幕 剧《终身大事》,确立了现 代话剧的新形式,产生了强 烈的反响。
在倡导科学和民主的同时,胡适对旧文 化旧道德的批评影响了一代青年,二十 几岁就被誉为“青年导师” 。他和当 时的很多文人深受易卜生的影响,针对 中国国情提出了健全的个人主义——个 人的自我拯救;妇女解放——救出他人; 打破家庭孝道——救救孩子;社会自 由——人人平等的奋斗途径。
《两只蝴蝶》(原题《朋 友》)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麽,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1920年出版中国新文学史 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 集》,期冀来者能够用白 话文做出好诗。
《叫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新文化运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它在政治、思想上对封建主义进 行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是一次 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特别是加速 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对青年知识分 子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起 了很大的作用。作为新文化运动的 主将之一,胡适功不可没。
总结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主要有三: 一、提倡以白话文替代文言文,对传播新 思想,繁荣文学创作,推广国民教育起到了重 要作用。 二、创作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 新诗集和第一部白话独幕剧,成为在新诗和新 话剧国度里探险的第一人。 三、受自由主义的影响,提出“全盘西化” 主张,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于打击旧思想、 旧道德、旧文化,宣传民主、科学具有积极意 义。
浅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
教学反思 的内容界定为 二种 : 反思 教学 理念与反思教学方 法 。教学反思可 以发现新问题 , 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 , 教学 反思并 不是一般地 回想教学情 况 ,而是在教学 中不 断发现 问
题, 并针对这些 问题调整教学方案 , 使教学方案更合理 。教学反
思是指对教学理论 和实践持 有一种健康 的怀疑 , 并及时地把思 想变为行动 。一个教师 如果 能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 经常能研究 总结 , 那么他的教学水平将不断提升。
敢制止。然后再 引导他们 : 美化环境 , 由我做起 , 保护环境 , 人人
有责。从而唤起学生 的环保意识。 ( ) 四 可持续发展既指学生学 习能力 和毅 力的可持续发展 , 又指教师全方位能力的可持续 发展 。 现代社会倡 导终身学 习 , 不仅适 用于学 生 , 这 对教 师也 同
科学发展观对 高职英语 教学具有重要 的指导 意义 , 但是任 何英 语教学 理论 、 教学方法都 要与教学实 践相结合 , 都要考 虑 学 习主体 的实际情况 。学习和 了解这些理论并针对高职学生学 习英语 的具体特点进行探讨 , 对发 展适合我 国国情 的高职英语 教学 理念 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 根据具体的情况 ,
一
张者如此 , 不知先生 以为如何 ”【】 ; 朱经农说 :我 的意思 , 1 “ 贞节
是好事 , 但不该只教女子讲 贞节 。……所 以我说 , 现在应 当提倡 男子的贞节 才是 。”【] ; 萧宜森针对他朋友姐姐受辱的事例提 出 2 了: ( ) “ 1一个女 子被 污辱 , 不是他 自愿 的 , 这个 女子是不是应 当 自杀?( ) 2 若这样 的女 子不 自杀 , 的贞操是不是算有缺欠 ?他 他 的人格的尊严是不是被减杀? 他应 当受人轻看不?( ) 3 一个男子 若娶一个 曾被侮辱 的女子 , 的人 格是不是 被减杀 , 否被轻 他 应 看? 【】 ” 3这样几个 当时人们很关心但 又很迷惑 的问题 , 胡适对此 给出 了很 明确 的答复 。对于此 , 陈慧曾经给胡适去信说 :见先 “ 生做 的《 史上的中 国妇女》 觉得有些话就 是中 国妇女 自己也 历 ,
胡适: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
胡适: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作者:林建刚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1年第11期很少有哪场历史事件,像1919年的“五四”运动那样,将历史如此清晰明澈地划为两个时代,它既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端,也是一个没落时代的终局。
它蕴藏的巨大力量不仅深刻地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更冲击了人们的心灵,以高声的呐喊讓人们向过去告别,又以万丈激情将人们带向新的未来。
它更给人以一种积极的信心,让人们相信新的、几乎触手可及的光明未来正在前方等待着这个国家的人们。
几乎这个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参与到这场为国家命运寻求答案的运动中。
从公共知识界和学界,到工商界,再到工人。
运动中的每一个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国家中的一员,个体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对国家命运的共同关切也将每一个个人联系在一起。
在“五四100年”来临之际,我们特别策划了“我在,我见,我记得(1919-2019)”专题。
当后世回望这场运动时,就会发现,“五四”运动带给这个国家最重要也是最深远的遗产,并不仅仅是那一时代的变革,而是一种历史的自觉:“五四”运动中的中国人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意识到历史正把握在自己手中,中国人有能力也有必要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
所谓的“历史自觉”正是“五四运动”创造出的大写的“我”。
“我”是这个国家的一分子,“我”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我”感受到了时代的风云变化,“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正在创造“我们”的历史。
匡互生、梁启超、李大钊、蔡元培、傅斯年、罗家伦、陈独秀、胡适、顾维钧、陶孟和、孟宪彝、那桐、辜鸿铭、梁漱溟……这些名字,有的如雷贯耳,有的寂寂无闻。
但他们都为我们一次次还原着历史的细节。
五四学生运动爆发时,胡适并不在北京,而是在上海给杜威做翻译。
不过,此后不久,胡适很快离开上海回到北京,深度参与了五四运动后续的一系列活动。
不特如此,五四学生运动中的学生领导者,傅斯年也好,罗家伦也罢,不论在当时还是在后来,都与胡适有密切往来。
因此,未曾在北京亲历五四运动的胡适,也深度介入了这场运动,是毫无疑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201 至201 学年第学期实践教学报告实践报告题目胡适与新文化运动课程名称近代史纲要指导教师洪飞系别/班级12级公共事业管理班姓名(学号)胡适与新文化运动一.调查背景经过一学期的近代史学习,对新文化运动有了更多的了解。
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巨大,自然不必多说。
那么,胡适对新文化运动到底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本着这样一个问题,并且在十八大召开后这样一个新的大背景下,追根溯源,回顾历史,我们小组查阅了一些关于新文化运动关于胡适的资料,并且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类分析,以求更深入更准确地了解胡适和新文化运动,以及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调查内容(一)胡适其人胡适,原名胡洪骍、洪马辛、嗣穈、字希疆,参加“庚款”留美考试后改名适,字适之。
安徽绩溪人。
他的故乡是安徽绩溪上庄村。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兴趣广泛,作为学者他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进行研究。
胡适深受赫胥黎与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
因此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
毕生倡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征”的治学方法。
1917从美国学成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
同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初步设想。
“五四”时期,与李大钊等展开“问题与主义”辩难;陪同来华讲学的杜威,任杜威的翻译二年多;与张君劢等展开“科玄论战”,是当时“科学派”丁文江的后台。
从1920年至1933年,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考证,同是也参与一些政治活动,并一度担任上海公学校长。
抗日战争初期出任国民党“国防参议会”参议员,1938年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
抗战胜利后,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二)胡适的思想胡适一生受自由主义、科学主义,尤其是以杜威为代表的实践主义的影响,竭力追求自由、民主,主张独立思考,是中国鲜有的划时代具有独立思想的先哲。
胡适是开一代风气之人。
他奉信自由主义的基本价值,对人权、法治、民主、自由等普世价值观,他终其一生坚守不渝,宣扬实践。
胡适给中国指出的路,想民主与科学,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其历史贡献无人能出其左右。
关于制度建设的论述是胡适留给我们的最大的历史遗产。
这些思想充分体现着民主、科学、革新、进取得精神,他抨击中国传统价值观、伦理道德和社会观念形态,倡导以人格自由独立、个性价值尊严为精神内核的“健全的个人主义”人生哲学,并向青年发出“个性解放、独立人格、精神自由”的号召。
这一思想几乎贯穿在胡适一生的言论中。
1、国民性改造思想: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始终坚持从作为文明主体的人(国民)的角度探求昆族复兴国家崛起的根本道路,也即其反复强调的“为祖国造不能亡之因”,国民素质的时代性转换构成了胡适文化思想的逻辑主线。
胡适从“新民”到“立人”的国民性改造思想转换的逻辑,揭示了胡适所试图建构的符合工业文明时代要求的文明主体的素质结构及其建构途径和方式。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影响最大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他异常丰富的学术和文化思想中,国民性改造思想占有重要的位置,胡适始终坚持从作为文明主体的人(国民)的角度探求民族复兴同家崛起的根本道路,也即其反复强调的“为祖国造不能亡之因”,国民素质的代性转换构成了胡适文化思想的逻辑主线。
胡适国民性改造思想的特色在于其异常坚定的资产阶级级性质和方向,始终坚持国民性改造的资本主义目标和方式。
2、新闻伦理思想:作为中国新闻史上的著名报人、政论家,胡适有着比较丰富的新闻思想,新闻伦理思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新闻伦理思想的核心是:报刊或报人应该容忍,应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和独立精神。
容忍主要指容纳异议,胡适对社会责任意识的呼唤体现在他强调报刊或报人应调查和研究社会问题,他认为独立精神需要“独立的政论家”及其“言论事业”来落实。
(三)胡适与陈独秀当胡适还是默默无闻的留学生的时候,在陈独秀的催促鼓动下发表了那篇《文学改良刍议》,并且陈独秀自己也发表一篇《文学革命论》与之呼应,大加推崇。
胡适以此而少年成名,陈独秀可以说对他有知遇之恩。
最重要的是,胡适知道,他们二人头脑中仍然保留着容忍异己的共同底线。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惺惺相惜的朋友,然而在政治观点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
陈独秀宣扬马克思主义,而胡适更多的是信奉资本主义。
这一思想,也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得到了印证。
陈独秀成为中国最早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锋之一,而胡适则坚持自己的思想,支持和跟随国民党,即便是国民党内战失败后,他也未放弃自己思想的初衷。
但是不论胡适和陈独秀选择了怎样的道路,在当时的形势下,两人的思想,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对中国的进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胡适与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开始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后演变为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总结其基本内容如下: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也就是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反对封建独裁。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强调的是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封建愚昧。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强调从个人有独立自主权利的观点出发,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人,反对盲从封建权威,反对做习惯势力的奴隶。
要求从封建传统下解放人的个性与才能使其能够得到自由的发展。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主张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反对模仿古人,反对言之无物。
斗争锋芒直指孔教,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潮流。
胡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自己的思想。
他的一些观点及思想,对新文化运动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同时,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思想鲜明代表。
五.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一)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总结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有三:其一,提倡以白话文替代文言文,掀开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新篇章。
其二,创作了中国现代史上第一部白话文诗集——《尝试集》,成为在新诗国度里探险的第一人。
其三,提出激进的“全盘西化”主张,提倡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号召人们积极参与政治,创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于打击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二)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在政治上,胡适反对封建主义,倡导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这些思想观念都给当时的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胡适一直都以民主和科学为他的社会政治思想基础。
自从由美国留学回来后,胡适就十分欣赏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
面对腐败的北洋政府,他曾经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提倡民主政治。
他曾经起草过《争自由的宣言》。
文章指出“应废除北洋政府的‘警察条例’废除所谓的‘出版法’和‘报纸条例’。
文章主张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居住、迁移以及人身自由等这些‘基本的最小限度的自由权’应得到充分保障。
在思想上,胡适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打倒孔家店”宣扬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
胡适一直都十分反对封建主义传统思想对个人思想的束缚他赞成广大人们争取自己的个性自由。
胡适认为中国的个性发展受到孔教礼仪的严重束缚他认为要重新创造出新文化思想就要“打倒孔家店”。
他曾经在《吴虞文录序》说过“何以那种种吃人的礼教制度。
在文学上,胡适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胡适在文学改革当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胡适留美的时候就开始提倡白话文了。
他第一本的白话诗集叫做《尝试集》。
在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白话文的宣言——《文学改良诌义》。
他在文章当中提出八条温和的改革建议:一、须言之有物。
二、不摹仿古人。
三、须讲求文法。
四、不作无病呻吟。
五、务去烂调套语。
六、不用典。
七、不讲对仗。
八、不避俗字俗语。
在创作实践方面,胡适以诗歌、戏剧、散文、小说等方面的创作倡导白话文,显示白话文的强大生命力。
在教育上,胡适提出“教育救国”观点。
提倡改革教育,大学招收女生。
胡适早期受到严复、梁启超等人的思想影响,并且他目睹了西方教育的先进性,所以他坚定了教育救国的思想。
他的《非留学篇》第一次阐明他的教育救国的根本立场。
胡适很清楚地认识到“留学乃一时缓急之计,二振兴国内高等教育,乃万世久远之图”。
除此胡适提出大学应该招收女生。
他提出三个办法:一、延聘有学问的女教授。
二、先收女子旁听生。
三、女学届的人应该研究现行的女子制。
这个建议后来得到拥护,中国开始出现男女同校的现象。
六.报告总结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漩涡当中,胡适跟陈独秀、鲁迅、严复等人一样站在新文化运动的第一线,高举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旗帜。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当中在政治、思想、文学、教育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面对摧折人的个性的旧社会,胡适敢于与社会抗战,唤醒国民。
这一切都源自于胡适心中对祖国的爱国之情以及对社会的使命感。
总而言之,即便胡适在后来的人生中,未能选择正确的道路,未能跟随中国历史的脚步,但是,他在新文化运动当中永远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