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新文化运动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201 至201 学年第学期
实
践
教
学
报
告
实践报告题目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课程名称近代史纲要
指导教师洪飞
系别/班级12级公共事业管理班
姓名(学号)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一.调查背景
经过一学期的近代史学习,对新文化运动有了更多的了解。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巨大,自然不必多说。那么,胡适对新文化运动到底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本着这样一个问题,并且在十八大召开后这样一个新的大背景下,追根溯源,回顾历史,我们小组查阅了一些关于新文化运动关于胡适的资料,并且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类分析,以求更深入更准确地了解胡适和新文化运动,以及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调查内容
(一)胡适其人
胡适,原名胡洪骍、洪马辛、嗣穈、字希疆,参加“庚款”留美考试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他的故乡是安徽绩溪上庄村。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兴趣广泛,作为学者他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进行研究。
胡适深受赫胥黎与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因此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毕生倡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征”的治学方法。
1917从美国学成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同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初步设想。“五四”时期,与李大钊等展开“问题与主义”辩难;陪同来华讲学的杜威,任杜威的翻译二年多;与张君劢等展开“科玄论战”,是当时“科学派”丁文江的后台。从1920年至1933年,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考证,同是也参与一些政治活动,并一度担任上海公学校长。抗日战争初期出任国民党“国防参议会”参议员,1938年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抗战胜利后,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二)胡适的思想
胡适一生受自由主义、科学主义,尤其是以杜威为代表的实践主义的影响,竭力追求自由、民主,主张独立思考,是中国鲜有的划时代具有独立思想的先哲。
胡适是开一代风气之人。他奉信自由主义的基本价值,对人权、法治、民主、自由等普世价值观,他终其一生坚守不渝,宣扬实践。胡适给中国指出的路,想民主与科学,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其历史贡献无人能出其左右。关于制度建设的论述是胡适留给我们的最大的历史遗产。这些思想充分体现着民主、科学、革新、进取得精神,他抨击中国传统价值观、伦理道德和社会观念形态,倡导以人格自由独立、个性价值尊严为精神内核的“健全的个人主义”人生哲学,并向青年发出“个性解放、独立人格、精神自由”的号召。这一思想几乎贯穿在胡适一生的言论中。
1、国民性改造思想: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始终坚持从作为文明主体的人(国民)的角度探求昆族复兴国家崛起的根本道路,也即其反复强调的“为祖国造不能亡之因”,国民素质的时代性转换构成
了胡适文化思想的逻辑主线。胡适从“新民”到“立人”的国民性改造思想转换的逻辑,揭示了胡适所试图建构的符合工业文明时代要求的文明主体的素质结构及其建构途径和方式。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影响最大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他异常丰富的学术和文化思想中,国民性改造思想占有重要的位置,胡适始终坚持从作为文明主体的人(国民)的角度探求民族复兴同家崛起的根本道路,也即其反复强调的“为祖国造不能亡之因”,国民素质的代性转换构成了胡适文化思想的逻辑主线。胡适国民性改造思想的特色在于其异常坚定的资产阶级级性质和方向,始终坚持国民性改造的资本主义目标和方式。
2、新闻伦理思想:
作为中国新闻史上的著名报人、政论家,胡适有着比较丰富的新闻思想,新闻伦理思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新闻伦理思想的核心是:报刊或报人应该容忍,应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和独立精神。容忍主要指容纳异议,胡适对社会责任意识的呼唤体现在他强调报刊或报人应调查和研究社会问题,他认为独立精神需要“独立的政论家”及其“言论事业”来落实。
(三)胡适与陈独秀
当胡适还是默默无闻的留学生的时候,在陈独秀的催促鼓动下发表了那篇《文学改良刍议》,并且陈独秀自己也发表一篇《文学革命论》与之呼应,大加推崇。胡适以此而少年成名,陈独秀可以说对他有知遇之恩。最重要的是,胡适知道,他们二人头脑中仍然保留着容忍异己的共同底线。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惺惺相惜的朋友,然而在政治观点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
陈独秀宣扬马克思主义,而胡适更多的是信奉资本主义。这一思想,也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得到了印证。陈独秀成为中国最早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锋之一,而胡适则坚持自己的思想,支持和跟随国民党,即便是国民党内战失败后,他也未放弃自己思想的初衷。
但是不论胡适和陈独秀选择了怎样的道路,在当时的形势下,两人的思想,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对中国的进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开始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后演变为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总结其基本内容如下: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也就是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反对封建独裁。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强调的是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封建愚昧。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强调从个人有独立自主权利的观点出发,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人,反对盲从封建权威,反对做习惯势力的奴隶。要求从封建传统下解放人的个性与才能使其能够得到自由的发展。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反对模仿古人,反对言之无物。斗争锋芒直指孔教,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