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1模块综合测试卷(1)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综合测试(1-4单元)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综合测试(1-4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af2ccd0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1b.png)
人教版新教材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综合测试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浙江省宁波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物理试题)如图所示,光纤灯是现代装饰照明的新型灯具,由光源、反光镜、滤光片及光纤组成,点状光源通过反光镜后,形成一束近似平行光,又通过滤光片,最后进入光纤,形成一根根色彩斑斓的柔性光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状光源发出的光可通过平面镜反射后形成平行光B.光纤内芯的折射率应大于包套材料的折射率C.光在光纤的传播是利用了光的衍射原理D.光在光纤中传播时,颜色会发生变化,从而创造出绚烂多彩的效果2.(2022·浙江丽水·高二期末)消除噪声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内燃机、通风机等在排放各种高速气流的过程中都会发出噪声,如图所示的消声器可以用来削弱高速气流产生的噪声。
波长为λ的声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传播,在声波到达a处时,分成上下两束波,这两束声波在b处相遇时可削弱噪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消声器工作原理是利用波的衍射B .该装置可以说明声波是横波C .该消声器对不同波长的声波都有相同的减噪效果D .要达到良好的减噪效果,从a 处分成的上下两束声波传到b 处需满足波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3.(2022·浙江·效实中学高二期中)滑板运动是青少年比较喜欢的一种户外运动。
现有一个质量为m 的小孩站在一辆质量为km 的滑板车上,小孩与滑板车一起在光滑的水平路面上以速度0v 匀速运动,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个小水坑,由于来不及转向和刹车,该小孩立即相对地面....以速度01110v 向前跳离滑板车,滑板车速度大小变为原来的110,但方向不变,则k 为()A .17B .18C .19D .1104.(2022·河南·郑州励德双语学校高二期中)如图甲所示的挖掘机的顶部垂下一个大铁球并让它小角度的摆动,即可以用来拆卸混凝土建筑。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综合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0d803d81c758f5f71f67b5.png)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综合测试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综合测试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综合测试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G2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直,如图所示。
____________________处,可采取的办法是()设计要求它受到拉力后的伸长不超过原长的1/1 000,由直接测试有困难,就选用同种材料制成样品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取与材料的长度L、材料的横截面积S及拉力F的函)在寻找上述关系中,你运用哪种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对样品的测试,求出新材料制成的金属细杆能承受的最大拉实50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放着带有最小分度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 “0"计数点而不直接测量两张纸间的滑动摩擦力?请你对这个实验作一改进来克服这位同学从打出的几条纸带中,测量出各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
请你在这位同学工作的基础上,思考求纸带加速度的方法,写出你所依据的公式:设计表格记录需要的数据,计算纸带下落的加速度。
(结果保留两)估计你的计算结果的误差有多大?试分析误差的来源及其减少误差的方法。
作单位):F = 0.43x④函数表达式中的常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表示使弹簧每伸长或压缩。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模块综合测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模块综合测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35de808852ea551811a68742.png)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模块综合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 2008年9月27日,穿”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进行了25分23秒的舱外活动,成功返回轨道舱中。
在翟志刚舱外活动期间,飞船飞过了9 165千米,因此翟志刚成为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
关于翟志刚的运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BD )A.说翟志刚是“走得最快”的人,是以飞船为参考系B.说翟志刚是“走得最快”的人,是以地心为参考系C.舱外活动时间“25分23秒”,指的是时刻D.舱外活动时间“25分23秒”,指的是时间2.据报道,到2011年底,由英国汽车工程师所设计的超音速汽车”侦探犬”即将正式开始试行(如图所示)。
”侦探犬”汽车号称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汽车,能够在短短的40 s内从静止加速到1 609 km/h的速度。
而一架飞机在跑道上从静止开始起飞,速度增加到300 km/h需要30 s,由此可知”侦探犬”汽车的平均加速度与飞机起飞过程的平均加速度之比约为( )∶1 ∶3 ∶1 ∶33.如图,在水平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
若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不等于0,则关于B的受力个数可能为( B )4.如图所示,清洗楼房玻璃的工人常用一根绳索将自己悬在空中,工人及其装备的总重量为G,悬绳与竖直墙α,悬绳对工人的拉力大小为1F,墙壁对工人的弹力大小为2F,空中作业时工人与玻璃的水平距壁的夹角为离为定值,则( BC )A.1sin mg F α=2F G=C.在空中统一位置作业,当桶中的水不断减少1F ,与2F 同时减少D.若缓慢增加悬绳的长度1F ,减小2F ,增大5.在下列所给的质点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中,能反映运动质点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CD )6.如图所示是给墙壁刷涂料用的涂料滚的示意图,使用时,用撑竿推着粘有涂料的涂料滚沿墙壁上下缓缓滚动,把涂料均匀地粉刷到墙上。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https://img.taocdn.com/s3/m/548a6d8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9.png)
第一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2.【答案】A【解析】“桥流水不流”可以理解为“桥动水不动”,意思就是说桥在运动,水是静止的。
以水为参照物,则水就是静止的,而桥和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桥是运动的,与题意相符,故A 正确;以牛为参照物,牛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桥是运动的,水与牛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故B 错误;以桥为参照物,则桥是静止的,而水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水是运动的,与题意不符,故C 错误;以人为参照物,因为人在桥上走,人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桥是运动的,而水与人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与题意不符,故D 错误。
3.【答案】C【解析】火车11:47 到达郴州西站,11:47 对应时间轴上的一点,是时刻,故A 错误;坐在火车上发现外面的树在倒退,这时的参考系是火车,故B 错误;由平均速率的公式可得,s 728v = = km/h = 214 km/ht 3.4,故C 正确;研究火车从长沙到深圳过程中经过某隧道的时间时,火车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够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D 错误。
4.【答案】B【解析】位移的正负号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比较大小要看其绝对值,| 7 m | > 4 m ,故从C 到 B 的位移小于从A 到 C 的位移,故A 错误,B 正确。
质点整个过程中的位移为质点由A 到 B 的合位移,即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所以位移x = 1 m 4 m = 3 m ,故C 错误;路程是运动的轨迹长度,则路程s = | x | + x = | 7 m | + 4 m = 11 m ,故D 错误。
1 25.【答案】A【解析】52 m/s 是指台风中心的最大速度,故为瞬时速度;而以每小时25 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指的是一个过程中的速度,故为平均速度。
故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6.【答案】C0 v 0 10【解析】刹车的加速度最小时,刹车时间最长,故t = 0 = s = 2.5 sa 4,C 正确。
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模块综合试卷(一)
![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模块综合试卷(一)](https://img.taocdn.com/s3/m/a5ab9b5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2.png)
模块综合试卷(一)(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水平弹簧振子在A 、B 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平衡位置为O 点,C 、D 两点分别为OA 、OB 的中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振子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时间等于周期的18B .从O 点到B 点的过程中,振子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C .在C 点和D 点,振子的速度相同D .从C 点开始计时,振子再次回到C 点完成一次全振动 答案 B解析 振子从A 点运动到O 点的时间等于周期的14,因振子从A 到C 的时间大于从C 到O的时间,可知振子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时间大于周期的18,选项A 错误;从O 点到B 点的过程中,振子速度减小,动能减小,弹性势能增加,即振子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选项B 正确;在C 点和D 点,振子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不一定相同,选项C 错误;从C 点开始计时,振子第二次回到C 点才是完成一次全振动,选项D 错误。
2.(2023·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月考)有一悬线长为l 的单摆,其摆球的外壳为一个有一定质量的金属空心球。
球底有一小孔,球内盛满水。
在摆动过程中,水从小孔慢慢流出。
从水开始流到水流完的过程中,此摆的周期的变化是( ) A .由于悬线长l 和重力加速度g 不变,所以周期不变 B .由于水不断外流,周期不断变大 C .周期先变大,后又变小 D .周期先变小,后又变大 答案 C解析 单摆的摆长是悬点到摆球重心的距离。
开始时,重心在球心,水全部流完后,重心又回到球心,因此,重心先降低,后升高,摆长先变大,后变小,根据公式T =2πlg,周期先变大,后变小,故C 正确。
3.(2022·阜宁中学高二期中)如图所示,包含两种单色光的光束沿PO 方向射入横截面为半圆形的玻璃柱体,其透射光线分别从M 、N 两点射出,己知α=45°,β=60°,真空中光速c =3× 108 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 点出射的单色光穿过玻璃柱体所需的时间更短B .玻璃柱体对OM 光束的折射率为 3C .OM 光线在该玻璃柱体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 m/sD .若将OM 光线从M 点沿着MO 方向射入,一定会发生全反射 答案 A解析 由题图可知沿PO 方向射入时OM 光线的折射角较大,由折射定律可知玻璃柱体对OM 光线的折射率较小,根据v =cn ,可得OM 光线在玻璃柱体内的传播速度较大,因为通过的距离相等,则M 点出射的单色光穿过玻璃柱体所需的时间较短,A 正确;由折射定律可得玻璃对OM 光束的折射率为n =sin 45°sin 30°=2,根据v =c n 得v =3×1082 m/s =322×108 m/s ,B 、C错误;由光路可逆可知,光线从M 点沿着MO 方向射入时不会发生全反射,D 错误。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01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01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3644b3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a.png)
第一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A .路程B .速率C .加速度D .时刻2.“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是中国诗词大会某期节目里选用的古诗,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其中“桥流水不流”所选择的参考系为()A .水B .牛C .桥D .人3.某同学要从长沙乘高铁到深圳,网上列车时刻表如图所示,通过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火车1147:到达郴州西站,这里的1147:是指时间间隔B .坐在火车上发现外面的树在倒退,是因为选择了树为参考系C .从长沙到深圳所用时间为3 h 24 min ,若全程为728 km ,则此行程的平均速率大小约为214 km/hD .研究火车从长沙到深圳过程中经过某隧道的时间时,火车能看成质点4.在研究物体的直线运动时,可以用坐标轴上的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用坐标的变化表示物体的位移。
如图所示。
某质点先从A 点沿坐标轴运动到C 点,该过程中其位移1x = 3 m 4 m = 7 m ---;然后该质点再从C 点沿坐标轴运动到B 点,该过程中其位移2x = 3 m ( 4 m) = 4 m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于正数大于负数,故1x 大于2x B .由于位移的正负号只表示其方向,故1x 大于2x C .整个过程中,质点的位移为4 m D .整个过程中,质点通过的路程为3 m5.浙江在线2016年10月3日讯:台风“鲇鱼”前脚刚走,“暹芭”紧跟而来。
据气象部门报告,第18号台风“暹芭”10月3日8时中心位于温州东南方向约1450公里的洋面上,中心最大风力16级(52 m/s ),中心气压935百帕。
预计“暹芭”将以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加强……报道中的两个速度数值分别是指()A .瞬时速度、平均速度B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C .平均速度、平均速度D .瞬时速度、瞬时速度6.如图所示,一汽车装备了具有“全力自动刹车”功能的城市安全系统,系统以50 Hz 的频率监视前方的交通状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模块综合测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模块综合测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32ed63052ea551810a6876a.png)
源路灯的质量m=2kg(g取10m/s2),则倾斜杆对新能源路灯的弹力为()能源路灯的弹力与其重力等大反向,即大小为20N,方向竖直向上,选项B正确.3.一质点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a-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错误.4.测速仪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如图所示,B为测速仪,A为汽车,两者相距1 s,t=2 s.所以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故B正确,ACD错误.5.如图所示,两根完全相同的轻弹簧下端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与地面间有一度是a=2g,方向竖直向上,选项C正确.6.一质量为m的物块在倾角为θ的足够长斜面上匀减速下滑.现对物块施加—个竖直7.如图所示,一物块m从某曲面上的Q点自由下滑,通过一粗糙的静止传送带后,落到地m9.质量为0.3 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图中的两条直线表示物体受水平拉力10.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的直角劈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若物体+Mg.方法二整体法.整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因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直11.学校的物理课外活动小组欲测滑块在斜面上下滑的加速度以及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可得,μ=0.25.1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测力计固定在一合适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________.(3)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________.=0.8,g=10 m/s.(1)求物块从底端运动到斜面中点的时间;对斜面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并建立直角坐标系,在x方向上有:f=(μmg cosθ)cosθ+(mg cosθ)sinθ=12.8 N(3)为了使飞行器不致坠落到地面,求飞行器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间t3.【解】(1)设第一次试飞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为m=2 kg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取g=10 m/s)求:。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章末综合检测(一)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章末综合检测(一)](https://img.taocdn.com/s3/m/39c9e7d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7.png)
章末综合检测(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从高处跳到低处,为了安全,一般都是脚尖先着地,且双腿要弯曲,这样做的目的是( )A.减小着地时所受冲量B.使动量增量变得更小C.增大人对地面的压强,起到安全作用D.延长对地面的作用时间,从而减小地面对人的作用力2.如图所示,某人站在一辆平板车的右端,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现人用铁锤连续敲击车的右端.下列对平板车的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锤子抡起的过程中,车向右运动B.锤子下落的过程中,车向左运动C.锤子抡至最高点时,车速度为0D.锤子敲击车瞬间,车向左运动3.如图所示,篮球运动员接传来的篮球时,通常要先伸出两臂迎接,手接触到球后,两臂随球迅速引至胸前,这样做可以( )A.减小球的动量的变化量B.减小球对手作用力的冲量C.减小球的动量变化率D.延长接球过程的时间来减小动量的变化量4.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a、b两球,其质量分别为m a、m b,两球在t0时刻发生正碰,并且在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两球在碰撞前后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m a >m bB .m a <m bC .m a =m bD .无法判断 5.沿水平方向飞行的手榴弹,它的速度是20 m/s ,此时在空中爆炸,分裂成1 kg 和0.5 kg 的两块,其中0.5 kg 的那块以40 m/s 的速率沿原来速度相反的方向运动,此时另一块的速率为( )A .10 m/sB .30 m/sC .50 m/sD .70 m/s 6.质量m =100 kg 的小船静止在平静水面上,船两端载着m 甲=40 kg 、m 乙=60 kg 的游泳者,在同一水平线上甲向左、乙向右同时以相对于岸3 m/s 的速度跃入水中,如图所示,则小船的运动速率和方向为( )A .0.6 m/s ,向左B .3 m/s ,向左C .0.6 m/s ,向右D .3 m/s ,向右7.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A 以水平速度v 与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3m 的小球B 正碰后,小球A 的速率变为v2,则碰后B 球的速度为(以v 的方向为正方向)( )A.v6 B .-v C .-v 3 D.v 28.如图,横截面积为5 cm 2的水柱以10 m/s 的速度垂直冲到墙壁上,已知水的密度为1×103 kg/m 3,假设水冲到墙上后不反弹而顺墙壁流下,则墙壁所受水柱冲击力为( )A .5×105N B .50 N C .5×103 N D .5×102 N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9.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从竖直轻弹簧的正上方自由落下将弹簧压缩.已知物体下落高度h ,经历时间为t ,物体压在弹簧上的速度为v ,则在此过程中地面对弹簧支持力的冲量I 为( )A .0B .mgt -mvC .mgt +mvD .-mgt -mv10.如图所示,甲、乙两车的质量均为M ,静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两车相距为L.乙车上站立着一个质量为m 的人,他通过一条轻绳拉甲车,甲、乙两车最后相接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车运动中速度之比为M +mMB .甲、乙两车运动中速度之比为MM +mC .甲车移动的距离为M +m2M +m LD .乙车移动的距离为M2M +mL11.一质量为2 kg 的物块在合外力F 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则( )A.t=1 s时物块的速率为1 m/sB.t=2 s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4 kg·m/sC.t=3 s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5 kg·m/sD.t=4 s时物块的速度为零12.如图(a),一长木板静止于光滑水平桌面上,t=0时,小物块以速度v0滑到长木板上,图(b)为物块与木板运动的vt图像,图中t1、v0、v1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由此可求得( )A.木板的长度B.物块与木板的质量之比C.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D.从t=0开始到t1时刻,木板获得的动能三、实验题(共12分)13.(12分)现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图甲中,气垫导轨上有A、B两个滑块,滑块A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B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时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实验测得滑块A的质量m1=0.310 kg,滑块B的质量m2=0.108 kg,遮光片的宽度d=1.00 cm;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f=50.0 Hz.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B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B相碰.碰后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为Δt B=3.500 ms,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若实验允许的相对误差绝对值(碰撞前后总动量之差碰前总动量×100%)最大为5%,本实验是否在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写出运算过程.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8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4.(10分)冰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极强的冰雪体育竞技项目.如图所示,甲、乙两冰球运动员为争抢冰球而合理水平冲撞,冲撞过程中运动员手中的冰球杆未与地面接触.已知甲运动员的质量为60 kg,乙运动员的质量为70 kg,冲撞前两运动员速度大小均为5 m/s,方向相反,冲撞结束,甲被撞回,速度大小为2 m/s,如果冲撞接触时间为0.2 s,忽略冰球鞋与冰面间的摩擦.问:(1)撞后乙的速度大小是多少?方向又如何?(2)冲撞时两运动员相互间的平均作用力多大?15.(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内壁光滑的半圆槽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左侧紧靠台阶,槽的半径为R.今从槽左侧A点的正上方D点自由释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球恰从A点进入槽的内壁轨道.为使小球沿槽的内壁恰好运动到右端B点,试求D点至A点的高度.16.(12分)如图,质量为M=0.2 kg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现有一质量为m=0.2 kg的滑块以v0=1.2 m/s的速度滑上长木板的左端,小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小滑块刚好没有滑离长木板,求:(g取10 m/s2)(1)小滑块的最终速度v.(2)在整个过程中,系统产生的热量Q.(3)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滑块滑行的距离s为多少?17.(14分)如图所示,水平轨道O点左侧粗糙,右侧光滑,在A、B 两物块中间安放一颗微型炸药,并紧挨着放置于O点保持静止,物块C 静置在O点右侧的P点上.某时刻引爆炸药,使A、B两物块向相反方向运动,A滑行到Q点后停止,B与C相碰后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已知物块A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O、Q间的距离L=2.0 m,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 A=2.0 kg,m B=1.0 kg,m C=3.0 kg,重力加速度g=10 m/s2,A、B、C均可视为质点,爆炸时间极短.求:(1)爆炸瞬间,物块A获得的速率v A;(2)爆炸瞬间,物块B获得的速率v B;(3)物块B与物块C相碰时产生的内能E.。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高一第一章、第二章综合测试题一.docx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高一第一章、第二章综合测试题一.docx](https://img.taocdn.com/s3/m/e8ee061af7ec4afe04a1df84.png)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整理制作)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综合测试题一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1-6为单选,7-10为多选) 1、下列有关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质量和体积都极小的物体才能视为质点B 、研究一列火车过铁路桥经历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C 、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不停地转动,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自行车作为质点D 、虽然地球很大,还在不停地自转,但是在研究地球的公转时,仍然可以把它视为质点 2、一小球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 点时速度为v ,到达C 点时速度为2v ,则AB ∶BC 等于( ) A.1∶1 B.1∶2 C.1∶3 D.1∶4 3、汽车以速度v 1直线行驶了全程的2/3,接着以速度v 2=20千米/小时,跑完了其余的1/3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8千米/小时,那么v 1等于( )A 、48千米/小时B 、38千米/小时C 、35千米/小时D 、34千米/小时 4、一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经2秒落地,则该物体下落1秒时,离地高度是( ) A 、5米 B 、10米 C 、15米 D 、18米5、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 时速度是1 m/s ,车尾经过O 点时的速度是7 m/s ,则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O 点时的速度为( ) A 、5 m/s B 、5.5 m/s C 、4 m/s D 、3.5 m/s6、电梯上升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从图象可知电梯上升的高度是( ) A 、6m B 、39m C 、0m D 、30m7、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一定越大 B 、速度为零,加速度就一定为零 C 、速度很小,加速度可能很大 D 、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是零8、在平直公路上,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一辆汽车在t=0时同时经过某一个路标,它们的位移s (m )随时间t (s )变化的规律为:汽车 为2t 41t 10s -=,自行车为s=6t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自行车作匀速运动B 、不能确定汽车和自行车各作什么运动C 、开始经过路标后较小时间内汽车在前,自行车在后D 、当自行车追上汽车时,它们距路标96m9、一质点做直线运动,t=t 0时,s>0,v>0,a>0,此后a 逐渐减小至零,则( ) A 、速度的变化越来越慢 B 、速度逐步减小 C 、位移继续增大 D 、位移、速度始终为正值10、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 -t 图象如图4所示,由图象可知( AC ) A 、0~t 1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小于 vt 1~t 2时间内火箭的加速 B 、在0~t 2时间内火箭上升, t 2~t 3在时间内火箭下落C 、t 3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D 、t 3时刻火箭回到地面二、填空实验题(共2题,11题共11分,12题共9分,两题共20分) 11、(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记录运动的_ _ __和 _ __信息的仪器,使用________电源,工作电压________伏,当电源频率为50赫时,它每隔_______打一次点。
高中物理 模块综合试卷(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新人教版高一第二册物理试题
![高中物理 模块综合试卷(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新人教版高一第二册物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17129a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fe.png)
模块综合试卷(一)(时间:90分钟 总分为:100分)一、选择题(此题共12小题,每一小题4分,共48分.1~7为单项选择题,8~12为多项选择题) 1.如图1所示,在皮带传送装置中,皮带把物体P 匀速传送至高处,在此过程中,下述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图1A.摩擦力对物体做正功B.支持力对物体做正功C.重力对物体做正功D.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 答案 A解析 摩擦力方向平行皮带向上,与物体运动方向一样,故摩擦力做正功,A 对;支持力始终垂直于速度方向,不做功,B 错;重力对物体做负功,C 错;合外力为零,做功为零,D 错. 2.质量不等但有一样初动能的两个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一样的水平地面上滑行,直到停止,如此( )A.质量大的物体滑行距离大B.质量小的物体滑行距离大C.两个物体滑行的时间一样D.质量大的物体抑制摩擦力做的功多 答案 B解析 由动能定理得-μmgx =0-E k ,两个物体抑制摩擦力做的功一样多,质量小的物体滑行距离大,B 正确,A 、D 错误;由E k =12mv 2得v =2E km,再由t =v μg =1μg2E km可知,滑行的时间与质量有关,两个物体滑行时间不同,C 错误.3.(2019·卷)2019年5月17日,我国成功发射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属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星).该卫星( )A.入轨后可以位于正上方B.入轨后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C.发射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D.假设发射到近地圆轨道所需能量较少答案 D解析同步卫星只能位于赤道正上方,A项错误;由GMmr2=mv2r知,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越小,因此入轨后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近地卫星的速度),B 项错误;同步卫星的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小于第二宇宙速度,C项错误;将卫星发射到越高的轨道抑制引力做功越多,故发射到近地圆轨道所需能量较少,D正确.4.如图2所示为质点做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的示意图,且质点运动到D点(D点是曲线的拐点)时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恰好互相垂直,如此质点从A点运动到E点的过程中,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图2A.质点经过C点的速率比D点的大B.质点经过A点时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小于90°C.质点经过D点时的加速度比B点的大D.质点从B到E的过程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先增大后减小答案 A解析因为质点做匀变速运动,所以加速度恒定,C项错误.在D点时加速度与速度垂直,故知加速度方向向上,合力方向也向上,所以质点从A到D的过程中,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夹角大于90°,合力做负功,动能减小,v C>v D,A项正确,B项错误.从B至E的过程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夹角一直减小,D项错误.5.(2019·某某卷)2018年12月8日,肩负着亿万中华儿女探月飞天梦想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视探测,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国足迹〞,如图3所示.月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探测器的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嫦娥四号探测器围绕月球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时,探测器的( )图3A.周期为4π2r3GMB.动能为GMm 2RC.角速度为Gm r 3D.向心加速度为GM R2 答案 A解析 嫦娥四号探测器环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提供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GMm r 2=mω2r =m v 2r =m 4π2T 2r =ma ,解得ω=GMr 3、v =GMr、T =4π2r3GM、a =GM r2,如此嫦娥四号探测器的动能为E k =12mv 2=GMm2r ,由以上可知A 正确,B 、C 、D 错误.6.(2018·石室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如图4所示,固定的倾斜光滑杆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 的圆环,圆环与竖直放置的轻质弹簧一端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的A 点,弹簧处于原长,圆环高度为h .让圆环沿杆滑下,滑到杆的底端时速度为零.如此在圆环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重力加速度为g ,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 )图4A.圆环的机械能守恒B.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弹簧的弹性势能变化了mghD.弹簧与光滑杆垂直时圆环动能最大 答案 C解析 圆环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但圆环的机械能不守恒,A 错误;弹簧形变量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再增大,所以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B 错误;由于圆环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圆环的机械能减少了mgh ,所以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mgh ,C 正确;弹簧与光滑杆垂直时,圆环所受合力沿杆向下,圆环具有与速度同向的加速度,所以做加速运动,D 错误.7.(2018·石室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如图5所示,abc 是竖直面内的光滑固定轨道,ab 水平、长度为2R ;bc 是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圆弧,与ab 相切于b 点.一质量为m 的小球,始终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外力的作用,自a 点处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小球从a 点开始运动到其轨迹最高点,动能的增量为( )图5A.2mgRB.4mgRC.5mgRD.6mgR 答案 A解析 由题意知水平拉力为F =mg ,设小球达到c 点的速度为v 1,从a 到c 根据动能定理可得:F ·3R -mgR =12mv 12,解得:v 1=2gR ;小球离开c 点后,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于水平方向加速度a x =g ,小球至轨迹最高点时v x =v 1,故小球从a 点开始运动到最高点时的动能的增量为ΔE k =12mv 12=2mgR .8.(2019·江苏卷)如图6所示,摩天轮悬挂的座舱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座舱的质量为m ,运动半径为R ,角速度大小为ω,重力加速度为g ,如此座舱( )图6A.运动周期为2πRωB.线速度的大小为ωRC.受摩天轮作用力的大小始终为mgD.所受合力的大小始终为mω2R 答案 BD解析 座舱做匀速圆周运动,合力提供向心力,知座舱的运动周期T =2πω、线速度大小v =ωR 、所受合力的大小F =mω2R ,选项B 、D 正确,A 错误;座舱的重力为mg ,座舱做匀速圆周运动受到的合力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故座舱受到摩天轮的作用力大小不可能始终为mg ,选项C 错误.9.(2018·简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竖直平面内有两个半径不同的半圆形光滑轨道,如图7所示,A 、M 、B 三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C 、D 分别为两轨道的最低点,将两个一样的小球分别从A 、B 处同时无初速度释放,如此( )图7A.通过C 、D 时,两球的线速度大小相等B.通过C 、D 时,两球的角速度大小相等C.通过C 、D 时,两球的机械能相等D.通过C 、D 时,两球对轨道的压力相等 答案 CD解析 对任意一球研究,设半圆轨道的半径为r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r =12mv 2,得:v =2gr ,由于r 不同,如此v 不等,故A 错误;由v =rω得:ω=vr=2gr,可知两球的角速度大小不等,故B 错误;两球的初始位置机械能相等,下滑过程机械能都守恒,所以通过C 、D 时两球的机械能相等,故C 正确;通过圆轨道最低点时小球的向心加速度为a n =v 2r=2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a n ,得轨道对小球的支持力大小为F N =3mg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球对轨道的压力为F N ′=F N =3mg ,与半径无关,如此通过C 、D 时,两球对轨道的压力相等,故D 正确.10.(2018·永春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如图8,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需要经过几次变轨,例如某次变轨,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上,然后在P 处变轨到椭圆轨道2上,最后由轨道2在Q 处变轨进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P 点,轨道2、3相切于Q 点.忽略空气阻力和卫星质量的变化,如此以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图8A.该卫星从轨道1变轨到轨道2需要在P 处减速B.该卫星从轨道1到轨道2再到轨道3,机械能逐渐减小C.该卫星在轨道3的动能小于在轨道1的动能D.该卫星稳定运行时,在轨道3上经过Q 点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2上Q 点的加速度 答案 CD解析 该卫星从轨道1变轨到轨道2需要在P 处加速,选项A 错误;该卫星从轨道1到轨道2需要点火加速,如此机械能增加;从轨道2再到轨道3,又需要点火加速,机械能增加;故该卫星从轨道1到轨道2再到轨道3,机械能逐渐增加,选项B 错误;根据v =GMr可知,该卫星在轨道3的速度小于在轨道1的速度,如此卫星在轨道3的动能小于在轨道1的动能,选项C 正确;根据a =GMr2可知,该卫星稳定运行时,在轨道3上经过Q 点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2上Q 点的加速度,选项D 正确.11.(2019·江苏卷)如图9所示,轻质弹簧的左端固定,并处于自然状态.小物块的质量为m ,从A 点向左沿水平地面运动,压缩弹簧后被弹回,运动到A 点恰好静止.物块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s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弹簧未超出弹性限度.在上述过程中( )图9A.弹簧的最大弹力为μmgB.物块抑制摩擦力做的功为2μmgsC.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μmgsD.物块在A 点的初速度为2μgs 答案 BC解析 小物块处于最左端时,弹簧的压缩量最大,然后小物块先向右加速运动再减速运动,可知弹簧的最大弹力大于滑动摩擦力μmg ,选项A 错误;物块从开始运动至最后回到A 点过程,路程为2s ,可得物块抑制摩擦力做功为2μmgs ,选项B 正确;物块从最左侧运动至A 点过程,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E pm =μmgs ,选项C 正确;设物块在A 点的初速度为v 0,整个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有-2μmgs =0-12mv 02,解得v 0=2μgs ,选项D 错误.12.如图10所示,两个34圆弧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径R 一样,a 轨道由金属凹槽制成,b 轨道由金属圆管制成(圆管内径远小于半径R ),均可视为光滑轨道,在两轨道右端的正上方分别将金属小球A 和B (直径略小于圆管内径)由静止释放,小球距离地面的高度分别用h A 和h B 表示,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图10A.假设h A =h B ≥52R ,两小球都能沿轨道运动到最高点B.假设h A =h B ≥32R ,两小球在轨道上上升的最大高度均为32RC.适当调整h A 和h B ,均可使两小球从轨道最高点飞出后,恰好落在轨道右端口处D.假设使小球沿轨道运动并且从最高点飞出,h A 的最小值为52R ,B 小球在h B >2R 的任何高度释放均可 答案 AD解析 假设小球A 恰好能到a 轨道的最高点,由mg =m v 2AR ,得v A =gR ,由mg (h A -2R )=12mv A 2,得h A =52R ;假设小球B 恰好能到b 轨道的最高点,在最高点的速度v B =0,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h B =2R ,所以h A =h B ≥52R 时,两球都能到达轨道的最高点,故A 、D 正确;假设h B =32R ,小球B 在轨道上上升的最大高度等于32R ;假设h A =32R ,如此小球A 在到达最高点前离开轨道,有一定的速度,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A 在轨道上上升的最大高度小于32R ,故B 错误.小球A 从最高点飞出后做平抛运动,下落R 高度时,水平位移的最小值为x A =v A2R g=gR ·2Rg=2R >R ,所以假设小球A 从最高点飞出后会落在轨道右端口外侧,而适当调整h B ,B 可以落在轨道右端口处,所以适当调整h A 和h B ,只有B 球可以从轨道最高点飞出后,恰好落在轨道右端口处,故C 错误. 二、实验题(此题共2小题,共12分)13.(5分)某兴趣小组用如图11甲所示的装置与传感器结合,探究向心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时用手拨动旋臂使它做圆周运动,力传感器和光电门固定在实验器上,测量角速度和向心力.(1)电脑通过光电门测量挡光杆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并由挡光杆的宽度d 、挡光杆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 、挡光杆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 ,自动计算出砝码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如此计算其角速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2)图乙中取①②两条曲线为一样半径、不同质量下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图线,由图可知,曲线①对应的砝码质量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曲线②对应的砝码质量.图11答案 (1)dr Δt(3分) (2)小于(2分)解析 (1)砝码转动的线速度v =dΔt由ω=v r计算得出ω=dr Δt(2)题图中抛物线说明向心力F 和ω2成正比.假设保持角速度和半径都不变,如此质点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不变,由牛顿第二定律F =ma 可知,质量大的物体需要的向心力大,所以曲线①对应的砝码质量小于曲线②对应的砝码质量.14.(7分)(2018·石室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某同学用如图12甲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他将两物块A 和B 用轻质细绳连接并跨过轻质定滑轮,B 下端连接纸带,纸带穿过固定的打点计时器,用天平测出A 、B 两物块的质量m A =300g ,m B =100g ,A 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B 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展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图乙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计时周期为T =0.02s ,如此:图12(1)在打点0~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加量ΔE k =______J ,系统势能的减小量ΔE p =________J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重力加速度g =9.8m/s 2,结果均保存三位有效数字)(2)用v 表示物块A 的速度,h 表示物块A 下落的高度.假设某同学作出的v 22-h 图像如图丙所示,如此可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m/s 2(结果保存三位有效数字).答案 (1)1.15(2分) 1.18(2分)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A 、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1分) (2)9.70(2分)解析 (1)根据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计数点5的瞬时速度v 5=x 462×5T =(21.60+26.40)×10-20.2m/s =2.40 m/s ,如此系统动能的增加量:ΔE k =12(m A +m B )v 52=12×0.4×2.42J≈1.15J,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ΔE p =(m A -m B )gh =0.2×9.8×(38.40+21.60)×10-2J≈1.18J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A 、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 A -m B )gh =12(m A +m B )v 2得12v 2=m A -m B m A +m Bgh故斜率k =m A -m B m A +m B g =5.821.20m/s 2代入数据得:g =9.70m/s 2.三、计算题(此题共4小题,共40分)15.(7分)火星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2,火星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9,地球外表的重力加速度g取10m/s 2.(1)求火星外表的重力加速度.(结果保存两位有效数字)(2)假设弹簧测力计在地球上最多可测出质量为2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如此该弹簧测力计在火星上最多可测出质量为多大的物体所受的重力? 答案 (1)4.4m/s 2(2)4.5kg 解析 (1)对于在星球外表的物体,有mg =G MmR2(2分)可得g 火g 地=M 火M 地(R 地R 火)2=19×(21)2=49(2分) 故g 火=49g 地≈4.4 m/s 2.(1分)(2)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弹力不变,即m 地g 地=F =m 火g 火(1分)如此m 火=m 地g 地g 火=4.5 kg.(1分) 16.(8分)(2019·某某卷)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国产新型航空母舰已完成屡次海试,并取得成功.航母上的舰载机采用滑跃式起飞,故甲板是由水平甲板和上翘甲板两局部构成,如图13甲所示.为了便于研究舰载机的起飞过程,假设上翘甲板BC 是与水平甲板AB 相切的一段圆弧,示意如图乙,AB 长L 1=150m ,BC 水平投影L 2=63m ,图中C 点切线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12˚(sin12°≈0.21).假设舰载机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t =6s 到达B 点进入BC .飞行员的质量m =60kg ,g =10m/s 2,求:图13(1)舰载机水平运动的过程中,飞行员受到水平力所做的功W ;(2)舰载机刚进入BC 时,飞行员受到竖直向上的压力F N 多大.答案 (1)7.5×104J (2)1.1×103N解析 (1)舰载机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其刚进入上翘甲板时的速度为v ,如此有v 2=L 1t ①(1分) 根据动能定理,有W =12mv 2-0②(2分) 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得W =7.5×104J③(1分)(2)设上翘甲板所对应的圆弧半径为R ,根据几何关系,有L 2=R sin θ④(1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N -mg =m v 2R⑤(2分) 联立①④⑤式,代入数据,得F N =1.1×103N.(1分)17.(11分)如图14所示,半径为R =1.5m 的光滑圆弧支架竖直放置,圆心角θ=60°,支架的底部CD 水平,离地面足够高,圆心O 在C 点的正上方,右侧边缘P 点固定一个光滑小轮,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 、B 系在足够长的跨过小轮的轻绳两端,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 A =0.3kg 、m B =0.1kg.将A 球从紧靠小轮P 处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 2.图14(1)求A 球运动到C 点时的速度大小;(2)假设A 球运动到C 点时轻绳突然断裂,从此时开始,需经过多长时间两球重力的功率大小相等?(计算结果可用根式表示).答案 (1)2m/s (2)340s 解析 (1)由题意可知,A 、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有12m A v A 2+12m B v B 2=m A gh A -m B gh B (2分) h A =R -R cos 60°=R 2(1分) h B =R (1分)v B =v A cos 30°=32v A (1分) 联立解得v A =2 m/s(1分)(2)轻绳断裂后,A 球做平抛运动,B 球做竖直上抛运动,B 球上抛初速度v B =v A cos 30°=3m/s(1分)设经过时间t 两球重力的功率大小相等,如此m A gv Ay =m B gv By (1分)v Ay =gt (1分) v By =v B -gt (1分)联立解得t =340s(1分) 18.(14分)如图15所示,从A 点以v 0=4m/s 的水平速度抛出一质量m =1 kg 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当物块运动至B 点时,恰好沿切线方向进入光滑圆弧轨道BC ,经圆弧轨道后滑上与C 点等高、静止在粗糙水平面的长木板上,圆弧轨道C 端的切线水平,长木板的质量M =4 kg ,A 、B 两点距C 点的高度分别为H =0.6 m 、h =0.15 m ,圆弧轨道半径R =0.75 m ,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长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长木板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图15(1)小物块运动至B 点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2)物块滑动至C 点时,对圆弧轨道C 点的压力大小;(3)长木板至少为多长,才能保证物块不滑出长木板.答案 (1)5m/s 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下(2)47.3N (3)2.8m解析 (1)小物块从A 点到B 点做平抛运动,有H -h =12gt 2(1分)到达B 点的竖直分速度v By =gt ,(1分)到达B 点的速度v B =v 20+v 2By (1分)联立解得v B =5 m/s(1分)设到达B 点时物块的速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如此cos θ=v 0v B=0.8,即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下.(1分)(2)设物块到达C 点的速度为v C ,从A 点到C 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 =12mv C 2-12mv 02(2分) 设物块在C 点受到的支持力为F 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 v 2C R(1分) 解得F N ≈47.3 N .(1分)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物块对圆弧轨道C 点的压力大小为F N ′=F N =47.3 N ,方向竖直向下.(1分)(3)物块对长木板的摩擦力F f1=μ1mg =5 N.(1分)长木板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为F f2=μ2(M +m )g =10 N.(1分) 由于F f1小于F f2,可判定物块在长木板上滑动时,长木板静止不动.(1分)物块在长木板上做匀减速运动,设木板至少长为l 时,物块不滑出长木板,且物块到达木板最右端时速度恰好为零,如此有v C 2=2al ,μ1mg =ma ,联立解得l =2.8 m.(1分)。
2021高中物理 模块综合检测(一)新人教版必修1
![2021高中物理 模块综合检测(一)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b872fff7b4daa58da1114a2c.png)
2021高中物理模块综合检测(一)新人教版必修12021模块综合检测(一)(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对得3分,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跳水是一项优美的水上运动,图中是在双人跳台跳水比赛中,小将陈若琳和王鑫在跳台上腾空而起的英姿.她们站在离水面10 m高的跳台上跳下,若只研究运动员入水前的下落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了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可将正在比赛中的运动员视为质点 B.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感觉水面在加速上升 C.以陈若琳为参考系,王鑫做竖直上抛运动 D.跳水过程中陈若琳和王鑫的重心位置相对她们自己是不变的解析:研究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时,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故不可将正在比赛中的运动员视为质点,选项A错误;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做匀加速下降,故感觉水面在加速上升,选项B正确;两运动员的运动情况相同,故以陈若琳为参考系,王鑫静止,选项C错误;跳水过程中陈若琳和王鑫由于不断改变姿势,故他们的重心位置相对她们自己是变化的,选项D错误;故选B.答案:B2.一小球沿斜面匀加速滑下,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6 m,BC=10 m,小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 s,则小球经过A、B、C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 )A.2 m/s,3 m/s,4 m/s B.2 m/s,4 m/s,6 m/s C.3 m/s,4 m/s,5 m/s D.3 m/s,5 m/s,7 m/s解析:由题意可知B点是AC段的中间时刻,AB、BC是相邻的等时间段,所以vB=xAC=4 m/s,又根据Δx=tACxBC-xAB=aT2可得a=1 m/s2,进一步可得vA =2 m/s、vC=6 m/s,选项B正确.答案:B3.中新网2021年10月19日消息,“神舟十一号”飞船于北京时间19日凌晨3点半左右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在合体3小时后,两名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并按计划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日凌晨3点半”是时间间隔 B.“3小时”是时刻C.研究“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的技术细节时,可以把它们看作质点12021D.合体后,以“天宫二号”为参考系,“神舟十一号”是静止的解析:“19日凌晨3点半”在时间轴上对应一个点,是时刻,故A错误;“3小时”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条线段,是时间,故B错误;研究“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的技术细节时,“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则不能看成质点,故C错误;合体后,两者为一个整体,以“天宫二号”为参考系,“神舟十一号”是静止的,故D正确.故选D.答案:D4.某军事试验场正在平地上试验地对空导弹,若某次竖直向上发射导弹时发生故障,导弹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在0~1 s内导弹匀速上升 B.在1~2 s内导弹静止不动 C.3 s末导弹的加速度方向改变 D.5 s末导弹恰好回到出发点解析:由题图可知,0~1 s内导弹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故导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1~2 s内物体的速度一直不变,故导弹是匀速上升,故B 错误;3 s末图线的斜率没发生改变,故加速度方向没变,故(1+3)×301C错误;前3 s内物体在向上运动,上升的高度为 m=60 m;3到5 s内导弹下落,下落高度为×222×60 m=60 m,故说明导弹5 s末的位移为零,回到出发点,故D正确;故选D.答案:D5.如图所示,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可知( )A.在时刻t1,a、b两车运动方向相同 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大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解析: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从题图中看出,a车始终静止,b车先正向减速,减速为零后,再反向加速,因此A、B、D错误,C正确.答案:C6.2021年1月9日,合肥新年车展在明珠广场举行,除了馆内的展示,本届展会还在外场举办了汽车特技表演,某展车表演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 与时间t的关系式为x=8t+3t,x与t的单位分别是m和s,则该汽车( )222021A.第1 s内的位移大小是8 m 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28 m/s C.任意相邻1 s内的位移大小之差都是6 m 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3 m/s 解析:将t=1 s代入到x=8t+3t中得到第1 s内的位移大小x1=11 m,选项A错误.前2 s内的平均速2x2122度大小v==14 m/s,选项B错误.将x=8t+3t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at对照可得初速度t2大小v0=8 m/s,加速度大小a=6 m/s,则任意相邻1 s内的位移差是Δx=aT=6×1 m=6 m,选项C正确.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Δv=at=6×1 m/s,选项D错误.答案:C7.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木块,用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拉力F拉着木块沿桌面运动,则木块所受的摩擦力f随拉力F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222解析:当木块不受拉力时(F=0),桌面对木块没有摩擦力(f=0).当木块受到的水平拉力F较小时,木块仍保持静止,但出现向右运动的趋势,桌面对木块产生静摩擦力,其大小与F相等,方向相反.随着水平拉力F不断增大,木块向右运动的趋势增强,桌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也相应增大,直到水平拉力F足够大时,木块开始滑动,桌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Fmax.在这个过程中,由木块水平方向二力平衡条件知,桌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f始终与拉力F等大反向,即随着F的增大而增大.木块滑动后,桌面对它的阻碍作用是滑动摩擦力,它小于最大静摩擦力,并且在木块继续滑动的过程中保持不变.D正确.答案:D8.将一个有确定方向的力F=10 N分解成两个分力,已知一个分力有确定的方向,与F成30°夹角,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6 N,则在分解时( )A.有无数组解 C.有唯一解B.有两组解 D.无解1解析:由三角形定则作图如图所示,由几何知识知另一分力的最小值F2′=Fsin 30°=10× N=5 N,而2题中分力的大小为6 N,大于最小值5 N,小于F=10 N,所以有两组解.B 正确.答案:B9.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0°的光滑斜面上,物块A、B质量分别为m和2m.物块A静止在轻弹簧上面,物块B用细线与斜面顶端相连,A、B紧挨在一起但A、B之间无弹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某时刻把细线剪断,当细线剪断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2021A.物块A的加速度为0 B.物块A的加速度为3C.物块B的加速度为0 D.物块B的加速度为211解析:剪断细线前,弹簧的弹力:F弹=mgsin 30°=mg,细线剪断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仍为F弹=mg;223mgsin 30°-F弹gg剪断细线瞬间,对A、B系统,加速度为:a==,即A和B的加速度均为,故选B.3m33答案:B10.如图,将一个球放在两块光滑斜面板AB和AC之间,两板与水平面夹角都是60°.现在使AB板固定,使ggAC板与水平面的夹角逐渐减小,则( )A.球对AC板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B.球对AC板的压力逐渐减小 C.球对AC 板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 D.球对AC板的压力逐渐增大解析:分析球的受力如图所示,FAC和FAB的合力与球的重力G等大反向,当使AC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减小时,由图可以看出,球对AC板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C正确.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选对得6分,少选得3分,选错、多选或不选得0分.)11.某跳伞运动训练研究所让一名跳伞运动员从悬停在高空的直升机中跳下,研究人员利用运动员随身携带的仪器记录下了他的运动情况,通过分析数据,定性画出了运动员从跳离飞机到落地的过程中在空中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对运动员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2021A.0-10 s末做自由落体运动,15 s末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B.0-15 s末都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 C.10 s末打开降落伞,加速度的方向发生了改变D.10 s末~15 s末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加速度的大小在逐渐减小解析:0~10 s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10~15 s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15 s后做匀速运动,故选项A、B均错;10 s前加速下落,10 s后减速下落,加速度的方向由竖直向下变成竖直向上,故选项C、D均对.答案:CD12.如图所示,电梯的顶部挂一个弹簧测力计,测力计下端挂了一个重物,电梯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 N,在某时刻电梯中的人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8 N,关于电梯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g取10m/s)( )2A.电梯可能向上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 B.电梯可能向下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 C.电梯可能向上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 D.电梯可能向下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解析:电梯匀速运动时,对重物由平衡条件得mg=F,m=1 kg,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8 N时,对重物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得a=2 m/s,加速度方向向下,其运动情况可能向上减速或向下加速,B、C正确.答案:BC13.如图,重力为50 N的斜面体A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重力为20 N的物体B放置在斜面体上.关于A、B的受力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2222A.若A、B均保持静止,则物体B受到斜面体A的摩擦力与斜面体A受到物体B的摩擦力二力平衡 B.无论A、B如何运动,若斜面体A受到物体B的压力为10 N.则由牛顿第三定律,斜面体A对物体B有支持力作用,大小为10 NC.若A、B均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为70 N D.若物体B加速下滑,则物体A向左加速运动5。
2023-2024(上) 全品学练考 高中物理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
![2023-2024(上) 全品学练考 高中物理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203ab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1b.png)
2023-2024(上)全品学练考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模块综合测评一、单项选择题1.[2022·北京八中月考] 2022年9月21日7时15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云海一号03星.现将火箭发射看成如下模型:静止时火箭总质量M=21 kg,火箭喷气发动机竖直向下喷出质量m=1000 g的高温气体,气体被喷出时相对地面的速度大小v0=840 m/s,火箭获得某一速度发射出去.火箭喷出气体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则火箭获得的速度大小为()A.40 m/sB.42 m/sC.420 m/sD.4000 m/s2.如图甲所示,在均匀介质中的一条直线上的两个振源A、B相距6 m,振动频率相等.t0=0时刻A、B开始振动,且都只振动一个周期,振幅相等,A的振动图像为图乙,B的振动图像为图丙.若由A向右传播的机械波与由B向左传播的机械波在t1=0.3 s时恰好相遇,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两列波在A、B间的传播速度大小均为10 m/sB.两列波的波长都是4 mC.在两列波相遇过程中,中点C为振动加强点D.t2=0.75 s时刻B点经过平衡位置且振动方向向下3.如图所示为长直光纤,柱芯为玻璃,外层用折射率比玻璃的折射率小的介质包覆.若光线自光纤左端进入,与中心轴的夹角为θ,则下列有关此光线传播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论θ为何,光线都不会发生全反射B.不论θ为何,光线都会发生全反射C.θ够小时,光线才会发生全反射D.θ够大时,光线才会发生全反射4.工厂测机器转速可用一种振动式转速计,它是由十几个安装在同一支架上的钢片做成,每个钢片的固有频率都不相同.使用时,将振动式转速计固定在机器的某个位置,受机器转动的影响,钢片会跟着振动,通过比较钢片的振动情况可知机器的转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器工作时钢片的振动频率都不相同B.机器工作时所有钢片的振动幅度都相同C.若机器的转速为3600 r/min,则稳定时固有频率为60 Hz的那一个钢片振动幅度最大D.若机器转速增加则所有钢片的振动幅度都会增加5.在水槽里放两块挡板,中间留一个狭缝,观察水波通过狭缝后的传播情况,图甲、乙是保持水波的波长不变,改变狭缝的宽度,观察水波的传播情况变化;图丙、丁、戊是实验时拍摄波长不同的水波通过宽度一定的狭缝的照片,在丙、丁、戊三幅照片中,波长分别是狭缝宽度的710、510、310,对比这三张照片观察衍射现象与波长、狭缝宽度的关系.该实验现象表明()波长一定的水波通过宽度不同的狭缝波长不同的水波通过宽度一定的狭缝A.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小,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B.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C.图戊可以得出,波长比狭缝小太多就不会发生衍射现象D.图戊甲可以看出,狭缝宽度再增加就不会发生衍射现象6.[2022·浙江瑞安中学期中] 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用位置x和动量p描述,称为相,对应p-x图像中的一个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可用p-x图像的一条直线或曲线来描述,称为相轨迹.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轻弹簧的左端固定,一个小物体(可视为质点)与弹簧右端相连,弹簧开始处于原长,现向左推动物体压缩弹簧,压缩长度为l后由静止释放.已知弹簧的形变量为x时,弹性势能为12kx2.以弹簧原长位置为坐标原点O,向右为正方向建立x轴,则物体经过O点后向右运动时的相轨迹可能是()A B C D7.如图甲所示,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一条直线上有相距10米的两质点A、B,C为AB中点,从0时刻起,波源A、波源B同时开始振动,且波源A发出的波只向右传,波源B发出的波只向左传,图乙为A的振动图像,图丙为B的振动图像,若A向右传播的波与B向左传播的波在0.5 s时相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列波的波长均为2 mB.两列波在A、B间传播的速度大小均为5 m/sC.在两列波相遇的过程中,在t=0.7 s时,C点的振动加强D.在B的右边有一观察者向右运动,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大于5 Hz二、多项选择题8.如图甲所示,一细线连接小球做单摆小角度振动,不计空气阻力.从小球某次向右通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关于单摆的振动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单摆的摆长约为1 mB.最大偏角约为7100rad≈4°C.在第1 s末细线的拉力最小D.细线的张力大小变化周期为2 s9.如图所示,墙上固定着一根长为L的光滑水平杆,小球套在杆上,两根完全相同的原长为0.6L的橡皮筋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小球连接.小球从杆的中点以初速度v向左运动,小球将做周期为T的往复运动,且运动过程中始终未与墙相碰.已知弹簧振子的周期T0=2π√mk(k为某个系数),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球做简谐运动B.两根橡皮筋的总弹性势能的变化周期为TC.小球的初速度为v3时,其运动周期为3TD.小球的初速度为v3时,其运动周期仍为T10.如图是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示意图,S为单缝,双缝S1、S2之间的距离是0.2 mm,P为光屏,双缝到屏的距离为1.2 m.用绿色光照射单缝S时,可在光屏P上观察到第1条亮纹中心与第6条亮纹中心间距为1.500 cm.若相邻两条亮条纹中心间距为Δx,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Δx为0.300 cmB.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Δx将变大C.改用间距为0.3 mm的双缝,Δx将变大D.换用红光照射,Δx将变大三、实验题11.[2022·天津实验中学期中] “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直径,读数如图所示,读数为mm;(2)下列最合理的装置是;A B C D(3)测单摆周期时,当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并计1次,测出经过该位置N次所用时间为t,则单摆周期为T=;(4)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拟合得到的方程为T2=4.04l+0.05.由此可以得出当地重力加速度g= m/s2(π取3.14,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从方程中可知T2与l没有成正比关系,其原因可能是.A.计算摆长时,可能加了小球的直径B.小球摆动过程中,可能摆角太大C.开始计时时,小球可能在最高点D.计算摆长时,可能只算了绳长12.[2022·浙江嘉兴一中期中] 下图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选取两个小球,按下面步骤进行实验:①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②安装实验装置,使斜槽的末端切线水平;③先不放小球m2,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由静止释放,标记小球在水平桌面上的落点位置;④将小球m2放在斜槽末端,仍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由静止释放,两球发生碰撞,分别标记小球m1、m2在水平桌面上的落点位置;⑤图中M、P、N点是实验过程中记下的小球在水平桌面上的三个落点平均位置,测出M、P、N点到斜槽末端的水平桌面投影点O点的距离,分别标记为s M、s P、s N.依据上述实验步骤,请回答下面问题:(1)两小球的质量m1、m2应满足关系m1m2(选填“>”“=”或“<”);(2)实验过程中,以下所提供的测量工具中必需的是;A.直尺B.游标卡尺C.天平D.弹簧秤E.秒表(3)本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斜槽轨道必须是光滑的B.可选用塑料材质的小球C.入射小球m1每次都需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无初速度释放D.入射小球m1与被撞小球m2的半径必须相等(4)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来表示,只要满足关系式,就能说明两球碰撞前后动量是守恒的.四、计算题13.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中实曲线所示,在t=1.5 s时刻的波形如图甲中虚线所示,该波中某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1)求波的传播速度大小; (2)判断波的传播方向;(3)判断x=1.5 m 处的质点在t=0.15 s 时的位置; (4)求x=5 m 处的质点经1 s 通过的路程.14.[2022·厦门外国语学校期中] 如图所示为截面为半圆形的玻璃砖,一束波长λ=5×10-7 m 的激光从沿圆心O 与直径成45°射入半圆形玻璃砖,在O 点恰好发生全反射,从圆面水平射出后,进入双缝干涉装置,已知R=0.3 m,双缝间距d=2×10-4 m,光屏离双缝l=1 m,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 m/s,求: (1)玻璃砖对该光线的折射率n ; (2)光线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t ; (3)光屏上相邻亮条纹的间距Δx.15.半径均为r 的14圆轨道AB 与14圆管轨道BC 在B 点平滑对接,固定放置在竖直平面内,轨道在最低点A 的切线水平、在最高点C 的切线水平,两轨道的内壁均光滑.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让质量为m2的小球甲(视为质点)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与前方静止的质量为m 的小球乙(视为质点)发生弹性碰撞,小球乙以一定的速度滑上轨道,重力加速度为g.(1)若小球乙到达C 点时受到的弹力刚好为0,求小球乙在A 点受到的支持力大小;(2)若小球乙到达C 点时对管的上壁有压力,求A 点时轨道对乙的支持力大小与C 点时轨道对乙的压力大小之差;(3)若小球乙离开C 点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为2√2r ,求甲与乙碰撞之前的速度大小.模块综合测评1.B[解析] 喷出气体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在火箭发射的过程中二者组成的系统在相同竖直方向的动量守恒;以喷出气体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0,代入数据解得v=-42 m/s,负号表示方向向上,故选B.2.A[解析] 由题意得v=ΔxΔt =60.3×2m/s=10 m/s,A正确;T=0.2 s,λ=vT=2 m,B错误;中点C到两波源的距离都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因两波源的振动是反相位的,所以中点C为振动减弱点,C错误;t2=0.75 s时,B点在负向最大位移处,D错误.3.C[解析]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之一是入射角i要大于或等于临界角C,即光线传播到分界面时的入射角i 应满足i=90°-θ≥C,即θ≤90°-C,故C正确.4.C[解析] 机器工作时钢片均做受迫振动,振动频率等于机器振动的频率,故相同,A错误;机器工作时钢片的振动幅度不同,机器振动的频率接近其固有频率的钢片振动幅度最大,B错误;若机器的转速为3600 r/min,即60 r/s,则稳定时固有频率为60 Hz的那一个钢片发生共振,振动幅度最大,C正确;驱动力的频率接近固有频率时会使振幅增大,远离固有频率时会使振幅减小,故机器转速增加,有的钢片振动幅度增加,有的钢片振动幅度减小,D错误.5.B[解析] 由图甲、乙可知,波长一定时,狭缝越窄衍射现象越明显;由图丙、丁、戊可知,狭缝一定,波长越大衍射现象越明显.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选项A错误,B正确;图戊可以得出,波长比狭缝小太多同样会发生衍射现象,只是衍射现象不明显,选项C错误;图甲可以看出,狭缝宽度再增加也会发生衍射现象,只是衍射现象不明显,选项D错误.6.C[解析] 设物体运动到位置x时速度为v,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kl2=12kx2+12mv2,解得v=√km(l2-x2),所以动量为p=mv=√mk(l2-x2),故选C.7.C[解析] 波速由介质决定,则两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传播波速相同,设为v,则有x AB=2vt,代入数据解得v=10 m/s,由图知A的周期T A=0.2 s,则波长为λA=vT A=2 m,由图知B的周期T B=0.4 s,则波长为λB=vT B=4 m,故A、B错误;A向右传播的波与B向左传播的波在0.5 s时相遇,即在C点相遇,再经过0.2 s就到了t=0.7 s时刻,由图乙可知A波再经过0.2 s处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由丙图可知B波再经0.2 s处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故此时C点是振动加强,故C正确;由题可知,B的右边只接收到波源A传过去的波,A波的频率为f=1T A=5 Hz,当在B的右边有一观察者向右运动时,远离波源A,根据多普勒效应,接收频率小于波源频率5 Hz,故D错误.8.AB[解析] 单摆的周期T=2 s,根据T=2π√Lg可得摆长L=gT 24π2=10×224×3.142m≈1 m,选项A正确;最大偏角约为θ≈tan θ=AL=7100rad≈4°,选项B正确;在第1 s末摆球在最低点,则此时细线的拉力最大,选项C错误;细线的张力大小变化周期为1 s,选项D错误.9.BC[解析] 小球在杆中点受两橡皮筋的弹力处于平衡状态.当小球移动时,一个弹力增大,另一个弹力减小,两弹力反向,根据ΔF=kΔx,可知,两橡皮筋弹力变化大小相等,两弹力提供的合力大小随位移均匀变大.当右侧橡皮筋变为伸长状态后,两弹力同向,合力随位移仍均匀变大,故小球做简谐运动,A正确;小球从杆中点到最大位移处,再返回至杆中点的过程为两根橡皮筋的总弹性势能的变化周期,即T2,B错误;根据T0=2π√mk,简谐运动过程的周期不变,C错误,D正确.10.ABD[解析] 第1条亮纹中心与第6条亮纹中心间距为1.500 cm,则相邻两条亮条纹中心间距为Δx=1.5005cm=0.300 cm,故A正确;根据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公式Δx=Ldλ可知,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L,Δx将变大,故B正确;由Δx=Ldλ可知,增大双缝的距离d,Δx将变小,故C错误;换用红光照射,即光的波长λ变长,由Δx=Ldλ知Δx将变大,故D正确.11.(1)9.7或9.8(2)D(3)2tN-1(4)9.8 D[解析] (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直径读数为9 mm+0.1 mm×7=9.7 mm.(2)固定摆线时要用铁夹夹住固定,防止摆球摆动时摆长变化;摆球要用质量大体积相对较小的铁球,以减小相对阻力;摆线要用无弹力的细丝线,故选D.(3)单摆周期为T=t N-12=2t N-1.(4)根据T=2π√lg 可得T2=4π2gl,则4π2g=4.04,解得g=9.8 m/s2;由T2=4.04l+0.05可知图像在纵轴上有正截距,可能是计算摆长时忘记加上了小球的半径,即计算摆长时只算了绳长;若是计算摆长时加了小球的直径,则图像在纵轴出现负截距;而摆角大小对周期无影响;而开始计时时小球在最高点,可能会造成测量周期的误差,则对图像的斜率有影响,从而影响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综上所述,选项D正确,A、B、C错误.12.(1)>(2)AC(3)CD(4)m1s P=m1s M+m2s N[解析] (1)为了防止入射球碰后反弹,一定要保证入射球的质量大于被碰球的质量,即m1>m2;(2)要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需测量小球的质量和三个落点到O点的距离,故提供的测量工具中必需的是AC;(3)实验要求小球每次从斜槽未端抛出时的速度相同,所以每次应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但斜槽是否光滑对上述要求无影响,即斜槽不必光滑,故A错误,C正确;为了更好的完成实验应该用密度大的钢球,碰撞效果更明显,塑料球碰撞时能量损失大,运动的距离小,实验结果误差大,故B错误;为了使小球发生对心碰撞且碰后不被反弹,要求入射小球质量大于被碰小球质量,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的半径必须相同,故D正确.(4)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因为抛出点的高度相等,所以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t相等,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越小,水平位移越小,两球碰撞后入射球的速度变小,小于碰撞前入射球的速度,且小于被碰球的速度,碰撞后入射球的水平位移变小,入射球的水平位移小于被碰球的水平位移,由图示可知,入射小球前后两次的落地位置分别为P、M两点,被碰球落地位置是N,设碰撞前入射球的速度大小为v0,碰撞后入射球速度大小为v1,被碰球速度大小为v2,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1v0=m1v1+m2v2,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t相等,两边同时乘以t,则有m1v0t=m1v1t+m2v2t,则m1s P=m1s M+m2s N,所以只要满足关系式m1s P=m1s M+m2s N,就能说明两球碰撞前后动量是守恒的.13.(1)10 m/s(2)沿x轴负方向传播(3)波谷,坐标(1.5,-14)(4)140 cm[解析] (1)由图甲知,波长为λ=4 m由图乙知,周期为T=0.4 s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v=λT =40.4m/s=10 m/s(2)在0~1.5 s内波沿传播方向传播距离为x=vt=10×1.5 m=15 m且15 m=3λ+3 m因此可知实曲线向左平移3个波长再加3 m得到虚线图线,则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3)0~0.15 s 内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距离为x=vt=10×0.15 m =1.5 m因此x=1.5 m 处的质点在t=0.15 s 的状态与x=3 m 处质点在t=0时刻状态相同,处于波谷位置坐标为(1.5,-14)(4)由于t=1 s =2.5 T在5 m 处质点经1 s 通过的路程为10个振幅,该质点经1 s 通过的路程为 s=10A=10×14 cm =140 cm14.(1)√2 (2)2√2×10-9 s (3)2.5×10-3 m [解析] (1)根据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系可得 n=1sinC=1sin45°=√2(2)光线在玻璃中的传播时间为t=2R v根据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cn解得t=2√2×10-9 s(3)根据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可得Δx=ld λ=12×10-4×5×10-7 m =2.5×10-3 m15.(1)6mg (2)6mg (3)32√6gr[解析] (1)小球乙到达C 点时所受弹力为0,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m v C 2r小球乙从A 点到C 点,由动能定理有-mg×2r=12mv C 2-12mv A 2小球乙在A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A -mg=m v A 2r联立解得F A =6mg(2)设小球乙在A 、C 两点的速度分别为v A '、v C ',对小球乙受力分析,在A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 A '-mg=mv A '2r在C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 C '+mg=m v 'C 2r小球乙从A 点到C 点,由动能定理有-mg×2r=12mv C '2-12mv A '2联立解得F'A -F'C =2mg+mv 'A 2r-m v 'C2r=6mg(3)小球乙离开C 点,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水平方向有2√2r=v C t 竖直方向有2r=12gt 2乙从A 点运动到C 点,由机械能守恒可得12m v 乙2=12m v C 2+mg 2r设甲与乙碰撞之前的速度为v 0,碰后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 甲、v 乙,由系统动量守恒有m 2v 0=m2v 甲+mv 乙由动能守恒有12×m2v 02=12×m2v 甲2+12m v 乙2联立解得v 0=32√6gr章末素养测评(二)第二章 机械振动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简谐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位移的方向总指向平衡位置B .振幅是矢量,方向从平衡位置指向最大位移处C .回复力实际上就是向心力D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频率固定,与振幅无关2.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 ) A .大钟的回声 B .大钟在继续振动C .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缘故D .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A 放置在质量为M 的物体B 上,B 与弹簧相连,它们一起在光滑水平面上做简谐运动,振动过程中A 、B 之间无相对运动,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当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为x 时,A 、B 间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A .0B .kxC .m MkxD .mM+m kx4.如图所示,一质点做简谐运动,O 点为平衡位置,先后以相同的速度依次通过M 、N 两点,历时1 s,质点通过N 点后再经过1 s 第2次通过N 点,在这2 s 内质点通过的总路程为12 cm,则质点的振动周期和振幅分别为( )A .3 s,6 cmB .4 s,6 cmC .4 s,9 cmD .2 s,8 cm5.[2022·杭州二中月考] 如图所示是半径很大的光滑凹球面的一部分,有一个小球第一次自A 点由静止开始滑下,到达最低点O 时的速度为v 1,用时为t 1;第二次自B 点由静止开始滑下,到达最低点O 时的速度为v 2,用时为t 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t1=t2,v1>v2B.t1>t2,v1<v2C.t1<t2,v1>v2D.t1>t2,v1>v26.如图所示为两个单摆的振动图像,若两单摆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相同,则它们的()A.摆球质量相等B.振幅相等C.摆长相等D.摆球同时改变速度方向7.[2022·浙江诸暨中学月考] 如图为某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像,在0~1.5 s范围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质点的振动周期为8 s,振幅为4 cmB.0.4 s与0.6 s,质点的加速度相同,速度也相同C.0.1 s与1.3 s,质点的回复力最大,动能最小D.0.1 s至0.5 s这段时间,质点的位移方向和速度方向都发生了改变二、多项选择题8.[2022·合肥一中月考] 一小球在平衡位置O点附近做简谐运动,若从第一次经过M点时开始计时,4 s末第三次到达M点,则该小球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可能是()A.1 sB.2 sC.3 sD.4 s9.[2022·厦门一中月考] 如图甲所示,弹簧振子以点O为平衡位置,在A、B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取向右为正方向,物块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0.8 s时,物块的速度方向向右B.t=0.2 s时,物块在O点右侧6√2cm处C.t=0.4 s和t=1.2 s时,物块的加速度完全相同D.t=0.4 s到t=0.8 s的时间内,物块的速度逐渐增大10.将一个力传感器接到计算机上,就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力,用这种方法测得的某单摆摆动时悬线上拉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某同学由此图像提供的信息做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t=0.2 s时摆球正经过最低点B.t=1.1 s时摆球正经过最低点C.摆球摆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变D.摆球摆动的周期是T=1.2 s三、实验题11.(1)某同学在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时有如下操作,请判断是否恰当(均选填“是”或“否”).①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约5°角释放:;②在摆球经过最低点时启动停表计时:;③用停表记录单摆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周期:.(2)该同学改进测量方法后,得到的部分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数据组编号摆长/mm摆球质量/g周期/s1999.332.22.02999.316.52.03799.232.21.84799.216.51.85501.132.21.46501.116.51.4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中一个摆球直径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mm.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初步判断单摆周期随的增大而增大.12.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量5种不同摆长情况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记录数据如下:摆长l/m0.50.80.91.01.2周期T/s 1.421.791.92.02.2T2/s22.023.23.614.04.84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在图中作出T2-l图像,利用此图线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m/s2.四、计算题13.弹簧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B、C两点间做简谐运动,在t'=0时刻,振子从O、B间的P点以速度v 向B点运动;在t'=0.2 s时,振子速度第一次变为-v;在t'=0.6 s时,振子速度第二次变为v.B、C之间的距离为20 cm.(1)求弹簧振子振动周期T;(2)求振子在4.0 s内通过的路程;(3)取从O向B为正方向,振子从平衡位置向C运动开始计时,写出弹簧振子的位移表达式,并画出弹簧振子的振动图像.14.[2022·青岛二中期末] 有一单摆,在地球表面的周期为2 s,已知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重(取g地=9.8 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力加速度的16(1)该单摆的摆长为多少?(2)若将该单摆置于月球表面,则其周期为多大?(3)若将摆长缩短为原来的1,则在月球表面时此摆的周期为多大?215.[2022·武汉二中期末] 如图所示,水平平台左段粗糙、右段光滑,平台右端墙壁固定一水平弹簧,弹簧劲度系数k=32 N/m,弹簧的自由长度恰好是光滑平台的长度,粗糙平台的长度L=4 m,质量m=1 kg的滑块在外力F=6 N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从粗糙平台一端运动,滑块与粗糙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作用1 s后(m为撤去外力,滑块与弹簧相互作用时不粘连且在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振子振动的周期公式T=2π√mk弹簧振子的质量,k为弹簧劲度系数),滑块可看成质点,g取10 m/s2,试求:(1)滑块与弹簧碰撞前瞬间速度大小v;(2)滑块运动的总时间t.章末素养测评(二)1.D[解析] 在简谐运动中位移方向总是背向平衡位置,故A错误;振幅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故B 错误;回复力是指要使物体回到平衡位置,指向平衡位置的力,而向心力是物体做圆周运动时指向圆心的合力,两者是两回事,本质不同,故C错误;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振动频率仅与物体本身有关,故D正确.2.B[解析] 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的振动不会立即停止,振动的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它会再振动一段时间然后因为阻尼而停止,因此还会在空气中形成声波,这就是余音未绝的原因,故选B.3.D[解析] 对A、B整体,有kx=(M+m)a,对A,有F f=ma,联立解得F f=mM+mkx,故D正确.4.B[解析] 质点通过M、N两点时速度相同,说明M、N两点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由时间的对称性可知,质点由N点到最大位移处与由M点到最大位移处的时间相等,都为t1=0.5 s,则T2=t MN+2t1=2 s,解得T=4 s,质点在这2 s内通过的路程恰为2A,即2A=12 cm,解得A=6 cm,故B正确.5.A[解析] 从A、B点均做单摆模型运动,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lg ,可得t1=T A4=π2√Rg,t2=T B4=π2√Rg,R为球面半径,故t1=t2;A点离平衡位置远些,高度差大,故从A点滚下到达平衡位置O时速度大,即v1>v2.故A正确,B、C、D错误.6.C[解析] 由x-t图像可知,两单摆振动周期相等,由T=2π√lg知,两单摆摆长一定相等,C正确;由x-t图像可知,两单摆的振动位移并不是同时达到最大值,故摆球速度方向不同时改变,D错误;由x-t图像可知,两单摆的振幅不相等,B错误;单摆的周期与摆球质量无关,故无法比较两摆球的质量,A错误.7.C[解析] 由简谐运动的图像可读出振动周期为0.8 s,振幅为4 cm,故A错误;0.4 s与0.6 s,质点的位移相同,但0.4 s沿正方向振动,0.6 s沿负方向振动,则两时刻质点的加速度相同,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B 错误;0.1 s与1.3 s,质点均在离开平衡位置位移最大的位置,由F=-kx可知回复力最大,动能最小,故C正确;0.1 s至0.5 s这段时间,质点从负的最大位移处到正的最大位移处,位移方向由负向变为正向,速度方向一直沿正向,速度方向没有改变,故D错误.8.BD[解析] 若小球的运动路线如图甲所示,则4 s振动1个周期,故振动的周期为T=4 s;若小球的运动路线如图乙所示,则4 s振动2个周期,故振动的周期为T=2 s,选项B、D正确.甲乙。
2022届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 模块综合试卷
![2022届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 模块综合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0a266067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1a.png)
模块综合试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比值法、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方法、类比法、科学假说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B .根据速度定义式v =Δx Δt ,当Δt 非常小时,Δx Δ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C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D .定义加速度a =Δv Δt用到比值法,加速度与Δv 和Δt 无关 答案 C2.某短跑运动员参加100 m 竞赛,测得他在5 s 末的速度为10.4 m/s ,在10 s 末到达终点时速度为10.2 m/s ,整个比赛过程,关于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一定等于10 m/sB .可能等于10.2 m/sC .一定大于10.3 m/sD .可能等于10.4 m/s答案 A解析 由题意可知,运动员的位移为100 m ,时间为10 s ,则平均速度v =x t=10 m/s ,A 正确.3.(2021·淮安市六校高一上第二次学情调查)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它调整姿态缓慢下降到着陆点上方4 m 处,最终以自由落体方式完美着陆在月球表面.在自由下落阶段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物理量可能是( )图1A .速度B .位移C.加速度D.路程答案 A4.(2021·盐城市响水中学高一上期末)如图2所示,轻质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弹簧下端悬挂一个小铁球,在电梯运行时,乘客发现弹簧的伸长量比电梯静止时的伸长量大了,这一现象表明()图2A.电梯的加速度方向一定向上B.乘客处于失重状态C.电梯一定是在下降D.电梯的加速度方向一定向下答案 A5.如图3所示为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坐标系中运动的x-t图像,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图3A.A物体在0时刻至第8 s末,运动方向改变2次B.两物体在第5 s末相遇C.A物体在2~7 s时间内位移为4 mD.0~5 s过程中两物体的平均速度不相同答案 B解析由题图可知,A物体在4 s末运动方向改变,故A物体在0时刻至第8 s末运动方向改变1次,A错误;第5 s末两物体到达同一位置即相遇,B正确;A物体在2~7 s时间内的位移Δx=x末-x初=0-4 m=-4 m,C错误;两物体在0~5 s的过程中,位移相同,故平均速度相同,D错误.6.(2021·常州一中高一上期末)如图4所示,两个小球a、b质量均为m,用细线相连并悬挂于O点,现用一轻质弹簧给小球a施加一个拉力F,使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且Oa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45°,已知弹簧劲度系数为k ,重力加速度为g ,则弹簧形变量不可能是( )图4A.2mg kB.2mg 2kC.42mg 3kD.2mg k答案 B 解析 以小球a 、b 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作出F 在几个方向时整体的受力图,根据平衡条件得:F 与F T 的合力与整体重力2mg 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力的合成图可知,当F 与绳子Oa 垂直时,F 有最小值,即图中2位置,F 的最小值为:F min =2mg sin θ=2× 22mg =2mg .根据胡克定律:F min =kx min ,所以:x min =2mg k,则A 、C 、D 可能,B 不可能.本题选不可能的,故选B.7.(2021·徐州市高一上期末)用如图5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补偿阻力后,用槽码的重力代替细线的拉力,通过分析可知,这种代替是有误差的.若槽码的质量m 与小车质量M 满足M =10m ,槽码牵引小车加速运动时,细线的拉力大小与槽码重力差值的绝对值为(重力加速度为g )( )图5A.110mg B.111mg C.110Mg D.111Mg 答案 B解析 由题意可得:mg =(M +m )aF T =Ma =Mmg M +m =1011mg 则|F T -mg |=111mg ,故选B. 8.如图6所示,半径为3R 的半圆柱体P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静止于P 上的光滑小圆柱体Q 质量为m ,半径为R ,此时竖直挡板MN 恰好与P 、Q 相切,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6A .Q 受到的P 的弹力为33mg B .Q 受到的挡板MN 的弹力为33mg C .若挡板水平向右缓慢移动一小段距离且P 仍静止时,P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不变D .若挡板水平向右缓慢移动一小段距离且P 仍静止时,Q 受到P 的弹力变小答案 B解析 对圆柱体Q 受力分析,受到重力mg 、挡板MN 的支持力F N1和P 对Q 的支持力F N2,如图,由几何关系得:cos θ=0.5,所以θ=60°根据平衡条件得:F N1=mg tan θ=33mg ,F N2=mg sin θ=233mg ,故A 错误,B 正确;对P 、Q 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地面支持力、MN 挡板对其向左的支持力和地面对其向右的摩擦力,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F f =F N1=mg tan θ, MN 保持竖直且缓慢地向右移动过程中,角θ不断变小,故F f 变大,由F N2=mg sin θ可知,F N2变大,故C 、D 错误.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9.(2020·山东师大附中二模)如图7所示,A 、B 为两固定的光电门,在光电门A 正上方的O 处有一边长为0.5 cm 的正方形铁片自由落下,铁片下落的过程中底边始终水平,已知铁片通过A 、B 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 1=1.25×10-3 s ,t 2=0.625×10-3 s .若将铁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视为瞬时速度,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g 取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A .铁片通过光电门B 的瞬时速度为v B =8.00 m/sB .O 点到光电门A 的距离为1.00 mC .铁片从光电门A 到B 所需的时间为0.40 sD .光电门A 、B 之间的距离为2.40 m答案 ACD解析 铁片通过光电门B 的瞬时速度v B =d t 2=0.5×10-20.625×10-3m/s =8.00 m/s ,故A 正确;铁片通过光电门A 的瞬时速度v A =d t 1=0.5×10-21.25×10-3 m/s =4.00 m/s ,O 点到光电门A 的距离h A =v A 22g=4.0022×10m =0.80 m ,故B 错误;铁片从光电门A 到B 所需的时间Δt =v B -v A g =8.00-4.0010 s =0.40 s ,故C 正确;光电门A 、B 之间的距离h AB =v B 2-v A 22g =8.002-4.0022×10m =2.40 m ,故D 正确.10.如图8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置一个薄长木板,长木板上表面粗糙,其质量为M ,t =0时刻质量为m 的物块以水平速度v 滑上长木板,此后木板与物块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8A .M =mB .M =2mC .木板的长度为8 mD .木板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答案 BC解析 物块在木板上运动的过程中,μmg =ma 1,而v -t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a 1=7-32m/s 2=2 m/s 2,解得μ=0.2,D 错误;对木板受力分析可知μmg =Ma 2,a 2=2-02m/s 2=1 m/s 2,解得M =2m ,A 错误,B 正确;由题图乙可知,2 s 时物块和木板分离,则0~2 s 内,两者v-t 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之差等于木板的长度,故L =12×(7+3)×2 m -12×2×2 m =8 m ,C 正确.11.(2021·泰安一中期中)如图9所示,OA 为一遵从胡克定律的弹性轻绳,其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的O 点,另一端与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滑块A 相连,水平地面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绳处在竖直位置时,滑块A 对地面有压力作用,B 为紧靠绳的光滑水平小钉,它到天花板的距离OB 等于弹性轻绳的自然长度,现用一水平力F 作用于A ,使之缓慢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弹性轻绳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作用于A 的( )图9A .支持力逐渐增大B .摩擦力保持不变C .摩擦力逐渐增大D .F 逐渐增大答案 BD解析 设弹性轻绳的劲度系数为k ,AB 的距离为h ,将A 向右拉一段距离后弹性轻绳的伸长量为x ,如图所示,原来地面对滑块A 的支持力F N1=mg -kh ,当向右拉一段后,支持力F N2=mg -kx sin α,而sin α=h x,可得F N2=F N1,故A 错误;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知摩擦力的大小保持不变,故B 正确,C 错误;根据F =kx cos α+F f ,知拉力F 变大,故D 正确.12.将一质量不计的光滑杆倾斜地固定在水平面上,如图10甲所示,现在杆上套一光滑的小球,小球在一沿杆向上的拉力F 的作用下沿杆向上运动.该过程中小球所受的拉力以及小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丙所示.取g =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0A .在2~4 s 内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0.5 m/s 2B .小球质量为2 kgC .杆的倾角为30°D .小球在0~4 s 内的位移为8 m答案 AC解析 v -t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在2~4 s 内小球的加速度a =v 2-v 1t 2-t 1=0.5 m/s 2,则A 正确;由题图乙、丙知,在0~2 s 内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重力沿杆向下的分力等于5 N ,在2~4 s 内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2-F 1=ma ,解得m =1 kg ,则B 错误;设杆的倾角为α,则mg sin α=5 N ,解得α=30°,则C 正确;v -t 图像中图线与t 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即0~4 s 内小球的位移为5 m ,则D 错误.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13.(6分)某同学为测定物块与电梯水平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将质量为1 kg 的物块放在电梯水平地板上,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在电梯侧壁上,一端连接物块并保持测力计水平.现用手向左缓慢移动物块至图11甲所示位置,放手后物块仍保持静止(取g =9.8 m/s 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图11(1)图甲中弹簧测力计读数为________ N ;(2)电梯启动后,用手机的加速度传感器测得电梯的a -t 图像如图乙所示(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结果发现在电梯运行过程中的某一时刻物块被拉动,则这一时刻是_______(选填“第1 s 初”或“第5 s 初”),该时刻电梯处于________(选填“超重”或“失重”)状态;(3)物块和电梯水平地板间动摩擦因数的最大值是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3.60(2分) (2)第5 s 初(1分) 失重(1分) (3)0.40(2分)解析(1)根据题图甲可知,3 N和4 N之间有10个小格,每小格表示0.1 N,需要估读到下一位,因此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60 N.(2)物块被拉动时,是最大静摩擦力最小时,也就是弹力最小时,由题意可知一定是向下加速度最大时,结合题图乙可知为第4 s末,也就是第5 s初,此时加速度方向向下,电梯处于失重状态;(3)第5 s初时,分析物块受力可知F N-mg=ma,代入数据解得F N=9 N,结合弹簧测力计示数可得F f=μF N,代入数据解得μ=0.40.14.(8分)图12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 Hz的交变电源.在小车质量一定的情况下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图12(1)为使轻绳对小车的拉力为小车所受的合外力,故在组装器材完毕后需补偿阻力:补偿阻力时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挂上砂桶;正确操作后,在长木板右端下放一块垫木,以调整长木板右端的高度,放上小车后,轻推小车使之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如图13所示的纸带(纸带上打点方向为由A到B),则需要将垫木向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图13(2)本实验操作过程中,________(选填“是”或“不”)需要满足砂桶及砂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3)图14是某同学实验过程中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已知相邻两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根据纸带可得此次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图14(4)若某次实验过程中,求得小车加速度的大小为a,则砂桶的加速度为________.(5)图15是甲、乙、丙三位同学作出的加速度与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关系图像,其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图15答案 (1)不需要(1分) 左(1分) (2)不(1分) (3)1.93(2分) (4)2a (2分) (5)乙(1分)解析 (1)为使轻绳拉力作为合力,即使除拉力以外的合力为零,故不能将拉力算进去,即补偿阻力时不需要挂上砂桶;由纸带可以看出小车点迹分布越来越密集,说明小车在做减速运动,补偿阻力不足,需增大倾角,故需向左移动垫木;(2)小车所受拉力可由弹簧测力计直接读取,故不再需要砂桶及砂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3)根据逐差法有a =(x CD +x DE +x EF )-(x OA +x AB +x BC )9T 2=(10.81+12.70+15.10)×10-2-(5.00+7.10+9.10)×10-29×(0.1)2 m/s 2 ≈1.93 m/s 2;(4)两股轻绳拉小车,所以砂桶的加速度是小车加速度的2倍,即砂桶的加速度是2a ;(5)本实验中作用在小车上的力可以准确测量,加速度与力成正比,可知乙正确.15.(8分)如图16所示,质量为m 1的物体A 用细绳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与质量为m 2的物体B 相连,连接A 的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物体B 左侧的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也为θ,B 右侧与竖直墙壁相连的细绳保持水平,此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A 所在的桌面水平,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求:图16(1)细绳对物体A 的拉力大小;(2)A 物体受到桌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大小.答案 (1)m 2g sin θ (2)(m 1-m 2)g m 2g tan θ解析 (1)A 、B 都静止,均处于平衡状态,对B 进行受力分析:竖直方向:F T sin θ=m 2g (2分)解得绳子上的拉力F T =m 2g sin θ,即细绳对物体A 的拉力大小也是m 2g sin θ.(1分) (2)对A 进行受力分析有:竖直方向:F T sin θ+F N =m 1g (2分)水平方向:F T cos θ=F f (1分)解得A 物体受到桌面的支持力大小:F N =(m 1-m 2)g ,A 物体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大小:F f =m 2g tan θ.(2分) 16.(10分)(2020·河南林州一中高一上检测)如图17所示,蹦床运动员正在训练室内训练,室内蹦床的床面到天花板的距离是7.6 m ,竖直墙壁上张贴着一面高度为1.6 m 的旗帜,身高1.6 m 的运动员头部最高能够上升到距离天花板1 m 的位置,在自由下落过程中,运动员通过整面旗帜的时间是0.4 s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10 m/s 2,设运动员上升和下落过程身体都是挺直的,不计空气阻力,求:图17(1)运动员竖直弹跳起来的速度大小;(2)运动员下落时身体通过整面旗帜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3)旗帜的上边缘到天花板的距离.答案 (1)10 m/s (2)8 m/s (3)4.4 m解析 (1)运动员上升的最大位移为:h =7.6 m -1.6 m -1 m =5 m(1分)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式,有:v 2=2gh (2分)解得:v =2gh =2×10×5 m/s =10 m/s(1分)(2)运动员通过整面旗帜的时间是0.4 s ,位移大小为:Δx =1.6 m +1.6 m =3.2 m(1分)故平均速度大小为:v =Δx Δt =3.20.4m/s =8 m/s(2分) (3)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该0.4 s 内中间时刻的速度大小为8 m/s ,根据对称性可知,运动员上升过程经过同一位置的速度大小为8 m/s运动员从跳起到该位置的时间间隔为:t =Δv g =10-810s =0.2 s(1分) 由于t =Δt 2,故开始时旗帜的下边缘与运动员头部等高,故旗帜的上边缘到蹦床的床面的距离为3.2 m ,而蹦床的床面到天花板的距离是7.6 m ,故旗帜的上边缘到天花板的距离为:7.6 m -3.2 m =4.4 m .(2分)17.(12分)如图18甲所示,光滑平台右侧与一长为L =10 m 的水平木板相接,木板上表面与平台相平,木板固定在地面上,现有一小滑块以初速度v 0=10 m/s 滑上木板,恰好滑到木板右端停止.现让木板右端抬高,如图乙所示,使木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7°,让滑块以相同的初速度滑上木板,滑块滑上木板前后瞬时速度大小不变,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图18(1)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滑块从滑上倾斜木板到滑回木板底端所用的时间t .答案 (1)0.5 (2)(1+5) s解析 (1)设滑块质量为m ,木板水平时滑块加速度大小为a ,则对滑块有:μmg =ma (1分) 滑块恰好到木板右端停止,则有0-v 02=-2aL (1分)解得:μ=v 022gL=0.5(1分) (2)当木板倾斜时,设滑块上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1,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为s ,上滑的时间为t 1,有:μmg cos θ+mg sin θ=ma 1(2分)0-v 02=-2a 1s (1分)0=v 0-a 1t 1(1分)联立解得t 1=1 s ,s =5 m(1分)设滑块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2,下滑的时间为t 2,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2(1分) s =12a 2t 22 (1分) 联立解得:t 2= 5 s(1分)滑块从滑上倾斜木板到滑回木板底端所用的时间:t =t 1+t 2=(1+5) s .(1分)18.(16分)(2021·四川高一期末)如图19甲,质量m =2 kg 的物体置于倾角θ=30°的足够长且固定的斜面上,t =0时刻,对物体施加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 ,t =1 s 时刻撤去力F ,物体运动的部分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图19(1)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和力F 的大小;(2)求t =6 s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3)求物体返回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答案 (1)3548 N (2)6 m/s (3)4 6 m/s 解析 (1)设有恒力F 作用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mg sin θ-μmg cos θ=ma 1(2分)撤去力F 后,设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2(2分)根据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绝对值表示加速度大小,则有a 1=⎪⎪⎪⎪Δv 1Δt 1=16 m/s 2(1分) a 2=⎪⎪⎪⎪Δv 2Δt 2=8 m/s 2(1分) 联立解得F =48 N(1分)μ=35(1分) (2)根据v -t 图像可知,3 s 末物体速度减为零,之后物体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3 s 后物体的加速度为a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30°-μmg cos 30°=ma 3(2分)解得a 3=2 m/s 2(1分)再过3 s ,由速度公式得v =a 3t 3=6 m/s ,故物体6 s 末速度大小为6 m/s.(1分)(3)v -t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故前3 s 的位移为x =12×3×16 m =24 m(2分) 返回过程根据位移速度关系公式有v ′2=2a 3x (1分)解得返回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v ′=4 6 m/s.(1分)。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综合测试卷+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综合测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9af62328ea81c759f57811.png)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10题每个2分,11—20题每个4分,每题可能存在多个答案,答错或多答不给分,全部选对的得2分或4分,答不全的得1分或2分)1.两辆汽车并排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一个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同时向西运动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质点是指一个很小的物体B.行驶中汽车的车轮在研究汽车的运动时C.无论物体的大小,在机械运动中都可以看作质点D.质点是对物体的科学抽象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位移大小不同,路程一定不同B.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但位移可能相同C.物体通过了一段路程,其位移不可能为零D.以上说法都不对4.一个小球从4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整个过程中()A.位移是5m B.路程是5m C.位移大小是3m D.以上均不对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匀速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路程就是位移C.物体的位移越大,平均速度一定越大D.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大,在其间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一定越大6.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与位移成正比B.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C.匀速直线运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点的瞬时速度D.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7.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则物体在1s内一定走3mB.物体在某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 D.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m/s8.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物理含义正确的是()A.汽车在出发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B.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1s内的位移都是5mC.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m/sD.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9.火车以76km/h 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m /s 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A .76km/h 是平均速度B .76km/h 是瞬时速度C .600m/s 是瞬时速度D .600m/s 是平均速度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 跟s 成正比,跟t 成反比B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C .物体在1s 内通过的位移与1s 的比值叫做这1s 的即时速度D .在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这段时间通过的路程11.某人沿直线做单方向运动,由A 到B 的速度为1v ,由B 到C 的速度为2v ,若BC AB =,则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A .2/)(21v v - B .2/)(21v v + C .)/()(2121v v v v +- D .)/(22121v v v v + 12.如图是A 、B 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A 的运动是以10m/s 的速度匀速运动B .物体B 的运动是先以5m /s 的速度与A 同方向C .物体B 在最初3s 内位移是10mD .物体B 在最初3s 内路程是10m1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相等的时间,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的速度相等B .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相等C .平均速度变化量相等D .位移变化量相等14.某质点从t =0开始由原点出发,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A .1=t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B .2=t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C .2=t s 时,质点回到原点D .4=t s 时,质点回到原点15.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16.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 2,在质点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的未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B .质点在第三秒米速度比第2s 末速度大2m/sC .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未速度都比初速度大2m /sD .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末速度都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m /s17.关于加速度的概念,正确的是()A .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B .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大小C .加速度为正值,表示物体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大D .加速度为负值,表示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小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可能为零B.物体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时,可能加速度不为零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D.加速度越小,速度一定越小19.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直至为零,那么该物体运动的情况可能是()A.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B.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C.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D.速度肯定是越来越小的20.如图所示,物体的运动分三段,第1、2s为第Ⅰ段,第 3、4s为第Ⅱ段,第5s为第Ⅲ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1s与第5s的速度方向相反B.第1s的加速度大于第5s的加速度C.第Ⅰ段与第Ⅲ段平均速度相等D.第Ⅰ段和第Ⅲl段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都相同二、填空题(每空1分)21.一物体前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4m/s,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8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2021年高中物理 模块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物理 模块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0c2fc652d4d8d15abe234efa.png)
2021年高中物理模块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错选不得分)1.下列关于滑动摩擦力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相互接触且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间才可能产生滑动摩擦力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C.受弹力作用的物体一定会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D.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会受到弹力的作用解析:相互接触和发生相对运动是产生滑动摩擦力的必要条件,故A对.有弹力才能产生滑动摩擦力,两物体接触面间有弹力也是产生摩擦力的必要条件,故C错,D对.两物体间有滑动摩擦力必须发生相对运动,但其中一个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例如,黑板擦在桌面上滑动时,静止的桌子受到黑板擦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故B错.答案:AD2.小明想推动家里的衣橱,但使出了很大的力气也没推动,于是他便想了个妙招,如图所示,用A、B两块木板,搭成一个底角较小的人字形架,然后往中央一站,衣橱居然被推动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小明根本没有用力去推衣橱B.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如何小明的力气也没那么大C.这有可能,A板对衣橱的推力有可能大于小明的重力D.这有可能,但A板对衣橱的推力不可能大于小明的重力解析:衣橱被推动是由小明所受重力产生的效果,小明的重力可分解为沿两个木板方向的分力,由于两个木板夹角接近180°,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分力可远大于小明的重力,选项C 正确.答案: C3.动物跳跃时将腿部弯曲然后伸直加速跳起.下表是袋鼠与跳蚤跳跃时的竖直高度.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袋鼠跃起离地的瞬时速率约是跳蚤的多少倍?( )A.1 000 C .5D .1解析: 由v 2=2gh ,可得v =2gh ,h 1=2.5 m ,h 2=0.1 m ,代入得v 1∶v 2=5∶1. 答案: C4.右图为A 、B 两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图象,下列关于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0~2 s 内,A 、B 两人同向而行 B .0~2 s 内,A 的速度比B 的速度大 C .在5 s 内,A 走的路程比B 走的路程多 D .在5 s 内,A 的位移比B 的位移大解析: 0~2 s 内,A 沿x 轴负方向运动,v A =605m/s =12 m/s ,B 沿x 轴正方向运动,v B =602m/s =30 m/s ,故A 、B 均错误;5 s 内A 的路程为60 m ,而B 返回出发点,路程为60 m +30 m =90 m ,C 错误;B 的位移在5 s 内为30 m ,而A 为60 m ,故D 正确.答案: D5.跳伞运动员以5 m/s 的速度竖直匀速降落,在离地面h =10 m 的地方掉了一颗扣子,跳伞运动员比扣子晚着陆的时间为(扣子受到的空气阻力可忽略,g 取10 m/s 2)( )A .2 s B. 2 s C .1 sD .(2-2) s解析: 设扣子着陆的时间为t ,则h =v 0t 1+12gt 21①设跳伞运动员着陆时间为t 2,则h =v 0t 2②由①②代入数据得Δt =t 2-t 1=1 s答案: C 6.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有一重力为10 N 的物块,被平行于斜面、大小为8 N 的恒力F 推着沿斜面匀速上升,如图所示.在推力F 突然撤去的瞬间,物块受到的合力为( )A .8 N ,方向沿斜面向下B .5 N ,方向沿斜面向下C .8 N ,方向沿斜面向上D .3 N ,方向沿斜面向上解析: 物体在推力的作用下做匀速运动,由受力平衡可得F -mg sin θ-F f =0,若突然撤去F 的瞬间,物体所受的合力F 合=mg sin θ+F f =8 N ,方向沿斜面向下,A 选项正确.答案: A 7.(海南高考改编)一物体自t =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在0~6 s 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 mB .在0~6 s 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 mC .在0~4 s 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 m/sD .在5~6 s 内,物体速度逐渐减小解析: 在速度图象中,纵坐标的正负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由图知在t =5 s 时物体开始反向加速,物体离出点的距离开始减小,即在t =5 s 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而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故可求出最远距离为35 m ,路程为40 m ,A 错误、B 正确.由图知0~4 s 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为30 m ,故此时间段内物体的平均速率v =x t=7.5 m/s ,C 正确.由于5~6 s 内物体从静止开始反向匀加速运动,其速度增大,D 错误.答案: BC 8.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图中v 、a 、F f 和x 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位移,正确的是( )解析: 物体在斜面上下滑,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其合外力为恒力,加速度为常量,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图象应为一平行时间横轴的直线段,速度v=at,其速度图象应为一向上倾斜的直线段,位移x=12at2,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应为一开口向上的抛物线,选项A、B、D错误;物体滑到水平面上后,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摩擦力大于在斜面上运动时的摩擦力,所以选项C正确.答案: C9.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着一个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小球被竖直的木板挡住,则小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 )A.mg cos θB.mg tan θC.mgcos θD.mgtan θ解析:取光滑小球为研究对象,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由于小球是光滑的,小球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由于小球静止,则有F N1sin θ-F N2=0F N1cos θ-mg=0解得F N1=mgcos θ,F N2′=mg tan θ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木板的压力为F N2′=F N2=mg tan θ答案: B10.(xx·南京联考)竖直细杆上套有一个质量为1 kg的小圆环,圆环左侧系住一劲度系数k=500 N/m的轻弹簧,已知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圆环始终静止,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当弹簧伸长量x=2.5 cm时,圆环与竖直杆的摩擦力为零B.当弹簧伸长量x=0.5 cm时,圆环与竖直杆的弹力F=1.5 NC.保持弹簧伸长量不变,适度减小θ,圆环与细杆之间的弹力变小D.保持弹簧伸长量不变,适度减小θ,圆环与细杆之间的摩擦力变小解析:kx cos 37°=mg时,圆环与竖直杆的摩擦力为零,此时x=2.5 cm,A对;弹簧伸长量x=0.5 cm时,圆环与竖直杆的弹力F=kx sin 37°=1.5 N,B对;保持弹簧伸长量不变,适度减小θ,F=kx sin θ随之变小,C对;保持弹簧伸长量不变,适度减小θ,弹簧弹力的竖直分量增大,但初始状态摩擦力的方向未知,故不能断定其摩擦力的变化情况,D错.答案:AB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实验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12分)11.(6分)甲、乙、丙三位同学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所用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 N,他们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连接弹簧测力计,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如图所示,此时细绳都与平板平行,用F1和F2表示拉力的方向和大小.甲同学F1和F2的方向互相垂直,F1=3.0 N、F2=3.8 N;乙同学F1和F2方向间的夹角约为30°,F1=F2=4.0 N;丙同学F1和F2方向间的夹角约为120°,F1=F2=4.0 N.这三位同学中操作不合适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操作不合适的是乙同学,因为他这两个力的合力超过了弹簧测力计刻度的最大值5 N,之后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拉不到O点12.(6分)图(a)为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纸带上A、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 s,距离如图所示,单位是cm,小车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2,在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a和合外力F的关系时,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b)所示的aF图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a 的计算利用逐差法.a =x DE -x AB +x EF -x BC +x FG -x CD9T 2=x DE +x EF +x FG -x AB +x BC +x CD9T 2=x AG -x AD -x AD9T2=40.65-2×13.159×0.12×10-2 m/s 2=1.60 m/s 2答案: 1.60 平衡摩擦力过度 三、计算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48分)13.(10分)一辆汽车在恒定牵引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4 s 内通过了8 m 的距离,此后关闭发动机,汽车又运动了2 s 停止,已知汽车的质量m =2×103kg ,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不变,求:(1)关闭发动机时汽车的速度大小; (2)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大小; (3)汽车牵引力的大小.解析: (1)汽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x 0=v 0+02t 1解得v 0=2x 0t 1=4 m/s.(2)汽车滑行减速过程加速度a 2=0-v 0t 2=-2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ma 2 解得F f =4×103N(3)设开始加速过程中加速度为a 1,则x 0=12a 1t 21解得a 1=1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f =ma 1 解得F =F f +ma 1=6×103N答案: (1)4 m/s (2)4×103N (3)6×103N14.(10分)一个质量m=3 kg的物体放在一长木板上,当木板一端抬起使它与水平方向成θ=30°时,物体正好可以沿板面匀速下滑.当木板水平放置时,用多大的水平拉力才能将物体拉动?(g取10 N/kg)解析:物体沿板面匀速下滑时,分析受力并正交分解,列平衡方程可得沿斜面方向:mg sin 30°=F f①垂直于斜面方向:F N=mg cos θ②又F=μF N③联立①②③可得μ=tan θ=3 3木板水平放置时F=F′④F′=μF N⑤F N=mg⑥联立④⑤⑥可得F=μmg=10 3 N答案:10 3 N15.(12分)如图所示,长12 m、质量50 kg的木板右端有一立柱.木板置于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质量为50 kg的人立于木板左端,木板与人均静止,当人以4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向右奔跑至板的右端时,立刻抱住立柱,g取10 m/s2,试求:(1)人在奔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2)人在奔跑过程中木板的加速度.(3)人从开始奔跑至到达木板右端所经历的时间.解析:(1)设人的质量为m,加速度为a1,木板的质量为M,加速度为a2,人对木板的摩擦力为F f,则对人有F f=ma1=200 N,方向向右.(2)对木板受力可知F f-μ(M+m)g=Ma2则a2=F f-μM+m gM代入数据解得a2=2 m/s2,方向向左.(3)设人从左端跑到右端所用时间为t,由运动学公式得L=12a1t2+12a2t2则t=2L a1+a2代入数据解得t=2 s答案:(1)200 N (2)2 m/s2,方向向左.(3)2 s16.(16分,xx·四川卷·9)近来,我国多个城市开始重点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行为.每年全国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上万起,死亡上千人.只有科学设置交通管制,人人遵守交通规则,才能保证行人的生命安全.如下图所示,停车线AB与前方斑马线边界CD间的距离为23 m.质量8 t、车长7 m 的卡车以54 km/h的速度向北匀速行驶,当车前端刚驶过停车线AB,该车前方的机动车交通信号灯由绿灯变黄灯.(1)若此时前方C处人行横道路边等待的行人就抢先过马路,卡车司机发现行人,立即制动,卡车受到的阻力为3×104 N.求卡车的制动距离.(2)若人人遵守交通规则,该车将不受影响地驶过前方斑马线边界CD.为确保行人安全,D处人行横道信号灯应该在南北向机动车信号灯变黄灯后至少多久变为绿灯?解析:已知卡车质量m=8 t=8×103 kg,初速度v0=54 km/h=15 m/s.(1)设卡车减速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ma①根据运动学公式得v20=2ax1②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解得x1=30 m③(2)已知车长l=7 m,AB与CD的距离为x0=23 m.设卡车驶过的距离为x2,D处人行横道信号灯至少需要经过时间Δt后变灯,有x2=x0+l④x2=v0Δt⑤联立④⑤式,代入数据解得Δt=2 s答案:(1)30 m (2)2 s32916 8094 肔+20499 5013 倓623709 5C9D 岝30406 76C6 盆33532 82FC 苼a*21476 53E4 古g24155 5E5B 幛。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21学年高中物理 模块综合检测 教科版必修1(1)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21学年高中物理 模块综合检测 教科版必修1(1)](https://img.taocdn.com/s3/m/6c360e7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4.png)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21-2021学年高中物理模块综合检测教科版必修1(总分值:100分时刻:90分钟)一、选择题(此题包括10个小题,每题5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全数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选错的得0分)1.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的物理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牛顿D.爱因斯坦【解析】伽利略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合理外推取得力和运动的正确关系,故B正确.【答案】B2.(2021·绵阳高一检测)科学研究发觉,在月球表面:①没有空气;②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1/6;③没有磁场.假设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在空中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氢气球和铅球,忽略地球和其他星球对月球的阻碍,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氢气球和铅球都处于失重状态B.氢气球将向上加速上升,铅球加速下落C.氢气球和铅球都将下落,且同时落地D.氢气球和铅球都将下落,但铅球先落到地面【解析】月球上没有空气,氢气球和铅球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都为16g,向下做自由下落,处于失重状态且同时落地,A、C正确.【答案】AC3.(2021·宜宾期末)如图1所示,有两条质量相等的有蓬小船,用绳索连接(绳索质量忽略不计),其中一条船内有人在拉绳索,若是水的阻力不计,以下判定中正确的选项是( )图1A.绳索两头的拉力不等,跟有人的船连接的一端拉力大B.依照两船运动的快慢,运动快的船里确信有人,因为是他使劲,船才运动的C.运动慢的船里确信有人,因为绳索对两条船的拉力是相等的,但有人的船连同人的总质量大,因此加速度小D .无法判定【解析】 注意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及物体运动快仍是运动慢,牛顿第三定律均成立.依照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在作使劲相等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应选项C 正确.【答案】 C4.如图2所示,两根等长的轻绳将日光灯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都为45°,日光灯维持水平,所受重力为G ,左右两绳的拉力大小别离为( )图2A .G 和G B.22G 和22G C.12G 和32G D.12G 和12G 【解析】 日光灯受重力G 及两根绳索的拉力T 作用而处于平稳状态,其受力如下图.由于两个拉力的夹角成直角,那么由力的平行四边形定那么可知G =T 2+T 2,故T =22G ,B 选项正确. 【答案】 B5.利用传感器和运算性能够研究力的大小转变的情形,实验时让某消防队员从平台上跳下,自由下落,在t 1时刻双脚触地,他顺势弯曲双腿,重心又下降了h .运算机显示消防队员双脚触地后重心下降h 进程,他受到地面支持力F 随时刻转变的图像如图3所示.依照图像提供的信息,判定正确的选项是( )图3A .在t 1至t 2时刻内消防队员的重心始终在加速下降B .在t 1至t 3时刻内消防队员的重心在加速下降C .在t 2至t 4时刻内消防队员的重心在减速下降D .t 3时刻消防队员的加速度为零【解析】 由F -t 图像可知在t 1至t 2时刻内F <mg .由a =mg -Fm 可知救火员向下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动.在t 2至t 1时刻内F >mg ,救火员减速下降,直至停止,故A 、C 正确.【答案】 AC6. (2021·成都期末)如图4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P 连接,P 与斜放的固定挡板MN 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那么斜面体P 此刻所受到的外力个数有可能为( )图4A .2个B .3个C .4个D .5个【解析】 假设弹簧弹力与重力恰好平稳那么物体尽管与挡板接触也没有作使劲,现在只有2个力作用;假设弹力大于重力,那么物体必受斜向下的弹力作用,现在物体要平稳那么必然有摩擦力作用,物体受到4个力作用,选项A 、C 正确.【答案】 AC7.用水平力F 推静止在斜面上的物块,当力F 由零开始慢慢增大而物块仍维持静止状态,那么物块( ) 图5A .所受合力慢慢增大B .所受斜面摩擦力慢慢增大C .所受斜面弹力慢慢增大D .所受斜面作使劲慢慢变小【解析】 物块维持静止状态,所受合力仍为零,A 错.开始时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力F 增大,摩擦力减小,当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时,力F 增大,摩擦力增大,B 错.物块所受斜面弹力大小等于重力和F 沿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分力之和,而重力沿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分力不变,F 沿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分力增大,故随着F 的增大,物块所受斜面弹力增大,C 对.物块所受斜面的作使劲大小等于重力与F 的合力,由于F 增大,物块所受斜面的作使劲变大,D 错.【答案】 C8.如图6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用水平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滑腻木板AB 托住,小球恰益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 突然向下撤离的刹时,小球的加速度为( )图6A .0B .大小为233g ,方向竖直向下 C .大小为233g ,方向垂直于木板向下 D .大小为33g ,方向水平向右【解析】 在未撤离木板时,小球处于平稳状态,受到重力G 、弹簧的拉力F 、木板的弹力N .在撤离木板的刹时,弹簧的弹力大小和方向均没有发生转变,而小球的重力是恒力,故小球在现在受到的合力为重力G 、弹簧的拉力F 的合力,大小与木板提供的弹力相等,方向相反,故可知加速度的方向是垂直于木板向下,由此可知选项C 是正确的.【答案】 C9.一辆警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40 m/s 的速度巡逻,突然接到报警:在前方不远处有暴徒抢劫,该警车要尽快赶到出事地址且抵达出事地址时的速度也为40 m/s ,有三种行进方式:a 一直匀速直线运动;b 先减速再加速;c 先加速再减速,那么( )A .a 种方式先抵达B .b 种方式先抵达C .c 种方式先抵达D .条件不足,无法确信【解析】 由于速度图像与时刻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知c 种方式先抵达出事地址,b 种方式最后抵达出事地址,故正确选项为C.【答案】 C10.如图7所示,一夹子夹住木块,在力F 作用下向上提升.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别离为m 、M ,夹子与木块双侧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 .假设木块不滑动,力F 的最大值是( )图7 A.2f m +M MB.2f m +M mC.2f m +M M-(m +M )g D.2f m +M m+(m +M )g 【解析】 由题意知当M 恰好不能离开夹子时,M 受到的摩擦力最大,F 取最大值,设现在提升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对M 有:2f -Mg =Ma ①对m 有:F -2f -mg =ma ②联立①②两式解得F =2f M +m M,选项A 正确. 【答案】 A二、非选择题(此题共5个小题,共50分,计算题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6分)由实验测得弹簧的弹力F 与弹簧的长度l 的关系如图8所示,那么弹簧的原长为________cm ,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图8【解析】 当弹力为零时,弹簧为原长,故l 0=20 cm ;Fl 图像中斜率表示劲度系数k ,那么有k =ΔF Δl =30020×10-2 N/m =1 500 N/m.【答案】 20 1 50012.(10分)(1)在“探讨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备有以下器材:A .电磁打点计时器;B.天平(带砝码);C.秒表;D.低压直流电源;E.纸带和复写纸;F.导线;G.细绳;H.小车;I.沙和小桶;J.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K.砝码其中多余的器材是________(填代号),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2)如图9为“探讨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顶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纸带上A 、B 、C 、D 、E 、F 、G 为七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刻距离是0.1 s ,距离如图9所示,单位是cm ,小车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 2.图9(3)在探讨加速度a 与质量m 的关系时,别离以________为纵坐标、________为横坐标作图像,如此就能够直观地看出其关系.【解析】 (1)实验的重点是在质量一按时,依照不同力作用下打出的纸带,求出加速度;在力一按时,依照在不同质量条件下打出的纸带,求出加速度.故只要明确打点计时器工作原理和实验步骤,那么可判定多余的器材是C 、D ;缺少的器材是低压交流电源和刻度尺.(2)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a =x 4+x 5+x 6-x 1+x 2+x 39T 2=40.65-13.15-13.159×0.12×10-2 m/s2=1.59 m/s2(3)探讨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以a为纵坐标,以1m为横坐标,作出的图像为通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如此很容易看出它们的关系.【答案】(1)C、D 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2)1.59 (3)a 1 m13.(10分)用绳索将鸟笼挂在一根横梁上,如图10所示.假设鸟笼重19.6 N,求绳索OA和OB的拉力各是多大.图10【解析】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鸟笼的拉力F,和两段绳索OA和OB的拉力F1、F2,结点O在这三个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由二力平稳知,F1、F2的合力F′与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中,鸟笼对O点的拉力大小就等于鸟笼所受的重力,即F=G,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如下图,由数学知识得F1=G·cos 30°=19.6×0.866 N=16.97 NF2=G·sin 30°=19.6×0.5 N=9.8 N绳索OA段的拉力大小是16.97 N,OB段的拉力大小为9.8 N.【答案】16.97 N 9.8 N14.(10分)如图11所示,甲、乙两个同窗在直跑道上练习4×100 m接力,他们在奔跑时有相同的最大速度.乙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需跑出25 m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进程可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此刻甲持棒以最大速度向乙奔来,乙在接力区伺机全力奔出,假设要求乙接棒时奔跑达到最大速度的80%,那么:图11(1)乙在接力区须奔出多远的距离?(2)乙应在距离甲多远时起跑?【解析】(1)设两人奔跑的最大速度为v,乙在接力区奔出的距离为x′时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的80%,依照运动学公式有:v2=2ax,(0.8v)2=2ax′解得x′=0.82x=16 m.(2)设乙在距甲x 0处开始起跑,到乙接棒时乙跑过的距离为x ′,依照运动学公式有:vt =x 0+x ′x ′=12×0.8vt 解得x 0=24 m.【答案】 (1)16 m (2)24 m15.(2021·广安中学检测)(14分)下面是有关神舟七号的消息:2020年9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飞船于21点10分04秒988毫秒发射升空,点火第120秒火箭抛掉助推器及逃逸塔;第159秒火箭一二级分离;随后飞船正常进入预定轨道;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运行在高度约343千米的近地圆轨道.神舟七号飞船共计在轨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于2020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王子旗主着陆场.担负这次飞行任务的火箭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火箭和逃逸塔组合体整体高达58.3米,起飞质量为479.8 吨,如图12(a)所示.9月27日16∶35航天员翟志刚打开舱门,开始出舱活动,如图12(b)所示,16∶58航天员成功完成舱外活动返回轨道舱内,出舱活动的总里程约9 165 km.这是我国第一次实现舱外行走,这一活动具有里程碑意义.请依照所给信息完成以下问题:(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图12(1)火箭点火后竖直匀加速上升,经120秒抵达约为180千米的高度,试估算火箭点火后60秒时加速度的大小.(2)请估算火箭起飞初始时期,发动机所产生的推力大小.(3)飞船在轨道运行是速度大小不变的圆周运动,估算飞船在轨道上运行时的平均速度.【解析】 (1)由x =12at 2得 a =2x t 2=2×180×1031202 m/s 2=25.0 m/s 2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g =maF =m (g +a )=1.7×107 N.(3)由题意知出舱活动的时刻约23 min 飞船飞行了9 165 km ,由x =vt 得v =x t =9 165×10323×60m/s =6.64×103 m/s. 【答案】 (2)25.0 m/s 2 (2)1.7×107 N(3)6.64×103 m/s。
高一上学期物理必修一模块考试试题附答案.doc
![高一上学期物理必修一模块考试试题附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d188d8c28762caaedd33d440.png)
高一上学期物理必修一模块考试试题附答案新课标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物理(必修一)模块考试试题(附答案)高一物理(必修1)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是m,则它运动的初速度、加速度分别是A.、4m/s2 B.4m/s、2m/s2 C.4m/s、1 m/s2 D.4m/s、4m/s2 2.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只有在突然运动或突然停止时才有惯性B.物体的质量越大或速度越大,其惯性也就越大C.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内的物体,其惯性因物体失重而消失D.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只与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3.如图1所示,弹簧秤和细绳重力不计,不计一切摩擦,物体重G=10N,弹簧秤A和B的读数分别为A.10N,0N B.10N,20N C.10N,10N D.20N,10N 4.一块石头从楼房阳台边缘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
把它在空中运动的总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如果它在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1.2m,那么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是A.1.2m B.3.6m C.6.0m D.10.8m 5.如图2甲所示,某一同学沿一直线行走,现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他行走过程中连续9个位置的图片,请你仔细观察该图片,则在图乙中能接近真实反映该同学运动的图象的是6.图3中物体A受力个数为三个的有A.①B.①②C.①④D.①③④7.物体由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向下做匀加速运动,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则物体滑到斜面中点时的速度是A.B.C.D.8.对于站在电梯里的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梯向下加速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大于重力B.电梯减速下降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大于重力C.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在电梯上升时总比下降时大D.人对电梯的压力在电梯下降时总比上升时大9.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块受水平恒力F的作用而运动,在其正前方固定一个足够长的轻质弹簧,如图4所示,在物块与弹簧接触后,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接触弹簧后立即做减速运动B.物块接触弹簧后先加速后减速C.当弹簧处于压缩量最大时,物块的加速度等于零D.当物块的速度为零时,它所受的合力也为零10.如图5所示,在同一平面内的4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其合力为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综合测试(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综合测试(含答案及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aa367aa2161479171128f9.png)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综合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4.0分,共60分)1.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一物体由静止从斜面顶端沿斜面滑下,该物体滑到底部时的速度为v,则物体下滑到处的速度为()A.B.C.D.2.Tomahawk四轮摩托跑车的时速可超过300km/h,如图为摄影师利用“追拍”摄影法拍摄的Tomahawk四轮摩托跑车飞驰的照片,从照片上可以看出摄影师拍摄时选择的参考系是()A.大地B.树木C.摩托车D.公路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增大,速度必定增大B.加速度增大,速度可能减小C.加速度减小,速度必定减小D.加速度减小,速度不可能增大4.一质量为m的物块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垂直于斜面向下的恒力F,如图所示,物体仍保持静止.则物块()A.受到的支持力不变B.受到的支持力减小C.受到的摩擦力不变D.受到的摩擦力减小5.蹦极(BungeeJumping)是一项户外休闲活动.跳跃者站在约40米以上高度的位置,用橡皮绳固定住后跳下,落地前弹起.下图为蹦极运动的示意图,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和运动员相连.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至B点弹性绳自然伸直,经过合力为零的C点到达最低点D,然后弹起.整个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经过B点时,运动员的速率最大②经过C点时,运动员的速率最大③从C点到D点,运动员的加速度增大④从C点到D点,运动员的加速度不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6.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2 kg的小木板放在光滑的地面上,在小木板上放着一个小物体质量为m =1 kg,它被一根水平方向上压缩了的弹簧推着而静止在小木板上,这时弹簧的弹力为2 N,现沿水平向右的方向对小木板施以作用力,使小木板由静止开始运动起来,运动中力F由0逐渐增加到9 N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与小木板先保持相对静止一会,后来相对滑动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直减小C.当力F增大到6 N时,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D.小木板受到9 N拉力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3 N7.如下图所示,物体A和B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则物体A受到的力是()A.重力、B对A的支持力B.重力、B对A的支持力、下滑力C.重力、B对A的支持力、摩擦力D.重力、B对A的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8.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甲,它们从静止开始受到一个变力F的作用,该力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A、B始终相对静止.则()A.在t0时刻,A、B两物体间静摩擦力最大B.在t0时刻,A、B两物体的速度最大C.在2t0时刻,A、B两物体的速度最大D.在2t0时刻,A、B两物体又回到了出发点9.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F、M和a三个物理量都有直接测量的工具B.实验时为消除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要将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直到小车不挂重物时也能自己沿长木板运动起来C.实验时重物通过细绳拉小车的力要比重物的重力小D.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的F不变时的a-M图象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10.物体放在升降机地板上,在升降机运动时,物体相对静止在地板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升降机向上加速运动时,物体所受重力与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升降机向上加速运动时,物体对地板的压力小于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C.升降机向上减速运动时,物体受到的重力小于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D.升降机向下加速运动时,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小于物体的重力11.用细线将篮球拴在升降机光滑的侧壁上,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时,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形.四位同学对此现象做出了分析与判断,其中可能正确的是()A.升降机的加速度大于g,侧壁对球无挤压B.升降机的加速度小于g,侧壁对球有挤压C.升降机的加速度等于g,侧壁对球无挤压D.升降机的加速度等于g,侧壁对球有挤压12.桌面离地面的高度是0.9 m,坐标系的原点定在桌面上,向上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有A、B 两点离地面的距离分别为1.9 m和0.4 m.那么A、B的坐标分别是()A. 1 m0.5 mB. 1.9 m0.4 mC. 1 m-0.5 mD. 0.9 m-0.5 m13.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时,在弹性限度内,悬挂15 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6 m;悬挂20 N 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8 m,则弹簧的原长L和劲度系数k分别为()A.L=0.02 m k=500 N/mB.L=0.10 m k=500 N/mC.L=0.02 m k=250 N/mD.L=0.10 m k=250 N/m14.如下图所示,一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下列关于它们位移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A.沿Ⅰ较大B.沿Ⅱ较大C.沿Ⅲ较大D.一样大15.罗马游泳世锦赛男子800 m自由泳决赛中,中国飞鱼张琳以7分32秒12的成绩夺冠并打破世界纪录,成为中国游泳史上男子第一人.若张琳前8 s的运动速度图象如图,根据图象可知()A.第2 s末的加速度2 m/s2B. 8 s内的位移为 19.5 mC.第1 s末与第5 s末速度方向相反D.第1 s内与第2 s内位移相等第Ⅱ卷二、计算题(共4小题,每小题10.0分,共40分)16.一质量为m=2 kg的物体置于水平面上,在水平外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水平外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图(a)所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b)所示,4 s后图线没有画出.g取10 m/s2.求:(1)物体在第2 s末的加速度a;(2)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物体在前6 s内的位移x.(a) (b)17.如下图所示,半径为R、质量为M的均匀球靠竖直墙放置,左下方有一厚为h、质量为m的木块,若不计摩擦,用至少多大的水平力F推木块才能使球离开地面?此时木块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大?18.试分别分析下面三种情况下甲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甲做变速直线运动,前一半位移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位移平均速度为v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大?(2)甲做变速直线运动,若甲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多大?(3)甲做变速直线运动,若甲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19.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上海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上的速度计指针在图中左图所示位置附近左右摆动,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两处相距多远?其值是指A、B两处的路程还是位移大小?(2)图中速度计中指针所指的速度表示汽车的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其值为多大?(3)假设汽车在A、B间按速度计中指针所指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再由图中信息求出汽车从A处行驶到B处,需要多长时间?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设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为a,下滑到处的速度为v1,由v=得,v1==.2.【答案】C【解析】“追拍法”是跟踪运动的物体,将运动的物体看做是静止的,该图片是运动的四轮摩托跑车被摄影师当做静止的,而用镜头跟踪,故参考系是四轮摩托跑车.选项C正确.3.【答案】B【解析】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是矢量,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夹角小于90°时,无论加速度是增大还是减小,速度都增大,加速度越大(小),速度增加的越快(慢);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夹角大于90°时,无论加速度是增大还是减小,速度都减小,加速度越大(小),速度减小的越快(慢).故B正确.4.【答案】C【解析】以物块为研究对象,在未施加F之前,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力的正交分解可得物块受到的支持力F N=mg cosθ,物块受到的摩擦力F f=mg sinθ在施加F之后,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共点力平衡以及力的正交分解可得:物块受到的支持力F N′=mg cosθ+F,受到的摩擦力F f′=mg sinθ,故物块受到的支持力增大,受到的摩擦力不变,C正确.5.【答案】B【解析】在BC段,运动员所受重力大于弹力,向下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当a=0时,速度最大,即在C点时速度最大,②对.在CD段,弹力大于重力,运动员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变减速运动,③对,故选B.6.【答案】C【解析】由题,当弹簧的弹力是2 N向右时,物体仍然静止在木板上,所以物体与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要大于等于2 N.若要使物体相对于木板向左滑动,则物体受到的木板的摩擦力至少要大于等于 2 N,方向向右,即物体受到的合力至少为向右的 4 N的力,物体的加速度:a==m/s2=4 m/s2,同时,物体与木板有相对运动时,木板的加速度要大于物体的加速度,当二者相等时,为最小拉力.则:F m=(M+m)a=(2+1)×4 N=12 N即只有在拉力大于12 N时,物体才能相对于木板滑动,所以在拉力小于9 N时,物体绳子相对于木板静止.故A错误;若物体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恰好为0,则物体只受到弹簧的弹力的作用,此时物体的加速度:a′==m/s2=2 m/s2由于物体始终相对于木板静止,所以此时整体在水平方向的受力:F0=(M+m)a′=(2+1)×2 N=6 N所以:当力F增大到6 N时,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则拉力小于6 N之前,摩擦力随拉力F的增大而减小,当拉力大于6 N时,摩擦力又随拉力的增大而增大.故B错误,C正确.小木板受到9 N拉力时,整体的加速度:a″==m/s2=3 m/s2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 f′,则:ma″=F f′+2所以:F f′=ma″-2=1×3-2 N=1 N.故D错误.7.【答案】A【解析】假设A受摩擦力,那么在水平方向合力不等于0,不会做匀速运动,故不受摩擦力.故A 正确.8.【答案】B【解析】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得知,0、2t0时刻整体所受的合力最大,加速度最大,再以A为研究对象,分析可知,A受到的静摩擦力最大,故A错误;整体在0-t0时间内做加速运动,在t0-2t0时间内,向原方向做减速运动,则t0时刻A、B速度最大,在2t0时刻两物体速度为零,速度最小,故B正确,C错误;0-2t0时间内,整体做单向直线运动,位移逐渐增大,则2t0时刻,A、B位移最大,没有回到出发点,故D错误.9.【答案】C【解析】力F和质量M可直接用测力计和天平测量,但a不能直接测量,故选项A错误;若将小车一端垫高到小车不挂重物时也能自己沿长木板运动起来,说明已平衡摩擦力过度了,故选项B 错误;F不变时,a与M成反比,故其图象不是直线,a-图象是直线,故选项D错误;若重物对小车的拉力等于重物的重力,则重物所受合力为零,它就不会拉着小车加速运动了,故选项C 正确.10.【答案】D【解析】升降机向上加速运动时,物体受到的合力的方向向上,所以物体所受重力小于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故A错误;物体对地板的压力和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B错误;升降机向上减速运动时,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向下,物体受到的重力大于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故C错误;升降机向下加速运动时,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向下,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故D正确.11.【答案】C【解析】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时,加速度等于g,则球在竖直方向上仅受重力,拉力为零,由于球在水平方向上平衡,可知侧壁对球无挤压,故C正确,D错误.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时,加速度大于g,球受重力、绳子的拉力,由于水平方向上平衡,则侧壁对球有弹力,即侧壁对球有挤压,故A错误.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时,加速度小于g,不会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况,球会在悬点下方,故B错误.12.【答案】C【解析】以桌面为原点取向上为正方向,A距离地面1.9 m,距离桌面1 m,所以A的坐标为1 m;B点距离地面0.4 m,所以在桌面以下,距离桌面0.5 m,坐标为-0.5 m.13.【答案】D【解析】根据胡克定律,15=k(0.16-L), 20=k(0.18-L),解以上两式得L=0.10 m,k=250 N/m,D项正确.14.【答案】D【解析】该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其路程不等,但初、末位置相同,即位置的变化相同,故位移一样大.15.【答案】B【解析】张琳前3 s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不变,第2 s末的加速度a==m/s2=1 m/s2,A错误.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8 s内的位移为x=×3×3 m+3×5 m=19.5 m,在第2 s内的位移大于第1秒内的位移,B正确,D错误;由图知,第1 s末与第5 s末速度都是正值,方向相同,C错误.16.【答案】(1)1 m/s2(2)0.2(3)14 m【解析】(1)根据v-t图象和加速度定义式:a1==1 m/s2(2)在0-4 s内,在水平方向:F1-μmg=ma1解出:μ=0.2(3)设前4 s的位移为x1,根据位移公式:x1=a1t=8 m4 s后的加速度为a2,则:F2-μmg=ma2解出:a2=-1 m/s2在4-6 s内,根据位移公式:x2=vt2+a2t=6 m物体在前8 s内的位移x=x1+x2=14 m.17.【答案】Mg(M+m)g【解析】球刚好离开地面时,它的受力如下图甲所示.则F N2sinα=Mg①而sinα=②木块的受力如图乙所示.据平衡条件知F=F N2′cosα③F N3=F N2′sinα+mg④而F N2′=F N2⑤由①②③⑤求得水平推力F=Mg.由①④⑤得F N3=(M+m)g,由力的相互性知,木块对地面的压力为(M+m)g.18.【答案】(1)甲做变速直线运动,前一半位移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位移平均速度为v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甲做变速直线运动,若甲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3)甲做变速直线运动,若甲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2v2-v1【解析】解:设总位移为x,总时间为t,(1)前一半位移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位移平均速度为v2时,运动的时间:平均速度:(2)若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2,有:x=又:所以:(3)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所以:3=22-119.【答案】(1)80 km路程(2)瞬时速度100 km/h(3)0.8 h【解析】(1)A、B两地距离Δx=120 km-40 km=80 km.因为根据实际情况在高速公路上任意相距80 km两点间的道路不可能是直线,所以其值是指A、B 两地间的路程.(2)图中速度计中指针所指的速度表示汽车的瞬时速度(汽车上常见的速度计都是直接表示车辆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瞬时速度),其值为100 km/h.(3)因为汽车在A、B间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v=,所以Δt===0.8 h,即汽车从A处行驶到B处需要0.8 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必修1模块综合测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4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1.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人在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才有惯性B.百米赛跑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有惯性,停下来后也就没有惯性了C.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有惯性,受到外力作用后惯性就被克服了D.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均无关【答案】D【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无关,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2.如图所示是我国新研制的新能源路灯,照明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若新能源路灯的质量m=2kg(g取10m/s2),则倾斜杆对新能源路灯的弹力为()A.大小为20N,方向平行于倾斜杆向上B.大小为20N,方向竖直向上C.大小为20N,方向垂直于倾斜杆向上D.大小为10N,方向平行于倾斜杆向上【答案】B【解析】由于新能源路灯受重力G和倾斜杆的弹力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故倾斜杆对新能源路灯的弹力与其重力等大反向,即大小为20N,方向竖直向上,选项B正确.3.一质点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a-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 s末质点的运动速度最大B.4 s末质点回到出发点C.1 s末和3 s末质点的运动速度相同D.2 s末质点的运动速度为4 m/s【答案】C【解析】质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在2 s末,正向面积最大,质点运动的速度最大,故A错误;4 s 末质点速度为零,前4 s内质点的加速、减速运动过程存在对称性,其位移一直为正,故B错误;1 s末和3 s末质点速度相等,故C正确;2 s末质点运动速度为2 m/s,故D错误.4.测速仪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如图所示,B为测速仪,A为汽车,两者相距335 m,某时刻B发出超声波,同时A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B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B相距355 m,已知声速为340 m/s,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20 m/s2B.10 m/s2C.5 m/s2D.无法计算【答案】B【解析】设汽车的加速度为a,运动的时间为t,有12at2=(355-335) m=20 m,超声波来回的时间为t,则单程的时间为t2,因为汽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在开始那段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又汽车在t时间内的位移为20 m,则汽车在前t2时间内的位移为x′=5 m,超声波追上汽车时走过的位移x=(5+335) m=340 m,所以t2=xv声=1 s,t=2 s.所以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故B正确,ACD错误.5.如图所示,两根完全相同的轻弹簧下端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与地面间有一竖直细线相连,系统平衡.已知两轻弹簧之间的夹角是120°,且轻弹簧产生的弹力均为3mg,则剪断细线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是()A.a=3g,方向竖直向上B.a=3g,方向竖直向下C.a=2g,方向竖直向上D.a=2g,方向竖直向下【答案】C【解析】两轻弹簧弹力之和为3mg,剪断细线的瞬间,小球所受合外力为2mg,其加速度是a =2g,方向竖直向上,选项C正确.6.一质量为m的物块在倾角为θ的足够长斜面上匀减速下滑.现对物块施加—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如图所示.则物块减速为零的时间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F)cosθ-(mg+F)sinθ=ma,物块的加速度增大,物块减速为零的时间将变小,选项B正确.7.如图所示,一物块m从某曲面上的Q点自由下滑,通过一粗糙的静止传送带后,落到地面P 点.若传送带的皮带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起来,传送带也随之运动,再把该物体放在Q点自由下滑,则()A.它仍落在P点B.它将落在P点左方C.它将落在P点右方D.无法确定落点【答案】A【解析】物块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传送带滑下与沿静止传送带滑下时的受力情况完全一样,所以下落点的位置不变.本题答案为A.8.用平行于斜面的力推动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沿着倾斜角为α的光滑斜面由静止向上运动,当物体运动到斜面的中点时撤去推力,物体恰能滑到斜面顶点,由此可以判定推力F的大小必定是()A.2mg cosα B.2mg sinαC.2mg(1-sinα) D.2mg(1+sinα)【答案】B【解析】有推力F 时,a =F -mg sin αm,撤去F 后,a ′=g sin α,由v 2=2ax ,有:a =a ′,即:F -mg sin αm=g sin α,F =2mg sin α,故B 正确.9.质量为0.3 kg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 图中的两条直线表示物体受水平拉力和不受水平拉力两种情形下的v -t 图象, g 取10 m/s 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平拉力大小可能等于0.3 NB .水平拉力大小一定等于0.1 NC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0.1 ND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可能等于0.2 N【答案】BD【解析】由题可知a A =13 m/s 2, a B =23 m/s 2, 若A 为只受摩擦力的情况, 则μA mg =ma A, μA =130.对B: μA mg +T B =ma B, 解得T B =0.1 N. 若B 为只受摩擦力的情况, 则μB mg =ma B =0.2 N, 解得μB =115, 对A: μB mg +T A =ma A, 得T A =-0.1 N, 所以B 、D 正确, A 、C 错.10.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 的直角劈上有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若物体在直角劈上匀速下滑,直角劈仍保持静止,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直角劈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 +m )gB .直角劈对地面的压力大于(M +m )gC .地面对直角劈没有摩擦力D .地面对直角劈有向左的摩擦力【答案】AC【解析】方法一 隔离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坐标系如图甲所示,因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由平衡条件得:支持力F N=mg cosθ,摩擦力F f=mg sinθ.对直角劈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坐标系如图乙所示,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 N′=F N,F f′=F f.在水平方向上,压力F N′的水平分量F N′sinθ=mg cosθ·sinθ,摩擦力F f′的水平分量F f′cosθ=mg sinθ·cosθ,可见F f′cosθ=F N′sinθ,所以直角劈相对地面没有运动趋势,所以地面对直角劈没有摩擦力.在竖直方向上,直角劈受力平衡,由平衡条件得:F N地=F′f sinθ+F′N cosθ+Mg=mg+Mg.方法二整体法.整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因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直角劈静止不动,即整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竖直方向上地面对直角劈的支持力等于物体和直角劈整体的重力.水平方向上地面若对直角劈有摩擦力,无论摩擦力的方向向左还是向右,水平方向上整体都不能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整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摩擦力,整体受力如图丙所示.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11题6分、12题6分、13题10分、14题11分、15题13分、16题14分,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11.学校的物理课外活动小组欲测滑块在斜面上下滑的加速度以及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一位同学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案.如图所示,将一小钢球和滑块用细线连接,跨在木板上端的小定滑轮上,开始时小球和滑块均静止,剪断细线小球自由落下,滑块沿斜面下滑,可先后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他反复调整挡板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直到能同时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然后用刻度尺测量出H=1.25 m,x=0.50 m,h=0.30 m.根据以上数据可得滑块在斜面上下滑的加速度a=________m/s2,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g 取10m/s2)【答案】4.00.25【解析】根据运动学规律有H=12gt2,x=12at2,联立两式,可得a=xH g=0.50 m1.25 m×10 m/s2=4.0 m/s2;设木板与水平桌面间的夹角为θ,根据几何关系可知,sinθ=0.6,cosθ=0.8;对滑块下滑时受力分析,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θ-μmg cosθ=ma,可得μ=g sinθ-ag cosθ,代入数据,可得,μ=0.25.1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测力计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MN、PQ,并测出间距d.开始时将木板置于MN 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0,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板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然后释放木板,并用秒表记下木板运动到PQ处的时间t.(1)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为a=________,为了减小测量加速度的偶然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一种即可).(2)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a与弹簧测力计示数F1的关系.下列图象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________.(3)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________.A.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C.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D.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答案】(1)2dt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C(3)BC【解析】(1)根据d=12at2得a=2dt2;减小偶然误差的主要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当F1>F0时,木板才产生加速度,故AB错误.设木板的质量为m,当木板的质量远大于矿泉水瓶的质量时,对木板有F1-F0=ma,所以a=1m F1-1m F0;当木板的质量不满足远大于水瓶的质量这一条件时,图线应向下弯曲,所以图象C正确,选项ABD错误.(3)通过加水的方法可连续改变重物的质量,这样做一方面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可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故选项BC正确,选项AD错误.13.用劲度系数为k=490 N/m的弹簧沿水平方向拉一木板,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的长度为12 cm.若在木板上放一质量为5 kg的物体,仍用原弹簧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板,弹簧的长度变为14 cm,试求木板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取9.8 m/s2) 【答案】0.2【解析】当只有木板在水平桌面上时,木板与桌面间的弹力FN1=m木g,弹簧的拉力F1=μFN1①而F1=kx1②当木板上放一质量为Δm=5 kg的物体时,木板与桌面间的弹力FN2=(m木+Δm)g,弹簧的拉力F2=μFN2③而F2=kx2④由③-①并将②④式代入得:μ=490×14-12×10-25×9.8=0.2.14.如图所示,斜面体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m=2 kg的物块,以v0=10 m/s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动.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经过斜面中点位置时速度v=8 m/s,斜面始终静止.已知斜面的倾角θ=37°,长l=4.5 m.空气阻力不计,sin37°=0.6,cos37°=0.8,g=10 m/s2.(1)求物块从底端运动到斜面中点的时间;(2)试分析物块从开始运动到落地前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3)物块在斜面上运动时,求斜面体受到水平地面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解】(1)物块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设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 -,v -=v 0+v 2=9 m/s,则有t =l /2v-=0.25 s (2)设物块运动到斜面顶端的速度为v t从底端到顶端:2(-a )l =v 2t -v 20从底端到中点:2(-a )l 2=v 2-v 20解得a =8 m/s 2,v t =27 m/s物块运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沿斜面向上的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8 m/s 2,方向沿斜面向下;二是离开斜面之后的运动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大小为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方向竖直向下.(3)物块沿斜面做匀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得μ=0.25对斜面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并建立直角坐标系,在x 方向上有:f =(μmg cos θ)cos θ+(mg cos θ)sin θ=12.8 N15.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飞行器,其质量m =2 kg,动力系统提供的恒定升力F =28 N .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设飞行器飞行时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g 取10 m/s 2.(1)第一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 1=8 s 时到达高度H =64 m,求飞行器所受阻力f 的大小;(2)第二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 2=6 s 时遥控器出现故障,飞行器立即失去升力,求飞行器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 ;(3)为了使飞行器不致坠落到地面,求飞行器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间t 3.【解】(1)设第一次试飞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 1则上升的高度H =12a 1t 2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g -f =ma 1解得f =4 N(2)设第二次试飞中失去升力时的速度为v 1,上升的高度为h 1,则v 1=a 1t 2h 1=12a 1t 22设失去升力后的加速度大小为a 2,上升的高度为h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ma 2又0-v 21=-2a 2h 2解得h =h 1+h 2=42 m(3)设失去升力下降阶段加速度大小为a 3,恢复升力后加速度大小为a 4,恢复升力时速度为v 3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ma 3F +f -mg =ma 4由运动学公式得v 23-0=2a 3h 3,0-v 23=-2a 4h 4,h 3+h 4=h ,v 3=a 3t 3解得t 3=322 s16.如图所示,质量M =8 kg 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 =8 N,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1.5 m/s 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 =2 kg 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取g =10 m/s 2)求:(1)小物块放后,小物块及小车的加速度各为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