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学规及对联
岳麓书院经典对联
岳麓书院经典对联岳麓书院是湖南省长沙市的一所历史悠久的学府,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轻功教育的发源地之一。
岳麓书院本有古老且经典的对联,展现了这所书院的学术底蕴和人文精神。
下面是关于岳麓书院经典对联的内容:上联:岳麓子规下联:九霄龙吟解读:《岳麓子规》是明代文学家杨文强创作的一首七绝诗。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脚下,因此以岳麓山中的子规鸟命名,寓意着书院源远流长的学术背景。
九霄龙吟则寓意着学院内涵深厚,学风雄奇。
这句对联揭示了岳麓书院在中国文化和学术领域的高度声望。
上联:安心命运磨砺下联:修身学问卓越解读:安心命运磨砺意味着岳麓书院通过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学问修养,能够培养学生花好月圆、人生品质的修炼。
修身学问卓越则强调了培养“德、智、体、群、美”全面素质的重要性,鼓励学子在追求学术进步的同时注重道德修养。
上联:修有园林、修有诗魂下联:修有师长、修有鸟籁解读:修有园林意味着岳麓书院拥有独特而美丽的环境和文化氛围,这是学府培养师生的理想乐土。
同时,岳麓书院强调文学与诗歌的传承,学院内涵浓郁的文化氛围令学生具有深厚的诗魂。
修有师长则说明书院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修有鸟籁则象征着岳麓山中的自然美景和书院中的悠扬鸟鸣。
上联:经典之书藏古今下联:学子之心照曦月解读:经典之书藏古今意味着岳麓书院秉承经典教育的理念,为学生提供从经史到文学、哲学等多领域的全面知识教育。
学子之心照曦月则表明了学生在书院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激发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
上联:百代艰辛创学基下联:千秋荣耀展英才解读:百代艰辛创学基意味着岳麓书院承袭了前人的努力和智慧,为学子打下了坚实的学习基础。
千秋荣耀展英才则强调了书院的历史积淀和人才培养的长远影响力。
岳麓书院经典对联集中体现了书院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人文精神。
这些对联通过简明的文字和形象的意象,向人们展示了岳麓书院以及在这里求学的学生们追求学问的精神,以及书院对于师生培养的承诺。
岳麓书院(对联)
岳麓书院对联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悬于前门)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悬于赫曦台)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悬于赫曦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悬于大门)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悬于大门门厅)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悬于讲堂)一水长流池不涸两贤互磋道终同(悬于讲堂)岳麓学府传千载书院育材有良规(悬于讲堂)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悬于讲堂)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悬于讲堂)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悬于御书楼)训诂笺注六经周易尤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悬于御书楼)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悬于讲堂侧门)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悬于半学斋)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悬于大成殿)觉世庸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悬于大成殿)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悬于大成殿)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悬于大成门)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悬于文庙庑廊)不为子路何由见非是文公清退之(悬于文庙庑廊)业精干勤漫贪嬉戏思鸿鹄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悬于教学斋)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悬于讲堂侧门)教同化雨绵绵远泉似文澜汩汩来(悬于百泉轩)学忆宋张绵圣脉书传虞夏刻螭虬(悬于百泉轩)金声玉振虎跃龙腾(悬于成德堂)胸怀子美千间厦气压元龙百尺楼(悬于时务轩)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悬于吹香亭)。
岳麓书院最有名的对联
岳麓书院最有名的对联是“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该对联位于岳麓书院的大门上,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对联的意思是说,楚国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岳麓书院更是英才齐聚之会所。
对联表达了对岳麓书院人才辈出的赞美之情。
另外,岳麓书院二门的对联为“纳于大麓,藏之名山”,出自《尚书·舜典》,上联“纳于大麓”,指舜帝南巡至岳麓山,将岳麓山脚下的这片土地赐给了大禹治水有功的禹的后裔,意指岳麓书院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下联“藏之名山”则指将岳麓书院藏于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的岳麓山之中,寓意着岳麓书院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山水风光,是一处人才辈出的风水宝地。
以上对联都彰显了岳麓书院的文化底蕴和人才培养的卓越成就。
岳麓书院72字对联
岳麓书院72字对联以岳麓书院72字对联为题,列举如下:
上联:林泉秀色迎客来
下联:古韵悠长寄心间
上联:文思光芒照士风
下联:书香气息浸人心
上联:传统文化流淌千年
下联:书院风范承继百世
上联:人文荟萃盛岳麓
下联:学问精粹聚书院
上联:校园独具古韵情
下联:书院庄严典雅风
上联:岳麓山水映书香
下联:书院文化承古风
上联:传统教育留百年
下联:人才培养展宏图
上联:书院文化传千古
下联:文明基因继万年
上联:书院风范流古今
下联:文化底蕴涵千载
上联:岳麓书院雅韵悠长
下联:文化传承风骨凝固
以上是以岳麓书院72字对联为题的10个例子。
岳麓书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以上对联试图通过描述书院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展示了岳麓书院的文化魅力和教育意义。
通过对对联的创作,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岳麓书院的对联
岳麓书院的对联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下,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书院之一。
在古代,书院是教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岳麓书院作为南方最大的书院,曾经吸引了众多学者和文人前来求学和交流。
岳麓书院的对联是书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深刻的哲理和寓意而闻名。
其中最著名的对联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这句对联意味着在书院中,人们通过学习和交流文化知识来结交朋友,而朋友则相互帮助和引导着彼此成为更加仁爱善良的人。
这句对联代表了岳麓书院追求和弘扬的价值观。
岳麓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倡导以文化为纽带来增进友谊,同时鼓励学生在交往中践行仁爱之道。
通过这样的教育理念,岳麓书院培养了许多有才华、有责任感和有爱心的人才。
岳麓书院的对联还有其他许多经典之作,如:“开卷有益,品味生香”,意味着阅读书籍可以带来智慧和精神的滋养;“学无止境,行至果显”,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岳麓书院的对联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和礼仪,它们传承着岳麓书院丰富的人文传统和教育理念。
这些对联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将继续影响和激励着每一位步入岳麓书院的学子,成为更有品德和才华的人。
岳麓书院对联鉴赏
岳麓书院对联鉴赏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前门)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大门)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大门门厅)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二门门厅)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二门门厅)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赫曦台)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赫曦台)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讲堂)一水长流池不涸,两贤互磋道终同(讲堂)岳麓学府传千载,书院育才有良规(讲堂)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讲堂)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讲堂)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御书楼)训诂笺注,六经周易尤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书生(御书楼)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讲堂侧门)惟楚有才,三湘弟子遍天下;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半学斋)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大成殿)觉世庸民,诗书意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大成殿)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大成殿)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大成门)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文庙庑廊)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锆;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教学斋)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讲堂)教同化雨绵绵远,泉似文澜汩汩来(百泉轩)学忆宋张绵圣脉,书传虞夏刻螭虬(百泉轩)金声玉振,虎跃龙腾(成德堂)胸怀子美千间厦,气压元龙百尺楼(时务轩)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吹香亭)。
岳麓书院最长的对联及释义
岳麓书院最长的对联及释义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书院之一,也是湖南最古老的机构之一。
早在南宋时期,岳麓书院就开设了儒家文化、政策研究课程,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学术中心。
伴随着岳麓书院不断发展壮大,其历史上最长的对联也流传开来。
该对联共有50句,每句两个字成对,语义密切,对对联也被称为“莫莫言莫”,代表了岳麓书院的探索开拓精神。
以下为岳麓书院最长的对联及释义:【正】皮肉入贴,泰山北斗福祉家悦,烟尘长城鹰典捍卫,群贤缤纷求真追拙,鹤立鸡群【释】皮肉入贴:不求物质的报酬,心无旁骛地专心从事写作和研究泰山北斗:博远见识,深谋远虑,凭借一己之力实现大业福祉家悦:力求大众安宁福祉,让家悦乐极烟尘长城: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积极投身到变革中鹰典捍卫:把握传统文化精髓,唤醒被淹没的文明理念群贤缤纷:集结多英才,相互更新,建立良好的创新氛围求真追拙:一心追求真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鹤立鸡群:突出重围,自成一体,努力活出自己的价值。
岳麓书院最长的对联把岳麓书院的探索开拓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用形象生动、富于哲理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岳麓书院为求真追拙、鹤立鸡群的努力和拼搏精神。
《岳麓书院最长的对联及释义》说明了岳麓书院的历史与文化源头,以及它发展壮大的过程,同时还把岳麓书院的核心价值观,即“求真追拙、鹤立鸡群”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岳麓书院的历史文化至今仍然传承着,以其发展壮大的历史、可贵的文化传统及深邃的哲学思想,岳麓书院一直保持着其独一无二的地位,牢牢占据着中国古老教育机构的第一位,吸引着众多朝圣者前来参观。
岳麓书院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座重要的建筑,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向世人致敬。
它将继续向后代传承,传递更新的精神,开拓更新的领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中国的发展壮大做出更大的贡献。
岳麓书院对联
岳麓书院大门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此联大意是:楚地有人才,且在此地会聚。
上联是清代嘉庆年间任岳麓书院院长的袁名曜所出,下联是当时书院的一位学生张中阶所对,两句话分别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和《论语·泰伯》。
此联四言,简约有力,气势非凡。
)岳麓书院二门门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联语出《尚书.尧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
下联语出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
撰联人为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程颂万。
此联语集句自然,贴切生动。
是岳麓书院名家云集、人才辈出的真实写照。
)不为子路何由见;非是文公请退之。
(罗典(1719—1808)撰。
字路,仲氏,名由,字子路。
孔子得意门生。
文公,韩愈,字退之,卒谥文,称韩文公。
此联巧妙的嵌入两人名字。
上句说不走学子成材路就没有理由前来,下联说到此书院不成就一番事业那就趁早退之。
联语幽默隽巧,于妙趣中蕴涵深切的激勉之情,读来令人解颐,耐人寻味。
)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
(左辅(1751—1833)撰。
此联是题朱熹讲学的赫曦台。
朱熹注释《中庸》:生而安行者,知也;学而利行者,仁也;困而勉行者,勇也。
下联语出《易.系辞下》: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材地方两之。
此联引用前人之文凝练为句,借以激励学子奋发努力,自强不息,知天悉地,博古通今。
)岳麓书院二门过厅对联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清代山长罗典撰。
“大泽”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
比喻此地多生非常之物。
“邹鲁”是孟子、孔子的出生地,管理员指文教兴盛之地。
“礼门之路”见于《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夫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教学斋门联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鹄;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
半学斋对联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
岳麓书院门口的对联
岳麓书院门口的对联
岳麓书院门口的对联是“学达性天,文章有本;忠孝神仙,事业无穷”。
这幅对联表达了岳麓书院的教育理念和学术追求。
上联的“学达性天,文章有本”强调了学问的本质和目的,即是通过学习达到对天性的理解,探寻人类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同时,也表达了岳麓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人文素养,强调学术的根本在于探究人类精神的内在性和超越性。
下联的“忠孝神仙,事业无穷”则强调了岳麓书院的教育理念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忠诚和孝道。
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忠孝”代表了人们对于国家、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同时,“神仙”一词则代表了道德和精神的高尚境界,表达了岳麓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
此外,这幅对联还表达了岳麓书院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期望和祝愿。
通过不断追求学问和理解人性,学生可以拥有无穷的事业和发展机会,为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这幅对联充分表达了岳麓书院的教育理念和学术追求,以及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期望和祝愿。
它不仅是对联本身的艺术魅力所在,更是岳麓书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的历史见证。
关于岳麓书院对联
关于岳麓书院对联岳麓书院培养的人才他们往往有一个共同特征:把圣贤与豪杰这两种人格统一起来。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岳麓书院对联,希望能帮到您。
岳麓书院对联1、前门对联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横批:千年学府注:当代虞愚题外门。
虞愚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2、赫曦台对联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注:清代左辅题赫曦台3、赫曦台对联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注:当代商鸿逵题赫曦台4、岳麓书院大门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横批:岳麓书院注:清岳麓书院山长袁名曜、明经张中阶题。
4、岳麓书院大门门厅对联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注:马积高、曾晓浒题岳麓书院大门。
5、岳麓书院二门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
横批:名山坛席注:程颂万题岳麓书院二门6、岳麓书院二门过厅对联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注:清代山长罗典撰7、岳麓书院三门对联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横批:实事求是注:近代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集联8、讲堂对联岳麓书院传千载书院育材有良规注: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撰书。
9、讲堂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
注:冯友兰撰书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冯友兰撰书。
10、讲堂对联一水长流池不涸两贤互磋道终同注:当代陈荣捷题讲堂。
陈荣捷,美籍华人,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汉学家。
11、讲堂对联院以山名,山以院盛,千年学府传于古;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
注:当代周叔弢题讲堂。
周叔韬,爱国实业家,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
12、讲堂对联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注:清代旷敏本题讲堂。
旷敏本,乾隆十九年(1754)受聘为岳麓书院山长,并撰书此联。
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
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1、岳麓书院大门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横批:岳麓书院注:此联大意是:楚地有人才,且在此地会聚。
上联是清代嘉庆年间任岳麓书院院长的袁名曜(岘冈)所出,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
下联是当时书院的一位学生张中阶所对,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此联四言,简约有力,气势非凡。
袁名曜(?一1833)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任岳麓书院山长。
张中阶(生卒未详)岳麓书院生徒。
袁任山长时之某日,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
正沉思未就,明经(对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
这幅名联就此撰成,书就悬大门。
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
现联是1984 年据历史照片复制的。
2、岳麓书院大门门厅楹联: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丙寅秋月曾晓浒书注:马积高、曾晓浒题岳麓书院大门。
马积高(1925--)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
曾晓浒(1938--)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因革:因,继承。
革,革新。
毛蔡:即毛泽东、蔡和森。
3、岳麓书院二门楹联:大门之后,宋元时为礼殿所在。
明代嘉靖元年(1527)扩建文庙于院左,知府王秉始改建二门,后屡修缮。
1868 年(清同治七年)大修。
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夷为平地。
1985 年根据日本友人提供之照片资料复原重建。
中三间开三门,石料门框,左右各一间过道,通往左有斋舍。
五间单檐悬山,中三间开三门,花岗石门框,左右各辟过道通南北二斋。
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炸毁,1984 年重建。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
横批:名山坛席注:程颂万题岳麓书院二门。
程颂万( 1865--1932)湖南宁乡人,字子大、鹿川,号十发居士。
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
善书法,长于篆、隶、楷。
【引用】岳麓书院28组经典对联
【引用】岳麓书院28组经典对联岳麓书院集教学、藏书、祭祀于一体。
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布局,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
斋舍、专祠等排列于两旁。
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落,营造出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
门、堂、斋、轩、楼,每一样建筑都是那样的轻盈,而空气却很厚重,特别是这些建筑门楣上悬挂的历代楹联,让人觉得吸进去的是文化,吐出来的是底蕴。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前门)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大门)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大门门厅)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二门门厅)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二门门厅)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赫曦台)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赫曦台)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讲堂)一水长流池不涸,两贤互磋道终同(讲堂)岳麓学府传千载,书院育才有良规(讲堂)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涉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讲堂)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讲堂)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御书楼)训诂笺注,六经周易尤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书生(御书楼)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讲堂侧门)惟楚有才,三湘弟子遍天下;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半学斋)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大成殿)觉世庸民,诗书意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大成殿)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大成殿)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大成门)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文庙庑廊)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锆;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教学斋)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讲堂)教同化雨绵绵远,泉似文澜汩汩来(百泉轩)学忆宋张绵圣脉,书传虞夏刻螭虬(百泉轩)金声玉振,虎跃龙腾(成德堂)胸怀子美千间厦,气压元龙百尺楼(时务轩)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吹香亭)此杏坛也,闻说杨公曾就教;是枫林乎,争传才子好题名。
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
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1、岳麓书院大门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横批:岳麓书院注:此联大意是:楚地有人才,且在此地会聚。
上联是清代嘉庆年间任岳麓书院院长的袁名曜(岘冈)所出,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
下联是当时书院的一位学生张中阶所对,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此联四言,简约有力,气势非凡。
袁名曜(?一1833)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任岳麓书院山长。
张中阶(生卒未详)岳麓书院生徒。
袁任山长时之某日,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
正沉思未就,明经(对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
这幅名联就此撰成,书就悬大门。
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
现联是1984年据历史照片复制的。
2、岳麓书院大门门厅楹联: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丙寅秋月曾晓浒书注:马积高、曾晓浒题岳麓书院大门。
马积高(1925-- )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
曾晓浒(1938--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因革:因,继承。
革,革新。
毛蔡:即毛泽东、蔡和森。
3、岳麓书院二门楹联:大门之后,宋元时为礼殿所在。
明代嘉靖元年(1527)扩建文庙于院左,知府王秉始改建二门,后屡修缮。
1868年(清同治七年)大修。
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夷为平地。
1985年根据日本友人提供之照片资料复原重建。
中三间开三门,石料门框,左右各一间过道,通往左有斋舍。
五间单檐悬山,中三间开三门,花岗石门框,左右各辟过道通南北二斋。
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炸毁,1984年重建。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
横批:名山坛席注:程颂万题岳麓书院二门。
程颂万(1865--1932)湖南宁乡人,字子大、鹿川,号十发居士。
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
善书法,长于篆、隶、楷。
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
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二十条关于“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的内容:1.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这对联多妙啊!就好比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自己判断是非对错,别人的毁誉就随他们去吧,得失也看命运安排。
想想看,当你站在岳麓峰顶上,感受着那明朗的月光和清爽的风,是不是能领悟到一种超然的境界?2.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这话说得多深刻!难道你不觉得这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思考如何报答恩情、担当责任、传承道义?站在赫曦台上,望着衡山的云、湘江的水,难道还不明白文化的传承必有其归宿?3.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不就是在敲警钟吗?想想我们的学习,如果勤奋就能精进,要是贪玩就会荒废。
行动靠思考成功,随意就会失败。
这不就像农民种地,精心耕耘才有好收成,随意对待就会颗粒无收?4.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多霸气的对联!难道这不是在告诉我们湖南人才辈出,而岳麓书院更是人才汇聚之地?这就好比一片肥沃的土地,总能长出茁壮的庄稼!5.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这多有意境!就好像把珍贵的宝物藏在大山深处,让它远离喧嚣,保持神秘和珍贵。
难道你不想知道这其中蕴含的深意?6.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于古;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这对联把岳麓书院和山的关系说得清清楚楚。
不就像名人与名校相互成就吗?而且这传承的道统,从古至今,难道不让人感叹?7.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这不是在提醒我们教育不分古今,培养人才是关键吗?就像划船,要根据水流变化调整方向,才能勇往直前。
难道你不认同?8.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哇,这是多么豪迈的表达!这不就像说我们的学说源远流长,如同大江大河,而湘水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岳麓书院学规及对联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坐落在湘水之滨、南岳之麓的岳麓书院始建于976年〔宋太祖开宝九年〕。
从岳麓书院到清末的高等工业学堂,再到今日的大学一脉相承,故有“千年学府〞之称。
它比意大利最早的博洛尼亚大学要早近100年,比英国牛津大学更要早近200年。
因此可以说,在世界上自建立之日始一直延续至今的高等学府中,岳麓书院是创立最早的一座,也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从岳麓书院至大学的千年办学历史,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变迁,是我国高等教育开展史的一个缩影。
岳麓书院主体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主轴线前延至湘岸,后延自岳麓山巅,配以亭台牌坊,于轴线一侧建立文庙,形成了书院历史上亭台相济、楼阁相望、山水相融的壮丽景观。
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局部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局部,各局部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岳麓山景观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两局部组成。
自然风光占足了奇、珍、幽、美四个字。
奇,是指岳麓山区林草繁茂,存有植物种类达几千种,女贞、银杏、樟树、椤木、苦槠、枫香等名木应有尽有,甚至千年以上树龄的古树亦可见到,还有皂荚、白玉兰等濒危树种,而桃花、迎春、玉兰、腊梅、丹桂、百合、芙蓉、蔷薇等花木更是漫山遍野,姹紫嫣红中绣出麓山织锦画幅。
珍,是指岳麓山区野生动物繁衍较旺,林中穿梭歌唱着的有画眉、黄鹂、布谷、杜鹃,还有啄木鸟、鹦鹉、猫头鹰等等,而在密林深处假设隐假设现,时不时露出头脸的有狐狸、山羊、野兔、山鸡等等。
幽,幽壑千重,幽泉千缕,假设你冬季来此且碰巧遇上岳麓漫天飞雪,一个“幽〞字更会让你感受入骨三分,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有“江天暮雪〞,即此。
美,岳麓山四季都美,冬雪美,春花美,而秋天降临的时候,不仅眼中看到的美,连口福都是美之又美了,石榴、板栗、南桔、酸枣……,还有不能吃的红叶,更是美不胜收。
岳麓书院对联
1、岳麓书院大门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横批:岳麓书院注:此联大意是:楚地有人才,且在此地会聚。
上联是清代嘉庆年间任岳麓书院院长的袁名曜(岘冈)所出,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
下联是当时书院的一位学生张中阶所对,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此联四言,简约有力,气势非凡。
袁名曜(?一1833)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任岳麓书院山长。
张中阶(生卒未详)岳麓书院生徒。
袁任山长时之某日,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
正沉思未就,明经(对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
这幅名联就此撰成,书就悬大门。
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
现联是1984年据历史照片复制的。
2、岳麓书院大门门厅楹联: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丙寅秋月曾晓浒书注:马积高、曾晓浒题岳麓书院大门。
马积高(1925-- )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韵文学会常备理事。
曾晓浒(1938--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因革:因,继承。
革,革新。
毛蔡:即毛泽东、蔡和森。
3、岳麓书院二门楹联:大门之后,宋元时为礼殿所在。
明代嘉靖元年(1527)扩建文庙于院左,知府王秉始改建二门,后屡修缮。
1868年(清同治七年)大修。
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夷为平地。
1985年根据日本友人提供之照片资料复原重建。
中三间开三门,石料门框,左右各一间过道,通往左有斋舍。
五间单檐悬山,中三间开三门,花岗石门框,左右各辟过道通南北二斋。
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炸毁,1984年重建。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横批:名山坛席注:程颂万题岳麓书院二门。
程颂万(1865--1932)湖南宁乡人,字子大、鹿川,号十发居士。
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
善书法,长于篆、隶、楷。
岳麓书院10句经典对联,才知道是这个意思!
岳麓书院10句经典对联,才知道是这个意思!今年是岳麓书院成立1040年。
书院位于美景如画的湘江西岸,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书院自北宋开宝九年创办以来,历经千年,弦歌不绝。
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岳麓书院的匾额对联,感受岳麓书院经典而独特的魅力。
大●门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书院大门始建于宋代。
现存大门建于明代正德四年。
大门的正上方,悬挂着宋真宗“岳麓书院”御匾。
相传清代嘉庆年间,书院进行大修,完工之后,门人请山长(院长)袁名曜撰写对联。
袁名曜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众人苦思不得结果,贡生张中阶至,脱口答到:“于斯为盛。
”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很多人对这幅对联有误解,认为湖南人口气大。
但“惟”在这里作发语词,没有意义。
意思是说楚国(特指湖南)人才众多,而书院尤为兴盛。
头●门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头门是进入书院的第一道门,位于中轴线东端,1986年建成。
头门上悬有1010周年院庆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的“千年学府”匾,集唐代湘籍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手迹而成。
门侧对联由虞愚撰写。
虞愚,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协会副主席。
对联道出岳麓书院千百年来在培育人才和学术研究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湖湘学对近现代中国学术的巨大影响。
二●门纳于大麓; 藏之名山。
大门之后,原为礼殿。
明代嘉靖元年扩建文庙时,始建二门。
门额正面悬有“名山坛席”匾,撰者无考。
现匾为1984年复制,集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字而成。
“名山”在这里专指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尾峰——岳麓山。
对联为清末湖南高等学堂学监程颂万所撰。
上联语出《尚书·舜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下联语出《史记·太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圣人君子。
” 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
讲●堂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岳麓书院楹联
业精干勤,漫贪嬉戏思鸿鹄;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悬于教学斋)。
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悬于讲堂侧门)
教同化雨绵绵远;泉似文澜汨汨来(悬于百泉轩)
学忆宋张绵圣脉;书传虞夏刻螭虬(是于百泉轩)
金声玉振;虎跃龙腾(是于成德堂)
胸怀子美千间厦;气压元龙百尺楼(悬于时务轩)
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悬于吹香亭)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江阔天高试此心之分量;鸾飞鱼跃见斯道之流行。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于大门)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悬于前门)
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悬于赫曦台)
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悬于赫曦台)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悬于大门门厅)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是于二门门厅)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悬于讲堂)
—水长流池不涸,两贤互磋道终同(是于讲堂)
岳麓学府传千载,书院育材有良规(是于讲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坐落在长沙湘水之滨、南岳之麓的岳麓书院始建于976年(宋太祖开宝九年)。
从岳麓书院到清末的湖南高等工业学堂,再到今日的湖南大学一脉相承,故有“千年学府”之称。
它比意大利最早的博洛尼亚大学要早近100年,比英国牛津大学更要早近200年。
因此可以说,在世界上自建立之日始一直延续至今的高等学府中,长沙岳麓书院是创建最早的一座,也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从岳麓书院至湖南大学的千年办学历史,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变迁,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岳麓书院主体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主轴线前延至湘江西岸,后延自岳麓山巅,配以亭台牌坊,于轴线一侧建立文庙,形成了书院历史上亭台相济、楼阁相望、山水相融的壮丽景观。
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岳麓山景观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两部分组成。
自然风光占足了奇、珍、幽、美四个字。
奇,是指岳麓山区林草繁茂,存有植物种类达几千种,女贞、银杏、樟树、椤木、苦槠、枫香等名木应有尽有,甚至千年以上树龄的古树亦可见到,还有皂荚、白玉兰等濒危树种,而桃花、迎春、玉兰、腊梅、丹桂、百合、芙蓉、蔷薇等花木更是漫山遍野,姹紫嫣红中绣出麓山织锦画幅。
珍,是指岳麓山区野生动物繁衍较旺,林中穿梭歌唱着的有画眉、黄鹂、布谷、杜鹃,还有啄木鸟、鹦鹉、猫头鹰等等,而在密林深处若隐若现,时不时露出头脸的有狐狸、山羊、野兔、山鸡等等。
幽,幽壑千重,幽泉千缕,若你冬季来此且碰巧遇上岳麓漫天飞雪,一个“幽”字更会让你感受入骨三分,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有“江天暮雪”,即此。
美,岳麓山四季都美,冬雪美,春花美,而秋天来临的时候,不仅眼中看到的美,连口福都是美之又美了,石榴、板栗、南桔、酸枣……,还有不能吃的红叶,更是美不胜收。
岳麓山的人文景观,那是岳麓山另一道亮丽的风景。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三湘人才辈出的历史记录,而爱晚亭内那吟唱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留着一缕长髯的老夫子,那情那景更是让人留恋忘返。
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是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由著名的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写的;江夏黄仙鹤勒石刻篆,因为文、书、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绝”之称。
碑高4米,宽1.35米,碑文共1400余字,此碑以其书法著名于世,最为艺林所看重,传拓碑文曾风靡一时,笔法刚劲有力,是最为著名的唐碑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岳麓书院园林建筑,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内涵,它既不同于官府园林的隆重华丽的表现,也不同于私家园林喧闹花俏的追求,而是反映出一种士文化的精神,具有典雅朴实的风格。
书院的学规中国书院一般都有学规。
所谓学规,是书院订的用以规范生徒学习、生活行为的规矩章法。
岳麓书院的学规,最早源于朱熹的《书院教条》,到清代乾隆年间,欧阳正焕任书院院长时,提出“整、齐、严、肃”四字并撰诗,刻在碑上嵌于书院讲堂右壁,流传至今。
这四个大字刚劲有力,令后人景仰不已。
岳麓书院学槼: 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气习名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服食宜从俭素;外事毫不可干;行坐必依齿序;痛戒讦短毁长;损友必须拒绝;不可闲谈废时;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页;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读书必须过笔;会课按时蚤完;夜读仍戒晏起;疑误定要力争。
历代名人:杨树达程潜王夫之陶澍杨守仁左宗棠曾国藩曾国荃李元度皮锡瑞杨昌济魏源陈天华蔡锷范旭东……岳麓书院是中国最古老的书院之一,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创办,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晚清(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后又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历史已逾千年。
从岳麓书院至湖南大学的千年办学历史,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变迁,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岳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
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据点,曾建万寿宫、崇真观等。
西晋泰始四年(公元268年)麓山寺创立。
六朝建道林寺。
唐代马燧建“道林精舍”。
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建屋办学,形成书院的雏形。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袭扩建,创立岳麓书院;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 年),宋真宗赐“岳麓书院”额,岳麓书院遂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岳麓书院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
明代岳麓学术仍以朱张之学为宗。
清代岳麓书院主要传授儒学和汉学,道光年间,吴荣光于书院内创立湘水校经堂,使其成为汉学研究的重镇。
清末,维新变法思潮的兴起,书院也开始了新学的传播,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岳麓书院学规碑”共有9行18条,其中前9条是讲如何为人,后9条是进如何为学的。
)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
气习各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
服食宜从俭素;外事毫不可干。
行坐必依齿序;痛戒讦短毁长。
损友必须拒绝;不可闲谈废时。
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页。
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副。
读书必须过笔;会课按刻蚤完。
夜读仍戒晏起;疑误定要力争。
读经六法一、正义;二、通义;三、余义;四、疑义;五、异义;六、辨义。
读史六法一、记事实;二、玩书法;三、原治乱;四、考时势;五、论心术;六、取议论。
程子四箴“四箴”是理学大师程颐、程颢根据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发展而成的道德箴言,即为视箴、听箴、言箴、动箴。
岳麓书院八景并不算华丽,也没有太多的人工雕饰,但因其独特的文化涵义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再观其景色,思其意趣,则自有它的妙处。
书院八景分为前四景和后四景,前四景为:柳塘烟晓、桃坞烘霞、风荷晚香、桐荫别径;后四景为:花墩坐月、碧沼观鱼、竹林冬翠、曲涧鸣泉。
岳麓八景清代俞超(字牧堂)曾概括八景名称写了一首《岳麓八景》诗:晓烟低护柳塘宽,桃坞烘霞一色丹;路绕桐荫芳别径,香生荷岸晚风抟。
泉鸣涧并青山曲,鱼戏人从碧沼观;小坐花墩斜月照,冬林翠绕竹千杆。
桐荫别径清代书院学生严如煜写有《桐荫别径》诗:添得丛祠一段春,千株嘉植晓烟匀。
残碑字蚀崇台古,密叶阴沉曲径新。
绿草黄泥峰半路,青鞋白袷树前人。
他时郁郁孙枝老,会有丹山鸟宿频。
曲涧鸣泉宋代书院山长张曾作诗:流泉自清泻,触石短长鸣。
穷年竹根底,和我读书声。
曲涧鸣泉清代岳麓书院学生吉启楠写过《曲涧鸣泉》诗:岩溜穿云一径清,涓涓幽韵惬闲情;应分山涧松涛响,似听蕉窗夜雨声。
枕石客归烟两岸,挂瓢人去月三更;潺潺雅与弦歌答,天籁琅然耳暂明。
桃坞烘霞清代著名学生严如煜曾作《桃坞烘霞》诗:晴云香霭午融融,簇锦花团羡化工。
禁火不烧寒食后,绮霞疑灼赤城中。
芳枝春放千株艳,暖气晴蒸半里红。
莫道本来根叶好,须知颜色待东风。
花墩坐月清代书院学生蒋鸿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良夜花阴静,庭空皎月浮。
境悬心朗朗,人定意悠悠。
玉露清如濯,银河淡不流。
栏干风细起,虚室已澄秋。
碧沼观鱼清代举人陈融观曾作《碧沼观鱼》诗:山池残雨收,细浪鳞而作。
悠然濠濮心,一镜不肯唾。
偶然啖蘋花,波动云影破。
风荷晚香清代岳麓书院学生严祜曾作诗《风荷晚香》:何处消残暑,池荷入夜风。
香清衣欲袭,波静月初融。
晚景微茫里,函芳淡远中。
由来怀茂叔,应许赏心同。
柳塘烟晓柳塘烟晓是一处空灵的景致,罗典的一位学生罗绮曾作诗一首:灵和漫独擅风流,曙景平添曲沼头。
朝露未觉青欲滴,春波渐暖碧初浮。
不妨吟兴偏因晓,那信诗情易感秋。
试向林前聊徙倚,溶溶新绿尽消愁。
竹林冬翠竹林历来为名人墨客所称颂,其最好的景致莫过于冬季。
冬季雪落之时,漫山遍野皆成粉妆玉砌。
此时,傲然雪中的葱翠竹林,刹间披上了洁白的绒衣,藏不住的竹叶尖尖从雪中钻出来,与白雪映衬,更见翠绿,更现生机。
人如其中,可感受这永恒的自然造化之美。
湖湘学子洞邸山人赋诗一首:丛竹团根一字林,滟滟池水竹影亲。
雪白竹翠枝叶傲,天寒塘平雾气氤。
阶石无言思先哲,寒梅怒放布香馨。
斜阳一缕照池水,一片素银镶玉金。
王守仁赫曦台题诗隔江岳麓悬情久,雷雨潇湘日夜来。
安得轻风扫微霭,振衣直上赫曦台。
岳麓书院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一水长流池不涸两贤互磋道终同岳麓学府传千载书院育材有良规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涉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觉世庸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不为子路何由见非是文公清退之业精干勤,漫贪嬉戏思鸿鹄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教同化雨绵绵远泉似文澜汩汩来学忆宋张绵圣脉书传虞夏刻螭虬金声玉振虎跃龙腾胸怀子美千间厦气压元龙百尺楼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江阔天高试此心之分量鸾飞鱼跃见斯道之流行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1、岳麓书院大门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横批:岳麓书院注:此联大意是:楚地有人才,且在此地会聚。
上联是清代嘉庆年间任岳麓书院院长的袁名曜(岘冈)所出,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
下联是当时书院的一位学生张中阶所对,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此联四言,简约有力,气势非凡。
袁名曜(?一1833)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任岳麓书院山长。
张中阶(生卒未详)岳麓书院生徒。
袁任山长时之某日,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
正沉思未就,明经(对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
这幅名联就此撰成,书就悬大门。
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
现联是1984年据历史照片复制的。
2、岳麓书院大门门厅楹联: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