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输血不良反应表现及处理预防.doc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表现及处理预防
常见输血不良反响表现医、护处理及预防措施一、常见输血不良反响表现及护理处理1、发热反响:是输血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响。
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
轻者表现为畏寒,发热,一般体温在38℃左右,病症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重者个别可出现高热,烦躁不安,抽搐甚至昏迷。
根据病症轻重处理,轻者减慢输血速度,无禁食的病人可口服布洛芬或物理降温,寒战时注意保暖;重症者应立即停止输血,予吸氧、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或静脉注射赖氨匹林、抗过敏等治疗,并严密观察病情。
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卫生。
并保存余血、输血器等送检。
2、过敏反响:病症轻者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处理: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0.9%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畅。
如出现呼吸困难者,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喉头水肿严重时可配合气管插管或者切开手术。
假设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根据医嘱给予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或者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
3、溶血反响:是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响。
轻者难与发热反响鉴别,头痛、心前区窘迫、腰疼、腹痛、恶心、呕吐、一过性轻度黄疸;重者表现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循环障碍,继发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以至血压降低等休克表现。
严重的不合血输入后,因大量红细胞破坏,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
一旦发生溶血反响,立即终止输血,保持静脉通畅,与医生联系,并保存余血,核对血型,重做交叉配血实验;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双侧腰部封闭,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防止肾小管痉挛,保护肾脏。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对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衰处理,出现休克病症时,立即配合抢救休克。
4、细菌污染:这类输血反响虽少见,但后果严重,轻者被误认为一般发热反响,重者即使输入少量也可立即引起寒战、高热、烦躁、休克、尿闭等剧烈反响。
输血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由于采血、贮存环节中无菌技术有漏洞而致污染
(三)治疗
1.立即终止输血,针对血袋血进行病原学检查;2.采用有效的抗感染和抗休克治疗
五、循环超负荷
(一)临床表现
表现为输血中或输血后突发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发绀或咳吐血性泡沫痰。有颈静脉怒张、静 脉压升高,肺内可闻及大量湿啰音
(二)原因
1.输血速度过快致短时间内血容量上升超出了心脏的负荷能力;2.原有心功能不全,对血容量增 加承受能力小;3.原有肺功能减退或低蛋白血症不能耐受血容量增加
(三)治疗
1.立即停止输血;2.吸氧,使用强心剂、利尿剂
六、其他输血并发症
(一)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 (二)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三)疾病传播 (四)免疫抑制
七、大量输血的影响
(一)低体温 (二)碱中毒 (三)低钙血症和高钾血症 (四)凝血异常
Thanks
三、溶血反应
(一)临床表现
典型的症状:病人输入十几毫升血型不合的血后,立即出现沿输血静脉的红肿及疼痛,寒战、 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头痛、胸闷、心率加快乃至血压下降、休克,随之出现血红蛋白 尿和溶血性黄疸
(二)原因
常见为误输ABO血型不匹配的血液引起,是由补体介导、以红细胞破坏为主的免疫反应
(三)治疗
1.立即停止输血,核对受血者与供血者姓名和血型;2.重新做血型鉴定、交叉配合试验及细菌涂 片和培养,以查明溶血原因;3.抗休克、保护肾功能、合并DIC时应考虑肝素治疗,必要时血浆 交换治疗
四、细菌污染反应
(一)临床表现
轻者仅有发热反应,严重者表现为烦躁、寒战、高热、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发绀、腹痛和 休克
输血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热反应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后紫癜
定义:输血后紫癜是一种免疫反应,由于患者体内产生了针对红细胞的抗体,再次输血时会引 起过敏反应。
症状:皮肤出现紫癜、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者可有呼吸窘迫、休克等症状。
预防:通过检测抗体和交叉配血,选择合适的血液输注,避免使用有反应史的血液。
治疗:使用抗过敏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治疗,严重者需要立即停止输血并抢救。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原因:致热源物质引起的反应, 如细菌、病毒等存在于血液制品 中
处理:减慢输血速度,给予抗过 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过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应
定义:输血后出现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等
发生机制:与受血者体内已存在的IgE抗体有关,当再次接触相应抗原时,发生过敏反应
症状:除了皮肤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严重症状
建立严格的献血者筛选机制,对献血者 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综 合评估,确保献血者符合标准要求。
对献血者进行心理评估,排除存在心理障 碍或精神疾病的献血者,确保血液安全无 虞。
规范输血操作流程
严格筛选供血者: 确保血液来源安 全可靠
规范采血流程: 确保血液采集、 运输、储存过程 中的质量与安全
输血操作不当:输血过程中的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空气栓塞、血块形成、输血过快或过慢等问题, 进而引发输血不良反应。
03
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
严格筛选献血者
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的身体检查,确保其健 康状况良好,无传染病等血液传播疾病。
对献血者的血液进行全面的检测,包括血 型、血红蛋白、转氨酶等方面的检测,确 保血液质量安全可靠。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建立应急预案: 医院应建立输血 不良反应的应急 预案,确保在发 生输血不良反应 时能够迅速采取 有效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溶血反应
02
01
03
原因
血型不合、血液保存不当等
症状
寒战、高热、腰背酸痛、血红蛋白尿等
处理措施
立即停止输血、碱化尿液、利尿等,严重者可考虑换血 治疗
细菌污染反应
原因
01
血液保存不当、采血或输血过程中污染等
症状
02
高热、寒战、败血症等
处理措施
03
立即停止输血、给予抗感染治疗、支持治疗等
其他少见反应
预防措施与重要性
预防措施
为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选择合适 的血液制品和输血方式;在输血前进行充分的受血者和供血者 评估,确保血液安全;在输血过程中加强监测和护理,及时发 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重要性
预防输血不良反应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减少医 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预防措施,可以降低输血不良 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02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
发热反应
原因
免疫反应、细菌污染等
症状
体温升高、寒战、头痛等
处理措施
减慢输血速度、物理降温、使用解热镇痛药等
过敏反应
原因
IgA或IgM抗体与供血者相应抗 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 活补体,释放过敏毒素等
症状
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 等
处理措施
立即停止输血、给予抗过敏药 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原因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 等
症状
呼吸困难、皮疹、腹泻等
处理措施
立即停止输血、给予相应治疗、支持治疗等,严 重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03
处理措施及流程
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医生
输血不良反应护理措施
做好血液储存管理
血液采集
血液采集需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采血后应及时分离出血浆和红细 胞等成分,并按照规定温度储存
。
冷链管理
血液储存过程中需保持冷链环境, 以确保血液不会变质或污染。同时 ,在运输过程中也需保证冷链不断 。
定期检查
血液储存期间需定期检查血液的质 量和有效期。对于过期或变质的血 液,应及时进行处理并记录。
循环超负荷
总结词
循环超负荷是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表现为心率加快、呼吸急促、 水肿等症状。
详细描述
循环超负荷通常是由于输血过多或速度过快引起的。患者可能出现 肺水肿、心功能不全等症状。
处理措施
立即停止输血,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治疗,如洋地黄类、利尿剂等, 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枸橼酸盐中毒
总结词
减少输血次数
限制输血指征
对于可以采取其他治疗措施的患 者,应尽量避免输血。例如,对 于贫血严重的患者,可以优先考
虑使用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
推广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是指收集并处理患者自 身的血液,在需要时进行回输。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对外部血液的 需求,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
。
血液回收技术
血液回收技术是指将手术中或创 伤后流失的血液进行回收、处理 和回输。这种技术可以充分利用 有限的血液资源,减少输血次数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特别是对于可能出现的 迟发性不良反应要特别留 意。
记录反应
详细记录输血后的不良反 应表现、处理方法和结果 ,为后续诊疗提供参考。
及时处理
对于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 ,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护理 措施,减轻患者的不适。
04
CATALOGUE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
2024版9个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
4
定义与分类
2024/1/24
定义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出现了与输 血相关的新的异常表现或疾病,包括发热、过敏、溶血、细菌 污染等。
分类
根据发生时间和机制的不同,输血不良反应可分为即发反应和 迟发反应两大类。其中即发反应包括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 血反应等;迟发反应包括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后紫癜等。
17
临床表现及诊断
症状
诊断依据
寒战、高热、腰背酸痛、呼吸困难、 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
根据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综合分析可确诊。
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尿、黄疸、乳酸脱氢酶升高 等。
2024/1/24
18
治疗措施与预防
立即停止输血
抗休克治疗
碱化尿液
透析治疗
预防措施
一旦发现溶血反应,应立 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 进行紧急处理。
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
可能出现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
诊断依据
根据输血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如检测供血者特异性抗体等。
34
治疗措施与预防
停止输血
立即停止输血,去除病因。
免疫抑制治疗
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 抑制免疫反应。 2024/1/24
支持治疗
加强营养支持,预防感染等。
预防措施
严格筛选供血者,避免使用有免 疫活性的血液成分;对受血者进 行输血前评估,减少不必要的输
血。 35
09
其他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
2024/1/24
36
紫癜性输血反应
原因
紫癜性输血反应可能是由于血小板抗体或血小板 聚集抑制剂等引起的。
症状
患者在输血后可能出现皮肤紫癜、黏膜出血等症 状。
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
症状 在输血过程中病人烦躁不安,极度呼吸困难,严重缺氧,甚至死亡。体外循环病人可引起脑栓塞。 预防 采用微孔滤器(20~40μm)除去微聚物; 选用保存期短(7天内)含微聚物少的血液; 选用成分输血 如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
输血后紫癜(PTP)
本病多为妊娠过的妇女; 输血后5~10天发病; 病因是受血者体内有血小板特异性抗体(PIA1)。 即:血小板PIA1抗原阴性者因多次妊娠或输血产生 PIA1 抗体,再次输入 PIA1阳性血液时,抗原与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此复合物吸附在血小板表面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床表现 症状极不典型,易与药物和放、化疗副作用相混淆。临床以发热和皮疹多见。输血后 4~30天(平均21天),皮肤出现红斑和细小班丘疹,逐渐向周身蔓延,伴有发热、腹泻、ALT升高,全血细胞减少,多死于严重感染。
血液辐照预防TA-GVHD
一、原理
应用血液辐照仪(器)发射出的r射线照射血液,通过控制射线剂量,选择性地杀灭血中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从而防止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发生。 TA-GVHD是供者血中淋巴细胞在受者体内植活,视受者为“异己”而排斥。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前列腺素E2(PGE2)
功能:①减少巨噬细胞Ⅱ类抗原的表达和 抗原提呈功能; 抑制IL-2的产生; 降低靶细胞对IL-2的应答。
PGE2:
IL-2:主要由TH产生,
功能: ①参与B细胞的激活和增殖 Tc的产生 增强NK细胞的活性
三、适应证
严重免疫损害受血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血者、先天性免疫缺陷受血者、早产儿受血者、强烈化疗、放疗受血者、宫内输血受血者、输用直系亲属血受血者等。
二、需要辐照的血液
全血、红细胞、血小板、白(粒)细胞、新鲜液体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除外)。
输血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输血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1、发热反应
①有效去除致热物质,严格无菌操作。
②反应轻者减慢滴速,重者停止输血。
③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将输血器、剩余血连同储血袋一同送检。
④严格管理血液制品和输血用具。
2、过敏反应
①勿选用有过敏史的供血员。
②供血员在采血前4小时不宜食蛋白质食物。
③输血前给予抗过敏药物。
④根据过敏反应程度对症处理。
3、大量输血后反应处理
①密切观察出血现象。
②每输库血3~5个单位,补充1个单位新鲜血。
③静脉输注氢化可的松。
4、溶血反应
①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②输血前认真查对。
③严格遵守血液保存原则,不可使用变质血。
④一旦发生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道、通知医生。
⑤给予氧气吸入,遵医嘱给药。
⑥将余血、患者血尿标本送检。
⑦双侧腰部封闭(热水袋热敷)、碱化尿液。
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
⑨必要时进行抗休克治疗。
输血不良反应和应急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和应急措施输血不良反应是指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虽然输血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输血涉及人体内部的复杂反应机制,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不良反应。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应急措施。
1.过敏反应:这是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之一,占所有不良反应的70%以上。
过敏反应可能表现为皮肤潮红、荨麻疹、呼吸急促、眩晕、头痛等症状。
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导致呼吸困难、低血压甚至休克。
应急措施包括立即停止输血、立即通知医生,并给予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或皮质类固醇类药物。
2.发热反应:输血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
轻度发热并不罕见,但如果体温超过38℃或持续时间较长,则应考虑血液库存超过期限或输血相关感染的可能。
应急措施包括中止输血,及时采集血液和尿液标本以进行细菌培养,并给予降温药物和抗感染治疗。
3.过量输血:过量输血可以导致血容量增加,进而影响心脏和肺脏功能。
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疼痛、高血压等。
应急措施包括立即终止输血、争取患者平卧休息,并联合麻醉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输白蛋白或利尿剂等药物。
5.感染:输血过程中可能将病原体引入患者体内,导致输血相关感染。
症状包括发热、畏寒、头痛、乏力等。
应急措施包括中止输血,进行血液和尿液培养,并进行细菌、寄生虫和病毒学检测。
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在应急措施之外,预防是更为重要的一环。
为了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需要首先进行严格的血型鉴定,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问诊,了解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存在的风险因素。
此外,选择符合患者血型和体质的血液制品,尽量使用新鲜的血制品,避免使用过期的血制品,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之,输血不良反应是一种常见但可预防和处理的并发症。
通过合理的临床操作和准确的判断,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输血突发急性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其预防 .doc
业务学习记录题目输血突发急性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其预防具体内容:输血疗法是补充患者丢失的血液成分和机能,改善凝血障碍和贫血的有效治疗方法,目的是维持循环血量,改善血液携氧能力,改善止血功能,纠正贫血。
输血分自体输血、同全血输血、同种血液成分输血和同种血浆成分输血四种。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1、发生原因(1)溶血性不良反应:原因ABO血型不合,患者出现输血部位发红、疼痛,颜面潮红,嗳气,腹痛,寒战等症状。
症状在输血开始后5~10min出现。
(2)非溶血性不良反应:患者起初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颜面潮红、眼睑及咽喉部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3)变态反应性不良反应自输血开始后30min出现。
(4)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症于输血后10天后发病,出现发热、红斑、红皮症等症状,常见原因是血液制品中存在的各种血浆蛋白质、抗HLA抗体药物等与患者IgE抗体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免疫反应。
组胺等化学物质释放发生的Ⅰ型(即发型)变态反应亦称为过敏性休克。
2、对策不良反应出现时,应立即中止输血,通知医生,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严密观察呼吸、血压、脉搏、体温、心电图监测、血氧饱和度检测,出现鼻塞、喘息样呼吸、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意识障碍等时,立即做好急救复苏及抗休克准备,给予输血升压、吸氧、人工呼吸,使用肾上腺素、氨茶碱、类固醇、抗组胺类药物。
输血般使用18~20号粗针头,自穿刺部位至针尖处有强烈的血管痛,可用湿敷法消除。
针尖部的不适感是由于针尖触及血管壁引起,可用创伤贴固定针头。
由于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治疗方法不确定,因此应以预防为主,避免血液制剂接受放射线照射。
二、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1、血型检查的注意事项按照采血交叉试验配型。
2、输血协议书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关于输血的同意书,要求患者及家属在输血同意书上签字。
3、血液制剂出库时注意事项取血人员应确认患者姓名、血型,血液制剂的种类编号、有无放射线照射、有效期等。
4、输血前准备护士要了解各种输血用血液要分别在最适当的条件下保管,注意红细胞制剂不宜放置于室温下,血小板制剂不宜放置于冷藏处。
输血不良反应症状和处理
二十七、输血不良反应症状和处理规范一、常见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一)、急性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不一致。
轻者类似发热反应,恢复顺利;严重者迅速死亡。
症状和体征为:寒战、发热、烦躁、胸痛、背痛、腹痛、恶心、呕吐、腹泻、面潮红、呼吸困难、低血压、休克、全身出血及血红蛋白尿、少尿或无尿等。
典型的起病症状是突然感到恐惧不安、头涨、全身麻木、胸部压迫感、胸痛和背痛。
全身出血表现为皮肤瘀点、穿刺处出血和手术伤口渗血。
可以出现血红蛋白尿。
黄疸于反应后1天出现,数天内消退。
血浆胆红素可以升高。
肾衰竭和尿毒症常于反应后1~2周变得明显,最后病人可昏迷并死亡。
治疗原则:1、迅速补充血容量;2、应用速效利尿剂;3、应用多巴胺;4、碱化尿液;5、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大剂量免疫球蛋白;6、必要时施行换血疗法;7、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应进行透析治疗;8、 DIC的防治。
(二)、过敏性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轻度:瘙痒、皮肤红斑、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关节痛。
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重度:支气管痉挛、发绀、呼吸困难、肺部有哮鸣音、低血压、休克、喉头水肿以至窒息。
有些患者易伴发发热、寒战、咳嗽、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
治疗原则:1、抗过敏治疗;2、对症治疗。
(三)、发热性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一般在输血开始15分钟至2小时,出现畏寒、发热、出汗、体温可达38~41℃,不能用原发疾病解释;部分受血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心悸和头痛。
血压多无变化,30分钟至2小时后症状渐缓解,7~8小时体温恢复正常。
治疗原则:1、物理降温;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
寒战时注意保暖,给热饮料,加盖被;高热时给物理降温,也可用解热镇痛药如复方阿斯匹林。
反应严重者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严密观察病情。
2、对症治疗。
(四)、细菌污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轻者以发热为主。
输血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摘自第九版外科学)
输血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摘自第九版外科学)输血可发生各种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但是,只要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遵守输血操作规程,大多数输血不良反应是可以预防的。
(一)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早期输血不良反应之一,发生率约为2% ~ 10% 。
多发生于输血开始后 1 5分钟至2 小时内。
主要表现为畏寒、寒战和高热,体温可上升至39 ~ 4 0 ^ ,同时伴有头痛、出汗、恶心、呕吐及皮肤潮红。
症状持续3 0 分钟至2 小时后逐渐缓解。
血压多无变化。
少数反应严重者还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
全身麻醉时很少出现发热反应。
【原因】①免疫反应:常见于经产妇或多次接受输血者,因体内已有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当再次输血时可与输入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而引起发热。
②致热原:所使用的输血器具或制剂被致热原(如蛋白质、死菌或细菌的代谢产物等)污染而附着于贮血的器具内,随血输人体内后引起发热反应。
目前此类反应已少见。
【治疗】发热反应出现后,应首先分析可能的病因。
对于症状较轻的发热反应可先减慢输血速度,病情严重者则应停止输血。
畏寒与寒战时应注意保暖,出现发热时可服用阿司匹林,发热严重者给予物理降温及糖皮质激素。
伴寒战者可肌内注射异丙嗪25m g 或哌替啶50mg。
【预防】应强调输血器具严格消毒、控制致热原。
对于多次输血或经产妇病人应输注不含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成分血(如洗涤红细胞)。
(二)过敏反应多发生在输血数分钟后,也可在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发生率约为3 % 。
表现为皮肤局限性或全身性瘙痒或荨麻疹。
严重者可出现支气管痉挛、血管神经性水肿、会厌水肿,表现为咳嗽、喘鸣、呼吸困难以及腹痛、腹泻,甚至过敏性休克乃至昏迷、死亡。
【原因】①过敏性体质病人对血中蛋白类物质过敏,或过敏体质的供血者随血将其体内的某种抗体转移给病人,当病人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时,即可触发过敏反应。
此类反应的抗体常为Ig E型。
②病人因多次输注血浆制品,体内产生多种抗血清免疫球蛋白抗体,尤以抗IgA抗体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表现医、护处理及预防措施
一、常见输血不良反应表现及护理处理
1、发热反应:是输血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
轻者表现为畏寒,发热,一般体温在38℃左右,症状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重者个别可出现高热,烦躁不安,抽搐甚至昏迷。
根据症状轻重处理,轻者减慢输血速度,无禁食的病人可口服布洛芬或物理降温,寒战时注意保暖;重症者应立即停止输血,予吸氧、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或静脉注射赖氨匹林、抗过敏等治疗,并严密观察病情。
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卫生。
并保留余血、输血器等送检。
2、过敏反应:症状轻者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处理: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0.9%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畅。
如出现呼吸困难者,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喉头水肿严重时可配合气管插管或者切开手术。
若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根据医嘱给予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或者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
3、溶血反应:是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
轻者难与发热反应鉴别,头痛、心前区窘迫、腰疼、腹痛、恶心、呕吐、一过性轻度黄疸;重者表现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循环障碍,继发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以至血压降低等休克表现。
严重的不合血输入后,因大量红细胞破坏,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
一旦发生溶血反应,立即终止输血,保持静脉通畅,与医生联系,并保留余血,核对血型,重做交叉配血实验;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双侧腰部封闭,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防止肾小管痉挛,保护肾脏。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对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衰处理,出现休克症状时,立即配合抢救休克。
4、细菌污染:这类输血反应虽少见,但后果严重,轻者被误认
为一般发热反应,重者即使输入少量也可立即引起寒战、高热、烦躁、休克、尿闭等剧烈反应。
处理:立即停止输血。
抢救以抗感染和抗休克为主。
及早使用抗生素,以静脉滴注大剂量为宜。
在血培细菌养结果未出来前,可先用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广谱抗生素,联合用药。
将袋内剩血离心取底层直接做涂片染色和病原体培养。
5、循环负荷过重:大量快速输血常可引起心力衰竭、肺水肿及出血倾向。
如输血过多、过快,常在输血过程中突然发生呼吸困难、紫绀、咳大量泡沫痰或血性泡沫痰、烦躁不安、全肺布满湿啰音、颈静脉怒张、四肢浮肿。
处理:立即停止输血,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结扎止血带,四肢注意保暖,高压吸氧,快速利尿,若有休克应慎用;平喘:静脉注射氨茶碱;强心:用西地兰0.2mg加入20~40ml生理盐水缓慢静脉注射,同时密切观察心率和心律。
严重者可静脉滴注酚妥拉明5mg,用药时密切观察血压,如血压下降,应立即停用。
必要时要考虑静脉穿刺或切开放血300~500ml,以减少过多的血溶量。
二、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医师处置措施
一般轻微的停止输血后,会逐渐改善!严重的医院会予以对症治疗!输血不良反应,按以下程序处理:立即停止输血,改输等渗盐水,维持静脉通道,首先报告值班医师或经治医师,及早采取相应检查和治疗措施。
①若主要表现为寒颤、发热,而无血压下降,可能为发热反应.可给解热
镇静药,并作对症处理,如寒颤时保暖,发热时物理降温;
②若表现为荨麻疹、皮肤潮红发痒、一般无血压下降和发热者,可能为过敏反应,可给抗组织胺药和镇静药.大多数可以缓解,个别病例伴有呼吸困难、哮喘,喉头水肿、血压下降者(注意与循环过荷引起的肺水肿鉴别,后者颈静脉怒张,大量泡沫痰,病人多为幼儿或老年人,心肺功能不全)甚或过敏性休克者,按过敏性休克处理,必要时行喉插管或气管切开;
②若为肺水肿,则应立即停止输血输液.半坐位,四肢轮流扎止m带,
吸氧,利尿.必要时可放血;
④若症状来势凶险,腰痛(处于麻醉中可无明显腰痛),血压急剧下降,或伴有手术创面广泛渗血,应疑及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反应.应立即通知输血科,并报告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
迅速成立抢救和特护小组,同时抽取受血者和血袋内余血标本作离心观察札浆颜色、测定游离血红蛋白、复查血型、交叉配血试验、检测尿常规及血红蛋白、细菌涂片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快速诊断和及早救治.并密切注意观察和记录尿色和尿量;
⑤若随后出现葡萄酒色或酱油色血红蛋白尿.或报告有血型错误或血浆
呈红色,应尽快采取抗休克和保护肾功能措施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必要时紧急换血;
⑥若报告血液涂片发现细菌,病人高热、有中毒性休克征象.应尽早采取抗休克措施和静脉滴注大剂量高效抗生素.病情严重者,可考虑换血。
及时作好病案记录并妥善永久保存各种病案文书资料(尤其是输血同意书、配血报告单及各种检查结果等)。
三、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
1、减少不必要的输血,科学、合理使用血液,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在确定需要输血时要选择适当的血液成分或血液制品,应当遵照“能不输则不输,能少输则少输”的原则。
提倡成分输血,鼓励自体输血。
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治疗的总趋势。
全血中的成分复杂,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的机会多。
应该根据患者的需要,“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进行输血治疗。
2、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
在一般输血前详细了解受血者的过敏史、受血史及妊娠史,有无不规则抗体,必要时做特殊配血。
详细了解受血者疾病状况,有无心、肾方面问题及肝炎等。
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好配血工作,特别是ABO血型和Rh(O)血型。
如条件许可,优先选择输用洗涤红细胞,避免输血反应。
临床输注前严格“三查七对”,输注后的30分钟内严密观察受血者生命体征,如出现输血反应,及时终止输血,以免发生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