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水质五个标准参数及其调控方法

合集下载

池塘养殖水质标准(一)

池塘养殖水质标准(一)

池塘养殖水质标准(一)池塘养殖水质标准前言在池塘养殖中,良好的水质是鱼类生长和繁殖的重要条件。

因此,池塘养殖水质的检测和管理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

检测项目池塘养殖水质的检测项目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温•pH值•溶解氧•总氮•总磷•氨氮•硫化物•叶绿素a针对上述检测项目,国家和地方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如下:检测项目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水温水温不得低于10℃水温不得低于5℃pH值 6.5-9.0 6.5-8.5溶解氧≥4mg/L≥3mg/L总氮≤2mg/L≤3mg/L总磷≤0.2mg/L≤0.3mg/L氨氮≤0.5mg/L≤0.5mg/L硫化物≤0.01mg/L无要求叶绿素a 无要求≤20μg/L水质管理针对上述标准,养殖户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水质管理:1.定期检测水质,记录水质变化,及时调整。

2.加强饲养管理,防止过度投饵,保持水质稳定。

3.防止水体污染,合理使用饲料,禁止投药乱用。

4.科学投药,避免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5.定期换水,避免水体过度富营养化。

结论池塘养殖水质的管理需要养殖户科学合理投喂和管理,避免污染和过度富营养化,保证鱼类生长和繁殖的安全和健康。

在进行池塘养殖水质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饲料投放必须均匀,避免过量投放造成水体污染。

2.在投药时,需与养殖专业人员或养殖药品厂家咨询,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3.选择合适的调节剂和养殖设备,助力水质管理。

结语池塘养殖水质管理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养殖户科学地进行水质检测和管理,保证鱼类的生长和繁殖,并做好环保工作,维护水体生态环境的稳定。

鱼塘水质标准值

鱼塘水质标准值

鱼塘水质标准值为了保持鱼塘水质的良好状态,需要定期监测水质指标。

以下是鱼塘水质标准值的主要方面:1. 水温水温是影响鱼类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宜的水温范围因鱼类品种而异,一般为18-28摄氏度。

在适宜的水温范围内,水温越高,鱼类的生长速度越快,但过高水温也会对鱼类造成负面影响,如免疫力下降、呼吸困难等。

因此,在夏季高温季节,需要采取措施降低鱼塘水温,如加深水深、遮阳等。

2. 酸碱度酸碱度是衡量水体酸碱性质的重要指标,对鱼类的生长和繁殖有重要影响。

适宜的酸碱度范围为6.5-8.5,过酸或过碱都会对鱼类造成负面影响。

如果酸碱度超标,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调节,如加入适量的生石灰或硫酸铵等。

3. 透明度透明度是指水体的清澈程度,反映了水体中悬浮物和浮游生物的含量。

适宜的透明度范围为20-40厘米,过浅或过深都会对鱼类造成影响。

如果透明度过浅,需要更换水源或加强排水;如果透明度超深,需要增加投饵量或减少排污量。

4. 氨氮含量氨氮是指水体中以游离态存在的氮气,是鱼类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

适宜的氨氮含量因鱼类品种而异,一般为0.2-0.5毫克/升。

如果氨氮含量过高,会对鱼类造成毒害作用,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氨氮含量,如加强排污、增加换水次数等。

5. 溶解氧溶解氧是指水体中溶解的氧气,是鱼类呼吸所需的重要气体之一。

适宜的溶解氧含量因鱼类品种而异,一般为4-8毫克/升。

如果溶解氧含量过低,会导致鱼类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如果溶解氧含量过高,会对鱼类造成毒害作用。

因此,需要定期监测溶解氧含量,及时采取措施调节,如加强通风、增加投饵量等。

6. 硫化氢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会对鱼类造成严重的毒害作用。

因此,需要定期监测鱼塘中的硫化氢含量,如果发现含量超标,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硫化氢含量,如加强排污、增加氧气含量等。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增加鱼塘换水量
通过换水将污染物浓度降低,改善水质。
投放水质改良剂
使用适当的水质改良剂可以改善水质,促进 鱼塘生态平衡。
污染源控制
调查污染源
对鱼塘周边的污染源进行 调查,确定污染物的来源。
切断污染源
采取措施切断污染源,防 止污染物继续进入鱼塘。
清理鱼塘底泥
定期清理鱼塘底泥,减少 底泥中污染物的含量。
加强日常管理
加强鱼塘的日常管理,保 持鱼塘生态环境的稳定。
水质恢复计划
制定水质恢复目标
根据鱼塘的实际情况,制 定合适的水质恢复目标。
实施水质恢复措施
采取多种措施,如增加换 水量、投放生物制剂等, 改善鱼塘水质。
监测水质变化
持续改进
定期对鱼塘水质进行检测, 了解水质变化情况,及时 调整恢复计划。
根据水质恢复情况,不断 调整和改进恢复计划,确 保鱼塘水质的长期稳定。
使用化学药剂杀灭水中的有害微生物和病原菌, 防止疾病传播。
02 调节PH值
通过投放酸、碱或缓冲剂调节水体的酸碱度,维 持水质的稳定。
03 除氨氮
使用化学药剂去除水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质,降低 水质污染。
生物调控
生态养殖
生物操纵
利用不同种类鱼、虾、贝等水生生物 的共生关系,通过合理搭配和养殖结 构调整,实现水质的自然净化。
案例二
某养殖户盲目使用化学药剂调节鱼塘水质,导致 水体中药物残留超标,不仅影响了鱼类的生长, 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长期危害。
经验教训与改进建议
经验教训
定期检测鱼塘水质是确保水质安全的重要措施;科学合理地使用生物和化学方法调控鱼塘水质, 避免滥用化学药剂;加强日常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水质问题。
改进建议

鱼塘水质调控

鱼塘水质调控

鱼塘水质调控作者:赵忠民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4年第2期赵忠民一、PH值一水质的重要指标水的pH值(酸碱度)是水质的重要指标,海水养殖pH值一般控制在7.5—8.5之间.淡水养殖pH值一般控制在6.5—9.0之间。

pH值过高或过低,对水产养殖动物都有直接的损害,甚至会造成死亡。

PH值低于6.5的水可使水产养殖动物的血液中的pH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的能力,造成水产养殖动物自身患生理缺氧症。

尽管水中的溶解氧较高,但鱼虾等水产养殖动物仍常浮头。

PH值过高的水则可能腐蚀鱼虾鳃部组织,使鱼虾等失去呼吸能力而大批死亡。

二、溶解氧一水产养殖动物的生命要素水产养殖动物在水中需要呼吸氧气,缺氧可使其浮头,严重缺氧还会造成水产养殖动物死亡。

鱼虾蟹类水产养殖动物的养殖水域溶解氧应保持在浑浊程度每升 5—8,至少要保持在每升4以上。

轻度缺氧鱼虾虽不至死亡,但鱼虾出现烦躁、呼吸快,鱼虾的生长速度会变慢;水中的溶解氧过高会引起鱼虾患气泡病。

三、氨氮毒性一水产动物患急性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水产养殖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饵料、水产动物的排泄物、肥料和动植物遗骸。

氨对水产动物的毒害依其浓度的不同而不同.在浑浊程度每升0.01—0.02的低浓度下,水产动物会慢性中毒.抑制其生长;在浑浊程度每升 0.02—0.05的浓度下,氨会和其他造成水产动物疾病的病因共同起加成作用,而加速其死亡:在浑浊程度每升0.05—0.2的高浓度下,会破坏水产动物的皮、胃、肠道的粘膜,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在浑浊程度每升0.2—0.5的致死浓度下,水产动物会急性中毒而死亡。

防止养殖水体中氨氮农度过高的措施:在养殖初期严格清塘、清淤;根据水体的实际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放养密度:选择合适的饵料,合理投饵,避免饵料浪费和残饵积累、腐败变质,引起水质恶化;养殖初期要注意有机肥的使用量;经常开动增氧机,促进饵料的自然转化,减少积累;养殖中后期,使用适量的沸石粉改善底质,吸附氨氮,降解有机物;为了防止养殖水域中的非离子氨过高,除了要定期检测水中氨的指标外,还要及时清理排除养殖水域底层的污垢及水产养殖动物排泄的粪便。

鱼塘水质标准

鱼塘水质标准

鱼塘水质标准
一、鱼塘水质标准概述
鱼塘水质标准是指为保证鱼类生长与繁殖所需的生态环境,对水质中所含营养物质、有害物质、微生物等指标进行规范和控制。

鱼塘水质标准旨在确保鱼类健康生长,降低病害发生率,提高养殖产量,同时保护环境,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二、鱼塘水质检测与评价方法
1.水样采集:根据鱼类养殖特点和水质状况,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和时间。

2.检测项目:主要包括pH值、溶解氧、总氮、总磷、氨氮、亚硝酸盐、磷酸盐等。

3.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等对水质进行评价。

三、鱼塘水质管理措施
1.加强养殖管理:合理规划养殖密度、投放饲料、控制鱼类生长速度。

2.水源保障:确保水源清洁,定期更换水源,防止外源性污染。

3.环保设施:配备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减少养殖废水排放。

4.监测与预警:建立水质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水质异常,采取相应措施。

四、鱼塘水质改善技术
1.生物净化:利用微生物、水生植物等生物净化水质。

2.物理净化:采用曝气、沉淀、过滤等方法改善水质。

3.化学净化:合理使用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

五、总结与展望
鱼塘水质标准是保障鱼类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水质监测、管理措施和改善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鱼类养殖产量,降低病害发生率,保护环境。

鱼塘水质标准

鱼塘水质标准

鱼塘水质标准鱼塘水质是影响养殖鱼类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水质标准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益,还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保证鱼类的生长和品质。

因此,科学合理地控制鱼塘水质对于养殖业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鱼塘水质的主要指标包括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

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鱼类的生长和健康。

溶解氧是维持鱼类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一般要求在5mg/L以上。

PH值影响水体的酸碱度,一般要求在6.5-8.5之间。

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是有毒物质,其浓度过高会对鱼类造成严重危害。

其次,鱼塘水质的管理需要根据不同鱼类的养殖需求进行调整。

不同种类的鱼对水质的要求有所不同,比如淡水鱼和海水鱼对水质的要求就有很大差异。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水质调节,以满足不同鱼类的生长需求。

另外,鱼塘水质的管理需要有科学的监测手段和方法。

定期对鱼塘水质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水质异常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是保证鱼类健康生长的关键。

同时,也需要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合理的投喂和养殖密度控制,以维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最后,鱼塘水质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水源、饲料投放、养殖密度等因素。

水源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鱼塘水质的稳定性,而饲料投放和养殖密度会直接影响到水质的污染程度。

因此,在进行鱼塘水质管理时,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以达到最佳的养殖效果。

总之,鱼塘水质标准的合理管理是养殖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科学合理地控制水质标准,对于提高养殖效益、保证鱼类健康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养殖人员能够重视鱼塘水质管理,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鱼池水质检测标准

鱼池水质检测标准

鱼池水质检测标准一、理化指标1. pH值pH值是描述水溶液酸碱程度的指标,对于鱼类的生长和养殖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大多数淡水鱼类,pH值应在6.5至9之间。

一般来说,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鱼类的健康造成影响。

当pH值低于6.5时,鱼类会受到铝毒害和水中有机物的过度降解。

而当pH值高于9时,会导致鱼类的呼吸不畅,影响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2. 溶解氧溶解氧是鱼类生长必须要保证的最基本指标之一。

鱼类对溶解氧的需要量因种类而异。

一般淡水鱼需要的溶解氧在5mg/L至10mg/L之间。

溶解氧过低会影响鱼类的呼吸,引起窒息和有毒代谢物的积累,进而引发疾病。

而溶解氧过高则对鱼类无害。

3. 温度温度是影响鱼类代谢和生长的指标,对于不同种类的鱼类来说,适宜的水温也不同。

温度在20℃到28℃范围内对大多数鱼类比较适宜。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鱼类的呼吸困难和新陈代谢问题,影响它们的健康和生长。

4. 氨氮氨氮是鱼类生长过程中排泄物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鱼类代谢过程中产生的。

氨氮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的内外伤害,其剧毒性对鱼类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化合物。

鱼池中氨氮的安全范围为0.01mg/L至0.03mg/L。

5. 硬度硬度指水中钙、镁离子含量的总和,对水的酸碱度调节和鱼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都有一定的影响。

硬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对鱼类的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通常鱼池中的硬度应该在100mg/L至250mg/L之间。

二、微生物指标1. 可培养菌总数可培养菌总数是反映水体细菌和寄生生物污染程度的指标。

一般来说,可培养菌总数应该小于500 CFU/mL。

2.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指属于肠内菌科的大肠杆菌属细菌。

其数量反映了水体中粪便污染的程度。

大肠杆菌的检测主要是为了确保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对于鱼类的健康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大肠杆菌的安全标准应小于100 CFU/100mL。

除了上述理化和微生物指标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指标也会影响鱼池的水质。

1. 氟化物氟化物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可能会被添加到鱼池中的水源中。

鱼塘水质标准

鱼塘水质标准

鱼塘水质标准鱼塘水质是指鱼塘中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它直接影响着鱼类的生长和健康。

因此,保持鱼塘水质的良好是鱼类养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鱼塘水质标准是指对鱼塘水质的各项指标进行规定和要求,以保证鱼类能够在良好的水环境中生长。

本文将介绍鱼塘水质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鱼塘水质标准包括多个方面的指标,如水温、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总磷等。

这些指标的合格标准是根据不同鱼类的生长需求和水质环境的特点而定的。

比如,一般来说,淡水鱼的适宜水温为20-30摄氏度,PH值为6.5-8.5,溶解氧不低于5毫克/升,氨氮不超过0.02毫克/升,亚硝酸盐不超过0.1毫克/升,硝酸盐不超过50毫克/升,总磷不超过0.03毫克/升。

而对于海水鱼来说,适宜的水温为25-30摄氏度,PH值为8.0-8.5,溶解氧不低于6毫克/升,氨氮不超过0.01毫克/升,亚硝酸盐不超过0.1毫克/升,硝酸盐不超过50毫克/升,总磷不超过0.03毫克/升。

因此,针对不同种类的鱼类,鱼塘水质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其次,鱼塘水质标准的监测和调控是保持水质良好的关键。

在鱼塘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对鱼塘水质进行监测,以确保各项指标符合标准要求。

一旦发现水质指标偏离标准,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如增氧、换水、投放生物除氨剂等,以维持鱼塘水质的稳定。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投喂量和排泄物的清理等方式,减少对水质的污染,保持水质的清洁。

最后,鱼塘水质标准的制定是一项科学的工作。

在制定鱼塘水质标准时,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水质环境、气候条件、鱼类的生长特点等因素,以制定出适合当地养殖的水质标准。

同时,也需要根据养殖鱼类的种类和数量来确定相应的水质标准,以满足鱼类的生长需求,提高养殖效益。

总之,鱼塘水质标准是保证鱼类养殖水质良好的重要依据,合理制定和严格执行水质标准,对于提高养殖效益、保障鱼类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相关养殖者能够重视鱼塘水质标准,加强水质管理,确保鱼类在良好的水环境中生长,为养殖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1(精)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1(精)

中心圆筛藻
旋链角毛藻.
系带舟形藻
三角藻
颗粒直链藻.
水中的藻类主要是以硅藻为主,生活在此水色中的养殖 对象活力强,体色光泽,摄食消化吸收好,生长速度快, 这种水色是水产养殖的理想水色。
Page 11
水质分析技术
不良水色
主要是一些鞭毛藻类(如裸藻、隐藻等)形成。主要原因是 投饵量过大,有机物过多导致水体发黑。这种水色底质 恶化,极易发生水变而导致养殖动物缺氧和氨氮、亚硝 酸盐中毒。此类水色不适宜水产养殖,必须处理。
水质分析技术
4、DO
养殖水体中溶氧的含量一般应在5—8mg/L,至少应保持在 4mg/L以上,缺氧时,鱼类烦躁不安,呼吸加快,大多集中在 表层水中活动,缺氧严重时,鱼类大量浮头,游泳无力,甚至 窒息而死。溶氧过饱和时一般没有什么危害,但有时会引起鱼 类的气泡病,特别是在苗种培育阶段。 水中充足的溶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降低有毒物质的含 量,而当溶氧不足时,氨和硫化氢则难以分解转化,极易达到 危害鱼类健康生长的程度。
应用情况
适合过去粗放型养殖 适用生产实践中现场快速检 测,成本低廉,方法简单, 易保存 一般只在研究所、大专院校 实验室、渔业水产所等部门 应用 适合中小型养殖场水质检测。 测定仪有:PH计 溶氧、氨氮、硬度测定仪
化学法
电极法
多参数水 能同时检测多项指标,仪器自行处理数据,造作界面简单、 适用于水产养殖、环境保护、 污水处理等多个领域,仪器 质分析仪 结果直观,稳定可靠
水质分析技术
水温变化类型:
季节性变化:即水温随着四季气温 而变化。 气候性变化:即因晴天、阴天、雨 天大风降温等出现水温变化。 昼夜性变化:即水温在白天随光照 加强而升温,晚上无光照会逐渐降 温。

六种调节池塘水质的有效方法

六种调节池塘水质的有效方法

一、选好水源。

池塘应选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水温适宜、排灌方便、无工(农)业和生活污染的地方。

有条件的地方,可设蓄水池对入池新水过滤消毒,以杀灭水源中的病原体和敌害生物,一般可用25-30克/立方米生石灰或1克/立方米漂白粉全池泼洒;需杀灭虫害时,还可用0.5克/立方米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二、经常加注新水。

经常向池塘注入新水是改善池塘环境、保持良好水质最有效和最主要的措施。

春季池塘浅注水,秋季加深池水,还可提高池塘水温和延长鱼类生长期。

向池塘加注新水,不仅可以增加溶氧、营养盐类及微量元素,冲淡代谢毒物的浓度,还可扩大鱼类的生活空间,相对降低鱼类的密度,防止池水的老化。

在早春和晚秋,一般每15-20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20-30㎝,但在鱼类生长旺季每7-10天就要注水一次,每次可注水10-20㎝。

具体的注水时间和注水量,还要根据池水的肥度、鱼类浮头情况和池塘水位的变化等灵活掌握。

有条件的池塘应多注几次新水,对调节池塘的水质和提高鱼的产量起很大的作用。

三、搅动底泥调节池塘水质。

每15-20天搅动池塘底泥1次,每次搅动面积不少于鱼池面积的1/3,以晴天中午搅动效果最佳,闷热、气压低天气时不宜搅动。

搅动底泥的作用是使池水上下混合,促进池底有机质分解,释放出池底沉积、吸附的营养盐和微量元素,使营养盐、溶解氧在上下水层中平衡分布,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改良浮游生物组成。

主要方法有:一是选择晴天上午,用钢丝绳○刘冬梅王丕浩孔德军2021-8--41或铁索链、长柄耙等往返拖动底泥;二是用水质改良机、吸泥机等机械搅动底泥,与泼洒生石灰水同时进行效果会更好,尤其是对淤泥较厚的池塘其改善水质的效果更为显著。

四、使用增氧机调节水质。

增氧机的类型虽很多,但都是通过搅水、曝气等作用造成池水对流,提高池水中溶氧和散发水中的有毒气体。

为了充分发挥增氧机的作用,消耗较少的动力,而收到较大的效果,要正确掌握开机时间。

晴天每天可从中午12时到下午3时开机2-3小时。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指标与监测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指标与监测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指标与监测方法一、引言水产养殖是农业和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控制水质可以有效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的水质指标以及常用的监测方法。

二、水质指标1. pH值pH值是衡量水的酸碱性程度的指标。

在水产养殖中,pH值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水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一般来说,适宜的pH值范围是6.5-9。

当pH值过低或过高时,会导致水产养殖中的鱼类和贝类出现生理问题。

2. 溶氧量溶氧量是指水中溶解的氧气含量。

对于水生生物,氧气是必需的。

过低的溶氧量会影响鱼类的养殖效果,甚至导致鱼类窒息死亡。

因此,维持水体中的溶氧量在适宜范围内是至关重要的。

3. 温度水温是水体中的温度,对于水产养殖而言,适宜的水温能够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食欲。

不同种类的水生生物对水温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水产养殖品种来控制水温。

4. 水体浊度水体浊度是指水中悬浮颗粒物质的浓度。

过高的水体浊度会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减少光照的穿透力,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水产养殖中要定期监测水体的浊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控。

三、水质监测方法1. 传统水质监测方法传统水质监测方法主要包括采样分析和实地监测。

采样分析是通过采集水样,将其送至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以获得水质指标的具体数值。

实地监测则是利用专业的水质监测设备在养殖场地直接监测水质指标。

2. 智能水质监测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水质监测技术逐渐应用于水产养殖中。

智能水质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水体的各项指标,并将数据传输至中央控制系统或移动设备上,供养殖人员进行及时监测和管理。

四、总结水质是水产养殖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合理监测和控制水质指标对于水产养殖的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水产养殖中常用的水质指标和监测方法,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水产养殖行业将更加注重水质的监测和管理,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池塘水质五个标准参数及其调控方法

池塘水质五个标准参数及其调控方法

池塘水质五个标准参数及其调控方法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首先要了解水产养殖中好的水质标准,掌握与水质好坏相关的主要参数及其作用,以及针对相应参数的调控技术,对保证养殖安全和产品安全尤为重要。

溶氧量好的水质首先要达到符合养殖要求的溶氧量。

一般情况下,在养殖季节,每天必须不少于16小时的水体溶氧量在5mg/L以上其余时间不得低于3mg/L。

水中的溶氧状况是影响养殖鱼类生长速度、饵料系数高低的重要因素。

当溶解氧下降到4毫克/升,对鱼虾生长即有影响。

通常家鱼溶解氧下降到1mg/L开始缺氧浮头,而特种水产品通常在2mg/L开始浮头。

高密度养殖模式下,容易引起池水缺氧以及池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氨氮、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大量增加。

这些有毒物质达到一定数量后,会使养殖的养殖对象产生慢性中毒,从而使其免疫力低下、摄食量减少,体质下降,有时甚至出现病害。

同时水质长期处于低氧的状态下,还会抑制了鱼对饲料的消化。

PH值pH值的调节方法比较简单。

当pH<7时,可根据情况施用适量的熟石灰或粉碎的石灰石;当pH>8.5时,可施用适量的石膏、无毒弱酸(如醋酸)正康元PH值降解剂等,培养适当丰富的藻类也有一定的作用。

一般池塘在放养前先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改善淤泥通气状况,使其呈弱碱性;养殖生产期间,每10天~15天每亩施生石灰15公斤~20公斤,可保持池塘水质呈弱碱性,并带动有机质沉淀。

清晨如pH值下降到7以下,则应采用生石灰水来提高pH值,使用数量和方法同前。

盐碱地池塘,清晨如发现pH>9以上,必须及时加注淡水。

通常要求pH 值不能超过9.5。

总氨和亚硝态氮水质较好的池塘总氨不超过2毫克/升,亚硝态氮不超过0.2毫克/升;特种水产品养殖池总氨控制在1毫克/升以下,亚硝态氮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

总氨和亚硝态氮是有机物分解而成,水质越肥,水中有机物越多,总氨和亚硝态氮也越高。

而总氨和亚硝态氮对水生动物是有毒的,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危及生存。

鱼塘的水怎么算好?氨氮、亚盐、PH值、溶氧,这几个指标怎么看?

鱼塘的水怎么算好?氨氮、亚盐、PH值、溶氧,这几个指标怎么看?

鱼塘的水怎么算好?氨氮、亚盐、PH值、溶氧,这几个指标怎么看?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水、稳水是关键的一个环节,那么这塘水如何判断好坏?除了水色、透明度等方面,各项水质指标数据是重要的参考。

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氨氮、亚硝酸盐、PH值、溶氧量这几个指标。

一、氨氮1、在养殖过程中鱼的粪便、残饵等,蓄积在鱼塘底部,经微生物分解后的二级产物就是氨氮,正常来说氨氮不应超过0.2,超过0.2会有中毒的风险,很多养殖鱼塘氨氮超标能到1.2、1.4,有的稍微低一些0.9左右,给鱼造成巨大压力。

2、关于氨氮:其毒性也受鱼塘的PH值影响,PH值越高,氨氮的毒性越强,同时氨氮也能转化成亚硝酸盐,氨氮高的塘口亚盐一般也会偏高。

3、氨氮超标注意事项:像氨氮亚盐“有”是正常的,证明鱼肯吃料,我们要做的是让这个指标不要超出安全值,同时对鱼本身的体质也是一种考验,针对氨氮、亚盐超标的情况,鱼的体质好一些也能给水质调控争取更多的时间。

二、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主要是氮素循环受阻,是转化为硝酸盐的中间产物,是在鱼塘底部缺氧状态下分解有机质造成。

控制亚盐的普遍方法:1、勤改底,提高溶氧;2、开增氧机增加上下水体的交换;3、有条件可以换水;4、培藻、培菌。

三、溶氧量1、养殖过程中,溶氧量的含量一般根据鱼种不同也有所差异,一般5.0最佳。

2、水体的溶氧主要来自藻类的光合作用,像增氧机、自然流动占比是比较小的。

3、同时溶氧量不宜过高,溶氧高于12mg/L表示氧气过量,容易发生气泡病。

四、PH值在养殖过程中,一般建议PH值在7.5-8.5之间,PH值在一天当中也是随时变化的,早上太阳出来之前,PH值最低,下午四五点PH 值最高,当天的变动数值一般在0.5-1之间,如果超出这个范围证明有异常情况。

因此在测PH值的时候一般建议大家在一天的上午和下午分别进行测量。

如何调节PH值:1、PH值高于正常值,晴天上午用有益菌,同时可以用酸性的进行中和,如乳酸钙、有机酸等,也可以考虑直接换水。

家鱼养殖中池塘水质的调节控制

家鱼养殖中池塘水质的调节控制

1 池塘水质的基本要求家鱼养殖池水质要求“肥、活、爽、嫩”,透明度25~30cm左右(浮游植物总量为20mg/L)。

“肥”指水色浓,浮游生物多且鱼类易消化种类的数量多,可通过水的透明度大小来反映,一般精养鱼池的透明度在20~40厘米,最好为25~30厘米;“活”指水色和透明度常有变化(日变化和半月变化),不滞死,是浮游植物处于繁殖旺盛期的表现;“嫩”指水肥适中,水色鲜嫩不老,易消化浮游植物多(蓝藻等难消化种类大量繁殖,水色灰蓝或蓝绿,或者浮游植物细胞衰老,均会减低水的鲜嫩度,变成“老水”);“爽”是指水质清爽而不污浊,水色不太浓,透明度一般大于20~25cm,水中溶氧量较高,水面洁净,无油膜、浮沫、泛泡等。

生产中要保持肥、活、嫩、爽的水质,就要定时、定量、定质向池塘输送物质(饲料、肥料),经常更新池水,改善水溶氧状况,注意水色变化。

2 养殖水质状况的判断良好的水质在生长旺季应保持鲢鱼和鳙鱼3~5天轻浮头一次,以清晨4点钟前后浮头,日出后很快下去为适宜。

多年来,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和渔农总结出“四看”方法来判断水质状况。

2.1 看水色水色是水中溶解物质、悬浮颗粒、浮游生物、天空和池底色彩的综合反映。

因此,可以根据水色的不同,经验地将养殖水体划分为不同类型,不同类型水色与水质状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2.2 看水色的变化水色与水质状况具有一定相关性,但也有人并不十分强调水的颜色,而认为不论水的颜色优劣有变化的水就是好水。

鱼类易消化藻类种类的不断更新,是“活水”的最好表现,也是稳定高产的前提。

一方面,水色间隔10~15天会出现浓淡交替周期性变化,这是由于藻类的一个优势种群被另一个优势种群替代的结果;另一方面,以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也随之出现明显的日或月的周期性变化。

这是因为鱼类易消化的浮游植物具有明显的趋光性,白天随着光照增强,藻类逐渐趋向上层,下午2时左右藻类的垂直分布十分明显,夜间由于光照的减弱,藻类的分布较均匀,这样水体便形成上午透明度大、水色清淡,下午透明度小、水色浓厚的日变化特点,在产殖生产中,应根据水色掌握好水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在上一个周期末,及时采取综合措施,培育好下一个周期优势藻类及浮游动物种群,利于“活水”建立和鱼类采食。

养殖鱼塘水质调控措施

养殖鱼塘水质调控措施

养殖鱼塘水质调控措施鱼塘水质调控是养殖管理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水质是保障鱼类健康生长的基础。

为了保持鱼塘水质的稳定和优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养殖鱼塘水质调控措施:1.鱼塘水的源头调控鱼塘水的源头主要是来自自然的水源、做为养殖鱼塘的用水。

在选择水源时,应选择水质较好、富含氧气的源头。

同时,定期检测水源的水质,并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提高水源的质量。

2.鱼塘水质监测定期对鱼塘的水质进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监测项目包括水温、酸碱度、溶解氧含量、氨氮含量等指标。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持水质的稳定。

3.鱼塘水质调节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水质调节。

例如,如果水温过高,可以增加水体的曝气设备,提高溶解氧含量;如果酸碱度过高或过低,可以用适量的化学药剂进行调节;如果氨氮含量超标,可以加大换水量,或者添加纤维素化合物等,以促进水中氨氮的降解。

4.鱼塘水体氧气供应水中溶解氧对鱼类的生长非常重要,因此要确保鱼塘水体中的氧气供应。

可以通过增加曝气设备,提高鱼塘水体的氧气含量。

此外,可以加强水体的循环,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促进氧气的溶解。

5.加强底质管理鱼塘的底质对水质有直接影响。

积聚的底泥会带来不利于鱼类生长的有毒物质,并消耗水体中的氧气。

因此,要定期清除底泥,保持鱼塘底质的洁净。

6.控制饲料投放量过量的饲料投放会导致过度营养,使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升高。

因此,在投喂饲料时,要合理控制投放量,以免对水质造成负面影响。

7.种植水生植物适当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过多养分,减少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并能增加水质中的溶解氧含量。

此外,水生植物还能提供鱼类的避风和栖息地。

总之,养殖鱼塘水质调控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对水质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调节,以保持水质的稳定和优质。

通过合理的措施,可以提高水质的稳定性,促进鱼类的健康生长,达到养殖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淡水养殖水质管理的十个重要指标及应对措施

淡水养殖水质管理的十个重要指标及应对措施

淡水养殖水质管理的十个重要指标及应对措施1 溶解氧(DO)溶解氧是水产动物赖以生存的最重要指标,它不仅影响水产动物的生存、生长、发育、繁殖,还影响饵料报酬及饲料系数的高低,是淡水养殖水质管理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淡水养殖水体的溶氧量应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凌晨时最低溶氧应在3毫克/升以上,一般来说2毫克/升的溶解氧,属最低溶解水平。

低溶解氧会使鱼呼吸加快,过低则会浮头,甚至死亡,一些具有副呼吸器官的鱼类,如:鳝、胡子鲶,耐低溶解氧的能力强,可以适当增加放养的密度。

热带鱼对溶解氧需求较低,寒带鱼较高。

在低氧的环境中,鱼类生长缓慢、厌食、饲料系数提高、鱼类体质下降、免疫力低、鱼病增多。

在缺氧的环境中,鱼类浮头甚至泛塘。

与此同时,水体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无机物的氧化作用也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水体中保持足够溶解氧可抑制氨、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形成。

缺氧时,鱼类烦躁不安,呼吸加快,大多集中在表层水中活动,缺氧严重时,鱼类大量浮头,游泳无力,甚至窒息而死。

溶氧过饱和时一般没有什么危害,但有时会引起鱼类的气泡病,特别是在苗种培育阶段。

水中充足的溶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而当溶氧不足时,氨和硫化氢则难以分解转化,极易达到危害鱼类健康生长的程度。

(1)水中溶解氧的来源和消耗。

溶氧的来源:一是从空气中溶解氧,约占10%左右。

二是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氧,约占90%。

溶氧的消耗:一是残饲和排泄物分解耗氧,约32%。

二是浮游生物呼吸,溶解态、悬浮态有机物和淤泥有机质分解耗氧,约52%~54.5%,其中大型饵料动物耗氧4.5%,有机物分解47.5%~50%;水被污染,耗氧增加。

三是养殖动物呼吸耗氧,仅占13.5%~16%。

由于浮游植物大多分布在水体中上层,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水体中上层氧气一般较为充足,但水体下层和底层,由于水温差异、池水密度流的存在,上下水体交流困难,往往造成池底溶氧不足,而池底沉积了大量的残饵、粪便及动植物尸体,这些有机质的分解需要大量氧气,在溶氧不足时,有机物的分解缓慢,且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气、亚硝酸盐、甲烷、沼气等有毒有害物质,对水生动物产生毒害作用。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温水性鱼类:适宜生活的水温为20~30℃, 温水性鱼类:适宜生活的水温为20~30℃,如:鲢、鳙、草、 20 团头鲂。 鲤、团头鲂。 热水性鱼类:适宜水温为25 34℃。 25~ 罗非鱼、淡水白鲳。 热水性鱼类:适宜水温为25~34℃。如:罗非鱼、淡水白鲳。 冷水性鱼类:一般认为,冷水性鱼类生存的温度范围为0 冷水性鱼类:一般认为,冷水性鱼类生存的温度范围为0~ 20℃,最适温度为12 18℃, 12~ 大马哈鱼。 20℃,最适温度为12~18℃,如:虹鳟 、大马哈鱼。 一般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 一般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鱼类的代谢相应增 摄食增加,生长加快。 加,摄食增加,生长加快。
鱼类缺氧浮头,影响鱼类活动与生长。 鱼类缺氧浮头,影响鱼类活动与生长。 饵料系数上升,养殖效益降低, 饵料系数上升,养殖效益降低,免疫力 下降,易引起鱼病的爆发与流行。 下降,易引起鱼病的爆发与流行。
5-8mg/L
水中溶氧充足, 水中溶氧充足,有利于鱼类的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与生长。 与生长。
1、合理使用增氧机,中午开机搅水, 、合理使用增氧机,中午开机搅水, 促使水体交换,避免氧债的形成; 、 促使水体交换,避免氧债的形成;2、 保持鱼塘良好的日照条件和通风条件; 保持鱼塘良好的日照条件和通风条件;
氨氮的主要是由水生动物粪便、残饵、 (2)氨氮的主要是由水生动物粪便、残饵、动植物尸体被 细菌分解所产生。水温、PH越高,毒性越大。 细菌分解所产生。水温、 越高,毒性越大。 越高
7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5、亚硝酸盐氮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不稳定,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不稳定,当氧 气充足时,可以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对鱼毒性较低的硝酸盐, 气充足时,可以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对鱼毒性较低的硝酸盐, 但也可以在缺氧时转化为毒性较强的氨态氮。 但也可以在缺氧时转化为毒性较强的氨态氮。 一般情况下,亚硝酸盐含量(以氮计)低于0.1mg/L时,不会 一般情况下,亚硝酸盐含量(以氮计)低于 时 造成损害; 造成损害; 达到0.1—0.5mg/L时,鱼类摄食降低,鳃呈暗紫红色,呼吸困 达到 时 鱼类摄食降低,鳃呈暗紫红色, 游动缓慢,骚动不安; 难,游动缓慢,骚动不安; 含量高于0.5mg/L时,鱼类游泳无力,鱼体柔软,臀部底面呈 含量高于 时 鱼类游泳无力,鱼体柔软, 黄色,某些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时导致死亡。 黄色,某些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时导致死亡。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物理调控
01
02
03
调节水深
保持水深适宜,有利于水 体流动和氧气供应,促进 鱼类生长。
增加曝气设备
通过增加曝气设备,提高 水体溶氧量,改善水质。
定期换水
定期更换鱼塘水体,排出 老水,注入新水,以保持 水质清新。
化学调控
调节PH值
通过投放酸碱调节剂,将PH值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以适应病原微生物提供滋生 环境,导致鱼病发生。
有毒物质
过量的有毒物质会导致鱼类生理 功能紊乱,降低免疫力,易受病 原微生物侵袭。
提高养殖效益
生长速度
良好的水质有助于提高鱼类的生长速 度,缩短养殖周期,降低养殖成本。
产量和品质
良好的水质有助于提高鱼产量和品质 ,增加养殖效益。
03
水质调控方法
每周检测
氨氮、硫化物、透明度。
02
水质调控的重要性
影响鱼类生长
溶解氧
水中的溶解氧是鱼类呼吸的重要物质,缺乏溶解氧会影响鱼类的 生长速度和生存率。
pH值
适宜的pH值范围是鱼类生长的关键,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对鱼 类造成不利影响。
氨氮和硫化物
过量的氨氮和硫化物会导致鱼类中毒,影响其生长和生存。
预防鱼病
氨氮、硫化物
过量的氨氮和硫化物会对鱼类 造成毒害。
水温
影响鱼类的代谢和生长速度。
检测方法
pH试纸或pH计:适用于 快速检测pH值。
分光光度计:用于测定氨 氮、硫化物等化学物质。
溶解氧检测仪:可测量水 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透明度计:直接测量水体 的透明度。
检测频率与时间
每日检测
pH值、溶解氧、水温。
案例名称
某农业合作社鱼塘生态养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塘水质五个标准参数及其调控方法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首先要了解水产养殖中好的水质标准,掌握与水质好坏相关的主要参数及其作用,以及针对相应参数的调控技术,对保证养殖安全和产品安全尤为重要。

溶氧量
好的水质首先要达到符合养殖要求的溶氧量。

一般情况下,在养殖季节,每天必须不少于16小时的水体溶氧量在5mg/L以上其余时间不得低于3mg/L。

水中的溶氧状况是影响养殖鱼类生长速度、饵料系数高低的重要因素。

当溶解氧下降到4毫克/升,对鱼虾生长即有影响。

通常家鱼溶解氧下降到1mg/L开始缺氧浮头,而特种水产品通常在2mg/L开始浮头。

高密度养殖模
式下,容易引起池水缺氧以及池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氨氮、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大量增加。

这些有毒物质达到一定数量后,会使养殖的养殖对象产生慢性中毒,从而使其免疫力低下、摄食量减少,体质下降,有时甚至出现病害。

同时水质长期处于低氧的状态下,还会抑制了鱼对饲料的消化。

PH值
pH值的调节方法比较简单。

当pH<7时,可根据情况施用适量的熟石灰或粉碎的石灰石;
当pH>8.5时,可施用适量的石膏、无毒弱酸(如醋酸)正康元PH值降解剂等,培养适当丰富的藻类也有一定的作用。

一般池塘在放养前先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改善淤泥通气状况,使其呈弱碱性;养殖生产期间,每10天~15天每亩施生石灰15公斤~20公斤,可保持池塘水质呈弱碱性,并带动有机质沉淀。

清晨如pH值下降到7以下,则应采用生石灰水来提高pH值,使用数量和方法同前。

盐碱地池塘,清晨如发现pH>9以上,必须及时加注淡水。

通常要求pH 值不能超过9.5。

总氨和亚硝态氮
水质较好的池塘总氨不超过2毫克/升,亚硝态氮不超过0.2毫克/升;特种水产品养殖池总氨控制在1毫克/升以下,亚硝态氮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

总氨和亚硝态氮是有机物分解而成,水质越肥,水中有机物越多,总氨和亚硝态氮也越高。

而总氨和亚硝态氮对水生动物是有毒的,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危及生存。

当总氨超过0.5毫克/升,亚硝态氮超过0.1毫克/升,表示水中受大量有机物污染。

精养池塘在夏秋季节往往超过此值,通常总氨为0.5毫克/升~4毫克/升,亚硝态氮为0.1毫克/升~0.4毫克/升。

一般可采用如下方法:
①水生植物脱氮:淡水水体种植水草。

②加注新水。

③合理使用增氧机。

④使用微生物制剂,可促进有机物分解,具有改善水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

⑤轮捕:捕出达到商品规格的鱼虾,降低水体容纳量。

⑥“以鱼养水”,减少投饵和草食性鱼类,增放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

⑦冬季整塘、清塘,清除过多淤泥。

⑧铺设塑料隔膜,阻隔底泥中有害物质的释放。

盐碱地池塘的盐度
各种鱼类都有一定的耐盐限度,如鲢鱼的耐盐限度,鱼种期盐度为5~6,成鱼期盐度为8~10;草鱼鱼种期盐度为6~8,成鱼盐度为10~12。

含盐量过高,对许多淡水鱼生长不利,甚至危及鱼类生存。

但盐度过高,影响鱼类与饵料生物生长。

故盐碱地池塘盐度应在5以下,最好在3以下。

如果盐度过高,可采用如下措施:
①经常引淡排咸:池塘进排水严格分开,引入淡水,排出咸水。

②施有机肥:施有机肥料使盐碱地塘底铺一层塘泥,使池水与盐碱土壤基本隔绝。

③改造盐碱水质与改造成土质同步进行:在改造盐碱水质的同时,池埂上种植田菁等排碱绿肥。

④高水位压盐:应保持池内水位高于外河水位,防止地下水渗入池内。

水温
绝大数水生生物(水生哺乳类除外)均属于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和水
温相等或相近,幼鱼体温和水温几乎相等,成鱼体温和水温通常相差0.5~1℃以内,鲤鱼为1.7℃。

我国池塘主要养殖鱼类鲢鱼、鳙鱼、草鱼、青鱼、鲤鱼、鲫鱼、鳊鱼、鲂鱼等,属于温水性鲤科鱼类,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在0.5~38℃,超出此范围就不能忍受,并进而引起死亡,这些鱼类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0~32℃,
在此范围内,随温度升高代谢增强,摄食量增加,生长加快,水温15℃以下,
则食欲显著下降,生长缓慢。

水温对淡水生物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水温可直接影响鱼类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水温影响鱼类的性腺发育和初始产卵时间;水温对水体溶氧量会产生较大影响,间接影响到鱼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