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的六大趋势知识讲解
数学教师真正走进课改的“六大转变”
数学教师真正走进课改的“六大转变”郑立平、卢志军数学课程改革的浪潮早已滚滚而来,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已经感受到它的震撼。
但是,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还有很多教师对新课改如蜻蜓点水,持观望怀疑态度,看似穿新鞋迈大步,其实是做着秀儿走老路。
上课依然口干舌燥满堂灌,学生依然死记硬背团团转,威严的眼睛一瞪依然吓倒学生一大片。
新课改在他们身上不过是常用多媒体“机灌”代替教师“人灌”,只有在上级领导检查或听课时才故作姿态,语言也甜了、笑容也有了、师生合作交流也多了。
但生硬的普通话、牵强的小实验、学生想参与又不太敢的扭捏、教师欲发怒又制止的神情----太多的娇柔与造作,领导也知道又是在做秀,而这种作秀新课改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要求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以新姿态真正走进新课改,推动教育教学的新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如何深入新课改就成了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我作为一名积极参与教研教改的青年数学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认识,认为数学教师要想真正走进新课改,就必须作好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一、教师的角色要转变传统教学中,数学教师只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数学习题的讲授者、数学作业的批评者。
师道尊严和数学特有的严谨性似乎把数学教师都刻画成了不苟颜笑扳着面孔的老夫子,学生畏而远之。
这种隔阂,就造成了师生双方的对立和学生数学学习的厌倦,数学教学也就失去他本应有的生动和丰富。
数学教师这种角色的弊端已经严重阻碍着数学教学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师的角色必须来一个重大转变。
教师应该从单纯知识传授转变为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中小学教学改革知识点总结
中小学教学改革知识点总结一、教学改革理论基础1. 教育教学观念变革:传统的教学观念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主,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教学改革则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策略。
2. 学习理论的深化:学习理论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如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情感认知理论等,这些理论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积极主体、建构者和创造者。
3. 教学技术的运用:教学改革必然离不开教学技术的应用,尤其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灵活、个性化和多样化。
二、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1. 课程的改革: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更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学科交叉和综合课程的开发等。
2. 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现代教学方法则强调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和实践,如探究式学习、综合素质教育、任务驱动学习等。
3. 评价体系的改革:评价体系的改革主要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其目的是使评价更加科学、客观和全面,体现学生的个性和潜能。
4. 学校文化的塑造:学校文化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建设和塑造学校文化能够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
5. 教育教学环境的改善:教育教学环境的改善包括教室布置、学校设施、教学资源的配置等,通过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三、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1. 政策支持:政策的支持对教学改革至关重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给予相应的经费和资源支持。
2. 师资培训: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观念至关重要,因此应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培养。
3. 学校管理:学校是教学改革的主要落脚点,因此学校的管理层需要积极响应教学改革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六”变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六”变新课标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正在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并使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学生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使课堂”变”得更具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趣味化、情感化和评价的多元化。
标签: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教师;学生。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学生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使课堂变得更具民主性,学生学习更具自主性。
主要体现在:一、教学“变”生活化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把教材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领悟到数学的魅力。
因此,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如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教学“变”活动化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新教材实现的课程目标将由“关注知识结果”转为“关注学生活动”,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为“引起活动”。
新教材提倡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验数学知识再发现的过程。
所以,教师不能对数学知识持静态的观点,将数学简单的看成是知识的汇聚,而应持动态的数学教育观,将数学看成人类ycIGLlxCYOYxRBsB4pal0g==文化的一部分,把数学教育作为最终文化产物扩大到数学活动的全过程。
三、教学“变”自主化素质教育是注重开发人的智慧和潜能,课堂教学要重视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
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
搭纸塔(活动) 有兴趣 由内而外
深刻性、牢固性
教学 成果
知识
知识+情感态台阶
知识: 有点难 活动: 搭台阶
活动: 搭台阶
古墨西哥人的生活方式
• 随着季节而移居 侦探 10000 学校 • Texcoco湖 筑堤 俘虏 运河 • 沼泽 水中田畦 棉花 颂词 • 伦敦 责任 兰城 集 市 2000000
组织 管理 促进 支持 评价
听 讲 练 习 阅 读 思 考 交 流 研 讨 展 示 答 问 操 作 试 讲 。。。
老师的活动1 学生活动1
知 认识 体验
老师的活动2
老师的活动3 ……
生发 推进
学生活动2
学生活动3 ……
识
一个延伸性的结论:
• 教学就是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活 动
活动法要则三: 以学生的课堂反应为教学线索
课堂活动的知识教学指向
活
写作主题 写作素材
动
写作任务
知
教学导入
识
引起兴趣 亨利八世宗 教改革的原 因和结果 减轻压力 增加兴趣
阅读材料并 教学指向 讨论材料 评分标准 作品交流 教学支架 教学支架
写作方法 作品发表
活动视野下的关系图
活动五
活动三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四
活动六
知识教学视野下的关系图
活动五
• 导学案不是教案。教案是教师教学活动设 计方案,出发点是教师。 • 导学案里面有练习,但不是练习册,练习 只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 • 导学案里面有学生学习要用到的材料,但 导学案不是学习材料,导学案的着眼点是 学生学习活动。
• 导学案是谁编制的? • 是老师从教学需要出发,根据对学生学习 该内容的预期来编制的。导学案是备课组 老师集体编撰的,称为“样本”;每位老 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样本进行修 改和调整,称为“用本”。 • 导学案是给谁用的? • 是给学生用的,是在上课之前、之中以活 页或册子的形式发给学生的。教师围绕导 学案来教学,学生围绕导学案来学习。
课改的着力点和六大趋势
课改的着力点和六大趋势一、课堂的着力点是什么?1.教师可以少讲一些文/顾明远著名教育专家,北师大资深教授教育活动、人才培养在学校中最终要落实到教学方式上。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教学,是老师滔滔地讲,学生静静地听的被动接受式。
这种方式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把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参与式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竭力提倡探究性学习。
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自己提出答案。
实施探究性学习,就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进一步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课题,自己开始探索。
这需要时间。
许多教师往往觉得哪来这么多时间让学生去探索。
其实时间是有的,教师可以少讲一些,少布置一些练习性的作业,把时间腾出来让学生去思考问题。
2.课堂改革重在小组合作文/佐藤学日本教育学会前会长世界各国的课堂正在发生静悄悄的变化。
在新的课堂里,二十多个学生围坐在几堆课桌前,展开合作学习。
教学不再是划一的同步教学了,而是以主题为中心,组织探究性的单元学习。
在课堂里,教科书不过是资料的一种而已。
在教学中,尽管也有教师向全班学生进行讲解的场面,但更多的是学生围坐在一起展开“探究式学习”的居多。
对教师来说,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和头脑中的表象都相互碰撞、呼应起来的“交响乐”本身,乃是教学的最大妙趣之所在。
通过“交响乐团”式的教学,每个学生之间富有内涵的相互学习是否能够开展起来,与教师是否能够尊重每个学生微妙的个别差异,是否能够洞察其差异之间相互学习的可能性是分不开的。
在课堂中,倘若局限于“同步教学或是个别学习”的二元对立的图式,课堂改革是难以充分地推进的。
在课堂改革中,最重要的课题不在于“同步教学或是个别学习”,而在于小组的“合作学习”。
3.从“传递中心”走向“对话中心”文/钟启泉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记忆型教学文化”。
在这种文化中,教师的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的作用是接受、存储信息,并且按照这些信息行动;教师的教的活动替代了学生的学的活动。
课堂教学改革趋势的分析与展望
课堂教学改革趋势的分析与展望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提出,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由原本落后的“先教后学”模式逐步转变成为高效地“先学后教”模式。
随着“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取得巨大的成功,必然引领着课堂教学研究的方向,反映了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自主学习先教后学先学后教趋势一、以往教学模式陈旧的“先教后学”五段式课堂教学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
只注重教师的教,却忽视了学生的学。
教师独霸课堂,以“灌输”为主,讲足45分钟,不管学生想学什么,需要学什么,老师只顾自己要教什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
学生只要顺着老师的思路听下去,强迫自己理解、接受,然后在课后做大量的练习,一直不断地重复着这种学习方式。
老师教,学生学;老师问,学生答。
几乎变成了学习的机器,不断地输入、输出重复着。
二、以往教学模式缺点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学生无发挥之地。
课堂上以教师讲为主,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就好像在看表演一样,始终处在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完全没有体现教学的主体作用。
与此同时缺少因材施教的特点,教师主观地照本宣科,不能及时地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课堂上,教师重在传授知识,自以为学生听懂了,就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了,这样的教学就脱离了实践,没有了学生的反馈,何以检验自己的教学质量。
而且原本学生在课前自己花几分钟时间就能看懂的内容,教师要在课上花时间讲一遍,把本来可以用在讲解难点的时间浪费掉了。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品质的培养就难以达到要求。
过多的练习也导致了课外作业负担过重。
在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轻轻松松,把作业压到课外,每个科目都是这样,课外作业负担过重,不断恶性循环,如此一来就必然影响到课外活动的开展。
把握课改趋向,打造高效课堂
把握课改趋向,打造高效课堂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课堂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教育机构和教师要抓住课改趋向,打造高效课堂。
一、把握课改的趋向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教学过程,学生被动接受。
而现在的课改趋向是要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
2. 强调综合素养的培养。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仅仅注重传递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课改的趋向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和工作的能力。
3.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课改的趋向是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二、打造高效课堂的方法1. 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学生被动听讲。
而高效课堂需要改变这种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
教师应该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 创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高效课堂需要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
4.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教师可以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和活动,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合作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学会合作,还可以相互学习、交流和分享。
5. 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应该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与对策45页PPT
9.安徽课改的“小岗村” ——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 校(五环课堂)
2、众说纷纭的课堂改革
一种声音: 时代的必然又选择杜郎口肩负起“课改 领军”的大任,现在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 已习惯地尊称杜郎口是“我们的课改老师”!
《中国教师报》对山东课改的“三套马 车” 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在“高效课堂九大 模 式”又推出了其他新的“名校”。
3.课变:这里的学生管老师——兖州一中(循环大课 堂)
4.不让教师进课堂——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 流学习模式)
5.这里的学生怕下课——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 教学 )
6.立的首先是“人” ——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 教学系统 )
7.丑小鸭如何变天鹅——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 开放型课堂 )
众多教学模式有共同点是: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采用问题导学或任务驱动的教学 方式,加强自主学习(学生根据问题 自学)、合作学习(小组交流、学生 展示)、探究学习。
“问题导学”教学方式的本质:
要求把知识转化成问题,围绕问题, 教师去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问中思,思中做, 做中学。其本质是发现式教学,正是新 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 。
课改就是改课,面对当前的 课堂教学改革浪潮,应该抱怎样 的态度?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
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与应对策略
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 谢德胜
一、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 1、风起云涌的课堂改革
九大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1. “课改”代名词——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
2.领跑高中领着“改” ——昌乐二中(“271”模式 )
3、课程改革对课堂改革的要求
新教改的变化趋势
新教改的变化趋势
1. 倡导素质教育:新教改把素质教育看作是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之一,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战略任务之一。
2.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新教改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独立思考的人才。
3. 推行多元评价:新教改对评价方式进行了全面优化,做到了责任选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结果多元的评价倾向。
同时,也注重学习者的自我评价,让学生自主探究优点和不足,纠正行为及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4. 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新教改鼓励教师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 强化终身教育:新教改提倡强化终身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和社会的使命。
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终身教育不断补充学生素质涵养,使学生在社会竞争中更具竞争优势。
课堂教学改革的六大趋势
课堂教学改革的六大趋势课程改革有着相对统一的模式,对学校来讲,需要的是充分理解和强力执行;教学改革存在着无数种可能,对学校来讲,需要的是勇敢尝试和科学创新。
在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教学改革的成败与否,既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更决定着课程改革是否在课堂中能够深根发芽。
本文在分析课堂教学涌现出来的各种模式,toushi课堂教学现象的基础上,认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有着如下六大发展趋势.一、让学生参与课堂不管是我们的京剧,还是西方的歌剧,艺术含量不容怀疑,但都存在曲高和寡的遗憾。
好在对于对那些用脚投票的观众,大家都不是一味地指责他们过于低俗,而是不断调整京剧和歌剧的艺术表现形式,让更多观众走近剧院。
毕竟大家都明白,观众的艺术品位是通过看京剧和歌剧提高的,所有的指责只能让他们远离京剧和歌剧。
对课堂教学来说,存在着同样的问题,课堂教学设计越是复杂,老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越是精妙,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就越少,参与的深度反而越低.要让学生参与课堂,就得让教师让出课堂;虽然要教师让出课堂,但教师仍然是课堂的组织者。
所以,让学生参与课堂最大的阻力,并不在于学生是否愿意参与,而是教师如何从课堂主导者转换为课堂组织者;这并不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而是教学能力的转换,前者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后者需要重新学习才能实现。
很有意思的是,在教师课堂主导能力越强的地方,教师更愿意也更有实力来捍卫现状,因此要实现这样的转换更加困难;在教师课堂主导能力越弱的地方,教师在学生不参与课堂或者在课堂上不学习的现状面前,不得不改变这种教师主导课堂的现状,于是反到成了实现这种转换的突破口。
至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这一轮教学改革的大潮中,真正的领军学校并不是老牌的名校,反到是象杜郎口中学等传统意义上的薄弱学校。
在那些老牌名校里,尽管教师主导课堂并不是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但由于教师有较强的主导能力,要么可以用权威要求学生听课,要么可以用魅力吸引学生听课,再加上学生也有更加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所以他们的课堂病态并不明显。
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引言概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
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从五个方面分析其内容和特点。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1.1 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应该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因此,课程改革倾向于设计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2 强调个性化教育课程改革还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潜能。
通过提供更多的选择和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这样的个性化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1.3 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教育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外,课程改革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和项目化学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发展这些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二、强调跨学科教学2.1 整合学科知识传统的学科划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课程改革倡导跨学科教学,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综合运用。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跨学科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发展。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领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例如,通过将科学知识与艺术、人文等领域的知识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2.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跨学科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未来教育发展的六大趋向
未来教育发展的六大趋向未来教育发展的六大趋向常生龙伴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启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将迈向新征程,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转型发展关键期。
有如下六个方面的发展趋向,值得我们关注和践行。
一、个别化教育在教学组织形式中,班级授课制依然根深蒂固,班级里的所有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学习同样的学习内容,被很多学校和教师看作是很自然的事情,学生缺少学习的自主性和可选择性,这一方向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同时也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低下。
2001 年启动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虽说在实践的过程中这一理念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但十多年的课改实践,还是让很多学校和教师接受并认同了这一理念。
这是教育改革非常重要的思想基础,也是从量变逐渐走向质变的累积过程,我们很快将迎来转变的拐点,从以班级授课为特征的集体授课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的个别化教育。
当然,要实现这样的转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许多的工作等待着我们去做。
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诊断出每个学生的学习特征,并将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教育的资源。
帮助学生清晰认识自身在学科学习上的特点,为他们的定位和选择做好参谋。
其次,依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组合,给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学习不同的内容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拾级而上。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打破现有的传统班级的编排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方向来重新定义班级。
第三,课堂不再是教师展现自身才华的舞台,而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历程。
在相同的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可以做不同的事情,教师尽量减少面向全体学生满堂灌式的讲解,而是针对个体的具体问题答疑解惑。
第四,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再局限于同一把尺子,而是根据学生的课程选择,用与之相应的尺子来评判。
学生之间的成绩比较没有太大的意义,学生自己在一段学习旅程中的进步情况变得更加重要。
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课程改革有着相对统一的模式,对学校来讲,需要的是充分的理解和强力的执行;教学改革存在着无数种可能,对学校来讲,需要的是勇敢的尝试和科学的创新。
在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教学改革的成败与否,既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更决定着课程改革是否在课堂中能够深根发芽。
本文在分析课堂教学涌现出来的各种模式,透视课堂教学现象的基础上,认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有着如下六大发展趋势。
一、让学生参与课堂不管是我们的京剧,还是西方的歌剧,艺术含量不容怀疑,但都存在曲高和寡的遗憾。
好在对于对那些用脚投票的观众,大家都不是一味地指责他们过于低俗,而是不断调整京剧和歌剧的艺术表现形式,让更多观众走近剧院。
毕竟大家都明白,观众的艺术品位是通过看京剧和歌剧提高的,所有的指责只能让他们远离京剧和歌剧。
对课堂教学来说,存在着同样的问题,课堂教学设计越是复杂,老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越是精妙,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就越少,参与的深度反而越低。
要让学生参与课堂,就得让教师让出课堂;虽然要教师让出课堂,但教师仍然是课堂的组织者。
所以,让学生参与课堂最大的阻力,并不在于学生是否愿意参与,而是教师如何从课堂主导者转换为课堂组织者;这并不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而是教学能力的转换,前者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后者需要重新学习才能实现。
很有意思的是,在教师课堂主导能力越强的地方,教师更愿意也更有实力来捍卫现状,因此要实现这样的转换更加困难;在教师课堂主导能力越弱的地方,教师在学生不参与课堂或者在课堂上不学习的现状面前,不得不改变这种教师主导课堂的现状,于是反到成了实现这种转换的突破口。
至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这一轮教学改革的大潮中,真正的领军学校并不是老牌的名校,反到是象杜郎口中学等传统意义上的薄弱学校。
在那些老牌名校里,尽管教师主导课堂并不是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但由于教师有较强的主导能力,要么可以用权威要求学生听课,要么可以用魅力吸引学生听课,再加上学生也有更加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所以他们的课堂病态并不明显。
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一、引言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当前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包括教学方法的创新、跨学科融合、个性化教育以及技术应用等方面。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1.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问题导向学习:通过提出真实世界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量和探索,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景教学:将学习内容置于真正的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预度。
4. 混合式学习:结合传统教学和在线学习,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和工具,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
三、跨学科融合1. 课程整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主题式学习:以跨学科的主题为核心,整合相关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 项目学习:通过开展跨学科的项目,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个性化教育1. 学习差异化: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能力,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资源。
2.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参预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3. 个性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发展。
五、技术应用1. 在线教学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
2. 智能教育工具: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反馈。
3. 数字化教材:将传统教材数字化,丰富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果和趣味性。
六、结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包括教学方法的创新、跨学科融合、个性化教育以及技术应用等方面。
这些趋势将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工作者应积极适应这些趋势,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
课堂教学改革的六大趋势
设 法压 缩 的 , 与之 相应 , 学生 学 习的时间却是要给予保 障的。 而
且 ,让 学 生 在 教 师 教 学 之 前 , 就
给学生就行 了 , 还需要教 师有效 地把学生学 习时 , 只存 在听得懂 还
是听不懂 的问题 , 学 生 自 己 是 难
近剧 院 。毕竟大 家都 明白 , 观 众 的艺 术 品位 是通 过 看京 剧和 歌
以形成 困惑 的。事 实上 , 没 有学 生 的 学 ,教 师 的 教也 就 无从 谈 起, 只 有 学生 学 习了 , 才 会 在学
以实现 , 后者需要 重新学 习才 能 实现 。很 有意思 的是 , 在教 师课 堂主 导能力越 强的地方 , 教 师更
愿 意也更有实 力来捍卫现 状 , 因 此 要 实 现 这 样 的转 换 更 加 困难 ;
“ 小嘛小 二 郎 ,背着那 书包 进 学堂” ,尽管 这样 的儿歌还在 传 唱 ,但 学 堂却 已经 杳无 音讯
不管 是我们 的京剧 , 还 是西 方 的歌剧 ,艺术含 量不容怀 疑 , 但都存在 曲高和寡 的遗憾 。 好在
对 于 对 那 些 用脚 投 票 的观 众 , 大
得 不 改变 这种 教 师 主导 课堂 的
现状 , 于 是 反 到 成 了实 现 这 种 转 换 的 突 破 口。 至 此 ,我 们 就 不 难 理 解 , 为 什 么 在 这 一 轮 教 学 改 革 的 大 潮 中, 真 正 的领 军 学 校 并 不 是 老 牌
视课 堂教 学现象 的基础 上 , 认 为 当前课 堂教 学 改 革有 着 如下 六
大 发 展趋 势 。
课堂教学改革“风向标”:4大误区与6大发展趋势!
课堂教学改革“风向标”:4大误区与6大发展趋势!精彩导读课堂教学改革总是在探索中前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察幽洞微,发现其“黑洞”与“盲区”,从而不断调整与改善,朝促进生命成长的方向不断开拓。
在分析课堂教学涌现出来的各种模式、透视课堂教学现象的基础上,本文列出了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四大误区与六大发展趋势。
纵观课堂教学改革,应该说是从波澜不兴到死水微澜,再慢慢发展渐呈波澜壮阔之势。
整个课改发展的趋势,理念上坚持“自主、生本、对话、合作”的精神,实践上也是各家各派风起云涌——“生本课堂”“先学后教”“指导—自主学习”等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有目共睹。
然而,每一项改革的发展过程都不可能尽善尽美。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我们要善于在潮起潮落间探寻课堂之道、学习之道、生命成长之道。
尤其是要在“众声喧哗”中听出“杂音”,于“大势所趋”中洞悉“偏差”。
课堂教学改革大潮中的四大误区一、过于关注外在程序改造,忽略了学生的内在自觉人的成长一定是来自于“内生”与“自性”。
其实,学习之道归根结底是促进学生自主性的不断增强,达到不需要教而自致其知、自奋其能的境界。
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及成长自觉。
不少课堂教学改革为凸显“学生主体”,对于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的程序进行重组改造,目的也是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然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行为习惯基本还是在教师及学校管理者设定的框架内进行,所谓的“自主练习、自主思考、自主检测”等都是在教师规划与指定下活动。
有人曾说,“只要儿童没有认识到活动的目的,没有领会到活动的意义,就不能说是主体性学习”。
缺乏主体性,缺乏学生的学习自觉,任何教育教学方法与措施的收效都微乎其微、无济于事,甚至可能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及内动力,将学习视为一种外在的强迫,勉为其难地敷衍了事。
二、过于关注教学组织形式,忽略了学科学习的本质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整体性事业,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包括课程、环境、教师、学生等诸多要素。
《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与对策》课件
推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化教学资源
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 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 效果。
互动式学习工具
应用互动式学习工具,激发 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
在线学习平台
推广使用在线学习平台,提 供随时随地的学习资源和学 习交流机会。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1
自我评价
2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提
重视培养学生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提高 学生的自信和社交能力。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关注学生的心 理健康和成长。
班级文化
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激发学生的学 习热情和归属感。
安全管理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构建安全稳定的学习 环境。
培养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开放式问题
设计开放式问题和项目,鼓励学生主动思 考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实践机会
提供实践机会和实验实训课程,培养学生 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创意活动
通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组织有 趣的创意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跨学科学习
推动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 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学习能力。
3
综合评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项目评估、 口头表现、学习日志等,全面了解 学生的学习进展。
同伴评价
推行同伴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合 作和互助精神。
加强师资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
专业培训 教师交流 终身学习
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课程和研讨会,提升 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
建立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 和经验分享。
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与对 策
本课件将介绍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以及采取的对策,让您了解教学的最新 发展和创新。
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与对策共46页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与对策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新视域:当前中小学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六大新变化
新视域:当前中小学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六大新变化面对双减政策强力推进、落地,面对新课标修订即将颁布,当前中小学教学设计理论研究有了新晋阶,实践有了新突破,为此,结合自己阅读与思考,归纳、提炼、概括、总结了如下要点,现与关注课改朋友、同行分享。
维度之一:教材分析从对教材宏观单元分析到微观课时分析,路径要具有可操作性。
如何进行课时教材分析?李松林教授等编著的《深度学习设计模板与示例》一书提出的'一心两径分析法'观点值得借鉴。
一心两径分析法'基本框架:知识的产生与来源分析;知识作用与价值分析;学科方法与思想分析;知识的关系与结构。
知识的产生与来源偏重于对知识产生塑源分析,即知识是怎么产生的?思考如何让学生从生活走向学科。
知识作用与价值偏重于知识应用,即学这些知识有什么用,思考如何让学生从学科更高层次再走向生活,解决生活中真问题。
学科本质与规律偏重于课本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从这篇文章到这类文章,从这一道题到这一类题,深层剖析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探究可复制、运迁移、创新迁移的规律。
学科方法与思想偏重于运用知识这个载体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思想,从思维生长、进阶层面去挖掘、建构教材。
知识的关系与结构偏重于梳理上下位概念、知识网络结构,尤其是提炼内容中蕴含大概念、核心概念、概念网。
刘静波校长《学情分析的重要工具:三知图》一文中提出的分析己知、新知、必知之间关系,尤其是确认旧知,借助补缺、纠错补全必知的观点也可参考。
维度之二:学情分析以往学情分析撰写、阐述主要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思维特点、相关经验;所教班级学生学习风格、学习方法特征等视角去分析、说明。
我认为这属于宏观、单元层面的学情分析。
现在已从宏观、单元层面的学情分析进化、提升到深度的学情分析。
李松林教授等编著的《深度学习设计模板与示例》一书提出'五链式分析法″值得借鉴。
'五链式分析法″框架:前理解一一从哪里开始;触发点一一如何开始;困难处一一会遭遇什么障碍;关健点一一如何突突障碍;发展区一一学到哪里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改革的六大趋势课堂教学改革的六大趋势课程改革有着相对统一的模式,对学校来讲,需要的是充分理解和强力执行;教学改革存在着无数种可能,对学校来讲,需要的是勇敢尝试和科学创新。
在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教学改革的成败与否,既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更决定着课程改革是否在课堂中能够深根发芽。
本文在分析课堂教学涌现出来的各种模式,toushi课堂教学现象的基础上,认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有着如下六大发展趋势。
一、让学生参与课堂不管是我们的京剧,还是西方的歌剧,艺术含量不容怀疑,但都存在曲高和寡的遗憾。
好在对于对那些用脚投票的观众,大家都不是一味地指责他们过于低俗,而是不断调整京剧和歌剧的艺术表现形式,让更多观众走近剧院。
毕竟大家都明白,观众的艺术品位是通过看京剧和歌剧提高的,所有的指责只能让他们远离京剧和歌剧。
对课堂教学来说,存在着同样的问题,课堂教学设计越是复杂,老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越是精妙,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就越少,参与的深度反而越低。
要让学生参与课堂,就得让教师让出课堂;虽然要教师让出课堂,但教师仍然是课堂的组织者。
所以,让学生参与课堂最大的阻力,并不在于学生是否愿意参与,而是教师如何从课堂主导者转换为课堂组织者;这并不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而是教学能力的转换,前者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后者需要重新学习才能实现。
很有意思的是,在教师课堂主导能力越强的地方,教师更愿意也更有实力来捍卫现状,因此要实现这样的转换更加困难;在教师课堂主导能力越弱的地方,教师在学生不参与课堂或者在课堂上不学习的现状面前,不得不改变这种教师主导课堂的现状,于是反到成了实现这种转换的突破口。
至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这一轮教学改革的大潮中,真正的领军学校并不是老牌的名校,反到是象杜郎口中学等传统意义上的薄弱学校。
在那些老牌名校里,尽管教师主导课堂并不是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但由于教师有较强的主导能力,要么可以用权威要求学生听课,要么可以用魅力吸引学生听课,再加上学生也有更加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所以他们的课堂病态并不明显。
可真到了传统意义上的薄弱学校,教师主导能力弱一点,学生忍受能力也弱一点,当课堂中总是有三分之一的同学睡觉时,如何吸引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就成为教学改革的头等大事了。
二、让学习主导课堂“小嘛小二郎,背着那书包进学堂”,尽管这样的儿歌还在传唱,但学堂却已经杳无音讯了。
学生到课堂是来学习的,教师到课堂是来教学的,究竟是教学主导课堂还是学习主导课堂,本来应该由教育目的(实现学习目标)决定的,但最终却采纳了谁强就由谁主导的原则,课堂很自然就成了教师主导、教学主导、教学目标主导的现状,学生、学习和学习目标反到成了工具。
韩愈对师者的定义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当学生只是被动地向教师学习时,只存在听得懂还是听不懂的问题,学生自己是难以形成困惑的。
事实上,没有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也就无从谈起,只有学生学习了,才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困惑,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困惑,教师的教学才有针对性,这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吧。
先学后教,才会让教有针对性;以学定教,才会让教有有效性。
在教学改革走在前沿的课堂里,有着一个相同的原则,那就是教师教学的时间是可以想方设法压缩的,与之相应,学生学习的时间却是要给予保障的。
而且,让学生在教师教学之前,就主动地学习今天的教学内容,也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
诚然,学生的学习问题,学生的学习困惑,只能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只能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出来,而不是在教师的课堂提问中产生的。
至于学习的学习问题和学习困惑暴露出来后,究竟应该由谁解决,究竟应该怎么解决,这就成了另外一个问题,至少我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了真实的学习问题和学习困惑。
三、把学生组织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还真有点不放心,也觉得不怎么靠谱。
不管是知识的丰富程度,还是教学经验的多与少,教师总是比学生要强一些的,如果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限制教师的授课时间,是不是对教师教学价值的限制或者浪费呢?将教师与单个的学生相比,我相信教师肯定是占优势的;但如果将教师与学生群体相比,要说教师一定比学生群体的知识要丰富,一定比学生群体更擅长于教学生的知识,那还真要打一个问号,毕竟“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哈。
因此,教师并不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行了,还需要教师有效地把学生组织起来,充分利用同学之间的学习资源,来营造互帮互助共同受益的学习组织和学习氛围。
课堂中的学生并不是孤立的个体,他们相聚在课堂之中,那就意味着他们应该是一个被联合起来的群体,他们共同的任务就是学习;事实上,也只有联合起来的学生群体,才会在知识学习的路上取得可喜的成绩。
在义务教育全面执行学生就近入学政策之后,班级学生间的水平差异拉大了,传统课堂以分层授课为主的模式遇到了强大挑战。
学生间的水平差异究竟是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障碍,还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资源,或者说如何实现从前者向后者的转换,是这一轮教学改革不得不解决的课题。
要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水平差异视为教学资源,就得采用“让学生教学生,让学生帮学生”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会团结、在课堂团结中学会学习”。
在这一轮教学改革中起着引领作用的学校,都在班级学生组织中下足了功夫,广泛采用了合作学习和分组教学的方式。
在合作学习和分组教学的模式中,为那些先懂的学生提供了讲解知识的机会,让他们既巩固了已经掌握的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为那些后懂的学生提供了向身边学友学习的机会,这种机会比教师的讲解往往更加的“贴肉”。
四、把学习过程完善起来一想到课堂教学,就自然地想到教师在教室中上课;一想到学生学习,就自然地想到学生在教室中听课。
象这样理解课堂教学,如果在这轮教学改革之前,应该说还是基本上到位的;但当您现在再去审视在教学改革进程中的学校时,就会发现这样的理解实在过于狭隘。
教师要在教室中上好课,这肯定是重要的;但只是在教室中上好课,却是大大的不够。
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从一个单元到一个学期,从一个学期到一个学科,中间的路程还很艰难,但至少从一堂一堂的课,到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教学,已经成为这轮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了。
其实这不仅仅是教学改革的主流思想,也是课程改革深入课堂教学的象征,是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自觉地应用课程理念的表现。
对学生来讲,把学习视为听课,或者把学习视为练习,这不仅仅是狭隘地理解了学习,完全可以说是错误地理解了学习。
对于今天的学生,有几位会在做家庭作业前把教师今天讲的知识看一遍呢,又有几位会把家庭作业做完后再把教师明天要讲的知识看一遍呢?把教师今天讲的知识看一遍,这叫复习;把教师明天要讲的知识看一遍,这叫预习。
遗憾的是,原本非常正常的,也是非常应该的复习和预习环节,在今天却变得异常的珍贵。
正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了复习的环节,所以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才听到那么多的“堂堂清、周周清”的做法,虽然这样的做法并不能替代学生的复习,但这样的做法有总比没有更好。
正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了预习的环节,所以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如此强调“先学后教”,如果大家都有了课前预习,自然就不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先学后教”了。
现在学校里普遍提倡的“导学案”,就力图解决学生没有预习的缺憾。
但事实上,导学案的确可以解决学生没有预习而产生的知识问题,也就是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获得去上课的前提性知识;但导学案仍然没有解决学生主动去学习,尤其是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问题。
预习之所以重要,不仅仅是为后面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还在于预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起步,只有有了这个起步,学生才会对整个学习过程负责任,因为只有学习过程是他启动的,他才能够意识到学习是属于自己的,而不是在帮教师的忙。
五、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睡着了,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学生太不象话,既对不起自己的学习,又没有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
可是,当我们静下心来想想,学生为什么会在课堂上睡着了呢?第一种可能是学生自己想要睡觉,所以他就主动地睡着了;另一种可能是学生被课堂催着睡觉,所以他就被动地睡着了。
前一种情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自制力,后一种情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吸引力。
长期以来,我们都在指责学生没有课堂自制力,但却发现这种指责并没有产生多大的效用;于是,在这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中,有不少的学校尝试通过提高教师的课堂吸引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今天,虽然教学仍然是为了传授知识,但却离照本宣科的教学形式越来越远,教师不但要知道自己在教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自己的教法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讲授教学内容时,一定要用多种表现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尤其是要将抽象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具体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看起来是为难了教师,有点强有所难的味道,实际上是以此增大课堂吸引力的重要举措。
此外,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要借用现代教学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从而让学生能够更轻松地理解学科课程,也为了让课堂教学因为融入信息技术而变得更富有现代气息。
由于提高课堂吸引力只是让学生更乐意于上课,并不是学生上课的目的,所以大家容易把他理解成是教师的课堂作秀。
事实上,就连教师自己也很难区分,究竟自己是在课堂作秀,还是在提高课堂吸引力。
在公开课中,往往把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手段有几种,教学中是否使用多媒体技术作为考核的指标,这种为了使用教学手段而使用,为了使用多媒体技术而使用,的确成了课堂作秀。
而课堂作秀的盛行,也是对教师提高课堂吸引力最大的指责。
六、拓展课堂教学宽度要让学生考得好,就得让学生学得多,而“学得多”在特定学科里,因为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边界已经划定了,所以“学得多”和“学得深”基本上是同义词。
这么多年来,大家都把学科知识学得深和学科考试考得好相等同,这才出现了教学中喜欢教那些偏、难、繁、杂的知识,道理很简单,其他教师都教过的知识,自己是一定要教到的,但这并不能保证自己的学生比其他教师的学生考得更好;只有你教了其他教师没有教到的知识,才可能让自己的学生“出类拨萃”。
当教师努力地教偏、难、繁、杂的知识时,一方面自己教得特别的辛苦,另一方面当教学内容越偏、越难、越繁、越杂时,跟着自己学的学生越来越少。
大家都承认,学生不学那些偏、难、繁、杂的知识,是不大可能在考试中“出类拨萃”的;问题在于,这些偏、难、繁、杂的知识究竟是学生自己学会的,尤其是在学习教师所教知识还有余力的情况下学会的,还是教师费尽心思把学生教会的。
如果是学生学会的,那就让给学生预留时间,而且还要在自己教学生时,培育学生愿意自己去学习偏、难、繁、杂知识的兴趣;如果是教师教会的,不但教师自己要学到位,还要保证学生学到位。
当大家越来越发现,知识总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时,才发现曾经的努力并没有让更多的学生成功,而是让更多的学生远离了学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