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文献综述
城市应急管理相关文献综述
城市应急管理相关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国际上对于城市和区域防灾减灾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1994年在日本横滨举办的自然灾害减灾国际会议上指出提高评估灾害运输体弱点研究是评估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的关键【Lin,H.,Shi,P.J.,1994.Actualty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urr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disaster reduction in the world. Advance in Earth Science 9(6),41-48(in Chinese)】。
Drabek和Hoetmerf【Drabek,T.E.,Hoetmer,G.J.(Eds.),1991. Emergency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for Local Government. International City Management Association,Washington,D.C】认为政府应急管理的核心是减灾以及持续服务,应急管理的步骤应该是:准备、反应、减灾以及恢复。
Jennife和Arthur【J.Wi1son,A.Oyola-Yemail,The evolution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the advancement towards a Profes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Florida. Safety Science 39(2001)117-13】认为应急管理工作是由政府构建的官方组织管理的自然或人为灾害引起的社会后果。
这个领域的研究起源于冷战时期的公民防御,而目前应急管理已发展成为一个专业化的领域。
研究了美国与福罗里达州应急管理管理能力,包括准备、响应、减灾和恢复能力。
以Drabek【Drabek,T.E,1994.Disaster in Aisle 13 revisited.In: Dynes,R.R.Tierney,K.J.(Eds. Disasters,Collective Behavior Social Organization. University of Delaware Press,Newark,and DE】为代表的学者们对应急管理能力评估的认识有四个转变(1)理论准备能力;(2)训练机会;(3)技术革新;(4)研究机构与实践部门的联动。
防灾减灾文献综述
防灾减灾遥感应用综述引言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频发,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
近50年来,我国每年由地震、地质、旱涝、海洋、疫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
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
此外,还发射了“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卫星,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监测和科学试验等领域。
主题部分洪涝灾害3.1灾前背景数据库的建设与更新洪涝灾害背景数据库的建立是进行洪灾预警预报、灾情评估和救灾的基础,总的来说其内容主要包括自然数据和社会经济方面的数据,用于洪涝灾害遥感监测评估的基础背景数据库包括:①空间展布式社会经济数据库空间展布式社会经济数据库是在按行政统计单元获取的社会经济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空间展布模型展布到空间而形成的社会经济数据库,如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各行业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的分布情况等社会经济数据库。
展布到空间上的社会经济指标考虑到了社会经济数据在行政单元内分布的不均匀问题和洪灾时淹没范围与行政区域不匹配问题,对于灾情分析和损失评估非常有利。
②本底水体数据库本底水体是在洪水发生之前的常水位水体分布情况,在洪水发生时是判断洪水淹没的对比水体。
洪灾的易发地区应该有详细的本底水体数据库,包括该地区的河流网络、湖泊等的分布情况及其相关的水文特征信息。
本底水体数据库可以在洪水发生之前,通过对洪水可能的发生区域进行一次遥感影像监测,提取相关水体部分数据来建立,本底水体数据库的建立要注意季节和时序性。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研究综述与展望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研究综述与展望摘要:在人类与灾害共存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积累防灾经验,创造减灾智慧,进行了持续的研究与探索。
灾害具有的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使得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的多个学科门类参与到防灾减灾的研究中,在灾害理论、灾前预防、应急管理、灾后重建等多个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
依据城乡规划学科研究范畴及“规划”的内涵对已有成果进行归纳,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关于防灾减灾的研究。
包括防灾减灾的理念、框架、体系、方法等内容。
该部分的研究内容具有“未来导向性”的规划本质;二是关于防灾减灾规划的研究。
研究内容重在防灾减灾空间的综合部署,属于城乡规划学科研究内容之一,包括防灾减灾规划的层次、内容、空间要素布局方法及规划实施等内容。
关键词:城市防灾;减灾规划1 关于防灾减灾的研究1.1 防灾减灾概念的认识在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2 0 0 9UNISDR减轻灾害风险术语》(以下简称“《减轻灾害风险术语》”)中,对防灾的解释为“全面防止致灾因子和相关灾害的不利影响”,对减灾的释义为“减轻或限制致灾因子和相关灾害的不利影响”。
防灾减灾与《减轻灾害风险术语》中“减轻灾害风险”的概念相似[3],注重灾前措施的存在,具有“预防”的内涵。
综上,防灾减灾强调对灾害的防治、防止、预防,也明确了减少灾害发生、减少灾害损害、减轻灾害风险等内容。
防灾减灾是反映人类应对灾害的思想认识、行动、过程及目标的综合概念。
1.2 防灾减灾相关理念的研究(1)综合防灾(减灾)理念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 dera 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简称FEMA)对综合防灾的解释为“一切能够降低或消除灾害对人类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的风险的持续性行动”,包含全灾种设计、全过程防御、全社会参与3个方面的内容。
早期,国内对城市综合防灾的认识主要有灾害全面规划、灾后措施的统筹安排两层认识,2019年,国家发布实施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认为综合防灾是面对各种灾害,事故灾难和重大危险源、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在城市防灾安全布局、防灾资源、防灾体系、防灾设施等方面的综合防御部署与行动,“综合减灾”是综合应对各种灾害、全社会力量参与、综合手段应用、时间上无缝隙、空间上区域联动,与“综合防灾”并不存在实质性的差异。
预防火灾文献综述范文
预防火灾文献综述范文预防火灾是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直受到各行各业人们的广泛关注。
有效地预防火灾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本文将对预防火灾的研究现状及其相关技术手段进行综述。
1. 火灾预防的现状近年来,我国火灾事件不断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
在国家的重视下,我国多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不断完善,火灾预防管理得到了加强。
但是,火灾预防工作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预防措施不足、火灾监管不力等,导致火灾发生率依然较高。
因此,进一步加强火灾预防工作迫在眉睫。
2. 建立科学的火灾预防体系建立科学的火灾预防体系是预防火灾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需要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1)加强火灾预防标准化建设。
制定科学的标准和规范,对各种场所进行分类管理,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工作。
(2)加强火灾安全监管。
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对各类人员和场所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隐患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3)加强人员教育和宣传。
广泛开展火灾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火灾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3. 火灾预防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火灾预防方面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发展。
以下介绍一些常见的技术手段:(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和自动报警,能够迅速发现火灾,缩短灭火时间。
(2)火焰探测器。
可以在火灾刚开始时发现火源,并发送报警信号,有助于防止火势扩大,提高灭火效率。
(3)烟雾探测器。
可以检测空气中的烟雾,发出声光报警信号,预警火灾发生。
(4)防火涂料。
防火涂料可以涂在建筑物的内外墙和屋顶等部位,能够有效延缓火灾的蔓延。
(5)灭火器。
在火灾初期,使用灭火器可以迅速扑灭火源,减少火势扩大。
综上所述,预防火灾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我们必须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火灾预防工作。
科学的预防体系、有效的管理和相关技术手段,无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火灾,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火灾文献综述范文800字
火灾文献综述范文800字火灾是一场困扰人们的灾害,其具有突发性、速度快和破坏性强等特点,从而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为了更好地探究火灾事件的本质和预防措施,许多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本文将综述火灾文献的研究成果,深入分析其研究现状和进展趋势,希望为火灾预防和救援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火灾研究内容火灾研究内容较为广泛,主要包括火灾起源、火灾过程、火灾烟气、火灾安全管理、火灾风险和火灾预防等多方面内容。
其中,火灾起源是火灾研究的重点,其研究对象包括电器设备、热源、化学品等,旨在识别火灾发生的根源。
火灾过程是研究火灾爆发后在空间、时间上的变化情况,并探究火灾的发展规律和控制措施。
火灾烟气是指火灾所产生的有毒烟雾,近年来烟雾中含有的有害物质越来越多,加剧了火灾风险的加重。
火灾安全管理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包括火灾应急预案、消防设施配置、消防救援能力等,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火灾风险是指火灾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和影响范围,防范火灾风险是预防火灾发生的重要措施。
火灾预防则是火灾学科的基础,以科学、规范、系统的方法预防火灾的发生和减少火灾损失,为火灾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火灾研究现状目前,我国火灾研究领域不断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
在理论研究方面,不少学者已经建立了系统、完备的火灾理论框架,如火灾序列理论、火灾生命周期理论等,为火灾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
在技术研究方面,我国的消防技术和设备已经迈上了新台阶,但目前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理论和技术创新方面加大力度。
在实践应用方面,我国消防工作力量雄厚,但由于消防宣传、教育和管理等方面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导致火灾事故仍然时有发生。
三、火灾研究进展趋势未来,火灾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深化和拓展火灾研究内容、创新火灾研究方法、提升火灾技术水平和完善火灾管理体系。
首先,应对火灾起源、火灾过程等要素进行深入研究,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对火灾烟气、火灾生态、人员疏散等进行系统研究,为解决火灾问题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基础。
关于煤矿火灾防治现状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煤矿火灾防治现状研究文献综述关于煤矿火灾防治现状研究文献综述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关于中国煤矿火灾防治现状研究文献综述摘要: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着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国家能源安全。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危险源多、灾害严重的形势非常严峻,尤以火灾为甚。
每年自燃形成的火灾近400次,煤自燃氧化形成火灾隐患近4000次,仅我国北方煤田累计已烧毁煤炭达42亿吨以上。
煤矿火灾防治及其继发性灾害的防控技术,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简述了我国煤矿矿井火灾防治现状,研究和总结煤层自燃机理和矿井内因引起的火灾预防治理技术,分析了常用的防灭火技术及其优缺点,并介绍了一些新型防、灭火材料。
关键词:煤炭自燃;防灭火技术;防灭火材料正文:一、煤炭自燃规律及其机理我国煤矿中有56 %的矿井存在煤层自燃发火危险。
近20年来,随着我国采煤新技术的试验和推广,煤炭的产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
但开采强度大,端头支架处顶煤放出率低(有的不放)采空区遗煤量较多,使得煤层自然发火几率增高,矿井自燃火灾事故增多。
目前,煤炭自燃已成为制约我国煤炭工业高产高效的主要灾害之一。
1.煤自燃规律煤矿火灾主要是煤自然发火,由于空气渗漏进入松散煤体,空气中的氧与煤分子表面的活性结构接触,发生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及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在一定的蓄热环境下,煤体不断地氧化、放热、升温,当煤温超过临界温度后,煤体继续升温,达到煤的着火点温度,最终导致煤体燃烧。
[1]在煤矿里,自燃火灾主要是指煤炭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自身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吸氧、氧化、发热) ,聚集热量导致着火而形成的火灾。
自燃火灾大多发生在采空区、遗留的煤柱、破裂的煤壁。
煤巷的高冒以及浮煤堆积的地点。
2.煤的自燃机理关于煤的自燃问题,长期以来,一般都认为煤中黄铁矿的存在是自燃的原因,由于黄铁矿氧化成为三氧化二铁及三氧化硫时能放出热量,在有水分参加的情况下,可以形成硫酸,它是很强的氧化剂,更加速煤的氧化,促进煤的自燃。
文献综述
一.前言部分近年来我国地震多发,而由于地震造成的损失足以说明我国一些地方的建筑抗震性能很差,未达到我国规定的标准。
因此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减少地震发生时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重要问题。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抗震设计水平是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设计,我国颁布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
《规范》中规定:“小震(超越概率63%)不坏、中震(超越概率10%)可修、大震(超越概率2%)不倒”。
[1]为了更好的让房屋达到安全可靠的程度,进行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非常必要。
早在1916年,日本已经开始建筑抗震设计研究,东京大学佐野利器博士在考察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后,在1916年发表的论文“家屋耐震构造论”(建筑物抗震结构理论)[2]中提出“震度”的概念,建议用震度乘以房屋重量来计算水平地震惯性力以考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在1923年关东大地震时,刚刚起步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严重破坏率仅为10%左右[3],这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开始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现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占据我国主要房屋市场[4],所以本文着重探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
二.主题部分2.1 阻力结构墙配筋问题对于短墙的情况,抗剪[梁腹]钢筋被证明是可靠的维护结构,性能满足规范要求。
但在细长的墙壁的情况下,经CFP方法指定的箍筋明显比现行规范确定的小;此外,这种钢筋被放置在部分暗柱里,仅仅延伸到三分之一的墙高[5]。
由此得出对于结构墙来说,相比箍筋的情况,实际水平抗剪[梁腹]钢筋与规范指定的数量较接近。
工程设计人员在剪力墙配筋设计时,需要参考规范并结合实际和理论进行适当调整。
2.2可恢复剪力墙结构由于地震后房屋的修复带来的漫长的停工期及大量花费造成了社会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恢复生产建筑使用功能受到重视。
2009年,美日学者在美日工程第二阶段合作研究会议上,首次提出将“可恢复功能城市”作为地震工程合作的大方向[6]。
预防火灾文献综述范文800字
预防火灾文献综述范文800字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高层建筑、写字楼、商场、学校等公共场所开建,火灾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因此,预防火灾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对预防火灾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防火工作提供些许参考。
一、火灾的危害和原因火灾是一种常见的事故。
当火灾发生时,火势会迅速蔓延,产生烟雾、高温等危害,会造成人员伤亡、物质损失等严重后果。
火灾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电气故障、人为操作不当、设备老化等多种因素。
在火灾防御工作中,要充分了解火灾的危害和原因,树立预防意识。
二、预防火灾的措施预防火灾是很有必要的,包括以下几方面:1.加强火灾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预防火灾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要让公众知道火灾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尤其是在学校等公共场所,要加强对学生的火灾安全教育。
2.加强火灾检查。
相信大家都有过火灾防控工作中要强调加强检查的体验。
火灾的防控工作需要进行频繁的检查,要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在人员密集场所,要尽量加强消防人员的检查频次和力度。
3.加强火灾防范工作。
火灾的防范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以下方面:(1)提高建筑物的防火等级。
建筑物的防火等级是判断建筑物是否符合防火要求的重要标准。
我们可以通过检查消防设施的类型、数量、安装位置以及消防水源的位置等方法来评估防火等级。
(2)加强消防设施的建设。
消防设施的建设非常核心,主要包括消防器材、消防车、消防水源等。
消防器材的性能要优良,数量要充足;消防车的种类齐全,数量要足够;消防水源的位置要合理,供应充足。
(3)定期开展演练。
消防演练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养成应对火灾的良好习惯和正确的逃生方式,确保人们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正确应对。
三、火灾防控技术的应用火灾防控技术是预防火灾的重要手段之一。
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防控技术也越来越多元化。
以下是一些应用火灾防控技术的方法:1.火焰探测技术。
火灾时往往伴随着火焰,因此可以使用火焰探测仪来检测火灾是否发生。
火灾事故案例文献综述范文
火灾事故案例文献综述范文引言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事件,发生火灾事故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根据统计,每年全球范围内因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是十分惊人的。
因此,对火灾事故进行综述分析对于探讨火灾事故规律,提高火灾事故预防和控制水平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对火灾事故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中关于火灾事故的案例研究,对火灾事故的原因、严重性、预防和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旨在为火灾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火灾事故案例研究1. 建筑火灾事故案例研究建筑火灾是火灾事故中的一种重要类型,由于建筑的特殊性,一旦发生火灾就很容易造成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通过对国内外建筑火灾事故案例研究的整理发现,建筑火灾事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电气故障、化学品泄露、施工工艺不当等。
并且,建筑火灾事故的危害性很大,一旦发生会对建筑内的人员和物品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预防建筑火灾事故至关重要,需要从建筑结构设计、消防设施配置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2. 工业火灾事故案例研究工业生产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工业生产中由于各种原因引发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
国内外的工业火灾事故案例研究表明,工业火灾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物料自燃等。
工业火灾事故的危害性较大,不仅会给工业企业的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预防工业火灾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需要加强对工业生产安全的管理和监督。
3. 交通火灾事故案例研究交通火灾是指在道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交通运输活动中因各种原因引发的火灾事故。
通过对国内外交通火灾事故案例研究的总结发现,交通火灾事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交通工具故障、交通事故等。
交通火灾事故的危害性较大,一旦发生会对交通运输活动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因此,预防交通火灾事故的发生对于交通运输安全至关重要,需要加强对交通运输工具的管理和维护。
关于火灾安全的文献综述
关于火灾安全的文献综述火灾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在发生火灾之前,预防火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火灾对人们造成的危害是无法估量的,所以火灾安全一直是重要的话题。
在此文献综述中,我们将讨论当前关于火灾安全的研究和现行的预防火灾方法。
火灾对建筑物的破坏往往是灾难性的,特别是在发生火灾后消防人员和居民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为了保证消防人员和居民的安全,建筑物的结构应当合理设计,有相应的逃生通道,灭火系统和设备以及消防安全检测设备等。
在《建筑防火性能设计标准》中规定了关于建筑物防火方案的内容和要求,帮助人们在设计建筑物时避免火灾的发生。
我国日益加强的火灾预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各个场所的防火措施,主要涉及的是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和自动灭火控制系统。
许多论文研究了自动化系统引领下的火灾安全方案,如董晓林等人的“基于智能家居技术的梁山地区火灾安全监测系统研究”,阮兆鑫等人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建筑防火系统研究”等等。
其中,智能家居技术与物联网有助于通过远程操控的方式管理建筑物内的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和自动灭火控制系统,自动化系统引领下的火灾安全方案非常实用和高效。
对于火灾预防方案,火灾风险评估与预防是关键。
科学准确的火灾风险评估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潜在的火灾隐患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目前,许多学者研究了火灾风险评估和预防。
如李艳华等人的“基于AHM灵敏度指标的地铁车站火灾风险评估研究”,王栋等人的“基于神经网络的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模型研究”等。
其中,建筑物的火灾风险评估是关键。
通过对建筑物内的火灾隐患进行评估,可以为消防工作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和指导。
总体来说,火灾安全一直是重要的话题。
在防治火灾方面,人们需要走向智能化,利用智能家居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创新预防火灾方案。
同时,火灾风险评估也对提高防火水平至关重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火灾安全,不断探索各种创新的火灾安全方案,以确保我们的社区和家园的火灾安全。
火灾文献综述范文
火灾文献综述范文火灾是一种常见但又非常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每年都会因火灾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从对火灾起因的研究到对火灾防控的措施,文献中已经形成了众多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就文献综述的角度,从火灾起因、火灾扑救技术和火灾防控措施三个方面对火灾进行分析。
一、火灾起因火灾起因是火灾产生的主要因素,对火灾起因的研究是预防火灾突发的前提条件。
通过对文献的综述发现,火灾起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电气故障:电气故障是火灾中最常见的起火原因之一,例如线路老化、过载、短路和接触不良等问题。
2.气体泄漏:气体泄漏是造成火灾的另一种重要原因,例如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工业气体等。
3.火源烧灼:火源烧灼是火灾中最常见的起火原因之一,例如明火、火柴、烟蒂和电炉等。
4.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也是导致火灾起因的原因之一,例如疏忽大意、吸烟、放火等。
二、火灾扑救技术火灾发生后,火灾扑救技术可以起到纾解烧灼现场的作用,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综述相关文献,以下是目前较多的火灾扑救技术:1.灭火器:灭火器是最常用的扑救工具之一,主要是通过介质隔离、被动和化学作用来达到灭火效果。
2.水:水是一种最常见的火灾扑救工具,能够起到降低温度和隔离氧气的目的。
3.泡沫:泡沫是常见的灭火方法,通过泡沫进行隔离和降温。
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喷射式灭火剂,具有强烈的滞留力和隔离作用。
三、火灾防控措施火灾防控措施是预防火灾发生的重要措施,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几种火灾防控措施:1.加强火灾安全教育:火灾安全教育应该从儿童时期开始,特别是孩子们的火灾安全教育应该得到关注。
2.加强检查巡视:检查和巡视是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消防隐患的及早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3.安装防火器材:安装防火器材是防止火灾的有效措施之一,例如烟感器、温感器、马达防火卷帘门等。
4.加强消防队伍的建设: 消防队伍是火灾扑救的主力军,加强其建设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于抗震的文献
关于抗震的文献地震是一种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其破坏力极大,对人类社会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
因此,在地震防灾减灾事业中,抗震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为了提高社会抗震能力,加强抗震意识,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震的危害地震可以造成以下严重危害:1. 土地震动: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可以使地面产生滚动、摇晃等土壤震动,地震波传递到建筑物上,会产生强烈的建筑物震动。
2. 崩塌:地震还可以引起山体崩塌、雪崩等自然灾害。
3. 液化:地震可导致地下水位变化,地面产生液化现象,使房屋及建筑物失去支撑。
4. 火灾:地震会造成天然气管道、电线、石油罐等设施破裂、爆炸,从而诱发火灾。
5. 海啸:特大地震也有可能引发海啸,对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灾害。
二、抗震意识的培养抗震意识的培养是有效提高社会抗震能力的关键。
具体措施如下:1. 加强抗震科普宣传:政府部门要加大抗震科普力度,向公众传递防震知识,提高人们的抗震意识。
2. 业主建立抗震意识:居民要树立抗震意识,选择抗震性能好的房屋、装修材料,随时准备应对地震风险。
3. 抗震避难演练:开展定期抗震避难演练,增强人们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是有效提高抗震能力的关键因素。
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抗震设计:建筑工程应满足“抗震性、耐久性、可靠性”的标准,制定合理的抗震设计方案,包括地基、柱、墙、梁等方面。
2. 材料选用:建筑业应选用高强度、高韧性的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材料等抗震材料。
3. 抗震设施:建筑物应设置适当的抗震附属设施,如抗震支撑、防震减振缓冲、地震监测仪器等。
四、地震应急救援地震应急救援是降低地震损失的有效途径。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应急预案制定:各级领导要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的建设和完善,提高救援响应速度和效果。
2. 救援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能力和效率。
3. 救援设备配备:配置先进的救援设备和工具,如特种车辆、破拆工具、生命探测仪器等。
防灾减灾工作综述材料汇编
防灾减灾工作综述材料汇编防灾减灾工作综述1. 引言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灾害是无法避免的一部分。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以及人为灾害如火灾、交通事故等都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因此,防灾减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防灾减灾工作进行综述,包括灾害的定义、分类以及防灾减灾的原则、措施等内容,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各种灾害。
2. 灾害的定义及分类灾害是指自然或人为造成的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产生的严重危害的事件。
按照影响的范围和性质,灾害可以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它们是由于自然力量的作用导致的。
人为灾害则包括火灾、爆炸、交通事故等,它们是由人类自身的行为造成的。
3. 防灾减灾的原则防灾减灾的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预防主义原则、综合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要求在制定与实施防灾减灾措施时,考虑到灾害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和各个层面,全面提高灾害的防范能力。
预防主义原则强调要通过预测和预警,提前采取措施来减轻灾害的损失,而不是仅仅依靠事后救援和恢复工作。
综合性原则强调要将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到国家发展规划中,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可持续性原则要求防灾减灾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4. 防灾减灾的措施(1)灾害风险评估和监测灾害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灾害的潜在影响和风险进行评估,确定灾害的可能性、严重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
灾害监测则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技术对灾害进行实时监测,以提前预警和采取相应措施。
(2)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灾害预警是指在灾害发生前通过各种手段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便公众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救援措施。
应急响应则是指灾害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组织人员和物资进行救援工作。
(3)灾后恢复和重建灾后恢复和重建是指在灾害发生后对受灾地区进行重建和恢复工作,包括修复基础设施、恢复生产活动、提供紧急救援和重建住房等。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研究综述与展望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研究综述与展望摘要:根据《城市综合防灾技术政策纲要》,城市建筑灾害可分为地震、风灾、火灾、洪水、地质等灾害。
据此,针对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进行研究,以此提升城市质量,保障国民生活安全。
本文以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为研究视角,针对目前对城市防灾减灾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应对策略,坚持“控灾”概念,推进我国城市防灾减灾持续化发展。
关键词:城市;防灾减灾;策略与措施;分析与研究1城市防灾减灾现状研究综述从我国长期的城市设计、建筑使用情况来看,虽然城市建筑防灾减灾意识得到显著提升,但知识经验仍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加上建筑结构较为复杂、建筑质量存在不可控等因素,我国的部分建筑实际防灾减灾能力仍较弱。
目前我国建筑防灾减灾的实施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对防灾减灾关注度不够业主、设计方、施工单位对城市的居住、商业等功能比较重视,但却对城市的防灾减灾功能不够重视。
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对城市防灾减灾通道、材料的配置往往遵循相同模式,以至于缺乏独特性,导致城市的防灾减灾效率低下,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很难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人员疏散。
1.2防灾减灾环境的复杂性提升防灾减灾中环境复杂性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建筑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日益复杂。
为了满足建筑内部使用需求,各部分功能区域划分较为分散,加上建筑格局较为紧凑、连接通道不连贯等原因,导致建筑防灾减灾能力有限,遇到意外情况时难以进行紧急疏散。
虽然目前城市建筑物内防灾减灾通道的分布比较均衡,但缺乏动态的调整,难以满足突发灾害应急响应的需要,因此应加强建筑物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2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的策略及展望方案构思是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较为抽象的一种思维方式,对于建筑设计起到基础作用。
而概念设计为了体现方案构思的本质,其主要目的在于表达设计意图、主要立面的造型特点以及合理的平面布局等。
防灾减灾概念设计是将防灾减灾设计理念与建筑立面造型、平面布局等相结合,使建筑在设计层面起到防灾减灾作用。
森林火灾安全文献综述
y中南大学学术周课程作业关于森林火灾安全的文献综述学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班级:安全1201学号:020*******:隽永日期:2014年01月20日关于森林火灾安全的文献综述一、引言森林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为人们生活生产建设提供巨大的帮助,而一场火灾就能摧毁这些宝贵的资源,损失不可估量的人力、物力与资金。
因此,对森林火灾的研究须持久进行,如何预防火灾,当发生火灾时怎么办,我们有什么具体手段,本文将对这些方面结合以往学者的经验成果进行研究并总结。
二、正文(一)国外对森林火灾安全的研究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反常等不利因素,致使全球森林火灾频繁发生,但由于一些国家采用了一系列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先进手段,不仅避免了特大森林火灾的发生,而且使一般森林火灾的损失逐年下降。
王永宏在《国外是如何重视森林防火的》中指出: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建立了自动遥测天气站等现代科技侦测手段,可以测量风速风向、温度、气温、土壤温度和湿度,而且测量树木和树梢的温度和湿度,卫星照片显示植被类型和密度⑴。
这样一来,一旦有地区发生森林火灾,他们的灭火飞机及消防人员将以最快的速度抵达现场,将火势扼杀在摇篮里。
田晓瑞、舒立福在《国外森林火灾应急管理系统研究与借鉴》中指出:欧洲的森林以人工林为主体,经营年代长,经营水平较高,林区交通十分发达,主要采取'‘绿色防火工程”防火,地面修建了各种有效的防火设施,采取经营措施来提髙森林的防火性能。
通过减少林间空地,提高林地生产力,降低森林的燃烧性;加强间伐抚育,不断消除累积的可燃物;调节林分结构,营造防火林带;加强林道网建设,增强火灾控制能力。
当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应急事务管理上都采用事件指挥系统(Incident conunand system,简称ICS),在2005年澳大利亚召开的世界林火大会上,也提出在全球推广该系统,以便于开展国际间的森林火灾救援,共享森林火灾扑救资源,提高使用效率,减少全球的野火危害。
自然灾害与风险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应急救援与综合治理
自然灾害与风险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应急救援与综合治理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界突发的、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所引起的灾害事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火灾等。
这些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危害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应急救援和综合治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探讨自然灾害与风险管理领域中的应急救援与综合治理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一、自然灾害与风险管理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频发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人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形成了自然灾害与风险管理这一学科领域。
自然灾害与风险管理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的研究,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二、应急救援的重要性应急救援是指在自然灾害发生后,迅速组织人员和物资,采取有效措施,救助受灾群众,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动。
应急救援是自然灾害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关键环节。
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工作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综合治理的策略综合治理是指在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中,采取综合的、系统的措施,从源头上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危害。
综合治理包括了多种手段和方法,如生态修复、土地规划、灾害预警等。
通过综合治理,可以有效地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提高社会的抗灾能力和自救能力。
四、文献综述成果在自然灾害与风险管理领域,应急救援和综合治理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许多学者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总结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应对自然灾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应急救援方面,学者们研究了不同类型灾害的救援方法和技术手段,提出了应急救援的策略和措施。
在综合治理方面,学者们探讨了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灾害预警等方面的综合治理策略,为减少自然灾害的危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关于火灾安全的文献综述范文
关于火灾安全的文献综述范文随着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火灾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种防火措施和建筑安全规范也愈加完善。
本文将从防范火灾的角度,对目前关于火灾安全的一些文献进行综述,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1. 火灾安全的重要性火灾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火灾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家庭破裂,还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关注火灾安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建筑火灾安全的防范建筑火灾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如何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建筑火灾事故是当前建筑防火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在建筑防火方面,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和建议,如合理设计建筑结构、选用防火材料、配备灭火设备等。
Lampros Y. 著文中指出,人们应当通过科学技术和严格执行建筑防火规范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和加强维护,以提高防火安全水平。
此外,居民也应该注意加强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意识,定期进行消防知识培训。
3. 消防救援工作的发展消防救援工作的发展也是关注火灾安全的重要方面之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消防救援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更新迭代。
如今,卫星定位技术、时域反演技术等都已应用于消防救援工作中。
此外,智慧消防、无人机、机器人等也已经成为消防救援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4. 火灾安全管理的角色火灾安全管理对于保障火灾安全也是至关重要的。
火灾安全管理涉及到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领导和组织、宣传教育、应急预案等多个方面。
在火灾安全管理中,管理者应该高度重视安全培训,增强员工安全意识,遵守规章制度,完善应急预案,以确保消防工作的顺利进行。
5. 结论与展望综合来看,火灾安全问题是与人民群众生命产生直接相关的重大问题。
鉴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世界各国都紧密合作,开展了商讨和交流,提升了全球的火灾安全水平。
未来,为了更好地维护全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应当共同努力,在消防前沿领域加强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为消防救援工作提供更实质的贡献。
幼儿园防灾减灾教育文献
幼儿园防灾减灾教育文献幼儿园防灾减灾教育文献随着近年来灾害频繁发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防灾减灾教育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通过引导幼儿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提高幼儿防灾减灾能力,这对保障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园防灾减灾教育的意义1.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园防灾减灾教育可以教会幼儿如何正确处理突发事件,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
在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下,幼儿能够意识到保护自己的安全,并与他人合作进行应对。
2.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团队合作非常重要。
幼儿园防灾减灾教育不仅提高了幼儿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还教育孩子们如何团结协作,共同应对紧急情况。
3.提高教育质量。
幼儿园防灾减灾教育是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防灾减灾教育,幼儿能更好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并增强其思维能力和优秀品质。
同时,这种教育也能够帮助幼儿园树立品牌形象。
4.促进更好的社会发展。
幼儿是未来社会的希望,通过幼儿园防灾减灾教育,幼儿不仅能够掌握基本技能,还能培养其观察力、领导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些技能和能力将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二、幼儿园防灾减灾教育的内容1.火灾应急知识教育。
这种教育要求幼儿学习火灾起因、蔓延和燃烧过程等知识。
同时,教育孩子们学习如何在火灾发生时正确的逃生方式和逃生路线,以及如何使用灭火器等设备进行扑救。
2.地震应急知识教育。
这种教育要求幼儿了解地震的发生原因、发生的特征、以及如何正确逃生。
同时,还需教育孩子们在地震中如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
3.食品安全教育。
食品安全是幼儿园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孩子们需要学习如何分辨食物的正常和异常状态,并掌握如何保护自己的饮食安全。
4.防溺水知识教育。
防溺水也是幼儿园防灾减灾教育的一部分,需要向孩子们教授如何防止自己溺水。
这包括在游泳时的安全知识、如何使用救生圈以及其他相关技巧。
三、幼儿园防灾减灾教育的方法1.游戏教育法。
防灾减灾 科普综述
防灾减灾科普综述嘿,咱今儿就来说说防灾减灾这档子事儿!这可真是太重要啦!你想想啊,生活就像一场大冒险,随时随地都可能有各种“小怪兽”冒出来捣乱。
地震啦,洪水啦,火灾啦,这些灾害就像不打招呼就来串门的讨厌家伙。
那咱能咋办?总不能坐以待毙吧!这就得靠咱们的防灾减灾知识啦。
就说地震吧,那家伙要是来了,地动山摇的,可吓人了!要是咱平时啥都不懂,到时候不得傻眼呀!咱得知道在屋里该躲哪儿,桌子底下、墙角,这些都是能保命的地儿。
要是在外面呢,也得离那些高楼大厦远点儿,免得被掉下来的东西砸到。
这就好比你走在路上,突然下起大雨,你得赶紧找个能躲雨的地方,总不能傻乎乎地在雨里淋着吧!还有洪水,那水涨起来可不得了。
要是住在容易发洪水的地方,你就得提前准备好呀,什么救生衣啦,应急食物啦。
就像你要去爬山,你不得准备好水和吃的呀,不然半道上渴了饿了咋办?而且洪水来了,可别乱跑,找个高的地方待着,等水退了再出来。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命都没了。
火灾也不能小瞧呀!家里的电器啥的可得注意,用完就拔掉插头,不然万一着火了咋办?着火了也别慌,湿毛巾捂住口鼻,弯着腰赶紧跑。
这就像你在厨房做饭,油溅起来着火了,你得赶紧拿锅盖盖上,可不能用水浇,那不是越弄越糟糕嘛!那怎么才能更好地防灾减灾呢?首先得学习呀!多看看相关的知识,听听讲座,就跟咱上学学习知识一样。
你不学习,考试能考好吗?其次,平时要多演练,模拟一下遇到灾害了该咋应对。
就像运动员训练一样,不训练能在赛场上拿好成绩吗?而且呀,大家还得互相提醒,互相帮助。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一起才能把防灾减灾这件事儿做好呀!咱可不能小看这些灾害,它们可不管你是谁,说来就来。
但咱也不能怕它们,咱有知识,有办法,就能跟它们斗一斗!想想看,要是咱都能做好防灾减灾,那得减少多少损失,救多少人的命啊!这难道不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儿吗?所以啊,大家都行动起来吧,为了咱自己,为了咱的家人,为了咱们的美好生活,好好地把防灾减灾这件事儿重视起来!别等到灾害来了才后悔,那可就来不及啦!。
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综述
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综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质灾害也不断发生,而且地质灾害种类繁多,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不计其数。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近十年来,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多达几十亿元。
因此,掌握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管理措施的相关理论知识,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防灾减灾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标签: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措施1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特点1.1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地质灾害存在于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其形成主要是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及人类活动而引起的。
总体来说,地质灾害的形成不但与当地的地形地貌、岩体类型、气候条件有关,而且更重要的是与人类的工程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1.2地质灾害影响特点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采空塌陷及泥石流。
导致滑坡、崩塌产生的原因主要为:第一,地形地貌的影响;第二,地层岩性的影响;第三,地质构造的影响;第四,地表水及降雨的影响;第五,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
采空塌陷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指地形地貌等,人为因素主要指人为的采空行为。
泥石流的形成主要受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措施地质灾害的广泛性、突发性强、危害严重特点,决定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程需要较大的经济投入。
因此,防治管理工程的规划、勘察设计及施工都应实现科学性、可操作性、最小风险与最大效益的有机结合,并且要依据导致地质灾害的根本原因来确定实际有效的防治措施,这是一项长期发展的工作。
2.1加强对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和预报机制的科学技术研究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虽然地质灾害是一种不可避免而且难以精确预报的自然现象,但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地质灾害的预防研究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加强对各种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及地质灾害巡查,制定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分级响应程序,还要做好相关的应急保障,比如救灾队伍、物资、装备保障,通信的流畅传递保障等应急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灾减灾遥感应用综述引言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频发,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
近50年来,我国每年由地震、地质、旱涝、海洋、疫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
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
此外,还发射了“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卫星,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监测和科学试验等领域。
主题部分洪涝灾害3.1灾前背景数据库的建设与更新洪涝灾害背景数据库的建立是进行洪灾预警预报、灾情评估和救灾的基础,总的来说其内容主要包括自然数据和社会经济方面的数据,用于洪涝灾害遥感监测评估的基础背景数据库包括:①空间展布式社会经济数据库空间展布式社会经济数据库是在按行政统计单元获取的社会经济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空间展布模型展布到空间而形成的社会经济数据库,如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各行业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的分布情况等社会经济数据库。
展布到空间上的社会经济指标考虑到了社会经济数据在行政单元内分布的不均匀问题和洪灾时淹没范围与行政区域不匹配问题,对于灾情分析和损失评估非常有利。
②本底水体数据库本底水体是在洪水发生之前的常水位水体分布情况,在洪水发生时是判断洪水淹没的对比水体。
洪灾的易发地区应该有详细的本底水体数据库,包括该地区的河流网络、湖泊等的分布情况及其相关的水文特征信息。
本底水体数据库可以在洪水发生之前,通过对洪水可能的发生区域进行一次遥感影像监测,提取相关水体部分数据来建立,本底水体数据库的建立要注意季节和时序性。
③地形数据库地形数据是分析洪水淹没范围、水深等最主要的基础背景数据,高精度的地形数据对分析洪水的水位、水深分布都是非常有效的。
④其它数据库其它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库、土地利用数据库、历史汛情数据库、历史灾情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也是进行分析的重要参考依据。
3.2灾前预警洪灾预警从大的方面来讲包括暴雨预警、水情预警、地质灾害预警、风暴潮预警、灾情预警等等,它是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的核心内容之一。
气象卫星可实时监测各流域内的气团活动、云系,跟踪降雨带的移动,及时地预报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以及降水量和强降水的中心区域,对流域可能发生的洪灾进行预警,方便各部门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如水库提前开闸放水,重要堤段的加固等。
特别是对人员稀少和地面气象资料缺乏的地区,卫星资料能提供唯一的预报依据。
在地形复杂多变的山区和丘陵地区,由洪灾导致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也会对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经过辐射校正、图像增强、几何校正、精细配准之后可用于地面的变形监测。
通过高分辨率陆地卫星的同轨或异轨立体成像技术可以构建研究区域的数字地面模型(DTM),结合当地的降雨数据、植被覆盖信息、地质构造信息、岩性土壤信息等综合分析后能够判断出次生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并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及时进行预警。
3.3灾情监测在防汛中,雨情、水情、工情和灾情是四项最基本的信息。
目前,遥感对于灾情的监测在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和实用化。
雨情监测:雨情的监测是时段降雨量的监测,其相应的结果有雨强,也有累积降雨量。
卫星测雨可以得到雨量在面域上的分布,目前用来估算降水的气象卫星,既有地球静止卫星,又有极轨卫星。
用于降水量观测的谱带最常使用的是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而微波图像也是非常重要的数据源。
水情监测:水情一般指流量和水位,根据流量过程可以计算出某一时段的洪水总量。
对于防洪来说,洪峰流量及洪峰水位非常重要,尤其是洪峰水位。
在对水情的遥感监测方面,遥感具有多个方面的应用:利用陆地卫星对洪水进行监测,可以将洪水期图像与本底水体图像叠合,确定显示淹没范围及河道变化;利用极轨气象卫星资料调查洪水,利用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监测洪水,利用近红外遥感调查河流行洪障碍物的分布及堤防决口的位置和原因;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实现对汛情的全天候、准实时的监测与查询,使防汛指挥部门可以快捷方便地看到汛情情况。
传统方式下工情信息的获取一般采用人工调查的方法,对重点水利工程如水库、河道、城市积水区域、取水口、分水口可以采用仪器原位监测与摄像头图像监视,并将监测信息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处理,但这种方式成本较高。
利用空间信息技术,获取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如QuickBird、SPOT等,可以迅速提取绝大多数工情信息。
另外,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时间分辨率的提高,遥感技术也可以用来获取洪涝灾害发生期间的工程险情信息,进而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和预警。
3.4抢险救灾抢险救灾是抗洪斗争中的核心,及时、高效的救灾行动能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挽回国家和人民的财产损失。
灾情信息是否详细、能否及时和准确地发布对于抢险救灾的成果至关重要,遥感数据作为重要的数据源,在灾情信息的获得以及救灾的指挥调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遥感能够在大的区域尺度上对洪灾地区进行监测,在第一时间发回大量的灾情和险情信息,如淹没的大致区域、水毁情况、群众受围困情况、重要工程(如交通动脉、大坝等)的运行情况等信息,使得指挥中心能够迅速响应,针对灾情采取应对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进行抢险救灾。
同时,遥感也能提供灾区的路况信息,方便群众和财产进行转移,为救灾指挥调度提供依据。
在救灾的过程中,航空摄影遥感和航空雷达遥感由于具有能够全天作业、灵活和高分辨率的特点而大显其功。
3.5灾害评估灾害评估工作包括淹没区分析、致灾水体特征分析、损失评估、轻重灾区的划定等。
在近红外的遥感影像上,清澈的水体呈黑色,因此可以选择近红外波段的影像来区分水陆界线,确定地面上有无水体覆盖。
如TM影像的多光谱数据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地面水份状况信息,TM5、7波段(中红外)反映水体,并对水陆分界特别敏锐。
另外在侧视雷达影像上,水体呈黑色,图像上水陆交界部位由于形成角反射器现象而使得水陆界线异常明显,而且微波又具有一定程度上穿透地物(如植被)的能力,所以用雷达影像来确定洪水淹没的范围也是有效的手段。
利用遥感影像识别出地面的水体以后,结合洪灾前的背景水体信息,将洪水期水体与常水位水体影像进行叠加运算,就可以确定洪水的淹没区,淹没面积可以直接在遥感影像上进行量算。
如果将遥感获取的洪水淹没范围图与灾前建成的数字正射影像及数字专题地图相叠加,在适当获取行政区划边界、人口地理分布、工农业产值分布、房屋、道路、电力、通讯设备等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快速进行淹没地区类别、受灾人口及分布、受灾面积、房屋损失、农作物损失及其它受灾情况的精确统计,得到受灾分类统计图,进行灾情损失分析、评估。
利用灾区的微等高距地形图或DEM,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对其进行高程内插和曲面拟合,可以求出不同高程下的淹没面积、容积,建立高程-面积-容积模型,当灾区的淹没面积确定以后,即可根据此模型求解出淹水深度及致灾水量。
此外,通过遥感手段也可以直接探测出致灾水体的一些特征,比如水深、泥沙含量等。
TM1,2波段对水体有一定的穿透性,有助于探测水深,并有利于区分混浊的洪水与清澈的湖水等背景水体;波长较短的可见光如蓝光和绿光对水体穿透能力较强,可反映出水面下一定深度的泥沙分布情况,根据图像上水体灰度变化情况便可推断出水体的泥沙含量。
农作物的减产估算是洪灾损失评估的重要部分,在遥感中,植物反射光谱的红光区(R)及近红外区(NIR)对植物生理反应最敏感,由它们各种组合构成的植被指数则是植物长势及产量的精良监测器,也是作物估产的依据。
作物致灾病害时,R与NIR的组合关系发生变化,使其能成为减产估算的指标。
比如TM影像就具备了进行减产估算的信息基础,其多光谱数据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植物长势信息:TM4是绿色植物的近红外强反射区,其强反射与TM3的强吸收形成鲜明对照,通常4、3波段之比成为表征植物长势的最佳指标,称为植被指数或比值植被指数。
减产估算也可回避产量构成因素.而把“减产因素”诸如淹水面积、深度、历时、作物物候期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据此可根据经验统计数据或按减产因素与减产率的关系建立的减产数学模型进行减产估算。
如减产率模型用作物不同生长期的减产函数计算减产率,减产率的计算公式为:y=khα·tβ(%)其中h为淹水深度,t为淹水历时,k为系数,α、β为指数,k、α、β为经验数值,因地区、作物和物候期的不同而不同,由三者就能确定唯一的减产率计算模型。
将不同作物各个生长期的减产率乘以其淹水面积再求和即可计算出该作物的减产量。
3.6与GIS集成提供决策支持数据获取与分类提取是遥感最能发挥作用之所在,作为数据源的提供者,遥感技术提供的是一种数据支持,其本身不具有分祈功能,而GIS在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及分析方面具备强大的功能,目前绝大多数的防洪减灾管理信息系统及灾情评估系统都以它为信息平台。
如果将地理信息系统中所存赌的空间信息作为遥感图像的辅助数据源,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中包含的人文、社会、地理特征数据,则可以既快速更新GIS数据,又可以改善遥感分类精度和可信度,形成具有地理特征的数据分析结果,有效进行洪水淹没模拟、辅助分洪决策、损失估算等工作。
遥感数据还可以与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其它空间数据相结合,辅助进行空间分析,帮助完成科学的决策。
如将遥感影像图与数字地面模型(DEM)叠加,评估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可以预测淹没面积、确定蓄洪能力的大小、进行分洪区的选择,为分洪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在地理信息系统整体支持下,还可以确定最佳防洪方案、预估受灾面积、预估损失代价、确定安全区域、提供合理疏散路线、辅助制定疏散方案等。
3.7建立灾害模型模型的作用主要包括对过程进行模拟以及预测预报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洪涝灾害模型不仅能够模拟洪水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还能够对洪水未来的演化进行预测,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因此建立合乎实际的洪灾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洪灾模型是建立在多年的经验积累与大量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高度抽象和反演而获得的,在实际应用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其进行修正,以使其最大限度地与实际过程相符合。
洪灾模型具体包括了很多的专业模型,例如洪涝灾害预报模型、洪水演进模型、危险度评价模型、洪水淹没范围计算模型、洪涝灾害淹没损失评价模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