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形式和内容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形式和内容分析
渠县职业中专学校张吉轩
摘要:古代汉语判断句是文言文中的常用句式之一,判断句的谓语(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
性词组作谓语)主要用来判断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属于或不属于某一类的
句子,古代汉语判断句与现代汉语判断句在内容上有很多相同点,但在形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判断句;古代汉语判断句;等同关系;类属关系;判断句的活用;语气助词。
一、句子的分类
句子是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并且有一个特定语调的语言单位,它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基本语言单位。句子具有表述性的特点。表,指的是表达客观现实;述,指的是陈述主观意图。
为了研究的需要,人们常按一定的标准对句子进行分类。句子的分类方法很多,用不同的标准分出的句子的种类是不同的。
1、根据句子的语气可将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种。如:
①他正在开会。(陈述句)②他在干什么?(疑问句)
③你别再赌了。(祈使句)④你真棒!(感叹句)
2、根据表示肯定还是否定可将句子分成肯定句和否定句。肯定形式有的用“是”,有的不用“是”,有的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否定句一般要用否定副词“不”、“没”、“没有”、“非”等。如:
肯定句:①秋天是收获的季节。②你想干什么?③你应该爱惜身体。
否定句:①秋天没有夏天热。②你不想干什么?③我并非借题发挥。
3、根据句子结构的繁简可以把句子分成单句和复句。单句的下位句型有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如:
①他兴高采烈地说着话。(主谓句)②不准说话!(非主谓句)
复句的下位类型有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如:
①我们是教师,又是学生。(联合复句)
②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不能灰心丧气。(偏正复句)
4、在句子的多种分类方法中,按谓语性质的分类是基本的,着眼于谓语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可以把句子分为叙述句、描写句和判断句。
叙述句的谓语主要用来叙述主语的动作、行为或变化;描写句的谓语主要用来描写主语的性质和状态;判断句的谓语主要用来判断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属于或不属于某一类的句子。如:
①满天黑云顿时消失了。(叙述句)
②人民的生活富裕得很。(描写句)
③鲁迅是伟大的革命家。(判断句)
判断句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作谓语,但我们在识别判断句的时候,不能只看到这一
点,应着眼于谓语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有的句子的谓语是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但不是判断句;有的句子的谓语是谓词或谓词性词组,但它却是判断句。如: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描写句)
②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判断句)
例①谓语“黑质而白章”是名词性偏正词组,但它不是对主语“蛇”进行判断,而是对主语“蛇”加以描写,是说“(蛇)长着黑色的质地,白色的花纹”,因而该句是描写句,而不是判断句;例②谓语“割”、“折”虽是动词,但不是叙述主语的动作、行为、变化等,而是对导致
主语的情况的原因作出判断,所以此句不是叙述句,而是判断句。
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有两种基本表达功能:
1、表示类属关系,即主语所表达的事物属于谓语所表达的事物的同类,主语和谓语所代表的事物一般是不能对换的。例如: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伤仲永)
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③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例①的谓语“世隶耕”是用来判断主语“金溪民方仲永”的身份,是说金溪方仲永世代属于种庄稼的,而不是属于行医的或其他什么身份;例②谓语“高尚士”对主语“南阳刘子骥”作出判断,意思是“刘子骥是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刘子骥只是众多“高尚士”中的一个。例③是说主语所代表的人“陈胜”是属于“阳城人”。这三个句子中的主语所代表的都是“个体”,它们的谓语所代表的都是“群体”,“个体”是类属于它的“群体”的。
2、表示等同关系,即主语表达的事物就是谓语表达的事物,主语、谓语对换后,不影响句子的基本意思。例如:
①亚父者,范增也。(鸿门宴)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例①的谓语“范增”是名词,对主语“亚父”作出判断,“范增”和“亚父”是等同关系,意思是“项羽的亚父是范增”或“范增是项羽的亚父”,主语“亚父”和谓语“范增”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同样,例②~例⑤中的主语所代表的事物和谓语所代表的事物是同一事物,它们交换位置后,不影响句子的基本意思。
(二)一般的判断句主语和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等同关系或类属关系,但有的判断句,在逻辑上并不构成判断关系,而是以判断句的结构形式表示比喻、表达较为复杂的内容或说明原因等,
这是古今汉语所共有的。现分述如下:
1、表示比喻,即主语表达的事物在某些方面很像谓语表达的事物。如:
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从逻辑上看,例①中诸葛亮并不是什么卧龙,而是因为他学问高,常自比于管仲、乐毅,隐居在隆中,俟明主而出,又因他住的地方有个卧龙岗,所以时人把他比喻为一条“卧龙”,即隐居的俊杰。例②中菊不可能是隐士,牡丹也不是富豪,莲更不是什么君子,而是作者依据这三种花的特征,赋予它们象征义,进而分别把它们比作花中的隐士、富豪和君子。
2、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即说话人要表达的内容比较复杂,却把它压缩在一个判断句的形式里。如:
①臣本布衣。(出师表)
②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例①中“臣”是诸葛亮自称,“布衣”是用麻、苧、棉等质地的布所制成的衣服。从字面上看,“诸葛亮”显然不是“布衣”,“布衣”也不是“诸葛亮”。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封建社会有森严的等级制度,连穿衣戴帽都有严格的等级区分,一般是“官绅衣帛,庶人衣布”。这样,“布衣”就成了“平民”代称,“臣本布衣”的意思就是“我本来是一个平民百姓”。例②“夫战,勇气也”也不属于一般的判断句,不能理解为“作战是勇气”,此句其实是在说战争是凭着勇气才能取胜的。这两个例句是用判断句的形式来表达压缩了的较为复杂的内容。
3、古代汉语判断句还有一种常用的灵活用法,就是用带“也”的判断句放在表示结果的分句后来说明原因。如: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牛)
例①是一个因果复句,在结果分句后面用带“也”的判断句来说明原因。“吾妻之美我”是主谓词组,与辅助性代词“者”结合,组成“者”字词组,充当表原因的判断句主语。“私我也”是原因分句的谓语,省略了复指主语“是”。例②中的“割也”和“折也”是说明“良庖岁更刀”和“族庖月更刀”的原因。这一例句的意思是,良庖毎年换刀一次,族庖毎月换刀一次,因为他
们都不懂牛的生理结构,一是生割,一是硬砍。
三、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形式分析
内容上,古代汉语判断句与现代汉语判断句有很多相同点,但在形式上存在着明显差别。现代汉语判断句要用判断动词“是”,而古代汉语(特别是先秦汉语)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动词,常用语气助词“者”、“也”加强判断,有时也用副词“必、乃、即、亦、诚、皆”等来加强肯定性判断。古代汉语判断句主要有以下几种格式:
⒈“……者,……也”式。这是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格式。这种判断句格式,在主语后用语气助词“者”表停顿,谓语后用语气助词“也”煞句,以加强肯定语气。译成现代汉语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