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梅安新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梅安新版)

(完整版)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梅安新版)

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题型】一、选择题二、填空题三、名词解释四、简答题五、论述题注意:标注页码的地方比较难理解,希望大家多看看书,看看ppt。

【第一章】绪论1、【名】遥感(remote sensing)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定义: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2、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源)、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5个哦亲!详见书第2页图哈~)3、【名】信息源:任何目标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被称为遥感的信息源。

4、遥感的类型:a)按照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空间)遥感、航宇遥感b)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0.05μm-0.38μm)、可见光遥感(0.38-0.76μm)、红外遥感(0.76-1000μm)、微波遥感(1mm-10m)c)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5、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6、遥感发展简史Remote Sensing 的提出:美国学者布鲁伊特于1960年提出,61年正式通过。

遥感发展的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1839年,达格雷发表第一张空中相片;1858年,法国人用气球携带照相机拍摄了巴黎的空中照片。

1882年,英国人用风筝拍摄地面照片;J N Niepce (1826, France)The world’s first photographic imageIntrepidballoon, 18621906, KitesPigeons, 1903.(2)航空遥感阶段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创造了条件。

1909年,意大利人首次利用飞机拍摄地面照片。

一战中,航空照相技术用于获取军事情报。

一战后,航空摄影用于地形测绘和森林调查与地质调查。

梅安新遥感概论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

梅安新遥感概论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

遥感概论一、名词解释1.遥感(RS):广义的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狭义的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平台:是指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用于安置各种遥感仪器,使其从一定高度或距离对地面目标进行探测,并为其提供技术保障和工作条件的运载工具。

3.遥感技术系统:遥感技术系统是实现遥感目的的方法论、设备和技术的总称。

4.电磁波: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又激发了涡旋磁场,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这就是电磁波。

5.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或频率)按其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叫做电磁波谱。

6.黑体辐射:是指由理想放射物放射出来的辐射,在特定温度及特定波长放射最大量之辐射。

7.黑体(绝对黑体):在任何条件下,对任何波长的外来辐射完全吸收而无任何反射的物体,即吸收比为1的物体。

8.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

9.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那些透射率高的波段成为大气窗口。

10.大气散射: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从而减弱了原方向的辐射强度、增加了其他方向的辐射强度的现象。

11.太阳常数: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离太阳的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

12.漫反射:漫反射是指光线被粗糙表面无规则地向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

13.波粒二象性: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中,既反映波动性,又反映出粒子性,称为波粒二象性。

指某物质同时具备波的特质及粒子的特质。

14.地物波谱:地物的电磁波响应特性随电磁波长改变而变化的规律,称为地表物体波谱,简称地物波谱。

15.地物反射率:地物的反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的比,是表征物体对电磁波谱的反射能力。

16.地物反射波谱:是研究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上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遥感原理知识点梳理

遥感原理知识点梳理

遥感原理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绪论1.遥感于1960年由美国地理学家pruitt普鲁伊特提出2.广义遥感(梅安新教授提出):一切无接触远距离探测(实际工作中,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范畴)(电磁波是遥感技术的基础)3.狭义遥感(电磁波遥感):从不同高度平台,使用各种传感器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电磁波信息(数据采集)并进行加工处理(数据处理分析),从而对不同地物进行远距离探测与识别(处理结果应用)的技术。

4.遥感平台:地面,航空,航天5.传感器:接收、记录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特征的仪器。

6.遥感技术系统:从地面到空中乃至空间,从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到判读分析与运用的完整技术体系。

可以分为:(1)空间信息采集系统-采集遥感信息(2)地面接收与预处理系统-接收、处理(必要的辐射与几何校正)与分发遥感数据(针对星载传感器建立地面接收系统)(3)地面实况调查系统(遥感技术系统的基础):获取遥感信息之前:通过测定地物反射光谱确定所需传感器类型与波段获取遥感信息的同时:采集地表,大气等有关参数(遥感信息处理运用的辅助)遥感数据处理结果的检验(4)信息分析与运用系统,主要包括:遥感信息的选择技术、遥感信息的处理技术、专题信息提取技术、参数量算与反演技术、制图技术7.遥感分类:按工作平台:地面,航空,航天、(航宇)按探测电磁波工作波段:紫外,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微波,多波段等按应用目的(探测目标):大气,极地,海洋,陆地,外层空间等按资料的记录方式:成像,非成像按传感器工作方式:主动(主动发射与接收电磁波),被动(被动接收电磁波(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8.遥感的特点:(1)宏观性与同步性(2)时效性与动态性(3)多波段性(4)综合性与可比性(5)经济性(6)局限性(误差,用途等)9.传感器:扫描仪,摄影机,摄像仪,雷达,高度计,微波辐射计,扫描仪等10.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1970年我国发射东方红一号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波谱特征2.1电磁波与电磁波谱1.电磁波(横波):由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中传播。

梅安新版遥感导论笔记

梅安新版遥感导论笔记

遥感第一章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

即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物体特性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遥测:指对被测物体某些运动参数和性质进行远距离测量的技术遥控:指远距离控制目标物运动状态和过程的技术传感器(遥感器):接收、记录目标物电磁波特征的仪器遥感平台:装载传感器的平台成像遥感:传感器接收的目标电磁辐射信号可转换成图像非成像遥感:传感器接收的目标电磁辐射信号不能形成图像①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②信息的获取遥感系统包括(P1):③信息的接收④信息的处理⑤信息的应用①地面遥感:传感器设置在地面平台上(1)按遥感平台分②航空遥感:传感器设置在航空器上③航天遥感:传感器设置于环地球的航天器上④航宇遥感:传感器设置于星际飞船上遥感类型(P3)①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05—0.38um之间的遥感②可见光遥感:探测波段在0.38—0.76um之(2)按传感器探间的遥感测波段分③红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76—1000um之间的遥感④微波遥感:探测波段在1mm—1m之间的遥感⑤多波段遥感:指探测波段在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在分成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①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3)按工作方式分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②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①外层空间遥感(4)按应用领域分②大气层遥感③陆地遥感④海洋遥感…….①大面积的同步观测②时效性遥感特点(P5)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④经济性⑤局限性①遥感平台方面航天时期遥感发展的主要表现(P8)②传感器方面③遥感信息处理方面④遥感应用方面第二章波动:各质点在平衡位置振动而能量向前传播的现象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同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线偏振的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电磁波(电磁辐射):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又激发了涡旋磁场,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电磁波谱: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的排列辐射能量:电磁辐射的能量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辐照度: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辐射出射度: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朗伯源:辐射亮度与观察角无关的辐射源绝对黑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普朗克公式:普通适用于绝对黑体辐射的公式维思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绝对温度成反比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黑体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位移:黑体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波长短的方向移动基尔霍夫定律:单位面积多个物体的辐照度仅与波长和温度有关,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无关,若物体为绝对黑体,则其吸收率为1,且物体辐射出射度与辐照度相等比辐射率(发射率):实际物体辐射与黑体辐射之比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太阳光谱:指光球产生的光谱夫琅和费吸收线:用高分辨率光谱仪观察太阳光谱时,发现的连续光谱明亮背景上许多离散的暗谱线瑞利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很多时发生的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即波长越长,散射越弱散射: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方向散开称为散射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其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且散射在光线向前方向比向后方向更强,方向性比较明显无选择性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完整版)遥感导论(梅安新版)考试重点

(完整版)遥感导论(梅安新版)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定量遥感:利用遥感传感器获取地表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在先验条件和计算机的支持下,定量获取目标物参量或特性的方法和技术,区别于仅依靠经验判读的定性识别地物的方法。

遥感建模:从传感器上获得的遥感数据叫可测参数,建立可测参数与地面目标的状态参数之间数关系叫建模。

影像空间: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不同传感器特征的遥感影像所表达的地理空间称为影像空间。

遥感影像的综合与分解遥感影像的综合:①由高空间分辨率向低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转换;②由高光谱分辨率数据向低光谱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转换;③由多传感器遥感数据经融合;④由多波段遥感数据的融合。

遥感影像的分解:①由低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向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转换(像元分解);②经过运算的高光谱向多光谱数据转换成新的遥感数据。

遥感信息:遥感信息是指以电磁波为载体,经介质传输而由航空或航天遥感平台所收集到的反应地球表层系统现象的空间信息,是影像空间所包含的地学信息。

光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光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是对光谱细节的分辨能力的表达。

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空间分辨率:是指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像元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传感器能把两个目标物作为清晰的实体记录下来的两个目标物之间最小的距离。

地面分辨率:衡量遥感图像能有差别地区分两个相邻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超过分辨率的限度,相邻两物体在图像上即表现为一个单一的目标。

是空间分辨率数值在地面上的实际尺寸,取决于像元大小和背景信息。

遥感信息独立的地学变量:由于地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具有不同的反射和辐射量,这些反射和辐射量在不同波段的遥感数据中有不同的灰度值,经过不同波段遥感数据的特殊处理,可以获得新的特殊的灰度值的遥感影像,与其他地物具有明显不同的灰度值,这就是地物在遥感影像中具有独立的地学变量。

同质阈值:对于一定大小和基本要素空间的目标,我们可以制定出分辨的标准,而如果目标超出标准,其要素就散焦和无法分辨,这就是该目标的同质阈值。

遥感导论_梅安新__试题二

遥感导论_梅安新__试题二

《遥感原理》试题二一、填空题(20分)1、根据遥感的定义,遥感系统包括、、、、五大部分。

2、物体表面状况不同,反射率也不同。

物体的反射状况可分为三种,即、和。

3、陆地卫星的轨道是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

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

4、常用的植被指数有、和等。

5、热红外影像上的阴影是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的,可分为和两种。

6、TM影像为专题制图仪获取的图像。

其在、、方面都比MSS图像有较大改进。

7、固体自扫描是用固定的探测元件,通过遥感平台的运动对目标地物进行扫描的一种成像方式。

目前常用的探测元件是,它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的探测元件。

二、解释以下几组概念(30分)1、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2、影像变形与几何校正3、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4、平滑与锐化5、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三、问答题(36分)1、微波遥感的特点有哪些?2、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4、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5、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

6、简述遥感制图的基本过程四、论述题(14分)试述遥感数字图像增强的主要方法。

与摄影图像区别:乳胶片感光技术本身存在着致命的弱点,它所传感的辐射波段仅限于可见光及其附近;其次,照相一次成型,图象存储、传输和处理都不方便。

光/机扫描成像利用光电探测器解决了各种波长辐射的成像方法。

输出的电学图象数据,存储、传输和处理十分方便。

固体自扫描成像具有刷式扫描成像特点。

探测元件数目越多,体积越小,分辨率就越高。

高光谱成像光谱扫描图象是多达数百个波段的非常窄的连续的光谱波段组成,光谱波段覆盖了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区域全部光谱带。

可以收集200或200以上波段的收据数据4、几类常见地物反射波谱特性.1.植物:a.在可见光的0.55μm(绿)附近有一个小反射峰,在0.45μm(蓝)和0.67μm(红)附近有两个明显的吸收带。

遥感导论—梅安新讲义

遥感导论—梅安新讲义

遥感导论—梅安新讲义目录第一章遥感—碧空慧眼 (4)§1 遥感绪论 (5)§2 遥感概念和遥感数据 (5)遥感(RemoteSensing)概念 (5)遥感数据(遥感数据获取示图) (6)§3 遥感的特性 (6)遥感的特点 (7)§4 遥感平台 (8)§5 遥感数据的类型 (9)§6 遥感数据的应用领域 (9)§7 遥感的发展简况 (10)第二章遥感原理 (11)§1 遥感的电磁波原理 (12)§2 太阳辐射 (12)§4 太阳辐射与地物的作用 (15)§5 地物的热辐射 (16)§6 微波与地物的作用 (16)§7 各典型地物的光谱曲线 (17)第三章遥感数据 (18)§1 传感器 (18)§2 遥感数据的分辨率 (22)§3 航空遥感数据 (22)§4 地球资源卫星数据(...). (27)第四章遥感数据的校正 (29)§1 辐射校正 (30)§2 几何校正 (33)§3 遥感数据的镶嵌处理 (36)第五章遥感图像的处理 (38)§2 遥感数据的计算机分类法 (44)§3 常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 (45)§2 航空像片的信息提取 (48)§4 遥感影像地图 (55)§1 植被遥感 (57)§2 水体遥感 (57)§3 地质地貌遥感 (58)§4 土壤遥感 (59)§1 概述 (61)§2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61)§3 GPS技术 (62)§4 遥感在GIS中的作用 (62)§5 3S技术的集成应用实例 (62)第一章遥感—碧空慧眼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遥感概念、遥感的特点、遥感数据、遥感数据类型、遥感数据的应用以及遥感技术的发展。

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

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

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1、遥感概念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地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遥感定义: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底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2、遥感系统组成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3、传感器一般由信息收集、探测系统、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4部分组成。

4、传感器是收集、量测和记录遥远目标的信息仪器,是遥感技术系统的核心。

5、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6、遥感的数据类型:按平台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数据;按电磁波段分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紫外遥感数据;按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数据。

7、电磁波谱:按照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进行递增/递减排列形成的一个连续谱带。

8、遥感机理:遥感是利用传感器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地面目标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通过电磁波所传递的信息来识别目标,从而达到探测目标地物的目的。

9、大气发生的散射主要有三种:瑞利散射(d<<λ)、米氏散射(d≈λ)、非选择性散射(d>>λ)。

10、自然辐射源是被动遥感的辐射源包括太阳辐射、地球辐射。

11、地球辐射:地球表面和大气电磁辐射的总称。

12、地球辐射是被动遥感中传递地物信息的载体。

13、人工辐射源是主动式遥感的辐射源。

14、地物波谱:地物的电磁波响应特性随电磁波长改变而变化的规律,称为地表物体波谱,简称地物波谱。

15、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16、反射率:地物的反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的比,即ρ=(Pρ/p0)×100%。

表征物体对电磁波谱的反射能力。

17、地物反射类型根据地表目标物体表面性质的不同分为镜面反射、漫反射、实际物体的反射三种类型。

《遥感概论》梅安新版考试资料_5383

《遥感概论》梅安新版考试资料_5383

1《遥感概论》复习资料2014.01.08 上午考一:名词解释1.遥感的概念 : 广义:遥远的感知。

狭义: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来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综合技术2.动遥感与被动遥感:前者是探测器主动发射电磁波并接受信息。

后者是被动接受目标地物的电磁波3.平台:用来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

4.电磁波:电磁振动在空间的传播。

5.电磁辐射:物体向外发射电磁波的过程。

6.感光度:感光材料感光快慢程度。

7.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黑体的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左移,即往短波方向移动。

8.地物的亮度温度:与地物有着相同辐射量的相应黑体的绝对温度9.分辨率:在图像上显示出有差别并能加以区分的两物体间的最小间距。

10、黑体:能完全吸收入射辐射能量并具有最大发射率的地物。

11.数字图像:是以数字形式表示的遥感影像。

12.明度、色度及饱和度:(1)明度:是人眼对光源或物体明亮程度的感觉。

(2)色度:是色彩彼此相互区分的特性。

(3)饱和度:是色彩纯洁的程度。

13.三原色与互补色:(1)三原色:三基色:三基色中的任何一基色都不能由其他二基色混合而(2)互补色:若两种颜色混合产生白色或灰色,这两种颜色就称为互补色。

14.辐射校正:消除图像数据中依附在辐射亮度中的各种失真的过程。

15.亮度系数:在相同的照度条件下,物体表面的亮度与绝对白体理想表面的亮度之比。

16.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黑体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17.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地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18.多源信息复合:遥感信息图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19.辐射亮度: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新)遥感导论重点知识点梳理详解(附答案)

(新)遥感导论重点知识点梳理详解(附答案)

遥感导论重点汇总第一章绪论 (3)一、遥感的概念 (3)二、遥感系统包括: (3)三、遥感分类 (3)四、遥感的特点(简答) (3)五、遥感的特性 (3)第二章电磁辐射和地物光谱特性 (4)一、黑体概念 (4)二、黑体辐射定律 (4)三、太阳辐射 (4)四、大气对辐射的吸收作用 (4)五、大气散射(类型、影响、结果、实质、分类) (4)六、大气窗口 (5)七、太阳辐射与地表的相互作用 (5)八、地物反射波谱曲线 (6)第三章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 (9)一、气象卫星特点 (9)二、陆地卫星轨道 (9)三、传统摄影成像与扫描图像的比较 (9)四、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 (10)五、像点位移 (10)六、光/机扫描成像与固体自扫描成像的区别 (10)七、高光谱成像光谱扫描 (11)八、微波遥感的特点 (11)九、侧视雷达的分辨力及影响因素 (11)十、合成孔径侧视雷达(SAR) (11)十一、遥感图像特征: (11)十二、遥感影像按色彩的分类 (12)第四章遥感图像处理 (13)一、数字图象(了解) (13)二、辐射校正的原因(看补充) (13)三、辐射畸变 (13)四、几何校正(重要) (13)五、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 (14)六、回归分析法 (14)七、空间滤波(目的) (14)八、多波段色彩变换 (14)九、图像运算及应用 (14)十、多光谱变换的优点 (15)十一、多种信息源复合 (15)十二、遥感信息的复合 (15)第五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16)一、遥感相片分类 (16)二、摄影像片的解译 (16)三、彩色像片与彩红外像片解译 (16)四、热红外像片的解译(直接解译) (16)五、TM影像的主要应用范围 (17)六、遥感扫描影像特征与解译方法 (17)七、影像解译标志及地物影响特征 (17)八、极化方式 (17)九、微波影像的特点 (18)十、微波影像的判读 (18)十一、目视解译方法 (18)十二、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 (18)十三、遥感影像地图的概念及特征 (19)第六章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分类 (20)一、监督分类法 (20)二、非监督分类法 (20)三、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方法区别 (20)第七章遥感应用 (21)一、岩石的反射光谱特征 (21)二、断层的判读标志 (21)三、水体遥感 (21)四、水温的探测 (21)五、植物的光谱特征 (22)六、不同植物类型的区别 (22)七、大面积农作物的遥感估产 (22)八、高光谱遥感 (22)第一章绪论一、遥感的概念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梅安新遥感导论 第一章

梅安新遥感导论  第一章

Landsat TM(多谱段遥感)
高光谱
高光谱遥感(Hyperspectral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一种新型的成像技术,可以将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分 割成多达数百个非常窄的、相对更连续的光谱段, 使用这种技术的光谱成像仪,可以收集200个以上波 段的数据,使图像中的每个像元都得到相对更连续 的反射率曲线,而不像一般传统的多光谱扫描仪在 波段之间存在间隔。 高光谱遥感的机理与应用,包括高光谱电磁波谱特 征及成像机理、高光谱遥感海量数据处理、特征信 息提取方法和图像光谱重建、光谱匹配等图像分析 关键技术及地物识别模型,并探讨机载和星载高光 谱分辨率遥感信息在农业、城市及军事等诸多领域 的应用潜力。
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通过分析,揭示出目
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1.2 遥感系统
遥感系统组成
遥感系统组成
信息源—地物目标发射、反射的电磁波 信息获取—接收、 记录目标物电磁波特征的仪器, 即传感器或遥感器;安放和携带传感器的装置即遥 感平台 信息记录与传输—把传感器接收到的目标物信息记录 在磁介质或胶片上;信息传回地面 信息处理—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信息恢复、辐射校正 、飞行器姿态校正、投影变换等处理并转换成通用 格式或模拟信号 信息应用—信息增强、提取、融合、应用

高光谱示意图
多光谱
按工作方式分
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 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 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发送电磁波, 仅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 射源的反射能量 成像遥感—传感器接收到的目标物电磁辐 射信号可转换成(数字或模拟)图像 非成像遥感—传感器接收到的目标物电磁 辐射信号不可转换成图像

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

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

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注意:标注页码的地方比较难理解,希望大家多看看书,看看ppt。

.绪论1、【名】遥感(remote sensing)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定义: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2、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源)、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5个哦亲!详见书第2页图哈~)3、【名】信息源:任何目标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被称为遥感的信息源。

4、遥感的类型:.按照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空间)遥感、航宇遥感.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0.05μm-0.38μm)、可见光遥感(0.38-0.76μm)、红外遥感(0.76-1000μm)、微波遥感(1mm-10m).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5、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6、遥感发展简史Remote Sensing 的提出:美国学者布鲁伊特于1960年提出,61年正式通过。

遥感发展的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1839年,达格雷发表第一张空中相片;1858年,法国人用气球携带照相机拍摄了巴黎的空中照片。

1882年,英国人用风筝拍摄地面照片;J N Niepce (1826, France)The world’s first photographic imageIntrepidballoon, 18621906, KitesPigeons, 1903.(2)航空遥感阶段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创造了条件。

1909年,意大利人首次利用飞机拍摄地面照片。

一战中,航空照相技术用于获取军事情报。

一战后,航空摄影用于地形测绘和森林调查与地质调查。

1930年,美国开始全国航空摄影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题型】一、选择题二、填空题三、名词解释四、简答题五、论述题注意:标注页码的地方比较难理解,希望大家多看看书,看看ppt。

【第一章】绪论1、【名】遥感(remote sensing)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定义: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2、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源)、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5个哦亲!详见书第2页图哈~)3、【名】信息源:任何目标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被称为遥感的信息源。

4、遥感的类型:a)按照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空间)遥感、航宇遥感b)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0.05μm-0.38μm)、可见光遥感(0.38-0.76μm)、红外遥感(0.76-1000μm)、微波遥感(1mm-10m)c)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5、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6、遥感发展简史Remote Sensing 的提出:美国学者布鲁伊特于1960年提出,61年正式通过。

遥感发展的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1839年,达格雷发表第一张空中相片;1858年,法国人用气球携带照相机拍摄了巴黎的空中照片。

1882年,英国人用风筝拍摄地面照片;J N Niepce (1826, France)The world’s first photographic imageIntrepidballoon, 18621906, KitesPigeons, 1903.(2)航空遥感阶段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创造了条件。

1909年,意大利人首次利用飞机拍摄地面照片。

一战中,航空照相技术用于获取军事情报。

一战后,航空摄影用于地形测绘和森林调查与地质调查。

1930年,美国开始全国航空摄影测量。

1937年,出现了彩色航空像片。

(3)航天遥感阶段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意义重大。

70年代美国的陆地卫星法国的Spot卫星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中国,印度,巴西等。

卫星遥感LandsatSpotNOAAEO-1Terra/modisIkonos7、我国遥感发展概况50年代航空摄影和应用工作。

60年代,航空摄影工作初具规模,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70年代,腾冲遥感实验获得巨大成功。

70.4.24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80年代是大发展阶段。

目前在轨运行卫星:海洋卫星、气象卫星、中巴资源卫星、环境卫星等。

8、遥感的应用(1)资源调查与应用1. 在农业、林业方面的应用➢农、林土地资源调查、病虫害、土壤干旱、盐化沙化的调查及监测。

➢土地利用类型调查➢精细农业➢作物估产➢“三北”防护林遥感综合调查2.遥感在地质矿产方面的应用客观真实地反映各种地质现象,形象地反映区域地质构造,地质找矿工程地质、地震地质、水文地质和灾害地质3. 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水资源调查、流域规划、水土流失调查、海洋调查等。

(2)环境监测评价1. 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污染物位置、性质、动态变化及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制图➢长江三峡库区环境本底调查、环境演变分析、动态监测等2. 在对抗自然灾害中的应用✓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旱情、洪水、滑坡、泥石流和病虫害✓森林火灾(3)区域分析规划1.区域性是地理学的重要特点2.腾冲、长春、三北防护林等都是遥感区域分析的典范。

3.城市化和城市遥感的兴起:城市土地利用、环境监测、道路交通分析、环境地质、城市规划等(4)全球宏观研究1.全球性问题与全球性研究(Global Study)2.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环境恶化等3.利用GPS监测和研究板快的运移;深大断裂活动;全球性气候研究和灾情预报;世界冰川的进退。

(5)其它方面1.在测绘制图方面的应用➢卫星遥感可以覆盖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不再有资料的空白区➢重复探测,为动态制图和利用地图进行动态分析提供了信息保障➢可以缩短成图周期,降低制图成本➢数字卫星遥感信息可直接进入计算机进行处理,省去了图像扫描数字化的过程➢改变了传统的从大比例尺逐级缩编小比例尺地图的逻辑程序2.在历史遗迹、考古调查方面的应用3.在军事上的应用【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1、【名】电磁波: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气中传播2、【名】电磁波谱:按照电磁波的波长(频率的大小)长短,依次排列成的图表3、书第15页的表2.1以及17页的图很重要4、【名】辐射能量W:电磁辐射的能量,单位为焦耳(J)5、【名】辐射通量Φ: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的辐射能量,单位是瓦(W),表示为:Φ=d w/dt6、【名】辐射通量密度E: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E= dΦ/dS7、【名】辐射照度I:被辐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所接收的辐射通量,单位是瓦/米2(W/m2)。

表示为I=dΦ/dS8、【名】辐射出射度M: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辐射出的辐射通量,单位是瓦/米2(W/m2)。

表示为M=dΦ/dS9、【名】辐射亮度L:指辐射源在某一方向的单位投影表面在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单位是瓦/米2·球面度(W/(m2·Sr))。

10、【名】绝对黑体:对任何波长的辐射,都全部吸收,反射率和透射率都等于0的物体。

黑体是一种理想的吸收体,自然界没有真正的黑体。

11、书25页图2.11,很重要12、大气对辐射的吸收作用(书28页):➢氧气:小于0.2 μm;0.155为峰值。

高空遥感很少使用紫外波段的原因。

➢臭氧:数量极少,但吸收很强。

两个吸收带;对航空遥感影响不大。

➢水:吸收太阳辐射能量最强的介质。

到处都是吸收带。

主要的吸收带处在红外和可见光的红光部分。

因此,水对红外遥感有极大的影响。

➢二氧化碳:量少;主要在红外区。

1.35-2.85μm 之间有3个弱吸收带,2.7,4.3,14.5 μm 为强吸收带。

可以忽略不计。

13、大气散射:➢瑞利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小得多时,此时的散射称为瑞利散射。

散射率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因此,瑞利散射的强度随着波长变短而迅速增大。

➢米氏散射:质点直径和电磁波波长差不多时。

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程反比。

主要是大气中的气溶胶引起的散射。

云、雾等的悬浮粒子的直径和0.76-15 μm之间的红外线波长差不多,需要注意。

➢无选择性散射:当质点直径大于电磁波波长时(d >λ), 散射率与波长没有关系。

人看到的云和雾是白色的,就是非选择性散射的结果。

14、大气窗口定义: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

常用大气窗口:1)0.3-1.3μm:包括全部可见光(95%),部分紫外光(70%),部分近红外光(80%)。

摄影和扫描成像的方式在白天感测和记录目标电磁波辐射信息。

2)1.5-2.8μm和2.0—3.5μm:近、中红外窗口,60%-95%,扫描成像,白天记录3)3.5-5.5μm:中红外窗口,60%-70%,白天夜间,扫描成像记录4)8-14 μm:远红外窗口,超过80%,白天夜间,扫描记录5)0.8—2.5cm:微波窗口,白天夜间,扫描记录。

15、【名】反射率:地物的反射率(反射系数或亮度系数):地物对某一波段的反射能量与入射能量之比。

16、【名】地物的反射光谱:地物的反射率随入射波长变化的规律。

17、漫反射定律(朗伯定律):当目标物的表面足够粗糙,以至于它对太阳短波辐射的散射辐射亮度在以目标物的中心的2π空间中呈常数,即散射辐射亮度不随观测角度而变,称该物体为漫反射体,亦称朗伯体。

严格讲自然界中只存在近似意义下的朗伯体。

只有黑体才是真正的朗伯体。

18、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波段的特性➢紫外线(UV):0.05-0.38μm,碳酸盐岩分布、水面油污染。

➢可见光:0.38-0.76 μm,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是遥感最常用的波段。

➢红外线(IR) :0.76-1000 μm。

近红外0.76-3.0 μm;中红外3.0-6.0 μm;远红外6.0-15.0 μm;超远红外15-1000 μm。

(近红外又称光红外或反射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又称热红外。

)➢微波:1mm-1m。

全天候遥感;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具有穿透能力;发展潜力大。

19、电磁辐射源1.自然辐射源➢太阳辐射:是可见光和近红外的主要辐射源;常用5900K的黑体辐射来模拟;其辐射波长范围极大;辐射能量集中-短波辐射。

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

➢地球的电磁辐射:小于3 μm的波长主要是太阳辐射的能量;大于6 μm的波长,主要是地物本身的热辐射;3-6 μm之间,太阳和地球的热辐射都要考虑。

2.人工辐射源:主动式遥感的辐射源。

雷达探测。

分为微波雷达和激光雷达。

➢微波辐射源:0.8-30cm➢激光辐射源:激光雷达—测定卫星的位置、高度、速度、测量地形等。

20、地物反射波谱特征(综合题):几种典型地物的光谱特性(如植被、土壤、水体、岩石等)见书38-41页(1)矿物的光谱特性在0.4~1.3 µ m的光谱特性主要取决于矿物晶格结构中存在的铁、铜、镍、锰等过渡性金属元素的电子跃迁;1.3~2.5 µ m的光谱特性是由矿物组成中的碳酸根(CO32 −)、羟基(OH−)及可能存在的水分子(H2O)决定的;3~5 µ m的光谱特性是由Si-O,Al-O 等分子键的振动模式决定的。

(2)城市人工目标的光谱特性城市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沥青、油毡、水泥、瓦和各种颜色的涂料。

城市中的道路主要铺面材料为水泥和沥青两大类。

灰白色石棉瓦屋顶反射率最高;沥青粘砂屋顶由于其表面铺着反射率较高的沙石而决定了其发射率高于灰色的水泥平顶;铁皮屋顶表面呈灰黑色,反射率低且起伏小,曲线平坦;绿色塑料棚顶的波谱曲线在绿波段处有一个反射峰值,与植被相似,但它没有0.68 µ m处的吸收谷和近红外波段的“高反射坪”;人工建筑物热红外的发射特征取决于建筑材料的热特性;(3)水体光谱特性地表较纯洁的自然水体对0.4~2.5 波段的电磁波吸收明显高于绝大多数其它地物。

在光谱的可见光波段内,水体中的能量-物质相互作用比较复杂,光谱反射特性可能包括来自三方面的贡献:水的表面反射、水体底部物质的反射和水中悬浮物质的反射。

光谱吸收和透射特性不仅与水体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还明显地受到水中各种不同类型和大小的物质——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影响。

在光谱的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水几乎吸收了其全部的能量,即纯净的自然水体在近红外波段更近似于一个“黑体”,因此,在1.1~2.5 波段,较纯净的自然水体的反射率很低,几乎趋近于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