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及分析(整合)
板式换热器换热量的计算
板式换热器例题1、换热器换热量的计算w t Gc Q 1046750)2065(4187360020000=-⨯⨯=∆= 2、外网进入热水供应用户的水流量s kg t c Q G /10)7095(418710467500=-=∆= 3、加热水的流通断面积换热器内水的流速取0.1~0.5m/s 。
加热水的平均温度为(95+70)/2=82.5℃,该温度下水的密度为970.2kg/m 3。
200206.02.9705.010m w G f r r r =⨯==ρ 4、被加热水的流通断面积换热器内水的流速取0.1~0.5m/s 。
被加热水的平均温度为(65+20)/2=42.5℃,该温度下水的密度为991.2kg/m 3。
201868.02.9913.0360020000m w G f l l l =⨯⨯==ρ 5、选型初选BR12型板式换热器,单片换热面积为0.12m 2/片,单通道流通断面积为0.72×10-3。
6、实际流速加热水流道数为281072.00206.03=⨯==-d r r f f n 被加热水流道数为261072.001868.03=⨯==-d l l f f n 取流道数为28。
加热水实际流速s m f n G w r d r r /5.02.9701072.0281030=⨯⨯⨯==-ρ 被加热水实际流速s m f n Gw l d l l /28.02.9911072.02856.53=⨯⨯⨯==-ρ 7、传热系数查图知传热系数为3600w/m 2.K 。
8、传热温差()()()()℃396595207065952070)()()()(11221122=-----=-----=∆In t t In t t t p ττττ 9、传热面积246.73936001046750m t K Q F p =⨯=∆= 10、需要的片数6212.046.7===d F F N 11、实际片数考虑一个富裕量。
板式换热器热负荷的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热负荷的计算方法
此内容被浏览:【350】次添加日期:【2010-9-26 17:52:46】板式换热器热流量衡算式反映两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相互关系,在板式换热器保温良好,无热损失的情况下,对于稳态传热过程,其热流量衡算关系为:
(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冷流体吸收的热流量)
在板式换热器进行热衡算时,对有、无相变化的传热过程其表达式又有所区别。
(1)板式换热器无相变化传热过程
式中
Q----冷流体吸收或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W;
mh,mc-----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Cph,Cpc------热、冷流体的比定压热容,kJ/(kg·K);
T1,t1 ------热、冷流体的进口温度,K;
T2,t2------热、冷流体的出口温度,K。
(2)板式换热器有相变化传热过程
两物流在板式换热器换热过程中,其中一侧物流发生相变化,如蒸汽冷凝或液体沸腾,其热流量衡算式为:
板式换热器一侧有相变化
两侧物流均发生相变化,如一侧冷凝另一侧沸腾的传热过程
式中
r,r1,r2--------物流相变热,J/kg;
D,D1,D2--------相变物流量,kg/s。
对于板式换热器过冷或过热物流发生相变时的热流量衡算,则应按以上方法分段进行加和计算。
板式换热器的换热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对数平均温差法和NTU法。
在计算机没有普及的时候,各个厂家大多采用计算参数近似估算和流速-总传热系数曲线估算方法。
目前,越来越多的厂家采用计算机计算,这样,板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变得快捷、方便、准确。
以下简要说明无相变时板式换热器的一般计算方法,该方法是以传热和压降准则关联式为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
以下五个参数在板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中是必须的:•总传热量(单位:kW).•一次侧、二次侧的进出口温度•一次侧、二次侧的允许压力降•最高工作温度•最大工作压力如果已知传热介质的流量,比热容以及进出口的温度差,总传热量即可计算得出。
温度T1 = 热侧进口温度T2 = 热侧出口温度t1 = 冷侧进口温度t2= 冷侧出口温度热负荷热流量衡算式反映两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相互关系,在换热器保温良好,无热损失的情况下,对于稳态传热过程,其热流量衡算关系为:(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冷流体吸收的热流量)在进行热衡算时,对有、无相变化的传热过程其表达式又有所区别。
(1)无相变化传热过程式中Q----冷流体吸收或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W;m h,m c-----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C ph,C pc------热、冷流体的比定压热容,kJ/(kg·K);T1,t1 ------热、冷流体的进口温度,K;T2,t2------热、冷流体的出口温度,K。
(2)有相变化传热过程两物流在换热过程中,其中一侧物流发生相变化,如蒸汽冷凝或液体沸腾,其热流量衡算式为:一侧有相变化两侧物流均发生相变化,如一侧冷凝另一侧沸腾的传热过程式中r,r1,r2--------物流相变热,J/kg;D,D1,D2--------相变物流量,kg/s。
对于过冷或过热物流发生相变时的热流量衡算,则应按以上方法分段进行加和计算。
对数平均温差(LMTD)对数平均温差是换热器传热的动力,对数平均温差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换热器传热难易程度.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无法计算对数平均温差,此时用算术平均温差代替对数平均温差,介质在逆流情况和在并流情况下的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方式是不同的。
板式换热器计算及公式
对流换热系数
W/ m2℃
f
单通道截面积
m2
ν
运动粘度
m2/s
λ
介质导热系数
W/ m℃
Δp
阻力损失
Mpa
Eu
Eu =Δp/ρ. W2
无量纲
Re
雷诺数Re=W.de /ν
无量纲
de
当量直径
m
Nu
Nu =de.α / γ
无量纲
Pr
普朗特数
λ0
板片导热系数
W/ m℃
t
板厚
m
β
修正系数
h、c
热、冷介质角标
γP
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的方法及公式
(1)求热负荷Q
Q=G.ρ.CP.Δt
(2)求冷热流体进出口温度
t2=t1+Q/G.ρ.CP
(3)冷热流体流量
G=Q/ρ.CP.(t2-t1
(4)求平均温度差Δtm
Δtm=(T1-t2)-(T2-t1)/In(T1-t2)/(T2-t1)或Δtm=(T1-t2)+(T2-t1)/2
Δp= Eu.ρ.W2.ф
(14)若Δp>Δ允,做(8);
若Δp≤Δ允,记录结果 ,做(8)。
注:1.(1)、(2)、(3)根据已知条件的情况进行计算。
2.当T1-t2=T2-t1时采用Δtm=(T1-t2)+(T2-t1)/2
3.修正系数β一般0.7~0.9。
4.压降修正系数ф,单流程ф度=1~1.2 ,二流程、三流程ф=1.8~2.0,四流程ф=2.6~2.8。
(5)选择板型
若所有的板型选择完,则进行结果分析。
(6)由K值范围,计算板片数范围Nmin,Nmax
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
tm
℃
注意单位换算1j=0.00027777777w·
焦耳 (J) 1 9.807 2.648×106 2.685×106 3.6×106 4187 1055 1.356 公斤.米 (kg.m) 0.102 1 2.7×105 2.738×105 3.671×105 426.9 107.6 0.1383
25.318
1j=0.00027777777w·h
米制马力.时 3.777×10-7 3.704×10-6 1 1.014 1.36 1.581×10-3 3.985×10-4 -7 5.121×10 功、能和热量单位换算 米制马力.时 (PS.b) (HP.b) 3.725×10-7 3.653×10-6 0.9863 1 1.341 1.559×10-3 3.93×10-4 -7 5.05×10 千瓦.时 千卡 (kw.h) (kcal -7 2.777777×10 2.389×10-4 2.724×10-6 2.342×10-3 0.7355 632.5 0.7457 641.2 1 859.8 -3 1 1.163×10 -4 0.252 2.93×10 -7 -4 3.768×10 3.24×10
功、能和
热器设计热力学计算 计算公式 数值 已知 20 t1+Q/W2/C2/0.27777777 25.81335423 已知 70 已知 40 查表 997 查表 4.18 查表 9.1x10^-4 查表 850 查表 1.8 查表 3.2x10^-3 W1·C1·Δ Tபைடு நூலகம்0.27777777 134999 已知 20000 已知 0.606 已知 9000 已知 0.12 ((T1-t2)-(T2-t1))/Ln(T1-t1/t2-t1) 30.51209862 (t1+t2)/2 22.90667711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一、换热面积的计算1.换热面积的计算公式:换热面积=换热量/换热系数其中,换热量为所需换热量,换热系数为换热器材料和传热介质的传热系数,需要通过实验或经验公式来确定。
2.单个换热板的换热面积的计算:单个换热板的换热面积=换热面积/换热板数量根据所需的换热面积和换热板的数量,可以得到单个换热板的换热面积。
二、传热系数的计算传热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换热量与温差之比,计算传热系数是为了确定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1.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平均传热系数=1/(1/内部传热系数+Σ(厚度/导热系数)+1/外部传热系数)其中,内部传热系数和外部传热系数可以通过换热器的材料和实验数据来确定,厚度和导热系数可以通过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参数来确定。
2.内部传热系数的计算:内部传热系数=0.023*(流体的物性参数)^0.8*(流体的雷诺数)^0.8/(流体的普朗特数)^0.4内部传热系数与流体的物性参数、雷诺数和普朗特数有关,需要通过实验数据或经验公式来计算。
三、流体参数的计算流体参数主要包括流体的物性参数、雷诺数和普朗特数。
1.流体的物性参数的计算:流体的物性参数包括密度、粘度、比热容等,可以通过流体的温度、压力和化学成分来确定,也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
2.雷诺数的计算:雷诺数是流体流动的一种无量纲数,表示流体内部动力和惯性力的比值,计算公式为:雷诺数=流体的密度*流体的流速*物体的特征尺寸/流体的粘度可以通过流体的物性参数和流动条件来计算雷诺数。
3.普朗特数的计算:普朗特数是流体流动的一种无量纲数,表示动力和传热之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普朗特数=流体的动力粘度/流体的热传导系数可以通过流体的物性参数来计算普朗特数。
以上就是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具体的工艺要求和换热条件来确定换热面积、传热系数和流体参数等计算参数,以确保换热器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及分析
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及分析
有实例
摘要:
本文研究的是板式换热器的热力计算及分析,介绍了它的原理,计算
公式,并给出了实际的计算实例。
关键词: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分析
1.板式换热器的概述
2.板式换热器的热力计算
2.1热传递系数计算
热传递系数是衡量换热器热传递效率的重要参数,它直接反映换热器
热力性能,热传递系数的计算,可根据接近平衡原理,通常通过下式表示:Q=U×A×(T1-T2)
其中:
Q代表传热量;
U为热传递系数;
A代表表面积;
T1和T2分别为两端温度
2.2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
在满足换热原理的情况下
Q=U1A1L1(T1-T2)-U2A2L2(T3-T2)其中:
Q代表传热量;
U1和U2代表边界层热传递系数;
A1、A2为表面积;
L1、L2为厚度;
T1、T2、T3分别为三个温度。
3.板式换热器热力分析。
(整理)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1]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对数平均温差法和NTU法。
在计算机没有普及的时候,各个厂家大多采用计算参数近似估算和流速-总传热系数曲线估算方法。
目前,越来越多的厂家采用计算机计算,这样,板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变得快捷、方便、准确。
以下简要说明无相变时板式换热器的一般计算方法,该方法是以传热和压降准则关联式为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
以下五个参数在板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中是必须的:∙总传热量(单位:kW).∙一次侧、二次侧的进出口温度∙一次侧、二次侧的允许压力降∙最高工作温度∙最大工作压力如果已知传热介质的流量,比热容以及进出口的温度差,总传热量即可计算得出。
温度T1 = 热侧进口温度T2 = 热侧出口温度t1 = 冷侧进口温度t2= 冷侧出口温度热负荷热流量衡算式反映两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相互关系,在换热器保温良好,无热损失的情况下,对于稳态传热过程,其热流量衡算关系为:(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冷流体吸收的热流量)在进行热衡算时,对有、无相变化的传热过程其表达式又有所区别。
(1)无相变化传热过程式中Q----冷流体吸收或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W;m h,m c-----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C ph,C pc------热、冷流体的比定压热容,kJ/(kg·K);T1,t1------热、冷流体的进口温度,K;T2,t2------热、冷流体的出口温度,K。
(2)有相变化传热过程两物流在换热过程中,其中一侧物流发生相变化,如蒸汽冷凝或液体沸腾,其热流量衡算式为:一侧有相变化两侧物流均发生相变化,如一侧冷凝另一侧沸腾的传热过程式中r,r1,r2--------物流相变热,J/kg;D,D1,D2--------相变物流量,kg/s。
对于过冷或过热物流发生相变时的热流量衡算,则应按以上方法分段进行加和计算。
对数平均温差(LMTD)对数平均温差是换热器传热的动力,对数平均温差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换热器传热难易程度.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无法计算对数平均温差,此时用算术平均温差代替对数平均温差,介质在逆流情况和在并流情况下的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方式是不同的。
板式换热器计算书分析
板式换热器计算书分析计算书分析首先需要确定板式换热器的工作参数。
这包括热源和冷源的进出口温度、流量以及换热介质的物理性质等。
通过这些参数可以计算出换热器的热负荷和换热面积。
然后需要进行传热面积的计算。
传热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换热器的效率和性能。
一般情况下,传热面积的计算可以根据所需热负荷和换热系数来确定。
例如,根据热负荷和传热系数可以计算出所需传热面积,进而选择合适的板式换热器型号。
接下来需要进行板片通道的设计和计算。
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与板片的结构和布置有关。
通过计算板片数目、板片厚度、板片间距和流道截面积等可以确定板片通道的设计参数。
这些参数的选择要根据换热介质的性质和流量大小来确定,以保证换热效果和流体的正常流动。
计算书分析还需要进行换热器的压力损失计算。
在换热过程中,流体在管道和通道中会产生一定的阻力和压力损失。
通过计算压力损失可以分析换热器的流动特性和流体的动力学参数。
这有助于确保流体的正常运行和系统的稳定性。
最后,计算书分析还需要考虑换热器的材料和耐久性。
板式换热器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要求具有一定的耐高温、耐腐蚀和耐压能力。
通过对材料的选择和板片的密封性能的计算,可以确保换热器的长期使用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板式换热器的计算书分析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
通过合理的参数选择和详细的计算,可以确保换热器的性能稳定和运行可靠。
这对于工业生产和能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实施。
板式换热器知识讲解及换热计算
定义与工作原理定义板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效、紧凑的换热设备,由一系列金属板片组成,板片之间形成狭窄的流道,冷、热流体在板片两侧流动,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
工作原理板式换热器利用板片之间的流道,使冷、热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实现热量交换。
热量通过板片传导,从高温流体传递给低温流体,或从低温流体吸收热量传递给高温流体。
结构组成及特点结构组成板式换热器主要由框架、板片、密封垫片、压紧装置等部分组成。
其中,框架用于支撑和固定板片;板片是换热的主要部件,通常由不锈钢、钛合金等材料制成;密封垫片用于防止流体泄漏;压紧装置用于将板片压紧在框架上,保证换热器的密封性能。
特点板式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维护方便等特点。
此外,板式换热器还具有多种板片组合方式,可适应不同流体的换热需求。
应用领域与发展趋势应用领域板式换热器广泛应用于供暖、空调、化工、食品、医药等领域。
在供暖领域,板式换热器可用于集中供暖系统中的热交换;在空调领域,可用于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冷却和加热;在化工领域,可用于各种化工流程中的热量回收和温度控制。
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板式换热器将朝着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研究者将不断优化板片结构和材料,提高换热效率和耐腐蚀性;另一方面,将加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实现板式换热器的远程监控和智能控制,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温度、热量和热能的概念及其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表述和意义热力学系统、边界、工质和热源的定义01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传热方式的特点和区别02传热过程的基本定律和传热系数的概念03影响传热系数的因素和提高传热效率的方法流体的物理性质和流动状态流体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流体力学基础根据工艺要求确定所需换热量,考虑热损失和传热效率等因素。
换热量根据工艺要求确定进出口温度,考虑热媒性质和传热温差等因素。
进出口温度根据工艺要求确定允许的压力降,考虑流体性质和换热器结构等因素。
(完整版)换热器计算书
一、已知参数 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冷介质流量Gt/h 1825.328584 3对数温差传热系数Δ Tm ℃10.2 2传热面积 K W/m ℃1600Fm 2 911.54 换热面积( 10%的裕量) m 2 1002.7三、设计参数 单板有效换热面积 Fdm28.64 冷介质流程数N1 1 冷介质单道流通面积 A1 m 20.00264热介质流程数 N21 热介质单道流通面积 A2 m20.0156 板片数 n 116.05207 冷介质板间流速 V1 m/s #NAME? 热介质板间流速V2m/s #NAME? 冷介质进、出水口直径 、流速 mm 、m/s 350 #NAME? 热介质进、出水口直径 、流速mm 、m/s900#NAME?换热器参数浆液比热 3.457 kj/kg* ℃ 浆液密度 1180 kg/m 3 粘度0.0022pa*sm /h #NAME? 冷介质比热容kcal/kg ℃ #NAME? 冷介质密度kg/m 3#NAME?冷介质入口水温T 1 ℃ 32 冷介质出口水温T 2℃ 39.00 热介质密度 kg/m3 1180.0 热介质比热容热介质入口温度t 1 kcal/kg ℃℃#NAME?47 热介质出口温度t2℃ 44.7 热介质流量 Wt/h #NAME?m 3/h#NAME?二、传热计算换热量QKW 、kcal/h14860.0 12777300ΔT1=t1-T28.0 ΔT2=t2-T112.7浆液入口温度47.00 ℃浆液出口温度44.74 ℃浆液体积流量#NAME? m3/h 水侧入口温度32.00 ℃水侧出口温度39.00 ℃水侧体积流量#NAME? m3/h 水侧质量流量1825.3 t/h 换热器板片规格7200*1200*1.5 mm 换热器换热面积0 m2 浆液侧板间流速#NAME? m/s 水侧板间流速#NAME? m/s 浆液侧流道宽度24 mm 浆液侧阻力#NAME? m 水侧阻力#NAME? m 换热器净重0.0 kg 换热器荷重0.0 kg浆液参数确保所浆液比热 3.457 kj/kg* ℃3浆液密度1180 kg/m粘度0.0022 pa*s换热器参数板片宽度1200 厚度板片长度7200 1.5水实槽际深测际槽 3.2 浆液流道宽浆侧液实深12 24水测量槽 2.2 通道截面积比当槽量深液当浆侧深13 5.909090909夹紧尺寸0.0实际取整面积接口数量21PL0.6 WN1.0350 20.5400 27.5450 33.5500 40600 54.5 56 700 65 800 87 900 106 1000 123 1200 184 1400 252确保所有标红处参数准确无误!参数计算水侧板间入口处流速#NAME? m/s 板片水侧开口长度半剖管方案截面流速#NAME? m/s 700 椭圆短半轴高度120 mm半椭圆管方案截面流速浆液侧流体阻力#NAME?#NAME?m/sm水侧流体阻力#NAME? m滤总最终取值沿程阻力损失0.47147767#NAME? m浆液测阻力矩形通道尺寸a 流速#NAME? m/sb 运动粘度 1.8644E-06 m2/s 水力半径R动力粘度0.0022 pa*s密度1180.0 kg/m3 当量直径de 雷诺数Re #NAME? 流道长度当量糙粒高度K 4沿程阻力系数0.33404991#NAME?#NAME?最终取值0.33404991沿程阻力损失#NAME? m水测阻力矩形通道尺寸a 流速#NAME? m/s b运动粘度#NAME? m2/s 水力半径R动力粘度#NAME? pa*s密度#NAME? kg/m3 当量直径de 雷诺数Re #NAME? 流道长度当量糙粒高度K 4沿程阻力系数0.471477673 0滤网长度1500 2100总面积3150000#DIV/0! 个1.165 m0.024 m0.011757780.0470311197.2 m0.08 m0.0064 m 0.4 35.5 0.002962963 运动粘度#NAME? m2/s动力粘度#NAME? pa*s 0.005925926 密度#NAME? kg/m37.2 m 雷诺数#NAME?摩擦系数#NAME?压降#NAME? Mpa#NAME? m。
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及分析 整合
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及分析整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第一章概论综述目前板式换热器已成为高效、紧凑的热交换设备,大量地应用于工业中。
它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德国在1878年发明了板式换热器,并获得专利,到1886年,由法国首次设计出沟道板板式换热器,并在葡萄酒生产中用于灭菌。
APV公司的在1923年成功地设计了可以成批生产的板式换热器,开始时是运用很多铸造青铜板片组合在一起,很像板框式压滤机。
1930年以后,才有不锈钢或铜薄板压制的波纹板片板式换热器,板片四周用垫片密封,从此板式换热器的板片,由沟道板的形式跨入了现代用薄板压制的波纹板形式,为板式换热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流体力学与传热学的发展对板式换热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是板式换热器设计开发最重要的技术理论依据。
如: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雷诺(Reynolds)用实验证实了层流和紊流的客观存在,提出了雷诺数——为流动阻力和损失奠定了基础。
此外,在流体、传热方面有杰出贡献的学者还有瑞利(Reyleigh)、普朗特(Prandtl)、库塔(Kutta)、儒可夫斯基(жуковскиǔ)、钱学森、周培源、吴仲华等。
通过广泛的应用与实践,人们加深了对板式换热器优越性的认识,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大和制造技术的进步,使板式换热器的发展加快,目前已成为很重要的换热设备。
近几十年来,板式换热器的技术发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高效的波纹板片。
初期的板片是铣制的沟道板,至三四十年代,才用薄金属板压制成波纹板,相继出现水平平直波纹、阶梯形波纹、人字形波纹等形式繁多的波纹片。
同一种形式的波纹,又对其波纹的断面尺寸——波纹的高度、节距、圆角等进行大量的研究,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特殊用途的板片。
2:研究适用于腐蚀介质的板片、垫片材料及涂(镀)层。
3:研究提高使用压力和使用温度。
4:发展大型板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计算方法
4Gn a n = 2.14 µn ⋅ B
Gn— 冷凝水量
−1 / 3
µn 2 • 3 2 ⋅ ⋅ λ β n n g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 3
α n— 冷凝水放热系数 λ n— 凝结水的导热系数 μ n— 凝结水的动力粘度 ρ n— 凝结水的密度 B — 板宽 g — 重力加速度 (四)计算传热系数 K=1/(1/α n+1/α c+rp+rh+rc) (五)计算换热面积 F=Wq/(K*△ T) (六)计算欧拉数 Euc=x*Re
2
(分子等于零) W
≤ 3.5~ 4.5m/s
m m m m
2
2
(d≈ 2*l)
Eu— 欧拉数
a.b.x.y— 板形有关参数、指数
(八)计算雷诺数 Re=W*de/ν W — 计算流速 de— 当量直径 ν — 运动粘度 (九)计算努塞尔数 Nu=a*Re *Pr
b m
m/s m m /s
2
(十)计算放热系数 α =Nu*λ /de α — 放热系数 λ — 导热系数 (十一)计算传热系数 K=1/(1/α h+1/α c+rp+rh+rc) rp— 板片热阻 rh— 热介质污垢热阻 rc— 冷介质污垢热阻 (十二)计算理论面积 Fm=Wq/(K*△ T) (十三)计算换热器单组程流道数 n=Q/(3600*f*W) Q— 流量 f— 单通道横截面积 W— 板间流速 (十四)计算换热器程数 N=(Fm/s+1)/(2*n) s— 单板换热面积 (十五)计算实际换热面积 F=(2*N*n-1)*s (十六)计算欧拉数 Eu=x*Re
板式换热器的换热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换热计算⽅法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法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是⼀个⽐较复杂的过程,⽬前⽐较流⾏的⽅法是对数平均温差法和NTU法。
在计算机没有普及的时候,各个⼚家⼤多采⽤计算参数近似估算和流速-总传热系数曲线估算⽅法。
⽬前,越来越多的⼚家采⽤计算机计算,这样,板式换热器的⼯艺计算变得快捷、⽅便、准确。
以下简要说明⽆相变时板式换热器的⼀般计算⽅法,该⽅法是以传热和压降准则关联式为基础的设计计算⽅法。
以下五个参数在板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中是必须的:总传热量(单位:kW).⼀次侧、⼆次侧的进出⼝温度⼀次侧、⼆次侧的允许压⼒降最⾼⼯作温度最⼤⼯作压⼒如果已知传热介质的流量,⽐热容以及进出⼝的温度差,总传热量即可计算得出。
温度T1 = 热侧进⼝温度T2 = 热侧出⼝温度t1 = 冷侧进⼝温度t2= 冷侧出⼝温度热负荷热流量衡算式反映两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相互关系,在换热器保温良好,⽆热损失的情况下,对于稳态传热过程,其热流量衡算关系为:(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冷流体吸收的热流量)在进⾏热衡算时,对有、⽆相变化的传热过程其表达式⼜有所区别。
(1)⽆相变化传热过程式中Q----冷流体吸收或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W;m h,m c-----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C ph,C pc------热、冷流体的⽐定压热容,kJ/(kg·K);T1,t1 ------热、冷流体的进⼝温度,K;T2,t2------热、冷流体的出⼝温度,K。
(2)有相变化传热过程两物流在换热过程中,其中⼀侧物流发⽣相变化,如蒸汽冷凝或液体沸腾,其热流量衡算式为:⼀侧有相变化两侧物流均发⽣相变化,如⼀侧冷凝另⼀侧沸腾的传热过程式中r,r1,r2--------物流相变热,J/kg;D,D1,D2--------相变物流量,kg/s。
对于过冷或过热物流发⽣相变时的热流量衡算,则应按以上⽅法分段进⾏加和计算。
对数平均温差(LMTD)对数平均温差是换热器传热的动⼒,对数平均温差的⼤⼩直接关系到换热器传热难易程度.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计算对数平均温差,此时⽤算术平均温差代替对数平均温差,介质在逆流情况和在并流情况下的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式是不同的。
板式换热器计算
根据公式q=k·f·△TM,F=Q/K.ΔtmQ—热流(W)ΔTM对数平均温差(℃)F——传热面积(m*m)板型或波纹型应根据换热场合的实际需要确定。
对于流量大、允许压降小的情况,应选用低阻力的板式,否则应选用阻力大的板式。
根据流体压力和温度,确定可移动式或钎焊式。
为了避免板数过多,板间速度慢,换热系数低,对于较大的换热器,必须更加重视这一问题。
计算方法及公式(1)求热负荷QQ=G.ρ。
CP.Δt(2)计算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t2=t1+Q/G。
(3)冷热流体流动G=Q/ρ。
CP.(T2-t1)(4)计算平均温差ΔTMΔTM=(T1-T2)-(T2-T1)/in(T1-T2)/(T2-T1)或ΔTM=(T1-T2)+(T2-T1)/2(5)选择线路板类型如果选择了所有电路板类型,将分析结果。
(6)从K值的范围计算板数Nmin和nmax的范围Nmin=Q/Kmax.Δtm。
F P.βNmax=Q/Kmin。
Δtm。
F P.β根据不同厂家的产品性能曲线计算传热系数和压降。
性能曲线(标准相关性)通常来自产品性能测试。
对于缺乏性能试验的板形,也可以根据板形的特征几何尺寸,通过国际上的一些软件,利用参考尺寸法得到各判据之间的相关性。
扩展数据:原则:可拆卸板式换热器是由许多波纹薄板组成,这些波纹薄板以一定的间隔用垫片密封,并由框架和压紧螺钉重叠压缩。
板和垫片的四个角孔构成配液管和集液管。
同时,冷、热流体被合理分离,在每一块板两侧的流道中流动,并通过板进行热交换。
板式换热器的最佳设计计算是在已知温差比NTUE的条件下,合理确定其型号、工艺流程和换热面积,使ntup等于NTUE。
板式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石油、化工、电力、医药、食品、化纤、造纸、纺织、船舶、供热等行业。
可用于加热、冷却、蒸发、冷凝、灭菌、余热回收等场合。
太阳能利用:参与太阳能集热器上乙二醇等防冻剂的热交换过程,达到利用太阳能的目的。
【HETA】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
【HETA】板式换热器热⼒计算热⼒计算的⽬的在于使所设计的换热器在服从传热⽅程式的基础上能够满⾜热负荷所应具有的换热⾯积、传热系数、总传热系数、平均温差等综合⽅⾯的计算。
⼀:总传热系数确定途径确定总传热系数的途径在设计计算板式换热器时,总传热系数的确定可通过两条途径:(⼀)选⽤经验公式有设计者根据经验或从有关参考书籍、有关性能测定的实验报告中,选⽤与⼯艺条件相仿、设备类型类似的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值作为设计依据。
表 2 ⼀ 1 列出了⼀般情况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值。
(⼆)计算确定在设计计算中,常常需要知道⽐较准确的总传热系数值,这可以通过总传热系数的计算确定。
但由于计算传热系数的公式有⼀定误差及污垢热阻也不容易准确估计等原因,计算得到的总传热系数值与实际情况也会有出⼊。
⼆:总传热系数的计算(⼀)由热阻关系求解在板式换热器中,热量从⾼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的过程中,通常存在着五项热阻:板⽚热侧流体传热热阻1/α , ,污垢层热阻 Rs1,板⽚热阻δ/λ,板⽚冷侧流体传热热阻1/α2,污垢层热阻Rs2 。
它们之和即为总热阻,总热阻的倒数也就是总传热系数,故其计算式为:为了解决腐蚀问题,有的换热器的板⽚表层涂有防腐蚀涂层,因⽽存在涂层热阻 Rco1、Rco2,总传热系数的计算式则为:涂层的厚度虽然⼀般仅为⼏⼗微⽶,但涂层的导热系数很⼩,⼀般为 0.3 ~0.6W/( m.℃),所以涂层热阻相当⼤,绝对不能忽略。
(⼆)由传热⽅程求解传热的基本⽅程式为Q = KA△tm由此可求得总传热系数K=Q/(A△tm)。
1、换热量 Q 的计算换热量 Q的计算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在下列各式中选⽤:(1)单相流体的吸、放热(2)流体的沸腾吸热或凝结放热以上式⼦表⽰产⽣ qmx公⽄的蒸汽所需要的沸腾吸热量或qmx 公⽄蒸汽凝结所放出的热量。
如果在板式冷凝器中产⽣过冷或板式蒸发器中发⽣过热,则总热量为凝结段放热量与过冷段放热量之和,或为蒸发段吸热量与过热段吸热量之和。
板式换热器计算
根据公式q = k·f·△TM,F = Q / K .ΔtmQ-热流(W)ΔTM-对数平均温差(℃)F-传热面积(m * m)板式或波纹式应根据换热场合的实际需要确定。
对于大流量,允许压降较小的情况,应选择阻力小的板型,否则应选择阻力大的板型。
根据流体压力和温度,确定可移动类型或钎焊类型的选择。
为了避免过多的板,板之间的低速度和低的热传递系数,对于较大的热交换器,必须更加注意这个问题。
计算方法和公式(1)求热负荷QQ = G.ρ.CP.Δt(2)求出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t2 = t1 + Q / G。
(3)冷热流体流量G = Q /ρ.CP。
(t2-t1)(4)计算平均温差ΔTMΔTM =(T1-T2)-(t2-t1)/ in(T1-T2)/(t2-t1)或ΔTM =(T1-T2)+(t2-t1)/ 2(5)选择板子类型如果选择了所有板类型,将对结果进行分析。
(6)从K值的范围计算板数Nmin,nmax的范围Nmin = Q / Kmax .Δtm .F P .βNmax = Q / Kmin .Δtm .F P .β传热系数和压降的计算是根据不同制造商的产品性能曲线得出的。
性能曲线(标准相关性)通常来自产品性能测试。
对于缺乏性能测试的板形,还可以通过参考尺寸方法根据板形的特征几何尺寸,通过一些国际通用软件采用来获得准则相关性。
扩展数据:原理:可拆卸的板式换热器由许多波纹状的薄板组成,这些薄板由垫片以一定的间隔密封,并由框架和压缩螺钉重叠并压缩。
板和垫圈的四个角孔形成了流体的分配管和收集管。
同时,冷,热流体被合理地分离以在每个板的两侧的流动通道中流动,并且通过板进行热交换。
板式换热器的最佳设计和计算是在已知温差比NTUE的条件下合理确定其型号,工艺流量和传热面积,使ntup等于NTUE。
板式换热器已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石油,化工,电力,医药,食品,化纤,造纸,轻纺,船舶,供热等部门。
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及分析(整合)
第一章概论1.1综述1.1.1板式换热器发展简史目前板式换热器已成为高效、紧凑的热交换设备,大量地应用于工业中。
它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德国在1878年发明了板式换热器,并获得专利,到1886年,由法国M.Malvazin首次设计出沟道板板式换热器,并在葡萄酒生产中用于灭菌。
APV公司的R.Seligman在1923年成功地设计了可以成批生产的板式换热器,开始时是运用很多铸造青铜板片组合在一起,很像板框式压滤机。
1930年以后,才有不锈钢或铜薄板压制的波纹板片板式换热器,板片四周用垫片密封,从此板式换热器的板片,由沟道板的形式跨入了现代用薄板压制的波纹板形式,为板式换热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流体力学与传热学的发展对板式换热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是板式换热器设计开发最重要的技术理论依据。
如: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雷诺(Reynolds)用实验证实了层流和紊流的客观存在,提出了雷诺数——为流动阻力和损失奠定了基础。
此外,在流体、传热方面有杰出贡献的学者还有瑞利(Reyleigh)、普朗特(Prandtl)、库塔(Kutta)、儒可夫斯基(жуковскиǔ)、钱学森、周培源、吴仲华等。
通过广泛的应用与实践,人们加深了对板式换热器优越性的认识,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大和制造技术的进步,使板式换热器的发展加快,目前已成为很重要的换热设备。
近几十年来,板式换热器的技术发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高效的波纹板片。
初期的板片是铣制的沟道板,至三四十年代,才用薄金属板压制成波纹板,相继出现水平平直波纹、阶梯形波纹、人字形波纹等形式繁多的波纹片。
同一种形式的波纹,又对其波纹的断面尺寸——波纹的高度、节距、圆角等进行大量的研究,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特殊用途的板片。
2:研究适用于腐蚀介质的板片、垫片材料及涂(镀)层。
3:研究提高使用压力和使用温度。
4:发展大型板式换热器。
5:研究板式换热器的传热和流体阻力。
板式换热器简易计算表
板式换热器简易计算表1.换热面积计算:换热面积是板式换热器的重要参数,用于决定换热效果和换热器的尺寸。
其计算公式为:A = Q / (U × ΔTlm)其中,A为换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Q为热量传递率,单位为千瓦;U为整体传热系数,单位为千瓦/平方米·摄氏度;ΔTlm为对数平均温差,单位为摄氏度。
2.弹性计算:在实际操作中,常常需要进行弯曲或挤压板式换热器的弹性计算。
弹性计算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计算换热器的最大应力:σ=M×y/I其中,σ为最大应力,单位为帕斯卡;M为挤压力矩,单位为牛顿·米;y为换热器的远离中心轴的最大距离,单位为米;I为惯性矩,单位为米的四次方。
(2)计算挤压压力:P=σ×A其中,P为挤压压力,单位为牛顿;A为换热器截面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3)判断换热器的弹性:比较挤压压力和材料的临界弹性极限,若挤压压力小于临界弹性极限,则换热器满足弹性要求。
3.流体流量计算:在设计和运行板式换热器时,需要正确计算流体的流量。
流体流量的计算公式如下:m=ρ×v×A其中,m为流体的质量流量,单位为千克/秒;ρ为流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v为流体的速度,单位为米/秒;A为流体的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4.热传导计算:Q=k×A×ΔT/d其中,Q为热量,单位为千焦耳;k为热导率,单位为千焦耳/米·秒·摄氏度;A为传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ΔT为温差,单位为摄氏度;d为传热距离,单位为米。
以上是板式换热器的简易计算表,供参考使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例如流体的参数、换热器的材料、温度差等,以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建议结合具体条件进行更详细和准确的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论1.1综述目前板式换热器已成为高效、紧凑的热交换设备,大量地应用于工业中。
它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德国在1878年发明了板式换热器,并获得专利,到1886年,由法国M.Malvazin首次设计出沟道板板式换热器,并在葡萄酒生产中用于灭菌。
APV 公司的R.Seligman在1923年成功地设计了可以成批生产的板式换热器,开始时是运用很多铸造青铜板片组合在一起,很像板框式压滤机。
1930年以后,才有不锈钢或铜薄板压制的波纹板片板式换热器,板片四周用垫片密封,从此板式换热器的板片,由沟道板的形式跨入了现代用薄板压制的波纹板形式,为板式换热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流体力学与传热学的发展对板式换热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是板式换热器设计开发最重要的技术理论依据。
如: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雷诺(Reynolds)用实验证实了层流和紊流的客观存在,提出了雷诺数——为流动阻力和损失奠定了基础。
此外,在流体、传热方面有杰出贡献的学者还有瑞利(Reyleigh)、普朗特(Prandtl)、库塔(Kutta)、儒可夫斯基(жуковскиǔ)、钱学森、周培源、吴仲华等。
通过广泛的应用与实践,人们加深了对板式换热器优越性的认识,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大和制造技术的进步,使板式换热器的发展加快,目前已成为很重要的换热设备。
近几十年来,板式换热器的技术发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高效的波纹板片。
初期的板片是铣制的沟道板,至三四十年代,才用薄金属板压制成波纹板,相继出现水平平直波纹、阶梯形波纹、人字形波纹等形式繁多的波纹片。
同一种形式的波纹,又对其波纹的断面尺寸——波纹的高度、节距、圆角等进行大量的研究,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特殊用途的板片。
2:研究适用于腐蚀介质的板片、垫片材料及涂(镀)层。
3:研究提高使用压力和使用温度。
4:发展大型板式换热器。
5:研究板式换热器的传热和流体阻力。
6:研究板式换热器提高换热综合效率的可能途径。
我国板式换热器的研究、设计、制造,开始于六十年代。
1965年,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根据一些资料设计、制造了单板换热器面积为0.52m2的水平平直波纹板片的板式换热器,这是我国首家生产的板式换热器,供造纸厂、维尼纶厂等使用。
八十年代初期,该厂又引进了W.Schmidt公司的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增加了板式换热器的品种。
1967年,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对板片的六种波纹型式作了对比试验,肯定了人字形波纹的优点,并于1971年制造了我国第一台人字形波纹板片(单板换热面积为0.3m2)的板式换热器,这对于我国板式换热器采用波纹型式的决策起了重要的作用。
1983年,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组织了板式换热器技术交流会,对板片的制造材料、板片波纹型式、单片换热面积、板式换热器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促进了我国板式换热器的发展。
国家石油钻采炼化设备质量监测中心还对板式换热器的性能进行了大量的测定。
清华大学于八十年代初期,对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流体阻力和优化等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认为板式换热器的换热,以板间横向绕流作为换热物理模型,该校还对板式换热器的热工性能评价指标及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了研究。
近几十年来,他们还作了大量的国产板片的性能测定。
河北工学院就板式换热器的流体阻力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只有当板片两侧的压差相等或压差很小时,板片以自身的刚性使板间距保持在设计值上,否则板片会发生变形,致使板间距发生变化,出现受压通道和扩张通道。
其次,他们把板式换热器的流体阻力分解为板间流道阻力和角孔道阻力(包括进、出口管)进行整理,得到一种新的流体阻力计算公式。
天津大学对板式换热器的两相流换热及其流体主力计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考虑因素比较全面的换热计算公式。
近年来,研制了非对称型的板式换热器,进行了国产板式换热器的性能测定及优化设计等工作。
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也对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流体阻力理论或工程应用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过的板式换热器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设计开发模式,与世界领先技术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我国板式换热器的制造厂家有四五十家、年产各种板式换热器数千台计,但是我国的板式换热器的应用远不及国外,这与人们对板式换热器的了解程度、使用习惯以及国内产品的水平有关。
七十年代,板式换热器主要应用于食品、轻工、机械等部门;八十年代也仅仅是应用到民用建筑的集中供热;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在化工工艺流程中较苛刻的场合也出现了板式换热器的身影。
由于人们对板式换热器工作原理、热力计算、校验等不熟悉的原因,使得板式换热器在开发到应用的时间跨度上,花费了较多的时间。
现在,世界上各工业发达国家都制造板式换热器,其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最著名的厂家有英国APV公司、瑞典ALFA-LAVAL公司、德国GEA公司、美国OMEXEL 公司、日本日阪制作所等。
(一):英国APV公司。
APV公司的Richard Seligman博士于1923年就成功设计了第一台工业性的板式换热器。
其在国外有20个联合公司,遍及美、德、法、日、意、加等国。
Seligman设计的板式换热器板片为塞里格曼沟道板。
三十年代后期,英国人Goodman提出的阶梯形断面的平直波纹,性能并不十分优越。
目前APV公司生产的板式换热器称为Paraflow,其波纹多属人字形波纹,最大单板换热面积为2.2m2,单台换热器最大流量为2500m3/h。
换热器最高使用温度为260℃、最大使用压力为2.0MPa、最大的单台换热面积为1600m2。
APV公司换热器产品情况如表1-1:表1-1 APV公司主要的板式换热器(表1-1续)(二):ALFA-LAVAL公司。
ALFA-LAVAL公司制造的板式换热器,其销售遍布99个国家,从该公司于1930年生产的第一台板式巴氏灭菌器开始,已有60多年的历史。
公司在1960年就采用了人字形波纹板片;1970年发展了钉焊板式换热器;1980年对叶片的边缘做了改造,以增强抗压能力。
该公司的标准产品性能:最高工作压力2.5MPa;最高工作温度250℃;最大单台流量3600m3/h;总传热系数3500~7500W/(m2.K);每台换热面积0.1~2200m2;最大接管尺寸450mm。
(三):GEA AHLBORN公司。
该公司现有Free-Flow和Varitherm两个系列产品。
前者抗压能力差,后者为人字形波纹片。
Free-Flow为弧形波纹板片,其结构特殊,板片的断面是弧状,而且分割成几个独立的流道,相邻两板波纹之间无支点,靠分割流道的垫片作支撑,以抗压力差。
显而易见,这种板片的承压能力较低。
Varitherm为人字形波纹板片,一般情况下,同一外形尺寸和垫片中心线位置的板片,有纵向人字形和横向人字形两种形式。
GEA AHLBORN的板式换热器技术特性如表1-2:表1-2 GEA AHLBORN公司主要板式换热器技术特性注:纵/横人字形,指有纵向人字形和横向人字形两种波纹板片。
(四):W.Schmidt公司。
公司早期生产截球形波纹片(sigma-20),因性能欠佳已不再生产。
该公司的Sigma板片,除小面积的为水平平直波纹外,都为人字形波纹,而且同一单板面积和同一外形尺寸、垫片槽尺寸的板片有两种人字角的人字形波纹,增加了组合形式,以适应各种工况的需要。
W.Schmidt公司的板式换热器,一般工作压力为1.6MPa,最小的单板换热面积为0.035m2、最大的单板换热面积为1.55m2。
(五):HISAKA(日阪制作所)公司。
在1954年,公司研究成功EX-2型板片;现在,该公司有水平平直波纹板和人字形波纹板两种。
其板式换热器技术特性见表1-3:表1-3 HISAKA公司板式换热器技术特性注:H.L-为有两种不同人字角的板片。
(六):OMEXELL(欧梅塞尔)公司。
OMEXELL公司提供的板式换热器包含拼装式、钎焊式、“宽间隙”自由流、双壁式、半焊式、多段式等系列,作为一家成功的板式换热器公司,所提供的交换热方案也是综合性的。
公司所生产的产品符合压力容器规范和质量保证体系:美国ASME日本JIS标准美国3A卫生标准中国GB16409-1996ISO9001/14001/18000OMEXELL公司产品提供的材料、材质特性(表1-4、表1-5、表1-6、表1-7):表1-4板片材质表1-5垫片材质表1-6框架材质表1-7接口材质藉由各国公司的发展情况不难发现,板式换热器的整个发展,其最终目的都是围绕着如何提高热交换效率。
早期的发展由于技术限制,主要发展的就是结构、板型,通过优化、热力计算及分析,这些优化的方法都是可行的。
进入现代以后,板式换热器的发展着重于材料的选择以及结构上的细节优化。
1.2 板式换热器基本构造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相对于板翅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比较简单,它是由板片、密封垫片、固定压紧板、活动压紧板、压紧螺柱和螺母、上下导杆、前支柱等零部件所组成,如图1-1所示:图1-1 板式换热器结构示意图板片为传热元件,垫片为密封元件,垫片粘贴在板片的垫片槽内。
粘贴好垫片的板片,按一定的顺序(如图1-1所示,冷暖板片交叉放置)置于固定压紧板和活动压紧板之间,用压紧螺柱将固定压紧板、板片、活动压紧板夹紧。
压紧板、导杆、压紧装置、前支柱统称为板式换热器的框架。
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所有板片,称为板束。
在压紧后,相邻板片的触点互相接触,使板片间保持一定的间隙,形成流体的通道。
换热介质从固定压紧板、活动压紧板上的接管中出入,并相间地进入板片之间的流体通道,进行热交换。
图1-1所示板式换热器为可拆式板式换热器,其原理就是在上导杆处安装了活动滑轮、顶压装置,在增减板片的时候,可以通过该滑轮调节换热器内可安装板片数量,顶压装置加固整体结构牢固性;而对于一些小型的板式换热器,则没有该装置,而是直接地将固定压紧板和活动压紧板通过导杆固定连接起来,这种结构没有清洗空间,清洗、检查时,板片不能挂在导杆上,虽然这样的结构轻便简易,但对大型的、需经常清洗的板式换热器不太适用。
对于要进行两种以上介质换热的板式换热器,则需要设置中间隔板。
在乳品加工的巴氏灭菌器中,为了增加在灭菌温度下乳品的停留时间,通常需要在灭菌器的特定位置上安装延迟板。
为了节约占地面积,APV公司和ALFA-LAVAL公司开发应用了一种双框架结构,该结构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公用一个检修空间,左右各设一个固定压紧板,中间设两个活动压紧板;第二种是共用中间的固定压紧板,左、右各设一个活动压紧板。
双框架的结构,可视为两台板式换热器装在一起。
为了使流体在板束之间按一定的要求流动,所有板片的四角均按要求冲孔,垫片按要求粘贴,然后有规律地排列起来,形成流体的通道,称为流程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