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公开课教案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通过讲述《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三顾茅庐”,让学生了解刘备、诸葛亮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诸葛亮忠诚报国的品质。

1.2 教学目标1. 了解“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关系。

2. 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传统美德观念。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故事背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为了拯救百姓,决心寻找贤才辅佐自己,统一天下。

2.2 故事情节刘备听说隆中诸葛亮才华横溢,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未能见到,第二次同样未果,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

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答应辅佐刘备,共图天下。

2.3 人物分析2.3.1 刘备:仁爱宽厚,英勇果断,渴望拯救百姓,寻求贤才。

2.3.2 诸葛亮:才智过人,隐居隆中,忠诚报国,具有高尚品质。

第三章:故事细节分析3.1 第一次顾茅庐刘备带领关羽、张飞第一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未能见到。

三人耐心等待,诸葛亮回来后,刘备诚心请教治国之道。

3.2 第二次顾茅庐刘备第二次前往隆中,依然未能见到诸葛亮。

在草庐中,刘备留下书信,表达自己的诚意。

3.3 第三次顾茅庐刘备第三次前往隆中,终于见到诸葛亮。

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答应辅佐刘备,共图天下。

第四章:故事意义及启示4.1 故事意义“三顾茅庐”展现了刘备求贤若渴、诸葛亮忠诚报国的品质,体现了友谊、忠诚、担当等传统美德。

4.2 启示1. 做人要忠诚,对朋友、对国家要忠诚。

2. 求贤若渴,虚心请教,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3. 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克服困难。

第五章:课后作业1. 根据故事内容,绘制人物关系图。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互动。

第六章:人物关系分析6.1 刘备、关羽、张飞与诸葛亮分析四人之间的关系,刘备对诸葛亮的三顾茅庐,关羽、张飞的忠诚陪伴,展现了一种团结、信任、互相扶持的友谊。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1]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1]

8.三顾茅庐课前活动: 背诵小古文《读书需有疑》1、一. 说题导入2、这节课, 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三顾茅庐》。

谁来说说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吗?预设:生: 三顾茅庐就是三次拜访诸葛亮。

师:不错, 能加上一个谁, 就更好了!生: 三顾茅庐就是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

师: 你说得真好, 那刘备为什么要三次拜访诸葛亮呢?生: 刘备恳请他辅助自己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师: 同学们, 你们知道吗?当时正是东汉末年, 群雄纷争, 他们之间常常发生战争, 百姓苦不堪言。

所以刘备决心请诸葛亮出山完成统一大业, 可是, 一连两次, 他连诸葛亮的面都没见着。

师:那第三次时, 他请到诸葛亮了吗?生: 请到了。

师: 是刘备的什么打动了诸葛亮?生: 诚心诚意。

二、新授3、1.那么刘备在三顾茅庐的整个过程中, 其心到底有多诚, 其情到底有多真?请大家默读课文2.3.4自然段, 找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建议大家边读课文边用圈画出关键词句, 并在旁边用简短的几个字写出你的感受。

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老师巡视, 相机指导)4、2分钟后, 老师看到大部分同学只找到了两三处, 不怕, 团结就是力量, 请你和同桌讨论讨论, 互相补充补充, 相信你一定能找得更多。

看大家那么认真的样子, 老师知道你们一定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了。

快来跟我们分享一下吧!预设1:生: 读刘备的话。

师: 刘备为什么会这么严厉地骂张飞?生: 张飞说要用绳把诸葛亮捆来。

师: 你能把他的话读出来吗?师: 他们竟然发生争执了!你知道刘备和张飞的关系吗?生: 张飞是刘备的结拜兄弟。

师:是啊!《三国演义》中一个著名的情节就是——桃园三结义(出示图), 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成三兄弟, 感情比亲兄弟还要亲。

他竟因为这个还未见过面的诸葛亮而斥责张飞, 由此看出他对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师: 让我们来读读他们的对话。

(出示对话)指名一男一女读。

生评。

师: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觉得该怎么读?试试看?你为什么要大声地读张飞的话?生: 课文里有个嚷字。

《三顾茅庐》课件 公开课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课件 公开课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课件、公开课 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X-12-30
目 录
• 课程介绍 • 《三顾茅庐》故事背景 • 课文内容解析 • 课堂互动设计 • 课后作业与要求 • 教学反思与总结
01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茅庐请诸葛 亮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被广泛传播和 传承。
口语表达
总结词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在课堂上或小组活动中,就《三顾茅庐》的主题、情节或人物性格进行口头表 达和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语言组织和逻辑思
维能力。
06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目标达成度
通过课堂互动、作业和测试,评 估学生对《三顾茅庐》主题的理 解和应用程度,判断教学目标是
汇报交流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其他组员补充,全班交流分享。
角色扮演
角色分配
让学生自愿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如刘 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
表演
评价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反馈, 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引导学生深入 思考。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 再现当时的情境。
05
课后作业与要求
教学方法改进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引入更多互动环节、采用 多媒体教学资源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更新
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包括案例、图片、视频等, 保持教学资源的新鲜度和实用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教学方法运用
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总结哪些方法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顾茅庐》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三顾茅庐》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三顾茅庐》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 教材分析《三顾茅庐》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刘备为访求人才,三次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中邀请他出山的典故。

这篇课文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历史人物和事件,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文素养和历史文化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文化知识,但对于《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他们可能只知道一些皮毛,对于故事背后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和文化内涵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了解《三顾茅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培养历史文化意识。

4.学会通过课文学习,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教学难点:《三顾茅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通过课文学习,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的魅力。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用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相关历史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

3.PPT:用于呈现课文内容、人物关系和历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发音、语调、情感等。

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情景再现。

初中部编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三顾茅庐》公开课教案(公开课)

初中部编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三顾茅庐》公开课教案(公开课)

《三顾茅庐》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明清白话小说的特点,把握小说内容,体会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

2.学会抓住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4.积累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感受古今语言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1.疏通文意,把握小说情节,分析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以及外貌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了解本文层层铺垫的写作手法,体会小说作者的艺术匠心。

4.通过小说的学习,体会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预习字词,自读课文进行预习。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作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节选自《三国演义》,它就是《三顾茅庐》。

二、预习检查(下列各题,采用PPT的形式,括号内的内容,待学生回答完毕时,稍后显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拜谒.(yè)岂可相强.(qiǎnɡ)侥.幸(jiǎo)纶.巾(ɡuān)鹤氅.(chǎnɡ)汉室末胄.(zhòu)愧赧.(nǎn)谬.(miù)倾颓.(tuí)窃.命(qiè)殆.(dài)沔.水(miǎn)民殷.(yīn)存恤.(xù)箪.食壶浆(dān)鄙.贱(bǐ)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yīn)殷实bǐng)屏除yān)殷红píng)屏风yǐn)殷其雷bīng)屏营3.解释下列词语。

(1)拜谒:拜访谒见。

(2)如雷贯耳: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贯,贯穿,进入。

(3)屏人促席:叫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诸葛亮)。

《三顾茅庐》教案(3篇)

《三顾茅庐》教案(3篇)

《三顾茅庐》教案(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本文是漂亮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三顾茅庐》教案(较新3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顾茅庐教案篇一课时目标: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一、复习导入:1、练读词语:山冈、半晌、恭恭敬敬、诸葛亮三顾茅庐、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丽宜人、群雄纷争、茅塞顿开2、说说三顾茅庐在课文中的意思。

二、精读课文:t: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s: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t:你这是请他出山之后的诚心诚意,之前呢?s: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你再帮张飞嚷一下t:自己练一练,看谁来做一次猛张飞。

你说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s:生气、讨厌(怎么搞的又去了)个别读/齐嚷t: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刘备怎么说?s:齐读t:这地方能看出刘备诚心诚意,还有什么地方?s: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侍侯。

t: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s:刘备怕他俩打扰诸葛亮,怕张飞闹堂t:是啊,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的,看这个恭字,(指导识写出恭)谁来表演一下刘备恭恭敬敬s:一生表演(两手立正站好)t:一个刘备,还有不同站法吗?s:另一生表演(低头弯腰,双手抱拳)弯腰低头是对一个人的尊敬t:噢,更恭敬,这样才能体现对人的虔诚和恭敬。

看看书上刘备站了多久,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还有一个时间,半晌是多长时间?半天起码也得一个小时,同学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们年龄吗?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通过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通过故事,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2. 了解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3. 学习故事中的人物品质;4. 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品质;2. 难点:理解故事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

第二章:故事讲解2.1 第一次顾茅庐1. 讲述刘备第一次顾茅庐,未能见到诸葛亮的原因;2. 分析刘备的心情和态度;3.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描写。

2.2 第二次顾茅庐1. 讲述刘备第二次顾茅庐,仍然未能见到诸葛亮的原因;2. 分析刘备的心态变化;3.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情节发展。

2.3 第三次顾茅庐1. 讲述刘备第三次顾茅庐,终于见到诸葛亮,并请其出山的经过;2. 分析刘备的坚定信念和诚意;3.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刘备1. 分析刘备的性格特点:仁爱、坚定、有耐心;2. 讨论刘备为何三次顾茅庐;3. 引导学生从刘备身上学到品质。

3.2 诸葛亮1. 分析诸葛亮的品质:才华横溢、忠诚、谦虚;2. 讨论诸葛亮为何最终出山;3. 引导学生从诸葛亮身上学到品质。

第四章:故事启示4.1 团队合作1. 分析刘备和诸葛亮的合作关系;2. 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合作。

4.2 坚定信念1. 分析刘备三次顾茅庐的信念;2. 讨论坚定信念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树立信念,勇往直前。

第五章:课堂小结5.1 知识梳理回顾本节课的故事内容,总结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品质。

5.2 作业布置1. 熟读故事,巩固知识点;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故事中人物品质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三顾茅庐》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三顾茅庐》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深入解析
在课文讲解环节,教师需要深入解析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义。教师可以逐段讲解,分析文中的人物、情 节和语言,引导学生理解刘备的诚意和诸葛亮的才华。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特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课文。
课堂互动
交流讨论
课堂互动环节是促进学生参与和思考的重 要环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 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例如,教师 可以让学生讨论刘备为什么要三次拜访诸葛 亮,或者让学生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通过课堂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 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改进建议
针对部分学生在角色扮 演中出现的问题,可以 在课前进行更充分的准 备和指导,以提高表演 效果。同时,可以增加 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 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
下节课预告
主题
学习《三国演义》中其他著名人物和故事,如关羽、张飞、赤壁之战 等。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其他人物和故事,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 景和社会环境,进一步理解刘备、诸葛亮等人物的思想和行为。
教师自我反思
教学内容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 的实际需求,是否能够有效 地传递知识,是否需要调整 和改进。
教学方法
评估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动力,是否需要改进 和优化。
课堂氛围
反思课堂氛围是否和谐、积 极、有序,是否能够让学生 感到舒适和愉悦,是否需要 调整和改善。
学生需要了解三顾茅庐的历史背景,理解刘备为 何三次拜访诸葛亮,以及这一事件在三国历史中 的重要地位。
通过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分析 ,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尊重人才,诸葛亮的雄 才大略、高瞻远瞩,以及张飞的粗犷豪放、鲁莽 直率的性格特点。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通过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典故,领略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品质和智慧。

1.2 教学目标1. 了解“三顾茅庐”的故事背景、情节和意义。

2. 学习并掌握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第二章:故事讲解2.1 故事梗概讲述刘备为寻找人才,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最终诚意感动诸葛亮,使其出山辅佐刘备的故事。

2.2 故事细节2.2.1 刘备首次上山拜访诸葛亮,遭遇诸葛亮出门。

2.2.2 刘备第二次上山拜访,诸葛亮仍然不在家。

2.2.3 刘备第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终于被其诚意所打动,答应出山。

2.3 故事意义2.3.1 展现刘备的恒心与毅力,教育学生要具备坚持不懈的品质。

2.3.2 强调人才对于国家、企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章:历史文化知识3.1 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三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3.2 人物介绍3.2.1 刘备:蜀汉的开国皇帝,仁爱宽厚,有很高的领导能力。

3.2.2 诸葛亮:蜀汉的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誉为“睿才星君”。

3.3 相关成语3.3.1 三顾茅庐:形容拜访求贤的诚心。

3.3.2 卧龙:指诸葛亮,比喻有杰出才能的人。

第四章:小组讨论4.1 讨论主题“三顾茅庐”故事中,刘备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4.2 讨论方式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4.3 讨论要点4.3.1 分析刘备、诸葛亮的人物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4.3.2 讨论刘备的恒心与毅力对学生的启示。

4.3.3 探讨诸葛亮出山对于蜀汉的意义。

5.1 课堂小结5.2 课后拓展5.2.1 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相关章节,加深对三国时期历史的了解。

5.2.2 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学会坚持自己的信念,勇于追求目标。

三顾茅庐教案(通用11篇)

三顾茅庐教案(通用11篇)

三顾茅庐教案(通用11篇)三顾茅庐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顾茅庐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顾茅庐教案篇1目标点击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感知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作用,尝试仿写。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感知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教学难点: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作用,尝试仿写。

课堂流程一、诵读名言: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提问:谁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谁还看过小说《三国演义》?2、研讨题意:(1)“三顾茅庐”中的“顾”是什么意思?“茅庐”呢?(2)“三”指的是刘备他们拜访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还是特指第三次?为什么?(3)作为课题来讲,“三顾茅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4)作为成语来讲,“三顾茅庐”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三、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刘备为什么要诚心诚意地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呢?(可用文中的一句话作答)3、反复读,分角色读第二自然段。

找出刘备责怪张飞的话。

(交流: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最最要紧,最最关键的是要懂得什么。

)4、读读、想想、画画、议议。

(按“出发前、将到时、到达后、出山后”的顺序说说在刘备第三次去隆中邀请诸葛亮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具体表现出了他对诸葛亮的十分尊重。

)5、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景色秀美先整体后部分的写法,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谈感悟,从张飞与刘备的对话中,从三请诸葛亮的过程中感悟到什么?2、品析人物特点。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4课《三顾茅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4课《三顾茅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4课《三顾茅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三顾茅庐》教案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把握小说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3.通过古典小说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1.疏通文意,把握小说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赏析小说运用“烘云托月"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教法设计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导入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写出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的沧桑变化。

今天,我们来看的《三顾茅庐》,这滚滚的东逝水中的最美丽的一朵浪花2.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山西太原,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其代表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另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传世3.文体解读《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章回体小说,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外在叙述体式。

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节”。

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作标题,称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

每回开头以“话说”“且说"等起叙,每回末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之类的收束语,一回叙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段落,有相对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疏通疑难语句:请同学阅读下面较难句子,梳理语义。

(1)玄德拱立阶下——刘备恭敬地站在台阶下。

(2)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以前两次来拜见,没有见到您,已经在文几上给您写信,信中留有我的名字,不知道先生看了没有?(3)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男子汉大丈夫,身具旷世之才,怎么可以碌碌无为老死在山野林泉之中呢?希望先生您能以天下百姓为己念,开导愚笨的我,教授我治国的道理。

24 《三顾茅庐》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4 《三顾茅庐》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4《三顾茅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三顾茅庐一、谈话导入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

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

历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

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将其洋洋洒洒地书写了几千字。

那么,他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二、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把握小说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品读语句,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通过古典小说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三、初读感知一一理情节跳读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提示:看标题思疑问找答案,浏览阅读提示筛信息。

整体感知“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谁三顾茅庐?茅庐在哪里,里面住着谁?为什么要三顾茅庐?怎样三顾茅庐的?结果怎样?答案示例:“三顾茅庐”是三次拜访茅庐的意思,“顾”的意思是拜访。

刘备三顾茅庐,茅庐在隆中,里面住着诸葛孔明。

刘备三次拜访孔明,是为请他出山相助处境困难的自己,其根本目的是兴复汉室,建功立业。

刘备先拜访了孔明两次都未能得见,第三次终干请到了孔明出山。

明确:刘备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

过渡: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课文讲述了刘备第三次前往茅庐故事,在此之前。

资料链接:1.司马徽初荐(刘备初得诸葛亮的消息。

“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一一只知其有安天下之才。

4.徐庶走马荐诸葛(“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θ5.司马徽再荐(“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

6.一顾茅庐(农夫作歌、博陵崔州平一一隐者形象)7.二顾茅庐(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一一感叹世无英雄,赞赏独善其身:渲染诸葛亮求之不易。

追问:三顾时一帆风顺吗?遇到了哪些波折?继续跳读课文筛选信息明确:小结:(看阅读提示)出场前刘备屡次寻访诸葛亮不遇增加了故事的张力和神秘感,也为诸葛亮的出场做足了铺垫(“铺垫渲染”);而后面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史称“隆中对"),则是诸葛亮雄才大略的集中体现(“详略得当生动曲折的故事层层烘托(“情节曲折”)使诸葛亮和刘备形象便呼之欲出。

第24课《三顾茅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4课《三顾茅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4课《三顾茅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形象。

3.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4.品味文章语言,体会其精炼畅达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结构,体会情节的曲折。

(2)分析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1)理解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刘备的求贤若渴。

(2)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展示歌词。

2.提问:同学们,从这首歌曲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明确: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英雄的豪情。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三顾茅庐》,就选自这部经典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感受其中的人物魅力和历史情怀。

二、知人论世1.介绍作者罗贯中。

提问:谁能介绍一下罗贯中?(明确: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山西太原人。

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作品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讲述: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

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

司马徽说:“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刘备打听后得知“卧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居在隆中,住茅庐之中,耕作自养,精研史书,是个杰出的人才。

于是刘备专程到隆中拜访,便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基础梳理1.字音字形。

展示词语:拜谒(yè)、鹤氅(chǎng)、愧赧(nǎn)、沔水(mi ǎn)、末胄(zhòu)、挟持(xié)、箪食壶浆(dān)、存恤(xù)、殷实(yīn)。

提问:这些词语中,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明确:“谒"赧”“胄"挟”等字的读音容易读错。

《三顾茅庐》精备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三顾茅庐》精备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三顾茅庐》精备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 教材分析《三顾茅庐》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故事,讲述了刘备为了得到诸葛亮的帮助,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最终诚意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答应下山辅佐刘备的故事。

这个故事表现了刘备的恒心、诚意和诸葛亮的忠诚、智慧,同时也展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朋友情谊。

本课主要通过讲述这个故事,让学生理解恒心、诚意和朋友情谊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对于故事中的恒心、诚意和朋友情谊的内涵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背诵《三顾茅庐》的故事内容。

2.能够理解并运用故事中的恒心、诚意和朋友情谊的内涵。

3.能够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2.故事中恒心、诚意和朋友情谊的内涵的理解和运用。

3.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理解恒心、诚意和朋友情谊的内涵。

2.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

3.实践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实践故事中的恒心、诚意和朋友情谊的内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三国演义》相关章节。

2.课件:故事情节的图片、视频等。

3.角色扮演道具:刘备、诸葛亮等角色服装、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故事,激发学生对《三顾茅庐》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故事情节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故事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注意语气、表情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故事情节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讲述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三顾茅庐》。

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刘备为了请到卧龙诸葛亮,三次上山拜访,最终诚意感动了诸葛亮。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1.2 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2. 掌握故事《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3. 学习故事中表现出的忠诚、勇敢、智慧的品质;4.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问答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故事背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

刘备为了拯救百姓,决心寻找一位能辅佐他的贤才。

他听说了南阳人诸葛亮的才智,决定上山拜访。

2.2 故事情节刘备第一次上山拜访诸葛亮,可惜诸葛亮出门了。

第二次上山,刘备未能见到诸葛亮,但他留下了书信表达诚意。

第三次上山,刘备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两人在茅庐中长谈,诸葛亮答应辅佐刘备。

2.3 故事启示本故事表现了刘备对人才的渴望、诚意和执着,以及诸葛亮的谦虚、智慧。

学生应从中学习到尊重人才、珍惜机遇、坚持不懈的品质。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主要人物刘备:蜀汉王朝创始人,仁爱宽厚,渴望人才。

诸葛亮:卧龙,南阳人,才智过人,谦虚谨慎。

3.2 人物关系刘备:寻求贤才,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

诸葛亮:起初不愿意出山,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答应辅佐刘备。

第四章:故事讨论4.1 讨论话题1. 你觉得刘备为什么能够请到诸葛亮?2. 从故事中你学到了哪些品质?3. 如果你是刘备,你会如何说服诸葛亮出山?4.2 讨论方式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话题进行探讨,汇报讨论成果。

第五章:课后作业1. 复述故事《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2. 写一篇短文,阐述你从故事中学到的品质;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在人际交往中体现尊重和诚意。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讨论成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章:深入学习故事背景6.1 历史背景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战争与英雄的时代。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7篇)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7篇)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7篇)顾茅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

2、根据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学感悟刘备前两次去隆重拜访诸葛亮都未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这次他成功了吗?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请同学们看学案25页巩固练习“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边读课文边用笔画出有关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读一读,想一想,作出简单的批注。

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三、讨论交流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内交流展示。

四、点拨引导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1、从“刘备生气地说张飞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2、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3、是啊,为了诸葛亮,刘备竟然生气地说自己的兄弟。

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在第二自然段)4、教师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5、同桌互读刘备、张飞的对话部分,进一步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6、在刘备的责备下,张飞答应不再无礼,于是兄弟三人上路了,他们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景物?作者是如何描写观察的?7、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1)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

(2)还有半里地就下马,其实,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说明它是真的诚心诚意的。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轻轻敲门。

刘备轻轻地敲门,“轻轻”表示注意轻敲,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地礼貌和尊重。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1)刘备知道诸葛亮正在午睡,所以尽量放轻脚步,轻轻地走进去,防止惊醒先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顾茅庐》公开课
教案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及反思
赵智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

3、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他对人才尊重的优秀品
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体会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和动作,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2、难点:理解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三顾茅庐》的资料;
2、预习《三顾茅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

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你知道另外三部吗?
出示片1:连一连:
《三顾茅庐》罗贯中
《红楼梦》施耐庵
《西游记》曹雪芹
《水浒》吴承恩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选自《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

(师板书课题,故意将“茅”少写一笔“撇”,以加深学生对“茅”的正确印象。


4、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资料,弄清时代背景。

二、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怏()惭()
快()渐()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读一读。

出示片3
卧龙冈(gang gang) (man man)埋怨
只得 (de dei) (shu shu)数九寒天
草舍 (she she) (yang yng)怏怏
2、检查读课文情况:
采用同桌互读互听的方式进行。

三、合作交流,精读感悟
1.默读课文,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可用课文里的话解释。

2、“三顾茅庐”的意思: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草屋拜访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

(随机教学“复姓——诸葛”)
3、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一共有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看出来?
4、交流:
刘备:对诸葛亮诚心诚意,尊敬诸葛亮,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张飞:做事冲动,鲁莽,心疼哥哥……
诸葛亮:有才华,……
关羽:话不多,……
5、精读感悟,体会人物特点。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划出有关句子,找出关键词语,读一读,旁边写好自己的批注。

学生交流、汇报。

(1)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什么叫“嚷”?谁来读一读张飞的话?指名读
过渡:刘备听了怎么说?女生齐读
(2)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点出“生气”。

刘备怎样“生气”地说?谁来读一读刘备的话。

指名读
(3)从二人对诸葛亮不同的态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二人的对话中作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刘备对人才的敬重。

(4)分角色朗读。

读出二人对诸葛亮的不同态度。

过渡:到了隆中后刘备又是怎样做的呢?
6.分析人物动作,体会刘备诚心诚意。

找出描写刘备动作的词。

指名说.
(1)为什么离诸葛亮住处半里多路就要“下马步行”?诸葛亮又看不见?
(2)“轻轻敲门”说明了什么?学生生模仿动作。

(怕惊扰诸葛亮)
(3)童子说诸葛先生正在睡觉,刘备“轻轻地走进去”,说明了什么?(怕打扰诸葛亮的休息)
(4)“恭恭敬敬地站”又说明了什么?(亲自恭候更能让诸葛亮体会到他的诚心,打动诸葛亮。


这一等等了多久?(等了半响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
“恭恭敬敬地站”是怎么个站法?谁来模仿一下?指名模仿动作:
小结:诸葛亮在温暖的被窝里美美地睡着,而刘备却在春寒料峭的早春,在阶下恭候了几个小时,可见,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心是多么诚恳啊!
(5)当诸葛亮醒来时,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又说明了什么?(不想让诸葛亮等得太久,同时也体现了自己求贤的迫切心情)
(6)体会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刘备诚心诚意地尊重人才。

(7)齐读,感悟刘备的诚心。

(9)比赛读。

师小结:古人曾说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我想刘备的诚心诚意一定会打动诸葛亮,一定会把诸葛亮请出山。

请出山了吗?
过渡:“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得到了哪些回报?(隆中对策、三分天下)。

从中我们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人。

诸葛亮果真是个有才华的人吗?(是)你看,就在那个茅草屋里,刘备听了他的话茅塞顿开。

7.品读比喻句,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A、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1、什么叫“茅塞顿开”?
2、在这句话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3、把这句话用一个词语形容?师出示:(拨云见日)
过渡:再后来,刘备对他们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说,出示片9,齐读。

B、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自学要求:在这句话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生交流意见不一致的部分:既说明诸葛亮具有雄才大略,又说明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很密切。

3.把这句话用一个词语形容?师出示:(如鱼得水)
过渡:诸葛亮真是个足智多谋的人才。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那么诸葛亮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四、拓展延伸,归纳总结
1、诸葛亮出山以后又有哪些精彩的故事?
2、展示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

3、想进一步了解刘备和诸葛亮,请同学们课外阅读小说《三国演义》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板书:三顾茅庐
刘备诚心诚意、尊重人才
诸葛亮雄才大略
二、教学反思
《三顾茅庐》文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深受学生喜爱。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故事情节不难理解。

因此,我把整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上,引导学生通过“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的过程,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教学时我抓住了“刘备诚心诚意拜访诸葛亮”这条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找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字、词、句,演一演,谈谈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好句子来理解课文。

课堂上,学生基本能找到这些句子,谈自己的体会时都有自己的感悟。

通过让学生演一演刘备拜访孔明时的轻轻敲门、恭恭敬敬、轻轻地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顾茅庐》这篇课文中分析比喻句,内容相似。

因此,教学中,我以第一个比喻句为例,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让同桌合作互助学习。

学习分析人物动作时,放手让学生互相交流评议,学生个个都成为了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朗读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是阅读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以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全部过程
比较活跃,但有少部分同学不能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中,原因是他们对《三国演义》不了解,头脑中一片空白,很难走进课堂中来。

由此应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的阅读,拓展知识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