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观念
第二章,文学观念
举例
• 松树 【唐】白居易
• • • • 白金换得青松树, 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 夜深偷送好声来。
• 《咏松》陈毅
• • • •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2.文学与政治文化有何关系?
• 首先,政治对文学的影响是直接、巨大和深刻的。 •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第一,特定的政治局面会影响到文学的思想价值和审 美风格。 • 第二,政治斗争的形势会影响到文学的方向和性质。 • 第三,处于统治地位的政治集团所制定和推行的方针 政策及其统治者的个人好恶,也会影响到文学的繁荣 或萧条。
•
——真实典型与镜子
三、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 仅仅说文学是意识形态,必然抹杀了文学作为一种意识 形态的特殊性。那么,文学区别于政治、法律、宗教、 道德等意识形态的依据在哪里呢?主要有下述几点:
• 1.在反映对象上,作家观察、体验和表现都是活生生的 人及人生。 • 2.在反映方式上,文学艺术以感性形式来把握世界。
二、文学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
• 怎样理解? 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上, 一方面 文学是意识形态的一种; 另一方面 文学又是能够同时面对由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所构成的 整个社会。 文学与整个社会之间是动态结构。 对此,历史上曾出现了三种主要的说法: 再现说、表现说和能动反映说。
再现说
• 再现说主张文学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模仿和再现。 • 在西方,从古希腊时期就开始存在的模仿说。 • 从【苏格拉底】开始突出了社会人生这一文艺模仿的对象。 • 【亚里斯多德】继承了【苏格拉底】的这一思想,并对模仿 说做出了较为深入的论述。 • 19世纪西方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潮,一方面是对古希腊模仿说 观念的一种延续,另一方面又从理论到实践两个方面完善了再现 说的文学观。 • 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相信“生活是最美的”。 • 再现说在西方是一种源远流长并具有相对统治地位的思想传统。 • 尽管在中国也有【《周易》】的“观物取象”的观念,并且 这一观念在后来也得到了一定的深化,但中国的文艺观还是更倾 向于表现说。
龚自珍的文学观念
龚自珍的文学观念
龚自珍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位杰出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文学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强调个性:龚自珍主张文学应该具有鲜明的个性,反对模仿和抄袭。
他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思想。
2. 提倡创新:龚自珍反对因循守旧,提倡文学创新。
他认为文学应该不断地推陈出新,创造出新颖的形式和内容,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3. 关注社会现实:龚自珍的文学作品关注社会现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他认为文学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为人民说话,反映人民的疾苦和呼声。
4. 崇尚自然:龚自珍崇尚自然,主张文学应该回归自然,描绘自然的美景和生命力。
他认为自然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只有深入自然,才能写出真正的好作品。
5. 追求自由:龚自珍追求自由,反对封建礼教和专制制度对文学的束缚。
他主张文学应该自由发展,不受任何政治和宗教的干预。
总之,龚自珍的文学观念强调个性、创新、社会责任感、自然和自由,这些观念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概论
第一章文学观念文学观念: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是文学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群体有不同的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属于历史的范畴,是流动的变化的。
16文学活动:世界、作家、文本、读者四个要素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18再现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1表现说:是指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代表人物渥滋渥斯《抒情歌谣集》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雪莱《为诗辩护》.23符号论文化概念: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代表作家德国卡西尔。
38品质阅读: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
48 价值阅读: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
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一定的中介作用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62审美意识形态:(性质上)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通性的统一、(主体特征)认识与情感的统一、(目的功能上看)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体验: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76移情:我们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事物里去,其结果是使事物更接近我们,更亲切,更易于被我们理解。
81出入说:王国维提出的。
作家的体验不但要能“入”,而且还要能“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入乎其内就是移情式体验,出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的反刍。
86综合性的文学定义是什么?共有那几个命题?33-34答:1、综合性的文学定义是: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艺术语言。
中国当代文学形式的五种典型观念
中国当代文学形式的五种典型观念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发展,形式多样,为我们拓宽了文学领域的视野。
这种多样性,得益于中国当代文学形式的五种典型观念:一、解构主义解构主义是一种文字解读方法,旨在以质疑的态度来揭示文本其特定的结构特征。
它认为文本是一系列符号和概念的组合,而并非把它们当做孤立的元素进行诠释。
解构主义意味着解离文本固有的结构,去探索文本的内在价值,以及背后的意义。
因此,解构主义的使用在中国当代文学中越来越普遍,它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来体验文学作品,并为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增添了更多的价值。
二、实学观念实学观念是一种在实际社会领域中运用的理论,它强调文学作品应该反映实际社会现实,把社会实践引入文学创作中,通过文学来传达真实世界的内容。
综观当下中国文学,褒奖这种观念的出现是当之无愧的,文学作品既批判了现实社会的问题,也深刻反映了当下的社会面貌。
这种实学观念的出现,让读者拥有明确的思想观点,并促使读者以更加全面的认知去感受文学作品。
三、异化观念异化观念是一种以现实及想象空间与文本相结合的观念,它意在以异化的方式来重新构建文本。
异化观念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充分发挥了文学的艺术性。
异化的手法能够以超乎寻常的方式传达文学作品的含义,让文学创作充满想象,在文学之上建立新的世界。
四、实证观念实证观念是以客观的方式去诠释文本的观念,它重视受众的解读和客观事实的反映,把读者的情感和认知同内容连接起来,以丰富多彩的色彩体现文学作品中客观事实的真实性。
实证观念在当下文学作品中也得到了较多的应用,让文学作品更加接近实际生活,反映出社会现实。
五、虚无主义观念虚无主义观念是一种以无限、自由、优美和净化的方式描绘存在世界的观念,它将一个文本融入自然当中,把人的情感表达得更加细腻。
虚无主义观念的出现同样也是当今文学作品的缩影,它让人们能够脱离束缚,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有一个全新的感知,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表达力。
文学观念名词解释
文学观念名词解释文学观念是指人们对于文学的认识、态度和价值观。
它反映了人们对于文学艺术的理解和追求,同时也影响着人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的文学观念名词的解释。
1. 纯艺术:纯艺术追求的是艺术作品本身的美感和审美价值,而不是表达任何具体的主题或意义。
纯艺术强调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艺术语言的运用,让读者产生审美的愉悦和美感。
2.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认为文学应该客观地描写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况,以反映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它强调对细节的准确观察和描绘,力求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中的人物、环境和事件。
3.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强调个人内心情感的表达和对于自然、人性、理想的狂热追求。
它追求个人的激情和感觉反应,提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注重情感的真实和深度。
4. 象征主义:象征主义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具有象征和隐喻的意义,通过象征性的形象、场景和情节来表达更深层次的主题和思想。
它强调作品的多重解释和读者的主观感受与理解。
5. 实验文学:实验文学是对传统文学形式和语言的突破和创新。
它尝试使用新的写作方式、结构和表达手法,挑战读者的传统审美习惯和思维模式,追求独特和个性化的创作方式。
6. 意识流:意识流是一种文学写作的技巧,通过主人公的内心思想、情感和感觉的连续流动来表达故事。
它强调主观的视角和情感体验,使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7.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对传统现代主义文学观念的批判和超越。
它强调后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拒绝单一和固定的真理和意义,追求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的创作方式。
8. 敘事: 敘事是文學中,作者通過事實的敘述或虛構的情節展現作品主題、描繪人物形象或表達思想感情等。
敘事可以以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來叙述,從而使讀者了解故事的內容和情節進展。
以上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文学观念名词的解释。
每个人对于文学的理解和追求可能不同,不同的文学观念也会影响人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一文学观——精选推荐
一文学观1.文学观念即人们对文学的认识“文学”只有一个,但文学观念却是多种多样的原因:文学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文学活动与社会文化有广泛联系;文学本身具有各种形态.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最初形成的文学观念都相当宽泛,所谓的文学几乎包括了一切见诸于文字的材料。
最初的文学观念是一种广义的文学观念、具有泛文学的特点。
2.文学观念的多角度阐释美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家艾布拉姆斯通过坐标揭示了文学活动的关系网世界|文本/ \作者读者从文学历史来看,先后产生过四种有影响的文学观:(世界——文学)感物模仿的文学观(读者——文学)实用说的文学观(作家——文学)表现说的文学观(文本——文学)客观说的文学观1)(世界——文学):从文学与世界生活关系角度形成的文学观①西方古代的“模仿说”的文学观赫拉克利特的“艺术模仿自然”论点,苏格拉底的“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论点,柏拉图的‘理式摹仿说’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论”(亚的“模仿说”并不是指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描摹,相反,他倒是认为文艺所描述的应该是可能发生的而不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可然率”,“必然率”)“由于摹仿及音调感和节奏感的产生式出于我们的天性”。
“它们的差别有三点即摹仿中采用不用的媒介取用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而不是相同的方式。
”“做诗的需要,作品应高于原型以及一般人的观点,就作诗的需要而言,一件不可能发生但却可信的事,比一件可能发生但却不可信的事更为可取。
生活中或许找不到如宙克西斯画中的人物,但这样画更好,因为艺术家应该对原型有所加工。
”②中国古代的“感物说”的文学观《春秋公羊传》“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刘珕《文心雕龙》“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物,心亦遥焉。
”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度物象而取其真”说,五代大画家荆浩在《笔记法》中说“画者画物,度物象而取真”2) (读者——文学)从文学与读者关系的角度形成的文学观“实用说”的文学观:强调文学是教化和认识的手段中国古代的“教化”说。
文学观念与文学欣赏
文学观念与文学欣赏文学观念即人们对文学的认识,“文学”只有一个,但文学观念却是多种多样的原因:文学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文学活动与社会、文化有广泛的联系;文学本身具有各种形态。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最初形成的文学观念都相当宽泛,所谓的文学几乎包括了一切见诸于文字的材料。
最初的文学观念是一种广义的文学观念,具有范文学的特点。
从文学历史来看,先后产生过四种有影响的文学观:感物、模仿的文学观;实用说的文学观;表现说的文学观;客观说的文学观。
从文学与世界也就是生活关系角度形成的文学观:中国古代的“感物说”的文学观和西方古代的“模仿说”的文学观。
从文学与读者关系角度形成的文学观:“实用说”的文学观,强调文学是教化和认识的手段。
从文学与作家关系的角度形成的文学观强调文学是内心世界的表现的“表现论”的文学观,中国古代有“诗言志”和“诗缘情”,而“表现”文学观在西方兴起于浪漫主义运动。
以“作品”为对象形成的“客观说”的文学观,强调语言形式、技巧和结构在文学活动中的作用,文学的特质在语言,同时还强调文学特性生成与文本的语言形式,文本之外的任何因素都是次要的。
形成多种文学观的原因:1,文学的历史演变;2,文学构成的复杂性和文学类型的多样化;3,理论视野的限制。
文学发展趋势所呈现的特点,使理论对文学的思考,越来越集中在文学的特殊性上。
特殊性包括:审美、想象、情感、形象、虚构以及语言等因素对文学的规定。
最初几乎都是从语言形式上来理解文学的审美性。
语言是否具有“美”的特征,是人们区分文学和非文学的重要标准,这是各民族早期文学观共有的特点。
审美活动源于社会实践。
马克思说:“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
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生产实践活动的特点:“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合目的性”是指人的生产活动是自觉的、有明确的目的。
第一章,文学观念
• 区分客观存在和审美对象
• 文学四要索所形成的流动过程,其中必然包含人的本质力 量的 对象化,才能成为文学活动。换句话说,我们所说的 文学活动不仅 是指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程,更重要的是 人与对象所建立的诗意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开。 我们理解文学是一种活动,必须 包含这两层意思,而且后 一层意思是更根本的。
• 3、诗人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但要使事物以不平凡的色彩呈 现出 来。 • 握兹渥斯说:“这些诗的主要目的是在选择日常生括里 的事件和 情节,自始至终竭力采用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来加以叙 述或描写, 同时在这些事件和情境上加上一种想象力的色彩,使日常的东西在 不平常的状态下呈现在心灵的面前。 • 柯勒律治也说 过相似的话:“通过想象力的变更事物的色彩而賦 予事物新奇趣味 的力量”,“给日常事物以新奇的魅力,通过唤 起人对习惯的麻木性 的注意,引导他去观察眼前世界的美丽和惊 人的事物,以激起一种 类似超自然的感觉”
• (三)实用说 • “实用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关系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 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情发于声, 声成 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 怒,其政乖》 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囷。故正得失,动天 地,感鬼神,莫近于 诗。先王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 伦,美教化,移风俗……上以 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 而谲谏……发乎情,止乎礼义。 • 古罗马时期贺拉斯在《诗艺》中提 出的“寓教于乐,既劝 谕读者,又使喜爱,才能符合众望”的观点,
第一章 文学观念
第一节 文学观念的嬗变
• 文学观念是随民族的不同而不同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 展的。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的时 代有不同的 文学观念,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的人由于 观点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文学观念。因此我们可以说,文 学观念属 于历史的范畴,它是流动着的、变化着的,世界 上没有一种文学观念 是永恒不变的。
五种主要的文学观念 及其缺点
五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及其缺点第一、文学活动论这种观念采用马克思早期文学的视角。
它的新颖之处是把文学看成是区别于动物的生命活动的生活活动和精神活动,这种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自然的人化。
这种观念的长处是揭示人与人性与文学的密切关系,揭示了主体的人的实践是文学活动产生的根源,进而说明人的自由是人的实践的收获。
但这种观念立意在揭示人的文学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共性,对于如何来确定文学区别于人的其他活动的特性,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艺术生产论这种观念采用的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它的突出的特点是把文学看成是一个生产与消费的过程。
在这种观念下面,作家从独特的创造者变成普通的生产者,作品从高雅的艺术品变成普通的商品。
文学的商品价值被突出强调。
文学消费等许多新的问题被提出来了。
这种观念对于实行商品经济的社会来说,无疑是有时代性的。
但是,文学被完全纳入生产与消费的视野,未免太狭隘了。
这就必然要有许多不可缺少的补充,如说明艺术生产的二重性等问题,需要有更充分的研究。
更重要的是,这种观念要揭示文学固有的特性也比较困难。
第三、艺术情感论这种观念采用的是文艺心理学的视角。
文艺心理学是新时期文艺学发展得比较好的一个部门。
文艺心理学研究的中心是情感为核心的各种创作和欣赏的心理机制。
文学是情感的表现,文学是体验,文学是回忆,文学是投射,这种种观念把文学主体性问题落到细微处。
它在揭示文学的审美特质上也有不容忽视的贡献,因为审美的核心问题是情感的评价。
但是这种文学观念往往忽视了文学的历史文化的维度,也是有弱点的。
第四、语言本体论这种观念采用符号学的视角。
其基本点是,文学是一种语言结构,语言是文学的直接现实,因而文学的本体是语言。
语言不是媒介,不是载体,它本身就生成意义。
写小说不是写生活,而是写语言。
这种观念的长处改变了长期以来对文学语言本身的研究忽视,唤醒了我们对文学语言的重视,让人们理解文学所展现的生活与语言是无法剥离的,从而推进了文学文体学的研究,这是有很大贡献的。
文学概论文学的观念
文学概论文学的观念文学概论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研究文学现象与文学作品的理论学科。
它主要涉及文学的定义、范畴、性质、特点、内涵、形式、风格、流派、创作方法和审美规律等方面的内容。
文学的观念是文学概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对文学的认识、解释和理解。
文学的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在古代,文学的观念主要强调文学的功用性和教育性,将文学视为培养道德修养和陶冶情操的一种手段。
例如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中,文学被视为一种儒家教化的工具,通过文学作品来传播儒家思想和礼仪道德。
在西方,古希腊的史诗和戏剧被视为是社会教化的一种形式,具有娱乐和教育的功能。
随着现代文学的兴起,文学的观念逐渐发生了改变。
现代文学主张文学的自由性和艺术性,强调个体的创造性和独立性。
文学被视为一种艺术创作,以表达作家的个人情感和思想,追求审美享受和艺术价值。
例如在浪漫主义运动中,文学被视为表达个人内心情感和追求精神自由的一种方式。
在当代,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多元化,文学的观念也在不断演变。
一方面,文学被认为是一种反映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的一面镜子,具有社会批判和思想启示的作用。
例如在现代中国文学中,一些作家通过作品对社会问题进行关注和表达,提供了对社会现实的不同观察和思考。
另一方面,文学也被看作是一种虚构的艺术形式,追求创造和想象的自由。
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文学被视为一种无约束的表达,打破了传统的叙事逻辑和结构,强调对语言和符号的再诠释和再创造。
总之,文学的观念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而不断改变的。
不同的观念反映了不同时期和文化对于文学的理解和认识,所以我们有必要全面了解和掌握不同文学观念的发展和演变,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同时,文学的观念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反思。
只有通过对文学观念的探讨和解析,才能更好地把握文学的本质特征和价值意义,实现对文学作品的真正理解和欣赏。
文学概念名词解释
第一章文学观念名词解释:1、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一般地说实用说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体验说是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口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的体验和现创造。
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
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
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文学的观念和本体
文学作品的创作、出版、发行等环节构成了文化产业的重要链条,对 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
文学作品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理解,增 进国际友谊与合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主题与意义
文学作品表达主题和意义, 主题是指作品所探讨的核心 问题,意义是指作品所传达 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意义。
文学作品的主题与意义
反映社会现实
文学作品通过描绘社会生活和人物形 象,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和时代背景。
传达价值观念
文学作品传达作者的价值观念和思想 感情,影响读者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审美体验
文学作品引发读者的审美体验和情感 共鸣,使读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获 得愉悦和感悟。
05
文学的价值与影响
文学的价值
审美价值
文学作品通过语言、形象和意境等手段, 提供审美愉悦和审美体验,满足人们的
审美需求。
情感价值
文学作品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提供情感宣泄和情感交流的平台。
认知价值
文学作品能够反映社会生活、历史变 迁和人类思想,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 自我。
文化价值
文学作品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能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文化 交流与融合。
中世纪文学
总结词
中世纪文学是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文学,以宗教、骑士和宫廷文化为主要内容。
详细描述
中世纪文学主要包括宗教文学、骑士叙事诗和宫廷史诗等。这些作品反映了当 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如《神曲》、《贝奥武甫》等作品,对后来的文 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总结词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强调个性、情感和 现实主义。
文学概论 文学的观念
4、“客观说”(形式说)
客观说原则上把艺术品从所有这些外界参照 物中孤立出来看待,把它当作一个由各部分 按其内在联系而构成的自足体来分析,并只 根据作品存在方式的内在标准来评判它。 从文学构成上说,文学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整 体,西方的“客观说”强调的便是文学作品 存在的方式,将文学形式作为关注的中心。 形式在文学中具有无可争辩的重要性,但是, 不应把它同对世界的再现和对作者的表现割 裂开来,更不应强调到极端地步。
2.从西方文学史上看: 纯文学观念的形成在西方是浪漫主义运动 之后的事情。 1800 年之前, literature 这个词和它在其他 欧洲语言中相似的词指的是‘著作’,或 者‘书本知识’。”
(二)几种文学观念
共时性的看,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提出 了一个模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说明文学 是什么:
中国古代: “观物取象”说;(《易 系 辞》)“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 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由此看,西方的“摹仿”说和东方“观物 取象”虽然各有其背景和含义,但共同地 强调文文学作品与世界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这是有着一定的合理方面的。
上是 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创造, 是诗人感受、思想、情感的共同体现。
悬崖边的树
曾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 · 他也并非全树通红,最多的是浅绛,有几 片则在绯红地上,还带着几团浓绿。一片 独有一点蛀孔,镶着乌黑的花边,在红, 黄和绿的斑驳中,明眸似的向人凝视。 鲁迅《腊叶》
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观念
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观念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观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哲学、伦理和文化内涵。
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时,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审美观念:1.道法自然:中国古代文学强调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审美观念。
道法自然体现在文学创作中,就是追求自然、朴实、恬淡、清新、脱俗的风格。
2.情志合一:中国古代文学强调作品要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志趣,情志合一的审美观念要求文学作品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体现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3.意境深远: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审美观念的核心,要求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深远的哲理内涵。
意境深远的作品能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4.韵味悠长:中国古代文学追求作品韵味悠长的审美效果,通过音韵、对仗、排比等手法,使作品具有音乐美、节奏感和韵律美。
5.文采飞扬:中国古代文学注重作品的语言表达,要求文采飞扬、辞藻华丽,但又不能过分堆砌,要恰到好处。
6.寓教于乐:中国古代文学强调作品在审美享受的同时,要有教育意义,传递正能量,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7.人物塑造:中国古代文学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要求作品中的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典型的代表性,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特点。
8.历史题材:中国古代文学喜欢运用历史题材,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和分析,展现作者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9.神话传说:中国古代文学中汲取了丰富的神话传说资源,将这些神话传说融入文学作品,丰富了作品的想象力和文化内涵。
10.寓意象征:中国古代文学善于运用寓意和象征手法,通过作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
11.文学流派:中国古代文学形成了多个文学流派,如山水田园派、边塞诗派、婉约派、豪放派等,各个流派都有独特的审美特点和代表人物。
12.文学批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注重审美鉴赏,提出了诸如“文以载道”、“诗言志”等审美标准,对后世文学创作和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观念,学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文学理论 第四章 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
文学的观念与本体
文学的审美性 文学的形象性 语言的艺术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乔纳森·卡勒强调理论研究的四个特点:
1、理论是跨学科的:依赖哲学、语言学、心理学。 2、理论是分析的:从 ‚属性‛上说明文学是什么。 3、理论纠正常识:对理所当然的观念的质疑。 4、理论是思维的思维:提供思路而不是满足结论。 理论对‚什么是文学‛的回答并不提出一个定义, 而是提供比较和思路,即怎么认识文学。
审美性成为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
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 文学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具有想像、
虚构和情感等特性 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 体 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便条
威廉斯
便条 我吃了 放在 冰箱里的 梅子 它们 大概是你 留着 早餐吃的 请原谅 它们太可口了 那么甜 又那么凉 This Is Just to Say I have eaten the plums that were in the icebox and which you were probably saving for breakfast forgive me they were delicious so sweet so cold
无功利(disinterested,又译无利害),
指人的活动不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 审美的无功利性(disinterestedness)表 现在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 文学的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 活动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
勃兰兑斯
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实际 的、理论的和审美的。一个人若从实际的观点来 看一座森林,他就要问这森林是否有益于这地区 的健康,或是森林主人怎样计算薪材的价值;一 个植物学者从理论的观点来看,便要进行有关植 物生命的科学研究;一个人若是除了森林的外观 没有别的思想,从审美的或艺术的观点来看,就 要问它作为风景的一部分其效果如何。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
《文学概论》 第一章 文学观念
《文学概论》第一章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
文学四要素是由艾布拉姆斯提出的。
分别是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
文学四要素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在于他把文学理解为以作品为中心所展开的活动。
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所展开的活动,其他三要素是世界,艺术家,欣赏者。
其中还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
.再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当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世界的重现和模仿。
.表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实用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的关系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独立说:是与实用说相对立的观念,这种观念主要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
.客观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当中,把文本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文本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
.体验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象性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语言艺术。
文学定义所包含的命题:.文学是一种文化形态。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聚。
.文学是作者与读者沟通感情的一种独特的渠道。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广义的文化概念指整个社会生活,即人所需要的一切,所制造的一切,所发明的一切。
狭义的文化概念即个人的文化素养及其程度,包括受教育程度,知识水平及涵养高低等。
符号论的文化概念:文化是人类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文学的文化意义:.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憧憬人类的未来。
.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
品质阅读: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
价值阅读:就是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
文学概论,讲义,第一章 文学观念
第一章文学观念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变文学观念:文学观念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随民族的不同而不同的,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文学观念属于历史的范畴,它是流动的,变化的,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学观念是永恒不变的。
一、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一)文学活动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应包括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四个要素。
提出作为作品存在的层次论的是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
(二)文学活动我们所说的文学活动,不仅是指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程,更重要的是人与对象所建立的诗意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开。
二、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体验说。
(一)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模仿或再现世界。
(二)表现说:在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三)实用说:在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一般认为文学是种工具和手段。
(四)独立说:对立于实用说,(王尔德、波特莱尔)强调无功利、唯美,游戏、无关现实——难成立。
(五)客观说:认为“作品”高于一切,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和独立的“身份”,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六)体验说: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三、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一)文学观念变化的时代原因“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心雕龙》),主要是讲文学发展变化的时代原因。
(二)文学观念演变与文学自身的演变(1)时代原因(历史变迁/时代发展/心理变化是根本)。
不同的时代由于社会的需要不同,会产生不同性质的文学。
所谓:文变染乎世情。
兴废系乎时序,世情,时序的变化推动了文学的变化。
文学变化发展了,文学观念也跟着时代发展。
历史上存在的六种文学观念进行的讨论
历史上存在的六种文学观念进行讨论文学概念是关于文学的普遍属性的理性认识。
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难以一一道尽。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M.H.Abrams)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我们在这四种理论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体验论”和“文化论”,从而形成了以下六种文学观念第一、摹仿论是关于文学对宇宙万物的摹仿的看法体系。
在西方,古希腊思想家赫拉克利特提出:“艺术……显然是由于摹仿自然”。
德谟克利特认为:“在许多问题上,我们是摹仿禽兽,作禽兽的小学生的。
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文艺摹仿以亚里士多德为突出代表。
中国也产生了类似摹仿论的“观物取象”说,五化画家荆浩在《笔法记》里提出“度物象而取其真”。
清代叶燮《原诗?内篇》主张“表天地万物之情状”第二、实用论主张是为愉悦和教化而从事的摹仿。
中国古典文论的“风教”、“教化”说带有这种实用论的倾向。
诗被规定承担了具体的教化任务:规范夫妇生活、促使人们遵守孝道、维护伦理秩序、完善教育体制、改造风气等。
在西方,古罗马时期的贺拉斯得出影响深远的“寓教于乐”说,开启了西方实用论的先河。
第三、表现论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我国先秦时有“诗言志”说,六朝钟嵘《诗品序》认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陆机在《文斌》里提出“诗缘情”的观点。
西方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表现论兴盛起来,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在1800年发表的《抒情歌谣集序言》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诗是强烈的自然流露。
”第四、体验论认为文学是个体的特殊的生命体验的结晶。
按照体验论,文学主要不再是对世界的摹仿、对情感的表现或对读者的首先感化的产物,是个体的特殊的生命体验的结晶。
语言论主张文学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组织或构造,是文学中最重要或最基本的东西。
中国文学界以清代末年为大致分界线,西方以19世纪末为分界线,前为古典语言观,后为现代语言观。
第五、文化论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出现的十分关注文学的文化属性的诸种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包括解构主义、符号学、后期心理分析、女性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英国“文化研究”、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
文学的观念
文学的观念
1.表达与沟通:文学被视为一种通过语言艺术表达和传递思想、情感和体验的方式,
用于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2.美学与艺术:文学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形式,强调作品的美感、审美价值和艺术性。
3.反映现实与社会:文学被看作是对现实和社会的观察、揭示和批判,反映人类生活
和社会问题。
4.人类探索与意义:文学被视为人类对生命、存在和意义进行思考和探索的方式,关
注人类的情感、人性和人生。
5.文化与身份:文学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表达和体现,承载着民族、地域或群体的文
化认同和身份。
6.历史与传承:文学作品记录和传承着历史、文化和文学传统,反映了文学的演变和
发展。
7.想象与创造:文学提供了创作者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通过虚构和想象构建另一
种现实。
8.阅读与体验:文学作品需要读者的参与和理解,读者通过阅读和解读来获取艺术体
验和思想启迪。
9.多样性与包容:文学包含多种流派、风格和主题,呈现了不同的文化、观点和人生
体验。
10.对话与交流:文学作为一种共享的文化资源,促进人们之间的对话、交流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观念名词解释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价段的决定作用。
接受美学:建立某种“召唤结构”,有待读者响应,从而构成对话关系。
召唤结构:文学作品具有意义空白和含义不确定,召唤读者去填充和确定。
新乐府:以新乐府得名,关心民苦,揭露时弊,有现实主义倾向。
古文运动:以儒学为旗帜,以复古为口号,以文体改革为中心,以维护唐王朝为目的的散文革新运动。
韩愈,柳宗元物感说:我国古代提出的一种心与物关系的学说。
心物交融说:刘勰,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
表象:保留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映象。
全景小说:多层次,多线索,多主题,跨时空,竭力描写社会生活全景,百科全书。
移情说:感情外射,原本我的感情外射或融入到物的身上,使之亦有,我就是物,物就是我。
距离说:拉开功利距离的体验。
对已有的经验换一种角度重新审视。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王国维,与对共同生命着,为入;体验又要反刍,进行自审,为出;两者辨证统一。
简答题一、什么是再现说?1. 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和再现。
2. 体现朴素唯物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美学原则。
3. 忽视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和艺术媒介的作用。
二、什么是表现说?1. 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的情感流露。
2. 文学是作家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3. 主张以外部现实为对象。
4. 以不平凡的色彩描写平凡事物。
三、什么是实用说?1. 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
2. 保守的一面,文学成为麻痹人精神,维护统治。
3. 积极的一面,促进人的解放,推动社会前进。
四、什么是客观说?1. 将作品抬高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位。
2. 切断作品与作家、读者的联系,把文学作为独立的存在体。
五、什么是体验说?1. 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和阅读作品时的感受与再创造。
2. 只有读者参与,文本才成为作品,才完成文学的创造。
六、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1. 时代原因。
2. 自身发展的原因。
“模仿—表现—变形—装饰”发展趋势。
3. 与人的观点不同及其变化有关。
七、什么是文学,怎么理解文学定义?1. 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样式,具有社会意识形态,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2. 文学是一种文化模式。
3.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4. 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结。
5. 文学是读者与作家,读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渠道。
6.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八、什么是文学的文化意义?1. 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2. 叩问人生的意义;3. 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4. 憧憬人类的未来。
九、文学的文化意义是怎样发现的?1. 通过有效的阅读。
2. 品质阅读。
3. 价值阅读。
论述题一、为什么说文学源于生活又改造生活?1. 文学源于生活又改造生活。
2.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二、什么是审美?审美的实现需要哪些条件?1. 审美是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2. 主体心理层。
3. 客观对象层。
4. 心理时空层。
5. 历史文化层。
三、文学审美活动有哪些物点?1. 广泛的包容性。
是一种语言,语言包含一切。
2. 深刻的思想性。
思想的深刻性,深刻的思想性。
四、什么是文学审美的意识形态性?1. 性质上,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
2. 主体把握对象上,是认识又是情感。
3. 目的功能上,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
4. 反映生活上,有假定性又有真实性。
五、作家的体验有哪些物征?1. 情感诗意化。
2. 意义深刻化。
3. 感受人性化。
文学语言组织名词解释文本: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根据一定的语言规律和语义规则组成整体语句,未经读者阅读只是语言产品(如书)。
文学文本: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形态。
桐城派:方苞开创,刘大木魁,姚鼐发展,学《左传》、《史记》先秦西汉散文和唐宋八大家,讲究义法,水求语言雅洁,以阳刚阴柔分文章风格。
文之精粗:粗是形色声名,可见可听的外界景象;精是指道。
文学文本的语言性:文学文本所具有的基本的语言特性。
语言:声音与意义结合的符号表意系统,是人类交际最重的工具。
文学语言: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言。
文学作品的语言:经过作家加工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并表达意义的语言形态。
语言结构:语言集团的总模式,代代相传的语言系统,包括语法、名法、词汇,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代码。
言语:在特定语境下人的说话活动,是说话人可能说或理解的全部内容,传达个人说话的一种信息。
语言革命:胡适提出,1.言之有物,2.不模仿古人,3.讲求文法,4.不无病呻吟,5.不滥调套语,6.不用典,7.不讲对仗,8.不避俗字俗语。
文学语言组织:文学文本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是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造。
语音层面: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包括节奏和音律。
文法层面:文学语言组织基本层面之一,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调、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
包括词法、句法和篇法。
辞格层面: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文学语言组织的美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法则。
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本色化。
简答题一、什么是文学文本?它与文学作品的区别?1. 文学文本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冠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语言艺术品的基本存在方式。
2. 文学文本是作家创作出来供读者阅读而未阅读的语言形态。
3. 文学作品已被读者阅读并赋予一定读法的语言形态。
二、如何理解文学文本?1. 是指一种实际的语言形态。
它不是指理想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社会语言结构,而是指特定的个体或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对语言的具体运用。
2. 表达某种相对完整的意义。
3. 被创造出来被读者阅读和接受的。
三、什么是文学文本的组成?1. 文学语言组织。
2. 文学形象系统。
3. 文学意蕴世界。
四、什么叫文学文本中的语言,有何重要地位?1. 文学文本的语言是作家经过加工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意义的语言形态。
2. 是文学文本的基本存在方式。
3. 是意义不可分离的生长地。
4. 不仅表达意义而其本身就是意义的组成部分。
5. 是文学文本的美的组成部分。
论述题一、什么文学语言组织?特征是什么?1. 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造。
2. 是一种语言性构造。
3. 具有整体性。
4. 具有表现目的和个性特征。
二、文学语言组织由哪些层面构成?1. 语音层面。
2. 文法层面。
3. 辞格层面。
三、什么是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1. 文学语言审美特征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美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法则。
2. 内指性。
3. 音乐性。
4. 陌生化。
5. 本色化。
叙事作品名词解释现代叙事学:关注叙事作品的结构方法的研究叙事艺术理论和批评方法。
中国叙事学:综合西方传统叙事学和现代叙事学,具有创新性和个性的叙事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
叙事: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叙事的层面: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观察、分析叙事活动。
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叙述动作。
叙述语言:使故事得以呈现的口头或书面陈述。
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标记。
叙述时间: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
时距、次序、频率。
时距: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对照形成的关系。
省略、概略、场景、减缓、停顿。
次序:故事时间中事件的接续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语言的排列顺序对照形成的关系。
频率:叙述语言或故事内容自身重复的关系。
叙述视角: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由叙述人称决定。
第三人称叙述: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角度进行叙述。
全知视角,剥夺读者的探索求解权利。
第一人称叙述:既是叙述人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第二人称叙述: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个角色以“你”的称谓出现的。
叙述视角与人称的变换:以两种以上叙述交替出现的叙述。
叙述标记: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
叙述内容:文学文本所叙述的东西,即故事本身。
人物、结构、行动。
故事: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涉及事件、情节、情景。
事件:故事中人物行为及其后果。
情节:按照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情景:人物的行为与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
人物:推动故事的进展和具体生动的形象。
扁形、圆形、表意、典型、性格人物五个类型。
表意性人物:不具有性格内涵仅仅表示某种抽象观念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