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歌诀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公式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公式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公式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观察病人的脏腑功能状态,辨别脏腑病变,并根据辨证对病人进行辩证施治的学科。

在中医诊断学中,辨证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辨别人体的脏腑病变,可以更好地指导中医治疗。

1.脾气虚血:证候特点为面色苍白、舌质淡白、脉象弦细。

患者常有乏力、四肢无力、纳差、便溏等症状。

2.肺气虚亏:证候特点为面色苍白、舌质淡、脉象虚弱。

患者常有气短、乏力、畏寒等症状。

3.心阳虚衰:证候特点为面色苍白、舌质淡、脉象迟缓。

患者常有心悸、气短、畏寒等症状。

4.肝气郁结:证候特点为面色苍黄、舌质淡红、脉象弦。

患者常有胁痛、胸闷、易怒等症状。

这些脏腑辨证公式是根据中医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而成的,通过观察病人的脏腑功能状态,可以大致判断其疾病类型,从而指导中医治疗。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公式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临床诊疗效果的好坏。

因此,中医医生在临床实践中要对各种脏腑辨证公式进行深入学习和掌握,不断提高自身的诊断能力,以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有效的治疗和康复。

总之,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公式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内容,通过观察病人的脏腑功能状态,能够初步判断病人的疾病类型,从而指导中医治
疗。

中医医生应该不断学习和掌握各种脏腑辨证公式,提高自身的诊断能力,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和康复。

中医诊断必背歌诀

中医诊断必背歌诀

中医诊断必背歌诀
中医诊断有众多歌诀,以下是部分内容:
1. 望诊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2. 望诊诀
望诊之法诀非常,五色五部细心详。

五色变化歌诀:
五色微妙,四时察法,青黄赤白,浮滑沉涩,明润滞泽,有常有变,是肝是心,望而知之,其黄在脾,望而知之,其白在肺,其赤在心,辨症施治,黄赤为热,白为寒兮,青黑属痛,黄必热兮,赤主热兮,白主寒兮,寒热病生,必然之理。

五部配五色:
额心、鼻脾、左颊肝、右颊肺、颏肾。

五部又分五色:
额部青暗及发黑:痛在肝。

鼻孔与鼻柱:青主风、黄主痰、白主寒。

面:颧部赤色属火症。

口唇四白如点雪,其病水乘肺金例。

齿黄是胃经火,齐白是惊死时。

鼻准如黄终日啼,总为土受病时日。

3. 闻诊诀
听声音息知病情,大小不同病患明。

浮沉迟数长短言,虚实寒热紧细微。

宫商角徵羽五音,心肝胆脾胃胰肠。

四呼四息有常变,上实下虚左右反。

4. 切诊诀
切脉动静有常变,浮沉迟数有力弱。

有力无力是强弱,迟数浮沉辨阴阳。

表里脏腑气血分,左肝右肺前后中。

左手心肾右手肝,脾居四指少三间。

大肠小肠和胆襄,沿皮寻至大横纹。

初学须将五行明,后学色脉紧记清。

青入肝兮酸可尝,赤入心兮苦需当。

黄入脾兮甘可进,白入肺兮辛可食。

黑入肾兮咸可钦,色入五脏宜仔细。

以上就是中医诊断必背歌诀的相关信息,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中医诊断学辩证口诀.

中医诊断学辩证口诀.

中医诊断学辩证歌诀表寒证伤寒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

中分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出。

表热证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

咳痰粘稠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

里热实证里热实证高热狂,烦谵口渴喜饮凉。

腹痛拒按尿赤少,沉数有力舌苔黄。

里寒虚症里寒虚症腹痛满,呕吐清水气息短。

纳少便溏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缓。

寒证寒证面白畏寒冷,蜷卧口淡尿长清。

便溏舌淡脉迟弱,阴盛外寒阳虚生。

实热证实热高热面目红,汗出烦渴喜冷冰。

登高而歌或谵语,舌绛脉洪和神昏。

虚热证虚热骨蒸五心烦,盗汗乏力悸失眠。

头晕眼花腰酸痛,气短咽干痰少粘。

颧红无苔脉细数,育阴潜阳治可愈。

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上热下寒错杂证,胸中烦热咳痰粘。

口舌生疮咽肿痛。

腹痛便溏紧相连上寒下热上寒胃脘拘急痛,呕吐清水哕逆机急。

下热下腹胀闷痛,尿痛色黄尿意频。

里寒表热:里寒素有浮肿病,畏寒便溏四肢凉。

复感表热渴咽痛,发热解表当助阳。

里热表寒里热表寒素有热,烦躁便秘渴咽干。

复感寒邪身躯痛,继而发热恶风寒。

真热假寒真热假寒阳不伸,面色苍白手足冰。

恶热烦渴喜冷饮,舌绛苔黄神不清。

真寒假热身寒假热阳气虚,舌淡尿清便溏稀。

真热口渴脉虚大,甘温除热好时机。

实证:实证气郁精神狂,胁脘腹胀痰浊黄。

便难里急尿涩痛,舌红苔厚脉弦长。

虚症虚症形瘦无精神,心悸气短汗淋淋。

阴虚可见五心热,阳虚面白肢不温。

舌光无苔脉细弱,大便溏泻小便频。

上实下虚上实喘嗽壅胜痰,胸脘腹胀卧则难。

下虚浮肿吸气少,形寒肢冷腰膝酸。

上虚下实上虚心肺不足证,下实大肠湿热凝。

心悸怔中气息短,里急后重脓血行。

里实表虚风热壅,郁在三焦表里中。

腹满据按二便闭,发热汗出痛恶风。

里虚表实里虚表实食欲减,便溏食后腹胀满。

恶寒发热头身痛,素体阳虚又外感。

真实假虚内有真实外假虚,体瘦神疲冷身肢。

里急后重或症癖,大实赢状补益疾。

真虚假实真虚假实腹胀满,痛喜揉按而和缓。

舌质胖嫩虚弦脉,反泻含冤重危险。

阴阳阴证面白冷四肢,神疲乏力语声低。

尿清便溏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阳证神旺语声粗,面目红赤呼吸粗。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歌诀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歌诀

11《肝气犯胃肝气不和》肝气犯胃脘胀满,疼痛连胁嗳吞酸,嘈杂呃逆欲呕吐,舌苔薄黄脉象弦,情志郁闷烦易怒,左金沉香降气散。

12《食滞胃脘伤食证》食滞胃脘脘胀痛,嗳腐吞酸厌食重,呕吐便臭如败卵,脘腹胀满疼拒按,舌苔厚腻脉弦滑,保和枳实导滞丸。

1《肺气虚证》咳喘无力肺气虚,体倦气短不足息,面白自汗易感冒,懒言气怯声音低,舌淡苔白脉无力,补肺汤可补肺气。

2《肺阴虚证》肺阴虚证咳痰少,潮热咳血咽干燥颧红盗汗五心烦,形体消瘦午后潮,舌红少津脉细数,固金扶羸治虚劳。

3《痰浊阻肺证》痰浊阻肺嗽痰多,性粘色白易咯咳,气机升降痰浊阻,胸闷气短难平卧,痰鸣脉滑苔白腻,痰浊二陈三子瘥。

4《风寒束肺证》风寒束肺止嗽散,咳嗽发热微恶寒, 舌苔薄白脉浮紧,鼻塞流涕白稀痰。

5《寒邪客肺证》寒邪客肺咳嗽喘,痰稀色白形肢寒, 咳喘突发伴寒象,病程长而风寒短, 舌淡苔白脉迟缓,苓甘五味化寒痰。

6《水寒射肺证饮停于肺》咳嗽喘息痰沫多,渴不多饮难平卧, 小便不利或不渴,触寒身疼恶寒做,舌苔白滑脉弦紧,温肺化饮青龙瘥7《风热犯肺证》风热犯肺痰黄稠,咳嗽口渴痛咽喉,微恶风寒身发热,目赤鼻塞浊涕流,尖红苔黄脉浮数,轻重桑菊银翘求。

8《热邪壅肺》咳嗽痰黄肺热壅,气喘息粗鼻扇动咳吐脓血溲便结,壮热烦渴或胸痛,舌红黄腻脉滑数,清泻痰热平喘法,桑白皮汤清肺热,肺痈苇茎桔梗合(清肺热用麻杏石甘汤也可)9《燥邪犯肺》燥邪犯肺燥证俱,燥少粘连咳不易干咳无痰鼻咽干,胸痛咳血身热寒,脉数舌苔白或黄,润肺清燥救肺汤。

10《大肠液亏证》大肠液亏便燥结,阴亏热病伤津液,咽干口臭兼头晕,状如羊粪难以解舌红少津脉细涩,麻仁润肠病可截。

(麻子仁丸润肠丸)11 《大肠结热证》便秘身热结大肠,痞满燥实口舌疮,潮热谵语反恶热,手足汗出或发狂,焦黄芒刺脉沉实,大承气汤燥结荡。

(腹满硬痛拒按,大便硬秘或下利清水)12《大肠湿热证》大肠湿热便脓血,赤白粘冻黄水泄,里急后重溲便赤,腹痛口渴肛灼热,舌红黄腻脉滑数,痢芍泄翁清湿热。

中医诊断歌诀

中医诊断歌诀

中医诊断歌诀1、望神神是生命活动征,意有广义狭义分;两精相搏为基础,神色形态看得真。

(1)得神得神之人精神好,两目精彩身灵巧;呼吸平稳肌肉丰。

虽有疾病不用恼。

(2)失神失神之人精气衰,面晦目暗眼球呆;反应迟缓肌肉削,撮空循衣预后坏。

(3)假神假神突然起精神,面如红妆想见亲;阴不敛阳精已竭,虚阳外越死期临。

(4)神乱神乱可分癫狂痫,痰蒙心窍为根源;抑郁为癫湿痰致,兴奋为狂痰火煎。

突然昏倒吐白沫,醒后如常则为痫;肝风夹痰扰清窍,化痰开窍治为先。

2、望色面部色泽最易望,气血盛衰好端详;色为五脏发于外,泽乃气充在表彰。

(1)常色红黄隐隐为常色,五脏调和气血旺;含而不露真精采,纵然有病也不慌。

常色又分主与客,皆为正常之色泽;主色一身不可变,客随外因变些些。

(2)病色(病色主病)青色为寒气血凝,凝而不通疼痛因;本色为肝病现外,小儿见之主风惊。

赤色主热气血涌,实热征满面红;颧红阴虚火上炎,重病见之虚阳浮。

黄色脾虚气血弱,或有湿邪内停着;面目俱黄为黄疸,阴黄阳黄要斟酌。

白色为寒气血虚,阳气不中足失温煦;白阳虚有水泛,苍白阴寒血行瘀。

黑色为寒肾阳虚,或有水饮体内居;黧黑血瘀阻于内,黑而干焦肾阴枯。

3、望形体形体肥胖痰湿多,消瘦之人常有火;形气相得身体康,形胜气虚寿不多。

4、望姿态阳主动见躁不安,阴主静则身体懒;肺胀喘息难平卧,低头喜俯精气衰。

(二)局部望诊1、望头面脑为髓海精明府,囟填为实向外突;囱陷为虚精气亏,囱门迟闭称解颅。

面肿因水或热毒,要看颜色才可区;耳后肿起为痄腮,口歪中经与中腑。

2、望五官(1)望目目虽属肝分五轮,五脏之疾皆可推;全目红肿热在肝,白睛红赤热在肺。

两眦赤痛为心火,眼睑赤烂脾热为;肾精消亡瞳孔大,黑睛变浅肝精亏。

(2)望鼻鼻头青冷腹中疼,鼻头红赤肺胃热;清涕肺寒浊涕热,热甚络伤则出血。

(3)望口唇唇红脾热虚淡白,青紫心肺功能衰;口角糜烂脾湿热,口腔溃疡称口疳。

口内白斑绕红晕,此为麻疹粘膜斑;樱桃红唇煤气毒,脾阳衰竭人中满。

中医看病歌诀

中医看病歌诀

中医看病的歌诀包括望诊歌、闻诊歌、问诊歌和切诊歌。

1. 望诊歌:望诊主要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

例如,“春夏秋冬长夏时,青赤白黑黄随宜。

左肝右肺形呈
颊,心额肾颐鼻主脾。

五脏五窍相对应,生吉克凶合时机。

肝目心舌肺开鼻,肾耳脾口呵相推。

颜色枯泽分新旧,隐隐微黄是愈期。


2. 闻诊歌: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断疾病。

例如,“肝怒声呼心喜笑,脾为思念发为歌。

肺金
忧虑形为哭,肾主呻吟恐亦多。

言语粗细强弱视,举止动静阴阳别。

脚步传音体传气,盛衰死生细琢磨。


3. 问诊歌:问诊是通过询问病人或陪诊者,以了解病情。

例如,“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问经产带,天花麻疹儿科见。

生辰八字阴阳宅,时空往来虔占验。


4. 切诊歌:切诊是用手触按病人身体有关部位以诊断疾病的方法。

例如,“左寸为心关属肝,右寸为肺
关属脾。

两尺还归肾命门,上中下焦前后随。

沉里浮表分阴阳,迟寒数热要细思。

细虚大实应有别,短弱长盛八纲知。


这些歌诀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和原则的总结,对于学习和实践中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医五脏六腑歌诀

中医五脏六腑歌诀

中医五脏六腑歌诀
心肝脾肺肾,六腑包括胃肠。

自上至下排列,各司一方荣都乐。

心藏神志魂魄,血液脉络坚韧。

肝主疏泄舒畅,病则怒倔常见。

脾统运化水谷,中气出现最为显。

肺主呼吸清气,病则咳喘痰涌。

肾藏精气骨髓,尿液排泄显赤。

胃化食物消化,肠吸受粪翳。

心:是五脏之君,主司神志,心情上夸张。

胸中烦热不安,悸动无力疑虑忙。

心主循
环血液,掌握其输送,若失偏倚则坏,神气萎靡不振。

心主舌及面色,情绪稳定不扰。

肝:肝规划血液,藏而不泻,血液充满五脏六腑。

有无怒惊狂躁显,身目苍黄常见。

肝常使筋骨柔畅,如不利则口苦舌脆食欲减弱。

肺:肺司呼吸宛如匀,水谷宜充不宜润。

咳喘咳血痰脓多,气短病兆暴露无疑。

肾:肾是元气根源,造精成气养元阳。

肾主闭门藏神秘,过多过少形态显。

脾:脾是元气初始,中焦养生产生气。

脾主消化养元气,肌肉疲乏食欲没。

病则腹胀
泄泻清涕,海绵状布满难遏制。

胃:胃化食液消化养,食欲不振呕吐常见。

胜似储粮之仓库,充实之源泉滋初生。


化验证胃器械,如肝脾肾均以依赖。

小肠:小肠吸收养分,后旁边直肠分。

分离体中药剂,化入此子非埋藏。

大肠:大肠排泄水分,粗糙部分留出痕。

权当提供图腾,用处非大非小。

以上就是中医五脏六腑歌诀的内容。

这段歌诀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五脏六腑的基本情况,非常值得学习和了解。

中医脏腑辨证口诀总结

中医脏腑辨证口诀总结

中医脏腑辨证口诀总结中医脏腑辨证是中医诊断的核心,也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脏腑辨证口诀是中医学习和实践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通过口诀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鉴别病因,确立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下面我们将对中医脏腑辨证口诀进行总结。

一、五脏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

1. 心:开窍于舌,主血脉,藏神气。

心象征着人的神志和精神状态,主要表现在心悸、失眠、健忘等方面。

心脏也是血液循环的主要器官,具有调节血液循环的重要作用。

2. 肝:开窍于目,主疏泄,藏魂魄。

肝主要负责人体的新陈代谢,涉及到血液的调节、气血的运行等。

肝气郁结会导致情绪烦躁、失眠、胸闷等症状。

3. 脾:开窍于口,主运化,藏思维。

脾主要负责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具有提升免疫力、增强体质的作用。

脾气不足可以引起食欲不振、腹泻、体力疲乏等症状。

4. 肺:开窍于鼻,主气呼吸,藏精神。

肺脏是呼吸系统的关键部位,负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同时也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肺气虚弱会导致呼吸短促、气促等症状。

5. 肾:开窍于耳,主生殖,藏精气。

肾脏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关键部位,是男性生殖能力和女性生育能力的保证。

肾气不足会导致腰酸背痛、头晕眼花等症状。

二、六腑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1. 胆:主疏泄,出现瘀血。

胆脏主要与肝脏共同协作,涉及消化、代谢、排泄等方面。

胆汁分泌过少或分泌异常会导致黄疸等症状。

2. 胃:腐熟化受,变化味觉、口感,下行输化。

胃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消化功能的实现。

胃寒、胃热等症状会导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3. 大肠:输泌下行,宿便积滞。

大肠主要负责人体的废物排泄,以及水分的吸收。

大肠炎、便秘等症状会引起腹泻、腹痛等问题。

4. 小肠:化生吸收,输泌上行。

小肠负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小肠过敏、幽门炎等症状会导致腹泻、腹痛等问题。

5. 膀胱:主受藏,转输精液。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公式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公式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公式编者:阿鹏[未经授权,不得私用][望神类]望神=目光+气色+神情+体态1.精神良好+双目精彩+对答自如=得神2.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精神萎靡+少气懒言=少神3.呆滞+郑声+意识模糊=正虚失神4.狂乱+神昏谵语+双手握固+牙关紧闭=邪盛失神5.久病+虚假好转之象+两颧泛红如妆+除中=假神→临终[“阴、阳”辨证类]1.冷汗淋漓+神色淡漠+气微+脉微欲绝=亡阳证2.汗出如油+脉细数疾无力=亡阴证3.畏寒肢冷+舌淡苔白+神疲乏力+脉迟=阳虚证4.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阴虚证[外感病辨证类]恶寒发热+类感冒之象=表证1.清涕白痰+恶寒+苔薄白+脉浮紧=外感风寒证2.黄痰+稠涕+发热+苔薄黄+脉浮数=外感风热证3.畏风+多汗+头痛=伤风表证[气病辨证类秒杀词]1.气虚证:乏力2.气陷证:气虚证+脏器下陷3.气虚不固证:气虚证+液态物质外泄不固4.气脱证:亡阳证/亡阴证5.气滞证:常见于肝,胀满疼痛6.气逆证:常见于肺、胃、肝7.气闭症:猝然昏仆、绞痛、二便闭塞+气闭[血病辨证类秒杀词]1.血虚证:面白无华,唇甲色淡,舌淡脉细2.血瘀证:刺痛、拒按、紫绀、涩脉→无寒象3.血寒证:血瘀证+实寒之象(局部冷痛)→有寒象4.血热证:出血+实热证(舌红绛、脉滑数)5.血脱证:大出血[津液病辨证类]1.干燥+口渴+形瘦+脉细=津液亏虚证2.凹陷性水肿+腹水征+小便不利+苔滑腻=水停证3.痰清+痰多+振水音+胸水征+肠鸣音强+桶状胸=饮证4.腻苔+滑脉=痰证5.胃中有振水声+肠间水声漉漉=痰饮证6.胸胁饱满=悬饮证7.气短不可平卧=支饮证8.身体浮肿=溢饮证9.闷+胀+食欲不振+苔白腻+乏力+稀便=内湿证[气病辨证类]1.面白无华+神疲乏力+劳后加重+脉虚无力=气虚证2.呼吸节律不规+口张+大汗+瘫软+脉微=气脱证(气脱证+热象=亡阴证)(气脱证+寒象=亡阳证)3.胀痛+憋闷+嗳气+受情绪影响大=气滞证4.猝然昏倒+剧痛+口闭+窒息感+二便闭塞=气闭证[血病辨证类]1.面白无华+爪甲色淡+头晕眼花+月经少+舌淡+脉细=血虚证2.刺痛+青紫+肿块固定不移=血瘀证3.实热+出血+舌绛+脉数=血热证4.血瘀证+局部冷痛、局部青紫、面唇淡紫等实寒之象=血寒证[气血津液辨证类]1.气虚证+血虚证=气血两虚证2.气虚证在前+血瘀证在后=气虚血瘀证3.气虚证在前+出血在后=气不摄血证4.急性大出血+气虚证+休克=气随血脱证5.气滞证+血瘀证+气滞血瘀证6.气虚证+失水证=气不固津证7.急性大失水+气虚证=气随津脱证8.内湿证+气虚证=气滞津停证9.干燥+血虚+长病程=津血两亏证10.痰证+瘀证+长病程=痰瘀互结证[心与小肠病辨证类]1.心悸+气虚证=心气虚证2.心悸+阳虚证+气虚证=心阳虚证3.心胸憋闷疼痛+急性发作+亡阳证=心阳暴脱证4.心悸+血虚=心血虚证5.心悸+阴虚=心阴虚证6.心前区疼痛+心悸=心脉痹阻证7.心疼痛+血瘀证(刺痛、紫绀、涩脉)=血瘀心脉证8.心疼痛+痰证(闷痛、苔白腻、滑脉)=痰阻心脉证9.心剧痛+来势快+遇寒加重、得温痛减+紧脉=寒凝心脉证10.胀痛+弦脉=气滞心脉证11.神志不清+呆闷抑郁+苔白腻+脉滑=痰蒙心神证(类似于癫证,以静为主)12.神志不清+狂躁+苔黄腻+脉滑数=痰火扰神证(类似于狂证,以动为主)13.心烦心热+口舌生疮+尿频尿急尿痛尿血=心火亢盛证14..尿频尿急尿痛尿血+心烦心热+口舌生疮=小肠实热证15.尿淋漓不尽+尿涩+尿痛=尿路刺激征[肺与大肠病辨证类]1.咳喘+气虚证=肺气虚证2.干咳无痰+阴虚证=肺阴虚证3.干咳无痰/痰少而黏/血痰+恶寒发热等表证之象=燥邪犯肺证4.一般无痰+咳喘+里实热证+舌红苔黄燥+脉洪数=肺热炽盛证5.咳喘+虚寒证=肺阳虚证6.咳嗽+风寒表证=风寒犯肺证7.咳嗽+风热表证=风热犯肺证8.咳喘+苔白腻+脉沉/滑=寒痰阻肺证9.咳喘+高热+黄稠痰+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痰热壅肺证10.腹痛+脓血+稀便+暴泻+便后肛灼+里急后重=大肠湿热证11.高热+腹满硬痛+便秘+日晡潮热+汗出口渴+热结旁流+舌红或芒刺、苔黄厚而燥或焦黑=肠热腑实证12.便秘+津液亏虚证/失水病史=肠燥津亏证13.久泻+水样便+阳虚证=大肠虚寒证[脾与胃病辨证类]1.食欲减退+腹胀+大便干稀不调+乏力=脾气虚证2.脾气虚+虚寒证=脾阳虚证3.肛门坠胀感+内脏下垂+脾气虚证+小便浑浊如米泔=脾虚气陷证4.出血+脾气虚证=脾不统血证5.脘腹痞闷+纳呆便溏+口淡不渴+寒湿证(阴黄)=寒湿困脾证6.脘腹痞闷+纳呆便溏+口苦+身热不扬+湿热证(阳黄)=湿热蕴脾证7.胃脘痞闷+隐痛喜按+纳少嗳气+气虚证=胃气虚证8.胃脘隐隐灼痛+干呕+饥不欲食+食后缓解+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胃阴虚证9.胃脘冷痛绵绵+泛吐清水+虚寒证+舌淡嫩+脉沉迟无力=胃阳虚证10.胃脘冷痛+呕吐清涎+暖后缓解+受寒史+拒按=寒滞胃脘证11.胃脘灼痛+辛辣食物史+口臭 +龈痛史+消谷善饥=胃火炽盛证12.赴宴史+嗳气酸腐+胃脘胀痛+恶心+多屁+排后缓解=食滞胃脘证13.胃腹胀痛+排气缓解+气滞证=胃脘气滞证[肝与胆病辨证类]1.面白无华+唇甲色淡+月经少等血虚证=肝血虚证2.筋目失养+胁肋隐隐灼痛+阴虚证=肝阴虚证3.抑郁太息+肝经循行部位胀痛或窜痛+经期不按时+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肝郁气滞证4.肝郁病史+火热之象=久郁化火证5.头晕胀痛+暴躁易怒+胁痛+面红目赤+火热之象+舌红苔黄脉弦数=肝火炽盛证6.在上为轻微肝火炽盛证之象+在下为腰膝酸软肾阴虚之象+头重脚轻=肝阳上亢证(上实下虚)7.肝阳上亢病史+面部肌肉神经症状+舌红苔白或腻+脉弦而有力=肝阳化风证8.高热+神昏+小儿抽风样之象=热极生风证9.肝阴虚病史+手足蠕动+舌红少苔少津+脉细数=阴虚生风证10.肝血虚病史+肌肉震颤+麻木+舌淡白+脉细=血虚生风证11.肝经循行部位冷痛+脉紧=寒凝肝脉证12.阴痒+黄疸+厌食+口苦+胁痛=肝胆湿热证13.惊悸失眠+胆怯易惊+口苦+痰热证=胆郁痰扰证[肾与膀胱病辨证类]1.腰膝冷痛+畏寒肢冷+性功能下降+夜尿频多+虚寒之象=肾阳虚证2.性功能亢进+遗精早泄+月经少+阴虚证=肾阴虚证3.五迟五软+早衰+精亏不孕不育=肾精不足证4.男性肾系滑遗(遗精、遗尿、滑精)+女性肾系淋流(月经淋漓不尽、习惯性流产)=肾气不固证5.肾阳虚证+下半身水肿=肾虚水泛证6.久病喘咳+呼多吸少+自汗等=肾不纳气证7.尿频+尿急+尿涩+尿痛+尿黄/尿血+湿热证=膀胱湿热证[脏腑兼证辨证类]1.心阴虚证+肾阴虚证=心肾不交证2.脾气虚证+心血虚证=心脾两虚证3.心阳虚证+肾阳虚证=心肾阳虚证4.心气虚证+肺气虚证=心肺气虚证5.心血虚证+肝血虚证=心肝血虚证6.脾气虚证+肺气虚证+长病程=肺脾气虚证7.肺阴虚证+肾阴虚证=肺肾阴虚证8.肝阴虚证+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9.胁肋灼痛+急躁易怒+咳嗽/咳血+实热证=肝火犯肺证10.情志抑郁+胁肋胀痛+脾虚证=肝郁脾虚证11.情志抑郁+胃脘、胁肋胀痛+嗳气酸腐+情绪影响=肝胃不和证12.脾阳虚+肾阳虚=脾肾阳虚证[其他辨证类]1.中老年+高血压+猝然昏倒=中风证→半身不遂2.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双目上视+口吐白沫=痫3.中风分为风中经络和风中脏腑4.渐进发病+中老年+麻木+手脚失灵+神志尚可=风中经络(轻)5.猝然昏倒+中老年+醒后手脚失灵=风中脏腑证(重)。

互为表里,脏腑辨证歌诀

互为表里,脏腑辨证歌诀

互为表里,脏腑辨证歌诀中医所说互为表里是什么意思外-内指身体部位。

表里相对而存在,就像阴阳相对而存在一样。

如果阴阳从外到内分,外属阳,内属阴。

外部是外部,内部是内部。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就是认为脏腑之间的关系是外与内的。

五脏属内,六腑属外(三焦为孤腑),五脏、五腑则兼表里。

具体来说,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肝胆、脾胃、肾与膀胱为表里(三焦为孤腑,无内脏为表里),而肝、心、脾、肺、肾为五腑。

一般认为脏腑的生理位置较深,腑的生理位置较浅,故脏腑属内,腑属外。

如果用脏腑来划分阴阳,则内脏属于阴,而内脏属于阳,这与外阳内阴的划分是一致的。

中医认为肺主皮肤,肺主表里,肺和大肠都是表里。

通常没有说肺和皮毛是彼此的表里。

比如以人的感冒为例,寒邪从皮毛影响络脉、经络、肺。

寒邪使肺失去宣发功能,卫气达不到表,阳气则积于体内,导致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症状。

五脏六腑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使用的术语,指的是人体内的主要器官。

中国人把人体内部的主要器官分为“脏”和“腑”。

“脏”是指实体或机构器官,包括心、肝、脾、肺和肾。

“腑”是指一个中空的容器,里面有小肠、胆囊、胃、大肠和膀胱等五个腑。

此外,第六腑,称为三焦,是人体胸腔和腹腔的结合体。

除了性质上的巨大差异外,脏腑和腑脏的经脉位置也有很大的差异。

所有的脏经络都在胳膊和腿的内侧,身体的前侧。

腑经络在手臂和腿的外侧,在身体的后侧。

人体受到危险威胁时,会本能地向上弯曲,脏脏的经络都在体内,保护得很好,只有腑脏的经络露在外面。

相比之下,脏的重要性远比内脏重要。

如果人体真的是造物主设计的,这种安排是非常合理和巧妙的。

中国人对“脏”和“腑”的分类具有极高的观察力和智慧。

此外,古代中医还发现,每一条脏经都与另一条脏经紧密相连。

比如手臂上的肺经和大肠经分别位于手臂的内外侧。

针灸治疗穴位时,如果针尖到达的位置是真经,那么肺经和大肠经实际上可能只有几毫米远。

虽然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肺和大肠处于完全不同的位置,甚至找不到任何联系。

《中医诊断学》歌诀

《中医诊断学》歌诀

《中医诊断学》歌诀《中医诊断学》歌诀一、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麻痘惊疳全占验。

二、脉诊1.浮脉浮脉,举之有余。

按之不足(脉经)。

如微风吹鸟背上毛。

厌厌(微弱)聂聂(轻貌)。

如循榆荚(素问)。

如水漂木(崔氏)。

如捻葱叶(黎氏)。

[体状诗]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 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

浮而柔细方为溺,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搜便不流通。

2.沉脉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脉经)。

如绵裹砂,内刚外柔(杨氏)。

加石投水,必极其底。

[体状诗]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 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椎筋着骨寻。

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

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泄痢。

肾虚腰及下元痌(痌tōng:同“痛”)。

3.迟脉迟脉。

-息三至,去来极慢(脉经)。

[体状诗] 迟来-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相类诗] 脉来三至号为迟,小駃(駃:kuài。

同“快”)于迟作缓持。

迟细而难知是涩。

浮而迟大以虚推。

[主病诗]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

迟而无力是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

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4.数脉数脉。

一息六至(脉经)。

脉流薄疾(素问)。

[体状诗] 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

浮沉表里分虚实。

惟有儿童作吉看。

[相类诗] 数比平人多-至,紧来如数似弹绳。

中医辨证必背歌诀

中医辨证必背歌诀

中医辨证必背歌诀
中医辨证必背歌诀是中医诊断治疗的基础,在中医学习中非常重要,以下是辨证必背歌诀列表。

1. 四诊合参,端正诊法
2. 肝藏血,心主神
3. 腎主骨,脾统血
4. 肺主气,胃主纳
5. 气血循行,营卫出入
6. 三焦化源,阴阳平衡
7. 病因辨证,标本相副
8. 六经辨证,兼顾肝脾
9. 自体平衡,病从母气
10. 入口出口,波及全身
这些诀窍涵盖了中医辨证的重要方面,包括认识肝脾肺心肾五脏的职能,体会气血循环的原理,了解阴阳平衡的作用,辨别病因和病机,
找到治疗疾病的对策,以及与身体的整体健康紧密相连。

只有掌握了
这些诀窍,才能准确诊断病情,选择合适的中医治疗方案。

因此,学
习中医辨证必背歌诀非常重要,在实践中注重应用,有助于提高中医
治疗水平。

中医八纲辨证歌诀

中医八纲辨证歌诀

中医八纲辨证歌诀八纲辨证总纲领百病有因各不同脏腑辨证是核心气血津液辨分明外感热病层次辨判断疾病证侯型八纲辨证-表证表证邪犯肌表证鼻塞流涕头身痛发热恶寒有无汗咳嗽苔白脉浮升里证里证表传或内生病位深在于内中脏腑气血病属里凡非表证皆包容寒证寒证感受寒邪证阳虚阴盛寒内生恶寒喜暖四肢冷面色苍白便溏清口淡不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迟紧绷热证热证感受热邪证或为阳盛阴虚成躁烦口渴喜冷饮发热喜凉面目红大便秘结小便赤舌红苔黄脉数洪虚证虚证正气虚不足机体抗病能力低“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形瘦神靡泛力气气短懒言眩晕悸汗出欲卧便溏利舌质淡嫩脉虚细实证实证邪气有余盛正气未衰能抗争呼吸气粗语长重胸腹胀满拒按痛热烦便秘尿赤涩舌老苔厚脉实雄阴证阴证闭目羞见明神静懒言气微轻喜热恶寒四肢冷大便自利小便清舌淡苔白脉沉迟阳虚寒盛虚寒征阳证阳证开目欲见明神烦多言气粗宏壮热恶寒渴饮冷便秘尿赤面目红舌红苔黄脉洪数阳气亢盛实热征阴虚证阴虚形瘦眩失眠口燥咽干五心烦颧红唇赤潮热汗脉搏细数舌绛干阳虚证阳虚神疲乏力气口淡不渴便溏利畏寒肢冷蜷卧睡面白舌淡脉迟虚亡阴“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亡阴阴液衰竭征汗多粘湿手足温渴喜冷饮气粗急舌红绛干脉细频亡阳亡阳阳气已衰竭汗多冷清肢冷厥口淡不渴气微弱舌质淡润脉微绝病因辨证-六浮病辨证伤风发热汗恶风喉痒咳嗽头晕痛伤风病证舌苦薄白脉浮缓风疹时发时隐踪或皮瘙痒无定处或为游走关节痛寒邪病证表寒发热恶寒风无汗头身骨节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直中吐泻腹冷痛暑邪病证(1)暑温暑温高热烦渴汗头痛气粗短赤便舌红苔黄脉洪数或为短气神疲倦或为抽搐牙关紧或反张弓神昏谵(2)中暑中暑感受暑邪病突然发生头晕痛胸闷恶心时呕吐口干渴饮体倦松“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甚则昏仆不省人发热烦渴大汗生或身无汗肢厥冷或兼抽搐反张弓湿邪病证湿侵头重肢体倦二便不爽口中淡胸闷纳少腹胀满关节疼痛重着酸舌苔白腻脉濡缓或为浮肿女带缠燥邪病证(1)凉燥凉燥恶寒热无汗头痛不渴口鼻干舌淡苔白脉浮弦鼻塞咳嗽少有痰(2)温燥温燥发热微恶寒鼻咽干燥口渴烦舌红苔黄脉浮数干咳稠粘带血痰火证壮热恶热烦口渴尿赤大便干舌红苔黄脉实数吐衄便血昏发斑七情病的辨证-喜伤证喜则气渙伤心气神不守舍人自迷精神恍惚举止乱语无伦次脉虚细怒伤证盛怒伤肝气上逆头晕目眩面目赤甚则昏厥或呕血怒后情志多抑郁胸胁胀满脉弦硬急燥易怒善太息“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忧伤证忧愁过度伤肺脾情志沉郁乏力气纳少便溏脉虚缓少气咳嗽痰清稀思伤证思则气结伤心脾食少便溏乏力气失眠健忘心惊悸形体消瘦脉沉细悲伤证悲则气消心肺虚意志消沉常哭泣面色惨淡脉细弱少气懒言汗湿衣恐伤证恐则气下伤心肾怵惕不安常独居如人将捕惶恐惧二便失禁脉沉抑惊伤证惊则气乱心惊悸惊慌失措睛不移举止失常脉动乱口不能呼神志迷脏腑辨证-心阴虚证心阴虚证心悸烦少寐多梦潮热汗舌红少津脉细数尿黄便秘口咽干心血虚证心血虛证心悸忡失眠健忘眩晕朦舌质淡白脉细弱唇面淡白无华容“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心气虚证心气虚证心悸动体倦乏力自汗生神疲气短劳累重舌质淡嫩脉细松心阳虚证心阳虚证心悸空形寒肢冷自汗生胸闷气短劳累重舌淡脉微结代停心火上炎心火上炎心悸烦口舌生疮夜难眠舌红苔黄脉滑数唇红面赤口渴干心血瘀阻心血瘀阻心悸痛痛剧肢冷唇甲青舌质暗红有瘀点脉搏细涩结代停痰迷心窍痰迷心窍失清灵神情痴呆意朦胧脉滑舌淡苔白腻呕痰喉中有响鸣痰火扰心痰火扰心神错更哭笑无常不识翁舌苔黄腻脉滑数狂躁妄动面赤红小肠实热小肠实热心热烦面红唇赤口淡干舌红苔黄脉弦数小便短赤淋涩艰“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小肠气痛小肠气痛疝胀痛时急时缓结滞凝舌苔白滑脉弦迟得热痛缓寒剧痛肝气郁结肝气郁结脉弦硬失调胸胁乳胀痛抑郁寡欢常唉叹月事不调或聚癥肝火上炎肝火上炎目赤红急躁易怒头昏痛舌红苔黄脉弦数口苦便秘尿赤癃肝阴亏虚肝阴亏虚眼涩蒙五心烦热盗汗生舌红少津弦细数口苦尿黄胁肋痛肝血亏虚肝血亏虚眼昏蒙头晕面白无华容舌质淡白脉弦细胁痛经少或闭经肝阳上亢肝阳上亢易躁怒头痛眩晕面目红舌红苔黄脉弦数尿黄便秘咽干痛肝阳化风肝阳化风头晕痛肢麻手颤步不正言謇舌红脉弦数甚则昏仆或中风肝胆湿热“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肝胆湿热郁热蒸身目尿黄呕恶生舌苔黄腻脉弦数寒热口苦胁肋痛或为睾肿囊湿疹或见带下黄浊浓胆郁痰扰胆郁痰扰胸胁满口苦欲呕头晕痛舌苔黄腻脉滑数烦热难寐悸不宁脾胃虚证脾气虚弱倦怠生纳少便溏腹胀撑舌淡苔白脉缓弱脾不统血便衄崩脾阳虚证脾阳虚证寒冷生口淡不渴便溏清舌淡苔白脉沉迟纳少脘腹胀满痛脾阴虚证脾阴虚证五心烦纳呆乏力消瘦颜舌红苔少脉细数口唇焦燥便赤干寒湿困脾寒湿困脾头身重纳呆呕恶便溏青舌淡苔白脉濡缓脘痞腹胀时隐痛湿热蕴脾湿热蕴脾尿赤黄纳呆脘痞呕恶胀“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舌苔黄腻脉濡数便溏不爽上蒸黄胃阴不尺胃阴不足口舌干胃脘灼痛干呕逆舌红少苔脉细数渴饮纳少或善饥食滞胃脘食滞胃脘失降通嗳腐酸臭脘腹痛恶心呕吐厌拒食舌苔厚腻脉滑行寒邪犯胃寒邪犯胃急暴痛遇寒则甚得温轻畏寒肢冷口不渴苔白脉弦或紧绷胃火炽盛胃火炽盛灼热痛口渴善饥胃热蒸舌红苔黄脉弦数口臭唇烂龈肿痛肺气虚证肺气虚证低微声咳喘无力痰稀清舌淡苔白脉虚弱少气乏力汗易风肺阴虚证肺阴虚证烦热生潮热盗汗两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干咳痰少嘶哑声风寒束肺风寒束肺外寒证恶寒无汗头身重舌苔薄白脉浮紧咳喘气喘痰稀清“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风热犯肺风热犯肺外热证发热咳嗽渴咽痛舌红苔干脉浮数痰黄稠粘难咯清肺燥咳嗽肺燥口唇鼻咽燥发热咳嗽胸中痛舌红少津脉细数痰粘难咯或带红热邪僬肺热邪僬肺热停胸发热咳喘胸中痛舌红苔黄脉洪数咯痰黄稠带血腥痰浊阻肺痰浊阻肺失宣通咳嗽气喘痰多清舌苔白腻脉滑应或见胸闷悸痰鸣大肠寒湿大肠寒湿传导更肠鸣漉漉腹冷痛舌苔白滑脉迟缓泄泻清稀寒湿停大肠湿热大肠湿热时腹痛里急后重便血脓舌红苔黄脉滑数或见暴注发热征肠痈肠痈湿热蕴肠中右少腹痛蜷卧形舌红苔黄脉弦肝发热拒按反跳痛“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肾阴虚证肾阴虚证腰膝软头晕耳鸣五心烦舌红少津脉细数遗精盗汗口咽干肾阳虚证肾阳虚证腰膝软头晕耳鸣肢背寒舌淡苔白脉沉迟阳萎神疲喜卧眠肾气不固肾气不固腰膝软遗精早泄头晕鸣舌淡苔白脉沉细尿后余沥尿频清肾不纳气肾不纳气腰膝软神疲自汗头晕鸣面白舌淡脉沉细呼多吸少喘息生肾虚水泛肾虚水泛腰膝软头晕耳鸣肢背寒舌淡苔滑脉沉迟面身浮肿咳喘痰肾精不足肾精不足腰膝软头晕耳鸣步履艰先天不足发育慢早衰发堕齿枯残舌质淡嫩脉沉弱男子精少女孕难膀胱虚寒膀胱虚寒形寒冷尿后余沥尿频清“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舌淡苔白脉沉迟面色晄白遗尿同膀胱湿热膀胱湿热气化紊排尿急频灼热痛舌红苔黄脉滑数发热腰痛癃砂红气血津液辨证-气虚证气虚活动症剧添疲倦乏力头晕眩少气懒言或自汗舌淡脉虚无力宣气陷证气陷气虚失升举倦怠少气头目昏脏器下垂腹胀坠舌淡脉弱小便频气滞证气滞气机阻滞证运行不畅闷胀痛胀痛部位不固定时作时止时重轻气逆证气逆泛指气上逆升发太过气上冲胃逆呃逆嗳呕吐肺逆咳嗽喘息生肝逆呕吐厥晕痛肾不纳气亦包容血虛证血虚肢麻心悸梦面目萎黄头晕蒙经闭后期或量少唇舌淡白脉细弱“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血瘀证局部肿胀症积硬固定拒按针刺痛唇舌青紫瘀斑点脉搏细涩结代停血热证血热身热夜热盛诸般失血热迫攻烦燥口干不欲饮脉搏细数舌降红津液不足证津液不足体失养皮肤干燥毛不荣便秘尿少脉细数唇焦舌燥干渴生水液停滞(1)风痰证风痰痰盛动肝风僻舌强眩晕朦舌苔白腻脉弦滑突然昏仆喉痰鸣(2)热痰证热痰痰热互结证痰黄稠粘咽肿痛舌红苔黄脉滑数发热咳嗽便秘红(3)寒痰证寒痰畏寒四肢冷咳嗽喘促痰稀清舌淡苔白脉沉迟大便溏薄小便清(4)燥痰证燥痰干咳甚胸痛痰少难咯或带红舌红苔少脉细数鼻咽干燥烦渴生(5)湿痰证湿痰胸脘满闷撑咳嗽呕恶痰多涌舌淡白腻脉濡缓纳呆身重困倦增(6)痰饮证“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痰饮胁满咳喘生心悸气短肠水声舌苔白滑脉弦滑眩晕呕吐痰稀清(7)悬饮证悬饮水留胁痞撑呼吸咳唾引胁痛舌苔白滑脉沉弦干呕短气息促鸣(8)溢饮证溢饮水溢肢重痛咳喘痰白或浮肿舌淡苔白脉浮紧发热无汗恶寒风(9)支饮证支饮胸脘痞满生咳逆倚息难卧平舌苔白腻脉弦紧面浮形肿痰白清层次辨证总括外感热病层次辨伤寒温病统一览初超同样有外证不解同样向内传同样发热与化热损阴伤阴不待言病势浅深有阶段三层分辨外内间外证总括外证初起病表浅邪侵正抗在外幡病因不同证殊异当分风热湿燥寒“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1)外感风寒证外感风寒恶寒风发热无汗头身痛舌苔薄白脉浮紧咳嗽鼻塞流涕清(2)外感风热证外感风热发热先不恶风寒微恶寒头痛口渴咽喉痛咳嗽咯吐黄稠痰舌边尖红脉浮数舌苔薄白微黄干(3)外感寒湿证外感寒湿发热生头痛身痛困而痈舌苔白腻脉濡缓口淡不渴脘痞撑(4)外感暑湿证外感暑湿夏贪凉发热恶寒溲赤黄胸闷泛恶身重倦脉搏濡数苔腻黄(5)外感燥湿证外感燥邪肺燥证恶寒发热时头痛口唇鼻咽多燥干咳嗽少痰或胸痛舌红少津脉浮数痰粘难咯或带红间证总括间证外传邪深犯外入内拒正邪干“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不内不外称间证外内同病亦包含1)不内外证不内外证胸胁满往来寒热头晕眩(半表半里证)恶心干呕不欲食心烦口苦咽喉干舌苔薄白或黄腻脉搏弦硬或数弦2)内外同病外寒内饮恶寒生发热无汗头身痛(1)外寒内饮舌苔白滑脉浮紧咳嗽喘促痰稀清(2)外寒内热外寒内热恶寒风发热口渴头身痛舌苔薄黄脉浮数烦躁不安咳喘鸣(3)外内俱寒外内俱寒恶寒生发热无汗头身痛舌淡苔白脉沉迟口淡面白肢冷冰(4)外内俱热外内俱热发热生口舌生疮咽喉痛便秘尿赤烦渴饮舌红苔黄脉数洪内证总括内证病邪全入内病在五脏六腑间气血津液耗伤损阴竭阳脱病危难“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1)邪热壅肺邪热壅肺咳喘生身热汗出胸闷痈舌红苔黄脉滑数咳痰黄稠或带红(2)内热炽盛壮热烦渴内热盛热迫津液大汗生舌红苔黄脉洪数喜凉恶热面赤红(3)热结肠胃热结肠胃腹胀痛日热甚尿赤癃舌红苔黄脉沉实干渴昏谵秘不通(4)湿热困脾湿热困脾胸脘闷身热不扬午后甚口粘苔黄脉濡数呕恶嗜卧体倦困(5)发热口苦发热口苔午后重心烦口渴静肋痛舌苔黄腻脉滑数身目黄染脘痞撑(6)膀胱湿热膀胱湿热尿赤红淋漓不畅频急痛舌苔黄腻脉滑数身热口渴腹胀撑(7)湿热痢疾湿热痢疾湿热盛身热口渴腹中痛舌苔黄腻脉滑数里急后重便血脓“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8)壮热扰心壮热扰心身壮热汗出不寐口干渴心烦躁扰不安宁舌红苔黄脉象数(9)热灼阴血热灼阴血夜热甚心烦不寐渴不饮舌质绛干脉细数躁扰谵语现斑疹(10)热陷心包热陷心包神昏谵身热灼手躁不安肢厥脉搏细滑数言謇舌质红绛干(11)血热动风血热动风壮热盛神昏躁狂天吊睛舌绛苔黄脉弦数颈项强直反张弓(12)阴虚动风阴虚动风神昏蒙口干齿燥循摸空舌绛无苔脉细数嗜卧手足蠕动风(13)热与血结热与血结少腹坚便硬易解咽水难神志如狂小便利善忘脉沉舌有斑(14)热盛动血热盛动血壮热先心烦口渴躁不安舌绛苔黄脉细数渐见失血吐衄斑“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15)热厥证热厥高热肢反凉四肢厥冷胸腹烫口干舌燥脉实数渴欲饮水苔干黄(16)蛔厥证蛔厥手足厥逆证气上撞心心热痛烦热清渴渴欲饮饥不欲食吐蛔虫(17)阴竭证阴液耗竭病危重气息微弱神昏蒙烦躁口渴汗粘湿脉搏细数舌绛红(18)阳脱证阳微欲脱肢厥冷气短息微神昏蒙面色苍白舌淡润脉微欲绝汗清冷卷下证治要诀心与小肠病证治心血亏虚物、归斟阴补阳炙气养心心火上炎泻心、导瘀阻瓜薤合血府阳虚厥逆四逆汤阴盛格阳当四逆亡阳虚脱参附救水气凌心真武通痰火扰心牛黄清痰迷心窍导痰斟小肠实热导赤散小肠气痛橘核寻“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肝与胆病证治肝气郁结疏肝散肝阴亏损一贯煎肝血亏虚补肝养肝火上炎龙胆泻肝阳上亢麻钩饮肝阳化风镇肝添血虚生风四物用热极生风羚钩清肝胆湿热茵陈蒿胆郁痰扰温胆连寒滞肝脉暖肝煎肝脾不和痛泻方脾与胃病证治脾虚参苓、补中气脾不统血宜归脾脾虚下陷补中益理中、五苓脾阳虚湿热蕴脾茵陈蒿茵陈术附湿困脾脾虚水肿实脾饮脾胃虚寒黄建中胃阴虚麦、益胃滋食滞胃腑保和消气滞胃腑柴疏和血瘀胃脏失笑化胃火炽盛玉、清胃寒邪犯胃良附医肺与大肠病证治风热犯肺桑菊用风寒束肺杏苏、荆三子、二陈痰浊阻麻石、苇茎热邪僬(风热壅肺)“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肺阴不足百合固肺虚益气补肺能(燥热伤肺)肺燥津伤桑杏润大肠湿热芍、白翁虚寒胃苓、藿正散大黄牡丹肠痈痛大肠液亏麻子润虫积肠道化虫安肾与膀胱病证治附桂、右归补肾阳滋阴左归、六味黄肾气不固桑、金锁肾不纳气都气良肾虚水泛真武、济肾精不足左归商(阴阴两虚)阳衰精少五子衍脾肾阳虚用四神膀胱湿热八正导缩泉丸能温膀胱膀胱蓄血桃承气六淫症证治伤风疏风桂枝能风痹祛风防风灵风疹风热消风散风寒荆防败毒攻外寒麻、荆、膴猪中寒痹温散小活络暑湿白虎加人参或羚钩藤或清营中暑急救紫、安丸醒后方药暑温同“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表湿藿香正气散湿痹苡仁汤调停凉燥湿散杏苏散温燥凉润桑杏功清热泻火汤白虎黄连解毒功亦宏七情症证治喜伤心神养心汤盛怒龙胆泻肝尝肝郁疏肝、逍遥散忧伤肺脾六君商思伤心脾归脾补悲伤生脉、保元汤恐慎养心固肾治惊伤磁朱镇惊良气血津液病证治(气)气虚四君、补中气气陷补中益气使肺逆咳喘苏子降胃逆橘皮竹如医肝逆四磨、肾都气气滞柴胡疏肝散(血)血虚补血四物尝寒瘀当归四逆方热瘀大黄牡丹破活补桃红四物汤理气化痰逍遥加血热清营、犀地黄(津液)津液不足沙麦添胃阴亏虚益胃煎“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肺燥清燥救肺润津亏便秘麻仁丸痰饮病证治风痰天麻钩藤清开窍豁痰苏合痊(水饮停滞)寒痰杏苏、小青散热痰清气、桑菊化燥痰清燥、桑杏应湿痰二陈汤为先溢饮小青龙温散悬饮十枣、控延丹支饮小青温肺利痰饮小青、苓桂甘外感热病证治外感风寒麻黄、荆风热桑菊、银翘清(外证证治)寒湿藿香正气散暑湿新加香薷灵肺燥凉燥杏苏散温躁桑杏提坝增(间证证治)寒热往来小柴解热重寒轻蒿芩平外寒内饮小青散外寒内热大青龙外内俱寒麻附细外内俱热凉膈清(内证证治邪热壅肺麻、苇增内热炽盛白虎清湿热困脾三仁用热结肠胃增液承肝胆湿热茵蒿征膀胱湿热八正通“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湿热痢疾白翁、芍壮热扰心玉女增热灼阴血清营饮热陷心包安、清宫动风血热羚羊钩阴虚复脉、大定风热盛动血化斑汤热与血结抵当攻蛔厥安蛔乌梅丸热厥四逆散加增救阴敛液生脉清回阳固脱四逆功。

(完整版)中医诊断学歌诀

(完整版)中医诊断学歌诀

(完整版)中医诊断学歌诀中医诊断学绪论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中医诊断学内容,望闻问切与辩证,望诊观察四方面,全身局部舌排物。

闻诊切记两方面,听声音和嗅气味,问诊症状及病史,脉诊按诊属切诊。

二、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诊病要知三原理,司外揣内表知里,见微知著局把体,以常达变标衡异。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诊断遵循三原则,整体观念要考虑,四诊合参免误诊,辨病辨证相结合。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中医诊断发展史,重要医家医著寻,黄帝内经奠基础,伤寒杂病论六经。

西晋王叔和脉经,最早脉学专著书。

最早病历是诊籍,诸病源候论病源。

世医得效方十怪,二十七脉出濒湖,张景岳编十问歌,脉诀汇辨六纲脉,诊家枢要元滑寿,宋代陈言创三因,卫气营血叶天士,三焦辨证吴鞠通。

敖氏伤寒金镜录,最早舌诊专著书,彩图辨舌指南书,曹炳章著重要书。

上篇诊法四诊总括四诊望闻问切明神色形态舌诊称闻诊听声嗅气味问以言审切指凭四诊合参查全面整体症状辨病情第一章问诊问诊总括问诊一般内容多主症现病既往何个人生活家族史重点景岳十问歌一、问诊的方法问诊首先抓主诉,重视主症了一般,问诊直接问病人,语言通俗又易懂,避免主观和片面,防止暗示性套问,危重病人要细心,果断迅速快诊断。

二、问诊的一般内容(―)问一般情况一般情况问姓名性别婚否和年龄民族职业和籍贯现住单位记录清(二)问主症和现病史主症主要自觉症现病发展经过情治疗效果和兼症辨证论治此为凭(三)问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既往病史诊可参家族患病查相传个人嗜欲和习惯亦有影响问周全三、问现在症状问诊现症是首件十问歌诀有贡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倶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数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一)问寒热(1)恶寒发热恶寒发热同时呈新病外感表证名寒重热轻属表寒伤风热轻而恶风表热热重恶寒轻(2)但寒不热但寒不热里寒证久病肢冷内损阳新病畏寒腹冷痛寒邪直中在胃肠(3)但热不寒但热不寒里热证壮热邪实热蒸腾热有定时名潮热阴虚湿温热阳明长期微热自觉热郁热气虚或阴虚(4)寒热往来寒热往来无规律胸胁苦满病少阳疟疾寒热定时发先后交替寒热强(二)问汗汗为阳热蒸津缘寒热虚实问周全表虚伤风汗自出表实无汗感风寒自汗阳虚动尤甚盗汗阴虚潮热烦大汗不止绝汗居冷汗热汗亡阳阴病变转折出战汗冷汗阳气虚或惊壮热汗蒸里实热黄汗风湿热邪蒸头面汗出上焦热半身汗见中风瘫手足心汗阴虚证中焦湿热脾虚关下焦湿热蒸阴汗心脾心肾心胸汗(三)问疼痛(1)问疼痛的性质胀痛气滞刺痛瘀,重痛湿邪隐痛虚,灼痛火热冷痛寒,有形实邪绞痛寒,酸痛湿证腰膝肾,掣痛肝病窜气风,部位不同六经痛,胸痹真心痛多胸。

最全中医诊断学歌诀

最全中医诊断学歌诀

中医诊断学歌诀绪论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中医诊断学内容,望闻问切与辩证,望诊观察四方面,全身局部舌排物。

闻诊切记两方面,听声音和嗅气味,问诊症状及病史,脉诊按诊属切诊。

二、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诊病要知三原理,司外揣内表知里,见微知著局把体,以常达变标衡异。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诊断遵循三原则,整体观念要考虑,四诊合参免误诊,辨病辨证相结合。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中医诊断发展史,重要医家医著寻,黄帝内经奠基础,伤寒杂病论六经。

西晋王叔和脉经,最早脉学专著书。

最早病历是诊籍,诸病源候论病源。

世医得效方十怪,二十七脉出濒湖,张景岳编十问歌,脉诀汇辨六纲脉,诊家枢要元滑寿,宋代陈言创三因,卫气营血叶天士,三焦辨证吴鞠通。

敖氏伤寒金镜录,最早舌诊专著书,彩图辨舌指南书,曹炳章著重要书。

上篇诊法四诊总括四诊望闻问切明神色形态舌诊称闻诊听声嗅气味问以言审切指凭四诊合参查全面整体症状辨病情第一章问诊问诊总括问诊一般内容多主症现病既往何个人生活家族史重点景岳十问歌一、问诊的方法问诊首先抓主诉,重视主症了一般,问诊直接问病人,语言通俗又易懂,避免主观和片面,防止暗示性套问,危重病人要细心,果断迅速快诊断。

二、问诊的一般内容(―)问一般情况一般情况问姓名性别婚否和年龄民族职业和籍贯现住单位记录清(二)问主症和现病史主症主要自觉症现病发展经过情治疗效果和兼症辨证论治此为凭(三)问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既往病史诊可参家族患病查相传个人嗜欲和习惯亦有影响问周全三、问现在症状问诊现症是首件十问歌诀有贡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倶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数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1.问寒热(1)恶寒发热恶寒发热同时呈新病外感表证名寒重热轻属表寒伤风热轻而恶风表热热重恶寒轻(2)但寒不热但寒不热里寒证久病肢冷内损阳新病畏寒腹冷痛寒邪直中在胃肠(3)但热不寒但热不寒里热证壮热邪实热蒸腾热有定时名潮热阴虚湿温热阳明长期微热自觉热郁热气虚或阴虚(4)寒热往来寒热往来无规律胸胁苦满病少阳疟疾寒热定时发先后交替寒热强(二)问汗汗为阳热蒸津缘寒热虚实问周全表虚伤风汗自出表实无汗感风寒自汗阳虚动尤甚盗汗阴虚潮热烦大汗不止绝汗居冷汗热汗亡阳阴病变转折出战汗冷汗阳气虚或惊壮热汗蒸里实热黄汗风湿热邪蒸头面汗出上焦热半身汗见中风瘫手足心汗阴虚证中焦湿热脾虚关下焦湿热蒸阴汗心脾心肾心胸汗(三)问疼痛(1)问疼痛的性质胀痛气滞刺痛瘀,重痛湿邪隐痛虚,灼痛火热冷痛寒,有形实邪绞痛寒,酸痛湿证腰膝肾,掣痛肝病窜气风,部位不同六经痛,胸痹真心痛多胸。

八纲辩证歌诀

八纲辩证歌诀

以下是八纲辩证的歌诀:
表证:表邪犯肌表,鼻塞流涕头身痛。

发热恶寒有无汗,咳嗽苔白脉浮升。

里证:里证表传或内生,病位深在于内中。

脏腑气血病属里,凡非表证皆包容。

寒证:寒证感受寒邪证,阳虚阴盛寒内生。

恶寒喜暖四肢冷,面色苍白便溏清。

口淡不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迟紧绷。

热证:热证感受热邪证,或为阳盛阴虚成。

躁烦口渴喜冷饮,发热喜凉面目红。

大便秘结小便赤,舌红苔黄脉数洪。

虚证:虚证正气虚不足,机体抗病能力低。

形瘦神靡泛力气,气短懒言眩晕悸。

汗出欲卧便溏利,舌质淡嫩脉虚细。

实证:实证邪气有余盛,正气未衰能抗争。

呼吸气粗语长重,胸腹胀满拒按痛。

热烦便秘尿赤涩,舌老苔厚脉实雄。

阴证:阴证闭目羞见明,神静懒言气微轻。

喜热恶寒四肢冷,大便自利小便清。

舌淡苔白脉沉迟,阳虚寒盛虚寒征。

阳证:阳证开目欲见明,神烦多言气粗宏。

壮热恶寒渴饮冷,便秘尿赤面目红。

舌红苔黄脉洪数,阳气亢盛实热征。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歌诀(便于打印)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歌诀(便于打印)

脏腑辨证歌诀1《肝气郁结》肝气郁结疏肝散,抑郁胸闷太息短,胁肋胀刺两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经期不调乳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

2《肝血虚证》肝血虚证见雀目,头晕眼涩肢麻木,胁肋隐痛面无华,手足震颤难持物,行则肢摇立不稳,视物昏花足难步,甲枯舌淡脉弦细,草枣木瓜加四物。

3《肝阴虚证》肝阴虚证一贯煎,视物模糊两眼干,胁痛潮热或低热,盗汗唇燥口苦烦,舌红少津尿黄赤,便结咽干细数弦。

4《肝胆湿热》湿热之邪在肝胆,身目俱黄腹胀满,口苦胁痛带下黄,尿道灼痛尿黄短,纳呆舌腻脉数弦,龙胆茵陈用之痊。

5《肝火上炎》肝火上炎面目红,口苦咽干耳鸣聋,头痛眩晕烦易怒,胁肋灼痛耳流脓,舌红苔黄脉弦数,泻肝龙荟用之雄。

6《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头晕眩,耳聋耳鸣口咽干,失眠健忘肢麻震,目涩舌红脉急弦,麻震天麻钩藤饮,晕眩杞菊地黄丸。

7《肝风内动总歌》肝风内动分四种,肝阳热血阴虚风,眩晕欲仆兼抽搐,手足震颤为特征。

(1)肝阳化风:眩晕欲仆头胀痛,语謇肢颤头摇动,手足麻木履不正,卒然倒地人不醒,舌红白腻弦有力,镇肝熄风便有功。

(2)热极生风:热极生风手足抽,颈项强直目上勾,角弓反张牙关紧,高热神昏躁狂求,弦数有力舌红绛,羚羊安宫可解忧。

(3)血虚生风:血虚生风肢体麻,手足震颤面无华,眩晕耳鸣肉瞬动,肝血亏虚不荣甲,舌淡苔白脉弦细,阿胶鸡子最容恰。

(4)阴虚生风:阴虚生风两病源,外感热病阴液干,内伤久病肝阴虚,筋脉失养病势缓,外感卫气营血辨,内伤肝阴虚内观8《胆郁痰扰证》胆郁痰扰卧不宁,痰热乘胆是病情,失眠眩晕且惊悸,口苦呕恶兼耳鸣,胸胁胀痛苔黄腻,黄连温胆最有灵。

(脉弦滑略数)9《胆热壅滞证》大柴胡汤胆热壅,往来寒热便不通,尿黄口苦呕不止,两胁拘急并且疼,舌红苔黄脉弦数,少阳发热此方宗。

10《肝胆虚烦不寐》肝胆虚烦难入睡,视物昏花气力亏,易惊多梦口干苦,总由肝阴血气亏,舌淡苔白弦细数,酸枣仁汤可入寐。

11《寒滞肝脉》寒滞肝脉见寒疝,少腹冷痛牵睾丸,阴囊收缩得热缓,晄白唇青形肢寒,舌苔白滑脉迟弦,当归四逆暖肝煎。

中医辩证歌诀

中医辩证歌诀

中医辩证歌诀中医辩证,首要辩阴阳(阴阳辩证歌诀)阴阳辨证要仔细,有神阳证无神阴,有神精足气化全,无神精亏病难全,二便反应真消息。

元阴元阳藏肾中,肾司二便之开合,太阴虚寒大便溏,生姜干姜开太阴;少阴虚寒溲清长,四川附子配草姜;舌边齿痕太阴湿,少阳枢机不流利,柴胡气香升清气,味苦还能降浊阴,柴胡桂枝干姜汤,半夏茯苓泽泻饮,清升浊降湿邪飞。

阴结便秘大便干,溲频淡黄口不干,或者口渴喜热饮,麻黄附子细辛汤,甘草生姜干姜汤;阳结便秘口干渴,渴喜冷饮溲黄赤,增液承气用之宜。

烦躁潮热或盗汗,口渴喜冷真阳证,知柏地黄可以用。

五心烦热或盗汗,渴不思饮或喜热,溲频便溏虚阳越,通脉四逆柴胡汤。

大便稀溏太阴病,生姜干姜理中用;溲频清长少阴病,干姜附子合乎情;四肢青冷厥阴病,当归四逆桂枝用。

太极药性论阴阳,辛甘发散热性阳,苦甘酸寒阴药商。

阴证就用阳性药,阳证苦甘寒药商。

太阴之病食不下,咳嗽腹满也是它,太阴湿土需燥化,苍术苡仁和半夏,少阳枢机要流转,重用柴胡开太阴,配合四逆升清阳。

湿重热轻用附姜,湿去热将无处藏;热重于湿四妙散,祛湿清热功来现。

阳黄小便必定黄,口渴饮冷茵陈汤,阴黄小便要清长,阴黄再加术附汤。

少阴之病但欲寐,畏寒蜷卧脉微细。

少阴虚寒用附姜,生炙甘草来帮忙。

太少两感麻附辛,少阴虚寒四逆汤。

从阳化热渴燥烦,黄连阿胶汤来煎。

厥阴寒热药错杂,姜附椒柏乌梅下。

太阳寒水需温化,桂枝麻黄姜枣加。

发热无汗太阳病,无热恶寒病少阴。

恶风有汗桂枝汤,发热无汗麻黄汤。

太阳蓄水五苓散,蓄血桃核承气汤。

太阳寒水为何因,少阴虚寒气化亏。

少阳寒热要往来,小柴胡汤用应该。

或者当归四逆汤,鼓足阳气邪祛外。

阳明之病胃家实,三承气汤因证施。

阳明经证便未结,白虎汤方去实热。

积聚大七气汤(《济生》)治积聚瘕,随气上下,心腹痛,上气窒塞,小腹胀满,大小便不利。

京三棱蓬莪术青皮陈皮(各去白)藿香叶桔梗(去芦)肉桂(不见火)益智仁(各一两半)甘草(炙,七钱半)香附(炒,去毛,一两半)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温服。

中医五行辨证歌诀

中医五行辨证歌诀

中医五行辨证歌诀《五行脏腑辨证》无我今天9:15一、肝胆病肝所胜者为脾,所不胜者为肺,故凡属肝病除考虑肝病外,还须考虑脾和肺的问题。

(一)肝气有余,则传脾侮肺首先应该指出,这里所谓的“有余”绝对不是指正气有余。

“正气”无所谓有余,更不存在什么“传”和“侮”的问题。

所谓气有余,是指的邪气,即人体在病因作用下,所出现的偏胜情况。

即内经所说的“邪气盛则实”。

《素问。

通平虚实论》既属邪气偏胜,它必然影响其它器官。

人体脏腑之间,中医学强调“亢害”“承制”。

因此在肝气有余时,肺脾两脏必然与肝脏互为影响,这就是肝气有余则传脾,侮肺,以及肝木本身,必然受脾肺两脏影响的原因。

肝气有余时如此,其余四脏有余时,也是如此,可以类推。

1、传脾:即在肝气有余时,其邪气首先传变至脾,而使脾气失常。

如肝旺时,常常继发脾运化失调的表现,如腕胀呕恶等。

2、侮肺:即在肝气有余时,其邪气影响到肺,使肺气失常,如肝旺时,有时出现肺气治节肃降失调表现,如胸闷气短,咳喘,汗出,便频等。

因此对肝气有余的患者,不仅要考虑治疗肝的本身,还必须考虑助脾和益肺,以加强脾和肺的正常功能,使肝不能传侮,治疗于未病之先,以及加强肺脾对肝的制约。

从而有利于肝木本身的治疗。

如逍遥散之用茯苓,白术,生姜;用于健脾,以及补阳还五汤之重用黄芪,补脾气、肺气,补气行血,即其范例。

(二)肝气不足,则肺乘脾侮所言不足,并不是邪气不足,邪无所谓不足,邪愈是不足愈好,此所谓不足,是指正气不足,即人体在病因作用下,所出现的精气不足的情况。

《素问-通平虚实论》所言:“精气夺则虚”既属正虚。

必然容易受到其它四脏的影响。

由于人体脏腑之间,亢害承制的关系,因此在肝气不足时,肺脾两脏,也必然与肝木之间互为影响。

肝气不足时如此,其余四脏不足时,也是如此。

可以类推。

1、肺乘:即肝气不足时,肺肝之间的正常关系被破坏,而出现肺之邪气偏胜的情况。

如肝虚时,常同时出现咳喘,盗汗,鼻衄,大便秘结等肺燥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脏腑辨证歌诀1《肝气郁结》肝气郁结疏肝散,抑郁胸闷太息短,胁肋胀刺两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经期不调乳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

2《肝血虚证》肝血虚证见雀目,头晕眼涩肢麻木,胁肋隐痛面无华,手足震颤难持物,行则肢摇立不稳,视物昏花足难步,甲枯舌淡脉弦细,草枣木瓜加四物。

3《肝阴虚证》肝阴虚证一贯煎,视物模糊两眼干,胁痛潮热或低热,盗汗唇燥口苦烦,舌红少津尿黄赤,便结咽干细数弦。

4《肝胆湿热》湿热之邪在肝胆,身目俱黄腹胀满,口苦胁痛带下黄,尿道灼痛尿黄短,纳呆舌腻脉数弦,龙胆茵陈用之痊。

5《肝火上炎》肝火上炎面目红,口苦咽干耳鸣聋,头痛眩晕烦易怒,胁肋灼痛耳流脓,舌红苔黄脉弦数,泻肝龙荟用之雄。

6《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头晕眩,耳聋耳鸣口咽干,失眠健忘肢麻震,目涩舌红脉急弦,麻震天麻钩藤饮,晕眩杞菊地黄丸。

7《肝风内动总歌》肝风内动分四种,肝阳热血阴虚风,眩晕欲仆兼抽搐,手足震颤为特征。

(1)肝阳化风:眩晕欲仆头胀痛,语謇肢颤头摇动,手足麻木履不正,卒然倒地人不醒,舌红白腻弦有力,镇肝熄风便有功。

(2)热极生风:热极生风手足抽,颈项强直目上勾,角弓反张牙关紧,高热神昏躁狂求,弦数有力舌红绛,羚羊安宫可解忧。

(3)血虚生风:血虚生风肢体麻,手足震颤面无华,眩晕耳鸣肉瞬动,肝血亏虚不荣甲,舌淡苔白脉弦细,阿胶鸡子最容恰。

(4)阴虚生风:阴虚生风两病源,外感热病阴液干,内伤久病肝阴虚,筋脉失养病势缓,外感卫气营血辨,内伤肝阴虚内观8《胆郁痰扰证》胆郁痰扰卧不宁,痰热乘胆是病情,失眠眩晕且惊悸,口苦呕恶兼耳鸣,胸胁胀痛苔黄腻,黄连温胆最有灵。

(脉弦滑略数)9《胆热壅滞证》大柴胡汤胆热壅,往来寒热便不通,尿黄口苦呕不止,两胁拘急并且疼,舌红苔黄脉弦数,少阳发热此方宗。

10《肝胆虚烦不寐》肝胆虚烦难入睡,视物昏花气力亏,易惊多梦口干苦,总由肝阴血气亏,舌淡苔白弦细数,酸枣仁汤可入寐。

11《寒滞肝脉》寒滞肝脉见寒疝,少腹冷痛牵睾丸,阴囊收缩得热缓,晄白唇青形肢寒,舌苔白滑脉迟弦,当归四逆暖肝煎。

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心气心阳阳虚脱,心悸心慌自汗多,胸闷气短动尤甚,倦怠乏力共性和;面白舌淡脉虚弱,此是气虚养心瘥;晄白憋闷形肢冷,阳虚保元起沉疴;大汗肢厥脉微绝,参附龙牡救阳脱。

2《心血虚证、心阴虚证》心血心阴亏虚证,心悸失眠与多梦,萎黄眩晕多健忘,此是血虚无热征,唇舌淡白脉细弱,四物龙牡朱砂等;心阴虚证见心烦,颧赤潮热口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补心朱砂安神丸。

3 心气阴两虚证,炙甘草汤生脉散;心气血两虚证,补气养血八珍汤;心阴阳两虚证,炙甘草汤补阴阳。

4《心火亢盛证》心火亢盛口舌疮,心烦失眠肤生疡,苔黄脉数舌红绛,小便赤涩移小肠,热移小肠导赤散,清心泻火泻心汤。

5《痰火扰心证》痰火扰心神志狂,轻者失眠笑无常,胡言乱语面目红,打人毁物力倍常,舌红黄腻脉滑数,礞石铁落温胆汤。

6《痰迷心窍证》痰迷心窍证属阴,情志不遂痰蒙心,神识痴呆情抑郁,胸闷痰多喉中鸣,脉滑舌淡苔白腻,开窍导痰定痫丸。

7《心脉痹阻证》心脉痹阻胸憋闷,痛引肩背左臂甚,心悸时痛如针刺,舌质紫暗与面唇,细涩结代苔多腻,薤白血府逐瘀寻。

8《小肠气滞证》小肠气滞腹痛急,痛引腰背腹胀气,矢气则舒疝牵阴,肠鸣止痛理气机,薄白沉弦或沉紧,天台乌药功效奇。

1《脾气虚证》纳少乏力脾气虚,气短懒言困四肢,面黄苍白舌质淡,脉弱参苓术草宜;食后腹胀便溏泻,脾不运化加半橘;久泻久痢脱垂症,气虚下陷补中宜;出血诸疾脾失统,引血归脾功效奇。

2《脾阳虚证脾胃虚寒证》脾阳虚证阳气衰,胀满冷痛并纳呆,喜温喜按四肢冷。

便溏水肿或白带,泄泻理中温阳法,水肿实脾利水来。

(舌淡胖,苔白或滑,脉沉细迟无力)3《寒湿困脾证》寒湿困脾色晦暗,纳呆呕恶口中粘,脘腹痞闷大便溏,头身沉重体困倦,淡胖白腻脉濡缓,胃苓藿香平胃散。

4《湿热蕴脾证脾胃湿热证》面目发黄色如橘,脘腹胀满不思食,恶心呕吐厌油腻,口苦发热尿黄赤,大便不调脉濡数,茵陈甘露清利湿。

(皮肤发痒,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口苦口粘)5《胃阴虚证》胃阴虚证脘灼痛,嘈杂似饥不欲食,干呕呃逆形体瘦,口燥咽干大便实,舌绛少津脉细数,滋阴益胃诸症辞。

6《胃阳虚证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呕清水,喜温喜按面白苍,神疲乏力手足冷,脉弱无力舌淡光,温中补气补虚法,方用黄芪建中汤。

(得食痛减,舌淡苔白,食少脘痞,口不渴)7《胃阴阳两虚证》阴阳两虚口咽干,手足心热凉指端,胃脘灼热隐痛缓,神疲乏力身畏寒,舌红少苔脉细弱,黄芪建中益胃联。

(胃脘隐痛,时作时止,纳少嗳气,自汗盗汗)(或四君子汤合益胃汤.或理中汤合沙参麦冬汤)8《胃热亢盛证胃实热证胃火》胃火实热见吞酸,喜冷嘈杂食不完,齿衄牙龈肿溃烂,口臭溲赤大便干,舌红黄燥脉滑数,清胃凉膈玉女煎。

(拒按)9《寒邪犯胃证胃实寒证胃寒》可编辑胃寒冷痛在胃脘,遇寒加重得温减,痛势急剧形肢寒,痞胀呕恶吐后缓,苔白沉紧或脉弦,温胃散寒良附丸。

10《胃腑血瘀证》胃腑血瘀脘刺痛,不移拒按夜里重,吐血色暗柏油便,面色黧黑唇色暗,舌质紫暗脉细涩,丹参膈下失笑散。

(加:九香虫三七红花乳没生大黄刺猬皮)11《肝气犯胃肝气不和》肝气犯胃脘胀满,疼痛连胁嗳吞酸,嘈杂呃逆欲呕吐,舌苔薄黄脉象弦,情志郁闷烦易怒,左金沉香降气散。

12《食滞胃脘伤食证》食滞胃脘脘胀痛,嗳腐吞酸厌食重,呕吐便臭如败卵,脘腹胀满疼拒按,舌苔厚腻脉弦滑,保和枳实导滞丸。

1《肺气虚证》咳喘无力肺气虚,体倦气短不足息,面白自汗易感冒,懒言气怯声音低,舌淡苔白脉无力,补肺汤可补肺气。

2《肺阴虚证》肺阴虚证咳痰少,潮热咳血咽干燥,颧红盗汗五心烦,形体消瘦午后潮,舌红少津脉细数,固金扶羸治虚劳。

3《痰浊阻肺证》痰浊阻肺嗽痰多,性粘色白易咯咳,气机升降痰浊阻,胸闷气短难平卧,痰鸣脉滑苔白腻,痰浊二陈三子瘥。

4《风寒束肺证》风寒束肺止嗽散,咳嗽发热微恶寒,舌苔薄白脉浮紧,鼻塞流涕白稀痰。

5《寒邪客肺证》寒邪客肺咳嗽喘,痰稀色白形肢寒,咳喘突发伴寒象,病程长而风寒短,舌淡苔白脉迟缓,苓甘五味化寒痰。

6《水寒射肺证饮停于肺》咳嗽喘息痰沫多,渴不多饮难平卧,小便不利或不渴,触寒身疼恶寒做,舌苔白滑脉弦紧,温肺化饮青龙瘥。

7《风热犯肺证》风热犯肺痰黄稠,咳嗽口渴痛咽喉,微恶风寒身发热,目赤鼻塞浊涕流,尖红苔黄脉浮数,轻重桑菊银翘求。

8《热邪壅肺》咳嗽痰黄肺热壅,气喘息粗鼻扇动,咳吐脓血溲便结,壮热烦渴或胸痛,舌红黄腻脉滑数,清泻痰热平喘法,桑白皮汤清肺热,肺痈苇茎桔梗合。

(清肺热用麻杏石甘汤也可)9《燥邪犯肺》燥邪犯肺燥证俱,燥少粘连咳不易,干咳无痰鼻咽干,胸痛咳血身热寒,脉数舌苔白或黄,润肺清燥救肺汤。

10《大肠液亏证》大肠液亏便燥结,阴亏热病伤津液,咽干口臭兼头晕,状如羊粪难以解,舌红少津脉细涩,麻仁润肠病可截。

(麻子仁丸润肠丸)11《大肠结热证》便秘身热结大肠,痞满燥实口舌疮,潮热谵语反恶热,手足汗出或发狂,焦黄芒刺脉沉实,大承气汤燥结荡。

(腹满硬痛拒按,大便硬秘或下利清水)12《大肠湿热证》大肠湿热便脓血,赤白粘冻黄水泄,里急后重溲便赤,腹痛口渴肛灼热,舌红黄腻脉滑数,痢芍泄翁清湿热。

(芍药汤白头翁汤)13《湿阻大肠》泄泻腹胀肠湿阻,腹痛纳呆肠漉漉,湿注尿少口不渴,湿停胃逆恶心吐,舌苔白腻脉濡缓,胃苓藿香正气散。

14《肠痈脉证》肠痈右少腹痛剧,湿热积滞血凝聚,拒按灼热身发热,尿黄短赤身蜷卧,舌红苔黄脉弦数,大黄牡丹泄瘀热。

1《肾阴虚证》肾阴虚证腰膝酸,眩晕耳鸣五心烦,颧红盗汗口咽干,形体消瘦难入眠,舌红少苔脉细数,六味知柏左归丸。

(齿摇发落,遗精早泄,女子崩漏或经闭不孕,杞菊地黄丸大补阴丸二至丸)2《肾阳虚证》肾阳虚证肢畏寒,精神萎靡腰膝酸,痿泄宫寒夜多尿,晄白耳鸣头晕眩,脉沉尺弱舌白淡,金匮肾气右归丸。

(舌淡胖,脉沉细迟或微细)3《肾阴阳两虚证》腰膝酸软形肢寒,自觉内热头晕眩,乏力耳鸣咽干燥,不孕不育饮热兼,舌胖苔薄脉细弱,左归丸合右归丸。

4《肾精不足证》肾精不足发育缓,成人早衰性能减,精少经闭不孕育,身矮智低骨骼软,脉细无力舌瘦瘪,添精河车左归丸。

5《肾气不固》肾气不固见遗精,早泄夜尿带下清,遗尿尿频胎滑动,腰膝酸软或耳鸣,面白舌淡脉沉弱,桑螵补元煎秘精。

(桑螵蛸散大补元煎秘精丸)6《肾不纳气》肾不纳气见气短,呼多吸少动则喘,神疲自汗腰膝酸,偏阴偏阳两症参,阳虚参蛤肾气丸,阴虚生脉六味丸。

(偏阳虚自汗声低,面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浮无根;偏阴虚面赤心烦口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7《肾虚水泛》肾虚水泛面白苍,身肿尿少腹满胀,腰酸形寒肿没指,咳喘心悸舌淡胖,脉沉细迟苔白滑,温阳利水真武汤。

8《膀胱虚寒证》膀胱虚寒缩泉丸,晄白腰酸形肢寒,舌胖白润沉弱迟,遗尿尿频夜尿痊。

9《膀胱湿热证》膀胱湿热尿涩短,尿频尿急痛不减,排尿灼热见砂石,尿血发热膀胱炎,舌红黄腻脉滑数,清热八正石苇散。

(湿热可致腰痛,清热利水通淋方用八正散;尿有砂石为主症者方用石苇散)10《膀胱湿浊证》膀胱湿浊尿白浊,如脂如膏排尿涩,舌淡苔逆脉细数,荜泻六味真不错。

(荜泻分清饮六味地黄丸)血府逐瘀汤证诀头痛胸疼药无效,饮水即呛冒急躁,胸不任物或任物,天亮汗出呃声高,干呕晚发一阵烧,心跳心忙肝气病,唇青舌白脉细涩,血府逐瘀诸症消。

气证(气滞气逆气虚气陷气脱)气滞四磨加四逆,气逆五磨加四七,气虚本为四君子,气陷补中能升提,气脱四味回阳饮,加入参附龙牡剂。

血证(出血血瘀血虚)出血槐花咳血方,小蓟饮子黄土汤,瘀血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皆可尝,血虚养荣兼四物,当归补血简便方。

可编辑津液津亏口渴便秘结,沙参麦冬共增液,津液积聚痰与饮,二陈五皮治各别。

伤寒六经辨证汤证诀六经太阳属麻黄,中风有汗桂枝汤,阳明经证使白虎,腑实日晡承气汤,少阳宜和小柴胡,太阴入脾理中乡,少阴阳虚四逆暖,阴虚阿胶鸡子黄,厥阴乌梅安蛔方。

温病汤证诀(卫气营血)卫分银翘用辛凉,入气渴烦白虎挡,肺热壅盛为麻杏,腑实宜攻承气汤,热扰胸膈栀子豉,入胆蒿芩入少阳,入营清营为转气,入血犀角兼地黄。

三焦辨证汤证诀上焦入卫桑菊使,肺热银翘和麻杏,邪陷心包厥神昏,清宫送服安宫治,热入中焦白虎清,热结腑实承气攻,湿热中焦热不扬,雷氏芳香化湿证,下焦伤肾劫真阴,复脉加减可回春,虚风内动多震颤,大定风珠是福音。

阴阳阳盛清热使白虎,阴盛理中四逆阻,阳虚八味地黄丸,知柏地黄治阴虚,阴盛格阳假热象,四逆白通急煎服,阳盛格阴四肢逆,承气荡热须急图,亡阳大汗参附暖,亡阴独参饮自苏。

表里表寒荆防为败毒,表热银翘脉数浮,表虚桂枝能解肌,表寒麻黄恶寒除,里寒附子理中汤,里热口苦用白虎,里虚十全可大补,表里俱病喘汗出,葛根芩连把病驱,里实承气能通腑,半表半里小柴胡。

寒热实寒腹冷用良附,虚寒理中四逆扶,实热白虎或承气,大补阴丸虚热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