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
1、领会运用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作用。
2、在运用描写的基础上恰当运用抒情、议论点明中心。
3、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
教学重点:领会运用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作用。
教学难点:在运用描写的基础上恰当运用议论点明中心。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净化眼睛和心灵。
森林与城市的风貌相调和。表达自然和人类和谐亲密的关系
(景物描写)具有降温的作用,更适宜人居住。(抒情、议论)
反衬人们对环境的爱惜。
2、《楼兰的忧郁》教学设计
3、《鸟是树的花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本课6个要求会写的生字,领悟“妙不可言.稀疏.空旷.白腴.优雅”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语言文字理解“鸟是树的花朵”,品味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让学生实践运用自读.圈画.想象.批点的阅读方法进行自读自悟,通过交流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3.通过对描写作者和大猩猩进行交流的句段的理解,体会“我”对大猩猩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同时体会女科学家的敬业精神。
重难点:
1.让学生实践运用自读.圈画.想象.批点的阅读方法进行自读自悟,交流合作。
2.体会“我”对大猩猩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图片导入,质疑课题。
1.播放大猩猩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让学生说说了解到了什么?(身高.体重可以和我们人比较;食肉还是食素。)
2.质疑课题。
虽然我们看了资料了解了大猩猩是素食者,但是大猩猩由于它粗鲁的面孔和巨大的身材看起来十分吓人。而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位美国女科学家,她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医生职业,孤身到非洲的原始森林中从事大猩猩的研究工作。看题目,你有什么感受或疑惑?
设计意图:课的开始让学生观看有关大猩猩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自然地引出对课文题目的质疑,吸引学生去了解课文,解决心中的疑惑。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
2.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的“弥漫”.“妖娆”.“鞋襻”等词的意思。
3.朗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读进去。
4.同桌互相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浅显易懂,感情真挚,因此,放手让学生去读,整体感知课文,为深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做好准备。
三、品读句段,深入感悟。
1.自读、勾画、想象、批注。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我是怎样和大猩猩的交流的?”的句子,反复品读。边读边想象句子描绘的情景,适时地在书上标注出自己的收获或感受。
2.小组交流自读的情况和读书的感受。
设计意图:
自主读悟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按阅读提示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充分自主阅读,有目的的选择给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进行重点阅读.适时批注。
3.交流指导。
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交流感受,深入品读。
大屏幕出示:
(1).出示第4自然段。
让学生说说:你认为这是个怎样的女科学家?
带着对女科学家的崇敬读一读这段话。
(2)出示描写“我和大猩猩握手”经过的5---13自然段。
可引导学生抓住对皮纳茨外貌的描写体会作者对大猩猩的喜爱。
抓住“我”和大猩猩握手前后的动作描写,还有通过想象当时的情景,谈谈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对“这是我平生以来得到的最珍贵的礼品。”这句话的理解。
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这部分。
设计意图:
在学生自读.思考.批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学生有了独立见解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这样的学习更有效。学生在情感与语言对话的过程中分享阅读体会,丰富对语言的理解。
四、播放图片,拓展读写。
同学们,本文中我们看到的都是她和大猩猩有趣的一幕幕交往,其实在考察大猩猩的过程中,她曾尝过不少大猩猩的苦头甚至是对生命的威胁。就是这样一位放弃了恬静舒适的生活,从事了近20年大猩猩的研究,为人类解开了许多有关大猩猩的谜团的女科学家,却在一次拯救大猩猩的行动中惨遭偷猎者的杀害。
1.你想对偷猎者说什么?
2.播放一组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精美图片。
3.推荐阅读《我和我的动物朋友》
设计意图:
在学生深入品读文章,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就是这样一位值得我们钦佩的女科学家却惨遭不幸,让学生及时宣泄心中的想法,这是对学生情感的提升。推荐课外阅读,是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形态,让语文学习从课内走向课外,与学生生活结合在一起。
5、《一个人和一幅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闲适.猎奇.流溢.兴趣盎然.莫名其妙”等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品读中,结合老人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体会老人身上的可贵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老人那种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老人身上的可贵品质和美好情怀;
2.理解这一幅画的的内涵;
3.体会侧面描写对人物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设计:
建议本课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由题质疑
板书课题“一幅画和一个人”,提问:齐读课题,请同学们说一说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有这些疑问——
1.我想知道是一幅怎样的画和一个怎样的人?
2.我想知道这幅画和这个人之间是什么关系?
3.我想知道这个人和这幅画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通过质疑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便于确定教学方向。)
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把字音读正确。
2.出示重点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粗犷闲适端详猎奇景致挽留山坳流溢
郁郁葱葱漫无边际兴趣盎然莫名其妙
3.出示一个()的人和一幅()的画,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适当的词语,并说出自己填写的理由。4.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读书,采用互读互检等方式,练习正确流利读书。
5.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再次熟悉课文,尝试说出选择的理由。
(设计意图:发挥多维互动的学习优势,促进阅读,促进交流,促进读书能力培养和感悟能力。)
第二课时
一、出示中心话题,形成探究主题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个人和这幅画,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找一找,画一画,并说说理由。
3.自己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