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阅读零课时课程设计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专业阅读零课时课程设计研究
摘要:零课时教学模式以其科学性和可行性逐渐受到国内英语
教学界的重视。本文力求从教学理念、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
评估等多方面来探索阅读零课时在二本院校的可行性,并设计了一
套具体的实施方案,寄希望于丰富阅读零课时的研究。
关键词:建构主义;零课时;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9-0118(2012)-06-0-02
零课时教学模式是高校扩张政策的产物,也是现行教育模式改革
的大势所趋。在近十年的研究中,零课时教学理念以其科学性和可
行性逐渐地受到英语教学界的重视,一些教师大胆的把该理论应用
于英语专业的阅读、听力和口语教学中,并在零课时的内涵研究、
理论探索、评估方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笔者以渤海大
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的2009级、2010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经过多
年研究,提出了一套从教学安排、教学测试、教学评估等方面全方
位的阅读课程改革设计方案,以此来丰富该课题的研究。
一、阅读零课时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者主张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主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或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与内容、监控
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建构主义的知
识观与阅读零课时的改革理念有异曲同工的之处。学生不是被动的
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阅读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阅读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因而不是行为主义所描述的s—r过程。阅读零课时的支持者认为图式是认知的基础,人们处理外界的任何信息都需要调用大脑中的图式。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图示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阅读并不简单是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在这个重组的过程中,读者和作者应该是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而不应该由教师过多的作为中间的媒介,学生个体吸收信息是具有个性化色彩的,教师不应该拿自己的思路和思维去禁锢学生的认知活动。可见,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是阅读零课时教改成功的理论保证之一。
二、阅读零课时课程设计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该课程设计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本着相关的所有研究必须符合
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正确的教育理论,研究要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阅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但由于读者不同的兴趣、注意、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参与其过程,所以阅读是一项极具独立性和个性的认知活动。针对阅读的基本特性,教师不科学的教学行为可能会成为学生和作者直接交流的障碍。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无法代替学生主动地阅读行为,阅读教师的某种教学活动不经意间
剥夺了学生吸收信息权利,在某种程度上教师的教学替代了学生的思考,反倒成为了学生主动阅读的屏障。而阅读零课时教学模式教师由讲解者变为组织者,恰到好处的解决了这一教学难题,使阅读教学遵循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保证了教改设计的正确方向。
(二)可行性原则
该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到了二本院校现有的师资、学生、外部硬件、经费等多方面情况。本着有机的将其结合,物尽其用,来达到最佳的资源配备效果。例如,除了阅读课程本身的教学问题之外,高校扩招后英语教师资源紧张、二本院校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控制力较差、学校要压缩办学成本提高办学质量、人才培养要面向市场等一系列新形势下高校教育面临的问题,在该阅读零课时的教改设计中都加以了合理的考虑,并结合阅读认知规律和阅读课程自身的特点加以研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三、课题设计的总体实施方案
(一)教学安排的调整
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授课课时的安排上做出了大胆的改进。第一学期周四学时,第二学期每两周二学时,第三、四学期零学时,即没有面授的课程安排。新的课程设计大幅度的调整了教学内容,在第一学期集中讲解阅读技巧,并赋予大量的练习加以强化。其他的2-4学期主要是阅读实践阶段。阅读内容除了教材之外,还添加了难度适当的小说、报纸和杂志等阅读材料。在大量的各种体裁的阅
读中,学生在老师适度的指导下,要对所学技巧加以消化,自主的完成阅读任务。新模式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自由阅读的时间,使学生拥有更多的的阅读机会和更真实的阅读环境,有利于学生成为阅读主人,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该种课程教学时间安排符合了知识输入的基本原则,学生成为最大的收益者。(二)课堂教学模式的转换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教师常采用语法翻译法。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考试,只要会做课后的选择题,理解全文的大意就万事大吉了。在课堂上教师是主体,是阅读的主角。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形象发生了变化。由于阅读零课时教学在安排上减少了教师的讲解活动,教师成为学生阅读的指导者,学生阅读的伙伴,科学阅读观的研究及实践者。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增强,老师渐渐的脱离了学生的视野,学生逐渐的在大量的阅读积累中成为一个成熟的读者,学生以自主学习取代了教师的讲解,完全自主独立的去完成阅读任务,进而实现了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培养有能力的学习者。
(下转第296页)(上接第294页)
(三)评估模式的改变
作为教改尝试的重头戏,评估模式的设计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课题的成败。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和考证,在新的教改设计中我们慎重地对传统的教学评估环节做了全面的调整。阅读技巧、阅读速度、思维能力等多项技能都在测试中加以考察,寄希望于加强测试
对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
1、测试模式。把终结性评估改为形成性评估,期末成绩由期末一次测试改为一月一次的月考,一学期共4次。每次考试学生的成绩占总成绩的25%。除了试卷测试还可采用检查读书笔记和口头汇报的方式,形式多样。以往的测试是闭卷考试,新的模式下可采用开卷考试。在大量的阅读材料中快速的查询相关信息,是阅读课程学习中一项重要的阅读技巧。学生要对所读材料做下笔记,以便查询。虽说是开卷考试,但要在大量的阅读材料中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没有平时记随笔的习惯,没有快速的阅读查询信息的能力,考试内容是很难完成的。因此,记笔记能力、查询能力、阅读速度都会在测试中加以考察。这种测试方式解决了闭卷考试模式下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考后丢笔记”的可悲的教育现象。这种开卷式考试模式的考试理念是“重在考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2、测试时间。缩短测试时间为1小时。在加大阅读量的情况下缩短阅读时间,其设计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阅读技巧、阅读方法应用情况及阅读速度。有的学生会因为考试时答不完卷而抱怨考试时间短,教师应使学生了解答题量的多少就是一项测试内容,如果所有人都能答完卷,阅读的速度就没办法检验了。因此,学生只能以他们最快的速度尽可能多的去答好卷子。这是此项教改设计中的另一个点睛之笔。它充分结合了阅读本身的特点,使测试很好的反映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加强了测试的结构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