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输血指导方案1
创伤大量输血方案
创伤大量输血方案创伤患者由于重度失血往往需要进行大量输血,以弥补失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
输血方案的制定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创伤大量输血方案进行探讨,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指导。
一、创伤大量输血方案概述创伤大量输血方案是指在创伤患者血容量迅速下降时,通过输注血液制品来迅速恢复患者的血容量,并满足失血造成的贫血情况。
创伤大量输血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患者的伤情、输血物质的选择、输血速度和输血量的控制等。
二、创伤大量输血方案的基本原则1.个体化:创伤患者的伤情和输血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创伤大量输血方案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制定,满足患者个体化的治疗需求。
2.快速输血:由于失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会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因此,创伤大量输血方案应尽可能迅速地进行输血,以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3.纠正贫血:创伤导致的失血会导致患者贫血,因此,创伤大量输血方案应能够满足患者恢复健康血红蛋白水平的需求。
4.避免过度输血:过度输血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输血相关的并发症,如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输血相关急性肾损伤(TR-RAKI)等。
因此,创伤大量输血方案应合理控制输血量,避免过度输血。
三、创伤大量输血方案的具体步骤1.伤情评估:创伤患者在大量失血之后,需要医务人员迅速评估患者的伤情严重程度,包括创伤程度、伤口出血情况等,并进行创伤打分。
2.输血物质选择:根据创伤患者的伤情和输血需要,医务人员应选择合适的输血物质,包括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悬液等。
3.输血速度控制:虽然快速输血对于创伤患者很重要,但是过快的输血速度可能会导致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控制输血速度。
4.输血量的控制:为避免过度输血,医务人员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输血需求,合理控制输血量,并根据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进行调整。
5.监测与评估:创伤大量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的监测,以及输血后发生的并发症的评估。
大量用血的输血方案
对症治疗并发症,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第 38 页
患者血液管理(patient blood management,
PBM)即科学、合理应用各种技术和方法纠正贫血、
最大限度减少患者血液丢失,以改善患者预后。
第 29 页
输血理念的转变 成分输血 节约血液 保障供血 PBM
避免免疫暴露,降低输血风险
采用各种技术使患者获得最佳转归
第 30 页
患者输血评估
输血信息告知
限制输血管理
输血替代疗法
PBM
开展自体输血
采取止血措施 减少血液丢失
维护心肺功能
第 31 页
1
严密监测 循环状况
监测Hb、CPV
2 3 4
多通道输血
血液加温
加压输血(50~100)ml/min
第 32 页
PLT PT
APTT
严密监测MT 患者凝血功能
Fib TEG
第 33 页
1 2 3
第 10 页
1 2 3
大量输血概念 大量输血病理改变 大量输血治疗方案
4
大量输血并发症处理
第 11 页
白细胞破裂
红细胞
Hb变形 Hb氧亲和力增加 红细胞变形性降低 红细胞破裂
血浆
Text Text
Ⅴ、Ⅷ因子失活
钾离子浓度升高 血氨浓度升高 磷酸盐浓度升高 微聚体形成
Text
血小板消耗
1
2
3
4
① Hb>100g/L不必输, <60g/L特别是急性贫 血应考虑输红细胞。
③ 无Hb信息时乳酸
浓度也可作为输红 细胞的参考。
第 19 页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红细胞输注指征
大量输血方案MTS
大量输血方案MTS
介绍
在某些医疗紧急情况下,大量输血方案(Massive Transfusion Strategy,MTS)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治疗方法。
MTS的目标是尽快恢复患者的血容量,以减少出血和休克的风险,并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血细胞和凝血因子,以维持生命功能。
大量输血方案的步骤
MTS方案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 负责医生评估患者的出血程度,并判断是否需要大量输血。
一般来说,如果患者有活动性出血、快速丧失血容量或处于休克状态,就可能需要进行大量输血。
2. 建立静脉通道,以便输注输血和其它必需的液体。
这个步骤通常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以便尽早开始输血。
3. 通过血型检测确定患者的血型,以便提供适合的输血产品。
4. 开始输注大量血浆和红细胞悬液。
血浆可以提供凝血因子,红细胞悬液则可以补充患者的血细胞。
5. 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和实验室检测结果,适时调整输血成分的比例。
有时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或凝血因子来支持患者的凝血功能。
6. 在输血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以及输血反应。
随时调整输血速率和成分比例,确保患者接受到适当的治疗。
7. 在输血结束后,评估患者的出血状况、血压和血液指标。
根据患者的需要,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和监护。
总结
大量输血方案MTS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血容量,并减少出血和休克的风险。
该方案需要医生的准确评估和细致监测,以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治疗。
病例讨论-大量输血指导方案1
1. 成人患者在<24h输注红细胞悬液≥18U, 或者<24h输注红细胞悬液≥0.3U/kg(体重)
定义 (调研结果)
2. 美国血库存联合会(AABB):24小时内输血量达 患者总血容量,4小时内输 血超过血容量的1/2
3. (1U红细胞悬液为200ml全血制备)
死亡三角
失血量及速度决定患者转归
0.25 g/L ❖ 1次可输入纤维蛋白原4~6 g(也可根据患者具体
情况决定输入剂量)。 ❖ 凝血酶原复合物含凝血因子Ⅱ、Ⅶ、Ⅸ及Ⅹ
限制性液体复苏
❖ 止血复苏(hemostatic resuscitation)强调在大量输注红细胞时, 早期、积极的输注血浆及血小板以纠正凝血功能异常(无需等待 凝血功能检查结果)
❖ 治疗目标是维持血小板计数在50×l09/L以上
产科出血输血治疗--冷沉淀
❖ 含凝血因子Ⅷ、vWF、纤维蛋白原、因子ⅩⅢ等 ❖ 输注冷沉淀主要为纠正纤维蛋白原的缺乏,如纤
维蛋白原水平高于1.5 g/L不必输注冷沉淀 ❖ 冷沉淀常用剂量为0.10~0.15 U/kg
产科出血输血治疗--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 ❖ 输入纤维蛋白原lg可提升血液中纤维蛋白原
❖ 限制早期输入过多的液体来扩容(晶体液不超过2000ml,胶体液 不超过1500ml),允许在控制性低压的条件下进行复苏
❖ 过早输入大量的液体容易导致血液中凝血因子及血小板的浓度降 低而发生“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甚至发生DIC及难以控制的出 血
❖ 过量的晶体液往往积聚于第3间隙中,可能造成脑、心、肺的水肿 及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等并发症
大量输血方案的启动
启动MTP
❖ 收缩压≤90mmHg
❖ 心率≥120次/分
紧急用血及大量输血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确保医疗机构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保障患者用血需求,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建立健全紧急用血及大量输血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
2. 提高医疗机构应对紧急用血及大量输血的能力,确保患者用血安全。
3. 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医疗质量。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疗机构在以下情况下发生的紧急用血及大量输血:1. 急性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等危急重症患者。
2. 烧伤、中毒、严重感染等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
3. 稀有血型患者及特殊输血需求的患者。
4. 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导致大量伤员涌入医疗机构的情况。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紧急用血及大量输血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院紧急用血及大量输血工作。
2. 医疗机构输血科负责紧急用血及大量输血的申请、审核、调配、供应等工作。
3. 临床科室负责患者的病情评估、用血申请、输血过程观察及输血后随访。
4. 医务科负责协调各部门工作,确保紧急用血及大量输血工作顺利进行。
5. 护理部负责输血护理工作,确保输血安全。
五、预案流程1. 临床科室接到患者用血申请后,立即评估患者病情,确定用血需求。
2. 临床科室向输血科提出用血申请,并提供患者病历、血型、用血量等信息。
3. 输血科对申请进行审核,确认用血需求后,向血站提出血液调配申请。
4. 血站根据医疗机构用血需求,及时调配血液。
5. 输血科收到血液后,对血液进行核对、检验,确保血液质量。
6. 输血科将血液送至临床科室,由护士进行输血操作。
7. 输血过程中,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8. 输血结束后,临床科室进行输血后随访,评估输血效果。
六、应急措施1. 紧急情况下,输血科可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优先调配血液,确保患者用血需求。
(2)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血液种类及用量。
(3)加强与血站的沟通,确保血液供应。
大量输血方案
大量输血方案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口的增加,对大量输血方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大量输血方案是一种治疗严重贫血、疾病或创伤导致的血液丢失的方法,可以迅速补充失血并维持患者体内的血液循环。
本文将探讨大量输血的意义、适应症、注意事项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
一、大量输血的意义大量输血方案在一些紧急情况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液是人体中重要的营养和氧气供应来源,当患者失血过多时,及时进行大量输血可以迅速恢复血管内的血浆量,稀释血液中的毒素,并保证组织和器官能够正常运行。
此外,大量输血方案还能够提供足够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防止患者出现致命的凝血功能障碍。
二、大量输血的适应症大量输血方案适用于以下情况:1. 严重创伤:如大规模出血、危及生命的创伤等;2. 大面积烧伤:烧伤导致的体液丧失严重,需要迅速补充;3. 治疗癌症:某些癌症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引发严重贫血,需要进行大量输血;4. 放射治疗或化疗:这些治疗方法常常会导致血小板减少、贫血等现象,需要输血;5. 其他严重出血等紧急情况。
三、大量输血的注意事项大量输血方案虽然在一些危急情况下是必要的,但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1. 供血者筛选:供血者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确保输血过程中传播疾病和产生其他不良反应的风险最小化;2. 输血溶液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输注,包括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3. 监测治疗反应:在输血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氧合情况等指标,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4. 避免并发症: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输血反应、感染等,需及时处理和预防。
四、大量输血的最新研究进展在大量输血方案的研究中,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改进和创新。
以下是一些最新的研究进展:1. 人工血液:科学家们正在研发人工血液,以替代传统的血液输注,这将减少输血风险并提高输血的效果;2. 休克疗法:休克是一种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利用大量输血方案来治疗休克,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3. 个体化输血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科学家们正在研发个体化输血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必要的输血;4. 输血替代物:为了减少供血者的需求和输血的风险,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和开发可代替输血的替代物,如人工血液、血红蛋白等。
紧急大量用血预案
一、目的为确保医院在发生大量用血需求时,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组织血液供应,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发生以下情况时:1. 患者因疾病或意外导致大量出血,需紧急输血;2. 稀有血型患者需要紧急输血;3. 医院开展重大手术、救治活动等,预计将出现大量用血需求;4. 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导致大量伤员入院,需紧急用血。
三、组织架构1. 成立紧急大量用血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紧急大量用血工作;2. 设立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3. 设立应急医疗救援小组,负责患者救治;4. 设立血液保障小组,负责血液供应;5. 设立后勤保障小组,负责物资、设备保障。
四、应急响应流程1. 紧急情况发生时,经治医师立即报告科室主任、医务科和紧急大量用血应急指挥部;2. 紧急大量用血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本预案,并通知相关部门;3. 血液保障小组根据患者用血需求,制定血液供应计划,并联系血站、献血者等;4. 后勤保障小组负责协调车辆、物资、设备等,确保血液供应和患者救治;5. 应急医疗救援小组对患者进行救治,必要时进行输血;6. 紧急大量用血应急指挥部对血液供应、患者救治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五、血液供应保障措施1. 血液保障小组与血站建立密切联系,确保血液供应;2. 积极招募献血者,扩大血液储备;3. 对献血者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血液质量;4. 严格执行血液入库、储存、出库等环节,确保血液安全;5. 根据患者用血需求,及时调配血液。
六、患者救治措施1. 经治医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治疗方案;2. 对患者进行输血,确保生命安全;3. 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4. 加强患者护理,预防并发症。
七、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2. 演练内容包括:血液供应、患者救治、物资保障等;3. 演练结束后,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大量输血方案
大量输血方案引言大量输血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用于补充大量失血、维持血压和纠正贫血等情况。
大量输血方案是指在大量输血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步骤,旨在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大量输血方案的一般原则、血液成分的选择和应用、输血速率控制以及可能的并发症等内容。
一般原则大量输血方案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适应症和目的:确定大量输血的适应症和目的,例如,创伤后失血、手术过程中出现大量出血等。
2.充分评估患者:在进行大量输血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血红蛋白水平、凝血功能等指标,以便选择适当的输血方案。
3.合理选择输血手段: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输血手段,包括全血输注、红细胞悬浮液、血浆、血小板等。
4.输血指征和目标:明确输血的指征和目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输血方案。
5.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在输血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及时调整输血速率和输血量。
6.关注并发症:警惕可能的输血并发症,包括输血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感染等,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血液成分的选择与应用大量输血涉及到多种血液成分的使用,主要包括全血、红细胞悬浮液、血浆和血小板。
根据不同的临床情况,可以有选择地应用这些血液成分。
•全血:全血输注适用于急需快速补充红细胞和凝血因子的情况,如大量出血、休克等。
在输注全血时,需注意配血的准确性和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红细胞悬浮液:红细胞悬浮液主要用于纠正贫血,适用于长期输血、疾病相关性贫血等情况。
悬浮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较多,可以减少体积负荷和输液速度。
•血浆:血浆主要用于血容量的补充和凝血功能的纠正。
在大量输血中,如出血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可考虑输注血浆来纠正凝血异常。
•血小板:血小板主要用于补充血小板数量不足的患者,如凝血功能异常或严重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输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感染、避免输血反应。
输血速率控制大量输血时,输血速率的控制尤为重要,以避免输血相关的并发症和减少心肺系统的负担。
最新:大量输血指导方案
最新:大量输血指导方案大量输血是指成人患者在24 h内输注滤白红细胞悬液≥18 U(1 U红细胞悬液为200 mL 全血制备,下同);或24h内输注滤白红细胞悬液≥0.3 U/kg(体重)。
通过短时间内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以恢复血容量和纠正贫血,维持组织灌注和供氧,阻止出血(同时积极治疗外伤或产科原发病);建立紧急状态下大量输血应急处置预案,对严重创伤及紧急状态下需大量输血的患者,立即组织多学科高年资医师对病情会诊评估,结合临床情况对拟输注的血液制品作相应调整,结合及时的复苏与手术干预,提高抢救成功率。
1 术前输血准备与评估1.1 术前会诊评估重大手术、估计术中会大量失血的手术,临床科室报请相关科室专家会诊,制定详尽的手术预案,术前停止抗凝药物或减缓抗凝药物的应用,减少术中失血。
1.2 术前输血评估内容临床医生详细复习患者的医疗记录,对其常规的术前凝血试验检测结果进行评估(输血评估项目及内容见表1),术前咨询出血性疾病史(遗传性/获得性),出血类型(黏膜性/非黏膜性)和出血时间(立刻出血/延缓出血、儿童期/成人后),是否应用抗凝药等;检查有无血肿、瘀点、伤口渗血等。
1.3 术前备血准备输血科按照手术备血申请单,根据当前库存血量协调准备血液成分。
1.4 自体血回收准备输血科或麻醉科术前做好自体血回收准备,减少异体血的使用量。
2 实验室检查2.1 血液标本建立患者身份识别系统。
临床科室尽早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送达输血科,标本统一标明“姓名、血型、住院号”并贯穿整个抢救过程。
紧急送检血标本应符合输血科紧急检测项目的相关要求,并在申请单上注明“紧急输血”或“特急输血”字样。
2.2 常规检测项目2.2.1 血型血清学试验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
2.2.2 血常规红细胞计数(RBC)、Hct及血小板计数(PLT)。
2.2.3 常规凝血试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血浆D-二聚体(D-dimer);血气及生化等相关项目。
大量输血方案
大量输血方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输血方案已经成为了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量输血方案指的是一种临床治疗手段,通过在短时间内大量输注血液,及时补充体内缺失的血容量和血红蛋白,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从大量输血的基本原理、应用情况、风险评估以及护理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量输血的基本原理大量输血是指在短时间内,输注大量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一般情况下单次输血量大于等于10个血制品单位(约2500~3500ml)。
对于大量输血方案而言,重要的是在输血过程中要保持身体内部恒定的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以防止血管内过多的液体流失和血浆蛋白丢失。
同时,大量输血还需要注意血型和交叉配血的问题,以避免出现输血不适反应等不良反应。
在大量输血的过程中,各类血液制品的应用需要考虑到对身体的应急补救和纠正内在的身体异常状态。
基于这种需要,大量输血须配合多学科的联合治疗,如肾上腺素使用、应用血小板替代物等。
二、大量输血的应用情况适用于剖宫产大出血、危及生命的创伤性大出血、急性心衰、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疾病。
三、大量输血的风险评估大量输血方案必须要考虑到其风险因素,以及为预防相关不良反应而采取的措施。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包括血型、年龄、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肝肾功能和其他共患疾病等方面。
同时,还要考虑到使用血液制品带来的潜在风险,如血液学疾病、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等。
因此,大量输血方案要配合有针对性的检测和筛查,以确保血制品的质量并尽可能减小对患者的损伤。
四、大量输血的护理管理(一)定期监测生命体征。
大量输血后,需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定期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和温度等生命体征,以及血色素和电解质变化等。
(二)输血管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需要制定适当的输血方案,合理确定输血速率、输血次数和输血剂量。
同时,还要对不同的血制品进行不同的处理和使用方法。
(三)预防和处理输血不适反应。
大量输血方案容易引起输血不适反应,如过敏反应、感染和免疫反应等。
大量输血的应急预案
摘要:本文旨在制定一套针对大量输血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以保障患者安全,提高临床救治效率。
一、背景大量输血是指患者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血液或血液制品,常用于严重创伤、大量失血、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
然而,大量输血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循环超负荷等。
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二、应急预案1. 成立应急小组成立由医生、护士、输血科人员、管理人员等组成的应急小组,负责紧急情况下的救治工作。
2. 术前准备(1)评估患者病情,确定输血指征。
(2)备好充足的血液及血液制品,确保质量。
(3)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过敏史、输血史等。
(4)备好急救药品及设备,如抗过敏药物、溶血反应拮抗剂、强心剂等。
3. 术中观察(1)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2)观察患者输血反应,如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
(3)若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输血,进行紧急处理。
4. 紧急处理(1)过敏反应: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气管插管等。
(2)溶血反应:给予溶血反应拮抗剂,如葡萄糖酸钙、碳酸氢钠等;必要时,给予输血、血浆、血小板等。
(3)循环超负荷:给予利尿剂、强心剂等;必要时,给予吸氧、呼吸支持等。
5. 报告与记录(1)立即报告上级医师、护士长、输血科等相关部门。
(2)详细记录患者病情、输血反应、处理措施等。
(3)按相关规定上报不良事件。
6. 后期处理(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继续给予对症治疗。
(2)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及家属焦虑。
(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三、总结大量输血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对于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术前准备、术中观察、紧急处理、报告与记录、后期处理等方面的工作,可有效提高临床救治效率,降低输血风险。
创伤大量输血方案
创伤大量输血方案在医疗领域,创伤是导致患者需要大量输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创伤后的大量失血可能迅速危及生命,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大量输血方案至关重要。
一、创伤大量失血的评估首先,准确评估创伤患者的失血情况是实施有效输血方案的基础。
这包括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
同时,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和温度、尿量等也是重要的评估指标。
实验室检查方面,血常规中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水平能够直接反映患者的失血程度。
凝血功能检查,如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水平等,对于判断患者的凝血状态以及预测是否可能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具有关键意义。
此外,通过创伤的严重程度评分系统,如损伤严重度评分(ISS)等,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失血状况和预后。
二、输血的目标和时机创伤大量输血的主要目标是迅速恢复患者的组织灌注和氧供,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并预防和纠正可能出现的凝血功能障碍。
输血的时机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当患者出现低血压(收缩压< 90 mmHg 或较基础血压下降超过 40 mmHg)、心率加快(> 120 次/分)、血红蛋白< 70 g/L 或红细胞压积< 25%,同时伴有明显的出血症状或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时,应立即启动输血治疗。
然而,对于存在严重创伤、合并心脏疾病或脑损伤等特殊情况的患者,输血的阈值可能需要适当提高,以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三、输血的成分选择1、红细胞红细胞输注是纠正创伤患者贫血的主要手段。
一般情况下,输注浓缩红细胞可以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
对于急性大量失血的患者,应尽快输注红细胞,以维持血红蛋白水平在 70 90 g/L 之间。
2、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富含凝血因子和蛋白质,适用于创伤后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或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
通常按照红细胞与血浆 1:1 的比例输注,以维持凝血功能的平衡。
3、血小板血小板计数低于 50×10⁹/L 且伴有明显出血倾向,或血小板计数低于 75×10⁹/L 但预计仍有较大的出血风险时,应考虑输注血小板。
创伤大量输血方案
创伤大量输血方案在面对严重创伤患者时,输血是救治的关键环节之一。
创伤大量输血方案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治疗策略,旨在有效地补充患者失血的血液成分,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患者存活率和康复速度。
本文将就创伤大量输血方案的原则、应用和挑战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创伤大量输血方案的原则创伤大量输血方案的制定需考虑到患者复杂的生理状况和失血后的代偿机制,因此有以下几点原则需遵守。
1. 早期介入:急性失血会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代偿性血管收缩、组织低灌注等,影响体内各种重要器官的功能。
因此,创伤患者应尽早进行输血,及时补充失血量,以维持组织和器官的正常运行。
2. 个体化治疗:每位创伤患者的失血特点和代偿机制都有所不同,因此创伤大量输血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这包括评估失血量、补充液体类型选择、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补充、输血速度控制等。
3. 无需延迟:创伤患者的生命风险极高,因此输血时间的延迟会对患者的生存率产生重要影响。
合理的输血方案应做到无需延迟,以最短时间内完成输血过程,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
二、创伤大量输血方案的应用创伤大量输血方案包括输血的补充、质控和监测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分别进行论述。
1. 输血补充:一般情况下,创伤患者在失血后需要同时进行红细胞、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输血以达到有效止血和代偿的目的。
其中,血浆的使用对于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尤为重要。
2. 输血质控:创伤大量输血方案中,血液制品的质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因此,在输血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输血质量。
这包括对输血前的血液配型、交叉配血和化验等的检查,以及输血后的患者观察和记录等工作。
3. 输血监测:在创伤大量输血过程中,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疗效,需要对输血进行有效的监测。
监测指标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沉降率、凝血功能、体温、血压、心率等生理参数的观察和记录。
三、创伤大量输血方案面临的挑战1. 输血相关并发症: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输血反应、感染和过敏等并发症。
大量输血应急方案
大量输血应急方案(MTP)1.目的:MTP使用能促进输血科为临床输血进行主动的服务,其直接效果是减少外伤和产科大出血的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有效利用血液制品;间接结果是使麻醉医师的工作简单化,使其能集中精力做其他事。
2.使用范围:全院3.定义:大量输血应急方案(MTP)是一个预先制定好的血液成分投递方案。
旨在出现大出血的急性复苏阶段,在混乱的抢救过程中,有一套系列的成分输血方式,以特定的比例发送血液成分,恢复血容量,参与止血过程,早期预防凝血功能障碍。
4.内容:4.1 大量输血的定义:4.1.1 在24h内输血量≥患者循环血容量(成人超过5000ml);4.1.2 在3h内输血量>50%循环血容量;4.1.3 一次连续输入红细胞>20U;4.1.4 出血速度>150ml/min;4.2 MTP具体方案4.2.1 MTP启动:4.2.1.1 启动时机:输入悬浮红细胞(CRCS)>5U,出血没有得到控制,预计总需求(CRCS)>10U;同时存在明显的出血性休克和进行性出血的证据;4.2.1.2 启动程序:由参加手术的外科医师或麻醉师书面通知(或先电话通知后补书面通知)输血科启动MTP,输血科立即准备血液和分发;4.2.1.2.1 启动MTP后,如果患者持续出血或预期有出血,麻醉师可要求输血科再次提供1组分MTP,(或要求每30min自动发送一次,直至出血被控制或患者死亡);如果出血加剧,使用重组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
4.2.1.2.2 启动MTP的实验室支持:4.2.1.2.2.1 凝血参数有利于指导MTP,每次MTP的同时需做一次凝血功能检查,获得患者的基础值,但往往是给医师参考,临床上无须等候结果。
4.2.1.2.2.2 因为患者往往低体温,体外37℃检测参数不能完全代表患者体内的凝血状态;所有参数回报的速度太慢,不能代表目前的凝血状况,不能指导下一步治疗。
4.1.2.2.2.3 但凝血参数可以回顾性证实之前进行的治疗是否有效。
大量输血应急预案儿童
一、目的为确保儿童在紧急情况下大量输血的安全与有效,制定本预案,旨在规范大量输血的操作流程,降低输血风险,保障儿童患者的生命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儿童病区及新生儿科,针对需要大量输血的患儿,确保输血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启动条件1. 患儿因疾病需要大量输血,且输血量超过常规输血量的两倍。
2. 患儿在输血过程中出现严重输血反应,需进行大量输血以纠正病情。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负责制定输血应急预案,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
2. 输血科:负责血液供应、输血技术指导、输血反应处理。
3. 病区医护人员:负责患儿病情观察、输血过程护理、输血反应处理。
4. 药房:负责提供输血药物及急救药品。
五、应急预案1. 输血前准备- 确认患儿血型、输血史及过敏史。
-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核对血型、交叉配血结果。
- 准备输血器材、输血药物及急救药品。
- 做好输血知情同意工作。
2. 输血过程- 采用静脉留置针或动静脉置管进行输血。
- 输血速度根据患儿病情及血压调整。
- 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输血反应。
- 发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及时处理。
3. 输血反应处理- 过敏反应:给予抗过敏药物、激素、氧气吸入等治疗。
- 溶血反应:给予碳酸氢钠、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 细菌污染反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 其他反应:根据具体症状给予相应治疗。
4. 输血后观察- 观察患儿生命体征、输血部位、尿量等。
- 做好输血记录,包括输血时间、输血量、输血反应等。
六、应急处理流程1. 发现大量输血需求: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 启动应急预案:输血科、病区医护人员、药房等相关部门按预案要求开展工作。
3. 输血过程监控: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及输血反应,及时处理。
4. 输血结束后:总结经验,完善应急预案。
七、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预防感染。
2. 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反应。
3. 加强与家属沟通,做好心理疏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否应用抗凝药等;
检查患者有无血肿、瘀点、伤口渗血等
准备与评估
输血科术前准备充足的血液成分
输血科或麻醉科术前作好自体血回收准备:
减少异体血的使用量
实验室检查
血液 标本
检测 项目
试验 检测 频率
确认身份,健全身 全身份识别系统 份识别系统 尽早采集标本 尽早采集标本,统 ,统一标识 一标识
1、预防性输注:目前共识是急性出血患者须Plt≥50×109/L 当Plt<50×109/L时,预计输液或输注红细胞悬液量已达患 者2倍的血容量 但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有些患者Plt为75×109/L时即出现明 显出血,因此预防性输注的阈值还应结合临床状况综合判断(如中 枢神经损伤建议维持在Plt>100×109/L)
治
保持体温
疗
低体温增加了患者器官衰竭和凝血障碍 的风险性,复苏的同时注意患者保温及液体 、血液加温后再输入
治
血液成分治疗
疗
红细胞悬液
新鲜冰冻血浆
血小板悬液 冷沉淀及rFⅦ
治
疗
血液成分治疗——红细胞悬液
作用:
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氧到组织细胞,而非用于扩容 2、红细胞通过血小板边缘化利于止血
Kor DJ,et al.Best Pract Res Clin Anaesth,2010,24( 1) : 51-64
治
1、血容量恢复
维持组织灌注与氧供 急性出血初期输液
疗
3、辅助药物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氨甲环酸 •抑肽酶
2、血液成分治疗
红细胞悬液 新鲜冰冻血浆 血小板悬液 冷沉淀及rFⅦ
用量:
冷沉淀1U含Fib150~250mg及FⅧ80~100U,据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补充
治
辅助药物
疗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1、氨甲环酸 2、抑肽酶
以上均已应用到大量输血时抗纤溶过程
操
1
恢 复 血 容 量
作3阻 止 出 血 Nhomakorabea2
联 系 参 与 人 员
4
实 验 室 检 测
5
保 持 指 标
大量输血操作程序
准备与评估
1 2
临床科室医师尽早通 知检验科工作人员作 相应的血液检测并实 时监测检( 监) 测项 目包括血常规、血凝 筛查、血气及血液生 化等
主管医师根据检 测结果,结合临床 情况对拟输注的血 液成分及血液制 品作相应调整
准备与评估 患者术前输血准备与评估(一)
重大手术、估计术中会大量失血的手术
治
疗
输注量:
大量输血时,对心肺功能良好的患者,Hb维持在(80~100)g/L,或
Hct维持在28%~30%即可
实验室检测:
Hb与Hct应每1~2h检测1次,遇紧急情况时RBC和Hb水平往往难以 反映患者的失血状态 通常情况下患者的失血也常常被估计不足,特别是隐性失血和年 轻人,如产科隐性失血等
大量输血及应急方案在产 科出血中的应用
东莞市妇幼保健院
隗伏冰
前言
产后出血是发展中国家孕产妇死亡的位原因
及时、正确的止血和输血方案是抢救成功的保障
前言
在临床抢救中
常常困扰我们 的问题
血液不能及时到位 输血方案不规范 血液成分搭配不科学 在繁忙的抢救中沟通中断
前言
凝血功能障碍
酸中毒
大量输血的并发症 ----死亡三角
治
疗
实验室检测:
血小板稀释性减少是大量输血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 主要原因
每1~2h应检测1次Plt,同时要求血站提供足量的
血小板以达到有效的剂量
治
疗
血液成分治疗——冷沉淀及rFⅦ
主要作用:
纠正Fib 和FⅧ缺乏、治疗严重出血
输注时机:
1、弥漫性血管内溶血(DIC)且Fib<(0.8~1)g/L者、大量输血 发生DIC者 2、先天Fib缺乏出血者 3、血友病A及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出血的患者
3、科学合理输血,降低输血风险,提高抢救成功率
大量输血概述---计划
1、医院应制定大量输血 预案(方案) 或整体输血 方案 2、建立由临床医师、 麻醉科、重症医学科、 血液科、输血科等科室 专家组成的大量输血会 诊机制
3、针对大量输血预 案( 方案) 及启动程 序对医护人员进行定 期培训 4、保证抢救过程有 序进行
输注时机:
1、患者失血量达到自身血容量的30%~40%时,考虑输注红细胞悬液, 失血量>40%血容量时应立即输注 2、当患者的血红蛋白(Hb)>100g/L时,不考虑输注;Hb<70g/L时应 考虑输注;Hb为(70~100)g/L应根据患者是否继续出血、心肺功能等 情况决定是否输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85 号.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08-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医发【2000】第184号 Stainsby D, et al. Br Commit Stand Haematol,2006
准备与评估
建立紧急状态下 医院相关部门紧急情况下的有效沟通与准备 大量 输血应急会诊处 临床手术科室 置 或急诊科医 预案,立即组织 师通知输血 高 科 工作人员 年资医师、 准 麻醉科医 备足 够的血 师、血液病专 液成分保证第 家及输血科专家 一 对伤情会 时间提供配 诊评估,及时实 合性血液成分 施复 苏与手术干预
Stainsby D, et al. Br Commit Stand Haematol,2006
治
疗
血液成分治疗——新鲜冰冻血浆(FFP)
作用:
补充凝血因子和扩充血容量,适用于多种凝血因子缺乏、急性活动 性出血及严重创伤、大出血时预防凝血因子稀释、抗华法令治疗及纠正 已知的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操
保证输液 (血)通畅 液体及血 液预温
一对一 确认身份,健
分科合作 输血科 输血科 检验科 检验科 血栓弹力图 血栓弹力图 临床术中出血评估 临床术中出血评估
分科合作
遗传的基础 Plt +环 血常规、凝血等 境的刺激,如蚕 术中 Plt、Fib 豆病等
抗凝与促凝后指标 TEG
不同指标检测
实验室检查
血液标本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nesth,2006 Liumbruno G,et al.Blood Transfus, 2009
治
疗
2、治疗性输注 活动性出血压迫止血或电凝止血无效者 Plt=75×109/L视作安全阈值 Plt<75×109/L,继续输注红细胞和血浆,应早期输注血小板 Plt<50×109/L,必需输注血小板 大量输血时.输注红细胞悬液>18U时,应输注血小板悬液以维 持Plt<75×109/L.
1.
成人患者在<24h输注红细胞悬液≥18U, 或者<24h输注红细胞悬液≥0.3U/kg(体重)
2.
定义 (调研结果)
3.
美国血库存联合会(AABB):24小时内输血量达
患者总血容量,4小时内输 血超过血容量的1/2
(1U红细胞悬液为200ml全血制备)
大量输血概述
目标
1、恢复血容量、纠正贫血,维持组织灌注和供氧 2、阻止出血( 同时积极治疗产科原发病)
在紧急情况 下 精确无误的患者身份确认尤为重要,医院应建立健
全患者身份识别系统,如腕带
临床科室尽早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提供给实验室 和输血科,标本应统一标识并贯穿整个抢救过程
实验室检查
检测项目
输血科: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 检验科:
1、血常规: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计数(Plt) 2、常规凝血试验: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 纤维蛋白原(Fib),必要时检测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血浆D-二 聚体(D-dimer) 3、血气及生化等相关项目
控制出血
保持体温
大量输血的治疗
治
血容量恢复
疗
维持组织灌注与氧供
急性出血初期输液
控制出血
保持体温
治
疗
维持组织灌注与氧供
1、此为大量失血后抢救的第一要务
2、建立快速有效的液体复苏静脉通路,
3、防止因血容量不足而导致的多器官衰竭
治
疗
急性出血初期输液
晶体液以平衡
选用晶体液 与胶体液同 时输注
实验室检查
血栓弹力图( TEG):
1、全面准确反映凝血因子、Plt和Fib 等凝血组分的数量和功能状态 2、自动提供凝血状态分析结果,指导血液成分治疗 3、TEG 近来已被有关的国际方案优先推荐
临床医生术中出血评估:
1、随时评估术野出血、渗血情况,预测或确定是否存在凝血障碍 2、评估出血量和粘膜损伤、尿量及伤口渗血等 3、临床医生的术中经验评估与判断对指导成分输血至关重要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nesth,2006
治
疗
实验室检测:
1、凝血功能频繁检测至关重要,根据情况1~2h检测1次
2、大量输血时,凝血因子稀释性减少,Fib首先降低,降到1.0g/L 时大约失血150%,其他凝血因子活性降至25%时大约失血200% 3、当APTT和PT延长至正常值1.5倍时,凝血障碍风险增加